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

首页 / 赏析 / |

  滕王阁序赏析 1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山原辽阔,尽收眼底;江湖盘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船只挤满渡口,尽雕成青雀黄龙的形状。云气消散,雨过天晴,彩虹贯天,长空明朗。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渔船响起悠扬的歌声,歌声直飘到鄱阳湖的彼岸;秋凉的天空传来雁群的惊叫,叫声延续到回雁峰的水边。

  远望的胸襟刚开始舒畅,奔放的兴致又急剧飞扬。箫管齐鸣,鼓荡起清风阵阵,歌声纤柔,逗引得白云依依。仿佛在睢园的绿竹丛中宴饮,豪气盖过了善饮的彭泽县令;又如在邺水的荷花池畔吟咏,文笔辉映着擅诗的临川才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极目长天,畅游假日。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兴尽悲来,感到命运皆有定数。遥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指点云雾飘渺中的江南。大地的尽头南海最深,天柱虽高而北极星更远。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沟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怀念天子而不得朝见,奉召到宣室殿更不知在何年。唉!命运不好,遭遇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使贾谊屈居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逃隐海滨,又难道不在清明的时代?所可仗恃的是君子安于贫贱,而达人懂得天命。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初衷?境遇不好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凌云的壮志。喝了贪泉的水,神志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内,心情却依然欢乐。北海虽然遥远,乘大风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日暮为时未晚。孟尝品德高洁,空留下报国的热情;阮籍行为狂放,能学他无路便痛哭?

  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滕王阁序赏析 2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 3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赏析 4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赏析 5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段落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译文赏析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滕王阁序赏析 6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 7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赏析 8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 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 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 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陽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陰、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 之滨,和江 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

  “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愈少时,则闻江 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

  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 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这首诗*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韵的交 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又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时,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去,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的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之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本身的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啊,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便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的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才子传 王勃》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之时。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滕王阁序赏析 9

  【原文】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①,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②,地接衡庐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控蛮荆而引瓯越⑤。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⑦。雄州雾列⑧,俊采星驰⑨。台隍枕夷夏之交⑩,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陽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州象舞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象星星一样多。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有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陽的水边。

  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宴会上排萧声响起,好象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命运不好,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君子洞察先机,通达事理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赏鉴】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陽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岗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寥寥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一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而不*,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至“舸舰弥津,青龙黄雀之舳(*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结合,意会)”。这种远*结合,远*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一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鹜(动)、秋水(*)、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陽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写景:王勃由*及远*结合及远,层次分明。写情同样也如此,由浅入深,先在第四节借景点情,逐渐深入,至尾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却戛然而止,实为第五节留下伏笔也。第五节一开篇“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直接点入主题,好像突兀,但有第四节辅垫,回味一瞬,亦觉自然,此中的视觉冲击感,让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王勃的善于制造高|潮,往往转折的笔锋,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借古时名人鼓励自己,虽极尽无奈,却又存希望于圣主。相信自己终究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更是写出了他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凡后世怀才不遇者常以此两句作为励志之名言,就可见此心的高洁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以上这些文字是上句的进一步诠释,也可以说是注释,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奋起的高远志向。犹其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说明了自己不因暂时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从其对孟尝与阮籍的怒其不争来看,王勃此次流放确实心存不甘,时时牵念复返长安,展自己凌云之志的良好愿望。

  “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六节王勃以自我介绍开篇,说明了自己的境遇与志向。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点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他并未就此深入,而是笔锋徒转,接以自嫌,再捧阎公等与坐长者,以明自己奉宴之心。结尾更是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赞阎公等人,与上句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失望到“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的知音之语相慰,足见王勃处世之老成。这种对比句,无疑加深了赞誉的力度。从景写情至抒怀再牵回*境宴会场面,王勃收入自如,处处不着痕迹,如此笔力,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畅远而不忘中心本意,写散文者当注意也。

  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一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 “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一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滕王阁序赏析 10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山原辽阔,尽收眼底;江湖盘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船只挤满渡口,尽雕成青雀黄龙的形状。云气消散,雨过天晴,彩虹贯天,长空明朗。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渔船响起悠扬的歌声,歌声直飘到鄱阳湖的彼岸;秋凉的天空传来雁群的惊叫,叫声延续到回雁峰的水边。

  远望的胸襟刚开始舒畅,奔放的兴致又急剧飞扬。箫管齐鸣,鼓荡起清风阵阵,歌声纤柔,逗引得白云依依。仿佛在睢园的绿竹丛中宴饮,豪气盖过了善饮的彭泽县令;又如在邺水的荷花池畔吟咏,文笔辉映着擅诗的临川才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极目长天,畅游假日。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兴尽悲来,感到命运皆有定数。遥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指点云雾飘渺中的江南。大地的尽头南海最深,天柱虽高而北极星更远。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沟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怀念天子而不得朝见,奉召到宣室殿更不知在何年。唉!命运不好,遭遇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使贾谊屈居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逃隐海滨,又难道不在清明的时代?所可仗恃的是君子安于贫贱,而达人懂得天命。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初衷?境遇不好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凌云的壮志。喝了贪泉的水,神志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内,心情却依然欢乐。北海虽然遥远,乘大风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日暮为时未晚。孟尝品德高洁,空留下报国的热情;阮籍行为狂放,能学他无路便痛哭?

  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1)

——滕王阁序原文 (菁华6篇)

滕王阁序原文1

  【作品介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1],洪都新府[2]。星分翼轸[3],地接衡庐[4]。襟三江而带五湖[5],控蛮荆而引瓯越[6]。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7];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8]。雄州雾列,俊采星驰[9]。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1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12];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1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14]。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16]。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1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18]。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20];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1]。

  遥襟甫畅[22],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23],纤歌凝而白云遏[24]。睢园绿竹[25],气凌彭泽之樽[26];邺水朱华[27],光照临川之笔[28]。四美具,二难并[29]。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30],目吴会于云间[31]。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3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33],奉宣室以何年[34]。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35],李广难封[3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3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38]。所赖君子见机[39],达人知命[40]。老当益壮[41],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2]。酌贪泉而觉爽[43],处涸辙而相欢[4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46]。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4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48]!

  勃,三尺微命[49],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50];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51]。舍簪笏于百龄[52],奉晨昏于万里[53]。非谢家之宝树[54],接孟氏之芳邻[55]。他日趋庭,叨陪鲤对[56];今兹捧袂,喜托龙门[5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58];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59]。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60],梓泽丘墟[61]。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62]。

  ——选自清光绪吴县蒋氏刊行本《王子安集注》

滕王阁序原文2

  【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名,以诗赋居长。《滕王阁赋》是其力作,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写此文,正是王勃流放越南途中,路经南昌,恰逢洪都府知府阎公重修滕王阁,莅临其宴,一气呵成此赋,王子安之才气当时技惊四座,使阎公目瞪口呆,惊为绝世奇才。

  【结构】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境——第三节远*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评价】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

  文由心生,读此赋抚揣王子安的人生,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此是赋外之言,然读此赋不知王子安心路,当逊色多多也。在我们读此赋时惊羡王勃的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时。我们更应该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他写此赋时的心态,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也许会更增加此赋的个性魅力,此是很多读此赋者未知之美感矣。嗟呼,读其文尝不知其心态,实文之悲哀呼?还是读者之悲哀?

  综上所述,实是王子安作此文时之大环境也。赏古文,如要知其中精髓,必先深了解作者之人生。因古文在我国历朝都是借物抒怀之作,或言怀才不遇,或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以求自保吟诗作文抒胸臆,个中情结,各人心态异而呈文之不同。但一脉相承的都或是借物抒怀,在或华丽,或凝重的文采下,隐藏着的是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他们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华丽的笔风很多,至所以他们的诗赋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字具有了实质的灵魂与他们在当时大环境下呈现出的理性思想。一篇小小的古文,能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才是他们文字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吧?

