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

首页 / 知识 / |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1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仄协调,要求*仄相异。*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6.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必修四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2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仄协调,要求*仄相异。*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6.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必修四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3

 字音辨析题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小窍门】

  ①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②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③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我们*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小窍门】: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注意语义重复。

  5、主要抓“合乎语境”。 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1、跟着语感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

  2、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3、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4、特点记忆法。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

  5、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5.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4

  高考语文中的阅读部分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块。而且站的分值也很大!语文阅读考试中涉及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等试题的分值占重要比重,约百分之八十。所以,语文阅读做不好,不要急,不要抓狂,这是用“题海战术”极级不合理的。这个时候,同学们要做的是抓住基础知识分,所以,补*基础知识点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抓住也基础知识点的分,高中的语文阅读失分就不会太多哦,因为,只有百分之十的分数是需要学生高素质的回答的!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同学们复*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不够准确,断章取义或者脱离句子解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容易漏译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翻译过于生硬、句子不顺畅;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只从句子表面意思去分析,没有结合文章主题或者写作主旨去理解;结合文段谈自己的看法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材料而导致说服力不强或者表述不太清楚。

  一般有默写、解释、语段阅读等题型。对文言文的复*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理解才能胸有成竹。

  对默写、加点词解释等题,学生自我感觉大多良好,但事后发现往往是错别字扣分。要杜绝错别字不仅要在*时规范汉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字词的含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记得牢,写得对。

  文言文语段的理解,重在“理解”,不要满足于会做课后*题。把文言文语段当作现代文语段一样来分析感受,尤其是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要透彻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类型大致有记叙类文字、议论类文字和说明类文字。

  1.记叙类文字:比较常见的有叙事散文和小说。叙事散文叙事结构较松散,因此把握中心是难点。这类文章阅读的重点是理解“形散神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先理清楚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再分析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或者这几件事内在有何共同点,找到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焦点就找到了文章的“神”,也就是*时说的中心思想。小说阅读重点要把握的是人物形象。言行随心而生,小说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反应了人物的内心感受,我们要能透过表象看其本质。记叙类文字的阅读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与理解,而其写作意图往往由浅层到深层,同学们们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多问几个“还有吗”,要能揣摩到其深层次的内涵。

  2.议论类文字:关键要理清论证思路。一般我们接触到的论证思路有两种,一类是演绎型的,一类是归纳型的。演绎型的议论性文字要理清楚作者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样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其论点;归纳型的要理清楚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用了哪些论据如何一点一点加以证明的。把这条思路理清了,那么针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而出的题目基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3.说明类文字:阅读理解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作者可能从几个角度加以说明,也可能从多个层次加以说明,要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年来,文体界线逐渐淡化模糊,各文体间往往形成交*。最常见的即议论性文字与说明性文字相结合。阅读此类文字,首先要把握住说明部分所说的事物特征以及议论部分所议的道理,然后把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看看说明部分与议论部分内在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其真正的写作意图。

  表达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文所占比重较大,一向广受关注。*年来作文一般为命题型,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文体不限.由于议论性文字需要严密的论证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把握,建议同学们以写记叙类文字为主。希望同学们的文章能够真正抓住生活常态,体现真实情感。这建立在学生对生活善于感受,勤于思考的基础上。不要仅仅在作文形式、结构上推新,而忽略了对其内容本质的挖掘。在此建议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整理出你觉得有些感触的小事、片段,仔细思考、品味这些小事、片段,看看有没有值得一写的素材,对这样的素材可以加以收集、整理,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写作素材。如此这般,临到考时就不怕无话可写,避免用俗气的材料、讲套话了,而且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的事更容易写出真实的情感。外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只是锦上添花罢了,重要的是用心写作,以情动人。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5

  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它是*几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这种题型,采用一题多练法,可以使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变得直观而有效。

  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三种基本形式:

  一、句意的丰富

  二、情景的再现

  三、话题的.拓展

  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如: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

  扩展1:加修饰成份

  她含着泪笑了

  扩展2:加修辞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扩展3:加表现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烘托)

  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思维的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阅读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1)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3、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4、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6、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7、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1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11、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12、巾帼:妇女

13、汗青:史册

14、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5、哀鸿遍野:比喻**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16、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7、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18、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9、不即不离:不接*也不疏远。即,接*。

20、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21、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2、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23、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2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25、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26、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27、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起*坐,互相对立。

28、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9、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30、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31、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32、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3、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4、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35、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36、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37、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38、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39、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40、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2)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优选【5】份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1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端。 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56.坦荡如砥:*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坦。 57.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出。 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 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 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二、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2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着,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点―3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u)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hui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

  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3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4

  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尊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仿句

  1、考查同学们对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__。(2005年嘉兴市中考题)

  分析:

  (1)中心词有别。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处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霜、 冰雹等。

  。(2)修饰语有别。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草”、“接受阳光暴雨”等相类,后一处应与“吹开闭锁保守”、“洗涤狭隘自私”等相类。

  (3)要把握该 句的修辞(比喻)

  例句:是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海燕说,__;太阳说,__。

  分析:该题是问答式仿句,答题时要用拟人的修辞,但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进行回答。

  例句: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烧的青春多辉煌。

  3、对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

  分析:

  (1)要把握句式(如果,就)

  (2)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排比)

  (3)要把握实现内容(奉献精神)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5

  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2.巾帼:妇女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hui下[NextPage]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

  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3)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 (菁华3篇)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1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主要包括: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应该改成"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例: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将来"与"都希望"语序正好颠倒了,应该调换顺序。是"希望""将来"成为人才,而不是"将来"才"希望"。

