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教材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1

  一、分析教材与学生:

  这是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17章第3节中的一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础上学*的,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为后面学*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作铺垫,也是今后学*高中代数,解析几何及其它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所渗透的“数形结合”,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对学生的数学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图象的性质,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感到困难。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结合图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图象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辅以电脑演示动画,变抽象为形象,注重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学会性质判断函数值大小。

  2、学会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化归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学*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陈述教学设想:

  1、教法分析:本节课基本设计思路是着力于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通过创设探索学*情境,组识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获取知识。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和学**惯。

  2、学法分析:通过让学生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并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培养其互相协作能力,达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①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②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3、用及课程资源开发:本课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之于投影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去了解联通公司手机使用收费情况,提出问题

  (1)联通的月租费是多少?

  (2)每分钟费用又是多少?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然后能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从而引出诸如像y=30+0.3x等关系式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这样的函数关系式还能写出一些吗?

  2、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取10分、20分时所化费用并比较y1与y2的大小,我们可以从图象上又更直观地判断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先让学生画出y=30+0.3x(x≥0)图象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①图象的位置从左到右是怎样变化的

  ②函数的值随着x又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阶段,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汇报本小组成员的探索与成果,同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4)教师又让学生自己画出y=—x+2,及y=—2x—1的图象,并再次组织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刚才学生讨论交流情况,用多媒体显示,学生得到的一次函数的性质

  ①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②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降低

  (5)这时教师又带领学生回到课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图象上观察,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培养数形结合能力,及应用能力,也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面授调节,练*反馈

  1、教师用多媒体显“做一做”然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

  设计如下练*

  (1)y=(m-4)-2,当m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y=(m+0.5)xm2+1是一次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m值

  (3)图象上有两点(—1,a),(3,b)请比较a、b的大小

  (这题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方法好坏)

  (4)设计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尝试解决。

  (5)讲解课本例题,简要介绍待定系数法,及如何用“两点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同桌之间互相出题,再次巩固性质

  设计练*如下,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如示,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四)、梳理知识,系统归纳

  1、归纳总结:①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与系数k、b的符号有何关系?③小结后填表

  图象的位置性质相同点

  2、提问:①通过这一节课学*,大家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能说说吗?

  ②这节课你能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③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见作业本(A)

  2、选做题:①A城有化肥200吨,B城有化肥300吨,现要把化肥运往C、D两农村,如果从A城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20元/吨和25元/吨,从B城运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15元/吨和22元/吨,现已知C地需要220吨,D地需要280吨,如果某个体户承接这项运输业务,请你帮他算算,怎样调运花钱最少。

  3、写一篇有关“一次函数性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性质

  性质:

  小结:

  教师作图演示区

  表格:

  (七)说评价: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生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得到其相应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同时,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彼此获得双赢,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为这个宗旨服务的,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在“动”的课堂时刻把握方向引领学生,到达发展学生的彼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认识经验”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本堂课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上述宗旨。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规律原理的探索和技能的形成,因此本节课归为探究型教学目标类型。基于这一原则,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⑴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强调学生双基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强**学过程的有序性。

  ⑶以基本的教学原则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中学会学*,学会认知。

  ⑷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适当地辅以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技术,演示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提供典型现象和过程,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2、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像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为进一步学*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函数的图像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教材从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像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

  (一)、复*引入

  1、什么叫做一次函数?

  2、你能说说正比例函数 y=kx (k≠0) 的性质吗?

  3、针对函数 y =kx+b,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做一做

  例1、画出函数y1=2x与y2=2x+3,y3=2x-2的图像二、新课讲解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1=2x与y2=2x+3,y3=2x-2 的图像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取值。解:列表:x…-2-1012…y1=2x…0…y2=2x+3 y3=2x-2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图像(如图)它们是一条直线。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都是 ,并且倾斜程度,即互相 。

  (2)y1=2x的图像经过。

  (3)y2=2x+3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2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 象限,k,b的符号如何?( )

  (4)y3=2x-2的图像与y1=2x图像 ,且与y轴交于 ,即y3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象限,k,b的符号如何?

  结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可以由直线y=kx*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上加下减)

  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3、*行的直线k相等。

  三、做一做。

  (1)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画法)画出y=-x+3和y=-x 及 y=-x-4的图象的图像。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像。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像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

  四、议一议观察图像思考:

  (1)一次函数的图像从左往右是上升还是下降,由图像怎么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变化),你认为决定条件是什么?

