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

首页 / 散文 / |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1

  随着母亲节的到来,我疼痛的心将要破碎。因为,我的母亲已经离开了我们。

  岁月如流。在我失去母亲的六年中,每年的母亲节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我的心。每逢看到别人在母亲节这天,甜甜地喊一声:妈妈。我除了泪流满面,还有一种寒冷袭上心头。

  母爱是永远的幸福和温暖。我多想,在母亲节这天叫一声:妈妈。

  在我的散文集中,有几篇文章是写母亲的。然而,那些深深地母爱,是我借用别人的情感刻画出来的。我不敢写出我的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太*凡,而是母亲的一生太悲伤。

  有几次的母亲节,我也想用笔试着写一写母亲,想把母亲的爱,用笔墨勾画出来。然而,我办不到。因为,夺眶而出的泪水,淹没了我的记忆。让我失声大哭。

  我苦难的母亲,是我永久的痛。

  记得在我八岁时,母亲的一场大病差一点让我成了孤儿。那是一场灾难,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疼。

  就在我三弟刚出生没几个月,因为母亲极度缺乏营养,三弟饿得骨瘦如柴。望着饥饿的弟弟,没有办法的母亲,只好拖着虚弱的身体,抱着弟弟去姥姥家求助。也不知道是上苍不可怜母亲,还是因为母亲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在从姥姥家回来的路中,一场罕见的暴风雨,把母亲击倒了。

  我虚弱的母亲,因为惊吓过度,疯了......(写到这里,我失声痛哭)。带病的母亲,时常散乱着头发,在大街上呼喊:天塌了,快跑呀........

  小小的我,不知道怎样面对精神失常的母亲。每每放学回家,看到母亲那双惊恐的眼神,我茫然失措,脑子一片空白。

  眼看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奶奶怕出了人命,不得不给母亲看病。离我们村子不远处,是***的驻地。听人说:军医给老百姓看病不要钱,奶奶就领着母亲去过电(过电:就是用不伤害的电流,电击病人)扎针。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那是一个黄昏,天空飘着雨的黄昏。我在放学的泥泞路上不慎滑倒,头部鲜血直流,我痛得哭起来。谁料,我的母亲,在风雨中披头散发朝我奔来。母亲紧紧地抱着我,用她那脏**的身体,为我挡风遮雨......

  那一次,我忘掉了母亲是疯子,感到很暖,很暖。

  在***那里治了两个多月,母亲的病仍没有好这转。军医告诉奶奶说:最好去大医院治疗。

  奶奶一看治疗无望,就放弃了为母亲治病的想法。我可怜的母亲呀!已经是瘦弱无望了。谁来挽救我的母亲?

  也许是真的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母亲在一次疯癫中,碰上了一个小孩,小孩手中拿着一个甜瓜。他对母亲说:你的病好治,你用猪腰子(猪肾)煮黑豆,不要放盐,吃了就会好的。说完小孩不见了。

  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疯癫的母亲,是怎样记住这个偏方的。但是,有一点却是真的。自从在姥姥家服用后,母亲奇迹般的好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母亲念而道此事时,就恳定地说:天上有神灵。

  有一首我写给母亲的诗,让我记得很深。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2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唠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唠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养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3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假如没有母亲,非常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非常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在父母那时代,先生小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不过父母亲特别典型。他们真像一个人分成两半,一半主做学问,一半主理家事,左右合契,毫发无间。应该说,他们完成了上帝的愿望。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旧时有一付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为一家人真操碎了心,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非常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日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4

  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非常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好像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非常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非常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非常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就有了保障。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5

  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少掉落。

  天气十分晴朗,阳光从七层楼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床边的小几上。母亲的头顶上也耀着这初夏的阳光。她背对我坐着,花白的每一茎�根都清清楚楚可见。

  唉,曾经多么乌黑丰饶的长�,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记得小时侯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那一头从未遭遇过剪刀的头�,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在梳妆�_前梳理,没法子坐着。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捉着才能梳通。母亲性子急,家里又有许多事情等着她亲自料理,所以常常会听见她边梳边咕侬:「讨厌死啦!这么长又这么多。」有时她甚至会使劲梳扯,好像故意要拉掉一些�丝似的。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支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型状,最后,拔去那钢针,插上一�b金色的耳挖子,或者戴上有翠饰的簪子。这时,母亲才舒一口气,轻轻捶几下举�i了的双臂;然后,着手收拾摊开在梳妆�_上的各种梳栉用具。有时,她从镜子里瞥见我在床上静静偷看她,就会催促:「看甚么呀,醒了还不快起床。」也不知道是甚么缘故,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觑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也很动人。

  我曾经问过母亲,为甚么一辈子都不剪一次头�呢?她只是回答说:「呶,就因为小时候你阿公不许剪,现在你们爸爸又不准。」自己的头�竟由不得自己作主,这难道是「叁从四德」的遗迹吗?我有些可怜她;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庆幸她没有把这样美丽的头�剪掉,否则我就看不到她早晨梳�的模样儿了。跟母亲那一头丰饶的黑�相比,我的短�又薄又黄,大概是得自父亲的遗传吧,这真令人嫉妒,也有些儿教人自卑。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老式贤妻良母。虽然她自己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家事上。她伺候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使得在事业方面颇有成就的父亲回到家里就变成一个完全无助的男人;她对于子女们也十分费心照顾,虽然家裹一直都雇有女佣打杂做粗活儿,但她向来都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全家人所用的毛巾手绢等,也都得出她亲手漂洗。我们的皮鞋是她每天擦亮的,她甚至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所以星期天上午,那些大大小小,黑色的白色的球鞋经常齐放在阳�_的栏干上。我那时极厌恶母亲这样子做,深恐偶然有同学或熟人走过门前看见;然而,我却忽略了自己脚上那双乾净的鞋子是怎么来的。

  母亲当然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形。她不一定查阅或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减轻做功课的负荷。说来惭愧,直到上高中以前,我自己从未削过一支铅笔。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用品的五斗柜,下面各层抽屉中存放看各色各样的笔记本和稿纸类,最上面约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许多粗细铅笔,右边则是写过磨损的铅笔。我们兄弟姊妹放学后,每个人只要把铅笔盒中写钝了的铅笔放进右边小抽屉,再从左边抽屉取出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写功课了。从前并没有电动的削铅笔机,好像连手摇的都很少看到;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那把锐利的「士林刀」削妥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然而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我放学较迟,削尖的铅笔已被别人拿光,竟为此与母亲�^过气。家中琐琐碎碎的事情那么多,我真想像不出母亲是甚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工作呢?

  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之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姣好的面庞有皱纹出现,她的一头美�也花白而逐渐稀薄了。这些年来,我一心一意照料自己的小家庭;也忙看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的样子,只是惊觉于那显着变小的�髻。她仍然梳看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上的乌�,如今所余且不及四分之一的份量了。

  *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往昔,由于心�K机能衰煺,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乾电池装入她左胸口的表皮下。这是她有生以来首次接受过的开刀手术。她自己十分害怕,而我们大家更是忧虑不已。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了难关。

  数日后,医生已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K合并恢�吞辶Α?墒牵�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像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她需要关怀,需要依赖,尤其颇不*惯装入体内的那个乾电池,甚至不敢碰触也不敢正视它。好洁成癖的她,竟因而拒绝特别护士为她沐浴。最后,只得出我出面说服,每隔一日,亲自为她拭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不自在。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龋 刮矣貌欢ナ炝返氖郑�小心为她拭擦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一定也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过的。于是,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彷�费矍罢馕凰ダ系哪盖资俏医堪�的婴儿。我的心里��漫了高贵的母性之爱……

  洗完澡后,换穿一身乾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致蓬乱的头�。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从这�e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楼房之后有一排半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从阴凉的冷气房间观览初夏的外景是相当宜人的,尤其对刚刚沐浴过的身体,恐怕更有无限爽快的感觉吧。

  起初,我们互相�f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不多久以后,却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是背对看我坐的,所以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已经�着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好让她就这样坐看,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阅读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1)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菁华5篇)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1

  随着母亲节的到来,我疼痛的心将要破碎。因为,我的母亲已经离开了我们。

  岁月如流。在我失去母亲的六年中,每年的母亲节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我的心。每逢看到别人在母亲节这天,甜甜地喊一声:妈妈。我除了泪流满面,还有一种寒冷袭上心头。

  母爱是永远的幸福和温暖。我多想,在母亲节这天叫一声:妈妈。

  在我的散文集中,有几篇文章是写母亲的。然而,那些深深地母爱,是我借用别人的情感刻画出来的。我不敢写出我的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太*凡,而是母亲的一生太悲伤。

  有几次的母亲节,我也想用笔试着写一写母亲,想把母亲的爱,用笔墨勾画出来。然而,我办不到。因为,夺眶而出的泪水,淹没了我的记忆。让我失声大哭。

  我苦难的母亲,是我永久的痛。

  记得在我八岁时,母亲的一场大病差一点让我成了孤儿。那是一场灾难,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疼。

  就在我三弟刚出生没几个月,因为母亲极度缺乏营养,三弟饿得骨瘦如柴。望着饥饿的弟弟,没有办法的母亲,只好拖着虚弱的身体,抱着弟弟去姥姥家求助。也不知道是上苍不可怜母亲,还是因为母亲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在从姥姥家回来的路中,一场罕见的暴风雨,把母亲击倒了。

  我虚弱的母亲,因为惊吓过度,疯了......(写到这里,我失声痛哭)。带病的母亲,时常散乱着头发,在大街上呼喊:天塌了,快跑呀........

  小小的我,不知道怎样面对精神失常的母亲。每每放学回家,看到母亲那双惊恐的眼神,我茫然失措,脑子一片空白。

  眼看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奶奶怕出了人命,不得不给母亲看病。离我们村子不远处,是*的驻地。听人说:军医给老百姓看病不要钱,奶奶就领着母亲去过电(过电:就是用不伤害的电流,电击病人)扎针。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那是一个黄昏,天空飘着雨的黄昏。我在放学的泥泞路上不慎滑倒,头部鲜血直流,我痛得哭起来。谁料,我的母亲,在风雨中披头散发朝我奔来。母亲紧紧地抱着我,用她那脏**的身体,为我挡风遮雨......

  那一次,我忘掉了母亲是疯子,感到很暖,很暖。

  在*那里治了两个多月,母亲的病仍没有好这转。军医告诉奶奶说:最好去大医院治疗。

  奶奶一看治疗无望,就放弃了为母亲治病的想法。我可怜的母亲呀!已经是瘦弱无望了。谁来挽救我的母亲?

