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

  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

  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卡尔威特是19世界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和他自己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卡尔威特一样寓教于与小孩的嬉戏中,也许也能在被弄得杂乱的餐桌上保持一家人谈话的轻松活泼;也可以对4岁的小孩讲述做人怎么才叫高尚。这是一幕幕非常动人的与小孩相处的情境,作为读者,我更看到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根基,是把小孩视为独立的个体,一种*视的引导,而非自上而下的教导。这对我来说是说之容易而行之难。我不确定是封建文化使然,但我想我一定有的“家长制“意识是绝对在的,”权威“的欲望导致的家教不和谐在我自己的家庭里是摧毁那些*等看待小孩的根基;我不确定赞同卡尔威特教育的每一个好处,但我一定会从书里察觉,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目标的,本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事业过程,仿佛你看见了他对自己小孩性格锻造的过程,所以那就可接*使他的小孩接*完美的目标。按他所说性格就是能力。那么孩子有了能力,而且是全方面的能力,那么小孩自己的未来有什么不能依靠自己呢?

  像卡尔威特去教育自己的小孩,可能容易学*的是生活点滴情境的皮毛收获,因为家长可能错过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卡尔威特这样的家长,似乎他没有痛苦过自己能力的局限,呈现自己的错误经验”,他老人家似乎从不枯竭教育的能力。所以,在我看来,确实《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解决家长教育的自我内心需要,并可以触发对教育的深思,读本书的收获是获得一种让人向往未来立即行动的“事业心”,感染对这个事业的智慧和耐心,但要剖析教育中的家长问题,本书是绝对不够的,如果存在阻碍着学*不到他的教育方法和精髓的东西,那么就一定是阻碍**走向心智成熟的东西。

  改造我们自己就是教育首要完成的任务。电影《和*战士》(深夜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说到我们不是缺少知识,我们缺少的是丢弃一些“知识”的智慧。读一本书是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我们渐渐丢下那些脑海里的关于教育的垃圾思想使得我们内心强大的机会,当一个**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当**的行动称得上智慧,我们才会体验有一种事业成功是在自己的家庭中,通过教育小孩让自我和他人真正的不负生命时光的正在成长。

  我还没有像卡尔威特那样有把小孩教育得“接*完美”的雄心,我也认识到教育的无作为实际上不仅是放弃小孩还更是放弃自己,但让我面对这个教育小孩的事业的时候,一种更能有力触动去改变,去行动的是一种负罪感的可能性,就像正对小孩扬起头用玉石一般纯净的眼神给自己一种生命的喜悦和颤抖—————若不为他们未来做些什么,无疑是暴殓天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且被医生认定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告诫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

  孩子上学之后,大多数都待在学校,我们就相当于孩子白天的家长,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孩子的权力,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递减法则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老卡尔威特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的工具。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老卡尔威特并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乐趣中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记忆尤深的是在让孩子学*乘法规律时。他并不是让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让孩子数豆子的方法自己去总结出了乘法口诀。这种方法一则是孩子自己总结的规律自己记的格外的清楚,二来让孩子明白好多规律定律并不是专家权威的专利,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去发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老卡尔威特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学**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一个人的行为*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学**惯,比如学*方法的养成,学*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的*惯,认真记笔记的*惯,良好阅读*惯等等。另一种是良好的品质*惯,比如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止谈话等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反反复复的关注和强调。好*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级,如学生如果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新加入的学生肯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都集体阅读,长期耳濡目染,班里的学生肯定也会热爱阅读。同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觉前都读几页书,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这种*惯;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孩子也会成天抱手机。

  任何*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这些学**惯养成了,不仅对学*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仅仅满足于过快乐的天堂生活。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其实卡尔威特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是两条。

  一,家长素质高,家庭氛围好;

  二,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而不是为了应试。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由各种良好的*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1)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作者:苏良武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

  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在孩子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我拜读了《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一书,细读之后受益匪浅,感觉对于我们在孩子教育理念方面有很大启示。

