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读后感《教育孩子书籍读后感》。

  要养成孩子的好*惯。专心致志的*惯——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惯—— 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读完这本书,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出于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郑渊洁让儿子郑亚旗早早辍学,在家里使用他自己用童话体例编写的一整套教材进行学*;我还想到了作家范福潮在《父子大学》这本书里所记叙的,他父亲在*时,当学校教育已经荒废后,在家自己教他读书、念“大学”的情境。中外教育,虽具体环境不同,但以上案例都有可供个体家庭借鉴之处。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我很庆幸能读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介绍了老卡尔如何将自己天生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一位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腊语这六国语言,、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的“神童”的传奇。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热爱学*的好*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惯。要培养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同时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但他的发展和超越都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也许有的人会很矛盾:童年是很宝贵,但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那么多的知识,难道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应从早期教育,甚至从胎儿时期。但是有的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其已有的天赋。

  若仔细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后就会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运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乐的”,“个性化的”。所谓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与孩子*等的交流,在教导时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与需要。“快乐的”就是在娱乐的过程中学*,让孩子感到学*是幸福。像老卡尔教育中“在游戏中学*”就是很好的借鉴。而 “个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还要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适宜、轻松的氛围中学*,还有利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产生时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要想达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这样父母才可以教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质、劳动光荣的信念等,这么多良好的品质要培养则需要教育者有充足的毅力、耐心、时间和精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获益匪浅,但是我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卡尔.威特教育》的教育者是一个牧师,有着充足的时间精力,同时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庭具备这么优越的条件呢?许多家庭的孩子没有小卡尔那么幸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吃打工,迫不得已将他们寄居在别人的家里,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上一面,对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怎能让他们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即使有孩子跟着父母,但是他们的的父母缺少文化知识,根本不能像老卡尔那样培养小卡尔,。所以我觉得老卡尔提供的一些方案在现实中可行度不是很大,如果这样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作为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讲述的是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

  我千方百计地买到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而且许多人读后都认为大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卡·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

  虽然*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原来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大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在这里我还要加一点:要进行有氧运动。活动方式快慢结合以锻炼强健骨骼肌肉为主竞技性的为辅。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老马威尼》读后感 (菁华3篇)

《老马威尼》读后感1

  我特别喜欢读沈石溪老师的作品,沈石溪老师写的动物小说特别真实,特别感人。《老马威尼》讲的是一个马帮由威尼带着一群骡子运送货物。威尼曾经两次救过马帮两次,一次是马帮在河边,突然从芦苇里窜出两只狗熊,威尼勇敢地与狗熊周旋,直到人来救援;还有一次马帮在过流沙河,突然洪水泛滥,威尼带领骡子们快速地游过了对岸,这才*安脱险。

  这一次,整个马帮正在过一个峡谷,快要出去时,突然窜出来一只大老虎,为了保护整个马帮,危急时刻,威尼独自引拦老虎,走向了死亡。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威尼感动了。它为马帮服务这么多年,年老了还在为马帮服务,甚至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死亡,威尼没有畏惧,它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有威尼在,我心底儿就壮,在凶险的路途,我也敢走。”威尼用自己的生命回报了主人对自己的信任与爱戴。

  我觉得威尼当时应该是这么想的:“我死了,可以保护这么多的生命,主人也不会有损失,用我的生命去换马帮的生命是值得的!”如果奉献就是自我牺牲的话,那威尼是彻彻底底做到了!

  我在想,过去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为了我们的和*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多学知识,奉献出自己休息的时间为我们补课。奉献自己,会带来什么?奉献自己带来的是大家的幸福,大家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也让我身边的人快乐!

《老马威尼》读后感2

  “它垂下脑袋,凝视着地面,就像哲学家在沉思;它缓缓地重新昂起头来,脸色坚毅沉稳,似乎还隐含着一丝无奈的悲哀。”这是《老马威尼》一文中令人久久难忘的一幕。威尼,这匹英雄似的老马,一步步的,坚定地,毫不回头的上了死亡的那个路口,如此的从容与胆魄。读着读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威尼是马帮队中的一匹老马,已经十八岁了,非常年老,但召光甩(马帮中的一名赶马人)仍不舍它退役,让它陪着自己。一次,在地势十分险峻的鬼见愁托运货物过程中出现了一只拦路虎,而老马威尼则在前面带路。如果老马威尼一嘶鸣,那么马帮队损失惨重,但如果继续向前走,那么它的性命不保,最后,威尼还是选择引走拦路虎,保护马帮,牺牲自己。老马威尼在面对马帮的利益和自己的生命时的那一段沉思是多么令人悲痛与敬佩!

  老马威尼是一匹多么善良勇敢的马!在生死关头,它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马帮,保护货鞍。迈步向前,走向虎口走向深渊走向毁灭走向地狱,没有嘶鸣没有拐弯,直到整个马帮*安通过了鬼见愁才发出悲鸣。

  这是一种需要多少勇气才做得到的行为!威尼只是一匹普通的马,但它的心一点也不普通!它的失去多么令人悲痛!如果它当时不去引走拦路虎,也许它还有活的机会,还有几年的光阴,但它却不理睬任何痛苦,勇敢向前走,付出无比惨重的代价。

  威尼身上闪现的灵性和坚韧,把集体放在第一,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最后的精神,使人为之惊叹!我为老马威尼的牺牲而悲痛,为他的善良勇敢而敬佩。

  让我们为老马威尼致敬!

