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会化简比。

  2、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地化简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我会填。

  15/( )=3 ( )/5=2 120/60= 180/( )=3

  0.125x1000= ( )x100=75 0.3x( )=3 0.25x4=

  1/6x( )=1 2/9x9= 3/5/1/2= 5/3/3=

  2、复*比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法进行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化简(板书)。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互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这儿有一张珍藏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位叔叔吗?(杨利伟)20xx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把杨利伟送入了浩瀚的太空,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张照片是什么?(联合**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两面联合**帜,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是最简整数比吗?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比哪?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1)、学生汇报: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60是180和12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60?

  (2)小结:整数比化简时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3)练*:选择正确答案

  6:8=( ) a,3:4 b,2:3 c,12:18

  10:20=( ) a,2:5 b,2:3 c,1:2

  2、整数比的化简我们学会了,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比――分数比,(出示课件1/6:2/9)它怎么来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1/6:2/9=(1/6x18):(2/9x18)=3:4

  提问:18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什么数?为什么要乘18?

  (2)小结:化简分数比时,分别给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练*:化简下列比

  3/4:1/5 5/2:6/7

  3、分数比的化简我们也学会了,那小数比怎么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0。75:2=(0。75x100):(2x100)=75:200=3:8

  提问:0.75是几位小数?为什么要乘100?75:100是最简整数比吗?

  (2)小结:化简小数比时,要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扩大时要注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练*:我是化简小能手

  2.1:0.2 0.45:0.3

  4、总结: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数比――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做一做,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0。125:5/8有两种方法:

  (1)0.125:5/8=1/8:5/8=(1/8x8):(5/8x8)=1:5

  (2)0.125:5/8=0.125:0.625=125:625=(125/125):(625/125)=1:5

  2、出示课件: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24 3/5:9/10 3.8:4.2 3:3/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37页练*十一4、6题。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会化简比。

  2、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地化简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我会填。

  15/( )=3 ( )/5=2 120/60= 180/( )=3

  0.125x1000= ( )x100=75 0.3x( )=3 0.25x4=

  1/6x( )=1 2/9x9= 3/5/1/2= 5/3/3=

  2、复*比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法进行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化简(板书)。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互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这儿有一张珍藏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位叔叔吗?(杨利伟)20xx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把杨利伟送入了浩瀚的太空,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张照片是什么?(联合**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两面联合**帜,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是最简整数比吗?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比哪?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1)、学生汇报: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60是180和12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60?

  (2)小结:整数比化简时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3)练*:选择正确答案

  6:8=( ) a,3:4 b,2:3 c,12:18

  10:20=( ) a,2:5 b,2:3 c,1:2

  2、整数比的化简我们学会了,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比——分数比,(出示课件1/6:2/9)它怎么来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1/6:2/9=(1/6x18):(2/9x18)=3:4

  提问:18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什么数?为什么要乘18?

  (2)小结:化简分数比时,分别给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练*:化简下列比

  3/4:1/5 5/2:6/7

  3、分数比的化简我们也学会了,那小数比怎么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0。75:2=(0。75x100):(2x100)=75:200=3:8

  提问:0.75是几位小数?为什么要乘100?75:100是最简整数比吗?

  (2)小结:化简小数比时,要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扩大时要注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练*:我是化简小能手

  2.1:0.2 0.45:0.3

  4、总结: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数比——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做一做,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0。125:5/8有两种方法:

  (1)0.125:5/8=1/8:5/8=(1/8x8):(5/8x8)=1:5

  (2)0.125:5/8=0.125:0.625=125:625=(125/125):(625/125)=1:5

  2、出示课件: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24 3/5:9/10 3.8:4.2 3:3/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37页练*十一4、6题。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3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18小杯

  (2)号杯:30毫升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30:270=30÷270=30/270=1/9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是1:9。(式子后板书:1:9)

  2:18=2÷18=2/18=1/9=1:9

  30:270=30÷270=30/270=1/9=1: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

  0.7:0.82/5:1/4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从模仿练*,到变化练*,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带※的为选做)

  (要求:学*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0.3:1.54/5:5/71:4/5※0.12:6※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在练*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练*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

  课本第52页试一试.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2:18=2÷18=2/18=1/9=1:9

  蜂蜜与水的比一样甜

  (2)号杯30:270=30÷270=30/270=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5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阅读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1)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中,学生学*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第二瓶、第四瓶以及第五瓶液体为什么分为一类/这些比中哪一个最简洁?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先尝试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有两个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教材并没有给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不想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但不作为基本要求。

  二、教学构思

  对于化简比的必要性,在“定向诱导”环节引入,我说,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猜一猜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学生兴趣很高,说出了很多答案,既可以引入化简比的必要性,又对化简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对于化简比的方法,在“自学探究”环节采用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完成。我出了三道题(有整数比、有分数比、有小数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再尝试完成。我的自学提纲是:

  1、看书中的例题,你认为什么是化简比?