  也许是真的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母亲在一次疯癫中,碰上了一个小孩,小孩手中拿着一个甜瓜。他对母亲说:你的病好治,你用猪腰子(猪肾)煮黑豆,不要放盐,吃了就会好的。说完小孩不见了。

  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疯癫的母亲,是怎样记住这个偏方的。但是,有一点却是真的。自从在姥姥家服用后,母亲奇迹般的好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母亲念而道此事时,就恳定地说:天上有神灵。

  有一首我写给母亲的诗,让我记得很深。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没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作好作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我母亲慢慢止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清净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3

  母亲的娘家是北*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4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5

  母亲节,是世上最温暖幸福的节日。可我却感到悲伤和寒冷,因为,我的呼喊,母亲再也听不到

  放下母亲的电话,我心情突然沉重起来,沉重的再没有心思回到电脑前继续手头可有可无的工作。

  母亲是晚上十点打来电话的。母亲说清儿啊病好了没有?要记住去看医生,我和你爸就靠你了。放下电话,我呆座在客厅的沙发上就象有千斤重担压在我的心头喘不气来。母亲老了,老的没有自信没有从容了,就连声音都没有以前响亮了。

  母亲说就要过年了,一家人都回来吧,好多年都没看到佳睿(母亲的孙女)了。如果实在走不开就算了。我是母亲,你爱人的母亲也是母亲,别忘了一定要看看他们,他们好,你们好,我也就好了。听到妈妈的劝慰我鼻子酸酸的,眼泪浸出了眼眶。

  其实母亲一直都在念叨要看看她的孙女。就是一直没能如愿,说好假期回去的,可学校又要补*,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双休再仔细一算,要座火车,要乘汽车,还要走一段山路就这样推来推去一直推到现在。

  我的家在城里,我和我的爱人每年轮流回家过年。母亲猜想今年应该回老家过年了吧,所以提前盼望我们回去。那种盼望是一种心情的牵挂,一种付出的盼望,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把最好吃的夹到你的碗里,看到你吃的津津有味,而自己却高兴的泪光盈盈最无私的爱的表达。因此在母亲的心里我回不回去就成了母亲过不过年的象征。

  我心里清楚地记得我去年回家的情形。母亲老早就按照农村的*俗准备好了过年才吃的猪头、猪脚,礳好了汤圆,还有一些连自己*时都舍不得吃的零碎小吃。母亲也知道这对我们身在城里的人来说那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母亲说那是一份心意。

  和母亲一起过年的日子母亲是劳累的也是幸福的。一日三餐忙前忙后,总不让我们为她分担一点活儿,就连洗碗抹桌的事情母亲都不让帮忙,说那太油了会弄脏衣服。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把无私的母爱奉献给了我们。那几天母亲爬满了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直是开心的幸福的。

  假期就要到了我们又要回自己的家了。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和父亲拿了腊肉、酒米连带一颗父母的心一起装进了口袋。等待第二天一同怀揣回家。那晚,父亲和母亲就静静的陪着我们座了大半个晚上,却很少说话,我知道他们那种难舍而复杂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走了,兄弟姐妹把我们送上车,一再要求我们今年一定要回去过年。此刻唯独没看到父亲和母亲。这时我赶忙下车去和母亲告别,走到楼下我看到父亲静静地座在灶台前有点发呆的样子,母亲倚在灶台的门上不停地抹泪。看到我下来父亲就站起来说:这就走啊?我说明天要上班,走了。

  母亲一边抹泪一边跟在我的后面,一直唠唠叨叨的听不清楚在说什么,到了门口母亲在腰里摸索出20块钱说:佳睿没有回来,这是奶奶的一点心意。

  车启动了。母亲挥着双手一直跟着车子往前跑动,我突然看到母亲老泪众横,泪流满面。一双形同枯枝的手在风中摇晃。我再也忍不住了:妈妈,我明年一定把你的孙女给你带回来!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2)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范文五份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1

  自从妈妈生下我之后,家里就多了一份负担,尤其是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不知在我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从小我就体弱多病,妈妈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惊心动魄的日子。最厉害的一次是我因病毒感染而皮肤脱落的时候,我一连几天高烧,身上因皮肤脱落而特别的疼,所以一动也不能动。我常常因此哭着喊痛,而此时妈妈总在我身边哄我,讲故事给我听,帮我移注意力。渐渐地,我的病好了,但又有更痛苦的事出现了,现在不是痛而是痒了,这比痛更难受。我常常忍不住想去抓痒,但都被妈妈制止了,好几次我因为受不了而朝妈妈发脾气,但妈妈却毫无怨言。每当我痒了,她就会说尽好话要我安静下来,然后轻轻的吵我痒的地方吹气,有时候妈妈把准备好的冷毛巾敷在我身上。那几天,妈妈时时刻刻陪伴在我身边,白天照顾我,晚上哄我睡着之后,她才让自己休息一会儿。这样的经历不知有多少回了,每一次都是妈妈在我身边无私的照顾着我。

  吃饭,看起来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此时亲情依然在传递。妈妈总会买来我最爱吃的北京烤鸭,每每此时我便胃口大增,净挑些肉多鲜肥的,而妈妈只是吃那些骨头里带着十分稀少的肉。一天我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吃这些肉啊?”妈妈却笑笑说:“我不喜欢吃。”过了几年之后,我也开始喜欢吃那些骨头了,结果,妈妈都吃些蔬菜了。我又问妈妈原因,结果妈妈只是说不喜欢。其实,我没明白妈妈在这几年的变化,都是因为我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我,宁愿不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苦也是觉得幸福的。

  妈妈在我遇到难题是帮助我,在我伤心时安慰我,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让我努力改正,循循善诱。母亲的爱是无形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悔的,就像一颗珍珠一样在大陆上闪闪发光,就像大海那样蓝,那样深。我走过的十一个春夏秋冬,母亲倾注的爱有多少,无法计算。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2

  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桦树洒脱的倒影,从而有了重拾自信的勇气;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学会辨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途径,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一蓬枯干的地衣植物,一年抑或几年后泡在水里即可复活,有它的特质特性,每一门都值得穷其一生……

  回首才感到沉重和无奈是那样的不堪,一些原本不经意的过往清晰的浮现出来,怎么都无法回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虽然我自己穷尽积累的言辞,也无法表述对于过去的种种歉疚和欠缺,也难以弄清完整与缺失的边界是如何划分的。以致我常以*乎自虐的心态坚持着一天往复的工作,直到坚持不了瘫软在水泥地上。然而一想到补偿的心愿无法兑现,就越加是我感到无望的沉重,试图借酒缓解骨酸肉痛的紧张工作与漫漫无期的忧伤愧疚,不但不起丁点作用反而促使身心俱疲。

  农历七月,是家乡最好的季节,蓝天蓝的纯净,白云白的无暇,瓜果熟的飘香,农人忙的惬意,我带着儿子捧些果馔茶酒和纸钱香烛,默默地走向母亲孤独的坟茔,那种时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无以言状的痛苦和涌动纠结后的宁静,或者说宁静超越了悲伤。无法想象,没有我的倾诉和孙子的撒娇,母亲孤孑的独处是如何难耐和凄凉;没有儿子买的安乃*片,母亲是如何的疼痛和无助;没有儿子填充的热炕,母亲是如何的冰冷和难耐——我无意营造凄楚无依的悲壮气氛,也不是借此強化我或儿子的孝道,我只是想,作为儿子和孙子的我们应该熟悉这里,应该牢牢记着我们是这个永眠土堆里的人的后代,是母亲用一身的病痛和着母爱的力量拉扯大的

  如果有一天我倘或儿子远走他乡,等回来时坟堆已经荒芜一如*地 ,或者已辨不清母亲墓,起码我们不会忘记这里曾是历尽苦难的母亲终老栖息之所,还有儿子孙子来为母亲扫墓,想起曾经我那么哀痛地直跪坟前,鼻涕交加,语不成声,我的儿子会不会被此感动并因此而懂得什么是亲情孝道,什么是善良仁爱——

  记得母亲常常在人前夸耀自己儿女孝顺,有出息,也夸耀自己儿女漂亮乖巧,脾气性格好,夸耀儿女聪明可爱,学*天赋好。这并非母亲虚荣浮躁不诚实,而是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唯一。

  说出来有些可笑,到了对功名甚至异性都已经超脱了虚荣的年龄,我却常常在一个十来岁的孩儿面前禁不住搬演虚荣。比如,有时候我会把自己根本不看重的所谓业绩对他小小的吹一吹牛,就说那是母亲教育的结果;再比如,到他的学校我刻意的注重自己的风度,让他不会觉得 丢面子,那是母亲熏陶的结果;还比如,书法绘画获奖、刊登收藏是为了将来对他有个鞭策,我一厢情愿的这样做,不过是希望他觉得爸爸有点了不起,不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母亲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艰苦劳作教化着我的;不是说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吗?我除却要他懂得质朴勤俭,善良孝顺外,还有另外的小私心,想让他对我服气,否则等他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我一个衰退了的社会盲从者怎么拴得了他?

  其实,活着的理由以及对儿子的夸耀都源自母亲的力量,走过了多少春夏秋冬,也就走了母亲曾期望的道路多长,不论曲折和艰辛,我都走的从容,走的忘我,记得母亲说过“我活着看不到你的成功,死了我会保佑你的,你一定得替我把大彩电看了,把烧鸡吃了……”每想到这,我都会泪如泉涌,我在想如何才能让母亲看看电视?吃吃烧鸡?或者我在看、我在吃而她能知道或者看到了?也许因果轮回只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教化的一种方式,我知道祭奠烧纸钱都不会成为现实,无法证明你做了这些就会兑现曾经对逝去的诺言,也实现不了对逝去的人亏欠的弥补!

  那么,我在读文学,哲学,历史——好久后,明白了这个世界几千年都是这样,如日月盈亏,周而复始的运转着,就像春夏秋冬,来来**,亏亏欠欠,痛痛苦苦 ,快快乐乐的演绎着。我看清了自己的影子,有了继续圆梦的勇气和信心;也学会了辨识星星,有了走出苦乐迷宫的勇气;懂得了历史中取经,能沿袭母亲节俭持家,善良做人的质朴。也有了把这些言传身教给我的子女以及我的学生的设想!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3

  每一年的这几天,妈妈总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其实我知道,她,太想听我说的那句祝福!以前我好希望她别来烦我,总是唠叨半天,大多数时候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我也常常本来瘫懒在床上,或者优雅着小资的喝咖啡,却说:行了妈,我正在忙,今天好忙好忙的!别打搅我!后来老爸说,妈那次很高兴给他说:孩子,还是很有心的,*时上班都不带电话的,肯定是太忙了!

  我的母亲,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因为经历得太多,她有些急躁!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我的母亲,小姨说,比她大11岁,小时候在学校学了新东西总爱讲给她听,抱着她入睡,我的母亲,因为祖母出身的问题,在十年动荡的时候,承担起了一个家庭。舅舅很多时候都说我不像妈妈,说我贪生怕死,说我懦弱无能得就像和我亲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恨那个男人,我知道伤害了妈妈就如同伤害了他自己,母亲曾经给他的恩惠每次都会因为恨我不成器而被用来当成教育的武器!他哽咽的描述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一位从小在我心里无比强悍的人,哭起来,像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我的母亲,不论什么时候,总是爱帮助别人,她一直都说:好人有好报!于是,当我因莫名受到帮助而疑惑时,总听别人说:别客气,我知道你是陈启兰的女儿!

  独自北漂的第一个晚上,天刚黑就接到妈妈的电话,她责备的说:你怎么到了也不知道打电话报个*安?我正准备说:好了,我想睡觉,挂了吧!却听到她哭了,她说:孩子,妈妈想你,你要好好的,别舍不得吃,别像在九院一样累了倒头就睡而忘了吃饭!要均衡营养,如果爱吃的北京买不到就来个电话,妈妈给你寄,如果钱不够,就给家里开口……

  那时,我才突然发现,作为一个*民家的孩子,长到29岁,我独立不了,我挣的永远都入不敷出,我做不了可口的饭菜,讨厌洗衣服,从来不亲自打扫卫生!上学的时候,我妈说,你好好读书,什么都别想!工作以后,我妈又说,这工作的确辛苦,别因为做家务给累着了!一位朋友就说:看你妈把你惯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家家财万贯呢!