  (2)图像经过哪些象限?k,b的符号如何?

  (3)y=-x+3和y=-x-4是由y=-x怎样*移得到的?一次函数 y= kx+ 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 x+3

  (2)y = -x+3

  (3) y = 2x-4

  (4) y = -2x-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地,作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

  书上93页练*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3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012345

  y/厘米33.544.55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050100150200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

  (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

  (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

  (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

  1、y=0.5x+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 y=0.05×(1760-1600)=8(元)

  y=kx+b(k,b为常数k≠0) 3、y=50+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1)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1

  一、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第3节第2课时,一次函数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章中关于一次函数的知识结构如图: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三、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的函数图象 (课本P41 做一做),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1、课前让两名学生将图像画到黑板上,以备上课时应用。

  2、课上展示学生函数图像作业 ,既为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检查,又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2、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2、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移。

  第二步:在学生作出的两条*行直线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5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3: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4: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5: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总结回顾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做课本42页 44页*题。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2、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像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为进一步学*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函数的图像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教材从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像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

  (一)、复*引入

  1、什么叫做一次函数?

  2、你能说说正比例函数 y=kx (k≠0) 的性质吗?

  3、针对函数 y =kx+b,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做一做

  例1、画出函数y1=2x与y2=2x+3,y3=2x-2的图像二、新课讲解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1=2x与y2=2x+3,y3=2x-2 的图像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取值。解:列表:x…-2-1012…y1=2x…0…y2=2x+3 y3=2x-2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图像(如图)它们是一条直线。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都是 ,并且倾斜程度,即互相 。

  (2)y1=2x的图像经过。

  (3)y2=2x+3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2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 象限,k,b的符号如何?( )

  (4)y3=2x-2的图像与y1=2x图像 ,且与y轴交于 ,即y3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象限,k,b的符号如何?

  结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可以由直线y=kx*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上加下减)

  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3、*行的直线k相等。

  三、做一做。

  (1)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画法)画出y=-x+3和y=-x 及 y=-x-4的图象的图像。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像。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像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

  四、议一议观察图像思考:

  (1)一次函数的图像从左往右是上升还是下降,由图像怎么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变化),你认为决定条件是什么?

  (2)图像经过哪些象限?k,b的符号如何?

  (3)y=-x+3和y=-x-4是由y=-x怎样*移得到的?一次函数 y= kx+ 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 x+3

  (2)y = -x+3

  (3) y = 2x-4

  (4) y = -2x-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地,作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

  书上93页练*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3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012345

  y/厘米33.544.55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050100150200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

  (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

  (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

  (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

  1、y=0.5x+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 y=0.05×(1760-1600)=8(元)

  y=kx+b(k,b为常数k≠0) 3、y=50+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2)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时间;学生学*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上一节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时间,我会不断改进,朝着上对学生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前进,把路越走越宽!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2

  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以来,我认真进行研究和参与讨论,从中感触很深,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切实可行且十分必要的。这节一次函数的复*课,针对初三复*阶段的特点,采用直接导课的方式,让学生简单明了本节课的复*内容。

  本节课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在处理典型例题A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此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结,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相信“高质高效课”将使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有志的学子有更长足的发展。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复*目标是:理解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能运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为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图象性质的综合运用。对于本节内容我将教学案分为三部分:一。课前复*;二。例题精讲;三。课堂作业。

  有效的课前复*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复*回顾本节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课前我先将学生的复*作业及时批阅,课上将学生作业中失误率较高的题目及时评讲,查漏补缺;课上选取典型的例题,其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已知点求直线的关系式,有已知直线求点,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利用数型结合的思想解题,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问题,也有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等,在例题的选取上基本已将大多数知识点容纳其中,课上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一起完成了例题的讲解,最后还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起完成课堂检测。

  本节课中始终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复*,课堂教学时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在*时学*和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讲解,本课采用“教学案”的形式,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教学案”的设计注重了夯实基础,复*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注重激发全体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中也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及表达的规范性。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课上老师的总结有时不及时,在讲解直线上点P使得PM+PN取得最小值时总结不够,应该将题目中的共性找出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基本量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遇到变式题时不至于无处下手。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明确复*课的目的的任务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课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我相信,在新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3)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1

  结合一次函数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感受、几处遗憾之点!

