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计划 / | 2022-11-25 00:00:00 计划,小学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1

  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与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所以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惯。

  二、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本事。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一样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三、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规定动作,了解所*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本事。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本事。

  3、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经过多种联系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明白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我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4、正确评价自我的运动本事,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适宜的体育学*目标方法,增强自尊与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5、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运动参与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体育的锻炼方法

  2、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本事。

  3、根据自我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资料

  1、跑(50米、耐力跑800米1000米、往返跑25米)

  2、田径跳(立定跳远)掷(投实心球)

  运动技能教学重点:以各项目技术为载体,发展跑的本事和有氧耐力、弹跳力、肌肉力量,提高生活本事和抗疲劳的本事。

  3、足球(变向运球射门、脚法不限)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排球(垫球)

  教学重点: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培养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2

  一、活动目的:

  通过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及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活动要求:

  1、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操场集中。

  2、体育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大声喧哗,在操场不准做与体育学*无关的事,应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保证体育过程中的安全。

  3、爱护体育设施和用品。

  4、努力学*,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体育常识知识,(体育项目、体育设施、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各种田径运动项目)。

  2、速度、灵敏练*:

  (1)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踢腿跑、十字交叉步。(2)加速跑30、60米。

  (3)蹲居式起跑、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3、耐力练*:

  计时跑、定距跑、变速跑、走跑交替等。

  4、弹跳力和力量练*:(1)各种跳跃练*。

  (2)各种腰、背、腹肌练*。

  5、训练负荷强度及时间:

  每周训练1次,每次1节课。训练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

  6、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两周测一次成绩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月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四、活动措施:

  1、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体育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身体素质较高、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以集体训练为主,以个人练*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进行教学,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5、进行体育游戏,培养体育兴趣,调动学*积极性。开展体育竞赛,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协作能力。

  6、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制度,准时参加体育活动。明确学*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校本研训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体育内涵发展和形成学科特色,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越上一个新台阶。

  贯彻实施教育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贯彻《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多种形式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和教研活动,创建“参与健身”的健身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以学校的学科体育特色为突破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校体育校本研训工作计划、校本研训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课外体育活动”等计划。

  2、召开体育教师会议,布置本学期相关体育工作任务,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3、健全“两课、两操、两活动”,重点抓大课间(早操),制定具体的广播操比赛和训练实施方案,全校动员,课间操重点抓好广播操的训练。

  4、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并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并向东坝镇各完小、办学点下发关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通知,及相关要求和说明。

  5、筹备三十一届镇运动会,制定相关计划与规程,相关通知要求下发到全镇各校,认真选拔运动员,并初步确定各年级组运动员名单,以积极的态度备战镇运动会。

  6、按县教育局要求,完成四-六年级学生健康知识网上在线答题和健康知识测试。

  7、加大校本研训和校本建设,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地点待定),每学期每位专职体育教师不少于6次体育研训活动、兼职体育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次,做到有备课、有评价、有总结。

  8、积极参加县小学相关体育教学研讨活动。

  9、开展镇、校体育校本主题研训活动(时间、地点待定)。

  十月份:

  1、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加强对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对体育室使用记录进行记载。

  3、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活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锻炼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4、编排镇运动会秩序册,筹备并召开镇三十一届运动会。

  5、举行校一~六年级广播操比赛。

  6、积极学校体育校本研训主题活动(地点待定)。

  7、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准备工作。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进行认真准确的成绩测试。

  十一月份:

  1、继续做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2、积极组织开展校、县体育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时间待定)。

  3、参加县教育教学相关教学交流研讨,并结合学校体育校本教学研讨开展主题汇报。

  4、完成XX-XX学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并向国家数据库上报。

  十二月份:

  1、继续认真组织并开展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体育相关教学活动研讨观摩(时间待定)。

  2、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冬季三项体育锻炼活动。

  3、各班认真选拔长跑运动员,开展冬季长跑运动会。

  4、积极参加县体育研训系列主题活动,并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月份:

  1、体育老师加强自身的学*,撰写教学心得及教学论文。

  2、体育工作总结。

  3、进行资料归档。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本学期校本课程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2、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3、具体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计划应详细列述学生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教改措施、成果展现方式。附有教学配当,配当中应列出每周的具体学*内容,教师参照教学配当进行授课,教导处根据教学配当内容予以不定期检测。

  (2)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主提高,采用适合学会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参与热情科学合理应用激励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3)任课教师应注意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授后反思,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任课教师注意选取恰当合理的展示和呈现方式,期末以成果回报的方式进行验收评定,成绩纳入教师终结性评价体系。

  4、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四、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优、良、合格。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把读书活动渗透在国学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国学《弟子规》。

  四、具体目标:

  1、必背《弟子规》;

  2、选读书目:各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书目,每学期读书至少在两本以上;

  3、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五、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1、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

  2、检查学生诵读效果。

  3、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应活动。

  4、检查读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2、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3、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4、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方式

  (一)开发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应当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

  2、比例均衡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学校各类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3、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但多学科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内容拼盘,而是学科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只有各种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内容,并摆脱学科的痕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5、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科目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

  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四、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4、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

  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4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

  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6

  一、开发背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书法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美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性格、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将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视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逐步把本校建成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三、校本课程的依据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宇,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由此可见,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语文基本功。小学生写好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更是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在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中,孩子们逐渐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写好字的良好愿望。人能写字,反过来字也能“写”人。当学生将字写正确、结构比例恰当,达到整齐、清楚、易认、美观的要求后,便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汉字不只是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一种文化。汉字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写字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她所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的精神。小学生学写汉字,写好汉字,就是接受汉字的熏陶。

  我校试图从育德、启智和审美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一个把书法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相结合的训练体系。在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精神引领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我校提出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发实施了以书法为主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试图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规范书法课程开设,严格训练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规范汉字笔画、笔顺和字形,严谨优美汉字的结构布局,养成学生良好的书法*惯,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特长,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二)具体目标

  A、学生发展目标: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并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B、教师发展目标: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的提高。

  C、学校发展目标:

  营造书法艺术良好环境,利用书法教学活动的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五、实施内容与要求

  (一)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成果展示。

  (二)本学年具体教学安排:

  第1课时:介绍工具及书法基础知识(继续强调执笔。坐姿。用笔)

  第2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一) ——_横(复*长横,短横,左尖横等) +例字练*

  第3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二)____竖(复*垂露,悬针)+例字练*

  第4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三)_____ 点(复*左点、右点、竖点等) +例字练*

  第5课时 :楷书笔画的写法(四)_____ 言字旁、折(复*横折。竖折)、提+例字练*

  第6课时 :楷书笔画的写法(五)_____ 钩(1)(竖钩,斜钩,卧钩) +例字练*

  第7课时 : 楷书笔画的写法(六)____ 钩(2)(横钩,竖弯钩,横折钩) +例字练*

  第8课时 : 撇(斜撇,长撇) 、捺(*捺,斜捺) +例字练*

  第9课时 : 组合笔画练*, 单字临摹练*

  第10课时 : 组合笔画练*, 单字临摹练*

  (三)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六、课程的实施建议

  1、基本知识

  (1)由主讲老师讲授书法中最基本的知识,并进行相应辅导。从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实际出发,体现儿童的教育特点,以描、临、画、说、看、听、记,多方位体现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兴趣,建立审美观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书法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优秀自主学*的情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意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方式,增加学生书法实践的机会。

  (3)体现娱乐和情趣,课堂要充满生活气息。

  (4)重视情感的导向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书法教学的目标,老师要用美的人格、美的字体、美的形象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字型的积累,多种能力的培养。

  2、基本技能

  掌握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要求以规范化的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发展审美能力。以钢笔为工具打好硬笔的基础。

  3、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从书法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能从书法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生集体评的方法。

  (一)基本知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教材的选择:是否按照老师要求选择教材。

  2、交流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交流,相互学*。

  3、参与的态度:是否有认真踏实的学*态度

  (二)基本技能(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2、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3、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4、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xx”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7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8

  一、校本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

  通过学*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9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21世纪之际,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从这一目标出发,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的特色。我校选择了以乒乓项目作为本校的特色。

  3、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体育是实现德育、智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学生体质,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终身大事。众多的体育项目,尤其是运动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只有在中小学阶段,学*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发展。

  4、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现状来看,极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是围绕着五项素质"达标"转,很少在传授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上下功夫。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本人以为学生要在体育中达到"主动",首先是要对体育有兴趣,兴趣则来自体育中的成功感,而成功的关键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会"了才能体现"主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而让他们的终身受益。

  5、当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应试教育而导致的负担过重,另一个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针对这样的通病,强化体育功能尤显重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培养体育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好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3、通过开设乒乓项目的特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乒乓的兴趣,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素质。

