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智取生辰纲》教案 1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但第三课时的小组创新学*成果展示交流,不能说是教学设计,是教学记实。因为,我在设计是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去学*小说,至于采用什么形式,从什么角度入手,是由小组讨论决定的。全班8个小组采取了7种不同方式,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原计划一个课时的成果展示,远远不够,实际是增加了一课时。

  学生的创新阅读,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说是创新阅读,因为有些做法是从有关参考书或网上学来的。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还的确有创新价值,许多构想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是限于篇幅,没有详细一一列举他们的成果展示。

  《智取生辰纲》教案 2

  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前面也学过一些小说体裁的文章,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2.扫清字词障碍。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及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字词检测。

  四,速读课文,合作完成。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五,探究。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杨志:精细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蛮横,粗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分化。

  吴用: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团结。

  七,课堂总结。让我们记住这些话

  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藏族)谚语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智取生辰纲》教案 3

  学*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

  ――“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

  ――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

  ――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

  ――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五、完成“训练题”

  六、课外阅读《水浒传》

  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

  《智取生辰纲》教案 4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4、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简介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好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腮边微露些赤须,他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2、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学生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要点: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4、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学*人物的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智取生辰纲》教案 5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4、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简介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好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腮边微露些赤须,他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2、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学生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要点: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4、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学*人物的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智取生辰纲》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

  一、处理作业:

  二、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2.完成《名师伴你行》课后记:品味四大名著,积累生活、文学底蕴。

  《智取生辰纲》教案 7

  学*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

  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

  ——“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

  ——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

  ——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

  ——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五、完成“训练题”

  六、课外阅读《水浒传》

  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

  《智取生辰纲》教案 8

  学*目的:

  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

  学*重点:

  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1、制作PPT课件

  2、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自读研究。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

  具体步骤: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一、有关资料:

  1、《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三、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四、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五、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讨论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智取生辰纲》教案 9

  【学*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重点】

  学*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1)胜战计:

  ①瞒天过海

  ②围魏救赵

  ③借刀**

  ④以逸待劳

  ⑤趁火打劫

  ⑥声东击西

  (2)敌战计:

  ①无中生有

  ②暗度陈仓

  ③隔岸观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

  ⑥顺手牵羊

  (3)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②借尸还魂

  ③调虎离山

  ④欲擒故纵

  ⑤抛砖引玉

  ⑥擒贼擒王

  (4)混战计:

  ①釜底抽薪

  ②浑水摸鱼

  ③金蝉脱壳

  ④关门捉贼

  ⑤远交*攻

  ⑥假道伐虢

  (5)并战计:

  ①偷梁换柱

  ②指桑骂槐

  ③假痴不癫

  ④上屋抽梯

  ⑤树上开花

  ⑥反客为主

  (6)败战计:

  ①美人计

  ②空城计

  ③反间计

  ④苦肉计

  ⑤连环计

  ⑥走为上计

  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智取生辰纲》教案 10

  课前预*务: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预*思考题: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4.在阅读中注意标示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书的主题,成就等。

  二.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三.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难点)

  四.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解疑释惑。

  教学方法: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1分钟)

  大家知道刘欢唱的《好汉歌》,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水浒传》)对,就展现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一起学*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题、成就等。(4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内容

  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施耐庵生*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领导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

  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由题启思.(5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想想这生辰纲按理应该说属谁的?()

  A、杨志 B、吴用等七人 C、梁中书 D、蔡京

  2、能否运用生辰纲一词,并联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造出一句能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话来。

  答:

  (此题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预*的整体把握情况,并有意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结:(略)

  四.理清课文的叙事线索。(6分钟)

  1.接着,大家讲讲课文在叙事上具有什么特点?

  用投影仪显示全文线索图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结构:

  2.结合练*一思考:作品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节结构的理解〉

  小结:(略)

  五.讨论预*思考题。(13分钟)

  用投影仪逐题显示,逐题讨论。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亦是本课学*的重点、难点。而要具体落实这个学*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来实现,因为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情节构思、作品语言等方面去设计的,真正帮助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小结:(略)

  六.学生自由思考与提问。(10~12分钟)

  学生问题选录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书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在此有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个客人把钱还时,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请问这里的几个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来驱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来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写明是白酒(见P93页第一行),看来不会是假冒伪劣商品吧?(这个问题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独到而有深度,说明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5.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环节旨在改变学生长期来处于被问的学*状态,实行教学民主,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善问、勇于探索的品质,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回答:(略)

  七.课外练笔。(2分钟)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八.小结。(1分钟)

  今天只是学*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实,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鉴赏。下课!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智取生辰纲》教案 (菁华3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3、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

  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智取生辰纲》教案2

  【学*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重点】

  学*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1)胜战计:

  ①瞒天过海 ②围魏救赵 ③借刀** ④以逸待劳 ⑤趁火打劫⑥声东击西

  (2)敌战计:

