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行路难》读后感1

  李白的诗,多是含有浪漫主义的诗风。可这篇行路难,却是描写了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篇诗,乃是诗人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花下重金,为李白饯行。而之后却是写人生路上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比对。

  我觉得这首诗,不光是写事,更是一种道理。或许“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就是这首诗的真实写照吧!朋友是永远的,他为了自己不会去吝惜那一点点的钱财,这样的人才是好朋友吧!

  当走出被友情,亲情包围的圆圈,迎来的只是凛冽的苦风而已,这些风风雨雨或许是道路上的磨砺,但也会是阻碍成长的困惑。当没有了朋友的劝告,当只能用自己的感觉去做事的时候,这又是多么的无奈……

  伟大的诗人李白,所描述的并不只是“行路”,那更是做人!在羽毛尚未丰满的时候,脱离友爱,亲情的怀抱,后面的日子是多么的艰苦啊!

  也许,在那时,诗人所期望的不是荣华富贵,而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吧……当挫折和困难来袭,万千宝物都不如一句问候,一双拉起自己的双手,因为那不光是“情”更是鼓励和对激进啊!

  其实,这也是要告诉人们,无论去做什么,都要做好一种准备,准备好去迎接千辛万苦,与道路上的风风雨雨!离开了家,挫折与困难似乎变成了家常便饭!没有家的温暖,就要学会自己去面对,面对一切,学会收起自己的眼泪。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苦难磨砺人生,在困难面前,任何求助都是没有作用的,只能靠自己,扬起风帆,与困难抗争,认为这道关卡太难,那是因为自己还很弱。“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不要畏惧,家人会给你力量;不要害怕,相信自己的努力!车到山前必有路!加油!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只有靠自己坚定不移的心来走过这条崎岖的道路!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无论未来的路有多长,多崎岖,只要扬起自己的帆,船总会凭自己的努力冲破波涛,驶向彼岸!!!

《行路难》读后感2

  在所有的诗人里面,我最喜欢的当属诗仙李白了。而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的非《行路难》莫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指李白吃不下饭的情景,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金樽指的是金子装饰的杯子,而清酒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酒,因为当时农家酿的酒都是浊酒,清酒是提纯过的,十分名贵,所以后面说了一斗酒要十千金。玉盘指的是玉做的盘子,珍馐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是佳肴美食的意思,后面说“直万钱”,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吃的饭菜是多么珍贵。但是如此珍贵的饭菜,李白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毫无食欲品尝它,这里就能看出李白的心情是多么苦闷了。有时候我感冒或者心情不好也会不想吃饭,我总是感觉心里闷闷的,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我想李白当时也是这种心情吧!

  “拔剑四顾心茫然”到“将登太行雪满山”指的是李白想要远行却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停止。但是后面几句突然画风一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一般人可能以为李白是去划船了,或者做梦梦见太阳了,其实是李白引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以及伊尹在被商汤提拔为宰相之前,自己梦见了太阳和月亮,这里李白把伊尹比作自己。李白这种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总是令我十分佩服。要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那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有李白祝福自己一帆风顺的意义,也被后人用来祝福即将远行的亲朋好友。

  当我心情不好或者遇到困难时,我的心里就会浮现出这首诗,当我轻轻吟诵过之后,心情就会舒畅了。这就是唐诗的魅力啊!

《行路难》读后感3

  选择自信乐观地活着,带着理想与抱负!太白,你教会了我自信。

  精美的酒杯盛上美酒一斗价值上万钱,精美的食具装满珍贵的菜肴价值也上万钱。停下酒杯、放下筷子,你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情更加沉重,无所适从。想过黄河,寒冰堵塞了河道,想上太行山,山上已覆满了大雪,闲下来正想效仿姜太公在水边垂钓,忽然又像伊尹一样梦到自己乘船坐在太阳边上。行路难,行路难,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在哪里?你坚信乘风破浪的时候一定会到来,那时你将高高扬起征帆远渡苍茫的大海。这是《行路难》,这是你的思想的真实写照!

  你**入京本欲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一清”的政治理想,却不但宏愿难伸,反被奸佞谗毁,终于被迫自请离京。我知道,你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艰难深怀悲愤,但你却用自信来演绎生命中的另一种姿态,乐观地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对理想和前途满怀希望,你的志向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于是你写下了《行路难》。从中我似乎看到了你政治失意后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仿徨与自信的影子。是的,你失望、你抑郁、你彷徨,但你选择了希望、追求、自信。你要继续前进,去追求、去探寻,不能退缩。

  于是,你在黑暗的朝廷里抗争,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浸染着绝望中的希望,有时你会感到置身于无边际荒原的寂寞。作为历史的过客,你坚定地跋涉。“前进,前进,不能停留”是耳畔响起的召唤。你休验了百味人生,在宿命里怀着些许的隐忍,但你没有彷徨,没有停息。因为你是不惮于人生的,因为你对自己的才能,对理想和前途充满自信,因为你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持云帆济沧海!”

