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

首页 / 赏析 / |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 1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2)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也真是一介愚笨的书生,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多少不幸,却总是痴心不改,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地治理好自己管辖的地方。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晚上,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当时在江西吉州太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黄庭坚《登快阁》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却多处用典。前句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

  “倚晚霞”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写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会天就黑了,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五六二句同样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晋书·阮籍传》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横”字生动,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结尾相当精彩:起首处诗人从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此诗也可见这样的特点。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 2

  作品原文

  登快阁⑴

  痴儿了却公家事⑵,快阁东西倚晚晴⑶。

  落木千山天远大⑷,澄江一道月分明⑸。

  朱弦已为佳人绝⑹,青眼聊因美酒横⑺。

  万里归船弄长笛⑻,此心吾与白鸥盟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⑵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了却,完成。

  ⑶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倚:倚靠。

  ⑷落木:落叶。

  ⑸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⑹“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⑺“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⑻弄:演奏。

  ⑼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白话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作品鉴赏: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名家点评:

  张戒: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岁寒堂诗话》)

  张宗泰:“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鲁岩所学集》)

  方东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昭昧詹言》卷二十)

  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 3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7]倚:倚靠

  [8]落木:落叶

  [9]弄:演奏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 4

  【注】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5]落木:落叶

  [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7] 朱弦 句:《吕氏春秋 本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 青眼 句:《晋书 阮籍传》: (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9]弄:演奏

  [10]与白鸥盟:据《列子 黄帝》: 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

  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 归 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 归 字。(3分)

  答:

  ①自称 痴儿 ,称处理官事为 了却 ,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 倚 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 已 、 聊 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 弄长笛 、 与白鸥盟 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 归 字。(任写3点记满分)

  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7.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③归隐情怀。尾联 归船 吾与白鸥盟 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二:

  ⑴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都写到了 落木 、 江 这样相同的景物,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异同。(4分)

  ⑵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 朱弦已为佳人绝 用了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 青眼聊因美酒横 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⑶律诗的首尾讲究回护照应,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照应的。(3分)

  参考答案:

  ⑴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

  ⑵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⑶ 万里归船 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 痴儿了却公家事 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三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请结合相关诗句所写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所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的颔联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表达的是诗人了却公事之余的一种闲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上联写的是登高观景,下联则是由此引发的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寂寥。所谓归船弄笛和心与鸥盟则表达了自己想归隐山林而对现实官场又心有不甘的矛盾心情。

  (感情3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6分)用典。分两种:

  一、用历史、传说及寓言故事为典,如第一句用晋夏侯济的话、第五句用伯牙钟子期故事、第六句用阮籍能为青白眼故事、第八句用《列子》中 鸥鸟忘机 的寓言故事分别表达特定的情意,收含蓄蕴藉之效。

  二、点化前人诗文句子入作品,如颔联即化用了杜甫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谢眺的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及柳宗元的 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 ,显得不露斧凿痕迹,巧妙而自然表情达意。(其中第一点供老师评讲题目参考。表现手法3分,分析3分。)

  四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表现的意境的异同。(5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分)用典 借代

  (2)(5分)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分);异: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分)。

  (3)(4分)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

  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参考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县的快阁,在这雨后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辉,象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什么时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种心情,只能与江上的白鸥去倾诉呵!

  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 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清一统治 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 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杜甫 注目寒江倚山阁 及李商隐 万古贞魂倚暮霞 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 痴儿 ,此为谐趣之一; 了却 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 快阁 之 快 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 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 倚 ,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 倚 ,主语为 万古贞魂 ,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 倚 ,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 倚 ,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倚晚晴 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 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此处 横 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起首处诗人从 痴儿了却官家事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 公家事 之 了却 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 归船 、 白鸥 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 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 5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1)

——《登快阁》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登快阁》教学设计1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

  (一)预*检查

  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

  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

  思考7阅读与思考

  鉴赏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鉴赏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五、拓展阅读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和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阈:“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醒酶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吊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黄庭坚名句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登快阁》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

  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

  一、预*作业

  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今天我们再来学*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总揽全诗,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或诗歌主旨的是哪个字?

  明确:“快”、“痴”、“归”都有可能出现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板书)

  到底哪个字更适合?这几个字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全诗,相信这个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可以推测出,诗人因为工作一整天,身心俱疲,于是忙里偷闲,独自来此放松一番。结合诗题,我们可以说,他登阁的原因是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而登阁的目的便是“寻快”(板书)。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

  “快阁东西倚晚晴”一句为人称道的是这个“倚”字,尽显诗人疲惫却闲适的姿态。前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一句,李商隐又吟“万古贞魂倚暮霞”,同样是一个“倚”字,杜句坐实了倚的对象,李诗虚写倚的主体,黄庭坚则巧妙结合两个诗句,让四处游走于快阁的自己倚靠在无所依凭的傍晚晴空之上。

  3、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黄庭坚登阁所见,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庭坚所感受到的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

  明确:诗因妙句而名,此联便是典型的一例,我们不妨仔细品味。在这里,黄庭坚展现了自己“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巧妙化用前人诗句的实力,他融合了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朓名句“澄江静如练”,将自己倚凭所见描绘得出奇清朗。例如选用其中的“落木”的意象十分自然贴切,正如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木”使人更易联想到疏朗的树干形象,让眼前群山更显空阔远大。同样,一个“澄”字、“一道”和“分明”三个词连用,把江水的澄澈、清爽,月色的清楚、明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月色如碎银般洒在了赣江之中,好一副“晚晴江月图”。试问,面对如此沁人心脾的爽朗之景,谁能不感到爽快、畅快呢?因此此处,诗人获得的快意是“赏美景之快”(板书)。

  4、既然诗人登阁是为了寻快并从美景中得到了快意,甚至也出现了足以传诵千载的名句,诗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黄庭坚还“画蛇添足”地写了后面两句呢?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诗的最后两联,随后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诗人的情绪在此处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在学生自由回答以后总结)看到这里,我们或许需要对黄庭坚写这首诗的大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PPT展示、讲解)

  从颔联的美景当前、快意当前的情绪到“朱弦已为佳人绝”一句,作者的情绪有一个下滑。“朱弦”的典故讲的是世无知音,伯牙绝弦。一个“绝”字表明,黄庭坚不再对时处官场的同僚抱有交友之心。所以他在此处的情绪突变,忽然失去了前面美景所给予的快感。

  但“我”就此罢休了吗?不!“我”将移情他物。于是诗人从另一个地方勉强、姑且找到了一份“快”,即此处的“美酒”。(板书“移情美酒”)想象中,美酒正当时,我且以青眼横流,流转于美酒之间,借酒消愁,稍作调适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快意”呢。

  5、但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调适,诗人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快意,其途径是什么?

  明确:归去(请同学解释白鸥之盟的典故)。诗人欣赏美景时触景生情,自然景观之美让诗人更清晰地意识到官场的浑浊和官务的繁冗,勾起了诗人返璞归真的向往,渴望潇洒地吹着长笛,“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也要回去,像回到大自然的白鸥一样自由自在。因此,诗的结尾,诗人感悟到第三种“快”——不在当前的世界中,而在向往的美好的归隐世界里。(板书“悟快:归隐”)

  四、深入思考,深化主旨

  1、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解读到此就终结了:全诗借景抒情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一些矛盾之处。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显然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明知官场扰人、归隐甚快,却依然终生流连官场在宦海沉浮呢?

  明确: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后解析。(PPT出示)

  猜测一:“大隐隐于市”?

  恐怕不是。“大隐隐于市”的境界应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阐述的那样旷达:“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猜测二:争名逐利?

