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 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时间;学生学*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上一节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时间,我会不断改进,朝着上对学生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前进,把路越走越宽!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复*目标是:理解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能运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为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图象性质的综合运用。对于本节内容我将教学案分为三部分:一.课前复*;二.例题精讲;三.课堂作业。

  有效的课前复*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复*回顾本节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课前我先将学生的复*作业及时批阅,课上将学生作业中失误率较高的题目及时评讲,查漏补缺;课上选取典型的例题,其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已知点求直线的关系式,有已知直线求点,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利用数型结合的思想解题,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问题,也有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等,在例题的选取上基本已将大多数知识点容纳其中,课上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一起完成了例题的讲解,最后还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起完成课堂检测。

  本节课中始终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复*,课堂教学时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在*时学*和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讲解,本课采用“教学案”的形式,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同时 “教学案” 的设计注重了夯实基础,复*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注重激发全体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中也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及表达的规范性。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课上老师的总结有时不及时,在讲解直线上点P使得PM+PN取得最小值时总结不够,应该将题目中的共性找出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基本量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遇到变式题时不至于无处下手。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明确复*课的目的的任务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课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我相信,在新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处理典型例题、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学生对一次函数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巩固练*中,从基本练*、例题精讲一直到巩固练*,设计均有层次,有坡度。

  这是一节章节复*课,虽然课程容量大,内容又较抽象,但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课教学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可信。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不过,所教班级中数学基础大多较差且缺乏学*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上课时放慢了节奏,多叫学生回答问题,多安排学生间相互讨论,以激发学生学*动力。重点在点拨和解题规范上加以指导,所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彻底抛弃“唯书论”“唯师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探究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处理典型例题、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讲授的内容,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从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方面看,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甚至到讲台上面去为同学们讲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

  2.针对所要讲的内容,创设各种合作学*的活动,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使他们同构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即学*数学又使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很好地完成学*任务。

  3.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活动时,气氛很活跃、热烈,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这节课的整体性教学体现的不够好。时间分配上,第一部分教学用的时间有些长,练*第二部分的时间稍短,如果设计得再合理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2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一个具体、重要的函数,在历年来中考题中都占有较大的分值。二次函数不仅和学生前面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后面学*二次函数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并能够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先让学生复*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然后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一个二次函数,并观察、总结它与一次函数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最后通过*题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一是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提高”。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内容的需要,我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教学,通过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更注重教给学生学*和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时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受教学目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感到吃不饱现象,因此在后面的练*设计中,也有针对性的*题,对这部分学生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表现在:

  1、由于学生对一次函数的遗忘,因此复*占用的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后练*没完成。

  2、学生自学环节,要求不够细致,学生学的不够深入只是看了教材,而未挖掘出教材以外的东西。

  3、由于时间紧张小结的不够完整。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上水*。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3

  本节的学*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定的*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三课时)教学反思。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类最重要、图像性质最复杂、应用难度最大的函数,是学业达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这是教学发现与学*的常用方法,同学们应注意学*和运用。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中同学们还要注意“类比”前一节的内容学*,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探究中要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经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历过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学*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三课时)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学生课堂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热情和获得学*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但在复*与练*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本节课,我合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这两种软件制作了课件,特别是《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画出了标准、动画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让抽象思维不强的学生,更加形象的结合图形,分析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先做后说”、“先讨论后总结”,“师生共做”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讨论,有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为高效率、高质量地上好这一堂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行的直线是: 。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

  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1、张大爷买了一个手机,想办理一张电话卡,开米广场移动通讯公司业务员对张大爷介绍说: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有关神州行的通讯业务:甲类使用者先缴15元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2元;乙类不交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3元。你能帮帮张大爷选择一种电话卡吗?

  2、展示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能够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导出本节课题。

  阅读学*目标,明确探究方向。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兴趣

  学生自主研学

  指出探究方向,巡回指导学生,答疑解惑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问题1:结合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x取何值时,2x-5=0?

  (2) x取哪些值时, 2x-5>0?

  (3) x取哪些值时, 2x-5<0?

  (4) x取哪些值时, 2x-5>3?

  问题2: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 ? 当x取何值时,y<1 ?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来养成自主学**惯

  小组合作互学

  巡回每个小组之间,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尝试,寻找最佳方案。答疑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关系的简单应用。

  问题3、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 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 m,哥哥每秒跑4 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哥哥分追上弟弟?

