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

  本课主要教学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进行不同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学生去选择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材一开始以现实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根据“6袋乒乓球”、“每袋5个”、“乒乓球每个2元”,提出问题“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可以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还有的说可以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出每袋乒乓球多少元。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馈。最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的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在回顾解题过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一些感受,自主归纳方法。

  在后面的.练*中,也是重点要求学生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一共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如果说不出实际含义,那那个算式就没有实际意义。在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提升,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堂氛围活跃。通过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体验,体会了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3

  本课主要教学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进行不同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学生去选择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材一开始以现实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根据“6袋乒乓球”、“每袋5个”、“乒乓球每个2元”,提出问题“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可以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还有的说可以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出每袋乒乓球多少元。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馈。最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的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在回顾解题过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一些感受,自主归纳方法。

  在后面的练*中,也是重点要求学生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一共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如果说不出实际含义,那那个算式就没有实际意义。在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提升,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堂氛围活跃。通过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体验,体会了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

  本节课时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3

  本课主要教学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进行不同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学生去选择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材一开始以现实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根据“6袋乒乓球”、“每袋5个”、“乒乓球每个2元”,提出问题“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可以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还有的说可以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出每袋乒乓球多少元。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馈。最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的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在回顾解题过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一些感受,自主归纳方法。

  在后面的练*中,也是重点要求学生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一共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如果说不出实际含义,那那个算式就没有实际意义。在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提升,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堂氛围活跃。通过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体验,体会了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1

  学*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后,我发现在学生学*起来比较困惑,存在以下问题:

  1.找不出广泛应用题中的不等关系,要解广泛应用题时相等关系比较明确,而在不等式中不等关系不是那样的明确,所以不少学生不太理解,因而列不出不等式,所以也不会解不等式的应用题。

  2.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列出不等式,可是在解不等式时一直出现错误,特别是当不等工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学生一直记不住不等式的方向要改变,导致计算错误,这可能对不等式的性质没有真正理解吧。

  3.不少应用题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时往往都会根据题意,让求出不等式的整数解,到这时一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的求出整数解,这可能是对不等式解集的取值范围不是太明白。

  教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做注意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真正理解,能准确无误的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多进行不等式应用题的练*,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找不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熟练的掌握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要加强一些基础概念的掌握理解,对于整数,正整数以一些大于小于等的数学语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不能含含糊糊。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2

  1、内容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内容基本完成,但内容于学生来说有些简单,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到位。

  2、教学环节处理

  首先,对于例1后的练*题处理时间较长,基本是每个人都能顾及到,所以在讲课时,忽略了这一点。其次,例2的处理不好。对于例2我认为学生接触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课时,我特别设计了很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但是,当我问到“什么是更实惠?”时,学生立刻回答“要分情况。”这样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分类讨论,可见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已经是了解了,我想主要就是解题了,所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分组解题上,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分析,只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但是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所以我又重新分析带领学生完成三种情况的列式,然后再由学生完成,这样后面总结有些着急,练*题也就没能完成。

  3、课件的辅助作用

  有人曾说过:“不要为了课件而课件”,我的这节课,有些地方处理的就不好,特别是例2的背景,总想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使他们愿意学*,但忽略了PPT使用的真正价值,并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特别是课件的背景没有突出数学的教学背景。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后面的课件制作中要为突出内容和重点,不能流于形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3

  这节课我的设想是:在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会用数轴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即类比思想),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讲课作如下分析。

  一、由于录课在外校,自己对学生不了解,课上的不是很好,匆忙的复*不等式的性质后就让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以至于先学环节不连贯,大约有2分钟后还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注重了学生回答: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变方向,这个环节能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这时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

  二、在学*新知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看教材思考,运用举例子等学*活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其次,我在后教环节,除让三个孩子上黑板练*外,其余学生分组练*,同时,我在课堂巡堂时,检查每个学生的练*,发挥学生的力量,开展“生帮生”的活动,放手给孩子改正的权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在小结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总之,这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提高,不足的是先学环节耽搁了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通过“纠错”的练*和学生的相互学*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种解决逆思维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标准量分析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标准量,根据标准量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抓住标准量来分析与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

