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物理

1、做功

2、功率

3、内能与热机

4、电路

5、欧姆定律:

6、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7、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8、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9、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10、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11、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

12、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4、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5、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6、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7、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18、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有关,与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无关。

19、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0、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1、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与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22、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3、电路: 连接电路:注意事项

24、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二要二不一试触”

25、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26、定义: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7、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8、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30、触电形式: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1)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的归纳介绍 30句菁华

1、What about doing sth.?

2、work with friends 和朋友一起学*

3、at first 起初 起先

4、think about 考虑

5、even if 即使 尽管 纵容

6、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向老师求助

7、be good at 在……方面擅长

8、what about doing sth?做某事样?

9、try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10、the +比较级,the+比较级 越……,就越……

11、find it+adj+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

12、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13、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14、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15、end up 最终成为, 最后处于

16、next year 明年

17、lay out 摆开 布置

18、think of 想起 认为 思考

19、make money 挣钱

20、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21、感叹句式一:What+(a/an) +adj+名词(+主语+谓语+其他)! 多么……的……

22、in+时间段 在……后

23、one of +名词复数形式……之一

24、what …think of…?认为…怎么样?

25、make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26、decide to do sth 决定 做某事

27、a good place to eat 一个吃饭的好地方

28、on one’s / he right在右边

29、the shopping center 购物中心

30、spend time doing sth 话费时间做某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2

  1、酚酞试剂的性质

  小芬太(即酚酞)腼腆,怕碱不怕酸,

  遇碱脸就红,遇酸色不变。

  2、化学元素化合价

  (1)常规价的: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2)变价的:

  铜一二,铁二三,

  二(负二)四六硫二四碳,

  二四六七锰全占。

  (3)负价的:

  负一氟氯和溴碘,

  负二氧硫负三氮。

  3、酸碱盐溶解性

  碱(专指OH-)溶钾钠钡钙〔Ca(OH)2微溶〕铵,

  全溶硝酸和盐酸(盐酸银盐、亚汞盐不溶);

  硫酸不溶铅和钡(硫酸只有铅、钡盐不溶),

  微溶银钙亚汞盐(硫酸银、钙、亚汞盐微溶)。

  4、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轻(比空气轻)无色味溶水难(四个物理性质);

  有毒还原又可燃(三个化学性质)。

  5、氢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轻(是最轻的气体)无色味溶水难;

  无毒还原又可燃(甚至可爆炸)。

  (注:还原性和可燃性是氢气的两个化学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还有熔点、沸点都极低。)

  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多变一(A+B→C),

  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

  置换换单质(A+BC→AC+B)。

  7、惰性气体通电发光颜色

  氩紫蓝,氦粉红;

  氖红光,穿雾行;

  小太阳,是氙灯。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3

  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CaO+H2O=Ca(OH)2 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3)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1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2

  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Q/v)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3)公式: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3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衡条件F1L1=F2L2杠杆*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4)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1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2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衡条件F1L1=F2L2杠杆*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3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均速度V*=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较小,在高山处比*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5)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面镜成像

  1、*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面镜上的光经*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

  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面镜成像

  1、*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面镜上的光经*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质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5.天*的正确使用:

  (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5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6)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化学性质——可燃性。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加热时注意事项:

4、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5、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1、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2、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3、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14、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15、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16、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7、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8、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19、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0、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21、铁锈:(fe2o3)

22、氢氯酸(hcl):盐酸

23、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24、汞(hg):水银

25、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6、实验室制取氧气

27、铁锈:(Fe2O3)

28、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29、物质的组成

30、溶液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7)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60句菁华

1、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2、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3、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声音的三个特性:

6、乐音与噪声:

7、声的利用:

8、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9、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10、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11、运动的描述

12、运动的分类

13、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4、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5、面镜:

16、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17、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18、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19、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0、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1、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22、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3、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

24、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25、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26、长度的单位:

27、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28、时间的单位:

29、机械运动:

30、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1、回声:

32、超声波和次声波:

33、温度计制作原理:

34、摄氏温度的规定:

35、凝固:

36、液化:

37、升华现象:

38、光源:

39、光源分类:

40、光线:

41、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42、*面镜成像规律:

43、光的折射规律:

44、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45、凸透镜:

46、凹透镜:

47、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48、凸透镜成像规律:

49、看*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处的物体。

50、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

51、“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52、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53、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作用:

5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5、*视眼应该带凹透镜,远视眼应该带凸透镜。眼镜的度数=100×焦度焦度=1/f

56、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58、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9、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60、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30句菁华(扩展8)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10)份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视及远视的矫正:*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2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3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视及远视的矫正:*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4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

  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5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台上,游码归零,横梁*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横梁右端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的称量;B保持天*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例如:体积是5×10―3m3的铁球,测得其质量是25kg,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8×103kg/m3)分析:利用密度判断物体空、实心情况有下列几种方法:

  (1)用公式ρ物体=m/V求物体的*均密度,若ρ物体=ρ物质为实心,ρ物体<ρ物质为空心。

  (2)用公式V物质=m/ρ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体积,若V物质=V实际为实心,V物质

  (3)用公式m物质=ρV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质量,若m物质=m实际为实心,m物质>m实际为空心。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但如果题目要求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学*方法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学*技巧

  勤于动手,多做物理实验。

  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拓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通过演示和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实验的意识。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学*;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拉*学生们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们觉得物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物理学*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实验并不一定要都在课堂上做,那样时间可能也不会允许。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们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实验有:测量盐水和糖水的凝固点,往热水瓶里倒水音调的变化,敲击含有不同体积水的同一瓶子音调的变化,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6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视及远视的矫正:*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7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 S 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均速度求*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均速度

  7、测*均速度原理:v = s / 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8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9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

  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0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台上,游码归零,横梁*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横梁右端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的称量;B保持天*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例如:体积是5×10―3m3的铁球,测得其质量是25kg,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8×103kg/m3)分析:利用密度判断物体空、实心情况有下列几种方法:

  (1)用公式ρ物体=m/V求物体的*均密度,若ρ物体=ρ物质为实心,ρ物体<ρ物质为空心。

  (2)用公式V物质=m/ρ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体积,若V物质=V实际为实心,V物质

  (3)用公式m物质=ρV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质量,若m物质=m实际为实心,m物质>m实际为空心。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但如果题目要求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学*方法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学*技巧

  勤于动手,多做物理实验。

  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拓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通过演示和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实验的意识。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学*;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拉*学生们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们觉得物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物理学*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实验并不一定要都在课堂上做,那样时间可能也不会允许。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们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实验有:测量盐水和糖水的凝固点,往热水瓶里倒水音调的变化,敲击含有不同体积水的同一瓶子音调的变化,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