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计划 / | 2022-11-12 00:00:00 计划,学校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王林凯崔凤英乔卫萍曲福娟孙秀玲许守良张淑凤王洪峰曲峰祁锦波仲秀丽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纪律,积极参与学*活动,认真完成学*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沙龙,交流学*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6篇)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的目的,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最后我校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1、继续深化棋类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已具有的一定规模的棋类校本课程,继续深化,继续编制、实施和评价一整套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把他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

  2、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本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

  三、遵循原则: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四、实施方法:

  1、课程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编,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落实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形式、评选方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台,也以此来检验教师对各课程开发的阶段性小结与成果展示。

  3、加大投资力度,创设开发氛围,形成浓厚的群体参与模式,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

  4、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评价的方法:

  (1)棋类校本课程主要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年级组三棋比赛,参加一年一度的区、市、省级棋类比赛以及段位晋级。通过各级各类的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掌握高超的技艺。

  (2)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节”比赛,让全校师生参与比赛,角逐胜负,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校风。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一、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是*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的*台。

  二、开发目的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水*。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五、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3、加强学*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六、开发步骤

  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七、课程评价措施

  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课上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3、组内成员合作能力。

  4、学生考勤情况。

  本评价不采用考试形式,根据以上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重视:学校一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允诺,课题一经立项,马上拨给研究经费及其他辅助条件。

  2、成员素质较高。

  3、学校教研组成员团结协作,*时互相探讨的风气较好。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校位于镇文化区,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苹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等。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1)理论学*

  组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课程展示:每学年结合各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建立了两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5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沙龙,交流学*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

  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6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矛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椐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老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

  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副油箱上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科目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四、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定《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3、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成立健全的组织

  学校成立课程审议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关人员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教导处

  主要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与备课组

  教研组与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老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和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邻居;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教学辅助科室提供开课的技术支持。

  (二)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确定如下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老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

  (三)设备与经费到位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汇总5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沙龙,交流学*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矛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椐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老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

  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副油箱上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科目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四、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定《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3、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成立健全的组织

  学校成立课程审议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关人员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教导处

  主要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与备课组

  教研组与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老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和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邻居;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教学辅助科室提供开课的技术支持。

  (二)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确定如下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老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

  (三)设备与经费到位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3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 王林凯 崔凤英 乔卫萍 曲福娟 孙秀玲 许守良 张淑凤 王洪峰 曲峰 祁锦波 仲秀丽 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校位于镇文化区,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苹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等。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1)理论学*

  组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课程展示:每学年结合各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建立了两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5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执行办公室主任: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惯;

  3.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文化类(*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3、社会类(文科学科拓展)

  4、德育类(心理、卫生)

  5、艺体类

  6、实践类(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成果、反映学生学*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1次或因故缺*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的过程中,指导水*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一、校本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

  通过学*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不会学*,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贯彻*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根据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工作规范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学*多种花样跳绳方法,增进兴趣,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素质,增强各科学*兴趣和学*动力,特制定以下策略研究工作计划:

  一、切实抓好基础训练,加强耐力的提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才能完成花样跳绳的技术。

  二、详细分周明确学*目标:(1—3)周:单人花样与双人花样的练*,(3—6)周:三人花样与个人双摇花样,(6—9)周:四人长绳花样跳,(9—12)周:交互绳花样跳,(12—15)周:四长交互绳的花样,(15—18)周:绳网的花样跳,(18—21)周:8人花样跳绳套路。

  三、在每节课的练*中,分步进行教学练*,先讲解后示范,分自由练和同伴练,教师及时纠正动作,发现跳的好的同学要做展示,分享经验和进行传帮带,每节课都要进行花样考核,要求达到良好标准,不达到标准的要进行补课练*。

  四、运用表扬鼓励,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参与兴趣,做好跳绳擂台赛的准备,制定合理的目标为学生创造挑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花样创新和套路的尝试,给学生创造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机会!