  在分析标准量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标准量、用语言分析标准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妈妈的年龄是桐桐的4倍,妈妈比桐桐大24岁。妈妈和桐桐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我先让学生说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以及怎样设。再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标准量、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也掌握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的综合训练。

  在学生学会找准标准量、分析标准量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等训练。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基础表达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如通过基础训练:苹果是香蕉的1。5倍,如果香蕉是x千克,那么苹果和香蕉一共有xx千克,苹果比香蕉多xx千克,香蕉比苹果少xx千克……,类似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弄清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时就能熟能生巧。不仅如此,还通过适当的变式题目,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跟孩子们一起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并总结出了六步曲:找数量关系式——解设——列方程——解方程——写答语——检验。教学中我反复训练,让学生在学*、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不断开阔思维,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学*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

  虽然是第四年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但教完第一课时仍觉迷惘,想想我对本单元的'认识真是非常功利,认为本单元只要让学生学会两点,

  一、会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

  二、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总之,一切以“解”为出发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结果。经过学*,我知道其实更深意义的教学应当另有所求:即以“学解”为出发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这一单元的价值在通过学*,增强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回顾我第一课时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首先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导入题:西安小雁塔高43米,(师述:大概14、15层楼高)而大雁塔的高度是它的2倍少22米,大雁塔有多高?然后由导入题引出关键句,标准量,数量关系式三个名词概念(为将来的学*作一铺垫)。再将导入题与例1进行比较异同,在对比中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方程来解比较合宜,从而体现了用方程解作为一种顺思维它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较轻松的构建方程模型。

  失败之一:

  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已有能力,解方程过程教学过于放松,没有强调书写规范,更甚者对4X=36÷4这样的错误没有预见,以致于课堂作业很不中看,不过这些问题课后用十分钟和同学们讨论,同学们都能认识到错误,顺利过关。然而,追求尽善尽美的我们还是应当引以为戒。

  失败之二:

  没给出点时间让学生探寻其他解法。其实我私自认为将这一过程放在第一课时,有点难为我的学生。我应当先给他们建一个完整的方程模型,然后再是模型之上的升华。

  我准备在下一课时会补上这一环节。庆幸矣,我能及时领悟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精髓,下面的教学,该是我想方设法来实践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3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四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种解决逆思维的解题方法。本周教研活动我们四年级组内听刘淑萍老师的课,对刘老师的课堂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赞刘老师课堂敢于放手,把主动权教给学生;

  二赞小组合作交流分工明确,真实高效;

  三赞刘老师*时注重*惯的培养。课后评课我们都羡慕这样的课堂,都迫不及待的让刘老师传经送宝,之后我也在课堂上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刘老师的课堂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等量关系式分析训练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抓住等量关系来分析与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在解决问题时刘老师采用以三人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如:1号同学讲,2号、3号听;或是3号、1号分析题意,2号书写等,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内交流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表达,因此刘老师的课就是思维的课堂,知识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同时小组交流的一大好处就是带动后进生,带动跑神的学生,让他参与到课堂中,带动他们一起进步!与刘老师的课堂相比,我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刘老师所说,刚开始不能急,要慢节奏,教给孩子怎样说,怎样小组交流,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练上一个月,一个学期,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训练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刘老师让学生总结出了七步:读(读清题意)--找(找数量关系式)——解设(未知数x)——列(列方程)——解(解方程)——检(口答检验)--答(写答案)。方法的引领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告诉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学中刘老师一节课教学内容我用了两节课时间训练让学生在学*、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不断开阔思维,从中感受到小组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学*效果很好,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属于学生,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老师多么优秀,在于学生的出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慢慢践行放手小组合作交流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大的展示空间,让我的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并学会应用等式性质解一步计算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因为之前我们学*的是列方程并解答,今天这是解决实际问题,我是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这样的步骤来引导学生的。其中最难的是让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之前我板书了2题应用题,专门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数量关系,待学生知道怎样找数量关系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就容易了一些。