滕王阁序原文3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ān)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有版本写作“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有版本写作“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有版本写作“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有版本写作“盱xū)其骇瞩。闾(lǘ )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有版本写作“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白话译文:

  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天空正值翼星、轸星分野,地域紧接衡州、江州两处;三江为衣襟五湖做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东瓯。物产华美有天生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着斗、牛之间的辰位;人物英俊而山川灵秀,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著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川郡像云雾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土。洪州都督阎公有着高雅的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刺史宇文公具备美好的风范,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十天一旬的休假日,好友聚集如云;千里喜迎宾客,良朋坐满宴*。文采腾蛟起凤,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宝剑紫电青霜,王将军收藏于自己的武库。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年轻人有什么才能知识,却参加这豪华的盛宴。

  时间是九月,季节在三秋。地面的积水消尽而寒潭清澈见底,晚霞的余光凝聚而暮山紫得透明。驭马驾车在大路上奔跑,寻访美景去高耸的山岭,亲临皇子水边的长洲,找到仙人旧日的馆阁。层叠的山峦耸立起翠绿的屏障,直入青云;凌空的高阁闪动着艳丽的色彩,俯临深渊。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岛屿的安排极尽萦绕迂回的情致;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楼阁的布局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山野辽阔眺望无极,川泽浩茫触目惊心。城中房舍遍地,有不少显贵高门;渡口船只泊满,见许多雀舫龙舟。彩虹隐没而雨过天晴,日光普照这万里云空。晚霞与野鸭一起天际飞舞,秋水和长天相映澄碧一色。暮色里归舟传来声声渔歌,飘荡到鄱阳湖畔;寒风中大雁发出阵阵惊鸣,消失在衡阳水滨。

  漫声长吟俯临山川多么舒畅,满怀的逸兴在云间飞腾。萧管奏鸣引来徐徐清风,歌声缭绕逗得白云欲停。盛宴可比睢园中竹林聚会,酒兴压倒了陶渊明;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风流,文采超过了谢灵运。“音、味、文、言”的四美全都具备,学通古今的贤哲齐集一堂。极目远眺那无际的长空,尽情游乐在短暂的假日。苍天高远,大地辽阔,更觉得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它自有定数。西望京都远在夕阳之下,东指吴郡隐现云雾之间。地尽东南啊南方大海幽深,天高西北啊北极星辰高悬。关山万里,难以跋涉,迷路游子谁来同情?流水浮萍,偶然相逢,全是他乡陌生之人。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相见,回朝为官谁知在哪年?啊!时气不好,命运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是那么难得封侯;贾谊贬于长沙,并非未遇着圣贤的君主;梁鸿避居海角,岂是没逢到清明的时代?好在仁德的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贤人了解命运;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哪里能改变白发之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喝着贪泉的水啊而神志却觉清爽,躺在涸辙之中啊而心情依然乐观。北海虽然遥远,展翅乘风便可以到达;旭日东升般的青春年华虽然已经逝去,夕照桑榆似的老年岁月却并不太晚。汉代孟尝品德高洁,却难以实现报国的雄心;晋朝阮籍放达不羁,岂能学他遇穷途而痛哭。

  我是一个身分低微的文弱书生。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去请求捆缚南越王的长绳;也怀着壮志要投笔从戎,很羡慕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如今抛舍了人生百年的富贵爵禄,万里迢迢去探省远在交趾的父亲。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愿学孟母以贤者为邻。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如果碰不到举贤的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赋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知己的钟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而心有何愧。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兰亭修禊的雅兴久已消逝,金谷园林的楼阁早成废墟。临别之时谆谆赠言,在这盛大的饯别宴会上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登临滕王高阁要撰写华美的诗赋,期待着诸位先生各显奇才。我竭尽自己卑陋诚意,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一言定题,齐来赋咏,四韵八句,我挥笔而成:

  壮美的滕王阁俯临着江边的沙渚,佩玉鸣,驾铃响,歌舞已经结束。雕花的栋梁晨光中缭绕着南浦的白云,彩绘的朱帘暮霭里卷收起西山的阵雨。阴云投影深潭,每日里悠悠飘游,人物换,时光移,已过了几度春秋。楼阁中游乐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门槛外大江水却依然寂寞地奔流!

滕王阁序原文4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是第二单元的收录的第二篇古代散文。这个单元的学*要求是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情方面的特点。《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在对偶音韵和谐,用典凝练典雅,堪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但同时他的文简典奥也给这篇文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合本文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 教学目标

  了解王勃生*与作品,了解骈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典故的作用。

  领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

  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

  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学方法

  1、朗诵法:本文属于骈文,句式工整,*仄相对,适合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文体特征。

  2、问答法。对文中交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现将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A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 导入新课: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来认识一下滕王阁。

  2、 背景介绍(关于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语句上的骈偶和四六,语音上*仄相对,用词方面:用典和藻饰)

  B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 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3、 将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C赏析重点段落

  第一部分:1、作者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突出了那些特点?

  2、对人物的描写用了那些词,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个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和宴会,先写地势和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环境)

  第二部分:(著名的写景段落)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写出来。(色彩变化之美,远*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扩展成百字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写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一反悲秋、注入超逸豪迈)

  4、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赏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用大量的典故来叙事、抒情。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D课文总结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撑到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滕王阁序原文5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

  C.俨骖 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靠*。

  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景。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孟氏之芳邻 接:接待。

  B.一言均赋 一言:一句话。

  C.恭疏短引 引:序。

  D.抚凌云而自惜 凌云:天空。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梓泽丘墟 B.窜梁鸿于海曲

  C.腾蛟起凤 D.屈贾谊于长沙

  7.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奉晨昏于万里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童子何知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阁序原文6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2)

——《滕王阁序》教案(十)份

  《滕王阁序》教案 1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 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 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 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 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 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 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 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 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滕王阁序》教案 2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3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滕王阁序》教案 4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

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序》教案 5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滕王阁序》教案 6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

  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

  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

  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滕王阁序》教案 7

  教学要点:

  一、积累整理及格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故 尽 属 即 逢迎 猖狂 二难

  二、掌握整理几个通假字:

  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三、掌握整理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 矣 之

  四、了解唐骈文与前骈文异同,理解本文辞采华丽,用典精练含蓄的特点,欣赏并诵读第2—5段。

  教学难点:

  用典繁多,文辞深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与作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的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简介作家背景与作品常识

  1、知道学生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写作缘由及主要内容,理解“序”的写法。

  2、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字子安。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户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有《王子安集》。

  3、 温*旧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

  4、本文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 学生自学

  1、 结合课外练*一,参照注释,读懂全文(学生在课外预*基础逐段提出疑难词句),部分学生抽查口译。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小结知道,矫正读音、停顿方面失误。并指导部分难句的情感变化控制,掌握语调、语速变化。

  3、 学生完成课后练*,为熟读背诵二、三段做准备。

  三、 理解掌握重点语词。

  1、 掌握与积累文言实词:故、尽、属、即

  2、 掌握并积累文言虚词:且、矣、之

  3、 理解并掌握几个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异义字:逢迎、猖狂、二难

  四、 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 检测默写。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渔舟唱晚,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6、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 讨论欣赏本文艺术特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对语言艺术类的感悟,巩固背诵记忆。

  1、 理解古代骈文多用“四六句”和对偶句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初步分析欣赏。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对偶句的不同语法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二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诗意之美:景色奇丽,气象清新

  形式之美:骈散结合,摇曳多姿

  绘画之美:虚实相生,色彩亮丽

  音乐之美:对偶*仄,音节铿锵

  情感之美:融情入景,直抒胸臆

  三、 作业:

  预*《逍遥游》

  《滕王阁序》教案 8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洋溢文言气息的获得了高考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是:"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千古名;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②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一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二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三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9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

  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10

  关键词:《滕王阁序》;文言文教学;方法

  笔者在对传统篇章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激活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课堂,让课堂教学趣味化,让知识运用生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传统篇章学*与生活运用对接的相辅相成关系。

  这里,就以骈体文《滕王阁序》的教学流程为例作以介绍:

  一、导入新课·解说词和导游词

  这是一篇美得让读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好骈文。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先展示自己亲临“现代”滕王阁的照片,并适当加以解说,让学生猜测自己登楼的感受——与作者不尽相同。然后出示网上下载的滕王阁旧照片,回归滕王阁的本真,让学生对比,并配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导游词:

  夕阳西下,我踩着先人的脚印拾级而上,“披绣闼”“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尽收眼底,不禁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层峦迷蒙在现代高耸的建筑群中,不再耸翠,剥蚀的飞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孤鹜一去不复返,秋水千载空自流。“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恍惚间有一位天涯游子与我萍水相逢,分明听到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铿锵誓言。今天,很荣幸成为同学们的导游,得以再一次瞻仰这座江南名楼,再一次触摸王子安那意气风发、援笔成文的英姿。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去找寻因王子安流淌的文字而名传千古的滕王阁!

  教师利用“说”导游词这一贴*学生生活的语言,把学生当作游客这一现实性很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听词看图中,入情入境,在学*课文的第一时间感受到名胜滕王阁浓浓的文化气息,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

  二、整体感知·成语和对联

  在学生蹁跹遥想之时,教师又一语戛然而止——那工整的对联,那被岁月剥蚀的琉璃,那从远方传来的汽笛声,让我不禁悔恨自己不能全篇背诵那来自初唐的华章,只能吟诵几个流传四海牌匾上的成语及被抄誊在八方楼宇柱子上的几副楹联。接下来,就请你把我当时想起的成语或对联在文章中画出来。

  学生迫不及待地在阅读中圈点勾画,于是整理出——

  1.成语

  人杰地灵高朋满座物华天宝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天高地迥

  钟鸣鼎食萍水相逢命途多舛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腾蛟起凤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对联

  (1)文章中的对联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2)历代名人题在滕王阁上的对联

  孤鹜飞秋水

  长天落晚霞

  帝子长洲仙人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

  飞阁流丹雄州雾立

  高朋满座俊彩星驰

  (3)学生炼句

  一介书生叹微命

  千秋旧馆惊落霞

  盈虚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宇宙茫茫宴上书生身所归

  萍水相逢子安歌他乡客

  关山难越游子悲失路人

  以成语和对联为这一教学环节的主线,将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疏通文意的教学要点贯串其间,于无声处听惊雷。学生在找寻过程中自然会去疏通文意,一改过去依文讲解翻译让学生乏味的做法。教师一声令下,教得轻松,学生圈圈点点也学得有味。

