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摆圆片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用三个圆片来摆数的时候,学生摆出了3、12、21、30。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摆了一个写一个。找了3个学生上来都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去摆,可以把圆片都放在个位上或者十位上一个一个来挪,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就掌握了规律。所以在下一个环节用四个,五个圆片来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用规律摆。在第三环节我就让让学生脱离用圆片摆来直接写出用7、8、9个圆片所表示的数,可是由于前两环节还有少许学生体会的不充分,缺少规律的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还是脱离不了用圆片来摆。不过,总的来说,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根据规律来写数了,教学目标算是达成了,就不知道课后作业会如何。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达到学*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 (菁华3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1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2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通用3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惯,帮助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

  (一)激趣引思。

  1.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变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

  2.呈现魔术道具:数位表与小圆片。你们想知道今天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吗?

  (二)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

  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

  3.教师:我们还得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记录单。

  填一填:用()个圆片可以表示()和()两个数。

  4.师:神奇吗?

  (1)一张小小的圆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摆一摆,想一想”。

  【设计意图:由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操作演示,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引领与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

  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2个小圆片摆数:

  (1)教师说明操作要求:先思考,再摆圆片,最后填写记录单。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可以多让几人汇报一下,并展示他们的记录单。

  (4)重点让是以下记录单同学汇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

  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

  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

  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

  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

  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

  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把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由于用两个小圆片摆数难度不是太大,再加上有了前面教师所提供的引领与示范,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呈现两种有序的摆数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的同时,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探寻方法。

  1.用3个小圆片摆数:

  (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教师说明分工合作的要求,一人摆数,一人记录,最好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摆。在学生合作过程,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小组汇报:选取两组有序摆放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摆数,并读出自己摆的数,展示其记录表。

  (3)汇报完成后,共同呈现两组记录单:

  2.观察比较:这两组同学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1)相同点:这两种摆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动。

  (2)不同点:第一种是从个位移到十位,表示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种是从十位移到个位,表示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3.小结:

  (1)像这样摆数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哪种摆法?

  (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要给予肯定。

  (3)如果有学生能发现利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来摆圆片,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参照记录表进行引导:

  即利用3=0+3、3=1+2、3=2+1、3=3+0,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操作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发现又对又快的方法。】

  (三)分工协作,发现规律:

  1.分工协作: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4个圆片来摆数,一部分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数。小组合作的人员及分式不变。教师明确提出要求:用刚才我们发现的方法去摆,看哪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有序的方法来操作。

  (2)汇报交流:教师在用4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摆数的小组中,各选一组进行汇报。

  ①们组是用几个小圆片来摆数的?

  ②你们组摆出了几个数?

  ③分别是哪几个数?

  ④在摆第一个数的时候,你用到小圆片个数的组成的哪个算式?第二个数呢……

  ⑤你有什么发现?

  2.适当延伸:如果给你6个小圆片,你能摆出几个数?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你能不用小圆片摆就能说出是哪几个数吗?

  3.归纳方法:

  (1)呈现以下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整理,完成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①摆出数的个数总是比小圆片的个数多1个;

  ②在用圆片摆数时,我们只要知道圆片的个数,想圆片个数的组成,就可以想到能摆成的数了。

  ……

  4.及时反馈:学生口答出:7、8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教师整理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继续发现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能快速找到结果的方法与其中所隐含的规律。】

  (四)应用规律,发现问题。

  1.说一说:你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几个数吗?分别是哪几个数?学生回答,教师将所得结果填入以上表格中。

  2.想一想:

  (1)如果给你10个圆片,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2)如果我们在个位上或十位上摆10个圆片,这样的数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让学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能大于9,并且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三、融合贯通,拓展提高

  (一)快速整理,制成表格。

  1.教师呈现一张10行10列的空白表格,让学生快速回答出从用1个小圆片到用9个小圆片所能摆出的数,教师一斜行一斜行地填入表格。如下:

  2.接下来的一斜行应该是用几个圆片摆成的,你能快速的说出这一斜行上的数吗?请几个学生说出各斜行上的数,教师填写整理成完整的表格。

  (二)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用19个圆片能摆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

  2.(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得到的吗?。

  3.(出示9、18、27、36、45、54、 □ 、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7个圆片摆成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小精灵的家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制成百数表(0—99),再通过适当的拓展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摆出的各组数之间的存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四、回顾总结,适当延伸

  (一)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发现了奇妙的规律。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中要学会观察,积极动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藏着数学的奥秘。

  (二)知识延伸。

  1.你能用1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吗?