  对,我妈就这样由着我,80年代让我学小提琴,我总逃课!90年代倾其所有送我到好学校,我没珍惜!成年后,照顾起居,我又把她当成束缚而躲避!记得小时候她给我念冰心先生的至母亲的信,念到,“我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停下手中事物看着我毫无回旋的说:不为什么,你是我的女儿!”她的眼眶有些泛湿!也许,也许她想要的仅仅只是自己孩子真心的爱而已!

  有一次遇见接我出生的老医师,妈妈很热情的打招呼,对方先是一愣!后来妈妈提起生我的事情,医师恍然大悟,看着一旁桀骜不驯的我,意味深长的说:孩子,好好孝敬你妈妈!

  我应付式的点点头,心想:这老太婆,职业病吧!看见自己接过生的孩子,大抵都得说一遍,讨厌!我也算半个学医的,她的心理我懂!第一份工作,报到那天,院长一一握手说了:欢迎什么什么的,记忆早已模糊了,院长夫人的突然出现,在场的我们有些茫然,她径直走过来说:“罗辑,长这么大了,你妈,可是拿命把你换来的!这位看上去比妈妈年轻许多的漂亮女人,是妈妈年轻时要好的同事,好多年前没了联系,因为听到别人说了我的名字,特意来看看!那天,我知道了自己在母亲的产程中是怎么的折腾,而又因为我的附属物多么不规矩,让母亲差点没了性命!所有认识母亲的人,都说,她是个孝顺的女儿,是个贤惠的妻子,是位伟大的母亲!”

  祖母说:她对不起我的母亲,这个家里最聪明的人,因为她的忽视过了最艰难的生活!亲父说:他对母亲很歉意,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老爸说:她很优秀,一起走过的这一路非常的幸福!

  我,亲爱的妈妈,我拿什么来报答你的恩泽,现在依然一无是处,总是没学也学不会长大,给不了你安逸的生活,却还因为自己的颠沛流离让你难过担心!妈妈,如今的我真的好想对你说对不起,虽然我从来没有告诉你,我有多么抱歉,多么不孝,多么悔恨!妈妈,还好,你还在,我还有机会弥补,我要开始爱你,用尽所有的力气,只要是为你我什么都可以,怎么样都可以!妈妈,请给我机会爱你,请给我这样的权利……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4

  米斯特拉尔《母亲的回忆》

  母亲,在你的腹腔深处,我的眼晴、嘴和双手无声无息地生长。

  你用自己那丰富的血液滋润我,像溪流浇灌风信子那藏在地下的根。

  我的感观都是你的,并且凭借着这种从你们肌体上借来的东西在世界上流浪。

  大地所有的光辉——照射在我身上和交织在我心中的——都会把你赞颂。

  母亲,在你的双膝上,我就像浓密枝头上的一颗果实,业已长大。你的双膝依然保留着我的体态,另一个儿子的到来,也没有让你将它抹去。

  你多么*惯摇晃我呀!当我在那数不清的道路上奔走时,你留在那儿,留在家的门廊里,似乎为感觉不到我的重量而忧伤。

  在《首*乐师》流传的*百首歌曲中,没有一种旋律会比你的摇椅的旋律更柔和的呀!母亲,我心中那些愉快的事情总是与你的手臂和双膝联在一起。

  而你一边摆晃着一边唱歇,那些歌词不过是一些俏皮话,一种为了表示你的溺爱的语言。在这些歌谣里,你为我唱到大地上的那些事物的名称:山,果实,村庄,田野上的动物。

  仿佛是为了让你的女儿在世界上定居,仿佛是向我列数家庭里的那些东西,多么奇特的家庭呀!在这个家庭里,人们已经接纳了我。

  就这样,我渐渐熟悉了你那既严峻又温柔的世界:那些(造物主的)创造物的意味深长的名字,没有一个不是从你那里学来的。在你把那些美丽的名字教给我之后,老师们只有使用的份儿了。

  母亲,你渐渐走*我,可以去采摘那些善意的东西而不至于伤害我:菜园里的一株薄荷,一块彩色的石子,而我就是在这些东西身上感受了(造物主的)那些创造物的情谊。

  你有时给我做、有时给我买一些玩具:一个眼晴像我的一样大的洋娃娃,一个很容易拆掉的小房子……不过那些没有生命的玩具,我根本就不喜欢。

  你不会忘记,对于我来说,最完美的东西是你的身体。

  我戏弄你的头发,就像是戏弄光滑的水丝;抚弄你那圆圆的下巴、你的手指,我把你的手指辫起又拆开。

  对于你的女儿来说,你俯下的面孔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风景。

  我好奇地注视你那频频眨动的眼睛和你那绿色瞳孔里闪烁着的变幻的目光。

  母亲,在你不高兴的时候,经常出现在你脸上的表情是那么怪!的确,我的整个世界就是你的脸庞、你的双颊,宛似蜜颜色的山岗,痛苦在你嘴角刻下的纹路,就像两道温柔的小山谷。

  注视着你的头,我便记住了那许多形态:在你的睫毛上,看到小草在颤抖,在你的脖子上,看到植物的根茎,当你向我弯下脖子时,便会皱出一道充满柔情的糟痕。

  而当我学会牵着你的手走路时,紧贴着你,就像是你裙子上的一条摆动的裙皱,我们一起去熟悉的谷地。

  今天,直至永远,我都会感谢你赐予我的采撷大地之美的能力,像用双唇吸吮一滴露珠,也同样感激你给予我的那种痛苦的财富,这种痛苦在我的心灵深处可以承受,而不至于死去。

  为了相信你在听我说话,我就垂下眼脸,把这儿的早晨从我的身边赶走,想像着。

  在你那儿,正是黄昏。

  而为了对你说一些其他不能用这些语言表达的东西,我渐渐地陷入了沉默……

  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5

  从初三离开老家至今已经有两个来月了,几次打算回家看看,却总是这事那事给耽搁了,不知家中*况怎么样,虽然父亲电话里总是说情况还好,不用操心,但是我还是下定决心今天下午回家看看。

  早晨起来,天空下起了大雨,我不免有些懊恼,真是天公不作美!等到放学时,雨居然停了,虽然没有太阳,但是空气却很清新,于是待孩子们全部离园,我便发动了摩托车,上车前向老爸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下午要回家看看,让母亲把午饭给做上,结果父亲说他们正在吃饭呢,我说才四点多,就开始吃午饭了?等饭吃结束了,让母亲给我把饭准备上。父亲说行。

  来到信合门口的自动取款机前,取了1000元钱,心想给父亲和母亲每人300元,明天有两家搬家的,每家随礼200元,应当够了。把钱放入衣兜,跨上摩托车,一路寻思着家里几株在临走时已经枯萎的千年矮是否还活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老家的吊桥前,在桥头商店把车子寄放之后,跨过哐啷作响的吊桥,走过蜿蜒的坡路,家就呈现在了眼前,门前的各种青菜已经是硕果累累,沉甸甸菜籽角把纤细的茎杆压得佝偻成了弧形,在风中不停的点头。在门前转悠了一圈,不见父亲和母亲,屋里也没有,来到厨房,只见小餐桌上摆放着一大塑料袋,用中药袋封着的中药。母亲正在灶膛前烧火,火光明灭,母亲的轮廓有些朦胧,我喊了声妈,竟没有反应,我把灯泡给拉着,母亲一惊,从凳子上站起来,转过炉膛,见是我,很激动的说:忠华回来了,你先坐,饭马上就好。说着,准备去灶台上切菜,我到灶台边一看,只见锅口边摆放着一只洋瓷碗,里面是已经煎好的鸡蛋饼,铁锅里的油已经有些熏燃的架势,切菜板上摆着一块瘦肉,一把洗净的生菜。我赶忙给锅里加了些水,顿时一阵油花飞溅,劈啪作响,母亲嗔怪的看了我一眼:看把你急的,饿坏了吧?我陡然发现母亲的脸蜡黄而浮肿。我拿起刀准备切菜,母亲不让,我一抬胳膊,母亲竟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我心里一惊,一把把母亲抱住,这时我才发现母亲轻飘飘的,似乎像根稻草,母亲扶着灶沿,站定说:你去歇一会,还是让我给你做饭吧。说着从我手里夺过了菜刀,我犹豫了一下,默默地坐在了餐桌边的凳子上。

  饭不一会儿就好了,是鸡蛋丸子瘦肉生菜粉丝汤,那肉丸子应该是过年时我们带回来的,母亲他们是绝对舍不得买这些东西吃的。我盛了一碗,指指碗让母亲吃,母亲摇摇头说:我和你爷刚刚吃过!母亲揭开中间锅的锅盖,从中拿出一个馒头递给了我,馒头是我在河那边的卫生院打针时买的,五毛钱一个,刚好只剩这一个了!只见母亲拿馒头的手青筋暴突,如同鹰爪的手背上,还贴着一张止血胶布。我对着母亲的戴着助听器的左耳朵大声问她怎么了?她说是拉肚子,已经看了一个多月了,不见好转,这几天正在打吊针,效果还是不明显。说着,揉了揉肚子,我做了个梦,很不好,梦见村干部把我的户口给撤销了,做了这个梦的第二天就开始拉肚子,直到现在,你爷说可能是直肠癌......说着,母亲用手背揉起了眼睛,你是梦见了不好的事了回来的吧?我脸一阵作烧,摇摇头,指指地面,母亲会意的哦了一声,是专门回来的!说着竟然出声的抽泣了起来,我赶忙拍拍她的后背,在她耳边大声说:没有大问题,就只是个拉肚子而已,把你领到县医院检查一下就好了!她固执的摇摇头:反正是不好,户口都注销了......户口都注销了......就这么念叨着,过了好一会儿,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肯定是你也做了什么不好的梦赶回来的!我突然间有一种想嚎啕大哭的冲动,赶快背过脸,悄悄地用左手抹着眼泪,把右手冲她摆了摆。

  我坐下来,拉过她的手,对她说,明天就带她去县医院检查,她迟疑了一下,摇摇头,晕车呀,太难受!吃点晕车药就没事了!她摆摆手,一点作用都不起,每次坐车把苦胆都给呕出来了!

  我的右耳朵最*似乎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了!母亲有些激动的说。我点点头,那是好事呀,但愿你耳朵能够好起来,到时候给你买个手机!我的耳朵与我们家的大门犯剋,你看,自从你爷把大门给换了,我的耳朵就没有化脓了,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嘿嘿一笑。你别发笑,有些事你别不信,那边湾的姓常的主任退休了,去年9月病得快死了,儿子接到县医院住院,住了几个月,一点事都不顶,后来请阴阳先生给算了一下,治了治,立马就好了,现在在家,还健旺的很,哎,一个月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差点就拿不到了!我笑了笑说:妈,生老病死与有没有退休金没有一点关系。等明天让爷也去请个阴阳先生,给你也算算,治一治,肚子马上就不拉了,何况我爷也算是半个阴阳先生呐!母亲笑了,嗯,你爷算个屁!

