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

首页 / 作文 / |

  黄鹤楼作文450字 1

  此建筑物大家应该认识吧,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这里有个故事,听导游说的 ;现在我来说给大家听。以前有一老者,经常到这个饭店吃饭,而这个饭店的生意也很清单,掌柜的依旧是笑脸相迎,都是好菜好饭招待老者的 ,一年过去了,生意也没见好起来,老者就问掌柜;“你这样的没生意,我每天都来白吃白喝的,你有什么想法?”“你来就是了,没有生意不管你的事。”掌柜很爽的回答。那老者说;“我来给你画个画吧,看能不能给你带来生意?”老者说完就举笔在墙上画了只活生生的鹤。

  老者说;“这只鹤是我的伙伴,你要它做什么都可以。”说完指着墙上的鹤说;“童儿,你以后要好好招待这里的客人。”说完这句话,一道白光闪过,老者就不见了。后来人们听说此饭店里的鹤会从墙上跳下来,一传十,十传百,生意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掌柜的也赚到了很多的钱。还把附*的乡民们都照顾的很好。几年过去了,老者再次的来到掌柜这里,和掌柜聊了起来,问掌柜的;“看你现在的生意也不错,你还需要我帮你什么吗?”

  “不需要不需要了,只要老者来吃饭就是了。”掌柜说道。那老者说;“那我也要把我的鹤儿带回去了,希望你继续照顾乡村们。”说完坐上鹤,飞驰而去。掌柜的为了纪念这位老者,就在饭店门口塑了2只鹤。以便乡村们纪念。--------“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这里面有很多的古诗的哦!

  黄鹤楼作文450字 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游黄鹤楼时留下的千古绝句。黄鹤楼是武汉市的一大风景名胜,有着天下绝景的美称。

  从我家出发,坐在汽车上,远远就看见黄鹤楼高在雄伟的身影。听说黄鹤楼原先是为军事所建。后至唐朝以来就成了一代风景名胜。后来因为战就事连连,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次重建是一座“清楼”。现在的黄鹤楼还分为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

  大家知不知道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呢?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排列而首尾想连的七座山组成的,从西而东依次人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叫蛇山。在古汉语中鹄和鹤是通用的,在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叫黄鹤楼。

  从黄鹤楼的外面看黄鹤楼只有五层,其实里面有九层。()黄鹤楼还有40个亭角,楼顶上还有一块大扁,扁上写着三个镏金大字:黄鹤楼。

  黄鹤楼的里面也很漂亮,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张巨大的壁画。黄鹤楼里面还有厉代名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第四层里面还有从唐朝至现代黄鹤楼的模形。

  如果你登上黄鹤楼的最高一层,你会看见矗立在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你还可以看见滔滔不绝的江水,武汉长江大桥把武昌和汉阳连接起来……

  巍峨秀丽的黄鹤楼啊!真是人间仙境,你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流连忘返。

  黄鹤楼作文450字 3

  寒假,我和爸爸一起去了黄鹤楼。

  从酒店出发,步行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黄鹤楼前。黄鹤楼矗立在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丝带从山下向远处延伸。黄鹤楼一共有五层,呈宝塔形,每层的屋檐都有一层金黄色的琉璃瓦,远看真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走进黄鹤楼,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一位老者乘着一只黄鹤向天空悠然而去,翩翩的衣袖,缈渺的烟云,真是栩栩如生!一幅幅画和一幅幅书法作品构成了一个"艺术天堂"。

  到了二楼,可以看到所有在黄鹤楼做过诗的诗人和他们的诗。其中我最熟悉的诗人是李白,最熟悉的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听导游的介绍,为什么有关黄鹤楼的诗都是一些离别诗,因为黄鹤楼在古代是一座酒楼,诗人和他的友人们在此饮酒后作别。走到三楼,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不同的毛笔和巨大的砚台,还有许多书法的作品。最后,我们到了我们能到的最高楼层——四楼,在四楼,我们可以远眺长江雄伟壮观的样子,感受他磅礴的气势。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层层薄薄雾和持续不断的蒙蒙细雨,于是我们就体会不到李白说的"唯见长江天际流"了。

  真是让人遗憾啊……

  黄鹤楼作文450字 4

  孟浩然……的朋友—李白早早起床,只为孟浩然送行。

  他拿出一坛坛珍藏已久的美酒,赶到了长江边上的著名的黄鹤楼,来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身边。

  “我将乘船去广陵了。”孟浩然百感交集地说:“希望以后还能相见。”

  “此时正是鲜花烂漫的三月,不宜谈这些。”李白虽然不怎么说,但心里却有十万个舍不得小声地说:“喝点酒,缓解一下。”

  果然酒是放开心事的灵丹妙药,李白一喝就是一瓶似乎有点儿醉了,说“孟兄啊,这一路就是几百里啊,这一走就是几年,舍不得呀!”

  上船了,孟浩然说:“我们永远是好友!”李白说:“记得派人带点土特产啊!”“知道了!”

  朋友走了,但还有一大堆话都被压在心里。

  李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孟浩然的帆船上。茫茫长江,船多的是,可在李白眼里,此时只有孟浩然乘座的一艘帆船!

  李白继续喝酒,越喝越想孟浩然,越想孟浩然越喝。终于,这种“鸡生蛋、蛋出鸡”的状态结束了,因为李白已经把所有情感放在了这首诗上。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多美的诗啊!诗罢,李白大笑一声如闲云野鹤般飘然而去!

