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学前班数学教案 1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1、课件-50以内的数

  2、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展开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1)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

  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

  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学前班数学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

  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学前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学前班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2、了解二等分的'概念。

  3、感知图形的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等分是*均分

  难点:感知图形的对称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的彩色图形各一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8个苹果,6个梨4个桃子。我先把8个苹果奖励给作文竞赛获奖的两位同学。老师把苹果分成3个一组,5个一组分给两位同学。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抢着说,老师这样分不公*?老师问:怎样分才公*?学生说:应该一个人得4个才公*。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二等分。

  2、新授课

  ①折纸每个同学把手里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对折。对折后就是二等分,也叫做"*均分"。

  ②分梨、桃、苹果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二等分容易理解,对对称比较抽象。让学生知道对称就是左右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教师多演示让学生理解。

  学前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3、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经验。

  2、教师准备

  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

  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学前班数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在此基础上推断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

  2、在操作中,能用符号正确记录出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结果。

  3、感受操作活动中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皮球、铁球、天*、卡片。

  2、学具:小汽车、橡皮鸭子、积木、天*、操作记录纸(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一、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轻重。

  (一)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轻重

  出示两张人物卡片,一个小孩,一个大人,比较轻重。

  师:玉玉和哥哥谁轻?谁重?为什么?

  总结:通过眼睛观察,小朋友们知道了大得重,小的轻。

  (二)用掂的方法比较皮球和铁球的轻重

  师:是不是大的东西就重,小的东西就轻呢?看一看,老师手中的两个球那个重,那个轻,为什么?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用掂的方法,感受皮球和小铁球的轻重,知道材料的不同也决定物体的轻重。

  总结:我们还可以用掂一掂地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知道了两个物体的轻重不仅和大小有关和材料也有关系。

  二、用天*称一称的方法来比较轻重,并学*记录结果。

  提问:除了用看一看,掂一掂的方法,还有什么更准确的方法比较轻重吗?(幼儿讨论),对了,我们还可以用秤一称的方法来比较轻重。

  1、认识天*

  师:这个称量工具叫天*,两端的叫托盘,是盛放所称物品的,把两个要比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才可以比较轻重。

  2、学*称量,记录轻重。

  师:把皮球和铁球放在天*上,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

  总结:往下沉的一端说明重,翘起的一端说明轻,我们用箭头来记录下他们的轻重,铁球重,用向下的箭头记录,皮球轻用向上的箭头。

  三、尝试比较三个物体的轻重。

  1、出示玩具小汽车、橡皮鸭子、积木,讲解操作的方法,比较出他们的轻重。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三个玩具的轻重呢?(称一称)三个玩具应该怎样称呢?(幼儿讨论)

  总结:我们可以先用小汽车和鸭子比,再用鸭子和积木比,最后小汽车和积木比,把每次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再说一说哪一个最重,哪个最轻,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比较,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两人一组互相合作到天*前玩一玩,称一称,再把结果记录下来,一定要按照记录纸上的标记称,记录纸上画什么酒称什么。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按记录纸上的要求称一称,比一比,分配好任务一起合作完成。

  四、讲解操作结果,活动小结。

  1、询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不明白之处,及时给予指导。

  2、把部分幼儿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请该幼儿讲一讲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幼儿帮助检验一下是否正确。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完整的讲述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先是小汽车和鸭子比,汽车重,鸭子轻;再用鸭子和积木比,鸭子重,积木轻;最后用汽车和积木比,汽车重,积木轻,汽车比鸭子和积木都重,所以汽车最重,积木比汽车和鸭子都轻,所以积木最轻。

  4、用所学的推理方法,比一比图上物体的轻重,要求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出过程。

  学前班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1、课件-50以内的数

  2、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展开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1)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

  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

  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学前班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复*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 12

  【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

  【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幼儿园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

  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育儿天堂)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这是一篇不错的幼教人员写的小班数学文章的内容,主要描述了幼教工作中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反思等内容,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如果大家有任何相关总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下面进行交流,更多的几篇差不多的优秀文章推荐给你,小班数学2的形成,幼儿小班数学课设计意图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小班数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1、课件-50以内的数

  2、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展开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1)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

  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

  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学前班数学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学前班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学前班数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一隔一、一隔二、一、一、一等),并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课件一:小熊的家、三条小路、小兔、小猫、小狗

  课件二:三盘点心

  操作材料:

  第一组:贴纽扣画好的衣服外型、大小不同的“纽扣”、胶水

  第二组:装饰围巾画好的围巾外型、形状不同的图形片、胶水

  第三组:装饰水果盘水果盘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第四、五组:串项链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珠子若干、串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操作玩具小熊)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它要求每位好朋友各走一条不同的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愿意来帮帮它们吗?

  小兔:不同颜色一格一的排列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

  2.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盘子里,如果三位好朋友能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实物一格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小鱼)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骨头)

  二.应用创作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

  1)贴纽扣

  2)装饰围巾

  3)装饰水果盘

  4。5)串项链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三.观赏作品

  1.互相观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运用了哪些排序方法

  2.个别作品评价,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3.集体送礼物

  学前班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识概念。

  2、培养幼儿准确数数的能力。

  3、加深10以内数添加"1"或去掉"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盘子、糖果、数字卡片

  过程一:复*读数,数数

  1、全班齐读数字卡片

  2、指名两人读数,读得熟练的给予鼓励

  3、1个1个地数,数到20

  4、2个2个地数,数到20

  5、5个5个地数,数到20

  6、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

  7、全班说出10以数内的单数和双数

  过程二:导入游戏(请客人吃糖)

  教师:小朋友你们家里经常来客人吗?你们是怎样招待的呢?

  幼儿:经常有客人来,我拿水果、倒茶招待......(幼儿尽情地说)

  教师:好,看来小朋友们对客人都很热情,今天我们旧来做一个游戏。

  板书:《请客人吃糖》。当主人的一定要大方啊!客人也不能贪吃呀!好不好?想玩吗?

  幼儿:好,想玩。

  教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游戏规则,我也给大家已经分成可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当主人,其他的都是客人,主人根据客人需要糖的个数跟客人发糖,客人先想好要几个,不能都吃同样的糖(数字都在10以内的,发给大家的糖不能吃)。

  教师:游戏开始,把装有糖的盘子发给主人,每组小客人挨着说出"我要几个"主人就按客人的要求发给他们。教师逐个巡视。

  幼儿:数一数是不是给自己要的糖一样多,双边活动。

  教师:小客人,你们看看你的主人发的糖对不对,如过不对就给主人说:"还少几个或多几个"补发后可以继续另选主人再做一次(略)

  过程三:读教材(翻开数学教材第8页)

  老师:刚才这个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

  幼儿:开心。

  老师:主人给客人发糖都非常准确,客人也很小心,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翻开书,指导看懂图意,图上的小朋友他们要吃的糖和发给他的糖对不对,大家帮他们数一数。

  幼儿:小朋友边数边回答:"小东少了一个,小强多了一个,小刚少一个。"

  教师:小朋友看得很仔细,那么小东还要添几个才是他们要吃的糖(1个)、小强呢(多了一个)小刚呢?(少了1个)你们都能干,有你们的帮助,他们都吃到了自己需要吃的糖,笑得多么开心啊!

