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摆一摆》教案 1

  课题:看一看 摆一摆

  教学内容:p92~93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和巩固,使学生学会用数字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2、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玩具、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一个活动角、一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再看一看、、、、、、

  看来,要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看。(揭题:看一看)

  二、 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2.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用课件出示图片2)

  3.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依次出示图片3、图片4。

  4. 同时出示4张图片。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召开的盛况。

  4、想象: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了什么?

  7、(出示课件)从你们的位置上仔细观察这个小房子,你们所看到的小房子的形状像几号图形?

  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揭题:摆一摆)(学生各自摆)

  8、(反馈)将摆好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第一轮比赛:摆*面图形,说一说*面图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3、第二轮比赛:摆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将操作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出示课件)分组讨论后,反馈。

  四、 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想和我们地球人类做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件礼物,我们第三轮比赛就是要把这些礼物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再分析从那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发现,不断进步!

  《摆一摆》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摆一摆》教案 3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摆一摆》教案 4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 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 学生摆数。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 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 学生摆数。

  2、 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 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 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 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 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 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 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教案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2—93页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6个图钉。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大客车)的活动。

  (1)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如需在课外,就应组织好学生去课外实地观察。如,观察的是一辆客车,就应让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这辆车的前、后、侧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让他们认真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看到的形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他们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

  (2)根据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画出该物体的形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辨认。

  (3)请学生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使学生从低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一层次的理性认识上来。如,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或性质),如同寓言中的“盲人摸象”,盲人就是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二、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

  (1)拼摆基本图形。

  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让学生摆出已经学过的*面图形。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学生摆好图形后,让学生想一想:

  “摆1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长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1个三角形有几个角?”

  “1个正方形有几个角?”

  “1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用6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

  “摆3个长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如果要摆大一些的图形可以怎样摆?要用多少根小棒?”

  ……

  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意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同意见,要注意劝导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惯。

  (2)拼摆组合图形。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并做简单的示范。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用6根小棒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用5根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摆要求的图形。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用7根小棒摆出2个正方形?”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拼摆,看怎样用比较少的小棒摆出比较多的图形。教师巡视时,一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生中摆出的比较特别的图形,以便在讨论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益。

  (3)拼、摆、做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我们还可以拼摆出哪些*常见过的东西?”“1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像什么?”

  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样子做一个五角星。

  在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拼、摆、做出不同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每一种正确的,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利用数学工具量、画几何图形。

  (1)判断活动角。·

  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让学生转动活动角,使角的大小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转出一个直角,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你转出的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

  (2)画角。

  画角在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做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一个角的步骤。

  在画角时,除了让学生画出一个任意的角外,还可以让学生先用直尺画一个直角。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自己画的对不对。

  此时,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着活动角画一个角,还可以让学生比着三角板上的角画出不同的角。

  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观摩,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摆圆片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用三个圆片来摆数的时候,学生摆出了3、12、21、30。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摆了一个写一个。找了3个学生上来都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去摆,可以把圆片都放在个位上或者十位上一个一个来挪,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就掌握了规律。所以在下一个环节用四个,五个圆片来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用规律摆。在第三环节我就让让学生脱离用圆片摆来直接写出用7、8、9个圆片所表示的数,可是由于前两环节还有少许学生体会的不充分,缺少规律的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还是脱离不了用圆片来摆。不过,总的来说,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根据规律来写数了,教学目标算是达成了,就不知道课后作业会如何。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学*重点是本节课的学*重点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多说,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先通过数字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将一个珠子摆出的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并感知珠子在不同的数位就表示不同的数,学生说的也很好。2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并通过对比有序、无序优化记录方法。3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练*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理解,并尝试有序地思考。4个珠子主要是让学生有序地思考并记录的一种练*。观察总结规律后,5个珠子就是只想不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之后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整个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活动中。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时间的把控不是特别好,学生讨论部分给的时间太多,学生发现规律还是很快的,给的时间过多导致有些学生想问题想偏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好每个环节,准确把握时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3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 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4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摆圆片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用三个圆片来摆数的时候,学生摆出了3、12、21、30。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摆了一个写一个。找了3个学生上来都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去摆,可以把圆片都放在个位上或者十位上一个一个来挪,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就掌握了规律。所以在下一个环节用四个,五个圆片来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用规律摆。在第三环节我就让让学生脱离用圆片摆来直接写出用7、8、9个圆片所表示的数,可是由于前两环节还有少许学生体会的不充分,缺少规律的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还是脱离不了用圆片来摆。不过,总的来说,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根据规律来写数了,教学目标算是达成了,就不知道课后作业会如何。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5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6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7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8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9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10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1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摆圆片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用三个圆片来摆数的时候,学生摆出了3、12、21、30。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摆了一个写一个。找了3个学生上来都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去摆,可以把圆片都放在个位上或者十位上一个一个来挪,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就掌握了规律。所以在下一个环节用四个,五个圆片来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用规律摆。在第三环节我就让让学生脱离用圆片摆来直接写出用7、8、9个圆片所表示的数,可是由于前两环节还有少许学生体会的不充分,缺少规律的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还是脱离不了用圆片来摆。不过,总的来说,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根据规律来写数了,教学目标算是达成了,就不知道课后作业会如何。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2

  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1页的操作题,我为学生准备了操作纸。让学生弄懂数位上的数的意义不同,示范了两个圆片的摆法,并在黑板上画出图,让学生看清楚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圆片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两个圆片可以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可以都在个位上,表示两个一,也可以一个在十位上,一个在个位上,表示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在只有两个圆片的时候,无论他们怎么摆,圆片的数量不能变。接下来就是学生在操作表上自己画圆片表示数。

  学生结合圆片的个数分别放在个位和十位上,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并完成填空:个圆片组成个数,分别是:。让学生结合画的进行统计和汇总。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分别是3个圆片、4个圆片、5个圆片,拼摆之后是统计,背面是8个圆片的操作,结合前面的总结,先猜想会摆几个数,再操作进行验证。

  反思: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3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4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5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惯引导到学*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 (菁华3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1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2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3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惯,帮助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

  (一)激趣引思。

  1.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变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

  2.呈现魔术道具:数位表与小圆片。你们想知道今天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吗?

  (二)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

  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

  3.教师:我们还得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记录单。

  填一填:用()个圆片可以表示()和()两个数。

  4.师:神奇吗?

