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1-07 00:00:00 读后感

卡尔威特读后感1

  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总是特别关注,也买了不少。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细细读下来,我被老卡尔深深地震撼。这本书讲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乡村牧师创造了一个众人认为不可能的神话。老卡尔在52岁才生下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这个孩子在出生后,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瘦弱,甚至有些痴呆。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老卡尔就主张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的观点遭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儿子出生后,大家更是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九岁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的神童。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独具匠心,一是他和孩子始终是*等对话,老卡尔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二是让孩子快乐学*。小卡尔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勤学苦练的的基础上。从很小的时候,老卡尔每天带着儿子去散步,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体会到学*是一种快乐。他从来不让孩子学的太累,即便是小卡尔自己愿意学,他也不让。三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卡尔威特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鉴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我也把它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一般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不行,慢慢地就会了。上超市买东西,都是他自己选,自己结账。我只跟在后面当看客。上次去超市就自己买了两个橙子、一袋果冻,一根火腿,一袋QQ糖,还有一个玩具小飞机。学*不也强迫他,爱学就教,不爱学就玩。其实他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一次我教他学说“哎”,他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你。我就说了一遍,就放下了。过了几天,他自己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陶陶听妈妈说“哎”妈妈,“哎”陶陶“哎”,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教给他合适的方法,在他人生路上多一些捷径,生活的快乐些就好。

卡尔威特读后感2

  十年前,由于网络我知道了这本书,并立即买回家拜读,虽然当时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书中说: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是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就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都绝望的说:“这样的傻孩子教也只是白费力气罢了。”但卡尔的父亲没有绝望,他为孩子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法。卡尔的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一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二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惯,三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学*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

  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今天,当我第9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无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一位母亲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读后感3

  听朋友介绍《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很不错,我也就记住了,开始从网上查找,网上确实有连载的,读了一些觉得在网上读不太方便, 我只是在网上看了一部分,觉得写的确实不错,虽然我教育不出来象小卡尔一样的天才,但我会多学一些卡尔的爸爸教育方法,让我的女儿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

  书看了一少半,只能在女儿睡觉时能看一些!

  现在书大概看完了一遍但远远不够,还要多读才能体会,看完了觉得书上说的确实有些不现实,也许是天才的理会就是不一样吧,好象小卡尔的爸妈什么事给他讲一次就能改正,现实生活中好象还不行哟。

  从小教育是关健,从身边的事务开始学*,教女儿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做一个细心的小女人儿,呵呵!

  父母做到的是:辛苦一时,幸福一世!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我很庆幸能读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介绍了老卡尔如何将自己天生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一位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腊语这六国语言,、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的“神童”的传奇。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热爱学*的好*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惯。要培养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同时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但他的发展和超越都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也许有的人会很矛盾:童年是很宝贵,但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那么多的知识,难道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应从早期教育,甚至从胎儿时期。但是有的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其已有的天赋。

  若仔细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后就会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运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乐的”,“个性化的”。所谓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与孩子*等的交流,在教导时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与需要。“快乐的”就是在娱乐的过程中学*,让孩子感到学*是幸福。像老卡尔教育中“在游戏中学*”就是很好的借鉴。而 “个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还要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适宜、轻松的氛围中学*,还有利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产生时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要想达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这样父母才可以教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质、劳动光荣的信念等,这么多良好的品质要培养则需要教育者有充足的毅力、耐心、时间和精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获益匪浅,但是我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卡尔.威特教育》的教育者是一个牧师,有着充足的时间精力,同时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庭具备这么优越的条件呢?许多家庭的孩子没有小卡尔那么幸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吃打工,迫不得已将他们寄居在别人的家里,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上一面,对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怎能让他们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即使有孩子跟着父母,但是他们的的父母缺少文化知识,根本不能像老卡尔那样培养小卡尔,。所以我觉得老卡尔提供的一些方案在现实中可行度不是很大,如果这样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作为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讲述的是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

  我千方百计地买到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而且许多人读后都认为大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卡·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

  虽然*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原来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大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在这里我还要加一点:要进行有氧运动。活动方式快慢结合以锻炼强健骨骼肌肉为主竞技性的为辅。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读后感《教育孩子书籍读后感》。

  要养成孩子的好*惯。专心致志的*惯——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读完这本书,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出于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郑渊洁让儿子郑亚旗早早辍学,在家里使用他自己用童话体例编写的一整套教材进行学*;我还想到了作家范福潮在《父子大学》这本书里所记叙的,他父亲在*时,当学校教育已经荒废后,在家自己教他读书、念“大学”的情境。中外教育,虽具体环境不同,但以上案例都有可供个体家庭借鉴之处。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