  黄鹤楼作文450字 5

  “喂,白兄,我……我……就……就要去广陵做生意了。”晚上,孟浩然鼓起勇气拨通了李白的电话。

  正在喝水的李白吓了一跳,水从嘴里喷了出来。“你再说一遍”,李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去广陵做生意了,明早的船票,我们……”李白打断了孟浩然,“你等着,明天一早我去送你,你千万要等着我。”这一晚,李白彻夜未眠。

  第二天,李白早早的起了床,拿了几瓶酒,走在去码头的路上。天边的日出格外壮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从东边一点一点跳出来,周围绕着许多红丝带。湖边的柳树抽出了点点枝芽,小花、小草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像无数颗小钻石。这么美的景色本该令人心情愉快,可李白根本高兴不起来。

  远远地,李白就看见了孟浩然,他向孟浩然跑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孟兄,这是我给你带的酒,你喝着它就会想起我,还有,你去到那里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像鱼类、蛋类、豆类、奶类……”“行了,你把我说得像小孩子一样,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孟浩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很难过,李白终于忍不住流下了几滴眼泪,“孟兄,你能不走吗?”不行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这时,船要启动了,离别时刻还是到了。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直到船消失在天际。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阅读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1)

——游黄鹤楼合集5篇

  游黄鹤楼 1

  走过了拥挤的马路,走进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这么静?难道,难道他们在思索着什么?”带着一颗疑惑的心,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海上飘荡的是一阵阵的笑声,和那高谈阔论,“海上雄谈风满座”。勤劳而又智慧的人们,在海上,谈着昨天,说着今天,交流着生意经,传播着各国见闻,笑声中透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海上起雾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烟如梦,只有那船儿,还在轻轻的吻着波浪,“缥缈仙人吹玉笛”,雾里?云里?还是梦里?玉笛声声,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着,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儿,轻轻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远了,远了,只剩下那瞬间的光芒,消失在月港的远方,消失。

  寒冷的晚秋风一吹,我的身子,颤动了一下,回到眼前,还是这座无语的楼,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在这月港。这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那沉沉的砖片,只有那朱红色的一片。黄鹤楼,像一个死人,默默无语,向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仿佛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顶着月亮和星星,虽然张了帆,但是,它,为什么还迟迟不肯飘摇出海,去寻找旧日的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儿,只是个月牙?难道是预示着“好梦难圆”?

  只恐这脆弱的黄鹤楼,载不动,新愁旧怨。我走下了楼,晚秋风吹来,落叶纷纷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脚下,我用脚踏踏实实的一踩,它陷了进去。这时,我有了点笑容:也许,被我踩进土里去后,它能做出落叶应有的贡献——重回大自然,去滋养新叶。这样想后,我笑了笑,裹紧了衣服,走出了黄鹤楼。

  夜里,我梦见了黄鹤楼四周都装上了铃铛,风儿一来,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听,“叮当,叮当……”古老的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绽开了笑容。

  游黄鹤楼 2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玩。参观黄鹤楼最让我难忘。

  我和爸爸妈妈进了黄鹤楼的大门,一楼大厅里的墙壁上有一幅两层楼高的巨画,画上有一个完整的黄鹤楼,楼顶上有一只仙鹤,仙鹤的背上坐着一个人,听说那个人是神仙。画的两旁各有一根粗壮的顶梁柱,上面有一副对联,右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左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这幅对联是着名书法家吴作人用草书书写的,共二十二个字,妈妈居然认错了十五个,你说好笑不好笑?

  我们上到二楼,二楼只是个半环绕的小走廊,正面的墙壁和一楼的联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游人能更清楚的看到那副巨画和对联吧。

  我们上到三楼,看到了一幅名画,画上有很多大诗人,他们都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还有李白,我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诗句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上到四楼,这里是个接待厅,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厅前大匾上有着一位大书法家写的李白诗“长江万里情”五个字。

  我们最后爬到了五楼。哇,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三只很大很大的毛笔,毛笔的后面有古代用来磨墨汁的工具。这里的房顶上还有十二盏模仿古代的宫灯,墙壁上还有几幅画,那可是大画家们画的。出了五楼大厅的门,就看到了一台高倍的望远镜,我坐在椅子上,通过这台望远镜看远处的长江、对岸的电视塔、高楼大厦等,真没有想到,原来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一切都清清楚楚!可惜那台高倍的望眼镜每次只能看一分钟,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望远镜自动关闭,不能再看了。

  我在黄鹤楼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游黄鹤楼 3

  一大早,起床收拾好东西,不到六点,我们便直奔目的地——武汉黄鹤楼了。

  可能出门比较早的原因,高速和*时没什么两样,一路顺畅,十点左右我们就到达了位于武汉武昌区的黄鹤楼。

  来到黄鹤楼公园门口,排队购票的人早已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幸好我们头天晚上就在网上预定了门票。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自助取票机。

  取到票,我们随着人流再次排队,进了黄鹤楼公园,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五一出游的“人山人海”。

  公园里,到处都是游客,原本很大的公园,似乎比*日小了很多。走着逛着,逛着看着,转眼间就到了黄鹤楼脚下,可是,排队登楼的人似乎比刚才门口购票的队伍还要壮观许多。于是我们最终决定,这次只在黄鹤楼脚下转转看看,仰视黄鹤楼,不再登楼,这也算是给这次武汉游留下一份美好的遗憾吧!

  之前只要想到武汉想到黄鹤楼,就想起了李白和崔颢,想起了唐诗,今天自从跨进这个公园的大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诗句不停地在脑子里涌动。此刻,站在黄鹤楼脚下,我便情不自禁吟诵起来《黄鹤楼》,女儿当然也不甘示弱,一遍遍地背诵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午在黄鹤楼旁边的凉亭休息,我趁机打了卡,再次吟诵了崔颢的《黄鹤楼》。还是同样的诗,在这里诵读似乎更有感觉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汉阳,仿佛来到了鹦鹉洲,又仿佛梦回大唐,听崔颢吟诗,和李白聊天……

  今天的黄鹤楼之游,虽没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但是在这里读读诗打打卡,也一样会让人刻骨铭心的!