  ①无中生有 ②暗度陈仓 ③隔岸观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⑥顺手牵羊

  (3)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②借尸还魂 ③调虎离山 ④欲擒故纵 ⑤抛砖引玉⑥擒贼擒王

  (4)混战计:

  ①釜底抽薪 ②浑水摸鱼 ③金蝉脱壳 ④关门捉贼 ⑤远交*攻⑥假道伐虢

  (5)并战计:

  ①偷梁换柱 ②指桑骂槐 ③假痴不癫 ④上屋抽梯 ⑤树上开花⑥反客为主

  (6)败战计:

  ①美人计 ②空城计 ③反间计 ④苦肉计 ⑤连环计 ⑥走为上计

  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智取生辰纲》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4、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简介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好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腮边微露些赤须,他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2、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学生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要点: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4、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学*人物的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智取生辰纲》教案菁选

《智取生辰纲》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取生辰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取生辰纲》教案1

  学*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

  ——“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

  ——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

  ——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

  ——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五、完成“训练题”

  六、课外阅读《水浒传》

  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

《智取生辰纲》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一书的主题思想

  (2)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两线的妙处。

  (3)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做一个做事有谋略的人。

  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本文巧妙地构思,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

  教学难点:

  把握杨志的思想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一、有关资料:

  1、《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三、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四、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五、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二、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 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三、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 、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四、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板书设计:

  明线:上路 —— 中计 —— 失纲

  暗线:定计 —— 施计 —— 劫纲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 —— 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智取生辰纲》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3、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

  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智取生辰纲》教案4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4、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简介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好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腮边微露些赤须,他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2、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学生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要点: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4、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学*人物的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智取生辰纲》教案5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han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设计、教学步骤同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年2月

  教案点评;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智取生辰纲》教案6

  【学*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重点】

  学*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1)胜战计:

  ①瞒天过海 ②围魏救赵 ③借刀** ④以逸待劳 ⑤趁火打劫⑥声东击西

  (2)敌战计:

  ①无中生有 ②暗度陈仓 ③隔岸观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⑥顺手牵羊

  (3)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②借尸还魂 ③调虎离山 ④欲擒故纵 ⑤抛砖引玉⑥擒贼擒王

  (4)混战计:

  ①釜底抽薪 ②浑水摸鱼 ③金蝉脱壳 ④关门捉贼 ⑤远交*攻⑥假道伐虢

  (5)并战计:

  ①偷梁换柱 ②指桑骂槐 ③假痴不癫 ④上屋抽梯 ⑤树上开花⑥反客为主

  (6)败战计:

  ①美人计 ②空城计 ③反间计 ④苦肉计 ⑤连环计 ⑥走为上计

  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智取生辰纲》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 古今差异,积累词语。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传》,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4.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及失败的原因。

  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讨论法 文献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Xk b1. com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是不*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检查预*、指名复述课文

  四. 故事情节分析:

  (一)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一、二。

  第二课时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布置作业:

  1、 完成小论文《智取生辰纲与三十六计》

  2、 就杨志个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短评。

  3、 课外阅读。

《智取生辰纲》教案8

  学*目的:

  1、欣赏人物形象,《智取生辰纲》教案。

  2、把握矛盾冲突。

  学*重点: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1、制作PPT课件

  2、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自读研究。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一、有关资料:

  1、《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三、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教案》。

  四、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五、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讨论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智取生辰纲》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

  一、处理作业:

  二、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2.完成《名师伴你行》课后记:品味四大名著,积累生活、文学底蕴。

《智取生辰纲》教案10

  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前面也学过一些小说体裁的文章,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2.扫清字词障碍。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及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字词检测。

  四,速读课文,合作完成。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五,探究。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v 杨志:精细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蛮横,粗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分化。

  v 吴用: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团结。

  七,课堂总结。让我们记住这些话

  v 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藏族)谚语

  v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智取生辰纲》教案11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但第三课时的小组创新学*成果展示交流,不能说是教学设计,是教学记实。因为,我在设计是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去学*小说,至于采用什么形式,从什么角度入手,是由小组讨论决定的。全班8个小组采取了7种不同方式,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原计划一个课时的成果展示,远远不够,实际是增加了一课时。

  学生的创新阅读,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说是创新阅读,因为有些做法是从有关参考书或网上学来的。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还的确有创新价值,许多构想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是限于篇幅,没有详细一一列举他们的成果展示。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智取生辰纲教案(五)份

  智取生辰纲教案 1

  【学*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重点】

  学*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1)胜战计:

  ①瞒天过海 ②围魏救赵 ③借刀** ④以逸待劳 ⑤趁火打劫⑥声东击西

  (2)敌战计:

  ①无中生有 ②暗度陈仓 ③隔岸观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⑥顺手牵羊

  (3)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②借尸还魂 ③调虎离山 ④欲擒故纵 ⑤抛砖引玉⑥擒贼擒王