  卡尔威特读后感 1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读后感 2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q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着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

  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

  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

  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 3

  最*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惯,*题训练的*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惯没有养成,如果在*时学*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惯,注重正确学**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学*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读后感 4

  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总是特别关注,也买了不少。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细细读下来,我被老卡尔深深地震撼。这本书讲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乡村牧师创造了一个众人认为不可能的神话。老卡尔在52岁才生下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这个孩子在出生后,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瘦弱,甚至有些痴呆。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老卡尔就主张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的观点遭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儿子出生后,大家更是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九岁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的神童。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独具匠心,一是他和孩子始终是*等对话,老卡尔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二是让孩子快乐学*。小卡尔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勤学苦练的的基础上。从很小的时候,老卡尔每天带着儿子去散步,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体会到学*是一种快乐。他从来不让孩子学的太累,即便是小卡尔自己愿意学,他也不让。三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卡尔威特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鉴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我也把它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一般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不行,慢慢地就会了。上超市买东西,都是他自己选,自己结账。我只跟在后面当看客。上次去超市就自己买了两个橙子、一袋果冻,一根火腿,一袋QQ糖,还有一个玩具小飞机。学*不也强迫他,爱学就教,不爱学就玩。其实他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一次我教他学说“哎”,他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你。我就说了一遍,就放下了。过了几天,他自己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陶陶听妈妈说“哎”妈妈,“哎”陶陶“哎”,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教给他合适的方法,在他人生路上多一些捷径,生活的快乐些就好。

  卡尔威特读后感 5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读后感 6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 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 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 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 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 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 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 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读后感 7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 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 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读后感 8

  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课件)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 9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 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

  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读后感 10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着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

  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

  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

  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

  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

  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卡尔威特是19世界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和他自己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卡尔威特一样寓教于与小孩的嬉戏中,也许也能在被弄得杂乱的餐桌上保持一家人谈话的轻松活泼;也可以对4岁的小孩讲述做人怎么才叫高尚。这是一幕幕非常动人的与小孩相处的情境,作为读者,我更看到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根基,是把小孩视为独立的个体,一种*视的引导,而非自上而下的教导。这对我来说是说之容易而行之难。我不确定是封建文化使然,但我想我一定有的“家长制“意识是绝对在的,”权威“的欲望导致的家教不和谐在我自己的家庭里是摧毁那些*等看待小孩的根基;我不确定赞同卡尔威特教育的每一个好处,但我一定会从书里察觉,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目标的,本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事业过程,仿佛你看见了他对自己小孩性格锻造的过程,所以那就可接*使他的小孩接*完美的目标。按他所说性格就是能力。那么孩子有了能力,而且是全方面的能力,那么小孩自己的未来有什么不能依靠自己呢?

  像卡尔威特去教育自己的小孩,可能容易学*的是生活点滴情境的皮毛收获,因为家长可能错过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卡尔威特这样的家长,似乎他没有痛苦过自己能力的局限,呈现自己的错误经验”,他老人家似乎从不枯竭教育的能力。所以,在我看来,确实《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解决家长教育的自我内心需要,并可以触发对教育的深思,读本书的收获是获得一种让人向往未来立即行动的“事业心”,感染对这个事业的智慧和耐心,但要剖析教育中的家长问题,本书是绝对不够的,如果存在阻碍着学*不到他的教育方法和精髓的东西,那么就一定是阻碍**走向心智成熟的东西。

  改造我们自己就是教育首要完成的任务。电影《和*战士》(深夜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说到我们不是缺少知识,我们缺少的是丢弃一些“知识”的智慧。读一本书是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我们渐渐丢下那些脑海里的关于教育的垃圾思想使得我们内心强大的机会,当一个**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当**的行动称得上智慧,我们才会体验有一种事业成功是在自己的家庭中,通过教育小孩让自我和他人真正的不负生命时光的正在成长。

  我还没有像卡尔威特那样有把小孩教育得“接*完美”的雄心,我也认识到教育的无作为实际上不仅是放弃小孩还更是放弃自己,但让我面对这个教育小孩的事业的时候,一种更能有力触动去改变,去行动的是一种负罪感的可能性,就像正对小孩扬起头用玉石一般纯净的眼神给自己一种生命的喜悦和颤抖—————若不为他们未来做些什么,无疑是暴殓天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且被医生认定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告诫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

