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三年级奥数题1

  商店运来一批苹果。如果每千克卖1元2角,就要赔20元;如果每千克卖1元5角,就可以赚40元。现在想不赔也不赚,每千克苹果应该卖多少钱?

  答案与解析:题中说的赔钱和赚钱都是和不赔也不赚来比较的。这一赔一赚就相差了20+40=60元,也就是相差了600角。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每千克苹果卖的价钱就相差了15-12=3角。600角中包含着多少个3角,就说明这批苹果有多少千克,所以这批苹果有600÷3=200千克。这样再求在不赔也不赚的情况下,每千克苹果该卖多少钱就简单了。

  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2×200+200)÷200=13角;

  或者(15×200-400)÷200=13角,即1元3角。

  答: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元3角。

三年级奥数题2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均身高是多少?

  4、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5、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均成绩是多少?

  6、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7、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8、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三年级奥数题3

  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答案解析】

  分析: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

三年级奥数题1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解析】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三年级奥数题2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均身高是多少?

  4、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5、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均成绩是多少?

  6、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7、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8、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三年级奥数题3

  从123456789101112131415…99100中划去100个数码,使剩下的数首位不是0且数值最小,则这个数是_______。

  数码答案:10000012340616263…99100。

  这个数的数位是固定的,因此若要使这个数尽可能小,则必须使其前面的数字尽可能小,最好为0,但首位不能为0,则应保留1,划去2~9及与9相邻的1,这样,这个数的第二位为0,依次划下去.当第6个数为0后,若要使第7个数也为0,则必须划去19×5+9=104个数,与题目要求矛盾,因此第7个数应为1.同理推得第8、第9、第10个数分别为2、3、4,第11个数为0.至此已划完了100个数。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3篇)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

  1、难度:

  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2、难度:

  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答案解析】

  1、【答案】

  分析:要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必须先求出上一层楼梯需要几秒,还要知道从4楼走到8楼共走几层楼梯.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到这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解: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2、【答案】

  分析:要求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必须先求出每一层楼梯有多少台阶,还要知道从一层走到6层需要走几层楼梯。

  从1楼到3楼有3-1=2层楼梯,那么每一层楼梯有36÷2=18(级)台阶,而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6-1=5(层)楼梯,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解:每一层楼梯有:36÷(3-1)=18(级台阶)

  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6-1)=90(级)台阶。

  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2

  牛过河奥数题及答案

  小明要赶四头牛过河,这四头牛分别所用的时间是2分钟,4分钟,6钟,8分钟,可是一条河同一时间只能容两头牛,请问至少能用多少时间把四头牛都赶过河?

  答案与解析:

  最新的的小学三年级牛过河奥数题及答案:方法有多种,首先确定用8分钟和6分钟的那两头牛过河时一定可以同时安排用2分钟和4分钟过河的牛;至少需要10分钟四头牛都能赶过河。方法不唯一:可以先把用2和4分钟的牛赶下河,2分钟后再赶下用8分钟的牛下河,又2分钟后赶下用6分钟的牛,6分钟后同时上岸。所需时间是2+2+6=10(分钟)。也可以用4+4+2=10的方案,先赶下用4、8分钟的牛下河,4分钟后赶下用6分钟的牛下河,又4分钟后,赶下最后一头牛,2分钟后同时上岸。

  求用最少时间的问题,一般先考虑在做哪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然后排出一种方案,再考虑是否有用时更少的方案,最后检验得出结果。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3

  三年级奥数和差题昆虫种类

  一只蜘蛛八条腿,一只蜻蜒有六条腿、二对翅膀,蝉有六条腿和一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昆虫共18只,共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问每种小昆虫各有几只?