  三、研读课文·典故和歇后语

  本课共1045个字,用典却*50处之多,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研读课文时,以分组讲故事形式,明确文中的故事及在文中的作用。在作者创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的概括上,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每生一册的资料,让学生以歇后语的形式概括改写“行文脉

  络”表。

  1.学生整理的典故

  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东南之美、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帝子长洲、天人旧馆、闾阎扑地、落霞孤鹜、白云遏、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天高地迥、长安日下、吴会云间、南溟、天柱、帝阍、宣室、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长沙贾谊、海曲梁鸿、君子见机、老当益壮、青云之志、贪泉、涸辙、扶摇北海、东隅桑榆、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终军请缨、投笔、晨昏万里、谢家宝树、孟氏芳邻、鲤对、龙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兰亭、潘江陆海、宗悫长风

  2.学生改写后的歇后语

  洪都口碑——人杰地灵

  洪府盛宴——高朋满座

  滕王阁美景——水天一色

  ……

  在师生活动交流中,教师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个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将课前备课知识点,在“该出手时才出手”,水到渠成地完成,整个课堂在轻松愉悦中进行。

  四、课堂延伸·短信息和颁奖词

  “教材是一个例子”,作为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无疑是中华名胜的一个标本,学生若能通过本文学*,触类旁通,将自己所看到、所了解的名胜或家乡景点作一番梳理,这就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例子性,也能体现教学的现实性与生活性。为此我设计了下列两个题目供学生合作完成。

  1.说名胜

  请你就到过的一处名胜或家乡一个旅游景点,用编短信息的形式发给你远方的朋友。学生说家乡景点,作品一例:

  天鹅洞——宁化天鹅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四周植被繁茂,绿树成阴,山内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又有地下暗河潺潺流过,是你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评作者

  人说楼以文传,我说人亦以文传,因《滕王阁序》出名,作者被入选“感动文坛”人物,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词。学生作品一例:“命途多舛”,也掩不住你“老当益壮”的雄心,千载光阴似流水,磨不去你华美篇章的光辉,虽历战火,滕王阁依然耸立;虽经风霜,你的形象仍旧是那么洒脱。我们向你致敬!

  五、作业布置·广告语和诗词

  灵活地利用课文,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读写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滕王阁成了全国十大名片之一,请你为这张名片写一则广告或选一首诗词,评审组将把你的广告或小诗打印在名片中,如果你将来亲临滕王阁,别忘了将你的作品打印在你的照片里。学生广告作品及推荐小诗各一例:

  广告——滕王阁逢迎千里天下客,王子安挥毫一笔古今情

  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这种短小的作业,学生易于接受,落实的可能性大,也能以读导写、以读促读、以写促读,让阅读与写作并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审美评价能力,更有助于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作过程的快乐。

  总之,传统篇章届届教,教材相同,可学生不同了,常常让老教师发现新问题:并不是一石在什么水面都能击起千层浪。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教学新出路,才能适应学生,才能踩准新课程的节拍。对于那些时代久远的传统篇章,教学时可将它分割成主课与辅课,主课立足走进学生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辅课立足文言文教学重难点(文言现象),作一练*式设计。课堂生活化了,趣味化了,学生诵读自然有了兴趣,自然会去主动探究。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3)

——滕王阁序教案优选【十】份

  滕王阁序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的文化常识。

  2、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

  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址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址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址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随成为他的“绝唱”

  二、 研*课文

  1、疏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

  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翼轸”句,“俊采星弛”呼应“物华天宝”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轸”句,“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天宝”句。多层次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宾主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的写主宾盛宴。

  ②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 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语写自己来到腾王“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 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抓住这一环节。

  三、作业:背诵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句子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呼”“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一段看其对偶关系:

  南昌故郡 星分异轸 襟三江而带五湖洪都新府 地接衡庐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雄州雾列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摇临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宇文新州之懿范,帏暂住十旬朽暇,盛友如云 腾蛟起凤孟许士之词宗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对偶,这叫做“当句对”,如第一段中的:

  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对“五湖”、“蛮荆”对“瓯越”

  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也属于“当句对”)

  2、对偶句与仿句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

  B.见秋水之浩淼;望长天之云彻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

  (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完整主旨的文字。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滕王阁序教案 2

  第一课时

  学*目的: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重点:

  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难点:

  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

  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升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2、 写作背景:读注释,了解本文成篇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3、骈文的特点。课后短文级投影总结。

  4、教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巩固新课。

  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二。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字音:

  翼轸 瓯越 棨戟 襜帏 潦水 骖騑 绣闼 甍 纡 睇眄 帝阍

  宗悫 叨陪

  教学后记:

  ①《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

  而周公意属于婿盂学土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②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缯。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清全文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理顺文章思路。

  1、第一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先写历史悠久,再写地域广阔,写地理位置的重要,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出参加宴会的众多杰出人物,还有一个“童子无知”的“我”。

  此段为叙事。

  2、第二段。

  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

  3、第三段。

  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小结二、三段。

  这两段为写景。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阅读前三段,巩固字词及句式。

  5、后四段作者抒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怀才不遇。

  第四段,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第五段,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第六、七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6、阅读后四段,积累字词,掌握典故。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段。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3、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4、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教学后记: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滕王阁》诗。

  2、准确记住名句,切实理解成语典故。

  3、用典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典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滕王阁》诗。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检查背诵二、三段。

  二、学*新知识。

  1、阅读《滕王阁诗》,背诵《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1)对这首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依然歌舞不休。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景象,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倒影在潭水中,天天悠然漂浮。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物象更换,斗转星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空自奔流。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对滕王阁分层描述,最后一句

  以议论作结。

  B.第二联对仗极为工稳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C.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与李白敌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抑郁但不消沉。

  2、本课应掌握的成语。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钟鸣鼎食

  高朋满座 龙飞凤舞 逸兴遄飞

  萍水相逢 投笔从戎 长风破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意:龙飞凤舞

  3、用典的作用。

  加强论证 抒情含蓄(以古比今、借古写怀) 内容充实 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 风格典雅。

  三、课堂练*。

  1、对对联:冯唐白首 老当益壮 司马青衫 穷且益坚

  俨骖騑蟾宫折桂 御舸舰蓬莱访仙

  2、用一副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选择某一方面)

  四、布置作业。

  练*册课内练*。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1、《滕王阁》

  2、成语

  3、用典的作用

  教学后记:

  1、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作者经历的介绍有助于提高自读效率,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典故及作者的“牢骚”。

  2、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滕王阁序教案 3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 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 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 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 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 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 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 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 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滕王阁序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两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

  ② 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

  参考答案:

  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③子字。

  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 ②“忧”和“乐”

  滕王阁序教案 5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课文。教学本文,笔者想首先从“四美具,二难并”切入,通过探究“四美”“二难”为何和课文是怎样写“四美”“二难”的,打通前半文;然后从“兴尽悲来”切入,探究“缘何而悲”和作者的思想是否一直都是消极的,打通后半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领会文章字句排偶对仗、铺陈开阖的华丽风格。

  2.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结合语境理解典故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重点研读二、三自然段,品读写景抒情的文句,理解作者穷且益坚、积极用世的思想感情。

  4.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作者生*和课文出现的典故等资料,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口译全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PPT)“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欧阳修《新唐书·王勃传》)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定保《唐摭言·卷五》)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仅仅是因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序》看个究竟。(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整体感知文章的音韵节奏。

  2.学生模仿老师放声诵读后齐读全文,把握节奏。

  节奏指导示例(PPT):

  (1)四字句读法: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六字句读法:①孟学士/之词宗;②钟鸣鼎食/之家;③谁悲/失路之人。

  (3)七字句读法:①襟三江/而带五湖;②龙光/射牛斗之墟;③都督阎公/之雅望。

  3.请学生简要谈谈初读感受。

  三、研*“二难”

  1.文章第三自然段有“四美具,二难并”一句,此“四美”“二难”各指什么?

  明确: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和嘉宾。

  2.谈“贤主”,说“嘉宾”。

  (1)这里的“贤主”是谁?你从哪里知道?

  明确:从首段可知,贤主指都督阎公。

  (2)这里有哪些嘉宾?

  明确:宇文新州懿范→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孟学士王将军

  (3)齐读“宾主尽东南之美……王将军之武库”。

  四、研*“四美”

  1.良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美景:

  (1)绘美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画出第二段中的意象(PPT):潦水、寒潭、烟光、暮山、层台、飞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舸舰、云、雨、彩、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雁阵。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词是对非画线词的修饰。

  (2)若将写景比为绘画,上述意象好比画作的素材。但我们知道,一幅画作光有素材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各素材特点给他们上色。那么作者用哪些词给它上色呢?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这些意象的特点呢?

  学生读第二段后圈画出表现意象特点的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含义,体会九月滕王阁色彩的绚烂和作者华丽风格在此的具体表现(PPT):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这是学*重点之一,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来鉴赏,品味作者绘景的美妙。

  (3)这美景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交代这个?

  明确:“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交代此内容主要是强调眼前胜景是上下求索而得,不容易。

  (4)听课文第二段录音,在脑中将文字想象还原成画面。

  (5)你可以给此画面拟个标题吗?若将此画面拍成DV,该怎么拍?你可以将它改写成DV脚本吗?

