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征友启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体会小牛犊的两次征友为什么回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 现场调查:你有几个好朋友,这几个好朋友分别有什么优点?

  2、 小牛犊怪孤单的.,他一心想找个好朋友,他找到好朋友了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书屋。

  二、 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3、 集体交流讨论:小牛犊两次正友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 自主合作,表演结合。

  分角色表演

  四、 检查识字

  五、 作业: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2

  一、概述

  1、课名是《征友启事》,是小学语文版语文第四册。

  2、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3、课文讲述了想交朋友的小牛,贴了第一张征友启事后,一个朋友也找不到,经过老牛的指点,又贴了一张征友启事,之后,就有了许多朋友。不同的征友启事引发的不同结果、

  4、让我们明白了: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不能要求过高,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组词、书写、游戏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读;通过对比读,自主发现,两张启事仅“一词之差”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对比读,自主发现,两张启事仅“一词之差”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

  五、学情分析

  1、学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

  2、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时以较快和准确的读音有感情朗读,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跟上教师的思路,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3、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合作等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体会。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本课教材、教学PPT 、生字卡片。

  八、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提问:谁想找朋友呢?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板书

  2、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

  (三)学*征友启事内容

  1、一心想要交朋友的小牛对朋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要求

  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用笔勾画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是什么?(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师: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找到的朋友也喜欢做这些事情。

  5、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合作学*,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 6、理解:兴致勃勃和垂头丧气的意思(指名回答)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学生回答:查词典、查电脑教育学生在*时要注意运用工具书和网络帮助学*)

  7、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怎样跑来看这则征友启事呢?

  指名表演体会小动物来时的兴奋与离开时的失望。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动物们的情绪变化。

  同学间赛读。

  8、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归。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老牛那儿去诉苦:“唉,世界这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

  9、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你能帮它想个办法吗?

  10、小牛最后交到朋友了吗?都有哪些朋友?你从课文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在这四句话中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四个字吗?(投影四句话)(同、跟、陪、和)

  教师小结:你看,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来,我们分组来读读这四句话。一组读山羊的话,二组读猎狗的话,三组读花猫的话,四组读马驹的话。

  11、那是什么样的办法让小牛一下子就交到这么多的朋友?(第二张征友启事)小声读一读,说说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与“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12、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事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真不容易啊!可是第二份征友启事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13、让我们再次通过读来体会两次征友启事的不同。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

  14、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学到这里,聪明、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老牛在教给小牛办法时说的一番话,想想看,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四)作业。

  你想有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也来仿照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事为自己写一张征友启事,那你会怎么写?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认识“犊、希、耍”等9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表演。

  3.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知道为什么两次征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预*单,课件

  教导过程: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师: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孤单的小牛犊,它也想有个朋友,于是它写了“征友启事”。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征友启事:把想要找的朋友的条件写在纸上贴出来,让别人看到。

  二、小组交流预*结果

  1、小组交流预*结果

  2 / 4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把你的学*结果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

  (1)小组长检查标序号情况。

  (2)每人轮流读一遍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3)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2、教师检查预*

  (1)组长汇报组内预*情况。

  (2)检查生词

  A、小组比赛读词语。

  B、开火车读。

  C、选词说一句话。

  (3)指名说记字方法。

  识字游戏: 猜一猜。

  (4)开火车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理解感悟

  1、合作学*

  师:我们学*课文的四步学*法同学们还记得吗? 小组合作学*提示

  (1)读,读3——13自然段。

  3 / 4

  (2)画,画出两则启事的内容。

  (3)说,说小牛犊两次征友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练,试着想象小动物们的心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

  2、小组汇报

  (1)、先汇报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出示两张张启事的.内容)

  (2)、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看到第一张征友启事心情怎么样?(失望、)

  指名读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现在你就是这只可怜的小牛读一读他的话。

  教师引导:小动物们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指名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3--13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想来分角色演一演呢?如果你们能够带着小动物们的心情和他们的动作来表演就更好了。

  4、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4 / 4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他们友好的相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一定会交到许多朋友。

  五、扩展延伸

  师:送给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一种福气。——列夫托尔斯泰”

  希望同学们能够关爱朋友、珍惜那份珍贵的友谊。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 没有交到朋友

  第二次 交到许多朋友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两则征友启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拍着小手跟着唱。

  2.结合学生生活谈话:你们有朋友吗?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怎样?指名说。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朋友,有了朋友,我们会很快乐,不会孤单。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森林里看望一个叫小牛的朋友,看它是怎样找朋友的?

  3.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学*第1段。

  ﹙1﹚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小牛把征友启事贴在了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要贴征友启事?

  ﹙2﹚让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说,明确:小牛贴征友启事是为了找朋友。

  3.学*第2﹀3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2﹚合作学*,解决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师巡回指导

  ﹙3﹚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谁能做到”,相机板书﹙条件:都要做到﹚

  ﹙4﹚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看了启事摇头离开时,你会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演。

  ﹙5﹚师巡视后,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说得好、演得好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好,我们也知道了小猫爱吃鱼,不能陪小牛吃草;猎狗要打猎,没时间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要和马哥哥玩,不能陪小牛

  一起玩耍;山羊的力气太小,不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他们不能都做到,不符合征友的条件,不能成为小牛的朋友。﹙师相机板书: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4.学*第4﹀5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4︵5段,读出伤心失望的语气,体会小牛的心情。

  ﹙1﹚师生齐读。

  ﹙2﹚同桌互读后,交流一下老牛对小牛说的话。

  ﹙3﹚让学生推荐说的好的同学说。

  ﹙4﹚师模仿老牛的语气归纳:孩子,你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的要求太多了,还是考虑一下朋友的实际情况,去改一改启事吧。

  5.学*6﹀13段。

  师:小牛的第二则征友启事作了哪些改动呢?下面我们一起读6︿13段,看小牛在第二则征友启事里对朋友提了哪些条件,它这次找到了朋友没有?

  ﹙1﹚出示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

  这个词的意思﹙表选择﹚,并用两个“或者”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出示第一则和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比较读,找出不同点。

  先指名说,然后师归纳:多了三个“或者”、“其中一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点”并相机板书。﹙条件:做到其中一点﹚

  ﹙3﹚师:假如你是来征友的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4﹚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5﹚老师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戴着头饰在前面表演第二则启事的内容。

  ﹙6﹚师小结: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这次小牛只要朋友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它成为朋友,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相机板书﹙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

  三.总结全文,揭示文章内涵。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让生想一想:小牛贴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为什么又找到了许多朋友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总结:我们在交朋友时,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要多考虑朋友的'实际情况,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交到很多朋友。相机板书﹙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条件 结果

  第一次:都要做到 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第二次:做到其中一点 找到了许多朋友

  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两则征友启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拍着小手跟着唱。

  2.结合学生生活谈话:你们有朋友吗?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怎样?指名说。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朋友,有了朋友,我们会很快乐,不会孤单。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森林里看望一个叫小牛的朋友,看它是怎样找朋友的?

  3.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学*第1段。

  ﹙1﹚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小牛把征友启事贴在了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要贴征友启事?

  ﹙2﹚让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说,明确:小牛贴征友启事是为了找朋友。

  3.学*第2﹀3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2﹚合作学*,解决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师巡回指导

  ﹙3﹚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谁能做到”,相机板书﹙条件:都要做到﹚

  ﹙4﹚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看了启事摇头离开时,你会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演。

  ﹙5﹚师巡视后,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说得好、演得好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好,我们也知道了小猫爱吃鱼,不能陪小牛吃草;猎狗要打猎,没时间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要和马哥哥玩,不能陪小牛

  一起玩耍;山羊的力气太小,不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他们不能都做到,不符合征友的条件,不能成为小牛的朋友。﹙师相机板书: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4.学*第4﹀5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4︵5段,读出伤心失望的语气,体会小牛的心情。

  ﹙1﹚师生齐读。

  ﹙2﹚同桌互读后,交流一下老牛对小牛说的话。

  ﹙3﹚让学生推荐说的好的同学说。

  ﹙4﹚师模仿老牛的语气归纳:孩子,你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的要求太多了,还是考虑一下朋友的实际情况,去改一改启事吧。

  5.学*6﹀13段。

  师:小牛的第二则征友启事作了哪些改动呢?下面我们一起读6︿13段,看小牛在第二则征友启事里对朋友提了哪些条件,它这次找到了朋友没有?

  ﹙1﹚出示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

  这个词的意思﹙表选择﹚,并用两个“或者”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出示第一则和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比较读,找出不同点。

  先指名说,然后师归纳:多了三个“或者”、“其中一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点”并相机板书。﹙条件:做到其中一点﹚

  ﹙3﹚师:假如你是来征友的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4﹚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5﹚老师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戴着头饰在前面表演第二则启事的内容。

  ﹙6﹚师小结: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这次小牛只要朋友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它成为朋友,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相机板书﹙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

  三.总结全文,揭示文章内涵。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让生想一想:小牛贴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为什么又找到了许多朋友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总结:我们在交朋友时,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要多考虑朋友的实际情况,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交到很多朋友。相机板书﹙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条件 结果

  第一次:都要做到 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第二次:做到其中一点 找到了许多朋友

  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阅读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1)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两则征友启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拍着小手跟着唱。

  2.结合学生生活谈话:你们有朋友吗?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怎样?指名说。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朋友,有了朋友,我们会很快乐,不会孤单。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森林里看望一个叫小牛的朋友,看它是怎样找朋友的?

  3.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学*第1段。

  ﹙1﹚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小牛把征友启事贴在了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要贴征友启事?