  落世孤寂,你有坚定未央,有尽忠无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啊,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路在哪里?你自信有远大前程却被奸佞谗毁,你愤懑,你失望,你彷徨,你抑郁,但最终你选择了用自信去笑对人生。因为你知道,只有坚定自信,人生的目标才不会太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继续向前,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前程和政治报复;你继续中跋涉,只为自己的远大志向。你抗争,你寻找,即使走过荆棘,会有刻骨铭心的苦难经历,但绝不能放弃。

  你的自信,飞舞着,在岁月轮回里。你选择自信地活着,带着理想和抱负,你对前程充满自信,写下了《行路难》。

  《行路难》再现了往日的你,我学会了自信。

《行路难》读后感4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晨。

  立在小舟上,背着手,任风将襞须吹散,将衣袍向后拉拽。一株幼柳被一栽横生恶树逼得弯了腰,一头秀发终日浸在水中。触景伤情,我不禁抽搐了一下。忍不住的泪沿颊滑落,染湿了髭髯,浸润了回忆。

  被唐玄宗召去任职翰林的那天我激动无比,以为自己真的能像张良、管仲、诸葛亮等历史才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与他们以建国功臣的名号相提并论,被后人歌颂。可是,皇帝赏识的是我的文学才华,我的政治能力却不受重视。在朝上待久了,我也看到了宫中的现状——奸臣无数,廉官寥寥无几。因为我当官后为了让皇帝关注到自己,好献身推动唐国发展,所以写了几篇文章,没想到轰动一时,玄宗也颇为赏识,但是“奸臣头头”却看不下去了——害怕我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地排挤、“暗算”我。未等到唐王重用,我就被“赐金放还”了。我不禁仰天长叹,为何天下世事如此?

  来践行的好友为我摆了满满一院桌*,上面用金杯盛着的美酒一斗能抵十千;玉盘装着的珍馐美味价值万钱。放下酒杯,将筷子抛去,因为自己吃不下。抽剑乱舞,环顾四周,心中茫然。啊!想渡过黄河却被早已结冰的水阻挡;想登上太行山可是山上白雪皑皑,难以前行。像子牙一样在碧溪水上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想像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世间道难走,人生路难行!这么多关,这么多口,这么多岐路,我该向南向北?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定会乘着长风破开万浪,高高挂起云帆勇敢的横渡江海;也同样相信那株小柳会挺起胸膛,将柳花洒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日落了,残阳似血,将一盏酒一饮而尽,摇摇晃晃,晃向彼岸。

《行路难》读后感5

  李白,是唐朝一位著名诗人,作下无数首诗,其中《行路难》这首诗是他被逐出长安时所写。

  行路难的前两句是“金樽清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杯里的酒,一斗价格十千;盘中盛的菜肴,收万钱。我却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心中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河,冰块却堵塞了大川。要登太行,风雪早早封山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却抱有远大的志向,理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李白气概豪迈,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难的并不是他的“行路”,而是往后的日子。这也让我明白,日后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准备好去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行路难古诗汇总5篇

  行路难古诗 1

  古诗原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g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诗文赏析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诗人说:纵然*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行路难古诗 2

  教学目的

  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古诗 3

  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1.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指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指出下面句子主要停顿处标示有误的一项()

  A.直挂云帆/济沧海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山多胜迹,风骚贯古今。下面是围绕主题搜集的经典诗文,请你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①______________;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野尽,②______________。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③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④______________。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⑤______________;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_________。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⑦______________;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⑧______________。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参考答案:

  1.B

  2.C

  3.B

  4.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7.①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江入大荒流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徙倚湖山欲暮时 ⑤举杯消愁愁更愁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铜雀春深锁二乔 ⑧不尽长江滚滚流

  (意对即可)

  行路难古诗 4

  [唐]贺兰进明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苗,

  数寸凌云烟。人生赋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

  岂得常思花柳年。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

  狂风吹去落谁家。邻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已换。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

  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君不见云中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

  声远意难穷。亲故*生或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

  叹息青青陵上柏,岁寒能有几人同。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

  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沈中路分。

  行路难古诗 5

  教学目的

  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行路难》读后感汇总5篇

  《行路难》读后感 1

  李白的诗,多是含有浪漫主义的诗风。可这篇行路难,却是描写了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篇诗,乃是诗人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花下重金,为李白饯行。而之后却是写人生路上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比对。

  我觉得这首诗,不光是写事,更是一种道理。或许“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就是这首诗的真实写照吧!朋友是永远的,他为了自己不会去吝惜那一点点的钱财,这样的人才是好朋友吧!

  当走出被友情,亲情包围的圆圈,迎来的只是凛冽的苦风而已,这些风风雨雨或许是道路上的磨砺,但也会是阻碍成长的困惑。当没有了朋友的劝告,当只能用自己的`感觉去做事的时候,这又是多么的无奈……

  伟大的诗人李白,所描述的并不只是“行路”,那更是做人!在羽毛尚未丰满的时候,脱离友爱,亲情的怀抱,后面的日子是多么的艰苦啊!

  也许,在那时,诗人所期望的不是荣华富贵,而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吧……当挫折和困难来袭,万千宝物都不如一句问候,一双拉起自己的双手,因为那不光是“情”更是鼓励和对激进啊!