  更加不是。我们回过头去看诗的第一句(齐读第一句)。第一个词——“痴儿”。痴儿是什么意思?“痴”可以解释为痴迷或痴傻。(PPT出示)“痴儿”一词出自《晋书列传十七章》:为人清正的傅咸屡屡批评在朝为官的杨骏,杨骏之弟、傅咸之友杨济便写信婉劝傅咸停止批评:“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也总结晋人时风是“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可见,在许多文人眼中,过于关心时务政事就是“痴”的表现。所以心有“忘机”之愿而当时正在泰和县为官的黄庭坚便只能自嘲为“痴儿”,深知自己投身宦海的行为在他人眼中、在自己心中均是痴傻之举,他并不想随波逐流、争名逐利。那他流连官场、宦海浮沉却不乘船归去又是为哪般?

  猜测三: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若能更全面地了解黄庭坚的诗词、事迹和性格,我们会发现他虽无逐名之衷,却有济世之怀。这其实是*许许多多士大夫(尤其是宋代士大夫们)共有的高尚情怀。《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李白却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黄庭坚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同于那些归隐之士,即使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心向往之,却难以拂袖而去;虽不求闻达天下,却依然会在走下快阁之后变回一方父母官,做回那个“痴儿”,兢兢业业地去“了却公家事”了。

  2、总结

  回到课堂最初的问题。同学们找的字都是能够“部分”表现诗人情感态度或诗歌主旨的字眼,他的情感态度应当是这些字眼的融合:因“痴留”于官务而“不快”(板书“痴而不快”),因纵情山水感到“畅快”所以希望归隐山间、不再“痴留”人间(板书“快而不痴”),最后却因心中的这份责任感和对百姓的牵挂而重回官场(板书“痴而快之”)这才是黄庭坚能在“不快”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快阁上所见的美景,更为我们呈现了黄庭坚美好的精神境界。不同于前朝的骚人墨客,黄庭坚不是现实政治的冷眼旁观者,不是沉浸于纯思辨领域的'清谈者,而是一个积极投身政治、安邦治国,内心却仍坚持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者。

  【作业布置】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以“亭台*”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登快阁》教学设计3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

  (一)预*检查

  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

  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

  思考7阅读与思考

  鉴赏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鉴赏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五、拓展阅读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和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阈:“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醒酶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吊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黄庭坚名句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2)

——《登快阁》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登快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

  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

  登高——望远——思深

  (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我们今天来学*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

  二、品诗味人

  (板书:品诗)

  (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

  讨论: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象——弃官归隐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三)味人(5分钟)

  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

  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

  治*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

  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镇。

  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崇宁二年(1103年),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

  3.讨论:提到厌倦官场,选择归隐,你想到了谁?(陶渊明)黄庭坚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完全一样吗?

  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

  三、总结归纳:(投影)

  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完成板书:

  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用典

  知人论世

  四、课堂演练:

  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

  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登快阁》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

  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

  一、预*作业

  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今天我们再来学*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总揽全诗,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或诗歌主旨的是哪个字?

  明确:“快”、“痴”、“归”都有可能出现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板书)

  到底哪个字更适合?这几个字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全诗,相信这个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可以推测出,诗人因为工作一整天,身心俱疲,于是忙里偷闲,独自来此放松一番。结合诗题,我们可以说,他登阁的原因是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而登阁的目的便是“寻快”(板书)。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

  “快阁东西倚晚晴”一句为人称道的是这个“倚”字,尽显诗人疲惫却闲适的姿态。前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一句,李商隐又吟“万古贞魂倚暮霞”,同样是一个“倚”字,杜句坐实了倚的对象,李诗虚写倚的主体,黄庭坚则巧妙结合两个诗句,让四处游走于快阁的自己倚靠在无所依凭的傍晚晴空之上。

  3、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黄庭坚登阁所见,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庭坚所感受到的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

  明确:诗因妙句而名,此联便是典型的一例,我们不妨仔细品味。在这里,黄庭坚展现了自己“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巧妙化用前人诗句的实力,他融合了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朓名句“澄江静如练”,将自己倚凭所见描绘得出奇清朗。例如选用其中的“落木”的意象十分自然贴切,正如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木”使人更易联想到疏朗的树干形象,让眼前群山更显空阔远大。同样,一个“澄”字、“一道”和“分明”三个词连用,把江水的澄澈、清爽,月色的清楚、明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月色如碎银般洒在了赣江之中,好一副“晚晴江月图”。试问,面对如此沁人心脾的爽朗之景,谁能不感到爽快、畅快呢?因此此处,诗人获得的快意是“赏美景之快”(板书)。

  4、既然诗人登阁是为了寻快并从美景中得到了快意,甚至也出现了足以传诵千载的名句,诗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黄庭坚还“画蛇添足”地写了后面两句呢?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诗的最后两联,随后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诗人的情绪在此处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在学生自由回答以后总结)看到这里,我们或许需要对黄庭坚写这首诗的大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PPT展示、讲解)

  从颔联的美景当前、快意当前的情绪到“朱弦已为佳人绝”一句,作者的情绪有一个下滑。“朱弦”的典故讲的是世无知音,伯牙绝弦。一个“绝”字表明,黄庭坚不再对时处官场的同僚抱有交友之心。所以他在此处的情绪突变,忽然失去了前面美景所给予的快感。

  但“我”就此罢休了吗?不!“我”将移情他物。于是诗人从另一个地方勉强、姑且找到了一份“快”,即此处的“美酒”。(板书“移情美酒”)想象中,美酒正当时,我且以青眼横流,流转于美酒之间,借酒消愁,稍作调适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快意”呢。

  5、但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调适,诗人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快意,其途径是什么?

  明确:归去(请同学解释白鸥之盟的典故)。诗人欣赏美景时触景生情,自然景观之美让诗人更清晰地意识到官场的浑浊和官务的繁冗,勾起了诗人返璞归真的向往,渴望潇洒地吹着长笛,“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也要回去,像回到大自然的白鸥一样自由自在。因此,诗的结尾,诗人感悟到第三种“快”——不在当前的世界中,而在向往的美好的归隐世界里。(板书“悟快:归隐”)

  四、深入思考,深化主旨

  1、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解读到此就终结了:全诗借景抒情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一些矛盾之处。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显然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明知官场扰人、归隐甚快,却依然终生流连官场在宦海沉浮呢?

  明确: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后解析。(PPT出示)

  猜测一:“大隐隐于市”?

  恐怕不是。“大隐隐于市”的境界应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阐述的那样旷达:“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猜测二:争名逐利?

  更加不是。我们回过头去看诗的第一句(齐读第一句)。第一个词——“痴儿”。痴儿是什么意思?“痴”可以解释为痴迷或痴傻。(PPT出示)“痴儿”一词出自《晋书列传十七章》:为人清正的傅咸屡屡批评在朝为官的杨骏,杨骏之弟、傅咸之友杨济便写信婉劝傅咸停止批评:“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也总结晋人时风是“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可见,在许多文人眼中,过于关心时务政事就是“痴”的表现。所以心有“忘机”之愿而当时正在泰和县为官的黄庭坚便只能自嘲为“痴儿”,深知自己投身宦海的行为在他人眼中、在自己心中均是痴傻之举,他并不想随波逐流、争名逐利。那他流连官场、宦海浮沉却不乘船归去又是为哪般?

  猜测三: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若能更全面地了解黄庭坚的诗词、事迹和性格,我们会发现他虽无逐名之衷,却有济世之怀。这其实是*许许多多士大夫(尤其是宋代士大夫们)共有的高尚情怀。《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李白却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黄庭坚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同于那些归隐之士,即使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心向往之,却难以拂袖而去;虽不求闻达天下,却依然会在走下快阁之后变回一方父母官,做回那个“痴儿”,兢兢业业地去“了却公家事”了。

  2、总结

  回到课堂最初的问题。同学们找的字都是能够“部分”表现诗人情感态度或诗歌主旨的字眼,他的情感态度应当是这些字眼的融合:因“痴留”于官务而“不快”(板书“痴而不快”),因纵情山水感到“畅快”所以希望归隐山间、不再“痴留”人间(板书“快而不痴”),最后却因心中的这份责任感和对百姓的牵挂而重回官场(板书“痴而快之”)这才是黄庭坚能在“不快”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快阁上所见的美景,更为我们呈现了黄庭坚美好的精神境界。不同于前朝的骚人墨客,黄庭坚不是现实政治的冷眼旁观者,不是沉浸于纯思辨领域的'清谈者,而是一个积极投身政治、安邦治国,内心却仍坚持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者。

  【作业布置】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以“亭台*”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登快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

  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

  登高——望远——思深

  (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我们今天来学*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

  二、品诗味人

  (板书:品诗)

  (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

  讨论: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象——弃官归隐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三)味人(5分钟)

  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

  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

  治*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

  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镇。

  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崇宁二年(1103年),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

  3.讨论:提到厌倦官场,选择归隐,你想到了谁?(陶渊明)黄庭坚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完全一样吗?