  2.虽然我们用19个圆片摆不出一个两位数,但我们能用19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你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期待。】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 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 3 3=1 2 3=2 1 3=3 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

  师:在以后的学*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效率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圆片个数 摆出的数 数的个数

  1 1、10 2

  2 2、11、20 3

  3 3、12、21、30 4

  4 4、13、22、31、40 5

  5 5、14、23、32、41、50 6

  6 6、15、24、33、42、51、60 7

  7 7、16、25、34、43、52、61、70 8

  8 8、17、26、35、44、53、62、71、80 9

  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摆一摆、想一想》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 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 学生摆数。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 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 学生摆数。

  2、 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 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 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 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 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 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 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

  今年,我参与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我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几次教学实践的磨砺,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些深入研究,也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考虑。这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花象。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对这节课的结构作了如下布置: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摆的快慢,如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接着将问题引到“摆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身的看法(猜想):认为有关系的31人,认为没有关系的26人。究竟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这个实验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设计好了实验方案,也提出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去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而后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不是特别大,结论也明显。但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不是这样:全班9个组,实验的数据标明有一个组在做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的实验时,测出的几个数据都是不同的。先汇报的两个小组说:“摆锤的轻重与摆摆动快慢无关。”因为他们测出的数据都是不变的,我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很满意,褒扬了他们。当第七组同学用胆怯的声音告诉大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时,我随口说出,你们的实验可能出错了。其他同学的疑虑也就就此打住,一次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机会就这样在我手中悄悄地溜走了。

  第一次试讲结束了,但留给我的考虑却更多了。

  科学课的全面推开在我区已经有5年多了,而我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猜测、合作、假设、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多次在我心中质问着我。我认为科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解释,用实证的方法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讲求真凭实据,讲求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这些都不是靠用文字讲给学生听,他们就可以内化的,而必需在小朋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历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干达成的。

  当证据与事实不相符合时,而我却将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我想我们的实验证据与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发生的矛盾,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无法防止,也不可能防止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最关键一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误差,去分析这些数据,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决不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态度。

  一、分析这些误差发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的得来是不可防止的,所以回避它绝不是聪明的方法,如果一遇到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合时,都由老师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科学探究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吗?在课后的研讨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事先的备课环节中就应考虑到这点,学生还小,他们不可能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实验操作就得出科学的结论,更何况科学家结论的得出也不是一次就胜利的。

  当第七组同学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一结论时,我不应该简单的告诉他们,你们的实验出错了,而应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比方说我们人为的因素,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假如能这样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误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寻找减小误差发生的方法

  既然误差的发生是不可以防止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就应当积极面对,寻找为什么会发生误差,怎样做才干减小误差。那么如何来减小误差的发生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

  误差的发生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与实验装置的设置有关。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让他们仔细检查自身的实验装置是不是还存在着缺乏之处,需不需要改进。例如在做这个实验时,假如实验花稍微有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花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选择摆线,我试过纱线、细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绣线等等,都存在缺乏,最后才选择略粗一点的棉线。对于摆锤,教材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丝帽后,实际上摆长就会发生变化,大螺丝帽的摆线要比小螺丝帽长。所以我将螺丝帽换成铁垫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差。

  2.渗透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科学家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并不是做一次或两次实验得出的,而是做了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复实验,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

  协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胜利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多做几次实验。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巧合。师: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生:三次以上吧。师:行!我们每组争取都做三次,实验中有干扰的不算,假如还有时间,可以多做几次。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取*均数。

  通过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的研讨,强调了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坚持相同和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有效证据。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做三次以上就是重复做;求*均数是计数要求简单性……,教师强调了丈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在教学中向学生充沛渗透了实证意识。

  3.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我和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3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同学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考虑,并且去验证同学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同学将丈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同学在对丈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同学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同学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和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同学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防止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资料

  资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同学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同学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同学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同学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资料是,在同学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同学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同学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4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先是师生合作,明确操作任务,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合作到有效合作,也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展示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最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点慢,但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的基础上再来看这种摆法,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很快进行了改正,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思想的方便之处。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宝贵资源,用好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光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方式,前不久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谈到小组合作需要关注的十二个细节,其中就有低年级孩子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非常有道理,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其实很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快乐!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5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把预*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准备

  (1) 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精选10篇)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1

  趴在桌子上,拿着笔不知所措,我总觉得世界让人想要歌唱的东西似乎已经没有了。想着,想着,忽然间想到了昨天的事情,心间竟然暖暖的,真的,我真的没想到这世间还真有我想歌唱的人,我想歌唱的事……

  那天中午,爷爷带着我和姐姐去买自行车,讲了很长时间才买了来,由于有一般路很差,好像要在地下埋天然气管,我只好把车子抬上路。可是由于车子太重,我抬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抬上去,这时,从我身后走来了一位大姐姐,她对我说:“我帮你抬去吧!”没有等我回答,她便把自行车抬了起来,我看她抬得如此吃力,便说:“还是我来抬吧!”她说:“不用了,这没什么。”当她把车子抬上去,我刚想跟她说声谢谢,可是她却早就走了老远。

  这些天我一直很高兴,心中很温暖,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可是我真的很开心,这让我知道了妈妈的那一句话是对的,“虽然这世上有些坏人,可是好人还是很多的,只要你学会观察,懂得欣赏。即使再穷,也会很满足。”

  没错,这句话就是来赞美刘连满和大姐姐一样乐于助人的人,写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说刘连满爷爷——一位伟大而无私的英雄。

  50年前,中国登山队的三位年轻小伙登上了地球之巅,可是在这一成功时,却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英雄帮助他们登上的。虽然说他有很大的功绩,可他却*凡地过着连普通人都不如的生活,每天都在为工作发愁,而他却十分满足地生活着,认为这并没有什么,那是他的责任。

