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三年级奥数题 1

  1、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

  2、父子俩一起攀登一个有300个台阶的山坡,父亲每步上3个台阶,儿子每步上2个台阶。从起点处开始,父子俩走完这段路共踏了多少个台阶?(重复踏的台阶只算一个)。

  1、解:车队间隔共有

  30-1=29(个),

  每个间隔5米,所以,间隔的总长为

  (30-1)×5=145(米),

  而车身的总长为30×4=120(米),故这列车队的总长为

  (30-1)×5+30×4=265(米)。

  小学三年级植树问题奥数题与解析:由于车队要行265+535=800(米),且每秒行2米,所以,车队通过检阅场地需要

  (265+535)÷2=400(秒)=6分40秒。

  答:这列车队共长265米,通过检阅场地需要6分40秒。

  2、解:因为两端的台阶只有顶的台阶被踏过,根据已知条件,儿子踏过的台阶数为

  300÷2=150(个),

  父亲踏过的台阶数为300÷3=100(个)。

  由于2×3=6,所以父子俩每6个台阶要共同踏一个台阶,共重复踏了300÷6=50(个)。所以父子俩共踏了台阶

  150+100-50=200(个)。

  答:父子俩共踏了200个台阶。

  三年级奥数题 2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一笔画,请三年级的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解答后,再来查看正确答案。

  一笔画问题:

  请观察右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图形。

  分析与解:

  首先可以看出图形的第一行、第二列都是由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其次,在所给出的图形中,我们发现各行、各列均没有重复的图形,而且所给出的图形中,只有圆、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图形.由此,我们知道这个图的特点是:

  ①仅由圆、三角形、正方形组成;

  ②各行各列中,都只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因此,根据不重不漏的原则,在第二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三角形,而第三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正方形。

  三年级奥数题 3

  题目: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答案与解析:

  分析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

  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

  三年级奥数题 4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均身高是多少?

  4、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5、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均成绩是多少?

  6、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7、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8、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三年级奥数题 5

  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考点:逆推问题.

  分析:此题应用逆推法,从后向前推算,即可得出.

  解答:解:[(78-12)×2-12]×2,

  =[132-12]×2,

  =240(吨).

  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240吨.

  点评: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1)

——三年级典型奥数题 (菁华3篇)

三年级典型奥数题1

  现在的奥数,其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同级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而相对于这门课程,一般学校的数学课应该称为“普通基础数学”。

  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的美术、书法和航模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美术和书法小组的有86人,参加美术和航模小组的有80人,参加书法和航模小组的有90人。参加美术、书法和航模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点拨:根据美术和书法小组有86人,美术和航模小组有80人,可以知道他们的和中包含两个美术小组、一个书法小组和一个航模小组的总人数,若减去书法与航模小组的人数和,就可得出美术小组人数的2倍。

  解: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86+80-90)2

  =762

  =38(人)

  书法小组有多少人:86-38=48(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90-48=42(人)

  答:美术小组有38人,书法小组有48人,航模小组有42人。

  三年级典型奥数题及答案---兴趣小组由独家发布,敬请同学们关注!

三年级典型奥数题2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答案与解析: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

  总结: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三年级典型奥数题3

  奥数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小学三年级典型奥数题之体育用品,感受奥数的奇异世界!

  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答案与解析:因为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如果每次分羽毛球拍5×2=10(副),最后应余下15×2=30(副),因为14-5×2=4(副),分到最后还差30副,所以比每次分10副总共差30+30=60(副),所以有小组:60÷4=15(组),乒乓球拍有:5×15+15=90(副),羽毛球拍90×2=180(副)。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2)

——三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

三年级奥数题1

  商店运来一批苹果。如果每千克卖1元2角,就要赔20元;如果每千克卖1元5角,就可以赚40元。现在想不赔也不赚,每千克苹果应该卖多少钱?

  答案与解析:题中说的赔钱和赚钱都是和不赔也不赚来比较的。这一赔一赚就相差了20+40=60元,也就是相差了600角。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每千克苹果卖的价钱就相差了15-12=3角。600角中包含着多少个3角,就说明这批苹果有多少千克,所以这批苹果有600÷3=200千克。这样再求在不赔也不赚的情况下,每千克苹果该卖多少钱就简单了。

  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2×200+200)÷200=13角;

  或者(15×200-400)÷200=13角,即1元3角。

  答:每千克苹果应该卖1元3角。

三年级奥数题2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均身高是多少?