  游黄鹤楼 4

  盼望已久的国庆假期终于到了,一号一大早,我们全家收拾好行李,兴高采烈地赶往火车站,准备乘坐“复兴号”高铁去武汉,我迫切的心情像高铁一样往前飞驰,因为我马上可以看到黄鹤楼和长江了。

  到达武汉以后,我们来到酒店稍作休息,就来到了驰名中外的黄鹤楼,购买门票后我发现黄鹤楼的门票是一张明信片,上面还带有一张80分的邮票,可以寄给朋友,也可以留作纪念,此时让我想起了李白写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有在黄鹤楼才能体会到李白当时的心情。

  黄鹤楼里面有古人的题字,黄鹤楼的由来,还有铜塑的仙鹤,墙壁上描绘着古代人的生活,说明黄鹤楼历史久远。天慢慢黑下来,它就像五个金色的亭子,从大到小的叠在一起,非常绚丽,非常壮观。我们登上了雄伟的黄鹤楼最顶层,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到了武汉市夜景的灯火辉煌,看到了闪着彩灯的长江大桥,看到了滚滚的长江,看到了吊着彩灯的大游轮。

  景区里还有古铜色的大钟,我们一共敲九下,每敲一次都有一句吉利祝福语,都有一层寓意。

  从景区出来,我们乘船夜游长江,**灯火通明,五彩缤纷,一束束灯光直通夜空,照亮了整个江面,汽笛声从远处传来,清脆悦耳,就像是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船上的游客争先恐后地拍下晚上的美景,我来到船尾,看那卷起的滚滚江水……

  这次出游,让我看到了黄鹤楼和长江的美景,多么壮美的祖国山河!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黄鹤楼 5

  黄鹤楼是四大名楼之一,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二年级的寒假,妈妈带我来到了黄鹤楼。

  进入景区后,道路两旁都是星星点点的梅花,我们顺着人流来到了一个古朴的亭子。亭子里挂着一口大钟,游人们都挤在一起敲钟,我也试了试,可惜力气太小了,敲不动。

  继续往前走,雄伟壮观的黄鹤楼便映入眼帘,我们排了很久的队才走进去。一楼很宽敞,拥挤的人群一下子散开了。主墙上是一幅白云黄鹤的巨大陶瓷壁画。

  爬上第二层,墙壁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古人描写黄鹤楼的诗词,崔颢的、李白的、苏轼的这些诗挤满了一面墙!不过我会背的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首看来要继续努力学好古诗词了!

  第三层和第四层展出着名人笔记、诗人的画像和黄鹤楼的模型,还有供游客写毛笔字的地方,写完可以加盖黄鹤楼的印章留念,可惜我的字太丑,不敢尝试,好羡慕那些写一手好书法的人啊!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顶层,也就是第五层楼了。第五层空间较小,室内展出着以黄鹤楼为主图的粮票和布票,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粮票和布票,激动的差点叫出声儿来!这都是那段物资紧张时期的印证啊,现在物资丰富了,我们也要注意勤俭节约在玻璃展柜前看够了,我走到护栏旁,透过望远镜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它翻腾着,闪着细碎的光,一路向东奔去。我伸出一只手,闭上眼睛,感受着江风呼啸而过,这时,自己仿佛变成了崔颢,须发飘然,挥笔写下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传承,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希望黄鹤楼安然无恙,永远屹立在武汉,屹立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2)

——黄鹤楼教学设计合集5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重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屏幕出示全诗。)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相机板书: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读,理解诗意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读古诗。)

  2、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

  (学生读。)

  3、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

  (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全诗。)

  4、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5、首先学*第一、二行诗:

  ⑴ 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

  ⑵ 指名讲诗意。

  (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⑶ 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6、学*三、四行诗。(用学*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7、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烟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教师读诗,让学生体会江南美景。

  师:大家想读读吗?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讲解大意:

  诗中的.江南,无边的翠绿映衬着鲜艳的春花,到处莺歌燕舞。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舞。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后两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楼台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影若现,似有似无。多么诗情画意的江南的春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齐读《江南春》。)

  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学生作答。)

  师:诗人在*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写法太绝了!

  4、后两行诗写景,更是绝妙!来品品吧:

  ⑴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生:没有。)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师:李白看见了什么?(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⑷ 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讨论,汇报。

  ⑸ 对!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朗读并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2、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配乐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黄鹤楼教学设计 2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少,很难与诗人的作品产生共鸣;其次,由于古诗的语言风格离学生现有的语感相去甚远,大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释义和积累背诵;最后,现在的古诗教学模式陈旧。基于以上几点思索,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想在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第一,交流资料,丰富文本。

  在课前预*时,我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围绕诗歌的相关内容查找有关资料。如:关于黄鹤楼的简介及美丽的传说,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地筛选、过滤,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懂得搜集信息对理解古诗的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时,对诗歌所表达出的意境也有了一些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才会迸发出火花。因此,对资料的查阅和筛选丰富了文本,解决了古诗教学文本单一、难懂的问题。

  第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的情况,作为教者该怎样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新课程条件下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上课开始,老师安排了了解学情、确定重点的环节。这样处理可以节省时间,增加课的容量。

  第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的范读、引读、媒体课件、结合生活经验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诵读,去体会。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各种教学因素,把*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会自然生成。

  第四,比照参读,整合悟“法”。

  本次教学设计,教师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教学,其目的很明确,不仅仅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重要的是两古诗有内在的联系,它们同是著名的离别诗,而离别的情感表达却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精读一首,略读一首,重点放在比较两首诗在表达离别情感上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这样设计教学,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富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背诵第一首诗。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通过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两位诗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在两首古诗对比的学*中,初步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意境。

  教学资源:挂图 录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白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之前,老师问一下:会读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会背的呢?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谁能背一背呢?既然大多数同学已经会读会背,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师:对,这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就是朗读感悟、了解意境、体会感情。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题目,听老师读一遍,大家齐读课题。通过读诗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诗歌的很多信息,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送别的地点在黄鹤楼,要去的地方是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把题目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注意强调“之”。“之”的意思是“去”,这种用法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

  二: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师:那么通过查阅资料,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可能汇报的内容:

  1.关于黄鹤楼的资料:师:百闻不如一见:(播放录像)这就是有着动人传说的黄鹤楼,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光顾的地方,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在这里分手的,送别的地方多么富有诗意呀。

  2.关于广陵:旧称扬州。广陵在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的第三大城市,有着“雄富冠天下”的美誉。孟浩然要去的就是美丽繁华的扬州,李白多么羡慕呀!

