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

首页 / 方案 / |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

  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

  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三和周五下午,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是*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台。

  二、开发目的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水*。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在初三学生中开发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教师就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①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②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意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基;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4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黄玉林

  成员:蔡志叶,林维辉,邱清友,谢丽清,魏炳付,张明锦,陈春辉,温明焕,陈启坤,

  林德元,李*凡,郑雪碧,黄文胜.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

  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5

  一、校本课程的释义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属学科型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身边的数学"是想通过学生生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空间中的数学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数学,发展师生的数学终生学*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

  二、开发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1)"以活动促发展"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教学做合一",他主张"要从**的残酷里把儿童**出来,**他们的脑和手,眼和口,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动'和'玩'",去发现,去创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中也认为: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的逻辑起点是活动,儿童认识事物源于学*活动。并提出了"活动——*衡,再活动——再*衡"的认知逻辑关系。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教学领域,找到了"教学活动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同源性,即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同时也看到了教学中的实践与人类一般实践的差距,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

  (2)"体验教育"理论

  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在谈到"体验教育"时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实践课程"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一瞥》文中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目的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各种数学学*获得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学生有条有理的思考,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去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活动去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2、学校办学理念

  (1)为教师创设发展的*台。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为全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设了教师自身发展的*台。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将先进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恰恰是理念改变行为的桥梁。

  (2)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意在通过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共性的群体发展,也可理解为个性的异质发展。

  (3)为学校赢得发展的空间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走在了全市课改的第一方阵,一方面推动了全市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校内也加速了其他学科的课改进程,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3、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1)课内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环境,在认知中继承与扬弃并存,过程与结果并重,探索与创新并驾。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建构,希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但又不善与人交流;他们喜欢自己尝试,但是在困难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承受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的学*只是学知识,还缺乏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他们的独立性,思考性,创造性还匮乏。他们需要兴趣的激发,问题的实践,过程的探究,结果的开放,发展的时空。

  (2)课余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课外数学学*几乎被各类培训,家教取代。他们没有多元的目标,没有新鲜的空气,他们的学*方式单一,学*内容精深。学生的数学课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多样的学*方式和丰富的学*内容。这也是"身边的数学"需要开发的课程之一。

  4、实施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

  (1)管理网络建全。

  全校作为市课改基地,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网络的建全有得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每一次活动的方案开发,过程研讨,结果总结都有相应的分工,这样的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队伍呈梯队发展。

  我校的数学课题组现共有成员24人,其中本部18人,分部6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各占总数的83.3%,其中党员4人,占16.7%,工作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人数各约占总数的1/3左右。专业发展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占30.4%(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青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青,区骨干教师3人)。目前,队伍呈梯状稳步上升趋势。

  (3)课改的方向明,意识强,成效显著。

  从1999年开始,我们立足于"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做到课改教研化,教研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问题化,问题常规化。把各项课改工作做细做实。

  (4)专项经费保证。

  市区校对我校的数学课改基地工作非常重视,每次课改基地活动,分管局长亲临现场。每学年市区校各级都有专项课改基地经费,并且专款专用。我校现已出版学生的数学文集《小荷初露》一本,第二本学生数学文集与一本教师的研究文集正在出版之中。

  三、总体目标

  通过"身边的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促使教师与编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学生对话,增强对教材,资源,课堂的理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外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促使学校加快课改的进程,以基地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力创学校课改的品牌与主力军。

  四、大致结构

  以"身边的数学"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品牌,按内容分课堂数学实践活动开发和课余数学实践活动开发两部分展开。

  1、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又分为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三方面展开。

  (1)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湖小的课堂内力创一些有特色的数学实践课程,供师生在学*的同时享受学*的乐趣。例如低年级的.游戏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有关位置教学内容的跳棋游戏,师生共同自制了跳棋的棋谱与棋子,根据棋子的方位叙说走棋,课间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关于计算内容的投信,摘苹果,飞气球等游戏也大受欢迎。中高年级的特色数学学*活动是小组讨论活动,中高年级的教师共同讨论,循序渐进制定了有关小组学*的人员分配,活动原则,活动过程呈现等规则,使小组学*的数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在有序而有效展开的

  (2)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

  结合新课标的理论学*,我们在课堂中应该进一步研究,认识,开发以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体验型学*方式,在课堂中应该大量的引进尝试活动,实践活动,模拟活动等学*活动,使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不同的课型所对应的学生活动方式的一般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倡导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我校研究的统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研究土豆的体积,研究苹果装箱的问题等)。

  (3)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我们意识到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包括教材,教材只是信息资源,只是一种媒介,在学*活动内容中要让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头脑资源的广阔天空中去。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分析,研究,思考现行的教材合理性,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对教材进行局部调整,优化组合,扩充资源,力求更易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时代的进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校内课堂教学活动赛课中,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等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研究课。

  2、课余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在课堂内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尝试探索校内课余学生的数学资源开发,这一研究主要从常规活动的开发和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两方面展开。

  (1)常规活动的开发

  利用校报,板报,网站等媒介,通过每日一题,每日一问,数学跑道,数学园地等活动,由学生为主,寻找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数学意识,使数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互补互进。我们曾讨论过人民币的认识,看电影的路线,实际测量,求树的横截面积,步测,目测,统计等一系列问题。

  (2)专题活动的开发

  所谓专题活动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数学学*活动研究。这是由学科走向综合的一种尝试。我们曾成功的尝试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会购物","身边的数学","我们走进十运"等专题实践活动,市区反响热烈。

  在"身边的数学"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有共性的内容,同时对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侧重也不同。低年级应倡导"快乐数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中年级应倡导"经验数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高年级应倡导"纵深数学",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实施说明

  1、选课方法

  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每周开设一节数学实践课,时间可定于每周四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节(因为大部分教师任教两个班),可每周上一节,也可两节,三节连上,每学期保证15课时左右。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身边的数学"活动大赛。

  2、课程说明

  "身边的数学"数学实践课程分必修课程与自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是教师事先开发预设的内容,如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学校开展的专题实践活动内容等。自修课程是指各个班级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例如对"神六飞天","十运盛会"中数学题材的开发,也可以是对数学"四小体验"的开发(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自修课的内容可年级统一也可不统一,可学生统一也可不统一。

  3、课程目录

  (1)必修目录:

  一年级:

  (上册)有趣的搭配,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下册)我们认识的数,假日小队,小小商店,快乐的队日活动,

  二年级:

  (上册)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四园风光

  (下册)我们去植树,测定方向,游览美丽的海滨,你能跳多远

  三年级:

  (上册)城市新貌,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

  (下册)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我们的试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

  四年级:

  (上册)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

  (下册)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学会购物,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的路线,春游包车问题等)

  五年级:

  (上册)学会购物,计算器探密,收集统计分析,实际测量

  (下册)组合图形的设计与计算(美丽的图案),校园的绿化,最多与最少

  六年级:

  (上册)彩票中的数学,购房中的数学,股票中的数学,打折中的数学

  (下册)美丽的校园,直柱与直锥,节约用水,观察与测量,

  (2)自修目录尚在开发之中。专题实践活动已举办过全校性的"四小体验"活动,"学会购物"系列活动,"我们走进十运"系列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6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黄玉林

  成员:蔡志叶,林维辉,邱清友,谢丽清,魏炳付,张明锦,陈春辉,温明焕,陈启坤,

  林德元,李*凡,郑雪碧,黄文胜、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1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导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2全面透视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项目;3注重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让每位语文教师也从中受到锻炼,增强一种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提高自身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承课改精神,