  2、课本中化简比有几种方法?过程有什么依据?

  3、用你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黑板上的三道题。

  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有的学生把结果写成了一个数,借此机会让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效果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的方法概括为两种:

  1、约分的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解疑”环节我预设的问题是,化简比的结果怎样才是最后的结果,在讨论中引入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

  “反馈总结”环节给我的提示是,日日清,堂堂清非常重要。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出了几道最基本的练*题,要求谁过关谁回家,效果很好。*时的几个“困难户”都完成了任务。就连王军鹏都兴致很高,积极要求再出几道这样的题目。以往对日日清,堂堂清不够重视,所以才造成学生掉队,补差困难。今天的教训告诉我,必须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至少日日清。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有两个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教材并没有给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不想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但不作为基本要求。

  二、教学构思

  对于化简比的必要性,在“定向诱导”环节引入,我说,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猜一猜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学生兴趣很高,说出了很多答案,既可以引入化简比的必要性,又对化简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对于化简比的方法,在“自学探究”环节采用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完成。我出了三道题(有整数比、有分数比、有小数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再尝试完成。我的自学提纲是:

  1、看书中的例题,你认为什么是化简比?

  2、课本中化简比有几种方法?过程有什么依据?

  3、用你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黑板上的三道题。

  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有的学生把结果写成了一个数,借此机会让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效果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的方法概括为两种:

  1、约分的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解疑”环节我预设的问题是,化简比的结果怎样才是最后的结果,在讨论中引入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

  “反馈总结”环节给我的提示是,日日清,堂堂清非常重要。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出了几道最基本的练*题,要求谁过关谁回家,效果很好。*时的几个“困难户”都完成了任务。就连王军鹏都兴致很高,积极要求再出几道这样的题目。以往对日日清,堂堂清不够重视,所以才造成学生掉队,补差困难。今天的教训告诉我,必须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至少日日清。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4

  今天,我上了比的化简这一课,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老师给淘气和笑笑各调制了一杯蜂蜜水,你们猜猜哪杯水更甜?学生听了这一问题,展开了激励的讨论,到底哪杯水更甜呢?此时学生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实际上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来化简比,从而学生经过交流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纵观整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让学生积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师从不包办代替;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4、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5、练*层次鲜明,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模仿练*(化简整数比)、提高练*(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综合练*,

  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

  6、我注意照顾个性差异,分层练*。化简比有几种类型,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最后的综合练*中,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时间把握不好,有的地方浪费时间,造成预定计划没完成。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5

  ——《比的认识》教学一得

  梓里小学:范伟安 从这个学期刚拿到教材,就知道了在比这章内容中的关于比的化简就有了新的调整。摒弃了以前老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的介绍,而是直接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再利用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自己在这学期初也专门对新老教材提出了一些想法,直到上这堂课,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是文章中的“=”的理解,仅仅是利用以前计算的理解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也是先把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最终又反过来化成比。整个过程中的“=”号都不是计算过程中相等的意思,而是一种“相当于,等同于”的意思。

  其次,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不同的目标定位就会给我们不同的侧重点?说到这点也是这堂课最让我头疼的地方。因为在本课前,在出示过情景,让学生观察体会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化简比,通过求比值与化简比,得出发现化简比的另外方法。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应该说是利用这种方法化简比的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出来,就算是找出来也是很难一步到位。第二,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些同学掌握了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就不喜欢用后面的方法化简比,这样的结果是让我最痛心的。第三,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

  围绕着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最*的几天思考,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设想。对于课堂的设计,就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当然也可能会有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并在练*过后再来认识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会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前面学*的方法来解决未知的内容,并在理论上也得到一定的理解。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面对新教材,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就像最*看到的《前思比反思更重要》,今天的反思就是为了明天的前思。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2)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2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 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30:270=30270=30/270=1/9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是1:9。(式子后板书:1:9)

  2:18=218=2/18=1/9=1:9

  30:270=30270=30/270=1/9=1: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 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

  0.7:0.8 2/5:1/4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从模仿练*,到变化练*,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带※的为选做)

  (要求:学*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 0.3:1.5 4/5:5/7 1:4/5 ※0.12:6 ※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在练*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练*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

  课本第52页试一试.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

  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 2:18=218=2/18=1/9= 1:9

  蜂蜜与水的比 一样甜

  (2)号杯 30:270=30270=30/270=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3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18小杯