  (1)一张小小的圆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摆一摆,想一想”。

  【设计意图:由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操作演示,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引领与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

  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2个小圆片摆数:

  (1)教师说明操作要求:先思考,再摆圆片,最后填写记录单。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可以多让几人汇报一下,并展示他们的记录单。

  (4)重点让是以下记录单同学汇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

  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

  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

  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

  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

  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

  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把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由于用两个小圆片摆数难度不是太大,再加上有了前面教师所提供的引领与示范,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呈现两种有序的摆数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的同时,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探寻方法。

  1.用3个小圆片摆数:

  (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教师说明分工合作的要求,一人摆数,一人记录,最好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摆。在学生合作过程,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小组汇报:选取两组有序摆放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摆数,并读出自己摆的数,展示其记录表。

  (3)汇报完成后,共同呈现两组记录单:

  2.观察比较:这两组同学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1)相同点:这两种摆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动。

  (2)不同点:第一种是从个位移到十位,表示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种是从十位移到个位,表示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3.小结:

  (1)像这样摆数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哪种摆法?

  (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要给予肯定。

  (3)如果有学生能发现利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来摆圆片,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参照记录表进行引导:

  即利用3=0+3、3=1+2、3=2+1、3=3+0,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操作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发现又对又快的方法。】

  (三)分工协作,发现规律:

  1.分工协作: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4个圆片来摆数,一部分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数。小组合作的人员及分式不变。教师明确提出要求:用刚才我们发现的方法去摆,看哪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有序的方法来操作。

  (2)汇报交流:教师在用4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摆数的小组中,各选一组进行汇报。

  ①们组是用几个小圆片来摆数的?

  ②你们组摆出了几个数?

  ③分别是哪几个数?

  ④在摆第一个数的时候,你用到小圆片个数的组成的哪个算式?第二个数呢……

  ⑤你有什么发现?

  2.适当延伸:如果给你6个小圆片,你能摆出几个数?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你能不用小圆片摆就能说出是哪几个数吗?

  3.归纳方法:

  (1)呈现以下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整理,完成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①摆出数的个数总是比小圆片的个数多1个;

  ②在用圆片摆数时,我们只要知道圆片的个数,想圆片个数的组成,就可以想到能摆成的数了。

  ……

  4.及时反馈:学生口答出:7、8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教师整理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继续发现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能快速找到结果的方法与其中所隐含的规律。】

  (四)应用规律,发现问题。

  1.说一说:你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几个数吗?分别是哪几个数?学生回答,教师将所得结果填入以上表格中。

  2.想一想:

  (1)如果给你10个圆片,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2)如果我们在个位上或十位上摆10个圆片,这样的数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让学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能大于9,并且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三、融合贯通,拓展提高

  (一)快速整理,制成表格。

  1.教师呈现一张10行10列的空白表格,让学生快速回答出从用1个小圆片到用9个小圆片所能摆出的数,教师一斜行一斜行地填入表格。如下:

  2.接下来的一斜行应该是用几个圆片摆成的,你能快速的说出这一斜行上的数吗?请几个学生说出各斜行上的数,教师填写整理成完整的表格。

  (二)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用19个圆片能摆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

  2.(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得到的吗?。

  3.(出示9、18、27、36、45、54、 □ 、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7个圆片摆成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小精灵的家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制成百数表(0—99),再通过适当的拓展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摆出的各组数之间的存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四、回顾总结,适当延伸

  (一)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发现了奇妙的规律。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中要学会观察,积极动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藏着数学的奥秘。

  (二)知识延伸。

  1.你能用1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吗?

  2.虽然我们用19个圆片摆不出一个两位数,但我们能用19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你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期待。】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 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 3 3=1 2 3=2 1 3=3 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

  师:在以后的学*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效率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圆片个数 摆出的数 数的个数

  1 1、10 2

  2 2、11、20 3

  3 3、12、21、30 4

  4 4、13、22、31、40 5

  5 5、14、23、32、41、50 6

  6 6、15、24、33、42、51、60 7

  7 7、16、25、34、43、52、61、70 8

  8 8、17、26、35、44、53、62、71、80 9

  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 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 学生摆数。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 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 学生摆数。

  2、 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 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 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 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 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 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 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摆研究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摆研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摆研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架台、铁夹、线、回型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5分钟

  1.谈话:我们上一节科学课上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摆,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摆是由支架、摆线、摆锤组成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吗?谁说一说?

  生: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摆。来研究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问题?

  (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23分钟

  1.学生推测

  师:观察讲台上的摆,你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实验。上节课我们发现在40秒内摆的幅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内摆的次数基本一致,为此我们还做了在摆幅的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得出摆的幅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排除摆幅这一因素。)

  师:现在我们剩下的猜测就只有摆锤轻重、摆绳长度,这两个因素。今天我们就来找证据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摆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

  (板书影响因素:摆绳长度、摆锤重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谈话:我们先研究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的课题。

  活动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15分钟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设计

  (引导学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

  ①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摆锤重量)

  ②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摆线长度、时间、摆动幅度:通过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在摆的板画上注明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摆锤重量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① 15秒相同时间内看摆的次数

  ② 排除误差,同一个条件下测定3次。

  ③ 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如何取值。(鼓励多次实验取*均值)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老师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组做增加一颗螺帽的实验,一半小组做增加两颗螺帽的实验。

  ⑤ 小组内分工提高实验效率。(一人计时、其余数摆)

  ⑥ 实验前,将绳子系在铁架台上时,注意所系的绳结应位于*支架的下端,防止实验时,摆绳的长度随着摆的摆动而发生改变。实验开始时,手拿重物于规定摆幅位置,等待老师说开始后,松开手拿的重物。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组实验时安静并且效率高!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8分钟)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明确①要改变什么条件?②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合学生回答板画摆绳长度对比实验的条件)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实验要点。

  (与上一实验基本相似。提示:先做两倍的摆线长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摆线长度)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7)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师生小结: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断题了吗?大家一起完成.

  2.学生观察:课本中P61的两个摆。分析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摆绳长度一样。 不同:摆锤长度不一样)

  3.学生猜测:你认为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怎样?

  (请回答不一样的同学,说说你根据什么来猜测它们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课本中的摆。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摆锤长短不同的摆,在60秒摆动次数。

  5.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我的发现。

  (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视情况而定,适时介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为什么摆锤长的摆动慢,摆锤短的摆动快也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7.学生自评、互评.

