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1-04 00:00:00 英语,初二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1

  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你(你们)多久锻炼一次身体?

  How often +助动词do(does或did) +主语+ do sth.?疑问词how often是问频率(多久一次),(在这里助动词do(does或did)是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连用,回答一般是用表示频率的副词,如:once, twice, three times…, sometimes, often, quite, often, never, every day, once a week , twice a month , three times a month ,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等。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I usually play soccer.”

  “周末你通常做什么?”“我通常踢足球。”

  第一个do为助动词,在这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而第二个do则是实义动词。

  3.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 “It’s Animal World.”

  “你最喜欢什么节目?”“动物世界。”

  4. As for homework ,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

  as for...意思是“至于;关于”,常用于句首作状语,其后跟名词、代词或动词的-ing形式(即动名词)。如:

  5. Mom wants me to get up at 6:00 and play ping-pong with her .

  want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某人做某事”。如:

  有很多动词后面用这种结构做动词的复合宾语

  ask sb. to do sth.叫某人做某事

  tell sb. to do sth.告诉某人去做某事

  help sb. (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6. She says it’s good for my health.

  be good for...表示“对……有益(有好处)”;其反义为:be bad for...(这里for是介词,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

  7.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8. I exercise every day ,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 .

  9. My eating habits are pretty good .这里pretty相当于very 。

  10.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 usually ten to eleven times a week .

  try to do sth.表示“尽力做某事”,不包含是否成功的意思

  11. My healthy lifestyle helps me get good grades.

  help sb.(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2. Good food and exercise help me to study better.

  这里better是well的比较级,而不是good的比较级

  13.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s or different?=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 lifestyle or is her lifestyle different from yours?

  be the same as … / be different from …

  14. What sports do you play ?

  15.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healthy = stay healthy

  17.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这是“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的简单句。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mell(闻起来),taste(尝起来),feel(觉得),seem(好象),grow(变得),get(变得)等词在英语中可用作系动词,后跟形容词作表语。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2

  使用Can you …?句型发出邀请并能正确回答。

  1.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我不得不帮助我的父母。

  I’m sorry. I have to study for a math test.对不起,我得为数学考试而学*。

  (1)have to表示“不得不”的意思,“形势逼迫”的意味;help的用法:help sb with sth .或help sb (to) do sth .

  而must则着重说明主观看法,表示个人的意志,

  eg.

  I must go there to help the poor.

  我必须去帮助那些穷人们。(表示说话人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某些不需要强调这两种差别的'场合,两者可以互相换用。eg. I am afraid we have to / must leave now.我恐怕得走了。

  2. study for…表示“为……而学”的意思,for的后面接study的目的,eg.

  We study hard for the people.我们为人们而努力学*。

  3. Thanks for asking .谢谢你的邀请。

  for是个介词不能直接跟动词“ask”,所以动词变为动名词的形式“asking”起到名词作用。

  Thanks for your photos . (photos为名词)

  Thanks for helping me . (helping为动名词)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to visit next week .谢谢你邀请我下周去做客。

  4. I have a really busy week .我有个实在忙碌的一周。

  5. I’m playing tennis with the school team .我将同校队打网球。

  6. finish the geography project in the evening.在晚上完成地理作业。

  7. come over to my house到我家来

  come over to表示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

  come over还有“过来”“顺便来访”的意思

  8. Please keep quiet! I’m trying to study.

  keep quiet动词keep的用法很多,但主要意思基本不变,主要是“保存、保持”,表示持有的意思,具体用法有名词我们在家养了一条狗。

  (1)keep+反身代词,eg.

  I kept myself warm by walking up and down.我踱来踱去以暖和身子。

  (2)keep+sb/sth+形容词,eg.

  The kettle is used for keeping water warm.热水瓶是用来保持水温的。

  (3)keep+动词-ing形式,eg.

  They kept working for another half an hour.他们又继续工作了半个小时。

  (4)keep+sb/sth+动词-ing形式,eg.

  She kept us waiting for quite some time.她让我们等了好一会儿。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3

  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Wednesday?

  你星期三能来我的聚会吗?

