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

首页 / 读后感 / |

  卡尔威特读后感 1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读后感 2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q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着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

  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

  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

  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 3

  最*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惯,*题训练的*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惯没有养成,如果在*时学*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惯,注重正确学**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学*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读后感 4

  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总是特别关注,也买了不少。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细细读下来,我被老卡尔深深地震撼。这本书讲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乡村牧师创造了一个众人认为不可能的神话。老卡尔在52岁才生下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这个孩子在出生后,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瘦弱,甚至有些痴呆。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老卡尔就主张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的观点遭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儿子出生后,大家更是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九岁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的神童。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独具匠心,一是他和孩子始终是*等对话,老卡尔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二是让孩子快乐学*。小卡尔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勤学苦练的的基础上。从很小的时候,老卡尔每天带着儿子去散步,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体会到学*是一种快乐。他从来不让孩子学的太累,即便是小卡尔自己愿意学,他也不让。三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卡尔威特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鉴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我也把它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一般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不行,慢慢地就会了。上超市买东西,都是他自己选,自己结账。我只跟在后面当看客。上次去超市就自己买了两个橙子、一袋果冻,一根火腿,一袋QQ糖,还有一个玩具小飞机。学*不也强迫他,爱学就教,不爱学就玩。其实他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一次我教他学说“哎”,他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你。我就说了一遍,就放下了。过了几天,他自己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陶陶听妈妈说“哎”妈妈,“哎”陶陶“哎”,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教给他合适的方法,在他人生路上多一些捷径,生活的快乐些就好。

  卡尔威特读后感 5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读后感 6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 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 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 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 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 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 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 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读后感 7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 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 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读后感 8

  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课件)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 9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 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

  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读后感 10

  一个52岁的半老头晚年得子,得到却是一个被街坊邻居公认为痴呆的儿子。在所有人感到遗憾并表示同情的时候,老卡尔并没有沮丧。他用整个心灵去浇灌他的孩子,得到的'是那我们瞠目结舌的收获: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着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这个真实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小镇,发生在一个清贫的乡村牧师家庭里。老卡尔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特殊的教育理念,更没有聘请过一分钟家庭教师。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执着的信念,铸就了这么一个天才的诞生。捕捉老卡尔的成功之处,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我谈以下三点感悟。

  一.坚守一种信念

  老年得子,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一个痴呆儿子诞

  生时,面对亲戚朋友的安慰和同情,老卡尔说:我很悲伤,但是我不会绝望。上帝怎样安排我的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短暂的悲伤后,他便开始了坚守对小卡尔的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尽可能开发他所有的潜力,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卡尔说到做到。从小卡尔出生第3天起,他就开始为小卡尔精心挑选食物,经常抱这孩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通过为孩子朗诵诗歌、唱德国民歌来训练小卡尔的听觉,用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来刺激小卡尔的视觉,买来五颜六色的美丽小球和木片和小卡尔做各种游戏来开启小卡尔的智力。出生15天就向小卡尔灌输各类词汇,一岁时给小卡尔每天讲几个故事,6岁时开始教小卡尔学*法语、意大利语……老卡尔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他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于是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老师,师爱也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这种爱的真诚。但,爱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毕

  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二.追求一种境界

  老卡尔的执着固然值得尊敬,更可贵的是他对最优教育方法的不懈追求。为让小卡尔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小卡尔的各种能力,老卡尔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总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方法来开发小卡尔的智力。如在开发小卡尔记忆力、观察力时,他在水果盘放各种水果,然后让小卡尔闭上眼睛,一起玩“什么不见了”和“什么进来了”的游戏,把《圣经》中故事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教。在发展小卡尔想象力、创造力时,老卡尔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精彩部分打住,鼓励孩子去想象创造,和小卡尔各交一个想象的朋友—内里和鲁西,父子俩单独在一起时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一起玩,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编故事、编歌谣、编谜语、编动作、挖沟渠、搭房子、做园艺,只要老卡尔想得到的教育方式他全部付诸实践。老卡尔说: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惜体力、脑力和金钱。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再则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要改良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就必须要我们经历主动学*、积极探索、反复打磨的过程。一旦我们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那么最终

  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会被得到有效的开发,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收获一种思想