  其实,这也是要告诉人们,无论去做什么,都要做好一种准备,准备好去迎接千辛万苦,与道路上的风风雨雨!离开了家,挫折与困难似乎变成了家常便饭!没有家的温暖,就要学会自己去面对,面对一切,学会收起自己的眼泪。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苦难磨砺人生,在困难面前,任何求助都是没有作用的,只能靠自己,扬起风帆,与困难抗争,认为这道关卡太难,那是因为自己还很弱。“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不要畏惧,家人会给你力量;不要害怕,相信自己的努力!车到山前必有路!加油!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只有靠自己坚定不移的心来走过这条崎岖的道路!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无论未来的路有多长,多崎岖,只要扬起自己的帆,船总会凭自己的努力冲破波涛,驶向彼岸!!!

  《行路难》读后感 2

  在那个门第决定仕途的年代,鲍照怀着一腔的热情,却只能“酌酒以自宽”,面对黑暗的官场,他苦于人生不得志,却只能吟出“心非木石岂能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怜惜地看着鲍照那张抑郁的脸,鲍照啊,你为什么不能身在人丛中,活在人丛外,让自己寻一片净土安心呢?

  诚然,能够施展抱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将士们的心中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在老百姓口中是“男儿有志在四方”的期待,然而,当这种理想的追求受到外界因素的阻碍时,我们不如放一放自己的热血,让那颗因怨气而浮躁的心安定下来。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了安放的地方,与人相交,便能达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笑看窗外云卷云舒”,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化莫测,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少些精神折磨,多点沉静的气味。

  有人说,这种安心等价于甘于*庸,对成功人士而言,想要的,就必须不停地跋涉,去争取,去流血,那么,请你去问问著名的形象逻辑学教授——金岳霖先生吧。这个被称为“蔑视人类这种动物”的人不仅以学术著称,还因与林徽因的一段真情而打动人心。“英雄难过美人关”,按常理,他应该为自己无法得到林徽因而哀怨,但他没有。金先生能够守住道德,不做非分之想。也许他追求的只是一种美的形式,而无暇其他。而我们呢,或许也应是追求一种理想的形式,即使有再多世俗的人或物的诱惑,也撼不动心灵的根基,我自有一份从容淡定。

  纵然我出身贫寒,不能考取功名,但我可以求性情之所适所安,顺兴趣之所*所至,何苦“举杯断绝歌路难”呢?倘若能放下名利,便也能让自己的心越到中心越淡薄,越到边缘越浓厚,做到这样,即使身在人窝里,也能活在人群之外,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行路难》读后感 3

  李白,是唐朝一位著名诗人,作下无数首诗,其中《行路难》这首诗是他被逐出长安时所写。

  行路难的前两句是“金樽清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杯里的酒,一斗价格十千;盘中盛的菜肴,收万钱。我却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心中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河,冰块却堵塞了大川。要登太行,风雪早早封山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却抱有远大的志向,理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李白气概豪迈,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难的并不是他的“行路”,而是往后的日子。这也让我明白,日后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准备好去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

  《行路难》读后感 4

  选择自信乐观地活着,带着理想与抱负!太白,你教会了我自信。

  精美的酒杯盛上美酒一斗价值上万钱,精美的食具装满珍贵的菜肴价值也上万钱。停下酒杯、放下筷子,你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情更加沉重,无所适从。想过黄河,寒冰堵塞了河道,想上太行山,山上已覆满了大雪,闲下来正想效仿姜太公在水边垂钓,忽然又像伊尹一样梦到自己乘船坐在太阳边上。行路难,行路难,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在哪里?你坚信乘风破浪的时候一定会到来,那时你将高高扬起征帆远渡苍茫的大海。这是《行路难》,这是你的思想的`真实写照!

  你**入京本欲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一清”的政治理想,却不但宏愿难伸,反被奸佞谗毁,终于被迫自请离京。我知道,你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艰难深怀悲愤,但你却用自信来演绎生命中的另一种姿态,乐观地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对理想和前途满怀希望,你的志向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于是你写下了《行路难》。从中我似乎看到了你政治失意后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仿徨与自信的影子。是的,你失望、你抑郁、你彷徨,但你选择了希望、追求、自信。你要继续前进,去追求、去探寻,不能退缩。

  于是,你在黑暗的朝廷里抗争,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浸染着绝望中的希望,有时你会感到置身于无边际荒原的寂寞。作为历史的过客,你坚定地跋涉。“前进,前进,不能停留”是耳畔响起的召唤。你休验了百味人生,在宿命里怀着些许的隐忍,但你没有彷徨,没有停息。因为你是不惮于人生的,因为你对自己的才能,对理想和前途充满自信,因为你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持云帆济沧海!”

  落世孤寂,你有坚定未央,有尽忠无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啊,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路在哪里?你自信有远大前程却被奸佞谗毁,你愤懑,你失望,你彷徨,你抑郁,但最终你选择了用自信去笑对人生。因为你知道,只有坚定自信,人生的目标才不会太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继续向前,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前程和政治报复;你继续中跋涉,只为自己的远大志向。你抗争,你寻找,即使走过荆棘,会有刻骨铭心的苦难经历,但绝不能放弃。

  你的自信,飞舞着,在岁月轮回里。你选择自信地活着,带着理想和抱负,你对前程充满自信,写下了《行路难》。

  《行路难》再现了往日的你,我学会了自信。

  《行路难》读后感 5

  这篇诗,乃是诗人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花下重金,为李白饯行。而之后却是写人生路上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比对。

  我觉得这首诗,不光是写事,更是一种道理。或许“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就是这首诗的真实写照吧!朋友是永远的,他为了自己不会去吝惜那一点点的钱财,这样的人才是好朋友吧!