  小卡尔是一位早产儿,因为先天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弱智儿,但是在老卡尔的精心教育之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老卡尔不觉得孩子的禀赋就是天生就注定的,而是在于通过后天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而且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老卡尔在早期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的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卡尔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这个关键期的。比如保持孩子健康的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使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个愉快的心情,而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老卡尔教育孩子在学*的过程中也不能成为死读书的机器。他教孩子感知世界,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兴趣;教会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理解世界,学会创新;他也会严格管教孩子,在孩子事情做到一半想放弃时,让他知道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教会他品尝坚持所带来的喜悦;他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新城,始终要求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惯和好的性格,最终拥有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他也没有忽略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承认生活的现实性,教会孩子认识原本的世界和应有的人际策略,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现实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抓住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和生活*惯,尊重孩子和他进行*等有效的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必然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

  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着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现在本书已由京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书的愿望。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本书作者最大的欣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1

  书中描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较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兴趣。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

  读了这本书,给我较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

  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2

  “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我当时就买了一本(维语版)可是一直没有读过,这次假期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老卡尔威特并不是什么著名的教育家,却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教育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从生下来到5、6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老卡尔威特正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观点,在儿子一出生后便以自己独特的、正确的方法去爱他,同时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于将先天不足,甚至有点痴呆的婴儿培养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神童”。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和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所以,自己以身作则很重要,就没有必要以一个威严的父母形象来强迫孩子遵守父母给制定的一些规则。再者,孩子的身体培养也很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可以说身体是一切理想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和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东西都是白搭。所以,孩子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有了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还算不上是个人才,具备了品德、身体之外,还需要有智力,智力的普遍的意义是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扎实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一样的。可能就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已,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的人们齐心协力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一个真正的人才那就是要求具备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人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这并非是夸大其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规律。所以,关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事宜,父母从从一开始就应该自己先这样做,成为孩子的.模范。但是,并不是说父母品德不高尚,孩子品德就低劣;父母身体不健康,孩子身体就病夫;父母知识不丰富,孩子知识就贫乏。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决定作用。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我们不仅承担着学生在学校中的知识的教学任务,而且,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是随意的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有益或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学生面前,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无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这本书都值得一看。我想老卡尔都能把他的弱智儿子教成一位成功人士,何况他还不是一位专业教育家。那我作为一名专业的老师肯定也能行。或许我不能将自己的学生教出天才,但估计也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3

  最*利用假期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便觉得这是一本很书。

  和其他教育类书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该书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正如作者在原书说明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虽然琐碎,但我会尽力让大家看得生动有趣,使诸位既获教益又不嫌烦闷。”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尽管它是19世纪的产物,但绝大多数的教育理念至今看来也是很正确甚至“时髦”的——其实它所蕴涵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真谛。

  他说:“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所以全身心深爱儿子的他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时刻夸奖孩子妙处的同时,从不随便地过多地表扬、惯坏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各种良好*惯的培养,比如专心致志、敏捷灵巧、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当孩子的“恶*”出现苗头时,他会用巧妙的方法杜绝。在用科学方法培养儿子智力的同时,他也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父亲,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时刻注意其言行举止,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我想,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教师,都会有着特别的收获和启示。

  就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除了他们的学*成绩之外,我更重视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告诉他们相互理解的力量;更注重他们的精神卫生,教他们面对失败,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这位伟大的父亲啊,想必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如同史诗般印刻在了他的脑海,所以他才能如此细致如此清晰地书写出具体的方法,让所有的读到这本书的人能有效地按着他的方法去做。我也让我的外甥听音乐,给他讲故事,有意识地正确清楚地跟他重复一些简单语句,我也会每天带他出去,和他一起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书的译者这样介绍:“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我知道,当我面对孩子的成长,感到困惑、为难、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要捧起这本书,优秀的老卡尔威特就会耐心睿智地向我娓娓道来他成功的育儿经,我想,有了这种手把手的教,心对心的交流,很多教育问题都会峰回路转、迎刃而解的。

  这不由又让我想到,其实一本好书就是这样,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支持帮助你,不断更新你的认知、活跃你的思维,给你丰富的源泉、前进的动力,让你的视界更加广阔、生活充满希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3)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 (菁华3篇)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1

  《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讲述了会飞的卡尔松和小弟的故事。在小弟眼里,卡尔松是一个胖叔叔,而卡尔松却认为自己是一个英俊、绝顶聪明、不胖不瘦、勇敢和十分完美的卡尔松。小弟觉得,他和卡尔松待在一起,是最开心的了。他们一起捉弄长角甲虫包克小姐和朱利尤斯叔叔;一起骗小朋友们的太妃糖;一起装鬼吓飞勒和鲁勒那两个小偷;一起吃酥饼;一起飞上屋顶看卡尔松的小屋……

