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比的化简教案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化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认知水*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三、教法分析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设疑诱导等教法展开教学。

  四、学法分析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的,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比可以化简,观察、发现的学*方式找到比的基本性质,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化简比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旧知:

  教师出示复*题,学生自主完成

  ①比较分数的大小:4/6 ○ 12/18 ○ 60/90

  ②比较商的大小:0.5÷0.7 ○ 5÷7 ○ 50÷70

  ③求比值:12:32 2.1:7 10:5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以上问题?(①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成最简分数②运用商不变性质③运用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设疑导入: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两种按不同比例(A:30g奶粉、180g水 B:45g奶粉、270g水)调配的牛奶

  ①请学生品尝牛奶,比较味道差异。(一样)

  ②味道是否一样,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呢?(求奶粉和水的比的比值) ③学生尝试求两种牛奶的调配比值。

  30:180 = 30÷180 = 1/6

  45:270 = 45/770 = 1/6

  比的比值都是1/6,也就是说,三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1:6,所以两杯牛奶是一个味。(式子后板书:1:6)

  30:180 = 30÷180 = 1/6 = 1:6

  45:270 = 45/770 = 1/6 = 1:6

  看来30:180 = 1:6 ,45:270 = 1:6,这是怎么回事?今天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相等的比

  30:180 = 1:6 ,12:32 = 3:8

  观察、比较相等的比,你发现了什么?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你还能写出一组相等的比吗?(学生尝试)

  2、化简比

  ①心里回忆刚才30:180是如何变成1:6,12:32是如何变成3:8的。

  ②试用自己的方法化简下列比:(学生分组完成)

  24:42 (分数基本性质) 0.7:0.8(比的基本性质) 2/5 :1/4 (分数、除法、比之间关系)

  ③学生谈化简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④观察化简结果,发现什么?

  a.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是互质数)。

  得到: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是互质数),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b.结果有两种形式:比的`形式和分数表现形式。

  注:分数形式要加以说明不能是带分数。

  ⑤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果,教师作出评价)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相同,但结果不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即使写成分数形式也读作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和小数。

  (三)训练巩固及延伸:

  ※1.化简下面各比。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12:36 0.24:0.6 3/4:1/2 1:2/3

  2.判断正误,有错就改: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②比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现,读作几分之几.( )

  ③8: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 )

  ④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就是比的化简.( )

  3.扩展练*

  ① 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直径比3:2 周长比3:2 面积比9:4 )

  ②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20%:1=1:5)

  (四)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说明。

  (五)作业布置:

  学*与评价第六章第3课时。

  比的化简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情趣(抢答式复*)

  1、 60÷10 = 600÷( )= ( )÷1 = 0.6÷( )

  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a:b=a÷b=a/b)

  (二)导目标

  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目标。(课件出示目标)

  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分组自学目标1

  (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1、导学法

  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

  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40 :360 2:18

  3、质疑问难

  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

  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

  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40:360=40/360=1/9=1:9

  2:18=2/18=1/9=1:9

  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

  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

  三、分组自学目标2

  1、出示问题:化简比

  24:42 0.7:0.8 2/5:1/4

  2、导学法

  学法指导:

  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

  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

  (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

  14:21 = (14÷7) :(21÷7) =2:3

  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

  四、练*(课件)

  1、化简比:

  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

  3、判断

  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5、解决问题

  五、回顾学*目标,进行本课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实验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能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配置墨水。

  3、学会化简比的书写方法,正确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体验比的化简的必要性。

  1、引入:昨天王老师带大家做了一个实验,用40ml墨,360毫升水和2小杯墨、18小杯水配制成了两杯墨水,并让同学们猜测这两杯墨水哪杯颜色深一些。你们猜测的结果是什么?

  2、猜测验证。(两杯墨水颜色相同)

  3、比值相等。(为什么这两个比数字不同,调配出的墨水颜色还一样呢?)

  4、多种配置方法。

  5、墨与水的关系都是1:9。

  6、总结比的化简的必要性,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学生发现两杯墨水比值相同以及引出多种配置方法,让学生感悟化简比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1、小组交流展示。

  学生拿出学研案,交流第二部分的内容。

  要求:

  (1)说出你的配制方法,

  (2)讲清理由。

  2、讲前猜测。(三个比哪个配制出来的墨水颜色深?)

  3、整数与整数比提问:

  (1)学生说单位:(墨和水的关系就是4:7)

  (2)你是怎么知道4:7的?

  (3)还有不同的配置方法吗?

  (4)哪一个更容易看出墨与水的关系?

  4、小数与小数比提问:

  (1)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7:8的?

  5、分数与分数的比提问:

  (1)2/5比1/4是怎么变成xx的?

  (2)还有其他方法吗?

  6、小组汇报结束。

  7、欣赏学生预*单的方法。

  8、揭示最简整数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等形式,探讨整数与整数比、小数与小数比、分数与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规范应用——比的化简方法的示范以及应用。

  1、规范看书。(同学们翻开书第70页,认真看书)

  强调:分数是比的`另外一种形式。

  2、化简比*题。(先做两个再做两个)

  重点:16:4(投影挑错误)

  3、小视频总结。

  (四)拓展举例。

  学生举出其它类型的比并说说怎样去化简。

  (五)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生活中如果遇到比的化简的问题,你一定能够去解决它。

  教学反思

  优点:1、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2、小组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到位。

  不足:1、讲前猜测(三个比哪个配制出来的墨水颜色深?),这个环节忘记了,后来再提出来显得过程混乱。

  2、学生的书写规范强调不够,导致后来做题过程中学生出错多。

  3、学生对于比的认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课堂气氛不够。

  4、课堂上小组讨论和做题过程中,关注的学生人数够多。

  比的化简教案 4

  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理念: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而且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3、情感态度:

  在化简比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铺垫

  1、回顾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3 :5 = ( )÷( )= ( )/( )

  2、复*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

  A、10÷5= 20 ÷( )=( )÷ 1 = ( )

  【归纳商不变规律】

  B、12/18 = 6/( ) = ( )/3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并说明最简分数】

  3、利用B题引导学生归纳比的基本性质。(板书)

  4、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问题:

  男孩和女孩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男孩调制这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女孩调制这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请大家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互相讨论,发表看法,你的想法与依据。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3:12=3/12=1/4=1:4

  4:16=4/16=1/4=1:4

  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4,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1:4,比较的结果是两杯水一样甜。

  5. 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

  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

  (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二、新授

  1.尝试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24 : 42

  指名学生板演,然后让学生说说化简的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把这个整数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2) 0.7 : 0.8

  (3)2/5 : 1/4

  这两个比与前一个比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个比化简?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如何化?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如何化?并试一试。

  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吧。

  (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2.归纳: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化简)

  (2)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3)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学生根据上面第(3)题说说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最后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这也是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最大区别,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而已。

  三、尝试练*

  1、练*:做教材第73页书练一练的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各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2 : 3 0.5 : 1/2 0.25 : 1

  3、他们的说法对吗?

  ⑴ 0.48∶0.6化简后是0.8。( )

  ⑵ 3/4:1/2化简后是 1 。( )

  ⑶ 0.4∶1化简后是2/5 。( )

  四、拓展练*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⑴ 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⑵ 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五、本课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六、布置作业

  做教材第73页书练一练的第3、4题。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规律

  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最简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12=3/12=1/4=1:4

  4:16=4/16=1/4=1:4

  比的化简教案 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1)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有两个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教材并没有给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不想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但不作为基本要求。

  二、教学构思

  对于化简比的必要性,在“定向诱导”环节引入,我说,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猜一猜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学生兴趣很高,说出了很多答案,既可以引入化简比的必要性,又对化简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对于化简比的方法,在“自学探究”环节采用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完成。我出了三道题(有整数比、有分数比、有小数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再尝试完成。我的自学提纲是:

  1、看书中的例题,你认为什么是化简比?