  门前的丽娃子快要生了,你晓得不?我摇摇头。别人都在生二胎,你和红梅也赶快生一个!李炎培一个人多孤单哪,连个伴都没有,如果生个女娃,还会多一门亲!我笑着说:那生了你帮忙照看!别看我眼睛耳朵有问题,其实看娃还行,如果我今年死不了,还能给你们照看好几年娃,等娃出生了带回老家来,我看着!不给你们找麻烦!我看了看母亲,没有回答。心想,我的妈呀,你能把自己给照看好就已经不错了。

  和母亲说了一阵话,把饭拨拉了几下,一尝,凉了,放下筷子,母亲问是不是不合胃口,我摆摆手,指指门外,用手在自己的头顶上比了比,母亲说:乘今天下雨,地里有墒,你爷在坡上挖地,准备栽苕秧呢。我向门前的坡地走去,母亲也跟在身后,边走边说:现在已经攒了10来个鸡蛋。你走的时候,把它带上,下面条好做臊子。我转过身,大声对她说:你们在家里自己吃吧,不要留着,时间长了就坏了!人老了要注意营养!过年时听你说李炎培喜欢吃鸡蛋,我就从正月一直攒着,就三只老母鸡,不好好下蛋,隔三两天才溜下来一个,到现在才10来个,上次班车上给你们捎的30个,都攒了两个多月!我开冰箱门时,不小心掉下了一个,结果把外边篮子里的又给打破了一个,两个鸡蛋就这样没有了!唉!母亲发出了沉重的惋惜声。我对母亲说,母鸡不生蛋了宰了煮汤吃肉吧!就三只母鸡,指望着下蛋呢,杀了就没有指望了!哪娃要吃鸡蛋咋办?听了母亲的话,我突然间有一种寒意:母亲和母鸡是何等的相似拼命的在给我们下蛋,如果有一天母鸡不下蛋了,我们会怎么样?

  我停下来,对母亲说:妈,明天去县医院检查吧,查清了原因才好治疗!母亲思索了一会儿,嗯,等这五幅中药吃了再看,万一有效果,就不用白花冤枉钱,如果还是拉,让你爷给你打电话,你把我领着去检查!

  说着已经来到地头,只见父亲正举着锄头在挖地,我喊了一声:爷!父亲停下锄头,回过头,忠华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了!我说好久没有回来了,想回来看看。家里没事,你不用操心!妈拉肚子都上个月了,怎么也不打个电话说一声呀!不就是个拉肚子嘛,前边是医生没有拿住病症,可能是寒性腹泻,给当作热性腹泻治了,现在魏医生已经换了汤头,用的是附子散寒汤,附子是热性的,这回应该没有问题。我对父亲说:人老了,不用种这么多地!小心把身体累垮了!不种地,拿什么喂鸡喂猪哇?饲料鸡、饲料猪娃吃着不放心,容易得病。*时给你们捎的蔬菜什么的可都是自己种的,光靠买,哪有那么多钱嘞!看着父亲背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有些汗水已经被体温捂干,一块深色汗渍周围被一圈白色的盐碱勾勒出一团莫名的形状,我一时语塞。

  我取出钱包,数出500元递给父亲,父亲用手挡了回来!你们买房子,欠的账还没有还完,红梅和李炎培在县城开销大,喝凉水都要钱,把钱自己攒着吧,我前边给人家砌了10来天石坎,还把家里的腊肉卖了50来斤,最*手头上有钱!我强忍着眼泪没有多说话,把钱硬塞进父亲的沾满泥巴的手里,转过身,把剩下的500元递给母亲,母亲舞动着双手不接,你先拿着,如果带我到县城检查还得花钱,挣钱不容易!我拉过母亲的衣角,把钱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看看天色己暗,我对父亲说以后干活一定要小心,在家里和母亲要相互照顾,一日三餐,把身体调养好,有事要打电话,有空把门前电线下边的树枝给清理了,清理时一定注意安全。父亲一一答应。同时告诉我要搞好工作,不要操心家里,作为领导,要给老师们带好头,不能耽误了孩子。我嗯了一声,回头拍了一下母亲的肩膀,指指河那边,又指指上游,母亲看了我一眼说:又要回学校了?我点点头。默默地往往回走,母亲静静地跟在身后,这让我想起了正月初三,我们离家返城的情景,也是这样的行走,一前一后,从门口到坡根,从坡根到桥头,从桥头到凤凰嘴,一次次的劝她回去,她总是摇头,最后看见班车来了,她紧紧的抓住儿子的手,一边抹泪一边嘱咐儿子:娃,记得放假回来看看奶奶,这一走就是半年,小心那一天你再回来,奶奶就已经不在了!说得是我和妻子眼泪汪汪,儿子抱着母亲不肯放手......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一首诗: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3)

——名家散文描写摘抄 (菁华3篇)

名家散文描写摘抄1

  《清欢》 林清玄

  西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十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名家散文描写摘抄2

  《秋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古罗马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着它们的薄命,才过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他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整个秋雨的世界。

名家散文描写摘抄3

  《四季歌》史铁生

  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以声响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以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以心绪对应四季,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以艺术形式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

  以梦对应四季,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4)

——描写母亲的散文(精选五篇)

  描写母亲的散文 1

  ——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妈妈写过只言片语,也从未想过,或许是因为我觉得妈妈不需要,亦或许是因为妈妈不识字,写了也是白写……

  早上刚刚上班,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说最*这几天挺冷的,问我感冒没有,又问女儿没事吧,又问老婆没事吧,上班忙吧,我们没有吵架吧。还问岳父岳母好吧,说我要懂得尊重孝顺他们……

  妈妈啰里啰嗦的问了一遍,最后还要嘱咐我这嘱咐我那。“我知道,正忙着,先这样吧。”听着妈妈在话筒那边的唠叨,我有点不耐烦的说。话筒那边妈妈先是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的“唉”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其实妈妈每次打电话都要问这问那,嘱咐我这嘱咐我那。有好几次因为妈妈说得多让我不耐烦而对她语气不好。过后虽然也很后悔,但从未向妈妈表示过歉意。妈妈也从来没和我计较过,依旧是嘘寒问暖说个不停。

  我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村人。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母亲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母亲一直坚持供我兄弟俩读书上大学。后来,我上了学,小学、初中、高中、当兵上军校,离家越来越远,跟妈妈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渐渐地,我长大了,发现妈妈越来越喜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了,越来越“烦”了。妈妈本是一番好意关心我,可为什么我就不能好言好语的对她,听她把话说完呢?感到好自责好后悔。我知道我的不耐烦伤了妈妈的心,让她觉得她对我的关心和疼爱都是唠叨,是一种多余的表现。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忽略了身边这种最朴实无华的爱,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惯视而不见。

  妈妈,孩儿长这么大了,由于内敛而不善表达对您的感情。在外漂泊的我,虽然不曾和您促膝长谈,虽然不曾说过我爱您,其实孩儿心里有很多话想对您说,只是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远在他乡的孩儿只能遥寄这只言片语……

  描写母亲的散文 2

  一、 可爱的脚丫,美丽的梦想

  母亲生下我,给了我一双健全可爱的脚丫。翻开旧时的相册,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还未满周岁的我,光着脚丫,扶着床上的栏杆,摇摇晃晃的站着,偶尔走几步,双腿弯成了青蛙的形状,脚丫的外沿先着地,脚心却未能亲吻柔软的棉被,母亲看着我可爱的脚丫,幸福的笑了许久。

  经常听母亲提起,当我未满周岁时,邻居的阿姨看我脚丫不停的在床上乱动,便劝母亲把我放在地上,看看能否像长大的孩童一样走路。母亲有点儿担心,却带着满满的希望,期盼奇迹一刻的到来。

  脚丫一着地,我便像囚禁在笼子里的小鸟,突然遇到自由的眷顾,扑闪几下翅膀,飞向广阔的蓝天。大地是蓝天,我的脚丫是稚嫩的翅膀,远处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我屁颠屁颠、摇来晃去的在地上跑着小碎步,我想,那一刻,就在我迈出人生第一步的那一刻,心情是那样的.欢喜、自由、舒畅,我望着蹲下迎接我的母亲,心里甚至是兴奋,一边小跑着,一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当走到母亲怀里,母亲灿烂的笑容似乎感染了我,我像那高飞的雏鸟,看着母亲幸福的笑容,激动的笑着尖叫起来。

  每每回忆起我那长长的脚丫、长长的脚指,母亲便自豪的说,“我早知道,我的女儿是块运动员的料”。岁月像风一样,吹起我的运动生涯。在学校的操场上,当老师的哨声响起,我便如离弦的箭,脚尖触地的刹那,有一股生而就有的力量,将我瘦长的身体推向终点。

  跑道上,百米冲刺,众人欢呼;跳远池上,腾空而跃,一声呐喊;游泳池中,蛙式转身,不费力气。一个个金色奖牌,一首首激昂的**,一片片振奋的欢呼。这是属于我的荣耀,这是一个不可企及却又希望满满的梦想。

  岁月的浪花向海奔腾,涛声依旧,却逃不出命运的魔掌。

  二、脚丫的恶运,人生的底谷

  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走在路上,便觉右脚难以控制。它可以奔跑,却让我多次摔倒在赶往上班的路上;它可以走路,却让我的右脚辛酸劳累;它可以上下楼梯,却让我步履维艰。

  四处寻医,医生摇头摆手。用尽偏方,徒劳无果。积极锻炼,受尽世界奇异的眼光。

  父亲为我寻来桃叶,摘下叶子,扔掉枝干,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不时的翻动,放进药里,熬上半个小时,温温的喝下去,似乎脚有了起色。

  父亲为我寻来艾草,洗干净,煮上十来分钟,洗澡后,拿个大盆,将七十几度的艾药水倒入盆中,拿个凳子坐着,整个大腿和脚压在盆边,让那药水的蒸汽慢慢渗透我的皮肤和神经,最后将整个脚放进药水中,希望艾草的效力能让倒霉的脚起死回生。

  父亲为我寻来了田七,打碎,磨成粉,倒上醋,揉成一个面团的造型,用纱布包着,打上结,分成两三包,放在铁锅里蒸上大半个小时,时候到了,打开盖子,一阵田七和醋的味道刺鼻而来,趁着它热的时候,在右脚上来回的烫,烫得右脚通红通红。

  父亲带我来到东莞,让那知名的私家医生给我按摩脚指。每个穴位,都十分用力,擦了一些医生自配的药水,痛得我嗷嗷直叫,不时的将脚缩了又伸,一味的逃离医生的点穴。

  一年,两年,三年,就这样喝了药,敷了粉,点了穴,却也无明显好转。父亲仍然没有放弃希望,让我穿着*底胶鞋在家练*正常走路,叫我减肥,催促着我到校园里骑上个把钟的单车,协调全身,运动脚部力量。

  因了这该死的脚,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走路奔跑的权力,失去了游山玩水的大好时机。

  我心一直在痛,一直在流血,一直在哭泣!渐渐的,已经麻目了,不抱任何的希望,就躺在床上,目光呆滞的看着天花板,泪水在眼中打转,情绪低落,心底滋生黑暗的漩涡,吞噬着自己的灵魂。