  出示本课例题后,我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并表述题意,请他们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大部分学生找出的数量关系是“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还有学生找出“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关于如何解设的,我是先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根据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进行解答。结合介绍我板书出设句,以示范书写格式。列出方程后,我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答句。“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36-2.5=Χ”我告诉学生这样列方程不能体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所以一般不要这样列。

  一节课下来,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步骤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对于题中的等量关系还有些生疏,列方程解答已经没有问题了。下节课要重点练*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因为只有会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加强练*,争取使学生能熟练解答此类应用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5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种解决逆思维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标准量分析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标准量,根据标准量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抓住标准量来分析与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

  在分析标准量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标准量、用语言分析标准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妈妈的年龄是桐桐的4倍,妈妈比桐桐大24岁。妈妈和桐桐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我先让学生说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以及怎样设。再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标准量、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也掌握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的综合训练。

  在学生学会找准标准量、分析标准量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等训练。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基础表达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如通过基础训练:苹果是香蕉的1.5倍,如果香蕉是x千克,那么苹果和香蕉一共有xx千克,苹果比香蕉多xx千克,香蕉比苹果少xx千克……,类似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弄清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时就能熟能生巧。不仅如此,还通过适当的变式题目,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跟孩子们一起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并总结出了六步曲:找数量关系式——解设——列方程——解方程——写答语——检验。教学中我反复训练,让学生在学*、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不断开阔思维,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学*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6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学*,增强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这一节课,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循序渐进,通过“句——式——方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关系,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二是练*形式多样,练*有层次。由简到难,有坡度,但目的只有一样,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练*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不足的方面是:练*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但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分析题时可先用铅笔画出来,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未知数和具体数字表示出来,转化成等式,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实用10份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三第2-3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了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复*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回顾与整理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2)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某校有若干间学生寄宿的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6人;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则多出3间宿舍。寄宿的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抓住总人数不变找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解答 解:设宿舍有x间。

  6x+36=8x-3×8

  x=30

  6×30+36=216(人)或8×30-3×8=216(人)

  答:寄宿的学生有216人,宿舍有30间。

  2.课件出示例2。

  父子两人现在的年龄和是53岁,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分析 以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为等量关系,假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儿子是(x+8)岁,父亲是(53-x+8)岁。

  解答 解: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父亲是(53-x+8)岁。

  53-x+8=(x+8)×2

  53-x+8=2x+16

  3x=61-16

  x=15

  53-15=38(岁)

  答:父亲现在的年龄是38岁,儿子现在的年龄是15岁。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

  (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均每天修0.6千米.

  (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

  2.我当包公,判一判.

  (1)0.5是方程3x+0.7=1.6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

  (4)X+2=2+x是方程

  3.择优录取,选一选

  (1)方程4x-2=10的解是( )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

  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

  A.7

  B.c

  C.c+7

  (5)x=1.5不是方程( )的解。

  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

  二、综合训练

  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

  2.解决问题,我能行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

  (1)P12第11-12题

  小瓶容量3=1.5

  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2第14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

  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

  (3)P12第15题

  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题相应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5

  一、复*

  根据关键句找单位“1”,并说数量关系。

  1、女生是全班人数的4/5

  2、一条路,已经修好了2/3

  3、妈妈买回两种水果,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4/3

  二、导入

  出示例题5的图,小瓶标注600ml,大瓶标注?ml

  启发:这两瓶果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口答后,追问: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一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吗?为什么?

  提出要求:如果让你补充一个条件表示这两瓶果汁数量关系,你打算怎么样补充条件?

  学生可能补充:大瓶的果汁比小瓶多300毫升,大瓶是小瓶的3/2等等,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并出示:小瓶里果汁是大瓶的2/3

  引导:根据老师补充的这个条件,你能求“一大瓶果汁有多少ML吗?

  三、探究

  1、教学例题5

  提问: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2/3,这个条件中的2/3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提问: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单位1的2/3是哪个数量?

  提出要求: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找出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的关系吗?

  先请学生互相说,再请全班说。

  板书:大瓶果汁量×2/3=小瓶果汁的'量

  启发:现在你准备如何来进行解决?