  我想歌唱,如今的社会不再让我迷茫;我想歌唱,如今的社会多么美好;我想歌唱,如今的人们多么善良。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2

  我想飞,因为我要在天上开一个舞会。谁说我不会跳舞,谁笑我参加舞蹈比赛?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也可以。我不需要鲜花和目光的照耀,只想要展示才能的机会。

  星星是我的舞伴,月亮是我的琴手。我用优美的舞姿,完成我的梦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踮起脚尖,悄悄地你的窗前。月光忽明忽暗,我踏上云端,迈开轻盈的步伐。美丽的夜空中,翩翩起舞,动人心弦。舞蹈进行着,梦幻般地飞行点缀着银钻的天空。飞舞的秀发拂过,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最后,一个美丽的旋转,给舞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想飞,因为我不想长大。如今,刚走出童年的我,还怀恋那美好的时光。回忆童年,我和好朋友在一起,手捏沙子,脚踩石子。沐浴在春日温和的阳光里,那才是人生的乐趣,无畏无惧,天真纯洁!要是永远都可以不长大该多好啊!

  曾天真地认为山那边就是城市。如今,身处城市,才明白对家乡地依恋。才知道李白的静夜诗是多么无奈!怀恋童年,怀恋家乡,怀恋温暖的阳光。昨日虽不会重现,但我可以飞翔。飞往重重包围中的小山,摆脱城市的嘈杂声,和难闻的汽油味!去呼吸一口家乡清新的空气,不要被书本埋没了。儿时的伙伴也长大了,去和她们聊一会儿天,说说新交的同学。我飞向那梦寐以求的田野中,飞向那童年温暖的阳光下。

  这便是我的梦想,不是什么宏伟的目标,不是什么伟大的志向。不是去帮助贫困学生,不是去为灾区捐献。我想这不会实现,但它依旧是我的梦想,日夜陪伴着我,让我走想人生的海洋!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3

  有时,冥想,便是一种寂寞。

  ——题记

  生活中,也许错过许多,不时回忆起来,感到有点遗憾。

  深秋,夕阳西下,树叶在风的摇篮里慢慢飘落。树上果子,已成熟。阳光洒地上,略有一丝暖意。

  我坐在窗前,回忆过去,也曾想过许多。忆起三年前的事,我便后悔不已。

  同是深秋,听见许多往事。我已错过许多,但这次便不想再错过,像往常一样,我去所住小区门口买早点,望着小区门口两旁那芳香的桂花树,我便陶醉不已,忘了自我。“扑通”一声,我以猝不及防,趴倒在地,右臂稍有蹭破,左臂只是有点疼。我便连忙托着早点回了家。

  到家后,手臂便更加疼痛,恰似骨折。我便躺在床上,冰敷了一阵。有时,我也想,如果当时不沉浸风景,便少了这次意外。

  爸爸连忙问:“怎么样?要不要去医院啊?”“不用,我这胳膊应该没事,就是有点疼,我想不碍事的。”我回答道。

  到下午,我的膀子还是那么疼,爸爸不放心,就带我去了医院检查了一番。医生给我拍了个片子,居然骨裂了。

  医生给我打了石膏,说让我一个月后再去复查。我抬着我受伤的手臂,心里有些不舒服,次日,捧着沉重的石膏,再见那个地方,似乎有着一丝丝血迹。

  常记起那一日,便伤心不已,有时,我也想,如果当时我一心一意的,不沉醉风景之中,就不会发生那次意外。但是,有时,我也想,如果没有醉人的风景让我沉醉,那么生活会不会单调了些许,错不在风景,在于我。

  有时,我也想,很感谢生活中能有这么迷人的风景让我沉醉。有时,看见我的左臂,就像看见了一次深刻的记忆。即使不会留下伤疼痛。即便伤痕不再有,但它恰似倾盆大雨,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思考。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4

  我是一个马虎的人,我也许天生就马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能做到一丝不苟。做事总是不认真,所以有时我也想认真。我的学*成绩并不是很好,我认为这也许和我马虎的*惯有关。每次考试过后我都自认为考的还可以,但等到成绩真正的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考的并不是很理想。

  每当这时,我再一次审题,我便开始看卷子,再一次审题,这次审题我开始变的认真了。仔细一看,少看一句话,多写两个字,哎呀,一共四分的题我只写了两句,不对,应该是四句。怎么搞的?大概是那时没有想好答案,最后也没有检查吧!唉,我怎么那么不细心啊。我又一看,这个也会,那个也会真正不会的没有几道题。只是做题时不细心。每次考试知道成绩后我都要反问自己,那时怎么不细心呢?要不然就可以多加多少分啊。每次我都要后悔,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每次我都要抱怨自己的马虎,每当这时我便想起要认真。再者说,做事容易忘,也就是说马虎,做事漫不经心。那天爸爸妈妈上班,给我说火上的壶正在烧水,让我看着点。我当时在写作业,就随意的答应了一句。