  2、课本中化简比有几种方法?过程有什么依据?

  3、用你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黑板上的三道题。

  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有的学生把结果写成了一个数,借此机会让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效果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的方法概括为两种:

  1、约分的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解疑”环节我预设的问题是,化简比的结果怎样才是最后的结果,在讨论中引入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

  “反馈总结”环节给我的提示是,日日清,堂堂清非常重要。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出了几道最基本的练*题,要求谁过关谁回家,效果很好。*时的几个“困难户”都完成了任务。就连王军鹏都兴致很高,积极要求再出几道这样的题目。以往对日日清,堂堂清不够重视,所以才造成学生掉队,补差困难。今天的教训告诉我,必须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至少日日清。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2

  比的化简与以前比的化简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它是直接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对于比的化简,是仅仅需要学生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对比的化简意义进一步理解?我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比可以化简,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在学生通过复*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在这里,教材并没有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要比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学生更能接受。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教学我有几点困惑:

  (1)首先是对“=”的困惑,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这是我产生的第一个困惑。

  在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过程中也是先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最后根据要求把结果化成比或比值,整个过程都是用“=”号。

  (2)教材中没有出现分数比的形式,这是我的第二个困惑。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材中如果出现了分数比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对比和比值的混淆,但有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比和比值。

  通过教学我也有几点思考:

  (1)通过对比的学*,能增加学生解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

  (2)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互通的,通过对比的学*,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3

  这节课我注重了一下两点: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漏写了括号,我指着学生的演板让学生评价,他们竟真的发现问题了,于是“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要添括号”就根植在学生意识之中,这才有后面总结化简比的方法时,有学生补充化简比的方法:遇到小数比,可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项和后项扩大相同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比。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显示无疑。如果我们的课堂上的学生都是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灵动力。

  2.练*层次鲜明,照顾到了个性差异。

  我安排了模仿练*、提高练*、巩固练*和拓展延伸,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化简比时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练*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感受到,只要我们把握好教材,理解好课改的理念,多注意教学策略,同样能使我们的计算教学教出“甜”来。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4

  从这个学期刚拿到教材,就知道了在比这章内容中的关于比的化简就有了新的调整。摒弃了以前老教材上的比得基本性质的介绍,而是直接的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再利用除法中上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自己在这学期初也专门对新老教材的提出了一些想法,直到上这堂课,带给我了很多思考。

  首先是这章中的“=”的理解,紧紧是利用以前计算的理解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也是先把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的不变性,进行化简,最终又反过来化成比。整个过程中的“=”号都不是计算过程中相等的意思,而是一种“相当于,等同于”的意思。

  其次,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不同的目标定位就会给我们不同的侧重点?说到这点也是这堂课最让我痛心的地方。因为在本课的时候,在出示了情景之后,就让学生观察体会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再在此基础上化简比,然后通过求比值与化简比,得出发现化简比的第二种方法。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应该说是利用这种方法化简比的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出来,就算是找出来也是很难一步到位。第二,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些同学掌握了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就不喜欢用后面的方法化简比,这样的结果是让我最痛心的。第三,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

  围绕着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最*的几天思考,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设想。对于课堂的设计,就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上的不变性,进行化简,当然也可能会有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并在练*过后再来认识比得基本性质。这样的

  一个教学过程,就会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前面学*的方法来解决未知的内容,并在理论上也得到一定的理解。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面对新教材的概念课,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就像最*看到的《前思比反思更重要》,今天的反思就是为了明天的前思!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中,学生学*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第二瓶、第四瓶以及第五瓶液体为什么分为一类/这些比中哪一个最简洁?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先尝试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6

  《比的化简》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目的。我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比可以化简,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复*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在这里,教材并没有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要比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学生更能接受。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整堂课中,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在教学设计中,本来想好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却没有落实这一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本节课中,我应该把问题情境放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找化简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高。而对于多种方法化简比,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的 ,本节课也没有体现出来。

  2、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

  3、概念没有深入。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在教学时,我把这个知识点明确出来,通过练*让学生归纳最简整数比的特征。另外在给出概念后,后面的例题中我继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对每个化简比的结果都请学生对比概念检查,这样学生的印象才深刻。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

  通过教学我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的学*,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的化简的层层练*,能增加学生解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对比练*,让学生自己得出两者的区别,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对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2)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汇总10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1

关于《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了一下两点: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漏写了括号,我指着学生的演板让学生评价,他们竟真的发现问题了,于是“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要添括号”就根植在学生意识之中,这才有后面总结化简比的方法时,有学生补充化简比的方法:遇到小数比,可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项和后项扩大相同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比。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显示无疑。如果我们的.课堂上的学生都是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灵动力。

  2.练*层次鲜明,照顾到了个性差异。

  我安排了模仿练*、提高练*、巩固练*和拓展延伸,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化简比时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练*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感受到,只要我们把握好教材,理解好课改的理念,多注意教学策略,同样能使我们的计算教学教出“甜”来。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我注重了一下两点: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漏写了括号,我指着学生的演板让学生评价,他们竟真的发现问题了,于是“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要添括号”就根植在学生意识之中,这才有后面总结化简比的方法时,有学生补充化简比的方法:遇到小数比,可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项和后项扩大相同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比。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显示无疑。如果我们的课堂上的学生都是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灵动力。

  2.练*层次鲜明,照顾到了个性差异。

  我安排了模仿练*、提高练*、巩固练*和拓展延伸,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化简比时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练*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感受到,只要我们把握好教材,理解好课改的理念,多注意教学策略,同样能使我们的计算教学教出“甜”来。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3

  今天,我上了比的化简这一课,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老师给淘气和笑笑各调制了一杯蜂蜜水,你们猜猜哪杯水更甜?学生听了这一问题,展开了激励的讨论,到底哪杯水更甜呢?此时学生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实际上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来化简比,从而学生经过交流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纵观整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让学生积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师从不包办代替;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4、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5、练*层次鲜明,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模仿练*(化简整数比)、提高练*(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综合练*,

  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

  6、我注意照顾个性差异,分层练*。化简比有几种类型,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最后的综合练*中,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时间把握不好,有的地方浪费时间,造成预定计划没完成。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4

  从这个学期刚拿到教材,就知道了在比这章内容中的关于比的化简就有了新的调整。摒弃了以前老教材上的比得基本性质的介绍,而是直接的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再利用除法中上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自己在这学期初也专门对新老教材的提出了一些想法,直到上这堂课,带给我了很多思考。

  首先是这章中的“=”的理解,紧紧是利用以前计算的理解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也是先把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的不变性,进行化简,最终又反过来化成比。整个过程中的“=”号都不是计算过程中相等的意思,而是一种“相当于,等同于”的意思。

  其次,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不同的目标定位就会给我们不同的侧重点?说到这点也是这堂课最让我痛心的地方。因为在本课的时候,在出示了情景之后,就让学生观察体会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再在此基础上化简比,然后通过求比值与化简比,得出发现化简比的第二种方法。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应该说是利用这种方法化简比的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出来,就算是找出来也是很难一步到位。第二,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些同学掌握了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就不喜欢用后面的方法化简比,这样的结果是让我最痛心的。第三,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

  围绕着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最*的几天思考,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设想。对于课堂的设计,就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上的不变性,进行化简,当然也可能会有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并在练*过后再来认识比得基本性质。这样的

