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科学放大镜教案 1

  活动准备

  放大镜、P PT、图片等。

  活动目标

  感受放大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小瓢虫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瓢虫,并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边找小瓢虫,边用笔圈出来。教师在设计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小瓢虫画得非常小。不仅如此,还“混”入了一些颜色、形状与小瓢虫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看起来有点困难”,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讨论与验证(结合PPT画面):

  1.你找到小瓢虫了吗?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设计意图:由于画面大、小瓢虫分布分散且没有规律,这给幼儿的观察以及表述都设置了难度。因此,当幼儿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在PPT画面上添加了网格。网格的出现无疑给幼儿搭建了“脚手架”,既可引导幼儿结合网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有序观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

  2.找对了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由于图片上的小瓢虫太小,因此,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觉得图片中有许多小瓢虫;有的觉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虫,好像是草莓;有的则模棱两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放大镜”。工具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3.使用放大镜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经验。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图片上;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着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的幼儿会不断地调节放大镜与图片之间的距离,以求看得最清楚。无论幼儿如何使用放大镜,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放大镜具有放大图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图片上的小瓢虫。

  (三)、小结:放大镜真神奇啊!原本小小的图案在放大镜下会变大,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几只小瓢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设计意图:结合PPT,再一次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网格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以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这些瓢虫一样吗

  (一)、你们找到的7只小瓢虫都一样吗?用刚才数数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虫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帮助幼儿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另一个是鼓励幼儿能够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运用先前有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比较小瓢虫。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个别幼儿使用放大镜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给予其他幼儿提示,如:××小朋友还会上下移动放大镜,估计在调整距离,使自己能够把小瓢虫的样子看得更清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响幼儿的观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其他几只小瓢虫长得什么样呢?你们看清楚了吗?

  (三)、相互验证、交流。

  设计意图: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过程性的小问题:用刚才的好方法,从小瓢虫头部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下看,比比两只小瓢虫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小结:原来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镜

  (一)、*时谁会使用放大镜?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二)、结合幼儿的讨论,介绍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设计意图: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大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功用,加深幼儿对放大镜的了解。

  小结: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继续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昆虫。

  寻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科学放大镜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使用放大镜。

  2、感觉放大镜为人们的观察活动带来的方便,对放大镜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人手1只,用来观察的实物,如动物标本、树叶书签、图书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种动物标本,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欲望。

  教师:这里有一保漂亮的蝴蝶,蝴蝶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看得清楚吗?那怎么才能经看清楚呢?你死我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呢?

  2、幼儿加快关于放大镜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用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教师:你见过还有谁也用过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做什么?

  3、认识放大镜。

  教师请每位幼儿取一只放大镜小心地握在手里观察。

  教师:放大镜是什么样的?握在手里的叫做什么?

  教师:人们用放大镜的什么地方观察?

  教师:放大镜的镜片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朋友在使用放大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

  请幼儿自选一种实物,使用放大镜进行自由观察。

  再请幼儿谈谈使用放大后的感觉。

  教师:假如没有放大的帮忙,我们会感到怎样?

  教师:如何使用放大镜才能自得更清楚?(注意放大镜和实物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一个最好的距离,才能看破得最清楚。)

  活动延伸

  效果分析

  科学放大镜教案 3

  一、主题来源: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感知凸透镜、凹透镜、*面镜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5、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6、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标:

  1、学*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学*立定跳远及变化花样玩绳。

  3、掌握用剪刀剪硬质物品的技巧。

  科学放大镜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小百科: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科学放大镜教案 5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科学放大镜教案 6

  一、主题来源: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感知凸透镜、凹透镜、*面镜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5、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6、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标:

  1、学*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学*立定跳远及变化花样玩绳。

  3、掌握用剪刀剪硬质物品的技巧。

  科学放大镜教案 7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www.chinajiaoan.cn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科学放大镜教案 8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科学放大镜教案 9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科学放大镜教案 10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放大镜科学教案汇总五篇

  放大镜科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放大镜科学教案 2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放大镜科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科学教案 4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活动,使幼儿了**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放大镜科学教案 5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教案:放大镜范文5份

  教案:放大镜 1

  教学目标:

  1、了**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教案:放大镜 2

  教学目标:

  1、了**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教案:放大镜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通过两个实验,观察晶体、制作晶体,并进行食盐记录。

  3、通过欣赏各种晶体,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蜡烛1只、火柴

  1、试验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观察和制作提示教学流程:

  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谁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画这些晶体。

  2、实验一: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观察提示: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镜下的细微颗粒和肉眼看到的颗粒形状一样吗?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生回答。

  总结: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体实验二: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蜡烛、食盐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实验猜想:我们制作的晶体和未融化前的晶体会一样吗?操作提示2:

  (1)把玻璃片用木夹子夹住,在离外焰5厘米以上的位置加热,缓慢移动玻璃片,使受热均匀。

  (2)有一半的溶液析出晶体后就不再加热,让水分自然蒸发。

  (3)请仔细观察结晶的过程,和结出晶体的颗粒形状。师:已经看清楚操作提示的小组来领材料。

  2、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

  学生反馈,教师帮助不成功的小组寻找原因:是因为加热过度,晶体失水的缘故。

  3、学*制作大晶体

  师出示自己培养的大晶体,学生观察,阅读课本第9页学*培养的方法。

  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培养。

  三、回顾课前的问题

  反馈学生的课前提问,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引导课后再研究。

  教案:放大镜 4

  一、主题来源: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感知凸透镜、凹透镜、*面镜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5、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6、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标:

  1、学*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学*立定跳远及变化花样玩绳。

  3、掌握用剪刀剪硬质物品的技巧。

  教案:放大镜 5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使用放大镜。

  2、感觉放大镜为人们的观察活动带来的方便,对放大镜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人手1只,用来观察的实物,如动物标本、树叶书签、图书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种动物标本,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欲望。

  教师:这里有一保漂亮的蝴蝶,蝴蝶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看得清楚吗?那怎么才能经看清楚呢?你死我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呢?

  2、幼儿加快关于放大镜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用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教师:你见过还有谁也用过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做什么?

  3、认识放大镜。

  教师请每位幼儿取一只放大镜小心地握在手里观察。

  教师:放大镜是什么样的?握在手里的叫做什么?

  教师:人们用放大镜的什么地方观察?

  教师:放大镜的镜片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朋友在使用放大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

  请幼儿自选一种实物,使用放大镜进行自由观察。

  再请幼儿谈谈使用放大后的感觉。

  教师:假如没有放大的帮忙,我们会感到怎样?