  (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 m?谁先跑过100 m?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问题4:已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魅力所在。理解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

  精讲点拨

  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长途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4元;神州行不交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若设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那么 (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函数的图象;(3)求出或寻求出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费用相同; (4)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

  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理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应用,进行能力提升。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标检测

  展示检测内容

  积极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内容,相互点评。

  反馈学生学*效果

  知识与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探究内容

  学生回顾总结学*收获,交流学*心得。

  学会归纳与总结

  布置作业

  教材P51、*题2、6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

  板书设计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

  一、学*与探究: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做一做(根据函数图象求不等式);

  3、试一试(当x取何值时,y>0);

  4、议一议

  二、精讲点拨:

  三、知识与收获:

  四、课后作业: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 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时间;学生学*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上一节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时间,我会不断改进,朝着上对学生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前进,把路越走越宽!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2

  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以来,我认真进行研究和参与讨论,从中感触很深,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切实可行且十分必要的。这节一次函数的复*课,针对初三复*阶段的特点,采用直接导课的方式,让学生简单明了本节课的复*内容。

  本节课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在处理典型例题A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此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结,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相信“高质高效课”将使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有志的学子有更长足的发展。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复*目标是:理解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能运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为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图象性质的综合运用。对于本节内容我将教学案分为三部分:一。课前复*;二。例题精讲;三。课堂作业。

  有效的课前复*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复*回顾本节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课前我先将学生的复*作业及时批阅,课上将学生作业中失误率较高的题目及时评讲,查漏补缺;课上选取典型的例题,其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已知点求直线的关系式,有已知直线求点,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利用数型结合的思想解题,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问题,也有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等,在例题的选取上基本已将大多数知识点容纳其中,课上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一起完成了例题的讲解,最后还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起完成课堂检测。

  本节课中始终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复*,课堂教学时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在*时学*和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讲解,本课采用“教学案”的形式,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教学案”的设计注重了夯实基础,复*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注重激发全体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中也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及表达的规范性。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课上老师的总结有时不及时,在讲解直线上点P使得PM+PN取得最小值时总结不够,应该将题目中的共性找出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基本量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遇到变式题时不至于无处下手。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明确复*课的目的的任务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课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我相信,在新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

  一、一次函数

  1、问题导入:

  问题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均速度是95千米/时.己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问题2:小张准备将*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己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列出函数关系式.

  (2)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各有什么限制?

  以上这些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最后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板书)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结构特征,引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学生回答,且互相补充)老师最后归纳: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其中 为常数,

  .特别地,当 时,一次函数 (常数 )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1、做一做:

  我们已经学*了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请同*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老师用多媒体打出题目).根据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与讨论,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接下来教师提问:

  (1)观察所画出的四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较各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能否从中了现一些规律?对于直线 ( 是常数, ),常数 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各有什么影响?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后总结出规律:当 一样, 不一样时,直线方向相同(*行),但没有相同点;当 不一样, 一样时,都经过(0,

  )点(相交),但直线方向不同.

  4、巩固训练:

  (1)在同一*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教师提出问题:①画出图象,看看是否与上面的讨论结果一样;②你取的是哪几个点?和同学比较一下,怎样取比较简便?

  (2)将直线 向下*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直线 向上*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学生到前板演).

  5、对于教材中第42页例2处理,教师先用多媒体打出,并提出问题:*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在坐标轴上取点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结合问题去分析,动手尝试,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对于教材第43页例3处理,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同学们讨论:①这里

  取的数悬殊较大怎么办?②这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③这个函数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的图象是什么?④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除了直线和本题的图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反映了客观世界中量的变化规律,那么一次函数又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来一起观察大屏幕上函数图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函数

  的图象),并回答:当一个点在直线上从左右移动时,它的位置如何变化?你能从中得到函数值的变化与自变量的变化规律吗?(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点的移动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理解)由学生讨论出结果:也就是说,函数值

  随自变量 的增大而增大.(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观察它们是否也有相应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最后归纳出一次函数如下性质:(1)当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2)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3、补充性质:(3)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4)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5)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6)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对于教材中第45页做一做处理,可以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起着指导作用;对于教材中第45页例4的处理,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审题分析找出题中的'己知量,并提示学生:要想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关键是要确定和 的值,那么,结合题中所给的己知条件,又怎样来确定和的值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再给出待定系数法的概念,这样学生马上就会理解,从而难点得以突破.在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际问题有关函数的自变量的范围限制.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行的直线是: 。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

  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2、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像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为进一步学*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函数的图像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

  教材从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像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

  四、教学流程(一)、复*引入

  1、什么叫做一次函数?