  他们走后,我就一直在写作业,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想出去玩会儿,突然想起来火上还有壶,我连忙去提壶,感觉很轻,我打开壶盖一看,水竟然都烧光了,我心里想想都感觉很后怕,万一我没想起来怎么办?壶被火烧着了怎么办?从这件事我取得了深刻的教训!你说我是不是一个马虎的人,每次事情过后我都要埋怨自己一番。也许你有许多次退缩,但你终究会有一次执著。也许你有许多次痛苦,但你也有坚强的一次。也许你总是漫不经心,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你终究会认真的,因为认真不是光凭嘴去说的,而是需要自己长时间努力的!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5

  岁月无如果,有时,想也是过错。

  ——题记

  雪地,有时也埋藏回忆。

  寒气弥漫,薄雾初露,胧轻纱。还未仔细欣悦春花,落雨已成飘雪。阳光愈见黯淡,懵懂的世界已冷冷清清。

  窗外银装素裹,没有往日一番繁荣景象,有时,我总会忆及那段来自雪地的旧事。

  也是孟冬,无意中听得走廊奇声。门外,与寂寥共存。“喵——”呜咽伴寒风一同入耳,暮然低头,只见一幼小白猫,奄奄一息的匍匐在地。

  父母匆忙赶来,却也为此而惑。这白猫生的极为好看,毛色纯白,没有一丝杂质,瞳仁湛蓝清澈,恍若一片纯净的碧空。最引人瞩目的是头上一片乌黑,桃形状,像极了小说中的“乌云盖雪”。

  白猫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惹人怜爱,只怨年少之时,也确实被猫所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于是一溜烟遁入父母背后,只想:为什么要开门?白猫湛蓝的明眸哀愁地盯着我,令人发指。“我看它挺可怜,要不收留它……”母亲心善,不愿见此场景“不要!”年少无知,对一只可怜的幼猫竟心生怕意。幼猫知我意般,悠悠然撑立,继颤步离开。不曾,我看到那双从未离我的眸子,有时,我也想,那时的我,多冷酷无情。为何,舍得了这片寂寥。

  曾记那夜,狂风怒吼。冰冷,恍如落寞月光,再入珠帘。

  翌日,晨色微明,只见窈窕白雪之上,它静静地屯于雪地,那片蓝天,终被冰雪掩去。

  有时,我也想,若那年再踏出一步,事到如今,也不会再愧疚,可惜,没有如果。

  有时,我也想当年还未来及反省,它便如漫天雪蝶,一去不返,挽回无能。是我,纵使一条生灵,再不复返。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6

  多么想唱一首歌,送给我亲爱的妈妈。

  妈妈消瘦的脸颊已被岁月印上了细细的纹路,而那双明亮温柔的眼睛仍时时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

  幼儿的故事是酸涩而又甜蜜的。妈妈要上班去了,只好把我锁在家里。“不要走,妈妈。”多少次,我噙着泪珠拽着妈妈的手撒娇道。妈妈总是摸摸我的细发,说:“听话,有布娃娃陪你玩。饿了,自己打开小柜子,里面有妈妈留给你的好吃的。”于是,我委屈地松开手,眼睁睁地望着妈妈走出了门。脚步声渐渐远去了。我抱起漂亮的布娃娃对它讲悄悄话儿;或是趴在窗台上一个人发呆。

  当太阳从窗**进屋里,地上出现一小块方方的亮光时,我便侧着脑袋听妈妈熟悉的脚步声急急地由远而*。

  “妈妈回来喽!”当屋门一打开,我就欢呼着扑进妈妈温暖的怀抱,一上午的孤独和凄凉全不见了。此时,妈妈温和的眼睛,似乎注满了阳光,从上到上不断打量我,连声问:“自己在家乖不乖?”“乖。”“没有伤着自己吧?”“没有。”怎么会弄伤呢?妈妈早把暖水瓶、电风扇之类的东西放在我爬不到的高处了。那时,妈妈的爱是细腻的。

  现在,夏天已经来临了。妈妈经常会半夜起来到我屋里给我打蚊子。因为她知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蚊子,都会扰得她的宝贝女儿睡不好觉的。有时,妈妈到我屋里时,我还没睡着,于是我便装睡,眼睛留条小缝偷偷地看她,妈妈怕她吵醒我,故意放轻动作,细心地瞅着蚊子。有时我看着看着,心里就会有一丝酸酸的感觉。想着:我何时可以为妈妈这样做呢?这样关心、体贴她呢?现在,妈妈的爱是深沉的。

  真的,真想唱一首赞歌,送给我亲爱的好妈妈。真想告诉妈妈:因为有你,我才会变得如此快乐、幸福。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7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众所周知的话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来说,都还只是一个想法。但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能把它变成现实。每年寒暑假爸爸总会带我们有计划的旅行一次。但今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因,没能出去旅游心里空唠唠的。

  我想旅游的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我从小长大的中国,我的祖国,这片飘扬着***的地方。