  “一次函数”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因此,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方法。学*这一章后,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纵观整章内容,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比较多,备课时我头一直很痛:想不通学生刚刚接触函数为什么就有这么多实际问题呢?而且教材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关系讲解较少,例如k体现了图像的什么特征?除了增减性外还有没有别的体现,在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b体现在什么方面等等。

  在实际的教学中的确遇到了以上困难,教学内容十分不好处理,课时又比较少,我还是附加了很多内容进去,否则有些题目真的不会做!说是素质教育,但学生还是要考试的呀。

  下面我就把*时遇到的困难大体呈现一下:

  1.“一次函数的性质”中无b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但题中有,要补讲: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要让学生学会化一次函数的草图,不但*时分析题目有好处,对中考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用。例如(1)y=2x+3不过第象限;(2)函数y=kx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y=kx+k不过第象限等等。

  2.图像的*移问题:

  (1)将直线y=3x向下*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直线y=—x—5向上*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学生就只能通过草图来研究,很浪费时间。实际上在后面我们会学到图象*移的规律,与多位教师讨论后,我们用草图再结合b的意义来解决,让学生多一点感性认识,少一点理论上的结论,这正是新课程对学生自主动手推导能力培养的一种体现!

  3.实际问题中k的意义:

  这个要根据具体的行程问题,销售问题等总结出来:k在时间、路程的图像中指速度,速度越大图像越陡,速度越小图像越缓。在销售件数、销售金额图像中指单价,单价越贵直线越陡,单价越便宜直线越缓。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彻底抛弃“唯书论”“唯师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探究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处理典型例题、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有五项练*,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这些内容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书写*惯、阅读*惯,学会收集词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制作贺卡材料和工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学*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

  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

  学*重点

  1.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学会写祝福的话语。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

  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

  (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

  9.同法学*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

  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

  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

  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的提示和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贺卡制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点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其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前重点

  1.学*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2

  【教学内容】

  四首儿歌:

  1.游戏歌《丢手绢》

  2.问答歌《上网》

  3.谜语歌《蜗牛》

  4.教诲歌《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读儿歌,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创作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儿歌《小雨点》,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一唱。

  1.孩子们唱得真好听,看来,大家都喜欢儿歌,是吧?

  2.介绍儿歌:儿歌又叫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有趣的儿歌》

  请孩子们伸出智慧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有趣的儿歌》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读出节奏(一篇带多篇)

  1.学*《丢手绢》

  师:瞧,小朋友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呢!我们也一起去玩吧!

  (1)初读儿歌课件出示《丢手绢视频》

  自学提示一: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相机纠正孩子的读书姿势)(你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同桌两人读儿歌,读得好,伸出拇指夸夸他,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

  这首儿歌可以在什么时候唱呀?(做游戏"丢手绢"的时候)是呀,像这种一边做游戏一边吟唱的儿歌我们叫它"游戏歌"(师板书)

  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请部分同学边做丢手绢的游戏边唱歌)

  师小结:以后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唱,这样我们一定可以玩得更开心。其实儿歌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谜语歌、问答歌、游戏歌等等!

  三、学*多篇儿歌,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出示自学提示二:

  1.读准儿歌的字音,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生自主诵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是津津有味,我们来看第一首(抽生读,纠正)

  (1)问答歌

  师简介问答歌特点:里面有提问,也有回答,这叫问答歌(师板书:问答歌),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生读、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读凳

  简介问答歌的另一种形式:在问答歌里,有问一个问答一个问题的,也有连着问几个问题再连着回答的儿歌,(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天边》出示问题,隐藏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回答。

  1.老师问,抽生说 2.全班问,抽生答

  (2)谜语歌《蜗牛》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说说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师:(板书:谜语歌)

  引导学生把谜语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教诲歌《小熊过桥》

  师:瞧,可爱的小熊也想和孩子们一起玩儿呢!(课件出示小熊图)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回答)别人又是怎样描述它呢?