  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

  三、总结归纳:(投影)

  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完成板书:

  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用典

  知人论世

  四、课堂演练:

  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

  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3)

——快与慢的作文范本10份

  快与慢的作文 1

  你的生活中或许已被快给围攻,也许你也已经*惯了,但我想说的是,让自己放松一天,来欣赏着世上的靓丽繁华。

  现在,任何东西都快,比如:快递、快餐、快照、快洗、如此多快,怎么会没人思考到慢?大城市快速的生活,难道不空虚吗?如果有人问,你这么忙,在干什么啊!你一定呆若木鸡,第一反应,开会、做报告、管理金额,这无非只是工作需求,可是你连观察大自大自然的时间都没有。

  你,要慢慢来!

  慢是什么?

  我想,慢应是一种从容,放松的心境,宁静的公园,是否有人在走路?那路*整、柔软,偶尔传来悠闲的歌曲,沉稳悠长,给人无限的遐想。虫鸣声,黄昏下,有一丝轻柔的风从脸上滑过,原本狂躁的心瞬间*静下来。过了许久,天地沉默,我从幻想中回来,拿出手机,一看已过半小时。虽已要回家吃饭,但我丝毫不慌张,慢慢地往回走,眼往下一看,一群寻食的蚂蚁准备回家。我蹲下细细的观察,看完,起身,又慢悠悠走了。在那个足球场里,有人在比赛,他们在进球中感到快乐,在漫长的休息后,不紧不慢地又开始了。

  最爱,还是在夕阳西沉时,拿起家里的乐高拼起来,端一杯水,放在旁边,钻进玩具室,一呆就是一晚。终于找到零件,便慢慢悠悠地拿起水,喝一小口,嗯,冰水怎么变温的了?一点也不冰。照图纸上拿起零件,看一下图纸,从中找到第一要用的,再找第2个拼起来,就这样,很快就拼完了。拼累了,两三步走到房间,脱掉睡衣,往床上一躺,盖上被子,嗯,舒服。

  这世上,快的节奏没有任何错,可是,你可以让自己放松一天,来观赏世界,这比你天天在办公室看计划书好多了,也许,你会看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呢,请,慢下来,用心观察世界,会发现世界是很美的。

  快与慢的作文 2

  “快”、“慢”是两个形容速度的词,把速度一分为二。人们对速度,也用这两个词的其中一个来判断。如果快了那就不是慢的,如果慢了那就不是快的。飞机的速度是快的,自行车的速度是慢的;蜻蜓的速度是快的,蚂蚁的速度是慢的。为什么人们现在争着买汽车呢?因为可以使行驶的速度变快。为什么人们现在争着买电脑呢?因为可以使办事的速度变快。可见人们在追求速度快,大多数人们都认为快就是好的。可我认为,不能单纯追求快,又好又快的快才是真正的快!

  现在学业很重,作业量大,同学们做作业只追求一个字:快。班里有个男生,因为成绩差,老师又给他额外布置了许多作业,他的作业量几乎是我们的两倍。也就是说,他做作业所需要用的时间是我们的两倍。可他却能早早地完成作业,有时时间用得比我们还少。做完作业后,他就去玩,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向他请教秘诀,他说:“把字写烂点,写字的速度就快了。”我们翻看了他的作业本:哎呀!他的字要么龙飞凤舞,要么密密麻麻,看着很不舒服。后来,他被叫到了办公室里,老师撕毁了他的作业本,叫他重写一份。从此,他再也不敢乱写作业了。速度快是好的,可是他却牺牲了作业的质量老换取速度快,这样就会显得很不值得,最终得到了惩罚。

  有句老话叫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谚语,可真正能遵循它的人又有几个呢?我的舅舅是个典型的“上班族”,工作非常繁忙。有一次,他要去慈溪开会,本来说好开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可到可下午却临时调整了一下时间,改为下午一点,整整提早了两个小时。单位里吃饭的时间是正午十二点。舅舅匆匆扒了几口饭便立刻开车出发。因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迟到,所以舅舅就不由自主加快可车速。在一个十字路口,他闯了红灯,和一辆疾驰过来的面包车相撞,发生了车祸,被送进了医院。时间紧迫,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能为了追求速度快而违反了交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唉!可怜的舅舅啊!您应该牢记这个教训,不要再犯错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得是,书中也有不少。我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酿酒师,想酿出世界上最好喝的酒,于是请教一位有多年酿酒经验的老者。老者对他们说:“要采齐这七七四十九种长在高山上的草药,然后用太行山上最高处的一涌清泉在一天中涌出的第一桶水酿制,密封八八六十四天,在第六十五天鸡叫三遍后打开酒罐,就能酿制成世界上最好喝的酒。两个酿酒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找齐了所有的材料,苦等了六十四天,终于到了开酒罐的日子。两个人都非常迫切地等待着。鸡叫了一遍,叫了两遍,还没叫第三遍,一个酿酒师耐不住性子了,打开了酒罐,可里面却是一桶酸水。另一个酿酒师在鸡叫三遍后打开了酒罐,喝到了世界上最好喝的酒。鸡叫一遍的时间并不长,可第一个酿酒师却等不了这段时间了,先打开了酒罐,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酿制的酒成了一桶毫无任何价值的酸水。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却因快了一步而与成功擦肩而过。可惜啊!太可惜了!

  可见,有的时候,太追求速度并不好,关键是要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速度快,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快与慢的作文 3

  中国有句俗话:“快刀斩乱麻。”

  中国还有句俗话:“慢工出细活。”

  现代生活灯红酒绿,高速向前,每个人都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信奉“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至理名言。于是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甚至于未必记得刚刚与你擦肩而过的人的模样。

  可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出味的。就像工夫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涤茶叶上的微尘的。只有到第二遍、第三遍,茶叶经过沸水的'洗礼,在沉沉浮浮之后慢慢舒展开来,那时,清香四溢,唇齿间茶香缠绕,这才是品茶的绝佳时机,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韵,茶之魂。

  所以,放慢脚步吧!

  放慢脚步,置身于自然,感受心情自由的舒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安宁。

  放慢脚步,流连于戏剧,领略那举手投足水袖轻拂间的缠绵悱恻和心灵的情感释放后的回荡。

  放慢脚步,驻足于书海,感悟人生的哲学,穿越时空与先人交流。

  可慢就一定意味着踏实吗?