  幼儿:动手帮图上的小朋友添上或划掉。老师巡视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和老师做一做游戏,小朋友说要几个,老师故意多发一个或少发一个启发他对不对,还差或还还多几个。反复几次。

  教师:小结:好了,今天做游戏大家都很棒,数数非常准确,还知道了添一个或划掉一个和自己的一样多。

  过程四:休息全班做拍手游戏。

  过程五:*均分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吃糖吗?想吃多少?

  幼儿:想吃。我要7个,我要3个......

  但是有的贪吃了,你们都是乖孩子,老师一定是公*的,每人都吃同样多(4个)好吗?

  幼儿:好教师:那么你们数一数你手里的糖和老师要你们吃的糖多呢还是少?

  幼儿:根据自己的数说说,主人端着盘子多了就拿出来,少了就添上,教师逐个巡视,加已点拨。

  学前班数学教案 18

  认识1和2

  学*目标:理解1和2所代表的意义;认读和书写1和2学*重点:区别2和1;2>11<2

  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1<2,读作2大于1,1小于2.

  5

  认识3和4

  学*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

  重点活动:书写3和4

  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

  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

  4、练*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和椭圆的基本特征。

  2、能从许多图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形和椭圆形。

  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图形,让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像

  什么?

  2、)3、游戏:用手比圆形,大圆形、小圆形。4、说儿歌:大大的圆形像盘子,小小的圆形像口杯,天上的月

  亮圆又圆,就像手里的小盘子;书上的.苹果圆又圆,好像我们的小圆脸。(教师带幼儿读儿歌)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提问:这个和前面的图形一样吗?2、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椭圆形的特征。(3、交流讨论:2个图形在什么地方不同。

  4、小结:没有边没有角的图形,稍有一点长的叫椭圆形;

  它和圆形不相同,圆形是没有边没有角,圆圆的。5、作业练*:请小朋友找出圆形片片,椭圆形片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引人

  1、复*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认识5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量5,并能正确书写5.活动重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并准确书写5.

  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

  1、复*数字3和4;3是2添1;4是3添1;4添上1是

  多少呢?(是5)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幼儿操作,怎样把4变成5.3、认识数量5.

  4、分组操作并交流结果。

  学前班数学教案 19

  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小衔接”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广大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做好各种准备呢?

  一、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从学*环境看: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从学*方式看: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小学则以学*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从行为规范上看: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便 说话、发言先举手、学*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二、不少家长面对幼儿入学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幼儿身心发展水*所限,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幼小衔接的消极态度。据了解,家长主要存在以下错误认识:

  1.轻描淡写,漠不关心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或是自身素质所限,不注重自身与幼儿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关注幼儿在园期间的发展变化,不配合教师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专题家长会,更不和幼儿聊任何有关入学的话题。这就使幼儿感受

  不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与关怀,更谈不上主动发展了。

  2.简单粗暴,施加压力

  个别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归结为调皮捣蛋,经常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捣蛋,我不管你,到时候老师会好好收拾你。”“连十分钟也坐不住,到时候你就等着让老师罚站吧!”听到这些语言,幼儿对小学还有什么向往与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惧与不安了。

  3.重视知识,忽视*惯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认字、学*拼音、学*英语、学会算题等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对幼儿学*生活*惯的培养,更忽视了诸如观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反而降低了学*兴趣,不利于入学后的学*兴趣激发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各项准备工作

  1、物质准备:文具切忌玩具化

  入小学,必要的学*用具不可缺,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实用的学*用具。现在商店里卖的文具盒花样很多,颜色鲜艳,但文具盒最好是简单实用大方的,不要让过于繁琐的文具吸引孩子上课的注意力。

  文具不能太多,铅笔、尺子、橡皮、削笔刀是文具盒里必备的。4-5支铅笔,在不削的情况下就够用一天了,提倡用简单实用的橡皮和削笔刀。一年级的新生,文具比较容易丢失,而且很多小孩的铅笔款式和颜色都一样,分不清,所以建议家长买上标签纸,写上孩子的'姓名,缠在铅笔顶端,贴在文具的上面。

  买书包时还要掂一掂书包的重量,过重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所以要挑选既轻又结实的书包。

  关于本子,家长大可不必提前购买,新生报名时,老师会告诉家长准备几个。有的孩子很浪费,旧的本子还没有用完,

  就扔掉用新的,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节约用纸。可以把孩子没有用完的本子装订起来,用来当练*本。

  2、生活准备:学点简单劳动技能

  有的学校会在开学前,或者开学第一天开展入学教育或者新生家长会,届时学校会对作息时间、功课表、各科的学*要求等广而告之。孩子可以在这一天提前认识学校,包括学校都有哪些规定,各项设施都有哪些作用,厕所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等。

  现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家长包办的比较多,入学前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非常有必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书包、文具盒、书籍、书桌),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要用的铅笔削好,所用的物品准备好;本子、书角揉皱了,要学会抻直;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等。

  入学后,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要分担班级和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所以*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参加。

  学前班数学教案 20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阅读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1)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安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盐萝卜白菜南瓜(一个)菠萝(一个)两个苹果西瓜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比较轻重"。

  2、新授课①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孩子们举手说:"南瓜重,苹果轻"。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的两侧,天*一直保持*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3、课堂练*看课本30页,根据小动物们在天*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

  让孩子理解几组中从重到轻交叉换位思考,部分学生难于掌握,要多实践,对比。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一隔一、一隔二、一、一、一等),并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课件一:小熊的家、三条小路、小兔、小猫、小狗

  课件二:三盘点心

  操作材料:

  第一组:贴纽扣画好的衣服外型、大小不同的“纽扣”、胶水

  第二组:装饰围巾画好的围巾外型、形状不同的图形片、胶水

  第三组:装饰水果盘水果盘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第四、五组:串项链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珠子若干、串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操作玩具小熊)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它要求每位好朋友各走一条不同的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愿意来帮帮它们吗?

  小兔:不同颜色一格一的排列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

  2.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盘子里,如果三位好朋友能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实物一格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小鱼)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骨头)

  二.应用创作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

  1)贴纽扣

  2)装饰围巾

  3)装饰水果盘

  4。5)串项链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三.观赏作品

  1.互相观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运用了哪些排序方法

  2.个别作品评价,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3.集体送礼物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9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与其他学*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对应画面的钓鱼的数量转换成数字。

  2、练*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大盆。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钓鱼?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进行钓鱼比赛好吗?