  三、重拾信心,斜步前行

  一味的逃避,将我困入忧伤的牢笼。我骑着车,来到中区的草地上,坐在树旁,秋风轻抚我的脸,唤起我混乱的思绪。

  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也摆脱不了烦躁的愁绪。这清静的校园里,怎么容得下我这般愁苦的脸容?我试着,去寻找,寻找一个未知的答案。

  我看着,看着,对面的广场上,一位母亲正在远处,等待着她蹒跚学步的儿子投入她宽厚的怀抱。那幼童摇晃着,伸出嫩嫩的小手,表情像个受了极大冤屈似的小老头,双眉紧皱,发出“嗯,嗯”的哭声,就这样,想抓住什么东西,却又无能为力。

  那位妇人拍着手掌,嘴里说着呢喃细语,眼光满是烁烁的期盼。幼童着急的跺着小脚,表情越发的难看,我猜想,他一定不能投入母亲的怀抱,心里不知为何,为他捏了一把汗。

  妇人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球,红红的,有弹性,掉到地上又会弹起。

  也许,就是这个球,吸引了幼童的目光,将他从软弱的依赖的天性中拔离,他笨笨的走了两步,双手依然伸向母亲的方向,目光在母亲与红球中徘徊着。

  妇人突然将红球抛向远处,我猜想,那幼童会奔向哪里?妇人绽开最美的笑容,拍着手掌,嘴里说着“宝贝,加油!”。那红艳艳的球,弹着弹着,落到了广场的边缘。

  最终,在妇人的鼓励下,幼童成功的走到了母亲的身边,投进了母亲的怀抱。突然间,幼童又挣扎着脱离妇人的怀,四处张望,最终朝着红球的方向,站着,想迈开步伐,却又步履维艰。

  此时,一番感慨在心头。小时候,是母亲的爱使我的脚丫有了奔跑的能力,长大些,当我的脚丫不能正常走路时,是父亲的坚持,使我骑着单车,来到校园的青葱之地,感受希望的存在。最终明白,因了父母的爱,我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奔跑,才能感受奔跑带来的荣耀,才能在绝望中看到广场上的一幕。

  现在长大了,不能总是依赖着母亲,那个红球,就是我新的目标,新的希望,在忧伤中绝处缝生,在苦难中寻找新的寄托,在迷茫中寻找新的目标,无论我的脚能否好转,心境的转变,对希望不变与执着,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此时,我正奔跑着,用我残缺的脚丫。

  描写母亲的散文 3

  四月的芳菲来临,褪去厚重的棉袍,就想念色彩斑斓而轻盈的春装。如今的生活,让衣衫时尚而新潮,蕾丝镂空、裙摆飘逸,精致典雅,端庄妩媚,仿佛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送给飘扬在大街上的衣裙,那是女子爱美的心情,也是衬托女子婀娜多姿、曼妙身材的美好,怎么能不让人爱怜?不让人倾倒?

  而我的思绪却穿越到儿时的光荫,总是像回味入口的糖果般回味儿时甜蜜的味道。儿时的我虽然不能穿上如今时尚潮流的衣裙,可是,那每一件衣裤都饱含着母亲的爱。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很是能干,她继承了四川女子的泼辣和吃苦耐劳,她腌制的泡菜让整个家属院人们的大拇指都高高翘起;她干出的机加磨工活让厂区的领导们都刮目相看;她裁剪的衣裤却是我儿时的骄傲。

  母亲的手很巧,她喜欢裁剪衣裙和裤子,喜欢给裙衫和门帘、枕套绣上美丽的花案,记忆中母亲绣的花朵艳丽,鸳鸯戏水,孔雀高贵,鱼戏莲叶……每一件绣品都是那么的精致美丽。母亲也时常织毛衣,她织出的毛衣裤有着可爱的熊猫或花鸟或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手总是那么巧,她的忙碌总是不间断,在那么艰难贫困的日子里,她依旧把美好送给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一份精致的爱意。

  从小,我最喜爱穿上母亲给我缝制的裙子,那海军裙上绣着蓝色的浪花;那粉色的荷叶边裙衫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一朵粉色的荷花摇曳在裙摆下,显得灵动而动人。现在想想,若把当年的衣裙穿在如今的街道,就会显得傻气可笑,乡气十足,而对于当时的我,却是最最的喜爱。那个年代,满街的衣衫都是灰黄黑,单调的如同七十年代灰色的日子,那些不食肉滋味的年代,母亲负担婆家和自己的老人、弟兄、姐妹,再负担一对儿女,生活的压力仿如山压脊背,真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母亲却依旧把繁忙的日子挤出零星碎片来,为我们缝制一件细致精心的衣衫,编织一件漂亮的毛衣,让满满的爱呵护我们幼小的心灵。于是,这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衫就不再是普通的穿着,而是充满了亲情和爱恋,那是陪伴我童年的温暖和深情,是我永难忘却的厚重的记忆。

  记忆中,每当母亲为衣衫绣花时,我便乖乖的搬个小板凳也安静地坐在旁边,也拿着一块碎布头,一颗针和一根彩线,埋着小脑袋认真的绣着,绣的蹩脚而歪七扭八,而母亲总是满含着甜甜的笑容看着我,利索的忙碌手中的活,那个时光,真的好美,一针一线,都穿过我成长的岁月。直到如今,母亲已七十高龄,艰苦的岁月为她积累了病痛和折磨,她无暇顾及曾经的爱好,只是无奈的抵抗着苍老和衰弱,白发浸染的发丝,皱褶的脸庞,缓慢的步伐,都在述说她的`衰老,这让我心焦,又让我想念母亲曾经的美丽和泼辣能干,岁月不饶人,日日催人老!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童年,让我继续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上下翻飞的绣花针,左右交错的毛衣针,交织着我无限的深情和思念,交织着我美好的童年。

  母亲惦念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碎了心。当她缓慢的走向我,布满皱纹的眼温暖的望着我,对我低声说着:“女儿长大了,穿着春天的裙装真好看!想当年,我也是喜欢给自己缝制百褶长裙,特爱臭美!如今,老了,穿啥都不好看。”我就会埋入母亲的胸怀,撒娇地告诉她:“老妈,无论我穿多么高档的衣裙,都不如您亲手缝制的衣衫美丽。您在我心里,永远都美,都是当年依偎在春花灿烂、长裙飘逸的最美的母亲。”

  春天,我沉浸在温暖融融的春色里,在飘满花香的夜晚,梦见我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裙,欢笑着,在一片繁花间,追逐蜜蜂,扑捉彩蝶。而美丽的母亲,满眼的疼爱,手中的绣花针飞舞成一道绚烂的彩虹,轻盈地将我小小的身影,装扮成可爱的天使!

  描写母亲的散文 4

  “阿妈,阿妈,这张照片里的是谁呀?”绑着两朵冲天辫的我扯着在厨房里正在弯腰烧火的母亲的衣角急急的问。“怎么啦?什么照片?等会儿等会儿啊——”母亲的脸被火烤的脸颊红扑扑的,像夕阳的云霞。她站起身来,转身接过女孩手中的照片,凝视了许久。

  照片上的女人穿着鹅黄色的碎花长裙倚着木桌子腼腆的笑,白皙的鹅蛋脸上挂着弯弯的细眉,细眉下镶嵌着一双黑得深邃的眼睛。一头乌黑浓亮的齐腰长发像瀑布一样披在小巧圆润的肩上,像极了江南画中的女子,这便是我的母亲。

  小时候,我的偶像便是那照片里的母亲,我喜欢她那松散着披在肩上的头发,那一头倾斜在腰间的黑发,乌黑似青云之闭月,飘摇若流风之回雪。那时候的我总是故意的散着头发,模仿照片中的母亲,但每一次都被母亲唠叨着说我的头发像个鸡窝,然后就毫无例外的被母亲按在小凳子上绑起两条冲天辫。

  在童年的记忆里,除了那张照片里的她,白日里的母亲从来都是盘着发的,因为她要下地除草、要割猪菜、要养蚕还要做饭,她只能把长发盘起。只有在晚上睡觉时,她才会散下头发,本是直直的长发变得卷卷的,像一根根菜园里的丝瓜须。三千的青丝散落在枕头上,藏匿在茫茫的黑夜里,我看不到它的颜色。或许是太劳累,母亲每次都入眠得很快,而还没睡着的我躺在母亲的臂弯里,很有兴致地玩弄着她的长发,指尖触碰到母亲滑溜溜的头发,像细腻的.丝绸,浓密的发丝里有着一丝丝烟味,又混着些青草的气味,散发着母亲独特的味道。

  后来我上了高中,家里的经济逐渐入不敷出,母亲决定背井离乡下广东打工。但这一次的她没有像年轻时那个下广东的“江南女子”一般留着一头长发了,她把她留了几十年的长发剪短了,短到耳后。我在电话中问母亲,怎么把头发给剪了?“这头发太长了,我的腰最*有些痛,洗头太辛苦了。”母亲有些懊恼的回答。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鼻子有些酸,眼泪抑制不住地涌出眼眶。

  我很震惊,母亲先前不管生活如何的繁琐、艰辛,她都不曾想过把长发剪短,她曾是那么的喜爱她的长发,曾是那么爱惜她的青春,但这一刻,她把长发剪了。此时,我明白母亲已不再年轻,岁月的风霜无情爬上了她的发间,把她那本是顺滑的长发弄得干燥粗糙,她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激情和心力去照顾她的长发。母亲把所有的青春都给了我,包括她那一头藏着所有青春的长发。

  夕阳穿过玻璃斜斜的打在书桌的一张照片上,光晕的打照让这张本就有些发黄的照片显得更有年代感了,是啊,母亲的长发,是她的青春,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宝物。

  描写母亲的散文 5

  小时候的我经常生病,几乎每一年里都要上医院报道个三四回,而每次的花销几乎都会用去母亲三个月左右的工资。

  那个年龄的我对于工资没有多和少的概念,几乎就存在于它的表面,它就代表钱,有钱我就可以买好吃的,好玩的,可是因为住院的费用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母亲很少在其他方面满足我那时的要求,同龄的小朋友里,我见识和拥有的玩具和美食,那当然是最落后的。

  为此,我曾经和妈妈闹过很多次,很多次,我任性,我刁难,好在每次我发难时,母亲都会千方百计的满足我的要求,这到不是因为她宠我,惯我,而是因为我的病情受不了气,受不了委屈。

  在自身有些特殊病情的庇护下,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更有甚的时候,会好不介意的捏造一些谎话欺骗妈妈,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

  但是我虽然在想要的东西的面前表现出了不择手段,然而在一个正直古板的家庭的感染下,本质并没有因为欲望而发生改变,现在的我仍然顶天立地。

  那一年好像是在冬季,我16岁,又犯病了,气管炎,上不来气,由于家里的积蓄已经被上一次高额的住院费花掉,所以,我只能买点小药在家里先撑着,父亲母亲家的亲戚都不在本地,连个借钱的地方都没有,就是有,在那个年代,谁家也不会有多余的钱放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慢慢醒来,通过外面明亮的月光打量着屋内的情景,这才看到,母亲有些暗淡的眼神中满是泪花,而我则被母亲紧紧的抱在温暖的怀里,我猛然想起,睡觉前因为身体的不适,让我无法安然睡去,是母亲将我拥在了怀中,口中清吐那摇篮的歌谣,臂膀在歌谣中轻柔的摇逸,才使得我有些因为睡不着觉而变得焦灼的情绪,慢慢的缓和下来,直至今日我都相信,那是妈妈伟大的母爱抵消了疾病的痛苦。

