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数学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1

  今天下午来到华三小听了杨老师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中,杨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本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节课我也还有一点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提出来与杨老师商讨:

  1、这节课杨老师把预学和探究融合在一起,花费的时间颇长。我认为预学、探究都应该有时间限制,要告诉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在学生小组汇报摆的结果后,师又提出了两个问题直接让学生回答:①每排摆的小正方形个数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②摆的排数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对于这两个问题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放在预学单上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是否效果会更好。

  2、在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都认为自己的草地面积大,怎样比较它们的草地面积谁大谁小?”可在这个情境之后,教师紧接着却出示了三个复*题。后面又是估算、测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在这里感觉引入的情境跟后面的教学环节有点脱节。不如去掉三道复*题,直接从情境中帮助喜洋洋和灰太狼比较草地面积开始新课。

  另外江主任这次针对数学学科把三环五步进行调整,我认为改动后的模式比原来好。原来是预*,提问—梳理问题—合作探究—巩固运用,而现在调整为引入—预学—提问—探究—练*。原来的模式中提问在预*后面,而小学生预*数学,以看书为主,书上呈现的是方法和结论,他们看来认为自己都会,都懂,提不出问题。现在把提问放在预学后面,学生经过了自己思考、学*会有收获、也会有困难,他们提出问题的难度就比原来小得多。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最后一课时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说教材: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这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科书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景,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另外一名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什么数。(还有吗?)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际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补充完整。最后,教材让学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能表示哪些数。这就要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4.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除应关注学生数位及位值的概念的巩固应用外,还应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态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学生应采取自主探究,实际操作的学*方法。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说教法: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组织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注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注意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并指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还需注意学生间的交流和反馈,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说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四)课堂提升

  具体每个步骤的安排如下:

  (一)复*旧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1.教师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十位上的数字和各位上的数字各自代表多少?

  2.师和学生活动,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提问:可以怎么摆?随后出示数位表,把不同的摆法显示在数位表上,最后把全部的摆的结果写在汇总表上进行记录。

  (二)小组自由活动,探究新知

  1.师提问: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

  (2)记录摆出的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2.刚才我们用两个圆片摆数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方法小结。

  3.学生各自进行小组活动。依次分别用3,4,5个圆片来摆数。师巡回指导。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如果学生能够发现规律,就鼓励学生不摆圆片,直接写出用6个、7个等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如果学生还没有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再接着摆下去,试着找出规律。

  2.总结出规律。

  3.通过前面的规律,想一想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哪些数。(先在个位上摆9个圆片,是9,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就是18,……,一直到把9个圆片都挪到十位,就是90。也可以利用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得9的原理来写出这些数。)这里可能会出现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尊重和保护这种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四)课堂提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各组数间存在的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5至46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积累了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物体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估测三个长方形面积开始,然后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最后建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数学模型再加以运用进行编排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长与每排所摆单位面积数的关系,宽与每排所摆排数的关系,面积与所包含的单位面积总数的关系。

  二、说学具

  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并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15个,3个面积不同的长方形,表格一张,学生自备学生尺一把。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索长方形面积

  估一估,摆一摆

  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3个常见的面积单位,那么这个长方形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呢?(出示图①)请拿出图①,估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

  [学生估测后汇报结果,由于估测方法不同导致答案也不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便有了用摆单位面积测量的需要。]

  ②学生动手摆1cm2 正方形测量图①面积,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摆法用课件演示。

  生1 :一个一个摆,每排摆5个,摆3排,共摆15个,面积15cm 。(板书:面积 15cm )

  生2 :只沿长边摆一排5个,沿宽边摆一列,再想象空白处,也是每排5个,3排,面积是15cm。

  ③比较两种摆法,使学生发现第二种摆法更为简便。请拿出图先估一估,再用第二种摆法测量面积。(板书:面积 28cm )

  [此层次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2次摆的活动,由最原始的摆法摆满过渡到只摆一排,一列再进行空间想象,从而建立只要知道每排个数和排数就能测出面积的表象,为下面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作为铺垫。]