  当走出被友情,亲情包围的圆圈,迎来的只是凛冽的苦风而已,这些风风雨雨或许是道路上的磨砺,但也会是阻碍成长的困惑。当没有了朋友的劝告,当只能用自己的感觉去做事的时候,这又是多么的无奈……

  伟大的诗人李白,所描述的并不只是“行路”,那更是做人!在羽毛尚未丰满的时候,脱离友爱,亲情的怀抱,后面的日子是多么的艰苦啊!

  也许,在那时,诗人所期望的不是荣华富贵,而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吧……当挫折和困难来袭,万千宝物都不如一句问候,一双拉起自己的双手,因为那不光是“情”更是鼓励和对激进啊!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 (菁华3篇)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1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2

  [明]宋濂

  筍舆向江行,十步四三曲。

  日落天渐昏,栖止怜不夙。

  有如丧家狗,望望共奔逐。

  遥见洲渚边,凋杨失新绿。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发问极羞缩。

  百钱买一斗,聊诳先生腹。

  执觞未及饮,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头缠布一幅。

  两胫赤如染,俟食类饥鹄。

  忽然来共*,迫我汗如沐。

  弃酒出倚闾,远吸江上渌。

  青山向我笑,不语意良足。

  居常务标致,今此毋乃俗。

  少时凶悍徒,几欲塞破屋。

  喧嚣呈百伎,丑恶难具录。

  生*见未曾,五藏为反覆。

  瞠目久不语,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窝卧,槁秸纷不束。

  瓦穿星似筛,壁坏风如镞。

  水车贴四畔,转足碍轮轴。

  解装暂一息,何异树下宿。

  萧晨出门去,轩豁骋遐瞩。

  远岭收片云,前汀落双鹜。

  即景政自佳,抚怀欲成哭。

  天地虽无私,人事有倚伏。

  台观变坑阱,衽*为韔箙。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陆。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3

  [南北朝]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

  【1】璇(xuān旋)闺玉墀:用美玉建筑的闺房和台阶。璇,美玉。墀(chí池),台阶上的空地。

  【2】椒阁:即椒房。汉代后妃贵妇的住处用椒末和泥涂壁,取其芳香温暖,叫做椒房。

  【3】文窗绣户:装饰着花纹的窗户。缔幕:用绮罗做的帏幕。

  【4】纤罗:细罗。

  【5】蕴:积聚。蕾:蕾香,一种香草。这句是说金兰穿着的细罗衣服充满藿香的芬芳。

  【6】差池:一本作“参差”,不齐。这里是说燕子飞时尾翼张舒的样子。

  【7】风散梅:风吹落了梅花。

  【8】凫:(fú扶)野鸭子,是鸟中之低贱者。

  【9】别鹤:失掉配偶的鹤,鹤是一种高贵的鸟。这二句是说宁肯在一起受贫穷,也不愿富贵而孤独。

  作品赏析:

  全诗采用的是由远及*和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最初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女主公家前的景象,奢华的建筑物,从窗户到帷幕,进一步确认其主人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贵。诗人赋予她“金兰”一名,金兰被后人称之为同心,其目的富有启示性。

  如果说这首诗歌的前四句都在描绘景象,那么后四句就是描绘人物动态以及内心情感。“春燕差池”象征着时节的更替,这虽然是外界自然的景象,但也是主人公所看所见,是经过他主观色彩的熏陶。她设想外界一派大好春光,经不过内心的向往,最终还是掀开了帷幕,逗弄其窗边的`鸟儿们。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侧面透露出其闺房中的主人过的并不开心,身处重重禁锢,让她感到非常苦闷,对外界的向往和争执,她在思索人生的乐趣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首诗歌的意蕴就在于最后两句,一下子就表明了诗歌的意蕴,但避免了过分的裸露,采用喻体的修辞方法,水鸭比鹤的身份低微很多,然而主人公就想做一只水鸭,可见她想要挣脱富贵的牢笼,向往自由。

  这是《拟行路难》原诗的第三首。诗的内容,据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说:“诗中所咏的女子似是小家碧玉,嫁在富贵人家,但不忘旧日的情人。‘云间’、‘野中’和‘别鹤’、‘双凫’的比较,就是今和昔的比较。《古诗·西北有高楼》所写楼上弦歌的女子,有人猜测就是梁冀西第中的婢妾,这诗椒阁上的金兰,大约也是同样遭遇的人。《宋书》说南郡王义宣后房千余,和汉时梁冀正不相上下。当时被豪贵之家当笼鸟养着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这诗如非别有寄托,很可能就是为这类的女子诉苦。”

  这首诗用住处、衣著的华丽和自然景物的优美,反衬女子内心的痛苦、遭遇的不幸。最后以双凫、别鹤为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菁华3篇)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

  作品简介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具有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

  作品原文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词句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4)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6)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

  (8)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雉:野鸡。

  (9)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10)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11)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折节:一作“折腰”。

  (12)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13)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14)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15)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功成不退皆殒身:《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16)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17)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18)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这两句还是写陆机和李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19)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白话译文

  其一

  金樽斟满清酒,一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我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雪铺满了山巅。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哪里去?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径直挂起白色的船帆横渡茫茫大海!