  不一定。有的人慢是因为犹豫,是因为逃避,是因为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当他遇到问题时,他选择慢,让时间来决定一切,来解决一切,无论何种后果,他两手一拍,肩头一耸,一脸无辜:“这是顺其自然,我也没办法。”他真的无办法吗?不,他有办法,但他不去实施,因为他害怕承担,承担后果,承担责任,所以他推托,以“时间”为借口,将本应挑起的担子推得一干二净。这种慢,是无勇无能的表现,是缺乏责任感、缺乏魄力的表现。

  非典来临,是那一声声果断的命令,一道道快速拉起的隔离带,一个个匆匆忙忙的身影,才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才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

  洪水暴发,是那一艘艘如离弦之箭在水上穿梭的冲锋舟,一个个矫健而迅速的救人动作,一道道飞速摞起的沙包围墙,才保护了家园,最大程度地保住了人民的财产。

  在某些方面,快,意味着匆忙与失去乐趣;慢,意味着充实与升华。而在另一些时候,快,意味着果断与效率;慢,意味着犹豫与胆小。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

  快与慢的作文 4

关于快与慢的作文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练*跑步。

跑道是二百五十米一圈的,我站在起跑线上,做好准备,屏息凝神。妈妈一声令下:“预备,跑!”,同时按下秒表。我像箭离弦一般冲了出去,迈开大步跑了起来。一圈跑完,到终点,妈妈瞪大眼睛,她的眼里,有吃惊,有生气,还有一丝着急……“太慢了!”妈妈的话给我沉重一击,“一分零六秒啊!你算算,照这个速度,跑四百米和八百米,得跑多久啊?”我垂头丧气地想,唉,妈妈说的没错,按照这个速度跑四百米,充其量也只有合格。

我仰头看着漆黑的天空,长叹了一口气。这时,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笑容满面地说:“哎哟,不错嘛!跑得很快呀!我也比你快不了多少呢!”我一听爸爸的话,又有了一些信心。今天,天色特别好,能看见空中高挂的两颗小星星呢!那两颗小星星虽然很小,但我分明看到了它们眨着眼,像在鼓励我。

我大声地说:“那么,我再跑一圈试试!”爸爸高兴极了,眼镜几乎放出光来:“好哇!我在前面跑,你来追我怎么样?”他迅速地脱掉皮鞋,赤着脚,摆好姿势,开跑了。他一下子就超过我了。我立刻赶上,可是老爸又加速了。我咬紧牙关,拼命地追老爸,赶啊赶,累得气喘吁吁。最后,老爸跑了五十二秒,我跑了五十七秒!妈妈惊喜道:“哇,快了这么多,潜力很大啊!第一次肯定没有尽全力吧?认真对待,你应该可以的!”

我和爸妈坐在草坪上歇息片刻,我对老爸说:“呀,老爸你宝刀未老么!你还说比我快不了多少?”老爸笑嘻嘻的`,嘴角向上扬起,好像重新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眼中藏着一丝调皮:“激将法呗!”哦,我真觉得此刻的老爸像个老顽童呀!妈妈的嘴角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潘潘,要继续努力哦!”

是啊,爸爸看着我,妈妈看着我,连天上的星星也都看着我,说我慢也好,夸我快也好,都是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蕴藏着一份特别的浓浓的爱。我怎么能不再快一点呢?

  快与慢的作文 5

  听说松江建造了一座高铁站,列车能直达杭州。妈妈说:“高铁可快了,听说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杭州。”“是吗?”我将信将疑,心想:“松江离杭州这么远,怎么可能只有半小时?”

  我们驱车来到高铁站,耐心地等待列车的到来。

  不一会儿传来一阵巨响,一列高铁风驰电掣般地驶来,它卧在铁轨上,声音震耳欲聋,像是巨型卡车驶过。我马上捂住耳朵,向高铁驶来的方向望去。列车很长,像一条巨龙一样。妈妈说这就是高铁,我心想:高铁的速度是很快,可是声音太响了,如果上了列车,一定不能安心休息。

  但是我想错了。上了列车就不一样了,里面舒适干净,外面的动静一点也听不见,就连高铁本身开动的声音也听不见。我可以在高铁里吃东西、看书、休息,真舒服呀!我忍不住大声赞叹:“现在的交通真发达!”

  很快就到了杭州。我们来到西湖边,欣赏西湖美景。一切就如课文中讲述的一样:西湖水*如镜,犹如一面巨大的银镜。一只只水鸟掠过湖面。看远处的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我们来到白堤上,桃红柳绿,百花争艳。而苏堤呢?便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漫步在西湖边,我不由想起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不禁感慨万千,大声赞叹道:“大自然真美啊!”

  我在“快”与“慢”中穿行:飞速的列车将我载到我想去的地方,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我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快与慢的作文 6

  当今社会,办什么事都讲究个速度。出门奔高速公路,吃饭吃快餐,送信要快递……快,就一定是最好的吗?这点我不敢苟同。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慢并非是差也,慢也有其诱人的地方,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得慢走,品味一篇佳作得细品,吃饭要香得细嚼慢咽……如此说来,慢,也非一无是处。

  对于我们这年纪的人来说,青春是一种活力的象征,是奔跑而并非散步的年龄。有首歌叫《加速度》,我们是翔飞于蓝天的雏鹰,只有不断飞翔,不断博击风雨,不断加速才可使我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更加坚韧有力。是啊,快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企求。进入高三,我们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加速学*,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力。迎风直上,站在前列,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慢一步,你会永远被落下;慢一拍,你就很难跟上集体的节奏。一百一十米跨栏奥运冠军刘翔正因他快速飞跑而使外国人惊叹。由此而言,快,确定应当为世人所亲睐,所追求的了。

  诚然,快是一种挑战极限,那么慢则是一种稳抓稳打。就拿这会来说,离考试结束也不过只剩下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我所在考场中,已经有一大部分人做完了试卷,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甚至有的在睡觉。相比而言,我承认他们速度比我快多了,但这样真的是好的吗?假如能做既快又好也就罢了,假如不能呢,与其错误一大堆等到后来复查,还不如做的时候细心认真呢!慢一点,你或许可以更仔细一点,避免一些无谓的失误,那样不也是赢得成功的方法之一吗!有句话叫:追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记得一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博士生出来工作,他没有选择一步登天,直升高级职位,而是让从基层慢慢做起,让老板一步步地发现了他的超常的能力。他也因此更加熟实业务,更加能够了解工作,使日后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最终稳稳地坐上副总的职位。

  有人喜欢骑摩托,追求风一般的感觉;有的人喜欢散步,向往安逸闲适的心境……

  其实,快与慢,只在于你的选择。生活中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当快则快,该慢则慢。我们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却也不可以一味地散慢拖拉!

  我们应当拥有一个有快亦有慢,快慢适度的人生,那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快与慢的作文 7

  这天,我闲来没事做,便推了车子出去兜风。

  公园里,也难为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礼拜天上午,便就有人在闲逛。在湖边有一对情侣在散步;花园旁几个大伯手拿快板、头琴在奏着悠悠的小曲;一些老人在打太极拳,还有人在边哼着小调便慢悠悠地走。各式各样的人在做着不同的事,只是有一个共同点:一切都是慢的。是呵,你看,没有人急急匆匆,更没人风风火火,这里只有不紧不慢。而我,在这里却又显得有些不协调了。我这么想着,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放慢了速度。

  不一会出了公园,上了大马路,我差一点就被疾驶而过的汽车碾扁。

  到了十字路口,刚刚好是红灯,便有这种声音出来:“妈的,再不快点我的客户就要跑啦!”“怎么回事啊!偏偏在这会红灯!”……类似的抱怨比比皆是。我怎么就找不到刚才那种舒适悠闲的感觉了呢?我疑惑起来。

  “嘀嘀”“嘟嘟”交织在一起,和慢形成了对比。

  快,慢,快,慢……

  快与慢的作文 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地容易急功*利,总是才付出一点点努力,就着急着看到结果。

  如果没能及时看到反馈,就会有点小小的挫败感,导致失去了一些信心与动力。

  这也许是现在很多人的一些通病吧。

  以前有句诗,说从前慢,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我看到的是诗中说的”慢“,那种慢,也是一种生活,通讯不方便,朋友亲人之间联系是靠书信,虽然不能像如今分分秒秒收到信息,但是在等信的那段时间里,是一种期待与沉淀。如今大家通讯方便了,时不时就在手机上聊两句,反而聊着聊着就无话而说了,那种友谊的紧密感,也渐渐地消磨的不再浓厚。

  所以现在很多人在提倡慢生活,关于冥想之类的自我疗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在让自己学会在现在的快速发展中学会找到自我。