  ﹙2﹚让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说,明确:小牛贴征友启事是为了找朋友。

  3.学*第2﹀3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2﹚合作学*,解决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师巡回指导

  ﹙3﹚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谁能做到”,相机板书﹙条件:都要做到﹚

  ﹙4﹚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看了启事摇头离开时,你会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演。

  ﹙5﹚师巡视后,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说得好、演得好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好,我们也知道了小猫爱吃鱼,不能陪小牛吃草;猎狗要打猎,没时间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要和马哥哥玩,不能陪小牛

  一起玩耍;山羊的力气太小,不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他们不能都做到,不符合征友的条件,不能成为小牛的朋友。﹙师相机板书: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4.学*第4﹀5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4︵5段,读出伤心失望的语气,体会小牛的心情。

  ﹙1﹚师生齐读。

  ﹙2﹚同桌互读后,交流一下老牛对小牛说的话。

  ﹙3﹚让学生推荐说的好的同学说。

  ﹙4﹚师模仿老牛的语气归纳:孩子,你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的要求太多了,还是考虑一下朋友的实际情况,去改一改启事吧。

  5.学*6﹀13段。

  师:小牛的第二则征友启事作了哪些改动呢?下面我们一起读6︿13段,看小牛在第二则征友启事里对朋友提了哪些条件,它这次找到了朋友没有?

  ﹙1﹚出示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

  这个词的意思﹙表选择﹚,并用两个“或者”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出示第一则和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比较读,找出不同点。

  先指名说,然后师归纳:多了三个“或者”、“其中一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点”并相机板书。﹙条件:做到其中一点﹚

  ﹙3﹚师:假如你是来征友的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4﹚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5﹚老师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戴着头饰在前面表演第二则启事的内容。

  ﹙6﹚师小结: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这次小牛只要朋友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它成为朋友,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相机板书﹙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

  三.总结全文,揭示文章内涵。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让生想一想:小牛贴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为什么又找到了许多朋友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总结:我们在交朋友时,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要多考虑朋友的'实际情况,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交到很多朋友。相机板书﹙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条件 结果

  第一次:都要做到 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第二次:做到其中一点 找到了许多朋友

  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课文,通过比较两张《征友启事》的异同,明白说话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不同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张《征友启事》的异同,理解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牛、马驹、花猫、猎狗、山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时你们喜欢跟好朋友们玩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呀?(引导:一起玩耍,一起学*等)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有一头孤独的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便写了一张《征友启事》(边师板书:征友启事)

  3、齐读题目,读了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引导理解:“征”这里是“找”的意思,“征友”就是找朋友。

  设悬念:小牛想找个称心的朋友,它是怎样写《征友启事》,结果是怎样的?想知道吗?不过呀,我们昨天学*了生字词,小牛想考考大家对字词掌握没有。

  二、复*生词

  1、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2、大家读得真不错,相信待会把这些词宝宝放回课文里,大家一定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小牛写了几次《征友启事》,每次的结果怎样?

  2、反馈归纳:小牛写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找到了很多朋友。

  过渡:小牛的《征友启事》究竟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第一次一个朋友都找不到,第二次却找到了很多朋友?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结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及结果。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反馈情况,引导理解

  (1)随机出示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在黑板所画好的大树上)

  (2)指名读

  (3)征友启事刚刚贴出,有哪些小动物跑来看呀?(据回答板书:山羊、猎狗、花猫、马驹)

  (4)出示句子: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山羊、猎狗、花猫、马驹都兴奋地跑过去看。(引导:兴奋,你可以换哪个词来理解?指导朗读)

  (5)指名扮演: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由其他同学边读句子,他们跑出来,引导注意“兴奋、跑”)

  (6)问:你为什么那么开心地跑出来?(让学生自由回答)

  (7)读征友启事的内容。

  (8)出示: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出来的几个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朗读)

  (9)在坐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些小动物? (引导:山羊可以……可以……可以……却不会耕田,猎狗可以……可以……可以……却不吃草……

  (10)指导朗读,读出从兴奋到失望的语气。

  小结:是呀,小牛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却没考虑到别人的实际,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3、小牛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多难过啊,于是跑到老牛那去诉苦:

  出示:唉,世界这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呢?

  过渡:老牛教了他什么办法,第二张征友启事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次小牛可以交上许多朋友呢?

  (二)学*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结果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结尾

  2、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

  (1)指名小组读

  (2)出示两张征友启事,自由读,比较异同

  (3)指名反馈

  A、两张征友启事都是小牛想找朋友

  B、第二张征友启事多了三个“或者”和“其中一点”

  C、引导理解第二张征友启事的意思: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也就是说:能……,不能……可以做他的朋友,能……,不能……也可以做他的朋友

  D、齐读第二张征友启事

  4、因为山羊能陪小牛一起吃草,猎狗可以陪小牛玩耍,花猫可以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因此,他们都和小牛交上了朋友,你们瞧(出示课件)牛栏前便热闹起来了。

  出示句子:

  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我陪你一起晒太阳!”

  马驹说:“我和你一起学耕田!”

  比较并理解“同、跟、陪”它们都是“和”的意思。

  教师小结:你看,我们*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来,我们分组来读读这四句话。一组读山羊的话,二组读猎狗的话,三组读花猫的话,四组读马驹的话。

  四、总结全文

  1、学了征友启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我们交朋友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朋友能和我们一起克服困难,驱除寂寞,享受快乐,如果我们交朋友时既能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他人,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山羊吃草

  猎狗玩耍

  小牛

  花猫晒太阳

  马驹学耕田

  交友时既要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征友启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体会小牛犊的两次征友为什么回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 现场调查:你有几个好朋友,这几个好朋友分别有什么优点?

  2、 小牛犊怪孤单的,他一心想找个好朋友,他找到好朋友了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书屋。

  二、 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3、 集体交流讨论:小牛犊两次正友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 自主合作,表演结合。

  分角色表演

  四、 检查识字

  五、 作业: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2)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两则征友启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拍着小手跟着唱。

  2.结合学生生活谈话:你们有朋友吗?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怎样?指名说。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朋友,有了朋友,我们会很快乐,不会孤单。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森林里看望一个叫小牛的朋友,看它是怎样找朋友的?

  3.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学*第1段。

  ﹙1﹚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小牛把征友启事贴在了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要贴征友启事?

  ﹙2﹚让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说,明确:小牛贴征友启事是为了找朋友。

  3.学*第2﹀3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2﹚合作学*,解决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师巡回指导

  ﹙3﹚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谁能做到”,相机板书﹙条件:都要做到﹚

  ﹙4﹚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看了启事摇头离开时,你会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演。

  ﹙5﹚师巡视后,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说得好、演得好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好,我们也知道了小猫爱吃鱼,不能陪小牛吃草;猎狗要打猎,没时间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要和马哥哥玩,不能陪小牛

  一起玩耍;山羊的力气太小,不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他们不能都做到,不符合征友的条件,不能成为小牛的朋友。﹙师相机板书: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4.学*第4﹀5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4︵5段,读出伤心失望的语气,体会小牛的心情。

  ﹙1﹚师生齐读。

  ﹙2﹚同桌互读后,交流一下老牛对小牛说的话。

  ﹙3﹚让学生推荐说的好的同学说。

  ﹙4﹚师模仿老牛的语气归纳:孩子,你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的要求太多了,还是考虑一下朋友的实际情况,去改一改启事吧。

  5.学*6﹀13段。

  师:小牛的第二则征友启事作了哪些改动呢?下面我们一起读6︿13段,看小牛在第二则征友启事里对朋友提了哪些条件,它这次找到了朋友没有?

  ﹙1﹚出示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

  这个词的意思﹙表选择﹚,并用两个“或者”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出示第一则和第二则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比较读,找出不同点。

  先指名说,然后师归纳:多了三个“或者”、“其中一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点”并相机板书。﹙条件:做到其中一点﹚

  ﹙3﹚师:假如你是来征友的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4﹚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5﹚老师拿出准备的动物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戴着头饰在前面表演第二则启事的内容。

  ﹙6﹚师小结: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这次小牛只要朋友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它成为朋友,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相机板书﹙结果:找到了许多朋友﹚

  三.总结全文,揭示文章内涵。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让生想一想:小牛贴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为什么又找到了许多朋友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总结:我们在交朋友时,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朋友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要多考虑朋友的实际情况,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交到很多朋友。相机板书﹙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条件 结果

  第一次:都要做到 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第二次:做到其中一点 找到了许多朋友

  道理: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犊、希、耍”等9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表演。

  3.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知道为什么两次征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预*单,课件

  教导过程: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师: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孤单的小牛犊,它也想有个朋友,于是它写了“征友启事”。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征友启事:把想要找的朋友的条件写在纸上贴出来,让别人看到。

  二、小组交流预*结果

  1、小组交流预*结果

  2 / 4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把你的学*结果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

  (1)小组长检查标序号情况。

  (2)每人轮流读一遍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3)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2、教师检查预*

  (1)组长汇报组内预*情况。

  (2)检查生词

  A、小组比赛读词语。

  B、开火车读。

  C、选词说一句话。

  (3)指名说记字方法。

  识字游戏: 猜一猜。

  (4)开火车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理解感悟

  1、合作学*

  师:我们学*课文的四步学*法同学们还记得吗? 小组合作学*提示

  (1)读,读3——13自然段。

  3 / 4

  (2)画,画出两则启事的内容。

  (3)说,说小牛犊两次征友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练,试着想象小动物们的心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

  2、小组汇报

  (1)、先汇报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出示两张张启事的内容)

  (2)、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看到第一张征友启事心情怎么样?(失望、)

  指名读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现在你就是这只可怜的小牛读一读他的话。

  教师引导:小动物们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指名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3--13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想来分角色演一演呢?如果你们能够带着小动物们的心情和他们的动作来表演就更好了。

  4、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4 / 4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他们友好的相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一定会交到许多朋友。

  五、扩展延伸

  师:送给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一种福气。——列夫托尔斯泰”

  希望同学们能够关爱朋友、珍惜那份珍贵的友谊。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 没有交到朋友

  第二次 交到许多朋友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犊、希、耍”等9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表演。

  3.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知道为什么两次征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预*单,课件

  教导过程: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师: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孤单的小牛犊,它也想有个朋友,于是它写了“征友启事”。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征友启事:把想要找的朋友的条件写在纸上贴出来,让别人看到。

  二、小组交流预*结果

  1、小组交流预*结果

  2 / 4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把你的学*结果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

  (1)小组长检查标序号情况。

  (2)每人轮流读一遍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3)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2、教师检查预*