  师范读儿歌,请其他的孩子认真倾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诵读儿歌(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出儿歌的节奏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儿歌(拍手读、同桌打节奏合作读等)

  读出儿歌的韵味

  感知儿歌的押韵,每行末尾的字,韵母都一样,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简介:在儿歌中蕴含知识和道理,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叫做教诲儿歌,

  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

  播放毽子韵律操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出示儿歌小毽子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创编儿歌。

  小小毽子我爱你,把它学好不容易。

  从小练好踢毽子,既能强身又健体。

  学生试着编写儿歌,同桌相互评价,感受乐趣。

  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学*的快乐,想诵读更多儿歌吗?赶快去读读《儿歌三百首》、《*童谣》,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有意思的儿歌》。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儿童阅读事业的推广人,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今年我接一年级的新班,忙过了黑色的九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惯。

  儿歌如此之多,如何选一个议题将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在一节课里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过写动物的儿歌,写春天的儿歌,写秋天的儿歌……但都没有一个议题很集中,在大量的阅读了很多儿歌后,突然发现其实儿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点,何不选择其中几种典型的、孩子们又感兴趣的儿歌让孩子们来阅读呢?于是我选择了《有意思的儿歌》这个主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3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语表达方位。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出示课题

  1.猜谜语:

  看着是我不是我,

  我去踩它它不躲。

  一举一动都像我,

  我走哪里它跟着。(谜底:影子)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2.(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1·世纪*教育网

  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词语。

  (1)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2)去掉拼音再读词语。

  (3)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5.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黑: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组词:黑色、黑夜。

  “黑”是“白”的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换一换:“左”和“右”,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我在前面,×××在后面。

  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加一加:“宀”+“匕”=“它”。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家、宫)。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月+月=朋: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女+子=好: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其他女字旁的字:奶奶、妈妈、姑姑等。

  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7.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三、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3)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

  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

  3、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我们俩是形影不离。)

  (1)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2)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3)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

  4.质疑:想一想学*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看图,说说太阳和影子各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而形成影子。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而且影子都是黑色的。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出示手影戏图片。最后一张是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1)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练写。组词、造句。(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2.学*生字“后、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好”字的第三笔是“提”。组词、造句。

  3、学*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与卧钩不同,出示“心”字,斜钩取纵势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较大。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组词、造句。

  五、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5)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

  一、一次函数

  1、问题导入:

  问题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均速度是95千米/时.己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问题2:小张准备将*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己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列出函数关系式.

  (2)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各有什么限制?

  以上这些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最后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板书)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结构特征,引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学生回答,且互相补充)老师最后归纳: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其中 为常数,

  .特别地,当 时,一次函数 (常数 )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1、做一做:

  我们已经学*了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请同*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老师用多媒体打出题目).根据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与讨论,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接下来教师提问:

  (1)观察所画出的四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较各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能否从中了现一些规律?对于直线 ( 是常数, ),常数 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各有什么影响?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后总结出规律:当 一样, 不一样时,直线方向相同(*行),但没有相同点;当 不一样, 一样时,都经过(0,

  )点(相交),但直线方向不同.

  4、巩固训练:

  (1)在同一*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教师提出问题:①画出图象,看看是否与上面的讨论结果一样;②你取的是哪几个点?和同学比较一下,怎样取比较简便?

  (2)将直线 向下*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直线 向上*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学生到前板演).

  5、对于教材中第42页例2处理,教师先用多媒体打出,并提出问题:*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在坐标轴上取点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结合问题去分析,动手尝试,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对于教材第43页例3处理,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同学们讨论:①这里

  取的数悬殊较大怎么办?②这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③这个函数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的图象是什么?④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除了直线和本题的图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反映了客观世界中量的变化规律,那么一次函数又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来一起观察大屏幕上函数图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函数

  的图象),并回答:当一个点在直线上从左右移动时,它的位置如何变化?你能从中得到函数值的变化与自变量的变化规律吗?(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点的移动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理解)由学生讨论出结果:也就是说,函数值

  随自变量 的增大而增大.(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观察它们是否也有相应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最后归纳出一次函数如下性质:(1)当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2)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3、补充性质:(3)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4)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5)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6)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对于教材中第45页做一做处理,可以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起着指导作用;对于教材中第45页例4的处理,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审题分析找出题中的'己知量,并提示学生:要想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关键是要确定和 的值,那么,结合题中所给的己知条件,又怎样来确定和的值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再给出待定系数法的概念,这样学生马上就会理解,从而难点得以突破.在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际问题有关函数的自变量的范围限制.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行的直线是: 。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

  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2、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像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为进一步学*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函数的图像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

  教材从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像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

  四、教学流程(一)、复*引入

  1、什么叫做一次函数?