  我想去杭州,去看看“人间天堂”,想在西子湖畔漫步,感受依依杨柳散发的清香,想看连绵小雨打湿西泠印社的印章。

  我想去长白,想站在最高的一座山上遥望,也许我能遇上一场细碎的雪,能看着原本碧绿的,山下的山林如何染上白霜。

  我想去北京,不是去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而是想要穿行过一条条胡同弄堂,去找找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个戏园,里面尽是海棠花香。

  我想去广西,去看看那里的瑶族姑娘,去看那里的深山中是否有小溪流淌,去想象天上的云彩是如何来去无常。

  我想去以“世界屋脊”支撑的青藏高原,领略藏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看巧夺天工的布达拉宫。

  我想去苏州的园林,去欣赏苏州园林的秘密,看懂工匠们的心灵手巧。以及巧夺天工的园林布设。

  我想去以险、秀、奇而称的三峡。看绿树葱葱,草木横生,一片生机盎然之色。再去看那三峡水电站,去欣赏那最大的水利枢纽,看我们祖国人民的手建造出来的三峡工程,暗叹我们祖国的伟大。

  我想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世界的奇异秀丽的景色。去了解世界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去看看那地方古代人的装束。我想去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开阔。也可以使自己的心境有所陶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去欣赏那些奇异风景吧!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8

  妈妈,我想对您说!是您,给予了我生命;是您,十月怀胎,承受了撕心裂肺的疼痛,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是您,用您那双温暖的手把我轻轻托起;是您,把所有的一切全都给了我!

  无数个日日夜夜,是您陪伴着我,在我踢被子时,为我盖好被子;在我将要从床上掉下去时,轻轻地抱住我,然后耐心地在我的床边为我安“围墙”!为了我,您牺牲了多少睡眠时间!

  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你不辞辛苦地工作,从早到晚,从不喊苦,即使受到委屈,您也从不向我们透露,就算爸问到您,您也只是一笑而过,一副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

  妈妈,我想对您说!

  您有问过我,我的梦想是什么。还记得我对您说了什么吗?我说我想要成为明星,因为明星赚的钱比*常人多,不是为了引人注目,我只是希望,我可以跟您一样,承担起这个家的担子,不管再苦再累,我都想要成为一个可以为你分担解难的女儿!

  妈妈,我想对您说!今天我15岁了,回首一看,这漫长的15年来,您为我付出的真的好多好多,我看见,一根根白头发悄悄地藏在您的黑发下,一条条“鱼尾纹”不客气地爬上您曾经美丽的眼角,我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就像阳光,带给女儿温暖!您像细雨,给予了女儿滋润,您就好比长城,用自己的身躯为女儿抵挡了所有的风暴和洪水,自始自终都为女儿遮挡住外面无情*卷而来的风沙!

  妈妈,我想对您说!未来的路也许很漫长,但,请你相信,总有一天,女儿会成为您的骄傲,总有一天,女儿会成为您的“长城”,那为您遮风挡雨的“万里长城”!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9

  我想,我能够成为别人羡慕的那个人,虽然还没有实现,但是我还是会一步步充实我自己,培养一门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一门特长,去装饰着我多姿多彩般的未来,我想做许多梦,虽然知道本会受伤,可还是会去坚持,这样的奋不顾身源于我热爱生活,我爱自己,我希望自己能一点点进步,希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其实,我还想,去用好的荣誉和一些实际行动报答我的父母,虽然我知道这个时间已经有很多人取得了成就,只有我还在原地徘徊,我不甘,我以前也是一个好强的人,所以,我拼命地想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拼命地拼搏只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觉得我亏欠他们太多了,我必须做好自己,不让他们担心,我不敢麻烦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从一生下我就一直被我麻烦着,我如果总是麻烦他们的话,虽然他们一直都很愿意帮助我,但我当然会感觉很不好意思,我不想成为他们的累赘,我想依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去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我想充实自己,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给他们买大大的房子,虽然房子只是物质上的东西,可是房子也代表着我爱他们的心,我想让他们温暖,舒适,不要再为我劳累了,当我有一天达到这个目标,我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我不是要和谁比,我只是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让我的心能够不再那么愧疚,因为总是麻烦他们,感觉挺不好意思的。

  我想,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带父母去世界上各地旅游,我想学*更多的技能充实我自己,不仅是为以后找工作做铺垫,更是让我受益一生的,我一生能够享受的美好风景,我一定会为自己感到自豪的,加油,青年!!!

  让我想一想初中作文 10

  不必为伤感的风而哭,不必为多情的雨而哭,不必为悲怆的昏而哭,不必为朦胧的月而哭——可是檀香袅袅熏我而醉?有时,我也想哭……

  ——题记

  那只是林荫道,很清新,很幽静,在那傍晚,只有晚饭花开的声音。

  我,还是我;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只是,有一颗晶莹的液体流出眼眶,翻转几周,自由落体,刚触地便支离破碎。世界瞬间定格,只有思绪还如潮涌:我哭了吗?

