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b.回忆层次c.凭借板书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创设学*情境。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其他诗词,通过组织*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其他诗词,通过组织*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创设学*情境。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其他诗词,通过组织*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受此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在词中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这首送别词的表达特点以及词人的乐观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

  导入:在面临分别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们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是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之后不能再常常见面了,你会怎么想?(请同学回答)古人在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送别词。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朗读:个读齐读

  在之前已经学过词的基础上,进行常识问答

  1、解释标题,词牌名,题目。

  2、词可以根据字数,分为哪几类?《卜算子》属于哪一类?

  分析

  1、第一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题目一:这里说眼波横流,那你们想水有眼睛吗?(没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眼睛会波光流动。(人)同样的,人才有眉峰紧聚。是人的眼波横流,是人的眉峰紧聚。

  题目二:一般的人会有眼波横流的感觉吗?你们想,如果一个眼睛很小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那只有怎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美人)

  问题三: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句话。

  (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四:翻译出来之后,谁来说说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在同学回答比喻之后,会对怎样的作用有些疑问,这时候要说明眼波横流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泪水是怎样的,透明的,并为他们演示眉峰紧锁的样子,这样,学生更能顺利回答问题。

  问题五: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山水的特点,有了这些形容词后,请同学更加完整的翻译这句句子。(明净的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起伏的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六: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热泪盈眶,眉头紧锁。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伤心)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个表情是谁的呢?(实际上是人,是此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上,这是一种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

  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第二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清澈美好的样子

  问题一:这里的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之前把眉眼比喻成了山水,这里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江南山青水秀的地方)

  问题二:这个话透露了怎样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友人要去哪里)

  问题三:我们把上片学完了,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上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间接含蓄的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第三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始-刚刚;

  问题一:翻译“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问题二: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

  问题三:在这句话中,我们有可以得到一个信息

  (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

  问题四:春天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词人刚刚送走,有送走了友人,你们认为这是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4、第四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题一:翻译这句话

  (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这句话让学生多次翻译,只要反应出要留住春天的意思就可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

  教师作: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问题二,上片是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那下片呢?

  (抒情,下片直抒胸臆,直接斜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5、学生经过学*,体会到这首词所包含的情感,这首词在感情上是委婉含蓄的,像江南的山水美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词中,全班再齐读一遍。

  问题:请同学来回答,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中描写了浙东美景,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询问学生之前学过的送别诗,并用其中一首与本首词作比较。

  6、板书

  上片水眼波横(比喻)澄澈波光粼粼

  山眉峰聚(比喻)连绵起伏

  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交代目的地

  送春归,送君归春末送友图

  下片

  千万同春住词人最后的叮嘱,淡化了离别的感伤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课时目标】

  1.感受此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在反复诵读中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背诵本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由宋代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①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

  ②“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主要事件。

  3.简介作者:王观,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字正腔圆)

  3.指名读。生评价。

  4.注意读出节奏,注意断句,押韵。

  三、理解词意,品读感悟。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2.意思:水像美人的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3.谁来说说这句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4.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眉头紧锁。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离愁)?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些表情是谁的呢?(这是词人的表情,是词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眉眼盈盈处”指的是山水交汇的地方。

  2.上阕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上阕写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才始:方才(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2.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春天是美好的,词人刚刚送走美好的春天,又要送走友人,你们认为此时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句词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

  2.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的愿望。

  3.赏析:上阕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下阕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写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4.教师总结:

  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四、引导背诵。

  1.自读。

  2.引导背诵。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4、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文学,热爱*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

  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

  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三、诵读:

  1、自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齐读。

  3、个别读。

  四、分析词作:

  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眉眼盈盈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词句所展现的画面。

  (学生动笔描绘,然后班级交流。)

  3、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4、此词有送别之愁,离情别绪吗?