  老卡尔如此精心培养他的孩子,但他没有半点的功利色彩。当他的孩子取得超过同龄人几倍的成就时,面对来自国王、公爵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父子俩赞许声,老卡尔没有半点骄傲,他一方面禁止任何人当面表扬小卡尔,另一方面教育小卡尔:“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老卡尔自身也没有半点沾沾自喜,也只是一再对所有帮助过他和小卡尔的人表示感谢。老卡尔的思想精髓无外乎“淡泊”二字,他说:“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卡尔一样执着的教师,他(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当学生们学有所成,甚至有些卓有成就之时,他(她)们的内心却有了“蓦然回首”的超越。就在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人间一种最纯洁的爱骤然升华。收获这样一种淡泊的思想,我们便可以醉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阅读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1)

——卡尔威特读后感 (菁华3篇)

卡尔威特读后感1

  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总是特别关注,也买了不少。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细细读下来,我被老卡尔深深地震撼。这本书讲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乡村牧师创造了一个众人认为不可能的神话。老卡尔在52岁才生下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这个孩子在出生后,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瘦弱,甚至有些痴呆。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老卡尔就主张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的观点遭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儿子出生后,大家更是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九岁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的神童。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独具匠心,一是他和孩子始终是*等对话,老卡尔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二是让孩子快乐学*。小卡尔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勤学苦练的的基础上。从很小的时候,老卡尔每天带着儿子去散步,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体会到学*是一种快乐。他从来不让孩子学的太累,即便是小卡尔自己愿意学,他也不让。三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卡尔威特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鉴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我也把它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一般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不行,慢慢地就会了。上超市买东西,都是他自己选,自己结账。我只跟在后面当看客。上次去超市就自己买了两个橙子、一袋果冻,一根火腿,一袋QQ糖,还有一个玩具小飞机。学*不也强迫他,爱学就教,不爱学就玩。其实他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一次我教他学说“哎”,他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你。我就说了一遍,就放下了。过了几天,他自己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陶陶听妈妈说“哎”妈妈,“哎”陶陶“哎”,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教给他合适的方法,在他人生路上多一些捷径,生活的快乐些就好。

卡尔威特读后感2

  十年前,由于网络我知道了这本书,并立即买回家拜读,虽然当时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书中说: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是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就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都绝望的说:“这样的傻孩子教也只是白费力气罢了。”但卡尔的父亲没有绝望,他为孩子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法。卡尔的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一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二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惯,三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学*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

  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今天,当我第9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无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一位母亲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读后感3

  听朋友介绍《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很不错,我也就记住了,开始从网上查找,网上确实有连载的,读了一些觉得在网上读不太方便, 我只是在网上看了一部分,觉得写的确实不错,虽然我教育不出来象小卡尔一样的天才,但我会多学一些卡尔的爸爸教育方法,让我的女儿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

  书看了一少半,只能在女儿睡觉时能看一些!

  现在书大概看完了一遍但远远不够,还要多读才能体会,看完了觉得书上说的确实有些不现实,也许是天才的理会就是不一样吧,好象小卡尔的爸妈什么事给他讲一次就能改正,现实生活中好象还不行哟。

  从小教育是关健,从身边的事务开始学*,教女儿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做一个细心的小女人儿,呵呵!

  父母做到的是:辛苦一时,幸福一世!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实用10份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1

  正在读的纯教育理论的《透视课堂》《批判反思型教师ABC》被暂时搁下。这两本书读着较生涩,较费神,需要细细琢磨,需要对照自己曾经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式,因此阅读的进度较慢,也较吃力。

  如今换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换换口味,换换读书的情绪,也是自然之事。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十一章说到培养孩子的四种良好*惯:

  1、专心致志的*惯;

  2、敏捷灵巧的*惯;

  3、精益求精的'*惯;

  4、坚持不懈的*惯。

  我认为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培养出这良好*惯,大人们也需要以这些好*惯来支持自己的事业,渗透自己的生活。

  无论在学*什么,我都能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吗?如果不能用心一处,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如果不能专心一处,即使整天捧着书,整天坐在书桌旁,那只是对时间的任意践踏,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

  做事我也欠缺敏捷灵巧的*惯。工作起来,持续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开始工作,在磨磨蹭蹭中浪费了多少时间。我需要做事专心,提高效率,善于抓紧时间做一些事,别让宝贵的时间像水一样悄悄流走。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做事果断,行为灵巧,这样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有所作为的事情来。