  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做为一个女孩,我们也不应该像林黛玉一样缠绵欲泪。我不常哭泣,只是有时……

  有时,我也想哭。当那张带有鲜红的“62”分的纸放在我的面前时,当那轻蔑嘲弄的眼神盯着我看时,我,真想哭……但我不能哭……我知道,我是个坚强的女孩……但我克制不住那可恨的泪水夺眶而出——只好躲在黑房间里,告诉自己:“哭吧!没人听得见……”。把自己当作那薄荷般的香气,淡淡而清冽地存在。只为那像夕阳般逝去的美好与像浓雾般弥漫的伤感……让哭声长了翅膀,像鸟儿一样翱翔,飞出这个让人蜷缩的牢笼,飞向世界,飞向太阳……

  有时,我也想哭。当班级共同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当在九九重阳登高战胜险峰时……我想哭,我真想哭……想在阳光下对着远处边哭便喊“胜利了!”。想看调落的远星,看上弦的明月,看石榴树上挑起肥硕的秋天,看它与谷场上的稻子们比试力气。定格的星空之上,可能还有天使在弹奏着竖琴,默默为我们演奏胜利的歌谣。这时栀子花也流泪,将香馨浑着泪水吐露自己的幸福。泪水治愈了受伤的云,泪水滋润了干枯的河。哭吧!笑吧!这是喜悦的泪。泪滴是明亮的……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优选【十】份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1

  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它的终极目标指向并不是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 ,以促进幼儿园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把目光局限在文化传授的程式上,而应把幼儿的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小朋友想一想》,是小班主题背景下“在动物园里”的一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我想:当把《小朋友想一想》这一个陌生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必须要面对的是作品内包含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采用以往的教学程序的话,给幼儿提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要求,这无异于一场疲劳轰炸,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这一包罗万象的含义,而只限于某一特定材料的机械背诵和闭着眼睛的重复,甚至可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学*的兴趣。

  我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从孩子的发展和需要出发,进行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原有的知识技能(预知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并对于如何激发个维持集体教学中大多数儿童的学*动机,如何正确地选择使用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省时、省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我想: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掌握并不是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对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的,它只表明了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教师应在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音乐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最大潜在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学*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

  难点: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大象鼻子、白兔耳朵、长颈鹿脖子、孔雀尾巴的图片。

  2、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图片。

  3、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头饰 (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课前小律动。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初步熟悉儿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全班幼儿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

  教师:那小朋友再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教师出示白兔的图片,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儿歌的后半段。

  三、幼儿与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教师问,幼儿回答;幼儿问,教师回答。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以用加快速度的方式进行问答念儿歌,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四、教师与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创编儿歌。

  五、念儿歌玩游戏。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前面的问题,大家猜一猜,然后学做这个动物的样子。”与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根据已有经验中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来替换歌词。

  3、学*歌曲,尝试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歌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2、图片:大象、白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见过什么小动物?"2、老师以问答的形式范唱歌曲(清唱)。

  老师:"大家都认识这么多小动物啊,那我要出一个关于小动物的问题,看谁能答上来。"(第一段:老师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幼儿答后,老师再唱:"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第二段:老师在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幼儿答后,老师再唱:"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长。")3、提问歌曲中都问了什么?是怎样回答的;老师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4、老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尝试唱歌曲。

  老师问,幼儿答,也可互换角色反复进行歌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掌握和熟悉旋律。

  5、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来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动物毛绒玩具:小兔、大象

  2、背景图,一些动物图片:兔子、长颈鹿、蛇、猪……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初步熟悉儿歌的主要内容

  1、老师说谜面:“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2、幼儿自由猜测,老师对幼儿的.答案不做任何评价。

  3、老师提问:“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你们听: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1)老师出示大象图片,师生观察大象的特征,教幼儿学*儿歌的后半段。

  (2)鼓励幼儿大胆地念,用亲亲小动物的形式表扬念的好的幼儿。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儿歌的后半段。

  二、幼儿与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1、老师完整的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老师问,幼儿回答。

  3、幼儿问,老师回答。

  4、老师适当提高速度对幼儿进行问答念儿歌,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三、老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仿编问答儿歌。

  2、老师:“猜谜活动真有趣,你们想不想再来玩猜谜的游戏呢?下面我先看图来问,你们猜,看谁能用儿歌中的对话来回答我。”

  3、请幼儿自己看图创编问句和回答句子。

  4、师生共同看图完整地念儿歌。

  5、教师:“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仿编儿歌,然后,集体完整地念仿编的儿歌。

  四、念儿歌,玩游戏

  1、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前面的问题,大家猜一猜,然后学做小动物的样子。

  2、教师用儿歌的语言说每一段的前两句,幼儿猜测并说出后面的两句,在学一学动物的样子。

  3、听音乐学做小动物。

  (幼儿听音乐,听着老师的指令:如,小白兔、大象等,学*做不同的模仿动作。)

  附儿歌:小朋友,想一想

  小朋友,想一想

  什么动物鼻子长?

  鼻子长,是大象,

  大象鼻子最最长。

  小朋友,想一想,

  什么动物耳朵长?