  2、你能说说正比例函数 y=kx (k≠0) 的性质吗?

  3、针对函数 y =kx+b,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做一做

  例1、画出函数y1=2x与y2=2x+3,y3=2x-2的图像二、新课讲解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1=2x与y2=2x+3,y3=2x-2 的图像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取值。解:列表:x…-2-1012…y1=2x…0…y2=2x+3 y3=2x-2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图像(如图)它们是一条直线。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都是 ,并且倾斜程度,即互相 。

  (2)y1=2x的图像经过。

  (3)y2=2x+3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2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 象限,k,b的符号如何?( )(4)y3=2x-2的图像与y1=2x图像 ,且与y轴交于 ,即y3可以看作由y1向 *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象限,k,b的符号如何?

  结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可以由直线y=kx*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上加下减)

  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3、*行的直线k相等。

  三、做一做。

  (1)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画法)画出y=-x+3和y=-x 及 y=-x-4的图象的图像。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像。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像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

  四、议一议观察图像思考:

  (1)一次函数的图像从左往右是上升还是下降,由图像怎么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变化),你认为决定条件是什么?

  (2)图像经过哪些象限?k,b的符号如何?

  (3)y=-x+3和y=-x-4是由y=-x怎样*移得到的?一次函数 y= kx+ 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 x+3

  (2)y = -x+3

  (3) y = 2x-4

  (4) y = -2x-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地,作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

  书上93页练*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菁华5篇)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

  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值

  3. 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重点:

  1. 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值

  2. 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难点:

  1. 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似值才接*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 组 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 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 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2

  1、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通过引例对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了解解决应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各自的优劣,从而对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教材的这一方面的使用,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去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进一步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像方法和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才会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这一方面的题目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其理解才会深刻;同时要以这一部分的知识为载体,结合教材例题,在补充分段图形题,甚至表格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函数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 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

  三、过程分析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

  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

  的解,紧接着问“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 ≤ x < 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 及y<0 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民主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4

  本节教学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这节课以“回顾,提问”为先导,以“操作,思考”为手段,以“数,形结合”为要求,以“引导,探究”为主线,处处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刻注重学生学*过程的体验与评价。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上完课后的感想,我对本节课有如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旧识引入,自然过渡

  这节课由复*一次函数解析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引入,再提出x+y=5是一次函数还是二元一次方程这一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的融入课堂。

  2、在操作中,提出问题,深化认识

  对于此阶段学生来说,他们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在画图过程中发现:“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接着引导学生反思:“一次函数图像的点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同样,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关系时,也是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乐,深化了认识。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探索为主线,数形结合为要求

  能力的培养是以自主探究为*台,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并讨论来解答几个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培养了他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再由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层层递进,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图像法,通过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可知图像法得出的解是*似的这一结论,让学生又体会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美。

  二、失败之处

  1、学生自己画图时不好确定交点坐标,在做这样的题时,就一定会存在如何确定交点的精确度问题,从而使学生会认为应用图像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无用处,进而不重视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过程中,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关系时,提出的问题与ppt课件中展示的问题部分重复了,浪费了一些时间,板书设计不够简洁。

  三、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做了如下改进:

  1、对于交点坐标问题,应该跟同学们讲解清楚,我们要求的是掌握这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我们借助科学技术很容易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也就容易找到交点的精确坐标。此外,一般来说如果考试当中是会给出交点的坐标。

  2、重新整理资料,将一些重复问题删去,提取结论中一些重点语句,关键词,板书做到精炼。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5

  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值

  3.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重点:

  1.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似值

  2.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难点:

  1.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似值才接*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菁选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1

  我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们是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我把目标定位为:

  1、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结合图像和表达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下面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1、上课仍然改不了以前的好多*惯,不放心学生,总想包办代替,自己讲的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少。

  2、学生展示的少,老师没有放手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3、起点过高,把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不能面对的多数学生。没有本着低起点,小步伐,慢节奏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数形结合不够,应该从图像入手让学生经历画图像和观察图像的过程,并且根据图像去解决一些问题。