  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文化学校”相结合,引导学生与生活,社会对话,构建作文与生活写作体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以生活为背景作文的具体方法,形成写作体系,并成为自己写作为文,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要求。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过程和方法:1.创造示例情景,提供信息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以生活为背景的为文技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交流,操作。2.学生要注意信息的获取与筛选,深入探究,体验理论,规律的得出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营造浓厚的学*气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增强社会,生活,人生,世界意识,提高人文道德素质和科学理论精神。2.学生形成写作旨趣: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腾不息,生活的魅力更使人迷恋,回味无穷。3.师生共同发展。形成作文与生活的理念,促进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根据以目标,根据我校师生学业水*和发展需要,本课程之要安排如下内容:第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第二部分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第三部分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第四部分生活中的作文第五部分创新与个性第六部分表现生活真谛

  四、课程实施

  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实施单位单元内容主题课时教学要求高一年级(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概论:丰富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水1了解生活的丰富内容,树立生活是作文源头活水的观念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1、名家名篇的社会生活背景赏析2、模仿写作的指导与实践3、规律与方法的总结3提供有鉴赏价值的赏析作品;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开展有目的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初步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1、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2、在家庭生活中善于发现、积累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3创设情境,感悟生活,学会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用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生活中搜集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作文1、写真生活作文①体验生活②交流生活③记录生活2、心语生活作文①启动真情,确定话题②理清思路、大胆直白③教师指导、学生自悟3、情境生活作文①原型启发②信息重组③奇思妙想4、想象生活作文6拓展作文与生活关系的时空,探究作文与生活的最佳切合点,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有情有味的生活创新与个性1、积累与生活——眼光的个性化2、思考与生活——思想的个性化3、表达与生活——艺术的个性化3关注作文个性写作,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加强学生使生活写作个性化的能力,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生活的真谛1、读书征文活动2、文学讲座2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我,从兴趣出发,由实践得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作文生活化的观念各板块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调整,在过程中动动态生成本课程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共18课时,主要由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分工实施。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学校组织领导、语文组以及校文学社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顺利有效运行。3.营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信息库存,建立校园网站。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提倡多元化的学*和探究方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理性精神。

  五、课程评价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察。

  关注学生对作文与生活关系的认识,考察学生在生活中搜寻积累素材的意识。注重考察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联系生活的能力,写出充满个性的生活作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8

  一、校本课程的释义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属学科型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身边的数学"是想通过学生生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空间中的数学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数学,发展师生的数学终生学*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

  二、开发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1)"以活动促发展"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教学做合一",他主张"要从**的残酷里把儿童**出来,**他们的脑和手,眼和口,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动'和'玩'",去发现,去创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中也认为: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的逻辑起点是活动,儿童认识事物源于学*活动。并提出了"活动——*衡,再活动——再*衡"的认知逻辑关系。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教学领域,找到了"教学活动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同源性,即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同时也看到了教学中的实践与人类一般实践的差距,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

  (2)"体验教育"理论

  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在谈到"体验教育"时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亿或理解。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实践课程"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一瞥》文中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目的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各种数学学*获得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学生有条有理的思考,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去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学活动去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2、学校办学理念

  (1)为教师创设发展的*台。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为全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设了教师自身发展的*台。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将先进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恰恰是理念改变行为的桥梁。

  (2)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意在通过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共性的群体发展,也可理解为个性的异质发展。

  (3)为学校赢得发展的空间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走在了全市课改的第一方阵,一方面推动了全市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校内也加速了其他学科的课改进程,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3、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1)课内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环境,在认知中继承与扬弃并存,过程与结果并重,探索与创新并驾。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建构,希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但又不善与人交流;他们喜欢自己尝试,但是在困难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承受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的学*只是学知识,还缺乏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他们的独立性,思考性,创造性还匮乏。他们需要兴趣的激发,问题的实践,过程的探究,结果的开放,发展的时空。

  (2)课余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课外数学学*几乎被各类培训,家教取代。他们没有多元的目标,没有新鲜的空气,他们的学*方式单一,学*内容精深。学生的数学课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多样的学*方式和丰富的学*内容。这也是"身边的数学"需要开发的课程之一。

  4、实施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

  (1)管理网络建全。

  全校作为市课改基地,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网络的建全有得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每一次活动的方案开发,过程研讨,结果总结都有相应的分工,这样的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队伍呈梯队发展。

  我校的数学课题组现共有成员24人,其中本部18人,分部6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各占总数的83.3%,其中党员4人,占16.7%,工作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人数各约占总数的1/3左右。专业发展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占30.4%(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青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青,区骨干教师3人)。目前,队伍呈梯状稳步上升趋势。

  (3)课改的方向明,意识强,成效显著。

  从1999年开始,我们立足于"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做到课改教研化,教研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问题化,问题常规化。把各项课改工作做细做实。

  (4)专项经费保证。

  市区校对我校的数学课改基地工作非常重视,每次课改基地活动,分管局长亲临现场。每学年市区校各级都有专项课改基地经费,并且专款专用。我校现已出版学生的数学文集《小荷初露》一本,第二本学生数学文集与一本教师的研究文集正在出版之中。

  三、总体目标

  通过"身边的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促使教师与编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学生对话,增强对教材,资源,课堂的理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外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促使学校加快课改的进程,以基地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力创学校课改的品牌与主力军。

  四、大致结构

  以"身边的'数学"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品牌,按内容分课堂数学实践活动开发和课余数学实践活动开发两部分展开。

  1、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又分为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三方面展开。

  (1)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湖小的课堂内力创一些有特色的数学实践课程,供师生在学*的同时享受学*的乐趣。例如低年级的游戏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有关位置教学内容的跳棋游戏,师生共同自制了跳棋的棋谱与棋子,根据棋子的方位叙说走棋,课间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关于计算内容的投信,摘苹果,飞气球等游戏也大受欢迎。中高年级的特色数学学*活动是小组讨论活动,中高年级的教师共同讨论,循序渐进制定了有关小组学*的人员分配,活动原则,活动过程呈现等规则,使小组学*的数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在有序而有效展开的

  (2)实践活动方式的开发

  结合新课标的理论学*,我们在课堂中应该进一步研究,认识,开发以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体验型学*方式,在课堂中应该大量的引进尝试活动,实践活动,模拟活动等学*活动,使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不同的课型所对应的学生活动方式的一般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倡导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我校研究的统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研究土豆的体积,研究苹果装箱的问题等)。

  (3)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我们意识到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包括教材,教材只是信息资源,只是一种媒介,在学*活动内容中要让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头脑资源的广阔天空中去。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分析,研究,思考现行的教材合理性,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对教材进行局部调整,优化组合,扩充资源,力求更易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时代的进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校内课堂教学活动赛课中,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等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研究课。

  2、课余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

  在课堂内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尝试探索校内课余学生的数学资源开发,这一研究主要从常规活动的开发和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两方面展开。

  (1)常规活动的开发

  利用校报,板报,网站等媒介,通过每日一题,每日一问,数学跑道,数学园地等活动,由学生为主,寻找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数学意识,使数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互补互进。我们曾讨论过人民币的认识,看电影的路线,实际测量,求树的横截面积,步测,目测,统计等一系列问题。

  (2)专题活动的开发

  所谓专题活动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数学学*活动研究。这是由学科走向综合的一种尝试。我们曾成功的尝试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会购物","身边的数学","我们走进十运"等专题实践活动,市区反响热烈。

  在"身边的数学"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有共性的内容,同时对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侧重也不同。低年级应倡导"快乐数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中年级应倡导"经验数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高年级应倡导"纵深数学",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实施说明

  1、选课方法

  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每周开设一节数学实践课,时间可定于每周四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节(因为大部分教师任教两个班),可每周上一节,也可两节,三节连上,每学期保证15课时左右。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身边的数学"活动大赛。

  2、课程说明

  "身边的数学"数学实践课程分必修课程与自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是教师事先开发预设的内容,如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学校开展的专题实践活动内容等。自修课程是指各个班级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例如对"神六飞天","十运盛会"中数学题材的开发,也可以是对数学"四小体验"的开发(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自修课的内容可年级统一也可不统一,可学生统一也可不统一。