  2、教师示范制作钓鱼道具

  (1)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

  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2)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

  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也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二、游戏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记录钓到的鱼。

  三、数学活动

  1、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

  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2、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3、在磁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

  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师表达数学式,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4、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四、请幼儿将自己练*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2)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

  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

  三、完整学*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

  1、集体学*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5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案(精选33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7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惯。

  活动重点: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学前班数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与其他学*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3)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2

  一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纲要解析,并将纲要精神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纲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常规工作:

  本学期针对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己讨论形成各项常规的规则,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行为的简单常识,请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育工作:

  1、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学生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学*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兴趣及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增强学*的趣味性

  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总体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心理特点。学前班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多开展数学游戏,多采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学生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10以内的.加数、减数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学生等于又多了一次练*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厚薄等,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

  三、反思调整: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

  在欣喜之余,我也在反思不足,如:

  1、因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重复教学,学前班学*的内容在中班和大班都学*过,到一年级又要从头学起。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因条件有限,我班上的孩子课外知识补充量偏小,主题活动开展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够,操作材料较单一,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

  3、我班上的孩子知识水*不统一,年龄也偏小,有各部分的学生自主性差,个别学生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个别学生进步不是很大。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同时也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起色。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3

  《快乐数学》

  数学学*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了解的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并参与到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进行理解和应用。

  在本次活动中,互动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对手与对手之间的交流,也有知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与提升。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认同,他们通过互动一一展示自己的优、缺点。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的动力,在活动中,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动机,教师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模式,所以,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数学。

  在活动中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但这种“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教师借助主持人身份不仅可以灵活调控活动节奏和气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并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虽然如此,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点,集体活动不能只是教师布置任务,孩子完成任务。集体活动的一个很有利条件是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这里有很多潜在的教育价值。另外,对于大班幼儿而言,10以内的加减似乎不太具有挑战性,应让幼儿可以从不同方面,如10以内的加减法,看图编应用题,几何图形的思维等方面来拓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并且,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东西,判断它的教育价值来生成活动,引领幼儿把活动推向深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5

  一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纲要解析,并将纲要精神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纲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常规工作:

  本学期针对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己讨论形成各项常规的规则,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行为的简单常识,请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 教育工作:

  1、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学生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学*的毅力

  和自信心,为学生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兴趣及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增强学*的趣味性

  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总体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心理特点。学前班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多开展数学游戏,多采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学生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10以内的加数、减数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学生等于又多了一次练*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厚薄等,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

  三、反思调整: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

  在欣喜之余,我也在反思不足,如:

  1、因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重复教学,学前班学*的内容在中班和大班都学*过,到一年级又要从头学起。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因条件有限,我班上的孩子课外知识补充量偏小,主题活动开展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够,操作材料较单一,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

  3、我班上的孩子知识水*不统一,年龄也偏小,有各部分的学生自主性差,个别学生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个别学生进步不是很大。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同时也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起色。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6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4)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2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3

  《快乐数学》

  数学学*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了解的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并参与到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进行理解和应用。

  在本次活动中,互动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对手与对手之间的交流,也有知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与提升。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认同,他们通过互动一一展示自己的优、缺点。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的动力,在活动中,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动机,教师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模式,所以,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数学。

  在活动中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但这种“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教师借助主持人身份不仅可以灵活调控活动节奏和气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并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虽然如此,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点,集体活动不能只是教师布置任务,孩子完成任务。集体活动的一个很有利条件是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这里有很多潜在的教育价值。另外,对于大班幼儿而言,10以内的加减似乎不太具有挑战性,应让幼儿可以从不同方面,如10以内的加减法,看图编应用题,几何图形的思维等方面来拓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并且,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东西,判断它的教育价值来生成活动,引领幼儿把活动推向深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一下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了数学。通过这段时间的我找到了一些关于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特点。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

  学前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图,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合,而且这些符号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在这一点上,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在黑板上画小鸡,先画四只,再添一只,画中的小鸡和前段时间学美工课中画小鸡一样。这样孩子注意力正好集中了。孩子在心中想:咦;前段时间我们学*画小鸡,我也会画,数学老师也会画。这样孩子注意力和老师转动起来,课堂效果就很好。

  二、游戏参与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 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找、做。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在这节课中我灵机运用老师听课机会,让孩子拍手五下游戏迎接听课老师,这样即可以欢迎老师,又可以进入新课。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我没有发挥孩子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学生的思维也敏捷,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种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改进:

  第一 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环境,没有良好的学*环境无比导致学*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比较的混乱,从这点看出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

  第二 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的设计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多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5

  本班有孩子40个,女生16个,男生24人。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幼儿学*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2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1个苹果,树下有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2个苹果,掉了1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 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

  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5)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忙碌而愉快的工作在我学前部领导和老师热心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完成学校里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注意强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反馈情况,并有目的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思想品德方面,我遵守纪律,团结同事,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班有共有21人,男孩12人,女孩9人,由于这些学生年龄小,与其它班学生年龄差距大,又是刚入学前班,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本着发展幼儿的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积极准备教学资料。这21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如健康、活泼、聪明等,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自私、娇气、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等。在各班老师共同努力下,极好得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生活,在各个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数学方面90%的学生能够完成1100的正数,20以内的倒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加减题;完成比较大小的计算题、10以内的分解题和简单的应用题等

  语文方面注重的是语言与拼音的练*。语言创设口语表达环境,鼓励幼儿人人开口,日常生活中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我们利用课间时间,让幼儿欣赏故事、散文、寓言、诗歌、谜语、神话等各类作品。经过长时间有意地训练,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知道什么叫绕口令、什么叫唐诗等内容,现在幼儿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惯。每次看书幼儿都能用手指认真的指着字宝宝,一句一句的读看,幼儿无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字宝宝。

  拼音这学期主要采用直观练*的教法,每教一个韵母都考虑幼儿怎样才能记得牢固,学得灵活,同时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声母和韵母之间拼读的同时,示范发音,直到学生能发准音为止。在认记方面,主要采用形象记忆法和比较记忆法,让学生记得灵活,不易忘记。学生通过本学期学*,主要学*了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掌握了基本的拼音方法。由于学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通过这学期的英语特色学*我们班的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对学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对话、儿歌、歌曲等,但个体差异较明显。有的学生能较流畅的掌握并用英语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而有的学生似乎还停留于只学不讲的阶段。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多组织富有趣味性的英语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英语。*时除了忙于教学工作,还注意学生们的常规培养,应用不同的方式提醒调皮的孩子遵守规则,提高自律性。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有待提高,身体素质也不稳定,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注重保育工作,并做好班上环境卫生工作,让幼儿有一个清洁、卫生、优美的环境。预防疾病的产生和蔓延。让幼儿活泼、健康地成长。一个班的工作能否得以顺利的开展,除了领导和老师的努力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家长都比较紧张,担心,自然对来时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家长信任、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充分利用放学和家长会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将抗和谐的发展。

  一个学期结束了,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用心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前教育工作更应如此。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会继续发扬不怕苦,肯钻研,勇创新的精神,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2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的用心性,增强求知欲,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搞笑的教学,使他们易于理解,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资料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透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潜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明白学*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成绩还很差,个性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和生活状况。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3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成绩还很差,特别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和生活情况。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6)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菁选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

  本班有孩子40个,女生16个,男生24人。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幼儿学*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2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1个苹果,树下有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2个苹果,掉了1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 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

  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

  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

  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2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拓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小同学们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同学们设计多种活动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分类、数的分解、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4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由于对同学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建议重点讲解暂时不将新课)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如认识钟表)、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小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来园学*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存在差异,孟凡越和常心怡两位小同学的'数学基础与张零予相比要强些,所以老师准备对张零予同学在教学进度上稍微放慢一点,以便其能跟上前两位小同学,总之老师因材施教带领同学们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来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教学措施

  学前班数学学*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准备让数学知识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学*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条件帮助他们合理的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综合计划

  帮助并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3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的

  良好*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成绩还很差,特别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和生活情况。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4

  一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纲要解析,并将纲要精神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纲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常规工作:

  本学期针对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己讨论形成各项常规的规则,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行为的简单常识,请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 教育工作:

  1、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学生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

  和创造性,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学*的毅力

  和自信心,为学生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兴趣及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增强学*的趣味性

  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总体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心理特点。学前班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多开展数学游戏,多采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学生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10以内的加数、减数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学生等于又多了一次练*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厚薄等,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

  三、反思调整: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

  在欣喜之余,我也在反思不足,如:

  1、因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重复教学,学前班学*的内容在中班和大班都学*过,到一年级又要从头学起。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因条件有限,我班上的孩子课外知识补充量偏小,主题活动开展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够,操作材料较单一,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

  3、我班上的孩子知识水*不统一,年龄也偏小,有各部分的学生自主性差,个别学生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个别学生进步不是很大。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同时也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起色。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班的数学,本班有孩子**人,女孩 **人,男孩** 人。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孩子们自立、自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先将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孩子们学*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10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5个苹果,树下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掉了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渡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孩子们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孩子们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们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进行每一次数学活

  动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

  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效果不错哦。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还有个别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

  2.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和生活情况。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6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家长不仅不能缺*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能力的发展。

  三、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提高。

  四、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7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忙碌而愉快的工作在我学前部领导和老师热心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完成学校里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注意强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反馈情况,并有目的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思想品德方面,我遵守纪律,团结同事,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班有共有21人,男孩12人,女孩9人,由于这些学生年龄小,与其它班学生年龄差距大,又是刚入学前班,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本着发展幼儿的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积极准备教学资料。这21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如健康、活泼、聪明等,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自私、娇气、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等。在各班老师共同努力下,极好得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生活,在各个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数学方面90%的学生能够完成1100的正数,20以内的倒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加减题;完成比较大小的计算题、10以内的分解题和简单的应用题等

  语文方面注重的是语言与拼音的练*。语言创设口语表达环境,鼓励幼儿人人开口,日常生活中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我们利用课间时间,让幼儿欣赏故事、散文、寓言、诗歌、谜语、神话等各类作品。经过长时间有意地训练,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知道什么叫绕口令、什么叫唐诗等内容,现在幼儿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惯。每次看书幼儿都能用手指认真的指着字宝宝,一句一句的`读看,幼儿无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字宝宝。

  拼音这学期主要采用直观练*的教法,每教一个韵母都考虑幼儿怎样才能记得牢固,学得灵活,同时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声母和韵母之间拼读的同时,示范发音,直到学生能发准音为止。在认记方面,主要采用形象记忆法和比较记忆法,让学生记得灵活,不易忘记。学生通过本学期学*,主要学*了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掌握了基本的拼音方法。由于学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通过这学期的英语特色学*我们班的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对学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对话、儿歌、歌曲等,但个体差异较明显。有的学生能较流畅的掌握并用英语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而有的学生似乎还停留于只学不讲的阶段。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多组织富有趣味性的英语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英语。*时除了忙于教学工作,还注意学生们的常规培养,应用不同的方式提醒调皮的孩子遵守规则,提高自律性。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有待提高,身体素质也不稳定,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注重保育工作,并做好班上环境卫生工作,让幼儿有一个清洁、卫生、优美的环境。预防疾病的产生和蔓延。让幼儿活泼、健康地成长。一个班的工作能否得以顺利的开展,除了领导和老师的努力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家长都比较紧张,担心,自然对来时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家长信任、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充分利用放学和家长会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将抗和谐的发展。

  一个学期结束了,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用心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前教育工作更应如此。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会继续发扬不怕苦,肯钻研,勇创新的精神,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8

  在开学初,我根据学前班数学的教育目标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出适应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努力钻研教材,并系统的、有目的的制定出每周教学计划。并认真备课,准备教具,让孩子在开心愉快的情况下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能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在学*中,我和孩子是一个整体,我以孩子王的身份来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孩子学*兴趣,并把多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到更好、更丰富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并且对听过的故事记忆深刻,如果我能把数学课与语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孩子们一定会兴趣大增,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果我和预想的结果一样,孩子们真的对数学有了新的体验,兴趣大大的增强了。

  例如我在教孩子们学*6的组成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认识"6",让孩子们想象一下“6”想什么?孩子们想象很丰富,“像勺子”,“像口哨”等,于是我就根据孩子们说的"像口哨"创编了一个故事:“6妈妈吹着口哨带领小宝宝们去锻炼身体,6妈妈一共有5个孩子,它们是“1”“2”“3”“4”“5”。妈妈要求大宝宝一定要照顾好小宝宝,于是"1"宝宝和"5"宝宝一起拍皮球,“2”宝宝和“4”宝宝在跳绳,最后剩下“3”宝宝一个人,怎么办?妈妈就变了一个魔术,把"3"宝宝变成了双胞胎,于是"3"和"3"一起打乒乓球,大家玩的很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健康!"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6的组成。为了方便孩子记忆,我还把故事内容编成儿歌:1和5拍皮球,2和4跳跳绳,3和3打乒乓球。为今后的学*加减法打好基础。

  在学*加减法的时候,我同样根据这个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轻松的学到知识。如我在教孩子们学到6的加法的时候,我会为幼儿创造出一定的情节:小宝宝们玩饿了,想找妈妈吃东西了,于是小宝宝们手牵着手去找妈妈,小宝宝可别乱牵手啊,必须和它一起玩的小宝宝牵手才能找到妈妈,也就是1宝宝和5宝宝牵手才能找到6妈妈。教孩子们写出加法算式:1+5=6,加号前后的两个宝宝,可以相互交换位置,还可以写出:5+1=6。根据故事内容,孩子们很快写出:2+4=6,4+2=6,3+3=6.学*减法时,我为孩子们创造出妈妈和小宝宝们捉迷藏的情节:"有一天,6妈妈和小宝宝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6妈妈找到了1宝宝,问:"1宝宝和几宝宝在一起?"孩子们根据故事就得知,1宝宝和5宝宝在一起拍皮球."那么6妈妈找到了1宝宝,谁藏起来了?"孩子们很快得知是5宝宝.所以就是6-1=5,还可以根据这情节得知:6-5=1.用同样的情节和故事,让孩子们很快掌握:6-2=4,6-4=2和6-3=3。

  在故事的引导下,孩子们做加减法速度上比以前更快了,同时也避免了孩子总依赖搬手指的*惯.通过这半年的尝试,我还发现孩子们对数与数的组成不再混为一团了,做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孩子们对数学越来越喜爱,同样我的教学也越来越轻松.在我不断的努力下,我和孩子们终于找到了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幼儿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幼儿学*的兴趣。我在教幼儿学*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每次我都设计有一个主题,如“动物园”、“大森林”、“我的家”、“果园”等等,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挖掘幼儿的问题能力。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考试成绩都达到了优秀。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幼儿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尽量多给幼儿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幼儿!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9

  在开学初,我根据学前班数学的教育目标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幼儿发展的计划。努力钻研教材,并系统的、有目的的制定出每周教学计划。并认真备课,准备教具,让学生在开心愉快的情况下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能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在学*中,我和学生是一个整体,我是学生王,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学*兴趣,并把多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我发现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并且对听过的故事记忆深刻如果我能把数学课与语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们一定会兴趣大增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果我和预想的结果一样学生们真的对数学有了新的体验兴趣大大的增强了。