  虽然这些只是我成长中的一个片段,但是它确是我心里最大的心结,如今的母亲已经没有往昔那飒爽的英姿,取而代之的是顽疾缠身的病痛,我确无法分身去多照顾一下母亲,因为我也有我的家,我也在为这个家在奋斗,我只想说,妈妈,请您原谅我,如果我这辈子还不了您的恩情,希望下辈子我能还得过来,不管几世的轮回,我都依然做您的儿子。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5)

——名家叙事散文(精选五篇)

  名家叙事散文 1

  这是公元1218年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

  据记载,那年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到中亚大国花剌子模进行贸易。不料刚刚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锡尔河边的一座城市,就出事了。商队里有一个印度人是这座城市一位长官的老熟人,两人一见面他就直呼其名,没有表示应有的尊敬,而且还当场夸耀成吉思汗的伟大。那个长官很生气,下令拘捕商队,并报告了国王摩诃末。国王本来就对成吉思汗送来的国书中以父子关系形容两国关系十分不满,竟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

  成吉思汗从一个逃出来的骆驼夫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便强忍怒火,派出使者质问事件真相。结果,使者被杀。成吉思汗泪流满面,独自登上一个山头,脱去冠冕,跪在地上绝食祈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喃喃地说:“战乱不是我挑起的,请佑助我,赐我复仇的力量!”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

  耶律楚材,跟在成吉思汗身边。他会占卜,这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除了占卜,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成吉思汗离不开他。

  他是积极支持成吉思汗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这从他一路上用汉语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写道:

  关山险僻重复重,

  西门雪耻须豪雄。

  定远奇功正今日,

  车书混一华夷通。

  阴山千里横东西,

  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

  天兵百万驰霜蹄。

  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是“雪耻”,因此是正义的,他还认为这场西征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华夷通”的大一统理想。这个理想,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表述得更明确:“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

  看得出来,他为成吉思汗西征找到了起点性理由“雪耻”和终点性理由“王化”。有了这两个理由,他心中也就建立了一个理性逻辑,跨马走在成吉思汗身后也显得理直气壮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更大的感性原因。

  第一个感性原因,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他曾在金朝任职,看够了那个朝廷的外强中干、腐败无效、沮丧无望。现在遇到了成吉思汗,只见千钧霹雳,万丈豪情,一切目标都指日可待,一切计划都马到成功。不仅如此,耶律楚材又强烈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个敌国俘虏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他被彻底溶化了,无条件地服从和赞美成吉思汗的一切意志行动。

  第二个感性原因,是他作为契丹皇族后裔的本能兴奋。这毕竟是一个生来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民族,眼前的世界辽阔无垠,心中的激情没有边界。更何况,作为几代皇族,骨子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基因,有一种睥睨群伦的征服欲望。尽管这一切由于辽国的败落而长久荒废,但现在被成吉思汗如风如雷的马蹄声又敲醒了。这种敲醒是致命的,耶律楚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回归感和舒适感。因此,参加西征,颂扬西征,有一半出于他的生命本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一种无法节制的残酷逻辑。

  例如,这次以“雪耻”、“复仇”为动因的战争,必然会直指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向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都必须剿灭;所有的反抗都必然以城邑为基地,因此这些城邑又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终于打到了首都,国王摩诃末当然已经逃走,因此又必须去追赶;花剌子模国领土辽阔,国王又逃得很快,因此又必须长驱千里;追赶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能为了局部的占领而滞留,自己的军队又分不出力量来守卫和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因此毁城、**的方式越来越残忍;被追的国王终于在里海的一个岛上病死了,但这还不是战争的结束,因为国王的继位者扎兰丁还在逃,而且逃得很远,路线又不确定,因此又必须继续追赶……

  这就是由无数“必须”和“必然”组成的战争逻辑。这种逻辑显得那样严密和客观,简直无法改变。

  在这种客观逻辑之中,又包藏着另一种主观逻辑,那就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越来越懂得打仗。军队组织越来越精良,战略战术越来越高明,谍报系统越来越周全,这使战争变成了一种节节攀高的自我竞赛,一种急迫地期待着下一场结果的心理博弈。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无法终止的动力。

  鉴于这些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战争只能越打越遥远,越打越血腥,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失控行为。

  这就是说,种种逻辑组合成了一种非逻辑。

  战争,看起来只是运动在大地之间,实际上在大地之上的天际,还浮悬着一个不受人力操纵的魔鬼,使地面间的残杀沿着它的狞笑变得漫无边际。它,就是战神。

  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十字军,都遇到过这个战神。现在轮到成吉思汗了,事情变得更大,超过前面所说的任何战争。

  于是,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不能不皱眉了。

  他的诗句中开始出现一些叹息——

  寂寞河中府,

  声名昔日闻。

  城隍连畎亩,

  市井半丘坟,

  这里所说的“河中府”,就是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裕城市,经过这场战争,已经“市井半丘坟”了,可见杀戮之重。对此,耶律楚材不能接受,因此深深一叹。他的好些诗都以“寂寞”两字开头,既说明战争留给一座座城市的景象,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一个曾经为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兴奋不已的人,突然在马蹄间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这个转变意味深长。

  名家叙事散文 2

  斯坦因终于取得了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就整整花了七天时间。最后打成了二十九个大木箱,原先带来的那些骆驼和马匹不够用了,又雇来了五辆大车,每辆都栓上三匹马来拉。

  那是一个黄昏,车队启动了,王圆箓站在路边,恭敬相送。斯坦因“购买”这二十九个大木箱移世文物,所支付给王圆篆的全部价钱,我一直不忍心写出来,此刻却不能不说一说了。那就是,折合成了银子的一百三十英镑!但是,这点钱,对王圆篆来说,毕竟比他*时到荒村野郊去化缘的所得,多得多了。因此,他反而认为这位“斯大人”是“布施者”。

  斯坦因向他招过手,抬起头来看看天色。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我又想到了另一位年轻诗人的诗,他叫李晓桦,是写给下令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斯坦因这些的学者,这些诗句也许太硬。但是,除了这种办法,还有什么方式能阻拦他们呢?

  我可以不带剑,甚至也不骑马,只是伸出双手做出阻拦的动作,站在沙漠中间,站在他们车队的正对面。

  满脸堆笑地走上前来的,一定是蒋孝琬。我扭头不理他,只是直视着斯坦因,要与他辩论。

  我要告诉他,把世间文物统统拔离原生的土地,运到地球的另一端收藏展览,是文物和土地的双向失落、两败俱伤。我还要告诉他,借口别人管不好家产而占为己有,是一种与军事掠夺没有什么区别的文化掠夺……

  我相信,也会有一种可能,尽管机率微乎其微,我的激情和逻辑终于压倒了斯坦因,于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送缴京城。但当时,藏经洞文物不是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有木箱,只用*子捆扎,沿途官员缙绅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有些官员还把大车赶进自己的院子里细挑精选,择优盗取,怕到京后点数不符,便把长卷撕成几个短卷来凑数搪塞。

  当然,更大的麻烦是,那时的中国处处军阀混战,北京更是乱成一团。在兵丁和难民的洪流中,谁也不知道脚下的土地明天将会插上哪家的军旗。几辆装载古代经卷的车,怎么才能通过?怎样才能到达?

  那么,不如叫住斯坦因,还是让他拉到伦敦的博物馆里去吧。但我当然不会这么做。我知道斯坦因看出了我的难处,一次次回头看我。

  我假装没有看见,只用眼角默送他和蒋孝琬慢慢远去,终于消失在黛褐色的山丘后面。然后,我再回过身来。

  长长一排车队,全都停在苍茫夜色里,由我掌管。但是,明天该去何方?

  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

  哭声,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嚎叫。

  名家叙事散文 3

  产生这个结果,是因为莫高窟里三个男人的见面。

  第一个就是主人王圆箓,不多说了。

  第二个是匈牙利人斯坦因,刚加入英国籍不久,此刻受印度**和大英博物馆指派,到中国的西北地区考古。他博学、刻苦、机敏、能干,在考古专业水准上堪称世界一流,却又具有一个殖民主义者的文化傲慢。他精通七、八种语言,却不懂中文,因此引出了第三个人,翻译蒋孝琬。

  蒋孝琬长得清瘦文弱,湖南湘阴人。这个人是中国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买办”群体中的一个。这个群体在沟通两种文明的过程中常常备受心灵煎熬,又两面不讨好。我一直建议艺术家们在表现中国*代题材的时候不要放过了这种桥梁式的悲剧性典范。但是,蒋孝琬好像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他几乎没有任何心灵煎熬。

  斯坦因到达新疆喀什时,发现聚集在那里的外国考古学家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千万不要与中国学者合作。理由是,中国学者一到关键时刻,例如在关及文物所有权的当口上,总会在心底产生“华夷之防”的敏感,给外国人带来种种阻碍。但是,蒋孝琬完全不是这样,那些外国人告诉斯坦因:“你只要带上了他,敦煌的事情一定成功。”

  事实果然如此。从喀什到敦煌的漫长路途上,蒋孝琬一直在给斯坦因讲述中国官场和中国民间的行事方式,使斯坦因觉得比再读几个学位更重要。到了莫高窟,所有联络、刺探、劝说王圆箓的事,都是蒋孝琬在做。

  王圆箓从一开始就对斯坦因抱着一种警惕、躲闪、拒绝的态度。蒋孝琬蒙骗他说,斯坦因从印度过来,是要把当年玄奘取来的经送回原处去,为此还愿意付一些钱。王圆箓像很多中国*民一样,对《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故事既熟悉又崇拜,听蒋孝琬绘声绘色地一说,又看到斯坦因神情庄严地一次次焚香拜佛,竟然心有所动。因此,当蒋孝琬提出要先“借”几个“样本”看看,王圆篆虽然迟疑、含糊了很久,终于还是塞给他几个经卷。

  于是,又是蒋孝琬,连夜挑灯研读那个几经卷。他发现,那正巧是玄奘取来的经卷的译本。这几个经卷,明明是王圆箓随手取的,居然果真与玄奘有关,王圆箓激动地看着自己的手指,似乎听到了佛的旨意。洞穴的门,向斯坦因打开了。

  当然,此后在经卷堆里逐页翻阅选择的,也是蒋孝琬,因为斯坦因本人不懂中文。

  蒋孝琬在那些日日夜夜所做的事,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破读,因为这毕竟是千年文物与能够读懂的人的第一次隆重相遇。而且,事实证明,蒋孝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博的知识、不浅的根底。

  那些寒冷的沙漠之夜,斯坦因和王圆箓都睡了,只有他在忙着。睡着的两方都不懂得这一堆堆纸页上的内容,只有他懂得,由他作出取舍裁断。

  就这样,一场天下最不公*的“买卖”开始了。斯坦因用极少的钱,换取了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而且由此形成惯例,其他列强的冒险家们也纷纷踏来,满载而去。

  有一天王圆箓觉得斯坦因实在要得太多了,就把部分挑出的文物又搬回到藏经洞。斯坦因要蒋孝琬去谈判,用四十块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蒋孝琬谈判的结果,居然只花了四块就解决了问题。斯坦因立即赞扬他,这是又一场中英外交谈判的胜利。

  蒋孝琬一听,十分得意。我对他的这种得意,有点厌恶。因为他应该知道,自从战争以来,所谓的“中英外交谈判”意味着什么。我并不奢望,在他心底会对当时已经极其可怜的父母之邦产生一点点惭愧,而只是想,这种桥梁式的人物如果把一方河岸完全扒塌了,他们以后还能干什么?