  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光是说理论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而真的要落到实处实施却是很难,那就要学校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教师十二分的努力、坚持;只要上下同心,我们也能其利断金。所以我们在计划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到位,保障实施:

  1、学校领导到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体艺“2+1”,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质,学校大力致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体育、音乐、教师为成员的学校花样艺术跳绳课程的开发小组,并拨出专用资金,购置了不同种类的跳绳、摇绳,保证了课堂教学等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还不时的跟体育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大量的网络资源共同探讨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我们体育组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师生认识、宣传到位。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把不同教学内容安排到大课间中,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保证两次的学*和巩固的时间,不仅教师做好示范,而且组织了一直有四到六年级组成的花样跳绳队进行教学然后分配到各个年级中去指导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练中学、学中叫,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真正的做到“人人会跳绳,跳好花样绳”的教学目标。

  3、构建框架到位。

  花样跳绳的构建框架是以学校为基础,以花样跳绳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以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探究创新,具有初步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生为目标,详细制定了课程开发的总目标和三个水*的分目标,编写活动型综合课程进行课堂实施研究。

  4、学生人人参与到位。

  每天安排跳绳活动、每周安排展示比赛,所以学生每一个人都会充分开动脑筋,积极和老师交流,统一思想,教师虚心学*研究,如此学生都热情高涨,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特长,提高了健康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体育骨于的培训到位,协助到位。

  各年级各班甚至各人选择的项目样式几乎都有不同,只靠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有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强调体育骨干加以配合,我们*时经常召集体育骨干开会、讨论,并参与活动,加大了指导、组织与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质量。

  6、评价、激励到位。

  学生的新思想、新花样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谦虚学*,接纳。每周一要及时公布上周活动较好的班级、较好的个人,并张贴上墙;每月对总体考核好的班级、个人要分发奖状,而这一切全部纳入班主任老师的量化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要分层次,先是自我评,然后学生评、分组评,最后班主任、体育老师综合评。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4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5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清形势,看准目标,不断学*,勇于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此,我校根据市教科(20xx)14号文件,对新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xx年全校共有学生数79人,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有教职工11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毕业9人,高中毕业1人。获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课程改革自查情况

  (一)、课堂教学质量状况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中,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的一项目标。学*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方法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课改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领导不定时到各班随堂听课,要求教师课后主动和领导交换意见,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课采取不打招呼推门进的方式,目的在于确实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做到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课改新理念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提供保证。

  在我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是初步的、质量不是很高的,但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改善却是普遍的。从我们听课中可以感觉到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言,师生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后的喜悦,热烈讨论、合作学*的场景,搜集资料后介绍给同学们时的自豪感,还有多媒体的运用等等,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全校学生的调查中,“我所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涉及到各个学科非常普遍, 经常得到老师鼓励的是76%;99%的学生认为作业对自己有帮助,认为某一课作业多的仅占9%;害怕考试的学生仅占2%,课上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占88%。与以前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方法的改善、学生学*兴趣的提高。总之,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进步。

  (二)、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掌握新教材状况

  任何改革,思想观念应先行。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选准思想关这一突破口,组织我校骨干老师大力攻关,全力以赴。 三年内我校分别派出莫翠琼、李会玲、徐丽萍等多位教师到桂林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还组织其他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二级培训,学*培训回来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学*心得,学校教导处还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此外,只要有机会,我校就会拿出有限的经费,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桂林市教育部门举办的“漓江之春”、“漓江之秋”和周边县举办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讲座,回来后就要他们每人上一节试教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后面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老师们开总结会,写总结汇报。 通过一系列的学*活动,我们全体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我们全体老师,边学*边摸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旅程中迈进了新的步伐。

  (三)、课程改革管理的状况

  我校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荔浦县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永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正常的运行。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学校把“八要”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依据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与要求,教导处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大*时不定期检查力度,并在校务会议上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期末把各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中。对在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教师,进入教导处跟踪对象,进行继续听课查检的跟踪,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这样即强化了教学检查的作用,对个别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校本教研及课程改革科研状况

  由于资金和我校师资实力有限,我校目前没有申请课题研究的项目,但我们不会放弃和停止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五)、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还缺少明确科学的综合指标,导致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不太明显。