  3、课程目录

  (1)必修目录:

  一年级:

  (上册)有趣的搭配,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下册)我们认识的数,假日小队,小小商店,快乐的队日活动,

  二年级:

  (上册)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四园风光

  (下册)我们去植树,测定方向,游览美丽的海滨,你能跳多远

  三年级:

  (上册)城市新貌,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

  (下册)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我们的试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

  四年级:

  (上册)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

  (下册)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学会购物,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的路线,春游包车问题等)

  五年级:

  (上册)学会购物,计算器探密,收集统计分析,实际测量

  (下册)组合图形的设计与计算(美丽的图案),校园的绿化,最多与最少

  六年级:

  (上册)彩票中的数学,购房中的数学,股票中的数学,打折中的数学

  (下册)美丽的校园,直柱与直锥,节约用水,观察与测量,

  (2)自修目录尚在开发之中。专题实践活动已举办过全校性的"四小体验"活动,"学会购物"系列活动,"我们走进十运"系列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块课程作为选修Ⅱ课程。

  2.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3.《z省东邵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规定:我校在第一轮实验中至少开出18个选修Ⅱ课程,以后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东邵一中学校课程丛书》。为了丰富学校课程,展示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及组织实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组员协同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各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编写者,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是课程开发和编写的主要承担者。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补充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的课程,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求、不切实际的课程或者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模块。

  3.合作互补。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互相补充,努力开发出学科之间整合的边缘性课程;同学科教师更要合作互补,使开发的课程特色突出。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出的课程,必须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学术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上的集体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订后方可开课。

  四、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

  根据我校资源条件、师资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四种课程编写的具体方式,供教师参考选择。

  1.课程改编——指对国内国外某些课程引进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师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①课程目标②内容选择③内容组织④学生学*⑤学*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的等方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学*领域或学科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课程开发活动。常见方法有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如对物理与数学**同关注要素整合,开发出教材。如“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如《湖湘文化》。

  3.课程新编——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如乡土教材,突出学校特点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婚俗文化等。

  4.课程拓展——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题拓展可遵循:①学生确实需求;②教师有特别的兴趣和专长;③学校提倡、鼓励;④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师随意拓展,增加学生负担。

  五、校本课程框架设计

  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之一《开发想象力》

  教材名称:开发想象力。

  课程名称:开发想象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编者(高中数学组教师)

  插图。

  内容提纲:

  第一课:做创新人才。

  第二课:开发想像力。

  第三课:由勾股定理展开想像的翅膀。

  第四课:学会提问。

  第五课:开发提问能力。

  第六课:前人想像力赏析(教师)。

  第七课:前人想像力赏析(学生)。

  第八课:提高空间想像力。

  第九课:从编写谜语开始创作。

  第十课:提高创新水*

  校长

  主管副校长

  教科室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开发课程教师

  教务处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任课教师

  建立课程档案室

  学术委员会

  校本课程

  申报开发课程文本

  使用

  组织开课

  组织开发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布开发方案(高一高二年级重点开发各学科学案)→②教师、备课组设计开发计划→③教师或备课组申报开发计划→④学术委员会批准→⑤教师编写→⑥提交课程文本→⑦评审教师开发的课程→⑧开课。

  3.考核评价

  ①通过学校评审的课程,学校根据课程的质量与数量,每课时(相当于2500字)给予100元津贴。

  ②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开发课程每10课时,按省级优秀二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开发课程每4—5课时,按市级优秀一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

  ③参与新课程实验而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评职称时一票否决。

  ④申报和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技术头衔,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荣誉称号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优先考虑。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1)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 (菁华3篇)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1

  一、课程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伙伴互动学*、自主探究学*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风格,快乐学*。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惯养成的学*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2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方案3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主体的地位、学*方式、学*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小伙伴互动式学*、自主探究式学*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风格,快乐学*。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2)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范文10份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1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制作成长册,总结小学六年的学*生活,激励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体验过程,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

  3、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做”中体验,“学”“做合一,共同发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本节课学*内容,激发兴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大家想不想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制作一本“我的成长册”。

  二、帮助学生规划自己想做的成长册。

  1、讲清要求:

  成长册要对自己六年的学*生活有一定的总结性,要比较全面,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会给成长册取个个性化名字。

  2、分组讨论:

  制作一本怎样的成长册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3、全班交流,互相借鉴。

  4、小结。

  “我的成长册”可分成一些板块,如“成长记录”“我的照片”“我的爱好”“优秀作业”“作品展示”“献爱心”“我读过的好书”“老师寄语”“同学赠言”“家长留言”等。

  三、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学*对资料分类、挑选。

  1、过渡:

  为了让成长册丰满起来,我们需要哪些资料?

  2、帮助学生设计表格,根据表格按图索骥,完成搜集程序。

  我的成长册名称

  所需资料

  搜集渠道

  处理方式

  备注

  3、小结,提出希望。

  希望大家能按照设想,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去搜集资料,为精心制作“成长册”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内容。

  经过长期的准备,同学们已经制作成了“我的成长册”。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大家的作品,推选出精美的作品,并在学*他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成长册更丰满精美!

  二、评议、展示大家作品。

  1、讲清评议方法:

  从内容的充实、选材的恰当、图文并茂等方面评议。

  2、小组评议。

  3、各小组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评议。

  师生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

  三、针对刚才评议的情况,自由修改、加工和充实自己的成长册。

  四、总结。

  1、通过这次“学和做”的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益?

  指名说说。

  2、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自己的学*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好*惯,培养自己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不仅会“学”,还要会“做”!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3

  一、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二、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树立哪些新理念?应探索哪些新方法和新策略?

  三、当前课堂教学上存在大量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优化教学设计角度去思考,应该怎样加以克服和解决?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上是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学设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教学水*高,课上得比较好总是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差,水*低,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他们不会做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创新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才能上层次、上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教案)是不相同的。

  首先从着眼点上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问题,这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地传授好教材的知识。我们的教师无异成了二传手。因此教师的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教师具有优化组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高了。

  俗话说得好,凡是预测立,不预则废。

  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改有何关系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预示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评价的深刻的变革。这是一次带有文化转变意义并改变教师角色整体系统的`深刻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加以突破。没有整体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和突破,就不可能贯彻精神,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例如:传统教学模式六步法-师生问好-发生训练-复*歌曲-新授课-歌曲处理-综合表现。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与新课改相违背。按新课程理念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师生探索-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

  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已用新教学设计替代传统的“教案”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分为“设计理念”“设计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后附“课后反思”。

  有的教师教师教学设计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后附有“教学手记”。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写法。可以看出课改后教学设计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

  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严重存在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意识不强

  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弄不清教学目标,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课堂随意性大,东扯葫芦西扯瓢,教学完全处于盲目状态

  2.教材处理不当

  由于教师不做总体设计。教材没能很好处理。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由于不善于教学设计,内容不连接,缺乏整体感,没有教学主线,缺乏条理性。

  3.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教师讲的多,不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更没有活动自由的空间。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失去学*的欲望。

  4.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不重实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自由放任,轻轻点水,缺乏内涵。导致教学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师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转变六种意识。

  —。树立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教师有的是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缺少的是课程意识。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要树立大的课程观。

  那么树立课程意识,意味着什么?