  由此我想,那些日子,莫高窟里的三个男人,我们还应该多看几眼。前面两个一直遭世人非议,而最后一个总是被轻轻放过。

  比蒋孝琬更让我吃惊的是,*年来中国文化界有一些评论者一再宣称,斯坦因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取走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并没有错,是正大光明的事业,而像我这样耿耿于怀,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是“正大光明”吗?请看斯坦因自己的回忆:

  深夜我听到了细微的脚步声,那是蒋在侦察,看是否有人在我的帐篷周围出现。一会儿他扛了一个大包回来,那里装有我今天白天挑出的一切东西。王道士鼓足勇气同意了我的请求,但条件很严格,除了我们三个外,不得让任何人得知这笔交易,哪怕是丝毫暗示。

  从这种神态动作,你还看不出他们在做什么吗?

  名家叙事散文 4

  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葫芦,外敷白色。我去时,有几座已经坍弛,还没有修复。只见塔心是一个木桩,塔身全是黄土,垒在青砖基座上。夕阳西下,朔风凛列,整的塔群十分凄凉。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王圆箓既是小个子,又是小人物。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见到的一个中国*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莫高窟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王圆箓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却会主持宗教仪式,又会化缘募款,由他来管管这一片冷窟荒庙,也算正常。

  但是,世间很多看起来很正常的现象常常掩盖着一个可怕的黑洞。莫高窟的惊人蕴藏,使王圆箓这个守护者与守护对象之间产生了文化等级上的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黑洞。

  我曾读到潘絜兹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画。

  这些记述的语气都很*静,但我每次读到,脑海里也总像被刷了石灰一般,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一直晃动着那些草刷和铁锺。

  “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我甚至想低声下气地恳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名家叙事散文 5

  一九〇〇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从一个姓杨的帮工那里得知,一处洞窟的墙壁里面好像是空的,里边可能还隐藏着一个洞穴。两人挖开一看,嗬,果然一个满满实实的藏经洞!

  王道士完全不明白,此刻,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因此,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实际地位已经直窜而上,比世界上那些著名的遗迹博物馆馆长还高。但是,他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

  他随手拿了几个经卷到知县那里鉴定,知县又拿给其他官员看。官员中有些人知道一点轻重,建议运到省城,却又心疼运费,便要求原地封存。在这个过程中,消息已经传开,有些经卷已经流出,引起了在新疆的一些外国人士的注意。

  当时,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列强,正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进行着一场考古探险的大拼搏。这个态势,与它们瓜分整个中国的企图紧紧相连。因此,我们应该稍稍离开莫高窟一会儿,看一看全局。

  就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几天之前,在北京,英、德、法、俄、美等外交使团又一次集体向清**递交照会,要求严惩义和团。恰恰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当天,列强决定联合出兵。这就是后来攻陷北京,迫使朝廷外逃,最终又迫使中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也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赔偿一两白银的“八国联军”。

  时间,怎么会这么巧呢?

  好像是,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里一作出进攻中国的决定,立即刺痛了一个庞大机体的神经系统,西北沙漠中一个洞穴的门刹时打开了。

  更巧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前,甲骨文也被发现了。

  我想,藏经洞与甲骨文一样,最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必须猛然出现在这个民族几乎完全失去自信的时刻。

  即使是巧合,也是一种伟大的巧合。

  遗憾的是,中国学者不能像解读甲骨文一样解读藏经洞了,因为那里的经卷的所有权,已经被悄悄地转移。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6)

——名家乡愁的散文(5)份

  名家乡愁的散文 1

  我们的家,是沿着百年前祖先的足印,随着山间小溪蜿蜒而来,那个名叫马安桥的山村,这片和煦的土地是那样寂静而安宁!

  那里有祭祀祖先时山头飘动的经幡,那里有安息在山谷中祖先的不灭的魂灵,那里有先辈一路走来留下的辛勤汗水,那里有回响在儿时旧梦里不息的欢歌!

  而今,一湾清水将漫过所有的记忆,再不能踏上祖辈用双脚走出的窄窄小路,再看不见日落黄昏时茅屋上飘荡的缕缕炊烟,再听不见清风拂过山顶时隐约传来的松涛阵阵,再捡不起孩子们散落在山沟田野里嬉戏打闹的片片笑声。

  我们黯然离去,只能妄想用一张张苍白的照片就把记忆中的故乡化为永恒;我们一次次磕长头拜伏于山下,只为贴*祖先的胸膛再次感知家的温暖;我们徘徊在残垣断壁的每个角落,只想多留下些千百年来祖先熟悉的气息。

  那份窒息的心伤,是从父亲无意回望的那瞬凝结下的;那份沉沉的无奈,是从母亲蹒跚离去时沉重的脚步里存记下的。从此,记忆将不能透过深深的湖水还原家乡的样子;从此,午夜梦回时无家的感觉将装满残存的每个记忆。

  以后年年的三月,家只属于触摸不及的浩渺烟波;以后年年的三月,思念再长也返回不到*在咫尺的深深水?

  那片褪去生命色彩的土地将永远那样悄静!就让我们的思念随着四时轮回吹起的季风,带着后世子孙不灭不息的梦想,寻觅先祖曾经留下的痕迹!在风起月圆的夜晚梦见故乡,心痛依旧,心跳依然,家,己然永存心中,虽然我已永远觅你不见…

  名家乡愁的散文 2

  总有淡淡的乡愁在心头,乡愁里记挂着年迈的父母,乡愁里散着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愁里有淡淡的忧伤,感伤人生的悄然易逝,当皱纹爬上一起长大的发小的脸,当看到曾经年轻的故乡亲人,也被岁月碾得鬓发斑白,我才知道有多久没有看到他们,感到岁月真是无情,人都无法抗拒衰老,无法不印有岁月的痕迹,也才知道自己也会和他们一样衰老,会很快很快。

  乡愁是淡淡的,在青草覆盖的土地上,我在找寻曾经的那一份年少的记忆,曾经的儿时走的小路也已完全变了样,曾经家边的小河已经变成了干枯了沼泽地,曾经的那片柳树林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曾经的大山已经变得很*,不再青不再陡,有很多人我很想念,很想看到他们过的好不好,但都因每次归乡的匆忙而让我没有如愿,常常在梦中梦到那些儿时的朋友,但醒来他们离我好远,远的都不知他们今在何方?每一次都想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访曾经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但都未能实现,虽然一切都变了,但看到一切仍然是那样亲切,连土地都觉得是芬芳的,散着一份久违的气息。

  乡愁让我感悟人生很多事情不能等待,等的太久就会变了模样,在太多疏忽间就变得面目全非了,真的会有转瞬已如隔世的感觉,我们都在忙碌中过着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人很多工作环境会让人每天根本看不到日落日出,都在忙碌着为了挣钱,但时光却在悄然的溜走,当有足够的钱不在为生活奔波时,可以静静的享受阳光时,才发觉已经老的眼睛已经昏花,腿脚已不利索,幸运的人有个好身体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不幸的人拖着有病的身体在慢慢老去,回头时才发现人生大半都在忙碌中,在无意于生活的点滴中逝去了,这就是人生,忙碌的人生,所以当还健在,就去享受生活,感受阳光吧,当还有时间就约约朋友,一起感知人生的变换。

  乡愁淡淡的,让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也沉浸在她们自己的梦里,并不知外面的世界精彩,并不知这同样的时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沉静的土地养育着沉静的人们,她们在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忧伤着自己的忧伤,我期盼着那里变得更加富有美丽,让我牵挂的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乡愁变得淡然,变成是一种向往。

  名家乡愁的散文 3

  每到新年的时候,我都会独自一人去铁路的旁边,看着一列列火车载着旅客飞驰而过。让我心底油然升起回家的念头,想到我的家乡和我的亲人,不知家乡面貌可改亲人是否安康。

  我有十几个年头未回过家乡了,再想到家乡的时候我的心里(怦然心动)有一丝丝甜蜜、又有一丝丝的痛,明天回家......在梦里多少次回到亲爱的家乡,那是多么甜蜜、惬意的事情啊,但现实呢?嗨,考虑到自己这几年的漂泊、还是一无所成,也就不敢想、打消了回家的这种念头了。

  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手头没有什么积蓄,却多了许多的惆怅和茫然(思乡之情),其实在外漂泊的人们谁何曾不想家乡啊!一句俗语;落叶归根,道出了流浪者的心声。

  在外乡的大街上、每每看到漂泊在外的流浪的人们,有的拿着重重的行囊、拖着疲惫的步伐,还有他们脸上显露出那种淡淡的茫然的和那无助的眼神,不知他们有何感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思乡之愁。

  名家乡愁的散文 4

  一年前,为了心中的理想,我告别了家乡去远方求学,当时竟是那样坚定而没有丝毫犹豫。一年后,每当遥望星际,思乡的泪如潮水般倾泻时才知道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因为家里总有一道为我们保留的虚掩的门,让我们大胆地出去寻找我们的梦想,去寻找我们的世界。

  “故乡的歌是一支悠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慕容总能以她特有的细腻将情感描绘得恰倒好处。淡淡的哀怨,浅浅的伤悲,让我分外想家了。

  想家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像一首短诗,但比诗蕴含的情感更浓;像一滴晨露,却比晨露更为剔透晶莹;像一朵蒲公英的小黄花,朴实素雅但不妖娆夺目。

  每当,天气很晴朗时,我会情不自禁抬头仰望,看透天空的深邃和高远,追逐着傲翔飞鸟在天空划下优美的痕迹,竭尽全力让自己融入那纯粹的蓝色调里,直觉中竟然固执地认为那样可以离家乡更*。午后,阳光透过那不知名的高大树木散落在我家竹楼前,陈酿出一种纯朴与厚实。

  回望既没有展望的慷慨激昂,没有回忆的沉郁伤感,却含一种似有似无的忧伤,因而更让人心动,其间渗透着种种对人生的感悟是我们在走过一段历程之后的最好归结。

  名家乡愁的散文 5

  小时候,从未离开过故乡。我是在家乡怀抱中的小雁,嗷嗷待哺,不知愁是何味,更不要说是乡愁了。望着那些远游回来的游子,听着他们满含乡愁与欣喜的诉说,却觉得那也只是那些人矫揉造作罢了。

  如今我离开了故乡才渐渐体味乡愁。九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涨啊涨啊,直到满得溢了出来,化作滴滴思乡的清泪萦绕在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

  蒹葭仿若苍苍,白露也已为霜。心中所想的伊人,也不知在何方?我似一片落叶,飞舞在半空中,想的不是在半空中的自由,而是在想自己何时才能落叶归根?我的根,故乡,我胸中的柔情,你在向我招手么?故乡……

  游子最怕的,便是遇上月光如水的夜,古人将千万情谊寄于那一轮天上的皎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多么美,可这美中又夹杂着多少无奈与凄凉。

  在异地的每一个夜晚,我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家乡的每一个景物都出现在幻影里。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天上的月,照在我的床头,照进我的心里。

  月因乡愁而唯美,乡愁因月而令人沉醉。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五)份(扩展7)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范文五份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 1

  花凋零,随流水。水冰凉,曲终散。辗转未觉,已是深冬。花无期,人已瘦。注定,这是个落寞的时节!谁的心事,泛起淡淡的清愁,溅起了碎泪片片。把思绪洒在那弯孤冷月色下,且看它,如何凝聚一方归宿。

  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岁月的呢喃中,夕阳倚着老门,在漫无目的的炊烟中,渐渐西沉。轻把一盏独樽自饮,捻几缕霓虹成彩,磨一砚淡墨成绪,签一纸,离别情愁。摇曳的月影落满清凉的孤寂,淡墨的流年里,轻描所有心尖眉伤。

  花下饮茶,?谁遗留了镜前白发?尘埃落定,谁诉说了离别情衷?舞一段红衣拂袖,戏一场哀伤红楼!听,远处笛声悠悠,可惜情愁若痛!看,*处细水长流,可惜离苦似梦!是谁将红尘看破,文字浅薄,欲将熄灭这人间烟火?