  (4)混战计:

  ①釜底抽薪 ②浑水摸鱼 ③金蝉脱壳 ④关门捉贼 ⑤远交*攻⑥假道伐虢

  (5)并战计:

  ①偷梁换柱 ②指桑骂槐 ③假痴不癫 ④上屋抽梯 ⑤树上开花⑥反客为主

  (6)败战计:

  ①美人计 ②空城计 ③反间计 ④苦肉计 ⑤连环计 ⑥走为上计

  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智取生辰纲教案 2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教案。《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教案》。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

  智取生辰纲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 古今差异,积累词语。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传》,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4.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及失败的原因。

  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讨论法 文献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Xk b1. com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是不*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检查预*、指名复述课文

  四. 故事情节分析:

  (一)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一、二。

  第二课时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布置作业:

  1、 完成小论文《智取生辰纲与三十六计》

  2、 就杨志个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短评。

  3、 课外阅读。

  智取生辰纲教案 4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继续学*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3、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

  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智取生辰纲教案 5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成果。

  【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菁华3篇)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1

  这两天,我阅读了课文《智取生辰纲》。阅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课文中的杨志虽然精明能干,但因为不能与同伙团结合作,所以最终丢失了生辰纲;而晁盖等好汉却因为精诚团结,共同合作而成功劫取了生辰纲。我想,晁盖等人之所以能成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有一句民谚是这样说的“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倒台”,说的就是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使得我们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那么即使它长得再长,再粗壮,能做的事也很有限。而两只手俱全,他们互相配合,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样,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联合起来,却可以创造奇迹。就像晁盖等一干好汉,如果他们各干各的,就算他们的计划再好也可能无法劫取到生辰纲。读完课文,我禁不住又联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乞丐去谋生,旅途中饿的头晕眼花,眼看快不行了。这时,有一个好心人拿来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挑选一样上路吧!”于是一人取走了鱼竿,一人拿走了鱼篓。拿着鱼竿的人要到很远的海边才能垂钓。可饥饿劳累的他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倒下了。而拿走鱼篓的人兴冲冲的生火烤鱼,美滋滋的饱餐了几顿。后来,他也到了海边,可是,鱼吃完了,而他也没有鱼竿,所以最终他也被饿死了。我觉得,文中的杨志一伙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不懂得合作。而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两个乞丐分别得到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他们结伴而行,两人一同吃着鱼,边吃边向海边走去,等到了海边,他们就用鱼竿钓鱼,最终摆脱了饥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言而喻,课文中的晁盖等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他们各显所能,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使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学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合作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合作,才能使合作双方走向共赢。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一篇,感觉这真的是一次有勇有谋的故事,看到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托塔天王——晁盖等人,在屋中计划计谋的情景,他们的截取生辰纲的过程真的是天衣无缝,就连青面兽——杨志都被骗了过去,最后青面兽——杨志等人全部倒下。

  青面兽——杨志,本是罪人一名,最后被一位高军官除去罪名,经过与他手下的比武的一一胜出,青面兽杨志便很快被提拔为提辖一名,后来他让杨志在那里住下,等第二天,他便定要杨志去帮助他押送生辰纲,杨志本不愿意,但是因为恩相的说:“我有心提拔你,就是让你来做的!”。杨志非去不可,杨志便解释道:“这些路上便有很多强盗,定会抢生辰纲,不如要把这些押送生辰纲的*,全部换成担子,担子两旁,加上篮子,篮子里面再装生辰纲,于是他便答应了杨志的要求,把这些全部换掉,并要求在这里的队伍中选取几名身强力壮的壮汉,让他们来提这扁担”。过了很长时间的辩解,听取恩相他的各项要求,恩相便又让身边的谢都管与虞侯让他们和杨志一起去押送生辰纲,顺便把谢都管自己的信带给他的夫人此时,杨志面目感觉有些不愿意,便说:“这样便又去不得了”。“怎么就又去不得了?”恩相的面部有些疑惑杨志回答说:“如果让他们去,路上的歇息,住食等必须都听取杨志的安排”。恩相便答应好了他的要求,和谢都管与虞侯说道:“你们一路上的歇息,住食必须听取杨志的安排,不得与他有半点磕磕绊绊”。谢都管和虞侯答应后,便晚上开始了押送生辰纲的路。

  此时,一人打听了他们的旅程和出发时间,告诉了等人,他们便计划了一套智取得方案。杨志等人押送的路上,对于壮汉打骂侮辱,到了一片,树林,壮汉们便赶紧去那里歇息,不肯离去,等待了一段时间,便来了一个卖枣的,杨志心理便怀疑是强人,不让壮汉们购买,还把卖枣的吓得不轻,后来又来了一个卖酒的,那人便是白日鼠,杨志企图杀死他,当场把他吓得不轻,一边的壮汉便说杨志欺负人,等坏话,并没有说什么,在一颗树下休息,旁边的壮汉已经无法忍住,买了一桶吃起了酒,后来经过一些手脚在酒里下药,把杨志等人弄的昏不醒,便劫取了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成为后人啧啧称赞的著作,这个暑假我看了其中的《智取生辰纲》,感受颇多。