  8.通过这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6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只改变重量→无关

  摆绳长度→只改变绳长→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研究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摆研究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绳,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绳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

  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师:是啊!在数摆之前,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5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5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摆角的大小)(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绳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学生做摆,调试。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六.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摆研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摆的快慢与重量无关而只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教学准备】

  计时器、铁架台、棉线、镙帽每组各三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请同学竖起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机械钟中有个很重要的部件叫做钟摆,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钟摆的装置。生答。

  2、教师演示实验,三个摆在10秒之内摆动的次数,根据实验数据我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并回答。

  4、摆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呢?你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5、揭题:摆的研究。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分组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与延伸:

  1、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件)

  2、师出示的两个摆(课件),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学生推测两个摆的快慢会一样吗?为什么?这将是我们下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7)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的研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6课的内容,讲授新知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摆的构成(摆线、摆锤等)和操作注意事项。为这节课的内容提供一个认知基础。

  接下来通过“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来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推测影响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有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让小组谈论,我们应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假设去设计实验呢?这才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也隐含着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操作方法。例如,如果要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有关,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保持哪两个因素不变呢?引导学生去思考,因为只有改变一个因素,这样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

  根据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逐一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很容易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最后,我又拿出摆绳长短一样的两个摆,结果摆的快慢又不一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起摆长的概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有时学生过于吵闹,从而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

  (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

  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线,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

  (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

  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线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

  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

  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

  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

  师:是啊!在数摆之前,周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0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0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角的大小)

  (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

  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

  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线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

  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

  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

  学生做摆,调试。

  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

  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

  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附板书:

  摆的研究

  摆锤

  无关

  摆 摆角

  越长越慢

  摆线 有关

  越短越快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3

  本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

  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课堂时间不够,并且缺少学生自主学*的探究乐趣。因此,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避免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科学研究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所以本课没做好的是未设计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迁移运用,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我打算在下课中,补充怎样调节秋千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分析运用。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

  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我和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5

  我在20xx年xx月xx日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教科版的五下科学《摆的研究》,执教之后,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前思考:

  本课的科学元素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是什么?我如何教才可以让学生更易学,更易懂。

  二、课前分析: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本课的二处思维冲突在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以及摆绳的长短不同于摆长。

  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经历产生问题——预测——设计——实验研究——数据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新的问题完整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学生的经验:

  1、80%的学生清楚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60%的学生能识别变量和不变量。20%的学生能初步独立设计实验。

  2、学生了解摆的各个部件,初步能完成小组中的分工(计时,计数,摆的操作),初步能够完成数据的分析,对下结论有依赖。

  四、在设计中的理念:贴*儿童心灵的科学探究。

  1、生活化。

  来源生活。教学问题的产生是学生通过从二个摆钟摆动有快慢的生活情境的观察后,主动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展开课堂探究。

  回归生活。科学研究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所以最后设计了二个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对本课开始时的情境中的一个明显走慢的摆如何让它走快一点;二是小朋友荡秋千时,在相同推力下的快慢的调节。

  通过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

  2、生本化。

  (1)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方便操作,减少偏差。改装铁架台。将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去掉铁夹,在票夹其中一个柄部的孔的二端各垫上若干垫圈后,利用原来铁架台上的螺丝将它固定),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方便控制学生对摆长短的控制;二是有效减少“摆长”上方支点对摆长的负面影响。将“摆锤”由原来设想的钩码改为垫圈。如果是用钩码作为摆锤,在改为摆锤重量时,我们往往将它们上下钩挂起来,这样就会对最后解释摆长引起负面影响,也会在实验中,因为摆长的改变引起实验数据的偏差。

  (2)面向全体。

  教师的课堂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设计实验时,依据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相关经验,我在每一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关系)步骤讨论中,先安排一名中等学生来说步骤,然后再由优等学生补充,其他二位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要在下一个实验步骤中交流。在第二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步骤讨论中,就安排了中等学生先交流,再困难学生交流。从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在实验操作时,在小组中安排计时,计数,作摆,统计等,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3)课堂教学。

  由于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学生实验操作较顺利,实验数据也较科学。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的核心问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去。达到预期学生有兴趣地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分享和小结中点拔方法,享受课堂的快乐。

  (4)课后改进。

  时间上紧了。教师意识到时间紧,在后半堂课明显加快节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答面不广。

  (5)教学设计改变一。

  将实验一改为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实验,在设计中融入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在实验中结合对学生操作的指导。然后在实验二中面向全体,小组独立完成。

  (6)教学设计改变一。

  在实验一的操作中,融入实验二的变量。教师直接将学生实验的摆长设计成一倍长,二倍长和三倍长。在完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数据,在发现数据不等(分成三类)后,去比较实验中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原来是摆长不等的原因。这样是减少了一次操作。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6

  上完《摆的研究》这一课后,我的感悟是:教学一定要贴*实际,联系生活,走进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摆的研究》是一堂典型的科学实验探究课,我引导同学们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摆钟出发,发现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推测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有关的因素,一一板书。接着,暗示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推测,必须通过多次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素养的形成有意熏陶,那我们针对其中的一个推测,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呢?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清晰的自主设计实验,并及时的要学生说出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我及时鼓励,及时肯定,我越引导,学生说得越细致,越到位,为顺利完成实验打下基础。然后,水到渠成的是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实验完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也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对于有误差处,我还抽出时间让学生再次实验,直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严谨性。最后运用得出的实验结论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摆钟走得太快或太慢,我们应该怎样来调节摆绳的长短,使得摆钟走得准确呢?

  不足之处,因为有一个细节,事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没了解到位,引导时没发现,使得实验中产生了一些小误差,那就是有一部分同学做摆时绳子不会打活结,打得不规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量摆的快慢的准确性。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真正摆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统一使用秒表计时(教师)(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3个钩码、一长一短两个铁管,分别在中间及一端用等长的摆线悬挂、一组不同的摆(演示导入用)等硬纸板20cm、30cm各一个以磁铁当作摆锤,(延伸演示用)。 为可能的生成而准备:圆柱形塑料盒子内可装两个钩码,盖上带挂钩或铁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几个单摆使他们逐个摆动起来,问:摆的快慢一样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讨论: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4.集体汇报。

  5.小结: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

  6.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注意:钩码的挂法,要按老师的演示去做】

  7.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8.集体汇报。

  9.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过渡: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们能否回答如下问题: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2.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摆角顶点(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回顾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把钩码这样挂吗?教师演示:钩码垂直挂接。

  说说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组合成一个摆,并演示它的摆动,问你怎样使它摆动加快?下节课,需要准备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我们将要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运用本课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摆的研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动幅度大小对摆动快慢影响不大轻摆锤 摆动的快慢没有改变长,摆动慢;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的长度 = 摆绳的长度,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8

  本课以用摆做实验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对比实验。结合单元目标和教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1、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

  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课难点:

  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怎样处理摆幅大小这个点。

  本来我的设想是把这个放到上一课,教材上本课第一幅图已经暗示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给学生讲摆幅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摆在连续摆动过程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是存在区别的,如果略过反而是对学生疑问的忽视,并不妥当。

  然后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与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示例,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自主进行摆锤轻重和摆绳长短的实验。这样让学生的得到了锻炼,对这个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个人原因,这部分要讲的注意的细节和操作原理讲解较为琐碎,我总是觉得条理不是非常简明清晰,而且用时较长,老师讲解很啰嗦的感觉。