  2. Can you go to the movies?你能去看电影吗?

  I’m sorry. I have to help my mom.对不起,我必须帮我妈妈。

  3. Can she/he go to the baseball game?她(他)能去棒球赛吗?

  No, she/he can’t .She/he has to study for a test.不能,她(他)不得不为考试学*。

  4. Can they go to the concert?他们能去音乐会吗?

  No, they can’t .They’re going to a party.不能,他们将去(参加)聚会。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3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初二英语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二英语知识点归纳1

  should的用法:

  should用来提出建议和忠告,后边加动词原形,否定句直接在should后边加not.

  例如:I think you should eat less junk food.

  我认为你应该少吃垃圾食品。

  She drives a lot and she seldom walks. So I think she should walk a lot.

  她经常开车,很少走路。所以我认为她应该多走路。

  Students shouldn't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com*r games.

  学生们不应当花太多的时间玩计算机游戏。

  学*向别人提建议的几种句式:

  (1)I think you should…

  (2)Well, you could…

  (3)Maybe you should …

  (4)Why don't you…?

  (5)What about doing sth.?

  (6)You'd better do sth.

初二英语知识点归纳2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结构:if+一般现在时,主语+将来时

  含义:如果……,将要……

  例如:If you ask him, he will help you.

  如果你请求他,他会帮助你。

  If need be, we'll work all night.

  如果需要,我们就干个通宵。

  初二英语知识点复*(总结版)

  1.

  take :拿走

  take sb. / sth. to someplace;

  take sth. with you

  bring:带来

  bring sth for a picnic

  It's going to rain, please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You'd better finish your homework today and bring it to school tomorrow.

  2.

  keep +名词+形容词

  Keep the windows open, it's hot here.

  keep sb doing sth

  I'm sorry I've kept you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keep表示“借”用于和一段时间连用:

  How long can I keep this book?

  3.

  let / make / have sb do sth

  让(使)某人干某事

  Let's go to the zoo!

  How did he make the baby stop crying?

  4.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去做某事

  remember to do sth

  记得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

  5.

  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做另一件事情

  stop doing sth

  停止正在做的事情

  stop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某人干某事

  Let's stop to have a test, it's too hot today.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stopped talking.

  We plant trees to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

  begin / start to do sth

  6.

  tell / ask sb to do sth

  否定形式tell / ask sb not to do sth.

  Policemen asked us not to play on the road , it was too dangerous.

  Our P.E.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yesterday.

  7.

  see / hear / watch sb do sth

  see / hear / watch sb doing sth

  I heard him singing in the room when I passed by.

  8.

  enjoy sth ; enjoy doing sth ;

  enjoy oneself = have a good time

  Our classmates went to the zoo last Sunday. They enjoyed themselves.

  9.

  be busy with sth;

  be busy doing sth

  They are all busy with their work.

  10.

  finish doing sth.

  Tom didn't go to bed until he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11.

  want sth / to do sth / sb to do sth

  would like sth / to do sth / sb to do sth

  feel like doing sth.

  He did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

  12.

  had better do sth

  否定形式:

  had better not do sth

  You'd better not sing here, the baby is asleep.

  13.

  Why not do sth ?

  =

  why don't you do sth ?

  =

  Why didn't you do sth ?

  Why not come with me?

  14.

  What about sth / what about doing sth ?

  =

  How about -----?

  How about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us?

  15.

  Thank you for sth /

  Thanks for doing sth.

  Thanks for your help.

  ------------

  It's a pleasure.

  Thanks very much for helping me.

  16.

  instead往往放在句首或句尾

  instead of sth / instead of doing sth.

  通常放中间

  He didn't go to the park. He went to the cinema instead.

  He went to the cinema instead of going to the park..

  17.

  put on

  强调动作

  wear强调状态

  in介词,构成一个短词

  Put on your old clothes tomorrow, because we'll do some cleaning.

  Kate is wearing a red sweater today.

  The man in a blue suit is Mr. Li

  18.

  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以when , before, after , 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当主句是:一般将来时态、含情态动词或祈使句的情况下,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

  We'll go hiking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it doesn't rain = it isn't rainy

  I'll tell her the good news as soon as I see her.

  同样的情况还适用于not ---- until句型

  I won't go to bed until I finish my homework.