  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后却发现药作都倒地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麻痹,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药倒地,尽失生辰纲。

  文中的`角色描写活灵活现,仿佛一个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旁,这个故事体现了智取生辰纲的众好汉的精诚之至以及团结精神,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杨志团队的不和谐,*时在班级中,我们也要具有团队精神,不能自私,只想到自己,而要用于为团体奉献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俗话说“众人合心,其利断金”。杨志不知道人外有人的显示造成了他的失败,我从中吸取了做人要谦虚这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比你优秀的人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而要时刻拥有一颗虚心好学的心,可以不断充实自己,并且拥有了很多良师益友指点津。杨志的警惕聪明,警惕小心也值得我学*,但他不擅长带兵,导致军心涣散,如果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将士们的优点,合理用才,巩固军心那便是极好的。

  这本书中给予我们的道理还有很多,要是能用其中的知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我坚信每个人都会有所进步。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菁华3篇)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1

  这两天,我阅读了课文《智取生辰纲》。阅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课文中的杨志虽然精明能干,但因为不能与同伙团结合作,所以最终丢失了生辰纲;而晁盖等好汉却因为精诚团结,共同合作而成功劫取了生辰纲。我想,晁盖等人之所以能成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有一句民谚是这样说的“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倒台”,说的就是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使得我们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那么即使它长得再长,再粗壮,能做的事也很有限。而两只手俱全,他们互相配合,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样,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联合起来,却可以创造奇迹。就像晁盖等一干好汉,如果他们各干各的,就算他们的计划再好也可能无法劫取到生辰纲。读完课文,我禁不住又联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乞丐去谋生,旅途中饿的头晕眼花,眼看快不行了。这时,有一个好心人拿来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挑选一样上路吧!”于是一人取走了鱼竿,一人拿走了鱼篓。拿着鱼竿的人要到很远的海边才能垂钓。可饥饿劳累的他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倒下了。而拿走鱼篓的人兴冲冲的生火烤鱼,美滋滋的饱餐了几顿。后来,他也到了海边,可是,鱼吃完了,而他也没有鱼竿,所以最终他也被饿死了。我觉得,文中的杨志一伙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不懂得合作。而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两个乞丐分别得到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他们结伴而行,两人一同吃着鱼,边吃边向海边走去,等到了海边,他们就用鱼竿钓鱼,最终摆脱了饥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言而喻,课文中的晁盖等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他们各显所能,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使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学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合作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合作,才能使合作双方走向共赢。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一篇,感觉这真的是一次有勇有谋的故事,看到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托塔天王——晁盖等人,在屋中计划计谋的情景,他们的截取生辰纲的过程真的是天衣无缝,就连青面兽——杨志都被骗了过去,最后青面兽——杨志等人全部倒下。

  青面兽——杨志,本是罪人一名,最后被一位高军官除去罪名,经过与他手下的比武的一一胜出,青面兽杨志便很快被提拔为提辖一名,后来他让杨志在那里住下,等第二天,他便定要杨志去帮助他押送生辰纲,杨志本不愿意,但是因为恩相的说:“我有心提拔你,就是让你来做的!”。杨志非去不可,杨志便解释道:“这些路上便有很多强盗,定会抢生辰纲,不如要把这些押送生辰纲的*,全部换成担子,担子两旁,加上篮子,篮子里面再装生辰纲,于是他便答应了杨志的要求,把这些全部换掉,并要求在这里的队伍中选取几名身强力壮的壮汉,让他们来提这扁担”。过了很长时间的辩解,听取恩相他的各项要求,恩相便又让身边的谢都管与虞侯让他们和杨志一起去押送生辰纲,顺便把谢都管自己的信带给他的夫人此时,杨志面目感觉有些不愿意,便说:“这样便又去不得了”。“怎么就又去不得了?”恩相的面部有些疑惑杨志回答说:“如果让他们去,路上的歇息,住食等必须都听取杨志的安排”。恩相便答应好了他的要求,和谢都管与虞侯说道:“你们一路上的歇息,住食必须听取杨志的安排,不得与他有半点磕磕绊绊”。谢都管和虞侯答应后,便晚上开始了押送生辰纲的路。