  2.最后一个演示实验的选材,最开始我用的是几个用胶带捆绑在一起的钩码,结果是可以做出来,但是由于钩码太重,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到它的重量,而且摆动过程中还会带动铁架台晃动。然后我试了一下可塑橡皮,橡皮泥比较软不太好勾,而且要做得比较长也有点重,最后在唐老师的提议下,我用了比较轻、好连在一起,又很有实验效果对比的积木。这个要感谢总是发现探索的唐老师对我的帮助。

  当然还要感谢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的我们的邓校长和凤凰小学的陈韵芝老师,我从上次集体视导到这次合格课,我的提升也离不开我们最认真最可爱的周更营的老师们,是周老师分享了用图片和视频演示方法,茶小何老师提出了真实对话,关注实验数据真实记录,还有提前剧透给我这节课很多要点的蔡垸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细节方面来自大家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我们虽然没有见面,但是神交已久,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也要多跟小伙伴们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谢搭建周更营的刘姝教研员,我会努力达到刘老师想要的效果。

  哈哈哈,为什么教学反思到最后说得像获奖感言,总之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但是进步还要感谢大家,而且我的提升量对比周更营老师们的干货分享量还是让我有些羞愧,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写啰嗦的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9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有效处理教材

  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材料一定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对于摆锤,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的摆线要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比小螺帽长)。我将材料换成用原来“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大小高低都一样),在吊桶里分别装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幅、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或听课老师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从以下几个片段的设计和教学可窥见一斑:“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

  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

  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

  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

  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0

  今年,我参与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我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几次教学实践的磨砺,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考虑。这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对这节课的结构作了如下布置: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摆的快慢,如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接着将问题引到“摆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身的看法(猜想):认为有关系的31人,认为没有关系的26人。究竟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也提出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去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而后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不是特别大,结论也明显。但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不是这样:全班9个组,实验的数据标明有一个组在做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的实验时,测出的几个数据都是不同的。先汇报的两个小组说:“摆锤的轻重与摆摆动快慢无关。”因为他们测出的数据都是不变的,我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很满意,褒扬了他们。当第七组同学用胆怯的声音告诉大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时,我随口说出,你们的实验可能出错了。其他同学的疑虑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机会就这样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试讲结束了,但留给我的考虑却更多了。

  科学课的全面推开在我区已经有5年多了,而我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猜测、合作、假设、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多次在我心中质问着我。我认为科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解释,用实证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讲求真凭实据,讲求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讲给学生听,他们就可以内化的,而必需在小朋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历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干达成的。

  当证据与事实不相符合时,而我却将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我想我们的实验证据与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发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无法防止,也不可能防止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最关键一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误差,去分析这些数据,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决不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态度。

  一、分析这些误差发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的得来是不可防止的,所以回避它绝不是聪明的方法,如果一遇到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合时,都由老师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科学探究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吗?在课后的研讨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事先的备课环节中就应考虑到这点,学生还小,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实验操作就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科学家结论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胜利的。

  当第七组同学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一结论时,我不应该简单的告诉他们,你们的实验出错了,而应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比方说我们人为的因素,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假如能这样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误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寻找减小误差发生的方法

  既然误差的发生是不可以防止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就应当积极面对,寻找为什么会发生误差,怎样做才干减小误差。那么如何来减小误差的发生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

  误差的发生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与实验装置的设置有关。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让他们仔细检查自身的实验装置是不是还存在着缺乏之处,需不需要改进。例如在做这个实验时,假如实验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花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选择摆线,我试过纱线、细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绣线等等,都存在缺乏,最后才选择略粗一点的棉线。对于摆锤,教材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丝帽后,实际上摆长就会发生变化,大螺丝帽的摆线要比小螺丝帽长。所以我将螺丝帽换成铁垫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差。

  2.渗透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家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并不是做一次或两次实验得出的,而是做了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复实验,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

  协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胜利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几次实验。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师: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生:三次以上吧。师:行!我们每组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假如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取*均数。

  通过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的研讨,强调了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坚持相同和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复做;求*均数是计数要求简单性……,教师强调了丈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在教学中向学生充沛渗透了实证意识。

  3.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1

  继上节课制作简单的摆的学*,学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的特点,但是相同时间内不同的摆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上节课学生观察过自己的摆,可能会猜测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有关,这个课重点探究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学生对每个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并设计方案验证,重点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学*和应用。每个小组的摆绳长度刚开始是随机的设置的,在研究摆绳长度影响时,全班规定了按照10cm,20cm,30cm,保证摆动幅度和摆锤重量相同的前提下研究,得出的数据组内是有很明显的规律的,学生能通过本组的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第一个实验我重点引导了控制变量的设置,在分析数据之后,其他的影响因素交给学生自己小组设置变量,课堂反馈是很好的,整个操作环节基本是没有难度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了控制变量实质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正确实施,这也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年级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描述实验现象方面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每个组之间的数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于是我增加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环节,有学生会发现刚才实验中摆绳没有拉直、计时不严谨以及次数数错等情况,我觉得这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理解误差和错误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避免错误的操作,但是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不仅这节课,其他实验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实验探究的效率,实验的严谨性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能够养成这种实验精神和*惯,也是科学课堂态度目标的培养方向。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中学生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用实验去验证学生自己的一些猜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将实验测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 15 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 15 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学生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猜测——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更正猜测的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根据设计和实际教学情况,满意的是:

  1、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学生一般对活动有兴趣,利用这一规律。我巧妙利用荡秋千的图片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像荡秋千一样摆来摆去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老师收集的一些相关活动的图片巧妙地导入课题。使学生感觉很自然。

  2、提出问题,大胆猜测

  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出示不同的摆,同时提出有关条件,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及时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又一次进行大胆的猜测,并让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一次又一次的猜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3、合作探究、求真释疑

  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我让每一个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根据实验的要求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根据小组实验的数据分小组讨论整理实验的结果,最后进行全班汇报。根据汇报的结果同前面的猜测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以前的猜测是对还是错。体会科学是讲求实事求是的。同时让所有的同学都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同学从探究中获得真知。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4、适度拓展,升华教材

  最后,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从图片中看到,摆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农业上、工业上、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而且我们的人生中也包含着摆的哲理。从而使教材内容得以升华。

  三 .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我得到很多老师的指点,使我的这一节课越来越好。也使我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虽说这一节课使我自己觉得满意了,但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采用更简洁的方法进行验证;如何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如何让所有学生更多的参与探究活动;如何变枯燥的科学实验为有趣的探究活动等。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3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同学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考虑,并且去验证同学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同学将丈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同学在对丈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同学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同学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和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同学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防止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资料