  明确(PPT):

  标题:《滕王阁秋景图》

  远镜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中镜头: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仰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俯瞰: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特写:披绣闼,俯雕甍

  远镜头: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中镜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远镜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仰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远镜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声音)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性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壮丽的滕王阁秋景,想表达什么情呢?请结合具体文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明确:从“层峦耸翠”到“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的情感总体是愉悦的,因为这里的景致的确令人心旷神怡。但从上述景致的色调“清、紫、寒、翠”等看,总体色调偏冷,再加之“渔舟唱晚”和“雁阵惊寒”,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情感只是外在的,其内心还有隐隐的悲愁。简单地说,表面的快乐难以掩饰内心的悲愁。

  这段写景内容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老师宜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具体的语句去品味。

  (7)美读之,尽量表现作者的情感。

  3.赏心: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4.乐事:胜饯。

  五、背诵“美景”

  第二课时

  一、诵读导入

  “四美”和“二难”,主要集中在课文前两段,请齐诵一、二段。

  作者如此年轻,能够躬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备的滕王阁胜饯,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情感会怎么发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读后几段。

  二、探究“悲何”

  1.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备的滕王阁胜饯,作者先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睢园绿竹”和“邺水朱华”。

  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典故。

  2.请学生默读第三、四段,思考: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情感发展的触发物是什么?

  明确:情感变化是“兴尽悲来”。其触发物是:“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作者“悲”的真正原因除“宇宙无穷,盈虚有数”外,还有什么?

  明确(PPT):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悲的原因学生比较容易找出,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典故,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事迹理解“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我们怎么看待作者的“悲”?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明确:正因为想有作为才会为自己没作为而悲伤,所以这里的悲是积极的。

  5.你读过情感线索与此类似的文章吗?

  明确:苏轼《前赤壁赋》的情感线索与此文相似,也是由“乐”而“悲”,再由“悲”到“喜”。

  三、探究“志向”

  1.作者由悲叹自己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联想到了历史上哪些人?他们都有什么事迹?

  明确:作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事迹。(事迹略)

  2.作者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PPT):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典故。

  3.作者在主客面前为什么要表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向?

  明确: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渴望提携。

  4.齐读第三、四段。

  四、欣赏诗作

  1.有人说,王勃的《滕王阁诗》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两角度去写的。你以为呢?空间上写了哪些内容?时间上写了哪些内容?写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传达的是什么情感?

  明确: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地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这是虚写,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如今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上述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帝子”指的是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也就是滕王)如今何在的疑问后,回到眼前的景“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感情。

  2.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诗文?

  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对话王勃

  记者:你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是怎么看的?

  王勃:……

  六、背诵全文

  滕王阁序教案 6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滕王阁序教案 7

  【设计思想】

  《滕王阁序》传诵千古,是中国文学的一道靓丽景致。其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品读该文,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其精美形式中包孕的情理又富有深蕴,启人心智。“文”与“质”相得益彰,“情”与“理”珠联璧合,是该文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在赏读独到的语言形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

  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易“得形忘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案同课异教,入手点虽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思的思想一致。

  【教学目标】

  1.欣赏文词华美的语言,探究宏丽壮美的意境。

  2.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体悟其深沉悲壮之意。

  【教学方法】

  涵泳美读,词句品评,疑难点拨。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烟雨江南话名楼

  导入:“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韩愈),滕王阁因名楼、名文而成为名胜,楼以文生辉,文因楼益秀,可说是文楼相映增辉。

  二、气韵流转感音律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照投入感情地读。(读中疏通字词)

  3.对句读,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句短句交错,节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滞。

  4.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胜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三、魅力缘何越千年

  探究:《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你认为原因何在?

  点拨:从“文”与“质”两方面探究。

  1.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提示: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添顿挫、摇曳感。——魅力源自音韵与典雅之美。

  2.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提示:珍词丽句层见迭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已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魅力源自精妙的语言之美。

  3.观一观,欣赏画面美。

  提示: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层次分明。摄*景,绘中景,望远景:层台耸翠、桂殿兰宫为*景,山原川泽、繁华市井为中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为远景,由*及远铺展,上下浑成,色彩变幻,虚实相映。绘景有色彩浓淡,角度俯仰,声色变化,层次远*,写景虚实,让人感觉“淡妆浓抹总相宜”。——魅力源自精彩的画面之美。

  4.联一联,体味意境美。

  提示:作者胸襟开阔,笼苍翠群山,参差楼阁,迂回川流,港口舟楫,艳丽落霞,浩渺云天于笔底。雄阔境界中,融入万千情思,收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尽入眼底,如抚四海于一瞬;点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齐聚眼前,若接千载于须臾。——魅力源自自然雄阔之景与思绪浩荡情怀融合而为一的意境之美。

  5.思一思,破译情理美。

  提示: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失意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四、美文选点作品评

  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二精美之句作点评。提示角度:佳词隽语的品味,技巧手法的赏析,镜头画面的想象,情感哲理的体悟等,可一点也可多点。

  示例: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十六字就写出了台阁的壮丽:层台高耸,上可接云,丹檐溢彩,临视无地。以夸张手法突出阁之高,水之深。两句视角有变,一仰视一俯临,写景有上下浑成之美;色彩对映,一耸翠一翔丹,更有流丽飞动之美。

  五、余音回响作尾声

  选取上述某一点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方案B

  一、导入激趣

  读了《滕王阁序》,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才华横溢,引闻一多语“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介绍王勃。

  二、梳理文脉

  1.探究作品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与行文的对应关系。

  研读:第一段扣“洪府”,赞地灵人杰,主尊宾贵。第二段扣“秋日登阁”,显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第三段扣“饯”,写乐极生悲,悲而自勉。第四、五段扣“别”,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全文以宴会集始,盛筵散结,以宏大气势开篇,以临别赋诗作结,赋体笔法铺陈渲染,景阔大,情曲折。

  2.文中有一关键词,承上启下又提纲挈领,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研读:“兴尽悲来”为关键词。登临写景是情感的触发点,前是逸兴遄飞绘景,后是悲从中来抒情。由此往前往后梳理,即能整体把握全文。

  三、欣赏宏丽的景色

  1.学生诵读绘景句段。

  2.学生自选语句品析,揣摩绘景匠心,之后交流体验。教师点读重点,适当引导。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景有何妙处?

  提示:此句融自然人文于一体,含无尽情思于景物。既赞洪州一带的繁华富庶,又颂此地人才济济。陈蕃下榻的典故,寓有重视人才之意,婉言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景有何特点?

  提示:山水相衬,分层描绘秋色之美。先写*水,潦水渐消,碧水清明;再绘远山,山色变幻,多姿多彩。上句淡雅,下句浓丽,山容水态,相得益彰。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何成传诵名句?

  提示:三美奠定名句之基。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四、体悟复杂的情思

  1.写景佳作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提示:情景相生,借景抒情。

  2.本文借写景抒发何种情思?请试用曲线图示形象地表示王勃的心路历程。

  提示:由此可感受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3.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A.“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提示: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B.“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C.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力求以精美的几句话来表达感悟。

  示例: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五、延伸拓展

  登高临阁,是中国登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还知道哪些名篇?这类诗文为何经常回荡着兴尽悲来的相似感慨?试作探究,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观点。

  滕王阁序教案 8

下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著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3、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

  滕王阁序教案 9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著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3、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八、具体研*文章第四部分(第6、7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序教案 10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4)

——滕王阁序读后感 (菁华9篇)

滕王阁序读后感1

  《古文观止》不过二百余篇,但却洋洋洒洒记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尤其是《滕王阁序》。南昌人对滕王阁是老少皆知,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情景却不一定知晓。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接下来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的才华横溢可见一斑。《滕王阁序》的用词十分简洁,精炼传神。通观全文,俯拾皆是。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得明明白白。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得一清二楚

  《滕王阁序》的造语佳句迭出,异彩纷呈。妇孺皆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不待言,此为写景之极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此等妙笔,贯穿全文。

  《滕王阁序》用典繁多巧妙,含蓄有味。全文用典多达二十多处,均是信手拈来,贴切恰当。而且运用灵活。有时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先有滕王阁,然后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了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王勃,才会有这被称为千古雄文的滕王阁序;就是因为有了这神来之笔的滕王阁序,才使得滕王阁成为光辉四射、照耀千秋的千古名楼。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对滕王阁趋之若鹜,极尽讴颂,并且以一留名姓为莫大幸事。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中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

  当身临波澜起伏的赣江畔,仰望雄伟壮阔的滕王阁,不由心生感叹。读书读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奋,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坚强,得失寸心知。

滕王阁序读后感2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美哉,如此诗篇!如此典故!如此名楼!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滕王阁序读后感3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让一座古老的阁楼从此不朽,成就了江南第一楼的美名。一段人与文字的相遇之缘,让孤独的灵魂穿越了历史的星空。同时也奏响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而让这座江南名楼扬名后世的就是这篇来自初唐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公元675年,当时正处于人生仕途低谷的初唐诗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洪都知府阎公为滕王阁重修竣大宴宾朋。据说,阎公本想在滕王阁盛会上显示自家女婿文采,便提前让他腹稿了一篇《滕王阁序》,因此当阎公拿出笔墨送到宾客们面前时,众人心照不宣,纷纷自谦辞谢。