  “才始送春归”与春相别,令人伤怀;“又送君归去”,与友相别更令人断肠。不言愁而愁绪满怀。

  5、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走出怅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句歌词“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五、诵读记忆。

  1、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

  2、背诵这首词,并当堂检测。

  六、拓展:

  1、同类赏读: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望江南》

  (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2、异类赏读: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小组讨论这两类词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婉约派:

  内容上:写儿女之情,离愁别怨。

  风格上:缠绵悱恻,凄惋哀伤。

  豪放派:

  内容上:写壮志豪情。

  风格上:豪迈奔放

  4、有人说“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下面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类词,注意读出不同的风格。

  (1)自由诵读。

  (2)个人展示。

  七、总结:

  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迷失,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热爱文学吧,与文学为友,让自己美丽飞翔。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同志作为*,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寒风刺骨冰天雪地雪冰天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大地冰封寒风凛冽寒气逼人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复*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的词《咏梅》

  2、练*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其他诗词,通过组织*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 (菁华3篇)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1

  诗词鉴赏。(3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这是一首借梅咏怀之佳作。上片借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 的处境,但一个“开”字,却暗示了梅花的的精神。下片写梅花 的品格,托梅寄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然清香如故。

  ②请自选角度给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答案:

  6.①烘托梅花遭遇凄凉恶劣艰难倔强、顽强

  ②梅花不堪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 命运如此凄凉悲惨,但那别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词中的梅花是作肯高洁品格的化身,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作者虽命运坎坷,报国之志难酬.却永远坚守高沽坚贞的人格,给人以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2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3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咏梅诗句 (菁华3篇)

咏梅诗句1

  1、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2、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4、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6、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7、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8、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赵嘏《喜张沨及第》

  9、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11、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2、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13、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4、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15、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16、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17、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李白《从军行》

  1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9、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20、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21、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2、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2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25、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6、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27、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8、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29、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0、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31、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32、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33、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4、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5、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刘克庄《落梅》

  36、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7、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8、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9、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0、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41、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42、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43、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44、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45、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46、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李邴《汉宫春·梅》

  47、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8、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49、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50、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1、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53、相思一夜梅花发。——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54、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55、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56、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57、银河宛转三千曲。——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58、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9、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60、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咏梅诗句2

  1、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3、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4、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张炎《疏影·梅影》

  5、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7、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9、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0、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1、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12、一枝先破玉溪春。——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3、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14、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5、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6、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17、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18、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19、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0、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2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2、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23、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24、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辛弃疾《念奴娇·梅》

  25、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26、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2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8、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29、等闲老去年华促。——孙道绚《滴滴金·梅》

  30、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3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32、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3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34、夜阑风细得香迟。——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5、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36、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7、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8、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39、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40、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41、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42、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4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44、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45、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阴铿《雪里梅花诗》

  46、年年为客遍天涯。——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47、渭城丝雨劝离杯。——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48、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9、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50、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51、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52、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53、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54、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55、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咏梅诗句3

  1、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一点微酸已著枝。——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5、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6、九疑云杳断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7、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8、年年为客遍天涯。——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0、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11、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2、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3、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4、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5、夜寒不*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16、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张道洽《岭梅》

  17、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8、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19、竹根流水带溪云。——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20、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曹组《蓦山溪·梅》

  21、湿云不渡溪桥冷。——朱淑真《菩萨蛮·咏梅》

  22、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3、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24、玉台弄粉花应妒。——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5、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26、人绕湘皋月坠时。——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27、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28、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陆游《朝中措·梅》

  29、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0、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31、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2、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33、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3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5、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3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38、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3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40、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2、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李清照《临江仙·梅》

  44、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5、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47、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48、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49、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50、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十)份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1

  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2

  1、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李白《折杨柳》

  2、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3、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江淹《古离别》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5、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6、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1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3、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4、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15、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16、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7、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1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9、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20、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1、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22、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2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24、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2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27、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28、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29、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30、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1、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

  32、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33、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贯休《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3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35、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36、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37、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38、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39、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4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41、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上南花》

  4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3、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44、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45、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4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4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48、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49、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0、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51、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52、**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53、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5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55、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3

  卜算子

  作者:韩淲  朝代:宋  体裁:词      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夜半披衣草树间,玉露团清影。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4