  一个教学过程,就会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前面学*的方法来解决未知的内容,并在理论上也得到一定的理解。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面对新教材的概念课,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就像最*看到的《前思比反思更重要》,今天的反思就是为了明天的前思!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5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比的化简》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那杯水更甜,让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比的意义写出蜂蜜和水的比,并求出比值判断两杯蜂蜜水一样甜,随后引导学生复*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后,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其次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比的化简;或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化简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3、练*层次鲜明,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模仿练*(化简整数比)、提高练*(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综合练*,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

  二、不足之处

  1、在整堂课中,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在教学设计中,本来想好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却没有落实这一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本节课中,我应该把问题情境放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找化简比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高。而对于多种方法化简比,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的,本节课也没有体现出来。

  2、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在讲解新知时教师没有在黑板上规范板书比的化简过程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遗憾。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不断的思考和学*,争取提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6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与以前人教版比的化简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前的分数与除法性质的再度使用,它是直接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性质关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式里的分数值不变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在本节课中,对于比的化简,如果是仅仅需要学生会化简那就比较简单了,但是要让学生对比的化简意义进一步理解却不是很容易做到。我是通过创设情境,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发现比是可以化简的,我们看到的比其实可以代表很多的具体数据,比如说两袋苹果的质量比为2:3,它代表的意义可以是4千克和6千克,也可以是8千克和12千克等,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在讲解化简之前,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复*一下除法算式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我们以前学*的除法和分数的性质来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在这里,教材并没有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比和比值能清晰的认识,比是一个式子,代表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分数、代分数、小数、整数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存在着几点困惑:

  (1)是对比的化简中“=”的困惑,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这是我产生的第一个困惑。

  在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过程中也是先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最后根据要求把结果化成比或比值,整个过程都是用“=”号。还有一点不清楚,比化简到最简后,能直接跟比值划“=”,如果在一道题目中既让化简又让求比值该如何去写。

  (2)教材中出现分数比的形式,这是我的第二个困惑。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材中如果出现了分数比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对比和比值的混淆,但有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比和比值。

  通过教学我也有几点思考:

  (1)通过对比的学*,能增加学生解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

  (2)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互通的,通过对比的学*,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7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与以前人教版比的化简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前的分数与除法性质的再度使用,它是直接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性质关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式里的分数值不变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在本节课中,对于比的化简,如果是仅仅需要学生会化简那就比较简单了,但是要让学生对比的化简意义进一步理解却不是很容易做到。我是通过创设情境,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发现比是可以化简的,我们看到的比其实可以代表很多的具体数据,比如说两袋苹果的质量比为2:3,它代表的意义可以是4千克和6千克,也可以是8千克和12千克等,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在讲解化简之前,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复*一下除法算式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我们以前学*的除法和分数的.性质来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在这里,教材并没有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比和比值能清晰的认识,比是一个式子,代表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分数、代分数、小数、整数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存在着几点困惑:

  (1)是对比的化简中“=”的困惑,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这是我产生的第一个困惑。

  在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过程中也是先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行化简,最后根据要求把结果化成比或比值,整个过程都是用“=”号。还有一点不清楚,比化简到最简后,能直接跟比值划“=”,如果在一道题目中既让化简又让求比值该如何去写。

  (2)教材中出现分数比的形式,这是我的第二个困惑。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材中如果出现了分数比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对比和比值的混淆,但有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比和比值。

  通过教学我也有几点思考:

  (1)通过对比的学*,能增加学生解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

  (2)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互通的,通过对比的学*,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8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比的化简》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那杯水更甜,让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比的意义写出蜂蜜和水的比,并求出比值判断两杯蜂蜜水一样甜,随后引导学生复*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后,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其次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进比的化简;或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对化简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3、练*层次鲜明,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模仿练*(化简整数比)、提高练*(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综合练*,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

  二、不足之处

  1、在整堂课中,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在教学设计中,本来想好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却没有落实这一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本节课中,我应该把问题情境放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找化简比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高。而对于多种方法化简比,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的,本节课也没有体现出来。

  2、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在讲解新知时教师没有在黑板上规范板书比的化简过程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遗憾。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不断的思考和学*,争取提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9

  1、如何使用好教材,使之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教材中虽没有提及分数比的形式,但是在一个化简比的例题中出现了分数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渗透分数比的知识,并注意强调分数比在读法上的不同。

  2、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我以为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这个知识点明确出来,让学生明白:当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互质数时,这个比植是最简整数比,

  4、在教学中发现当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位不一样时,学生使用商不变性质就比较容易出错。如:0.6∶0.05在这方面老师要多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并多举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加以巩固。

  5、比的化简这一内容,教材里是跟比的基本性质一起教学的,但学生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来化简,还和求比值混淆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比的'化简单作一块内容来进行教学。因为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我先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思考题中的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积极性。

  经过这节课的专项训练,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和化成最简整数比,掌握得比较好。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10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的学*,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的化简的层层练*,能增加学生解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生对比和比值区分不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对比练*,让学生自己得出两者的区别,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对比和比值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3)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5)份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会化简比。

  2、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地化简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我会填。

  15/( )=3 ( )/5=2 120/60= 180/( )=3

  0.125x1000= ( )x100=75 0.3x( )=3 0.25x4=

  1/6x( )=1 2/9x9= 3/5/1/2= 5/3/3=

  2、复*比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法进行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化简(板书)。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互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这儿有一张珍藏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位叔叔吗?(杨利伟)20xx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把杨利伟送入了浩瀚的太空,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张照片是什么?(联合**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两面联合**帜,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是最简整数比吗?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比哪?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1)、学生汇报: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60是180和12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60?

  (2)小结:整数比化简时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3)练*:选择正确答案

  6:8=( ) a,3:4 b,2:3 c,12:18

  10:20=( ) a,2:5 b,2:3 c,1:2

  2、整数比的化简我们学会了,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比――分数比,(出示课件1/6:2/9)它怎么来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1/6:2/9=(1/6x18):(2/9x18)=3:4

  提问:18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什么数?为什么要乘18?

  (2)小结:化简分数比时,分别给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练*:化简下列比

  3/4:1/5 5/2:6/7

  3、分数比的化简我们也学会了,那小数比怎么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0。75:2=(0。75x100):(2x100)=75:200=3:8

  提问:0.75是几位小数?为什么要乘100?75:100是最简整数比吗?

  (2)小结:化简小数比时,要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扩大时要注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练*:我是化简小能手

  2.1:0.2 0.45:0.3

  4、总结: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数比――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做一做,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0。125:5/8有两种方法:

  (1)0.125:5/8=1/8:5/8=(1/8x8):(5/8x8)=1:5

  (2)0.125:5/8=0.125:0.625=125:625=(125/125):(625/125)=1:5

  2、出示课件: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24 3/5:9/10 3.8:4.2 3:3/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37页练*十一4、6题。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会化简比。

  2、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地化简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我会填。

  15/( )=3 ( )/5=2 120/60= 180/( )=3

  0.125x1000= ( )x100=75 0.3x( )=3 0.25x4=

  1/6x( )=1 2/9x9= 3/5/1/2= 5/3/3=

  2、复*比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法进行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化简(板书)。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互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这儿有一张珍藏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位叔叔吗?(杨利伟)20xx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把杨利伟送入了浩瀚的太空,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张照片是什么?(联合**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两面联合**帜,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是最简整数比吗?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比哪?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1)、学生汇报: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60是180和12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60?

  (2)小结:整数比化简时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3)练*:选择正确答案

  6:8=( ) a,3:4 b,2:3 c,12:18

  10:20=( ) a,2:5 b,2:3 c,1:2

  2、整数比的化简我们学会了,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比——分数比,(出示课件1/6:2/9)它怎么来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1/6:2/9=(1/6x18):(2/9x18)=3:4

  提问:18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什么数?为什么要乘18?