  4、通过六年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乒乓技能水*。

  5、通过全校性的群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乒乓、打乒乓、喜爱乒乓的群体氛围,促进乒乓传统项目的开展,并对培养和输送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业余训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坚持全体参与。创建乒乓特色学校,全校学生都在该实验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方法,更要大胆创新,搜索新思路,走体教结合之路,走改革发展之路。

  第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定性分析,而且要作量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之达到可行有效之目标。

  第四,承认并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步骤进行,提高兴趣,打好基础,发展提高。

  第五,管理的系统性。在实验中要考虑技能水*的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制定计划、教学过程时,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考虑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系统发展和良性辐射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第六,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深圳前海学校由乒乓传统项目发展到乒乓特色学校,并辐射到学校的其他方面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打好基础,抓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达到长期目标的起步和关键。

  第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的自由基地,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第八,乒乓和其他项目相结合。把乒乓项目作为龙头项目,同时兼顾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相互呼应补充。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乒乓运动技术水*的同时也提高其他运动水*的提高。

  四、教学构架

  一、乒乓球教学模式的三种形式

  1、“观仿——辅纠——练*”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运动技术为主的项目,正确的运动技能是顺利教学的基础,是***兴趣的前导。教师正确示范或播放教学录象,让学生观看、自由模仿。

  ②教学过程

  ③教学组织:个人、小组、多人互相模仿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练*后达到掌握的目的。

  ④结果:通过学生的模仿、讨论、练*,学生发挥了体育学*的自我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运动的能力。

  2、“实战”教学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是两人对练的项目,一切的基本功练*都是为了完整的对练,只有把球“打”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实战”是使水*提高的有效途径。

  ②教学过程

  ③组织方式:学生分组自主对练,相互学*、观摩、指导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运动技能。

  ④效果:学生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各尽所能。

  3、考核评价模式

  ①指导思想:我们应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体育环境中学*运动。“技能+素质+参与态度+实际能力+自我健康规划+理论知识水*”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的学*提高给予学生“健康”的评价。

  ②考核模式

  个人评价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基本技能练*

  实战对练

  综合评价100%

  参与

  ③组织方式: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应以“人”及实际情况考核,体现重在参与、发展、健康的内涵。

  ④效果:学生考核积极,心情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五、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1、乒乓文化:收集有关乒乓球的起源及发展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了解乒乓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熟悉世界和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挖掘校本乒乓球文化,建设乒乓球文化墙,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乒乓球基本知识,欣赏一些高水*的比赛,并用说学的知识进行现场解说评论或欣赏完比赛后写一些评论文章。

  2、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⑴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⑵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⑶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3、竞赛规则:通过*时的教学、比赛和体育节中各年级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培训,向同学们讲授有关乒乓球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通过比赛中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乒乓裁判员一整套操作程序。

  4、乒乓交流:开发乒乓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了解“乒乓外交”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开展校际交流,培养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

  5、乒乓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乒乓球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乒乓球馆管理制度、乒乓球教练员职责、乒乓球馆财产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xx”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2)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从传统毛笔书法中吸取了有益的养分,在用笔、结构、章法上兼收毛笔之长,更好地发挥了硬笔的特点,或凌厉挺拨、刚健瘦硬;或纵横挥洒、飘逸刚媚;或凝重浑朴、韵味隽永;或玲珑温雅、秀美自然。硬笔书法各体皆宜,楷书、行楷、仿宋、行书、魏碑、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无不风格迥然,赏心悦目。3、硬笔书法具很强的群众性。当今硬笔书法之所以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反响之广,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于它缔结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良缘”。硬笔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群众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期望能把自己笔下的汉字写得规范、美观。一支硬笔,随身可带,随时可用。因此很多人都在利用这个方便条件努力提高书写水*。

  3、课程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四、目标与内容

  1、校本课程的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本课程的内容

  任何一门艺术应尊重传统,重视基础是人们的共识,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教育应以传授基础知识和传统理论为起点,使学生逐渐地有思想、有能力地向书法艺术的深层拓展,在不断的追求中探究、创新,步步提高。因此,在整个书法教学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过程。

  初一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部分。是书法教学中对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书法理论知识,基本笔画的笔法技法,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以及衍化出来的以独体字为主的教学内容。其中,在一个个小单元之间,列出一些思考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进行探究。通过欣赏,激发兴趣;临摹体验,把握写字技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健康成长。

  初二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如何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安排的部分。它讲授了书法中点画组合变化的规律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点画组合才恰当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正确的用笔方法,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创作作品方面的探究,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乐学、乐写、乐练。经过看、对临、临、背临的过程,写出最为规范、最有法度的字体——楷书。

  初三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熟悉书法、理解书法部分,是书法教学中继续练*笔法技法及字的结构安排,认识汉字的演化规律,了解宋体、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各异的形态,迥然的风格,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了解“文房四宝”的发展,了解书法的布局章法,赏析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做到取各家之长,为自己书法的发展蕴伏契机,创作出较高水*的书法作品。

  初四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感受书法、鉴赏书法部分。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进一步赏析书法作品,增强对书法鉴赏能力,体验书法情趣,丰富书法体验,提高书法表现能力,了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学*他们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我校“励志、勤学、遵纪、健美”的学风,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为切入口,以学生创作书法作品为形式,力争为艾一的“优秀”上添上一笔。

  五、编写原则

  “硬笔书法”教材遵循“规律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观察――理解――实践――反馈――再实践的练*模式;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系统性。从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字形的结体特征――作品的章法等。二是操作的系统性。经过看、对临、临、背临、创作几个过程;突出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培养双姿和对书法的兴趣为主;高级阶段,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体验书法的情趣;发展阶段,丰富书法的体验,提高书法的表现能力。

  六、组织机构

  组长:李学东

  副组长:董元明孙崇敬李艳轲

  成员:亓芹刘士刚冯莉杨军波付英沙连莲张庆鹏亓秀岚

  七、管理与运作

  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边研究边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运作。学校实行课程、教师、班级三线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包括教材、授课时间、练*时间、作业要求、教学评价等;教师管理分为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和课任教师,分别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和考核机制;班级管理主要指教室内外的“硬笔书法作业展栏”和黑板报、校报的管理。

  1、行政推动

  (1)不断提高书法指导教师的鉴赏与指导水*。我们知道,要想在短时间中提高教师的书法水*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鉴赏水*与指导水*却相对容易得多。因此,采用以校本培训为主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

  (2)规范课程的授课时间。每周一节书法课外,利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形式,确保硬笔书法的有效指导。

  (3)各科齐抓共教。硬笔是学生进行各科学*的主要文具。而各学科的作业便是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的*台。因此,我们将硬笔书法的练*融入了各学科*时的作业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动笔与结构调整的训练,让各科教师做好作业书写的监控与指导。

  2、营造环境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硬书技能,实现硬书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努力营造校园书法环境,打造“翰墨校园”。开辟全方位的硬笔书法宣传阵地。在教室、楼道、宣传橱窗等地方装裱学生的书法作品,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长廊。学生自己的作品来源于实践,贴*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更具有激励性。其次,书法作品本身具有赏心悦目的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让学生的书法作品与校园人文建设融为一体,是提高学生主动书写的有效策略。这样既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又使学生每日置身于硬笔书法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起到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心向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法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校进行硬笔书法教学的主渠道,我们也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班级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硬书水*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特别关注了因材施教,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特意空出时间进行个别教学。

  (2)注意训练的多样化。写字教学要特别注重训练的多样化,以使教学始终富有吸引力,而丰富多变的训练形式往往能唤起学生学*的欲望,诱发其持久兴趣。如不同结构、不同特点的字的写法,可以编成歌谣、绕口令等,便于掌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赛中练,字形相同写法相*的字放在一起配对练,反之可进行对比练等等。

  (3)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要使写字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如利用电化教学,学生练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悠美的乐曲中养成心静如水,认真成性的*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讲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等等。

  4、榜样引领

  (1)名人引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悠久的人文艺术的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后人学*的楷模。比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无纸用芭蕉叶作书,唐虞世南寝被中画腹,唐真卿为官之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生动的活教材。开展以“我崇拜的书法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让全体学生去查资料,写体会,进行心得交流。各班组织讲书法家的故事的主题活动;每期黑板报都要刊登书法家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学书法的意义,更是用书法家勤学苦练、名垂千古的故事唤醒沉醒在学生心中的对书法情结,激发他们书写的热情和兴趣。

  (2)生生引领。如果说书法家的轶事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本校优秀学生勤学的事例就有更强的感召力。本校中的优秀学生,所有同学不但听到,而且亲眼目睹。看着她的作品、欣赏她书写时的快乐。一是作品引领:挑选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定期地进行更换,使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之余产生书写的冲动。二是表演引领:挑选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组织学生观摩。从同伴身上感受书法的乐趣,来引发自己的热情。

