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物理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1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2

  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Q/v)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3)公式: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3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衡条件F1L1=F2L2杠杆*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1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2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衡条件F1L1=F2L2杠杆*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3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均速度V*=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较小,在高山处比*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猜你喜欢:

  1.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2.初中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3.初三必背化学知识点

  4.初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5.初中化学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6.2017年初中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2

  【重点难点解析】

  一、怎样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要注意化学式的“·”不是数学上的“乘号”,而是表示结晶水合物里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其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无水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加而不是相乘,如Na2CO3·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跟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加的和,即Na2CO3·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3×2+12+16×3+18×10=286.

  二、结晶水合物中通常含有两种或多种微粒,那么硫酸铜晶体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依据是看该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是否固定,而不是看该物质中所含微粒的种数,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即该晶体中CuSO4微粒与H2O分子之间的个数比是固定的,为1∶5,所以硫酸铜晶体中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的.由此可知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类似的碳酸钠晶体也是纯净物.

  三、将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一变化是否可称作风化?

  将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是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 CuSO4+5H2O

  这个变化是由一种物质(胆矾)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无水硫酸铜和水)的反应,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风化是指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将胆矾变成无水硫酸铜,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不是风化.

  四、碳酸钠属于盐,为什么其水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Na+和CO32-,CO32-和水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CO32-+H2O HCO3-+OH-,溶液中产生一定量的OH-离子,所以溶液显碱性,如果给碳酸钠溶液加热,可产生更多的OH-,使溶液的碱性更强.

  五、为什么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钡等物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硝酸钾是盐,盐能与酸、碱、盐起反应,分别生成新酸、新碱与新盐.但硝酸钾与酸、碱、盐反应后所生成的新酸是硝酸,生成的新碱是氢氧化钾,生成的新盐必定是硝酸盐或钾盐.其中既无气体也没有沉淀,而反应又不生成水,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对生成物的必要条件,故硝酸钾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同理,硝酸钠一般也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根据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或酸,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所以硫酸钡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命题趋势分析】

  1.对常见盐的'考察除物理性质用途外,逐步趋向于信息给予题的研讨.

  2.对溶解性的考察趋向于物质的共存,离子的共存.

  3.物质的推断趋向于答案的不唯一性,即符合题意答案的多样性,并对全章进行综合考察.

  4.物质的鉴别趋向于叙述的准确性,合理性.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3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工作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和空气

  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2

  溶解度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3)对溶质为气体时,必须同时指明温度和压强

  注: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对某中溶质而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2、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的能力

  (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也于温度、压强有关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于温度有关:

  ①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所溶解的量增多。

  ②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3、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质量单位,常用单位是克。

  (3)固体的溶解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的却相反,如Ca(OH)2在水中的溶解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的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3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3、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4、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5、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6、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7、盐的溶解性

8、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0、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11、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2、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5、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16、量筒的使用

17、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18、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9、氮气的用途:p24

20、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21、验满方法:

22、一正氧、二负氢

23、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4、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5、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6、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7、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8、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9、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0、元素周期表

3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2、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3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34、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35、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6、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37、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38、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39、设备:高炉

40、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