  教师:如何使用放大镜才能自得更清楚?(注意放大镜和实物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一个最好的距离,才能看破得最清楚。)

  活动延伸

  效果分析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放大镜范文5份

  放大镜 1

  我发现了放大镜的秘密那件事发生在我小时侯。当时,我什么也不懂,非常幼稚、天真,很爱幻想,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有一天,我从爷爷的书房里找到一个放大镜来玩,突然发现只要太阳照到放大镜,放大镜下就会有奇异的光芒,移动放大镜,这光束就像魔术师,既变化莫测,又变化无穷。玩得尽兴了,我就去找爷爷想问个明白,因为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爷爷告诉我这是科学现象,因为放大镜把光聚起来了,只要放大镜保持正确的姿势,所有光就会聚在一点,产生高温,还能把火柴点燃。我不相信火柴能被点燃,所以我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一天中午,我匆匆吃完中饭便拿着放大镜到窗台上,又拿了一根火柴,我不停调整放大镜的位置,姿势。终于,所有的光变成一个小圆点照在火柴上。我足足坚持了一分钟,火柴不见一丝动静,唉,怎么回事?还没燃,我不耐烦了,急躁万分,又熬了十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火柴冒烟了……十五分钟,十七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啊!居然又冒烟了,但还是没燃……又过了十分钟,燃了,突然燃了!我高兴地蹦起来,刚刚心急如焚的心情马上雨后天晴,可依然搞不懂火柴为什么会燃,我好奇地将手指伸到聚光点……后果可想而知,我马上感到炽热锥心的疼痛。

  这件事让我学会坚持,让我学会亲手实践,也让我学会发现。所以它多年刻在我心中,永不磨灭。

  放大镜 2

  商店的窗台边摆着各式各样的有趣的东西,其中就有让人爱不释手的放大镜。它的头大大的,眼睛很明亮,鼓鼓的嘴巴,住在人山人海、热热闹闹的小商店。

  有一天,这个身着彩色的花边的放大镜被一个李博士买走了。李博士天天用它观察稀少的生物,还帮别人鉴定有些东西是不是古董。正好被李博士的女儿发现了放大镜,她拿着放大镜到处炫耀,还拿着放大镜召集小伙伴们一起去观察蚂蚁……李博士的女儿对放大镜爱不释手,连吃饭都不管洗不洗手了。李博士连声叫她,她拿着放大镜对着自己的手照着说,没有什么对人有危害的细菌吗?放大镜因为李博士和他的女儿的爱不释手变得骄傲了起来。

  后来,放大镜遇到了显微镜,放大镜说:“你是一个什么东西,敢挡我的路。”显微镜说:“你好!我是显微镜,跟你一样的工具。”“这里可容不下我们两个一样的工具,我们比试一场吧!”“好哇!”他们请来了水彩笔伯伯来做裁判。第一场来比聚光,他们两个来到太阳光下。先是放大镜聚光。放大镜对着太阳几分钟,放大镜反映的那个点就燃起了火。然而显微镜自己退出了比赛,因为它没有办法聚光。第二场比赛开始了,是看哪个人放得最大,又清晰。放大镜把一根草放到了最大,但是非常模糊。但是显微镜就不一样。显微镜把这根草放到自己的镜盒里,在把度数调一下,果然,既清晰又大而且还看得见它的经脉呢。

  这下放大镜说不出话了。

  放大镜终于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缺点。

  放大镜 3

  这天,我和几个“哥们”在一起玩“抓特务”的游戏。“小书呆子”潘泽说:“我们拿一张纸,把纸涂黑,因为黑色吸热,所以容易烧着。”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那什么烧呀。”“笨蛋当然是拿火哩!”“大猩猩”刘祎张开大嘴说到。“你才笨蛋呢,没火怎么办?”刘祎摸摸脑袋瓜说“不知道。”“当然是用放大镜哩!”“真聪明””“真聪明”刘祎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我们把材料准备齐了,于是,我们走出教室,来到楼下的一处阳光强烈的时树下。我先把自己的黑纸当作“牺牲品”了!潘泽立即拿出他的“照妖宝镜”。其他人也“全副武装”接着,潘泽把放大镜控制好位置。本来,我根本不相信。可是,纸竟然变了颜色。刚开始,由黄色到红色,有红色到天蓝色,最后,竟烧起来了!我忙问潘泽这是怎么一回事?潘泽不慌不忙的说:“答案很简单,是因为放大镜把热度聚集在一个焦点,这样可以烧坏任何带有黑色的物体。”“噢,原来是这样!”我豁然开朗。他们做了我也心急,我也想亲身体验一下。潘泽把放大镜给了我。我照来照去,却怎么也烧不着?蹲在一旁的潘泽忍不住说:“把热度聚集在一个焦点上。”我照他说的去做。果然烧着了!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我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做什么实验都有它的难度和规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成千上万的实验等着你的探究和思索。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做吧!

  放大镜 4

  我一个月前买了一袋水晶宝宝,我买回来的时候,它们都还是小小的,毫不起眼,就像冰山的一角,不过在我的精心的培养下已经长得很大了,都开始生宝宝了,有些已经大得都已经裂开了。

  慢慢的,水晶宝宝一天一天在长大,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每天都要观察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生小水晶宝宝,我十分喜爱它们。

  有一天,我在给水晶宝宝换水,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像围棋盘的一个东西上,我再给水晶宝宝换水的时候,我吃惊的发现,水晶宝宝下的方格都变大了,我放在其他的物体上,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我自言自语的说,这是不是跟凸透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呢?

  凸透镜的原理是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还有一点,因为我的水晶宝宝是透明的球状物体,可以看清楚字,而且那些字都变大了,真的好奇妙。

  我还发现了一点,把水晶宝宝放在眼睛前面,眼前的东西都倒立了,我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我的水晶宝宝是球形的,所以物体通过水晶宝宝到我的眼睛里就变成倒立的了,哈哈,很奇妙吧!

  现在我的水晶宝宝长得很好,有的生完小孩就裂开了,它们很伟大吧,为了哺育下一代牺牲自己。

  它们有很多种颜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散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在地板上,漂亮极了,我非常喜欢我的水晶宝宝。

  注意:没满六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不能玩水晶宝宝哦,因为会有小孩不小心把他们吞下肚子,所以,虽然水晶宝宝很可爱,玩的时候也要很小心哦。

  放大镜 5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讲的是两栋相对的楼里住着两个人,他们都有特殊的生活*惯。住在东边的那个人喜欢拿着望远镜看远处,使得西边的那个人认为他在看自己;住在西边的那个人喜欢举着放大镜,使得东边的那个人认为他是在照自己。

  时间久了,两人都很不得其解,终于有一天,他们碰到了一起。

  东边的那个人问:“你怎么老是举着放大镜呢?是不是我穿的不整齐?”西边的那个人说:“没有啊!我举着放大镜是在看自己呢。也许在别人眼里,我的缺点不多,但是举着放大镜看自己,就可以放大自己的缺点,就能更好的要求自己。对了,你呢?你天天拿着望远镜看**什么?”在东边的人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说:“原来如此。说起来我们倒是差不多。我是一个挑剔的人,如果用放大镜看别人,别人会显得很小,就看不见她的缺点了,只有这样,我才不会看不起别人。”

  用放大镜看自己,放大自己的缺点;用望远镜看别人,缩小别人的缺点。多有趣的方法呀!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应该这样吗?不要老是注意着别人的缺点,斤斤计较[注: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挑挑剔剔,这样你会觉得所有人都不值得你交朋友。人不是完美的,如果用太高的眼光看是不行的。但是,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们就需要放大。不要以为一点小毛病就不是毛病,也许这个毛病会影响你。比如说考试时,由于你写字写的不清楚,就被扣了分多么冤枉呀!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毛病缺点,好像用放大镜一样,把每一个小细节都改过来,这样你就会变得很好,很接*完美。