  5、成立书法学社

  为了适应学生成长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发挥、主动书写的需要,学校成立学生硬笔书法学社。由硬笔书法优秀生担当正副会长,由学生自己管理,实现双姿达标和硬笔书法全员达标。开展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最容易简单化――“字好与不好”。用一个界定不清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种简单化的评价充其量只能甄别和选拔,无法衡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只会丧失学生的写字兴趣,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其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小小书法家成长卡”。以这张成长卡为记录学生的书法成长过程,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监测的手段,也使它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有利依据。再次,加强对学生书法作品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不仅给予学生鼓励与自信,也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促使他们不断提升硬书法水*。此外,通过书法练*作品展览板与书法创作作品展览橱,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2、教师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其次学校制定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励制度,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对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另外,学校将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硬笔书法学校课程课程开发实施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结构。

  总之,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第一步,它的开发实施,将会对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经验与教训;它的开发实施,将关系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深化,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实施好硬笔书法这一学校课程,为我校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1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某某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某某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某某某某某某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帮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民族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启迪思维、培养灵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将古诗诵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二、主要工作成绩

  1、课程组织

  (1) 与课内课外相结合。

  《古诗吟唱》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实施,在每周3安排1课时的校本拓展课进行。

  (2)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 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召开了古诗诵读吟唱会、组织演讲赛, 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 丰富红领巾广播内容。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开设“文化午餐” , 让学生所成者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 。

  (3)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加大语文等学科教改力度,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把《古诗吟唱》引入教学、 测评内容;开设诵读吟唱课,探讨诵读吟唱指导的模式方法;巩固周一兴趣社团成果,以文学社为主体,将经典诵读吟唱作为活动内容的延伸;课前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合理划分,放学之后适当延续,以保证诵读、吟唱的时间。

  (4)与素质评价相结合。

  通过读诵记载、默写卡片、争星挂章等活动,学生体验了诵读的成功愉悦,增强“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的感受。利用班队活动,开设专题评价课,对“读、吟、唱、舞、画” 等环节进行自评、 互评、 组评、 师评, 激励学生沉醉其中。完善班主任寄语,将学生诵读、吟唱古诗与课外阅读列为重点内容,做到随机赠言及期末寄语相结合。

  2、实施过程重点做到

  (1)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诵读、吟唱古诗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2)既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诵读、吟唱,按学校的要求每周完成一首古诗的诵读、吟唱,要让全班学生、全校学生都能唱。

  (3)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诵读、吟唱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诵读、吟唱篇目,但不把诵读、吟唱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高兴地唱,美美地品,提高学*古诗的质量。

  3、教学采用胡基本方式

  在古诗诵读、吟唱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读一读,吟一吟,唱一唱,舞一舞,画一画”的基本方法。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读古诗,明白古诗的声调,读正确,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读出一般词语停顿的节奏,并用这种方法指导自己吟诵古诗。

  ①教师范读。

  ②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③听录音,感受朗读节奏,自己练*朗读。

  (2)吟一吟:教师以*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按“*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的韵律。

  ①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模仿教师的*仄调读法。

  ②中年级学生掌握了拼音后教会学生怎样给古诗标*仄调,让他们学*根据自己标的*仄调练*用这种方法进行古诗吟诵。

  ③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仄调吟诵规律后逐步让学生在体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

  (3)唱一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跟着优美的乐曲学着吟唱古诗,在感受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能够唱出古诗的味道,通过唱来欣赏古诗,感受语言的美和旋律的美。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古诗的吟唱录音,让学生欣赏,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构成背景音乐或者让学生边用手语表达边唱古诗。对低年级的学生不要求在课堂中就会唱,只要会跟唱即可,主要是在学*中构成一个浓厚的古诗学*氛围。

  (4)舞一舞:学生用手语来表达古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古诗时,加上适当的手语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不苛求动作的精确和同一,目的在于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帮助记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可以以此种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

  (5)画一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

  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当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象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完成,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考虑一年级学生绘画能力基础和学生间的差异,我们灵活采用添画,为白描画上色的等表现手法。

  课程评价方法

  (1)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正面评价。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重视过程。重视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来改进学*。

  ③重视体验。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进行创新。

  (2)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对古诗学*的态度。

  ②对有关古诗知识的理解。

  ③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评价方式

  ①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②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三、有待解决胡问题

  为了课程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以后还要做到六个落实:

  1、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吟唱古诗,学校在拓展型课程中2周安排1节校本拓展即《古诗吟唱》,用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吟唱。

  2、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吟唱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3、内容落实

  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教材《古诗吟唱》,做到每天读一首,每周唱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古诗。

  4、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吟唱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5、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吟唱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6、评价落实

  学校把各班开展古诗活动及竞赛成绩列入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考该,并规定古诗文诵读、吟唱活动的专项考核与评先优秀班级相挂钩。

  让学生吟唱古诗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吟唱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让小学生在经典古诗的吟唱中,享受学*的快乐,感悟圣贤的德行,不仅可以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文化底蕴,更为可贵的是——即一首首沁人心脾的馨句壮语,一个个启迪智慧,宽广胸怀的史实和人物,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荡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实践证明,古诗吟唱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能促进孩子完全人格的培养。这也必将对少年儿童今后的学*、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产生深刻影响。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指导精神,贯彻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方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潜力及素质,使教师不断由“经验型”、“学者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出发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合作学*,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开发、改善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校园,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学*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校园透过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及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和综合素质,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确保校本课程健康成长。

  校本开发技术培训资料:《课程纲要》撰写技术,选取组织课程资料的技术,课程评价技术等。

  培训模式:采用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从教师的教学潜力和教育科研潜力。

  2、开展学术研究,使校本课程高质量,上档次。

  切实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开展听评入门课,示范课等活动,用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情研究,努力提高和学*的用心性、主动性,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

  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

  3、探索良性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构成校园特色,从四方面展开校园内部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状况、学生学业成绩、后继发展推荐。并透过多种反馈信息对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修订方案、改善实施推荐。

  三、本学期具体的工作

  1、开学初期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编撰方法,并构成正确的校本课程观。

  2、学期中开展由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的教研的活动,交流经验,深入探讨,共同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同学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3、教导处对校本课程进行过程中调控,参与听棵、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实施状况,及时总结经验,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4、有选取的强化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力度了,以构成校园特色课程。

  5、学期末加强对课程资料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所编撰教选取教学方法、设计课时良和教学进度等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意见,修正编撰的教材。校园组织对已开设课程教学状况反馈,对以后校本课程开展提出推荐。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4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专业水*,为我校培养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一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

  2、《微景观》校本课程不光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引导学生与课本教学相结合。通过微景观植物的制作,再现课本中的情景,从而达到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课本内容。我们通过开展《微景观》课程,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认知这门艺术,领悟《微景观》的艺术风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共同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课程设置:

  微景植物知识

  微景苔藓养殖技术

  《微景——丝绸之路》

  《微景——草原》

  《微景——舟过安仁》

  《微景——铃儿响叮当》

  《微景——百花园-采花》

  《微景——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微景——编花篮》

  四、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区组织教师多学*多考察,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学大赛: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学生微景观成品展示课活动,通过比赛,激励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学*状态,在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发学生学*微景观制作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微景观》的实施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

  二、研修目标

  1、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孩子特点、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孩子学*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孩子学*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 “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孩子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为本)的转变,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研讨”活动,将培训学*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孩子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相信孩子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孩子的主体精神,促进孩子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菁华3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王林凯崔凤英乔卫萍曲福娟孙秀玲许守良张淑凤王洪峰曲峰祁锦波仲秀丽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纪律,积极参与学*活动,认真完成学*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沙龙,交流学*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实用5篇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水*。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本人特制定个人校本计划。

  二、发展总目标

  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自己脚踏实地的干好工作,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1、努力学*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争取体育会考达到95%以上。

  3、本队坚决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指标,单上线率达到100%,双上线率达到70%,争取名列前茅。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体育训练要有所突破,争取培养出全县拔尖的田径选手,做一名体育骨干教师。

  抓好本队训练工作:抓技术、抓技巧,“多、快、好、省”的进行科学训练。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训练水*。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认真学*,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县级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认真训练,抓好教学,为迁安二中成为河北名校、国家强校多作贡献。在新课改下,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创设班级特色,在文化课方面打好基础,为高三冲刺做好准备,争取新生上线率达到65%以上,创造体育神话。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能够获得参加市体育优质课评选资格。能够转化成全能型教师,成为二中体育名师。