初二英语知识点归纳3

  间接引语

  形成步骤:

  (1)不要逗号,冒号,引号

  (2)要考虑到人称的变化(人称的变化与汉语是一致的)

  (3)要考虑时态的变化

  (4)要考虑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语示代词的变化。

  1.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几个主要时态的变化规律

  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2.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一些词汇的变化规律

  直接引语1. am / is 2. are 3. have / has 4. will 5. can 6. may间接引语1. was 2. were 3. had 4. would 5. could 6. might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精选5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1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3、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没有方向。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衡

  1、力的*衡

  (1)*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衡状态。

  (2)*衡力:使物体处于*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衡力。

  (3)二力*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衡。二力*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衡。

  2.一对*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衡状态或寻求物体*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2

  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3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4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5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菁华6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

  1、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2、多边形的分类:

  (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多边形。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2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1)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2)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4.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逆定理的内容: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说明:(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方和与较长边的*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中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此时的斜边是b.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确定最大边;

  (2)算出最大边的*方与另两边的*方和;

  (3)比较最大边的*方与别两边的*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

  三、勾股数

  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四、一个重要结论:

  由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所构成的三个正方形满足“两个较小面积和等于较大面积”。

  五、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解决圆柱侧面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航海问题,折叠问题、梯子下滑问题等,常直接间接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3

  一、在*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面直角坐标系

  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_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面,叫做坐标*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面被_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_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_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_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象限:_;0,y;0

  点P(_,y)在第二象限:_;0,y;0

  点P(_,y)在第三象限:_;0,y;0

  点P(_,y)在第四象限:_;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_,y)在_轴上,y=0,_为任意实数

  点P(_,y)在y轴上,_=0,y为任意实数

  点P(_,y)既在_轴上,又在y轴上,_,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分线(直线y=_)上,_与y相等

  点P(_,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分线上,_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行于_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_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_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_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_,—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_,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_,y)到_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_,y)到y轴的距离等于|_|;

  (3)点P(_,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根号___+y_y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4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方差公式

  *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方公式。

  (2)完全*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an)+(bm+bn)

  =a(m+n)+b(m+n)

  =(m+n)×(a+b).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角*分线的性质:角*分线*分这个角,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分线上。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元一次方程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O,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指的是有两个未知数的,而且未知数的质数都是1的方程式。由二元一次方程衍生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解二元一次方程都需要把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减少,然后再解,它的方程式是X-Y=1。

  2.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其中x、y少是未知数,a、b、c是字母已知数,且ab≠O).

  3.判断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它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l)含有两个未知数;

  (2)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

  (3)未知项的系数都不是仇

  (4)等号两边的代数式是整式,即方程是整式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每个人初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十分难解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解题技巧,自然而然就能解开。首先要想解开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应该是解开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步做的就是把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组合并,然后把需要解开的项移到一旁,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就可以将解得的一个未知数带入原先的方程中,就可以得知两个未知数的值。

  通常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是: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3x-x/2=7变形为y=2(3x-7),给出二的一个值,就可以求出少的对应值,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可以求出与其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但若对未知数的取值附加某些条件限制时,方程的解可能只有有限个.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5

  第一章勾股定理

  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0只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

  求一个数a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图形的*移与旋转

  定义: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行也相等;对应线段*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面(*面镶嵌)。

  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五章:轴对称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6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2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主要成分是水),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和营养物质及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

  2,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病菌 白细胞过多:患炎症 红细胞过少:贫血症(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2,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3,血管的连接:(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心房的血管)

  4,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心脏

  5,心脏中的瓣膜: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静脉瓣(只存在于四肢静脉中)

  6,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 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

  7,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同时进行;体循环、肺循环的区分:肺循环一定经过肺部,体循环不经过肺部。

  8,背诵口诀:我左图右,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左室主动,右室肺动;

  右房上下,左房肺静;心肌最厚左心室。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3

  1、孢子植物有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外面无保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6、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

  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9、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两过程

  10、**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卵发育成胚。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4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5

  1、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1

  一、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相关知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课文下面注释:

  二、请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缘溪行:缘:顺着、沿着。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惋惜。1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0、语云:嘱咐。语,告诉。21、不足:不值得。

  22、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3、及郡下:到了郡城。24、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5、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6、遂:终于。

  27、规:计划。28、未果:没有实现。

  29、寻:随即,不久。3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进步,考试顺利!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2

  云南的歌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龙吟风哕huì柞zuò木林

  点拨:"和"是多音字,应结合语境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ì)譬喻(xī)熹微(chún)淳朴蹲(jù)踞

  3.解释下列词语。

  (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3)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端午的鸭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粽zòng子门楣méi苋xiàn菜