  在学生回答:可以列方程后,追问:可以怎么样列方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毫升。

  X×2/3=600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解方程,并指名板演

  启发:x=900是不是正确的解呢?你会进行检验吗?

  让学生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的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题目意思说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含意吗?在讨论中明确:1/2表示已经喝的是一盒的1/2;而2/5L表示已喝的牛奶升数。

  启发:根据对题意的理解,你能先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吗,再解答吗?

  学生解答以后,再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四、练*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 ”和“黑兔是白兔的 ”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7

  导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二第4~7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学案:

  1、说一说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12x=96x÷40=14x÷2.5=5

  导学案: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课堂检测:

  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在空格处列出方程

  1.有两个工程队,第一队有46人,第二队有28人,从第一队调x人到第二队使两队人数相等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两队合作x天可以完成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汽车厂今年生产汽车16000辆,去年生产x辆,今年比去年生产的汽车增加1倍还多1000辆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P14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1)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

  (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4题

  1.5x-x=1

  4x-85=20

  0.22+0.4x=5

  3.看图列式

  (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3) 求乙汽车速度

  4.P16练*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练*三第5、6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三第2-3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通用十篇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1

  教材分析: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求总数和求剩余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而成的。教材通过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例题,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情节的发展顺序一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教学处理:

  情境导入时,从学生日常的生活问题坐公车出发,贴*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充分发表的自己的意见,做到反馈交流;练*时,安排了两种类型:1、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2、提高练*,通过补条件,加深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练*中,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2、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也遇到了,出示例1(改编)

  公交车上有乘客40名,开到武林广场下车16人,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独立解答。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例1没有什么困难。

  2、板书:各种情况

  (1)40-16=2424+8=32

  (2)40-16+8=32

  (3)40+8=4848-16=32

  (4)16-8=840-8=32

  3、弄清每一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同一思路,只是一个分步列式、一个综合列式。(3)先求上车后,再算下车的。请学生按生活实际,一般先下后上。(4)不做特别要求,16-8即抵消了8位上下车的乘客。

  4、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为合适、简单的方法再进行解答。

  5、组织讨论:

  读题后要先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学生感觉到要先求出中间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没有直接告诉你的,要自己动脑筋想。)

  6、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课件出示)

  (1)我校原有学生405人,毕业了96人,又招收新生84人。现在我校有学生多少人?

  (2)我校有图书1080本,捐出574本,又买来638本,现在学校有图书多少本?

  (3)学校有本子20xx本,又买来884本,开学发掉1789本,还剩多少本?

  (4)运来点心560块,吃掉128块,又运进76块,现在有点心多少块?

  提高性练*:

  肯德基生产炸鸡腿1500个,,,现在有炸鸡腿多少个?

  作业:

  书本P2415

  练*要求:

  1、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自行计算。

  2、规范书写横式、竖式、横式、竖式、答。

  3、答对一题,小组加星;错误,要请小组分析错误原因,要读懂题意。

  开放性应用:可以先减、再加;也可以先加、再减。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形成定势。

  设计意图:

  整节课的设计中,着力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科学,从学生常见生活现象着手,逐步引入到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当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并在通过本节课的学*后,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一些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除法复合成的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并会分析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口答:  1.要求*均每盘放几个苹果,需要哪两个条件?  2.要求可以放几盘,需要哪两个条件?  3.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一共有多少个?  4.有24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上面两道一步应用题相关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你能不能把这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例4)  (二)学*新课  1.学*例4  (1)认真读题。默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准已知、求。学生说教师在题上画。(同时贴出苹果及盘子图P14)(3)分析数量关系。  问: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共有几个和有几个盘)哪个条件直接给了?(有4个盘子)还缺哪个条件?(一共有几个苹果)你能不能通过题中给的其他条件,想办法求出这个缺的条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根据题目中的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答出来的数量必须是解答“每盘放几个”的第一个已知条件。(4)正确解答  问:把这些苹果*均放在4个盘里,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算出什么?(板书:)  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8+6=24(个)  问:知道一共有24个苹果了,就可以求出什么了?(板书)  ②每盘放几个?24÷4=6(个)  第②步可让同学把书打开P14,独立把例4补充完整,再请写得快的同学把黑板上例4补充完整。  (5)改编  师说:如果老师把题目中的.“把这些苹果*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改成“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们会解答吗?(学生口头解答,如果能列出综合算式:(18+6)÷6=24(个)应给予表扬)  (6)小结  师说:解答两步应用题时,首先要把缺的已知条件找出来,这是解题的关键。  2.学*例5  例5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按照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这四步,自己独立分析例5。(2)同桌讨论。(3)集体讨论。  师问:已知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要求放几盘,必须先算出什么?  (4)板书  ①剩下多少个苹果?18-3=15(个)  ②可以放几盘?15÷5=3(盘)答:可以放5盘。  (5)你能还用这些已知、求,改编成另一道两步应用题吗?  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与例1、例2、例3比较,不同的是根据题目中的前两个已知条件,用加法求出和或用减法求出剩余后,再用除法求出每份数或者份数。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①饲养小组原来有9只白兔,又生了6只小兔。每5只放在一个笼子里,要用几个笼子?②植物小组养了19盆梅花,送给幼儿园3盆。剩下的*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改一改  ①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分4次*均用完,每次用几张?先独立解答,再将此题拆成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并解答。  (a)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还剩多少张?  (b)剩下30张纸,*均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②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先独立解答,再将此题改编成一道两问的应用题,并解答。  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二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3.思考题  小林家养一些鸡。黄鸡比白鸡少8只。白鸡的只数是黄鸡的2倍。小林家养黄鸡、白鸡各多少只?  先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启发学生画图来想:白鸡的只数是黄鸡的2倍是什么意思?如果黄鸡是1份,白鸡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师问:黄鸡比白鸡少8只还可以怎样说?白鸡比黄鸡多的8只同黄鸡比怎么样?(正好是黄鸡的只数,所以黄鸡是8只,白鸡的只数是8×2=16(只))  4.作业P16第3~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加、减法与除法复合的应用题,其特点是被除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算出来。通过这些应用题的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并且使除法应用题得到很好的复*。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紧紧抓住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重点训练学生提出中间问题。  在复*准备过程中,设计了4道口答,前两道给出问题,补出已知条件,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后两道题是两条有内在联系的一步应用题,解答后改编成两步应用题,引出新课,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在学*新课过程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4按照解答应用题的四步,一步一步分析,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例5在学*例4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按四步分析,再同桌讨论,最后集体讨论。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用做一做、改一改、思考题等大量练*巩固新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消化。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3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4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区”,掌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1:会。36-8=28(人)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2:有,36+12=48(人)48-8=40(人)

  生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学*兴趣已成为学生学*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例如,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生:好!(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兴趣是学*的原动力。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拼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本人将课前的单人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以游戏结束,使学生再次达到学*高潮。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本人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从进入画面开始,学生就像身临其景,很容易就进入学*状态,使他们立刻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生:好!(兴致雀跃)(电脑显示情景)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生:皮球。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看着电脑一步步的演示,学生很快就编出一道应用题,生:商店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成应用题来解答;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比起只是文字的呈现显然来得更生动、活泼、有趣多了;也是因为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被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本人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车问题练*。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5

  教学内容:

  第84、85页练*十八第11-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2、出示:

  停车场原来有15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开走9辆,还有多少辆?

  ①让学生列式解答

  ②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和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

  1、第84页第11题

  ①学生读题

  ②同桌互说怎样解答?

  ③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为什么可以用连加?