  答案

  这个问题比前几个问题要复杂一些。但仔细考虑,发现蜻蜓和蝉的腿条数都是6,因此可从腿的条数入手。

  假设18只全是蜘蛛,那么共有8×18=144(条)腿。但实际上只有118条,两者相差144-118=26(条),产生差异的原因是6条腿的蜻蜒和蝉都作为8条腿的蜘蛛了,每一只相差2条腿。被当作蜘蛛的蜻蜒和蝉共有26÷2=13(只)。

  因此,蜘蛛有18-13=5(只)。

  再假设13只昆虫都是蜻蜒,应有13×2=26(对)翅膀,与实际翅膀数相差26-20=6(对),每把一只蝉当一只蜻蜒,翅膀数就增加1对,所以蝉的只数是6÷1=6(只),蜻蜓数是13-6=7(只)。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3)

——六年级的奥数题 (菁华3篇)

六年级的奥数题1

  奥数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六年级奥数专题强化---小明读书,感受奥数的奇异世界!

  小明读一本英语书,第一次读时,第一天读3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结果最后一天只读了35页便读完了;第二次读时,第一天读4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结果最后一天只需读40页就可以读完,问这本书有多少页?

  解答:第一方案:35、40、45、50、55、……35第二方案:45、50、55、60、65、……40二次方案调整如下:第一方案:40、45、50、55、……35+35(第一天放到最后)第二方案:40、45、50、55、……(最后一天放到第一天)这样第二方案一定是40、45、50、55、60、65、70,共385页。

六年级的奥数题2

  奇偶性应用:(高等难度)

  在圆周上有1987个珠子,给每一珠子染两次颜色,或两次全红,或两次全蓝,或一次红、一次蓝.最后统计有1987次染红,1987次染蓝.求证至少有一珠子被染上过红、蓝两种颜色。

  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

  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奇偶性应用答案:

  要使一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奇数次"翻转".要使9只杯子口全朝下,必须经过9个奇数之和次"翻转".即"翻转"的总次数为奇数.但是,按规定每次翻转6只杯子,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翻转的总次数只能是偶数次.因此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奇偶性应用答案:

  假设没有一个珠子被染上过红、蓝两种颜色,即所有珠子都是两次染同色.设第一次染m个珠子为红色,第二次必然还仅染这m个珠子为红色.则染红色次数为2m次。

  ∵2m≠1987(偶数≠奇数)

  ∴假设不成立。

  ∴至少有一个珠子被染上红、蓝两种颜色。

  牛吃草:(高等难度)

  一水库原有存水量一定,河水每天均匀入库.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若要求6天抽干,需要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

六年级的奥数题3

  六年级既是我们学*的冲刺阶段,又是我们为升学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每一次练*的机会,给自己增强实力。

  有2个3位数,它们的和是999,如果把较大的数放在较小数的左边,所成的数正好等于把较小数放在较大数左边所成数的6倍,那么这2数相差多少呢?

  答案与解析:abc+def=999,abcdef=6defabc,根据位置原理,1000abc+def=6000def+6abc

  化简得994abc=5999def,两边同时除以7得142abc=857def,所以abc=857,def=142

  所以857-142=715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4)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 (菁华6篇)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1

  一、填空题

  1.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15张,小明的张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集邮_____张,小红集邮_____张。

  2.妈妈的年龄比小刚大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年龄的3倍,今年妈妈_____岁,小刚_____岁。

  3.学农基地种的花生是白薯的16倍,现在已经知道种的花生比白薯多105棵,种花生_____棵,白薯 棵。

  4.小利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6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小利有科技书_____本,故事书_____本。

  5.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50,就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350就等于甲数的3倍,问甲_____,乙_____。

  6.小明、小丽做题,如果小明再做4道就和小丽做的一样多,如果小丽再做6道就是小明的3倍,小明做_____道题,小丽做_____道题。

  7.仓库存有面粉和大米,已知面粉比大米多4500千克,面粉的斤数比大米的3倍多700千克,大米_____千克,面粉_____千克。

  8.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从甲筐取出7千克,乙筐加上19千克,这时乙筐的重量是甲筐重量的3倍,原来两筐各有苹果_____千克、_____千克。

