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12 00:00:00 教案,数学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2、能有目的的将卡片上的物品按照其包含的不同形状进行多次分类。

  3、能仔细地观察卡片上的物品,并大胆表述分类的理由。

  活动准备:

  预知内容: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认识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

  教师教具:磁性黑板一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房子大卡片各一张,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大卡片各一张,三种典型礼物的大卡片各一张〔树、镜子(只有两种图形)、积木〕,篮子2个,磁铁若干。

  幼儿教具:桌子6张,小篮子24个,小椅子24张;小熊新家的小操作卡片每个幼儿3张,送给小熊的礼物卡片每个幼儿14张。

  活动过程:

  一、 直接出示三只小熊和三座小房子大卡片,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三位小客人,它们是谁呢?

  幼:小黑熊、小棕熊、小白熊

  师:三只小熊搬了新家,看它们像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看来小黑熊最喜欢的图形是正方形,小棕熊最喜欢的图形是圆形,小白熊最喜欢的图形是三角形。(说一只熊反扣其房子)

  二、 游戏“猜一猜”:幼儿能说出生活中像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事物。

  1、问:想一想,猜一猜,小黑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再猜猜,小棕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想想,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最后再猜猜,小白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2、小结:看见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我们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三、 游戏“神奇的礼物”: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卡片上的礼物,尝试根

  据物品的基本形状进行分类。

  1、指示语:小熊们有了新家,邀请我们去做客。老师到超市买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将篮子里的礼物拿在手上,一张一张仔细地看,边看边说,它们是什么礼物?

  这些礼物里有没有小熊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1)问:谁来告诉我们,这些礼物里有没有三只小熊喜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也可以问:这些礼物里有没有小黑熊喜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完整的说一次。还有没有其它小熊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小结:原来这些礼物里都有小熊喜欢的图形,有小黑熊喜欢的正方形,有小棕熊喜欢的圆形,还有小白熊喜欢的`三角形。

  四、游戏“分礼物”: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找出卡片上物品所包含的基本图形,尝试按图形多次分类。

  (一)幼儿尝试分礼物。

  1、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将小熊和新房放在桌上合适的地方。

  指示语:我们要把这些礼物送给三只小熊,它们高兴极了。哎呀,三只小熊着急了,快把它们请出来像老师一样放好。

  2、幼儿尝试给三只小熊分礼物。

  问:哎呀,这么多礼物,怎么分呢?

  师:这样吧,我们按照三只小熊分别喜欢的图形把篮子里的礼物先给它们分一分。分的时候请注意,把它们喜欢的礼物分别放在房子的下方。

  3、幼儿尝试分礼物,教师观察幼儿分礼物情况。然后请一幼儿到黑板上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展示出来。(用教师手里的14张大礼物卡片)

  1)先分好的宝宝仔细地看一看,你分给小熊的礼物里有没有它喜欢的图形,也可以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请宝宝们放下手里的东西,眼睛看到老师这里。我们来看XXX是怎么分的。

  XXX给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要把这些礼物送给小黑熊,它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小结:对了,这些礼物里都有小黑熊喜欢的正方形。

  (其它的方法同上)

  4)问:刚才XXX把小丑礼物分给了小白熊,还有与他分得不一样的吗?

  小结:原来这些礼物里还有这么多秘密,有的礼物里三只小熊喜欢的图形都有。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种典型的礼物,知道这些礼物里有几只小熊喜欢的几种图形。

  1、指示语: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超大型的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礼物?是哪只小熊喜欢的,为什么?(出示第一张大图树)

  小结:原来这礼物里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是什么图形。

  2、出示第二张大图镜子,方法同上。

  3、出示第三张大图积木:这里还有最后一个超大型的礼物,你们看,是什么?这个礼物里有几只小熊喜欢的几种图形?

  小结:原来这个礼物里有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是哪三种图形?

  四、游戏“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分礼物,并检测幼儿的分类情况。

  指示语:宝宝们,现在我们要玩游戏了,比一比,看谁把送给小熊们的礼物分得又快又好。怎么玩呢?先请你们把礼物全部放入篮子里,然后把三只小熊轻轻地放在自己的椅子下,看谁动作最快。

  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宝宝们仔细地听、认真地看、大胆地说。好了,请把礼物拿在手中,准备好!

  1、教师引导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礼物,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看谁先把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的礼物找出来,并摆成一排,开始!