  (2)号杯:30毫升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30:270=30÷270=30/270=1/9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是1:9。(式子后板书:1:9)

  2:18=2÷18=2/18=1/9=1:9

  30:270=30÷270=30/270=1/9=1: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

  0.7:0.82/5:1/4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从模仿练*,到变化练*,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带※的为选做)

  (要求:学*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0.3:1.54/5:5/71:4/5※0.12:6※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在练*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练*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

  课本第52页试一试.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2:18=2÷18=2/18=1/9=1:9

  蜂蜜与水的比一样甜

  (2)号杯30:270=30÷270=30/270=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会化简比。

  2、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地化简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我会填。

  15/( )=3 ( )/5=2 120/60= 180/( )=3

  0.125x1000= ( )x100=75 0.3x( )=3 0.25x4=

  1/6x( )=1 2/9x9= 3/5/1/2= 5/3/3=

  2、复*比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法进行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化简(板书)。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互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这儿有一张珍藏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位叔叔吗?(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把杨利伟送入了浩瀚的太空,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张照片是什么?(联合**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两面联合**帜,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是最简整数比吗?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比哪?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1)、学生汇报: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60是180和12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60?

  (2) 小结:整数比化简时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3)练*:选择正确答案

  6:8=( ) a,3:4 b,2:3 c,12:18

  10:20=( ) a,2:5 b,2:3 c,1:2

  2、整数比的化简我们学会了,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比——分数比,(出示课件1/6:2/9)它怎么来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1/6:2/9=(1/6x18):(2/9x18)=3:4

  提问:18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什么数?为什么要乘18?

  (2) 小结:化简分数比时,分别给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练*:化简下列比3/4:1/5 5/2:6/7

  3、分数比的化简我们也学会了,那小数比怎么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0。75:2=(0。75x100):(2x100)=75:200=3:8

  提问:0.75是几位小数?为什么要乘100?75:100是最简整数比吗?

  (2) 小结:化简小数比时,要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扩大时要注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练*:我是化简小能手

  2.1:0.2 0.45:0.3

  4、 总结: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数比——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做一做,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0。125:5/8有两种方法:

  (1)0.125:5/8=1/8:5/8=(1/8x8):(5/8x8)=1:5

  (2)0.125:5/8=0.125:0.625=125:625=(125/125):(625/125)=1:5

  2、出示课件: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24 3/5:9/10 3.8:4.2 3:3/4

  四、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37页练*十一4、6题。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3)

——《比尾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比尾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增进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体会想象在科幻作品中的表达作用。

  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勇于提出新奇见解的科学精神。

  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大胆想象力。

  2.理解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必须有合理的根据作导引。

  教具准备:

  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先和同学们讲一段“关于尾巴的故事”,动物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它的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的特殊用途。鳄鱼用它的强有力的尾巴击退敌人;狐狸用它的尾巴保持温暖;而松鼠如果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尾巴当作降落伞使自己安全着陆;海狸用它的尾巴发*,游泳时用尾巴划水转向,还用尾巴给窝里垫土,当咬断大树时用尾巴来稳住身体。有一天动物进行了一次交换尾巴的游戏,它们是这样交换的。(印发有关资料,资料附后)

  2.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了每个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尾巴,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如果也有尾巴会是什么情况?

  3.今天我们就来学*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科学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一)自由读课文。

  1.在预*的基础上巩固对字词的掌握。

  重点字词:闲暇 翘起 蹭(cèng)

  2.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明确:

  (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 (“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

  作者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

  (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

  (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

  (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

  (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

  (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①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

  ②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

  ③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

  (5)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6)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待机出示图片)

  (二)学*课文的重点: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的内容,都源于作者大胆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虽然大胆而奇特,但都有着合理推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

  1.人类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引发出来的。

  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的。

  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

  4.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

  5.文章最后说:“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这惊世骇俗的想象,作者虽然难以将“贫困、短寿、行动不便”同尾巴的关系一一说明,但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都又不觉其荒唐。

  (三)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大胆地想象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一片天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们来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作者的这一愿望实现,那么我们人类人人都会拥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作者笔下尾巴有很多的用处和好处,现在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麻烦?