  其二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其三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作品鉴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共三首,其中第一首流传最广。

  其一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其二

  第二首诗运用很多典故,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学斗鸡,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李白对此嗤之以鼻,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交王侯”,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不存在。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要李白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罢了。“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刻、沉痛。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既然朝廷上下都不看重他,而是排斥他,就只有拂袖而去。“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

  这首诗表现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像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其三

  第三首诗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名家点评

  这三首《行路难》,充分地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与苦闷,代表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最具代表性。——(现代文史大家、书画家瞿蜕园)

  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惊风雨”、“泣鬼神”,而且无敌于世、卓然不群。

  韩愈对李白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

  《唐诗品汇》:刘云:结得不至鼠尾,甚善,甚善。

  《李杜诗通》:《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

  《唐宋诗醇》: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李太白诗醇》:句格长短错综,如缚龙蛇。

  刘鉴《合刻李杜分体全集序》:青莲《梁父》、《行路》诸吟,《巧言》、《巷伯》之伦也。

  《李太白诗醇》:严云:“天衢”亦是常语、作喻却奇。又云:第四句极粗,极雅。短句作结,结法警拔,寄托兀傲。

  后世影响

  诗篇《行路难》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商隐称他是谪仙人。*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2

  《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文注释】: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

  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翻译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鉴赏】: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3

  李白的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乐府古题,多写世路艰难等内容,现存最早作品是南朝宋鲍照十八篇。李白此诗约作于41岁前,那时他正漫游各地,谋求出仕以建功立业。

  起四句高开低走。“清酒斗十千”,语出汉曹植《名都篇》诗“美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钱(即万钱),夸言价格之高。“直”,同“值”。“停杯”二句化用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颐,而诗人却没有胃口,推杯掷筷,拔剑而起,茫然四顾,无所适从。四句有意设置不同寻常的生活情节,耸人听闻,以构成悬念。

  诗人当欢不欢,究为何事?这便逗出下文:欲渡黄河,而冰块阻塞河道,渡不过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盖山冈,登不上去。二句点题,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艰难,比喻政治之旅的行路艰难。仕途既不顺利,知难而退可也,何必自寻烦恼?令人纠结的是,诗人不想放弃,他对政治还有所盼望。于是乃有下文。“闲来”二句,暗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相传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得遇周文王,后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得遇商汤,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见诗人自我期许之高。这中间的四句,抑而后扬,诗情复又振起。

  然而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一旦返观现实,诗人再次跌落苦闷之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叠连声的叹息,使读者感觉到,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多歧路,今安在?”二句换韵,乘势也换出新意:行路之难,不仅在路有障碍,还在岔道甚多,正确的路今在何处?想到这里,诗人豁然开朗:“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黄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自言其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末二句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会有“长风”到来,助我破浪直渡沧海!几经感情的煎熬与挣扎,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还是占了上风,诗的旋律最终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区。

  此诗情绪激烈,波动幅度大,振荡次数多,时沉九渊,时腾九天,艺术张力大,故文学感染力强。其自强不息的信念,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价值观,既带有盛唐时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个性气质的典型体现。

  行路难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行路难的历史评价: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结得不至鼠尾,甚善,甚善。

  胡震亨《李杜诗通》:《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句格长短错综,如缚龙蛇。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行路难》教案(十)份

  《行路难》教案 1

  【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重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学*过程】

  一、课前预*

  (一)相关链接: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知识预*

  1、字音、字形、字义。

  解释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4.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5.箸(zhù):筷子。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7.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8.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9.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2.说出诗的大意。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四、品读诗歌。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名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五、体会特色: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七、课堂小结: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今天的学*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课堂训练: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课外拓展】

  1.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2.

  练*:20xx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行路难》教案 2

  第一课时

  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检查预*: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zhù)(jué)(yí)(yú)(yù)(qì)(huī)(zhì)

  箸爝彝虞煜砌麾炙

  三、导读《行路难》: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让学生学*课文后再做结论。)

  3.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

  学生先自由朗读一边,然后各小组推举代表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回到开始关于这首诗的读法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

  四、导读《凉州词》

  1.学生个人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朗读情况。

  2.学生参考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

  3.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题目中的“词”应该如何理解?

  (2)从首句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象到一个怎样的场面?前两句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3)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

  要点如下:

  (1)这里的“词”不是文学体裁的“词”,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因此本诗还属于诗的范围。

  (2)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聚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烈而又紧张、悲壮的氛围。

  (3)这两句诗意思是:我若喝醉了躺卧在战场上,你可不要笑我贪杯,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人能够返回?今朝有酒且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行路难》教案 3

  【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重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学*过程】

  一、课前预*

  (一)相关链接: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知识预*

  1、字音、字形、字义。

  解释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4.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5.箸(zhù):筷子。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7.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8.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9.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2.说出诗的大意。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四、品读诗歌。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名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五、体会特色: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七、课堂小结: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今天的学*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课堂训练: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课外拓展】

  1.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2.