  卡尔松不仅是个喜欢5厄尔的胖叔叔,而且还是个喜欢拿包克小姐做的肉丸子和酥饼的胖叔叔,不过拿过之后卡尔松还是会拿出一个5厄尔的硬币放在空空的盘子里。因为喜欢5厄尔的硬币,所以最后告诉了媒体自己不是UFO,而是一个背上装着飞行器的叔叔。最终得到了无数的5额尔的硬币。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美妙的故事,和我小时候幻想自己有一个会飞的玩伴中的情节基本一样。我觉得自己好想回到了童年,和那个背上装着飞行器卡尔松一起翱翔,所到之处留下一串串笑声,一片片精彩……

  可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在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的情况下读这本书,我想,可能就在这时候,窗子外边有一位小胖子正慢慢的飞来。他就是屋顶上的.卡尔松。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2

  最*,我读完了《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林格论。

  主人公卡尔松长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肚子鼓鼓的,个子矮矮的,他的背后装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肚皮上藏有一个按钮,只要轻轻一按,背后的螺旋桨就开始发动,过一会儿他就可以腾空而起飞上蓝蓝的天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飞人卡尔松和小弟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他们一起做了很多好玩捉弄人的事,比如:卡尔松装鬼捉弄包克小姐,看到卡尔松装鬼把可怜又讨厌的包克小姐吓得满屋子乱跑的样子,让我躺在床上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卡尔松从房顶上扔垃圾,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文明,这是不对的。卡尔松装鬼戏弄两个小偷,不让他们偷盗成功,把两个小偷锁在了衣柜里最后抓住了小偷……

  读完这本书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我觉得这本书写地非常棒,书中的卡尔松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卡尔松不论碰到什么事都会说“别着急,沉住气”,我要学*卡尔松,遇到事情要冷静,不怕困难。卡尔松还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最英俊、最棒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后卡尔松竟然成了大富翁,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小飞人卡尔松》的书,书中的卡尔松是一个个子矮小的胖叔叔,他是童话外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

  卡尔松像长袜子皮皮一样,有一个长不大的童年,有了他小弟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老想着玩,卡尔松就只是想找点乐子,小弟也跟着一起,当大人不知道卡尔松时,小弟就成了替罪羊,被大人罚,但到最后大人见到了卡尔松,他们不了解卡尔松时,他们认为他是小弟他们班最差的学生,但卡尔松坚持说他是他们班里最好的学生,最后了解他时,知道他赶走了小偷以后,也觉得他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他的名言有:

  (1)别着急,沉住气。

  (2)小事一桩。

  (3)猜猜世界上最好的xxx是谁?

  在这几句中他最爱用的就是小事一桩了,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他从没照过镜子,所以他觉得自己风华正茂、不胖不瘦英俊、绝顶聪明。他对自己很满意。最后他成了百万富翁,他在屋顶上的秘密就没人知道,除了万德松家里的人!

  读了这本故事后,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要积极,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卡尔松一样保持冷静,开朗自信的去做每一件事,虽然事情有时好、有时坏,但是生活将会充满了丰富的色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4)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读后感《教育孩子书籍读后感》。

  要养成孩子的好*惯。专心致志的*惯——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读完这本书,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出于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郑渊洁让儿子郑亚旗早早辍学,在家里使用他自己用童话体例编写的一整套教材进行学*;我还想到了作家范福潮在《父子大学》这本书里所记叙的,他父亲在*时,当学校教育已经荒废后,在家自己教他读书、念“大学”的情境。中外教育,虽具体环境不同,但以上案例都有可供个体家庭借鉴之处。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5)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 (菁华3篇)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1

  最*,我读完了《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林格论。

  主人公卡尔松长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肚子鼓鼓的,个子矮矮的,他的背后装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肚皮上藏有一个按钮,只要轻轻一按,背后的螺旋桨就开始发动,过一会儿他就可以腾空而起飞上蓝蓝的天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飞人卡尔松和小弟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他们一起做了很多好玩捉弄人的事,比如:卡尔松装鬼捉弄包克小姐,看到卡尔松装鬼把可怜又讨厌的包克小姐吓得满屋子乱跑的样子,让我躺在床上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卡尔松从房顶上扔垃圾,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文明,这是不对的。卡尔松装鬼戏弄两个小偷,不让他们偷盗成功,把两个小偷锁在了衣柜里最后抓住了小偷……