  同学们自由发言:(1)人类有尾巴不美丽,甚至是丑;(2)露着尾巴是把个人隐私暴露出来;(3)有了尾巴坐车不方便;(4)会给别人带来骚扰……

  (开一场现场讨论会:如果人类长尾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发言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是有尾巴的,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尾巴的功能被四肢和语言等代替,尾巴所要表达的信息,用其他都能表达,所以尾巴就渐渐消失了,应该说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

  三、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的是想象中的奇妙世界,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想象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现在我们以“假如……”开头说一段话,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又合乎情理,想象越新奇越好。

  例:假如人类仍能够四肢自如地行走,就会带来行动快捷,减少车辆拥堵等效果,也会避免或者减少大脑缺血、脊椎弯曲、劳损、胃下垂、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四、布置作业

  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

《比尾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1、准备好6种小动物的卡片、头饰、尾巴图。

  2、学生的学案?给动物加上尾巴的图?,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今天,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咱们的同学参加当小裁判,你们想去吗?那么,它们要比什么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板书: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识字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呢?先听老师读读课文。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黑板上有一些字是红色的,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看看这些字,你最想先学哪个字???根据学生说的字,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学*方式来学*

  4、你的方法很好,谁还有其他方法?

  5、同学们想的办法真棒!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字,同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记得快?(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并及时指导认识新偏旁:矢、八、鸟。)

  三、指导朗读

  1、(装做听小动物说话的样子)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小动物还说:谁能根据这些生字把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再说一说呢??(学生自由汇报)?

  2、课文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答的呢?谁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指名读,指导问句的朗读方法,再指名读。)?

  3、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想给每一个同学的机会,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练*读一读,看看谁读得好,就请谁为大家表演。(学生练读,指名读。)

  4、(装做小动物的说话)刚才,小动物们又夸奖同学们啦!它们说,咱们班的同学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好,不过,不知道你们生字写得怎么样,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生字写好吗?

  四、指导写字和做游戏

  1、请同学们看书后生字表,有几个生字是需要我们写的?你们能读一读吗?(生读)?

  (1)这三个字里都有一个笔画,也是一个新笔画:撇折。

  (2)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字的关键之处。

  (3)指导书空。(师逐个指导生字,先书空,再指导书写。)

  2、小动物对同学们写的字非常满意,他们想请你们参加一个游戏:安尾巴。请拿着动物尾巴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看一看,拼一拼,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

  3、我们完成了小裁判的任务,让我们和小动物说再见,回到课堂中来吧!?

  五、思维拓展

  1、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同学们可以到动物园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同学和老师。

  点评在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并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尾巴》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师思考:

  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点难点:

  练*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比尾巴》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我想网络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更能体现语文教材的特点,使语文教学更形象化,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特点的比赛,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进行教学,为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动画,本篇课文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呈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特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按……导入,新课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主编儿歌──拓展思维,网络探索”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学*六种小动物“比尾巴”,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上互联网,可查寻、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根据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通过学*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其作用,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上互联网,可查寻、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根据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有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

  2、小朋友们,这些小动物想请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做小裁判,你们愿不愿意?

  二、新课探究

  1、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

  2、学生汇报。

  3、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请学生齐读动物的名称

  4、邹老师也非常想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们愿意告诉邹老师吗?邹老师来问,你们来答,好不好?

  5、 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同桌互读,男女互读,个人读(注意语气:问句要语气上扬,答句降,表肯定)

  6、 找出一对反义词。长──短 ,并且说说自己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7、 再听课文录音,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 小结:小裁判们可真不错,把各种动物的尾巴的特点都评比出来了。

  三、课外拓展,自编儿歌

  1、课件出示其它的小动物,并根据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2、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评评谁编的最好?

  3、向别的小组和老师介绍自己编的儿歌。

  四、网上冲浪,扩展知识

  1、除了我们课文中介绍的六种小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特征?

  2、进入动物世界的网站,请学生欣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及各种动物尾巴的妙用。

  3、同桌交流,汇报收获。

  五、小结

  今天的网络课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时,我们也要多看课外书、上网找寻资料,积极去了解和爱护我们的小动物,好吗?

  板书设计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像把伞

  课件及网页制作

  一、素材准备

  1、图文板块

  ⑴ 动画显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尾巴特征。

  ⑵ 有关动物尾巴的文字资料。

  ⑶ 各种动物尾巴的图片资料。

  2、录音板块

  课文朗读录音,配乐朗读的优美音乐。

  3、录像板块

  各种动物生活的小画面,突出其尾巴的特点及其妙用。

  4、网站连接板快

  连接有关动物尾巴的图文资料。向学生营造一个更开阔的学*天地。

  二、预想效果

  通过网络和《比尾巴》的专题学*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直观地感知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通过网络学*,浏览、下载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能根据动物的图片自编儿歌。

  教学后记

  一、课后所得

  网页设计以课文为依托,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妙用。在这里,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协作工具,教师言语不多,依托网络起到了移情入性的作用。