  练*:20xx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行路难》教案 4

  20xx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

  课堂教学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中感受学*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磨课,我感觉:要出一节自己感觉满意的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不断磨练,不断完善”,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由谈李白自然导入课文,再由李白的“嗜酒”过渡到面对美酒佳肴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探寻缘由。

  在“读准、读顺”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当的课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节奏”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突兀,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读好一首诗歌的方法一一推荐了出来,或许更换一种问的方式会更好,比如:如何停顿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通过适时地展示背景,增强学生们对于诗的了解,诗歌,我个人感觉不适合翻译出来,学生们“一望而知”但是具体说说,又无从谈起,当给他们一个背景帮助之后,使得他们慢慢向诗境靠拢。

  在“读细、读情”环节,我设计了:“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此环节设置是想达到:教学生一种方法,具体可抓;当再次背景引入的时候,想通过背景的拓展,螺旋问题的上升,实现问题的勾连;在这个环节的最后实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标点符号的改动,语气助词“啊”的增加,想让学生的朗读过程出现层次感,最终达到“诗无达诂”的目的。

  在“读理、读人”的环节,回归到“难”的主线,当李白面对“难以下咽(食物);难以施展(抱负);难以选择(前路);三个方面的呈现也是想提示学生进行背诵,最后李白的诸多方面诗词想告诉学生“李白不止一面”,让学生在课外的诗词拓展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遗憾之处,例如:首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还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当学生的朗读很出彩的时候,没有给予肯定到位的评价,同时在鼓励其他学生的勇敢试探方面还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梦想征途,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一场场梦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课堂的师生共同学*和收获都是这趟梦想征途上独有的风景,我愿意且思且行!

  《行路难》教案 5

  引导语: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4.背诵默写该诗歌。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该诗歌。

  教学难点: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在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的时候,写了许多抒发怀才不遇的诗作,今天我们来学*他的《行路难》(其一)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解题并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四.诗歌分析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赏析五、六句。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3、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4、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5、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6.总结

  《行路难》是一首交织着忧郁和乐观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观刈麦》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贫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五.课堂练*

  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停 投 拔 顾;内心的苦闷、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教案 7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二、知人论诗

  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交流有关鲍照的生*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寒士的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②领悟诗歌主旨:

  问题导入:诗人的人生之路难吗?是怎样的难?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领悟情感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赏析技巧

  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

  此诗的语言*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五、拓展

  读出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六、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布置作业,齐背课文,下课

  作业:谈一谈学*本文的感受。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行路难》教案 8

  教学目的

  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教学参考

  真正的难过是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了就不是情而是理了。本诗藏有辞之韵味,不妨在“地、命、宽、石、躅”后各加一“兮”字,然后品读之。

  ,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诗开头两句以倾水于*地而水流的方向各不一致来比喻人生贵贱与遭际的各不相同。这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表现出高度的智慧。而当时的思想家范缜在其著名的文章《神灭论》里,为驳斥佛学神不灭论以及有关命运的有关问题时,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飘茵堕溷”的比喻,他认为人生的命运为什么有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

  第三、四句承接前面的说“命”而来,但却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反叛与抗争。既然人生有命,各相殊异,但为什么就不可改变呢?难道就只有认命而长吁短叹并愁苦终生了吗?人不应该服从于命,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这正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一种呼喊。《南史?鲍照传》中记载,鲍照曾拜谒临川王刘义庆,知道他赏识有才之士并正在网罗人才为自己服务,就想向他献诗言志,有人以鲍照地位卑下为由要阻止他献诗,鲍照勃然大怒,说“大丈夫岂能藏着掖着自己的才智,是兰是艾让人辨不清楚,从而终日碌碌无为呢?”于是大胆献诗,终于因展示其才能得以冒头。从此诗不能叹愁怨愁的描述当中我们可看到鲍照在宣泄这种为出身所困的闷愁。

  五、六句是写自我的宽慰,但酒亦不能宽愁,举杯之时高歌时也因愁闷塞胸而无法再唱下去了。这就更反映出要有志之士认命是难的,以酒浇愁也是无用的,这种出自心底的痛苦又是谁能了解的呢?

  七、八句继续着泻愁的路子写下去,再次表达他对不公正现实的愤怒。为什么不能自宽,正是人不是没有生命感觉的树木与石头,他有生命就有感情,就有悲愤,就要呼喊。“心非木石岂无感?”浸透着诗人的悲辛酸苦,是一种久积心底悲愤与不*之气的爆发与发泄。但在诗的结尾他却强将怒火压下去,轻轻地道出一句“踯躅不敢言”,要言愁而不敢言愁,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多么压抑。

  李白在遭受谗毁而被挤出长安时,也仿鲍照写作了三首,其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行动描写以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呼喊,也饱含着不可压抑的愤激之情,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也如鲍照一样展示出诗人强烈的苦闷和倔强的性格。

  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末出现的选官论族性的思想,经历曹魏、西晋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初期达到鼎盛,并于南北朝末期开始衰败,于唐末彻底消失。门阀制度下,选拨官员不依据才干品德,而门品的高下,血统的贵贱成了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出仕的人限于门第特别高的家族。因而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奇特现象。出身名门的势族,无须努力、无须才华便可坐致公卿,而寒门庶士极少有获得**的机会。门阀制度成为寒族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高墙,难以翻越。当时士人依旧沿袭东晋士族“清望”的风气,讲求一种雍容优雅的生活态度。即使心中对功名有热切的渴求,也要装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气度。而鲍照低微的出身没有充“清望”的条件,他不能也不愿虚伪的掩饰自己,而是主动“贡诗言志”,表达自己强烈的进取之心,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干谒躁进”的方法。鲍照在深知这样的做法被士族们所不耻,但他仍直率地表达其对功名怀有的*乎于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他不顾世俗的偏见,竭力地张扬自己,展现个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在今后的课上可以借鉴:

  其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诗歌,走*作者。

  其二:课前预*非常重要,特别是古代诗歌坐这里我们非常久远,应该督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预先对相关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

  其三: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备课时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估计太高,尽管我在“备学生”的环节上,尽量只提及学生已经学过的诗歌以及相关知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其二:内容准备过多,有些内容讲述欠深入,应该将最后的讨论时间留得再长一些。

  其三:由于上述原因,没有示范朗读这则诗歌。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一方面,本人将继续加强学*,多听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另一方面,继续讲学生作为备课的重点和中心。力求上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行路难》教案 9

  一、李白其人其诗

  1、由余光中诗引入:酒+剑+诗

  2、李白思想:儒+道+侠

  3、李白诗内容:李白诗歌今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有:

  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感情真挚,形象鲜明。如《长干行》、《赠汪伦》

  4、李白诗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a、主体意识强烈、主观色彩鲜明, b、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他的诗歌以奔放的气势贯穿,纵横驰骋,一气呵成,犹如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城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夸张的手法。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意象:雄奇壮伟的意象,如大江、沧海、大鹏等,给人一种崇高感;清新明丽的意象,如明月、清溪、白露等,给人一种优美感。

  e、色彩上:使用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共同呈现了李白笔下明丽爽朗,透明纯净的诗歌世界。

  附李白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文体知识:《行路难》:乐府旧题诗。内容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这是一首歌行体诗。

  三、主旨: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两年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世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痛苦;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四、诗歌分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

  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行路难》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朗读,展开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朗诵、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品读、背诵。

  教学用具:

  多 媒 体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行 停 投 拔 顾——苦闷悲愤

  路 冰塞黄河 雪满太行——道路阻隔(应题“行路难”)

  难 长风破浪 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李杜诗篇万口传”。可见,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诗,那你还能背出他的诗句吗?用“我喜欢李白的……”的句式告诉大家吧。

  二、介绍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少有大志,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一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借乐府诗题“行路难”写下此诗。(幻灯片一:李白的个人经历)

  展示学*目标。(幻灯片二:本课学*目标)

  三、朗读《行路难》,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饮佳酿,如品甘泉。朗读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的结合。要善于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范读,正音。

  斗(dǒu)十千 冰塞(sè)川

  3.学生朗读练*,教师个别指导。

  4.指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含的诗人跌宕的情感。

  四、通过旁注,理解诗意。

  这首诗歌不仅有音乐的起伏,更有图画的美丽。下面我们在译读中,感受图画美。

  1.结合注释,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要求:把旁注解释美化,有诗意,有文采,有押韵,有想象。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互动。

  展示第一幅图(幻灯片三:李白饮酒画面)

  教师示范: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了金杯,酒香醉人。

  学生:价值名贵的美味佳肴盛满玉盘,菜香诱人。

  积累:樽,盛酒的器具。

  清酒,名贵的酒。

  珍羞,美味佳肴。

  羞,同“馐”,味美的佳肴。

  直,同“值”,价值。

  展示第二幅图(幻灯片四:李白拔剑踌躇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停下酒杯,放下筷子,佳肴美酒难以下咽;抽出宝剑,举目四望,心中茫然不知所措。

  积累:箸,筷子。

  茫然,心里无着落。

  展示第三幅图(幻灯片五:冰封黄河、雪满太行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我想远渡波涛滚滚的黄河,正值冰封雪冻;我想登上巍峨耸立的太行,恰逢大雪封山。

  展示第四幅图(幻灯片六:吕尚、伊尹的故事)

  指导学生译读:闲来无事可学吕尚溪边垂钓;酣甜梦中可仿伊尹绕日而行。

  简单介绍吕尚、伊尹的故事。

  展示第五幅图(幻灯片七:崎岖的道路)

  指导学生译读:

  观察画面后,教师示范:行路难呀!行路难!人生岔路何其多?我李白的通途又在何方?

  展示第六幅图(幻灯片八:扬帆起航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来临,我会高挂云帆,渡过苍茫的大海。

  积累:长风破浪,比喻远大志向。

  济,渡过。

  五、通过我们的描绘,我们会发现李白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不仅如此,诗中更有情感美。下面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世界,感受诗人奔放的情感。

  请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1.李白看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举动?

  3.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4.他联想到什么人?

  5.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和呐喊?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完成板书:

  1.看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

  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什么?酒宴的丰盛、欢乐的场景、朋友的深情。

  2.举动:停、投、拔、顾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为何有如此的反常举动?透过诗句你感受到李白怎样的情怀?