  所以,我们要用望远镜看别人,用放大镜看自己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放大镜》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放大镜》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放大镜》大班教案2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大班教案3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 (菁华5篇)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1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画画、第一次写作业……而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件事——第一次做实验。那一次实验差一点把一间茅草房子给烧光了。

  那一年,我八岁。去奶奶家玩时碰到了儿时的几个小伙伴,他们手中拿着放大镜,我好奇地问:“你们这是去干嘛?”他们说:“做一个好玩的实验,用放大镜烧草看看能不能点着,一起去吧!”于是我也拿了一个放大镜和他们几个对着一间茅草屋子“实验”起来,一分钟过去了,小茅草焦了,但还没有起火的迹象;又过了一分钟,茅草上出现了一点火花,我们高兴极了,继续专注着实验。但一个可怕的东西正在身后燃烧起来,我感到了热度,回头一看,吓了个半死。茅草屋烧起来了!这回玩过头了,赶紧跑回家告诉奶奶着火了。奶奶拎着一桶水就跑。我和几个同伴看着大人们一盆一盆的水泼过去,面面相觑。火势渐渐地小了下来,当最后一丝火苗也熄灭了后,大人们才松了一口气。随后大人们就教育我们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许碰。灌输完思想后,一个个离开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放大镜可以聚集热量燃烧物体;火这东西的确很可怕,以后和火有关的东西尽量少碰,以免酿成灾难。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2

  我校的大名鼎鼎的五(1)班可是块风水宝地,这班里人才济济,高手如云。他们可是镇班之宝呀!

  全能高手

  说到全能高手,非我们的班长谢汶颖莫属。她可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纤细的手指,在黑白交错的钢琴键上娴熟地跳动着,那美妙的乐曲余音绕梁;那粗大的毛笔在宣纸上有力地舞动着,隽秀的字迹行云流水;那尖细的画笔在白纸上刷刷地舞动着,栩栩如生的图画跃然纸上……管理起班级更是顶呱呱,一声“全班安静”就能让乱成一锅粥的班级顿时鸦雀无声。

  超能飞人

  随着几声急促的“踏踏”声,操场上尘土飞扬,在跑道上,一个飞快奔跑的身影,向着终点闪去,顿时,一片“赢了!”“破纪录了!”的欢呼呐喊声在我耳边响起。用趾头想想也知道,这是我班“超能飞人”高凯煊,他跑起来简直和风一样快,如同脚底下踩了哪吒的风火轮。他不仅跑步快,而且跳远、跳绳还有仰卧起坐都不一般。跳绳双飞曾打破校纪录呢!因此,叫他超能飞人真是名副其实啊!

  巧手能人

  “高莉惠,帮我做一个蛋糕哦!”“哦,好嘞!”这是我们的巧手能人――高莉惠。她不但绘画高超,而且特别擅长制作小玩意儿。一堆黏土经过她的一番揉捏之后,美丽的花篮、小巧的奶瓶、精致的蛋糕……一一在她的巧手中诞生了。她的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班上还有折纸大王单涵涛,漫画王子张超,书法大师赵雨悠……正是这些能人组成了群英荟萃的大家庭——五(1)班。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3

  周末我懒洋洋的躺在摇椅上,一边看着侦探小说,一边大口大口啃着美味的苹果,不一会儿,困意攻进了我的意识里。

  当我再一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四周黑洞洞的一片,我想去看看怎么回事?身体却始终也动不了。隐约听到什么电报、失物、**之类的话,接着传来了一阵皮靴在地板上走路的声音,随着响声我身后的地向前移动,一阵光亮出现了,耀眼的使我有点看不清。接着,一只大手伸过来抓起了我,我拼命挣扎却逃不掉。他把我装进了一个类似口袋的地方,我使劲跳却跳不出。这时,“喂!别乱动,再动就掉下去了。”不知道谁在说话。“真是的,福尔摩斯总爱在我肚子里乱放东西,上次那把小刀,差点要了我的命。”我连忙追问:“你是谁?这里是哪里?”他正要回答我,可是那只大手又抓起了我。我抬头瞅向这只大手的主人,哇!我的心里可激动了。这……这不正是福尔摩斯本尊嘛!我巡视着陌生的环境,啊!一具放大了不知几倍的男尸在我面前躺着,身上沾满了血迹,面部狰狞,像一只嚎叫的野兽。我被吓得用手想要拍拍即将跳出身体的心脏,可是,我的手啦?这时一个声音冲我打招呼:“放大镜先生,你好啊!又在看尸体吗?”我回头一看,在尸体不远处,有一只蚂蚁,我不耐烦的说:“小东西,别乱叫,你才是放大镜。”小蚂蚁说道:“叔叔真笨,连自己是谁都记不得了。”这时我才仔细打量起自己,我竟变成了一只放大镜,我的腿变成了金色的把柄,头变成了一个大圆圈。虽然震惊但心里一想还是案件重要,先不管自己。可是等我回过神来,福尔摩斯已经知道了凶手。我心情低落,好不容易有了侦查案件的机会,可是却来不及展示自己的才华,福尔摩斯对现场的人说:“我回去了。”他走在马路上,叫来一辆四轮出租马车,他弯腰进去时我赶紧从口袋里溜了出来,准备自己再看看凶杀现场,可是忘记了自己已是放大镜的事实。眼看离地面越来越*,“啪”的一声我醒了,原来姐姐见我说梦话,狠狠的一巴掌将我打醒了。

  唉!做一件物品可真难,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件物品啊!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4

  清晨,一阵一阵的脚步声在乡间小路旁回荡着。瞧!路旁的一只蝴蝶拥向了两支鲜花,发出的三声扑腾声让我不下四次的回味。我眯着眼伸出五指,想试图拽住这片美妙的场景,轻按下快门键,却顿然发现,这片景色根本不是照片所能保存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片景色会一直蔓延到小路的尽头,让人拿相机拍不完,用眼看不够。

  我揉了揉朦胧的双眼,准备出门去观赏这场隐藏在乡村的一场画展。来到家门口,远远望见一只黄狗跟着猫在嬉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氤氲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却不料打了个喷嚏,那只狗好像被我吓到了,对我“汪汪”地轻声叫。而那只猫却挺直了身板,疑惑地看着我,我上前走一步,它就向后猛地一跳,“喵喵”的声音在警告我不要再继续上前。我不搭理它,走上了一旁的小路,它见状就劳累地打了个哈欠,接着就瘫软的趴在一旁的路边,用那双还没睡醒的眼睛紧紧盯着我。我背对着它,继续向小路的尽头走去。

  此时的天还没亮,但是在小路旁,小草却早已从土里探出头来,对外面的世界东张张,西望望,仿佛对自然充满了好奇。转头朝草丛看去,鲜花因为受不了冬天的寒冷都已凋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十二月的霜为这片绿油油的草地添加了一片生机,从远处放眼望去,就如同一张有着白点的绿地毯。小路旁没过人大腿的河水清清的,河里的小鱼、小虾并没有和青蛙一起冬眠,反而在河底互相打闹,弄得河底的砂石颤动,还时不时卷起一阵泥沙。