  二、不完善之处

  在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中,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却削弱了。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对查找资料还不会。所以学生的自主学*有待提高,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比尾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或其它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

  德育目标:

  美育目标:

  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设计目标:探究合作,掌握识字方法,用各种方式识字的能力,培养写字能力)

  (一)初读。

  1、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组新认识了什么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的?针对学生汇报,随时指正;

  2、画出课题和第一幅图中的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指出学生没有说到的生字,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认识。

  3、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认读生字。

  1、板书课题、出示第一幅图的文字;

  3、总结识字方法: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指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重点指导:“蛇、蚊、难、虎”的读音。

  书写生字。

  1、范写;

  2、偏旁归类指导

  3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如:“呢、呀、哪”的写法,及女字旁的写法;

  4、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5、展示写得认真、正确,美观的作业。

  扩词。

  1、仔细观察字形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红;再自己练写;同桌互相指正;

  3、注意书写姿势。

  (三)练*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查阅资料,看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

  1、认读生字;

  2、交流查阅的资料。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

  二、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时,有重点有选择的领读范读;梳理问题。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通读课文回答问题;分角色朗读小鱼和壁虎的对话;小组合作学*第四、五自然段,先给自己提要求,再开始学*。

  从这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了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是什么?

  指导读第六自然段;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讨论:

  读文想象,续说课文。

  根据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知识,仿照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的写法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小组内说,互相补充,指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班上发言,互相评价,补充。巩固知识

  自主学*,主动质疑

  合作探究学*,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练*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继续续说故事,调查动物尾巴的作用,回到班里交流。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4)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

  (1)两个同类量的比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

  (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42252÷90,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

  (1)阅读课本自学

  问题: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小组交流汇报。

  3、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问: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2)比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十一第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15:10=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媒体: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2008年的北京将要举办什么盛会啊?(北京奥运会),在上届的雅典奥运会上*代表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么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播放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说出的资料中选出*金牌数和俄罗斯金牌数:*获得金牌32块。俄罗斯27块。

  你能列出算式表示*与俄罗斯所得金牌块数之间的关系吗?(这里可能有学生列加减法,也可能会有除法。选出除法算式分析)

  32÷27表示什么意思?(*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

  27÷32表示什么意思?(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的几分之几)

  2、联系奥运,分析题目.

  在奥运会上,你认为我国的哪块金牌的分量最重?(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没有人说刘翔,教师就稍微引一下新科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用沉甸甸的金牌让轻视黄种人的人闭上了嘴巴,他为*夺得了有史以来*在田径短跑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下面我们就共同回顾一下刘翔的夺冠历程(播放刘翔夺冠视频)。

  看了这一段内容我们都非常的激动,为我们是*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你知道刘翔的夺冠成绩是多少吗?

  那你知道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吗?

  如果我要你们列式来求该怎么求呢?(110÷12.91)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路程÷时间=速度)

  看完奥运,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学校的事情

  3、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栾人璇你们这组同学起立。请其他同学数数他们组女生几人,男生几人?你能用什么式子表示他们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之间的关系?(4÷3和3÷4,分别问学生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学校用150元买来3个小足球,每个小足球多少元?

  (请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每道题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读题回答,教师板书(总价÷数量=单价150÷3)

  3、揭示课题: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实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板书:比)研究比的意义。(板书完整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

  (1)那么在刚才的例子当中*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用32÷27,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得的金牌与俄罗斯得的金牌数的比是32比27。

  那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说呢?(学生试着说:俄罗斯得的金牌数和*得的金牌数的比是27比32)

  (2)小结:通过以上的学*后,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质疑:可老师还有个疑问,以上两道题都是对*得的金牌数和俄罗斯得的金牌数进行比较的,为什么一个是32比27,一个是27比32?

  引导得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们能像这样把其他的除法算式都变一个说法吗?先同座位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学生同座位两个人说)

  都说完了,那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成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3)就这样依次说完。

  那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可以怎么说啊?(速度可以说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那单价呢?可以怎么说啊?(单价是总价和数量的比)

  在我们常用的数量关系中还有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这里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怎么说呢?(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总量个工作时间的比)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同位讨论一下。(前后四人讨论)

  汇报,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齐读)

  你们能不能自己举一个用比表示两数关系的例子?先说原题再把它改编成比的形式(学生自主举例,四人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例子的学*,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的方式,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练*题:填空。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比(),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比()。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对应练*,旨在强化学生对比的意义的初步理解。]

  2、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1)看书自学,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52~53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一下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2)汇报。

  1:我学会了比的写法,3比4记作3∶4(让学生板演)