  4、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5、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均成绩是多少?

  6、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7、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8、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三年级奥数题3

  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答案解析】

  分析: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3)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精选五篇)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1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一)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二)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三)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详解】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四)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详解】

  方法1: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

  (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

  方法2:

  (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15=525(台)

  (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

  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五)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六)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解析】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七)

  【试题】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解析】

  (1)12次搬了多少本?

  15×12=180(本)

  搬了的与没搬的正好相等

  (2)要几次才能把剩下的搬完?

  180÷20=9(次)

  答:还要9次才能搬完。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2

  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考点:逆推问题.

  分析:此题应用逆推法,从后向前推算,即可得出.

  解答:解:[(78-12)×2-12]×2,

  =[132-12]×2,

  =240(吨).

  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240吨.

  点评: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3

  1、某班抽出一些学生参加节日活动表演,想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结果多出7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一个再排,却少了4人,问共抽出学生多少人?

  2、棋子若干粒,恰好可排成每边8粒的正方形,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粒?

  3、有学生若干人,排成5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是12人,问有多少学生?

  4、设计一个团体操表演队,想排成6层的中空方阵,已知参加表演的有360人,问最外层每边应安排多少人?

  5、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层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问这个方块队共有多少同学组成?

  6、有一队学生,排成中空方阵,最外层的人数共56人,最内层的人数共32人,这一队学生共有多少人?

  7、团体操表演,少先队员排成4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是10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少先队员共有多少人?

  8、用棋子摆成方阵,恰好每边24粒的实心方阵,若改为3层的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应改放多少粒?

  9、将棋子排成正方形,甲、乙两人自其外周起,轮流取一周,结果甲比乙多得24粒,问棋子总数有多少粒?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4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详解】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5

  【试题】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解析】

  (1)12次搬了多少本?

  15×12=180(本)

  搬了的与没搬的正好相等

  (2)要几次才能把剩下的搬完?

  180÷20=9(次)

  答:还要9次才能搬完。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4)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 (菁华3篇)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1

  甲乙两座城市相距530千米,货车和客车从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客车在行驶中因故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向前行驶与货车相遇.问相遇时客车、货车各行驶多少千米?

  【答案解析】

  因为客车在行驶中耽误1小时,而货车没有停止继续前行,也就是说,货车比客车多走1小时.如果从总路 程中把货车单独行驶 小时的路程减去,然后根据余下的就是客车和货车共同走过的.再求出货车和客车每小时所走的速度和,就可以求出相遇时间.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分 别求出客车和货车在相遇时各自行驶的路程.相遇时间。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2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前5个月共存:4.2*5=21(元)

  第6个月共存:21+6=27*均5元要求总存款:5*6=30(元)

  第7个月共存:21+6*2=33*均5元要求总存款:5*7=35(元)

  第8个月共存:21+6*3=39*均5元要求总存款:5*8=40(元)

  第9个月共存:21+6*4=45*均5元要求总存款:5*9=45(元)

  所求:第10个月起小明的*均储蓄超过5元。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3

  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答案与解析: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

  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5)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 (菁华3篇)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1

  巧求周长部分题目:(高等难度)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巧求周长部分题目答案:

  由于正方形各边都相等,则AD=EH=EF,BC=FG=GH,于是长方形ABCD的周长=AF+DG+BF+BC+CG+AD=AF+DG+BE+CH=16+16+13+13=32+26=58.

  巧求周长和面积可以先把要求周长和面积表示出来,然后把未知的进行转化,通常用到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包含于排除(容斥原理)等重要的方法。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2

  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以下数列,找出规律,然后再作答。

  把所有的奇数依次一项,二项,三项,四项循环分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则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多少?

  考点:数列中的规律;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括号内数字都是奇数,并且是连续的;同时还可以发现,括号内的奇数的个数分别是1、2、3、4、1、2、3、4…循环的,所以每4个括号可以分为一个大组,100个括号则可以分成25个大组.然后推出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再相加计算出和即可.

  解答:解:每4个括号为一个大组,前100个括号共25个大组,包含25×(1+2+3+4)=250个数,正好是从3开始的250个连续奇数,

  因此第100个括号内的最后一个数是2×250+1=501,故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501+499+497+495=1992.

  故答案为:1992.

  点评:括号内数字都是连续奇数,括号内的奇数的个数又是循环的,利用数列中的规律来求出结果.