  首先,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五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只有孤立的每个因素都集中整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课程功能。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组织形式、环境五个因素的整合。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再只是载体,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传统式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新课程课堂上教师变“讲师”为“导师”师生信息反馈,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

  第三、教师要由被动地执行和施授课程,变为主动开发创新课程。

  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课程是国家的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是专家编织出来的,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者而是课程创造者,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维持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二、树立过程意识

  传统教学的教师缺少过程意识,重结果、轻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增加过程意识,不仅要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本身价值。

  案例

  增强过程意识,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去是清一色答案。没有问题。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为问题而存在。可见我们的过去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清一色的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相同的动作,整齐划一,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达到课虽尽,余味却无穷。

  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带着无数问题走出课堂。

  三、树立导学意识

  所谓导学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生学*动力、方法、交往方式、学*过程、学*效果、评估的关注、组织和指导。

  树立导学意识首先教师要有“以学定教”的思想。教学设计要以学*者为出发点,关注和挖掘学*者的内部潜能、突出学*者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

  其次,树立导学意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的指导。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有三种。第一种是只会教书,把学生当成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他注意的重心从书上移到学生身上了,不象从前拿学生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第三种先生是好的先生,他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生学。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为学生一辈子负责,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

  影响学生学*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

  四、树立开放意识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把学生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如何去突破三个中心?首先,突破课本为中心,改变过去讲“课本课本、

  一课之本”,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即在学好用好教材基础上,还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不在是由教师垄断的一统天下。教师角色和责任,在于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最终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用大量静态化转变为大量的动态分解分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各种情景。)

  再次,突破课堂为中心,可以在教室内还可以到室外。(看剧、听音乐会、专业教师训练、网络)

  五、把握整合意识

  传统强调学科独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课改整合基础教育把各种知识分成若干的学科来进行教学。许多分解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联系十分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具有整合意识,以本教学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知识的素材和营养。(城四整合教研组)

  六、树立创新意识

  课改突出特点是为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开发处理教材,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评价学*有一定的空间。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都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宝。”希望每位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不断的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一级一级的登上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4

  一、校本课程的评审

  1.校本课程开设申请由开发者个人提出申请,并填报申请表。

  2.校本课程的申报与评审一般每学年组织一次。

  3.总课时2-6节的校本课程(短课)经教科研室审核批准后,通知所在科组备案。总课时18节以上的校本课程(长课),需课程开发者填写校本课程评审表,经科研室初审、试开课后,提交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

  评审包括陈述与答辩两个过程。对课程的陈述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纲要、教学对象、教学时数、考核方法等(要求使用课件,限时5分钟)。之后,就评委提出的一两个相关问题进行答辩(一般不超过3分钟)。

  针对课程目标,课程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实用性,以及课程与我校文化建设一致程度,校本课程评审委员进行评议,写出评审意见。

  4.组织实施

  通过答辩,经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项目,开发者应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活动序列、班级规模、资源配置、学*评价方式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动态开发。

  二、校本课程的教务管理

  1、教务室应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一般在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周正式上课。

  2、做好选课指导。在学生选课前,由教务室印刷课程简介资料,年级组组学生选课,任课教师辅助年级组做好选课介绍和具体指导。

  3、学生选课前,在校园网上公告本学期将开设的校本课清单和校本课程简介,供学生查看。

  4、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周日上午定为学生选课时间。学生选课期间,学校的信息大厅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课。如学生所选课程因选课人数等因素未能开课,应重新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意愿提出多于应选课程数,便于学校调剂。

  5、学生选课完成,教务处排出校本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6、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校本课程每次课记2个课时(上课与课程开发各1课时)。

  2、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上课点名,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学生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2次或因故缺*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3、教师如需要临时调课,需提前报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不得私自调课。

  4、学生在收到学校课程上课通知后,原则上应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教室处上课。特殊情况,经教务主任同意后才得更改。

  5、学生在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一般15课时计作1学分,成绩按优、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四、校本课程评价

  1、教学过程评价

  着眼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定。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学简案、学生问卷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学*效果评价

  学生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3、每2年评选一次校本精品课程评选,对开设满2年或以上的校本课程,可参评精品校本课程,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5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6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田小冬

  副组长:王中秋、伍建清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8

  一、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二、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树立哪些新理念?应探索哪些新方法和新策略?

  三、当前课堂教学上存在大量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优化教学设计角度去思考,应该怎样加以克服和解决?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上是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学设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教学水*高,课上得比较好总是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差,水*低,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他们不会做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创新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才能上层次、上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教案)是不相同的。

  首先从着眼点上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问题,这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地传授好教材的知识。我们的教师无异成了二传手。因此教师的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教师具有优化组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高了。

  俗话说得好,凡是预测立,不预则废。

  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改有何关系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预示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评价的深刻的变革。这是一次带有文化转变意义并改变教师角色整体系统的深刻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加以突破。没有整体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和突破,就不可能贯彻精神,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例如:传统教学模式六步法-师生问好-发生训练-复*歌曲-新授课-歌曲处理-综合表现。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与新课改相违背。按新课程理念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师生探索-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

  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已用新教学设计替代传统的“教案”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分为“设计理念”“设计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后附“课后反思”。

  有的教师教师教学设计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后附有“教学手记”。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写法。可以看出课改后教学设计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

  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严重存在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意识不强

  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弄不清教学目标,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课堂随意性大,东扯葫芦西扯瓢,教学完全处于盲目状态

  2.教材处理不当

  由于教师不做总体设计。教材没能很好处理。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由于不善于教学设计,内容不连接,缺乏整体感,没有教学主线,缺乏条理性。

  3.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教师讲的多,不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更没有活动自由的空间。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失去学*的欲望。

  4.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不重实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自由放任,轻轻点水,缺乏内涵。导致教学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师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转变六种意识。

  —。树立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教师有的是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缺少的是课程意识。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要树立大的课程观。

  那么树立课程意识,意味着什么?

  首先,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五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只有孤立的每个因素都集中整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课程功能。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组织形式、环境五个因素的整合。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再只是载体,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传统式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新课程课堂上教师变“讲师”为“导师”师生信息反馈,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

  第三、教师要由被动地执行和施授课程,变为主动开发创新课程。

  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课程是国家的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是专家编织出来的,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者而是课程创造者,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维持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二、树立过程意识

  传统教学的教师缺少过程意识,重结果、轻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增加过程意识,不仅要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本身价值。

  案例

  增强过程意识,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去是清一色答案。没有问题。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为问题而存在。可见我们的过去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清一色的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相同的动作,整齐划一,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达到课虽尽,余味却无穷。

  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带着无数问题走出课堂。

  三、树立导学意识

  所谓导学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生学*动力、方法、交往方式、学*过程、学*效果、评估的关注、组织和指导。

  树立导学意识首先教师要有“以学定教”的思想。教学设计要以学*者为出发点,关注和挖掘学*者的内部潜能、突出学*者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

  其次,树立导学意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的指导。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有三种。第一种是只会教书,把学生当成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他注意的重心从书上移到学生身上了,不象从前拿学生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第三种先生是好的先生,他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生学。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为学生一辈子负责,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

  影响学生学*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

  四、树立开放意识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把学生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如何去突破三个中心?首先,突破课本为中心,改变过去讲“课本课本、

  一课之本”,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即在学好用好教材基础上,还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不在是由教师垄断的一统天下。教师角色和责任,在于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最终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用大量静态化转变为大量的动态分解分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各种情景。)

  再次,突破课堂为中心,可以在教室内还可以到室外。(看剧、听音乐会、专业教师训练、网络)

  五、把握整合意识

  传统强调学科独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课改整合基础教育把各种知识分成若干的学科来进行教学。许多分解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联系十分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具有整合意识,以本教学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知识的素材和营养。(城四整合教研组)

  六、树立创新意识

  课改突出特点是为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开发处理教材,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评价学*有一定的空间。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都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宝。”希望每位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不断的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一级一级的登上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9

  一、开发背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书法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美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性格、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升。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规范书法课程开设,严格训练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规范汉字笔画、笔顺和字形,严谨优美汉字的结构布局,养成学生良好的书法*惯,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特长,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二)具体目标

  A、学生发展目标:

  1、小学低段: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2、小学高段: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开始学*毛笔书法。三到四年级学生能够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够用毛笔书写楷书。

  B、教师发展目标: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的提高。

  C、学校发展目标:

  营造书法艺术良好环境,利用书法教学活动的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内容框架

  1、一、二年级:铅笔字,每周开设1课时书法课程,双休日每天练字不少于15分钟。初步认识、了解28种笔画的书写方法,掌握正确握笔方法和书法姿势,学会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培养良好书法*惯,学会使用和保管书法工具。

  2、三、四年级:硬笔、软笔字,每周开设1节书法课程,*时练字每天不少于10分钟,双休日每天练字不少于15分钟。三年级开始学写仿影楷书,书法教师每天全部判阅点评。四年级开始临摹名家书法,横竖行间兼间小楷,书法教师每天全部判阅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书法*惯。用楷书把汉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3、五、六年级:硬笔、软笔字,开设1节书法课,*时练字每天不少于10分钟,双休日每天练字不少于20分钟。美术课上开展书法欣赏课。学生仿写与临摹穿**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书法热情和灵感,领悟书法艺术的魅力,认识书法的表现力,养成良好书法*惯,掌握软硬笔书法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成功喜悦。

  四、工作评价

  (一)为了提高全体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学*和工作积极性,每年“六一”“元旦”举办全校大型书法、绘画作品展览活动,评出优秀作品奖、优秀辅导奖。

  (二)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作品及作品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采用三级评价法:一是学生自评;二、是班级互评;三是学校总评,每月评比一次,每学期考查一次,评价结果装进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其次,征集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

  (三)对教师的评价。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教师指导工作记入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学校把每星期书法课授课情况、学生书法考查情况及书法展览情况汇总,作为语文教师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10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0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xx.10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王x

  《社会课小组学*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3)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汇总10篇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1

  一、基本理念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课程设置

  1、校本活动课程在初一年级开设,每个学期约12-14次课,争取实现为学生培养一门特长的目的。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六、课堂教学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八、师资培训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4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课余练*、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5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年来的语文测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5月,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学校办学水*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书法,并*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6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及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的学*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1、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书法校本课程研究组机构

  组长:张义富

  副组长:赵玉利

  组员:

  四、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五、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六、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

  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六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七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九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

  2、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3、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8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策略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通用学*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策略、组织学*策略、精加工学*策略、元认知学*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

  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

  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和开放式学*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台,经过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9

  一、基本理念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课程设置

  1、校本活动课程在初一年级开设,每个学期约12-14次课,争取实现为学生培养一门特长的目的。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六、课堂教学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八、师资培训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和艺术素养。

  二、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书法校本课程研究组机构

  组长:张义富

  副组长:赵玉利

  组员:杨艳军 姜海* 李敏 戚焕芹 张义明 张传牧 姚传东

  四、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五、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心静气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六、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

  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六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七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九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 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

  2、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3、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4)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范本10份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1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坐落于美丽的青岛西海岸,占地面积67亩,建筑面积2.3万*方米,投资1.5亿元,是一所可容纳36个教学班、能满足1800名学生就学需求的初级中学。

  学校秉承环保、生态、先进的设计理念,按照“全国千所示范性初中标准”要求建设,现有全塑运动场,篮球场、体育馆以及游泳池;建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综合实践室、生物园、机器人教室和天文台、生命科学教室等功能室,设有校园电视台和智能录播系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搭建了*台。

  学校秉承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特色即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狠抓学生*惯养成,把责任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努力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现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学*型组织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我校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拟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深入贯彻落实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展“师爱助你成长”、“我做学生良师益友”、 “教师风采演讲”活动。加强老师的的师德教育培训。

  2、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制订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考核细则及奖励方案。利用讲座、结对子、听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3、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措施、考核细则、奖励方案,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培训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培训方式

  1、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

  2、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或参加省、市、区级培训。并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与外校交流。按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全员培训。定期参加各学科学术会、学会年会。

  3、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

  4、教研组的每周一次教研公开课,每两周一次教研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教学论坛等教研培训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课、出师课,并要形成制度。

  5、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培训工作,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开阔老师们的眼界。每年一次拜师会,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每期要上一次公开示范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

  6、学校综合运用集体培训、分散培训、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建成的校园网,通过微机培训,老师们都掌握了使用方法,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培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都在充分发挥着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看录像、学理论,谈反思感想、写体会,集体培训与个别自动学*相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进一步学会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校本培训副组长,其他中层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我校每周一第四节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不断加强教师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计划每年投入经费20万元。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10000多本、报纸、杂志100多种、音像资料580多小时。

  五、培训成果:

  经过假期一个月疾风暴雨式的培训,老师们的头脑进行了一次革命洗礼,对韩立福博士的课堂有效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徐圣三教授的讲座使老师们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师德教育方面有进行了一次新的浇灌,王xx教授的说课标说教材培训室所有老师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冲击越大收获就越多,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实验初中举行了说课标说教材大赛,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想在全区推广经验。李素香校长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讲座使大家对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培训新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心中逐渐清晰,有待在教学中检验和逐渐改善。我们要把校本培训继续高质量的进行下去,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2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员:XXXXXX

  执行委员:XXX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估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落实校本课程委员会的决策、措施。

  (3)对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的教学负全责。以身作则,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带动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优化。

  (4)协调、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了解和反馈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5)执行委员负责操作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事宜。

  2、导师团名单及其工作职责

  ①导师团名单

  曹卫东、范桂湘、**波、陈永兴、汪辉、朱校松、陈志伟、陈利民、王洪军、吴卫军、仲崇文、卢振、樊君明、张丽艳

  ②工作职责

  (1)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做法、成效。

  (2)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在校内外推广交流,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总结,写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本课程教学论文。

  (3)参与校本课程遴选,课题审批,研究性学*指导,专题讲座,学*成果评定等学术性活动。

  (4)参加研究性学*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研究必申报、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进行审批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的方法、活动、实验、调查、采访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的论文撰写、成果体现进行指导和学术评定。

  三、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实施

  学校在*几年已成功开设了《大语文》、《大南之魂》、《爱您以心》、《池塘养鱼》、《英美文化介绍》、《英语阅读》、《英语书面表达》、《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走进社会中的化学》、《趣味数学》、《苏州历史名人》、《苏州历史名镇》、《自然灾害及防御》、《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举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部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装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新生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装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人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宿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按原班级组班,将选修的校本课程排入课表,每周安排两次。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操场等,由教务处世哲学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确定一位负责人。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学*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人微言轻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装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师*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生的学*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攻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操作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部、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各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一方面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方面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3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设,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小组

  组长:陆金华

  副组长:邵卫中、陆志高、吴洪海

  成员:体艺专业教师、其他指导教师,社会各类讲师团

  四、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内容:各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内容。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择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的学*与辅导环境。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辅导好一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劳动者和向上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办学宗旨,振兴家乡经济,繁荣社会,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依靠本校教师和当地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采用自编、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了解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2、培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分类:理论课和实践参观课。

  2、学期内容:七年级家政服务、八年级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术、九年级调味品酿造技术。

  3、课程实施办法:每周开设一节,按照课程表授课。

  四、师生情况分析

  农村学生热情高,好奇心强,缺少创新。副校级领导任课,生活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五、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校本课教学计划、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熏陶,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明确具体得当,符合学生实际;按照四学模式备课,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效果好;启迪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

  4、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三)

  一、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开发的自己学校的课程,是土生土长的,适合自己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也适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和软硬件教学建设。既可以是自己独立研究的课程,也可以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加工、补充和完善,从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由以上解释不难得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就是初中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是自己在数学教材之外另辟小径,或者是把数学教材进行补充和改编(如有的章节不适合自己的学校可以略讲,有的章节可以加大补充内容等等)。