  量一量,算一算

  ①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刚刚通过摆测出了图①和图②的面积,下面我们来探索更为简便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面积)

  ②学生拿出③先估一估,再用学生尺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表格,然后汇报计算方法,归纳出长方形面积公式。(板书:长ⅹ宽=长方形面积)

  ③再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图①、图②的长和宽算一算,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

  ④根据板书观察数据思考:长、宽、面积分别表示摆的什么。

  2、探索正方形面积。

  (1)课件出示3幅图,说出它们的面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边长x边长=正方形面积)

  [此环节教材是只给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它的面积,我进行了重组,以计算2个长方形面积作铺垫,再根据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自然联想,迁移到正方形,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而达到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目标。]

  3、巩固练*

  (1)计算身边常见物体表面的面积。

  ①计算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

  ②计算小方桌的面积。

  (2)课本45页1~4题。

  [通过练*不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4、课堂总结

  5、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

  长 宽 面积

  5 × 3 = 15

  7 × 4 = 28

  8 × 5 = 40

  长 × 宽 = 长方形面积

  边长 × 边长 = 正方形面积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1

  陶老师这节《摆一摆,想一想》活动课上得非常成功。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中能激发学生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按照珠子的个数,有序地摆出相关的几个数。整节课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在课堂中,带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思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掌握得更牢固。陶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自己记录,学生互动交流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等形式组织教学,体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一、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一个活动:陶老师从数位表引出个位和十位,说出个位摆一个表示1,十位摆一个表示一个十,通过观察、思考记录一个珠子和两个珠子不同位置的摆放可以摆出不同的数,让学生知道每个珠子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初步感受“位值”,同时渗透了“有序”的操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第二个活动:学生独立操作3个珠子可以摆出哪几个数,要求学生有所发现。通过这个层次的探索操作,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和操作,意义在于让学生体验有序地操作和思考,能使摆出的数不遗漏、不重复。说一说21与12有什么不同?数字交换位置,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老师利用提问突出这点。老师问:“数字交换位置,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个位是0怎么摆?”由两位学生上台演示,摆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摆地方法,1生是从小到大摆,1生是从大到小摆。老师总结:你可以从小到大摆,也可以从大到小摆。重点突出了摆地方法,要有序地思考。

  第三个活动:学生用5个珠子有序摆出不同的数。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去发现珠子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各数位上的数之和的关系,去发现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的关系,及其他的规律。(得知摆出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等于珠子的总数。)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老师通过提问:“怎么知道他摆得是对的?”很自然地得出个位与十位相加是5颗珠子。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活动:让学生不用珠子摆,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有序地写出4个珠子能摆出的不同数。这就要求学生能根据前面活动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问:“几颗珠子可以摆几个数?”引导学生归纳:摆出数的个数比珠子个数多一。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之一。这几个活动都是围绕着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解决的。

  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

  1、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一开始先摆2颗珠子,接着摆3颗,后来4、5颗6、7、8、9颗。从珠子的数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再是从总结归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总结出“各数位之和等于珠子总个数”。再总结出“摆出数的个数比珠子的个数多一”。

  2、 注重由直观到抽象:

  陶老师先是用2、3、5珠子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以表格的形式将抽象的数位、位值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同样数量的珠子摆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不同。接着,用4颗珠子不摆,能说出哪些数,并写下来。再是用6、7、8、9颗珠子, 不摆,你能写出哪些数?从直观中得出规律,让学生想象,并抽象出所得的数。我们可以看到陶老师非常注重用直观形式让学生感受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位及位值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中,带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思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掌握得更牢固。

  三、注重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教学。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是*年来小学数学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本次修订的教材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本课教学第二、三个活动中老师多次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在互动交流中的多次追问和提示,意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现规律的目的是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老师在第四个活动“不用摆,直接写出用4个珠子能摆出的不同数”中,接着再用5、6、7、8、9颗珠子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规律的重要性。