《老马威尼》读后感3

  最*我读了一篇短篇小说,名叫《老马威尼》,真的受益匪浅。

  它呢,主要讲了一匹叫威尼的老马是马帮的唯一的一匹马,也是帮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老马威尼,也就没有马帮。”它的主人召光说。威尼救了马帮三次。第一次,马帮遭两只狗熊袭击,是威尼与它们周旋,才有了希望。第二次,帮马帮过流沙河。第三次,舍己为马帮,将老虎引开。

  我虽然不知道一个生命走向虎口,走向深渊,走向毁灭,走向地狱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深知老马威尼有着一般人无法比较的机智,有着一般人前所未有的胆量。如果是我站在一个比我强壮、勇猛、高大的人面前,我会站也站不住的,更别提抗衡了!当然威尼还有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榜样,好榜样!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我想,在绝境中,人们会像威尼那样镇定自若、急中生智吗?再说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人们会像威尼那样从容不迫,没有抱怨吗?再比如,在突如其来的横祸中,还会对生活、人生充满希望吗?我觉得可能会吧,但我还不一定呢!我们不一定要像老马威尼一样做出放弃自己,挽救别人生命的轰轰烈烈的壮举。其实在你生命中一些小小的细节就算奉献了,你轻而易举也就能做到。比如:奉献一个微笑,奉献一些血,奉献一个掌声,奉献一句好听的话……就是给别人一个最大最大的帮助,自己也乐在其中,何而不乐呢?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别人做一样奉献的事,但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有这个小小的,可以去奉献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过。

  “奉献,不分大小,不分远*。”哪怕自己只奉献别人一点点,那就可以了。因为奉献,无处不在,我相信人人都乐于奉献,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9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作者:苏良武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 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

  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语言――5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在孩子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我拜读了《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一书,细读之后受益匪浅,感觉对于我们在孩子教育理念方面有很大启示。

  小卡尔是一位早产儿,因为先天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弱智儿,但是在老卡尔的精心教育之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老卡尔不觉得孩子的禀赋就是天生就注定的,而是在于通过后天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而且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老卡尔在早期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的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卡尔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这个关键期的。比如保持孩子健康的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使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个愉快的心情,而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老卡尔教育孩子在学*的过程中也不能成为死读书的机器。他教孩子感知世界,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兴趣;教会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理解世界,学会创新;他也会严格管教孩子,在孩子事情做到一半想放弃时,让他知道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教会他品尝坚持所带来的喜悦;他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新城,始终要求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惯和好的性格,最终拥有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他也没有忽略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承认生活的现实性,教会孩子认识原本的世界和应有的人际策略,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现实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抓住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和生活*惯,尊重孩子和他进行*等有效的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必然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

  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着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现在本书已由京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书的愿望。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本书作者最大的欣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1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在叫苦不迭,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问题难道真是不治之症吗?直到读了这本赫赫有名而又甚少人认真去读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才恍然若有所悟。

  书名让人感觉陌生,我感觉应该加上一句话才好理解: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感悟。书的风格也需要说明:绝对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与孩子在一起的趣事,全书看完并不乏味。

  该书的背景有必要说说。老卡尔.威特先生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一直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只要资质不是太差,任何一个孩子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优秀人才。可惜他52岁才得子,儿子刚生下来时还显得有些呆傻。但是他并不泄气,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结果小卡尔.威特从五六岁时就显示出出众的才能,并在14岁时凭数学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很多朋友的劝说下,老卡尔.威特先生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想法整理成书,这本书跨越时空,成为天下父母们的必读书。

  问题是,教育的奥妙何在?

  首先,做父母是一定要学*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说"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有人说"孩子小时不懂,等他大了再好好教育",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威特先生举了个例子,一个是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例子还少吗?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当然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其次,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学*兴趣。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在这方面也培养了儿子的兴趣。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威特先生发现儿子学*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知识的道理,小威特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了。

  第三,尽早让孩子领会做人的道理。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怎么办?老威特先生的逻辑是:你不起床,说明你自动放弃早餐。有一天小威特起晚了,发现父母亲真的把早饭都收起来了,以后就再不敢犯错了。其他如吃饭洒了牛奶怎么办?怎样和朋友交往?做好事要讲原则吗?怎么分辨好人坏人?都要早些让孩子思考和处理。老威特先生很重视孩子的玩伴,坚决不让儿子和*惯不良的孩子们一起玩,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无益处。

  第四,正确使用奖励和惩戒。老威特先生很少特意使用奖励和惩戒,而且很少给孩子买玩具。在奖励方面,口头的表扬已经很难得,物质奖励一点也没有,不给孩子养成坏*惯。惩戒则主要是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感觉到羞愧、改过即可,实在有必要才采取措施,如洒了牛奶就不许再喝。老威特先生坚持认为玩具对孩子没有太大益处,孩子能从书本中得到乐趣也是一样的。