  孩子上学之后,大多数都待在学校,我们就相当于孩子白天的家长,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孩子的权力,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递减法则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老卡尔威特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的工具。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老卡尔威特并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乐趣中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记忆尤深的是在让孩子学*乘法规律时。他并不是让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让孩子数豆子的方法自己去总结出了乘法口诀。这种方法一则是孩子自己总结的规律自己记的格外的清楚,二来让孩子明白好多规律定律并不是专家权威的专利,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去发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老卡尔威特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学**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一个人的行为*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学**惯,比如学*方法的养成,学*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的*惯,认真记笔记的*惯,良好阅读*惯等等。另一种是良好的品质*惯,比如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止谈话等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反反复复的关注和强调。好*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级,如学生如果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新加入的学生肯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都集体阅读,长期耳濡目染,班里的学生肯定也会热爱阅读。同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觉前都读几页书,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这种*惯;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孩子也会成天抱手机。

  任何*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这些学**惯养成了,不仅对学*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仅仅满足于过快乐的天堂生活。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其实卡尔威特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是两条。

  一,家长素质高,家庭氛围好;

  二,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而不是为了应试。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由各种良好的*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 (菁华3篇)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1

  《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讲述了会飞的卡尔松和小弟的故事。在小弟眼里,卡尔松是一个胖叔叔,而卡尔松却认为自己是一个英俊、绝顶聪明、不胖不瘦、勇敢和十分完美的卡尔松。小弟觉得,他和卡尔松待在一起,是最开心的了。他们一起捉弄长角甲虫包克小姐和朱利尤斯叔叔;一起骗小朋友们的太妃糖;一起装鬼吓飞勒和鲁勒那两个小偷;一起吃酥饼;一起飞上屋顶看卡尔松的小屋……

  卡尔松不仅是个喜欢5厄尔的胖叔叔,而且还是个喜欢拿包克小姐做的肉丸子和酥饼的胖叔叔,不过拿过之后卡尔松还是会拿出一个5厄尔的硬币放在空空的盘子里。因为喜欢5厄尔的硬币,所以最后告诉了媒体自己不是UFO,而是一个背上装着飞行器的叔叔。最终得到了无数的5额尔的硬币。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美妙的故事,和我小时候幻想自己有一个会飞的玩伴中的情节基本一样。我觉得自己好想回到了童年,和那个背上装着飞行器卡尔松一起翱翔,所到之处留下一串串笑声,一片片精彩……

  可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在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的情况下读这本书,我想,可能就在这时候,窗子外边有一位小胖子正慢慢的飞来。他就是屋顶上的.卡尔松。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2

  最*,我读完了《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林格论。

  主人公卡尔松长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肚子鼓鼓的,个子矮矮的,他的背后装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肚皮上藏有一个按钮,只要轻轻一按,背后的螺旋桨就开始发动,过一会儿他就可以腾空而起飞上蓝蓝的天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飞人卡尔松和小弟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他们一起做了很多好玩捉弄人的事,比如:卡尔松装鬼捉弄包克小姐,看到卡尔松装鬼把可怜又讨厌的包克小姐吓得满屋子乱跑的样子,让我躺在床上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卡尔松从房顶上扔垃圾,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文明,这是不对的。卡尔松装鬼戏弄两个小偷,不让他们偷盗成功,把两个小偷锁在了衣柜里最后抓住了小偷……

  读完这本书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我觉得这本书写地非常棒,书中的卡尔松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卡尔松不论碰到什么事都会说“别着急,沉住气”,我要学*卡尔松,遇到事情要冷静,不怕困难。卡尔松还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最英俊、最棒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后卡尔松竟然成了大富翁,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小飞人卡尔松》的书,书中的卡尔松是一个个子矮小的胖叔叔,他是童话外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

  卡尔松像长袜子皮皮一样,有一个长不大的童年,有了他小弟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老想着玩,卡尔松就只是想找点乐子,小弟也跟着一起,当大人不知道卡尔松时,小弟就成了替罪羊,被大人罚,但到最后大人见到了卡尔松,他们不了解卡尔松时,他们认为他是小弟他们班最差的学生,但卡尔松坚持说他是他们班里最好的学生,最后了解他时,知道他赶走了小偷以后,也觉得他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他的名言有:

  (1)别着急,沉住气。

  (2)小事一桩。

  (3)猜猜世界上最好的xxx是谁?