  耳朵长,是白兔,

  白兔耳朵最最长;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4

  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它的终极目标指向并不是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 ,以促进幼儿园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把目光局限在文化传授的程式上,而应把幼儿的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小朋友想一想》,是小班主题背景下“在动物园里”的一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我想:当把《小朋友想一想》这一个陌生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必须要面对的是作品内包含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采用以往的教学程序的话,给幼儿提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要求,这无异于一场疲劳轰炸,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这一包罗万象的含义,而只限于某一特定材料的机械背诵和闭着眼睛的重复,甚至可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学*的兴趣。

  我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从孩子的发展和需要出发,进行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原有的知识技能(预知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并对于如何激发个维持集体教学中大多数儿童的学*动机,如何正确地选择使用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省时、省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我想: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掌握并不是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对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的,它只表明了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教师应在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音乐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最大潜在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学*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

  难点: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大象鼻子、白兔耳朵、长颈鹿脖子、孔雀尾巴的图片。

  2、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图片。

  3、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头饰 (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课前小律动。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初步熟悉儿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全班幼儿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

  教师:那小朋友再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教师出示白兔的图片,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儿歌的后半段。

  三、幼儿与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教师问,幼儿回答;幼儿问,教师回答。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以用加快速度的方式进行问答念儿歌,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四、教师与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创编儿歌。

  五、念儿歌玩游戏。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前面的问题,大家猜一猜,然后学做这个动物的样子。”与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形式学*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形式,仿编儿歌。

  3、体验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的场景图,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春天来了!看,森林变得多美呀!一些小动物也在森林里开心地玩着呢。你们猜猜会有谁呢?他们在玩捉迷藏呢。我们去找一找。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大象

  师:对,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大象听。

  师: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还在做大象的动作呢。让我们边说边做。

  师:小手准备好了吗?看谁念的响。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老师问,你来答。

  师:你们来做小老师问,老师做小朋友答,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把大象找出来了。那我们继续找一找。(出示兔子)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

  师:对,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兔子听。

  老师问,个别幼儿答。(2个,4个)

  二、学*儿歌

  师:我们不仅找到了大象和兔子,还把他们编成一首问答儿歌了。儿歌的名字就叫《小朋友,想一想》。叫什么呀?

  师:听老师连起来念一遍。

  师:老师念完了,你们来念一念吧。

  变换幼儿问的对象(幼儿名字)。

  三、创编儿歌

  师:我们找的动物真有趣。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这里藏着好多动物呢,他们可不是完整的哦!每个小朋友找到一张后送到黑板上拼一拼,拼成一只完整的动物。快去找一找吧!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动物?(猴子,猴子尾巴长。鸭子,鸭子嘴巴扁……。)

  师:你们喜欢哪一个动物?我们先来编进儿歌里。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尾巴长?尾巴长是猴子,猴子尾巴最最长。

  师问,幼答。

  幼问,幼答。

  师:剩下来的动物**室编给其他小朋友听。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6

  目标

  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片尝试改编歌词,并用歌曲唱出来。

  准备

  大象、小兔、长颈鹿、松鼠、小鸟图片或玩具。学*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过程

  1、出现大象、小兔的图片或玩具,请幼儿说一说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

  教师和幼儿以对唱的形式一起唱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复*巩固对歌中动物特征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其它动物的特征,可用图片辅助幼儿感知。如:长颈鹿脖子长、松鼠尾巴大、小鸟嘴巴尖等。练*改编歌词并试着唱出来。

  3、教师先领唱,随便唱出一种动物特征进行提问,请幼儿编歌词以唱的方式回答出是哪种动物。

  4、唱熟后,可请个别幼儿领唱进行提问,全体小朋友回答。

  建议

  让小班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歌词内容要有重复性,便于幼儿掌握。开始时,可通过图片、玩具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进行改编。熟悉后,可摆脱视觉帮助的条件,直接进行改编。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7

  教材分析:

  动物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喜欢学唱动物的歌曲、喜欢扮演各种小动物,喜欢猜猜一些动物小谜语,动物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依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问答儿歌《小朋友、想一想》激发了孩子对问答活动的兴趣,激发了孩子对不同动物特点的了解和熟悉。在这个儿歌里,孩子更好的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儿歌语句简短、前后语句连锁,一问一答的节奏感很强,通过这个活动的学*,孩子能以点带面,了解到更多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创编儿歌。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小图片的帮助,主动学*儿歌,对儿歌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感兴趣。

  2、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根据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问答活动的快乐。

  4、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小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玩猜谜语的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宝宝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喜欢),那你能做做你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吗?(幼儿各自模仿动物的走路姿势、叫声等,其他幼儿猜测),老师点评。

  春天来了,有一些动物朋友要在这片绿绿的草地上做游戏,会是谁呢?他们就藏在谜语儿歌里面,我们得来开动小脑筋猜一猜,你们有信心吗?(有)那可要认真听、仔细看,还要开动小脑筋哦。

  二、学*儿歌内容

  1、谁会第一个来玩呢?出示谜语1的图片,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介入(?)的学*:小问号要来考考大家: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

  耳朵长是什么呢?引导幼儿练说句型(耳朵长是兔子),多次练*这句句型,出示谜底图片,(兔子耳朵最最长)幼儿学说,前后连锁的句型渗透给孩子。小朋友真能干,猜出了这个有趣的谜语,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学学这个谜语儿歌(指点图片时注意前后语句的连锁性)。相互问答,个别问答等形式。小朋友们真能干。耳朵长是什么动物呀?(兔子)整再来一次。