  (1)组长汇报组内预*情况。

  (2)检查生词

  A、小组比赛读词语。

  B、开火车读。

  C、选词说一句话。

  (3)指名说记字方法。

  识字游戏: 猜一猜。

  (4)开火车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理解感悟

  1、合作学*

  师:我们学*课文的四步学*法同学们还记得吗? 小组合作学*提示

  (1)读,读3——13自然段。

  3 / 4

  (2)画,画出两则启事的内容。

  (3)说,说小牛犊两次征友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练,试着想象小动物们的心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

  2、小组汇报

  (1)、先汇报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出示两张张启事的内容)

  (2)、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看到第一张征友启事心情怎么样?(失望、)

  指名读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现在你就是这只可怜的小牛读一读他的话。

  教师引导:小动物们看到第二张征友启事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指名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3--13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想来分角色演一演呢?如果你们能够带着小动物们的心情和他们的动作来表演就更好了。

  4、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4 / 4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他们友好的相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一定会交到许多朋友。

  五、扩展延伸

  师:送给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一种福气。——列夫托尔斯泰”

  希望同学们能够关爱朋友、珍惜那份珍贵的友谊。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 没有交到朋友

  第二次 交到许多朋友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3)

——《征友启事》教案 (菁华5篇)

《征友启事》教案1

  教材分析

  《征友启事》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这则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牛两次贴征友启事,最终找到许多朋友,告诉我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要求完美,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课文情节生动,富于时代特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学*新部首弓字旁、走之儿和戈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的音与形,正确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及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及各种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生活中,老师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朋友的话题。(板书友)

  2.同学们,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朋友都有谁?你是用什么方法交到这些好朋友的?(生自由说)

  3.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小牛,他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可是呀,他用的方法和你们都不太一样,到底它用的是什么方法?相信学完第十课,同学们就知道了。(补充完整板书课题:10.征友启事)

  4.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就让我们跟随文章的主人公小牛一起走进这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吧。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2页,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和你不熟悉的字词,借助拼音解决它。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我们争取做到读一遍就能有一遍的收获。(学生自读课文,画自然段和生字词)

  (3)哪些同学自己解决了生字难题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认一认,看看哪组同桌最会学*。

  (4)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识字方法,今天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同学们?(生汇报,师适时电脑演示讲解)

  2.检查反馈,学*生字。

  (1)请你来汇报(征友),(征是翘舌音,请同学在跟我读一次。)

  (启事)你在哪见过启事?你还知道哪些启事?

  (陪同)

  (联系)你跟老师有没有联系?(有)我们是师生关系

  你跟同学有没有关系呢?(有,是生生关系。)

  (猎狗)同学们你们看,后边奔跑着的就是一只猎狗。

  (兴奋)兴是多音字,还读什么?你来组个词吧。

  (怨言)文中的谁有了怨言?

  (围栏)围栏在学校、工厂一般都看得到。

  (或者)出示句子: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或者奶奶家。

  你能用或者来说一个句子吗?

  或者是什么意思你明白了吗?

  (2)生字去掉了拼音,同学们还能认识吗?小牛来考考大家。(出示不带拼音的字)(男女生快速抢答)

  3.学*会写字

  (1)除了我们掌握的会认字之外,还有7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请大声读出来。

  (2)小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按结构给他们分分类。

  (3)了解了字的结构,同学们一定会把字写得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带有新偏旁的“或”字。

  (4)请你认真看,它的新偏旁叫:戈字边。跟老师说一次。(课件出示)

  (5)教或字的书写

  ①请仔细观察老师“或”字的书写。注意它的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在左上格起笔写短横,接下去写口字,横折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接下去是提,斜勾也从左上格起笔,到右下格收笔,要有一定的弧度。接下去写撇,最后写点。

  ②请同学们在认真地看大屏幕写一次。用心去记。

  ③谁认真看了,老师来考考大家。最后一笔是?

  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描一个或字,再田字格中写一个或字,一定要注意字的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三个一,要牢记)写好的同学再写一个,一定会比前一个漂亮的。

  (6)其他的生字我们下堂课再认真学*。生字朋友回到了课文中,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吗?

《征友启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复*“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无

  考虑自己,想到别人

  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课后反思

  这次的备课短暂而显得有些匆忙,在选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凡是能编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不都是经过各位语文教学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么?我们自己只管沿着新课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精彩的课尽可能生动地讲给学生,使得教学相长也就够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师中第一天上课的,好了,就顺着进度讲那节《征友启事》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艺术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3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大雁塔广场上很热闹。”“*广场的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谐愉悦、享受语文

  我是一个追求诗意课堂的人,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训练。而我,更喜欢与学生在和谐的交谈中,让学生边享受边学*语言。“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看图后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拿起准备好的头饰,随意地走到一个学生的面前,又随意地将一个小马驹的头饰戴在他的头上,“请问,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马驹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你是可爱的小花猫吗?你会边走边想些什么呢?”没有任何的雕饰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个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没有收获吧!”那时候,我想,我和孩子,我们都是微笑的,因为我们在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加上小牛此时的心情描写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在教学“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这句话时,我请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请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在学生反馈以后,再带着那样的心情去读,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另外,承担“课中文化”课题以来,在课堂中间的活动上自己也再边做边积累。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时刻,我趁机让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庆祝庆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学生得以放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不过,只要不断摸索,自己就会有所得。

《征友启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领悟“征友启事”的内容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诵读课文,使学生学会如何交友,懂得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重要。

  教学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

  今天,动物王国邀请我们去做客,但是首先大家要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作为邀请函。(出示课件“摘果子”)这些词语宝宝你认识吗?请你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开火车读)

  二、激趣导入

  1、大家认识了这些词语宝宝,并且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说到朋友,作为动物王国电视台的记者,我有个问题要对大家进行采访,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走入学生中,进行采访)请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

  2、引出: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可是动物王国里有只小牛却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它是用什么办法找朋友的?

  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三、齐读课题,释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启事:为了说明事情而张贴出来让大家看的文字。

  征友启事:想找朋友而贴出来的告示。)

  过渡:小牛最后找到朋友了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四、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2页,自己读一遍课文,找出征友启事的内容,用“xx”划出来。

  2、小牛写了几张征友启事?

  3、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两篇征友启事的内容?(第2、7自然段)

  4、运用对比手法指导学*两张启事。

  ⑴(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指名分别读一读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⑵经过比较,你发现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

  ⑶指导理解启事一:

  A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后,小牛找到朋友了吗?板书:没有朋友B为什么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因为小牛要求它的朋友吃草、玩耍、晒太阳、学耕田这4件事全部都要做到,可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它没有找到朋友。)

  板书:全部做到

  C小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⑷指导理解启事二:

  A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结果如何?板书:许多朋友

  B为什么第二张征友启事让小牛交到了许多朋友呢?多了这些词,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可以和小牛一起吃草,可以一起玩耍,可以一起晒太阳,可以一起学耕田,只要能做到其中一件事,就能和小牛做朋友。)

  C小结:增加了三个或者和其中一点,意思发生了变化,让小牛交到了许多朋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篇征友启事提的要求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⑸指导朗读。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体会意思的不同。

  5、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的结果。

  ⑴第一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吸引了不少小动物,他们都是什么心情?(兴奋)假如你们是这些小动物,我想采访一下可爱的马驹:请问小马驹,你怎么这么兴奋呀?(因为我非常想跟小牛做朋友。)请问花猫,你今天为什么这么兴奋?

  (2)(课件出示)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山羊、猎狗、花猫、马驹都兴奋地跑过去看。

  指导朗读: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⑶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的表现?(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课件出示)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谁能带上动作来读一读这句话?

  ⑷采访环节。

  下面由我来进行采访,愿意接受采访的请举手。我想采访山羊:请问你为什么走开了呢?(我只想和小牛一起吃草,不能全都做到,达不到小牛的要求,所以只好走开了。)请问猎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花猫,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会说些什么?(唉,小牛的要求太高了,我可做不到,还是回家吃鱼吧。)请问马驹: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会说些什么?谁能带着失望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⑸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⑹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只好去找老牛诉说心中的苦恼,(出示课件)引导观察小牛的表情(哭了,很伤心)此时小牛的心情怎样呢?(失望、伤心、苦恼、奇怪)师: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自己练读小牛诉苦的话,指名读,齐读。

  6、理解第二张“征友启事”的结果。

  ⑴经过老牛的指点,小牛贴出了第二张征友启事,它都交到了哪些朋友呢?(出示课件:大家团团围住小牛的画面)

  (2)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的话,下面记者的采访开始了。

  采访山羊,你为什么想和小牛交朋友?(想和小牛一起吃草)你们成为了朋友,心情怎样?(高兴)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采访猎狗,你为什么想和小牛交朋友?(想和小牛一起玩耍)读第二句。

  采访花猫,你为什么想和小牛交朋友?(想和小牛一起晒太阳)读第三句。

  采访马驹,你为什么想和小牛交朋友?(想和小牛一起学耕田)读第四句。

  (3)在这四句话中分别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四个字吗?(同、跟、陪、和)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小结:我们*的汉字真神奇,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避免重复,使文章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五、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会交到更多好朋友。

  六、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们正一起唱着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课件放儿歌:找朋友)

  七、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你也来写一张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伙伴:能xx,或者xx,或者xx,或者xx。

《征友启事》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2、懂的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3、掌握“团”的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引发不同结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有好朋友的感觉怎么样?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动物朋友,是谁?他很孤单,于是写了一张征友启事,结果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这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复*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词语。

  (三)复*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牛写了几张征友启事?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四)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课文1——3自然段

  (1)全班同学齐读1——3自然段,找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①师引导:小牛想找一个怎样的朋友?它要求朋友为他做什么?这张启事刚刚贴出,动物们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课件:动物兴奋地跑过去的图和句子“动物们都兴奋地跑过去。”

  ②师:读读这句话,动物们为什么这么兴奋呢?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动物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练读,个人读。)

  ③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看到这张启事后你愿意做小牛的朋友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④师:动物们的心情和同学们的心情一样,我们看看动物们的表现怎么拉?出示动物离开的画面和句子“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

  这是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师总结:小牛写第一张征友启事找到了朋友吗?为什么找不到?(板书:一个朋友也找不到)

  2、学*6——13自然段。

  (1)师过渡语:小牛没找到朋友,多伤心啊,他跑到老牛那里诉苦:“唉,世界怎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老牛听了小牛的怨言,教了他一个办法,大家想知道什么好不办法吗?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13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学生齐读后在出示第一张启事,学生对比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师:“意思有什么改变”?