  5、用展台展示不太清晰,没有让学生画在黑板上效果好。

  6、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做多讲。不可以有老师太多的讲解。

  7、中考备课要讲究实效,不可以走过场,作秀,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8、要仔细钻研教材和课标,以及考试说明,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9、没有注重方法的总结。

  总之,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2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其他函数的重要基础,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方法。教学完后,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从这节课的准备来看,针对教学内容从课题的引入、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活动安排、知识的巩固练*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通过课堂的实际实施感觉上也不是尽善尽美,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教师不能就这节课的知识而教这点知识,教师应该通观教材,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又要站在高于教材的位置统筹安排。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把握课堂教学。而现在,教师缺乏的正是这一点,还是为了教而教。按部就班,设计的条条框框较多,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灵活。而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数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要灵活的多、开放的多,有可能教师固定的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这一角度讲,教师应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多样的处理知识。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往往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学生的学*活动至关重要,本节课,学生活动设计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画函数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二是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是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b符号的关系。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值得老师们探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探索一种情况,我结合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提供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和题目。并根据每个组的表现给与一定的评价。如在活动一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活动二中,强调两点法(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画直线。在活动三中,探究k、b符号与直线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的关系。学生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由函数图象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符号。

  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一定要结合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___.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____.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节,很好的体现了数学中非常重要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段内容的教学,还是从学生活动出发,从具体的实例研究起,观察图象的位置和性质,在按照k、b的符号分类讨论,使学生建立起数形之间的联系。还要找到数形间的结合点,明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什么位置,b的符号又决定了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上设计了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草图,由草图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的符号的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从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这是我一贯的*惯,另外,在练*题的处理上,针对性练*不够充足,一些比较时尚的题型设计的的较少。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看法,希望和同行们共勉。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3

  一次函数图像,是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这一节时,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讲解。我着这样安排的,先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一课时,今天我就是讲这一节。

  先介绍函数的图像、画法。再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出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接着介绍怎样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用这种方法,作几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规律。接着练*。

  练*之后我备课时又有一个性质要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讲解,就下课了!

  反思:

  1、课堂中前段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长,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讲到第三个性质。

  3、练*题要精而且少,难易适中。

  4、注意课前准备,上课注意语言。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4

  从这节课的准备来看,针对教学内容从课题的引入、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活动安排、知识的巩固练*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通过课堂的实际实施感觉上也不是尽善尽美,还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教师应该通观教材,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又要站在高于教材的位置统筹安排。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把握课堂教学。而现在,教师缺乏的正是这一点,还是为了教而教。按部就班,设计的条条框框较多,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灵活。而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数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要灵活的多、开放的多,有可能教师固定的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这一角度讲,教师应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多样的处理知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往往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学生的学*活动至关重要,本节课,学生活动设计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画函数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二是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是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b符号的关系。

  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值得老师们探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结合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提供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和题目。如在活动一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活动二中,强调两点法(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画直线。在活动三中,探究k、b符号与直线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的关系。学生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由函数图象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符号。体现了数学中非常重要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段内容的教学,还是从学生活动出发,从具体的实例研究起,观察图象的位置和性质,在按照k、b的符号分类讨论,使学生建立起数形之间的联系。还要找到数形间的结合点,明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什么位置,b的符号又决定了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上设计了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草图,由草图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的符号的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5

  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的充实过程。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解决问题,总结性质”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呢?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点”上,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本课在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给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合作学*进行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又如,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描出图象上的“任意两点”的结论后,提问学生“你取的是哪两点”,找了四个同学回答出各自的两个点,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找图象上的两个点,也使学生理解了刚刚得出的结论。

  适当地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给了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给出几个关联问题,

  问题1:既然一次函数y=kx+b(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作图时,至少要取几个点就可以了?取哪一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问题2:在前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作一次函数y=2x—1,y=2x,y=—1/2x的图象,并观察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正比例函数y=kx(k不为零)是一次函数吗?作图时需要几个点?每一个正比例函数一定能通过哪一个点?