  其实快与慢,也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一种选择,没有人能真正地逼迫你,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啦。

  快与慢的作文 9

  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

  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

  快与慢的作文 10

  上学的路途中,“喔伊喔伊”的声音传来,十字路口上,两台卡车亲吻了对方,想必又是为了赶时间,闯红灯吧!驾驶者为了提前到达目的地,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如果不闯过去,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迟到而已,绝不会因此而受伤或失去生命。舍去“捷径”、舍去“快”,虽然花更多的时间,却能换来更大的*安。

  我常常也想要贪快,而吃尽了苦头,放学在培训班写功课,我回到座位开始奋笔疾书,面对抄写作业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眼睛看着书,手上如同马达快转,只听见笔尖“沙沙!”的响声。十分钟后,我站起来说:“我写完了!”宋老师慢慢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那么快,检查过了么?”我胸有成竹地直接冲上讲台,说:“检查过了!”宋老师接过本仔细的看着,而我心里这时已在暗暗的想:待会可以痛快的玩了。

  老师放下本子,我自信满满地准备回位。“干什么,拿回去重写。”这句话彷彿是一道晴空霹雳,正中我的脑门,我摸不着头绪的问:“我哪儿写错了?”老师紧皱着眉头回答:“自己检查一遍。”我像一只困在笼里的小鸟,脚像是被磁铁磁住了,呆呆地坐在教室里。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接过本子一扫“没错呀。于是原封不动地重抄了一遍又交给老师看,她看了生气地说:“你还是不知错在哪啊!”她指着本子告诉我:“你看,你把“向”写成“响”,做事要认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只好又重抄了一遍后,走出了教室,细细的想着老师的话。

  更惨的是,考试时为了图快,提笔就写,想赢得时间,结果“欲速则不达”,以致造成读题不准,漏洞百出;不是语文造句的句号没写被扣分,就是数学应用题看错题目而失分,再不然,答案算出来了,答却写错了,结果“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些做法不仅不能赢得时间,反而使我白白浪费考场上的许多宝贵时间。多次的教训,我才了解:解题时不仅要仔细,更要注意思写结合,不图快,力求一次正确、保证成功,万万不能有“反正后面要检查”的依赖思想。

  有时候慢其实是快,舍其实是得。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最后诸葛亮累死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我为了贪快、想赢得时间,能够玩乐,能够得高分,没想到却浪费更多时间,损失更多分数,简直是得不偿失呀!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要舍去“求快”的心态,小心谨慎地做功课、看题目作答,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却能够节省更多的力气,得到更好的成绩。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4)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

  滕王阁序赏析 1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山原辽阔,尽收眼底;江湖盘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船只挤满渡口,尽雕成青雀黄龙的形状。云气消散,雨过天晴,彩虹贯天,长空明朗。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渔船响起悠扬的歌声,歌声直飘到鄱阳湖的彼岸;秋凉的天空传来雁群的惊叫,叫声延续到回雁峰的水边。

  远望的胸襟刚开始舒畅,奔放的兴致又急剧飞扬。箫管齐鸣,鼓荡起清风阵阵,歌声纤柔,逗引得白云依依。仿佛在睢园的绿竹丛中宴饮,豪气盖过了善饮的彭泽县令;又如在邺水的荷花池畔吟咏,文笔辉映着擅诗的临川才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极目长天,畅游假日。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兴尽悲来,感到命运皆有定数。遥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指点云雾飘渺中的江南。大地的尽头南海最深,天柱虽高而北极星更远。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沟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怀念天子而不得朝见,奉召到宣室殿更不知在何年。唉!命运不好,遭遇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使贾谊屈居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逃隐海滨,又难道不在清明的时代?所可仗恃的是君子安于贫贱,而达人懂得天命。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初衷?境遇不好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凌云的壮志。喝了贪泉的水,神志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内,心情却依然欢乐。北海虽然遥远,乘大风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日暮为时未晚。孟尝品德高洁,空留下报国的热情;阮籍行为狂放,能学他无路便痛哭?

  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滕王阁序赏析 2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 3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赏析 4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赏析 5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段落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译文赏析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滕王阁序赏析 6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 7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赏析 8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 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 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 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陽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陰、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 之滨,和江 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

  “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愈少时,则闻江 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

  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 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这首诗*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韵的交 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又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时,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去,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的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之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本身的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啊,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便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的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才子传 王勃》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之时。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滕王阁序赏析 9

  【原文】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①,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②,地接衡庐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控蛮荆而引瓯越⑤。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⑦。雄州雾列⑧,俊采星驰⑨。台隍枕夷夏之交⑩,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陽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州象舞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象星星一样多。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有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陽的水边。

  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宴会上排萧声响起,好象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命运不好,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君子洞察先机,通达事理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赏鉴】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陽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岗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寥寥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一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而不*,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至“舸舰弥津,青龙黄雀之舳(*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结合,意会)”。这种远*结合,远*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一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鹜(动)、秋水(*)、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陽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写景:王勃由*及远*结合及远,层次分明。写情同样也如此,由浅入深,先在第四节借景点情,逐渐深入,至尾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却戛然而止,实为第五节留下伏笔也。第五节一开篇“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直接点入主题,好像突兀,但有第四节辅垫,回味一瞬,亦觉自然,此中的视觉冲击感,让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王勃的善于制造高|潮,往往转折的笔锋,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借古时名人鼓励自己,虽极尽无奈,却又存希望于圣主。相信自己终究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更是写出了他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凡后世怀才不遇者常以此两句作为励志之名言,就可见此心的高洁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以上这些文字是上句的进一步诠释,也可以说是注释,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奋起的高远志向。犹其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说明了自己不因暂时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从其对孟尝与阮籍的怒其不争来看,王勃此次流放确实心存不甘,时时牵念复返长安,展自己凌云之志的良好愿望。

  “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六节王勃以自我介绍开篇,说明了自己的境遇与志向。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点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他并未就此深入,而是笔锋徒转,接以自嫌,再捧阎公等与坐长者,以明自己奉宴之心。结尾更是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赞阎公等人,与上句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失望到“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的知音之语相慰,足见王勃处世之老成。这种对比句,无疑加深了赞誉的力度。从景写情至抒怀再牵回*境宴会场面,王勃收入自如,处处不着痕迹,如此笔力,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畅远而不忘中心本意,写散文者当注意也。

  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一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 “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一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滕王阁序赏析 10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山原辽阔,尽收眼底;江湖盘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船只挤满渡口,尽雕成青雀黄龙的形状。云气消散,雨过天晴,彩虹贯天,长空明朗。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渔船响起悠扬的歌声,歌声直飘到鄱阳湖的彼岸;秋凉的天空传来雁群的惊叫,叫声延续到回雁峰的水边。

  远望的胸襟刚开始舒畅,奔放的兴致又急剧飞扬。箫管齐鸣,鼓荡起清风阵阵,歌声纤柔,逗引得白云依依。仿佛在睢园的绿竹丛中宴饮,豪气盖过了善饮的彭泽县令;又如在邺水的荷花池畔吟咏,文笔辉映着擅诗的临川才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极目长天,畅游假日。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兴尽悲来,感到命运皆有定数。遥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指点云雾飘渺中的江南。大地的尽头南海最深,天柱虽高而北极星更远。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沟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怀念天子而不得朝见,奉召到宣室殿更不知在何年。唉!命运不好,遭遇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使贾谊屈居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逃隐海滨,又难道不在清明的时代?所可仗恃的是君子安于贫贱,而达人懂得天命。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初衷?境遇不好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凌云的壮志。喝了贪泉的水,神志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内,心情却依然欢乐。北海虽然遥远,乘大风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日暮为时未晚。孟尝品德高洁,空留下报国的热情;阮籍行为狂放,能学他无路便痛哭?