  三、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仔细的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2、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3、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在目标上与原来的一致。从而不偏失方向。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制定身体锻炼目标,落实体育教学常规,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惯培养。注重两操的管理,提高学生健体意识。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学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及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适应世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期终考核的成绩反馈来看,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现在班级中绝大部分同学喜欢体育、并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的各项活动中来,但有部分同学惰性很强,上课怕吃苦,一遇到跑步或比较累的活动就经常找借口请假,因此他们的耐力和毅力还有待于发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调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的态度,提高学*的积极性,在开学初期,结合学校的一日常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学**惯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工作的基本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以期在这个学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期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体育与保健常识和体育与保健实践两大部分。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脊柱的异常弯曲以及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消除的办法。

  体育与保健实践部分分:田径(跑、跳、投)、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田径中的跑主要是要求跑得姿势正确,初步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能跑得直,跑得快,并能跑得持久;跳跃包括一般跳跃、跳高、跳远三项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

  四、具体教学措施

  1、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解除学生为老师而锻炼,为上课而锻炼的那种依赖心理,是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惯。

  2、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只有经常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告诉学生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3、将体育课积极的延伸的课外,教育学生利用活动课和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

  4、做好以优带差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3

  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与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所以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惯。

  二、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本事。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一样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三、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规定动作,了解所**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本事。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本事。

  3、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经过多种联系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明白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我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4、正确评价自我的运动本事,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适宜的体育学*目标方法,增强自尊与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5、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运动参与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体育的锻炼方法

  2、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本事。

  3、根据自我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资料

  1、跑(50米、耐力跑800米1000米、往返跑25米)

  2、田径跳(立定跳远)掷(投实心球)

  运动技能教学重点:以各项目技术为载体,发展跑的本事和有氧耐力、弹跳力、肌肉力量,提高生活本事和抗疲劳的本事。

  3、足球(变向运球射门、脚法不限)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排球(垫球)

  教学重点: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培养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音乐、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每周四、五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以体育(篮球、乒乓球、跳绳、田径、跳远)等组成校级兴趣活动小组。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跳绳、跑步、球类等,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详见课外小组活动安排表。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六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定时间、定目标、定对象),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不断提高理论水*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能有锻炼的良好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精神面貌的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通过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5、训练学生跑的能力。如:接力跑、短跑、拍球跑比赛等,设计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6、训练学生跳的能力。如:单腿跳、双腿小兔子跳、青蛙跳、立定跳远、跳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7、训练学生掷的能力。如:掷纸飞机、掷垒球、掷沙包等。

  8、设计各种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两人三足、踢毽子、转呼啦圈等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综合素质。

  (二)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辅导老师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班级多,学生多的特点,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坚持快乐体育活动为主,群体竞赛为辅的原则。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将体育和艺术融为一体。

  三、活动要求

  1、每一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到活动中去。学生因病不能参加活动需向班主任请假。

  2、各班在指定位置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开展活动,确保40分钟活动时间。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3、各班不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来补课。

  四、器材准备

  班级组织自备和学校提供器材相结合。

  五、场地划分

  根据季节的变化、活动项目的改变而不定期的改变学生的运动场地

  六、活动内容安排

  依据校本教材内容开展。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好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校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校园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校园、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带给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校园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校园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校园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务必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资料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校园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校园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校园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群众配合的事业,校园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校园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校园教育的“共同体”,成为校园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构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取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带给多样化、可供选取的资料,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校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用心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透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潜力、知识水*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资料、学*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校园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状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取,监督学生上课的状况由冯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状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资料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简单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以《让读书成为*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校长为课题组长,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组成。七年级以《书香幽径》为主题;八年级以《梦寻书香》为主题;九年级以《书香满园》为主题。包括经典古诗文、美文选读、名著选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以及随着学校图书室藏书的丰富,发现本书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了,如古诗词,学生都已经学*过了,就不必要再教学了。因而,本学期另外推荐学*诗词和一些新进的'书,对校本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探究学*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3、提高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促进良好行为*惯的养成。

  5、通过综合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学*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地处农村,学生来源素质较差,家长一般为普通农民的子女,几个是外来民工子女。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息的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环境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兴趣、*惯,更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惯。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个别有藏书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有组织的上好校本教材。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坚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3、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每月推荐阅读1—2本书,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推进学生阅读教育。

  4、结合学校“综合研究性学*”的校本教研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研究性学*,挖掘、展示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兴趣。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4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资料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所以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所以,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团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构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学时尽量为学生供给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资料,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资料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景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景。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资料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一样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简便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5

  本学期,根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的主题为《速算巧算与实践应用》。本课程是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的,每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继续进行的课程改革。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3、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技巧和计算的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三、具体措施:

  1、以校本课程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挖掘数学教学资源。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学*数学,喜欢数学。

  四、课时内容:

  校本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思维热身操;

  第二版块:智力快车(速算、巧算、相遇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倍数问题);

  第三版块:数学大视野(数学阅读、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游戏、数学写作)

  五、具体活动内容安排

  次数内容

  第一次速算(一)

  第二次速算(二)

  第三次速算(三)

  第四次巧算(一)

  第五次巧算(二)

  第六次巧算(三)

  第七次相遇问题(一)

  第八次相遇问题(二)

  第九次植树问题(一)

  第十次植树问题(二)

  第十一次鸡兔同笼(一)

  第十二次鸡兔同笼(二)

  第十三次倍数问题(一)

  第十四次倍数问题(二)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学生带给学*过程中的方法选取和资料选取,体现教育资料的多元性和选取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我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校园,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校园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潜力,个性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资料: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经典诗词赏析读本《书香小筠》综合实践活动教程《我动手我快乐》心理健康教程《聆听花开的声音》《淡墨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校园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设立了以下各学段校本课程资料安排:一至二年级是《书香小筠》三至四年级是《我动手我快乐》五年级是《聆听花开的声音》

  今后我们将在这基础上陆续开发《礼貌礼仪》、《爱我梨乡》、《数学与生活》等系列校本课程。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用心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用心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好处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校园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文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状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校园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用心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校园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校园的各部门、各条线用心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带给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校园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2、任课教师边工作边培养有经验的老师、骨干带新教师;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

  3、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校本课程案例、论文。

  4、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两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5、校本课程小组及教导处将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

  6、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有记录。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本学年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召开校本课程评估会议,不断完善我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分析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 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 日北至” 和“ 日南至” ,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 分” 是*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 暑” 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 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2、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一些节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认识节气对农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新教育为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众多人面前敢于说话和主动与人交流等多方面综合素。培养孩子成熟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使其成长为具有自信和坚强心理品质的小主持人。

  二、学情分析

  个别孩子比较内向、胆子小、自信心不足。他们说话声音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存在说话吐字发音不清楚、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等问题。即使其中存在一小撮具有极强的表演天赋的孩子,但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显得没有章法,明显缺乏语言表达、发音技巧、讲故事、表演等方面的正规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三部分:

  1、仪表仪态训练,即兴演讲、半命题演讲,锻炼孩子们的胆量。

  2、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传授语言表达的两种艺术形式(绕口令、儿歌、)和四种表达方法(重音、停连、节奏、升降)。

  3、舞台表演能力训练:传授小主播应具备的模仿力、想象力等 。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科学地培训,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环境中初步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优美的体态、举止,增强孩子们的镜头意识和自信心。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即口头作文)能力,克服害羞、紧张等情绪、提高朗诵水*和掌握小主持技能。开发孩子在众多人面前敢于说话和主动与人交流等多方面综合素质。最终让孩子能充满自信与活力,敢于表现自己,能说会讲,敢说、喜欢说、会说,做到大方开朗、语言流畅、有效表达。,

  五、课程管理

  (一)教学组织形式

  规模:一般以低于小学班级规模的人数开展教学活动。

  人员:以学生自愿选择组成的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展开活动。

  (二)教学实施原则

  1、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相结合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如:学生实践前的示范,实践过程中的点拨与启发,实践后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活动中应给予较大的自*,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理论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小小主持人是一个表演性较强的科目,教学活动实施时,要避免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而忽视语言文化、汉字历史、礼仪方面等的文化体验和知识学*。因此,在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理论学*与实践活动的比例,既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也要注重培养理性思维,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3、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形式开展活动,努力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与才干。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发展原则。评价不仅要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学*方法与学*态度,尽可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2、自主原则。评价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3、过程原则。要努力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学*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进行,尤其要肯定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

  (二)评价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标准:

  (1)知识技能:语言表达与朗诵表演技巧,基础礼仪和表情。

  (2)情感态度:积极参与,并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乐于与同学讨论、合作,完成课堂学*。

  (3)参与展示:积极参与,能众人面前表演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表演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说明:1.定量评价等第设优、良、合格三档开展评价。

  2.定性评价指对主要问题或突出问题或某些特长写出描述性评语。

  (三)评价方法:

  1、自评与互评。如:生生自评,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这些评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也可在教学后实施。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段节目时,对她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舞台礼仪是否优雅、神情是否丰富……等等,这时就可以将学生自评、师生评价结合起来。又如:有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拓展,那就需要家长的监督与评价。