  这时,一缕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抬头仰望,发现太阳已经在我们不经意间挂上了天空,对于痴醉于乡间美景的我来说,今天的太阳或许有些残酷,还没等我欣赏完乡间的青草初绽,就早已让天空开始放晴。原本沉睡的乡村即将醒来,仅融我一人欣赏的景色又与我擦肩而过。看着那路旁的流水潺潺流去我也对这一切开始变得*惯。我笑了笑,说了句:“也罢,就让这片被我发现的美景随流水而去吧。”

  我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用笔细心记下我的发现。只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灵,美就会从你的眼前蹦出来。美其实一直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你只是缺少一个美的放大镜。

放大镜小实验作文5

  上帝随身带有一件东西——放大镜。不管上帝走到哪里,干什么事情,放大镜与他形影不离。上帝时刻观察人类的所作所为。

  上帝本来视力就很好,再用放大镜,这样就更能清晰地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

  上帝最喜欢干的是用放大镜观察人类。太阳光只能照在地球的一面,上帝边用放大镜看,边不停地转动地球;阴雨天时,上帝用闪电曝光,将人类的每一件小事尽收在眼底。

  表面看来,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实际上,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在同一秒钟,有人诞生,有人死去。死的那个人并没有死,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一另外一副面孔又出现罢了。

  有的人生来运气好,有的人生来运气不好。谁来决定这件事呢?上帝。上帝有一个计算机,他把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景象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来决定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再生时的命运。

  计算机有两个软盘,一个红色,一个黑色。红软盘里的人将来福星高照,黑软盘里的人将来坏运当头。

  为了更加准确地观察人类,上帝在新世纪换了一台电子放大镜,从此

  以后,上帝将把失误率降至零。

  上帝有个放大镜,时时刻刻,他都在注视着你!如果你今生的运气不佳不要怨天怒地,只愿你自己,希望你来世好运;如果你今生今世好运当头,切不可得意忘形,小心上帝将你从红软盘移入黑软盘中。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放大镜作文 (菁华9篇)

放大镜作文1

  我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它是我在超市买的。

  它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那就是放大物品;它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点燃物品,这个功能是我偶然间发现的。

  有一次,我在家里很无聊,拿着放大镜在那照来照去,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只蚂蚁,于是我就拿着放大镜对准蚂蚁,刚开始蚂蚁还能跑来跑去,不一会儿蚂蚁就被烧焦了。我特别好奇,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个光点,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当太阳的光和放大镜对准时,放大镜下就会有一个光点,这个光点就可以把物品点燃。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又拿着放大镜来到阳台,我把放大镜对准太阳,放大镜下出现了一个小光点,再把小光点对准妈妈的干花,过了几分钟干花冒烟了,最后竟点燃了。这时我既兴奋又害怕,自言自语地说:“这该怎么办,这下闯祸了,妈妈回来肯定会揍我的,这可是妈妈心爱之物。”于是我赶紧用水把干花浇灭,并把它藏在了柜子里。

  我非常喜欢我的放大镜,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放大镜作文2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放大镜点火柴”这个实验,我很好奇:放大镜怎么能把火柴点着呢?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今天的实验。

  我和妈妈来到外面的空地上做实验。首先,我们按照网上说的选好了阳光强烈的位置,放下纸、火柴,提前准备好水。接着,我把纸放好,妈妈压着纸,又放好火柴。之后,我举起放大镜,放在火柴上方左调调,右动动,使光点变成最小,照在火柴头上。开始我是蹲着的,才过了一会儿,我就累了,于是又换了一个姿势。你们别看我表面上不怎么急,其实心里急得像冒了火一样。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火柴怎么还不着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像个抓耳挠腮的小猴子。

  突然,眼前火光一闪,我高兴得大叫一声:“火柴着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放大镜把光源聚在一个点上,通过长时间的照射,达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使火柴着火。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放大镜的原理,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啦!

放大镜作文3

  一天,我看到一张照片中的小猫在放大镜下变成了一只大老虎。心里想:“放大镜真有这么神奇吗?”于是,我让爸爸买了一个放大镜。圆圆的放大镜中间厚,四周很薄。

  我拿着放大镜对着书本一照,哇!字真的变得好大好大,我又拿着放大镜对着地图看看,哇!原来之前很小很小的字现在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爸爸给我解释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只要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都可以放大,我们还可以用来观察小昆虫等很小的物体,爸爸又告诉我,显微镜就是用几片放大镜叠起来做成的,可以观察极小的微生物,连奶奶的老花镜都是用放大镜做的,戴上它,奶奶都可以穿针引线呢。

  爸爸告诉我,放大镜还可以用来点火呢。只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太阳光就会汇聚成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这个光斑对着易燃物的话,就会点燃它。

  我很想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可是天上下着雨,我多么希望天气快快晴起来啊!太阳一出来,我就可以做这个好玩的实验啦!

放大镜作文4

  《自然放大镜》是一本关于自然科学的书,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

  这本书告诉我们地球是唯一一个有生物的星球。在天空、陆地、水域、土壤中,生物无处不在。地球拥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水分,以及含有氧的大气层。地球的适宜温度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此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蓝色的部分是海洋,绿色的部分是陆地,至于白色的部分自然是极地冰川了。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许多科学小实验的奥秘。比如做一本自然日记,你可以记下你所见到的动物,你是在哪里、什么时间看见它们的,它们那时正在做什么等等内容。在日记里,你还可以插入图画和照片,夹入动物的毛发等作为证物。当然别忘了要把你看见的植物包括菌类记录下来。

  还有,当你看到脚印时,先数数脚印上有几个脚趾,再看看有没有爪子的痕迹,还要留心观察脚印的形状哦!

  津津有味读完这本书,感觉意犹未尽。从中我不仅了解了许多大自然的神奇景观,而且暗下决心,从今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将来揭开更多的大自然奥秘。

放大镜作文5

  有一位公关名家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500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一定是坑坑洼洼,凹凸不*的脸,使人大失所望。而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说明,如果你永远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必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着望远镜则始终能欣赏到别人美好的一面。

  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放大镜的焦点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便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放大镜作文6

  我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它是我在超市买的。

  它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我们大都熟悉的,那就是放大物品;它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点燃物品,这个功能是我偶然间发现的。

  有一次,我在家里很无聊,拿着放大镜在那照来照去,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只,于是我就拿着放大镜对准蚂蚁,刚开始蚂蚁还能跑来跑去,不一会儿蚂蚁就被烧焦了。我特别好奇,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个光点,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当的光和放大镜对准时,放大镜下就会有一个光点,这个光点就可以把物品点燃。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又拿着放大镜来到阳台,我把放大镜对准太阳,放大镜下出现了一个小光点,再把小光点对准的干花,过了几分钟干花冒烟了,最后竟点燃了。这时我既兴奋又害怕,自言自语地说:这该怎么办,这下闯祸了,妈妈回来肯定会揍我的,这可是妈妈心爱之物。于是我赶紧用水把干花浇灭,并把它藏在了柜子里。