  例如,我在教学生们学*6的组成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认识"6",让学生们想象一下"6"像什么?学生们想象很丰富,有的说像"勺子",有的说像"口哨"oooooo于是我就根据学生们说的像"口哨"创编了一个故事:"'6'妈妈吹着口哨带领小宝宝们去锻炼身体,"6"妈妈一共有5个学生,它们是"1""2""3""4""5"。妈妈要求大宝宝一定要照顾好小宝宝。于是"1"宝宝和"5"宝宝一起拍皮球,"2"宝宝和"4"宝宝在跳绳,最后,剩下"3"宝宝一个人怎么办?妈妈就变了一个魔术把"3"宝宝变成了双胞胎。于是,"3"和"3"一起打乒乓球。大家玩的很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健康!"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6的组成。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把故事内容编成儿歌:"1"和"5"拍皮球,"2"和"4"跳跳绳,"3"和"3"打乒乓球。为今后的学*加减法打好基础

  在学*加减法的时候,我同样根据这个故事情节让学生们轻松的学到知识。如我在教学生们学到"6"的加法的时候,我会为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情节:小宝宝们玩饿了想找妈妈吃东西了。于是,小宝宝们手牵着手去找妈妈,小宝宝可别乱牵手啊!必须和它一起玩的小宝宝牵手才能找到妈妈,也就是"1"宝宝和"5"宝宝牵手才能找到"6"妈妈。教学生们写出加法算式:1+5=6,加号前后的两个宝宝可以相互交换位置,还可以写出:5+1=6。根据故事内容学生们很快写出:2+4=6,4+2=6,3+3=6。学*减法时,我为学生们创造出妈妈和小宝宝们捉迷藏的情节:"有一天,"6"妈妈和小宝宝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6"妈妈找到了"1"宝宝,问:"'1'宝宝和几宝宝在一起?"学生们根据故事就得知,"1"宝宝和"5"宝宝在一起拍皮球。"那么"6"妈妈找到了"1"宝宝,谁藏起来了?"学生们很快得知是"5"宝宝。所以就是6-1=5,还可以根据这情节得知:6-5=1。用同样的情节和故事,让学生们很快掌握:6—2=4,6-4=2和6-3=3。

  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们做加减法速度上比以前更快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总依赖搬手指的*惯。

  学生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最重要的是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对是错,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他今后敢提问奠定一些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0

  在孩子们的愉快学*活动中,本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本班36个孩子,其中年龄太小的10人。回想起这学期的教学实践,让人觉得高兴也很充实。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同时也离不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更离不开孩子们的天真和努力。本学期,我承担了学前班的数学、社会、科学和美工四门课的教学工作。这四门学科的教学担子虽然不重,但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并能学会自主地学*可也不轻松啊。为了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我得从严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力尽责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因为老师的示范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潜移默化深刻。正因为如此,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个细节都很注意正确、规范,要在孩子们面前体现出示范效果。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并自主地参与各项学*活动,在学*活动中更快更好地生动活地发展。现就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对四门学科的认识。在我看来,对幼儿进行数学、社会、科学和美工四门学科的教学,并不等同于幼儿常识和单纯的文化知识教学,或者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智育教育的范畴。针对这一认识,在学期初,我首先在心里就各门学科制定了教学计划,确立了各学科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应小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在实施教育活动时,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学*兴趣、动手能力和优秀品德的培养,把这三方面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着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坚持进行总结和反思,扬长避短,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关于数学教学。根据学前教材的内容,适当进行了一些增补,教学的内容深了广了些。孩子们学会了百以内的.数数和用啊拉白字写百以内的数,比较熟练地掌握了30以内数的加减,知道了连加连减计算题的方法,会运用符号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学*了货币单位元角分并会变换元角分的关系,少部分孩子能看图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孩子们的数学作业格式正确,绝大部分孩子的作业做得好。我们用打分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时的数学作业,每次数学作业打百分的人数超过半数。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数学热情高,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最简单的问题。数学教学自我感觉良好。

  三、关于社会、科学和美工教学。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增补的内容不多,主要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简单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各种优良品德,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美好。

  四、存在的不足。在各科教学活动中,自制教具、课件是空白,教学创新不够,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有欠缺。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虽然有一些成绩,但似乎仍是微不足道,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深知自己在业务素养及实践教学还需进一步努力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咨询,进行自我总结和积累,不断完善自己。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1

  学前班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第一次进入正规的学校开始校内生活,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能学会和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以及凑十法和破十法。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健全,注意力不能集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出现马虎等错误。通过一学期的学*和纠正,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好的*惯,比如,认真书写的*惯、认真完成作业的*惯、自觉思考的*惯、一定的积累*惯等。

  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精心备课,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他们的学*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重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电话沟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提高。

  学前班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

  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存在的不足是,全班学生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大的差异。有几个学生还没达到优秀。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力求全部达到优秀。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应积极改正,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虚心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特别注重学**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成绩。及时辅导后进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2

  本班有孩子62个,女生30个,男生32人,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坚持直观教学。我在教幼儿学*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10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5个苹果,树下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掉了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工作总结《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通过这学期的不断努力,班里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3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2)班的数学老师,我对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在刚接触简单的数学知识。怎样让孩子们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和数学教学,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根据性格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对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对故事和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课堂中增加了以游戏和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堂中,并与课文中的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幼儿进学校时都是兴高采烈,充满奇思异想的,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马上就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教师要求他们举手回答,他们又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可见孩子都有一定的问题意思和自我表现欲望。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幼儿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方式中,幼儿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活动中,教师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如:我在教幼儿学*10以内的数字后,为了帮助幼儿比较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准备了许多秋天的果实,首先我让小朋友进行分类,然后让孩子比较出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孩子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最重要的是给每个孩子一个机会,认真对待幼儿的每一个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对是错,我都要认真对待,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他今后敢提问奠定一些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幼儿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尽量多给幼儿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幼儿!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4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的用心性,增强求知欲,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搞笑的教学,使他们易于理解,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资料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透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潜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明白学*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成绩还很差,个性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的良好*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和生活状况。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5

  一个学期的工作在匆忙中即将结束了,我们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工作指引下也井井有条的进行着,在高效课堂的指引下扎根课堂主阵地,*年来,我校实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师已经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成为不断追求的目标,这一模式我们的老师也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数学计算课研究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组在学校高效课堂的倡导下,对计算课类型进行了研究,全组教师积极教研,形成统一的授课模式和具体的教学细节。现简单的总结如下:

  一、还计算教学本来的面目

  新课程要求在活动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使用不当常常使我们的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单是在组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花去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没有时间进行。所以我们现在倡导的模式都是都是直接导入新课,揭示目标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加以练*。

  二、复述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意我们老师的讲解是不是清晰,对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够,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牢固,我们三人加大了在课堂中的学生复述环节,复述老师的问题,复述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复述别人的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要力,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的注意状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另外在学生自学中给予适当的自学指导使学生有目的的学*,紧跟着自学完就检测考察,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的内容很用心,工作总结《数学计算课研究教学工作总结》。

  三、计算教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练*,激发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单纯的计算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只是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所以我们组的教师针对儿童的特点,注意计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良好的计算*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与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惯关系密切。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尤为重要。我们注重了学生的书写规范的*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书写不规范,他们在计算时,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如:6和0、1和7、3和8;有的写得过淡,或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在课堂中对上黑板的同学进行了书写评价,长此以往,具有了良好书写*惯的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会降低很多。

  四、注重教研,紧抓学困生的辅导

  我们加大教研的力度,每个单元都要求一位老师来讲单元示范课,并且及时教研寻找不足和问题,做的及时弥补。本学期我们组在一起精选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起到最大的效果。并且全年级都统一*题,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要求所有的老师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计划和期末复*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要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基础,课堂中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7)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优选【20】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 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 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 )时做( )

  ( : )做( )

  ( )时做( )

  下午( : )做( )

  ( )时做( )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2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再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又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我们预舍了本主题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情趣和学*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3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钟面的构造及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会正确看整点和半点

  3.初步感知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活动难点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难点剖析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时钟,引入课题

  师: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2.钟表匠皮皮昨天做了这个钟,可谁也不愿买,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幼儿指出钟面上的错误,介绍钟面构造)

  (二)看时钟,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

  师:1.如果时针和分针赛跑,谁会赢?