  2、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有书面的,有口头的,还有游戏式的,要充分运用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最大的学*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本课程共七课,用时1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篇:4课时 为学生

  创建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台,通过即兴演讲和半命题演讲,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培养孩子大胆上台、大声说话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也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训练内容

  第一课

  (2课时)

  瞧我有多棒——如何向观众介绍自己

  瞧我有多靓——怎样给观众留下好印象

  自我介绍、才艺表演

  站姿—坐姿—走姿

  第二课

  (2课时)

  我爱我的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有一个愿望——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即兴演讲——说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

  半命题演讲——“我多么想……”

  第二篇:4课时 向学生传授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通过绕口令、唱儿歌等训练,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艺术形式,学会语言表达的基本方法,为当好小小主持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训练内容

  第三课

  (2课时)

  我的嗓音最响亮——怎样练读绕口令

  每生10篇绕口令,普通话正音(侧重声、韵母)

  第四课

  (2课时)

  我的歌儿真好听——怎样练读儿歌

  每生熟练儿歌10首,普通话正音(侧重轻声、儿化)

  第三篇:6课时 向学生传授舞台表演的基础知识,通过模仿动物和模仿人的动作、表情、姿态的训练,以及想象力的表演训练,培育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训练内容

  第五课

  (2课时)

  看看我像什么——模仿表演

  1、模仿动物

  2、模仿人的动作、表情、姿态

  第六课

  (2课时)

  我是小主播——如何主持故事会

  单人主持模拟练*

  第七课

  (2课时)

  请投我一票吧——金话筒奖比赛

  综合能力训练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9

  课程概述:

  女红——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环。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女红艺术的特点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这项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大体上分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玩具等九类。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女红的含义。

  2 让学生了解女工的发展历史,以及女红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小手工作品。

  课时安排:

  1、 了解女红的历史(1课时)

  2、 了解布艺(1课时)

  3、 学*剪布(1课时)

  4、 练*穿针走线(2课时)

  5、 布贴画(4课时)

  6、 缝沙包(4课时)

  7、 彩云衣(2课时)

  8、 布艺温馨(2课时)

  措施方法: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4、 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浓的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

  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和学**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惯和学**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惯,培养安全意识。

  3、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5、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

  教学进度表

  一、二、三周:讲文明,懂礼貌

  四、五、六周:诚实的孩子人人爱

  七、八周: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周:爱父母,尊长辈

  十一、十二周:课间活动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专心听讲

  十五、十六周:爱护花草树木

  十七、十八周: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回家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精选10篇)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武术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纲要》。创建“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健身氛围,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武术教学方案》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

  2、以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3、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4、逐步探索科学的管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5、继续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7、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让武术与教学真正地融合一体,“让学*成为*惯,让人爱成为品格”。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科学管理

  实施“分工负责,分管齐抓的管理制度”,“负责到人,工作到位”的责任制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指导检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狠抓落实。

  2、确定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部署实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的依据。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武术课之后,怎样上好武术课程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根据武术教学方案的要求,和体育课的精神,规范堂课质量。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探索“学生体育素质”的评定标准。

  4、抓好大课间工作

  本学期体育组要狠抓大课间的质量,将武术操纳入到学校大课间的内容中来,有针对性地对各班级进行武术操的检查与评比。

  四、各月工作安排

  1、九月份:

  (1)根据上级体育工作的要求,制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制定学校“武术教学工作”详细的的计划。

  (2)抓好常规的武术教学,严格武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师期初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案,要求体育组制订出本学期的武术教研方案,将各周的武术教学内容做以详细而周密的安排。

  (3)将武术拳纳入到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中来。

  (4)做好武术队训练的详细计划的制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安排。

  (2、十月份:

  (1)抓好常规的武术教学,严格武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师武术课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教案,及学生跟踪检测情况的落实与开展。

  (2)结合校武术队的训练计划,作好检查与落实工作,查缺补漏。

  (3)完整地将武术拳和大课间的内容进行连接,作好音乐方面的衔接工作,指导学生学会听音乐进行大课间的活动。

  (4)做好武术队训练的详细计划的制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安排。

  3、十一月份:

  (1)抓好常规的武术教学,严格武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师武术课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教案,及学生跟踪检测情况的落实与开展。

  (2)对各班的大课间活动进行检查与考核,要求全班至少有90%的学生要掌握好两套操,对于个别不会不好的孩子应该做好针对性教学的准备。

  (3)做好武术队训练的详细计划的制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安排。

  4、十二月份:

  (1)结合校武术队的训练计划,作好检查与落实工作。

  (2)继续对各班的大课间活动进行检查与考核要求每班不达标的孩子不超过5%。

  (3)做好武术队训练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4)开展“学校武术节”系列活动之即:“武术拳”一二三年部的竞赛。

  (5)武术教学的检测与情况分析。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帮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民族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启迪思维、培养灵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将古诗诵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二、主要工作成绩

  1、课程组织

  (1) 与课内课外相结合。

  《古诗吟唱》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实施,在每周3安排1课时的校本拓展课进行。

  (2)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 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召开了古诗诵读吟唱会、组织演讲赛, 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 丰富红领巾广播内容。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开设“文化午餐” , 让学生所成者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 。

  (3)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加大语文等学科教改力度,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把《古诗吟唱》引入教学、 测评内容;开设诵读吟唱课,探讨诵读吟唱指导的模式方法;巩固周一兴趣社团成果,以文学社为主体,将经典诵读吟唱作为活动内容的延伸;课前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合理划分,放学之后适当延续,以保证诵读、吟唱的时间。

  (4)与素质评价相结合。

  通过读诵记载、默写卡片、争星挂章等活动,学生体验了诵读的成功愉悦,增强“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的感受。利用班队活动,开设专题评价课,对“读、吟、唱、舞、画” 等环节进行自评、 互评、 组评、 师评, 激励学生沉醉其中。完善班主任寄语,将学生诵读、吟唱古诗与课外阅读列为重点内容,做到随机赠言及期末寄语相结合。

  2、实施过程重点做到

  (1)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诵读、吟唱古诗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2)既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诵读、吟唱,按学校的要求每周完成一首古诗的诵读、吟唱,要让全班学生、全校学生都能唱。

  (3)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诵读、吟唱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诵读、吟唱篇目,但不把诵读、吟唱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高兴地唱,美美地品,提高学*古诗的质量。

  3、教学采用胡基本方式

  在古诗诵读、吟唱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读一读,吟一吟,唱一唱,舞一舞,画一画”的基本方法。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读古诗,明白古诗的声调,读正确,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读出一般词语停顿的节奏,并用这种方法指导自己吟诵古诗。

  ①教师范读。

  ②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③听录音,感受朗读节奏,自己练*朗读。

  (2)吟一吟:教师以*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按“*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的韵律。

  ①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模仿教师的*仄调读法。

  ②中年级学生掌握了拼音后教会学生怎样给古诗标*仄调,让他们学*根据自己标的*仄调练*用这种方法进行古诗吟诵。

  ③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仄调吟诵规律后逐步让学生在体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

  (3)唱一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跟着优美的乐曲学着吟唱古诗,在感受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能够唱出古诗的.味道,通过唱来欣赏古诗,感受语言的美和旋律的美。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古诗的吟唱录音,让学生欣赏,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构成背景音乐或者让学生边用手语表达边唱古诗。对低年级的学生不要求在课堂中就会唱,只要会跟唱即可,主要是在学*中构成一个浓厚的古诗学*氛围。

  (4)舞一舞:学生用手语来表达古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古诗时,加上适当的手语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不苛求动作的精确和同一,目的在于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帮助记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可以以此种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

  (5)画一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

  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当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象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完成,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考虑一年级学生绘画能力基础和学生间的差异,我们灵活采用添画,为白描画上色的等表现手法。

  课程评价方法

  (1)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正面评价。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重视过程。重视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来改进学*。

  ③重视体验。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进行创新。

  (2)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对古诗学*的态度。

  ②对有关古诗知识的理解。

  ③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评价方式

  ①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②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三、有待解决胡问题

  为了课程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以后还要做到六个落实:

  1、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吟唱古诗,学校在拓展型课程中2周安排1节校本拓展即《古诗吟唱》,用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吟唱。

  2、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吟唱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3、内容落实

  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教材《古诗吟唱》,做到每天读一首,每周唱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古诗。

  4、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吟唱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5、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吟唱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6、评价落实

  学校把各班开展古诗活动及竞赛成绩列入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考该,并规定古诗文诵读、吟唱活动的专项考核与评先优秀班级相挂钩。