三年级奥数题与答案3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前5个月共存:4.2*5=21(元)

  第6个月共存:21+6=27*均5元要求总存款:5*6=30(元)

  第7个月共存:21+6*2=33*均5元要求总存款:5*7=35(元)

  第8个月共存:21+6*3=39*均5元要求总存款:5*8=40(元)

  第9个月共存:21+6*4=45*均5元要求总存款:5*9=45(元)

  所求:第10个月起小明的*均储蓄超过5元。


三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扩展6)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 (菁华5篇)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1

  我们把按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学*数列关键就是通过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可以自己推导出其他的数。

  如:常见的自然数列,奇数列,偶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自然数列的规律就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一,自然增长。

  奇数列的规律就是所有的数全部是奇数,而且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等差数列就是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等比数列就是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商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1.如5,10,15,20,,35,40,45

  2.找规律:1,2,4,8,16,,128,256

  3.找规律填空:1,2,4,7,11,,29,37

  4,一辆公共汽车有78个座位,空车出发,第一站上1为乘客,第二站上2为乘客,第三站上3为,依次下去,多少站以后,车上坐满乘客?(在坐满以前没有人下车)(数列求和?)

  5.爸爸给小明100块糖,又给他10个盒子,要求小明往第一个盒子里放2块糖,第二个盒子里放4块糖,第三个盒子里放8块糖,第四个……….照这样下去,要放满这10个盒子,你说这100块糖够不够?

  6.有一本书共200页,页码依次为1,2,3,……,199,200,问数字“1”在页码*出现了多少次?(所有的情况都写出来,例如,分类讨论1在个位上的时候,1在十位上的时候,1在百位上的时候)

  7.在1至100的奇数中,数字“3”出现了多少次?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2

  爸爸妈妈带着儿子、女儿和一条狗外出旅行,途中要过一条河,渡口有一只空船,最多能载50千克,而爸爸妈妈各重50千克,儿子和女儿各重25千克,狗重10千克,请问:他们怎样才能全部渡过河去?

  答案与解析:

  船的载重量是50千克,所以爸爸妈妈只能单独过河;儿子女儿可以同时过河;儿子(或女儿)可以带着狗过河,此外还要考虑船一定要有人划回来才行。

  答:第一次:儿子和女儿过河,由儿子(或女儿)把船划回来;

  第二次:爸爸(或妈妈)过河,由女儿(或儿子)把船划回来;

  第三次:儿子和女儿过河,由儿子(或女儿)把船划回来;

  第四次:妈妈(或爸爸)过河,由女儿(或儿子)把船划回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渡河》奥数题及答案:第五次:儿子(或女儿)过河,由儿子(或女儿)把船划回来;

  第六次:儿子和女儿过河。

  这样全家都过河了。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3

  小升初奥数真题解析:

  一、想想填填。(20分)

  1、5080立方厘米=( )升 4.6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6= =12÷( )=( ):10=(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4、从12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

  5、在一幅地图上,用40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8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6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8、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 )比例。

  9、圆柱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就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 )。

  11、在含盐8%的500克盐水中,要得到含盐20%的盐水,要加盐( )克。

  12、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14厘米,表面积1406.72*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 ( )厘米。

  二、认真判断。(5分)(对的打"√",错的打"×")

  1、比的后项、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成比例关系。( )

  3、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4、如果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 )

  5、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5倍,高缩小5倍,圆柱的体积不变。( )

  三、细心选择。(5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圆柱形油桐的表面有( )个面。

  ① 2 ② 3 ③ 4 ④6

  2、( )能与 : 组成比例。

  ① 3:4 ② 4:3 ③ 3: ④ :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① 4:3 ② 3:4 ③ : ④ 1

  4、把0 30 60 90千米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A 1:30 B 1:900000 C 1:3000000 D

  5、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 )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柱形容器。(单位;厘米)

  ① ② ③ ④

  r=1 d=3

  r=4 d=6

  四、 正确计算。(29分)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125×1.6= 12.56÷6.28= 7×1÷7×3 =

  3.14×5 = 3.14×40= 75×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6.3+8.7+8.7×3.7

  3、用递等式计算。(9分)

  0.625×(8.3-2.5×0.12)

  五、动手、动脑。(8分)

  1、(1)求下面图形的实际面积,比例尺 。

  2、画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3厘米的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要在图上标明尺寸),再求出表面积。

  六、解决问题。(33分)

  1、(只列式不计算。)(6分)

  ⑴生产了一批零件,每天生产200个,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了250个,实际多少天可以完成?(用比例方式列式)

  ⑵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84*方米,高0.5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6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⑶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多少立方厘米?