  二、进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为创建学校特色和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以上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解释我们也可以看出,开发数学校本课程,是数学教师自己多年教学数学经验的体现,所以要开发;另外,是对数学教材不适合自己学校、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章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新内容,或删减课本上的某些内容。但是不论怎么开发,其最终目的都一样,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现有的数学教材只是提供了所有学校都统一使用的教材,可以说,“千人一面”,不可能照顾到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总会有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某一些学校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对数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增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亟须了。

  2、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在数学教材之外另辟新径,编写同步辅助教材(不会对国家课程教材的使用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开发数学校本教材就是对数学教学经验的推广和其他数学教师捷径的专业培训。

  3、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举措。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三、目前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由于校本课程甚至课程的概念本身发展的范围和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工作中感到难度大,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甚至走了很多弯路。例如,很多学校认为,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就是单纯地编写校本教材,导致人为地机械模仿,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2、一些学校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他们不是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考虑,而是被动、无奈地执行上级布置的任务,带有明显的“为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的色彩。

  3、有的学校热衷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其目的是为了借此扬名,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校本课程沦为这些学校扩大自身知名度的工具。

  4、我们很少看到有学校认真地进行前期的学生需求调查,校本课程的出台往往是学校单方面闭门造车的结果,通常是教师能上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校本课程蜕变为师本课程,学生的需求被弃之不管。

  5、教师通常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开发课程,没有从学校的总体发展去思考校本课程的设置。换言之,校本课程开发者没有将办学理念的梳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前提。因此,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被降格为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未能体现出学校的整体追求。学校管理者所做的只是将课程开发的任务下达给教师了事,至于各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办学理念的支撑等很少做详尽的论证。

  四、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种尝试

  1、请专家指导、举办讲座,培训学*,提高认识。这是进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闭门造车是错误的。例如,请市、区教研室、教科所专家来校指导培训,讲解进行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2、和临*或者是知名兄弟学校里的.数学教师联手,共同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这样可以群策群力,少走弯路,提高开发的质量。

  3、对各年级各班学生数学学*情况进行调查,决定实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年级、班级。调查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基础、学*兴趣及学*能力。

  4、对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

  1、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就是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重点、有主次。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是开发的重点。

  2、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充是重难内容的补充。

  3、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是将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将知识综合运用,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如:课改后数学考试的几个热点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开放题、探究题等,这些问题,课本上的例题和*题非常少,几乎没有。如果教师不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做相应的拓展,做专题讲解和训练,学生就无法应付考试。

  4、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就是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最常用的,一是将“拿来”的试题进行改造,再印发给学生考试或练*。如:将超出课标的题删去,将太难的题换成较容易的题,调整某些题的序号和分值等。二是将课本上的某些问题或例题的情境,改成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我们在上新课时,一般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设计的这种问题情境,从理论上说就是课程改编。

  总之,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少走弯路,必须先学*相关理念充实自己,然后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价值取向,调查取证,决定开发内容和年级班级,再联手共同开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开发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田小冬

  副组长:王中秋、伍建清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田小冬

  副组长:王中秋、伍建清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6

  一、评价的背景

  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对现有学科知识的整合,重视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学科知识的整合一方面强调同一学科内不同知识在学*阶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学*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提高学*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不同学*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达到学科交融的、教学优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校本课程,在这种拓展性、发展性的学*中,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和思考,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动。

  二、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校本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原则。学校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伸,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原则。学校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理科类的校本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校本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校本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原则。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校本课程,只要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评审就可以列入校本课程目录。

  动态性原则。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校本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校本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校本课程将谈出,校本课程的总数量将维持在30门左右。

  三、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内容

  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控制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沭阳如东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校本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校本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校本课程才能列入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校本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校本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如参观、实验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校本课程投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教师“教”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学生校本课程“学”的主要是学*情趣、课程教学与学生经验、体验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管理激励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校本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校本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其他方面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7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设,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小组

  组长:陆金华

  副组长:邵卫中、陆志高、吴洪海

  成员:体艺专业教师、其他指导教师,社会各类讲师团

  四、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内容:各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内容。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择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的学*与辅导环境。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辅导好一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劳动者和向上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办学宗旨,振兴家乡经济,繁荣社会,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依靠本校教师和当地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采用自编、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了解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2、培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分类:理论课和实践参观课。

  2、学期内容:七年级家政服务、八年级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术、九年级调味品酿造技术。

  3、课程实施办法:每周开设一节,按照课程表授课。

  四、师生情况分析

  农村学生热情高,好奇心强,缺少创新。副校级领导任课,生活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五、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校本课教学计划、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熏陶,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明确具体得当,符合学生实际;按照四学模式备课,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效果好;启迪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

  4、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三)

  一、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开发的自己学校的课程,是土生土长的.,适合自己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也适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和软硬件教学建设。既可以是自己独立研究的课程,也可以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加工、补充和完善,从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由以上解释不难得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就是初中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是自己在数学教材之外另辟小径,或者是把数学教材进行补充和改编(如有的章节不适合自己的学校可以略讲,有的章节可以加大补充内容等等)。

  二、进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为创建学校特色和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以上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解释我们也可以看出,开发数学校本课程,是数学教师自己多年教学数学经验的体现,所以要开发;另外,是对数学教材不适合自己学校、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章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新内容,或删减课本上的某些内容。但是不论怎么开发,其最终目的都一样,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现有的数学教材只是提供了所有学校都统一使用的教材,可以说,“千人一面”,不可能照顾到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总会有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某一些学校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对数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增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亟须了。

  2、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在数学教材之外另辟新径,编写同步辅助教材(不会对国家课程教材的使用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开发数学校本教材就是对数学教学经验的推广和其他数学教师捷径的专业培训。

  3、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举措。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三、目前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由于校本课程甚至课程的概念本身发展的范围和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工作中感到难度大,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甚至走了很多弯路。例如,很多学校认为,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就是单纯地编写校本教材,导致人为地机械模仿,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2、一些学校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他们不是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考虑,而是被动、无奈地执行上级布置的任务,带有明显的“为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的色彩。

  3、有的学校热衷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其目的是为了借此扬名,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校本课程沦为这些学校扩大自身知名度的工具。

  4、我们很少看到有学校认真地进行前期的学生需求调查,校本课程的出台往往是学校单方面闭门造车的结果,通常是教师能上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校本课程蜕变为师本课程,学生的需求被弃之不管。

  5、教师通常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开发课程,没有从学校的总体发展去思考校本课程的设置。换言之,校本课程开发者没有将办学理念的梳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前提。因此,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被降格为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未能体现出学校的整体追求。学校管理者所做的只是将课程开发的任务下达给教师了事,至于各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办学理念的支撑等很少做详尽的论证。

  四、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种尝试

  1、请专家指导、举办讲座,培训学*,提高认识。这是进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闭门造车是错误的。例如,请市、区教研室、教科所专家来校指导培训,讲解进行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2、和临*或者是知名兄弟学校里的数学教师联手,共同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这样可以群策群力,少走弯路,提高开发的质量。

  3、对各年级各班学生数学学*情况进行调查,决定实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年级、班级。调查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基础、学*兴趣及学*能力。

  4、对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

  1、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就是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重点、有主次。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是开发的重点。

  2、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充是重难内容的补充。

  3、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是将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将知识综合运用,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如:课改后数学考试的几个热点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开放题、探究题等,这些问题,课本上的例题和*题非常少,几乎没有。如果教师不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做相应的拓展,做专题讲解和训练,学生就无法应付考试。

  4、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就是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最常用的,一是将“拿来”的试题进行改造,再印发给学生考试或练*。如:将超出课标的题删去,将太难的题换成较容易的题,调整某些题的序号和分值等。二是将课本上的某些问题或例题的情境,改成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我们在上新课时,一般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设计的这种问题情境,从理论上说就是课程改编。