  (2)小结:化简分数比时,分别给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练*:化简下列比

  3/4:1/5 5/2:6/7

  3、分数比的化简我们也学会了,那小数比怎么化简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1)学生汇报:0。75:2=(0。75x100):(2x100)=75:200=3:8

  提问:0.75是几位小数?为什么要乘100?75:100是最简整数比吗?

  (2)小结:化简小数比时,要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扩大时要注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练*:我是化简小能手

  2.1:0.2 0.45:0.3

  4、总结: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分母,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数比——先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做一做,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0。125:5/8有两种方法:

  (1)0.125:5/8=1/8:5/8=(1/8x8):(5/8x8)=1:5

  (2)0.125:5/8=0.125:0.625=125:625=(125/125):(625/125)=1:5

  2、出示课件: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24 3/5:9/10 3.8:4.2 3:3/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37页练*十一4、6题。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3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18小杯

  (2)号杯:30毫升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30:270=30÷270=30/270=1/9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是1:9。(式子后板书:1:9)

  2:18=2÷18=2/18=1/9=1:9

  30:270=30÷270=30/270=1/9=1: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

  0.7:0.82/5:1/4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从模仿练*,到变化练*,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带※的为选做)

  (要求:学*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0.3:1.54/5:5/71:4/5※0.12:6※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在练*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练*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

  课本第52页试一试.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2:18=2÷18=2/18=1/9=1:9

  蜂蜜与水的比一样甜

  (2)号杯30:270=30÷270=30/270=1/9=1:9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5

  设计思路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因为这些是学*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该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该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因为这样不容易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复*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 24 :42; 0.7. :0.8; 2/5 :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后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小题的区别并进行小结得出: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简过程正确,方法不限,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而不是一个数,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三) 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0.12 :0.4 1 :2/3 0.25:15/14 39:1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觉得应怎样化简比?

  (五)巩固练*

  课本第53页第1、2、3题。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0.4÷0.5=4÷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4/6=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4)

——比的意义教案 (菁华6篇)

比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认识比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4、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1、口答:78= 135= =( )( ) =( )( )

  指名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即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下面请大家看这个例子(出示P52的例如):一个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谁能提出关于长和宽的倍数关系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长是宽的几倍?53=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

  师: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表示两个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板书:两个数相除),有时我们也把这样两个数量的关系换一种说法。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初步感知。

  1、揭示比的意义。

  师:例如,长是宽的 倍我们可以这样说,长和宽的比是5比3。(板书:长和宽的比是5比3)(学生跟着老师练说)那么,按照这种说法,宽是长的 还可以怎样说?同坐试着说,再指名说。(板书:宽和长的比是3比5)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出示P52的又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也就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来表示。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02=45)谁能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归纳比的意义。提问:什么叫做比?(学生可通过或讨论、或看书得出比的意义,教师接着两个数相除后面板书: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一练。

  (1)、有5个红球和8个白球,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 比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 比 。

  (2)、 一个美术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 女生8人,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 。男生和美术兴趣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比 。

  2、通过自学,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出示自学提纲:

  ①用数学方法如何写比,如何读呢?

  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③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各是什么?填入表中。

  ④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2)学生自学课本或分组讨论。

  (3)集体讨论第①个问题并板书:5:3 3:5 90:2

  师:比还有一种写法,你知道是怎样写的吗?(教学比的分数形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叙述: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5:3也可以写成 ,仍读作5比3。请大家把3:5、90:2改写成分数形式。

  (4)集体讨论第②个问题并板书:

  (5)根据上面式子,指名说说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及求比值的方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面关系表:

  名称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指名说说,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零?

  辨析:在亚洲女足锦标赛中, *女足健儿努力拚博,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其中,*队以1:0战胜了日本队,那么为什么这个比的后项可以是0呢?

  师说明:因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不是相除的关系。

  问:怎样求比值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练*:求比值:4:5 0.8:0.4 :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

  1、完成P53练一练。

  2、完成练*十二第1题。

  3、完成练*十二第2题。

  四、综合练*,提高技能。

  1、口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

  白兔只数与黑兔只数的比是( )

  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 )

  黑兔只数与总只数的比是()

  总只数只数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只数与总只数的比是()

  总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

  2、动脑筋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小龙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5个学生,小龙爸爸今年39岁,在保险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8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14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8人。

  五、全课总结,释疑解惑。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的吗?

  六、作业:完成练*十二第3-5题。

比的意义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学*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叫做比。(板书:比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一)比的意义

  1、出示例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 = 2÷3=

  (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

  (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

  小结:

  a、长是宽的几倍,有时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时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几比几。

  b、3分米和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3)练*: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可以用两个数相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说成这两个数的比是几比几。

  2、出示例题(扩展比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3、归纳总结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练*、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意义”)下载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2 记作:100 ∶ 2

  “∶”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下载

  提问: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板书,小组讨论。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提问:(1)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比与除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只能用“相当于”这个词)

  (2)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 ∶ 2可以写成 ,仍读作“3比2”

  2 ∶ 3可以写成 ,仍读作“2比3”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三、巩固练*

  1、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

  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

  2、选择

  (1) 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3、思考题: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 ∶ 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4、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每分钟120转。根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

  五、课后作业:

  练*十二、 1、2、9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教案3

  教学内容:

  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

  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二)、完成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相互关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

  分数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判断题。

  (1)3/4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2)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3、完成练*十三的第3、4题。

  4、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

  P72练*十三的1、2、3、5

  板书设计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比3记作2∶3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认识比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4、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1、口答:78= 135= =( )( ) =( )( )

  指名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即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下面请大家看这个例子(出示P52的例如):一个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谁能提出关于长和宽的倍数关系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长是宽的几倍?53=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

  师: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表示两个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板书:两个数相除),有时我们也把这样两个数量的关系换一种说法。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初步感知。

  1、揭示比的意义。

  师:例如,长是宽的 倍我们可以这样说,长和宽的比是5比3。(板书:长和宽的比是5比3)(学生跟着老师练说)那么,按照这种说法,宽是长的 还可以怎样说?同坐试着说,再指名说。(板书:宽和长的比是3比5)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出示P52的又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也就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来表示。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02=45)谁能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归纳比的意义。提问:什么叫做比?(学生可通过或讨论、或看书得出比的意义,教师接着两个数相除后面板书: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一练。

  (1)、有5个红球和8个白球,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 比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 比 。

  (2)、 一个美术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 女生8人,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 。男生和美术兴趣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比 。

  2、通过自学,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出示自学提纲:

  ①用数学方法如何写比,如何读呢?

  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③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各是什么?填入表中。

  ④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2)学生自学课本或分组讨论。

  (3)集体讨论第①个问题并板书:5:3 3:5 90:2

  师:比还有一种写法,你知道是怎样写的吗?(教学比的分数形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叙述: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5:3也可以写成 ,仍读作5比3。请大家把3:5、90:2改写成分数形式。

  (4)集体讨论第②个问题并板书:

  (5)根据上面式子,指名说说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及求比值的方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面关系表:

  名称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指名说说,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零?

  辨析:在亚洲女足锦标赛中, *女足健儿努力拚博,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其中,*队以1:0战胜了日本队,那么为什么这个比的后项可以是0呢?

  师说明:因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不是相除的关系。

  问:怎样求比值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练*:求比值:4:5 0.8:0.4 :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

  1、完成P53练一练。

  2、完成练*十二第1题。

  3、完成练*十二第2题。

  四、综合练*,提高技能。

  1、口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

  白兔只数与黑兔只数的比是( )

  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 )

  黑兔只数与总只数的比是()

  总只数只数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只数与总只数的比是()

  总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

  2、动脑筋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小龙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5个学生,小龙爸爸今年39岁,在保险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8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14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8人。

  五、全课总结,释疑解惑。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的吗?