  (2)教师课堂方法与新教育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强。

  (4)缺少图、音、体、科学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对这些科目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总之,我校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推卸,要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检查组领导的指导下,定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和培训,认真挖掘学校办学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教育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菁华6篇)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2

  一、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和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走绿色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特色办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台

  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主动发展是学校课程的目标之一。我们计划通过开设丰富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学*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基于学校的区域优势与自身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潜能。

  三、校本课程设置内容

  详见附件: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两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了便于统筹安排,允许每位学生选报两个课程项目,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规定凡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暂不开设。

  (2)排课

  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一般每周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开学初下发到每个班级及同学。并公布授课教师、学*教室等。

  (3)上课

  教师及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并建立教学授课班,确定班主任,正常教学班级集的管理。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该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4)考核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规定每位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都要在每一类校本课程中至少选修一个模块。每个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包含:课程介绍、选课学生名单、周上课情况调查表、测试与考核成绩,学生所得学分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

  并邀请一些市,县的专家顾问加以指导。

  六、学分认定原则—————重过程,轻结果。

  1.达到一定的修*时间(学生签到,老师点名)

  2.在学*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任课老师确定)

  3.写好学*小结、体会或有一定的成果或考查考核合格

  七、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和相关专家人士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3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课余练*、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4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策略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通用学*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策略、组织学*策略、精加工学*策略、元认知学*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和开放式学*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台,经过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5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

  一。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6

  *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年来的语文测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5月,*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学校办学水*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书法,并*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菁华3篇)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课程名称:乒乓球课

  课程类型:活动类课程

  适用学生:1、2年级学生

  时间:2课时/周

  执教者:王文亮

  课程定义:1、课程的性质:属校本课程选修课2、指导思想:以《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的运动水*,为以后申报区乒乓球特色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乒乓球队在区初中校的优势地位。

  二、课程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二期课改中也把乒乓球列为必学的教学内容。

  《乒乓球》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对抗训练比赛及考核。

  三、学*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方式

  1、合作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

  2、体验式、发现式学*: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教师应示范讲解并加。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四、学*评价方式

  (一)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为以后申报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学*评价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态度,团结协作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时练*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技能目标:

  低年级段

  掌握正确的推拍法和击球的准备姿势,进行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学*握板、拍球、正手攻球(正手位、侧身位斜、直线)、推挡(中线、斜线、直线)、搓球(慢搓、快搓)、拉球、发球、接发球以及单步、滑步、还原步等步法。

  结合技术:学*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正手*台攻结合中台攻等。

  基本战术:学*简单的线路变化战术和旋转变化战术,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中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1、单项训练:学*(继续学*)正手攻球(掌握突击、扣杀技术,打出左、中、右各条线路)、推挡(快拨)、反手攻球、搓球(搓加转、不转球)、拉球(一板快拉)、弧圈球、发球(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以及跨步、交叉步、结合步等步法、双打。

  2、结合技术: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线路、技术步法、旋转的结合。

  3、基本战术:学*用相似手法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进行中等力量或发力抢攻;发急球为主配合发*网球进行抢攻;用反手推挡、搓球控制、搓中转拉、拉中找机会抢攻;拉、搓、吊结合,伺机抢攻等。

  高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技、战术的基础上,按类型划分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进行训练。

  1、单项训练:进一步学*正手攻球(发力打弧圈球、放杀高球等)、推挡(推下旋、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发球与接发球(从出手速度、旋转强度、落点变化,提高已学的各种发球质量,掌握正、反手一至两套发球方法)、拉球(搓长、摆短、撇侧旋)等。

  2、结合技术:了解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打法各自的基本技术和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本战术:学*推攻、拉攻、搓攻、接发球等战术,逐步形成各自(至少一种)的打法。

  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做到爱家乡、爱集体、爱亲人敬长辈。

  2、通过学打乒乓球,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进而自觉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中年级段:

  1、通过打乒乓球,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并在生活、学*中形成礼貌、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

  2、通过参加乒乓球比赛,感受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年级段:

  1、通过观看比赛,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了解自信的重要,做到沉着、自信、坚毅、进取。

  2、通过学*我国、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知道继承、创新是发展、强大的根本。

  能力目标:

  低年级段:

  1、初步认识自我,能在**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学*、劳动*惯。

  2、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取部分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遇到问题,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做到不怕难、不胆怯。

  中年级段:

  有较强的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自控、克制。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访问、上网等。

  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学*的能力,如小组学*、自主开展班队活动等。

  学会发现、分析,善于总结,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高年级段: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具有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会用学*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学会创新,能创造性地学*、活动等。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 (菁华3篇)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1

  一、课程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伙伴互动学*、自主探究学*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风格,快乐学*。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惯养成的学*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2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3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主体的地位、学*方式、学*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小伙伴互动式学*、自主探究式学*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风格,快乐学*。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扩展8)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

  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

  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三和周五下午,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是*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台。

  二、开发目的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水*。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在初三学生中开发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教师就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①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②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意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基;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4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黄玉林

  成员:蔡志叶,林维辉,邱清友,谢丽清,魏炳付,张明锦,陈春辉,温明焕,陈启坤,

  林德元,李*凡,郑雪碧,黄文胜.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

  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5

  一、校本课程的释义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属学科型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身边的数学"是想通过学生生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空间中的数学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数学,发展师生的数学终生学*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

  二、开发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1)"以活动促发展"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教学做合一",他主张"要从**的残酷里把儿童**出来,**他们的脑和手,眼和口,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动'和'玩'",去发现,去创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中也认为: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的逻辑起点是活动,儿童认识事物源于学*活动。并提出了"活动——*衡,再活动——再*衡"的认知逻辑关系。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教学领域,找到了"教学活动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同源性,即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同时也看到了教学中的实践与人类一般实践的差距,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

  (2)"体验教育"理论

  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在谈到"体验教育"时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实践课程"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一瞥》文中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目的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各种数学学*获得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学生有条有理的思考,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去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活动去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2、学校办学理念

  (1)为教师创设发展的*台。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为全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设了教师自身发展的*台。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将先进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恰恰是理念改变行为的桥梁。

  (2)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意在通过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共性的群体发展,也可理解为个性的异质发展。

  (3)为学校赢得发展的空间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走在了全市课改的第一方阵,一方面推动了全市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校内也加速了其他学科的课改进程,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3、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1)课内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环境,在认知中继承与扬弃并存,过程与结果并重,探索与创新并驾。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建构,希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但又不善与人交流;他们喜欢自己尝试,但是在困难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承受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的学*只是学知识,还缺乏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他们的独立性,思考性,创造性还匮乏。他们需要兴趣的激发,问题的实践,过程的探究,结果的开放,发展的时空。

  (2)课余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课外数学学*几乎被各类培训,家教取代。他们没有多元的目标,没有新鲜的空气,他们的学*方式单一,学*内容精深。学生的数学课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多样的学*方式和丰富的学*内容。这也是"身边的数学"需要开发的课程之一。

  4、实施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

  (1)管理网络建全。

  全校作为市课改基地,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网络的建全有得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每一次活动的方案开发,过程研讨,结果总结都有相应的分工,这样的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队伍呈梯队发展。

  我校的数学课题组现共有成员24人,其中本部18人,分部6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各占总数的83.3%,其中党员4人,占16.7%,工作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人数各约占总数的1/3左右。专业发展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占30.4%(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青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青,区骨干教师3人)。目前,队伍呈梯状稳步上升趋势。

  (3)课改的方向明,意识强,成效显著。

  从1999年开始,我们立足于"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做到课改教研化,教研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问题化,问题常规化。把各项课改工作做细做实。

  (4)专项经费保证。

  市区校对我校的数学课改基地工作非常重视,每次课改基地活动,分管局长亲临现场。每学年市区校各级都有专项课改基地经费,并且专款专用。我校现已出版学生的数学文集《小荷初露》一本,第二本学生数学文集与一本教师的研究文集正在出版之中。