  1、《红楼梦》咏红梅花(清·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2、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唐·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4、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5、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宋·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6、暗香(宋·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7、疏影(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8、孤雁儿(宋·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9、临江仙·梅(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10、渔家傲(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5

  梨花开在春季,花色洁白如雪,有淡淡清香。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芳香,以素淡清雅著称。梨花在古代是不被重视的花,引起素淡之色,被人当作不吉利的象征。

  1、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描写梨花如雪的场景。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清明。

  2、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两句是作者对春风的劝慰: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吧,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3、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三句,回忆相会的情景。月色淡淡,梨花洁白,那花边的廊庑是你我约会的地方,如今,你我远隔天涯,我只有借梦重回旧地。

  4、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描写作者的孤独凄凉之情。梨花是冷酷无情的,它冷眼旁观,看尽了我的狼狈相。不仅如此,它似乎还在责怪我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

  5、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描写梨花凋谢的情节。海棠与梨花都不是开得早的花,然而当海棠花还未凋谢的时候,梨花便如雪一样纷纷下落了,由此可知,春天转眼间就过了一半。

  6、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几句写作者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已经到了黄昏,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柳阴里传来阵阵鸦鹊的叫声。曾记得,那时她在月色之下折来一枝梨花。...

  7、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这几句是对梨花品质和气质的描写。把梨花独特超群的气质,写得生动鲜明,有清新脱俗、灵秀异常的感觉,呈现了清拔脱俗的风格特色。

  8、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两句,回忆往日美好往事。记得当日,梨花盛开,我深闭院门,与心爱的女子在窗前灯下促膝谈心,剪灯夜语。

  9、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写宫廷暮春寂寞之景。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描写春夜之景。你是否记得,盛开着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着我们相逢;柳絮飞扬的池塘边,我们曾相偎着,在微风里倾吐着情衷。

  11、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这两句是闺中人的`责问,表现了她的思归心切。梨花开得最晚,如今又凋零了,你为什么归期还没有定下来?

  12、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起首这两句是对环境和景色的描写,用来衬托闺中之愁。春风轻吹,柳絮飘飞,春雨细疏,打湿了梨花花瓣。

  13、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两句借风雨中的梨花,表达自己坚贞高洁的胸怀,同时也抒发了命途坎坷的感慨及壮志未酬的悲叹。

  14、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两句描写春雨潇潇,梨花盛开的情景。...

  15、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描写深夜月照梨花的情景。夜已三更,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那一树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

  16、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描写春红凋落、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1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水晶帘外的月亮明媚皎洁,满树的梨花开放,好像是枝上积满了白雪。

  18、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诗以百花齐放起兴,并以梨花与之对比,表达作者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19、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写梨花凋谢的情景。夜里袭来多少寒意,使得梨花凋谢,落了一半。

  20、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描写分别时梨花满地、月亮西沉的情景。就这样分离了,此时梨花落了满地,回望天边,月亮正缓缓西沉。

  21、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写作者回忆中的家乡美景。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2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几句描写深闺愁绪。春雨打湿了梨花,闺门紧闭;青春被遗忘,也被耽误。

  23、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句,以景作结,以梨花、春雨收束,无声胜有声。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24、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描写雨后梨花盛开的春景。一阵轻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风过处芳香柔和,梨花上的水珠闪着亮光,楚楚动人。原来,春天就在这微润的梨花上。

  25、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两句写作者对情人的深切眷恋之情。“杨柳”、“梨花”两种意象比喻歌妓美丽的形象:杨柳扶风,袅袅婷婷,妩媚多情。..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6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1、《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3、《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5、《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6、《屠苏酒》

  明·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7、《迎新春》

  宋·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潇鼓。

  渐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8、《一寸金》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

  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

  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9、《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10、《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1、《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4、《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5、《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7、《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18、《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9、《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1、《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22、《生查子》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23、《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4、《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5、《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7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8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9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5、《题画竹

  清·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6、《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0、《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11、《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公子行

  唐·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1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悯旱