  籍jí贯囊náng萤映雪车胤yìn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同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名其妙

  (2)因而也感到荣幸。与有荣焉

  (3)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4)由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得出的成语是囊萤映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棋全集》,作者是汪曾棋,江苏高邮人,作家。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3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4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

  淹没m(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gōng)鞠躬肃(mù)穆

  3.解释下列词语。

  (1)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5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藤téng野发髻jì芦荟huì畸jī形

  和蔼ǎi不逊xùn诘jié责杳yǎo无消息

  深恶wù痛疾

  点拨:"畸"不要误读为"qí";"恶"是一个多音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烂(màn)漫油光可(jiàn)鉴

  (nì)匿名(piē)瞥见解(pōu)剖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写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思想历程,是指弃医从文。

  点拨:(1)(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应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去概括。

  二、重点句子

  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示例: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点拨:其中"标致"和"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初二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1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初二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2

  一. 同学•朋友

  1. 我的人际圈

  (1)闭锁心理的含义

  闭锁心理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自我封闭,不轻易外露。

  (2)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3)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品质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2. 与友同行

  (1)什么是朋友?交友的益处有哪些?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2)朋友从哪里来?

  朋友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友情,需要我们明知而谨慎地把握。

  (3)交友的原则

  1、交友是一个*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2、人无完人,人各不同。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3、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我们要慎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初二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3

  男生•女生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1)与异**往的意义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2)树立男女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识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3)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2. 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把握情感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达**。

  (3)在异**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8)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1

  一、知识要点

  1、函数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说明:(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b≠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

  (3)当b=0,k≠0时,y=b仍是一次函数.

  (4)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步画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

  4、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略)

  (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5、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

  (1)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需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由于一次函数y=kx+b(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6、待定系数法

  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系数也叫待定系数.例如:函数y=kx+b中,k,b就是待定系数.

  7、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

  (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

  (3)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8、本章思想方法

  (1)函数方法。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二、典型例题

  例1、当m为何值时,函数y=-(m-2)x+(m-4)是一次函数?

  例2、一根弹簧长15cm,它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18kg,并且每挂1kg的物体,弹簧就伸长0.5cm,写出挂上物体后,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

  例3、(2003厦门)某物体从上午7时至下午4时的温度M(℃)是时间t(时)的函数:M=t2-5t+100(其中t=0表示中午12时,t=1表示下午1时),则上午10时此物体的温度为__℃.

  例4、已知y+m与x-n成正比例(其中m,n是常数)

  (1)y是x的一次函数吗?请说明理由;在什么条件下,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如果x=-1时,y=-15;x=7时,y=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这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例5、(哈尔滨)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例6、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2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k为常数,k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3

  作法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一般地,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即可画出。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画出即可。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各点用*滑曲线连接起来。

  性质

  (1)在一次函数图像上的任取一点P(x,y),则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原点。

  k,b决定函数图像的位置:

  y=kx时,y与x成正比例: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O(0,0)。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第一、三象限,不会通过第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第二、四象限,不会通过第一、三象限。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

  ①在同一*面

  ②两条数轴

  ③互相垂直

  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9)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中轴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类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

  二、骨骼肌

  1、组成: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三、躯体运动的形成

  1、形成: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运动。

  2、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3、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

  (1)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

  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的后天学*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

  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行为,不同动物的学*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行为是一种*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

  一、动物行为的分类

  1、根据行为的发生分为: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行为。

  2、根据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取食行为:动物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而生存的行为。

  特点: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种多样。

  2、领域行为:动物为保卫自己的领域而发生的行为。

  特点:

  1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领域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3动物常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自己的领域。

  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4、防御行为:不同种类动物之间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特点: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难闻的气味。

  2拟态:尺蠖静止不动时,形状像树枝。

  3保护色:比目鱼、变色龙等动物身体颜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

  5、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6、节律行为:动物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举例:生活在海滩上的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蝶、蛾类的日节律行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

  雌性个体的月节律行为;动物的换毛、迁徙等年节律行为。生物钟:是动物体内以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7、社群行为:群居生活的动物,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0)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小编相信看过上面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定律,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可以顺利答题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视的表现: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2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小编相信看过上面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定律,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可以顺利答题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视的表现: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3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1.反射定律α=i{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sin{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12〕,放大镜是凸透镜,*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底边出射见〔第三册P16〕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