  让学生吟唱古诗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吟唱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让小学生在经典古诗的吟唱中,享受学*的快乐,感悟圣贤的德行,不仅可以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文化底蕴,更为可贵的是——即一首首沁人心脾的馨句壮语,一个个启迪智慧,宽广胸怀的史实和人物,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荡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实践证明,古诗吟唱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能促进孩子完全人格的培养。这也必将对少年儿童今后的学*、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产生深刻影响。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3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21世纪之际,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从这一目标出发,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的特色。我校选择了以乒乓项目作为本校的特色。

  3、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体育是实现德育、智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学生体质,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终身大事。众多的体育项目,尤其是运动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只有在中小学阶段,学*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发展。

  4、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现状来看,极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是围绕着五项素质"达标"转,很少在传授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上下功夫。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本人以为学生要在体育中达到"主动",首先是要对体育有兴趣,兴趣则来自体育中的成功感,而成功的关键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会"了才能体现"主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而让他们的终身受益。

  5、当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应试教育而导致的负担过重,另一个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针对这样的通病,强化体育功能尤显重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培养体育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好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3、通过开设乒乓项目的特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乒乓的兴趣,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素质。

  4、通过六年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乒乓技能水*。

  5、通过全校性的群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乒乓、打乒乓、喜爱乒乓的群体氛围,促进乒乓传统项目的开展,并对培养和输送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业余训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坚持全体参与。创建乒乓特色学校,全校学生都在该实验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方法,更要大胆创新,搜索新思路,走体教结合之路,走改革发展之路。

  第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定性分析,而且要作量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之达到可行有效之目标。

  第四,承认并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步骤进行,提高兴趣,打好基础,发展提高。

  第五,管理的系统性。在实验中要考虑技能水*的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制定计划、教学过程时,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考虑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系统发展和良性辐射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第六,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深圳前海学校由乒乓传统项目发展到乒乓特色学校,并辐射到学校的其他方面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打好基础,抓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达到长期目标的起步和关键。

  第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的自由基地,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第八,乒乓和其他项目相结合。把乒乓项目作为龙头项目,同时兼顾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相互呼应补充。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乒乓运动技术水*的同时也提高其他运动水*的提高。

  四、教学构架

  一、乒乓球教学模式的三种形式

  1、“观仿――辅纠――练*”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运动技术为主的项目,正确的运动技能是顺利教学的基础,是***兴趣的前导。教师正确示范或播放教学录象,让学生观看、自由模仿。

  ②教学过程

  ③教学组织:个人、小组、多人互相模仿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练*后达到掌握的目的。

  ④结果:通过学生的模仿、讨论、练*,学生发挥了体育学*的自我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运动的能力。

  2、“实战”教学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是两人对练的项目,一切的基本功练*都是为了完整的对练,只有把球“打”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实战”是使水*提高的有效途径。

  ②教学过程

  ③组织方式:学生分组自主对练,相互学*、观摩、指导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运动技能。

  ④效果:学生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各尽所能。

  3、考核评价模式

  ①指导思想:我们应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体育环境中学*运动。“技能+素质+参与态度+实际能力+自我健康规划+理论知识水*”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的学*提高给予学生“健康”的评价。

  ②考核模式

  个人评价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基本技能练*

  实战对练

  综合评价100%

  参与

  ③组织方式: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应以“人”及实际情况考核,体现重在参与、发展、健康的.内涵。

  ④效果:学生考核积极,心情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五、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1、乒乓文化:收集有关乒乓球的起源及发展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了解乒乓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熟悉世界和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挖掘校本乒乓球文化,建设乒乓球文化墙,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乒乓球基本知识,欣赏一些高水*的比赛,并用说学的知识进行现场解说评论或欣赏完比赛后写一些评论文章。

  2、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⑴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⑵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⑶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3、竞赛规则:通过*时的教学、比赛和体育节中各年级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培训,向同学们讲授有关乒乓球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通过比赛中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乒乓裁判员一整套操作程序。

  4、乒乓交流:开发乒乓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了解“乒乓外交”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开展校际交流,培养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

  5、乒乓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乒乓球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乒乓球馆管理制度、乒乓球教练员职责、乒乓球馆财产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xx”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2)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从传统毛笔书法中吸取了有益的养分,在用笔、结构、章法上兼收毛笔之长,更好地发挥了硬笔的特点,或凌厉挺拨、刚健瘦硬;或纵横挥洒、飘逸刚媚;或凝重浑朴、韵味隽永;或玲珑温雅、秀美自然。硬笔书法各体皆宜,楷书、行楷、仿宋、行书、魏碑、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无不风格迥然,赏心悦目。3、硬笔书法具很强的群众性。当今硬笔书法之所以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反响之广,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于它缔结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良缘”。硬笔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群众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期望能把自己笔下的汉字写得规范、美观。一支硬笔,随身可带,随时可用。因此很多人都在利用这个方便条件努力提高书写水*。

  3、课程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四、目标与内容

  1、校本课程的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本课程的内容

  任何一门艺术应尊重传统,重视基础是人们的共识,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教育应以传授基础知识和传统理论为起点,使学生逐渐地有思想、有能力地向书法艺术的深层拓展,在不断的追求中探究、创新,步步提高。因此,在整个书法教学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过程。

  初一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部分。是书法教学中对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书法理论知识,基本笔画的笔法技法,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以及衍化出来的以独体字为主的教学内容。其中,在一个个小单元之间,列出一些思考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进行探究。通过欣赏,激发兴趣;临摹体验,把握写字技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健康成长。

  初二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如何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安排的部分。它讲授了书法中点画组合变化的规律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点画组合才恰当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正确的用笔方法,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创作作品方面的探究,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乐学、乐写、乐练。经过看、对临、临、背临的过程,写出最为规范、最有法度的字体——楷书。

  初三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熟悉书法、理解书法部分,是书法教学中继续练*笔法技法及字的结构安排,认识汉字的演化规律,了解宋体、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各异的形态,迥然的风格,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了解“文房四宝”的发展,了解书法的布局章法,赏析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做到取各家之长,为自己书法的发展蕴伏契机,创作出较高水*的书法作品。

  初四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感受书法、鉴赏书法部分。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进一步赏析书法作品,增强对书法鉴赏能力,体验书法情趣,丰富书法体验,提高书法表现能力,了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学*他们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我校“励志、勤学、遵纪、健美”的学风,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为切入口,以学生创作书法作品为形式,力争为艾一的“优秀”上添上一笔。

  五、编写原则

  “硬笔书法”教材遵循“规律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观察――理解――实践――反馈――再实践的练*模式;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系统性。从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字形的结体特征――作品的章法等。二是操作的系统性。经过看、对临、临、背临、创作几个过程;突出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培养双姿和对书法的兴趣为主;高级阶段,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体验书法的情趣;发展阶段,丰富书法的体验,提高书法的表现能力。

  六、组织机构

  组长:李学东

  副组长:董元明孙崇敬李艳轲

  成员:亓芹刘士刚冯莉杨军波付英沙连莲张庆鹏亓秀岚

  七、管理与运作

  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边研究边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运作。学校实行课程、教师、班级三线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包括教材、授课时间、练*时间、作业要求、教学评价等;教师管理分为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和课任教师,分别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和考核机制;班级管理主要指教室内外的“硬笔书法作业展栏”和黑板报、校报的管理。

  1、行政推动

  (1)不断提高书法指导教师的鉴赏与指导水*。我们知道,要想在短时间中提高教师的书法水*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鉴赏水*与指导水*却相对容易得多。因此,采用以校本培训为主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

  (2)规范课程的授课时间。每周一节书法课外,利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形式,确保硬笔书法的有效指导。

  (3)各科齐抓共教。硬笔是学生进行各科学*的主要文具。而各学科的作业便是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的*台。因此,我们将硬笔书法的练*融入了各学科*时的作业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动笔与结构调整的训练,让各科教师做好作业书写的监控与指导。

  2、营造环境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硬书技能,实现硬书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努力营造校园书法环境,打造“翰墨校园”。开辟全方位的硬笔书法宣传阵地。在教室、楼道、宣传橱窗等地方装裱学生的书法作品,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长廊。学生自己的作品来源于实践,贴*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更具有激励性。其次,书法作品本身具有赏心悦目的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让学生的书法作品与校园人文建设融为一体,是提高学生主动书写的有效策略。这样既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又使学生每日置身于硬笔书法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起到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心向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法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校进行硬笔书法教学的主渠道,我们也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班级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硬书水*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特别关注了因材施教,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特意空出时间进行个别教学。

  (2)注意训练的多样化。写字教学要特别注重训练的多样化,以使教学始终富有吸引力,而丰富多变的训练形式往往能唤起学生学*的欲望,诱发其持久兴趣。如不同结构、不同特点的字的写法,可以编成歌谣、绕口令等,便于掌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赛中练,字形相同写法相*的字放在一起配对练,反之可进行对比练等等。