  清·洪亮吉

  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

  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

  15、《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卜算子赏析 -诗词大全 10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唐·杜审言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迥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佚名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卜算子赏析优选【5】篇

  卜算子赏析 1

  原文: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拼音:

  yì wài duàn qiáo biān ,jì mò kāi wú zhǔ 。yǐ shì huáng hūn dú zì chóu ,gèng zhe fēng hé yǔ 。

  wú yì kǔ zhēng chūn ,yī rèn qún fāng dù 。líng luò chéng ní niǎn zuò chén ,zhī yǒu xiāng rú gù 。

  卜算子咏梅陆游翻译: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陆游字词解释:

  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

  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

  ⑦一任:任凭

  ⑧零落:凋谢

  ⑨碾:轧碎。

  卜算子咏梅陆游背景: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卜算子赏析 2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简析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以女子的口吻写出了相思之意,把水比喻成绵绵不断的情思。

  卜算子赏析 3

  卜算子

  别士季弟之官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这是一首与从弟黄童(字士季)执手告别的词作。词人与从弟情逾同胞、孝友甚笃,他们才华相若,青年时期曾于戊午年──绍兴八年(1138)同登进士第,多有诗词唱和。

  该词格调凄楚忧伤,似写于仕途受挫、不得志之时;篇中除伤别之外,亦含有前途未卜之叹。上阕始句交代了此次别离的原因,“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为了位卑势微的小小官位,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回首相聚时欢乐的往事,都随着风雨消逝了。“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是说:那充满离忧的悲歌哀调已不忍足听,又何况这处处皆是的春已老、春将去的暮春景象,更令人触目肠断。

  下阕重点写愁情之浓,对别后的一切难以预料,隐隐然有感伤意。“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之句,与上阕“春将暮”相勾连:既然春将暮,自然繁花开过,花瓣正随风飘洒,离愁别绪到底有多少,足可与漫天铺地的落花共比多;离别的人儿,随着南去北来的鸿雁就要飞向辽远的地方。结尾句“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从字面上看,前句似乎是说弟去“潇湘”──作为具体城镇,应是今之湖南零陵县境,兄去“秦”──今之陕西一带。然而诗词用字贵虚忌实,虚可容纳万端,太实则毫无生气,所以“君向潇湘我向秦”之句是在用典,唐代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云:“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由此看来,黄公度是将郑谷的这句诗自然地引用过来,十分别致地表示兄弟二人要到不同的地方去上任,“潇湘”与“秦”在这里仅是泛称而非特指。分手在即,别情依依,词人忍不住发出了“后会知何处”的叹息:日后我们兄弟再相会时,谁知会在什么地方?其中饱含着对未来的一切难以预料的忧伤,引人悬念。

  该词既无更多的词藻铺陈,也无曲语宛转,只是*淡叙来,一气呵成,使人倍感简炼真切,朴实自然。

  卜算子赏析 4

卜算子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卜算子

  作者:向子諲

  朝代:宋

  体裁:词

  临镜笑春风,生怕梅花妒。

  疑是西湖处士家,疏影横斜处。

  江静竹娟娟,绿绕青无数。

  独许幽人子细看,全胜墙东路。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lín jìng xiào chūn fēng, shēng pà méi huā dù.

  临镜笑春风,生怕梅花妒。

  yí shì xī hú chǔ shì jiā, shū yǐng héng xié chù.

  疑是西湖处士家,疏影横斜处。

  jiāng jìng zhú juān juān, lǜ rào qīng wú shù.

  江静竹娟娟,绿绕青无数。

  dú xǔ yōu rén zǐ xì kàn, quán shèng qiáng dōng lù.

  独许幽人子细看,全胜墙东路。

  《卜算子》翻译

  对着镜子笑春风,生怕梅花嫉妒。

  疑是西湖处士家,疏影横斜处。

  江静竹娟娟,绿色绕青无数。

  只允许隐士仔细看,全胜墙东路。

  作者简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卜算子赏析 5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1、 俞*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06-107页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67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212页

  赏析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