  四、注重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四个主要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陶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从2个圆片的示范渗透,到3个珠子的讨论展示,大部分学生在用4个5个、6个珠子摆数的探索过程中,使用了有序思考的数学思维,发现了规律。这时老师顺势推出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不摆珠子,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有序地写出用7个、8个、9个珠子摆出的数。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动手和动脑自主活动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这节课学生的学*兴趣是高涨的,探究的欲望也很强烈,摆数的规律在学生的摆和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整节课中学生都在动手、动脑、动口,这正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价值所在。数字交换位置,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的学*方式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并能做到有序地思考,掌握了学*方法,让学生的学*和生活更多姿多彩。

  我认为可探讨的是:在练*时,珠子的颗数让学生自己来决定。这样是否能更好一些,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听者不会以为整节课都是按着老师设计的思路。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说明: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学*方法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巩固数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惯;尤其在摆较多圆片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学生

  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拨珠、读数,并自由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回顾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数位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为本节课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内容:“摆一摆”和“想一想”。

  “摆一摆”中放手让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惯。

  “想一想”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用圆片摆数的方法,想出8个、9个圆片可以表示的数,目的是通过形象的摆数,抽象出说数,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实践应用

  通过“摆”“说”“想”的活动,巩固学生对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情趣,让学生在愉快情境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5至46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积累了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物体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估测三个长方形面积开始,然后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最后建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数学模型再加以运用进行编排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长与每排所摆单位面积数的关系,宽与每排所摆排数的关系,面积与所包含的单位面积总数的关系。

  二、说学具

  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并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15个,3个面积不同的长方形,表格一张,学生自备学生尺一把。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索长方形面积

  估一估,摆一摆

  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3个常见的面积单位,那么这个长方形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呢?(出示图①)请拿出图①,估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

  [学生估测后汇报结果,由于估测方法不同导致答案也不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便有了用摆单位面积测量的需要。]

  ②学生动手摆1cm2 正方形测量图①面积,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摆法用课件演示。

  生1 :一个一个摆,每排摆5个,摆3排,共摆15个,面积15cm 。(板书:面积 15cm )

  生2 :只沿长边摆一排5个,沿宽边摆一列,再想象空白处,也是每排5个,3排,面积是15cm。

  ③比较两种摆法,使学生发现第二种摆法更为简便。请拿出图先估一估,再用第二种摆法测量面积。(板书:面积 28cm )

  [此层次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2次摆的活动,由最原始的摆法摆满过渡到只摆一排,一列再进行空间想象,从而建立只要知道每排个数和排数就能测出面积的表象,为下面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作为铺垫。]

  量一量,算一算

  ①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刚刚通过摆测出了图①和图②的面积,下面我们来探索更为简便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面积)

  ②学生拿出③先估一估,再用学生尺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表格,然后汇报计算方法,归纳出长方形面积公式。(板书:长ⅹ宽=长方形面积)

  ③再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图①、图②的长和宽算一算,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

  ④根据板书观察数据思考:长、宽、面积分别表示摆的什么。

  2、探索正方形面积。

  (1)课件出示3幅图,说出它们的面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边长x边长=正方形面积)

  [此环节教材是只给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它的面积,我进行了重组,以计算2个长方形面积作铺垫,再根据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自然联想,迁移到正方形,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而达到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目标。]

  3、巩固练*

  (1)计算身边常见物体表面的面积。

  ①计算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

  ②计算小方桌的面积。

  (2)课本45页1~4题。

  [通过练*不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4、课堂总结

  5、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

  长 宽 面积

  5 × 3 = 15

  7 × 4 = 28

  8 × 5 = 40

  长 × 宽 = 长方形面积

  边长 × 边长 = 正方形面积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惯,帮助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

  (一)激趣引思。

  1.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变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

  2.呈现魔术道具:数位表与小圆片。你们想知道今天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吗?

  (二)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

  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

  3.教师:我们还得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记录单。

  填一填:用()个圆片可以表示()和()两个数。

  4.师:神奇吗?