  李白内心的苦闷心情表露无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情感跌宕之美。

  3.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

  4.联想:姜子牙、伊尹。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由二人,李白想到了什么?李白对自己实现政治理想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看到了希望。

  5.感慨和呐喊: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让诗人情急意切,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决不肯向困难低头。尽管前进路上路障重重,总有一天,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发出怎样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创造了一幅雄浑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幅诗人大展宏图的壮丽景象。读这两句诗,要读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倔强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六、完成背诵检查。提示,联想情境,完成背诵。

  七、小结《行路难》特点。(幻灯片九:诗歌的写作的特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作比。

  4.用词形象,生动可感。

  八、写作练*及作业。

  1.李白,我想对你说……

  2.用《行路难》中,你最喜欢的诗句说一段话。

  3.学*这首诗后,请就“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说说你的看法。

  三道题任选一题,写作,然后交流。

  整理后,完成作业。

  九、师生共勉。

  人生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暗礁,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挫折我们应有李白的胸怀。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行路难》教学设计合集5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预*展示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背景资料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读准字音

  金樽 zn 投箸 zhù 冰塞sè 川

  (三)朗读

  1、(幻灯片展示《行路难》朗读节奏)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听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4、指名配乐朗读。

  5、 同学互评评价

  6、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

  1、根据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自己理解不了的诗句的意思。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协助)

  3、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五) 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个人独立思考,画出疑难。

  2、小组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指名回答。

  (幻灯片出示):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朋友的做法表达了对李白的怎样的情感?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不舍和惋惜之情)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从哪些动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极度苦闷、抑郁)(结合背景:仕途艰难)(停 投 拔 顾)

  (3)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

  明确:(不是,是虚写,是想象)(比喻,对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 (对理想的追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呢?

  明确:(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受挫折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在?)(反复,抒情)(对人生感到很担忧,很茫然)

  (6)仕途受挫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此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赏析名句

  1、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 抓关键词

  (2) 修辞方法

  (3) 表达方式

  (4) 情感

  (5) 蕴含的哲理等

  2、分配任务,几个小组赏析一句相同的句子,形成竞争组,比较哪组赏析的更全面,更准确。

  (1)1、2、3组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4、5、6组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7、8、9、10组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小组中每个同学先自己赏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总意见,使句子的赏析更全面。

  4、 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赏析同一句诗句的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组成员对这两个组的赏析做出评价,评价优点与不足。

  明确: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采用典故的修辞手法,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委婉含蓄的表现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独立、一身傲骨、洒脱)

  (幻灯片出示)

  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七)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1、 “掌一,坐二,蹲三,站四”四遍读法(读完第一遍,与同桌击掌,坐在座位上读第二遍,蹲在地上读第三遍,站着读第四遍。)

  2、 分组竞争读。

  3、 尝试背诵

  (八)总结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九) 布置作业

  基础:背诵默写。

  提高:将本诗扩写。

  (十)板书设计

  行路难

  唐 李白

  《行路难》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文题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三、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

  四、诗歌鉴赏

  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1)作者情况:;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寒士的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行路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e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f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李白《行路难》教案。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3.背诵本诗

  三、李白生*及其创作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

  1.李白的生*

  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长安时期(42至45岁);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当涂病逝。

  2.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3.李白的创作

  李白诗歌现存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⑴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⑵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⑶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蜀道难》《望庐山瀑布》……⑷歌唱爱情和友谊。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赠汪伦》等.(5)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长干行》……(6)为帝王撰写的游乐诗。(7)边塞诗。

  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1)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奔放豪迈的感情;(3)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4)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李白的词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国以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建国以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四、写作背景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五、插播配乐诗朗诵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七、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八、李白饮酒诗的个性特征豪放率真.

  李白饮酒诗展现了诗人豪放爽直的性格魅力例如:《行路难》、《山中与幽人对酌》、《梁甫吟》、《将进酒》等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傲岸自负。李白饮酒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将进酒》等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行路难》教学设计 5

  一、导入

  1、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就学*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二、学生朗读

  教师:同学们都预*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教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

  (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悲愤、忧郁。

  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3、“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李白想什么?(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什么让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冰塞川,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来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心情可以想象,这苦闷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四、总结全诗

  1、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2、主题

  3、有一首对联是这样的: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指谁?(李白),通过今天的学*让我们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1

  原文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2

  原文

  行路难·其三

  唐代: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译文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注释

  ①晋朝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②《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③《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④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⑤子胥:伍子胥。《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⑥《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⑦《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⑧《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鉴赏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3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⑺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⑻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参考资料:

  1、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 巴蜀书社 ,1988 :71—75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参考资料:

  1、熊礼汇 李白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xx年5月 :33—34

  2、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参考资料:

  1、熊礼汇 李白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xx年5月 :33—34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4

  《变行路难》作品介绍

  《变行路难》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1首。

  《变行路难》原文

  变行路难

  作者:唐·王昌龄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变行路难》注释

  ①行路难: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O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昌龄改变此意,以乐府旧题写边塞生活,故题作“变行路难”。

  ②横吹:乐府歌曲名。亦称鼓吹,乃军中之乐曲,多于马上奏之。又,乐器也有叫横吹的,即横笛,又名短箫。

  ③旗节:同“旌节”。旗,全诗校:“一作旌。”

  ④阵云:犹战云,战争烟云。匝:环绕。

  ⑤单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这里指唐北方少数民族首领。阴山:即绵亘于今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山脉,东北与大兴安岭相接。

  ⑥闺阁:内室。这里指妻室。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5

  《行路难》(其一)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h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全文翻译: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行路难》(其一)对照翻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h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