  思考:刚才大家学会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除了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读作什么?还可以读作二分之三吗?为什么?(把3∶4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并齐读。)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重新组合处理教材内容。学生汇报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把“比号”“分数形式的比”前移,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2:我学会了比的各部分名称。(结合3∶4来说明)

  如果告诉你“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问:那么怎样求比值呢?(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练*题:(课件出示)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1/5

  想: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比值不同的四个比的举例,既加深了学生对比值意义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对“比”和“比值”的区别。]

  4: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比,看来比和除法之间有着一定的联

  系,我们以前也学*过除法和分数的联系,那么比和分数之间是不是也有联系呢?(是)。

  出示思考题:比与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区别?(以前后四人为小组,讨论填写)

  相互关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

  设计意图:以往教学比与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是最佳的。所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

  5:我还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

  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明)

  三、多层练*,巩固新知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扩展5)

——比本领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比本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认知与能力:

  1、认读生字,学*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

  情感与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够懂得合作的重要,并且愿意与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动物图片(梅花鹿和金丝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

  同学们,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你们想去吗?

  2、利用多媒体复*生字获取参加资格。

  a、伯 考 俩 结 摘 丧 挡 呀 象 垂 轻 谁

  读字:齐读,男女生读

  写字:象 考 (书空,书上描)

  b、游戏:摘果子 (读词语)

  抽读(评价),齐读

  3、运动员入场(出示梅花鹿及金丝猴的图片)。贴图

  板书:梅花鹿 金丝猴

  师:说说他们各有什么本领?今天,他们要在比赛场上比一比,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大象伯伯出的考题吧! 板书:比本领

  二、学*课文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大象伯伯出的题目。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大象伯伯出了什么样的考题?(比谁先摘到河对岸的果子)

  面对考题他们是怎么想的?(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 比赛开始了,他们都使出了看家本领,让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1

  齐读第二自然段

  a、找出描写梅花鹿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

  反馈(梅花鹿飞快、、、、、、)

  b、读一读写梅花鹿的句子。齐读,男女生读,抽读。

  c、师生互评

  师:通过朗读,你有没感到梅花鹿跑得快,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把它画下来。

  d、用动作体会词语含义。 板书:跑 跳 过了河

  e、可是果树太高、、、、、、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指导朗读,体会得意洋洋与垂头丧气两种心情。

  f、找一找金丝猴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团团转”及着急的心情。

  板书:急 过不了河

  g、可见摘果子并不顺利,梅花鹿和金丝猴开始时都是信心满满,可是他们不一会就垂头丧气了,因为梅花鹿不会爬树,金丝猴过不了河。

  (课件出示)梅花鹿虽然——但是——

  金丝猴虽然——但是——

  可见他们只依靠自己的本领,是( )摘到果子的

  3、他们的本领都大,但却都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呢?

  学*第三自然段段:

  大象伯伯让它们想办法,它们想到了吗?

  4、学*第四自然段:

  a、他们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合作,才能摘到果子)

  于是,梅花鹿驮起金丝猴跳过河,来到树下,然后让金丝猴爬上树,就摘到了果子。 板书 :驮起 过河 爬树 摘果

  b、梅花鹿和金丝猴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因为梅花鹿和金丝猴一开始都完不成任务,后来它们合作才完成了任务,它们不好意思了。)

  (只有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完成任务。)

  c、比赛结束了,你能来说说谁的本领大吗?

  它们两个的本领一样大,因为它们谁也摘不到果子。

  它们两个谁也不能说自己本领大,它们在合作的时候才能摘到果子,它们合作的时候本领最大。

  (板书:合作力量大)

  5、课文学完了,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注意读出各个小动物不同的语气。(学生齐读课文)

  三、拓展

  1、既然合作这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与别人合作才能完成,才能做好的.呢?

  师板书:合作

  2、今天我们合作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全班来合作读一读课文,体会合作的快乐。这两行同学饰演梅花鹿,这两行同学饰演金丝猴,中间的同学饰演大象,老师来旁白,可以吗?请同学们准备好。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课文,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咱们合作的太棒了,给自己鼓励鼓励。今天我们参加了森林运动会,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己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1、我学*了很多新生字。

  2、我知道了有了本领不要骄傲,别人的本领可能比我的大,我要向别人学*。

  3、如果遇到事情自己完成不了,可以找人合作把事情完成。

  4、……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本领,今后,希望大家通过合作,充分运用自己的本领,做好每一件事,好吗?

  五、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懂得了合作的重要。

  六、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

  七、附:板书

  合作:

  比本领(摘果子)

  梅花鹿 金丝猴

  (图片) (图片)

  最初:跑、跳 急

  过了河 过不了河

  ?