  3.关于黄鹤楼和广陵:出示长江图,标出黄鹤楼和广陵位置。理解“西辞”“下”意思。

  4.关于李白和孟浩然: 师: 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李白曾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

  师小结:认真读诗题,可以从中了解到诗歌的很多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知识,这对学*古诗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借助注释,弄懂诗意,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资料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可以和别人交流一下。

  1、指名读第一句:指名说这句诗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句诗。你觉得把这句诗的意思读出来了吗?你想想,这黄鹤楼可是两位好朋友经常饮酒做诗的地方,在这里曾留下他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啊!而今天却成了两位诗人分别的地方。老朋友要走了,想想该怎么读?带着你的感情去读。听老师读。再指名读,大家一起读这句诗。

  2、指名读第二句诗,你理解“烟花三月”的意思吗?(生可能读书中的解释)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诗中的三月按我们现在的公历来说是四月份,江南已是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这个“烟”字实际上是个比喻,是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这时的江南,柳絮柳絮随风飘散,远远望去,就像笼罩在烟雾里一样。因此称“烟花三月”,是浩如烟海的美景。另外,“下扬州”是说孟浩然顺流而下,这里的“下”字读的更轻快一些。听老师读“烟花三月下扬”。自己练*读读,再指名读,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诗。

  师:这句诗被一位清朝评论家称为“千古丽句”,老师还记得《同一首歌》走进扬州的大型演唱会主题就是这句诗,真是千古名句!

  3.我们把最后两句连起来读,谁来试试?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来讲讲这两句诗的意思。

  (1)品析“碧空尽”和“唯”含义。

  师:三、四两句诗作者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场面?你体会到了吗?(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渐渐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孤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场面,你想说点什么呢?

  (2)师: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思潮涌动,多么希望这江水,把深情和祝福带给老朋友啊!这江水不正是李白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吗?所以老师建议把“天际流” 的“流”字读得长一些,师范读。怎么样,感觉到这种情感了吗?自己试试读一读。如果你还感觉不到,请大家看段短片,相信你会找到感觉的。(播放录象)一起读这两句诗。

  4.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是在黄鹤楼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在烟花三月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送老朋友去繁华而美丽的扬州,这样的离别少一些伤感,多了一些美好。因此,我们可以说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李白没有什么悲伤和痛苦,而是多了向往和羡慕。

  五、学*《送元二使安西》,比照感悟。

  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表达的主题都是这样富有诗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完全由大家自己学要求:1 先读诗 2了解诗的大意 3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重点体会两位诗人在送别好朋友时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学生自学

  (二)学生汇报

  1.指名读这首诗。

  2.说一说诗的大意。拓展:柳:唐代折柳相送的*俗。这首离别诗编入乐府,传唱不衰,即《阳天三叠》。

  3.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师: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不同于李白送别好友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王维是在简陋的客栈,在雨后的清晨送别元二去偏僻荒凉的安西,王维有些舍不得老朋友,对老朋友怎能不牵挂。如果说李白对孟浩然的分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那么,王维和元二的离别是一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三)我们试着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把两种不同的离别之情读出来。1 指名读 2全体齐读。

  六、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师:离别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一定有所收获,希望课后同学们再多找些离别诗来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我们找节课再来交流欣赏。

  黄鹤楼教学设计 3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和体验,培养学生学*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⑴ 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⑵ 查学*古诗的`工具书;

  ⑶ 求助学*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三月:阳春三月。

  下:顺流而下。

  碧空:蓝天。

  尽:消失。

  惟见:只看见。

  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黄鹤楼教学设计 4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 利用课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烟花三月”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烟花三月、孤、尽、唯”的丰富内涵。

  3、 创设诗境,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心情,感受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 掌握学*古诗的基本方法。(步骤、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诗意。)

  二、 设计意图及教学思路:

  1、 从诗题入手,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初知大意。

  2、 通过贴黄鹤楼和扬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辞。自东向西,顺流而下,理解“下”。

  3、 抓住关键词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烟花三月”既写出离别时节,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孟浩然此行既带着羡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诗意的送别。“孤帆、唯见”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却还伫立在楼上目送,想象话别场面,感悟深情。

  4、悟中读,读中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课前积累本回顾摘录送别诗;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写诗背景,两人相识故事。

  四、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送别诗

  这是一首名为《送别》的乐曲,边看边听,你心中是否会飞溅起几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几首曾经读过的古诗来。

  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白居易的送别名篇。

  《赠汪伦》 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厚吗?能读出来吗?(生进步)这样是不是有诗的味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送行时以作诗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师板书)

  (师写到陵时)请同学们留意看老师写这个陵。指导“陵”的写法。请同学们写两个。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题目

  题目当中就有两个生字是带后鼻音的,谁能读准确?(课件出示二词)

  请你带大家读一读。

  师:他后鼻音读得特别好听读准了音,诗句就读得更好听了,咱们一起来读题目,黄鹤楼,齐——

  2、读懂诗题

  同学们,从诗体题中读懂了什么呢?

  ☆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

  (你知道黄鹤楼在什么地方吗?)

  ☆要远行的人是孟浩然。

  ☆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师:广陵是扬州的旧名。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 “之”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用法不同,请你选一选在这儿是哪个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

  4、 感性读题

  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还有段小故事呢!通过预*谁知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就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师: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再读诗题——

  读懂题目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体会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三)自主学*,读通句子

  1、自由读

  学*古诗的第二步就是读通句子。在咬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2、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谁能读?(指导:生字辞的读音*舌音读准)

  再指一名。师总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刚才这位同学是按“故人/西辞/黄鹤楼”停顿,这是二二三节奏。老师读一句你们接一句。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就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老师读前四个字,后三个同学们读。

  同学们前四个字,老师后三个字。

  就这种感觉,一起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句读通了,第三步就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同学们可以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边板画边解说:)滚滚长江水由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

  由于长江水势是自西向东,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这个下就是指——

  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播放江南春图配乐。)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杨柳如烟,是诗人向往之地。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师:看来三月的扬州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喜欢游玩、善于游玩的李白来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不能去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中有的是一种羡慕,但和感情笃厚的好朋友分别,心中更多的会感到——