  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5)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合集五篇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题记

  有些人认为一分钟快,有人认为一分钟慢,我却觉得时间是公*的,时间的快与慢都是相对的。

  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喜欢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明天又做别的事,一天天堆积,到后面在来补做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一刹那间的溜走;又有人在今天就把明天的事给完成了,明天却无事可干,感到时间非常的慢;我觉得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明天做,这样才不会感到生活干燥无味。

  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有一次,我在写作业时,总管不住自己的心,一会玩玩具,一会翻翻书,一会在吃东西……

  到了10点半,我还被“作业大军”困在其中,没做完便倒下睡了。

  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时,发现我本子上一片 空白,立即把我批评了一顿。

  晚上,我做作业时,不停地写,在7点20分之前便赶完了。我翻了翻书,决定吧下一课的生字写了,写完之后,再也没有作业可以妨碍我玩了。

  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布置写生字,我周围的人都在匆忙的写生字,唯独我在悠闲地看书,同桌问我:“你怎么不写生字?不怕被老师K 吗?”“我写的当然比你们快了!我昨天就写完了。”我得意地说。

  同桌头也不抬,我渐渐感到好无聊,我拍拍同桌:“喂,陪我玩!”“没空!”

  经过这次事件,我现在比以前动作快多了,学*成绩也很好,这一切还要多谢这件事呢。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想让事件变多,珍惜时间就是延长时间最好的方法。”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 2

  从小对跑步的热爱让他练就了火车头般的速度和节奏。然而信心满满的他却在日本奥运会上被超越了。

  立志要雪耻,第二天他便又开始了训练,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可最终他没能出现在墨西哥赛场上。他自杀了,留下一纸遗书:“我累了,再也跑不动了。”

  这恰恰是每个人心里时常浮现的却又最难以启齿的话。圆谷也是用生命来换取这一句话的呀!在跑满对手的跑道里,在充满反击意味的训练中,在名利双求的压力下,圆谷,哪怕任何人,都会变得步履维艰,最终倒下。这也是我们现在步入的跑道,你追我赶,优胜劣汰是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我们的生存法则。

  我承认这个社会需要快。从二轮车、三轮车到四轮车飞机磁悬浮;从快餐、快速面到速溶咖啡;从电报到电话视频;写信、日记变成了微博,沟通与交流一短再短。渐渐地,求快变成了利欲的放大镜、人类贪求之心潜滋暗长的催化剂。瘦肉精还不够,塑化剂又扬名立网;河南“健美猪”被曝光,“化妆猪”又在重庆站起来。盲目求快,让生产者忘了人活着的价值。但是我是“理解”他们的,正像***说的“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生活在这样的年代,我们没有慢下来的资格。

  然而仔细掂量一番,人这一生,无非是从摇篮到坟墓这段短短的路程,若从不曾淡然**,从不曾佩韦缓行,便是走在别人前头获得更多名利又如何?到头来,“赤条条来去”自己的灵魂因太多负重也带不走了,只拖着行尸走肉,先前的快变得尤其慢,此正是物极必反,快慢想成。

  那么,不如就慢下来,看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我只镇定自若独坐其中。圆谷是最后才彻悟的,但他终究是怯懦的,走向快的极端——停,我的意思是,这着实需要一股不小的勇气。高收入的中石化只是经石油价格稍微一跌便开始慨叹囊中羞涩,叫一般人怎能不为自己的微小得失悲悲戚戚提心吊胆?这慢需要最多的内心矛盾做出让步,需要最真切的梦想和最诚恳的心态构建,需要把握内心的节奏;这真的与外界的沉浮世事无关,它哪怕在你面对自己时出现过一秒,也值得欣慰。

  写到这儿,我想以一个寓言来结尾: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众人问:“怎么不走了?”那人笑了笑,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 3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就如我现在的心情一样,郁闷周末的时间为什么总是这么慢,我坐在桌前一边写着作业一边想着,每天和每天的时间是不是不一样?此时,我有这样的疑问?

  今日如往常一样当我坐在桌前,准备开始写作业时,忽然想起我表姐发过的一条微博:“晴朗的天空中挂着明媚的太阳,爆晒着写作业的我的脊背,心情确是无奈的。”这时妈妈走过来,我连忙写起作业来。耳边传来笔尖“沙沙”的声音,心里想着表姐微博语中之意,就如此时我的心情,而我抱怨的是时间为什么这么慢?

  在校时,当下课铃声响起,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楼道内便传来嘻嘻哈哈的打闹声。而我也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很快,上课铃声响起,我的心情瞬间变得严肃,这时又在念叨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时间像流水般刷刷的就过去了;但有时候,时间就像蜗牛一样,真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矛盾永远理不清头绪。

  无意中,我又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生活有趣,学*紧张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如果生活无趣,学*松懈,人就会产生另一种错觉,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其实时间在每一天都是一样的。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决定要改变自己对学*和生活的态度——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所以我要快乐学*,快乐生活,快乐长大。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 4

  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快”了,比如每天必须很快地吃早饭,又飞快地跑去学校,接着又要整理书包,然后晨读。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说好听点,那就是让我们不开小差,说难听点,那简直是狂风暴雨般的打击!所以大家要让生活“慢”下来、放松下来。“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不都是古人对“快”的差评吗?让生活慢下来吧!

  但是,你可能会问:“慢是什么?”

  那我告诉你,“慢”包括了一切轻松、悠闲的事情。从我的理解上,“慢”就能使你开心,“慢”就能使你舒适,“慢”就能使你放松,“慢”就能使你自由!

  就像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去公园野炊。我背上包,里面放满了食物和书本,我的手里还拿了一个烤架,那是为了烧烤用的。我爸则拿了一个帐篷,那是为了露营用的。我妈还拿了一个吊床,那是为了悠闲用的。看样子三个人的负重量还是我最大呀!

  我们到了公园,架好烤架,放上食物,有香肠、芝心年糕、热狗。

  我很无聊,便躺在草地上,只见几片落叶从银杏树上掉下来,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有几片还落在我身上,好像在跟我玩耍。到了吃饭点,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接着,我又饶有兴致地玩了一会儿,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快”,虽然能让效率变高,但“慢”却能让生活更有意义!

  生活中的快与慢作文 5

  21世纪,我们人类都崇尚“快”这个字:快餐,快速面,快件,快速搜索,开快车……

  虽然“快”使我们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但是缺陷也很多:快餐和快速面虽然十分方便,但吃多了会营养不良;上网搜索资料是很快,但比起以前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我们失去了增加更多知识的机会;交通事故的增多,开快车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什么“快”都不好的,快件,可以快速传递信息,你说有多好。

  那么,你说“慢”好不好呢?慢会浪费时间。反应慢,通常被人嘲笑为迟钝,这有什么好的。但你可知道,“慢”也有“慢”的妙用,比如:

  吃饭就要细嚼慢咽,不能像吃快餐那样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吃饭慢有助于消化及营养吸收,还可以培养人的优雅*惯。

  当你急匆匆回到家,向爸妈抱怨你遇到的倒霉事,爸妈通常总是会说:“急什么,慢点说。”

  写文章,与写稿快手相比,有些作家喜欢脚踏实地思考,慢悠悠地琢磨,慢悠悠地写,通常能写出充满灵气和智慧的散文,随笔,小说,脚本等。

  慢还可以用在散步上,散步是散心,也是锻炼,可以在公园里慢慢地走,和熟人聊聊天,交流一些想法,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慢”其实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想想当你和别人告别或是送亲朋好友时,最熟稔的一句话是什么?对了,就是:“您慢走啊!”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6)

——《湖》的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湖》的阅读答案 1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是( )?

  例:安可为俗士道哉!?

  A.为朝烟,为夕岚

  B.石篑数为余言?

  C.余时为桃花所恋

  D.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急往观之

  B.多于堤畔之草?