  问:你们看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的礼物有哪些?

  2、教师引导幼儿在剩下的卡片中找出只有2只小熊喜欢的和三只小熊都喜欢的礼物。

  看谁先把两只小熊喜欢的有两种图形的礼物找出来并摆成一排。

  找到的宝宝,请相互看一看,两只小熊喜欢的有2种图形的礼物有哪些?

  3、你们看,手上还剩几样礼物。看看有没有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都有的礼物,把它们摆成一排。

  宝宝们,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都有的礼物是哪些?

  小结:好了,聪明的宝宝们,今天我们一起商量,按三只小熊分别喜欢的图形给它们分了礼物。现在请宝宝们收拾整理好礼物,拿好藏在椅子下的小熊,到老师身边来,我们一起去给三只小熊送礼物了。(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1) 表演游戏:给三只小熊送礼物;

  2) 在活动区内玩游戏“小熊的新家”,引导幼儿从相反角度去分或按自己意愿去分;

  3) 给三只小熊画图形礼物;

  4) 与家长一起玩智力游戏“看谁分得对”。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2、能有目的的将卡片上的物品按照其包含的不同形状进行多次分类。

  3、能仔细地观察卡片上的物品,并大胆表述分类的理由。

  活动准备:

  预知内容: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认识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

  教师教具:磁性黑板一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房子大卡片各一张,小白熊、小棕熊、小黑熊大卡片各一张,三种典型礼物的大卡片各一张〔树、镜子(只有两种图形)、积木〕,篮子2个,磁铁若干。

  幼儿教具:桌子6张,小篮子24个,小椅子24张;小熊新家的小操作卡片每个幼儿3张,送给小熊的礼物卡片每个幼儿14张。

  活动过程:

  一、 直接出示三只小熊和三座小房子大卡片,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三位小客人,它们是谁呢?

  幼:小黑熊、小棕熊、小白熊

  师:三只小熊搬了新家,看它们像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看来小黑熊最喜欢的图形是正方形,小棕熊最喜欢的图形是圆形,小白熊最喜欢的图形是三角形。(说一只熊反扣其房子)

  二、 游戏“猜一猜”:幼儿能说出生活中像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事物。

  1、问:想一想,猜一猜,小黑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再猜猜,小棕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想想,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最后再猜猜,小白熊的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2、小结:看见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我们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三、 游戏“神奇的礼物”: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卡片上的礼物,尝试根

  据物品的基本形状进行分类。

  1、指示语:小熊们有了新家,邀请我们去做客。老师到超市买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将篮子里的礼物拿在手上,一张一张仔细地看,边看边说,它们是什么礼物?

  这些礼物里有没有小熊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1)问:谁来告诉我们,这些礼物里有没有三只小熊喜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也可以问:这些礼物里有没有小黑熊喜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完整的说一次。还有没有其它小熊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小结:原来这些礼物里都有小熊喜欢的图形,有小黑熊喜欢的正方形,有小棕熊喜欢的圆形,还有小白熊喜欢的三角形。

  四、游戏“分礼物”: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找出卡片上物品所包含的基本图形,尝试按图形多次分类。

  (一)幼儿尝试分礼物。

  1、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将小熊和新房放在桌上合适的地方。

  指示语:我们要把这些礼物送给三只小熊,它们高兴极了。哎呀,三只小熊着急了,快把它们请出来像老师一样放好。

  2、幼儿尝试给三只小熊分礼物。

  问:哎呀,这么多礼物,怎么分呢?

  师:这样吧,我们按照三只小熊分别喜欢的图形把篮子里的礼物先给它们分一分。分的时候请注意,把它们喜欢的礼物分别放在房子的下方。

  3、幼儿尝试分礼物,教师观察幼儿分礼物情况。然后请一幼儿到黑板上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展示出来。(用教师手里的14张大礼物卡片)

  1)先分好的宝宝仔细地看一看,你分给小熊的礼物里有没有它喜欢的图形,也可以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请宝宝们放下手里的东西,眼睛看到老师这里。我们来看XXX是怎么分的。

  XXX给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要把这些礼物送给小黑熊,它喜欢的图形在哪里。

  小结:对了,这些礼物里都有小黑熊喜欢的正方形。

  (其它的方法同上)

  4)问:刚才XXX把小丑礼物分给了小白熊,还有与他分得不一样的吗?