  2.小朋友当评委,仔细观察到底谁跑得快?(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反复拨几次)

  3.小评委说谁是冠军?(长针(分针)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和半点

  师:在钟表上有两个特殊的数字,它们是12和6,12永远在最高的地方,分针一跑到这里,表明它又整整跑了一圈,走到了一个整点;6呀,永远站在钟面的最下面,每次分针走过它的时候,它都会说:“加油,你又跑了半圈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分针走到12和6的时候分别代表什么了吗?(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在谈论的过程中学*整点和半点)

  (四)操作练*“修理钟表”

  师:将书翻到27页,我们来帮皮皮把装错的时针找出来,并说说错在哪里

  活动延伸:

  教幼儿学*几句谚语,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也可在主题墙上张贴

  1.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2.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3.贪睡的猫一定抓不到老鼠,浪费时间的人一定不会有收获

  通过找错活动,可以让幼儿正确认识钟面。

  运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比赛中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点。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4

  活动设计背景

  *时,与家长交流,跟到家长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学*任务比较多。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认识时钟》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2、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1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

  3、1-12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简单认识钟面。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1只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

  (3)分针跑一圈,时针走几个数字?指针是顺时还逆时针运转?(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指针是顺时针运转)。

  (4)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 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在认识1、2、3时后,又让孩子们认识了8时、6时、7时、12时。小朋友们在认识中,都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识12时中,小朋友说出了两根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指着12的,所以就是12时。在认识这些时间后,我又让孩子自己动手拨一拨这些时间,在动手拨时间中,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如;教师说出时间2:00,幼儿快速拨出时间:2:00。

  四、全体练*。

  出示自制小时钟,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8:00去学校; 中午11:00吃饭; 2 晚上8:00睡觉。

  五、.教师归纳:

  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5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6

  活动设计背景

  *时,与家长交流,跟到家长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学*任务比较多。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认识时钟》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2、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1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

  3、1-12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简单认识钟面。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1只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

  (3)分针跑一圈,时针走几个数字?指针是顺时还逆时针运转?(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指针是顺时针运转)。

  (4)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 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在认识1、2、3时后,又让孩子们认识了8时、6时、7时、12时。小朋友们在认识中,都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识12时中,小朋友说出了两根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指着12的,所以就是12时。在认识这些时间后,我又让孩子自己动手拨一拨这些时间,在动手拨时间中,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如;教师说出时间2:00,幼儿快速拨出时间:2:00。

  四、全体练*。

  出示自制小时钟,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8:00去学校; 中午11:00吃饭; 2 晚上8:00睡觉。

  五、.教师归纳:

  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7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好动和喜欢表达、好奇心很强、喜欢动手操作的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程,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整时

  2、难点:认识半时

  活动准备

  小闹钟、幼儿用的时钟模型6个、大的挂钟(去掉钟面和秒针) 、标有1、2、3……时间的`手绘时钟

  活动过程

  上课了,这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原来是邮递员送来了小咕咚送给小朋友的小礼物。(教师手拿礼物问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呢?请一个小朋友把礼物放到耳朵边听一听,然后让幼儿模仿听到的声音让小朋友猜是什么东西。——回答是闹钟)。闹钟是来干什么的?幼儿回答看时间、提醒我们该干什么了。

  对了,小朋友说得很棒,那你们想不想学*怎么来认识时间呢?——想

  教师将大挂钟挂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钟面,然后请幼儿回答他们看见什么?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有两根小棒、有些小点、小棒一个长一个短……

  教师总结:两根小棒分别叫分针和时针,分针长而细时针短而粗,钟面上还有12个小点,把钟面分成12个小格。

  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用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在挂钟上拔动分针跑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教师反复操作几次,让幼儿能慢慢体会。

  请小朋友回答他们看见了什么。

  教师总结:时钟跳动一格表示过了一个小时,分针跳动一个表示跳动5分钟。分针跑一圈时钟跳动一格。

  教师将标有1、2、3……时间的手绘时钟挂在黑板上,讲解时针指到那里是几点。反复教幼儿认读,请小朋友认读。

  收回手绘时钟,利用挂钟让幼儿认读整时。

  请幼儿利用每个小组分得的时钟模型一个小朋友拔时间,其余小朋友认读。

  幼儿掌握了后,开始讲解半时的认读。

  将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点。拔分针到钟面的一半(即刻度6),让幼儿观察时针的变化。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当分针走到钟面的一半,时针也将走的两个点的中间。比如1点半分针指到6,时针走到12和1之间。多举几个例子让幼儿体会。

  教师随意拔一个时间(如2:30、3:30、5:30……),请幼儿认读。

  教师报一个时间,幼儿动手在时钟上拔时间,教师巡察。对每组的情况有个了解,再针对此练*。

  我们会认时间了,那知道了时间有什么用呢。(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那下面我们来学时间操好不好?(双手模仿时针和分针)

  小朋友起立,伸出双手。

  教师说:早上7点了(左手正向上代表分针,右手在大概7点的位置代表时针),小朋友该起床了。

  早上7点半了(左手指向6点的位置,右手指向大概7点和8点之间的位置),小朋友该吃早餐了。

  早上8点了,小朋友该上学了

  早上8点半了,小朋友该做早操了。(除了模仿时钟外,还要有做操的动作,伸伸腿、伸伸腰)

  晚上8点了,小星睡着了、小猫咪睡着了、小朋友也该睡觉了。(睡觉的动作)(此灵感来自于智慧树中的时间操)提高幼儿学*时间的兴趣和认识时间对人的规范作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

  时间到了10点30了(做完操后,教师看看时间说),我们的这节课也该结束了。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课后在户外游戏的时候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教师扮演老狼,有意识的模仿时钟报时,然后分组玩这个游戏,请幼儿来扮演老狼,将课堂中所学应用到游戏中,在游戏的同时加深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了幼儿的发展水*,本节课即有教师的讲解也的操作。更注重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兴趣,满足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志很高,给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允许他们出错,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本节课基本上做到了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在教学过程师幼儿的互动做得很好,幼儿的参与感获得了满足。

  由于本节课属于幼儿自己的时间较多,幼儿的自律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活泼得有点过头了,导致整堂课看起来纪律不是很好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想需要的是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找幼儿的兴奋点,提起他们的注意。