  读完这本书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我觉得这本书写地非常棒,书中的卡尔松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卡尔松不论碰到什么事都会说“别着急,沉住气”,我要学*卡尔松,遇到事情要冷静,不怕困难。卡尔松还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最英俊、最棒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后卡尔松竟然成了大富翁,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2

  我买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小飞人卡尔松》,刚读几页我就被书的语言和内容深深吸引了,立刻喜欢上了书中的主人公卡尔松。

  卡尔松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风华正茂、英俊、绝顶聪明、不胖不瘦。实际上他是一个矮小的胖子,总喜欢穿着一条背带裤。最特别的是,他的背后有一个螺旋桨,一按肚子上的开关便能够飞起来了。因为他能飞来飞去,所以他就把家建在屋顶上。他的家很温馨,门前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世界上最好的卡尔松的家。他的家具很不现代化:屋子里没有电灯,晚上他用油灯照明;也没有自来水,他用水时是从一只桶里取;他不用吸尘器,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吸尘器,而他还有一个理由:“世界上有这么懒的人吗?我有世界上最好的扫把!”他还有一个沙发,卡尔松在这里睡;还有一张桌子和一个炉子,上面都放满了东西,有时他把垃圾扔到雨水管道里。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最好的……猜猜是谁?世界上最好的笑星是谁?是卡尔松!世界上最好的蒸汽工是谁?是卡尔松!世界上最好的打呼噜专家……总之世界上最好的所有都是卡尔松!超自信的家伙!他曾装过鬼,还吓跑了两个小偷。他披着床单,用剪刀剪了两个洞,再涂黑,他还穿着这身鬼服把管家“长角甲虫” (包克小姐,在这门语言中包克指在家苦苦劳动、干家务的女人)吓了一大跳。

  他经常胡说,而且滑稽。他跟人打赌,从来都用他的小聪明赢。比如说有两块糖,你和卡尔松*分,他吃了自己的后说能把你的糖变没,你打赌的话,他必赢。因为他把糖吞下去了!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一段莫过于卡尔松与好朋友小弟比赛做数学题了。卡尔松自诩是世界上最好的加法大师,小弟不服给他出题:比如从妈妈那里拿三个苹果……小弟刚开口卡尔松马上说:好,谢谢,拿过来吧。小弟不让他打断接着出题:如果你从妈妈那里拿三个苹果,从爸爸那里拿两个,从哥哥那里那两个,从姐姐那里拿两个,从我这里拿一个……他还没来得及往下说,卡尔松就举起责怪的手指,说小弟是家里最抠门的一个。小弟不耐烦了,说这是加法,比如你从妈妈那里拿了一个苹果……卡尔松马上愤怒地大叫:我不同意,另外两个苹果呢?你妈妈吃了我的两个苹果。小弟好不容易出完题,问他一共几个苹果,卡尔松又乱扯一气,最后竟然说加法跟偷苹果是一回事,真是笑死人了。

  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们忍俊不禁、意想不到的趣事,例如:为了给自己找乐子,卡尔松搞恶作剧;卡尔松和小弟曾在黑夜里装神弄鬼把两个盗贼锁进了衣柜,你知道卡尔松最后怎么样了吗?他成了世界大富翁!快来读读吧,相信卡尔松带给我的奇妙与快乐,你也一样会拥有!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3

  最*,我读完了《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林格论。

  主人公卡尔松长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肚子鼓鼓的,个子矮矮的,他的背后装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肚皮上藏有一个按钮,只要轻轻一按,背后的螺旋桨就开始发动,过一会儿他就可以腾空而起飞上蓝蓝的天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飞人卡尔松和小弟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他们一起做了很多好玩捉弄人的事,比如:卡尔松装鬼捉弄包克小姐,看到卡尔松装鬼把可怜又讨厌的包克小姐吓得满屋子乱跑的样子,让我躺在床上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卡尔松从房顶上扔垃圾,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文明,这是不对的。卡尔松装鬼戏弄两个小偷,不让他们偷盗成功,把两个小偷锁在了衣柜里最后抓住了小偷……