  后来: 驮 过河

  爬树 摘果

  (合作力量大)

  比本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凭借文本语言,多媒体课件,知道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过程。

  3.教育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教学重点:

  知道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六课《谁的本领大》,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谁和谁比本领的事?(板书:风和太阳)

  2.风和太阳比了几次?它们为什么要比本领?

  (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指导朗读“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3.那究竟谁的本领大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个评判。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精读课文

  1.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指名说(板书:各有各的本领)。

  2.它们可没有我们小朋友聪明,它们比了两次才悟出这个道理,它们两次分别比了什么呢?自由读全文。

  3.领教太阳的本领

  (1)第一次他们比的是什么?是谁出的题?它们怎么想到这题的呢?

  (板书:脱下孩子的衣服)

  (2)面对这道题,太阳和风心里分别是怎么想的?

  (太阳想:我只要发出强烈的光,那孩子准会热得受不了,肯定会脱下外衣的。

  风想:我只要用力吹,还怕那孩子的衣服吹不下来?)

  (3)师:嗯,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那它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呢?到课文中找找它们的行动吧。

  (4)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5)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 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6)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7)齐读第二小节。

  (8)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三小节。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9)指导朗读,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但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4.领教风的本领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它提出什么建议呢?(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它讲“这有什么难的!”于是太阳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

  可是它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他哪儿有力气来摇船呢)

  (4)指导朗读:是啊,我们都有同感,夏天太阳光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热得都不愿动了。请你们把船夫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生齐读)

  (5)这时候,风却“呼呼”地吹了起来,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我好像看到这艘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行驶,船的两边溅起了朵朵水花,船夫站在船头,看到船行得这么快,心里也乐开了花。)

  师: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船夫的快乐吧!齐读第七小节。

  (6)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它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它有没有想到这样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齐读第八小节,读出太阳惊讶的语气。)

  5.风和太阳比试了两次,究竟谁的本领大呢?它们明白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作业设计:

  1.填空。

  课文讲了( )和( )比本领的事,它们比了( )次本领。

  它们第一次比( ),结果( )赢了,它们第二次比( ),结果( )赢了。

  2.小练笔:第三天,风和太阳又碰到了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谁的本领大

  风 太阳

  脱下孩子的衣服

  “呼呼”地吹 发出强烈的光

  让船走得快些

  结果 各有各的本领

  教学反思:

  “读”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带着兴趣与问题开展自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初读,为深入学*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指导精读时,我让学生先表演后带学生进入比赛情境,让学生想象人物神情语气,并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而每次内容完后的过渡和对学生的评价语,我更是精练,力求不重复。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又读又表演,似是很圆满,可我又觉得少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如果课上对于每次朗读、表演都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应该会更有意义吧!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更能使学*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学生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学*”的一种手段。

  比本领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的: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金丝猴会(),小猫会(),公鸡会()。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同桌共同学*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第三、四段。

  (1)老师范读第三段。

  (2)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学生讨论发言。

  (4)读一读,第四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 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学生汇报……

  (4)老师小结……

  五、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课,本人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题时的设计,本人还是较为满意的。我认为学生一开始的学*兴趣真正被调动了。再者,学*生字时,采用摘苹果认生字活动,学生兴致极高。在学*整体课文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本人隐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过与教带,不够放开。今后还得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比本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指导阅读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体会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和长处。通过感情朗读和个性表演,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教学

  1、个别读题。

  2、本文讲谁和谁比本领?板贴:太阳 风

  3、风和太阳碰到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指名学生自由辩论风和太阳都有哪些本领,注意启发营造辩论的气氛。

  4、是呀,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二、 第一场比赛

  1、太阳先向风发出了挑战,出示: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指导朗读:注意“谁,就算,本领大”,读出挑战的意味。

   第一长比赛太阳和风比什么?板贴:孩子

  2、和太阳对这场比赛的胜利有把握吗?从哪里看出的?

   出示:风说:“那还不容易!”

  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

   指导朗读:分句读,两生对读两句,加上自己的动作读,男女生扮演角色表演读。

  3、风做到了吗?从哪里知道?个别读,生评点再个别,齐读。板书:呼呼地吹裹

  4、太阳看到这里,心里怎么想?

  5、太阳又是用什么方法的?结果怎么样呢?板书:发出强烈的光 脱

  个别读,指导把太阳本领读出来。

  6、第一场比赛谁赢了?