  我非常我的放大镜,它给我带来了许多。

放大镜作文7

  今天,我拿了放大镜和火柴,还有纸去做试验。我先把纸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把纸的中心凸起来。再把放大镜对着太阳,发现有一个象太阳一样的点。然后把那个点移向中心,不到十秒,纸的中心就冒烟了,又过了一秒钟,纸就破了一个小洞。可是纸依然没有燃烧起来。这时我想:"也许风太大了。"我把火柴插在地上,将亮点移动到火柴上的磷。过了五秒,火柴起火了。又过了五秒,火柴的火灭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放大镜有聚光的作用。如果我有一个足够大的放大镜,就能吃烤乳猪了。

放大镜作文8

  从前,有一个放大镜,放在一家商店里。它覆盖着一层黑色的塑料皮。它可以扩大人们识别古董的视角。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摸摸看。在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环境中,它变得骄傲起来。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流浪的显微镜。他对显微镜说:“你有什么?”为什么你的镜片和我的一样?你有什么角色?”显微镜说,“我是显微镜。我们都是用来观察事物的,所以我们的镜片是一样的。我的作用是放大微小的物体,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放大镜喊道:“你有勇气和我竞争吗?”“我去试试!”显微镜害羞地回答道。

  比赛开始了,他们请了毛毛虫师傅当裁判。在第一场比赛中,他们想用自己的镜头观察微小的青花瓷图案,但显微镜失败了。第二局,他们又开始观察微小物体。放大镜太骄傲了,不会不小心把镜头放在物体上。结果很意外。镜头下什么都没有。显微镜把镜头放在物体上的时候,下面只有蠕动的细菌。这次放大镜丢了,却不甘心。第三局,它尽力观察很多细微差别。所以显微镜赢了,放大镜被嚣张打昏了。当它醒来时,毛毛虫大师正在为显微镜颁奖。放大镜利用这一次逃跑,徒劳无功。

放大镜作文9

  我校的大名鼎鼎的五(1)班可是块风水宝地,这班里人才济济,高手如云。他们可是镇班之宝呀!

  全能高手

  说到全能高手,非我们的班长谢汶颖莫属。她可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纤细的手指,在黑白交错的钢琴键上娴熟地跳动着,那美妙的乐曲余音绕梁;那粗大的毛笔在宣纸上有力地舞动着,隽秀的字迹行云流水;那尖细的画笔在白纸上刷刷地舞动着,栩栩如生的图画跃然纸上……管理起班级更是顶呱呱,一声“全班安静”就能让乱成一锅粥的班级顿时鸦雀无声。

  超能飞人

  随着几声急促的“踏踏”声,操场上尘土飞扬,在跑道上,一个飞快奔跑的身影,向着终点闪去,顿时,一片“赢了!”“破纪录了!”的欢呼呐喊声在我耳边响起。用趾头想想也知道,这是我班“超能飞人”高凯煊,他跑起来简直和风一样快,如同脚底下踩了哪吒的风火轮。他不仅跑步快,而且跳远、跳绳还有仰卧起坐都不一般。跳绳双飞曾打破校纪录呢!因此,叫他超能飞人真是名副其实啊!

  巧手能人

  “高莉惠,帮我做一个蛋糕哦!”“ 哦,好嘞!”这是我们的巧手能人――高莉惠。她不但绘画高超,而且特别擅长制作小玩意儿。一堆黏土经过她的一番揉捏之后,美丽的花篮、小巧的奶瓶、精致的蛋糕……一一在她的巧手中诞生了。她的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班上还有折纸大王单涵涛,漫画王子张超,书法大师赵雨悠……正是这些能人组成了群英荟萃的大家庭——五(1)班。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 (菁华5篇)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哈哈镜》的歌曲磁带、录音机、哈哈镜。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变魔术"的游戏,观察并感受:哈哈镜让人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的现象。

  2、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学*歌词。

  (1)、照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2)、请幼儿唱歌曲《笑一个吧》进行发生练*。

  (3)、请幼儿拍节奏学歌词,边说边练*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引导幼儿学*演唱歌曲。

  (1)、请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哈哈镜》。

  (2)、幼儿跟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大声,幼儿小声,重点练*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

  4、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演唱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镜前做魔法变身游戏。

  活动延伸

  欣赏儿歌《有趣的哈哈镜》,进一步体验哈哈镜的有趣。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内容富有动感、贴*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活动点评】

  “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的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不同的镜面会反射出不同的影像,丰富幼儿关于光的反射的经验;

  2、培养幼儿合作学*的能力,尝试小组讨论、记录信息。

  二、活动准备:

  1、哈哈镜三块、*面镜一块;

  2、幼儿用记录表格。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引出话题。

  ⑴你们*时照镜子吗?什么时候需要照镜子?为什么要照镜子?

  ⑵你们发现镜子中的人和你自己是一模一样的吗?

  2、幼儿观察、记录各面镜子的特征及成像特点。

  师:你们见过一种神奇的镜子吗,它不仅能把我们照下来还能让我们变形!

  ⑴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几面镜子的成像特点,讨论后记录在表中。

  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适时指导。

  ⑵继续探索每面镜子的镜面特征讨论并记录。

  ⑶每组选派代表进行

  总结性发言,公布记录结果。

  3、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各小组的结论,并再次照镜子进行验证。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不同的镜面会反射出不同的影像,丰富幼儿关于光的反射的经验;

  2、培养幼儿合作学*的能力,尝试小组讨论、记录信息。

  二、活动准备:

  1、哈哈镜三块、*面镜一块;

  2、幼儿用记录表格。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引出话题。

  ⑴你们*时照镜子吗?什么时候需要照镜子?为什么要照镜子?

  ⑵你们发现镜子中的人和你自己是一模一样的吗?

  2、幼儿观察、记录各面镜子的特征及成像特点。

  师:你们见过一种神奇的镜子吗,它不仅能把我们照下来还能让我们变形!

  ⑴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几面镜子的成像特点,讨论后记录在表中。

  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适时指导。

  ⑵继续探索每面镜子的镜面特征讨论并记录。

  ⑶每组选派代表进行

  总结性发言,公布记录结果。

  3、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各小组的结论,并再次照镜子进行验证。

大班科学哈哈镜教案5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 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 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 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评价要素:

  1. 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 是否喜欢阅读。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8)

——《放大镜》教学反思菁选

《放大镜》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大镜》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大镜》教学反思1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

《放大镜》教学反思2

  本周我上了科教版六年级科学的第一课《放大镜》,第一次课后感觉到效果不太好,可收效甚微。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以下几方面不是做得太好:一是教师设计的活动目的不明确。二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比例失调。三是组织不到位。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堂效率低下。

  通过教学反思后,我做了一些调整,再到另一个班上课,基本做到了得心应手,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学生的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知道我要研究什么。我在上本课前分给学生一个放大镜,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该仪器由几部让分组成?它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去观察和触摸,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很快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里我让学生对比观察了放大镜镜片和班上同学*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还自己发现,凸透镜放在课本上可以放大文字,同样的位置放凹透镜就是缩小。