  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

  也许,千余年后的我们和千余年前的王勃,都应该感谢阎公的这次雅集。我们收获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心灵震撼,而王勃则在滕王高阁上,找到了自己。千百年来,当人们诵读《滕王阁序》时,总会伴着那些诗句浮想联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文章先是历数了洪都雄伟的地势。文曰,洪都处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两个星宿相邻。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为汉朝豫章郡,因豫章在松江、娄江、东江的上游,故称之“襟三江”;豫章的周围被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这五大湖泊所包围,故称之“带五湖”。控制着楚国,连接闽越。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如果说整篇《滕王阁序》是由一颗颗珍珠集萃而成,那么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疑是最亮的一颗!诗人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他依旧绘出了这般充满诗与远方的画卷。落霞与秋水交织,如梦如幻。以前的所有困顿只不过是一具枷锁,而王勃登楼远眺的所见所闻似乎已经展望到了枷锁外的未来。自己虽然像一只“孤鹜”,但有远方的“落霞”为伴,“秋水”给自己添彩,“长天”之间依然有自己的一*之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雄关高山,难以逾越,谁为失路之人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他用最盛气凛然的《滕王阁序》也不能挽救回父亲的劫难。自责、压抑、矛盾、愤慨,而又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使得他“神笔落处星光灿烂,文章到处图画徐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作者借用的一个典故。冯唐,曾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官员,后被罢免去职。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而李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虽然自己仕途坎坷,但也应“老当益壮”!一次次哀叹,一个个隐喻的背后是他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是他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诗人虽然仕途坎坷,但仍怀报国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黄钟大吕,依旧回旋在历史的时空,依旧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襟气度。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这般令人荡气回肠千年的佳作却不多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从来没有任何一座楼阁像滕王阁那样有如此多的兴废重修,至今修建三十多次。王勃在滕王阁上的挥笔,不仅成就了自己,折服了世人,也为天下留下了一条文脉,这条文脉屹立在赣水之滨,也隐藏在书籍册页,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不再是当初的滕王阁,滔滔赣江也不再是当初的流水。唯有文字永恒,镌刻在人心千年并将持续镌刻下去,永不磨灭。

滕王阁序读后感4

  《滕王阁序》是初唐才子王勃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代表作。说起王勃,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比喻他,不算过分。出身书香世家,七岁即善作文,人称“神童”;九岁读《汉书》,就能指出注文中的错误;十四岁中举人。当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王勃字子安)。其中的这《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

  《序》不是说写就能写的。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缘于他自身的文学造诣就很高,更重要一点因为他是“书圣”。所以当时汇集兰亭的名流:谢安(指挥过淝水之战,文武双全外加围棋高手),孙绰(文学家),支遁(佛学家)等都推崇他来作序(不光留下美文,还可留下墨宝)。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受封滕王后所建,非比寻常。与会名流姘集。要知道“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让王勃作序,他的才华可见一斑。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是篇命题作文,而且容不得多加考虑,要即*迅速完成(写序只是个开头,按照当时文人一惯的玩法,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写诗呢)。说实在的,滕王阁,这样的命题不乏空洞,不象议论时要或抒**怀等可以有一定的深度。作者却从描绘滕王阁周围景物及宴会的豪华场面着手,通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的承前启后,由景生情,在后半篇巧妙的熔入了自己的羁旅之情和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叹,使通篇顿显立意深刻。真不愧为大家手笔!

  说来惭愧,我开始看《滕王阁序》时,只觉得满眼的生字。因为特钟情于其词藻的华美,硬是边看注解边翻《辞海》把它看完。同时被作者那清新的格调和开阔的意境所深深地感动。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不论其构思的巧妙和对仗的工整,光那恢宏的气势,就让人心为之夺,仿佛只身画中。通篇值得玩味的句子可谓俯首皆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看似朴实无华,却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围展露无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述说着渔人的怡然自得,道不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传说衡阳有回雁峰,雁到此不过,到了春天再北归)。“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意思是说‘清爽幽美的箫声响起来,清风因此而生;轻柔舒缓的歌声绵绵不尽,白云为它住留’,那融融的闲情逸趣,让人恍若身临桃园仙境。“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读起来字字掷地有声,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发着作者的抱负。“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字字句句,美不胜收。而且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物换星移”等说得上是脍炙人口,被后人广为引用。

  诚然,文章过于华艳就不免媚俗。对王勃的这一美中不足后世的评论可谓中肯。就象书法等艺术有“藏拙”“守拙”之类的说法。可要知道作者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相对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究来说可要年轻多了,套用现在时兴的话讲:“都是太阳惹的祸,不是年轻铸的错”。不过话说回来,以上这些可不是吾辈俗人所想理会的。君不见:有多少女性喜欢琼瑶的作品,有多少男生爱看武侠?要的就是这股俗劲儿!

  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肆流”的感叹。撇开“华艳”不讲,王勃能在宴会上即兴写出这样的佳作,让人不由体悟到什么叫厚积薄发,什么叫才华横溢。

滕王阁序读后感5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

  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滕王阁序读后感6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滕王阁序读后感7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仅仅是序,初次读完便有了如临仙境的感觉,字字珠玑,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阁,见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阁的壮阔,亦感悟了人生的壮阔!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

  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

  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

  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读后感8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下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读后感9

  记得在小的时候,姐姐将王勃的《腾王阁序》讲得有滋有味,至今还记忆尤深,那时候似懂非懂。重读王勃的《腾王阁序》,基于其颇高的艺术成就,我感触很深。

  关于腾王阁,历代题咏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腾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腾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辛弃疾:《贺新郎;赋腾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唯有王勃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篇序言,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每里。本文题名“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进程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王勃是初唐时期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友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腾王阁有关的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书法真实感受的。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骛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辩序说》中讲到:序,亦做叙,言其中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望比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

  全文层次清晰,守卫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偶工整。有些对偶从不同的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有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色彩。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建筑、山水、人物融会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副以腾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外的自然景观恰当的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了。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长安”、“吴会”,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奴全局,服务于腾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广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见就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仄相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歌中的句子一样得讲求*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王勃的《腾王阁序》,最主要的是有作者的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同时,它还打破了僵死陈旧的骈文割据和陈陈相因的文风,给骈文注入了新的血液,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历史是公正和公*的,它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和选择。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5)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6篇)

《滕王阁序》教案1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的文化常识。

  2、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

  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址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址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址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随成为他的“绝唱”

  二、 研*课文

  1、疏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

  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翼轸”句,“俊采星弛”呼应“物华天宝”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轸”句,“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天宝”句。多层次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宾主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的写主宾盛宴。

  ②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 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语写自己来到腾王“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 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抓住这一环节。

  三、作业:背诵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句子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呼”“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一段看其对偶关系:

  南昌故郡 星分异轸 襟三江而带五湖洪都新府 地接衡庐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雄州雾列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摇临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宇文新州之懿范,帏暂住十旬朽暇,盛友如云 腾蛟起凤孟许士之词宗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对偶,这叫做“当句对”,如第一段中的:

  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对“五湖”、“蛮荆”对“瓯越”

  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也属于“当句对”)

  2、对偶句与仿句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

  B.见秋水之浩淼;望长天之云彻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

  (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完整主旨的文字。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滕王阁序》教案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

  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新课,学*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

  故

  尽

  属

  即

  四、作业:

  课后练*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3

  教学目标:

  (以诵读法学*本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要点: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一.导语(幻灯片展示*四大名楼)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古代四大名楼”呢?

  ……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三、初读奇文

  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

  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2、读(补充: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自读课文,看注释,粗通文意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二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

  3、测(幻灯片展示)

  做字词辨析训练。(学生都参与并轮流回答)

  (一)判断词语注音、释义正错

  1、襟()三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宴会

  3、鹤汀()水边*地

  4、凫()渚凫:野鸭

  5、川泽纡()迂回曲折

  6、孤鹜()纵横奔驰,动词

  7、迥()远

  8、南溟()海

  9、胜筵()古代*地而坐时铺的*子

  10、梓()泽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二)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二十岁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四)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作业。

  再读全文,并背诵《滕王阁诗》

  第二课时

  学*要点

  1、理清思路

  2、重点段落鉴赏

  一、再读奇文

  方式:集体齐读课文

  注意:诵读的节奏和语气准确(回顾:诵读指导)

  步骤:集体齐读

  二、讨论与点拨: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幻灯片展示)

  1、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2、第2、3段描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明确)

  第二段:滕王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登高所见——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三、阅读与鉴赏(幻灯片展示优美图片)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当堂朗读)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自由发表)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四、作业

  1、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思考:怎样看待4、5两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学*要点:

  1、鉴赏四-五段

  2、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一、回顾旧课:

  抽背2-3段。

  二、三读奇文

  1、高声朗读四、五段,体会作者情感。

  2、讨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同桌讨论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兴尽悲来——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三、鉴赏与拓展:(分组讨论,推举佳作)

  1、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联系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对时代的抨击;

  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2、人生难免失意,*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目的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讨论与点拨

  归纳骈文有何特点?有什么缺点?(分组讨论,推选回答)

  从六朝到初唐,骈文统治了文坛,其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讲究运用*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辞和用典。