  精益求精的*惯似乎也是我的弱项,无论做什么都不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所做的事往往只有大的效果,没有让人值得回味的东西,甚至在很多方面有不可饶恕的错误。我应该尽量把一切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无论对于学*还是于爱好,都要讲究一个“精”字。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给人以“精”的感觉,这件事一定就有了价值。

  同时还应该兼具备坚持不懈的*惯,认准一件事后就应尽全力去做,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2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3

  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爱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威廉曾教导我们:儿童是**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完美的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老卡尔威特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的家庭气氛也快乐而安宁。作为牧师,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把教育孩子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老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些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还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那些依赖学校、给老师当“尾巴”或甘当“助教”的家长,确实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他的学*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这是最高效率的学*。

  然而,卡尔威特毕竟是19世纪的人,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成年人对儿童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捍卫童年”,一个是“开发童年”。我认为,老卡尔威特对孩子是“开发”有余而“捍卫”不足,所以我们看到他干涉和控制孩子还是多了一些。教育既要使孩子社会化,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的个性,好的教育就是要使二者尽可能协调。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向社会化方向过分倾斜了,这就有了“催熟”的嫌疑。此外,他只相信**对孩子的教育,否定孩子之间互相教育,这很不妥。同时,他对遗传的作用恐怕是估计得偏低了。

  老卡尔威特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对其作用估计得偏高了。其实人一生都在发展变化,童年失去的东西,许多都是可以后来补偿的,不是还有“大器晚成”的说法吗?“赢在起点”并不等于一定能“胜在终点”。我很赞成早期教育,我承认放弃早期开发是严重的浪费。但是我同时也有忧虑,因为早期教育绝不是像某些家长所认为的那样等于早期智力开发。历史上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人好像都不是如此“开发”出来的。不仅如此,一味坚持所谓“早期智力开发”对孩子的伤害是终生难以消除的,还不如听其自然,不做什么“开发”为好。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由各种良好的*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4

  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这点,什么样的老师,其性格和作风也会影响到所教班级的学生。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批评责骂只会导致孩子失败。

  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

  第四,要与孩子*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

  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做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

  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等。

  第七,教育需要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应该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后在我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5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讲述的是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

  我千方百计地买到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而且许多人读后都认为大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卡·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

  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原来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大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在这里我还要加一点:要进行有氧运动。活动方式快慢结合以锻炼强健骨骼肌肉为主竞技性的为辅。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7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天生禀赋并不能起决定性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自然也能成就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教育不当,即使是再大的天长也会被毁掉。正是秉承着这一思想理念,卡尔的父亲通过因材施教和独辟蹊径的早期教育方法,把一个出生时看上去有些痴呆的婴儿一步步改造成了天才。

  书中详细的记录了卡尔的父亲,如何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学*兴趣;教孩子学*明辨是非和善恶;教孩子友好真诚的与人相处;尊重*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时值得借鉴和学*的好方法。

  我对书中感触最深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惯和性格”。确实,正因为柯兰迪的父亲酗酒、懒惰,柯兰迪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变得贪玩而不思进取,进而发展成一个赌徒。恩特斯的父亲要求儿子守约,可自己却没有做到对孩子的许诺,因此恩斯特也就会认为不守约也就不是什么错事了,而一再地去犯。相反,正是卡尔父亲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才使卡尔.威特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活泼开朗、健康快乐、学识渊博的奇才。可见父母是孩子的模本,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明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做父母的“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的完成,做好孩子的表率。

  诚然,我们也许无法像卡尔的父亲那样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像个百科全书一样来培养我们的孩子,但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的行为*惯,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氛围是我们每个父母应不遗余力做到的。让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懂得感恩图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引用陈教授的演讲稿,让我们的孩子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

  第一,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第三,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第四,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第五,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已;

  第六,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第七,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8

  正面管教:实践,才是教育的根本真理!