  2、讨论练*十八第12题

  ①读题

  ②这道题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

  ③要求两天共织布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④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十八第13题

  ①学生读题

  ②思考:

  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十八第1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讨论连续两问应用题练*

  (1)讨论练*十八第16题

  ①读题

  ②讨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芸芸有邮票的张数做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三、开放题

  出示练*十八第17题:

  (1)有165人

  (2)30个座位的面包车

  (3)45个座位的中巴车

  ①学生说出图意

  ②讨论:各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练*十八第12、15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即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 )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第一种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已经学会第一种解答方法,因此新课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题。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方法后,教师设问:“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讨,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活动,逐步理解第二种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组巩固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强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种解答方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24张画,*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学*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26个,第二天卖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8

  教学内容:第94页练*二十第12-14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刚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能用综合思路对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思路

  1、出示

  (1)学校买排球12个,足球13个,买的篮球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2)学校买排球12个,买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学生列式解答,并分别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对比练*

  1、练*二十第12题

  (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2)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二十第13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哪里相同?它们的第3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在哪里?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这两题第一步都是求的什么?

  3、练*二十第14题

  (1)出示表格

  一班

  二班

  三班

  25棵

  31棵

  28棵

  ⑴从这张表格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⑵讨论:假如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⑶学生根据根据条件,一一列式解答。

  三、作业:

  练*二十第12、13、14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9

  一.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1.出示学校各个兴趣组的活动情况。航模组18人美术组25人数学组

  2.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将数学问题寓于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要知道数学组有多少人,你有什么好办法?生自由回答,师小结:要知道数学组的人数,必须补充一个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出示所有条件。如果要把这些条件分类,你准备怎么分,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航模组的人数比数学组少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和航模组、美术组的总人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数一样多

  师小结:如果补充的是左边的这些条件,要求数学组的人数所需要的条件就直接告诉我们了,只要用一步就可以求出来了;如果是右边的条件,要求数学组人数的条件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把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求出来再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从大家补充的这些条件中选出三种情况,一起来研究一下。选出三种情况: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

  谁来完整地这三个题目叙述一下。

  2.学生尝试独立解题这些题如何解决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选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伙伴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小组讲座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装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观察比较提示课题提问:

  (1)这在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两题都用两步计算?

  (3)为什么都在求数学组的人数,而解题方法却各不相同呢?

  (4)刚才这几题都是先求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观察这几题是不是也要和他们总数比呢?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的倍

  生回答后小结:如果是数学组的人数是和两组的总数在比,就要先求出他们的和,如果是和差在比,就要先把差先求出来,然后现进行计算。象这样的两步应用题还很多,但不管这些问题怎样变化,都要先把和问题有关的条件求出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百合花有3朵,玫瑰花有5朵,睡莲有8朵,太阳花比百合花和玫瑰的总数多2朵。太阳花有多少朵?

  学生独立完成。

  问:如果3+8=1111+2=13,条件怎么改?

  2.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跳绳比赛。

  (1)指名说说能跳多少下?

  (2)互相提供住处猜猜能跳多少下?

  (3)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猜猜老师能跳多少下?

  3.大家都知道,如果谁表现好,老师就会给他加上红五星。现在,三(6)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为比谁的红五星最多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帮他们分清楚,好吗?明明说:我有5颗星兰兰说:我有3颗星亮亮说:我的星数比明明和兰兰的总数少4个小刚说:我的星数是兰兰的3倍小红说:我的星数是明明和兰兰总数的3倍大家讨论一下,谁的星数最多?并说明理由。[评析:本环节的练*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不确定性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最后一个练*题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

  四.全课总结,知情并举

  师: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评析: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信心等,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10

  教学内容:练*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认识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出示:

  (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根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

  我们根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发展题练*

  (一)1、出示:

  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学生读题,思考:这题有几个条件?

  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

  3、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第98页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学生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

  1、学生说图意

  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3、思考讨论:

  (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须先算什么?