  (生:孤独、舍不得)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

  (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李白一直盯着孟浩然的船,直到从视线里消失,船都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仿佛要把孟浩然目送到扬州一样。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机动点拨:我们知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客人告别需要送送。一般关系的客人只是送出房门,而关系密切的要送到大门口,亲*的朋友就送到街口,非常密切的朋友就送上车,等到车开动,也就回头了。(李白怎么送)李白不是这样,他不仅送到江边,送上船,等到开船,而且一直站在江边不回头,直到看不见朋友的船。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孤帆。长江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江千帆,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帆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这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指名读。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延长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后两句。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五)、展开想象,多元感悟。

  1、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孟浩然说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2、(放音乐)道不尽的千言万语,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

  男同学站起来吧。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六)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作业:课外摘录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黄鹤楼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高,意蕴深远,本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感悟诗歌意境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批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你有好朋友吗?你与朋友间的情意如何?你有过与朋友离别的经历吗?当时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让我们一起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好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铺陈了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

  二、揭示诗题,读通诗意。

  1、板书诗题。师生共同书写。

  2、齐读诗题,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诗题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适当简介黄鹤楼: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出示图片)

  3、那你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友谊吗?(生自由回答。)

  师补充简介: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诗成了一种*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读通诗句”

  4、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5、指名读。

  指导环节:指名读,试读,师范读,生评价。指导读出情感、韵味,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个别读,齐读。

  师:经过我们的反复练*,我们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了。这才是真正的读通诗句。

  【设计意图】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三、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同桌交流自学所得。

  ③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师小结: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全诗围绕一个“送”字记述了李白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情景。那么李白是怎样送别孟浩然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提炼语言,体现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多媒体出示)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出示长江简图,明确黄鹤楼和扬州位置。)

  师: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2、那么他们是在什么时间分别的呢?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预设:姹紫嫣红、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细雨如烟、鸟语花香……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边出示图片师边叙述:三月是最美的时节,瘦西湖畔,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3)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整个时代都如烟花三月般美好。

  师:沉浸在如此的美景中,谁愿意读一读前两句?(出示前两句。)

  板书:景美

  (4)指名朗读前两句,适时指导评价。

  3、师生互动,练*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古诗的写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的板画不但有助于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西辞”等词句内容。“烟花三月”的理解是这首诗的重点,由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师: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烟花三月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想像一下,往年的这时,诗人和朋友在一起会干些什么?

  预设:他们会一起游览名山名水,一起喝酒、赏月,谈天说地,说生活见闻,谈心中理想……

  2、师:是啊!诗人本该和朋友一起吟诗作画,可是今天老朋友却要离他而去,李白的心情怎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描绘一下吗?(生: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适当评价。

  3、那么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呢?大声读出来吧!(出示后两句诗句。)

  4、自由读这两句诗,你能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吗?(生答。)

  5、师:引导学生随着李白的目光反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6、师问: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李白望着望着,繁华的长江交通运输通道上,就只剩下了“孤帆”,这可能吗?是人为什么说是“孤帆”?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配乐)是啊!让我们想象一下,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江边:

  老朋友的小船缓缓起航了,你望着那只船,望着望着,不仅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船已经到江心了,影子也渐渐模糊,可你仍在翘首遥望,你望着那只船,望着望着,不仅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船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了,你只能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你还在望啊!你要把自己的一片深情托付江水,陪伴友人目送到目的地,望着望着,你不仅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生自由说。)

  板书:情深

  师小结:回顾全诗,诗人对好朋友浓浓的情都包含在了这短短的诗句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多媒体出示相关画面。)师叙述: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孤帆远去,仍然驻足遥望,那是孤独寂寞。

  滚滚长江独自在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情感交融,把悟诗情推向高潮。并进行了情感迁移,给了学生一个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台。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 情境中朗读:

  (1)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带着李白的深情,谁能读这首诗?

  (指名读,适当评价。)

  (2)人生多离别,多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分别时,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这首诗。(男生齐读。)

  (3)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记住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一定会想起这首诗。(女生齐读。)

  (4)相信此时,这美好的情感,这千古佳句已经深深留在了你的脑海中,让我们试着背出这首诗。

  2、当堂检测。

  3、回顾学*古诗方法。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六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多媒体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体验诗情。)

  让学生在美妙的歌曲中再一次体会诗中浓浓的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高度。歌曲的播放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送 孟浩然

  景美 情深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洋溢着真情与深情的课。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可以说诗中情浓,课中亦情浓。我整堂课的设计都力求围绕一个“情”字。首先是理解诗题整体把握。开头轻松的谈话,地理位置的板画,李、孟关系的了解都使学生对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面深悟诗情奠定基础。其次是赏析词句体验情。这一环节以“送”展开教学,将体验情感的过程推向高潮。再次是反复诵读,最终悟诗情。这一环节“读”占鳌头。激情的叙述,个性化练读,充满鼓励的范读,教师的送诗,《烟花三月》歌曲的播放等都使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一次推向高潮。

  专家建议:

  1、告诉不等于发现。要让学生主动碰触知识,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会学*,感受学*的乐趣。

  2、抓词句要增加深度、厚度、灵动度。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

  3、虽然有了整合教材的意识,但还未达到最大值,最后环节的送别诗应再次引导学生做简单感悟,让离别慢慢进入学生心中。

  我的思考:

  教育就是要听到花开的声音,要在课堂上时刻感受学生的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做?”努力把孩子们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通过这次讲课,我经历了又一次历练,我也在成长着。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3)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实用五篇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 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 2

  暑假里,我跟随妈妈去武汉,游览了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武昌蛇山,楼高五层,整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楼檐上翘,像黄鹤展翅,楼顶的圆柱像黄鹤昂头,戟指蓝天,楼前两只黄鹤分立于龟蛇之上,正面高悬的匾额上写“楚天极目”四个苍劲的大字。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上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在所见是1981年武汉市**仿原貌重建。黄鹤楼与高耸入云的电视塔隔江相对,一边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一边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更体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走进黄鹤楼,一层是大型壁画,画的是两只黄鹤立于楼顶极目远眺,与楼顶匾额大字相呼应。二层在装修,不能进。三层和四层都是小商店,卖一些工艺品和纪念品。没想到这位古老的文化巨人肚子里却充斥着现代商业的气味,不知李白、崔颢若能再生,面对此景,还能否写出那样的千古名句?