  (1)一张小小的圆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摆一摆,想一想”。

  【设计意图:由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操作演示,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引领与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

  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2个小圆片摆数:

  (1)教师说明操作要求:先思考,再摆圆片,最后填写记录单。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可以多让几人汇报一下,并展示他们的记录单。

  (4)重点让是以下记录单同学汇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

  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

  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

  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

  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

  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

  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把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由于用两个小圆片摆数难度不是太大,再加上有了前面教师所提供的引领与示范,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呈现两种有序的摆数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的同时,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探寻方法。

  1.用3个小圆片摆数:

  (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教师说明分工合作的要求,一人摆数,一人记录,最好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摆。在学生合作过程,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小组汇报:选取两组有序摆放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摆数,并读出自己摆的数,展示其记录表。

  (3)汇报完成后,共同呈现两组记录单:

  2.观察比较:这两组同学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1)相同点:这两种摆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动。

  (2)不同点:第一种是从个位移到十位,表示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种是从十位移到个位,表示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3.小结:

  (1)像这样摆数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哪种摆法?

  (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要给予肯定。

  (3)如果有学生能发现利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来摆圆片,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参照记录表进行引导:

  即利用3=0+3、3=1+2、3=2+1、3=3+0,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操作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发现又对又快的方法。】

  (三)分工协作,发现规律:

  1.分工协作: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4个圆片来摆数,一部分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数。小组合作的人员及分式不变。教师明确提出要求:用刚才我们发现的方法去摆,看哪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有序的方法来操作。

  (2)汇报交流:教师在用4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摆数的小组中,各选一组进行汇报。

  ①们组是用几个小圆片来摆数的?

  ②你们组摆出了几个数?

  ③分别是哪几个数?

  ④在摆第一个数的时候,你用到小圆片个数的组成的哪个算式?第二个数呢……

  ⑤你有什么发现?

  2.适当延伸:如果给你6个小圆片,你能摆出几个数?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你能不用小圆片摆就能说出是哪几个数吗?

  3.归纳方法:

  (1)呈现以下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整理,完成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①摆出数的个数总是比小圆片的个数多1个;

  ②在用圆片摆数时,我们只要知道圆片的个数,想圆片个数的组成,就可以想到能摆成的数了。

  ……

  4.及时反馈:学生口答出:7、8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教师整理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继续发现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能快速找到结果的方法与其中所隐含的规律。】

  (四)应用规律,发现问题。

  1.说一说:你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几个数吗?分别是哪几个数?学生回答,教师将所得结果填入以上表格中。

  2.想一想:

  (1)如果给你10个圆片,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2)如果我们在个位上或十位上摆10个圆片,这样的数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让学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能大于9,并且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三、融合贯通,拓展提高

  (一)快速整理,制成表格。

  1.教师呈现一张10行10列的空白表格,让学生快速回答出从用1个小圆片到用9个小圆片所能摆出的数,教师一斜行一斜行地填入表格。如下:

  2.接下来的一斜行应该是用几个圆片摆成的,你能快速的说出这一斜行上的数吗?请几个学生说出各斜行上的数,教师填写整理成完整的表格。

  (二)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用19个圆片能摆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

  2.(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得到的吗?。

  3.(出示9、18、27、36、45、54、 □ 、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7个圆片摆成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小精灵的家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制成百数表(0—99),再通过适当的拓展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摆出的各组数之间的存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四、回顾总结,适当延伸

  (一)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发现了奇妙的规律。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中要学会观察,积极动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藏着数学的奥秘。

  (二)知识延伸。

  1.你能用1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吗?