  此时,一人打听了他们的旅程和出发时间,告诉了等人,他们便计划了一套智取得方案。杨志等人押送的路上,对于壮汉打骂侮辱,到了一片,树林,壮汉们便赶紧去那里歇息,不肯离去,等待了一段时间,便来了一个卖枣的,杨志心理便怀疑是强人,不让壮汉们购买,还把卖枣的吓得不轻,后来又来了一个卖酒的,那人便是白日鼠,杨志企图杀死他,当场把他吓得不轻,一边的壮汉便说杨志欺负人,等坏话,并没有说什么,在一颗树下休息,旁边的壮汉已经无法忍住,买了一桶吃起了酒,后来经过一些手脚在酒里下药,把杨志等人弄的昏不醒,便劫取了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3

  《水浒传》里的故事家喻户晓,你大约已经看过以《水浒传》的故事为题材的漫画书,电视剧,也可能看过这部小说;我通过课外阅读和老师的讲解大体知道其中的故事和情节。我自认为《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感人的地方。

  比如说吴用智取生辰纲,作者就策划的极其巧妙;先用描写那七个人先喝一桶,然后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喝,其实这样做是故意让送生辰纲的人看的,只是这样做是让那些人死心塌地相信。智取生辰纲这一段落关键在于下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人引诱对方上当时丝毫没有露出痕迹,杨志虽然精细,但还是中了计。从中看出吴用他们是多么的机智,聪明,还有刘唐。白胜,晁盖,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表演抢酒喝,脸色神情是多么的逼真,以至于送生辰纲的众军们不听杨志的话去凑钱买酒喝,从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办事的时候是多么的沉着。当我读过此篇文章后,我第一种感受就是吴用等英雄好汗真是机智,聪明,遇事毫不惧色。正因为这样最终梁山好汉一起走上了联合的道路,使梁山威名远扬。

  作者施耐庵运用了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序述出了这个故事的情节,从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我还了解到了吴用等人做事用心极细。往后我会以他们为榜样,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后在做决定,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要做就得成功。从这篇文章也流露出杨志的性格特点,我们也该向他学*,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那种做事想的周到,细致也该直得我们去学*。


《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

  《给予树》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语言。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自制幻灯片、七块磁铁、两张生字卡片、四张小卡片。

  2、学生:

  语文书、课堂作业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宁镇路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我姓叶,所以你们应该叫我──(叶老师)。真聪明!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张图片,是什么节日呢?(圣诞节)。知道圣诞节吗?谁愿意来谈谈?

  2、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那天,孩子们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所以可高兴了!然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礼物,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于是,一些慈善机构、援助中心就让这些贫困孩子把愿望写在卡片上,插在圣诞树上,让好心人看了以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板画)

  我们把这样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31、给予树。

  齐读题目。

  大家发现了吗?这两个括号为什么不一样啊?

  齐读课题。

  31课《给予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叶老师读了,深受感动,大家想读吗?那我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123页,自由地、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正确,遇到生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这个工具把它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字词

  1、过渡:

  刚才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叶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圣诞树,想得到树上的糖果礼物吗?

  2、指名读──齐读。

  3、猜字谜,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裕”和“卡”:

  指出“裕”左边部分,书空“卡”的笔顺。翻开课堂作业本,让学生把这两个生字各写3个,学生练写,师评价。

  4、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课文第四节

  1、通过填空,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

  3、(出示人物说的话)那金吉娅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一边读一边体会体会。

  4、指名读。相机交流:

  ⑴出示句子: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换人称说话。

  ⑵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⑶金吉娅把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时,看课文插图,想想阿姨会怎么说?她又是怎么回答呢?

  ⑷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朗读。

  四、初步体会妈妈情变化

  1、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

  出示: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妈妈心情是怎样呢?谁愿意来说?

  (高兴、激动、开心、快乐、自豪、骄傲、感动……)

  3、当时妈妈是──,那么之前,妈妈心情还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1~3节,圈出描写妈妈心情的两个词语。

  板书:

  担心、生气

  4、妈妈开始为什么担心?后来为什么又生气?最后,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研究。

  五、作业

  1、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给予树上还有几张卡片,小朋友愿意像金吉娅一样,拿下来看看吗?

  2、指名上来读卡片。

  3、如果咱们班同学也能像金吉娅一样,课余能主动地去认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杨科等人,能主动地读读相应的文章,那今天叶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也就如愿以偿了。

  《给予树》教案 2

  课时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圣诞歌》,渲染气氛。

  1、看到圣诞树,听到圣诞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对圣诞节还有什么了解?(无需多讲,补充漏讲的即可)

  2、圣诞节:是一个充满了浓浓爱心日子,能让人们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拼音,“给”还有一个音读“ɡěi”组词,都有把东西交与、送与别人的意思,“给予”也带有“给”的意思,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给,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无条件的帮助,不讲回报的赠送。如上星期我们对甘村小学的捐款捐书的行为就是给与,就是给与甘村小学的的帮助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过渡:那“给与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请打开P123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吧。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一类生字:(开火车读---纠正字音---同桌互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识记字形(猜字谜):这些字我们除了会认读,还得要会写,在写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写:裕、即、买、贴)