  在这几句中他最爱用的就是小事一桩了,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他从没照过镜子,所以他觉得自己风华正茂、不胖不瘦英俊、绝顶聪明。他对自己很满意。最后他成了百万富翁,他在屋顶上的秘密就没人知道,除了万德松家里的人!

  读了这本故事后,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要积极,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卡尔松一样保持冷静,开朗自信的去做每一件事,虽然事情有时好、有时坏,但是生活将会充满了丰富的色彩。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老马威尼》读后感 (菁华3篇)

《老马威尼》读后感1

  我特别喜欢读沈石溪老师的作品,沈石溪老师写的动物小说特别真实,特别感人。《老马威尼》讲的是一个马帮由威尼带着一群骡子运送货物。威尼曾经两次救过马帮两次,一次是马帮在河边,突然从芦苇里窜出两只狗熊,威尼勇敢地与狗熊周旋,直到人来救援;还有一次马帮在过流沙河,突然洪水泛滥,威尼带领骡子们快速地游过了对岸,这才*安脱险。

  这一次,整个马帮正在过一个峡谷,快要出去时,突然窜出来一只大老虎,为了保护整个马帮,危急时刻,威尼独自引拦老虎,走向了死亡。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威尼感动了。它为马帮服务这么多年,年老了还在为马帮服务,甚至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死亡,威尼没有畏惧,它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有威尼在,我心底儿就壮,在凶险的路途,我也敢走。”威尼用自己的生命回报了主人对自己的信任与爱戴。

  我觉得威尼当时应该是这么想的:“我死了,可以保护这么多的生命,主人也不会有损失,用我的生命去换马帮的生命是值得的!”如果奉献就是自我牺牲的话,那威尼是彻彻底底做到了!

  我在想,过去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为了我们的和*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多学知识,奉献出自己休息的时间为我们补课。奉献自己,会带来什么?奉献自己带来的是大家的幸福,大家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也让我身边的人快乐!

《老马威尼》读后感2

  “它垂下脑袋,凝视着地面,就像哲学家在沉思;它缓缓地重新昂起头来,脸色坚毅沉稳,似乎还隐含着一丝无奈的悲哀。”这是《老马威尼》一文中令人久久难忘的一幕。威尼,这匹英雄似的老马,一步步的,坚定地,毫不回头的上了死亡的那个路口,如此的从容与胆魄。读着读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威尼是马帮队中的一匹老马,已经十八岁了,非常年老,但召光甩(马帮中的一名赶马人)仍不舍它退役,让它陪着自己。一次,在地势十分险峻的鬼见愁托运货物过程中出现了一只拦路虎,而老马威尼则在前面带路。如果老马威尼一嘶鸣,那么马帮队损失惨重,但如果继续向前走,那么它的性命不保,最后,威尼还是选择引走拦路虎,保护马帮,牺牲自己。老马威尼在面对马帮的利益和自己的生命时的那一段沉思是多么令人悲痛与敬佩!

  老马威尼是一匹多么善良勇敢的马!在生死关头,它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马帮,保护货鞍。迈步向前,走向虎口走向深渊走向毁灭走向地狱,没有嘶鸣没有拐弯,直到整个马帮*安通过了鬼见愁才发出悲鸣。

  这是一种需要多少勇气才做得到的行为!威尼只是一匹普通的马,但它的心一点也不普通!它的失去多么令人悲痛!如果它当时不去引走拦路虎,也许它还有活的机会,还有几年的光阴,但它却不理睬任何痛苦,勇敢向前走,付出无比惨重的代价。

  威尼身上闪现的灵性和坚韧,把集体放在第一,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最后的精神,使人为之惊叹!我为老马威尼的牺牲而悲痛,为他的善良勇敢而敬佩。

  让我们为老马威尼致敬!

《老马威尼》读后感3

  最*我读了一篇短篇小说,名叫《老马威尼》,真的受益匪浅。

  它呢,主要讲了一匹叫威尼的老马是马帮的唯一的一匹马,也是帮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老马威尼,也就没有马帮。”它的主人召光说。威尼救了马帮三次。第一次,马帮遭两只狗熊袭击,是威尼与它们周旋,才有了希望。第二次,帮马帮过流沙河。第三次,舍己为马帮,将老虎引开。