  以上问题解决了,提出新问题组织下一个环节,放大镜有什么用途,在什么地方用到了放大镜?请各小组做好记录一会儿我们交流,看哪里一小组说得多,约有三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时比教师想象得还多。对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我没有采用看着书,让学生去验证其使用方法,而是采用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放大镜大家会不会用,你们试一试,一会儿我们请每一小组的一个成员演示你们的操作方法,比一比哪里一个小组的方法多。结果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下,认真地拿着放大镜和物体试过来试过去,总结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小组的介绍去体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学*兴趣。

  这一节课的放大镜对学生们来说是很常见的物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看、摸、说等方式能比较轻松地达成目标。

《放大镜》教学反思3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本课我安排了三个主要流程。一是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比较的.不同发现。二是猜想辨别各种纸的纤维。三是自制放大镜。各教学内容清晰,连接紧凑,便于操作。本课目标落实到三点。一是放大镜使用方法的指导。二是对凸透镜的初步认识。三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遗憾的是我自己未能用放大镜观察到书上显示的计算机屏幕在放大镜下的红、绿、蓝三色小点,所以这个在课堂上仅用讲解代替,不知可否。

《放大镜》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我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我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晶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晶体的特征:晶体是有几何规则的外形。“你知道这些晶体是怎样制作的?”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我让每个小组的材料员领取相应的材料,分组做蒸发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每个组都得到了食盐晶体。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学生想制作更大的晶体的欲望,课堂上无法满足,我只能让学生一是看课文制作大晶体的介绍,二是向学生介绍有关制作大晶体的方法,播放一些制作大晶体的`课件。

  课堂上还让学生观察一些矿石晶体标本,学生对晶体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学生知道了晶体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立方体的,有金字塔形的,有像一簇簇的针的……

《放大镜》教学反思5

  放大镜,人们观察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学生从三年级科学课开始,就经常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活动,但却从没有对放大镜本身进行过探究。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

  由于学生认为自己对放大镜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便让学生以《我是放大镜》为题介绍放大镜,并引导学生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方面展开描述。很多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无从下手,因为觉得放大镜太简单了,反而不会说了。其中六(1)朱琳同学在介绍时说道:放大镜的作用是能将物体放大,(停顿思考数秒后,笑着说)其实又没有放大。班上同学包括他自己都笑了。这正是我要讲的一个问题,于是我趁热打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讲,这样说不是自相矛盾吗?朱琳同学又说:放大镜确实能将物体放大,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但物体实际上没有放大,还是那么大呀。我继续追问:实际物体没有被放大,究竟放大了什么?班内同学面面相觑,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放大镜实际上是把物体的像放大了。学生听后似乎是恍然大悟,对此问题有所了解。在介绍放大镜这一环节中,其他4个班中没有学生主动说到这一点,经教师提示后都能进行深入思考,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但都是教师告诉结论的,这也都在教师的意料当中。六(1)班中有几位思维非常深刻的学生,很多时候总能带给我惊喜,时时提醒着我: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思考也能很深刻。自己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中,当带领学生一起学会了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后,教师随后引导学生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科学书上的任一幅彩图,对比观察获得的信息,并及时记录下来。课前,我也是用放大镜做了观察的,也确实观察到了图画都是由许多小点排列组合而成,我自信学生在观察时应该能观察到。其实不然,课堂上,很多小组的.学生观察是观察了,但并没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分析,说出正确观察结果的小组不多。还有些小组观察后,不善于表述交流。同样,记录单上,我还设计了观察计算机屏幕图像,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我只能选了几位同学上来观察,讲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最后由教师讲出正确的结论,其他小组一起做记录。上完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这点上处理很不好,其实,我可以把观察计算机屏幕图像的活动改成观察自己的指纹、织物的纤维、各种纸张的纤维等,这样,每个小组都可以开展观察活动,而且活动效果好。至于计算机屏幕图像的观察可以留作课外研究作业,让学生回家探究,下堂课一起交流,这样对于学生有效的课堂探究、有趣的课外研究都能兼顾到。

《放大镜》教学反思6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主要内容讲述了父子俩为了探索放大镜聚焦生火的实验,结果却引发了火灾烧毁了草坪。看到放大镜,我不由想起这两周上的内容就是《放大镜》。

  《放大镜》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编排的。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对于放大镜,学生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但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不是很清楚,或者说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本课鼓励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中,有新的发现,激起观察的.热情,同时能通过讨论和体验,了**大镜的结构特点。

  首先,我播放了微观世界的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课前看到了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昆虫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对放大工具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的学*,简洁明了。

  接着我为学生展示了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品,比如玻璃片、透明圆柱、不透明柱体、试管和塑料袋。用这么多的图片展示,试图让学生在众多的材料中通过观察,从中抽离出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透明、凸起,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然后我又分发给学生两种凸度不一样的放大镜,让学生自己用放大镜探索体验放大镜的用途。在明确放大镜的两种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放大镜重点观察书上的文字,用不同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会让学生发现,放大镜的倍数不同,我们看到的细节也大不相同,看来工具很重要,工具越先进,越能有新的发现。

  得出放大器具的共性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器具不能放大,有没有方法让它们也成为放大工具”让学生逆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明确只要生活中的器材是透明的、中间凸起的、不是空心,它也能成为一个放大工具。

  本堂课学生反馈良好,但是我发现因为有些学生本身具有这方面的前概念,所以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很深的获得感,就像刘老师说的一样,有些学生上课他觉得是在“配合”老师,因此后面的课程我会努力修正,尽量补足这方面的不足。

《放大镜》教学反思7

  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写有钢笔字的宣纸、写有钢笔字的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提供一块玻璃给学生,观察玻璃和放大镜有什么不同,怎样用玻璃制造一个放大镜。

  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更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并且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都说倒水,让学生实验,水倒多了,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滴一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教学反思8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本次教学设计按照教材环节,一个个下来,由于在自己乡镇上课,学生的基础有点差,完整地上完这节课,总是时间不够,在这个前提下,我又重新设计了几个环节,降低了教学难度,在东风讲授的时候,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对于哪里的学生有点浅显,过于地流畅导致时间过剩。这里主要是作为年轻教师课堂机制不够。

  教学设计的简单和观察材料报纸和布的普通没有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整节课都比较*淡,变得像是为讲授知识概念而讲授,反思着,本节课的材料比较多,如果有结构地出示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调控课堂纪律。对于观察的物体,我觉得除了报纸和布还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图片,那样更能有说服性:说明图片是由小点点构成的。作为年轻的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在磨课中不停地锻炼自己,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放大镜》教学反思9

  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

  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写有钢笔字的宣纸、写有钢笔字的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

  活动三、提供一块玻璃给学生,观察玻璃和放大镜有什么不同,怎样用玻璃制造一个放大镜。

  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更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并且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都说倒水,让学生实验,水倒多了,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滴一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教学反思10

  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又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我除了介绍教材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11

  现在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都发了牙,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怎么办?是把这一课推后再上,还是随机应变。我想,不管是昆虫,还是非昆虫,这节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能力和体会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的作用,所以,还是可以上的。于是,我布置学生带上放大镜、纸和笔,一起来到学校的草坪里,开始了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观察小动物或小植物。