  三、总体目标

  通过"身边的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促使教师与编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学生对话,增强对教材,资源,课堂的理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外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促使学校加快课改的进程,以基地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力创学校课改的品牌与主力军。

  四、大致结构

  以"身边的数学"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品牌,按内容分课堂数学实践活动开发和课余数学实践活动开发两部分展开。

  1、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又分为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三方面展开。

  (1)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湖小的课堂内力创一些有特色的数学实践课程,供师生在学*的同时享受学*的乐趣。例如低年级的.游戏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有关位置教学内容的跳棋游戏,师生共同自制了跳棋的棋谱与棋子,根据棋子的方位叙说走棋,课间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关于计算内容的投信,摘苹果,飞气球等游戏也大受欢迎。中高年级的特色数学学*活动是小组讨论活动,中高年级的教师共同讨论,循序渐进制定了有关小组学*的人员分配,活动原则,活动过程呈现等规则,使小组学*的数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在有序而有效展开的

  (2)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

  结合新课标的理论学*,我们在课堂中应该进一步研究,认识,开发以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体验型学*方式,在课堂中应该大量的引进尝试活动,实践活动,模拟活动等学*活动,使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不同的课型所对应的学生活动方式的一般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倡导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我校研究的统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研究土豆的体积,研究苹果装箱的问题等)。

  (3)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我们意识到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包括教材,教材只是信息资源,只是一种媒介,在学*活动内容中要让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头脑资源的广阔天空中去。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分析,研究,思考现行的教材合理性,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对教材进行局部调整,优化组合,扩充资源,力求更易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时代的进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校内课堂教学活动赛课中,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等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研究课。

  2、课余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在课堂内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尝试探索校内课余学生的数学资源开发,这一研究主要从常规活动的开发和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两方面展开。

  (1)常规活动的开发

  利用校报,板报,网站等媒介,通过每日一题,每日一问,数学跑道,数学园地等活动,由学生为主,寻找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数学意识,使数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互补互进。我们曾讨论过人民币的认识,看电影的路线,实际测量,求树的横截面积,步测,目测,统计等一系列问题。

  (2)专题活动的开发

  所谓专题活动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数学学*活动研究。这是由学科走向综合的一种尝试。我们曾成功的尝试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会购物","身边的数学","我们走进十运"等专题实践活动,市区反响热烈。

  在"身边的数学"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有共性的内容,同时对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侧重也不同。低年级应倡导"快乐数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中年级应倡导"经验数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高年级应倡导"纵深数学",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实施说明

  1、选课方法

  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每周开设一节数学实践课,时间可定于每周四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节(因为大部分教师任教两个班),可每周上一节,也可两节,三节连上,每学期保证15课时左右。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身边的数学"活动大赛。

  2、课程说明

  "身边的数学"数学实践课程分必修课程与自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是教师事先开发预设的内容,如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学校开展的专题实践活动内容等。自修课程是指各个班级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例如对"神六飞天","十运盛会"中数学题材的开发,也可以是对数学"四小体验"的开发(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自修课的内容可年级统一也可不统一,可学生统一也可不统一。

  3、课程目录

  (1)必修目录:

  一年级:

  (上册)有趣的搭配,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下册)我们认识的数,假日小队,小小商店,快乐的队日活动,

  二年级:

  (上册)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四园风光

  (下册)我们去植树,测定方向,游览美丽的海滨,你能跳多远

  三年级:

  (上册)城市新貌,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

  (下册)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我们的试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

  四年级:

  (上册)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

  (下册)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学会购物,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的路线,春游包车问题等)

  五年级:

  (上册)学会购物,计算器探密,收集统计分析,实际测量

  (下册)组合图形的设计与计算(美丽的图案),校园的绿化,最多与最少

  六年级:

  (上册)彩票中的数学,购房中的数学,股票中的数学,打折中的数学

  (下册)美丽的校园,直柱与直锥,节约用水,观察与测量,

  (2)自修目录尚在开发之中。专题实践活动已举办过全校性的"四小体验"活动,"学会购物"系列活动,"我们走进十运"系列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6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黄玉林