  小结:原来这些礼物里还有这么多秘密,有的礼物里三只小熊喜欢的图形都有。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种典型的礼物,知道这些礼物里有几只小熊喜欢的几种图形。

  1、指示语: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超大型的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礼物?是哪只小熊喜欢的,为什么?(出示第一张大图树)

  小结:原来这礼物里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是什么图形。

  2、出示第二张大图镜子,方法同上。

  3、出示第三张大图积木:这里还有最后一个超大型的礼物,你们看,是什么?这个礼物里有几只小熊喜欢的几种图形?

  小结:原来这个礼物里有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是哪三种图形?

  四、游戏“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分礼物,并检测幼儿的分类情况。

  指示语:宝宝们,现在我们要玩游戏了,比一比,看谁把送给小熊们的礼物分得又快又好。怎么玩呢?先请你们把礼物全部放入篮子里,然后把三只小熊轻轻地放在自己的椅子下,看谁动作最快。

  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宝宝们仔细地听、认真地看、大胆地说。好了,请把礼物拿在手中,准备好!

  1、教师引导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礼物,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看谁先把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的礼物找出来,并摆成一排,开始!

  问:你们看只有一只小熊喜欢的一种图形的礼物有哪些?

  2、教师引导幼儿在剩下的卡片中找出只有2只小熊喜欢的和三只小熊都喜欢的礼物。

  看谁先把两只小熊喜欢的有两种图形的礼物找出来并摆成一排。

  找到的宝宝,请相互看一看,两只小熊喜欢的有2种图形的礼物有哪些?

  3、你们看,手上还剩几样礼物。看看有没有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都有的礼物,把它们摆成一排。

  宝宝们,三只小熊喜欢的.三种图形都有的礼物是哪些?

  小结:好了,聪明的宝宝们,今天我们一起商量,按三只小熊分别喜欢的图形给它们分了礼物。现在请宝宝们收拾整理好礼物,拿好藏在椅子下的小熊,到老师身边来,我们一起去给三只小熊送礼物了。(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1) 表演游戏:给三只小熊送礼物;

  2) 在活动区内玩游戏“小熊的新家”,引导幼儿从相反角度去分或按自己意愿去分;

  3) 给三只小熊画图形礼物;

  4) 与家长一起玩智力游戏“看谁分得对”。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8的第一、二组加减。

  2、探索根据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并列出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3、用较准确、完整的语言讲述算式的含意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8的第一组实物图七张、第二组实物图五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和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学*8的第一组加减。

  (1)学*8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说说图上说了些什么?并看图列算式记录它的意思(7+1=?)说说7加1等于几?(7+1=8)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么?再出示另外3张图片,让幼儿选出一张正确的答案。启发幼儿完整地讲述图意。读一读算试。

  (2)学*8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意再记录(8-1=?),然后启发幼儿选出正确的答案图,完整讲述这三幅图的意思,读算式8-1=7两遍。

  3、学*8的第二组加减。同8的第一组加减教学。

  二、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第10页的观察房子的颜色,列出8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2、观察第11页上的实物的颜色,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3、仔细看图,讲述图片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图,并打√,然后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4、直接写出答案。

  5、开火车游戏:操作8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

  三、活动评价。

  1、带领幼儿看操作记录,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2、请个别幼儿读读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儿看着自己的验证。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安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盐萝卜白菜南瓜(一个)菠萝(一个)两个苹果西瓜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比较轻重"。

  2、新授课①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孩子们举手说:"南瓜重,苹果轻"。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的两侧,天*一直保持*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3、课堂练*看课本30页,根据小动物们在天*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

  让孩子理解几组中从重到轻交叉换位思考,部分学生难于掌握,要多实践,对比。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一隔一、一隔二、一、一、一等),并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课件一:小熊的家、三条小路、小兔、小猫、小狗

  课件二:三盘点心

  操作材料:

  第一组:贴纽扣画好的衣服外型、大小不同的“纽扣”、胶水

  第二组:装饰围巾画好的围巾外型、形状不同的图形片、胶水

  第三组:装饰水果盘水果盘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第四、五组:串项链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珠子若干、串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操作玩具小熊)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它要求每位好朋友各走一条不同的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愿意来帮帮它们吗?