  (2)师: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动物们是怎么样反应呢?请一个同学读读第8自然段。

  (3)师:多热闹的场面啊,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了,现在老师是小牛,哪些同学来做小动物把老师团团围住?全班同学读第8自然段,老师和几个同学做团团围住的动作。

  (4)师: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他的话。课件出示动物的四句话。学生比较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用的字来表达,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5)结果小牛怎么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13段,师板书:找到了许多朋友。

  (五)小组讨论:小牛为什么第一次找不到一个朋友?第二次能找到许多朋友呢?

  (六)分角色表演6——13自然段,老师采访几只动物,你为什么要和小牛做朋友?

  (七)指导写“团”字。

  1、生观察“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生练写,评议。

  (八)作业:请你也仿照小牛写一张征友启事,最后祝同学们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好朋友,播放《好朋友》歌曲结束。

  五、板书:

  10、征友启事

  第一次:没找到一个朋友

  第二次:找到了许多朋友

《征友启事》教案5

  教学目标(体现出“三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内容分有什么不同,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3)领悟两张不同的征友启事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学重点:

  分析两张征友启事不同的内容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在对比观察和对比阅读中,体验人物的情感。深层次探究小牛第一次交不到朋友的原因。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生动有趣,适合学生阅读体验,但由于低段孩子知识经验不足,认知水*不高,语言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达与交流,说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设计脉络】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以“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案。加强对文本的细读,让学生深度接触文本,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抓住设计的“两线”去完成教学任务,本文的“教线”是分析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悟线”是明白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有一头小牛很孤独,很想交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怎么做的吗?就一起来学*课文《征友启事》(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注意引领对修饰语“征友”的解读,如:启事是什么意思?征友又是什么意思?小牛想征什么样的朋友?谁成了他的朋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本环节设计略,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内完成)

  三、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

  (1)抽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理解“孤单”一词的含义。

  相互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把自己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体会小牛的心情,注意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2)探究第一张征友启事

  (出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A、自由朗读,思考: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你觉得他能找到朋友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学*,解决问题,并在集中探究式进行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的含义)

  B、角色转换,深入探究: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看到这张征友启事后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体会兴奋走来,却又一个个摇着头离开的心情)

  (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每个学生都参与朗读、表演,再次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朋友的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要抓住“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的含义)

  2、对比感悟第二张征友启事

  (1)过渡: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

  (2)对比探究第二张征友启事

  (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A、探究不同点:自由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与“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先在小组内理解,再进行集中汇报)

  B、角色转换,深入探究: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看到这张征友启事后,又会想些什么?

  (先指名说,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说的话,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的高兴心情)

  3、感悟内涵

  (1)第一层思考:你认为后来小牛找到许多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层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学生个性体验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既要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又要有行动”等等,只要能讲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四、总结与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说说理由。

  2、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3、总结:朋友能与你一起克服困难,驱逐寂寞,享受快乐。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他人,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第一张启事 第二张启事

  兴奋来,摇头走开 热闹 团团围住

  (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4)

——懂礼貌教学设计范本5份

  懂礼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

  知道生活中不要轻易地去打扰别人。

  能力目标: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形**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风气,逐渐养成*惯。

  知道礼貌的与别人对话,知道尊重别人。

  情感目标:体会对人说话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

  为自己做到说话有礼貌而感到自豪。

  养成对别人有礼貌的好*惯,培养有礼貌的素养。

  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

  使学生懂得讲文明、讲礼貌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体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礼貌用语,并且知道尊重别人,不打扰别人。

  培养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自己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就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判断,能够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懂礼貌的小孩子人人夸,同学们,你们自己师懂礼貌的小孩子吗?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说“对不起”,“谢谢”,“您好”这些问候语吗?

  你知道懂礼貌应该做到不打扰别人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吧!

  语言是心灵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能映出你的修养与文明程度,俗话说得好:两眼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亲爱的同学们,身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各项纪律,不但要做个爱学*、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我们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班会,其中语言美是文明的重要表现,下面我们看儿歌。

  《 礼貌用语》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二、 见面问声好

  1、 小游戏:连一连礼貌七巧板,说一说下面的话语和场合怎样组合才合适。同学们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同学们知道这些礼貌用语应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场合。

  2、 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一起想想它们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了吗?)

  3、 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想想应该还有哪些礼貌用语该怎么用。

  4、 读一读,说礼貌用语时,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声音清晰响亮·····

  三、 我不打扰你

  1、 讲文明,懂礼貌,保持安静很重要。

  (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 想想我们还有什么场合需要我们“静静地”。

  (学生列举需要“静静地”的场合。)

  3、 不打扰别人,还要做到不给他人添麻烦。

  4、 制作一块“请你轻轻”的牌子,想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懂礼貌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掌握与人交往时常用的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

  2、初步懂得一些做客人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做客”(请配班老师表演),小兔、小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请大家先看一段表演,大家要仔细看,看看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二、欣赏情境表演“做客”。

  1、师根据表演内容提问:

  (1)这是谁的家呀?它在干什么?

  (2)谁来做客了?

  (3)它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第二次欣赏表演。

  讨论:

  (1)小猫是怎么敲门的?见了小兔说了什么?

  (2)小兔见客人来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小猫看见桌子上的图书对小兔说了什么?

  (4)小猫要走了,临走时对小兔说了什么?

  小结:今天,小朋友看了一段表演“做客”,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见面时要会说“您好”,招待客人时要说“请”、“谢谢”,走时要说“再见”(练*一下),并且不随便翻拿别人的东西。

  3、讨论:*时你去别人家做客时,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以后应该怎么做?

  三、幼儿练*。

  1、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表演,练*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使用礼貌用语。

  2、请幼儿自愿到娃娃家作客。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以后作客时努力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亲戚家、朋友家做客,让幼儿练*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利用游戏时间组织幼儿表演。

  懂礼貌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学*拍手、握手、摆手等礼仪动作和用语,学*礼仪儿歌。

  2.在日常与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体验知礼、懂礼、学礼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视频三段动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第一段视频

  (1)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有谁?他们说了什么?幼儿观看视频。

  (2)结束提问:你看到了谁?发生在什么时候?早上来园哥哥姐姐见到叔叔、老师他们说了什么?(你早)在说“你早”的时候,他们不仅会停下小脚说,而且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哪个仔细观察的小朋友发现了(老师示范弯腰动作)仔细看看我的头有没有低下呀?

  (3)原来要做个礼仪好宝宝,早上到园见到老师、叔叔会弯下腰来说你早,我们跟着哥哥姐姐来学一学。(轻轻起立)幼儿模仿动作(几遍)(老师提醒边说边做动作)学说儿歌:你早你早弯弯腰

  2.观看第二段视频

  (1)小朋友走进了幼儿园,这时她见到了好朋友,会说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与人有礼貌的打招呼?(幼儿先说后观看第二段视频)请你看看姐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观看结束提问“朋友见面了,说了什么?边说边做什么?教师总结:你好你好点点头。

  (3)哪两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3.看图模仿动作学儿歌

  (1)做个礼仪好宝宝,除了会你早你早弯弯腰,你好你好点点头,*常,在教室里老师还听到小朋友说“谢谢”,我们什么时候要说谢谢?说谢谢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引出儿歌:“谢谢谢谢拱拱手”一起学一学

  (2)那请你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动作?(伸手)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动作?(幼儿先说后呈现图片)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引出儿歌:请进请进伸伸手。

  (3)做个礼仪好宝宝,伴随着礼仪动作说礼貌用语宝宝像个小淑女、小绅士,老师这还有一些动作图片,请你去看一看,学一学图片上的动作,想一想,什么时候做这个动作?(幼儿看图并模仿动作)

  (4)结束:你看到学了什么动作?谁和她学了一样的动作,谁来说说什么时候要握手?引出儿歌:欢迎欢迎握握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5)谁和她学了不一样的动作,请你来表演一下(拍手、挥手动作)引出儿歌: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见再见挥挥手

  4.完整儿歌表演

  学着做个礼仪好宝宝,相信大家都会喜欢你,生活中的礼仪还有很多呢,现在我们先把今天学的这些礼仪看着图完整的做一做、说一说。

  5.迁移经验讨论:

  刚才老师说生活中的礼仪还有很多,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要讲礼貌、学礼仪?幼儿自由表达(如喝水要排队,滑滑梯要排队,走路要慢慢走,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6.延伸活动:

  在以后的娃娃家游戏时创设做客的情景,到客人家做客先要按门铃,见到主人要说什么?(你好),娃娃家的主人要说什么?(欢迎光临)请进动作……

  附儿歌: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早你早弯弯腰,你好你好点点头,谢谢谢谢拱拱手,请进请进伸伸手,欢迎欢迎握握手,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见再见挥挥手,做个礼仪好宝宝。

  懂礼貌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学*拍手、握手、摆手等礼仪动作和用语,学*礼仪儿歌。

  2.在日常与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体验知礼、懂礼、学礼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视频三段动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第一段视频

  (1)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有谁?他们说了什么?幼儿观看视频。

  (2)结束提问:你看到了谁?发生在什么时候?早上来园哥哥姐姐见到叔叔、老师他们说了什么?(你早)在说“你早”的时候,他们不仅会停下小脚说,而且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哪个仔细观察的小朋友发现了(老师示范弯腰动作)仔细看看我的头有没有低下呀?