  六、作业:完成练*十二第3-5题。

比的意义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

  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比的意义教案6

  (一)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1、 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设计意图:

  例1的教学首先抓住了两个环节:首先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认识的比则专门框定于后一种情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安利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5)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中,学生学*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第二瓶、第四瓶以及第五瓶液体为什么分为一类/这些比中哪一个最简洁?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先尝试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有两个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教材并没有给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不想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但不作为基本要求。

  二、教学构思

  对于化简比的必要性,在“定向诱导”环节引入,我说,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猜一猜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学生兴趣很高,说出了很多答案,既可以引入化简比的必要性,又对化简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对于化简比的方法,在“自学探究”环节采用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完成。我出了三道题(有整数比、有分数比、有小数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再尝试完成。我的自学提纲是:

  1、看书中的例题,你认为什么是化简比?

  2、课本中化简比有几种方法?过程有什么依据?

  3、用你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黑板上的三道题。

  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有的学生把结果写成了一个数,借此机会让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效果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的方法概括为两种:

  1、约分的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解疑”环节我预设的问题是,化简比的结果怎样才是最后的结果,在讨论中引入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

  “反馈总结”环节给我的提示是,日日清,堂堂清非常重要。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出了几道最基本的练*题,要求谁过关谁回家,效果很好。*时的几个“困难户”都完成了任务。就连王军鹏都兴致很高,积极要求再出几道这样的题目。以往对日日清,堂堂清不够重视,所以才造成学生掉队,补差困难。今天的教训告诉我,必须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至少日日清。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有两个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教材并没有给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不想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但不作为基本要求。

  二、教学构思

  对于化简比的必要性,在“定向诱导”环节引入,我说,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猜一猜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还要让学生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学生兴趣很高,说出了很多答案,既可以引入化简比的必要性,又对化简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对于化简比的方法,在“自学探究”环节采用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完成。我出了三道题(有整数比、有分数比、有小数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再尝试完成。我的自学提纲是:

  1、看书中的例题,你认为什么是化简比?

  2、课本中化简比有几种方法?过程有什么依据?

  3、用你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黑板上的三道题。

  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有的学生把结果写成了一个数,借此机会让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效果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的方法概括为两种:

  1、约分的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解疑”环节我预设的问题是,化简比的结果怎样才是最后的结果,在讨论中引入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

  “反馈总结”环节给我的提示是,日日清,堂堂清非常重要。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出了几道最基本的练*题,要求谁过关谁回家,效果很好。*时的几个“困难户”都完成了任务。就连王军鹏都兴致很高,积极要求再出几道这样的题目。以往对日日清,堂堂清不够重视,所以才造成学生掉队,补差困难。今天的教训告诉我,必须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至少日日清。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4

  今天,我上了比的化简这一课,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老师给淘气和笑笑各调制了一杯蜂蜜水,你们猜猜哪杯水更甜?学生听了这一问题,展开了激励的讨论,到底哪杯水更甜呢?此时学生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实际上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来化简比,从而学生经过交流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纵观整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让学生积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师从不包办代替;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4、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的也比较主动。

  5、练*层次鲜明,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模仿练*(化简整数比)、提高练*(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综合练*,

  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做了准备

  6、我注意照顾个性差异,分层练*。化简比有几种类型,我并不强调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又拿手的方法。在最后的综合练*中,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不同数量、不完全同类的题,既照顾了其个性差异,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时间把握不好,有的地方浪费时间,造成预定计划没完成。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5

  ——《比的认识》教学一得

  梓里小学:范伟安 从这个学期刚拿到教材,就知道了在比这章内容中的关于比的化简就有了新的调整。摒弃了以前老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的介绍,而是直接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再利用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自己在这学期初也专门对新老教材提出了一些想法,直到上这堂课,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是文章中的“=”的理解,仅仅是利用以前计算的理解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在求比值的时候能把比(表示关系)与比值(数)用等号连起来,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也是先把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把比化成分数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最终又反过来化成比。整个过程中的“=”号都不是计算过程中相等的意思,而是一种“相当于,等同于”的意思。

  其次,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不同的目标定位就会给我们不同的侧重点?说到这点也是这堂课最让我头疼的地方。因为在本课前,在出示过情景,让学生观察体会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化简比,通过求比值与化简比,得出发现化简比的另外方法。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应该说是利用这种方法化简比的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出来,就算是找出来也是很难一步到位。第二,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些同学掌握了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就不喜欢用后面的方法化简比,这样的结果是让我最痛心的。第三,对于比的化简到底是仅仅需要会化简就够了还是需要理解?

  围绕着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最*的几天思考,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设想。对于课堂的设计,就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当然也可能会有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并在练*过后再来认识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会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前面学*的方法来解决未知的内容,并在理论上也得到一定的理解。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面对新教材,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就像最*看到的《前思比反思更重要》,今天的反思就是为了明天的前思。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6)

——比的意义教案优选【十】篇

  比的意义教案 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米尺,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分数的知识。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 )

  ( )

  ( )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可能会回答分数各部分的组成,也可能讲到分数的意义。)

  (2)点击出示:

  师:这个分数如何读?

  师:你能说出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数线点击出现结果。)

  2、复*分数的表示方法。

  (1)师: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

  (学生可能回答: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2)点击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复*,我发现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些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三年级时曾经学*过分数的知识,通过复*,回忆所学知识,为下面的学*做好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通过故事和动手实践,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片。

  师:大家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我们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当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的时候,人们只能用绳子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参照,可是当石头比绳子短的时候,又该如何测量如何记录呢?

  (学生可能回答:用分数表示。)

  师:对,古埃及人将一根绳子*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测量。这样就能具体记录石头的长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或超过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用分数的表示方法记录,才能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将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坚固,石块的接缝也是非常紧密,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对分数的产生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实践感知。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学*工具,但在具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数的结果。下面就请一名同学上台 和老师一块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大家看到,刚才我们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这时还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点击出示)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认知,进一步了解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也感知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二:用分数计算。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二幅图片。

  师:大家看图,小明和小丽在分东西,桌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

  师:如果把西红柿*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级学*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能回答出 个。)

  师:1÷2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我们知道1÷2就是将1*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

  师:那么将一个西红柿*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呢?( 个)

  师:看看小明和小丽是如何分的?

  (点击出示: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中的分东西用数学算式表示,同时以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将除法算式与分数联系起来,同时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练*

  师:那么同样的,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均分到几块蛋糕?几包饼干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并简单表述将一块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 块。)

  [设计意图说明:在前面学*了分数的意义后,马上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练*,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更了解。]

  3、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点击媒体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师: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现在的表示方式。

  点击出现: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提醒,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通过分数发展的几个阶段,让学生了解分数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分数的兴趣。]

  三、练*

  1、说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88

  8

  ( ) ( ) (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产生过程的认识。]

  2、填空。

  (1)将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2)将1个苹果*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3)4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块蛋糕。

  (4)将1堆糖*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堆糖的 。

  师:这里可不可以说每人分到 粒糖?(引导学生辨析将1粒糖*均分成5份与将1堆糖*均分成5份的区别。)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述*均分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时也为后面学*分数的单位打下基础。]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分数知识。

  五、作业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

  比的意义教案 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地球公转一周后,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

  2.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3.疑点: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

  4.解决办法:图解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自己一步步绘图逐渐理解知识内容。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攻破难点:不同方位的太阳直射概念。2.突出重点: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3.了解五带和24节气。

  (二)重点、难点的学*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解直射概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直射,特别是变换角度的直射概念不清楚,影响了后面一系列的知识理解和学*,此处宜作为重点讲解内容。)方法:

  (1)画两个如图的弧形a弧、b弧,在弧上各找一点表示一人所在的地理位置p1、p2;请学生画出此人所在的地*线(过切点画切线);讲明直射即太阳光线与地*线的夹角是90度,请学生画出太阳光线。

  (2)在图2上把弧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圆,并画上地轴(垂直线)、赤道(水*线),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3)把图2旋转一个角度(黄赤交角),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此点*行于赤道画一条纬线,思考这条纬线的特点(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北回归线,此线上各点一天中都有直射机会)

  (4)思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否移动,观察二分二至图,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练*:一年之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2.昼夜长短变化

  请每位学生画一张夏至日(12月22日)光照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用以订正。在图上标出南北回归线、晨昏线,把夜半球涂成阴影。

  (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a.教师在图中南北半球各画一条纬线(例图中b、d所在纬线),学生注明昼弧和夜弧长,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的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相反。

  b.教师在北半球再添加一条纬线(例图中e所在纬线),学生观察同一半球不同纬线上的昼夜长短情况,得出结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赤道终年昼夜*分。

  c.请学生用纬线标出极昼和极夜范围——极圈概念(例图中a.f点所在纬线)。

  (2)思考:有无全球同时昼夜*分的时候,什么时候?演示春秋分时太阳直射的位置。

  理论上:晨昏圈过极点时,全球纬线被*分,此时为春秋分。

  实际中:夏季的昼长转为冬季的昼短的那一天。

  3)练*:12月22日下列地区昼长的是b、d,昼最长的是d。

  a.伦敦b.悉尼c.北京d.好望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练*:6月22日(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以北各地,达最小值的地区是赤道以南各地。

  分析:绘图,注明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以北任选一点a,发现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离此点最*,此点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故未达最大值。赤道以南和南回归线以南各选一点b、c,发现此时太阳直射点离所选点最远,故赤道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4.五带划分:(图略)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5.四季

  (1)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一季三个月,请写出天文四季的春夏秋冬所包含的月份。

  春夏秋冬

  (2)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季含义是什么(气温的高低)。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夏秋冬

  (3)了解24节气的概念与四季的关系

  2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分24份,从春分点开始,角度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约为15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三)总结、扩展

  思考:你知道为什么4年一润吗?

  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似值,一年扔掉*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另有其它历法计算余、损数值。

  六、布置作业

  题1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45e,0

  (此图所画半球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北极圈里是极昼,此日是夏至6月22日)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bc段。(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此图逆时针旋转,地球上各地在ab弧处由昼进入夜,在bc弧处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a15时,b6时,d21时,e12时。

  (太阳最高点为正午12点,纬线周长被均分为24小时。)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24小时昼,e12小时昼。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什么初秋季节(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向赤道,并将继续向南半球移动。)

  题2设计一个表盘,从中可以读出不同纬度任意一天的太高度角。

  教师指导:盘1太阳直射点纬度范围,从2326n——2326s。

  盘2太阳高度角范围。

  盘3地理纬度值,三盘叠加在一起。

  七、板书设计

  第六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学生随堂画图,此处略)

  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于夜。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赤道全年昼夜*分;春秋

  分全球昼夜*分。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随距太阳直射点的远*而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四、五带划分(图略)

  五、四季划分

  天文四季: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24节气:地球公转轨道的24份均分。在天气和气候概念之间,中国传统文化。

  比的意义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

  2、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3、会写百分数。

  4、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5、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比较、分析、分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1、百分数的引出

  师:*年来,我们学生的*视率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视情况如下(媒体出示)

  师:这里出现了三个新的数,它们分别读作: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六十四点二,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呢?

  2、揭题

  生展示他们找到的百分数。

  师有选择的板书并小结:看来生活中这样的数确实挺多的。数学上把这样的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怎么写?还有哪些跟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

  (二)、凸显百分数的优点,教学写法

  1、比较中凸显百分数的优点

  师: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学生的*视情况,作为老师当然更要关心我们学校同学的*视情况。下面是老师调查的二、三年级的*视情况(出示表格)

  年级 总人数 *视人数 *视人数占总人数的 *视率

  二年级 20 2

  三年级 25 3

  师:二年级的*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呢?三年级呢?哪个年级的*视情况好些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算算。

  学生反馈:可能会出现通分成分母是50的,也可能是100的。

  师挑选通分成分母是100的提问:为什么把分母都通分成100呢?(便于比较)

  2、教学写法

  师:二年级*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00,又可以写成二年级*视率是10%。(媒体出示再板书)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在分子1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看看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百分号的小圆圈写小点)那么三年级*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2/10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草稿本上,指名一生板演。

  (三)、百分数意义、

  1、指导着说百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的*视率12%指的是哪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也就是说三年级的*视率12%表示?(三年级*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2/100)(板书)

  师:那么二年级的*视率10%又表示什么?(二年级*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100)(板书)

  2、生自主说

  师:那么谁能说说我市小学生的*视率18%,中学生的*视率49%,高中生的*视率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反馈说,师选择小学生*视率表示意义板书。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内说

  师:通过这些百分数的呈现,我们大家简洁明了的看到了学生*视情况的严重性,其实在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刚才也找了很多,你能把你找到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说说吗?

  生反馈,师挑选组的代表说,并板书。

  4、小结百分数意义

  师:说了那么多百分数的意义,那么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说的都非常接*了。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意义)

  (四)、辨别百分数与分数区别

  1、辨别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百分数是表示谁是谁的关系呢?

  出示:

  鸡的只数是鸭的75%

  一根绳子的长度是一根铁丝的51/100。(51/100可以改写成51%吗?)

  出示:

  一堆煤重87/100吨。(看看下面这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2、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

  3、加深理解进行判断

  (1)一段绳子长29/100;

  (2)一段绳子长29%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五)、巩固练*

  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会写百分数了吗?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二十八 百分之零点五

  2、读出下面百分数,想想下面的信息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

  (3)今天我们班同学的出勤率是100%。

  四、教学结束: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爱迪生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同学们对于学*也要付出努力,不怕辛苦。

  比的意义教案 4

  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

  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二)、完成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相互关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

  分数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判断题。

  (1)3/4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2)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3、完成练*十三的第3、4题。

  4、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P72练*十三的1、2、3、5

  板书设计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比3记作2∶3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案 5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和拓展练*,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比的意义教案 6

  分数的意义

  1、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有关单位“1”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伯含义。 认识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观察分析,比较法,小组交流学*法

  主题图的放大图,学生自备20根小棒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比的意义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学*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叫做比.(板书:比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 = 2÷3=

  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

  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

  3.小结

  (1)长是宽的几倍,有时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时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几比几.

  (2)3分米和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4.练*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二)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三)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 ,什么叫比?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四)练*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2 记作:100∶2

  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

  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

  4.练*:求比值

  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

  (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

  1.教师提问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

  (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2.比的分数形式

  (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2可以写成 ,仍读作“3比2“

  2∶3可以写成 ,仍读作“2比3”

  (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

  (一)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

  (二)选择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三)思考题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3.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

  每分钟120转.根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

  五、课后作业

  (一)应用题,

  1.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写出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2.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写出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

  3.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写出运来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二)求比值.

  4∶5 0.8∶0.4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教案 8

  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下载

  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5)教学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6)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同桌讨论)

  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

  5-0=5 5-5=0 0-0=0

  教师强调: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下载

  教师:①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和=加数+加数 (板书)

  教师:②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

  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3)反馈练*:

  练*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 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 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3)教师: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1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 ),90是( ),30是( ).