  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

  学生是学*的主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提高数学素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互动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组织、引导本身就强调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而不是撒手不管的“非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宰”课堂,而应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素材,体现在对学*团体的严密组织,体现在对交流活动的精心策划,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教材实质,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试想本节课,如果教师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就不能组成协调高效的学*小组,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6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把每组的两三位学生叫到了黑板上,把前两节课学过的一次函数图像的大致画法画出来,但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的是没有一个可以完整的画得出来。我有点想不通,简简单单的k大于0上坡型,k小于0下坡型,b大于0往上*移,交y轴于正半轴,b等于0图像必过原点,b小于0往下*移交y轴于负半轴,这样的几句话都记不了。是不是我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学生上课时并不是用心来听课?不过我今天叫的这些学生上课时发呆、讲话,课外时间又没有好好的复*是他们的通病。虽然课堂是我讲话有点大声,但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其他同学发出的笑声也不是讽刺,我们只是希望你能端正学*态度,讲究学*方法,迸发出学*的热情,一起加油,不要让全班失望,让065班的整体成绩能有所提高。

  当然除了学*上令老师担忧之外,在纪律上也令老师头痛。抽烟、喝酒、写情书谈恋爱、威胁同学请客、穿奇装异服等。老师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追求个性,张扬个性,这没有什么错。步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也是本能,但越过了警戒线就不应该了。你们知道没有,你们来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学*以后为自己终身服务的科学文化知识。怎么还心思去想别的事情呢?

  在这里,我要把下面这些良言送给你们,送给所有我的学生:

  1、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你将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中学和天堂。

  2、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中学时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记住:上课说废话、发呆、搞小动作等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惯,就会决定你被社会“请出去”的命运。

  4、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张扬个性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请你记住:不要试图用带有道德色彩的另类行为去赢得关注,也许在目光关注的背后是心底的离弃。

  6、无知者无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请你记住: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原谅自己,对待一切,那会使一切变得对你无所谓,也会使你成为一个无所谓而又无所成的痛苦的边缘人。

  说这些话,源于自责,更多的是一个老师的良知和认知,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y=kx+b,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化?”,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8

  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知识技能方面,理解直线y=kx+b与直线y=kx之间的位置关系;会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方面,通过一次函数图象归纳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情感态度方面,体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在探究活动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6个活动,在复*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正比例函数y=-6x和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函数y=kx+b的图象实际是直线y=kx上所有点进行了*移的结果。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活动3明白要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要选取图象和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就可以了。从而达到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的目的。然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和b取不同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同时观察k和b的变化引起直线位置和变化趋势的变化,使得一次函数的性质这一教学重点自然浮出水面,水到渠成。再通过学生演板课后练*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缺补漏。设计一个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常数b也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最后通过小结总结回顾学*内容养成整理知识的*惯。选作题设计目的是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成功之处:通过复*旧知,达到承上启下,引入新课之目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适度引导点拨,使学生达到“蹦一蹦能摘到桃子的效果”。一次函数K和b对图象、性质的影响。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9

  一、总体概述: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画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几组特殊函数图象的特点和函数表达式之间关系归纳总结出函数图像的一般规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如果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那么他们的函数图像互相*行;2.将直线y=kx沿y轴向上*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y=kx+b;沿y轴向下*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y=kx-b;3.由k、b的正负号判断函数图像所经过的象限。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函数表达式中k和b的正负快速的画出图像的草图进而判断出图像所经过的象限。

  二:教学流程

  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运用两点法画出y=-2x,y=-2x+3,y=-2x-4这三个函数的图像,接着让给学生观察这三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以及函数表达式中的共同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第二步,我以教鞭作为教具取一个固定的点在黑板上动态的演示出直线的上下*移,得出图像的*移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再讲最后一个内容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函数表达式中的b和图像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表达式中的b就是图像与y轴的那个交点,从而得出当y>0时图像交与y轴的正半轴,当y<0时,图像交与y轴的负半轴,再结合k正负决定函数的增减性这个知识点,学会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大致的画出函数图象,进而判断出函数所经过的象限。

  这节课基本脱离教材的束缚从学生的认知顺序出发,层层递进。在教学当中设计了多个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做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多思考,自己动手得到结论,让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运用结论。通过随后的提问、练*以及下课前得小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基本完成了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 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有*移的问题,

  1.(1)将直线y=3x向下*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直线y=-x-5向上*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多位教师讨论后,我们用学案(下面的表)来处理,让学生更多一点感性认识,少一点理论上的结论. 2. “一次函数的性质”中无b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但题中有,要补讲 环节二: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满意之笔

  一、在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采用班级里的真人真事(学生每天上学这一过程) “在过程

  中涉及到哪些量?”“假定每位同学各自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路程是时间的一次函数吗?”等过渡性的问题既复*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又为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出作了铺垫。