  (3)原来要做个礼仪好宝宝,早上到园见到老师、叔叔会弯下腰来说你早,我们跟着哥哥姐姐来学一学。(轻轻起立)幼儿模仿动作(几遍)(老师提醒边说边做动作)学说儿歌:你早你早弯弯腰

  2.观看第二段视频

  (1)小朋友走进了幼儿园,这时她见到了好朋友,会说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与人有礼貌的打招呼?(幼儿先说后观看第二段视频)请你看看姐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观看结束提问“朋友见面了,说了什么?边说边做什么?教师总结:你好你好点点头。

  (3)哪两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3.看图模仿动作学儿歌

  (1)做个礼仪好宝宝,除了会你早你早弯弯腰,你好你好点点头,*常,在教室里老师还听到小朋友说“谢谢”,我们什么时候要说谢谢?说谢谢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引出儿歌:“谢谢谢谢拱拱手”一起学一学

  (2)那请你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动作?(伸手)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动作?(幼儿先说后呈现图片)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引出儿歌:请进请进伸伸手。

  (3)做个礼仪好宝宝,伴随着礼仪动作说礼貌用语宝宝像个小淑女、小绅士,老师这还有一些动作图片,请你去看一看,学一学图片上的动作,想一想,什么时候做这个动作?(幼儿看图并模仿动作)

  (4)结束:你看到学了什么动作?谁和她学了一样的动作,谁来说说什么时候要握手?引出儿歌:欢迎欢迎握握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5)谁和她学了不一样的动作,请你来表演一下(拍手、挥手动作)引出儿歌: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见再见挥挥手

  4.完整儿歌表演

  学着做个礼仪好宝宝,相信大家都会喜欢你,生活中的礼仪还有很多呢,现在我们先把今天学的这些礼仪看着图完整的做一做、说一说。

  5.迁移经验讨论:

  刚才老师说生活中的礼仪还有很多,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要讲礼貌、学礼仪?幼儿自由表达(如喝水要排队,滑滑梯要排队,走路要慢慢走,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6.延伸活动:

  在以后的娃娃家游戏时创设做客的情景,到客人家做客先要按门铃,见到主人要说什么?(你好),娃娃家的主人要说什么?(欢迎光临)请进动作……

  附儿歌: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早你早弯弯腰,你好你好点点头,谢谢谢谢拱拱手,请进请进伸伸手,欢迎欢迎握握手,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见再见挥挥手,做个礼仪好宝宝。

  懂礼貌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愿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2、学*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

  3、懂得礼貌待客、文明做客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行。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会礼貌用语

  教学要点: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2、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礼貌用语。

  3、愿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 活动一:教学引入

  1、“上课!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师生上课时相互问好)

  2、同学们,你们发现刚才文明在打招呼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3、你还向谁说过这些话,说也向你说过,当时你心情如何?

  4、小结:当我们相互亲切地问好时,心里都是暖暖的,心情非常愉快,新的一天学*生活都从这句美好的问候开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会礼貌用语。(板书:学会礼貌用语)

  二、活动二:礼貌用语我知道

  1、让文明一起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礼貌用语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2、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补充。(板书:请、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3、学生读一读,然后写在书中的花瓣里,牢牢记在心里。

  三、活动三:礼貌用语我会用

  1、知道了这些礼貌用语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它。

  2、演一演:学生先看书,然后选择几个同学进行情景表演,老师指导。

  3、小结:从刚才的交流表演中,老师看出大家都很有礼貌,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一致,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活动四:礼貌歌儿我会唱

  1、学*礼貌歌:

  见面问您好,分别说再见;

  若要求人帮,请字用在先;

  得到别人帮,谢谢口中讲;

  无意影响人,忙说对不起;

  回答没关系,大家齐欢喜。

  2、小结:这些礼貌用语字虽然不多,却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使人心情愉快,倍感情切。因此有人说“礼貌用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老师希望文明礼貌之花在你们心中永远盛开。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5)

——*移的教学设计范本5份

  *移的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移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移的格数。

  (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情感目标。

  (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移现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

  把课件中的格子图制成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蓝猫和淘气两位新朋友,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听听看,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课件:我们两个可是最爱提问题的了,今天看见这么多新朋友,我们又有许多问题,你们能帮我们解答吗?)

  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答出来吗?(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蓝猫带来的问题吧!

  蓝猫: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录像中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的路线。

  师:听明白蓝猫提出的问题了吗?准备好你们的小手,我可要开始放录像了。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什么运动的呢?(直线)(及时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说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一只小帆船,祝你以后的学*也能一帆风顺。)

  师:同学们看,像轮船沿着直线航行、电梯沿着直线上下、电动门沿着直线开关,这样物体从一个位置(粘纸船)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粘纸船),这种现象就是*移。(出示课题:*移)齐读课题。

  师:*移时物体必须沿着直线运动,而且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直线和箭头,表示沿直线运动,方向不改变。)

  师:(教师边说边用小船在黑板动态演示)又有一只小帆船准备出发了,(这次小船沿曲线行驶)你们看看它做的是*移运动吗?(不是)为什么?你说的非常准确,请你们再仔细看,这一次小船沿着直线行驶到这后调转了一下方向,这是*移运动吗?(不是)看起来要想做*移运动物体必须是沿着直线运动,而且它本身的方向还不能改变。(边说边用小船演示)这回是*移运动吗?(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移现象,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做*移运动的例子吗?

  生:*拉抽屉、拉拉锁、拉窗帘、拉门、缆车、工地的升降机等。(及时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棒。)

  师: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运动的现象,想请你们帮我判断一下它们做的是不是*移运动。(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准确。那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全体起立,面向老师站好,我们一起向前*移2步,再向左*移2步,再向后*移2步,最后再向右*移2步。经过4次*移,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请坐。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移,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岛进一步研究研究*移吧。我们的船从港口出发了!(课件演示)

  师: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移?(学生可能会说向前,老师给予肯定。再引导:在*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词来表示方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移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1、体会*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移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移现象。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既能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移的知识。

  二、学*新知

  1、出示例3

  (1)怎样数出图形*移的格数?

  小结:*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移的格数。

  (2)画出*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移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1、体会*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移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移现象。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既能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移的知识。

  二、学*新知

  1、出示例3

  (1)怎样数出图形*移的格数?

  小结:*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移的格数。

  (2)画出*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移的教学设计 4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教学内容:

  认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互相*行的位置关系。(课文第18页的内容即19页的“折一折”、“说一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互相*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行线的特征。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行线的特征。

  难点:

  理解“同一*面”的含义。

  教具准备:

  水彩笔、长方形纸、方格纸、纸制的小鱼、一副三角板、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互相*行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8页,我们来看一看、

  师:象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行线

  板书、:*行线

  师:老师这里有几条线你看是*行的吗?

  生1:第一组不是,一条是斜的,一条是直的。生2:如果延长的话他们会相交,所以他们不是*行的。

  (师用尺子把直线延长,验证结论)

  生3:第二组不是*行线。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这是两条直线,如果延长我们就看清楚了,两条直线用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他说的对吗,很完整,大家鼓励他一下。(全班一起鼓掌)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格子纸和你手中的笔,把笔在格子纸的线条上*移,看看*移前后的两根线条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安排在方格纸上*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移前后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引出了*行线。)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师:像铅笔*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我们把他们叫做互相*行。

  师:那怎样的线才是互相*行呢?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生:我认为还要在一个*面内,象这两只笔演示不在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是*行的)

  师:在同一*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板书)

  师: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行线,、你还能举例子说说生活中互相*行的线吗?生1:把灯棍看成是直线,他们就是*行的

  生3:两个墙角所在的直线也是。

  (强调说清楚“两条边”“一组”“互相*行”)

  二、找*行线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象棋盘,五线谱,房子)

  师:在象棋盘中你找到了哪几组*行线?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两组互相*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引导发现: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师:小鱼向右*移5格,*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的线段是互相*行的?(先同桌讨论,再汇报)(注意线段的读法)

  3、既然我们知道了*行线,那现在考考你的眼力。

  三、画*行线

  师:生活中有了*行线,变得更加美丽了,你会画*行线吗?翻开书本自学画*行线的方法,你可以边看边画。(学生动手画)

  师:你觉得画*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三角板的直角板靠紧,按住直尺)

  (边总结注意点,教师边在黑板上示范)会画了吗?下课后,画一组*行线。(通过前面的移一移,找一找,这时的孩子们对*行已建立了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利用自己对*行线的认识,去创造*行线,让知识在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折*行线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行线,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学*。现在我们来做个折纸游戏。请同学们在长方形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根据这两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重点交流延长后交叉还是*行,再次强调互相*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叉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叉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叉在一起吗?

  生2:肯定会交叉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叉。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叉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叉在一起吗?

  生:不会。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意铅笔不能偏离方向。

  生:我有一个办法,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互相*行。

  生1:我有一个更方便的办法,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也是互相*行的。

  师2:看上去这是一个好办法,对所有的情形都适合吗?……

  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验证的方法,下面请你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然后再进行交流。

  (折一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行线的特征。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行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移与*行(补充课题)

  (1)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了解哪些和线有关的知识呢?

  *移的教学设计 5

  教学过程:

  1.准备练*: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的风车。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其他同学请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到了什么?(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2.出示尝试题:教师出示钟面图,学生自己理解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并一起用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可以说,风车在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势比划出来。

  3.自学课本: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移,旋转得到的,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那我们就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第五页,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通过学生学*课文,了解到一些知识,有了一些发现。

  学生讨论:小组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大小都不变)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问: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度的呢?(有什么办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的边,标出旋转的角。测量这个角的度数,图B可以看作是图A绕点0顺时针方向选转90度得到的。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图形A到图形C呢?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逆时针方向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4.尝试练*:理解*移和旋转,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来,我们试一试。第一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在与同桌进行交流。

  5.学生讨论:图形的变换方式,过程,师总结。

  6.教师讲解: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观察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多少度。

  7.第二次尝试练*:请大家拿出七巧板摆一摆,用旋转与*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你能用七巧板通过旋转在摆出更多的图形吗?课后试一试吧。

  课内练*:做一做1、2题

  课后作业:练*一,第四题

  板书设计:

  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6)

——《众数》的教学设计范本5份

  《众数》的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正确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求职情境,多媒体出示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表,提问:这个公司员工的收入水*怎样?