  9.AB两人所存的钱数相等,A要买一件商品,向B借了120元,这时A的钱数正好是B的4倍,A有 元,B有_____元。

  10.某班原有男生比女生多10人,如果女生转走5人,那么男生人数正好是女生人数的2倍,原有男生_____人。

  二、解答题

  11.一车间原有男工人数比女工多55人,如果调走男工5人,那么男工人数正好是女工的3倍,原有男工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校有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50个,如果再买40个排球,排球的个数就是足球的3倍,足球、排球各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和小丽数学作业本上的红花,小丽比小明多7朵,如果小明少得2朵,小丽再得3朵,小丽的红花数就是小明的3倍,小明小丽各得多少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有36本课外书,乙有24本课外书,两人捐出同样多的本数后,甲剩下的数是乙剩下本数的3倍,两人各捐出多少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2

  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 ,5 ,10 );(2 ,10 ,20 );( 3,15 ,30 );……。问第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99×5=495

  99×10=990

  99+495+990=1584

  【小结】 观察每一组中对应位置上的数,每组第一个是1 、2 、3 .....的自然数列,第二个是5 、10 、15 ......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5 倍,第三个10 、20 、30 ......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10 倍;所以,第99 组中的数应该是:99 、99×5=495 、99×10=990 ,三个数的和 99+495+990=1584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3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4

  【内容概述】

  各种加法和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方法,如凑整,运算顺序的改变,数的组合与分解,利用基准数等。

  【例题分析】

  1.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

  分析1: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前面一个数都比后面一个数大10,因此可以设一个基准数。

  详解:我们不妨设1986为基准数。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20)+(1986-10)+1986+(1986+10)+(1986+20)

  =1986*5

  =9930

  分析2:等差数列的个数是奇数个时,中间数是它们的*均数

  详解: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2.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890

  答案:34

  分析:这些数粗略一看好象是杂乱无章,其实不然。通过对各位数的观察,

  详解:

  先看个位:3+4+5-6+7-8+9-0=14

  再看十位:2+3+4-5+6-7+8-9=2但是注意个位的进位:2+1=3(1是个位进位来的)

  最后看百位:1+2+3-4+5-6+7-8=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34这个数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5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②548+996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6

  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美术、书法和航模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美术和书法小组的有86人,参加美术和航模小组的有80人,参加书法和航模小组的有90人。参加美术、书法和航模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点拨:根据美术和书法小组有86人,美术和航模小组有80人,可以知道他们的和中包含两个美术小组、一个书法小组和一个航模小组的总人数,若减去书法与航模小组的人数和,就可以得出美术小组人数的2倍。

  解: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86+80-90)2

  =762

  =38(人)

  书法小组有多少人:86-38=48(人)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90-48=42(人)

  答:美术小组有38人,书法小组有48人,航模小组有42人。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5)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 (菁华5篇)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1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2

  练*题: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解答:每一层楼梯有:36÷(3-1)=18(级台阶)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6-1)=90(级)台阶。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3

  练*题:某人到高层建筑的10层去,他从1层走到5层用了1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0层,还需要多少秒?

  答案与解析:

  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00÷(5-1)=25(秒),还需要的时间:25×(10-5)=125(秒)

  答:从5楼再走到10楼还需要125秒。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4

  【内容概述】

  各种加法和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方法,如凑整,运算顺序的改变,数的组合与分解,利用基准数等。

  【例题分析】

  1.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

  分析1: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前面一个数都比后面一个数大10,因此可以设一个基准数。

  详解:我们不妨设1986为基准数。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20)+(1986-10)+1986+(1986+10)+(1986+20)

  =1986*5

  =9930

  分析2:等差数列的个数是奇数个时,中间数是它们的*均数

  详解: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2.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890

  答案:34

  分析:这些数粗略一看好象是杂乱无章,其实不然。通过对各位数的观察,

  详解:

  先看个位:3+4+5-6+7-8+9-0=14

  再看十位:2+3+4-5+6-7+8-9=2但是注意个位的进位:2+1=3(1是个位进位来的)

  最后看百位:1+2+3-4+5-6+7-8=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34这个数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训练试题5

  在算盘上,用两粒珠子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哪几个数?

  解答:根据两粒珠子的位置,我们可将它们分成3类:

  第1类:两粒珠子都在上档,可以组成505,550;

  第2类:两粒珠子都在下档,可以组成101,110,200;

  第3类:一粒在上档,另一粒在下档,可以组成510,501,150,105,600。

  所以可以表示101,105,110,150,200,501,505,510,550,600共10个三位数。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范本5份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1

  1、贺林家养鸡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6倍,鸭比鹅多8只,鸭有15只。贺林家养了多少只鸡?