  资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同学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同学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同学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同学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资料是,在同学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同学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同学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4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40分钟内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如果好好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对于科学探究就有很大帮助。将“动”设定一个目标,并且能够吸引到这个目标中。所以活动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曾经看到一位数学老师在某班上课,我对那个班比较熟悉,自我表现力比较高,因此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科学课上也可用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我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谁发现更多,谁的误差最小。

  在摆的研究这一课中,特别是上组内公开课的那个班级,使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做实验的那份专注,第一次看到小组合作配合的很完美,就连*时很爱闹的学生都在做自己在行的事情。可能有一些老师在,学生不敢闹。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摆的实验比较喜欢,摆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他们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自由时间多,大约是一半。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学生的计时和数数有很大的要求。有些组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数据,可能的原因出在数数和计时。所以在前一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因此,我就认为有位老师将机械摆钟突出了探究的过程是很适合的。他将摆钟的摆动次数略去,而加强了摆的等时性的探究。在实验之前,更是对学生进行了数数和计时的有效指导。这样的教学,明显是为下一课铺好路。

  在实验过程中,摆不是听话的小孩,往往会打圈,接着就碰到铁架台,学生就只得重来。因此就对学生的操作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在摆的研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加增强探究氛围。同时,我觉得学生的汇报也是相当的精彩。专拎好数据是我的失误,应该爱护每位学生的成果。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牧场之国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5

  今年,我参加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我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几次教学实践的磨砺,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这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对这节课的结构作了如下安排: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测,学生讨论后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摆的快慢,如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接着将问题引到“摆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猜测):认为有关系的31人,认为没有关系的26人。究竟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也提出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去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而后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不是特别大,结论也明显。但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不是这样:全班9个组,实验的数据表明有一个组在做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的实验时,测出的几个数据都是不同的。先汇报的两个小组说:“摆锤的轻重与摆摆动快慢无关。”因为他们测出的数据都是不变的,我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很满意,表扬了他们。当第七组同学用胆怯的声音告诉大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时,我随口说出,你们的实验可能出错了。其他同学的疑虑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机会就这样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试讲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更多了。

  科学课的全面推开在我区已经有5年多了,而我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猜想、合作、假设、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多次在我心中质问着我。我认为科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解释,用实证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讲求真凭实据,讲求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讲给学生听,他们就可以内化的,而必须在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历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能达成的。

  当证据与事实不相符合时,而我却将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我想我们的实验证据与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产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无法避免,也不可能避免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最关键一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误差,去分析这些数据,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决不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态度。

  一、分析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的得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回避它绝不是聪明的办法,如果一遇到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合时,都由老师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科学探究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吗?在课后的研讨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事先的备课环节中就应考虑到这点,学生还小,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实验操作就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科学家结论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

  当第七组同学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一结论时,我不应该简单的告诉他们,你们的实验出错了,而应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比如说我们人为的因素,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如果能这样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误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寻找减小误差产生的方法

  既然误差的产生是不可以避免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就应当积极面对,寻找为什么会产生误差,怎样做才能减小误差。那么如何来减小误差的产生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

  误差的产生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与实验装置的设置有关。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让他们仔细检查自己的实验装置是不是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不需要改进。例如在做这个实验时,如果实验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花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选择摆线,我试过纱线、细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才选择略粗一点的棉线。对于摆锤,教材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丝帽后,实际上摆长就会发生变化,大螺丝帽的摆线要比小螺丝帽长。所以我将螺丝帽换成铁垫圈,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2.渗透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家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并不是做一次或两次实验得出的,而是

  做了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复实验,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几次实验。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师: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生:三次以上吧。师:行!我们每组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取*均数。

  通过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的探讨,强调了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复做;求*均数是计数要求简单性……,教师强调了测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渗透了实证意识。

  3.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事实、科学数据就是证据。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应通过定量观察、测量、记录来搜集科学事实和可靠证据。本课中学生要谨慎地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本课出现三次运用数据,一是让学生在测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后,把自己组的数据公布与众。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摆,都是测十五秒内摆动的次数,所以学生根据数据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二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三是在汇报交流时能向大家阐述自己证据获得的经过,依据可靠的数据来解释。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数据(证据),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

  4.引导学生反思、质疑。

  尽管学生在动手之前对实验精确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研究出现误差。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进行跟进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摆锤研究结果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体验活动:

  1、学生汇报关于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的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意见,个别组的结果表明是“有关系”的。

  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大家研究的结果不同,大家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讨论找出其不规范或不正确操作而影响实验精确性的地方;

  3、现场验证演示,请这组现场演示,在同学们的监控下,严格控制相关变量,达到实验成功。学生在这样有梯度的递进活动中,经历着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和回顾,达到对“精确控制因素”的再认识,深刻体验对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因此,在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重复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实验误差的产生。

  三、正确对待误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课堂上,学生只忙于动手操作,不注重同时观察、适时收集证据,忽略控制变量,从而导致实验的失败。实验就会产生误差,误差不等于差错。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能正视误差,培养孩子们一种求真求实,不要妄下结论的科学态度。告诉学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的存在是可能的并且是合理的,面对误差要积极地分析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减小误差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爱迪生说过,任何一项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去实验,去正确对待误差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8)

——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摆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中学生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用实验去验证学生自己的一些猜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将实验测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 15 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 15 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学生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猜测——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更正猜测的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根据设计和实际教学情况,满意的是:

  1、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学生一般对活动有兴趣,利用这一规律。我巧妙利用荡秋千的图片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像荡秋千一样摆来摆去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老师收集的一些相关活动的图片巧妙地导入课题。使学生感觉很自然。

  2、提出问题,大胆猜测

  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出示不同的摆,同时提出有关条件,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及时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又一次进行大胆的猜测,并让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一次又一次的猜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3、合作探究、求真释疑

  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我让每一个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根据实验的要求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根据小组实验的数据分小组讨论整理实验的结果,最后进行全班汇报。根据汇报的结果同前面的猜测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以前的猜测是对还是错。体会科学是讲求实事求是的。同时让所有的同学都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同学从探究中获得真知。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4、适度拓展,升华教材

  最后,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从图片中看到,摆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农业上、工业上、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而且我们的人生中也包含着摆的哲理。从而使教材内容得以升华。

  三 .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我得到很多老师的指点,使我的这一节课越来越好。也使我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虽说这一节课使我自己觉得满意了,但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采用更简洁的方法进行验证;如何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如何让所有学生更多的参与探究活动;如何变枯燥的科学实验为有趣的探究活动等。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摆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学*重点是本节课的学*重点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多说,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先通过数字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将一个珠子摆出的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并感知珠子在不同的数位就表示不同的数,学生说的也很好。2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并通过对比有序、无序优化记录方法。3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练*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理解,并尝试有序地思考。4个珠子主要是让学生有序地思考并记录的一种练*。观察总结规律后,5个珠子就是只想不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之后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整个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活动中。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时间的把控不是特别好,学生讨论部分给的时间太多,学生发现规律还是很快的,给的时间过多导致有些学生想问题想偏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好每个环节,准确把握时间。