  预设学生计算出月*均工资为2700元。

  追问*均工资能否作为这个公司工资水*的代表。

  预设学生根据绝大多数员工达不到*均工资得出*均工资不具有代表性。

  教师说明本节课学*其他统计指标。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多媒体出示经理、职工C、职工D对工资的描述,提问:你能试着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工资的吗?

  针对问题,组织前后桌四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教师明确:月*均工资2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均数是2700元,说明公司每月将支付工资总计2700×9=24300元;职员C的工资1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它为中位数;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

  提问: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明确此情境中中位数比*均数更具代表性。

  追问:为什么收入的*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观察数据明确*均数受到被极端值拉高。

  (三)课堂练*

  出示一组数据,请学生计算*均数、中位数、众数,选择合适的数据描述集中趋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总结*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特征。

  《众数》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目的,培养学*兴趣。

  4、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众数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翩翩起舞,潺潺悠然,心神安和。舞出一幅美丽的风景,舞出中华民族之精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演员表演的太极拳,刚柔相济,动静相和,此刻的表演让整个鸟巢都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之中。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太极演员的身高都是1、70米。张艺谋在选拔演员时,为什么不选身高1、90米的大帅哥,为什么不选身高2、20米。不选身高1、40米的。便要选身高1、70米的呢?

  生:身高1、70米的人多。

  师:多还可以用哪个字表示?引出: 众数。

  二:认识众数。

  1、定义。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 板书 众数

  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练*。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 :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三、比较3个统计量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板书)*均数、中位数、众数三种统计量,这三种统计量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他们又有所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统计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1、弄清*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

  师:辉煌公司人事部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 小范去应聘,赵本山经理告诉他:“我这里报酬不错, 月*均工资是2000元,你在这里好好干!”第二天,小范兴高采烈的上班了。可是职员C却偷偷告诉他:“我的工资是15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小刘垂头丧气的告诉他:“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200元。” 小范在公司工作了一周后 ,气鼓鼓的去找赵经理理论:“你欺骗了我,我已问过其他技术员,没有一个技术员的工资超过2000元、 ”赵经理却振振有辞的反驳说:“*均工资确实是每月2000元,你看看公司的工资报表、”

  思考:

  (1)该公司员工的月*均工资是多少? 经理是否欺骗了小范?

  (2)*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

  (3)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4)*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比较 。(举例说明)

  2、 举例说明*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练*。

  下面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幻灯12、13、14、15)

  四、拓展延伸,体验成功。

  1、下面,我们开始打擂比赛。比赛规则:每一排为一小组,每组有一道题,请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选派代表上来演板。解答正确的小组奖红旗一面。一组解题时,其他小组也选派一名评委,判断对错。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小组也奖红旗一面。(若两分钟后仍不能解题,则此题变为抢答题)听清了吗?好,比赛正式开始。

  (幻灯17到22。)

  幻灯17:时光飞逝,转眼间,去年5月12日那令人心碎的汶川地震已成记忆……上天无情,人间有情,在“情系汶川”的捐款活动中,我班八个组的捐款金额统计图如下。请求出中位数和众数。

  幻灯18:看图讲故事。

  2、反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比赛结果,哪组是第一名?奖你们小组金牌一枚。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又通过练*,理解了*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统计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确定合适的统计量。

  六、作业:P124的1、2、题。

  板书设计:

  *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个数: 唯一 唯一 不唯一或没有

  求法:总数÷份数 先排序后求数 次数最多

  《众数》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目的,培养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

  一袋玻璃球红的、绿的各8粒,红色玻璃球占袋内玻璃球总数的

  (二) 新知学*

  【典型例题】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理解了*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小结】

  (三) 巩固练*

  【基础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

  数量/个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众数》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

  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设想:

  首先创设小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接着还是以这份工资表为主线,自然地引出众数。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疏理,总结,形成对*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整体认识。随后出现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练*。这组练*既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据,又是把问题引向深处,挖掘出问题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最后又把所学回归生活,回到了对找工作中的*均数重新认识,突出了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同时举出了学生日常所熟悉的歌手大奖赛的打分方法,进一步理解*均数的巧妙运用。从而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或邻居有没有找工作的经历,你知道他们在找工作时关注哪些?我的一位朋友李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广告,指名读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

  本公司需招聘职员数名,男女不限,年龄18—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均月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兴盛公司三楼面试。

  武夷山兴盛有限公司

  2009年4月30日

  1、请生读题。

  2、说说从这则广告中你获得那些信息?

  3、从*均工资引出公司月工资表

  (1)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2)说说*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

  (1)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中等水*?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说说选这个数据的理由?

  (3)比较位置及排列顺序。

  (4)导出中位数的概念。

  引导: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均数。)

  师:李明加入后,随后本公司又来了两位职员,据李明了解他们的月工资都是1300元。(师在列表中加入两个1300)这时工资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发现了什么?(工资是1300的人数最多)

  师:我们把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次的数叫做“众数”。谁知道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375)

  比较“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出现一组数据首先要看它有没按顺序排列,要是没有按顺序排列先要进行排序,再找出最中间的数。而众数则不管顺序的前后,只考虑出现多次。所以中位数只和位置、顺序有关,众数只和出现的次数有关和顺序没有关系。)

  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不仅对*均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引导学生看书,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把概念记一记,读一读

  三、巩固练*,发展提高。

  1、判断以下数据(分别找出每组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均数中位数众数

  (1)571115171111无

  (2)3371418973

  (3)2、52、54669552、56

  (4)100227888361678

  (5)876654666

  观察以上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组数据里有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有可能没有众数,还有可能*均数、中位数、众数都相等,找中位数一定要先排序。)

  四、联系实际,加强运用

  1、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对找工作的招聘广告有没有新的认识?谁来说说。

  2、在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常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据了解我们班有80%的同学是穿37码的鞋,谁能说说这37码在我们班的鞋码中称它为什么数?要是你是鞋店老板了解到这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并把知识引向生活。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均数几个数据的和除以几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中位数在中间按一定顺序排列和位置、排列有关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

  和顺序的前后无关

  六、课后反思

  本课可以说是创造性使用教材,虽然本课知识点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但课本中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阐述很清楚。为了避免学生由于预*而造成思维定势,把课本中的概念进行生搬硬套而得出答案,于是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创造性使用。从课文的导入及工资表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经过精心设计,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判断分析,使问题得以解决,继而把过程内化为经验,自然而然升华为概念。整堂课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又在巩固中验证结论,并发现新问题。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我认为本堂课有以下亮点:

  1、创造性使用教材。2、所呈现的问题紧扣知识点。3、把课堂还给学生。4、作业设计有代表性,把问题引向深处。5、板书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和问题的关键。6、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缺憾之处:要是课堂时间再把握紧奏些,最后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于生活运用,这样不仅加深理解,还把知识用活,进一步达到课堂的升华。

  《众数》的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众数”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它既是一个教学难点又是一个教学盲点。众数是在学生学*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第三种统计量的学*。众数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它在统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班级选拔人数参加集体舞比赛,发现参赛选手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

  学情分析:

  众数是在学生学*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第三种统计量的学*。众数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对

  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它在统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众数的含义,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理解*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经历数据的分析和对事物进行简单预测并做出决策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

  情境一:

  小范应聘记

  师生共同观看小范应聘过程。

  师:你能帮小范算算该公司的*均工资是多少吗?赵经理是不是忽悠了小范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均工资没错是2500)

  师:那问题出在那里呢?(小组讨论)

  预设:

  生1:这个公司只有总工程师和工程师的工资比*均工资高,所以用*均数来代表他们公司的工资水*不合适。

  生2:用中位数来代表他们公司的工资水*比较合适。

  生3:用1200来代表工资整体水*比较合适,因为拿1200的人最多。

  分析: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新知的学*,一方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境二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32,1.33,1.44,1.45,1.46,1.46,1.47,

  1.47,1.48,1.48,1.49,1.50,1.51,1.52,

  1.52,1.52,1.52,1.52,1.52,1.52,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分析: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

  统记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师: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说说你是怎样考虑的?

  生1:我算出*均数是1.475,身高接*1.475米的比较合适。所以,我认为应该选择他们身高的*均数。根据这个*均数去挑选比较合适。

  生2: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哪个数来选择队员?

  师:嗯,那你们觉得还可以根据哪个数来选择队员?

  生2:中位数。

  师:哦,是吗?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几?

  生3:中位数是(1.48+1.49)÷2=1.485米,只要身高接*1.485米的比较合适。

  师:根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485米,应该选择哪10名队员呢?他们之间最高的与最矮的队员身高差是多少?

  生4:应该选择1.46米到1.52米。他们身高差是:0.06米。

  生5:我觉得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不是很好。我发现有七名同学的身高是一样的。都是1.52米。如果根据身高接*是1.52米的来选择队员的,那

  么,应该选择1.49米到1.52米之间。这样最高的队员与最矮队员的身高差就是:0.03米。这样选出来的队员身高就更均匀些。做操时会更整齐、好看

  些。

  师: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师:老师也觉得他分析的很对。事实上,仔细观察这组数据,我会发现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把这个数给它起个名字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分析:本环节教学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

  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不断探索,使学生感受众数的意义。使学生真正

  感受到众数所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循序渐进,尊重学生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境三:

  1、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

  5.0 4.8 4.9 5.1 4.5 5.1 4.6 5.1 4.7 5.1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0

  (1)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 你认为用那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比较合适?