  成员:蔡志叶,林维辉,邱清友,谢丽清,魏炳付,张明锦,陈春辉,温明焕,陈启坤,

  林德元,李*凡,郑雪碧,黄文胜、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1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导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2全面透视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项目;3注重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让每位语文教师也从中受到锻炼,增强一种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提高自身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承课改精神,

  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文化学校”相结合,引导学生与生活,社会对话,构建作文与生活写作体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以生活为背景作文的具体方法,形成写作体系,并成为自己写作为文,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要求。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过程和方法:1.创造示例情景,提供信息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以生活为背景的为文技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交流,操作。2.学生要注意信息的获取与筛选,深入探究,体验理论,规律的得出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营造浓厚的学*气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增强社会,生活,人生,世界意识,提高人文道德素质和科学理论精神。2.学生形成写作旨趣: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腾不息,生活的魅力更使人迷恋,回味无穷。3.师生共同发展。形成作文与生活的理念,促进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根据以目标,根据我校师生学业水*和发展需要,本课程之要安排如下内容:第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第二部分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第三部分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第四部分生活中的作文第五部分创新与个性第六部分表现生活真谛

  四、课程实施

  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实施单位单元内容主题课时教学要求高一年级(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概论:丰富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水1了解生活的丰富内容,树立生活是作文源头活水的观念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1、名家名篇的社会生活背景赏析2、模仿写作的指导与实践3、规律与方法的总结3提供有鉴赏价值的赏析作品;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开展有目的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初步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1、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2、在家庭生活中善于发现、积累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3创设情境,感悟生活,学会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用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生活中搜集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作文1、写真生活作文①体验生活②交流生活③记录生活2、心语生活作文①启动真情,确定话题②理清思路、大胆直白③教师指导、学生自悟3、情境生活作文①原型启发②信息重组③奇思妙想4、想象生活作文6拓展作文与生活关系的时空,探究作文与生活的最佳切合点,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有情有味的生活创新与个性1、积累与生活——眼光的个性化2、思考与生活——思想的个性化3、表达与生活——艺术的个性化3关注作文个性写作,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加强学生使生活写作个性化的能力,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生活的真谛1、读书征文活动2、文学讲座2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我,从兴趣出发,由实践得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作文生活化的观念各板块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调整,在过程中动动态生成本课程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共18课时,主要由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分工实施。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学校组织领导、语文组以及校文学社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顺利有效运行。3.营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信息库存,建立校园网站。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提倡多元化的学*和探究方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理性精神。

  五、课程评价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察。

  关注学生对作文与生活关系的认识,考察学生在生活中搜寻积累素材的意识。注重考察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联系生活的能力,写出充满个性的生活作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8

  一、校本课程的释义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属学科型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身边的数学"是想通过学生生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空间中的数学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数学,发展师生的数学终生学*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

  二、开发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1)"以活动促发展"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教学做合一",他主张"要从**的残酷里把儿童**出来,**他们的脑和手,眼和口,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动'和'玩'",去发现,去创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中也认为: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的逻辑起点是活动,儿童认识事物源于学*活动。并提出了"活动——*衡,再活动——再*衡"的认知逻辑关系。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教学领域,找到了"教学活动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同源性,即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同时也看到了教学中的实践与人类一般实践的差距,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

  (2)"体验教育"理论

  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在谈到"体验教育"时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实践课程"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一瞥》文中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目的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各种数学学*获得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学生有条有理的思考,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去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活动去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2、学校办学理念

  (1)为教师创设发展的*台。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为全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设了教师自身发展的*台。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将先进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恰恰是理念改变行为的桥梁。

  (2)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意在通过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共性的群体发展,也可理解为个性的异质发展。

  (3)为学校赢得发展的空间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走在了全市课改的第一方阵,一方面推动了全市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校内也加速了其他学科的课改进程,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3、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1)课内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环境,在认知中继承与扬弃并存,过程与结果并重,探索与创新并驾。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建构,希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但又不善与人交流;他们喜欢自己尝试,但是在困难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承受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的学*只是学知识,还缺乏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他们的独立性,思考性,创造性还匮乏。他们需要兴趣的激发,问题的实践,过程的探究,结果的开放,发展的时空。