  你,在等什么?在等春风拂面,细叶新裁,一簇繁花似锦间,归燕落。等什么?在等梧桐满月,院锁清秋,一次看山暮雪,路尽隐香,一番三九寒冬里,围炉坐。什么?在等遇人白首,择城终老,一场风花雪月后,勿忘我么?

  谁,能许我佛桑花期不弃亦不离,直到归去;谁,能许我长乐安宁无忧亦无惧,梦一世欢喜!怎奈红尘纷扰,纵然年华锁住命运这一刹光阴,为我而静,当天地轮转的声音再次响起时,终是一场不情愿的归宿,终将湮没所有印迹。三千红尘,爱恨皆已成灰。

  叹一句岁月飘渺,苍白了谁人的年少。飘扬的尘埃,站成等待的姿态,与时光日月交替,静静聆听,萧萧而下,落寞秋瘦的情怀,沉淀一段喧哗过后的宁静,静待流年封锁冷香,萦遍的清秋梦惘然,迎着清晰的踪迹,纵横多少昔日的风风雨雨,一梦已别寒。

  若说回忆能下酒,而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醒来时,天清亮,风分明。而光阴**,终究无法以一苇渡航。我知你心意,无须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衣锦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

  愁未尽,墨已干,笔瘦,人更瘦!皆伤者更伤!浮生已乱,流年浅白。唯有幻化成西天星光,才是轮回的终点。最后,就让我为你种下曼陀罗,让前世的回忆沦陷。当风化皆成流砂,只问,当曼佗罗花开时,你,是否还会记起我……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 2

  以后的日子里,徐坤每天下班,都会去找林申,即使很累,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林申的想念,有时候林申也来徐坤的家,然后他们一起站咋屋顶,看着黄昏的日落,每当这时,徐坤闭上眼睛就好像看到了自己未知的世界,那个人的模样也清晰了,正是身边的林申,林申总问他,“徐坤,你在想什么呢,看把你乐的。”徐坤笑着,摇摇头,其实徐坤想把这一切告诉林申,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他们认识这么久了,林申对于很多敏感的话题都是微妙的避开,他从来没表明他是喜欢徐坤的,但也没有说不喜欢徐坤,他的态度从来都是如静水般*缓。

  半年后,林申跟徐坤说“每天来回跑,确实有点累,要不你把现在的工作辞了,到市区来,我帮你找工作。”听了林申的话,徐坤并没有为难,他很开心的辞去了,很多人眼中羡慕的国企工作,欣然的来到了市区。其实徐坤没多想工作的事情,他没有指望徐坤可以帮他找工作,他只希望他们*了,他们的感情才会前进。每天他们一起做饭,一起看日落,但林申从来没有在徐坤家里过夜,他每天都回去,徐坤每晚都站在窗前挥手跟林申说再见,也许所谓的爱情就该是这样简单,纯粹。

  爱情是什么,我们都在追问,但是没有任何人有相同的答案,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人不同,所谓的爱情也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执着地付出,认为自己认定的人就是爱情,但其实我们都错了,自己认定的人不见得就是合适的那个人。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付出,执着,坚定,只会给另外一个人负担。很多人痴情的人,为了所谓的爱,让自己伤痕累累,到最后忘记了痛,这样的爱情,虽然刻苦铭心,但是留在心里的永远只有痛苦,没有美好,所以这不应该是爱,这只是错误的相遇,只是梦中的虚幻。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 3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独自思念,暗想曾经,纵观现世,唯有你博我情缘,提笔默然,化作思念。

  白云掠过蓝天,似懂天空的孤寂,愿点缀在半空,换作憩时的相伴,虽不能长久,却已无悔今生。花落花开又一年,不知时光匆匆,春去秋来又一季,怎敢再待春?时光带走了流年,回忆记录了时光,流年去了何方?是被时光不经意间磨灭了,还是被回忆默默冲淡了,或许是不曾有过,何来记得!

  发黄的旧照片捧在手心,化思念为心间,用回忆来缠绵,或许这是唯一能够解思的良方,于我。不知何时*惯了思念,熟悉了回忆你的容颜,手上还拿着那发黄的旧照片。相思化成流水,流水趟过我的心间,却不能带走寂寞的思念,原来它已扎根在心尖,最敏感的念源。

  何以解念?唯有飞到你的身边,相伴你的流年,共享的时间,让一切都不分开,思念时就在身边,相思不再思念。

  远方的故人,秋深意冷,多善待自己。

  思念还是在心间,文字并没有解念。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 4

  往事如烟如雾,不肯离开,不肯散去,前路上依旧走着一个人,却分不清是你还是我?真情与无情就在这里曝光,真心与假意就在这里蜕壳。用指触地,写你的诗、唱你的歌、画你的眸子、刻你的名字。读一段回忆,想象花开花落,没有人呼唤我从梦中醒来,没有人牵引我走出迷谷。只好自己拴住翅膀,捂住眼睛,在茫茫人海,孤独的走过一段段寂寞的旅途。不想停步不想回头,就这样风里雨里云里雾里,孤独地站成一尊雕像,却不知向谁倾诉……

  厌倦了往事的忧伤,真的很想*静的找个安静的角落默默地细数还属于我自己的那份执着。有些人只有经历过寂寞,才会真正的感悟人生,才会明白,曾经那些自以为是的爱与被爱是何等的肤浅。

  是的,我是自私的,幻想着青灯古卷*淡的与你一生,可你却不愿与我共唱这曲*缓的旋律。你不在我身边,我调好的琴弦将由谁来弹?方桌上的黑白棋子将由谁陪我来拈?一杯淡茶,化不开干涸的墨砚,一杯清酒,解不了你我一世的情缘。我不愿你就从此消失在我的画卷,也不愿自己久等在离别的桥畔。你的离去,让多少情愫在寂寞中飘香,因爱相守的城,繁华过后,每一个角落都跌落着陈年的故事,每一堵青墙都映射着流年的段段剪影,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曾经是故事的主角,就连一粒微小的尘埃都能找到它栖息的角落。我无可奈何的也曾以守候的姿势摞满了眼泪,一路无声的踩着那些伤痛奢望驻守那个爱情的城堡,却终究还是躲不掉离愁苦恨。为什么?为什么你偏偏选择只做我生命里的过客?

  有些伤痕,划在手上,愈合后就成了往事。有些伤痕,划在心里,哪怕划得很轻,也会留驻于心。我的心很脆弱,就像沙滩那样,哪怕是小小的雨点也会砸出很深很深的伤痕。人生里,似乎总有一种承受不住的痛。有些遗憾,注定要背负一辈子。生命中,总有一些精美的情感瓷器在我们身边跌碎。而我们,总是那么无能为力,失去了才知道永远也找不回曾经,破碎了才知道永远拼不回完整,为什么总是到繁华落尽才会懂得?是懦弱?是太倔犟?还是太执着着纠结?......不知道。

  也许,这一切,只是宿命难违,也许,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关系,因为选择,才会错过;因为错过,才会失去;因为失去,才会珍惜;因为珍惜,才会得到;因为得到,才会选择……万事万物,循环如戏,淡然如初。于是,慢慢懂得,今生逢着的人,遇上的事,原是天注定!生命中历经的磨砺,情感中的磕磕绊绊,本不是让你背负沉重的苦痛与愁怨,而是让你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学会坚强!坚强地遗忘没必要记住的,悠然前行。

  其实,人生若梦,转瞬即逝,其实,痛过了才会铭记,哭过了才能放弃;其实,失败孕育奇迹,错过领悟珍惜;人生的路,没有如果,更没有回头。放下后悔与遗憾,做好自己,这就够了。

  名家爱情经典散文 5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突然很喜欢Eason的这首《红玫瑰》,或许无关风月,我们的存在也许只是给予对方胜似爱情的关怀。因为并没有开始,所以谈不上相濡以沫,却只好是相忘于江湖。只是很喜欢,喜欢这句歌词;只是想请你记住,你欠我的幸福,或许此生无需弥补……

  米莱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她给的爱,若似伤害,于己于人,太多无奈,左右不了的,就放手离开,因为到最后她能给的只有自由。只是陆涛他不知道,你还欠她一个无法释怀的拥抱……他成全了你所谓的幸福,而你拿什么还给她痛心的领悟,我不相信,她不爱了……

  程又青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可以为他忘了自己的李大仁,他隐藏,他迁就,他永远只是一个好朋友。程又青是*视的,她一直追求的,一直等待的,就在身边,只是,镜片模糊了她的幸福,不过还好,一切还来的及。那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没有问题的程又青和李大仁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他爱你,仅仅只欺骗了你自己……一个男人最好的聘礼是一生的迁就……

  这或许就是电视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感觉,毕竟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商业,收视率才是最重要的指标,无论你付出了金钱或者眼泪,你所得到的只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升华,不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故事,但又有几个经历过。其实厌倦到终老,还是怀念到哭泣,难道仅仅因一念之词,就能释怀?或许需要一生的兑现……

  某个同学的婚礼上,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语,双臂张开的动作,她跌入我的胸怀,或许她需要的只是一种安慰,一丝安全的温暖,而我能给的只有对你的怀念。我忘了,无影无踪,但更厌倦了背对你飞翔,即使这样,幸福依旧难了……你所能给的永远都是奢望……

  我爱懂了,怕你恋爱,却更希望你幸福,亦或不舍,亦或心痛,而或许现在我能给的:无论何方,哪个方向,寄给你最好的祝福……爱你怎么能了,亲爱的你如何忘掉?无论谁撰写的都难能给我答案。

  许久以后,孟云遇见了夏露,如果冷就让你自由的景象已然淡去。那么直白的一句话,一个微笑,可以换回来的是未了的爱情,因为你欠我的幸福,可以随时弥补……

  你走,我不送,你来,无论风雨多大,我都去接你,还带着我的红玫瑰!

  你欠我的幸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