  (4) 视力在4.9及以下为*视,五(1)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2、国家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2012年奥运会,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十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 甲乙成绩的*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 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7)

——《清贫》教学设计范本5份

  《清贫》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清贫》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是革命传统名篇。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xx现象,有些人“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惯还在培养中,预*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6班学生学*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课前预*:

  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清”——“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廉

  “贫”——贫穷

  “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划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披。)

  3、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惯的培养。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三、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四、小组合作,学*“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划: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五、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全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六、学*“传xx”一段

  廉洁教育渗透点:

  在一次缴获敌人20多万银元、20xx多两黄金和许多xx之后,方志敏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并未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仍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志敏同志的 “清贫”精神,就是我们***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也就是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来源于**全人类的***的崇高理想。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xx”?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4.再读,加深体会:“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1)、“清贫”一语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死清贫。”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2)、方志敏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意。方志敏谈清贫,丝毫没有赞成贫困、固守贫穷的内涵。社会学意义上,贫穷,是指没有钱,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物质方面说的,一般不带有人文精神的含义。

  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

  廉洁教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清贫”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应该是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与学生回忆历的“安贫乐道”;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的认识,与学生共议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最终明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由于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小预*提示:如,找一找方志敏的生*资料,了解烈士事迹;在你的周围展开一次对“贫”的调查,了解你身边的人是怎样看待“贫”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课前准备,我想这一堂课更能驾驭自如,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地对其有一个新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教后感: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此入手,通过方志敏与两个士兵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方志敏这个在革命年代与无数危险和艰辛连在一起的名字,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学生通过学*本文,通过讨论,通过收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清贫》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清贫》。(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3.敌人“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还“坚不相信”,这些做法照应了上文哪句话?

  句子二: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员具备的美德。

  (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员所具备的美德。每个***员都能做到的事在***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句子三: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句子四: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士兵的情绪变化部分。

  (1)面对凶恶贪婪的***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敬佩。

  (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也凸显了“我不比你们***当官,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3)***士兵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信念,国方兵士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句子五:第9自然段

  (故事已经写完了,作者还要补叙第9自然段的内容,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缝上底的线袜”,而且被方志敏当成是“传家宝”,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二)再谈清贫,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2.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3.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4.文中的“传世宝”“富翁们”各指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体会到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感悟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同学们今后的成长能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板书

  清贫

  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士兵:贪婪自私

  生活情景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学*,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方志敏的清贫。再围绕“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方志敏的清贫?”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品读感悟,深入理解清贫,最后总结归纳方志敏的崇高品质。这节课上,我做到了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一些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些细节更加精彩: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次不完整。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

  《清贫》教学设计 3

  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质。学*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清贫》一文。

  我们已经知道,方志敏是早期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时,根据党的统一安排,方志敏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在一次转移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捕了。这篇短小的文章就是叙述他被捕那一天发生的事情。

  既然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却发生了一件“趣事”,这件趣事“趣”在哪里?

  大家再读课文,思考或讨论后再做回答——

  生1:趣在——方志敏是一个大官却没有钱,在被捕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给这两个人。

  生2:我认为这个“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在搜他的那两个兵士身上,能突出这个***员清贫的品质,两个士兵一遍一遍过细地搜,我觉得很可笑。师:两个同学所讲是一致的,“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趣”在两个兵士身上。他“搜”,第一个动词用的是“搜”,第二个动词“摸”,第三个是“捏”,接下来当发现一无所获是,就对“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进行“抢夺”。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很有趣。从“搜”到“摸”到“捏”到“抢”,这几个动作之间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方志敏觉得很可笑。再看看这两个***士兵,一开始是“满肚子热望”,搜不出来又摸又捏,满怀“期望”,到最后却是完全“失望”。这个过程,方志敏觉得实在太可笑了,是这样么?

  好,这是我们觉得“趣事”好笑的第一个方面。大家发现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还有方志敏所谓的财产不过就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上底的线袜”,与***的那些富翁极为不同,这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

  师:很好,这是他第二个发现,还有吗?

  如果你是导演,由你来主持这出独幕剧的演出的话,方志敏一定是堂堂正正的,那两个***士兵你们认为他们身上还隐含着哪些“趣”呢?

  生:动作很好笑,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拉木柄榴弹)

  师:这是一个士兵的动作,另一个呢?

  生:另一个“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

  师:你没觉得这两个士兵有差别吗?猜猜这两个人的年龄哪一个轻,哪一个大?

  生:拉手榴弹的年轻,弓着背的年龄大。

  师:年轻的那个脾气怎么样?

  生:不好

  师:对,年轻的士兵说话直“吼”。那个年老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

  师:大家觉得这个年老的士兵怎么样?生:有经验,有点老奸巨滑。

  师:这场闹剧有趣就有趣在两个***兵士在这场戏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兵士语言?谁来读一下那个年轻士兵的话:“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要读出这个兵士的粗鲁还有野蛮,别忘了文中“威吓地吼道”,哪个男同学起来读读看。

  (生1读)

  师:可以稍微再慢一点,你的气势是够的,一字一字的把它读清楚。那个年老的,老奸巨滑的要怎样读?一个是蛮,一个是刁,读得刁一点。

  (生2读)师:稍微温柔了些。

  (教师范读)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方志敏面对着***两个士兵的以死来威吓,他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哼!你不要作出……”

  这段话大家仔仔细细地揣摩揣摩——作为我们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方志敏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读过书,有学问。面对两个***的兵匪,他是怎么说的?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个“哼”字怎么读?第二个也是叹号,这个叹号怎么读?下边自己读读看。(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生:读

  师:你读的也不错,就是稍微善良了一点。师:一个人要有一些表现力。先来说这个“哼”字比较难,不是吵嘴,方志敏根本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吵嘴,他知道他们无非是想从我这个身上得到一些横财。他们真的敢在这里把握处死?量他们也没有这种胆量。他们在这里捉到了我,将我送到***兵部领赏,他们敢动我一根毫毛,他们回去的时候不活了?他们有几个脑袋?所以方志敏根本没有必要“来吧!***员是不怕死的,往这打!”这不是方志敏。方志敏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这个“哼”字要读的……尽管是个叹号,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看不起。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堪的样子来吧!……”(教师范读)

  这才是方志敏的临危不惧,到这样的场合,他还是这样的幽默。接下来两个人,一个“你骗谁!”一个“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方志敏接下来有一段话,刚才我读得不好,只是模仿了一下,你们肯定比我读得好,看看方志敏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大家读读看,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

  师:这里,大家最难把握的是语气和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要靠你们长期的体验和积累。

  (教师范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师:那么现在我们细腻一点,好吗?联系这三段,那个年轻的、粗鲁的、野蛮的也有一个“钱”字:“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那个老奸巨滑的兵匪也有一个“钱”字:“绝不会没有钱”,而方志敏也有一个“钱”字,你看这三个“钱”字读法上有什么不同?(读出来)

  第一个“钱”字要体现出贪婪;第二个稍微有点“卷舌”,方志敏“个个都有钱”(重音)“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句话里都有,重音要在哪里?放在“板”字上,体现一个人的高傲气质。绝对不能放在“一”字上,“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老总呀,饶命吧!”

  师:三个人在这里的对话,显示了方志敏革命的气质和革命想。两个***绑匪在方志敏高大形象的对比下,就是一个小丑,这就构成“一件趣事”。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开头一段。方志敏真的没有钱吗?他有钱,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用于什么地方?

  我们齐声把第一段朗读一遍。注意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大家熟悉的“舍己为公”,还有一个什么?对了“矜持不苟”看看矜持不苟什么意思?因此读到这里的时候,两个成语节奏要稍微慢一点。这两个成语之间,声断气不要断。

  “我从事”而没用“搞”,下面经手的“钱”用“经手的款项”,可见,方志敏的慎重,对革命的虔诚,用词比较重。

  这是第一段方志敏的理想。(学生齐读)(学生单个读)

  师:老师要向你学*,你这一段读得很传情,很到位。

  这桩趣事记叙了以后,方志敏有一段独白,如果是电影,就是一种画外音,我们可以想象:在江西,这种丛林中被俘,两个士兵想得到些什么,结果呢什么都没得到——垂头丧气,“走吧,走吧,走吧”,这时候一阵西北风吹来,两个兵匪把领子拉上去,而方志敏却抬起了头,缕缕头上的乱发,有一段独白:

  (教师范读“是不是……”)轻轻的、静静的、慢慢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

  二、再谈清贫孩子们学*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清贫是最伟大的.财富,清贫是一种信念,清贫是一种品德修养,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清贫是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

  三、拓展提升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四、提示性总结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方志敏清贫的一生用8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透过他的清贫,我们看到了他伟大人格的富有。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和学*么?请大家课下自由讨论,我们将以小组形式分头汇报交流。

  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

  板书设计:

  清贫

  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甘于清贫矜持不苟

  方志敏

  唯一的财产:旧汗褂裤、缝上底的线袜

  舍己为公

  《清贫》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叫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前预*:

  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2.课前我们都做了预*,那同学们谁来说下你找的资料里有关方志敏{“清贫”}的故事。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可以让学生简要复述一下,特别是“趣事”一段)

  二.小组合作,学*“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划: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三.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

  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全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四.学*“传家宝”一段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家宝”?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4.再读,加深体会:“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清”――“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廉

  “贫”――贫穷

  “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

  五.布置作业:

  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让学生学会写小剧本,并从表演中加深对任务形象的理解对“清贫”涵义的理解。

  课本剧的编排:

  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1.出示范例

  2.小结:以对话的形式

  3.小组讨论改编(在课外)

  课本剧的排演(课外)

  汇演(课堂内)

  评比(学生自主)

  《清贫》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叫色朗读、圈划等学*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前预*:

  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2.课前我们都做了预*,那同学们谁来说下你找的资料里有关方志敏{“清贫”}的故事。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可以让学生简要复述一下,特别是“趣事”一段)

  二.小组合作,学*“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划: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用圈划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三.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

  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全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四.学*“传家宝”一段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家宝”?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4.再读,加深体会:“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清”——“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廉

  “贫”——贫穷

  “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

  五.布置作业:

  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让学生学会写小剧本,并从表演中加深对任务形象的理解对“清贫”涵义的'理解。

  课本剧的编排:

  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1.出示范例

  2.小结:以对话的形式

  3.小组讨论改编(在课外)

  课本剧的排演(课外)

  汇演(课堂内)

  评比(学生自主)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8)

——《菩萨兵》教学设计范本5份

  《菩萨兵》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的扁担》,谈谈对**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一)躲红军

  1.**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2.师穿插介绍红军

  3.(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4.**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5.对比:**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二)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三)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1)指名读并说原因

  (2)理解:**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3)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4)指导朗读

  (5)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6)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7)对比:**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1)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2)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3)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四)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1)组内练说

  (2)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找藏胞 躲红军

  抢春耕 夸红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但本课内容距离学生年代较远,缺乏认知体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体悟**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呢?