  4、把你觉得难记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5、学*二类字:(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句子再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互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本领如何,是不是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适当的纠正和适时的鼓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这些词准确地填到相应的空格里去吗?(填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交待清楚,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把概括课文内容,变成填空式来进行,降低难度,让学生领会方法为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谁给与了谁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给予的事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给予”。

  1、学生默读

  2、文中谁给予了谁些什么东西?(出示)

  ①(慈爱的)妈妈给与(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②( )金吉娅给与( )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间互送礼物------手足之情

  ③( )金吉娅给与( )女孩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无私的爱

  3、在这充满着爱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关爱去周围的人和物的。课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处处充满着爱意,请你再选取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妈妈的担心

  1、在圣诞节快到时,孩子子们心情怎样,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那样的开心、兴奋,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的开心兴奋读出来吗?

  2、在那样的开心、兴奋圣诞节前,妈妈的心情的又是怎样的,用笔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

  3、汇报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4、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5、体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6、可妈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担心攒的钱不多面没能让孩子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扫了孩子们的兴。多好的一位妈妈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过渡: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在圣诞节前夕,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他们每人准备至少四份礼物,让他们自己采购。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体会妈妈的生气

  1、看来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回家的时孩子们表现得怎样?“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既然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让我们来试试读读,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兴高采烈。

  2、那时候的妈妈心情怎样?妈妈为什么生气?

  出示: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讲解二十美元)

  3、指导朗读。(妈妈的生气只是心里的生气,而不是言语上的指责,是含而不露的)

  4、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可金吉娅却沉默不语,与大家不一样,请大家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读读金吉娅的话,看看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

  5、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是买了东西吃了,还是藏起来舍不得买礼物呢?

  6、、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没有什么?(猜测)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直盼望圣诞老人能给予她一个洋娃娃。这愿望谁帮她实现了?

  7、出示金吉娅说的话

  8、理解“援助中心”(师说:援助中心是一种慈善机构,专门为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红十字会。)

  9、为什么金吉娅要帮助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帮助了小女孩是做了好事应该高兴都对呀,现在她高兴吗?从哪句话中可看出?

  10、这也正是金吉娅在回家时沉默不语的真正原因!所以她在跟妈妈解释的时候还内疚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谁来读读?

  出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11、金吉娅拿着妈妈给她为亲爱的'家人准备节日礼物的钱去买礼物,却在给予树上看到了陌生女孩的愿望卡片,是去买礼物呢,还是去帮助女孩呢?在亲情和助人的决择上,年仅八岁的金吉娅最终选择了给予,她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简单而充分的理由:(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2、可怜的小女孩要是我不送给她洋娃娃,她会什么也得不到,可是哥哥姐姐除了我的棒棒糖还能收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呀,了不起的小金吉娅!小小年纪却懂得关爱别人、为人着想,多体贴的金吉娅啊!哥哥姐姐你们会原谅我吗?妈妈还会生气吗?

  五、体会妈妈的激动

  1、听了金吉娅的一番话妈妈怎样了?(出示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妈妈紧紧地抱着金吉娅,此时此刻妈妈的心情怎样?(板书)妈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你能替她说几句话夸夸金吉娅吗?

  2、文章到此你觉得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只是一个洋娃娃吗,送给哥哥姐姐的只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这个圣诞节她给予大家的是什么?(板书)

  3、从金吉娅的行为中,你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妈妈说的还送给我们------

  4、圣诞节的钟声响起来了,原来一无所有的小女孩终于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愿望得到实现用书上的一个词该怎么说?(如愿以偿)她双手紧紧地抱着洋娃娃,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她激动地说:“--------”(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

  六、小结、升华:文章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金吉娅,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金吉娅这样的人,你能说说吗?

  1、爱永远都能创造爱,爱永远都能传递爱,爱是给公共汽车上老奶奶让出自的己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送上一杯热茶,爱是给遇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希望爱能撒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相信给予树永植每个孩子的卫心田。

  2、回去把大家说的整理成一段通顺流利的话,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3、配乐《爱的奉献》齐诵小诗。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本中陌生女孩写“感言”,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

  《给予树》教案 3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这一课,生字你们一定会读了,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提个醒。(生生互查。)我来考考你们。(分别出示生词。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援助、救援、声援……

  师:大家*时要注意积累。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出示“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

  生:是专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慈善机构。

  师:查找了资料,预*得多充分呀。

  生: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在商场里设置给予树,挂上一些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帮他们实现愿望。

  师: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棵挂着愿望卡片的树就是给予树。(师板画并贴心愿卡。)

  师:再来看最后这个词。(出示“棒棒糖”。生读。)看这个“糖”字怎么才能写好?谁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生:左窄右宽。

  生:“米”变成偏旁时捺就得变成点。

  师:(板书“米”字旁),再看右边,横真不少,也有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板书“唐”。)大家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要注意写字姿势。(生练写“糖”字。)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就是快,一下子就掌握了规律,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师:生字大家掌握得不错,谁愿意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分别读课文。)

  师:他们读正确了吗?(生纠正。)

  师:听得真仔细。熟能生巧,多读几遍就能读好。那谁来说说文章都讲到了谁?