  我虽然不知道一个生命走向虎口,走向深渊,走向毁灭,走向地狱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深知老马威尼有着一般人无法比较的机智,有着一般人前所未有的胆量。如果是我站在一个比我强壮、勇猛、高大的人面前,我会站也站不住的,更别提抗衡了!当然威尼还有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榜样,好榜样!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我想,在绝境中,人们会像威尼那样镇定自若、急中生智吗?再说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人们会像威尼那样从容不迫,没有抱怨吗?再比如,在突如其来的横祸中,还会对生活、人生充满希望吗?我觉得可能会吧,但我还不一定呢!我们不一定要像老马威尼一样做出放弃自己,挽救别人生命的轰轰烈烈的壮举。其实在你生命中一些小小的细节就算奉献了,你轻而易举也就能做到。比如:奉献一个微笑,奉献一些血,奉献一个掌声,奉献一句好听的话……就是给别人一个最大最大的帮助,自己也乐在其中,何而不乐呢?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别人做一样奉献的事,但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有这个小小的,可以去奉献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过。

  “奉献,不分大小,不分远*。”哪怕自己只奉献别人一点点,那就可以了。因为奉献,无处不在,我相信人人都乐于奉献,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6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最*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惯,*题训练的*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惯没有养成,如果在*时学*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惯,注重正确学**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学*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来证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的书,为父母培养优秀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方法。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极度催逼只会导致孩子失败。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第四,要与孩子*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邪恶做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惯。另外,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老卡尔威特所教会我们的,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掌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让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幸福的成长,并能够的到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汲取老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这学期伊始,张静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十四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二十三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是一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从他出生到五岁的教育。在老卡尔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的基础。作为教师,虽然教的是初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那样健康成长。

  最后,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上多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也愿每位有幸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把教育当成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学生带来自信、快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初读这本书时,依照我的阅读*惯先看了看这本被称作“珍藏与哈佛大学的孤本”的原书说明。诚然,有着惊人成就的德国人小卡尔·威特是众所周知的。对于他14岁就被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和16岁获得的法学博士学位,我一直以为这是他出生就带有的天赋异禀造就的。然而看到了老卡尔·威特的叙述,“早产的小卡尔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我不禁对老卡尔的一路育儿历程产生了兴趣。

  从一开始老卡尔便大力夸赞自己的妻子,他说“我选择了一个合格的女人为妻”。从怀孕到后来的教育,老卡尔一直和妻子共商共议,对小卡尔的教育他们始终保持一致的态度和相同的教育策略。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三位一体,协商共进。对待一个小卡尔,他的父母尚且如此,作为幼师,三个老师在面临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幼儿,当然更应该相互约定,互相指导。虽然教师和保育员各有不同的分工,但我们都是作为一个“有能力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那我们在行动上就要能够互帮互助。老卡尔说,改造儿子从改造儿子的母亲开始。我却觉得,教育孩子应当从教育我们自身做起,也即是不断地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其实我对于幼儿保育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在思想上也没有那么重视。现在所执教的小班幼儿的教育是比较偏重生活常规等方面的培养,然而我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接触更是少之又少。

  这方面,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体验,我的搭班和保育员老师向我传授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初入学那会儿,有一次我发现班级里一个一直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眼睛满含泪水地呆呆地望着一处。我想这会儿孩子可能还是没适应幼儿园生活,应该是想妈妈了吧!于是赶紧上前安慰。可这个小姑娘也不说话,也不闹,对我的安慰更是一点儿回应也没有。这时搭班老师注意到了我们,她看了看小姑娘的状态忙对我说:“快带她去厕所,看看是不是有需要。”领去厕所后,我带着小姑娘回到教室,对着搭班竖起了大拇指。“你怎么知道她要上厕所啊?”“我以前带小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憋尿久了,眼睛里就会有泪水。”“啊,学到了,学到了!幸好你告诉我,不然尿湿了裤子可不好。”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撅着小屁股在盥洗室转圈儿,我还以为是他在调皮呢!经过保育员老师的提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8)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6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作者:苏良武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惯。专心致志的*惯——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惯——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9)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我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手册,是提升家庭教育水*的指路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觉得,老卡尔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阅读学*之后,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有以下方面收获:

  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天才。小卡尔维特八九岁时就能运用德、法、意、英、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多行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有知识。从玩中学,快乐学。