  摆教学反思 3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教学反思 4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同学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考虑,并且去验证同学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同学将丈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同学在对丈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同学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同学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和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同学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防止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资料

  资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同学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同学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同学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同学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资料是,在同学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同学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同学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摆教学反思 5

  《摆一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先估一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1�M2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填一填,再议一议自己的发现,然后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推出公式。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分析中,逐步悟出了规律,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一种自主发现的快乐感。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摆教学反思 6

  二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摆花样》,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的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校“情智杯”大赛的要求,在教学环节方面,我做出以下安排:

  开启情智(通过图片欣赏,找出简单的排放规律)——生成情智(通过摆放自己准备的材料,体验摆花样的乐趣)——发展情智(欣赏分析,小组交流,找出书中作品的摆放规律)——发展情智(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展示评价(欣赏作品,自评,互评)——升华情智(花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分享)。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看看这些漂亮的花样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再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反馈,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达到小组合作完成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在旁边只起到引导,提供参考意见的辅助作用,以学领教。

  这节课上完之后,反思整节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用照相机对学生拍照时,相机出现了故障,导致教师有些慌。对后面的语言组织、语速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同时也应该锻炼面对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

  2、在让学生小组讨论书中作品的摆放规律的时候,用的时间较多。当学生说不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时,教师的引导是无效的。面对这种课堂的不可预见性,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3、教师在板书总结各种摆放规律的时候,学生没能很好的理解。如放射,旋转这样的词,学生不是很懂,教师如果在后面加上简单的图解,让学生一目了然,效果会更好。

  4、合作没有达成共识。所谓的合作,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吸纳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并把这些想法进行融合,从而达成共识。本课的合作虽然教师有明确的指引:用哪些材料?哪些规律?每个人的分工?但是,时间给的不够,*时的训练也不扎实,所以学生没有达成共识,以至于在合作完成作品的时候,各忙各的,作品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在*时的课堂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训练,让学生真正的会小组合作,摆脱形式上的合作。

  摆教学反思 7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有效处理教材

  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材料一定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对于摆锤,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的摆线要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比小螺帽长)。我将材料换成用原来“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大小高低都一样),在吊桶里分别装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幅、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或听课老师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从以下几个片段的设计和教学可窥见一斑:“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

  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

  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

  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

  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摆教学反思 8

  《巧板摆一摆》这一活动主题在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结合学生的需要,创建使用和开发这一活动主题进行的。此次活动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一、情境激发,由观看视频、谈话巧板入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多层互动的活动方式。其中的首要原则就是“运用感官体验教学,使活动手段多样化。”研究性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事物不同的表现面,从中获得发现。体验是进入研究性学*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体验是动员整个身心参与的活动。在确定活动主题前请学生利用以往经验谈一谈有关巧板的.信息。反思一些活动收获,从而对四巧板游戏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主题,进入实用有效学*并引发了学生探究、感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创新实践。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被普遍采用。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进行活动。孩子们小伙伴们心情愉快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合作进行巧板游戏比赛。目的上提升为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思维、动手能力是有限的,而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拓宽自己的思维想象,从中获取本领,共同获得提高。我发现学生在活动拼图时思路广泛;给予学生适当地点拨和引导:每次小组合作前想好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活动前讲明活动时要求、活动时安全问题、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等。使学生能顺利地开展在活动;并以饱满地热情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持续地研究。此次实践活动,重点指导学生拼组的方法、技巧,由扶到放,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设计出特色的图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感动,进步让我欣慰。我看到孩子们能积极地亲身去体验学*的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异常的活跃,展示出他们令人骄傲的一面。学生们不仅研究了想要了解的问题,学会了分享他人的成果,取长补短、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了分享资料,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中得到了启示,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开放空间,发展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教案中参与活动,教师必将学生局限在自己的预设中。学生的发展受到约束。这将要求教师:灵活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更理想化。这是我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亟待解决问题。

  摆教学反思 9

  今年,我参与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我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几次教学实践的磨砺,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考虑。这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对这节课的结构作了如下布置: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摆的快慢,如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接着将问题引到“摆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身的看法(猜想):认为有关系的31人,认为没有关系的26人。究竟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也提出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去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而后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不是特别大,结论也明显。但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不是这样:全班9个组,实验的数据标明有一个组在做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的实验时,测出的几个数据都是不同的。先汇报的两个小组说:“摆锤的轻重与摆摆动快慢无关。”因为他们测出的数据都是不变的,我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很满意,褒扬了他们。当第七组同学用胆怯的声音告诉大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时,我随口说出,你们的实验可能出错了。其他同学的疑虑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机会就这样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试讲结束了,但留给我的考虑却更多了。

  科学课的全面推开在我区已经有5年多了,而我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猜测、合作、假设、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多次在我心中质问着我。我认为科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解释,用实证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讲求真凭实据,讲求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讲给学生听,他们就可以内化的,而必需在小朋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历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干达成的。

  当证据与事实不相符合时,而我却将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我想我们的实验证据与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发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无法防止,也不可能防止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最关键一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误差,去分析这些数据,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决不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态度。

  一、分析这些误差发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的得来是不可防止的,所以回避它绝不是聪明的方法,如果一遇到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合时,都由老师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科学探究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吗?在课后的研讨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事先的备课环节中就应考虑到这点,学生还小,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实验操作就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科学家结论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胜利的。

  当第七组同学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一结论时,我不应该简单的告诉他们,你们的实验出错了,而应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比方说我们人为的因素,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假如能这样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误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寻找减小误差发生的方法

  既然误差的发生是不可以防止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就应当积极面对,寻找为什么会发生误差,怎样做才干减小误差。那么如何来减小误差的发生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

  误差的发生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与实验装置的设置有关。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让他们仔细检查自身的实验装置是不是还存在着缺乏之处,需不需要改进。例如在做这个实验时,假如实验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花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选择摆线,我试过纱线、细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绣线等等,都存在缺乏,最后才选择略粗一点的棉线。对于摆锤,教材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丝帽后,实际上摆长就会发生变化,大螺丝帽的摆线要比小螺丝帽长。所以我将螺丝帽换成铁垫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差。

  2.渗透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家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并不是做一次或两次实验得出的,而是做了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复实验,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

  协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胜利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几次实验。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师: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生:三次以上吧。师:行!我们每组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假如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取*均数。

  通过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的研讨,强调了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坚持相同和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复做;求*均数是计数要求简单性……,教师强调了丈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在教学中向学生充沛渗透了实证意识。

  3.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摆教学反思 10

  《摆一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参要求,我对这节课定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复*旧知,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先估一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1㎝2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填一填,再议一议自己的发现,然后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推出公式。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分析中,逐步悟出了规律,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一种自主发现的快乐感。

  在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有的是用尺子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画1*方厘米的格子。这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没有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时有的学生就认为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x4与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摆一摆》教案合集五篇(扩展9)

——老人摆大寿致辞合集5篇

  老人摆大寿致辞 1

尊敬的父母亲、尊敬的各位长辈、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及各位晚辈们:

  大家好!