  2、你能说说正比例函数 y=kx (k≠0) 的性质吗?

  3、针对函数 y =kx+b,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做一做

  例1、画出函数y1=2x与y2=2x+3,y3=2x-2的图像二、新课讲解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1=2x与y2=2x+3,y3=2x-2 的图像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取值。解:列表:x…-2-1012…y1=2x…0…y2=2x+3 y3=2x-2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图像(如图)它们是一条直线。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都是 ,并且倾斜程度,即互相 。

  (2)y1=2x的图像经过。

  (3)y2=2x+3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2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 象限,k,b的符号如何?( )(4)y3=2x-2的图像与y1=2x图像 ,且与y轴交于 ,即y3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象限,k,b的符号如何?

  结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可以由直线y=kx*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上加下减)

  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3、*行的直线k相等。

  三、做一做。

  (1)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画法)画出y=-x+3和y=-x 及 y=-x-4的图象的图像。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像。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像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

  四、议一议观察图像思考:

  (1)一次函数的图像从左往右是上升还是下降,由图像怎么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变化),你认为决定条件是什么?

  (2)图像经过哪些象限?k,b的符号如何?

  (3)y=-x+3和y=-x-4是由y=-x怎样*移得到的?一次函数 y= kx+ 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 x+3

  (2)y = -x+3

  (3) y = 2x-4

  (4) y = -2x-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地,作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

  书上93页练*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6)

——一次函数说课稿 (菁华6篇)

一次函数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个展示的机会,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感到非常荣幸、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选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用一次函数将上述几个数学对象统一起来认识,发挥函数对相关内容的统领作用、之前已经用两课时学*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本节课是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2.学*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现实化的实际问题背景,反映祖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完成、首先请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1)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很熟悉,因而缺乏学*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或者只是机械地背记结论,所以我从本课引入部分,就力求能马上吸引住学生。通过对一道七年级课本中曾经解决过的问题的再认识,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从而产生学*新知的需要;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使学生对老师是怎么迅速判断出方程组解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有了学*新知的强烈愿望、(插入录像2)

  二、循序渐进,学*新知

  1、进入新知的学*,我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在倍感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学*、本课新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下面请看第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3)

  设计意图: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实现从方程到函数的转化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没有仅停留在两者形式上的转化,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变量,感受函数关系,从而自然实现了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一次函数的转化,突出了函数思想、

  2、下面请看学生如何“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插入录像4)

  设计意图:因为已经研究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我仍然坚持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特殊图象交点坐标的含义,从而自然的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

  三、剖析例题,巩固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例题、(插入录像5)

  设计意图:例题仍然坚持了本课统一的问题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分别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三种方法求解了此题,并且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该如何画函数图象等方面都形成了讨论,接着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予以解决、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下面请看第四个环节“解决问题,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6)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应了引入部分,既解决了当时提出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加深了对方程组解的图形解释的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为将来高中解析几何的学*做一些铺垫、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并给学生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谢谢!

一次函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这四大块内容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学*的。是对前面“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提高和升华,也为以后进一步学*“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解”作铺垫。其中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我们中学学*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我们数学学*中经常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解。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解。

  难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师生互动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其理解难度大,因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研究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书上出现的例1:准备先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引导评讲最终解决问题;对于书上的练*,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开头,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研究————发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这方面我打算更多的引导以解决学生不足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良好学**惯。

  四、说过程

  这节课我就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联想到一次函数出发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的关系。接着通过对书上的问题串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探索和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

  ⑴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⑵函数的对应值、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方程的解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图解法和函数法);

  ⑶方程组的解和两直线交点的关系。进而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反思困惑

  由于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首次紧密结合,其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更好的将本节课的数形结合思想灌输到学生中,特别是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在这方面备课的时候感到比较吃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多请教!