  2、谁会第二个来玩呢?你们有信心猜出来吗?(有)出示谜语2的图片,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鼓励幼儿开动脑筋,鼻子长是什么呢?引导幼儿练说句型(鼻子长是大象),出示谜底图片,(大象鼻子最最长),幼儿学说。小朋友真会开动小脑筋,猜出了这个好玩的谜语,接下来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学学这个谜语儿歌。相互问答,个别问答等形式。小朋友们真能干。鼻子长是什么动物呀?(大象)完整再来一次。

  3、这两个儿歌有趣吗?需要我们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才可以呀,小儿歌的题目就是《小朋友,想一想》,完整的朗诵,一问一答,集体个别等不同的形式,变化问的对象(幼儿名字、客人老师等),进行问答的朗诵,熟悉巩固儿歌。

  三、创编儿歌内容

  1、集体创编动物们长的真有趣,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那还有谁会来玩呢?(提供两个动物图片供幼儿观察,发现有特点的地方)他们哪里长的很特别呢?请宝宝们相互说说,讨论一下。

  集体交流,老师抓住一个动物,引导幼儿创编。贴出相应的图片,集体朗诵励幼儿自己编出动物谜语儿歌,问答等不同形式。

  2、个别创编幼儿借助已*得的知识,进行个别的创编(蛇、长颈鹿、猴子、猪、袋鼠、河马等)

  四、游戏结束

  宝宝们真能干,不仅会猜谜语儿歌,还会编出许多的谜语呢,那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动物朋友我们也来编个谜语,让小朋友们猜一猜,好吗?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8

  教学目标:

  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片尝试改编歌词,并用歌曲唱出来。

  教学准备:

  大象、小兔、长颈鹿、松鼠、小鸟图片或玩具。学*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教学过程:

  1、出现大象、小兔的图片或玩具,请幼儿说一说谁的鼻子长?出自:大;考.吧"谁的耳朵长?

  教师和幼儿以对唱的形式一起唱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复*巩固对歌中动物特征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其它动物的特征,可用图片辅助幼儿感知。如:长颈鹿脖子长、松鼠尾巴大、小鸟嘴巴尖等。练*改编歌词并试着唱出来。

  3、教师先领唱,随便唱出一种动物特征进行提问,请幼儿编歌词以唱的方式回答出是哪种动物。

  4、唱熟后,可请个别幼儿领唱进行提问,全体小朋友回答。

  总结:让小班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歌词内容要有重复性,便于幼儿掌握。开始时,可通过图片、玩具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进行改编。熟悉后,可摆脱视觉帮助的条件,直接进行改编。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9

  教学目标:

  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片尝试改编歌词,并用歌曲唱出来。

  教学准备:

  大象、小兔、长颈鹿、松鼠、小鸟图片或玩具。学*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教学过程:

  1、出现大象、小兔的图片或玩具,请幼儿说一说谁的鼻子长?出自:大;考.吧"谁的耳朵长?

  教师和幼儿以对唱的形式一起唱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复*巩固对歌中动物特征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其它动物的特征,可用图片辅助幼儿感知。如:长颈鹿脖子长、松鼠尾巴大、小鸟嘴巴尖等。练*改编歌词并试着唱出来。

  3、教师先领唱,随便唱出一种动物特征进行提问,请幼儿编歌词以唱的方式回答出是哪种动物。

  4、唱熟后,可请个别幼儿领唱进行提问,全体小朋友回答。

  总结:让小班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歌词内容要有重复性,便于幼儿掌握。开始时,可通过图片、玩具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进行改编。熟悉后,可摆脱视觉帮助的条件,直接进行改编。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 10

  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它的终极目标指向并不是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 ,以促进幼儿园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把目光局限在文化传授的程式上,而应把幼儿的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小朋友想一想》,是小班主题背景下“在动物园里”的一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我想:当把《小朋友想一想》这一个陌生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必须要面对的是作品内包含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采用以往的教学程序的话,给幼儿提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要求,这无异于一场疲劳轰炸,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这一包罗万象的含义,而只限于某一特定材料的机械背诵和闭着眼睛的重复,甚至可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学*的兴趣。

  我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从孩子的发展和需要出发,进行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原有的知识技能(预知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并对于如何激发个维持集体教学中大多数儿童的学*动机,如何正确地选择使用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省时、省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我想: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掌握并不是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对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的,它只表明了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教师应在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音乐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最大潜在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学*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学*儿歌。

  难点: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大象鼻子、白兔耳朵、长颈鹿脖子、孔雀尾巴的图片。

  2、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图片。

  3、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头饰 (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课前小律动。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初步熟悉儿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全班幼儿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

  教师:那小朋友再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教师出示白兔的图片,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儿歌的后半段。

  三、幼儿与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教师问,幼儿回答;幼儿问,教师回答。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以用加快速度的方式进行问答念儿歌,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四、教师与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创编儿歌。

  五、念儿歌玩游戏。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前面的问题,大家猜一猜,然后学做这个动物的样子。”与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