  注重形式,排比事典,使人难以理解。如本文为硬凑四六对句,把杨得意缩为杨意,徐孺子略为徐孺,早被前人指为荒谬。但对本文来说白玉微瑕,文中对现实人生的感受认识,是骈文僵化凝固的形式无法束缚住的,作者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束缚中表现自己高超的技巧。

  五、小结与巩固(幻灯片展示)

  1,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并思考本文写作的特点。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骈俪藻饰,辞系华美/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学生意见汇总:A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B望长天之明彻/望高阁之巍峨

  六、课后作业

  1、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哪些成语?并积累。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被选入鲁人版第四册“感受艺术之美”单元。所以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础上,品味作品的优美语言。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本教学设计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及说读活动等不同的朗读活动形式,使这节课充满琅琅读书声,从而在美读中鉴赏了骈文之美。

  不要求学生看有关的参考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丧失了自我阅读的勇气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滕王阁序》教案4

  【设计说明】

  《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学*本文,可以说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达到了“文”“情”并茂。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品读本文优美独到的语言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茫。

  对于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起来也难度不小,是由于本文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体会本文华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探究宏伟壮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了解对偶在骈文中的重要性,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

  对作者复杂的情思的体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他在99年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作文的好成绩!“年少而才高”。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也有着如此骄人的成绩。他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此人就是王勃。

  “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悲惨的经历成就了王勃的才华。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绝唱”《滕王阁序》。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文本

  (一)品味美言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读(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朋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二)梳理文脉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精加工”。(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补充总结)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的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之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矢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对文章各部分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分析起来就有了方法依据。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流传千古。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其魅力缘何越千年?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品析语言

  1、对偶品析

  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添顿挫、摇曳感,音韵与典雅之美*添了此文的魅力。

  2、“警句”品味

  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珍词丽句层见叠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精妙的语言之美使此文魅力倍增。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此句融三美于一体。三美奠定名句之基。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作品味赏析,不求一律。

  3、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见秋水之浩淼; B、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都督宴上,盛友如云;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了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三、体悟情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此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本文借写景抒**思,作者的情感感受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其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参考答案: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翰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3)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

  参考答案: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四、作业设置

  1、反复背诵本文中的精彩语段,直至烂熟于心。

  2、自选某一二精美语句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滕王阁序》教案5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著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3、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八、具体研*文章第四部分(第6、7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序》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6)

——滕王阁序读后感范本十份

  滕王阁序读后感 1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

  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滕王阁序读后感 2

  《古文观止》不过二百余篇,但却洋洋洒洒记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尤其是《滕王阁序》。南昌人对滕王阁是老少皆知,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情景却不一定知晓。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接下来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的才华横溢可见一斑。《滕王阁序》的用词十分简洁,精炼传神。通观全文,俯拾皆是。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得明明白白。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得一清二楚

  《滕王阁序》的造语佳句迭出,异彩纷呈。妇孺皆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不待言,此为写景之极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此等妙笔,贯穿全文。

  《滕王阁序》用典繁多巧妙,含蓄有味。全文用典多达二十多处,均是信手拈来,贴切恰当。而且运用灵活。有时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先有滕王阁,然后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了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王勃,才会有这被称为千古雄文的滕王阁序;就是因为有了这神来之笔的滕王阁序,才使得滕王阁成为光辉四射、照耀千秋的千古名楼。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对滕王阁趋之若鹜,极尽讴颂,并且以一留名姓为莫大幸事。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中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

  当身临波澜起伏的赣江畔,仰望雄伟壮阔的滕王阁,不由心生感叹。读书读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奋,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坚强,得失寸心知。

  滕王阁序读后感 3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此非王子安之句乎?吾尝读《滕王阁序》,感其时动不齐之至矣。子安之路,多少奈何。

  王子安云:“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其一生,可谓仕途无路。一文章而怒高宗,一戏方而失刺史。

  古来多少名人,命运皆由天定。初读此文,觉“无路请缨”之时下,应归隐山林,安度晚年。王勃之为,不以为然。

  后再读《滕王阁序》,心中似有所感,然时为春风得意之际,故不明王子安之叹也。

  李将军,汉之俊杰也。卢纶之诗,可见其武力。虽神箭而不荐,处逆境而再贬。但其不释弓弃箭,反而更“急功*利”。可谓“不坠青云之志”也!

  范进者,一数十试而不中者。而其不投笔弃试,反而再试不懈。终获解元。读《滕王阁序》后再读《史记》、《儒林》,况处于怀才不遇之时,是心中大有感触。

  是时,吾亦怀才不遇。吾善诗文,而算术却大挫一时。于是高峰而坠低谷,骏马而失前足。抑郁之时,是王子安之意也。

  然王子安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吾思之,不应沉于抑郁,当东山再起,不弃功业。为人,当有一番历业。是不可以不振作,况吾辈任重而道远。

  是以王子安不坠落。探父过滕王阁而发抑郁,遂有此千古名篇。

  子安之文,言辞精湛,字字珠玑,似是欢娱,实则抑郁。吟至“天高地迥”,则兴尽悲来矣;书至“无路请缨”,则无可奈何矣。其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使天下人不得不感怀也!

  然其“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似有投笔从戎之意。非也!子安实欲再上仕途也。

  呜呼!王子安二十七而逝,实为世文人所恸。其时远不齐之至,实使人感极而悲者矣。

  然其无路请缨,仍不坠青云之志,实吾辈效仿之士也。

  滕王阁序读后感 4

  初唐杰出诗人王勃,年轻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性格狂放。

  话说王勃在滕王阁的宴会中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在文章的结尾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的最后一句故意空了一个字不写,就把序文呈给阎都督,自己带着随从就离开了滕王阁。阎都督一看少了一个字,就让在座的学士们猜测是什么字?有的人说是“水”字,有的人认为应该是“独”字。阎都督看了,都觉得不够妥当,于是派人去追王勃,请王勃把最后一个字补上,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

  阎都督知道后说“人才难得,我愿意出千金买一个字”于是派人包了千两银子,自己送给王勃。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对呀!就是“空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众人恍然大悟,阎都督更是拍案叫好。

  滕王阁序读后感 5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

  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

  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

  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读后感 6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下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读后感 7

  是夜,独坐于笼中,一盏青灯,半手残卷,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假马拉鬼了半天,也没见一只从天而将,衣袂飘飘的白狐,都是骗子,哪里来的什么白狐,算了,我也不是什么书生,遇不来也罢。

  没来由的瞌睡,怎么这么困呢,想想白天也没干嘛啊,砸路灯,抢银行,打飞机,抢登钓鱼山,这些也都不是**的啊。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向那几个妄图登陆钓鱼山宣誓**的英雄们致敬,你们的爱国热血激励了我们的什么什么,尽管已经麻木与**是为谁而宣,但你们仍旧是英雄。我党呢已经见怪不怪了,按兵不动,坚持敌不动,我不动;敌动了,我**的一贯作风,只要不侵犯我党利益一切好说。一不小心又扯远了。

  还是来说说解困,音乐已经不行了,听的都想吐了,就在灵魂即将出窍之际,又看到了这篇奇文,拿来一读,不得了啊,暑气顿消,困意全无啊,顿时神清气爽,夜不能寐啊。

  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一序,名不虚传啊!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

  此序一出,有没有滕王阁都无所谓了,什么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才是真,这滕王阁本一歌舞之地,现在矗在南昌那的意义也就是为南昌市人民的**挣点钱罢了,要说慕名前去看下我看十有八九,说绝对点肯定会失望的,就像你看新闻联播,跟现实完全不搭界(其实看新闻联播也就节目开始主持人报个日期是靠谱的),这读滕王阁序也是一样啊,里面描写的景色跟现实估计也不好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如这般景色你就是请个高手来也PS不出此等画面,这般意境。况且每个人读出的景色画面也都不一样,完全是精神的享受了。说直白点是在意淫了。

  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就着拼音注释读了三遍,人一下子就机灵了,不困了,真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困,首推此序啊。

  滕王阁序读后感 8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美哉,如此诗篇!如此典故!如此名楼!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滕王阁序读后感 9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让一座古老的阁楼从此不朽,成就了江南第一楼的美名。一段人与文字的相遇之缘,让孤独的灵魂穿越了历史的星空。同时也奏响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而让这座江南名楼扬名后世的就是这篇来自初唐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公元675年,当时正处于人生仕途低谷的初唐诗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洪都知府阎公为滕王阁重修竣大宴宾朋。据说,阎公本想在滕王阁盛会上显示自家女婿文采,便提前让他腹稿了一篇《滕王阁序》,因此当阎公拿出笔墨送到宾客们面前时,众人心照不宣,纷纷自谦辞谢。