  二、大胆对教材作大幅度调整、修改

  ①对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作了补充。 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要点:一次函数几何形状:一条直线;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教材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阐释得不太完整、详尽。学*函数的图象需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次函数图象又是所有函数图象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以后学*其他复杂函数的基础,所以整体全面地学*一次函数的图象能为学生以后学*其他复杂函数提供思路样本、节省学*时间。画出上述函数的图像。图像还是一条直线吗?此题为拓展知识点:当一次函数的自变量限制在某一范围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射线或线段而特地设计的。至于如何快速地画出射线或线段呢,让学生讨论后给出总结:

  ②对例题的处理:对例1作两处调整:一是对题目的设置,二是对题目的讲解次序。 为更好阐述当一次项的系数为分数或小数时,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自变量可取任何数),特在例1中添加了画(2) ,问学生取怎样的两个点使作图方便简洁,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讨论后总结:一般取整数点。 在讲解次序上,先解决(1)(2)(3)小题的作图,归纳方法;再解决如何求(1)(2)(3)小题的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归纳拓展为一般情况:与y轴交点坐标(0,b) 与x轴的交点坐标

  遗憾之处:

  一、时间把握不准。由于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宽了知识点的面,拓展了知识点的深度,个别环节还需要小组活动或学生个别上台动手操作,而我又想将这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似乎太高估了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这么多内容可以更宜分开两节课来上吧。

  二、部分内容上处理出现失误:初探索一次函数y=x的画法时,我直接自己硬性规定先取这样五个点:(-2,-2), (-1,-1) , (0,0) , (1,1) , (2,2),而没有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怎么取的,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五个点(理由应是:这五个点分布均匀,它们的坐标较简单,有代表性)。

  三、表扬的力度不够,有几个成绩靠后的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我没有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之,通过教学反思,使我再次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我要经常反思、总结,使这门艺术不断贴*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次函数复*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菁选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1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把每组的两三位学生叫到了黑板上,把前两节课学过的一次函数图像的大致画法画出来,但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的是没有一个可以完整的画得出来。我有点想不通,简简单单的k大于0上坡型,k小于0下坡型,b大于0往上*移,交y轴于正半轴,b等于0图像必过原点,b小于0往下*移交y轴于负半轴,这样的几句话都记不了。是不是我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学生上课时并不是用心来听课?不过我今天叫的这些学生上课时发呆、讲话,课外时间又没有好好的复*是他们的通病。虽然课堂是我讲话有点大声,但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其他同学发出的笑声也不是讽刺,我们只是希望你能端正学*态度,讲究学*方法,迸发出学*的热情,一起加油,不要让全班失望,让065班的整体成绩能有所提高。

  当然除了学*上令老师担忧之外,在纪律上也令老师头痛。抽烟、喝酒、写情书谈恋爱、威胁同学请客、穿奇装异服等。老师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追求个性,张扬个性,这没有什么错。步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也是本能,但越过了警戒线就不应该了。你们知道没有,你们来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学*以后为自己终身服务的科学文化知识。怎么还心思去想别的事情呢?

  在这里,我要把下面这些良言送给你们,送给所有我的学生:

  1、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你将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中学和天堂。

  2、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中学时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记住:上课说废话、发呆、搞小动作等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惯,就会决定你被社会“请出去”的命运。

  4、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张扬个性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请你记住:不要试图用带有道德色彩的另类行为去赢得关注,也许在目光关注的背后是心底的离弃。

  6、无知者无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请你记住: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原谅自己,对待一切,那会使一切变得对你无所谓,也会使你成为一个无所谓而又无所成的痛苦的边缘人。

  说这些话,源于自责,更多的是一个老师的良知和认知,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2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其他函数的重要基础,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方法。教学完后,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从这节课的准备来看,针对教学内容从课题的引入、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活动安排、知识的巩固练*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通过课堂的实际实施感觉上也不是尽善尽美,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教师不能就这节课的知识而教这点知识,教师应该通观教材,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又要站在高于教材的位置统筹安排。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把握课堂教学。而现在,教师缺乏的正是这一点,还是为了教而教。按部就班,设计的条条框框较多,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灵活。而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数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要灵活的多、开放的多,有可能教师固定的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这一角度讲,教师应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多样的处理知识。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往往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学生的学*活动至关重要,本节课,学生活动设计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画函数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二是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是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b符号的关系。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值得老师们探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探索一种情况,我结合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提供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和题目。并根据每个组的表现给与一定的评价。如在活动一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活动二中,强调两点法(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画直线。在活动三中,探究k、b符号与直线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的关系。学生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由函数图象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符号。