  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喜欢表扬,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小的粘贴或小红旗。分组比赛,在黑板上画一个台子,那个小组得到表扬就前进一格,看谁先到达顶点,这样即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又达到的教师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多准备一些时间模型,让每个幼儿人手一个(利用幼儿美术用书上的《制作时钟》在课前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时钟)这样就让他们更多的参与进这课节。让每一个幼儿有事可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组织纪律将不用教师操心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8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

  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

  (1)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2)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9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0

  活动设计背景

  *时,与家长交流,跟到家长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学*任务比较多。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认识时钟》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2、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1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

  3、1-12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简单认识钟面。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1只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

  (3)分针跑一圈,时针走几个数字?指针是顺时还逆时针运转?(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指针是顺时针运转)。

  (4)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 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在认识1、2、3时后,又让孩子们认识了8时、6时、7时、12时。小朋友们在认识中,都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识12时中,小朋友说出了两根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指着12的,所以就是12时。在认识这些时间后,我又让孩子自己动手拨一拨这些时间,在动手拨时间中,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如;教师说出时间2:00,幼儿快速拨出时间:2:00。

  四、全体练*。

  出示自制小时钟,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8:00去学校; 中午11:00吃饭; 2 晚上8:00睡觉。

  五、.教师归纳:

  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

  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

  (1)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2)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 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 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 )时做( )

  ( : )做( )

  ( )时做( )

  下午( : )做( )

  ( )时做( )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4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5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认识整点、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版块:【调动情绪,引入课题】(B2)

  一、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

  1、孩子们老师带你们逛商店去,看看今天逛的是什么商店?(钟表店)

  二、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和休息)。

  评价

  学生观察后,利用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第二版块:【探索新知】(A18)

  一、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二、放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2、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3、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出示课件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5、认识半点:出示有半点的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并在小组内讨论

  6、小组汇报:请几个组的代表说说半点时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

  7、老师总结: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到6,就是几时半

  评价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第三版块 【动手操作、尝试练*】(B7)

  1、 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8半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3半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2、 教室内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 时间对对碰(联线):请你把钟面上的时间和下面的时间用线联接起来

  4、 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到6,就是几时半

  5、 看图说说小狗,小猪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小猪该睡觉了还没有完成作业?教育孩子要遵守作息时间

  第四版块 【玩游戏、巩固新知】(B3)

  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拨正确了就不吃小羊,时间拨错了,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结束全课)

  评价

  全体孩子按教师出示的课件内容独立动手操作,尝试练*,拔准整时和半时,戏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第五版块[课后延伸]

  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时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前一天,我让孩子们把家里的闹钟带到幼儿园,方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认识时钟。活动当天,当孩子们把玩着自己的闹钟时是那么地自豪,那么地投入专注,但是,从最后的书面操作结果看,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为什么有了可以直接操作的材料效果反而不理想呢?深思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前期经验不足。虽然孩子们都带了闹钟,但是是在活动当天带来的,带来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有效的引导他们去观察、认识。孩子们对这个新鲜材料缺乏时间去认识、去发现、去探索。

  (二)活动时刺激太大。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自己手上的闹钟上,再有就是关心别人的闹钟有没有什么新鲜特别的地方,孩子们很难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针对上述两点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老狼老狼几点了”改成“XX小朋友XX小朋友几点了”的游戏,在有节奏的游戏语言的带动下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效果也较好。

  (二)操作制作加深对时间、时钟的进一步认识。准备了大量的钟面、时针、分针,让幼儿制作时钟。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整点、半点的认识,还可以自己探索发现更多的秘密。

  (三)绘画活动增加竞争意识。分别让幼儿画两面钟,上面的时间分别为整点与半点,具体时间由自己确定。活动要求是:说出这两个时间自己分别在作什么,可以把钟面装饰得漂亮一些,最后大家比一比,看看谁的时间准,谁的钟漂亮,布置一个“漂亮钟王国”

  (四)区域中添加与时钟有关的操作材料,让能力弱的孩子有继续操作、巩固的机会,而且是自由选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

  通过上述的补救措施我班孩子对时钟的认识效果较好,还设计出了一些漂亮的时钟,丰富了区域材料,可谓一举多得。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6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时钟)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时钟)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8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的内容是:兔子的脚长,跑得快,乌龟的脚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一点点远。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五、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八、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19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

  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和学*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20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再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又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我们预舍了本主题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情趣和学*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8)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优选【5】份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1和许多人,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会滚动和接球。

  二、活动准备

  1.小猫的头饰等于孩子的数量。

  2.两个孩子有一个大球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技能,学会了解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展示一只母猫的头饰,启发孩子们说它是一只母猫

  (2)桌子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猫头饰,让孩子们说他们是许多彩色的猫

  (3)让每个孩子在头上戴上一个彩色的小猫头鹰,让孩子们说很多人都变成了一只,一只

  (4)母亲带着小猫们一起玩球,鼓励孩子们说一只接一只就是多只

  2、小猫学会用双手向前滚动球

  (1)一只小猫可以学*技能

  (2)许多小猫学*技能

  (3)两只小猫互相滚动大球

  四、活动扩展

  在计算角提供了许多1和许多对象或图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继续学*小猫抓鱼。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按AB模式进行排序

  2、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春天小花园场景一个、幼儿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类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颜色、大小、种类的花若干。

  3、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师:“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春天来了,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幼儿扮演蝴蝶姑娘进场)

  2、师:“蝴蝶姑娘最喜欢和花园的谁一起玩?我们前几天一直在做花,快来帮蝴蝶姑娘想个办法?”

  3、师:“那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幼儿自由说)4、小结:蝴蝶姑娘说了,它最喜欢在花园里种的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乱起八糟的种在一起会一点也不漂亮的。

  二、摆摆讲讲

  1、师:“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封信,它说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种的整整齐齐,那么花园会更美丽的。”

  2、讨论:“你们知道这盆花是怎么种的呀?”(出示一张模式卡)

  3、小结: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看清楚信上的规律再种上去,种的时候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蝴蝶才会更喜欢和春天小花园的花做朋友。

  4、幼儿操作。

  5、讨论:“你们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队种在了花盆里,好象种的方法不一样,谁来说一说?”(幼儿一一介绍)

  6、小结:你们真动脑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来种花,可是种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颜色来种的,有的是按大小来种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颜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来种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师:“我们一起把花种到花园里吧,你们现在觉得蝴蝶姑娘会喜欢来花园玩吗?”