  C.罗纨之盛

  D.山岚设色之妙

  3.作者认为西湖最美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西湖最美的时候是在春天的月夜。

  《湖》的阅读答案 2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 时 间 景 情

  甲 文 ⑴ 月景 闲情

  乙 文 更定 ⑵ ⑶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

  《湖》的阅读答案 3

  渺渺澄湖望不穷,画船曾驻夕阳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铺潋滟红。

  鸦背浮金归古戍,雁行如字写晴空。

  玉箫吹彻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风。

  [注]①李綗,元代济南人,曾任济宁知州。济州西湖,即马场湖,在济宁城西二十里老运河北,今己埋为*地。

  (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要概括西湖的景色特点。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霞比作“浮金”,形象生动,表现了对西湖傍晚景色的喜爱;“背”“写”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动感,增添了情趣。

  (2)夕阳下的西湖辽阔清澈,画船往来,群山倒映,水波潋滟,晴空飞雁,风吹荷香。表现了诗人游湖观景后的惬意和对西湖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背”和“写”是人的动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鸦飞向古老的城堡,雁儿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美景,赋予西湖以动态美。“浮金”的原意是水面闪耀的光芒,在句中暗指晚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联“渺渺”写出西湖的一望无际辽阔,“澄”字写出西湖澄清见底,清澈无比的特点。“画船曾驻夕阳中”写出画船往来,热闹繁盛的景象。颔联中写了千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之中,湖水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颈联中写了雁儿飞向晴空,如字排开。尾联写了西湖中荷花飘香的美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写眼前赏心悦目的美景,来直接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湖》的阅读答案 4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10.(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11.(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3.(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9.(2分)B

  10.(2分)C

  11. (2分)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12.(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13.(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14.(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即可)

  《湖》的阅读答案 5

  东山湖

  东山湖是一个美丽的公园。

  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东山湖真是风景如画。远处,群山一片苍翠,黄绿相间的玻璃塔高高耸立,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湖边,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细长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吐艳,散发出阵阵清香。小鸟在枝头喳喳鸣叫,燕子在树林间飞来飞去,湖中碧波粼粼倒映着山峦、宝塔,人摇着双浆,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时从船上传来。

  春天的东山湖多美啊!

  根据上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东山湖》是一篇写(_____)的文章。写的是东山湖(_____)时候的美丽景色。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

  2、作者介绍东山湖的美景时,具体写了许多景物,它们是远处的(_____)(_____);湖边的(_____)(_____);湖上空的(_____)(_____)。湖中(_____)(_____)的倒影和缓缓向前的(_____)。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参考答案:

  1、《东山湖》是一篇写(风景)的文章。写的是东山湖(春季)时候的美丽景色。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远处)到(*处)。

  2、作者介绍东山湖的美景时,具体写了许多景物,它们是远处的(群山)(玻璃塔);湖边的(柳树)(鲜花);湖上空的(小鸟)(燕子)。湖中(山峦)(宝塔)的倒影和缓缓向前的(小船)。

  3、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东山湖真是风景如画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7)

——登泰山优秀作文范本五份

  登泰山优秀作文 1

  7月2日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在宾馆里早餐是自助餐。想吃什么自己在自己的盘子里加什么。还能自己做炸鸡蛋。我看着很好玩就自己学着做了一个,我的炸鸡蛋很成功。所以我吃的饱饱的。该出发了。

  今天是多云,天气不算太热。爸爸开着车来到山脚下,把车停放在地下停场。我们买完票后,我们有去排队去坐大巴车,车开到半山腰停了下来。

  开始爬山了,我走在最前面,我和姐姐一直往上爬。爸爸和妈妈在后面一直喊:“慢点,慢点。”就这样我们一直不停往上爬。

  中午,我又饿又累,走到南天门,哈哈!前面看到有餐馆。我对妈妈说:“我好饿!我想吃饭好吗?”妈妈说:“好!好!好!”我们走到餐厅,爸爸点了好多菜。很快就上菜了,真好吃!下午,我们爬到了山顶。我站在泰山的最高处往下看,好美啊!

  该下山了,忽然,天上打起了一声响雷,索道关啦!我们只能走着下山。过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们在买雨衣那里避了一会雨。等雨下小了,我们穿着雨衣往下走。山路都变成瀑布了,我们只好踩着水走下山了。

  真是有意思的一天啊!

  登泰山优秀作文 2

  在国庆长假中,我们一家三口和表姐一家三口去登泰山。它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我们坐了小汽车去泰山,进入泰安市后我们就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

  到了泰山红门停车场后,舅舅去停车,我们先去登山。刚进泰山大门,我们就发现下山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少,手里都拄着拐杖,非常好笑。我们去了王母池、斗母宫、孔子庙等景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天门。听爸爸说,到南天门的那段有一千多级台阶,怪不得我们登的满头大汗。晚上我们一家三口租了一个帐篷,表姐家也租了一个帐篷。到了凌晨,妈妈喊我起来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帐篷上面有一个窗户,这还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住帐篷。

  早上四点多钟的时候,爸爸去喊租帐篷的叔叔来收帐篷,然后我们又开始登山了,到了碧霞祠的时候,人挨着人,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们慢慢的往前走,走了很长时间,我们终于登上了玉皇顶。一眼望去,真是人流如潮。我们爬上了一块大石头等着看日出,过了一段时间,太阳渐渐地从地*线上升起,大家高兴的欢呼起来。姐姐还用摄像机给日出录了像呢!我们每个人都和日出合了影,留下了美好的一瞬间。

  登山虽然很累,但我们的心情却是很愉快。

  登泰山优秀作文 3

  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登泰山。

  来到泰山脚下,看见那高耸入云的泰山,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心想:这么高的山,我能爬上山顶吗?不管了,既来之,则安之。我今天非爬上山顶不可。

  我们先坐车上中天门。由于山路盘旋弯曲,而且车的速度较快,所以我们在车子里被颠簸得东倒西歪。过了一会到达中天门,我们开始登山了,我心中暗暗地为自己打了打气。刚爬了一会就有点累了,但是路边的一块块刻有书法的大石块,令我精神一振,每遇一块大石头我都要上去爬一爬。只见一块刻有“飞来石”字样的大石块吸引了我,这真的是从天而降的石头吗?我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这块石头,摆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孙猴子的姿势,爸爸立刻为我拍下了这瞬间的记忆。就这样一边爬,一边拍,不知不觉,又爬了一段很长的台阶。我回头一看,只见长长的台阶挤满了人,人群簇拥着慢慢往上移,山脚下的城市、房屋和山都变得非常矮小。再抬头往前看,我们离目的地——南天门不远啦!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和姐姐一鼓作气爬到了南天门。

  站在泰山的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泰山不愧是“五岳之首”啊!

  登泰山优秀作文 4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参加了南大工会组织的旅游团。旅游团的第一站是泰安,在这里的主要活动是登泰山。早上汽车把我们送到了中天门,我们便向玉皇顶峰攀登。泰山上的树很多,刚劲挺拔的松树、青翠葱郁的古槐装扮着泰山。石壁上刻了很多风格不同的古人题句,有的清秀,有的刚劲,含义深刻,发人深省。过了望人松,那高耸在两山中间的红色南天门便可隐约见到。

  顺着十八盘向上攀登,南天门遥遥可望,可还有很多路。我越走越慢,累得我呼味呼味直喘大气。这时,一行挑山工从我身边走过。他们肩上搭着一条毛巾,穿着短裤,跟课文上描写的一样。我看见一位老挑山工,他的小腿上鼓出许多弯弯曲曲的血管。我想,这大概是长期挑物走山路的缘故吧。见他挑着几十斤的砖石稳健地向玉皇顶登去,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腿也有了力量。

  快到南天门时,台阶两旁增加了铜扶手,石阶也陡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们终于到了南天门。

  从南天门往上走就是天街,天街并不很陡。玉皇顶上的风景真美,有玉皇大帝和观音的铜像,还有很多古建筑……从玉皇顶向下看,小山顶和云海连为一体,像云海中的小岛。这时,我真正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喜悦。