  【答案】贺林家养了42只鸡。

  (15-8)×6=42(只)

  2、某班有45人,先是4人站成一排,最后不够4人的另外站成一排,那么共需要站多少排?

  【答案】45÷4=11(排)……1(人)

  11+1=12(排)

  答:共需要站12排。

  3、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答:682÷(10+1)=62

  62×10=620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62和620。

  4、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答:乙班本数:80÷(3-1)=40(本)

  甲班本数:40×3=120(本)

  答:甲班120本,乙班40本。

  5、哪吒是个小马虎,他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错写成8,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2,最后所得的差是577,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多少呢?

  解答:个位少减7-2=5,十位多加80-70=10。 577-(7-2)-(80-70)=562

  答: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562。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2

  1、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某数是:(35+20)×4=220

  正确的结果是:220×4+20=900

  2、我和李华还有刘明的年龄和是94岁,且我的2倍比刘明多5岁,李华2倍比刘明多19岁,问:我、李华还有刘明三人各多大?

  分析:假如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假如我再削减5岁,李华再削减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我的年龄是刘明的一半,即刘明的年龄是我的两倍。同样,这时刘明的年龄也是李华两倍。所以这时我和李华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刘明的年龄是41岁。我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李华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3、小敏买了一本书和一包糖。买一本书用了3元6角,买糖用的钱数是买书所用钱数的5倍。她带去的50元钱还剩多少?

  答案:500-36-36×5=284(角)=28元4角

  4、“学*转变命运“这六个字要用6种不同颜色来写,现只有6种不同颜色的笔,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写法?

  答案与解析:

  720种

  6×5×4×3×2×1=720(种)

  5、巧算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答:①式=(188+12)+(873-12)(娴熟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10000+101=10101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3

  1、一条水渠长50米,在它的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要栽,问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两筐苹果共重90千克,假如从第一筐中取出5千克放到其次筐,则两筐苹果重量相等,那么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苹果?

  3、小红和小张共有铅笔30支,小红比小张多4支。问两人各有多少支铅笔?

  4、学校有男教师和女教师共140人,其中女教师的人数是男教师的`3倍。问学校有男、女教师各多少人?

  5、小丁和小东一起去郊外钓鱼,小丁比小东多钓6条,小丁钓的是小东的2倍。问小丁和小东各钓多少条鱼?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4

  题目:

  4辆大卡车运沙土,7趟共运走沙土336吨.现有沙土420吨,增加了3辆相同的卡车,问:几趟可以运完?

  答案与解析:

  1辆卡车1趟运沙土:336÷4÷7=12 (吨),现在有4+3=7 (辆)卡车,需要420÷(7×12)=5 (趟)就可以运完。

  推荐阅读:

  猜植物的谜语及答案

  河南地名谜语大全

  三年级奥数题目与答案

  1、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2、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3、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4、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5、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5

  1.除107后,余数为2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2.A÷24=121……b,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是多少?

  3.四位数8□98能同时被17和19整除,那么这个四位数所有的质因数是和是多少?

  4.31453×68765×987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多少?

  5.一串数1、2、4、7、11、16、22、29……这串数的组成规律是: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多1;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多2;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多3;以此类推,那么这串数左起的第1992个数除以5的余数是多少?

  6.如果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转1990圈之后是几点钟?

  7.小明往一个大池子里扔石子,第一次扔1个石子,第二次扔2个石子,第三次扔3个石子……,他准备扔到池子里的石子的总数被106除,余数是0,那么小明要扔多少次?

  8.从7开始,把7的倍数依次写下去,一直写到994成为一个很大的数:71421……987994,这个数是几位数?

  9.用1~9的九个数字组成三个三位数,使其中最大的三位数被3除余2,且还尽可能地小;次大的`三位数被3除余1;最小的三位数被3整除,那么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10.100个7组成的一百位数,被13除后,余数是多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