  记得央视儿童频道,十年前有则广告:年轻女子给年迈的妈妈洗脚,被儿子看到了,小儿子有样学样,端着洗脚水颤颤悠悠来给妈妈洗脚,广告词是: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则广告确实非常有创意,且具有教育意义,一则小广告教育了祖孙3代人。教育孩子,是从古至今最难的一个话题,人人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就可能走上弯路;每一对父母呕心沥血总想要孩子成长为“大树”,可以独立于风中不倒塌,但这“教育”条路怎么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早在300年前,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尔就曾经发布过关于孩子的教育书籍《正面管教:卡尔·威尔的教育》,当然书名是后人根据书的含义命名的,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书里的很多的教育理念、思想,就算是放在现在,依然很先进,且书里很多教育理念,我本人读完也是非常赞同,比如关于孩子的饮食方面,提倡不挑食吃法;关于孩子德行方面,教育孩子“行得正坐得端”。

  虽然也有具有批评的教育理念,比如在《正面管教:卡尔·威尔的教育》中,卡尔的朋友,是有选择的,都是被筛选过后的小伙伴,当家长发现某个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会断绝卡尔和他来往,以防止孩子被伤害或是学坏,这像不像我们中国的古话“*墨者黑”?

  可实际上“*墨者黑”未必就一定是黑。古书里说到,孟母为了让孟子学*,就有了三迁住宅的典故,孟子变成亚圣,没人知道是否真的'是因为孟母三迁而成功,作文但一定有人知道,如果你学*孟母三迁、四迁甚至是五迁都没有用,因为孟子的成功不是单纯三迁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效仿迁徙的母亲那么多人,却没能再次出现一个亚圣。由此看来,一个人会不会“变黑”,周围的环境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而是他的内心如何。

  但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这本书还是不失为年轻父母的读物。因为这个世上,教育最难,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只能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式。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陆游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身上,教育孩子,书上写的、嘴里说的,哪怕被重复一百遍,也不如亲自去实验一番来得有效果,毕竟实践出真理。

  每一个母亲都会说孩子是上天给的最纯白的礼物,在成长中,他们会被染上各种色彩,是变得彩虹一般绚丽,还是变成墨水一般漆黑,全靠“教育”,良好的后天教育可以成就孩子成为“名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和见识,仅仅通过读书是永远得不到的,所以,教育,还是奉行“以书为辅,以实践为主”来的更好一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9

  看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其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培养出多才、健康、活泼、高尚的卡尔,不光让孩子得到了知识,更让其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怎么对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他从全方位对卡尔进行培养、锻炼,为以后他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本书中,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不仅仅是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综合素质。“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良好的*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儿童的潜质,从这本书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我们不仅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10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不比如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惯,比如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5、6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3)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0份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1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xx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朱海容
  
  这学期,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着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www.eduche.com)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3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4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确实是一本育人宝典,正如有人所说:“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养出极其优秀的孩子。”书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实我也都有认识,但是让我吃惊的是,老卡尔维特仔细而彻底地贯彻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这也使我想到了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尽管这本书讲的是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方法。但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中应该如何去做。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我将所学的科学方法更加高效的应用于工作中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5

  这学期,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6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卡尔的成长过程。卡尔xxx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9岁时就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所以他的成才完全是他父亲教育有方的结果。书中谈到卡尔的父亲怎样培养卡尔的各种良好*惯,这一点使我大受启发。书中谈到的几个*惯都是有益学*的,下面列举一二,以此共勉。

  一、专心致志的*惯。

  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回家及时做作业、背书,而学*却丝毫没有一点长进。应该说能及时做作业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惯了,但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时间的任意糟踏,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我班里就有几个学生背课文老背不出,有时在早读课上,我会悄悄走到他们背后去听,发现有的学生嘴巴根本不动,而有的学生嘴巴在动,眼睛却看着别处。如此不专心读书,怎能背出课文呢?学*其它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二、敏捷灵巧的*惯。

  常听有的老师抱怨,怎么上午布置的一点点作业到放学后才交起来?是题目太难不会做吗?显然不是,因为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能出太难的题目。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一部分学生认为时间还多着,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人的一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能做的事就不多了,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这岂不遗憾!

  三、精益求精的*惯。

  学*知识就如同砌砖一样,如果不严格要求,就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少次推敲,才能成为佳作;一道难题要经过多长时间地深入思考才会有巧妙的解法;一幅画要经过多少次描画,才能让人兴叹……可是在学生当中抱有完成任务,万事大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做数学题只会用一种解法,写文章凑满字数拉倒,阅读不求甚解……这样下去,他们能成才吗?