  读完这本书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我觉得这本书写地非常棒,书中的卡尔松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卡尔松不论碰到什么事都会说“别着急,沉住气”,我要学*卡尔松,遇到事情要冷静,不怕困难。卡尔松还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最英俊、最棒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后卡尔松竟然成了大富翁,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扩展6)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最*有幸捧读了《卡尔威特的文化教育》这本书,感受颇丰。卡尔威特用自身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大儿子小卡尔威特塑造变成十九世纪法国一个著名的超级天才。小卡尔威特可以获得这些令人震惊的造就,统统是他爸爸细心教育的結果。这尽管是一本有关孩子初期教育的书,可是针对大家从业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人而言从这当中也可以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行之行得通的教育方式。他提倡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道不可以逼迫施教,这也是他所实行的教育法的一大标准之一。仅有孩子兴趣盎然,才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显著成绩。而要勾起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游戏是小动物的本能反应,一样孩子也喜爱教育。譬如说在专家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假如能添加歌曲这一原素,教育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爱好毫无疑问也是上涨。孩子顺理成章地把这篇课文记诵出来,进而也完成了课程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效仿写字還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况下更应当培养写日记的*惯性,那样能够记述孩子的发展和生长发育状况。这也是交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她们在培养自身孩子的情况下可以从老前辈的教育中获得教益。很多孩子搞不懂为什么老师一直规定写日记。实际上写日记针对刚触碰作文的孩子而言的确有点儿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人以后再看来自身的日记点点滴滴很有可能会出现此外一番感受。另外每星期能坚持不懈写出自身的感受,针对写作水*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协助的。

  卡尔威特明确指出无须随便夸奖小孩和决不会过少地夸奖,夸奖对于小学老师来讲是*常文化教育教学课堂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道:孩子自信心的原动力是父母的赞美,l夸r不仅说明了父母的自信心,另外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获得考试成绩时,适度的表扬能鼓励孩子不断进取,激起她们的进取心。尤其是针对一些后进生,假如在她们拥有一丝的发展,即便仅仅不大的一点发展时,你可以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类小孩来讲这类夸奖就仿佛一场有利的,会让小孩信心十足,继续努力培训学*,改善他们的培训学*状况。可是假如过多表扬反倒非常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们,*常课堂纪律不太好,某一次授课,我发现了他能维持十分钟的時间上课,并且都不危害别的的孩子。那时候,我立刻对他开展了数次表扬,期待他可以持续保持这类情况。可是,不如人意,这数次的表扬反倒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组织纪律性比之前更差了。因此,表扬应当适当,多了反倒非常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念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里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尽管它是一本家中教育的书本,但其教育观念、方式,的确非常值得思索、学*培训、效仿。原文中所体现了的见解,同如今的赏识教育,取得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观念,具备如出一辙之妙。坚信念完该书,每一个人毫无疑问都是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亲爱的宝贝,早在你两岁多时,妈妈通过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就充分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十多年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一直非常注重为你选择朋友,决不让你同有坏*惯的孩子玩耍接触。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妈妈向往常一样打开“文艺之声”,收听“广播故事会”。第一个故事名叫“明天就在你身边”,讲的是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之——克里斯当年创业前后的故事,从中妈妈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据故事介绍,克里斯刚进入哈佛大学之初,他的室友们非常热衷于玩网络游戏,他也积极加入进去,而且很快迷恋网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并因此经常旷课,学业一度荒废得很厉害。当他的父亲发现克里斯的反常表现后,责令他不准再玩游戏,他这才有所收敛,把心思重新拉回到课堂。

  然而,克里斯的同桌是一位富家子弟,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很快成为朋友,并经常尾随这位富家子弟出入各种酒会和舞会,结交漂亮女孩。这期间他先后谈了三次恋爱,不仅没有任何结果,弄得心身疲惫,而且债台高筑,几门课都未能通过考试。后来在他父亲的严厉训斥之下,克里斯才决定痛改前非。

  克里斯大二的时候,他开始注意同班同学马克。经过观察,克里斯惊奇地发现,虽然马克整天埋头摆弄电脑,但他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网聊,而是在编各种稀奇古怪的程序,而且学*成绩也很好。由于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俩很快成为好朋友,并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创建了社区网站Facebook。

  比尔盖茨爱惜人才,想高薪聘请Facebook主要团队主要成员加盟到微软。开始,克里斯很动心,因为盖茨一直是他的偶像。这时马克明智地劝他说:“我们的梦想是做互联网,而微软靠得是Windows,我们应当走自己的路。”克里斯最终决定留在Facebook。