  3、强健的体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讲卫生,预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勤劳的思想: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劳动光荣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老卡尔维特特别注重儿子的全面发展,他不仅要求儿子具备很高的知识水*,而且还要求儿子具备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当小卡尔维特有了异常出色地表现时,为了让孩子没有骄傲感和自满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让小卡尔威特本人觉察自己的才能比别人出众,让孩子觉得很*常,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学*是一种快乐。“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在将来有所成就。”老卡尔维特认为性格决定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会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入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最使我受益的是书中的一句话:他优先考虑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为了让小卡尔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在儿子2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卡尔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老卡尔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显然,在户外活动中教授知识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当中,那么就连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尔提出对孩子赏罚要分明,讲究原则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散步,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弄脏了,她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后,又塞给她一小块点心。老卡尔提问发人深思,他问:“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她总是弄脏自己的裙子。”“可您又为什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他的行为还是给她受责骂后的补偿呢?”史太太哑口无言。老卡尔的话一针见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的确,要让孩子明确赏罚的界限,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否则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涂,那么赏罚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对于一些‘禁令’,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就会打下父母或老师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学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对学生赏罚是否分明。有的“规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师要讲究原则性,言行一致,时间一长,学生就能会自觉地树立“分寸”意识。

  书中提到,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老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些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还是非常可贵的。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也要抓住他们学*的最佳时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尔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特别重视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觉得他得到错误的结论就去批评孩子。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老卡尔的教育思想,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小卡尔威特来教育,这样才是最高效率的学*。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恒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里面那位爸爸——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给我的感触和震撼太大了。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之所以能成功,全是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此书就是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0到14岁的教育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详细记录了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体会一:“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还是*些年的事,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回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

  体会二:“教儿子怎样用钱”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大多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过分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一些陋*,当他们成年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而如何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正当我为此困惑的时候,老卡尔为我提供了线索,提出了他的目标:“我之所以给卡尔钱,主要是让他从小就学会怎样计划使用他的钱,并且让他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阐述了他的具体做法,真是受益颇多。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幼教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0)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范文十份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1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着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现在本书已由京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书的愿望。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本书作者最大的欣慰。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中国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3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4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5

  正面管教:实践,才是教育的根本真理!

  记得央视儿童频道,十年前有则广告:年轻女子给年迈的妈妈洗脚,被儿子看到了,小儿子有样学样,端着洗脚水颤颤悠悠来给妈妈洗脚,广告词是: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则广告确实非常有创意,且具有教育意义,一则小广告教育了祖孙3代人。教育孩子,是从古至今最难的一个话题,人人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就可能走上弯路;每一对父母呕心沥血总想要孩子成长为“大树”,可以独立于风中不倒塌,但这“教育”条路怎么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早在300年前,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尔就曾经发布过关于孩子的教育书籍《正面管教:卡尔·威尔的教育》,当然书名是后人根据书的含义命名的,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书里的很多的教育理念、思想,就算是放在现在,依然很先进,且书里很多教育理念,我本人读完也是非常赞同,比如关于孩子的饮食方面,提倡不挑食吃法;关于孩子德行方面,教育孩子“行得正坐得端”。

  虽然也有具有批评的教育理念,比如在《正面管教:卡尔·威尔的教育》中,卡尔的朋友,是有选择的,都是被筛选过后的小伙伴,当家长发现某个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会断绝卡尔和他来往,以防止孩子被伤害或是学坏,这像不像我们中国的古话“*墨者黑”?

  可实际上“*墨者黑”未必就一定是黑。古书里说到,孟母为了让孟子学*,就有了三迁住宅的典故,孟子变成亚圣,没人知道是否真的是因为孟母三迁而成功,作文但一定有人知道,如果你学*孟母三迁、四迁甚至是五迁都没有用,因为孟子的成功不是单纯三迁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效仿迁徙的`母亲那么多人,却没能再次出现一个亚圣。由此看来,一个人会不会“变黑”,周围的环境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而是他的内心如何。

  但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这本书还是不失为年轻父母的读物。因为这个世上,教育最难,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只能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式。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陆游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身上,教育孩子,书上写的、嘴里说的,哪怕被重复一百遍,也不如亲自去实验一番来得有效果,毕竟实践出真理。

  每一个母亲都会说孩子是上天给的最纯白的礼物,在成长中,他们会被染上各种色彩,是变得彩虹一般绚丽,还是变成墨水一般漆黑,全靠“教育”,良好的后天教育可以成就孩子成为“名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和见识,仅仅通过读书是永远得不到的,所以,教育,还是奉行“以书为辅,以实践为主”来的更好一些。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6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不比如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惯,比如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5、6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7