  总之,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少走弯路,必须先学*相关理念充实自己,然后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价值取向,调查取证,决定开发内容和年级班级,再联手共同开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开发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及时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发展规划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新课改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本年度我校将继续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并作为学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强校之路、兴校之策。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从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训内容。从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全面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2、针对性原则。坚持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管理的探讨。

  4、差异性原则。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水*的不同特点,因人制宜,分层培训。对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培训,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以促进这些教师快速成长。对45周岁以上教师培训,做到从基础入手,采用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5、协同性原则。对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行校内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6、开放性原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使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专题讲座:以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主题,分阶段进行深化培训,建构教师的自我道德意识;

  (2)行动研究:抓"叙事教育故事"的研究,在研究中激发教师真心爱教育、真情爱学生的情感,寻求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3)自我修正: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在反思中提升认识,在行为中见证成果。

  2、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1)落实校本培训目标:完成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任务,重视过程与评估记录,保证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学有所获。

  (2)专题研讨、专家视频讲座:针对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分别制定校一级、教研组一级培训专题。结合农远资源定期开设专家讲座,重点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

  (3)教研训一体化:以"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为主,研究真问题。以此带动教师学科专业教学技能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与高效。

  (4)课题研讨:以制度为保障,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以深层的科研推动力拉动课堂教学改革。

  (5)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借助远程教育*台和骨干教师的力量完成校本培训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1)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资源库利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整合等。

  (2)网络应用培训:利用校园网搭建教师学*交流的*台,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文化共享。比如,设立网上论坛进行在线交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学*与互动,让网络文化融入教师的学*与研究生活,年轻教师通过个体培训,完成网络培训任务。

  4、班主任培训:

  设定专题,针对我校学生的成长需要(特别是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心理、道德品质、人文精神等),确立研修专题,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个学期一个专题。倡导班级管理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方式,让更多的班主任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特色;定期举办特色管理经验介绍,让更多的班主任脱颖而出。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叙事研究。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有序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宏观指导、提供资源、制定措施、建立评价机制等。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做到校本培训内容、人员、时间、场地和经费"五落实"。校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校骨干教师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具体做好四项工作:①制定校本培训制度;②师资队伍建设;③组织校本培训;④负责校本培训效果测评。确保校本培训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辅导到位、培训到位,使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扎实的开展。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2、制度健全、档案完全

  校本培训能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1)严格执行校本培训制度,规范培训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学时、学分。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学*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和学时登记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2)建立档案登记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档案工作专人负责制,做到材料完整,管理规范。对教师个人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的年度学*目标,学*内容,学*形式、学*体会、考核成绩、教育教学成果、专业发展水*都要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构建学*型学校"、"培养学*型教师"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

  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

  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三和周五下午,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及时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发展规划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新课改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本年度我校将继续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并作为学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强校之路、兴校之策。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从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训内容。从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全面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2、针对性原则。坚持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管理的探讨。

  4、差异性原则。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水*的不同特点,因人制宜,分层培训。对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培训,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以促进这些教师快速成长。对45周岁以上教师培训,做到从基础入手,采用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5、协同性原则。对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行校内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6、开放性原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使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专题讲座:以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主题,分阶段进行深化培训,建构教师的自我道德意识;

  (2)行动研究:抓“叙事教育故事”的研究,在研究中激发教师真心爱教育、真情爱学生的`情感,寻求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3)自我修正: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在反思中提升认识,在行为中见证成果。

  2、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1)落实校本培训目标:完成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任务,重视过程与评估记录,保证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学有所获。

  (2)专题研讨、专家视频讲座:针对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分别制定校一级、教研组一级培训专题。结合农远资源定期开设专家讲座,重点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

  (3)教研训一体化:以“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为主,研究真问题。以此带动教师学科专业教学技能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与高效。

  (4)课题研讨:以制度为保障,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以深层的科研推动力拉动课堂教学改革。

  (5)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借助远程教育*台和骨干教师的力量完成校本培训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1)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资源库利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整合等。

  (2)网络应用培训:利用校园网搭建教师学*交流的*台,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文化共享。比如,设立网上论坛进行在线交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学*与互动,让网络文化融入教师的学*与研究生活,年轻教师通过个体培训,完成网络培训任务。

  4、班主任培训:

  设定专题,针对我校学生的成长需要(特别是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心理、道德品质、人文精神等),确立研修专题,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个学期一个专题。倡导班级管理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方式,让更多的班主任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特色;定期举办特色管理经验介绍,让更多的班主任脱颖而出。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叙事研究。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有序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宏观指导、提供资源、制定措施、建立评价机制等。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做到校本培训内容、人员、时间、场地和经费“五落实”。校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校骨干教师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具体做好四项工作:

  ①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②师资队伍建设;

  ③组织校本培训;

  ④负责校本培训效果测评。

  确保校本培训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辅导到位、培训到位,使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扎实的开展。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朱信*

  副组长:赵厚乐、吴昌玺

  成员:朱卫东、崔详建、董桂礼、马培健、刘守峰、刘洪亮

  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2、制度健全、档案完全

  校本培训能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1)严格执行校本培训制度,规范培训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学时、学分。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学*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和学时登记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2)建立档案登记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档案工作专人负责制,做到材料完整,管理规范。对教师个人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的年度学*目标,学*内容,学*形式、学*体会、考核成绩、教育教学成果、专业发展水*都要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构建学*型学校”、“培养学*型教师”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5)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0篇)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1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2.对子课题部分内容进行尝试性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交流—总结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汇集完成本课题的编写、评价,进行校内成果研讨鉴定,根据鉴定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出书,课题组完成专门性总结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2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3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剪纸、舞蹈、音乐、美术、体育项目训练、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大周5课时,安排在下午3、4节公共自*课上。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

  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结合各地的教研情况,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需要和学*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在我看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4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块课程作为选修Ⅱ课程。

  2.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3.《z省东邵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规定:我校在第一轮实验中至少开出18个选修Ⅱ课程,以后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东邵一中学校课程丛书》。为了丰富学校课程,展示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及组织实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组员协同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各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编写者,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是课程开发和编写的主要承担者。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补充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的课程,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求、不切实际的课程或者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模块。

  3.合作互补。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互相补充,努力开发出学科之间整合的边缘性课程;同学科教师更要合作互补,使开发的课程特色突出。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出的课程,必须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学术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上的集体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订后方可开课。

  四、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

  根据我校资源条件、师资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四种课程编写的具体方式,供教师参考选择。

  1.课程改编——指对国内国外某些课程引进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师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①课程目标②内容选择③内容组织④学生学*⑤学*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的等方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学*领域或学科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课程开发活动。常见方法有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如对物理与数学**同关注要素整合,开发出教材。如“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如《湖湘文化》。

  3.课程新编——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如乡土教材,突出学校特点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婚俗文化等。

  4.课程拓展——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题拓展可遵循:①学生确实需求;②教师有特别的兴趣和专长;③学校提倡、鼓励;④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师随意拓展,增加学生负担。

  五、校本课程框架设计

  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之一《开发想象力》

  教材名称:开发想象力。

  课程名称:开发想象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编者(高中数学组教师)

  插图。

  内容提纲:

  第一课:做创新人才。

  第二课:开发想像力。

  第三课:由勾股定理展开想像的翅膀。

  第四课:学会提问。

  第五课:开发提问能力。

  第六课:前人想像力赏析(教师)。

  第七课:前人想像力赏析(学生)。

  第八课:提高空间想像力。

  第九课:从编写谜语开始创作。

  第十课:提高创新水*

  校长

  主管副校长

  教科室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开发课程教师

  教务处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任课教师

  建立课程档案室

  学术委员会

  校本课程

  申报开发课程文本

  使用

  组织开课

  组织开发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布开发方案(高一高二年级重点开发各学科学案)→②教师、备课组设计开发计划→③教师或备课组申报开发计划→④学术委员会批准→⑤教师编写→⑥提交课程文本→⑦评审教师开发的课程→⑧开课。