  结果,谁也未曾料想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Facebook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20xx年,美国福布斯评比十大青年富豪的时候,26岁的马克位居榜首,而克里斯也加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前不久,《*》采访克里斯,请他谈一下与马克的友情。克里斯说:“如果我没有认识马克,也许我现在还是一位身陷舞会和游戏、不能自拔的年轻人,或许现在正在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发愁。是马克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注定要和一个书写传奇的人交往,自己又怎么可能*庸无奇呢?”最后,克里斯还提醒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明天就在你自已的身边。

  通过这个故事可直观地感受到,为孩子选择品德高尚、*惯良好、有奋斗目标的朋友是多么重要。好朋友再多也不为多,可坏朋友有一个,就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关注孩子交往的群体,为孩子把好交友关,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妈妈倍感欣慰的是,从这点上看,爸爸妈妈没有失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岁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擅长数学;年纪轻轻便被授予哲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3岁时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人士。卡尔出生时由于先天不足,很小的时候便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可是为什么他能取得这么多惊人的成就呢?

  卡尔的父亲从来不认为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他坚信通过家长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算是智商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培养成才。在他的理念中,孩子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和孩子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息息相关。

  和宝贝一起看完整本书,我明白了后天教育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书中围绕小卡尔的父亲对孩子的兴趣教育这一前提,着重展示了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我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发现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学*了各种乐器、书法、舞蹈、形体练*,甚至是跆拳道或者武术。家长们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强身健体,有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气息,可是很少有家长设身处地地考虑过自己的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究竟是什么。文中的卡尔从来不想把孩子培养成天长,只是想让孩子能在充满情趣的幸福之中度过一生,这是一位父亲真正的梦想。天才与成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无可厚非,遗传是基础不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良好愿望,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强迫孩子,不扼杀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才是对孩子兴趣爱好正确的引导方式。

  二,家庭教育无处不在。卡尔夫妇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点滴中,捕捉、利用、发掘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小卡尔的表情、手势、眼神、动作,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从这些无声却又充满智慧的细节上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卡尔夫妇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甚至连饭后的散步玩耍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非常阳光积极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学*。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家长们工作休息之余,更多的时间不再是和孩子沟通交流,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和电脑上面。其实,家庭成员的用心陪伴可以让孩子们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并且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优质的教育方式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每一个宝贝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天赋大小这一传统观念也完全可以被打破,作为家长的我们,只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耐心、信心、关心,每一个孩子必定会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致每一位*式家庭教育的家长,共勉!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卡尔的成长过程。卡尔xxx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9岁时就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所以他的成才完全是他父亲教育有方的结果。书中谈到卡尔的父亲怎样培养卡尔的各种良好*惯,这一点使我大受启发。书中谈到的几个*惯都是有益学*的,下面列举一二,以此共勉。

  一、专心致志的*惯。

  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回家及时做作业、背书,而学*却丝毫没有一点长进。应该说能及时做作业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惯了,但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时间的任意糟踏,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我班里就有几个学生背课文老背不出,有时在早读课上,我会悄悄走到他们背后去听,发现有的学生嘴巴根本不动,而有的学生嘴巴在动,眼睛却看着别处。如此不专心读书,怎能背出课文呢?学*其它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二、敏捷灵巧的*惯。

  常听有的老师抱怨,怎么上午布置的一点点作业到放学后才交起来?是题目太难不会做吗?显然不是,因为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能出太难的题目。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一部分学生认为时间还多着,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人的一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能做的事就不多了,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这岂不遗憾!

  三、精益求精的*惯。

  学*知识就如同砌砖一样,如果不严格要求,就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少次推敲,才能成为佳作;一道难题要经过多长时间地深入思考才会有巧妙的解法;一幅画要经过多少次描画,才能让人兴叹……可是在学生当中抱有完成任务,万事大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做数学题只会用一种解法,写文章凑满字数拉倒,阅读不求甚解……这样下去,他们能成才吗?

  四、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要知道,一道难题也许就因为你少思考了一分钟而与答案擦肩而过,一篇课文也许就因为你少读了一遍而背不出来……只有坚持不懈,成功才会与你有缘。我班里有几个学生不会写作文,每次*作都要我特别辅导,到了期末考试,他们有的能够坚持写一点,而有的干脆让它空着,结果成绩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可见坚持不懈对学*有多大的帮助。

  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这些学**惯养成了,不仅对学*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