  (2)课余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课外数学学*几乎被各类培训,家教取代。他们没有多元的目标,没有新鲜的空气,他们的学*方式单一,学*内容精深。学生的数学课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多样的学*方式和丰富的学*内容。这也是"身边的数学"需要开发的课程之一。

  4、实施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

  (1)管理网络建全。

  全校作为市课改基地,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网络的建全有得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每一次活动的方案开发,过程研讨,结果总结都有相应的分工,这样的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队伍呈梯队发展。

  我校的数学课题组现共有成员24人,其中本部18人,分部6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各占总数的83.3%,其中党员4人,占16.7%,工作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人数各约占总数的1/3左右。专业发展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占30.4%(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青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青,区骨干教师3人)。目前,队伍呈梯状稳步上升趋势。

  (3)课改的方向明,意识强,成效显著。

  从1999年开始,我们立足于"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做到课改教研化,教研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问题化,问题常规化。把各项课改工作做细做实。

  (4)专项经费保证。

  市区校对我校的数学课改基地工作非常重视,每次课改基地活动,分管局长亲临现场。每学年市区校各级都有专项课改基地经费,并且专款专用。我校现已出版学生的数学文集《小荷初露》一本,第二本学生数学文集与一本教师的研究文集正在出版之中。

  三、总体目标

  通过"身边的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促使教师与编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学生对话,增强对教材,资源,课堂的理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外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促使学校加快课改的进程,以基地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力创学校课改的品牌与主力军。

  四、大致结构

  以"身边的'数学"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品牌,按内容分课堂数学实践活动开发和课余数学实践活动开发两部分展开。

  1、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又分为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三方面展开。

  (1)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湖小的课堂内力创一些有特色的数学实践课程,供师生在学*的同时享受学*的乐趣。例如低年级的游戏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有关位置教学内容的跳棋游戏,师生共同自制了跳棋的棋谱与棋子,根据棋子的方位叙说走棋,课间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关于计算内容的投信,摘苹果,飞气球等游戏也大受欢迎。中高年级的特色数学学*活动是小组讨论活动,中高年级的教师共同讨论,循序渐进制定了有关小组学*的人员分配,活动原则,活动过程呈现等规则,使小组学*的数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在有序而有效展开的

  (2)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

  结合新课标的理论学*,我们在课堂中应该进一步研究,认识,开发以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体验型学*方式,在课堂中应该大量的引进尝试活动,实践活动,模拟活动等学*活动,使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不同的课型所对应的学生活动方式的一般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倡导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我校研究的统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研究土豆的体积,研究苹果装箱的问题等)。

  (3)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我们意识到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包括教材,教材只是信息资源,只是一种媒介,在学*活动内容中要让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头脑资源的广阔天空中去。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分析,研究,思考现行的教材合理性,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对教材进行局部调整,优化组合,扩充资源,力求更易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时代的进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校内课堂教学活动赛课中,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等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研究课。

  2、课余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在课堂内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尝试探索校内课余学生的数学资源开发,这一研究主要从常规活动的开发和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两方面展开。

  (1)常规活动的开发

  利用校报,板报,网站等媒介,通过每日一题,每日一问,数学跑道,数学园地等活动,由学生为主,寻找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数学意识,使数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互补互进。我们曾讨论过人民币的认识,看电影的路线,实际测量,求树的横截面积,步测,目测,统计等一系列问题。

  (2)专题活动的开发

  所谓专题活动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数学学*活动研究。这是由学科走向综合的一种尝试。我们曾成功的尝试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会购物","身边的数学","我们走进十运"等专题实践活动,市区反响热烈。

  在"身边的数学"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有共性的内容,同时对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侧重也不同。低年级应倡导"快乐数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中年级应倡导"经验数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高年级应倡导"纵深数学",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实施说明