  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一定要结合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___.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____.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节,很好的体现了数学中非常重要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段内容的教学,还是从学生活动出发,从具体的实例研究起,观察图象的`位置和性质,在按照k、b的符号分类讨论,使学生建立起数形之间的联系。还要找到数形间的结合点,明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什么位置,b的符号又决定了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上设计了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草图,由草图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的符号的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从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这是我一贯的*惯,另外,在练*题的处理上,针对性练*不够充足,一些比较时尚的题型设计的的较少。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看法,希望和同行们共勉。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y=kx+b,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化?”,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4

  一次函数图像,是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这一节时,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讲解。我着这样安排的,先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一课时,今天我就是讲这一节。

  先介绍函数的图像、画法。再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出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接着介绍怎样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用这种方法,作几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规律。接着练*。

  练*之后我备课时又有一个性质要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讲解,就下课了!

  反思:

  1、课堂中前段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长,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讲到第三个性质。

  3、练*题要精而且少,难易适中。

  4、注意课前准备,上课注意语言。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5

  一、总体概述: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画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几组特殊函数图象的特点和函数表达式之间关系归纳总结出函数图像的一般规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如果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那么他们的函数图像互相*行;2.将直线y=kx沿y轴向上*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y=kx+b;沿y轴向下*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y=kx-b;3.由k、b的正负号判断函数图像所经过的象限。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函数表达式中k和b的正负快速的画出图像的草图进而判断出图像所经过的象限。

  二:教学流程

  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运用两点法画出y=-2x,y=-2x+3,y=-2x-4这三个函数的图像,接着让给学生观察这三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以及函数表达式中的共同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第二步,我以教鞭作为教具取一个固定的点在黑板上动态的演示出直线的上下*移,得出图像的*移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再讲最后一个内容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函数表达式中的b和图像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表达式中的b就是图像与y轴的那个交点,从而得出当y>0时图像交与y轴的正半轴,当y<0时,图像交与y轴的负半轴,再结合k正负决定函数的增减性这个知识点,学会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大致的画出函数图象,进而判断出函数所经过的象限。

  这节课基本脱离教材的束缚从学生的认知顺序出发,层层递进。在教学当中设计了多个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做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多思考,自己动手得到结论,让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运用结论。通过随后的.提问、练*以及下课前得小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基本完成了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 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有*移的问题,

  1.(1)将直线y=3x向下*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直线y=-x-5向上*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多位教师讨论后,我们用学案(下面的表)来处理,让学生更多一点感性认识,少一点理论上的结论. 2. “一次函数的性质”中无b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但题中有,要补讲 环节二: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满意之笔

  一、在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采用班级里的真人真事(学生每天上学这一过程) “在过程

  中涉及到哪些量?”“假定每位同学各自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路程是时间的一次函数吗?”等过渡性的问题既复*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又为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出作了铺垫。

  二、大胆对教材作大幅度调整、修改

  ①对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作了补充。 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要点:一次函数几何形状:一条直线;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教材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阐释得不太完整、详尽。学*函数的图象需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次函数图象又是所有函数图象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以后学*其他复杂函数的基础,所以整体全面地学*一次函数的图象能为学生以后学*其他复杂函数提供思路样本、节省学*时间。画出上述函数的图像。图像还是一条直线吗?此题为拓展知识点:当一次函数的自变量限制在某一范围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射线或线段而特地设计的。至于如何快速地画出射线或线段呢,让学生讨论后给出总结:

  ②对例题的处理:对例1作两处调整:一是对题目的设置,二是对题目的讲解次序。 为更好阐述当一次项的系数为分数或小数时,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自变量可取任何数),特在例1中添加了画(2) ,问学生取怎样的两个点使作图方便简洁,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讨论后总结:一般取整数点。 在讲解次序上,先解决(1)(2)(3)小题的作图,归纳方法;再解决如何求(1)(2)(3)小题的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归纳拓展为一般情况:与y轴交点坐标(0,b) 与x轴的交点坐标

  遗憾之处:

  一、时间把握不准。由于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宽了知识点的面,拓展了知识点的深度,个别环节还需要小组活动或学生个别上台动手操作,而我又想将这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似乎太高估了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这么多内容可以更宜分开两节课来上吧。

  二、部分内容上处理出现失误:初探索一次函数y=x的画法时,我直接自己硬性规定先取这样五个点:(-2,-2), (-1,-1) , (0,0) , (1,1) , (2,2),而没有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怎么取的,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五个点(理由应是:这五个点分布均匀,它们的坐标较简单,有代表性)。

  三、表扬的力度不够,有几个成绩靠后的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我没有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之,通过教学反思,使我再次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我要经常反思、总结,使这门艺术不断贴*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6

  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知识技能方面,理解直线y=kx+b与直线y=kx之间的位置关系;会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方面,通过一次函数图象归纳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情感态度方面,体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在探究活动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6个活动,在复*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正比例函数y=-6x和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函数y=kx+b的图象实际是直线y=kx上所有点进行了*移的结果。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活动3明白要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要选取图象和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就可以了。从而达到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的目的。然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和b取不同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同时观察k和b的变化引起直线位置和变化趋势的变化,使得一次函数的性质这一教学重点自然浮出水面,水到渠成。再通过学生演板课后练*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缺补漏。设计一个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常数b也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最后通过小结总结回顾学*内容养成整理知识的*惯。选作题设计目的是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成功之处:通过复*旧知,达到承上启下,引入新课之目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适度引导点拨,使学生达到“蹦一蹦能摘到桃子的效果”。一次函数K和b对图象、性质的影响。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7

  从这节课的准备来看,针对教学内容从课题的引入、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活动安排、知识的巩固练*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通过课堂的实际实施感觉上也不是尽善尽美,还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教师应该通观教材,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又要站在高于教材的位置统筹安排。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把握课堂教学。而现在,教师缺乏的正是这一点,还是为了教而教。按部就班,设计的条条框框较多,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灵活。而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数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要灵活的多、开放的'多,有可能教师固定的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这一角度讲,教师应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多样的处理知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往往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学生的学*活动至关重要,本节课,学生活动设计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画函数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二是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是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b符号的关系。

  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值得老师们探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结合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提供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和题目。如在活动一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活动二中,强调两点法(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画直线。在活动三中,探究k、b符号与直线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的关系。学生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由函数图象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符号。体现了数学中非常重要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段内容的教学,还是从学生活动出发,从具体的实例研究起,观察图象的位置和性质,在按照k、b的符号分类讨论,使学生建立起数形之间的联系。还要找到数形间的结合点,明确k的符号决定直线的什么位置,b的符号又决定了什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上设计了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草图,由草图的位置判断解析式中k、b的符号的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8

  我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们是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我把目标定位为:

  1、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结合图像和表达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下面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1、上课仍然改不了以前的好多*惯,不放心学生,总想包办代替,自己讲的'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少。

  2、学生展示的少,老师没有放手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3、起点过高,把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不能面对的多数学生。没有本着低起点,小步伐,慢节奏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数形结合不够,应该从图像入手让学生经历画图像和观察图像的过程,并且根据图像去解决一些问题。

  5、用展台展示不太清晰,没有让学生画在黑板上效果好。

  6、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做多讲。不可以有老师太多的讲解。

  7、中考备课要讲究实效,不可以走过场,作秀,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8、要仔细钻研教材和课标,以及考试说明,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9、没有注重方法的总结。

  总之,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9

  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的充实过程。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解决问题,总结性质”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呢?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点”上,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本课在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给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合作学*进行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又如,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描出图象上的“任意两点”的结论后,提问学生“你取的是哪两点”,找了四个同学回答出各自的两个点,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找图象上的两个点,也使学生理解了刚刚得出的结论。

  适当地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给了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给出几个关联问题,

  问题1:既然一次函数y=kx+b(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作图时,至少要取几个点就可以了?取哪一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问题2:在前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作一次函数y=2x—1,y=2x,y=—1/2x的图象,并观察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正比例函数y=kx(k不为零)是一次函数吗?作图时需要几个点?每一个正比例函数一定能通过哪一个点?

  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

  学生是学*的主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提高数学素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互动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组织、引导本身就强调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而不是撒手不管的“非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宰”课堂,而应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素材,体现在对学*团体的严密组织,体现在对交流活动的精心策划,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教材实质,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试想本节课,如果教师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就不能组成协调高效的学*小组,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