  卡尔威特是19世界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和他自己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卡尔威特一样寓教于与小孩的嬉戏中,也许也能在被弄得杂乱的餐桌上保持一家人谈话的轻松活泼;也可以对4岁的小孩讲述做人怎么才叫高尚。这是一幕幕非常动人的与小孩相处的情境,作为读者,我更看到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根基,是把小孩视为独立的个体,一种*视的引导,而非自上而下的教导。这对我来说是说之容易而行之难。我不确定是封建文化使然,但我想我一定有的“家长制“意识是绝对在的,”权威“的欲望导致的家教不和谐在我自己的家庭里是摧毁那些*等看待小孩的根基;我不确定赞同卡尔威特教育的每一个好处,但我一定会从书里察觉,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目标的,本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事业过程,仿佛你看见了他对自己小孩性格锻造的过程,所以那就可接*使他的小孩接*完美的目标。按他所说性格就是能力。那么孩子有了能力,而且是全方面的能力,那么小孩自己的未来有什么不能依靠自己呢?

  像卡尔威特去教育自己的小孩,可能容易学*的是生活点滴情境的皮毛收获,因为家长可能错过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卡尔威特这样的.家长,似乎他没有痛苦过自己能力的局限,呈现自己的错误经验”,他老人家似乎从不枯竭教育的能力。所以,在我看来,确实《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解决家长教育的自我内心需要,并可以触发对教育的深思,读本书的收获是获得一种让人向往未来立即行动的“事业心”,感染对这个事业的智慧和耐心,但要剖析教育中的家长问题,本书是绝对不够的,如果存在阻碍着学*不到他的教育方法和精髓的东西,那么就一定是阻碍**走向心智成熟的东西。

  改造我们自己就是教育首要完成的任务。电影《和*战士》(深夜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说到我们不是缺少知识,我们缺少的是丢弃一些“知识”的智慧。读一本书是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我们渐渐丢下那些脑海里的关于教育的垃圾思想使得我们内心强大的机会,当一个**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当**的行动称得上智慧,我们才会体验有一种事业成功是在自己的家庭中,通过教育小孩让自我和他人真正的不负生命时光的正在成长。

  我还没有像卡尔威特那样有把小孩教育得“接*完美”的雄心,我也认识到教育的无作为实际上不仅是放弃小孩还更是放弃自己,但让我面对这个教育小孩的事业的时候,一种更能有力触动去改变,去行动的是一种负罪感的可能性,就像正对小孩扬起头用玉石一般纯净的眼神给自己一种生命的喜悦和颤抖-----若不为他们未来做些什么,无疑是暴殓天物。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8

  四年前,从我成了一个准妈妈的那天起,便对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很有幸读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部著作,并且深深的被她吸引。

  老卡尔威特是一座小村庄里不起眼的牧师。他是一个*凡的人,但正是这位老牧师,用他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成功地将自己先天有点痴呆的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天才”——小卡尔威特。这位有心的父亲,他把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记录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想,正是老卡尔威特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成就了小卡尔的非凡人生。

  观点一:让孩子的学*过程充满乐趣。老卡尔维特说:“想让孩子理解知识、愿意学*,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不会把学*看成一种负担。”

  培养小卡尔的过程中,老卡尔发现在所有的学科中,再也没有比数学更难于使孩子感兴趣的了。因为其他学科,比如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都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接触,在游戏玩乐中就学到许多东西,孩子的兴趣自然高涨。唯有数学,它是一门纯抽象的学科,只能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好动爱玩的孩子会觉得太枯燥。小卡尔自然也不例外,对数学他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天分。对此,他请教了罗森布鲁姆教授,教授让他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勾起卡尔学数学的兴趣。于是老卡尔在数学的培养上用到了很多游戏形式,比如把黄豆和硬币等倒进一个大碗里,然后跟小卡尔各抓一把,数数谁抓出来的多;吃玩西瓜后数一数谁吐的西瓜子多。他们最经常做的游戏就是掷骰子。最初是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3和4,就把3和4加起来得7分。如果出现2和4、3和3,就得6分。这时就有再玩一次的权利。把这些分分别记在纸上,玩3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决定胜负。每次玩游戏不超过15分钟。理由是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一玩的时间太长就会感到疲劳。

  另一种是仿商店买卖情景的游戏,老卡尔给这种游戏赋予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让小卡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卡尔和妻子给他开了一个“小商店”,里面的东西有按数量卖的,也有按重量卖的。价格是按着实际的价格,钱也是真正的货币。老卡尔和妻子拿着钱去买的时候,卡尔就忙着计价、收钱、找钱,认真的模样十分可爱。就这样,小卡尔学*数学的热情越来越高,不管是算术、代数还是几何都掌握的精而又精。后来,在众多的科目中,卡尔最爱的就是数学。这和童年时的数学游戏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这个例子使我很受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其浓厚的学*的兴趣。