  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

  也许,千余年后的我们和千余年前的王勃,都应该感谢阎公的这次雅集。我们收获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心灵震撼,而王勃则在滕王高阁上,找到了自己。千百年来,当人们诵读《滕王阁序》时,总会伴着那些诗句浮想联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文章先是历数了洪都雄伟的地势。文曰,洪都处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两个星宿相邻。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为汉朝豫章郡,因豫章在松江、娄江、东江的上游,故称之“襟三江”;豫章的周围被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这五大湖泊所包围,故称之“带五湖”。控制着楚国,连接闽越。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如果说整篇《滕王阁序》是由一颗颗珍珠集萃而成,那么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疑是最亮的一颗!诗人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他依旧绘出了这般充满诗与远方的画卷。落霞与秋水交织,如梦如幻。以前的所有困顿只不过是一具枷锁,而王勃登楼远眺的所见所闻似乎已经展望到了枷锁外的未来。自己虽然像一只“孤鹜”,但有远方的“落霞”为伴,“秋水”给自己添彩,“长天”之间依然有自己的一*之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雄关高山,难以逾越,谁为失路之人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他用最盛气凛然的《滕王阁序》也不能挽救回父亲的劫难。自责、压抑、矛盾、愤慨,而又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使得他“神笔落处星光灿烂,文章到处图画徐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作者借用的一个典故。冯唐,曾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官员,后被罢免去职。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而李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虽然自己仕途坎坷,但也应“老当益壮”!一次次哀叹,一个个隐喻的`背后是他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是他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诗人虽然仕途坎坷,但仍怀报国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黄钟大吕,依旧回旋在历史的时空,依旧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襟气度。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这般令人荡气回肠千年的佳作却不多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从来没有任何一座楼阁像滕王阁那样有如此多的兴废重修,至今修建三十多次。王勃在滕王阁上的挥笔,不仅成就了自己,折服了世人,也为天下留下了一条文脉,这条文脉屹立在赣水之滨,也隐藏在书籍册页,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不再是当初的滕王阁,滔滔赣江也不再是当初的流水。唯有文字永恒,镌刻在人心千年并将持续镌刻下去,永不磨灭。

  滕王阁序读后感 10

  泱泱华夏诗史,“初唐四杰”妇孺皆知,其中造诣最高的恐怕非王勃莫属。明陆时雍在《诗境总编》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这句话不仅高度概括出了四杰各自所的诗风,更肯定了王勃的地位与成就。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才学俱富,诗歌和骈文的创作均有建树。但相较而言,他的骈文功底更为深厚,他创作的骈文更胜一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珍视友情的真情男儿;“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让人们读起来就不禁感叹历史沧海桑田的巨变;一篇《滕王阁序》更是让无数后人“望而却步”,感叹它“可望而不可即”。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命运好像和子安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哭笑不得”。才华横溢并没有让他得意官场,相反,带给他的是接踵而至的祸难。因作檄周王鸡而被逐出朝廷,子安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便渐渐偏离了仕途,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虽是无意,作诗尽兴,但却被高宗品读出了挑动诸侯战乱的味儿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祸不单行,子安又因擅杀官奴险些丢掉性命,幸逢皇帝改号,才赦免了他。

  在遭遇了两次打击之后,子安便与仕途彻底地远离了。

  之后,子安就悄然地离开了朝廷,从*步青云转眼间成为一无所有。任何人被这迎头一击都会头晕目眩,不知方向。但子安似乎有着异常迅猛的反应力,他很快就从这“当头一棒”中凊醒了过来。身处逆境的子安开始透视自己,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在流放的两年日子里,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恃才傲物、玩世不恭才是导致这一切祸难发生的根本原因。他开始明白:一个人即便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但只要他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就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做人应该低调,应该谦虚,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欣然接受。《滕王阁序》中所表现的谦谨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这就是子安最终确立的人生目标,明确而又唯一的目标。与那些没有目标或是心怀多个理想的人,未过而立之年的子安似乎比他们更早熟一些。因为他已经参透了理想的真谛,懂得了在人生中审视自我,在审视中感悟人生。人生应该承载理想,生命应该赋予意义。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逆境中葆有勇气和信心,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逆境磨练一个人的同时往往也造就了一个人。大彻大悟后的子安发出了深藏在内心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怀才不遇的王勃虽然有有志难伸的愤慨,却无自暴自弃的颓放,他的矢志不渝诠释着一颗心的顽强与坚毅。人生无常,盛衰有时,但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勖勉自己,就会一步步朝着目标攀登,不在人世的流沙中沉沦。

  人生的失意让子安看到朝廷官员的欲壑难填、尔虞我诈,同时也让他更深一层次的明白,一个人只要保持着内心的明净,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准则,即便是“酌贪泉”也会“觉爽”,即便是“酌贪泉”也只会衬托一颗心的真纯。白岩松曾写过一本书,书名《痛并快乐着》。初读此题,定会觉得*淡无奇,细细品味,其实不然。这句话与子安的“处涸辙以犹欢”简直是异曲同工。“并”字的运用,增添了这句话的分量,提升了这句话的境界。可以说,“并”字才是这句话的灵魂。它表现了白岩松对于困难的独到的认识,展现了他幽默的性格,更体现了他处世的一种豁达的态度。许多人极力推崇这句话,视其为经典,可是又有几个人知晓,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早已有人说过这句话了。更确切的说,人们应该记住的是子安,而不是白岩松。

  一颗心的明净让我折服,令我钦佩。可惜啊,子安在去交趾看望父亲的路上溺水而亡,年仅二十八。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躁动的时代,我们行走于世,会越来越感到步履艰难,但只要心如明镜台,就会轻松、坦然地走完我们的一生。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7)

——滕王阁序作文(5)份

  滕王阁序作文 1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飞洋哥哥等十八人到南昌滕王阁玩。

  听说滕王阁是按“明三暗七”的形式造的,外面看上去是三层楼,实际里面有七层楼。

  我们来到第一层,那里有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位美女,美女梦到一位穷书生,但是见不到他,她很悲伤,最后在郁闷悲伤中死去。

  到了第二层,我们看到墙上雕刻着一个故事:王勃到南昌写序,他写的序比滕王女婿写的还好,所以滕王采用了这篇序,滕王赏了王勃一万两银子。

  到了第三层,我们看到了有八十一个江西名人组成的画卷,画得很生动。有唐代诗人白居易、晋朝文人陶渊明、宋代诗人王安石……

  到了第四层,墙壁上画着地灵图,是幅百米长卷,上面画着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含鄱口、长江等等。

  到了第五层,一眼就看见有很多凳子,都是仿造古时候凳子的样子制作的。我们累了,就坐在那儿休息片刻。我们走到里面参观,那里有一幅长长的壁画,画下面有很多青铜动物,雕刻得很精美。

  到了第六层,就是古时候跳舞的地方,那里很空旷,但是我们看到房顶的时候,很惊讶。它是一个圆形,二十四条线代表二十四个节气,四盏灯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个房顶上的图案设计得很精美。

  滕王阁不愧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序作文 2

  上个星期五,我和妈妈、姑姑、婆婆一起游滕王阁。

  我们座地铁很快就到了滕王阁大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可是来游玩的人好多,我们必须买好门票,带口罩有序的排队进园。

  当我们踏进大门一瞬间,我被这这眼前古色古香的楼阁深深吸引着,楼阁高大雄伟,在翠绿树丛承映下显的格外美。

  我们走进一楼大厅有一副汉白玉雕刻,他是唐朝大诗人王勃,他身穿长袍,系着披风,抬头仰望远方,显的气宇轩昂。第二层是《人杰图》里面都是不同时代的人物,比如我们都知道王安石,个个都画的栩栩如生。第三层是《地灵图》画的是江西各大名山大川,画的非常生动,让人留恋忘返!第四层里面摆满了唐代瓷器,形成一个微行展厅,上面有各式各样介绍,我趴在玻璃上,放大双眼看着,每一件瓷器花纹精美,真是太漂亮了。但我最喜欢是六楼,六层是滕王阁最高层,当我们去游览时正好有一位导游在讲解,她说要不是因为疫情,这里是有表演舞蹈,有五颜六色的衣服、美丽动人的表演着、加上优美的舞蹈会吸引很多人。我们一起走到走廊上,此时此刻看着外面这景,夕阳渐渐西下,天边出现了绚丽的彩霞,倦鸟归去,正是应那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色共长天一色”。和诗中描写一样,美丽极了。

  美好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夜色慢慢降临,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滕王阁,而滕王阁的景象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

  滕王阁序作文 3

  8月2日,我结束了庐山的旅行,坐大巴来到了南昌参观滕王阁。

  滕王阁、岳阳楼和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代,是一个皇帝的弟弟让人建的,是供他玩乐用的。腾王阁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唐朝才子王勃16岁时写的《腾王阁序》,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在唐朝的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方米。它经历了28次摧毁,我门现在参观的滕王阁是第29次修建的。

  我一进大门,就远远的看到一个气势雄伟的古代楼阁建筑,色彩绚烂华丽,廊檐上挂着一个镶着金边的匾,上面有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滕王阁”。

  腾王阁里面都是文物展,有名人的字画、有江西的历代名人展… …尤其是6楼,我看到了苏东坡抄写的巨幅《滕王阁序》,这可是他的真迹。里面还有很多景德镇的瓷器,每一个瓷器都栩栩如生,有高高仰头的大公鸡、有活泼可爱的瓷娃娃、有各种姿态的佛像、有我最喜欢的一对瓷兔,它们就像活的一样,真是太可爱了。

  站在滕王阁上远眺四周,我看到了江水苍茫,西山叠翠。整个赣江尽收眼底,远处的渔船正在水上忙碌着,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像彩虹一样飞架赣江**,远处高楼如林,公路如织,好一派繁荣景象。