  5.句序不当

  句序不当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当、语义轻重排序不当、时空顺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几种情况。造成句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时没有遵循概念大小、表里、远*、深浅、高低、因果、现象到本质的排列规律,对句子排序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例:如果*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的人民也不答应。

  "子孙后代不答应"在时间顺序上要靠后,语义上也更加严重一些,应当放在后面。

  例: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用力地拍打着水,一只手高高举起,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一只手高高举起"显然是连在"纸盒子"后的,这样才符合语意的承接关系和动作的先后顺序。

  例:小铄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站岗放哨,教书育人。

  "医生""教师""军人"分别对应着"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这里应当依对应承接关系排序。

  【例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展览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B.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由于技术水*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答案】D

  【解析】A项应该是"列宁过去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各样"要修饰的是"东西",而不能是"各种各样的列宁"。B项得是先"发现",后"讨论",最后"解决"。C项应该是"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2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狂风和暴哗哗地下。

  句中主语是"狂风和暴雨",谓语是"下",可以说"下雨",但是不可能说"下风"。

  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创作小说的显然得是"巴尔扎克",而不是"一生"。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几声鸟鸣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这里的谓语是"打破",而宾语是"环境",显然不能说"打破环境"。可以改成"几声鸟鸣打破了环境的沉寂",就说得通了。

  例:超帅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内容、时间、出*人员"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会议中的问题"。像这样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单凭语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还需要进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清主干和枝叶,只有主干和枝叶分析正确才能正确分析搭配是否恰当。另外,还要注意逻辑思考,也就是想想句子在道理上能否说得过去。

  3.主宾搭配不当

  例: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去掉修饰成分后,这两句话就变成了"北京是季节","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类病句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去掉修饰语,提取主干之后看看是不是说得通。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0万朵"修饰"花粉",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可以说"一朵花",但是总不可能说"一朵花粉"。这里应该是说"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例:在会上,海边语文老师们就如何提高秋寒的教学质量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这里想表达的显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可以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关联词搭配不当

  复句中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准确地表达意思。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语病。

  例:只有恪守学术道德,就会消除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界。/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这里的"只有……就……"和"如果……也……"都属于错误的关联词搭配,应当改成"只有……才……"和"如果……就……"。

  【例题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晚,天津队将同北京队争夺团体冠亚军。

  B.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多名消防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C.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D.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答案】C

  【解析】A项属于动宾搭配不当,"争夺"的内容是"冠军"而不是"冠亚军"。B项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以说"消防兵"放弃休假,但是"消防车"肯定不能放弃休假。D项属于主宾搭配不当,"造纸"不能是"四大发明",只能是"四大发明之一"。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3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问题。

  1.缺主语

  缺主语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结构,主语被套在介词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这个"在……中"的介词结构使得整句话没有了主语。"刻画了知识分子形象"的显然只能是"电影",而不能是"在这部电影中"。

  例:通过暑假学*,使家源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

  "通过……使……"这个错误搭配是历年中考常见的。一般来讲有两种改法:去掉"通过",让"暑假的学*"当主语;或者去掉"使",让"家源的语文成绩"当主语。

  例: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如果没有"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那么去掉"通过"或"使"是无所谓的。但是"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的主语显然只能是"人们"不能是"汉字书写大赛",所以只能删掉"使",让"人们"成为整句话的主语。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前两句"男扮女装"和"被王老虎抢回家"的主语都是"周文宾",但是第三句"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动作的发出者显然已经是"王老虎"了,而句子里并没有标明主语的切换。这就是暗中更换主语造成的主语残缺。如果修改,必须是说明"王老虎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2.缺谓语

  例:*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个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谓语。"为建设强国"怎么样?话没说完。在"强国"后面补上"而努力奋斗",句子就有谓语了。

  例: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这种较长较复杂的句子,乍一看没什么毛病,但提取主干后变成了"表明我国已经能力",显然是缺谓语了。在"已经"后面加个"具备",成分就完整了。

  3.缺宾语

  看见定语较长的句子,应当注意检查一下句子是否有宾语。

  例: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应该加上"……的制度"。

  例: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的什么?话没说完。在"3个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宾语中心语就有了。

  4.缺介词

  例:周日,嘉成老师跟他关系最好的宏涛老师去逛街了。

  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问题,分析一下句子成分会发现"跟他关系最好的"是修饰"宏涛老师"的定语成分,而这里想表达的是"嘉成老师和宏涛老师"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个"和"即可。

  【例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出色的历史知识功底,使超帅老师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

  B.语文老师们周末开会讨论了如何提高作文批改质量。

  C.那种不顾林区实际,片面强调粮食产量,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D.他很后悔,怎么就和跟自己共生死的好战友分道扬镳了呢?

  【答案】D

  【解析】A项"由于"和"使"去掉任意一个。B项"质量"后加"……的问题"。C项"产量"后加"……的做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4)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2、《芦花荡》

3、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4、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5、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6、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7、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8、语文: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 图片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9、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10、引用

1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1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13、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描写山水的成语:

16、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17、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18、词的感情色彩

19、掌握记叙几件事的方法。记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几件事有几个中心。要写好文章,要注意几件事间的衔接、过渡。

20、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2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3、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4、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6、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7、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2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9、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0、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3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33、《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3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6、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7、心绪:心情。

38、寓所:寄居的房子。

39、之

40、倒装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5篇(扩展5)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 (菁华3篇)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1

  1、点号(7种):句号“。”;问号“?”;感叹句“!”;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专名号——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2

  1、 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3

  1、 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 明中心 含内容 慢慢找

  中心句 中心词 关键段 宜先找

  总起句 在前面 总结句 在后头

  合段意 提问题 串联法 是高招

  答问题 要周到 常练* 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