  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优选【5】篇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1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一些学科的学*发挥着基础作用。例题本身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减法实际问题,教材也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列方程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步骤,其中解方程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我认为本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会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

  因此要做到:

  1.现在学生相对的分析说明能力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多观察以及及时的分析说明,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

  2.等量关系的寻找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针对它的重要性,我相机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每一题都要说一说数量关系。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方程时对数量关系的重视,也在间接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的步骤是必须要遵守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格式,虽然是模仿,但也算是有接受的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一方面也让学生有计划的记忆。在解题以及展示过程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4.强调了算术方法与方程的区分。通过例题与试一试的练*,让学生发现每道题实际上都可以找出三个数量关系,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这种列方程实际上是在用算术方法解题,而不是方程的方法,这样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2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一些学科的学*发挥着基础作用。例题本身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减法实际问题,教材也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列方程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步骤,其中解方程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我认为本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会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因此要做到:

  1、现在学生相对的分析说明能力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多观察以及及时的分析说明,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

  2、等量关系的寻找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针对它的重要性,我相机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每一题都要说一说数量关系。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方程时对数量关系的重视,也在间接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的步骤是必须要遵守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格式,虽然是模仿,但也算是有接受的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一方面也让学生有计划的记忆。在解题以及展示过程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4、强调了算术方法与方程的区分。通过例题与试一试的练*,让学生发现每道题实际上都可以找出三个数量关系,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这种列方程实际上是在用算术方法解题,而不是方程的方法,这样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关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爸爸比小红大24岁。爸爸和小红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先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设。再根据哪一句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提高,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3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爸爸比小红大24岁。爸爸和小红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先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设。再根据哪一句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提高,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4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四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种解决逆思维的解题方法。本周教研活动我们四年级组内听刘淑萍老师的课,对刘老师的课堂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赞刘老师课堂敢于放手,把主动权教给学生;

  二赞小组合作交流分工明确,真实高效;

  三赞刘老师*时注重*惯的培养。课后评课我们都羡慕这样的课堂,都迫不及待的让刘老师传经送宝,之后我也在课堂上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刘老师的课堂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等量关系式分析训练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抓住等量关系来分析与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在解决问题时刘老师采用以三人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如:1号同学讲,2号、3号听;或是3号、1号分析题意,2号书写等,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内交流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表达,因此刘老师的课就是思维的课堂,知识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同时小组交流的一大好处就是带动后进生,带动跑神的学生,让他参与到课堂中,带动他们一起进步!与刘老师的课堂相比,我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刘老师所说,刚开始不能急,要慢节奏,教给孩子怎样说,怎样小组交流,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练上一个月,一个学期,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训练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刘老师让学生总结出了七步:读(读清题意)--找(找数量关系式)——解设(未知数x)——列(列方程)——解(解方程)——检(口答检验)--答(写答案)。方法的引领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告诉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学中刘老师一节课教学内容我用了两节课时间训练让学生在学*、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不断开阔思维,从中感受到小组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学*效果很好,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属于学生,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老师多么优秀,在于学生的出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慢慢践行放手小组合作交流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大的展示空间,让我的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5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在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认知发展水*为基础,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一.以学生的思维特点确定等量关系式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识别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所需求的,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然后以学生的思维特点确定等量关系式,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如:课本例1,让学生先读题,找出关键句:“白色皮的块数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根据这句话学生的思维直觉直接写出这样的等量关系:“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的块数×2-4”。对于例题中用到的等量关系式,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才想出来,在做练*题中我也发现,类似这样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直觉思考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几”这种等量关系,看来这种等量关系式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我的困惑:当一题多解时,教材如果只呈现一种解法时,这种方法往往是其中最简洁、最容易理解、更值得推荐的方法。可这一课为何会采用“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呢?难道这个关系式比其它两种更好理解吗?

  二.以套用模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方程时,虽然能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但不能正确列出方程,例如:课本练*十三中的第8题: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妈妈比小明大24岁,小明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题中既有比多少的信息,又有倍数的信息,学生不知设哪个为X,另一个又怎样表示,但此题如果找到的数量关系是“小明的年龄+24=妈妈的年龄”,但列出来的方程X+24=3X等式两边都有X,学生解方程就会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找“倍数”的信息 ,让学生说说谁是1倍量,设1倍量为X,另一个量是几倍的量就是几x表示。再根据“比多少”的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学生套用这种模式后,解决关于“和倍”、 “差倍”的问题,基本没有出错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在教学中,富有启发性的、促进学生理解的讲授法并无什么不妥,而超越学生实际的、缺乏逻辑意义的发问恐怕也是行不通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带动教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