  这天,是我父亲八十岁生日,适逢我母七十八岁,咱们姊妹五人,借__x酒楼这方宝地,为我父母举行生日庆典,用这种方式,表达咱们对父母的爱戴与祝福;透过追忆父母非凡的人生,教育后辈,秉承家风,光大家族传统。在此,我首先代表我父母亲及咱们姊妹五人向前来祝寿的各位长辈、各位兄弟姐妹,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河深海深,不如父母的教诲之情深,尊敬的父母,是您二老缔造了这个家,您是全家人愉悦的源泉,是咱们的福星。没有您就没有咱们的这天!在咱们姊妹五人的心中,你们两位最可敬、最可亲、最可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亲。

  为了这个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供儿女们上学,教儿女们做人,抚养咱们长大**。无论咱们走到哪里都浮现着你那慈祥的面孔、慈爱的目光。当咱们受到委屈,经受挫折的时候,总把一切心酸洒向你那饱经风霜,宽厚慈爱的胸怀。咱们更不会忘记:伴随着父亲生命忙碌的还有咱们亲爱的母亲,她慈祥和蔼,但也已是两鬓成霜。这些往事是咱们做儿女的人生最珍重的记忆,最完美的画卷,咱们永远刻骨铭心。如今咱们兄姊妹五人都有了自我愉悦的家庭。

  咱们儿孙满堂、根深叶茂。您就是那棵大树深深地根。你把所有的父爱,全部奉献给了咱们。岁月染白了你的双鬓,父亲的苦,母亲的爱;咱们、儿孙们将终身难忘,也难以报答。咱们将永远牢记你们的养育之恩。为此我代表咱们姊妹五人、咱们的后辈儿女子孙,向老父亲、老母亲深深的鞠躬,以表达咱们儿孙们深深祝福

  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八十年的辛酸苦辣。迎来了父母晚年的儿孙满堂、天伦之乐。咱们要继承你们的精神。忠孝传代,遗风子孙,团结和睦,刚毅进取,事业有建树,生活更富庶,使咱们的家庭更加愉悦、更加和谐。

  在此,咱们共同祝愿父母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最后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愉悦。

  多谢大家!

  老人摆大寿致辞 2

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__酒店,共同庆祝__先生的__岁寿辰。

  首先,让我们所有的来宾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寿星———__老寿星隆重登场:今天前来祝贺的有__,__两家的老朋友,老乡亲,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拜寿的亲友。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当美好的季节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时候,大家欢聚在这里,为尊敬的__先生共祝__大寿。今天我受__的临时委派主持寿宴,首先,我代表所有亲朋好友向__老先生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福__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风风雨雨__年,__老先生阅尽人间沧桑,岁月的印痕悄悄的爬上他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白。他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他那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他那慈爱有加的朴实家风。伴随他经历了__年坎坷的岁月,更伴随他迎来了今天晚年生活的幸福。老人把青春和爱心都献给了__、__两家。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儿孙们都已经长大**,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

  如今老寿星一家三代同堂,正可谓儿子,女儿孝敬,儿媳贤慧,女婿好。就连在校学*的孙子,外孙女儿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__家已后继有人。而最让__老先生高兴的是,这笔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他的爱子们所继承。“老实做事,诚实做人”简单的话语,让儿孙铭刻在心,永记不忘。孩子们没有忘记父母长辈养育之恩,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提携之情,没有忘记同学朋友相助之意,他们把孝心献给了父母,把关心献给了亲人,把诚心献给了朋友。

  请寿星的'儿女、子孙都到寿堂前拜寿。请老人的后辈站成一排向老人祝寿。

  一鞠躬,感谢老人养育之恩;再鞠躬,祝老人晚年幸福;三鞠躬,祝老人身体健康长寿!

  下面有请老人的子女为老人摆好贺寿蛋糕,点燃长寿的蜡烛!

  请老人的子女齐唱《祝您生日快乐》!

  请老人在心里默默许下一个心愿,然后共同吹灭生日蜡烛。人逢喜事精神爽,看啊!__老先生的脸上绽开了欣慰幸福的笑颜,__老先生的美好愿望定会在今年一一都实现!

  可亲可敬的__老先生:嘉宾皆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安,人共梅花老岁寒。今天,亲友登堂祝您长寿,儿孙绕膝满室腾欢。今天,这里高朋满座,让我们献上最衷心的祝愿,祝福老寿星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祝愿老人家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老寿星长寿长寿再长寿,众亲朋祝福祝福再祝福。衷心的祝愿__先生乐享高龄寿比南山松不老,生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

  同时也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今天,老人的女儿女婿,两个儿子儿媳,在__酒店摆下盛宴,一来是感谢父亲多年的养育之恩,二来也是答谢各位多年来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代表老寿星的子女宣布:寿宴现在开*!请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老人摆大寿致辞 3

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__酒店,共同庆祝__先生的__岁寿辰。

  首先,让我们所有的来宾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寿星―――__老寿星隆重登场:今天前来祝贺的有__,__两家的老朋友,老乡亲,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拜寿的亲友。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当美好的季节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时候,大家欢聚在这里,为尊敬的__先生共祝__大寿。今天我受__的临时委派主持寿宴,首先,我代表所有亲朋好友向__老先生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福__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风风雨雨__年,__老先生阅尽人间沧桑,岁月的印痕悄悄的爬上他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白。他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他那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他那慈爱有加的朴实家风。伴随他经历了__年坎坷的岁月,更伴随他迎来了今天晚年生活的幸福。老人把青春和爱心都献给了__、__两家。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儿孙们都已经长大**,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

  如今老寿星一家三代同堂,正可谓儿子,女儿孝敬,儿媳贤慧,女婿好。就连在校学*的孙子,外孙女儿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__家已后继有人。而最让__老先生高兴的是,这笔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他的爱子们所继承。“老实做事,诚实做人”简单的话语,让儿孙铭刻在心,永记不忘。孩子们没有忘记父母长辈养育之恩,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提携之情,没有忘记同学朋友相助之意,他们把孝心献给了父母,把关心献给了亲人,把诚心献给了朋友。

  请寿星的儿女、子孙都到寿堂前拜寿。请老人的后辈站成一排向老人祝寿。

  一鞠躬,感谢老人养育之恩;再鞠躬,祝老人晚年幸福;三鞠躬,祝老人身体健康长寿!