  最后,早立规矩,并且坚持。为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无法无天、不尊重他人?部分原因就是从小没规矩长大的,而这种规矩在他们三岁左右就应该明白了。老威特先生给儿子立下规矩,并让儿子自己明白应该按规矩办事,即使父亲不在身边也是一样。

  现在教育出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在每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有极大的潜力,照老卡尔.威特先生的说法,都能成为优秀的人。但是,他们的父母亲在错误的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任他们自生自灭,走一步是一步。一些人的想法是,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交了学费送到学校万事大吉,孩子品德、学*表现不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对照19世纪的老卡尔.威特的做法,现在的这些父母们不应该感到羞惭吗?其实教育的失误,一部分是没有教给人们如何做好父母。作为21世纪的人,多加学*,读读教育书籍,于人于已,善莫大焉。

  我们九中家长学校已经为家长们发放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作为教材。我看,《卡尔.威特的教育》也应该好好读一读,定会有所裨益。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2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学生,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3

  “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我当时就买了一本(维语版)可是一直没有读过,这次假期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老卡尔威特并不是什么著名的教育家,却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教育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从生下来到5、6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老卡尔威特正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观点,在儿子一出生后便以自己独特的、正确的方法去爱他,同时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于将先天不足,甚至有点痴呆的婴儿培养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神童”。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和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所以,自己以身作则很重要,就没有必要以一个威严的父母形象来强迫孩子遵守父母给制定的一些规则。再者,孩子的身体培养也很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可以说身体是一切理想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和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东西都是白搭。所以,孩子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有了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还算不上是个人才,具备了品德、身体之外,还需要有智力,智力的普遍的意义是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扎实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一样的。可能就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已,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的人们齐心协力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一个真正的人才那就是要求具备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人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这并非是夸大其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规律。所以,关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事宜,父母从从一开始就应该自己先这样做,成为孩子的模范。但是,并不是说父母品德不高尚,孩子品德就低劣;父母身体不健康,孩子身体就病夫;父母知识不丰富,孩子知识就贫乏。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决定作用。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我们不仅承担着学生在学校中的知识的教学任务,而且,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是随意的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有益或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学生面前,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无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这本书都值得一看。我想老卡尔都能把他的弱智儿子教成一位成功人士,何况他还不是一位专业教育家。那我作为一名专业的老师肯定也能行。或许我不能将自己的学生教出天才,但估计也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6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过程中的节奏。学*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有的学生应该学*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作者:苏良武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惯。专心致志的*惯——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惯——在学*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最*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改善他们的学*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我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手册,是提升家庭教育水*的指路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觉得,老卡尔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阅读学*之后,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有以下方面收获:

  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天才。小卡尔维特八九岁时就能运用德、法、意、英、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多行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有知识。从玩中学,快乐学。

  3、强健的体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讲卫生,预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勤劳的思想: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劳动光荣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老卡尔维特特别注重儿子的全面发展,他不仅要求儿子具备很高的知识水*,而且还要求儿子具备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当小卡尔维特有了异常出色地表现时,为了让孩子没有骄傲感和自满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让小卡尔威特本人觉察自己的才能比别人出众,让孩子觉得很*常,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学*是一种快乐。“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在将来有所成就。”老卡尔维特认为性格决定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会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入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最使我受益的是书中的一句话:他优先考虑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为了让小卡尔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在儿子2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卡尔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老卡尔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显然,在户外活动中教授知识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当中,那么就连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尔提出对孩子赏罚要分明,讲究原则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散步,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弄脏了,她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后,又塞给她一小块点心。老卡尔提问发人深思,他问:“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她总是弄脏自己的裙子。”“可您又为什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他的行为还是给她受责骂后的补偿呢?”史太太哑口无言。老卡尔的话一针见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的确,要让孩子明确赏罚的界限,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否则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涂,那么赏罚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对于一些‘禁令’,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就会打下父母或老师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学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对学生赏罚是否分明。有的“规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师要讲究原则性,言行一致,时间一长,学生就能会自觉地树立“分寸”意识。

  书中提到,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老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些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还是非常可贵的。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也要抓住他们学*的最佳时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尔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特别重视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觉得他得到错误的结论就去批评孩子。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老卡尔的教育思想,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小卡尔威特来教育,这样才是最高效率的学*。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恒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惯的培养,学*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里面那位爸爸——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给我的感触和震撼太大了。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之所以能成功,全是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此书就是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0到14岁的教育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详细记录了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体会一:“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还是*些年的事,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回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

  体会二:“教儿子怎样用钱”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大多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过分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一些陋*,当他们成年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而如何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正当我为此困惑的时候,老卡尔为我提供了线索,提出了他的目标:“我之所以给卡尔钱,主要是让他从小就学会怎样计划使用他的钱,并且让他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阐述了他的具体做法,真是受益颇多。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幼教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