  小兔:不同颜色一格一的排列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

  2.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盘子里,如果三位好朋友能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实物一格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小鱼)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骨头)

  二.应用创作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

  1)贴纽扣

  2)装饰围巾

  3)装饰水果盘

  4。5)串项链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三.观赏作品

  1.互相观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运用了哪些排序方法

  2.个别作品评价,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3.集体送礼物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9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与其他学*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对应画面的钓鱼的数量转换成数字。

  2、练*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大盆。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钓鱼?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进行钓鱼比赛好吗?

  2、教师示范制作钓鱼道具

  (1)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

  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2)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

  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也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二、游戏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记录钓到的鱼。

  三、数学活动

  1、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

  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2、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3、在磁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

  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师表达数学式,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4、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四、请幼儿将自己练*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

  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

  三、完整学*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

  1、集体学*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5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案(精选33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7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惯。

  活动重点: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学前班数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与其他学*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

  2、大时钟两个。

  活动过程:

  1、拨钟听时间,复*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

  2、学*看半点。

  (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

  (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

  (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3、幼儿操作。

  (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拨整点,和半点。

  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12名幼儿戴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2名幼儿扮分针,1名幼儿扮时针,在圆内边念儿歌边转圈。儿歌结束两针要指向教师事先要求的时间,扮数字的幼儿当裁判看是否正确。

  儿歌:小钟表啊,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3、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经验。

  2、教师准备

  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

  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6、7;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6、7;

  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

  写6和7。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6—7共20分钟,写6、7共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

  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对应画面的钓鱼的数量转换成数字。

  2、练*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大盆。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钓鱼?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进行钓鱼比赛好吗?

  2、教师示范制作钓鱼道具

  (1)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

  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2)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

  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也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二、游戏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记录钓到的鱼。

  三、数学活动

  1、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

  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2、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3、在磁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

  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师表达数学式,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4、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四、请幼儿将自己练*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8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按数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1-5节。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继续学*按数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5个5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5个红棋子,再插5个黄棋子,5个蓝棋子,5个绿棋子,一共2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的良好学**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品质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操作发现法。

  教具、学具:1~5的数字卡片,5个正方形(其他学具均可),5颗豆豆。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数数练*:顺数1~5,再倒数。

  2.手指表数: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手指表示。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激发学*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拿出4个正方形,然后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分看,有多少种分法,看谁的方法多。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同位互相帮助。分好后,可以同位交流。

  2.交流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4个正方形分成两份,现在谁愿意告诉老师你自己的分法。(让学生回答)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现在,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请他来教教大家。(让这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如下:

  3.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4.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

  5.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教案《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1-5节》。

  6.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正方形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5的组成你们会吗?

  7.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8.检查学*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整理如下:

  9.自学3和2的组成。

  10.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三、巩固练*

  1.玩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示范:告诉学生老师有5颗豆豆,现在老师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请你们猜猜老师的左手有多少颗豆豆。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5可以分成1和4,所以左手有4颗)再变着数猜。

  (2)师:老师请你们拿着豆豆,同位互相猜。

  (3)师:老师再请你们和书上19页的这位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把猜的结果写在书上。

  2.举数字卡片练*: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

  3.连线练*(先连组成5的,再连组成4的)

  4.在方框里填数

  5.同位互相说说5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然后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五、作业把5以内数的组成说给家长听。

  六、课堂效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5以内数的组成,又通过各种练*,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5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二、复*上节课的内容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法算式

  三、复*5的组成

  ①让幼儿会议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四、出示直观教具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②为什么1+4=5?写出算式1+4=5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第五课时

  活动内容:继续学*5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二、复*上节课的内容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法算式

  三、复*5的组成

  ①让幼儿会议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四、出示直观教具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②为什么1+4=5?写出算式1+4=5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

  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

  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2课时计数

  教学内容:继续学*按数群计数

  教学目标

  1、学*1-20按群计数,5个5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5个红棋子,再插5个黄棋子,5个蓝棋子,5个绿棋子,一共2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3课时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的良好学**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品质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操作发现法。

  教具、学具:1~5的数字卡片,5个正方形,5颗豆豆。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数数练*:顺数1~5,再倒数。

  2.手指表数: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手指表示。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激发学*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拿出4个正方形,然后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分看,有多少种分法,看谁的方法多。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同位互相帮助。分好后,可以同位交流。2.交流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4个正方形分成两份,现在谁愿意告诉老师你自己的分法。(让学生回答)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现在,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请他来教教大家。(让这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如下:

  3.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4.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

  5.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

  6.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正方形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5的组成你们会吗?