  下面有请老人的子女为老人摆好贺寿蛋糕,点燃长寿的蜡烛!

  请老人的子女齐唱《祝您生日快乐》!

  请老人在心里默默许下一个心愿,然后共同吹灭生日蜡烛。人逢喜事精神爽,看啊!__老先生的脸上绽开了欣慰幸福的笑颜,__老先生的美好愿望定会在今年一一都实现!

  可亲可敬的__老先生:嘉宾皆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安,人共梅花老岁寒。今天,亲友登堂祝您长寿,儿孙绕膝满室腾欢。今天,这里高朋满座,让我们献上最衷心的.祝愿,祝福老寿星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祝愿老人家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老寿星长寿长寿再长寿,众亲朋祝福祝福再祝福。衷心的祝愿__先生乐享高龄寿比南山松不老,生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

  同时也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今天,老人的女儿女婿,两个儿子儿媳,在__酒店摆下盛宴,一来是感谢父亲多年的养育之恩,二来也是答谢各位多年来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代表老寿星的子女宣布:寿宴现在开*!请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老人摆大寿致辞 4

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日子,吉祥之日,我们迎来了老人家__岁寿辰。我是主持人__x,来自__,今天受__大家庭的邀请,受__喜庆公司的委托,担任今天__老人家__大寿庆典仪式司仪,感到非常到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__大家庭的全体成员,向参加寿宴的来宾和亲朋好友们的盛情厚意,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谢意。

  在长辈的眼睛里,孩子们好象天上璀璨的星星,寄托着无限的希望。那么在晚辈的眼睛里,老人也一样,他们永远是那么伟大,那么坚强,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红的红太阳。在这高寿庆典之际,在这温馨的一天,快乐的时刻,让我们怀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向老人献上一份美好的祝愿。(掌声)

  1、下面我宣布老人家的__岁大寿庆典仪式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全场起立以热烈的诚挚、火爆的掌声请老寿星协同老伴闪亮登场。

  天上没有玉皇,海里没有龙王,今天,寿星您就是玉皇,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寿星来了:群山呼应,大海扬波,夹道欢迎大寿星;万木欣欣向荣,百花绰约多姿,向寿星致以崇高的敬礼!

  请全体来宾热烈的掌声响起来,让历史见证这伟大的时刻,请摄像师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忘的瞬间。好,有福称寿星,__正辉煌。请寿星到寿椅上就坐。

  2、请寿星老伴协同入座。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生活从友情转化为爱情转化为亲情,点点滴滴尽在心头,而今天作为老伴有一份礼物送给寿星,祝福两位在以后的岁月里风雨相乘,相濡以沫。(寿星老伴送寿星一枝玫瑰)

  有请两位老人点燃象征家业兴旺,百年好合的幸福百年烛。

  3、唐代大诗人孟郊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开首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父母对儿女有操不完的心,同时晚辈也对老人充满着不尽的感激。下面请老人的长子作为儿子辈代表致祝寿词。

  4、掌声有请老人的孙子作为孙子辈代表致祝寿词。

  老人家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扶养**。深爱的目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成长,谆谆教导中透露着无比的慈详。__年风风雨雨,__载生活苍桑。岁月在脸上化下了痕迹,将老人家的双鬓染成白霜。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现如今老寿星一家是四世同堂,正可谓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女婿强。就连在校学*的'孙辈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传,咱们__家真是后继有人。老人家也倍感欣慰。在跟__式家族成员沟通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今天什么程序都可以省略,什么内容都可以简化,但唯独不能省的就是感谢长辈对他们的恩情

  5、接下来请子女们上前贺寿。

  6、请子女站前为老寿星拜寿,同时请*间晚辈全体起立,一起向老寿星拜寿。拜寿正式开始;一拜我们祝福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这正是:喜看儿女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

  7、请子女为老人送生日蛋糕,大家同唱生日快乐歌。采访老寿星。请老寿星许下愿望。请老寿星吹生日蜡烛。(老人家福与天地同在,寿与日月同辉,祝老人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子女点蜡烛时)请老人切蛋糕。

  在缓缓流逝的岁月中,我们都怀着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希望,在这生日蜡烛点燃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家永远拥有幸福的一刻、快乐的一天、美好的一年、充实的一生!

  8、请全家合影留念。

  9、有请礼仪小姐分切蛋糕。大家品尝这生日的蛋糕,感受着生活的甜蜜与芬芳,无限的幸福与快乐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再一次祝老人风采依旧,健康永驻,福寿绵长!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寿诞庆典到此礼成,祝大家生活之树长青,生命之水长流,祝各位家家有财气,人人有福气,万事好运气!有请老寿星起驾入*,同大家共进寿宴。

  谢谢大家!

  老人摆大寿致辞 5

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为__奶奶举行__大寿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寿星及其家属,向在座的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受老人儿女的委托,做此次寿宴的主持人。为了表达我对老人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满脸微笑地登上这主持的.舞台,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以掌声鼓励。(谢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所有的嘉宾,祝愿老人家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诸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群贤毕至,鼓舞欢欣。前来祝贺的有老朋友、老乡亲,还有不少放下工作、生意赶来的亲朋好友,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赴宴、祝福。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人生__古来稀”,能活__的老人就不多了;老人家原在__工作,生活比较艰苦,寒心茹苦地将一对子女扶养**。那真是:深爱的目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成长,谆谆教导中透露着无比的慈详。__年风风雨雨,__载生活苍桑。岁月的泪痕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将老人的双鬓染成白霜。大千世界,孩子们把心中的话语都洒向老人那宽厚慈爱的胸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工作,发奋图强”简单的话语,让儿女镌刻在心,永记不忘。

  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儿女们都已经长大**,女儿是高级工程师,儿子是__,儿媳又是一名副主任医师,他们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如今老寿星一家是三世同堂,正可为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外孙强。就连在校读高中的孙子也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传,后继有人!

  让我们一起为__奶奶高兴,共同祝愿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在座的每一位嘉宾幸福安康!下面我宣布寿庆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老寿星__奶奶上寿堂。(请放鞭炮,奏响吉祥的音乐!)这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和这位老寿星在__酒店度过一段美好幸福的时光!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寿星率领他的满堂儿女入场,老人率领他的儿女孙女们向我们走来了,掌声热烈一点,谢谢大家!今天来了这么多亲朋好友,都是实在的亲朋好友,谢谢大家!请酒店的礼仪小姐将祝福的鲜花奉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