  最好看的是五层,这里有历代名人所题的诗、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著名诗句都题在壁上。来到走廊上,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道彩虹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雾中若隐若现。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游人渐渐稀少。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读了很多有关黄鹤楼的诗,这次见到了黄鹤楼的真面目。若干年后,再去重游,不知又会有何感想呢!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古代很多的诗人和名人都去游玩过。

  黄鹤楼很美。大门口人山人海,里面有小吃,银饰,扇子,明信片等,商品琳琅满目。大门前的池子叫“洗笔池”,爸爸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这个池子,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在这里洗过笔,池子因此而得名!

  再往上走,进入黄鹤楼,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出现在我面前:一个人,骑着一只白鸟,正欲飞向天空。我一脸的问号,爸爸又说:“黄鹤楼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上仙吕洞宾游完峨眉山,沿着长江下游来到了武昌城的蛇山。他往下一看,觉得景色多美,要是能在山顶建造一栋楼,那该多好啊!于是他请来张果老、何仙姑等仙人,商量建楼,可众仙不答应。这时,鲁班骑着黄色的木鹤来到他面前,答应他在蛇山顶造楼。第二天,吕洞宾来到蛇山顶上,只见一栋大楼屹立在山顶。他高兴极了,他骑着白鹤在天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就飞进了白云里,消失不见了…天长日久,人们都称此楼为黄鹤楼!”说完我们走到楼顶,整个武昌城尽收眼底,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游完黄鹤楼,我觉得黄鹤楼可真美啊!你们要是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哟!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早在诗仙李白的古诗里认识了黄鹤楼,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武汉,游览了“天下江山第一楼”之 黄鹤楼,它位于在美丽的江汉*原上。它令无数中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漫步朝黄鹤楼,走过“三楚一楼”的牌坊,迎面是一对1米多高的仙鹤栩栩如生站立在龟和蛇背上,全身金灿灿的,体态轻盈,一只向远处眺望,一只低头默想。

  绕过铜鹤,我们便来到黄鹤楼前。黄鹤楼有五层,每层楼的檐角上都挂着一只风铃,每当夜幕降临,风铃清脆的叮当声,使黄鹤楼显得更加古老庄严。整个黄鹤楼顶全是油亮的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耀眼。 一楼周围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刻花虫鸟兽。四周还有姿态各异的白鹤雕塑。色彩鲜明,雄伟壮丽,正面墙有一幅长9米、宽6米的陶瓷巨型壁画,画着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银须飘飘,乘着白鹤,横吹玉笛。看着这些作品,会令人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沿着迁回的楼梯,看完历代丹青妙手的作品之后,到了三楼,看到了两幅仿汉壁画。右边是吴王在黄鹤楼大宴群臣的情景。在看左边一张图,完全不是刚才那华丽的场面了,而是一群劳动人民修建黄鹤楼的情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必五楼应该是观景的绝佳位置吧,登上五楼去、放眼望去,美丽的东湖如碧玉镶嵌在美丽的汉江*原上,好一幅难用笔墨描绘出的画面。

  游黄鹤楼作文450字 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太有名了,诗名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读诗题就知道,他和好友孟浩然一起游了黄鹤楼之后,送孟浩然去广陵时写的。

  昨天,我随姥姥、姥爷、姨伯、姨妈去了武汉的黄鹤楼游玩。

  在经过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黄鹤楼。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向南大门飞奔而去。“黄鹤楼,我来了!”一进大门,我看了一个大水池,有许许多多的莲花莲叶,还有一条条的锦鲤……这是王羲之放鹅的水池。真美呀!

  我们又参观了***的词亭、搁笔亭,还看了米芾拜石雕像。忽然,我听到一阵洪亮的钟声,我赶紧向声音的来源跑去。不久,一口大钟映入我的眼帘,周围有许多人。有的人在敲钟,有的人在看着,还有人拿着一把硬币,想把硬币投进钟下的小碗里。随后,我也敲了钟,投了硬币。我进了四个……

  最后,我们登了黄鹤楼。黄鹤楼里真是游人如织、人山人海,楼梯更是水泄不通。我还看见了几位外国人。这楼真是名不虚传!我们好不容易登上四楼(五楼在装修),我便被眼前的风景惊呆了:树木郁郁葱葱,好似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毯。亭台这儿一座,那儿一个,疏疏落落,但很美观。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在长江上,车辆来来往往。电视台直冲云霄。楼房高高低低,有的朦胧,有的清晰……我仿佛呼吸到前所未有的新鲜空气。

  因为气温太高,容易中暑,所以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匆匆离开黄鹤楼。但不用伤心,我还会去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和运城的鹳雀楼呢!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4)

——游黄鹤楼作文 (菁华9篇)

游黄鹤楼作文1

  趁着清明假期,我们一家怀着兴奋的心情去武汉旅游。

  这是我生*第一次坐卧铺,还在火车上睡觉呢。小小的房间,四张床,洁白的床铺,小小的电视,就像我温暖的家。睡在火车上我觉得很新鲜,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我进入了梦乡。

  早上七点到了武汉。走出火车站,一股空气迎面扑来,好像在说:“欢迎您们来到武汉。”我们找了一个酒店住下,放好行李,就出发去黄鹤楼了。到了那儿,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唐代一位诗人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爸爸告诉我: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迫不及待想爬上黄鹤楼,于是我们几个小朋友,顺着弯弯曲曲的楼梯,一口气奔着爬上了黄鹤楼,几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登楼远眺,武汉的风光尽收眼底,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快看长江大桥”,顺着游人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我连连拍手兴奋地说:“我也看到了。”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了愉快,也被黄鹤楼那古典的建筑风格所陶醉。我真喜欢这个地方。

游黄鹤楼作文2

  今天,我和爷爷,婶婶,弟弟文博一起去武汉黄鹤楼玩。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这就是非常著名的“黄鹤归来”雕像,婶婶给我们照了相。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一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我兴冲冲地进了黄鹤楼,呀,原来里面是有九层呀,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二层之间都有,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

  第一层是大厅,大厅里面有壁画《白云黄鹤图》,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

  二楼大厅气氛淡雅,四周是各种名人书法及绘画,清新美丽,显示了中华古文化的智慧。

  三楼和四楼的古诗、古画看不尽,

  站在黄鹤楼顶,向下望,我看见了千禧吉祥钟,它是*建国后最大的钟。对面是白云楼,再向另一边看,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就像一条彩虹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雾中若隐若现,如此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果然名不虚传啊,天下名楼——黄鹤楼!