  2.虽然我们用19个圆片摆不出一个两位数,但我们能用19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你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期待。】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 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 3 3=1 2 3=2 1 3=3 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

  师:在以后的学*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效率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圆片个数 摆出的数 数的个数

  1 1、10 2

  2 2、11、20 3

  3 3、12、21、30 4

  4 4、13、22、31、40 5

  5 5、14、23、32、41、50 6

  6 6、15、24、33、42、51、60 7

  7 7、16、25、34、43、52、61、70 8

  8 8、17、26、35、44、53、62、71、80 9

  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 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 学生摆数。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 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 学生摆数。

  2、 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 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 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 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 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 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 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1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2

  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教会了学生学*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2、在学生活动后,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长期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同样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3

  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

  《解决问题》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不错的,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的生活化。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课堂上,能明显的看到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交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吴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获得数学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整节课上,教师评价形式丰富多样。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被关怀、被鼓励的愿望,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言语激励,还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这样一来,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的积极性。

  张丰宝:本节课,老师能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反复练*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巩固了新知 。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2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陈老师就通过“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旧知——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既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又不知不觉中复*了旧知。这样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不知不觉中复*了旧知。“如果是已知体内所含的水分,你能求体重吗?”此时,陈老师又不露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中。例题的呈现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二、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

  本节课中,陈老师非常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从引入题到新课的例题,再到练*题,每做一题,陈老师都要先让学生分析其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找关键句、单位“1”、说数量关系式和画线段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细节,她通过“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28千克画在哪儿?”“?标在哪儿?”等问题来帮助学生画线段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开拓思维

  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又让学生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议:在试一试中,我个人认为,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解决,不用再像分析例题一样去分析,这样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

  《解决问题》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另一方面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做得比较好的几个方面是:

  1、首先复*20以内进位加法,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障碍。

  2、以啦啦队表演为教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再以“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稍做引领,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选择的信息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条件。

  3、在解决问题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回顾反思:以“两种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两个算式都用加法计算”,加深对加法的认识;再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使学生进一步理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杨老师上课的时候激情还可以再足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兴趣。由于新设备的使用,多数孩子上课比较顽皮,导致整理纪律涣散,多数孩子未能有效地参与学*中去。如果能及时调控好课堂纪律,多表扬优秀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我想本节课上课效果会更好。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

  曹老师“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一课中引导学生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算理阐述:在得出15÷3=5(人) 15÷5=3(组)曹老师问: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在学生不断的说理过程中,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理解的更明确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在例题教学时,曹老师提出:又来了3个小朋友,那每组应有几人?你是怎样算的?如果又来了一人,这时还能*均分成三组吗?为什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的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

  3、注重联系设计灵活巧妙:在练*中曹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小白兔种了18棵白菜,12棵萝卜。要把白菜装在3个筐里,*均每筐装几棵?猴妈妈把12个桃子*均分给小猴和它的3个同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让学生选择一些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练*的巧妙性。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2

  《解决问题》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不错的,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的生活化。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课堂上,能明显的看到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交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吴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获得数学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整节课上,教师评价形式丰富多样。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被关怀、被鼓励的愿望,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言语激励,还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这样一来,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的积极性。

  张丰宝:本节课,老师能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反复练*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巩固了新知 。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陈老师就通过“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旧知——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既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又不知不觉中复*了旧知。这样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不知不觉中复*了旧知。“如果是已知体内所含的水分,你能求体重吗?”此时,陈老师又不露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中。例题的呈现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二、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

  本节课中,陈老师非常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从引入题到新课的例题,再到练*题,每做一题,陈老师都要先让学生分析其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找关键句、单位“1”、说数量关系式和画线段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细节,她通过“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28千克画在哪儿?”“?标在哪儿?”等问题来帮助学生画线段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开拓思维

  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又让学生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议:在试一试中,我个人认为,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解决,不用再像分析例题一样去分析,这样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4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先是师生合作,明确操作任务,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合作到有效合作,也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展示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最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点慢,但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的基础上再来看这种摆法,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很快进行了改正,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思想的方便之处。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宝贵资源,用好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光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方式,前不久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谈到小组合作需要关注的十二个细节,其中就有低年级孩子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非常有道理,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其实很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快乐!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5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 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二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实用5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1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2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 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3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先是师生合作,明确操作任务,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合作到有效合作,也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展示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最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点慢,但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的基础上再来看这种摆法,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很快进行了改正,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思想的方便之处。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宝贵资源,用好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光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方式,前不久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谈到小组合作需要关注的十二个细节,其中就有低年级孩子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非常有道理,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其实很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快乐!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4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惯引导到学*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