  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捉蚂蚁的、挖蚯蚓的、捉蜘蛛的,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男学生在草丛里找到了甲壳虫和小蜈蚣,胆子小的女生则去观察迎春花的花蕊,有的在池塘边挖到了青苔。每有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引起一片哄动,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找到我,与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壮举”。 下课了,有的同学还未尽兴。有的把蜘蛛带走了,有的托着一块青苔走了,说要继续深入地研究。我坐在办公室里欣赏着孩子们一幅幅的记录,真为他们的细心所折服。看--一棵青苔就像是一棵卷心菜;蜘蛛的腿上原来长着许多的`刚毛;蜘蛛原来有4只眼睛,还有6只眼睛的……

  虽然,我们的科学课还不够深入,我们的孩子研究科学问题还不是那么地成熟,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我们学校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放大镜》教学反思12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

  在让孩子们分组观察食盐、味精、白糖、食用碱晶体时,我一开始没有发放大镜。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交流以后再发放大镜,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并再次记录,再进行对比。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学生自己先尝试总结晶体的基本特点,我再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意见不太统一。有人说是圆球形,有人说是正方体的,有人说是块状......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我庆幸自己在课前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不然很难给到学生合理的解释。另外,孩子们“好吃”的天性,尽管我课前一再强调科学实验试剂不管是什么东西一律不能放进嘴里,可他们一看到这些调味品就按奈不住地往嘴里放。为了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惯,以后的课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制作出晶体部分,因为需要加热,考虑到实验安全性,我改为利用的视频来做演示。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我用小视频演示了制作过程后,将其作为拓展活动,作为一个加分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外制作。本节课学完孩子们还是很疑惑,那到底如何判断什么是晶体?这个问题孩子们中学会深入分类学*,所以我没有过多解释。毕竟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带领孩子们学着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微小事物。

《放大镜》教学反思13

  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性的观察报告。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的规定。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总体感觉,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14

  活动名称:透镜——认识放大镜

  活动目标:认识凸透镜并了解其特点;尝试自制放大镜。

  活动准备:凸透镜,凹透镜,*镜各一个;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各一个;盖玻片,滴管各一个;报纸若干;抹布;水盆;

  活动过程:

  引言:一个晴朗的下午,小明和爷爷在家看报纸。小明发现爷爷拿一个神奇的东西在看报纸。当它靠*文字时,字奇迹般地变大了,真的好有趣啊!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宝贝是什么吗?

  一: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摸一摸它的镜片有什么感觉?

  小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由镜片,镜框,镜柄组成。镜片的中间厚边缘薄。

  二:了解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镜,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镜面有什么不同?

  小结:镜片中间凸起来的叫凸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放大;镜片中间凹下去的叫凹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缩小;镜片厚薄相同的叫*镜,不能改变物体的大小。

  三:自制放大镜。

  实验一:透明水瓶,水制作放大镜。

  将水装进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拧紧瓶盖,可以当放大镜。鼓励幼儿将大瓶,小瓶,放大镜三者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装入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二:盖玻片,水制作放大镜。

  用滴管在盖玻片上滴水,将其靠*文字,又会有何发现?同时与放大镜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滴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注意事项:教会孩子拿盖玻片的方法,以免划伤手指。

  四: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浴霸灯等)

  2:观察家中大人所带的眼镜是凸透镜,凹透镜,还是*镜?(*视镜,老花镜,太阳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操作性科学实验课,在幼儿园,这一类的课程是很少的,所以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的欲望很强。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凸透镜的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孩子们完全可以了解到*距离使用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大这一显著特点。而难点则是在两次实验过程中对于水量的把握。我觉的既然是实验就会有失败,虽然有的孩子自制的放大镜不能把报纸上的文字放的'又大又清晰,但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中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水量。而且持久的专注力,观察力,意志力也得到了不同成都的发展。

  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次实验时没有说明具体的实验要求及操作步骤,孩子们拿到实验器材后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是看到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的做法后才及时的进行效仿,没有使孩子在第一时间投入实验,从而影响了孩子们试验的积极性和试验效果。


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10份(扩展9)

——《放大镜》教学反思优选【十】篇

  《放大镜》教学反思 1

  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又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D�D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我除了介绍教材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 2

教学设计的简单和观察材料报纸和布的普通没有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整节课都比较*淡,变得像是为讲授知识概念而讲授,反思着,本节课的材料比较多,如果有结构地出示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调控课堂纪律。对于观察的物体,我觉得除了报纸和布还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图片,那样更能有说服性:说明图片是由小点点构成的。作为年轻的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在磨课中不停地锻炼自己,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放大镜》教学反思 3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

  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本课我安排了三个主要流程。一是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比较的不同发现。二是猜想辨别各种纸的纤维。

  三是自制放大镜。各教学内容清晰,连接紧凑,便于操作。本课目标落实到三点。一是放大镜使用方法的指导。二是对凸透镜的初步认识。三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遗憾的是我自己未能用放大镜观察到书上显示的计算机屏幕在放大镜下的红、绿、蓝三色小点,所以这个在课堂上仅用讲解代替,不知可否。

  《放大镜》教学反思 4

  活动名称:透镜——认识放大镜

  活动目标:认识凸透镜并了解其特点;尝试自制放大镜。

  活动准备:凸透镜,凹透镜,*镜各一个;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各一个;盖玻片,滴管各一个;报纸若干;抹布;水盆;

  活动过程:

  引言:一个晴朗的下午,小明和爷爷在家看报纸。小明发现爷爷拿一个神奇的东西在看报纸。当它靠*文字时,字奇迹般地变大了,真的好有趣啊!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宝贝是什么吗?

  一: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摸一摸它的镜片有什么感觉?

  小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由镜片,镜框,镜柄组成。镜片的中间厚边缘薄。

  二:了解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镜,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镜面有什么不同?

  小结:镜片中间凸起来的叫凸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放大;镜片中间凹下去的叫凹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缩小;镜片厚薄相同的叫*镜,不能改变物体的大小。

  三:自制放大镜。

  实验一:透明水瓶,水制作放大镜。

  将水装进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拧紧瓶盖,可以当放大镜。鼓励幼儿将大瓶,小瓶,放大镜三者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装入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二:盖玻片,水制作放大镜。

  用滴管在盖玻片上滴水,将其靠*文字,又会有何发现?同时与放大镜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滴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注意事项:教会孩子拿盖玻片的方法,以免划伤手指。

  四: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浴霸灯等)

  2:观察家中大人所带的眼镜是凸透镜,凹透镜,还是*镜?(*视镜,老花镜,太阳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操作性科学实验课,在幼儿园,这一类的课程是很少的,所以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的欲望很强。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凸透镜的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孩子们完全可以了解到*距离使用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大这一显著特点。而难点则是在两次实验过程中对于水量的把握。我觉的既然是实验就会有失败,虽然有的'孩子自制的放大镜不能把报纸上的文字放的又大又清晰,但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中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水量。而且持久的专注力,观察力,意志力也得到了不同成都的发展。