  (3)一个数减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

  2.判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2

  (1)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56页练*十二第6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47-153=256-(□+□)

  (四)全课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第3、4题.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999+428 (2)3427-2999

  4题: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1)2981+4569 (2)4058-739

  比的意义教案 9

  比的意义

  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比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它是进一步学*比矛盾基本性质及比的应用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用实物演示及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还是不难掌握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

  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1、通过实物及学过的联系式等概括出比的意义,用讲授法讲解说明两个数的比的表示法,引出比号以及比的读法。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

  2、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以及比和除法的联系。

  ;常分米,款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一、复*引入。

  1、出示红旗。

  讲解:它常分米,款分米。要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

  要表示红旗的长和宽的联系,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3/2……长是宽地3/2。

  2÷3=2/3……宽是长到2/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导语:(教师自备)

  板书:比

  2、教学比难道意义。

  1、)红旗长和宽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2比3,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2、)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使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3、)学生讨论比的意义。

  4、)教师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比的写法:3比2记作3:2。

  2比3记作2:3。

  100比2记作100:2。

  2、)比的读法。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3 : 2=3÷2= 3/2

  | | |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4、)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说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时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0。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6、做教科书第61页下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

  1、做练*十七的第1题。

  2、做练*十七的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求比值?

  板书设计:

  3、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有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3:2=3÷2=3/2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意义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充分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6根彩笔、一张长方形纸、熊猫组图、苹果组图、玻璃球、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导入:

  拿出4个苹果,提问*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个苹果,*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个苹果,*均分给1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个”这个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用分数1/2表示。

  师: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一)教学分数的意义

  1、教学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

  找分子是1或几的分数: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体验分数的意义。

  2、教学把一个整体*均分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a交流苹果组图,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把谁*均分

  b联系上一环节中的内容比较被*均分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C教学“整体”,教师点出像4个苹果这样的多个物体就称之为一个整体,8个苹果*均分,也叫把一个整体*均分。

  D利用“一个整体”概念这个新知来理解在“熊猫组图”中找到的分数。重点沟通相对量与具体量之间的联系。

  3、教学单位“1”

  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就叫做单位“1”。

  追问:谁可以做单位“1”?

  4、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归纳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整分数的意义及课题。

  5、随机练:a说出黑板上的分数表示的意义。

  B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把握分数的意义

  (二)自学课本,认识分数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学课本

  2、生举例汇报自学所得

  3、随机练:拿出6支彩笔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说出理由

  三、分层练*,深化提高(见课件)

  1、快速动笔,课本中做一做

  2、轻松片刻。(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一个器皿里装有8个玻璃球,生摸出后说出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这篇文章共3341字。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7)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五篇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 1

  一、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事先丰富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二、活动方法 探索法、类比法、变异法。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呢? (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 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 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像、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动物尾巴的功能。

  健康: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生活中渗透 抓住良好的契机,向幼儿随机进行教育。

  六、环境中渗透 在大背景图上每种动物的尾巴处提问:“我的尾巴有什么用?”进一步刺激幼儿思考、解答。

  七、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观察动物。

  八、活动评价

  九、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在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 2

  教学准备:狮子、老鼠、猴子、乌龟各头饰一张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调整与补充 放录音 游戏活动 小 结 打开画册 情景表演延 伸教师拿出狮子的头饰问:小朋友认识它吗?

  它有许多的好朋友,有一次,狮子遇到了一件很伤心的事,他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最终是谁帮助了它呢?

  教师播放录音请幼儿回报结果。

  接着老师又问以下的问题:

  1、为什小老鼠,猴子找不到尾巴呢?

  2、小乌龟是怎样找到尾巴的呢?

  3、狮子的尾巴是在哪找到的呢?

  所以可以看出乌龟比它们两个都聪明。

  我们为狮子找到了子的尾巴而高兴吧!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动脑子,这样在难的问题也是能解决的。

  再放录音你最喜欢谁呀?为什呢?

  老师把狮子和它的好朋友都做成了头饰,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吧。(找了两组表演)这个故事多有趣呀,回到家讲给我们的家长听一听,也让他们也高兴一下吧!

  是狮子幼儿边听录音边想以下的问题:

  1、狮子遇到了什么伤心的事了呢?

  2、都有谁来帮助了它呢?

  3、谁帮助了狮子了呢?

  因为小老鼠是东找找,西找找的,猴子是前找找,后找找的。

  小乌龟是转了一圈,然后又让狮子站起来才找到的。

  是在狮子的屁股底下找到的。

  幼儿唱起歌曲《我们为你而高兴》

  幼儿边看书图边听录音小乌龟,因为它很聪明,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幼儿自愿选头饰,扮演小动物。

  放录音时最好是分图播放的好,这样幼儿就会听的清楚,说的更准确。

  可以让幼儿做一下小动物的动作,为表演做准备。

  幼儿表演的很精彩,故事复述的也很准确。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这篇故事放在了一课时来进行了,所以上起来很紧张,幼儿还没有得到更大的快乐。如果放在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进行感知,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狮子找不到尾巴的那种伤心的心情,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进行也可以是在讲故事中进行,从而进入《找尾巴》的故事情境中,也让幼儿充满兴趣的来学*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主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复述中体验狮子找不到尾巴的那种伤心的心情,在表演中体会朋友之间的那种友情,谁遇到困难大家都要来帮忙,从而教育了幼儿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一课,不足的地方还有在听录音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在听录音想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只是那几分钟的时间,时间过长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最好还是一幅图一幅图的来听,这样也让幼儿听的认真、仔细,回答问题时也就很容易了。

  通过这节课我的感触很深,那就是故事课要让幼儿真正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进行复述、表演,以及体会其中的道理。教师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尽可能的要让幼儿说完整话,让别人听的懂的话,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我们*时的积累,*时的训练,老师的责任是为之重要的。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 3

  活动意图: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 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 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活动名称:

  科学《找尾巴》

  活动目标:

  1、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 展开活动

  1)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 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 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二、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三、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比尾巴幼儿园小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提裤子、把衣服塞在裤子里,知道安全着装的要求。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音带1盒,录音机1台。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健康娃娃》1册。

  3.有穿衣镜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佳佳的尾巴》,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说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请幼儿看《健康娃娃》第8~11页,一边看图一边听故事录音带,说一说:“为什么佳佳摔倒了?”“*时小朋友穿什么样的衣服和鞋子不容易摔跤?”

  2.生活练*

  组织幼儿学*提裤子、将衣服塞在裤子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提示幼儿:大拇指是个大钩子,使劲钩住裤子边,拉开一个大口子,把秋衣塞进大口子里。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自己检查着装,在如厕后互相看看有没有留下“小尾巴”。

  3.照一照,比一比。

  带领幼儿到有穿衣镜的场地,让幼儿互相检查裤子是否提好、衣服是否塞好,在镜子前照一照、比一比谁的衣服穿得又好又整齐。


比的化简教案汇总五篇(扩展8)

——说说“比”作文汇总五篇

  说说“比”作文 1

  我今年10岁了,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一双小小的眼睛闪闪发光,我长得算不上漂亮,可也不算丑。我活泼可爱,动不动会发出“嗲嗲”的声音,在妈妈面前卖萌。

  课堂上,我经常全神贯注,但有时也会开小差。“冯荟嘉,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糟了,刚才思想又抛锚了,我呆呆地望着老师,不知该如何回答。“站着吧,下课把这个公式抄五遍!”我只好站着听讲。天哪,今天真是我的倒霉日!

  你要问我的成绩嘛,我感到有些脸红,难以启齿,反正不是名列前茅,但也绝不是名落孙山。

  上了一天的课,我终于回到家中,顿时懒散起来,把零食全拿到了我的房间,一边吃零食,一边看漫画。我是个漫画迷,这当然是有理由的:第一,我可以画漫画,我在班里画的画可棒了,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可以模仿漫画中的人物与情节写小说,它可以激发我无限的想象力!我写的小说可有意思了,如果送出版社印成书,说不定会卖得很火!