  7.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8.检查学*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整理如下:

  9.自学3和2的组成。

  10.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三、巩固练*

  1.玩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示范:告诉学生老师有5颗豆豆,现在老师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请你们猜猜老师的左手有多少颗豆豆。为什么?学生说出:因为5可以分成1和4,所以左手有4颗)再变着数猜。(2)师:老师请你们拿着豆豆,同位互相猜。(3)师:老师再请你们和书上19页的这位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把猜的结果写在书上。2.举数字卡片练*: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

  3.连线练*(先连组成5的,再连组成4的)4.在方框里填数5.同位互相说说5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然后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五、作业把5以内数的组成说给家长听。

  六、课堂效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5以内数的组成,又通过各种练*,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

  第4课时5的加法

  教学内容:5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

  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

  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

  三、完整学*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

  1、集体学*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5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案(精选33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7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惯。

  活动重点:学*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学前班数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与其他学*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学生通过初步认识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形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求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10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有趣的数问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可以利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生认识加减法及加减法的使用。

  2.认识比20大的数字。

  3.正确迅速地掌握1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学生学*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空间的位置。

  5.教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6.引导学生学*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培养学生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10.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加减的含义并能准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打基础。

  五、教学进度

  单元

  教学内容

  时间

  一单元

  单数、双数

  2.8—2.9

  相等于不相等

  2.10—2.11

  认识加法

  2.12—2.13

  认识减法

  2.14—2.15

  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16—2.17

  6的加法和减法

  2.20—2.24

  7的加法和减法

  2.27—2.28

  第一次月考

  2.29

  8的加法和减法

  3.1—3.2

  9的加法和减法

  3.5—3.7

  10的加法和减法

  3.8—3.12

  认识11~20的各数

  3.13—3.16

  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3.19—3.23

  第二次月考

  4.1

  认识比20大的数

  4.2—4.6

  第二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9—4.13

  认识圆柱体、球体

  4.16—4.20

  空间位置

  4.23—4.27

  第三次月考

  4.30

  第三单元

  认识几时半

  5.7—5.9

  第四单元

  苹果少了吗?

  5.10—5.11

  出口在哪?

  5.14—5.18

  数、摆、填

  5.20—5.23

  期中考试

  5.24—5.25

  你能一笔画出来吗?

  5.28—5.31

  给它几个就同样多?

  *—6.8

  每个蘑菇房里住几只?

  6.11—6.15

  哪个数与众不同?

  6.18—6.22

  多在哪了?

  6.25—6.29

  期末考试

  7月

  六、教学措施:

  学生的学*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学生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2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1周.神奇的数《数一数1-10的数》

  第2周.《奇妙的1》《认识2、3、4》《分组游戏》

  第3周.《认识3、4、5、0》

  第4周.《相等与不相等》《认识加法》

  第5周.《认识减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6.周《0的加减法》

  第7周.《比一比》《同样多》《认识6》

  第8周.《认识7和8》《复*8以内的数》

  第9周.〈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第10周.学*1--50的数数。

  第11周.学*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第12周.学*2的组成及加,减法

  第13周.学*编应用题------2的加减

  第14.周学*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第15周.学*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第16周.学*4的组成及加减。

  第17周.学*4的应用题。

  第18周.复*分类、图形等知识

  第19.周复*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第20-21周.全面总复*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我班学生共有55人,人数比较多,不便于管理,管理比较吃力,本班大部分学生未上过幼儿园,许多孩子对拼音还没有接触,教育必须从基础开始,甚至大部分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些同学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并且学生有些年龄太小,教育起来相当困难.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三、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 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 教幼儿学*8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8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幼儿学*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

  5. 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 引导幼儿学*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打基础。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17名幼儿,只有1名新生,所以对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了解的比较清楚。只是怎样让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本班有部分幼儿不善于主动与别人沟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希望通过本学期的一系列活动能让孩子有所进步。

  二、教育教学。

  1、学科教育活动:

  本课程通过五大领域的教学来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语言”通过本领域培养幼儿能自由阅读儿歌;认识儿歌中的重点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培养幼儿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社会”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乐意与人交往,学*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健康”培养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保护自己;生活、卫生*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艺术”(美工、音乐、手工)培养幼儿的审美观,能通过绘画和手工的形式表现处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2、拼音:

  本学期要学*所有的声母韵母,要求幼儿会正确的区分单韵母、复韵母、声母,会声母韵母的连拼以及学*三连拼;幼儿能够正确的在四线三格上书写拼音字母并且能正确的发音;通过学*相关的拼音认识和书写生字;能够默写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3、珠心算,蒙氏数学

  本学期主要通过操作的方法学*20以内的加减法和体力推理;学*简单的应用题;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初步学*二位数和进位加减列竖式计算。

  4、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能主动向认识的人打招呼。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惯。

  三、家长工作。

  1、早晚利用家长接送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针对坐车孩子的家长经常通过电访沟通交流。

  2、每月通过月刊及周计划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

  3、开一次家长会。

  4、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四、安全、卫生工作。

  1、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工作,并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2、户外活动时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并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3、做好幼儿每天的晨检工作。

  4、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55人,人数比较多,不便于管理,管理比较吃力,本班大部分学生未上过幼儿园,许多孩子对拼音还没有接触,教育必须从基础开始,甚至大部分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些同学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并且学生有些年龄太小,教育起来相当困难.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三、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 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 教幼儿学*8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8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幼儿学*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

  5. 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 引导幼儿学*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打基础。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学生通过初步认识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形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求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10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有趣的数问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可以利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教学生认识加减法及加减法的使用。

  2、认识比20大的数字。

  3. 正确迅速地掌握1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学生学*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空间的位置。

  5. 教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6. 引导学生学*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学生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10.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加减的含义并能准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打基础。

  五、教学进度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时间

  一单元

  单数、双数

  2.8—2.9

  相等于不相等

  2.10—2.11

  认识加法

  2.12—2.13

  认识减法

  2.14—2.15

  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16—2.17

  6的加法和减法

  2.20—2.24

  7的加法和减法

  2.27—2.28

  第一次月考

  2.29

  8的加法和减法

  3.1—3.2

  9的加法和减法

  3.5—3.7

  10的加法和减法

  3.8—3.12

  认识11~20的各数

  3.13—3.16

  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3.19—3.23

  第二次月考

  4.1

  认识比20大的数

  4.2—4.6

  第二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9—4.13

  认识圆柱体、球体

  4.16—4.20

  空间位置

  4.23—4.27

  第三次月考

  4.30

  第三单元

  认识几时半

  5.7—5.9

  第四单元

  苹果少了吗?

  5.10—5.11

  出口在哪?

  5.14—5.18

  数、摆、填

  5.20—5.23

  期中考试

  5.24—5.25

  你能一笔画出来吗?

  5.28—5.31

  给它几个就同样多?

  *—6.8

  每个蘑菇房里住几只?

  6.11—6.15

  哪个数与众不同?

  6.18—6.22

  多在哪了?

  6.25—6.29

  期末考试

  7月

  六、教学措施:

  学生的学*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学生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过去的半年里,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和辅导,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能看图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将学*按数群记数和数的分类统计,它不仅能引导幼儿将数字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更能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2、教幼儿学*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认识时钟和日历等生活常用数学知识。

  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将体和形、数结合起来认识并引导儿童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讲解等方法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活动。

  4、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来展开教学,。

  5、继续学*数的组成,5---10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四、教学目的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五,教学的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对生活中的物体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力。

  六、教学措施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学生分析

   有学生41人。全部进入学前班,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坐不住,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惯,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学**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想方设法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师生融为一体,使学生尽快良好的形为*惯。

  四、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作为一名新的幼儿教师,孩子们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不过在*两周的观察下发现学前班的孩子们都非常聪明。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将学*按数群记数和数的分类统计,它不仅能引导幼儿将数字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更能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2、教幼儿学*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认识时钟和日历等生活常用数学知识。

  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将体和形、数结合起来认识并引导儿童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讲解等方法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活动。

  4、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来展开教学。

  5、继续学*数的组成,5———10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四、教学目的

  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五,教学的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对生活中的物体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力。

  六、教学措施

  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七、教学安排

  第一二周

  复*3和4的组成与加减法

  第三周

  学*5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学*6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五周

  数的记录和统计,单双数的认识

  第六周

  学*7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七周

  学*8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八周

  测量、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第九周

  学*9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十周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变与不变

  第十一周

  二等分和四等分、复*8和9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二周

  学*10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三周

  认识时钟、认识日历

  第十四周

  复*分类、复*排序和序数

  复*形体、区分形体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 (菁华3篇)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