游黄鹤楼作文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今天我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黄鹤楼。黄鹤楼是万物内角的结构,什么是外务那走呢?就是从外面看它只有我了,但是它实际上是有九楼的黄鹤楼,为什么叫黄鹤楼?是因为有一个在谁身上的酒馆酒馆的老板性情有一位倒是天天来酒馆和球,但是酒馆的老板他从不说这位道士的前十年过后倒是在橘子皮上画了一条黄鹤。你是每当有客人来喝酒你,黄鹤就来跳舞劝酒,于是酒馆从此生意兴隆,过了几年倒是乘着白云来到了酒馆收走了黄和微信,老板这些钱够酒钱了吗?姐老板说够够了,于是倒是飞走了,姓老板为了感谢倒是在雪山上建了黄鹤楼,黄鹤楼经过了各种年代,每个年代的黄鹤楼都不一样。如今的黄鹤楼是1981年改造的。

  黄鹤楼最特别的.地方是离黄鹤楼由三十米的一个造型这个造型似春用四兽于是就流传的一句话叫春黄鹤楼最特别的地方是离黄鹤楼有30米的一个造型,这个造型似春用四兽,于是就流传的一句话叫这春无头,寿无边。

  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已经十分高超了,在古代人们就可以见出外五内九的黄鹤楼。身为现代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

游黄鹤楼作文4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气候炎热,号称*的“四大火炉”之一。这里不仅有鸭脖、热干面、武昌鱼、锅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有举不不胜举的名胜古迹,如东湖、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户部巷等.然而要说最具有代表性,名气最大的就是黄鹤楼了。黄鹤楼最早修建于三国时期,因战乱后又多次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位于蛇山之上,长江之滨,修建于1981年,高51.4米,共有五层,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武汉长江大桥交相交相辉映。

  进入景区沿山路而上,不一会就到了黄鹤楼脚下,进入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白云黄鹤”的巨幅陶瓷壁画,我不顾炎热的天气,汗流浃背,迫不及待地爬上了顶楼,踏入楼廊,一阵 凉 风袭来,令人精神一振。极目远眺,长江如一条长长的丝带横在眼前,将市区一分为二,*风光尽收眼底。从古至今,无数历史名人崔颢、李白、王维、白居易、岳飞、*登临黄鹤楼时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唐代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为有名了。

  黄鹤楼内分层陈列了与武汉有关的历史及名人画像,并根据历史记载复制出了各朝代黄鹤楼的模型,置身其中,欣赏不同的黄鹤楼,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与前行。

游黄鹤楼作文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句描写的就是名胜古迹—黄鹤楼。去年国庆,我和家人一起去武汉玩。武汉被长江和它最大的支流汉江分成了汉口、武昌和汉阳。武汉最著名的景点黄鹤楼就坐落在武昌的蛇山上。

  我们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走*黄鹤楼。黄鹤楼一共有五层,每一层的角上都微微翘起,上面挂着一个个小银铃。一阵风拂过,铃铛们摇晃起来,发出“叮叮”的响声,那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听着十分舒服。黄鹤楼的门前有两只铜仙鹤,它们站在一只神龟背上。它们修长的长脖子优雅的弯曲着、凝视着对方,细细的腿站得笔直,翅膀缩在身体的旁边,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国庆节来参观黄鹤楼的人太多了,排队登楼的队伍更是绵延上千米,我一边排队一边无聊的拿着门票看,突然发现手上的门票竟然是一张明信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第一次郑重地书写了明信片并投递到旁边的邮筒里,我要给千里之外的亲爱的老师送上问候。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进入了黄鹤楼。一进门厅,一副用瓷片拼成的壁画展现在我眼前:一只黄鹤伸开巨大的翅膀在蓝天中翱翔,一位白胡子仙人坐在上面。远远的地面上,人们似乎还有些恋恋不舍之情,这不正是崔颢所写《黄鹤楼》的景象!我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步入第三层,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古代诗人的肖像画和他们关于黄鹤楼的诗,我把每首诗都细细品味一番,每首诗都那么深情、那么有意境,我不禁佩服不已。当我到顶层时,武昌景色尽收眼底,向左望去,波涛汹涌的长江滚滚东去,修建于三国时期黄鹤楼,不知道是否见证当年的赤壁之战?我向右望去,不远处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多少革命战士的付出才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当我们回到地面时,天色已*傍晚,我突然发现黄鹤楼一层接着一层亮起了灯光,当灯光全亮的一瞬间,大家一起欢呼起来,黄鹤楼在橙黄的灯光下更加壮丽!

  啊!黄鹤楼,你凝结着千年的文化、又见证了千年的变化,我要深深的赞美你!

游黄鹤楼作文6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前年暑假,我有幸去了武汉,领略了黄鹤楼的风采。

  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刚登上蛇山,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迎面而来,楼高五层,最高层正中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黄鹤楼”。每层边上都有黄色琉璃瓦砌成的飞檐翘角,如黄鹤正展翅欲飞,我想这便是“黄鹤楼”得名的原因吧。

  走进一楼大厅,一副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这幅壁画有两层楼高,壁画上祥云飘飘,烟雾缭绕,云雾中一只黄鹤引吭高歌,展开有力的翅膀,向蓝天白云深处飞去。一名白发苍苍的仙人短笛横吹,悠然自得地坐在黄鹤上,他的衣襟在微风中微微飘动,那么悠然,那么飘逸,我仿佛听到那婉转悠远的笛声在空中萦绕……地上,一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在楼前载歌载舞,他们手握酒杯,仰望着天空,目送着仙人与黄鹤,渐渐地消失在雾霭之中。此情此景,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崔颢的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还有个美好的传说:相传有户人家开了座酒馆,有位仙人天天来喝酒但从不付酒钱,为了感谢店主对他的千杯之恩,便在墙上画了只仙鹤,可以翩翩起舞为酒客助兴,从此酒馆生意非常兴隆。过了十年那名仙人回到酒馆,他一吹笛子,画上仙鹤竟飞了出来,仙人驾鹤直上云霄,消失不见。为了纪念这位仙人,这户人家便建了这座黄鹤楼。