  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次实验时没有说明具体的实验要求及操作步骤,孩子们拿到实验器材后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是看到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的做法后才及时的进行效仿,没有使孩子在第一时间投入实验,从而影响了孩子们试验的积极性和试验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 5

  现在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都发了牙,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怎么办?是把这一课推后再上,还是随机应变。我想,不管是昆虫,还是非昆虫,这节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能力和体会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的作用,所以,还是可以上的。于是,我布置学生带上放大镜、纸和笔,一起来到学校的草坪里,开始了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观察小动物或小植物。

  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捉蚂蚁的、挖蚯蚓的`、捉蜘蛛的,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男学生在草丛里找到了甲壳虫和小蜈蚣,胆子小的女生则去观察迎春花的花蕊,有的在池塘边挖到了青苔。每有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引起一片哄动,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找到我,与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壮举”。下课了,有的同学还未尽兴。有的把蜘蛛带走了,有的托着一块青苔走了,说要继续深入地研究。我坐在办公室里欣赏着孩子们一幅幅的记录,真为他们的细心所折服。看--一棵青苔就像是一棵卷心菜;蜘蛛的腿上原来长着许多的刚毛;蜘蛛原来有4只眼睛,还有6只眼睛的……

  虽然,我们的科学课还不够深入,我们的孩子研究科学问题还不是那么地成熟,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我们学校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放大镜》教学反思 6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

  《放大镜》教学反思 7

  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性的观察报告。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的规定。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总体感觉,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 8

  活动名称:透镜——认识放大镜

  活动目标:认识凸透镜并了解其特点;尝试自制放大镜。

  活动准备:凸透镜,凹透镜,*镜各一个;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各一个;盖玻片,滴管各一个;报纸若干;抹布;水盆;

  活动过程:

  引言:一个晴朗的下午,小明和爷爷在家看报纸。小明发现爷爷拿一个神奇的东西在看报纸。当它靠*文字时,字奇迹般地变大了,真的好有趣啊!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宝贝是什么吗?

  一: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摸一摸它的镜片有什么感觉?

  小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由镜片,镜框,镜柄组成。镜片的中间厚边缘薄。

  二:了解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镜,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镜面有什么不同?

  小结:镜片中间凸起来的叫凸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放大;镜片中间凹下去的叫凹透镜,*距离使用可以把物体缩小;镜片厚薄相同的叫*镜,不能改变物体的大小。

  三:自制放大镜。

  实验一:透明水瓶,水制作放大镜。

  将水装进大小不同的透明水瓶,拧紧瓶盖,可以当放大镜。鼓励幼儿将大瓶,小瓶,放大镜三者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装入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二:盖玻片,水制作放大镜。

  用滴管在盖玻片上滴水,将其靠*文字,又会有何发现?同时与放大镜进行比较使用,观察有何异同。(注意:滴的水量由幼儿自主探索)

  实验注意事项:教会孩子拿盖玻片的方法,以免划伤手指。

  四: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浴霸灯等)

  2:观察家中大人所带的`眼镜是凸透镜,凹透镜,还是*镜?(*视镜,老花镜,太阳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操作性科学实验课,在幼儿园,这一类的课程是很少的,所以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的欲望很强。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凸透镜的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孩子们完全可以了解到*距离使用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大这一显著特点。而难点则是在两次实验过程中对于水量的把握。我觉的既然是实验就会有失败,虽然有的孩子自制的放大镜不能把报纸上的文字放的又大又清晰,但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中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水量。而且持久的专注力,观察力,意志力也得到了不同成都的发展。

  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次实验时没有说明具体的实验要求及操作步骤,孩子们拿到实验器材后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是看到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的做法后才及时的进行效仿,没有使孩子在第一时间投入实验,从而影响了孩子们试验的积极性和试验效果。

  《放大镜》教学反思 9

  现在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都发了牙,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怎么办?是把这一课推后再上,还是随机应变。我想,不管是昆虫,还是非昆虫,这节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能力和体会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的作用,所以,还是可以上的。于是,我布置学生带上放大镜、纸和笔,一起来到学校的草坪里,开始了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观察小动物或小植物。

  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捉蚂蚁的、挖蚯蚓的、捉蜘蛛的,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男学生在草丛里找到了甲壳虫和小蜈蚣,胆子小的女生则去观察迎春花的花蕊,有的在池塘边挖到了青苔。每有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引起一片哄动,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找到我,与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壮举”。 下课了,有的同学还未尽兴。有的把蜘蛛带走了,有的托着一块青苔走了,说要继续深入地研究。我坐在办公室里欣赏着孩子们一幅幅的记录,真为他们的细心所折服。看--一棵青苔就像是一棵卷心菜;蜘蛛的腿上原来长着许多的刚毛;蜘蛛原来有4只眼睛,还有6只眼睛的……

  虽然,我们的科学课还不够深入,我们的孩子研究科学问题还不是那么地成熟,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我们学校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放大镜》教学反思 10

  放大镜,人们观察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学生从三年级科学课开始,就经常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活动,但却从没有对放大镜本身进行过探究。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

  由于学生认为自己对放大镜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便让学生以《我是放大镜》为题介绍放大镜,并引导学生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方面展开描述。很多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无从下手,因为觉得放大镜太简单了,反而不会说了。其中六(1)朱琳同学在介绍时说道:放大镜的作用是能将物体放大,(停顿思考数秒后,笑着说)其实又没有放大。班上同学包括他自己都笑了。这正是我要讲的一个问题,于是我趁热打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讲,这样说不是自相矛盾吗?朱琳同学又说:放大镜确实能将物体放大,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但物体实际上没有放大,还是那么大呀。我继续追问:实际物体没有被放大,究竟放大了什么?班内同学面面相觑,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放大镜实际上是把物体的像放大了。学生听后似乎是恍然大悟,对此问题有所了解。在介绍放大镜这一环节中,其他4个班中没有学生主动说到这一点,经教师提示后都能进行深入思考,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但都是教师告诉结论的,这也都在教师的意料当中。六(1)班中有几位思维非常深刻的学生,很多时候总能带给我惊喜,时时提醒着我: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思考也能很深刻。自己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中,当带领学生一起学会了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后,教师随后引导学生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科学书上的任一幅彩图,对比观察获得的信息,并及时记录下来。课前,我也是用放大镜做了观察的,也确实观察到了图画都是由许多小点排列组合而成,我自信学生在观察时应该能观察到。其实不然,课堂上,很多小组的学生观察是观察了,但并没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分析,说出正确观察结果的小组不多。还有些小组观察后,不善于表述交流。同样,记录单上,我还设计了观察计算机屏幕图像,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我只能选了几位同学上来观察,讲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最后由教师讲出正确的结论,其他小组一起做记录。上完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这点上处理很不好,其实,我可以把观察计算机屏幕图像的活动改成观察自己的指纹、织物的纤维、各种纸张的纤维等,这样,每个小组都可以开展观察活动,而且活动效果好。至于计算机屏幕图像的观察可以留作课外研究作业,让学生回家探究,下堂课一起交流,这样对于学生有效的课堂探究、有趣的课外研究都能兼顾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