  2、 拖拉机厂今年前3个月生产大型拖拉机850台。照这样计算,全年产量可以达到多少台?(同比例方法解答)(5分)

  3、 一种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分米、高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方分米?(5分)

  4、一间房间,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用144块,如果用边长为3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5分)

  5、把一个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3

  分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5分)

  6、一筐苹果卖掉 后,又卖掉6千克。这时卖出的重量正好是剩下的。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4分)

  7. 一个长方体木块,长为10分米、宽为8、高为6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分)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4

  小升初奥数真题解析:

  一、想想填填。(20分)

  1、5080立方厘米=( )升 4.6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6= =12÷( )=( ):10=(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4、从12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

  5、在一幅地图上,用40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8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6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8、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 )比例。

  9、圆柱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就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 )。

  11、在含盐8%的500克盐水中,要得到含盐20%的盐水,要加盐( )克。

  12、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14厘米,表面积1406.72*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 ( )厘米。

  二、认真判断。(5分)(对的打"√",错的打"×")

  1、比的后项、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成比例关系。( )

  3、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4、如果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 )

  5、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5倍,高缩小5倍,圆柱的体积不变。( )

  三、细心选择。(5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圆柱形油桐的表面有( )个面。

  ① 2 ② 3 ③ 4 ④6

  2、( )能与 : 组成比例。

  ① 3:4 ② 4:3 ③ 3: ④ :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① 4:3 ② 3:4 ③ : ④ 1

  4、把0 30 60 90千米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A 1:30 B 1:900000 C 1:3000000 D

  5、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 )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柱形容器。(单位;厘米)

  ① ② ③ ④

  r=1 d=3

  r=4 d=6

  四、 正确计算。(29分)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125×1.6= 12.56÷6.28= 7×1÷7×3 =

  3.14×5 = 3.14×40= 75×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6.3+8.7+8.7×3.7

  3、用递等式计算。(9分)

  0.625×(8.3-2.5×0.12)

  五、动手、动脑。(8分)

  1、(1)求下面图形的实际面积,比例尺 。

  2、画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3厘米的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要在图上标明尺寸),再求出表面积。

  六、解决问题。(33分)

  1、(只列式不计算。)(6分)

  ⑴生产了一批零件,每天生产200个,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了250个,实际多少天可以完成?(用比例方式列式)

  ⑵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84*方米,高0.5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6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⑶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多少立方厘米?

  2、 拖拉机厂今年前3个月生产大型拖拉机850台。照这样计算,全年产量可以达到多少台?(同比例方法解答)(5分)

  3、 一种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分米、高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方分米?(5分)

  4、一间房间,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用144块,如果用边长为3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5分)

  5、把一个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3

  分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5分)

  6、一筐苹果卖掉 后,又卖掉6千克。这时卖出的重量正好是剩下的。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4分)

  7. 一个长方体木块,长为10分米、宽为8、高为6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分)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5

  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站好队,1、2报数,然后让报1的学生退出队列;再1、2报数,让报1的学生退出队列;从第三次开始,每次报数后,一律让报2的学生退出队列,直到最后一个人为止,问最后剩下的一个人最初排在队列的第几位?

  解答:我们根据队列中最初的位置,按报数的顺序依次给每个学生编上序号1、2、3……,再让这列学生重复1、2报数。

  ①如果每次全队报完数之后,都是报1的学生出列,则:

  第一次留下的学生是:2、4、6……,都是2的倍数;

  第二次留下的学生是:4、8、12……,都是4(22)的倍数;

  第三次留下的学生是:8、16、24……,都是8(23)的倍数;

  ……

  ②如果每次全队报完数之后,都是报2的学生出列,则:

  第一次留下的学生是:1、3、5……,都等于2的倍数加1;

  第二次留下的学生是:1、5、9……,都等于4(22)的'倍数加1;

  第三次留下的学生是:1、9、17……,都等于8(23)的倍数加1;

  ……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在这个游戏中有两条规律:一、按第①种规则游戏,n次后留下的学生中第一个的序号就是2n,最后留下的就是这列序号所含的2的最高次幂;二、按第②种规则游戏,则每次留下的学生中,第一个学生都是1号,直到最后留下的还是1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