  生:妈妈、金吉娅、小女孩、兄弟姐妹。

  师: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金吉娅。师板书“金吉娅”。)

  师:她做了什么事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生:金吉娅给陌生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买了棒棒糖。(师相机贴图。)

  师:(指板书)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送给自己家人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同学们,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

  (三)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师:对啊,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画的描写金吉娅的句子是什么?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将此句颜色变深。)

  师:金吉娅现在什么样啊?

  生:沉默不语。(课件颜色变红。)

  师: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生作沉默状。)对,就是这样,一句话也不说。文中的金吉娅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

  生:不对,是什么也没说,可并不是什么也没想。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读。)

  生: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多不好意思。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娅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金吉娅的心里还会想什么?

  生:妈妈好不容易攒了钱,我给小女孩买了礼物,怕妈妈生气。

  师:是的,她的心里始终想着妈妈,很在乎妈妈的感受。

  生:我应该向大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怎么面对大家呢?

  师:这是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

  师: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是什么样?(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生又读。)

  师:我们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自读,画句子。)

  师: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生: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我注意到有不少同学都找了这句话,我把它打在屏幕上,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生读,发现错了。)

  生:老师你打错了,少了三个字。(师:少了哪三个字?)“什么都”。师:(出示正确的句子)不加“什么都”三个字不行吗?也很通顺呀,不信你们读一读。

  生:不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丁点儿也没有,丝毫都没有,任何礼物也没有,比一般的没有程度更深。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课件变成空白)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礼物,没有关心,没有快乐,没有爱。

  师: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在金吉娅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音乐响)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前夜她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棵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娅,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一生摘下卡片,读: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师:原来,小女孩她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她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好可怜呀,她什么也没有。

  生:我想给她买一个洋娃娃,我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确定要帮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更需要礼物,更需要我的帮助。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生再读。)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我们全明白了。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生:还送给了她快乐,送给了她温暖,送给了她关心,送给了她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出示需补充的句子)同学们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欣慰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生读。)

  师: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金吉娅,记住金吉娅给予我们的这些,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读。(生背诵。)

  师:同学们,八岁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能够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二、《给予树》设计思路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设计本节课,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体现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围绕一个中心”,即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呢?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运用透过词语体会内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默不语”等词句,练*默读、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发展性

  关键点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就是触摸人物内心的重点和关键。也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关键点二: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此环节,既学*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神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了情感。这样,从词入手,不仅读懂词语的表面意思,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追求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实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关键点三: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学生真正在情感体验中做到了入境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发现生活世界中向善的人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也带着一颗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生命。

  (三)落实“一个统一”──突出学科性

  落实“一个统一”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了它也就凸显出了“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重点词句时,力求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的有机结合,既不是孤零零的训练语言文字,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去凭空感悟,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突出学科性。

  (四)体现“一个情趣”──凸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情趣教学的思想,有意识地营造了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投入地、情趣盎然地、充满自信地学*语文。

  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学*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文素养。这就是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知识、*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一)含英咀华,品味语言体悟作品语言之精妙乃学生学*语文的根脉所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最能反映主人公金吉娅内心世界的语句,找准其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关键处、精妙点,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令人回味无穷、赏心悦目。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由表及里深层剖析,联系生活的表演体会,联系文本的词意辨析,走进文本的揣摩碰撞,抒**怀的多元朗读。透过“沉默不语”,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

  再如,引导学生发现金吉娅对妈妈讲述中所强调的──“什么都没有”,通过比较句子、文字解读、形象感受、拓展想象,丰富与拓宽语言内涵及外延,推想小女孩无助与孤单的生活现状,为动情入境地体会金吉娅美好的品性与纯洁的心灵做足铺垫。

  (二)情理交融,文意兼得

  叩击心门的文本解读当依文入境、由境动情、因情悟理、明理陶性。学生当作金吉娅走进商场亲手摘下心愿卡,轻声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求,自由抒发自己此时所思所想,辅以教师语言渲染、音乐烘托、画面陪衬。用文之情、师之情、境之情将学生情感心弦拨动、思维闸门打开、智慧火花点燃,他们积极主动、入情入境地表达、交流、运用、诵读、积累。此刻,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阅读者,他们就是金吉娅,毅然决然地去帮助那个需要关爱与温暖的孩子;他们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去真诚地拥抱令人激动、自豪、欣慰、幸福的亲人。宽松愉悦的学*氛围,巧妙创设的教学情境,情真意切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生发多层面、多纬度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

  (三)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教学从整体感知切入,设置对比点,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提出有助于深入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给陌生人买贵重的礼物?”通过金吉娅为家人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后复杂心情的体会,了解到她也在体贴、惦记着自己的家人,随着越来越强烈的矛盾冲突,更加印证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增强其深度探究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引导学生关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引发探究欲望,在积极的自主实践中实现自主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给予树》教案 4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够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31、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简老师觉得非常高兴。所以,特意为你们带来一副画,(出示课件)看到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

  生:圣诞节

  师:(出示课件: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汇报。

  二、细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板书:

  前夕,理解:前夕。

  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记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兴、激动;妈妈很担心。

  师:妈妈担心什么?