  2、师:“我们一起和蝴蝶姑娘来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师:“和蝴蝶姑娘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

  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3

  活动名称:

  数学:排序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交替的规律给图片排序。

  2、体验交替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活动准备:

  洋娃娃、小熊、图形卡片、小红旗、彩带、胶棒、草地背景图片、背景音乐、洋娃娃和小熊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睁开。你们看,谁来了?(洋娃娃)。

  2、今天,洋娃娃要搬新家,她邀请小熊去她家里玩,可是,洋娃娃想把新家装饰的漂漂亮亮,洋娃娃走呀,走呀,来到了哪儿?(草地上)看见了什么?(许多花)。洋娃娃高兴极了,小朋友,我们一起也来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教师边指花边和幼儿一起说:“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小朋友,你发现有什么秘密吗?这些花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

  3、那我们一起从小红旗后边,沿着这条红线来帮小红花排队。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谁知道,接下来要排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接下来是什么颜色?(黄色的)哦,我们做成了漂亮的花环,小朋友们真棒。

  4、教师小结:这些花是按照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的规律来排队的。

  5、洋娃娃做好花环回到了家,回家看见家里有许多圆形,正方形的积木,乱糟糟的,看着很不好,洋娃娃想把圆形,正方形的积木一个一个的排好队,可排着排着洋娃娃就不知道这儿要排什么颜色的积木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6、教师出示

  这些形状是怎么排队的?(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是什么形状?(圆形)接下来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嗯,小朋友们真棒,帮洋娃娃把积木也整理好了。

  7、教师小结:这些积木是按照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的规律来排队的,所以家里就不乱了。

  8、洋娃娃和小熊把家里都收拾整齐了,她们想邀请小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她家里跳舞,但是她们要做许多有规律的花环,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漂亮的花环吧。

  9、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动手操作。

  10、结束活动:幼儿戴花环和洋娃娃小熊一起跳舞。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4

  一、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儿童对抽象图形的理解不感兴趣。如果孩子们仅仅识别图形而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他们将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根据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情境,让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和掌握他们。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如食物、使用、游戏等。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在课间休息时也会谈论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并将他们的特点告诉同龄人和老师。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机遇,引导孩子们奋发向前”。一般来说,孩子们热衷的行为往往符合孩子们那个年龄发展水*的需要。根据小班儿童的发展特点,他们可以从生活和游戏中学*物体的形状。因此,我根据班上孩子的年龄特点,鼓励孩子们开拓进取,以游戏的形式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寻找朋友”和“帮助图形宝宝找到家”,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图形的理解,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掌握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困难:找到适合生活中图形特征的东西。

  三、活动准备

  1、每个孩子一个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头饰,背景音乐和三种预先在地面上绘制的图形。四、活动目标:

  2、巩固儿童对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了解每个形状的简单特征。

  3、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4、在理解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流程

  1.听音乐。招生老师:今天的图形宝宝邀请我们在图形王国里玩,但是孩子们记不起要去了?

  2.给我们看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老师:请向图形婴儿自我介绍。

  3.这三种形状是朋友刚才介绍的。现在,你认识他们吗?你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吗?老师小结:圆,没有角,旋转真的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边三角,就像山上的监狱。矩形:对边和四个角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正方形:四个边长度相同,四个角大小相同。正方形真的很有用。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情景图(在草地背景图上插入母鸡一只以及黄、黑、白、花四只小鸡)。

  2、点子卡2,3,4,5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观察情境图,知道小鸡的名称和数量。)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幼儿学*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数到几就把几记在心里,这样就知道他一共有多少。

  2、给鸡妈妈的宝宝取名(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

  二、帮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学*手口一致点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到草地、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去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2、幼儿可分别帮助四种小鸡捉虫(图片),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应的盒子里。

  3、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示出来,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到了多少虫,并粘贴相应的点子卡。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能让我们数得更正确,数到几就用几个点子宝宝表示。

  4、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哪只最少?为什么?

  小结:比较物体的多少时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捉虫送给小鸡

  (价值取向:巩固手口一致点数,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1、喂小鸡吃虫。

  2、师幼检验。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选【20】份(扩展9)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优选【五】份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1

  活动目标

  1、复*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种图形

  2、趣味练*;摆图形卡片游戏

  3、奇妙箱,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1、出示奇妙箱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2、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

  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引导幼儿讨论)

  3、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4、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

  (3)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

  (4)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

  (5)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

  1、教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

  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

  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3、游戏—摆图形卡片游戏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娃娃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园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依次。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2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

  2、探索数封闭式排列图形的方法。(难点)

  3、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用回形针做成的手链若干(长短、数量、排列不一样),数量分别是8和9。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老师用手链激发兴趣。

  一、每人选一根自己喜欢的手链。

  与好朋友比比、说说手链是什么样的。

  (每根手链上回形针的大小、颜色、排列都不一样,有的容易数,有的不容易数,老师帮助幼儿根据难易程度找到适合自己的手链),

  二、探索点数方法。(难点)

  1、让幼儿自己数。老师提醒幼儿要注意数的方法。

  2、请幼儿介绍不同的点数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数的?你是怎样确定开始数的那一个的?

  归纳: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是从哪一个开始数起的,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数,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3、(幼儿在座位上)解开来数一数验证自己数得是否正确。

  (这里注重的是点数方法的探索,因为只有幼儿寻找到了方法,就能正确的数出手链上的回形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积极动脑筋,讲了许多点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幼儿细心、耐心的操作*惯)

  三、比长短。

  1、与旁边的同伴比长短。

  2、请两个幼儿说说是怎样比长短的。

  (1)请下面的幼儿猜一猜:这两根手链用的回形针哪根多,哪根少?

  (2)验证数量,并放上数字。

  (3)讨论:为什么一样长的手链,用的回形针不一样多?(或者:为什么数量一样多的手链长短不一样?)与幼儿归纳:两根同样长的手链,大的回形针用的少,小的回形针用的多。(或者:数量一样多的回形针,大的回形针穿出的手链长,小的回形针穿出的手链短)(充分利用手链的.数学教育因素,手链拆开来了,很自然要比一比长短,而且也是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幼儿不受物体的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数量。)

  四、找手链。要求和原来手链上的回形针数量一样多。

  1、介绍手链,鼓励幼儿去找比较难数的手链。

  2、幼儿找手链。

  教师提醒幼儿要仔细数,注意数的方法,帮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手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多找几根。也可以将找到的手链与原来的比一比是否一样长?想一想为什么?

  (找手链,既是一次巩固练*,还是一次能力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他们为了找到与自己原来手链上的回形针一样多的手链,有的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有的又想出了新的方法,有的找到了不同形式的手链。)

  五、检查验证。

  幼儿可以主动请周围的听课老师帮助检查自己找得是否正确。

  (老师有针对性地检查个别幼儿,大部分幼儿就让他们主动找客人老师帮助检查)活动延伸:

  1、游戏幼儿带上自己做的手链,按数量的不同分别站在指定的圆圈上。数数圆圈上有几个人;说说是怎样数的。音乐响起,幼儿游戏。

  (在生活、游戏中自然应用,让幼儿感觉到数学离我们很*。)

  2、活动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种子、珠子、线、纸条等让幼儿排排、穿穿、数数、比比,进一步感知:数量的多少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7、操作活动。

  幼儿人手一张正方形、圆形的纸,先折二等分、再折四等分。仔细观察等分线是在哪里的。

  教师黑板上画图形,让个别幼儿上来画等分线。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学*用折剪的方法将*面图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重叠验证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活动的一开始,学*二等分的时候,我刚说完让幼儿帮助小熊来分蛋糕(圆形的),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都努力的想办法来帮助小熊,充分的融入到了活动氛围当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回答说,“可以用笔在中间画一条线”,“用手指在中间把它撕开”(另外一个小朋友立刻就问:你怎么知道哪里是中间呢?)这个问题已经被小朋友们发现了。

  带着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又一次的展开了讨论和尝试。“只要把这个圆形对折一下就知道了。”又是孩子们自己的总结。在整个的活动中,我都大胆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尝试、提问。他们的兴致比较的高,同伴间的合作和争论也此起彼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