一次函数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这四大块内容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学*的。是对前面“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提高和升华,也为以后进一步学*“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解”作铺垫。其中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我们中学学*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我们数学学*中经常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解。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解。

  难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师生互动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其理解难度大,因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研究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书上出现的例1:准备先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引导评讲最终解决问题;对于书上的练*,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开头,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研究————发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这方面我打算更多的引导以解决学生不足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良好学**惯。

  四、说过程

  这节课我就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联想到一次函数出发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的关系。接着通过对书上的问题串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探索和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

  ⑴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⑵函数的对应值、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方程的解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图解法和函数法);

  ⑶方程组的解和两直线交点的关系。进而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反思困惑

  由于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首次紧密结合,其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更好的将本节课的数形结合思想灌输到学生中,特别是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在这方面备课的时候感到比较吃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多请教!

一次函数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个展示的机会,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感到非常荣幸、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选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用一次函数将上述几个数学对象统一起来认识,发挥函数对相关内容的统领作用、之前已经用两课时学*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本节课是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2.学*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现实化的实际问题背景,反映祖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完成、首先请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1)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很熟悉,因而缺乏学*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或者只是机械地背记结论,所以我从本课引入部分,就力求能马上吸引住学生。通过对一道七年级课本中曾经解决过的问题的再认识,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从而产生学*新知的需要;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使学生对老师是怎么迅速判断出方程组解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有了学*新知的强烈愿望、(插入录像2)

  二、循序渐进,学*新知

  1、进入新知的学*,我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在倍感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学*、本课新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下面请看第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3)

  设计意图: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实现从方程到函数的转化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没有仅停留在两者形式上的转化,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变量,感受函数关系,从而自然实现了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一次函数的转化,突出了函数思想、

  2、下面请看学生如何“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插入录像4)

  设计意图:因为已经研究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我仍然坚持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特殊图象交点坐标的含义,从而自然的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

  三、剖析例题,巩固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例题、(插入录像5)

  设计意图:例题仍然坚持了本课统一的问题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分别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三种方法求解了此题,并且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该如何画函数图象等方面都形成了讨论,接着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予以解决、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下面请看第四个环节“解决问题,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6)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应了引入部分,既解决了当时提出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加深了对方程组解的图形解释的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为将来高中解析几何的学*做一些铺垫、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并给学生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谢谢!

一次函数说课稿5

  一、分析教材与学生:

  这是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17章第3节中的一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础上学*的,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为后面学*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作铺垫,也是今后学*高中代数,解析几何及其它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所渗透的“数形结合”,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对学生的数学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图象的性质,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感到困难。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结合图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

  和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图象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辅以电脑演示动画,变

  抽象为形象,注重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

  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学会性质判断函数值大小。

  2、学会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数形结合能力,

  化归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学*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

  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

  展变化,而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

  三、陈述教学设想:

  1、教法分析:本节课基本设计思路是着力于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通过创设探索学*情境,组识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获取知识。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和学**惯。

  2、学法分析:通过让学生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并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培养其互相协作能力,达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①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②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3、用及课程资源开发:本课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之于投影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去了解联通公司手机使用收费情况,提出问题

  (1)联通的月租费是多少?

  (2)每分钟费用又是多少?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然后能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从而引出诸如像y=30+0.3x等关系式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这样的函数关系式还能写出一些吗?

  2、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取10分、20分时所化费用并比较y1与y2的大小,我们可以从图象上又更直观地判断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先让学生画出y=30+0.3x(x≥0)图象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①图象的位置从左到右是怎样变化的

  ②函数的值随着x又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阶段,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汇报本小组成员的探索与成果,同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4)教师又让学生自己画出y=—x+2,及y=—2x—1的图象,并再次组织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刚才学生讨论交流情况,用多媒体显示,学生得到的一次函数的性质

  ①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②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降低

  (5)这时教师又带领学生回到课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图象上观察,函数值的大小,从而培养数形结合能力,及应用能力,也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面授调节,练*反馈

  1、教师用多媒体显“做一做”然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

  设计如下练*

  (1)y=(m-4)-2,当m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y=(m+0.5)xm2+1是一次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m值

  (3)图象上有两点(—1,a),(3,b)请比较a、b的大小

  (这题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方法好坏)

  (4)设计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尝试解决。

  (5)讲解课本例题,简要介绍待定系数法,及如何用“两点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同桌之间互相出题,再次巩固性质

  设计练*如下,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如示,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四)、梳理知识,系统归纳

  1、归纳总结:①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哪些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与系数k、b的符号有何关系?③小结后填表

  图象的位置性质相同点

  2、提问:①通过这一节课学*,大家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能说说吗?