  7、分角色读第一场比赛:同桌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第二场比赛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出示4、5节中风和太阳的对话

  同桌练读,指名读,评点,个别读,注意指导读好“得意,还敢吗,谁能,就算,本领大”

  2、风和太阳分别用了什么本领?比赛结果怎么样呢?默读6、7节,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比什么?板贴:帆船

  风赢了

  4、这两节怎么才能读出比赛的激烈呢?自由练*

  5、出示第6节 个别读,做小老师夸夸小朋友哪里读得好,再个别读

  6、出示第7节 四人组各派1人读,集体评奖,老师也参加比赛,说说把奖给谁?为什么?学生自读,个别展示

  7、第二场比赛的结果是------板书:快 慢

  8、太阳有没有想到风会赢?所以它非常惊讶

   出示词:惊讶

   读词释词

   指导读好第8节:注意“惊讶,也不小哇”

  三、深化巩固

  1、板贴:太阳的拇指 太阳翘起大拇指夸奖风,它会怎么说?

  2、板贴:风的拇指风也为太阳翘起大拇指,怎么夸太阳?

  3、太阳的本领是什么?风的本领是什么?它们到底谁的本领大?板书:各有所长

  4、说着说着,他们都谦虚了,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猜猜他们说什么?指导说话

  四、总结课文

  1、太阳和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们的进步可真大,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2、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朗读全文。

  比本领教学设计 5

  认知与能力:

  1、继续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

  情感与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会与人合作。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比本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互相合作摘到树上果子的故事。告诉读者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

  重点、难点分析: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合作的重点性

  对策:以课件为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以课文为载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造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兴趣。另外,创设开动运会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以读为主,读中理解,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媒体的资源应用设计

  教学资源有三个内容:动画、词语、梅花鹿与金丝猴的图片。

  1、利用音乐及画面把学生带进“森林运动会”中;

  2、利用图片揭示课题;

  3、用动画再现文本,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本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

  师:同学们,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你们想去吗?

  2、利用多媒体复*生字词获取参加资格。(出示课件)

  3、运动员入场(出示梅花鹿及金丝猴的图片)。

  师:说说他们各有什么本领?今天,他们要在比赛场上比一比,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大象伯伯出的考题吧!(板书课题)

  二、美读课文

  (一)听课文朗读。(课件出示)

  1、故事有趣吗?选你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请们四个小朋友,把课文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得最好。

  (二)学*第一自然段。(课件展示)

  (1)请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大象伯伯给它们出的考题是什么?

  (2)预测谁能取得胜利,支持谁梅花鹿的拿出黄旗,支持谁金丝猴的拿出绿旗。

  (3)采访:你为什么支持他们?

  (4)看来大家对他们都很有信心,他们是怎么想的?请大家带着自信的语气读一读,师生互评。

  (5)现在,请三个同学分别当梅花鹿、金丝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读一读。出示课件(屏出示第一段课文,三个角色语言用不同颜色)

  (三)学*第二 、三自然段。

  1、究竟谁能胜呢?下面比赛正式开始

  ①课件展示比赛前半部分,配运动员进行曲。

  ②学生为他们当啦啦队。

  2、梅花鹿和金丝猴的表现怎么样?哪段写这部分内容?

  3、比赛开始了,情况怎么样呢?谁喜欢读第二段?

  4、大家能像他这样读吗?注意要读整齐。(齐读二、三段)

  4、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在比赛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遇到了困难,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5、它们这样能摘到苹果吗?

  a、找出描写梅花鹿的句子。

  b、读一读写梅花鹿的句子,体会“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意思,造句。

  c、师生互评

  6、通过朗读,你有没感到梅花鹿跑得快,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把它画下来。

  d、用动作体会词语含义。(戴头饰表演)

  e、找一找金丝猴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团团转”及着急的心情。(戴头饰表演)

  小结:比赛中,谁胜利了?他们的本领都很大,为什么都没有摘到果子?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生:梅花鹿上不了树,猴子过不了河。

  相机板书: 树?

  河?

  (四)发散思维。替金丝猴和梅花鹿想办法。

  (五)学*第四自然段。(课件展示比赛后半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

  提问:

  (1)文章的最后一句,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生:不好意思

  (2)大象伯伯问:“你们谁的本领大呢?”替这两个小动物回答大象伯伯的问题。 生:合作本领大

  (3)同学们,既然合作这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是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才能做好的呢?

  小结:每一个人和动物都有大本领,但合作会本领最大。

  2、颁奖

  梅花鹿和金丝猴在比赛中通过合作,最终摘到了果子,我们为他们颁发奖牌,请代表上台领奖。

  五、总结全文

  1、体验合作的快乐

  2、畅谈收获

  3、提升

  六、拓展

  表演课文场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