  我决定抓住插图,品尝头尾。以红军和**军队的对比作为主线,重点研读**司令的三段话。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逆入法教学,轻松地解决了疑问,学生很轻松地就答出文中所说的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红军和**司令。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我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思想感情。先带学生学*课文一、二自然段,通过对比“**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军队会去找藏胞吗?”让红军的形象在立即学生心中高大起来。在做了铺垫之后,放手让学生学*朱总司令另外两段话,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其中,我不失时宜地穿插介绍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让学生对红军产生敬仰之情。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练说,消除误会,真正感受到红军和百姓之间亲如一家的关系。最后,通过图片赏析,将目光拉回今天,学生们深受感动,各抒己见,更有同学情不自禁说出“我长大后也要做个保卫祖国的***”的宣言。

  不足的是我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语言的组织引导上,希望每个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凑,不露痕迹,殊不知,这样的课堂看似一气呵成,实际上教师的“牵”的痕迹反而显得更重。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低段课堂,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放手充分地让他们去读,去悟,不要限制他们的思路,只让他们说“半句话”。另外,在处理“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一句时,我还是挖掘得不够深,课堂上只通过自己的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体会,因此不够透彻,若再处理得细腻深入些就更好了。

  《菩萨兵》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 翻译 糊涂 怨不得 **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四、学*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 回 流泪

  菩萨兵 ↓ ↑ ↑ 鱼水情

  军:急 找 春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七课 ,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1)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2)引读:是的,**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交流。

  △出示:一天,**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得)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可以适当评价

  (4)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

  (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

  ⑵ 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 、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 ) 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菩萨兵》教学设计 3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 翻译 糊涂 怨不得 **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 lang=en-us>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讲**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 回 流泪

  7.菩萨兵 ↓ ↑ ↑ 鱼水情

  军:急 找 春耕

  教材简解

  《菩萨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全班学*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菩萨兵”一词*日又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题目是“菩萨兵”,而这个题目源于课文最后藏族同胞的一句话,我们不妨从这一句话入手,进入教学过程。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拟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

  3、积极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菩萨兵》教学设计 4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第7课《菩萨兵》。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

  二、学*第8、9两节:

  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军民一家亲)

  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

  3、指名读最后一节。

  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出示**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4、部队刚到**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三、学*第2到7节。

  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红军官兵的菩萨心肠呢?

  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

  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

  1、找藏胞: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B、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a、朗读**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b、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c、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C、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展展。”

  D、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E、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四、拓展写话:

  1、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会想些什么呢?

  再次出示“开花、结果”这句话,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的含义。

  2、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藏胞们想请你们替他们给**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呢,你们愿意吗?

  3、简单教学书信的写法,写书信。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菩萨兵》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抓住朱总司令的语言体会他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板书课题。

  1、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字词的认读。(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紧扣语言,体会内心。

  ㈠、字词关顺利通过,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带着谁干什么事情?

  ㈡、藏胞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他们这一躲,可把**司令急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5段,边读边想:**总司令究竟在急什么?在相关语句下画上横线。

  1、“这么多天了,**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导朗读。)

  2、朱总司令担心**的生活问题,翻译就带着战士进山寻找。回来后和朱总司令有这样的一段对话:(Ppt出示:“唉,一定是……**军队糟蹋怕了。”)

  ①、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用心听一听,你能从这段对话中听出翻译和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态度吗?

  ②、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

  ③、“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如果不及时把地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感受朱总司令的“急”。(指导朗读)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尽心尽力”,(相机指导生字“耕”)练*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

  ②、练*朗读,指导朗读。

  4、通过朗读朱总司令的三次语言,感受他对藏胞的关爱。

  三、想像说话,体会深情。

  1、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重点语句: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2、想像说话:当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整整的土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了一句话—— (ppt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此时此刻,当你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总结课文。

  五、课堂作业:

  将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抄写一遍。并将学生作品放在实物*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六、教后反思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9)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通用5篇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 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征友启事》。

  教学目标:

  1. 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 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2.难点: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测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字词卡片,创设情境,开火车,即认读生字。

  2.小朋友们注意了,火车开到了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牛的“征友启事”吧!板书课题:征友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精读全文,边读边悟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小牛写了几张征友启事,每张启事的征友结果又是怎样的了?

  2.学生汇报。

  3.小牛为什么要找朋友呢?理解“孤单”,*时你也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现在你就是孤单的小牛,读读文中的第一句。

  4.比较两则启事。

  出示两则启事,先读一读,再用笔标出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征友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5.出示第一则“征友启事”

  请你扮演文中的一种小动物来观看“征友启事”,你现在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请你读,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为什么?文中是怎样描写小动物们来看“征友启事”?理解“垂头丧气”。

  小动物们都走了,没有交到朋友的小牛会是什么心情呢?理解“闷闷不乐”,他是怎样向老牛诉苦的?指导朗读。

  6.出示第二则“征友启事”

  齐读,读了第二则启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指出“或者”,为什么牛棚前会这么热闹?小组内分角色读读动物们对小牛说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热闹的场面。师生合作读。

  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还有哪些小动物愿意和小牛做朋友,愿意陪他干什么呢?

  7.让学生讲一讲,还有那些小动物愿意和小牛做朋友。

  8.让我们来演一演吧。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小牛降低了对朋友的要求,交上了许多新朋友,你们有朋友吗?说说你是怎样交上朋友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牛征友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结果?不能自私

  多想别人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乐于学*。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抓住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朗读,并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或者”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两则启事的不同,最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此设计使我体会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就要熟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既能让学生很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让学生很快感悟课文内容。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插图 投影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一头小牛很孤独,也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书。

  3、读后释疑: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4、师范读。

  (1)画出生字。

  (2)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巧识字。

  1、出示生字词,集体认读。

  2、同桌互读。

  3、做“开火车”的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拼读要求写的7个生字。

  2、给7个生字组词。

  3、分析识记生字字形。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5、讲评学生的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 3

  教学目标:

  1.复*“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xxx”)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五)练*说话:

  你想有更多的好朋友吗?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第一次无,考虑自己,想到别人,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的音与形,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及各种动物的头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啊?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它写了一个“征友启事”,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3、随课题识字:你怎么记住“征”和“启”的?

  明确:学生自由说,指名读,齐读。

  二、除读课文,随文识字。

  1、你们*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怎么办?

  学生回答预想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多读课文。

  学生回答预想二: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会在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下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学*方法。

  3、按照你们刚才所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师范读课文。

  5、同桌互相读,读的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

  三、检查反馈,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面跑出来了,小朋友们你们好认识它们吗

  明确: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认读,如开火车,指名读,去掉拼音直接读。

  2、游戏巩固。

  (1)给动物挂牌:出示小牛、猎狗、马,花猫的图片,指名上台在图片下贴上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老师和学生互相出字谜。

  四、朗读课文。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你在读课文中学会了哪些词语?找出来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互相质疑。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个小牛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小组同学分工再读课文。

  明确:一个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用你读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提问,相互答疑。

  补充: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二、知道朗读,边读边悟。

  1、谁找朋友?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说?

  学生回答预想一:小牛要找朋友,因为小牛很孤单。

  学生回答预想二: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明确:指导朗读第一句。理解孤单,并说一句话。

  2、为什么这两次的征友启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

  明确:比较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出示小黑板,左右各一个启事。

  (1)指名学生分别读两则征友启事。

  (2)说说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预想一:一个是做到‘以上几点,一个是做到其中一点;还有或者。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则启事的?

  (4)在读中引导理解词语:朝夕相处兴致勃勃闷闷不乐

  3、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小动物看到第一则启事,有什么反应?他们看启事后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能试着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回答预想:它们兴致勃勃的来,闷闷不乐的离开。

  三、情境表演,加深感悟,拓展延伸。

  1、分小组合作表演。

  2、通过两次征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预想: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第一次 第二次

  ……以上几点 ……其中一点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兴高采烈

  没有朋友 和大家玩起来

  征友启事阅读教案 5

  活动名称:征友启事(快乐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两个征友启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动准备:

  1、两个“征友启事”的范例

  2、录有故事内容及“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一段故事内容的磁带。

  3、与幼儿人数相符的《快乐阅读》图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

  1、教师和幼儿随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

  2、提问: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欢交朋友,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互相帮助等词语)

  可是有一只小牛犊一个朋友也没有,它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孤单、寂寞、闷闷不乐等,丰富幼儿词汇)

  二、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个征友启事

  1、教师出示第一个征友启事,请幼儿自由阅读。

  2、请幼儿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不认识的字,教师帮助幼儿认读。

  3、教师和幼儿共同

  4、阅读。提问:征友启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小牛犊想要找什么样的`朋友?

  5、听录音(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提问: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后,都有谁来了?为什么他们兴奋的走来又失望的离开?

  (二)、理解第二张征友启事教师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请幼儿阅读。提问: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这回能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三、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请幼儿将《快乐阅读》书翻到“征友启事”这一故事并跟随录音机轻声阅读。

  2、教师巡回指导

  3、帮助个别幼儿指读。

  提问:第几张征友启事帮助小牛犊找到朋友?都有谁愿意做它的朋友?谁能陪它做什么?

  4、讨论:通过这两次征友,

  5、小牛犊懂得了一个道理,

  6、相信小朋友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7、是什么呢?你们来说说?

  8、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9、我们在和朋友交往时应该多看到他的优点,

  10、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朋友。

  四、游戏“征友”

  1、请幼儿互相讨论、交流: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呢?。

  2、请幼儿说说自己想找什么样的朋友?

  3、鼓励幼儿现场征友,把自己想找什么样的朋友说给其他人听,然后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请到前面来。

  4、幼儿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游戏。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