  1、选课方法

  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每周开设一节数学实践课,时间可定于每周四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节(因为大部分教师任教两个班),可每周上一节,也可两节,三节连上,每学期保证15课时左右。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身边的数学"活动大赛。

  2、课程说明

  "身边的数学"数学实践课程分必修课程与自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是教师事先开发预设的内容,如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学校开展的专题实践活动内容等。自修课程是指各个班级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例如对"神六飞天","十运盛会"中数学题材的开发,也可以是对数学"四小体验"的开发(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自修课的内容可年级统一也可不统一,可学生统一也可不统一。

  3、课程目录

  (1)必修目录:

  一年级:

  (上册)有趣的搭配,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下册)我们认识的数,假日小队,小小商店,快乐的队日活动,

  二年级:

  (上册)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四园风光

  (下册)我们去植树,测定方向,游览美丽的海滨,你能跳多远

  三年级:

  (上册)城市新貌,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

  (下册)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我们的试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

  四年级:

  (上册)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

  (下册)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学会购物,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的路线,春游包车问题等)

  五年级:

  (上册)学会购物,计算器探密,收集统计分析,实际测量

  (下册)组合图形的设计与计算(美丽的图案),校园的绿化,最多与最少

  六年级:

  (上册)彩票中的数学,购房中的数学,股票中的数学,打折中的数学

  (下册)美丽的校园,直柱与直锥,节约用水,观察与测量,

  (2)自修目录尚在开发之中。专题实践活动已举办过全校性的"四小体验"活动,"学会购物"系列活动,"我们走进十运"系列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块课程作为选修Ⅱ课程。

  2.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3.《z省东邵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规定:我校在第一轮实验中至少开出18个选修Ⅱ课程,以后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东邵一中学校课程丛书》。为了丰富学校课程,展示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及组织实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组员协同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各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编写者,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是课程开发和编写的主要承担者。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补充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的课程,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求、不切实际的课程或者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模块。

  3.合作互补。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互相补充,努力开发出学科之间整合的边缘性课程;同学科教师更要合作互补,使开发的课程特色突出。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出的课程,必须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学术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上的集体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订后方可开课。

  四、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

  根据我校资源条件、师资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四种课程编写的具体方式,供教师参考选择。

  1.课程改编——指对国内国外某些课程引进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师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①课程目标②内容选择③内容组织④学生学*⑤学*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的等方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学*领域或学科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课程开发活动。常见方法有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如对物理与数学**同关注要素整合,开发出教材。如“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如《湖湘文化》。

  3.课程新编——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如乡土教材,突出学校特点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婚俗文化等。

  4.课程拓展——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题拓展可遵循:①学生确实需求;②教师有特别的兴趣和专长;③学校提倡、鼓励;④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师随意拓展,增加学生负担。

  五、校本课程框架设计

  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之一《开发想象力》

  教材名称:开发想象力。

  课程名称:开发想象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编者(高中数学组教师)

  插图。

  内容提纲:

  第一课:做创新人才。

  第二课:开发想像力。

  第三课:由勾股定理展开想像的翅膀。

  第四课:学会提问。

  第五课:开发提问能力。

  第六课:前人想像力赏析(教师)。

  第七课:前人想像力赏析(学生)。

  第八课:提高空间想像力。

  第九课:从编写谜语开始创作。

  第十课:提高创新水*

  校长

  主管副校长

  教科室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开发课程教师

  教务处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任课教师

  建立课程档案室

  学术委员会

  校本课程

  申报开发课程文本

  使用

  组织开课

  组织开发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布开发方案(高一高二年级重点开发各学科学案)→②教师、备课组设计开发计划→③教师或备课组申报开发计划→④学术委员会批准→⑤教师编写→⑥提交课程文本→⑦评审教师开发的课程→⑧开课。

  3.考核评价

  ①通过学校评审的课程,学校根据课程的质量与数量,每课时(相当于2500字)给予100元津贴。

  ②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开发课程每10课时,按省级优秀二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开发课程每4—5课时,按市级优秀一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

  ③参与新课程实验而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评职称时一票否决。

  ④申报和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技术头衔,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荣誉称号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优先考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