  我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把建筑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建成了如此雄伟瑰丽的滕王阁,如果你还没有来参观过,那么请你早日来欣赏它吧。

  滕王阁序作文 4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寒潭清澈,一片清明。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寻访风景。来到昔日帝子腾王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极目望远,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俯视而下,深不见底。岛屿曲折回环,白鹤展翅,野鸭翔集,宫殿雅浩,随形附势,雕兰置桂,美不胜收。

  披打开雕花的阁门,俯瞰彩饰的屋脊,极目遥望,原野辽阔,山岭绵延,河流曲折,湖泊如镜,真是人间仙境,令人惊叹不已。屋舍俨然,雕梁画栋,都是富贵之家;舸舰塞满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图案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天朗气清,阳光灿灿。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融为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舒畅,逸情雅兴,油然而生。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恰似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一如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展,美景,尝心,乐事,四美齐备。嘉宾遇上贤主,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具备了。极目远眺,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盛衰成败自有定数的道理。西望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东瞻吴会,像是云里雾里一般缥缈。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不可攀,北极星多么遥远!关山重重,难以逾越,有谁会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漂泊异乡之客。怀念君王的居处,可惜得不到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滕王阁序作文 5

  正值深秋九月,积水尽而潭清,雾气凝结而呈现一片紫色的霞光。我站在阁中细细品味它的美。

  层层耸翠,寸寸朱丹,极尽了色彩的运用似乎也描绘不出当时的美景。而它却灵慧,“渔人对着歌踏着晚霞而归,大雁被寒气惊扰,声音戛然而止。”这自然与生活的交织将景与情趣交融,别具一格,令人回味。

  绕梁三日的歌声使白云也为之痴迷徘徊。文人雅士的聚会为闲暇的日子带来欢乐。可他这时笔锋一转,“哀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无常,悲兴哀之有定。”个中哀伤无人知晓,纵有惊叹千古之智及青云之志却无法实现抱负。凡人遇此只能抱憾终生,而王勃秉持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春秋”的旷达精神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乐观想法,“纵然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心境清爽;纵然奄奄待毙一时,仍开朗欢乐。”最终选择舍弃一生的功名利禄,回去侍奉老父。这虽仍是一个借口,但他已摆脱了古代文人普遍命运,超然世外,与苏轼灵魂相交,共享一蓑烟雨任*生豪放。

  它的声是美的,优美华丽的词藻,精悍短小的骈句,抑扬顿挫的珠玑,无一不令人叹赞。它的魂是美的,如明月投下的冷光给予人灵魂升华;如枯松笔直的身影给予人精神慰藉;如清泉在林中涓涓留下给予人心灵净化。我为它的景而喝彩,但我更因它的神而沉醉。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8)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范文5份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1

  《滕王阁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2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 (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华、宝:有光华,有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同归于尽(灭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朋友)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随着)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就要)

  一触即发(就)

  可望不可即(接*)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牵制)

  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引而不发(拉开弓)

  抛砖引玉(引出)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

  日暮途穷(到尽头)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8)数

  A,shù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多少,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不可胜数(计算)

  C,shuò

  数见不鲜(屡次)

  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

  (9)趋

  他日趋庭(快走)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催促)

  趋令销印(赶快)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 (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 (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 (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极娱游于假日

  奉宣室以何年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幸承恩于伟饯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4、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非谢家之宝树

  5、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喜托(于)龙门

  6、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3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

  6。怀:

  ①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7。序:

  ①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①都督阎公之雅望②宇文新州之懿范③孟学士之词宗

  ④王将军之武库⑤等终军之弱冠⑥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句

  童子何知

  3。状语后置句

  ①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②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③是所望于群公

  ④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⑤窜梁鸿于海曲⑥屈贾谊于长沙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4

  一、文学常识:

  1、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

  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二、重点字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绣闼(开,小门)

  6、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三、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

  下来)

  3、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形作名,才俊)

  五、指出文言句式: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句)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句)

  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介词结构后置句)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省略句)

  6、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句)

  六、成语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下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的中心思想:

  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5

  一、文学常识:

  1、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

  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二、重点字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绣闼(开,小门)

  6、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三、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

  下来)

  3、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形作名,才俊)

  五、指出文言句式: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句)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句)

  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介词结构后置句)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省略句)

  6、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句)

  六、成语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下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的中心思想:

  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


滕王阁序赏析优选【十】篇(扩展9)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实用5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2

  【设计思想】

  《滕王阁序》传诵千古,是中国文学的一道靓丽景致。其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品读该文,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其精美形式中包孕的情理又富有深蕴,启人心智。“文”与“质”相得益彰,“情”与“理”珠联璧合,是该文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在赏读独到的语言形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

  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易“得形忘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案同课异教,入手点虽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思的思想一致。

  【教学目标】

  1.欣赏文词华美的语言,探究宏丽壮美的意境。

  2.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体悟其深沉悲壮之意。

  【教学方法】

  涵泳美读,词句品评,疑难点拨。

  【教学设计】

  一、烟雨江南话名楼

  导入:“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韩愈),滕王阁因名楼、名文而成为名胜,楼以文生辉,文因楼益秀,可说是文楼相映增辉。

  二、气韵流转感音律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照投入感情地读。(读中疏通字词)

  3.对句读,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句短句交错,节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滞。

  4.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胜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三、魅力缘何越千年

  探究:《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你认为原因何在?

  点拨:从“文”与“质”两方面探究。

  1.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提示: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添顿挫、摇曳感。——魅力源自音韵与典雅之美。

  2.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提示:珍词丽句层见迭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已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魅力源自精妙的语言之美。

  3.观一观,欣赏画面美。

  提示: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层次分明。摄*景,绘中景,望远景:层台耸翠、桂殿兰宫为*景,山原川泽、繁华市井为中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为远景,由*及远铺展,上下浑成,色彩变幻,虚实相映。绘景有色彩浓淡,角度俯仰,声色变化,层次远*,写景虚实,让人感觉“淡妆浓抹总相宜”。——魅力源自精彩的画面之美。

  4.联一联,体味意境美。

  提示:作者胸襟开阔,笼苍翠群山,参差楼阁,迂回川流,港口舟楫,艳丽落霞,浩渺云天于笔底。雄阔境界中,融入万千情思,收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尽入眼底,如抚四海于一瞬;点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齐聚眼前,若接千载于须臾。——魅力源自自然雄阔之景与思绪浩荡情怀融合而为一的意境之美。

  5.思一思,破译情理美。

  提示: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失意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四、美文选点作品评

  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二精美之句作点评。提示角度:佳词隽语的品味,技巧手法的赏析,镜头画面的想象,情感哲理的体悟等,可一点也可多点。

  示例: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十六字就写出了台阁的壮丽:层台高耸,上可接云,丹檐溢彩,临视无地。以夸张手法突出阁之高,水之深。两句视角有变,一仰视一俯临,写景有上下浑成之美;色彩对映,一耸翠一翔丹,更有流丽飞动之美。

  五、余音回响作尾声

  选取上述某一点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3

  教学要点:

  一、积累整理及格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故 尽 属 即 逢迎 猖狂 二难

  二、掌握整理几个通假字:

  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三、掌握整理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 矣 之

  四、了解唐骈文与前骈文异同,理解本文辞采华丽,用典精练含蓄的特点,欣赏并诵读第2—5段。

  教学难点:

  用典繁多,文辞深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与作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简介作家背景与作品常识

  1、知道学生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写作缘由及主要内容,理解“序”的写法。

  2、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字子安。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户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有《王子安集》。

  3、 温*旧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

  4、本文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 学生自学

  1、 结合课外练*一,参照注释,读懂全文(学生在课外预*基础逐段提出疑难词句),部分学生抽查口译。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小结知道,矫正读音、停顿方面失误。并指导部分难句的情感变化控制,掌握语调、语速变化。

  3、 学生完成课后练*,为熟读背诵二、三段做准备。

  三、 理解掌握重点语词。

  1、 掌握与积累文言实词:故、尽、属、即

  2、 掌握并积累文言虚词:且、矣、之

  3、 理解并掌握几个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异义字:逢迎、猖狂、二难

  四、 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 检测默写。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渔舟唱晚,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6、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 讨论欣赏本文艺术特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对语言艺术类的感悟,巩固背诵记忆。

  1、 理解古代骈文多用“四六句”和对偶句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初步分析欣赏。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对偶句的不同语法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二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诗意之美:景色奇丽,气象清新

  形式之美:骈散结合,摇曳多姿

  绘画之美:虚实相生,色彩亮丽

  音乐之美:对偶*仄,音节铿锵

  情感之美:融情入景,直抒胸臆

  三、 作业:

  预*《逍遥游》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提问复*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学生们预*内容,至少提问两名同学

  2.讲授新课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向学生们展示滕王阁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关图片;其次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生*结合课**出分析;最后重点剖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3.巩固练*

  练*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4.归纳小结

  (1)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对于本次课堂内容做出归纳小结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作业内容,要考虑到课本知识巩固积累和运用,兼顾知识的拓展性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在必要时给学生以解题提示、点拨或必要的解释。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两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_______,_______。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参考答案:

  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

  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③子字。

  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②“忧”和“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