  3.考核评价

  ①通过学校评审的课程,学校根据课程的质量与数量,每课时(相当于2500字)给予100元津贴。

  ②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开发课程每10课时,按省级优秀二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开发课程每4—5课时,按市级优秀一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

  ③参与新课程实验而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评职称时一票否决。

  ④申报和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技术头衔,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荣誉称号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优先考虑。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6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7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实践性。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8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剪纸、舞蹈、音乐、美术、体育项目训练、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大周5课时,安排在下午3、4节公共自*课上。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

  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结合各地的教研情况,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需要和学*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在我看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9

  前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反映出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广东江北中学是一所老牌省重点中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矢志不移地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名师、优生和科学的课程。对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可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研水*大大提升,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实现向名师的飞跃;实施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学*方法和学*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北中的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化*凡为卓越。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是北中实现飞跃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规则

  1、开发与申报

  每位北中的教师都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义务

  (1)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自主制订课程纲要和编写教材。

  (2)在开学第一周向学校教导处进行校本课程开设的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XX学科校本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等。

  《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求“价值”要反映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需求、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目标”要体现三维一体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

  ②自编教材和课程安排

  对教材的要求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实用价值,有助学生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材编排形式可多样性,内容从易到难,课程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要注意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课时量为18课时。

  对课程实施设计的要求:课程实施设计内容包括: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建议、课程完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支持、班级组成及管理等。

  ③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涉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过程、学*成绩的评价、成果交流和展示等。

  2、审核

  在开学第二周,由学校教导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题列入《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提供学生进行选择。审核是对课程是还符合以上对课程申报的要求。

  3、选课和组建课程学*班

  (1)学校将《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发放到各班,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在选课时应尽可能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生有试听一节和重选一次的机会。但在课程进行到第二课时后应稳定下来。

  (2)学生选课完成后年级进行汇总登记,将所选课程及学生人数报教导处,所选课程学生人数15人以上,同意开设该校本课程,学校按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导处统一检查。

  4、对课程评价

  教导处通过学生评议(权重3)、课堂评估(权重4)、教师自评(权重3)对课程本身优劣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过程进行过程和终结性评价,合格者给予学分。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10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根据自身特长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培育学校精品课程,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结合教师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选修课程要贴*生活、贴*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二、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

  1.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等多种评价、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

  2.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形式有:以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课程开发、开设老师,督促教师及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终结评价形式: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教案、上课点到、课程学分评定、课程实施后反思与改进等材料是否齐全。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分级评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对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自行申报,结合考核对校本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等4级评定。

  三、校本选修课程评价内容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刚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纠偏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0份(扩展6)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优选【五】份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1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烙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烙画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烙画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烙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掌握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对象:4--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2、在不影响正常的烙画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烙画课合理安排烙画的训练。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办法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烙画,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烙画,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烙画特色品牌,将成为烙画选择的致力点。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烙画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烙画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烙画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2、做好学*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烙画社团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4、安排好烙画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成长记录册中以星号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烙画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评价认定

  1.评价方式。学生本人现场创作和测试,按有关标准进行认定;参加学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的学生如果能出具有效的参加证明,则认定该生为优秀。

  2.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

  3.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烙画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教师负责。

  4.为促进学生对烙画的关注,并终身受益,班级要在学*园地内张榜公布每名学生烙画的作品。每学期结束时将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5.学校将烙画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烙画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烙画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6.烙画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7.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烙画教学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员:XXXXXX

  执行委员:XXX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估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落实校本课程委员会的决策、措施。

  (3)对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的教学负全责。以身作则,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带动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优化。

  (4)协调、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了解和反馈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5)执行委员负责操作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事宜。

  2、导师团名单及其工作职责

  ①导师团名单

  曹卫东、范桂湘、**波、陈永兴、汪辉、朱校松、陈志伟、陈利民、王洪军、吴卫军、仲崇文、卢振、樊君明、张丽艳

  ②工作职责

  (1)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做法、成效。

  (2)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在校内外推广交流,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总结,写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本课程教学论文。

  (3)参与校本课程遴选,课题审批,研究性学*指导,专题讲座,学*成果评定等学术性活动。

  (4)参加研究性学*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研究必申报、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进行审批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的方法、活动、实验、调查、采访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的论文撰写、成果体现进行指导和学术评定。

  三、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实施

  学校在*几年已成功开设了《大语文》、《大南之魂》、《爱您以心》、《池塘养鱼》、《英美文化介绍》、《英语阅读》、《英语书面表达》、《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走进社会中的化学》、《趣味数学》、《苏州历史名人》、《苏州历史名镇》、《自然灾害及防御》、《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举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部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装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新生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装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人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宿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按原班级组班,将选修的校本课程排入课表,每周安排两次。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操场等,由教务处世哲学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确定一位负责人。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学*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人微言轻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装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师*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生的学*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攻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操作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部、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各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一方面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方面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设,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小组

  组长:陆金华

  副组长:邵卫中、陆志高、吴洪海

  成员:体艺专业教师、其他指导教师,社会各类讲师团

  四、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内容:各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内容。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择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的学*与辅导环境。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辅导好一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4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丰富课程体系,激发校园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我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创建于19xx年,坐落于郑州市**街12号,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为校训,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绩”的共同价值,形成了“和谐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乐群、诲人不倦”的教风,“志存高远、学而不厌”的学风。学校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彰显“空乘”为主的艺术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整个校园校风正,学风浓,和谐而富有生机,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15315*方米;有实验室6个,功能教室约40个,操场正在建设当中;有4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24个教学班;2100余名学生,150余位教职工,均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中级教师4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5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可见,学校不仅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物质与环境基础,还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期待

  1、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抓手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

  根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兼顾特色发展和学校实际,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勇于担当、自信、阳光,有创新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现代人,确定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一)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担当与合作,讲究现代文明礼仪,提升团队素养与领导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学会认同与认可。认同自我,认可他人,讲究规则意识,提升坚韧、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学会探究与创新。学*一门探究性课程,动手操作,由转变、改变到创新,不断培养穷究物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四)学会生存与生活。有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技能,发展一项健康休闲兴趣爱好,培养志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自信与个性,实现个人价值。

  (五)具有国际视野。不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审视传统,主动融入又保持自我尊严,理解国际文化与规则,具有国际视野。

  三、校本课程结构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三类课程:探究实验课程、学科发展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同时,结合创客教育,将学校校本课程纳入创客课程建设。课程呈现形式可以是校本课程,也可是社团形式。以社团形式呈现的校本课程,必须有完备的社团章程和社团成员招募书,常规性开展社团活动。

  (一)探究实验课程:设置“拓展探究课程”与“融合探究课程”。以理科探究创新、学科融合课程为主,强调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动手操作等深度学*方式。侧重培育理科见长的创新型人才,使参与学*的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探索的乐趣,发展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语言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国际理解课程”。关注兴趣与爱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开阔视野,突出个性与品质的培养,侧重学科素养、学科拓展、合作交往、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融合、国际规则理解等素养的培育。

  (三)特色发展课程:设置“德育特色课程”、“空乘特色课程”和“艺体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弟子规”、礼仪教育等特色德育课程的影响力,以德促智,以智养德,德智相融;彰显“空乘”、美术、播音主持、“艺体”特色,让整个校园浸润在美育的河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多彩的人生芳华。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5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经过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

  我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校本课程规划总体目标: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三、校本课程结构与门类

  拓展类:《童声合唱》,《少年篮球》,《趣味运动》,《科技创新》等以营造多彩课堂为着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标。

  艺术类:《少儿腰鼓》,学校腰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更有利于保持特色发展,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实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予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由该学科任课教师担任,或由该学科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校本课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