  四、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要知道,一道难题也许就因为你少思考了一分钟而与答案擦肩而过,一篇课文也许就因为你少读了一遍而背不出来……只有坚持不懈,成功才会与你有缘。我班里有几个学生不会写作文,每次*作都要我特别辅导,到了期末考试,他们有的能够坚持写一点,而有的干脆让它空着,结果成绩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可见坚持不懈对学*有多大的帮助。

  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这些学**惯养成了,不仅对学*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7

  最*有幸捧读了《卡尔威特的文化教育》这本书,感受颇丰。卡尔威特用自身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大儿子小卡尔威特塑造变成十九世纪法国一个著名的超级天才。小卡尔威特可以获得这些令人震惊的造就,统统是他爸爸细心教育的�Y果。这尽管是一本有关孩子初期教育的书,可是针对大家从业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人而言从这当中也可以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行之行得通的教育方式。他提倡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道不可以逼迫施教,这也是他所实行的教育法的一大标准之一。仅有孩子兴趣盎然,才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显著成绩。而要勾起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游戏是小动物的本能反应,一样孩子也喜爱教育。譬如说在专家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假如能添加歌曲这一原素,教育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爱好毫无疑问也是上涨。孩子顺理成章地把这篇课文记诵出来,进而也完成了课程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效仿写字�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况下更应当培养写日记的*惯性,那样能够记述孩子的发展和生长发育状况。这也是交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她们在培养自身孩子的情况下可以从老前辈的教育中获得教益。很多孩子搞不懂为什么老师一直规定写日记。实际上写日记针对刚触碰作文的孩子而言的确有点儿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人以后再看来自身的日记点点滴滴很有可能会出现此外一番感受。另外每星期能坚持不懈写出自身的感受,针对写作水*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协助的。

  卡尔威特明确指出无须随便夸奖小孩和决不会过少地夸奖,夸奖对于小学老师来讲是*常文化教育教学课堂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道:孩子自信心的原动力是父母的赞美,l夸r不仅说明了父母的自信心,另外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获得考试成绩时,适度的表扬能鼓励孩子不断进取,激起她们的进取心。尤其是针对一些后进生,假如在她们拥有一丝的发展,即便仅仅不大的一点发展时,你可以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类小孩来讲这类夸奖就仿佛一场有利的,会让小孩信心十足,继续努力培训学*,改善他们的培训学*状况。可是假如过多表扬反倒非常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们,*常课堂纪律不太好,某一次授课,我发现了他能维持十分钟的�r间上课,并且都不危害别的的孩子。那时候,我立刻对他开展了数次表扬,期待他可以持续保持这类情况。可是,不如人意,这数次的表扬反倒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组织纪律性比之前更差了。因此,表扬应当适当,多了反倒非常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念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里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尽管它是一本家中教育的书本,但其教育观念、方式,的确非常值得思索、学*培训、效仿。原文中所体现了的见解,同如今的赏识教育,取得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观念,具备如出一辙之妙。坚信念完该书,每一个人毫无疑问都是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8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卡尔的成长过程。卡尔xxx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9岁时就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所以他的成才完全是他父亲教育有方的结果。书中谈到卡尔的父亲怎样培养卡尔的各种良好*惯,这一点使我大受启发。书中谈到的几个*惯都是有益学*的,下面列举一二,以此共勉。

  一、专心致志的*惯。

  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回家及时做作业、背书,而学*却丝毫没有一点长进。应该说能及时做作业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惯了,但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时间的任意糟踏,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我班里就有几个学生背课文老背不出,有时在早读课上,我会悄悄走到他们背后去听,发现有的学生嘴巴根本不动,而有的学生嘴巴在动,眼睛却看着别处。如此不专心读书,怎能背出课文呢?学*其它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二、敏捷灵巧的*惯。

  常听有的老师抱怨,怎么上午布置的一点点作业到放学后才交起来?是题目太难不会做吗?显然不是,因为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能出太难的题目。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一部分学生认为时间还多着,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人的一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能做的事就不多了,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这岂不遗憾!

  三、精益求精的*惯。

  学*知识就如同砌砖一样,如果不严格要求,就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少次推敲,才能成为佳作;一道难题要经过多长时间地深入思考才会有巧妙的解法;一幅画要经过多少次描画,才能让人兴叹……可是在学生当中抱有完成任务,万事大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做数学题只会用一种解法,写文章凑满字数拉倒,阅读不求甚解……这样下去,他们能成才吗?