  观点二:教会孩子辨别***。爱孩子,让孩子吃到最喜欢的食物,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同时,爱孩子也必须也要教会孩子生存,也要教会孩子去辨别***,毕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有不阳光的地方。“阳光之下还有阴影……”这样简单的道理,是需要去渗透给孩子。卡尔说:“尽管使孩子保持纯净的心灵很重要,但我仍然主张让孩子尽早地了解生活的实质,尽早地将孩子向‘善’的方向引导,我知道很少有人告诉孩子什么是真的‘善’,更没有人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恶’……”这便是真的“爱”,没有父母可以保护孩子一辈子,正确的让孩子理解“真、善、美”,才能给孩子真正的保护。”

  在《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帮助》这篇文章中卡尔记录的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让我不得不敬佩他的人生智慧。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小卡尔和几个小伙伴一连几天都去给一个叫卡里莱恩斯的的人帮忙收麦子,而除了单纯的孩子,谁都知道卡里莱恩斯好吃懒做、奸诈狡猾。老卡尔知道了这件事问小卡尔:“你们割麦子的时候,卡里莱恩斯在做什么?”卡尔挠了挠头说:“他躺在麦草堆里睡大觉,醒了就夸我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让我们好好干。”显然,欺骗了这些单纯的孩子们之后,卡里莱恩斯不仅不用花钱雇人割麦子,连自己也乐得清闲了。跟小卡尔分析完道理后,老卡尔教了他一种方法来惩罚那个可恶的农夫。第二天,小卡尔像往常一样跟小伙伴一起为卡里莱恩斯割麦子。天忽然下要下雨了,卡里莱恩斯连哄带骗想让这些孩子帮他把麦子运回家,小卡尔就让他给小伙伴们付这几天的工钱,那人没有办法只能妥协。经历了这件事小卡尔已经完全体会到“不是每个人都值得帮助”这句话的含义,再也不会盲目的帮助别人了。

  老卡尔说:“我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尽早告诉儿子,只是希望他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自在玩耍时,不会忽略地上的阴影,这样不但不会让他心里变得阴暗,反而能让他学会正视事情的阴暗面,并且能够从容面对”。这不正是在培养孩子的另一种人生智慧吗?

  《卡尔威特的教育》带给我的启迪与思考还有很多,书中的教育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教育孩子和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我很庆幸,我拥有一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时常聆听一位富有智慧的伟大的父亲讲述他的教育故事。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9

  书中讲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兴趣。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惯和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10

  有人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往往都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从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到***的母亲,从爱迪生的母亲、牛顿的母亲,到阿甘的母亲,都足以说明说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对夫妇,她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由于家庭条件极好,生下孩子后就去国外旅行。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而这位亲戚也因为有很多工作,根本无时间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管家喂养。他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又去法国住了一年,后来还去了美国和非洲,他们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他们走之前对别人说,现在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了。多么愚蠢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致于终生后悔不已。

  当他们从国外回来后,发生的事令他们目噔口呆。孩子根本不认识他们,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这能怨孩子吗?因为孩子这时快要五岁了。

  晚上,当这对夫妇想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时,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绝。虽然他们的卧室美丽而舒适,可孩子却偏偏要去管家那间简陋的房里。

  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们的孩子满嘴粗话,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捣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兴,以至于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干坏事、欺负更弱小的孩子。他们想让他读书识字,但孩子根本学不进去,也一点不服他们的管教。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终于,不应该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天,他们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要知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年轻的父母终于发怒了。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孩子转头跑出了房间,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他怎么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父亲怒气冲冲地对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为你们很久不在一起的缘故吧……我想以后会好的。”可怜的女管家战战兢兢地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们这样对玛格丽特太太说话。”孩子肯定是站在带他长大的女管家一边的。他一边为她说话,一边怒视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亲,你不懂吗?”

  “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你要听我们的话,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今天起,不许你再和玛格丽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断了父亲的话,“我喜欢和玛格丽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辞掉玛格丽特太太,看你怎么办。”父亲这时已经火冒三丈。玛格丽特太太伙含着眼泪离开了孩子,因为她和孩子相处了大约五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在睡梦中时常呼唤玛格丽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因此,老卡尔说:有很多母亲雇人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的妇女不能称为母亲,因为这是在推脱母亲的责任。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