  (3)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要使写字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如利用电化教学,学生练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悠美的乐曲中养成心静如水,认真成性的*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讲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等等。

  4、榜样引领

  (1)名人引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悠久的人文艺术的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后人学*的楷模。比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无纸用芭蕉叶作书,唐虞世南寝被中画腹,唐真卿为官之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生动的活教材。开展以“我崇拜的书法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让全体学生去查资料,写体会,进行心得交流。各班组织讲书法家的故事的主题活动;每期黑板报都要刊登书法家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学书法的意义,更是用书法家勤学苦练、名垂千古的故事唤醒沉醒在学生心中的对书法情结,激发他们书写的热情和兴趣。

  (2)生生引领。如果说书法家的轶事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本校优秀学生勤学的事例就有更强的感召力。本校中的优秀学生,所有同学不但听到,而且亲眼目睹。看着她的作品、欣赏她书写时的快乐。一是作品引领:挑选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定期地进行更换,使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之余产生书写的冲动。二是表演引领:挑选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组织学生观摩。从同伴身上感受书法的乐趣,来引发自己的热情。

  5、成立书法学社

  为了适应学生成长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发挥、主动书写的需要,学校成立学生硬笔书法学社。由硬笔书法优秀生担当正副会长,由学生自己管理,实现双姿达标和硬笔书法全员达标。开展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最容易简单化――“字好与不好”。用一个界定不清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种简单化的评价充其量只能甄别和选拔,无法衡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只会丧失学生的写字兴趣,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其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小小书法家成长卡”。以这张成长卡为记录学生的书法成长过程,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监测的手段,也使它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有利依据。再次,加强对学生书法作品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不仅给予学生鼓励与自信,也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促使他们不断提升硬书法水*。此外,通过书法练*作品展览板与书法创作作品展览橱,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2、教师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其次学校制定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励制度,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对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另外,学校将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硬笔书法学校课程课程开发实施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结构。

  总之,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第一步,它的开发实施,将会对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经验与教训;它的开发实施,将关系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深化,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实施好硬笔书法这一学校课程,为我校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的歌唱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组队设想:

  合唱团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的舞台,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更好的演唱歌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我校继续开设合唱小本课程。

  三、训练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和演唱

  技巧。

  2、通过练唱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四、训练要求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合唱队员具有一定的视唱水*及乐曲欣赏水*后才能进入合唱训练。因此,合唱课必须对学生进行声乐、乐理、视唱练耳、乐曲等项目的训练。为了科学的安排好每一节课,确实做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将综合教学法,即集视唱练耳, 节奏、乐理、歌唱、等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错教学法。

  五、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表情、动作、舞台造型。

  六、训练时间:

  每周二、周四活动课

  七、训练地点:

  合唱教室

  八、注意事项:

  1、学生按时参加,每次训练点名签到。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便走动,不乱扔垃圾,保持场内环境的整洁,注意安全。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的歌唱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组队设想:

  合唱团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的舞台,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更好的演唱歌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我校继续开设合唱小本课程。。

  三、训练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和演唱

  技巧。

  2、通过练唱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四、训练要求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合唱队员具有一定的视唱水*及乐曲欣赏水*后才能进入合唱训练。因此,合唱课必须对学生进行声乐、乐理、视唱练耳、乐曲等项目的训练。为了科学的安排好每一节课,确实做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将综合教学法,即集视唱练耳, 节奏、乐理、歌唱、等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错教学法。

  五、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表情、动作、舞台造型。

  六、训练时间:

  每周二、周四活动课

  七、训练地点:

  合唱教室

  八、注意事项:

  1.学生按时参加,每次训练点名签到。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便走动,不乱扔垃圾,保持场内环境的整洁,注意安全。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7

  二胡是中国最为普及的民族乐器之一,因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年来随着国家教委要加强对青少年美育教育的指示精神,学二胡的青少年日渐增多。实践证明:学*二胡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性情、促进学*成绩的提高是有莫大益处的。

  本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打造“二胡三步曲”。

  第一步:学会运弓。先让学生认识二胡,熟悉二胡各部位的名称,然后重点讲授右手运弓的要领,学会持弓、运弓及中弓、长弓的运用,解决能将二胡拉响的问题,使学生打破对二胡的神秘感,使他觉得“我也能拉响二胡”,引起他的兴趣,树立起信心。作业主要是拉空弦练*及内外弦的换弓,技术上掌握运弓要“*、直”的运弓要领

  第二步:学*乐理与指法(要花几个课时):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右手运弓与换弓换弦之后,就要学*左手的`按指了,在学*指法之前,要对学生先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要用形象化地语言讲解音节、音符,我用上楼梯的方法讲解七声音阶,特别要强调34与71的半音关系,好比上楼梯时要上半个台阶,迈步要小,使学生明白指法中遇到半音时,两手指要并拢靠*的道理,因为如今的家庭大都住楼房,孩子们具有直观的形象易于理解,易懂易记。接着要讲音符、节拍,从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并与学生一起象上楼梯那样,打着拍子唱出音高来。明白了基本乐理后,再讲授左手持琴搂指的要领,并按指法要求在二胡上拉出音阶,学会用双手的配合。作业存布置各种节拍的第一把位的音阶练*。这一课时的内容量较大,既教乐理又教左手指法,因此是最为关键的一课!老师要做到讲解生动,辅导耐心,引导师得法。咪音乐教师网

  第三步:拉简单乐曲.

  当学生掌握了左右手的配合与换弦练*之后,就要趁热打铁,教学生拉几首简单的儿歌乐曲,教材的内容必须结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本,选择比较简单的适合二胡拉奏的儿歌,例如:“小宝宝要睡觉”、“闪烁的小星”、“粉刷匠”等之类的歌曲,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稍加辅导示范就会拉了。这节课也是学生与其家长兴趣最高的一课,他们觉得“我(的孩子)不但会唱,而且也会拉了!”在儿童天生优越感的促使下,无疑提高了他的学*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教学实践使我觉得三步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三步教学法针对儿童的基础与心理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从心理上打破对二胡的神秘感,使其觉得“我也能拉二胡”。二是学会了读谱视唱,打下了乐理基础。三是“我不但会唱歌而且还会拉歌”,使学生增强了优越感,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二胡的兴趣。

  另外,我们计划多方配合、综合教学。 三步教学法指专业教师而言,要使学生巩固提高二胡水*,还必须有本校音乐教师与家长的两方面的配合,进行综合教育。在学校,音乐老师要有重点的辅导师学乐器的学生,增设乐理基础课,提高他们的识唱水*;安排乐队的集体训练,上合奏课,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在家里,家长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每天要保证不少于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双休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游玩,听听音乐,看看展览。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艺术修养。咪 音乐教师网 n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愿孩子们能有一个快乐的二胡之旅!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颠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乒乓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特制定此纲要。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而且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场地限制少,容纳学生多,学生喜欢,普及率高,参与广泛。而且在室内举行,风雨无阻,不受天气影响,没有身体对抗,学生不易受伤。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丰富生活,适宜终身运动。

  三、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挖掘乒乓球特色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发展。

  2、通过乒乓球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速度,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拼搏向上的高尚情操。

  四、课程开发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育人功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2、坚持发展学校特色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利用自身资源。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自己学校的特色。

  3、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框架(主题内容)

  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周次

  1、握拍法、游戏22

  2、练好步法、游戏24

  3、自抛自接球、游戏26

  4、拍面托球、游戏28

  5、颠球(正反颠球)、游戏410

  6、打墙球、游戏214

  六、教学策略

  1、使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勇于克服困难。

  2、贯彻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意教学组织、练*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确教学安排和练*内容的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据学生的水*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在练*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9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21世纪之际,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从这一目标出发,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的特色。我校选择了以乒乓项目作为本校的特色。

  3、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体育是实现德育、智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学生体质,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终身大事。众多的体育项目,尤其是运动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只有在中小学阶段,学*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发展。

  4、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现状来看,极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是围绕着五项素质"达标"转,很少在传授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上下功夫。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本人以为学生要在体育中达到"主动",首先是要对体育有兴趣,兴趣则来自体育中的成功感,而成功的关键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会"了才能体现"主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而让他们的终身受益。

  5、当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应试教育而导致的负担过重,另一个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针对这样的通病,强化体育功能尤显重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培养体育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好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3、通过开设乒乓项目的特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乒乓的兴趣,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素质。

  4、通过六年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乒乓技能水*。

  5、通过全校性的群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乒乓、打乒乓、喜爱乒乓的群体氛围,促进乒乓传统项目的开展,并对培养和输送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业余训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坚持全体参与。创建乒乓特色学校,全校学生都在该实验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方法,更要大胆创新,搜索新思路,走体教结合之路,走改革发展之路。