  我还很喜欢听歌,有时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是我的最爱,每次听时,都会深深地被它打动!家中没人时,我还常常会引吭高歌……不好,“老妈大人”回来了!我连忙闭上嘴,专心地写起作业来。

  “老妈大人”是我们家的女皇,她说黑,没人敢说白。“今天语文考了多少分呀?”老妈问。“92分。”我胆怯地说。老妈随手抄起了鸡毛掸,我死定了,又要吃“竹笋夹肉片”了!“啊,救命啊!”我连忙跑回自己的房间,锁上了门。

  有时我也会取得优异成绩,老妈就会笑眯眯地夸奖我,不仅给我做好吃的,还会发点儿奖金鼓励我。这就是我,一个学*中等,爱好绘画和唱歌的我!

  说说“比”作文 2

  我期望我是一只鸟,广阔的天空由我展翅飞翔;我期望我是一条鱼,浩瀚的大海任我随意游跃;我期望我是一片叶,苍茫大地随我到处漂泊。

  ——题记

  我一向期望,我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自由地生活在天地间。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束缚,能够不用顾虑我的做法是否得当,能够不用在意别人如何理解,能够不用忧愁我的时间可有空闲……可现实总是如此残酷的打破你的幻想。世事如此不尽人意,生活里,我不得不时时刻刻顾虑着,要时刻记得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的生活太过乏味,使我那颗渴望自由的心更加迫切……

  当被人问及三餐所食,一日所为,我深切地体会到麻雀宁死不舍自由的心境,更加从心底里明白画眉鸟母亲喂给被捉的雏鸟毒食的无奈与坚定,因为,自由,果真比生命还要重要。

  我素来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被人管束,不想被世间琐事所羁绊。我命由我不由天”,如今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这短短七个字有着多么不可言喻的骄傲和深深震撼人心的力量。是的,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做主。我的人生不由上天操纵,不归他人规划。我不要乏味的三点一线,我不要循规蹈矩的生活,我不要重复别人的经历,我自有我的骄傲,我要做我自己,我的生命,我的时间都要有我自己来决定,他人的提议只是提议,始终无权干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导演是自己,主角是自己;演出悲欢离合,感动的是自己;是杯具是喜剧,也有自己来决定。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天辽地阔,由我闯荡。

  海阔天空,任我遨游!

  说说“比”作文 3

  今天我要说的我的朋友,不是和我一起学*一起吃饭的那些同学朋友,我要说的是我的植物朋友和我的动物朋友。它们不会说话,却仍旧陪伴我许久,是我非常重要的朋友。

  先说我的植物朋友们吧!它们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也不会叫唤,但它们擅长的或者说唯一擅长的是倾听,这一点决定了它们一定会成为我的朋友。我家阳台上,是我的植物朋友们居住的地方,它们一盆盆在那里生长着,我没有走过去看它们时,它们都静静地生长着,一旦我走过去同它们说话,它们也就成为了为我而盛开的植物,这时候我才明白,它们一直都在我的心上,是我重要的朋友。我时常会在给它们浇水的时候,哄哄它们,每次哄哄,它们就会长得更好美丽,这让我相信,它们是擅长倾听的,只要我同它们说话,它们一定都会听进心里去,然后开出美丽的花朵向我表示它们对我的喜欢。

  和我的植物朋友不同,我的动物朋友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看见我,可欢喜了,不是冲着我“喵喵”叫,就是冲着我“汪汪”叫,不是爬到我怀里来蹭来蹭去,就是仰着头摇着尾巴等着我摸摸它们的小脑袋。我的动物朋友们是两只小猫、一只大狗,它们都和我生活在一起,偶尔给它们洗干净澡了,我也会准许它们爬到我的小床上,和我一起睡觉。狗狗是我柔软的大枕头,小猫是我抱着睡觉的洋娃娃,它们还都是有温度的枕头和娃娃,让我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它们带给我的温度。

  我的植物朋友们和我的动物朋友们都是从小就跟着我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它们虽然没有对我说过一句话,可是我却能够感受到它们是喜爱我的,是乐意跟我交朋友的,这也就促成了我今天要介绍我的朋友中的它们了。

  说说“比”作文 4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所有人都是精神焕发地走在大街上。我也出去凑个热闹。可是,我看见了一只小鸟躺在地上,动也不动弹。

  我马上把这只小鸟拿起来,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希望它能够活过来。可是我太天真了。它早就离开了这里。

  仔细看看,它好无助。可能是因为看不惯这个世界而离开的吧。

  我是那只小鸟。

  好了,终于挣脱了那个该死的笼子。可是,为什么一切都变了?什么地方都是白的,一个人也没有,感觉好孤单。脚底下还有像是云彩的东西。

  忽然,一个人走了过来。

  他和别的人类不太一样,因为它比人类要高出很多,穿的衣服也不一样。会不会是来追杀我的?我已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了,不希望历史重演。现在,我想做的就是快跑。因为我希望获得自由。这就是我的愿望。仅此而已。我要看到更大的世界,逃出人类的手掌心。

  快跑,终于,那个人追不上我了。

  这是什么地方?一望无际,全都是蓝色的水。难道这就是人类常说的“大海”吗?好美丽啊。以前从来没看见过。进去看看怎么样?

  我挡不住诱惑,因为以前在那些贪婪的人类手里,我什么都没有见过。只是听奶奶讲过。奶奶……….

  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他是一个温顺的奶奶。他给我讲了好多外边的世界。什么大海啊,沙漠啊,森林啊,等等。可是,我的奶奶到最后也被人类抓走了,成为了他们的玩具,被活活冻死在笼子里。

  该怎样形容这些人类呢?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受伤。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我们都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是,朋友之间就这样对待吗?我们小鸟家族里有多少人被你们下了毒手?

  我们不仅仅肉体上受伤了,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刀痕。

  人类,永远都是一张邪恶的面孔。

  说说“比”作文 5

  我的老师挺多的,而我今天要说说的老师,是我的舞蹈老师,他和“舞蹈”这两字带给人的女性气息不同,他是一位男士,一位狂热的舞者。

  在我的妈妈想要让我拥有良好的气质那天起,我被妈妈领到了这位舞蹈老师的面前。我望着这位男士,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而舞蹈老师因为我不够大却瞪大的眼睛,看出了我的惊讶或者说质疑,他什么也没有多说,站起来让我看一下他跳的舞蹈。

  我和妈妈站在练功房的大镜子前,看着他像一位水做的女人似的跳完了一支美丽的舞蹈,还没等我跟妈妈说“我要在这里学舞蹈”,老师已经自信地同妈妈说起了我来上舞蹈课的时间。的确,以老师的舞蹈,没人会质疑他的能力,更没有人会因为他是一位男士而犹豫片刻,他有着这样的能力,也有着这样的自信。

  在我正式在舞蹈老师那里开课了之后,我才明白老师能够跳得这么好,不是因为他天生就会跳舞,而是他每天都勤奋练*。我一般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周日下午两点的时候跟着老师学*跳舞,而不管我什么时候因为忘了什么东西而去到舞蹈教室,我都能够看见老师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练*,他会从基本功练到当下教我们的舞蹈,也会根据自己的心情跳一些自己想跳的舞蹈。每一次我和同学在课余时间去舞蹈教室,都能够欣赏到一段优美的舞蹈,欣赏到老师他的练*。

  在我们上舞蹈课时,老师更是一个一个教我们练*,一个一个将我们的动作改到位,并要求我们在课后一定要练*。我起初还没能做到课后坚持练*,但在撞见了老师都在舞蹈教室不停地练*后,我也开始了课后的练*。我有着一位如此狂热的舞蹈老师,又有什么理由偷懒不去练*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