  板书:

  担心

  生:担心孩子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师:尽管家里并不怎么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并提醒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金吉娅多幸福呀!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她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自然段:

  ⑴ 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板书:生气)(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为什么生气。)

  生: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请用~~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哥哥姐姐呢?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师:哥哥姐姐买到了满意的礼物,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金吉娅只买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语(生)。她在为自己没能买到很好的礼物而难过。她的妈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妈妈的生气。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1、师: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金吉娅说话的内容。

  生:指名读金吉娅的话。

  师:金吉娅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

  出示课件:

  援助中心、给予树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

  师:这些人为什么需要帮助?

  生:因为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爱,什么都没有。

  师:金吉娅看到给予树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看图)

  生: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师:金吉娅是怎么想的?

  生:可是妈妈,我们没有。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又有怎样的?她是怎么想的?请你们勾出相关的语句。

  生:可是也没有。

  出示课件:

  1、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什么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生齐读)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难怪金吉娅会用妈妈辛苦攒下的钱帮助她,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是一个

  板书:

  善良、仁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爱,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体会妈妈的心情?

  板书:

  高兴、激动

  师:妈妈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帮助别人

  师:金吉娅不但送给家人棒棒糖,还送给了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使她的愿望实现。那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吗?小女孩孩得到了什么?

  生:善良、同情、爱心、体贴(教师板书)

  师:金吉娅通过给予树送给小女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其实还有很多人通过给予树得到了善良、爱心、同情。多么可爱的金吉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

  生:(生齐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妈妈的高兴,而且读出了对金吉娅的喜爱。谁能用不但而且夸一夸金吉娅。

  生:汇报

  五、小练笔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会有话想对金吉娅说,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

  同学们,金吉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 5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 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⑴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⑵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①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②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⑶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①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②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⑷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二、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复*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轻轻地画下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或者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 (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师: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书本上、影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师: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人比盼望获得洋娃娃的小女孩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孩子们,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给予树》教案 7

  1.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现在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现在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心情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来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五、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案 8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准备圣诞心愿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给予树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概括主要内容小妙招: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3、质疑: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二、抓住“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感悟金吉娅对家人的爱。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生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1)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表演金吉娅当时的样子。

  (2)请生联系上下文想想,沉默不语的她究竟想些什么呢?

  (3)此时金吉娅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谁能读出他这时的心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你能想象他们一路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还能用哪些成语形容他们的高兴呢?如果把金吉娅与哥哥姐姐样子对比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指名读,评价,齐读。

  (5)小结。

  三、创设情境,感悟金吉娅的爱心。

  1、默读第四段金吉娅的话,请生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金吉娅这么做原因的句子。

  2、比较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3、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

  4、这是个可怜的小女孩,谁来读这句呢?指名读,齐读。

  5、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1)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2)请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多么想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睡觉前,她 ;梦中,她 ;早晨醒来后,她 。)

  (3)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的时候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你能读出这份渴望吗?(感情朗读。)

  6、 给予树上挂满了卡片,其中一张卡片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孩子们,让我们取下卡片,来读一读吧。(指名配乐读)

  7、 小金吉娅们,当你读着这样的卡片,你心里想什么?

  8、 再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读出小女孩的同情心与决心。

  9、 小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爱与温暖......

  10、 孩子们,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那封卡片和洋娃娃来到小女孩的住的地方。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小女孩打开邮包, 。(小女孩看到会怎么样?说些什么?)请孩子们拿出卡片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11、 正因为有了金吉娅的帮助,小女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叫做____如愿以偿。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圣诞音乐响起)!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你就是妈妈,听完了金吉娅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哥哥、姐姐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高兴,当他们知道这一切后,他们心情怎么样?把这情感带入句子中读。(导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更是一棵——( )的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爱心之树!)

  3、是呀!同学们这样的一棵爱心之树应该种在哪儿?(种在人们的心里)

  4、是呀!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5、推荐几句名言。

  五、作业小超市

  1、小练笔(二选一)

  (1)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或者从电视、报纸上感受圣诞节的氛围,并用上“诚挚、祝福、分享、甜蜜、笑容。”写写你心中的圣诞节。

  (2)小女孩拿着卡片和洋娃娃给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他们的对话。如果能用上说的三种形式,那更好。

  2、推荐阅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树》教案 9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案 10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