  第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定性分析,而且要作量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之达到可行有效之目标。

  第四,承认并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步骤进行,提高兴趣,打好基础,发展提高。

  第五,管理的系统性。在实验中要考虑技能水*的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制定计划、教学过程时,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考虑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系统发展和良性辐射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第六,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深圳前海学校由乒乓传统项目发展到乒乓特色学校,并辐射到学校的其他方面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打好基础,抓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达到长期目标的起步和关键。

  第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的自由基地,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第八,乒乓和其他项目相结合。把乒乓项目作为龙头项目,同时兼顾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相互呼应补充。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乒乓运动技术水*的同时也提高其他运动水*的提高。

  四、教学构架

  一、乒乓球教学模式的三种形式

  1、“观仿——辅纠——练*”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运动技术为主的项目,正确的运动技能是顺利教学的基础,是***兴趣的前导。教师正确示范或播放教学录象,让学生观看、自由模仿。

  ②教学过程

  ③教学组织:个人、小组、多人互相模仿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练*后达到掌握的目的。

  ④结果:通过学生的模仿、讨论、练*,学生发挥了体育学*的自我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运动的能力。

  2、“实战”教学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是两人对练的项目,一切的基本功练*都是为了完整的对练,只有把球“打”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实战”是使水*提高的有效途径。

  ②教学过程

  ③组织方式:学生分组自主对练,相互学*、观摩、指导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运动技能。

  ④效果:学生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各尽所能。

  3、考核评价模式

  ①指导思想:我们应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体育环境中学*运动。“技能+素质+参与态度+实际能力+自我健康规划+理论知识水*”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的学*提高给予学生“健康”的评价。

  ②考核模式

  个人评价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基本技能练*

  实战对练

  综合评价100%

  参与

  ③组织方式: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应以“人”及实际情况考核,体现重在参与、发展、健康的内涵。

  ④效果:学生考核积极,心情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五、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1、乒乓文化:收集有关乒乓球的起源及发展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了解乒乓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熟悉世界和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挖掘校本乒乓球文化,建设乒乓球文化墙,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乒乓球基本知识,欣赏一些高水*的比赛,并用说学的知识进行现场解说评论或欣赏完比赛后写一些评论文章。

  2、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⑴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⑵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⑶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3、竞赛规则:通过*时的教学、比赛和体育节中各年级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培训,向同学们讲授有关乒乓球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通过比赛中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乒乓裁判员一整套操作程序。

  4、乒乓交流:开发乒乓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了解“乒乓外交”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开展校际交流,培养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

  5、乒乓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乒乓球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乒乓球馆管理制度、乒乓球教练员职责、乒乓球馆财产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帮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民族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启迪思维、培养灵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将古诗诵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二、主要工作成绩

  1、课程组织

  (1) 与课内课外相结合。

  《古诗吟唱》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实施,在每周3安排1课时的校本拓展课进行。

  (2)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 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召开了古诗诵读吟唱会、组织演讲赛, 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 丰富红领巾广播内容。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开设“文化午餐” , 让学生所成者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 。

  (3)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加大语文等学科教改力度,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把《古诗吟唱》引入教学、 测评内容;开设诵读吟唱课,探讨诵读吟唱指导的模式方法;巩固周一兴趣社团成果,以文学社为主体,将经典诵读吟唱作为活动内容的延伸;课前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合理划分,放学之后适当延续,以保证诵读、吟唱的时间。

  (4)与素质评价相结合。

  通过读诵记载、默写卡片、争星挂章等活动,学生体验了诵读的成功愉悦,增强“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的感受。利用班队活动,开设专题评价课,对“读、吟、唱、舞、画” 等环节进行自评、 互评、 组评、 师评, 激励学生沉醉其中。完善班主任寄语,将学生诵读、吟唱古诗与课外阅读列为重点内容,做到随机赠言及期末寄语相结合。

  2、实施过程重点做到

  (1)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诵读、吟唱古诗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2)既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诵读、吟唱,按学校的要求每周完成一首古诗的诵读、吟唱,要让全班学生、全校学生都能唱。

  (3)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诵读、吟唱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诵读、吟唱篇目,但不把诵读、吟唱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高兴地唱,美美地品,提高学*古诗的质量。

  3、教学采用胡基本方式

  在古诗诵读、吟唱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读一读,吟一吟,唱一唱,舞一舞,画一画”的基本方法。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读古诗,明白古诗的声调,读正确,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读出一般词语停顿的节奏,并用这种方法指导自己吟诵古诗。

  ①教师范读。

  ②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③听录音,感受朗读节奏,自己练*朗读。

  (2)吟一吟:教师以*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按“*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的韵律。

  ①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模仿教师的*仄调读法。

  ②中年级学生掌握了拼音后教会学生怎样给古诗标*仄调,让他们学*根据自己标的*仄调练*用这种方法进行古诗吟诵。

  ③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仄调吟诵规律后逐步让学生在体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

  (3)唱一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跟着优美的乐曲学着吟唱古诗,在感受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能够唱出古诗的味道,通过唱来欣赏古诗,感受语言的美和旋律的美。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古诗的吟唱录音,让学生欣赏,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构成背景音乐或者让学生边用手语表达边唱古诗。对低年级的学生不要求在课堂中就会唱,只要会跟唱即可,主要是在学*中构成一个浓厚的古诗学*氛围。

  (4)舞一舞:学生用手语来表达古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古诗时,加上适当的手语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不苛求动作的精确和同一,目的在于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帮助记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可以以此种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

  (5)画一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

  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当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象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完成,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考虑一年级学生绘画能力基础和学生间的差异,我们灵活采用添画,为白描画上色的等表现手法。

  课程评价方法

  (1)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正面评价。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重视过程。重视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来改进学*。

  ③重视体验。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进行创新。

  (2)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对古诗学*的态度。

  ②对有关古诗知识的理解。

  ③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评价方式

  ①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②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三、有待解决胡问题

  为了课程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以后还要做到六个落实:

  1、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吟唱古诗,学校在拓展型课程中2周安排1节校本拓展即《古诗吟唱》,用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吟唱。

  2、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吟唱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3、内容落实

  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教材《古诗吟唱》,做到每天读一首,每周唱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古诗。

  4、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吟唱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5、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吟唱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6、评价落实

  学校把各班开展古诗活动及竞赛成绩列入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考该,并规定古诗文诵读、吟唱活动的专项考核与评先优秀班级相挂钩。

  让学生吟唱古诗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吟唱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让小学生在经典古诗的吟唱中,享受学*的快乐,感悟圣贤的德行,不仅可以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文化底蕴,更为可贵的是——即一首首沁人心脾的馨句壮语,一个个启迪智慧,宽广胸怀的史实和人物,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荡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实践证明,古诗吟唱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能促进孩子完全人格的培养。这也必将对少年儿童今后的学*、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产生深刻影响。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实用5篇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沙龙,交流学*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纪律,积极参与学*活动,认真完成学*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3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的目的,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最后我校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1、继续深化棋类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已具有的一定规模的棋类校本课程,继续深化,继续编制、实施和评价一整套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把他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

  2、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本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

  三、遵循原则: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四、实施方法:

  1.课程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编,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落实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形式、评选方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台,也以此来检验教师对各课程开发的阶段性小结与成果展示。

  3.加大投资力度,创设开发氛围,形成浓厚的群体参与模式,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

  4.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评价的方法:

  (1)棋类校本课程主要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年级组三棋比赛,参加一年一度的区、市、省级棋类比赛以及段位晋级。通过各级各类的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掌握高超的技艺。

  (2)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节”比赛,让全校师生参与比赛,角逐胜负,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校风。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4

  阿城区料甸乡是一个满族乡,满族人民能歌善舞,祭祀、喜庆、节令无不歌舞之。歌与舞紧密相连,故歌舞音乐是其音乐的主体。满族民歌内容丰富,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音乐旋律俭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体现了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为了弘扬满族文化精神。我们料甸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制定为满族歌舞开发。下面,我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定如下计划:

  一、主要措施

  1、用资料收集、讲授法学*满族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了解满族歌曲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满族歌舞的印象。

  3、用传统的“心传口授”法教唱满族歌曲。

  4、用模仿法学*歌舞表演。

  5、用满族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满族歌舞大舞台等一系列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要内容

  1、满族历史文化知识及满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2、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

  3、演唱《满乡四季》、《满族姑娘》、《望祭山》、《摇篮曲》等满族歌曲。

  4、满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5、学跳《腰铃舞》、《宫廷舞》、等满族舞蹈。

  6、交流收集的有关满族歌舞文化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满族歌舞演出能力。

  7、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机会,使他们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表演自己学*的满族歌舞。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满族歌舞的信心,弘扬满族歌舞及满族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5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