  四、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要知道,一道难题也许就因为你少思考了一分钟而与答案擦肩而过,一篇课文也许就因为你少读了一遍而背不出来……只有坚持不懈,成功才会与你有缘。我班里有几个学生不会写作文,每次*作都要我特别辅导,到了期末考试,他们有的能够坚持写一点,而有的干脆让它空着,结果成绩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可见坚持不懈对学*有多大的帮助。

  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这些学**惯养成了,不仅对学*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9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 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D�D 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10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 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

  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4)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6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最*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惯,*题训练的*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惯没有养成,如果在*时学*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惯,注重正确学**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学*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来证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的书,为父母培养优秀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方法。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极度催逼只会导致孩子失败。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第四,要与孩子*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邪恶做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惯。另外,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老卡尔威特所教会我们的,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掌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让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幸福的成长,并能够的到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汲取老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这学期伊始,张静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十四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二十三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是一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从他出生到五岁的教育。在老卡尔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这说明*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我觉得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学*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的基础。作为教师,虽然教的是初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那样健康成长。

  最后,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上多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也愿每位有幸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把教育当成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学生带来自信、快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初读这本书时,依照我的阅读*惯先看了看这本被称作“珍藏与哈佛大学的孤本”的原书说明。诚然,有着惊人成就的德国人小卡尔·威特是众所周知的。对于他14岁就被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和16岁获得的法学博士学位,我一直以为这是他出生就带有的天赋异禀造就的。然而看到了老卡尔·威特的叙述,“早产的小卡尔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我不禁对老卡尔的一路育儿历程产生了兴趣。

  从一开始老卡尔便大力夸赞自己的妻子,他说“我选择了一个合格的女人为妻”。从怀孕到后来的教育,老卡尔一直和妻子共商共议,对小卡尔的教育他们始终保持一致的态度和相同的教育策略。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三位一体,协商共进。对待一个小卡尔,他的父母尚且如此,作为幼师,三个老师在面临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幼儿,当然更应该相互约定,互相指导。虽然教师和保育员各有不同的分工,但我们都是作为一个“有能力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那我们在行动上就要能够互帮互助。老卡尔说,改造儿子从改造儿子的母亲开始。我却觉得,教育孩子应当从教育我们自身做起,也即是不断地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其实我对于幼儿保育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在思想上也没有那么重视。现在所执教的小班幼儿的教育是比较偏重生活常规等方面的培养,然而我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接触更是少之又少。

  这方面,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体验,我的搭班和保育员老师向我传授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初入学那会儿,有一次我发现班级里一个一直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眼睛满含泪水地呆呆地望着一处。我想这会儿孩子可能还是没适应幼儿园生活,应该是想妈妈了吧!于是赶紧上前安慰。可这个小姑娘也不说话,也不闹,对我的安慰更是一点儿回应也没有。这时搭班老师注意到了我们,她看了看小姑娘的状态忙对我说:“快带她去厕所,看看是不是有需要。”领去厕所后,我带着小姑娘回到教室,对着搭班竖起了大拇指。“你怎么知道她要上厕所啊?”“我以前带小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憋尿久了,眼睛里就会有泪水。”“啊,学到了,学到了!幸好你告诉我,不然尿湿了裤子可不好。”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撅着小屁股在盥洗室转圈儿,我还以为是他在调皮呢!经过保育员老师的提


卡尔威特读后感汇总10篇(扩展5)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精选五篇)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1

  书看了一少半,只能在女儿睡觉时能看一些!

  现在书大概看完了一遍但远远不够,还要多读才能体会,看完了觉得书上说的确实有些不现实,也许是天才的理会就是不一样吧,好象小卡尔的爸妈什么事给他讲一次就能改正,现实生活中好象还不行哟,

  从小教育是关健,从身边的事务开始学*,教女儿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做一个细心的小女人儿,呵呵!