  ②这节课你能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③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见作业本(A)

  2、选做题:①A城有化肥200吨,B城有化肥300吨,现要把化肥运往C、D两农村,如果从A城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20元/吨和25元/吨,从B城运往C、D两地运费分别为15元/吨和22元/吨,现已知C地需要220吨,D地需要280吨,如果某个体户承接这项运输业务,请你帮他算算,怎样调运花钱最少。

  3、写一篇有关“一次函数性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性质

  性质:

  小结:

  教师作图演示区

  表格:

  (七)说评价: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生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得到其相应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同时,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彼此获得双赢,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为这个宗旨服务的,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在“动”的课堂时刻把握方向引领学生,到达发展学生的彼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认识经验”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本堂课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上述宗旨。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规律原理的探索和技能的形成,因此本节课归为探究型教学目标类型。基于这一原则,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⑴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强调学生双基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强**学过程的有序性。

  ⑶以基本的教学原则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中学会学*,学会认知。

  ⑷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适当地辅以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技术,演示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提供典型现象和过程,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一次函数说课稿6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将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和”,每个领域在三个年级里都是螺旋上升的,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函数——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的学*,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通过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求知欲望更迫切了,同时本节也渗透了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其他函数奠定了兴趣基础和能力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节内容针对的学*者是八年级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教学活动体验,乐意并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共享,为此确定目标如下: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 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即从“形”的方面解决问题。

  (二)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进一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例,如“台风麦莎”对岛城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认知能力,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关心时事的意识。

  3, 丰富学生数学学*的成功体验。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更深层的体会数形结合,

  难点是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史料。

  四,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节课将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人的“兴趣学*”和“可持续发展”为关注目标,来体现教学方式中的“新意”。

  教学中将采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里利用图形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和人性化,关注思维,即解决问题的过程,淡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针对个人和小组进行及时的赞赏和肯定。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为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符合八年级上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教学媒体技术的支持,丰富学生的认知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1,提前一天了解“麦莎”的有关内容。

  2,复*“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

  (二) 教学过程

  全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1, 情景引入 学*新知。2分钟

  2, 议一议 探索新知。 8分钟

  3, 练一练 巩固新知。 10分钟

  4, 试一试 开阔思路。 5分钟

  5, 读一读 培养兴趣。 7分钟

  6, 练一练 巩固新知。 8分钟

  7, 想一想 感悟收获。 4分钟

  8, 布置作业。 1分钟

  具体过程如下:(多媒体课件)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菁华3篇)(扩展7)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时间;学生学*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上一节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时间,我会不断改进,朝着上对学生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前进,把路越走越宽!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2

  通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和他们的个性体验,充分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应用于生活。突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已互相学*,形成互动的局面。互相评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在一种和谐、热烈讨论的气氛中进步成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但在如何把握好时间,使教学紧凑一些,增大教学容量,教学灵活选用各个教学环节还不够。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3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学生对一次函数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巩固练*中,从基本练*、例题精讲一直到巩固练*,设计均有层次,有坡度。

  这是一节章节复*课,虽然课程容量大,内容又较抽象,但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课教学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可信。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不过,所教班级中数学基础大多较差且缺乏学*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上课时放慢了节奏,多叫学生回答问题,多安排学生间相互讨论,以激发学生学*动力。重点在点拨和解题规范上加以指导,所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面一些*题时间不够用,留做家庭作业了。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复*的很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这样可以将题目在大屏幕上展示。为了让学生节省复*时间,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我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看了*几年的期末考试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我自认为这样,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一定会掌握的很全面,以至于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但是,课后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的主动性。而且我布置的*题太多,形式死板,学生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涣散。刚开始还很有积极性,可由于题量过大,后半节课,学生懒得动笔,动脑。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教师的主体性过大,从*题的设计,到讲解,似乎都是我一手包办,学生只是负责做题,改题。我想如果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期末复*繁忙,所以能包办的我就一律代做,以为这就是帮学生减轻负担,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学生被动记忆的知识多,教师把一节设计的井井有条,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但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最后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的想法还是落空了。

  通过这节复*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5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 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 y=kx+b ,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 —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 “ 随着 x 值的增大, y 的值分别如何化? ” ,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