  登泰山优秀作文 5

  今天,我们要去爬泰山,我昨天晚上就兴奋得不得了。

  我们坐上去泰山的车,在车上远远地望去,泰山就是绿色的海洋。进了入口,我一看,石梯像从天上挂下来的,泰山真险啊!石梯可真陡啊!我还要爬到山顶去?我为自己捏了一把汗,颤颤巍巍地走了上去。我走了一会儿,回头一看,差点晕过去,这么高,向18层楼那么高,我都不相信那是我自己爬上来的,到南天门那一段路叫“十八盘”,那的石梯更陡了,我站在那,心里做斗争,到底上去,还是下去呢?我看着别人都上去了,我拿定了注意,一定要上去。

  我一只手把扶手,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手一刻都不敢离开扶手,生怕自己掉下来。没走几步,手上的汗都能洗手了,我刚要擦一下汗,往后一仰,差点没摔下去,多亏我把住了扶手,吓得我浑身冒汗,心跳加速,腿都软了。从这以后,我可不敢在干什么了,一步一步地爬,看着人们都坐缆车上去,心里真不是滋味,不过一想做缆车的肯定感受不到爬山的乐趣。爬到离南天门不远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不行了,我又把着扶手休息了一会儿,才一步一步爬了上去,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爬了上来,我站在石阶上喘着气,看着自己爬上的陡峭的石梯,心中无比自豪。

  泰山真险啊!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8)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 1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物理的方式。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效果自然就不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

  初中物理学*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一味的讲授不是学*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学生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教学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本身来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效果为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方法的培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启于思,思启于问”。思考是学*的原动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一般成绩不会太好,思维也不如善于思考的学生灵活。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物理课堂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茁壮成长,发展会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格和提高素质的殿堂,所以教师的责任远不止提高学生学*效果,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好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二、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看似都是一些列的理论和定义,其实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物理教师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是一名综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学会怎样与学生交朋友,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新的历史时期也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充实和提高自己,紧跟时代脚步。教师还要不断关注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把现实中好的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也要与其他物理教师多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把握好实验课堂,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学生一旦走神就很难理解实验的本质,影响学*效果,建议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新的教育大背景下要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任务。

  三、结束语

  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年来,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还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但是在实际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客观讲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以说还有上升空间,所以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不断反思,为我国物理教学发展添砖加瓦。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 2

  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的有效学*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教学方法和合作学*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经过对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全面提高业务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马牧池中学的听课“课堂教学研讨会”的一切活动。认真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美国的诞生》,感触很深。

  历史学科要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两位老师都做得很好,值得我学*。往往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教和学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两位老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的课堂环节设计,风趣的语言,及时的调控,达到了课堂的最优化,值得学*借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历史学科因其内容庞大时间久远,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造成负面影响是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在这两节历史课堂上,老师通过形象的图片、一个个的问题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幽默,愉快的环境中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还要通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充满信心。

  通过教研活动--听课,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今后我要继续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实践,全面提高教学水*,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 4

  初中历史课堂优化原因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代史、*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发展史的脉络,了解中外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认识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文化的思想,摒弃糟粕,在学*、运用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使每个教学步骤都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历史文化的能力,能够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素质,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历史的能力

  学生的学*能力是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中考的内容,讲解考试知识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能力较强的尖子生来说,学*成绩不错,但是,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状态中,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强化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学生学*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充分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东汉末年**崩溃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了学*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学生学*的潜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学*能力、学*成绩有差别,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就有了好中差的档次之分。历史课程教学也是一样,教师通过学生一个阶段的学*成绩,把学生分类,就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立足核心素养,就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使大家围绕学*目标共同努力。学生的学*能力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潜能的开发本质是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具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做起,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学*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学*过程中。

  立足核心素养,端正学生学*的态度

  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精神,灵活的学以致用的能力。立足核心素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端正学*态度,学会用全面、客观、公正的方法评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一系列问题,端正学***和学*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方法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已经具有了独立意识,依赖心理不断减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学*的管理者,自觉承担学*责任,针对每堂历史课、每个单元的学*,明确课前如何预*,课上如何思考、听讲,课后如何做练*或者参加实践活动。

  初中快与慢教学反思 5

  本周三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校听课,并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交流让自己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对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悟读。到底要打造怎样的课堂?能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绪飞扬,课堂就是要进行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们的课堂从以下些许方面更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谈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我们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学*探究环境中,不能达成目标,让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多少有点尴尬。

  2、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

  3、全面发展。不要将课堂教育简单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呈现、落实。不要将课堂蜕变成智育课堂。

  4、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5、学案是教师的第二课程。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整合、再升华,是教师自己的教材,这个教材才是最适合教师本人的,也应该最适合所教的学生的。精当设计,不降低难度。注重创设、营造解题的情景和状态。要问题的答案,更要解题的过程、更要思维的过程。

  6、小组“真合作”。小组学*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探索小组评价的科学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有足迹,清晰可见。

  7、历史思维课堂。历史课堂同样需要思维。切记问题讨论不要过于简单,直来直去,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网络资源。

  8、增强驾驭课堂的态势,教师的气场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要hold住。。

  反思我们的课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数上来。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范本五份(扩展9)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通用5篇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 1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此情可待成追亿,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六首(其六)》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秋荫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寄怀崔雍崔衮》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

  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登乐游原》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为诗相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一首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化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 2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4.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6.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9.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水龙吟》)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水龙吟》)

  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玉轮碾*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 4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即事

  瞿佑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秋日登僊游阁赏析 - 5

  菟丝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窗外

  我值何人关怀?我值何人怜爱?

  愿化轻烟一缕,来去无牵无碍!

  当细雨湿透了青苔,

  当夜雾笼罩着楼台,

  请把你的窗儿开,

  那漂泊的幽灵啊,四处徘徊!

  那游荡的魂魄啊,渴望归来!

  啊,当夜雨湿透了青苔,

  当夜雾笼罩了楼台,

  请把你的窗儿开,

  没有人再限制我的脚步,

  我必归来,与你同在!

  我必归来,与你同在!

  窗外

  人生悲怆,世态炎凉,前程又茫茫。

  滴滴珠泪,缕缕柔肠,更无限凄惶。

  满斟绿醑,暂赴醉乡,莫道我痴狂。

  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本无常!

  海角天涯,浮萍相聚,叹知音难遇。

  山前高歌,水畔细语,互剖我愁绪。

  昨夜悲风,今宵苦雨,聚散难预期。

  我俩相知,情深不渝,永结金兰契!

  窗外

  沉沉暮霭隔重阳,能不忆潇湘?

  天涯一线浮碧,卒莫辨,是何乡?

  临深水,对寒山,最凄凉,

  今生休矣,再世无凭,枉费思量!

  菟丝花

  别揉碎了那花瓣,你知道那上面记载了些什么?

  别抛弃这抹微蓝,你知道它也有花“心”一个!

  别告诉我你不认得它,它的名字叫——勿忘我!

  心有千千结

  问天何时老,问情何时绝?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千结万结解不开,风风雨雨满园来,

  此愁此恨何时了?我心我情谁知晓?

  自从当日入重门,风也无言月无痕,

  惟有心事重重结,谁是系铃解铃人?

  心有千千结

  新欢君未成,往事无人记,

  行雨共行云,如梦还如醉。

  相见又难言,欲住浑无计,

  眉翠莫频低,我已无多泪。

  问斜阳

  问斜阳,你既已升起,为何沉落?

  问斜阳,你看过多少悲欢离合?

  问斜阳,你为谁发光?为谁隐没?

  问斜阳,你灿烂明亮,为何短促?

  问斜阳,问斜阳,问斜阳,

  你能否停驻,让光芒伴我孤独!

  问斜阳,你由东儿西,为谁忙碌?

  问斜阳,你朝升暮落,为谁匆促?

  问斜阳,你自来自去,可曾留恋?

  问斜阳,你闪亮如此,谁能抓住?

  问斜阳,问斜阳,问斜阳,

  你能否停驻,让光芒伴我孤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