  父母做到的是:辛苦一时,幸福一世!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2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稟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稟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卡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一、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德国有句谚语,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看来食物同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二、保持孩子的健康心理。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们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幼教之友《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另外,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乐。所以说,世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出的矛盾和缺陷,他认为,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具有同情心。为了能把他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父母他们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的爬,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上时,在大多数的时间,他不会去扶起儿子,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这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有各种良好的*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其实很短暂,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3

  醒,原来他也是有如厕需要的。在保育员老师的指导下,又成功避免了一次尴尬。在一日日的带班、相处中,我学*到了这样那样的经验,当然要迅速把它记到脑海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补充,以后再面临类似的状况,可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老卡尔的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学*的教育方法,但最深有体会的却是真实经历过教育实践后再反观的教育方法,它更能发人深省。这里我要说的,就是书中第十三章提到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其实我们都了解,在幼儿园阶段我们的目标也是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各种学**惯、提高他们的学*品质。比如,我在组织学*活动时,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能够认真倾听、不插嘴的好*惯。有一次,班级里在开展语言活动《胖熊吹气球》。在我提出“胖熊会把气球给哪个小动物”的问题后,孩子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孩子们的想法很棒,我也进行了肯定。但当我们继续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后,却听到坐在一旁的毛毛在和坐在左边的裕琳、坐在右边的茗茗一直说悄悄话。我当即进行了阻止,“毛毛,学本领的时候要认真,不能讲悄悄话知道吗?”毛毛被我严肃的表情吓住了,她慢慢地点点头说“知道了”。但是我关注到,毛毛在后面的活动中虽然没再说过悄悄话,却一直没精打采的。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联想到老卡尔在小卡尔学*走神时的举动,我在自由活动时找来了毛毛聊天。“毛毛,今天学本领时为什么讲悄悄话呀?”毛毛耷拉着脑袋说,“老师我错了。”我拉着毛毛的手继续问道:“没关系,跟老师说说你在说什么悄悄话,我也想听听呢!”毛毛看着我的眼睛,慢慢说道:“我家也有彩色气球,我想送给小朋友们。”“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很棒啊,你和胖熊一样懂得分享!但是如果等认真学完本领再告诉他们,或者举手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就更棒了!”毛毛听完笑眯了眼睛,“老师我知道了!老师你喜欢气球么?我也送你一个!”就这样,在愉快的谈话氛围中,我成功挽回了孩子一颗差点被我伤害的心。我们致力于培养孩子各种好*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选对方式才能让孩子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找到症结所在,用一个巧妙的'方式,那么一切事情都变得顺其自然了。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后的些许感悟,相信在以后更多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慢慢体会到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也许我们也能在多种经历后发现属于我们的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4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1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5

  醒,原来他也是有如厕需要的。在保育员老师的指导下,又成功避免了一次尴尬。在一日日的带班、相处中,我学*到了这样那样的经验,当然要迅速把它记到脑海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补充,以后再面临类似的状况,可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老卡尔的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学*的教育方法,但最深有体会的却是真实经历过教育实践后再反观的教育方法,它更能发人深省。这里我要说的,就是书中第十三章提到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其实我们都了解,在幼儿园阶段我们的目标也是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各种学**惯、提高他们的学*品质。比如,我在组织学*活动时,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能够认真倾听、不插嘴的好*惯。有一次,班级里在开展语言活动《胖熊吹气球》。在我提出“胖熊会把气球给哪个小动物”的问题后,孩子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孩子们的想法很棒,我也进行了肯定。但当我们继续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后,却听到坐在一旁的毛毛在和坐在左边的裕琳、坐在右边的茗茗一直说悄悄话。我当即进行了阻止,“毛毛,学本领的时候要认真,不能讲悄悄话知道吗?”毛毛被我严肃的表情吓住了,她慢慢地点点头说“知道了”。但是我关注到,毛毛在后面的活动中虽然没再说过悄悄话,却一直没精打采的。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联想到老卡尔在小卡尔学*走神时的举动,我在自由活动时找来了毛毛聊天。“毛毛,今天学本领时为什么讲悄悄话呀?”毛毛耷拉着脑袋说,“老师我错了。”我拉着毛毛的手继续问道:“没关系,跟老师说说你在说什么悄悄话,我也想听听呢!”毛毛看着我的眼睛,慢慢说道:“我家也有彩色气球,我想送给小朋友们。”“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很棒啊,你和胖熊一样懂得分享!但是如果等认真学完本领再告诉他们,或者举手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就更棒了!”毛毛听完笑眯了眼睛,“老师我知道了!老师你喜欢气球么?我也送你一个!”就这样,在愉快的谈话氛围中,我成功挽回了孩子一颗差点被我伤害的心。我们致力于培养孩子各种好*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选对方式才能让孩子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找到症结所在,用一个巧妙的方式,那么一切事情都变得顺其自然了。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后的些许感悟,相信在以后更多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慢慢体会到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也许我们也能在多种经历后发现属于我们的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