  上到二楼,陈列着历代黄鹤楼的模型。黄鹤楼多次经过战毁后重建,所以每个朝代的黄鹤楼造型都各不相同。这些模型细致逼真,即使是一片小小的瓦片,纹路也清晰可见,层次感分明,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让我感受到历代黄鹤楼的沧桑变迁。三楼四楼主要是一些人文壁画,展现了唐宋时期如李白、孟浩然、崔颢、白居易、岳飞等文化名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吟诵黄鹤楼的诗词。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高层五楼。极目远眺,武汉长江大桥一收眼底,高大的桥头堡就像两位驻守阵地的大将军,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纹丝不动。桥上车水马龙,时不时开过轰鸣的火车,桥下万吨巨轮缓缓驶过。远处,龟山静静地横卧江中,龟山上的电视塔高耸入云,长江*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整座城市一片生机勃勃。我不由得想起了*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李白和崔颢生活在现代,他们又会吟诵出怎样的诗句呢?

  黄鹤楼,多少名人曾赞美过它,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它历经沧桑,却愈加华美。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我赞美这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黄鹤楼。

游黄鹤楼作文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和妈妈来到黄鹤楼已经是七月了,却带给我不同的美。

  黄鹤楼坐落在武汉的蛇山之上,共有五层,整幢楼都金碧辉煌,非常的雄伟壮观。这幢楼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曾是“军事楼”。黄鹤楼远远的望去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黄鹤,顶部有一个柱子像鹤头,房檐就像鹤的翅膀和羽毛。在楼下,有两只分别站在石龟和石蛇上的黄鹤,上面写着“楚天极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一进门,有一副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白云漂浮,一只器宇轩昂、姿态优美的白鹤在展翅高飞。

  我一层一层的欣赏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五楼,瞬间,眼前的美景把我美呆了,站在楼上远眺,武汉长江大桥、晴川桥尽收眼底。晴川桥像彩虹飞架在汉江*;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漂浮在长江之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次我真正感受到*笔下的大桥。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空,游人也渐渐归去,我与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

  回去的路上,我细细品味黄鹤楼带给我独特的美,不知下次重游,又是什么时候了。

游黄鹤楼作文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9

  在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武汉黄鹤楼游玩。到了黄鹤楼的入口。

  一进去就可看见有一个非常高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座喷泉和四座亭子和一个规模巨大的黄鹤楼。黄鹤楼外的喷泉还冒出缕缕青烟。有人觉得比较热或者比较累,就可以在亭子下面乘凉继续往东走。

  就来到了黄鹤楼前,他大约49米高,一共五层楼的黄鹤楼尽收眼底,再远处看黄鹤楼有一个。攒尖顶。在*处看黄鹤楼,墙上刻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壁画,非常精美,我走进黄鹤楼。但内部第一层都是一些壁画。黄白云,黄鹤楼。这幅画以白云江水仙鹤为主题,我从左边的楼梯上学来到了第二层,第二层的主题是历史,在这一层大厅里,分别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样子这会儿从右边的楼梯上来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第三层,第三层选的是唐宋时,三位诗人写的诗,分别列在两边,第四层都是各种骨雕刻的,花隔扇盒红木屏峰,把整个大厅布置古装古色,最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站在第五层的观景台,我们可以把整个长江。源流尽收眼底。

  我们从黄鹤楼出来继续往东走,就可以看见有一口大钟游览完黄鹤楼了,人就会几个的去调这口大钟,这时就会听见大众碰撞出来的声音非常大。游览这个地方,游览完这个地方,

  继续往前走着,就到了终点了,我看着黄鹤楼依依不舍的走了。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5)

——《黄鹤楼》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而形神兼备。课文中的每一首诗都描绘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浸润着诗人真挚的情感。《赠汪伦》一诗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人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好朋友汪伦深情地长着歌来送行,他踏地为节奏,边走边唱边挥手。这幕送别的情景出乎诗人的意料,使诗人感动不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别的画面:柳絮如烟,繁华似锦,黄鹤楼下,长江之畔,诗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离去。孤帆渐渐消失于天边,长江之水依然浩浩荡荡滚滚东去。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孟、帆、唯”。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赠汪伦》。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句,喜欢的学生可以跟背。以此激发学生学*、积累古诗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二、授新:

  1、出示《赠汪伦》,指读,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自己练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读、反馈。全班齐读。

  4、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诗意。(学生先回忆归纳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结合插图、查阅背景资料等。)

  5、大组汇报诗意,其他人补充纠正。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诗意;并贯穿朗读指导,结合自身体验想象人物心情。

  6、练*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7、指读反馈。

  8、指导、练*背诵;默写。

  9、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师巡视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10、大组汇报。

  三、拓展:

  交流积累此类表达友谊的古诗,如《别董大》,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

《黄鹤楼》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问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初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长江边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鸱点点、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2、用心地读读每个词,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3、齐读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人文本;美美读词,初人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铺垫。另外,引导学生读词,说出理解,无疑引导学生读中恩,读中想,有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感悟情感

  1、就在这伤感而又美丽的烟花三月,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呢?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边默读边勾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出人物的动作,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A、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B、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此时是什么样?

  C、谁能读出这样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

  D、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导学生抓句子,谈理解,谈感受,使得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再通过引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说,说中品,渐渐地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谁愿意做做那伤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学生表演并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的“演”不是装饰,是为了再现话别情境。拉*古*距离。以“演”促读,以评促读,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感受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这种“演、评、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由图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图)“相见对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们看,江边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敛了笑容,他们在为这对友人的分手而伤感。

  2、(音乐起)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怎么样了?

  3、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李白伫立江边,望着一江春水,不忍离去,此时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文本中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充分利用这一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细观画面,引导学生围绕美景想象,给景以人的灵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强烈的渲染,学生深受感染,融化在离别的忧伤里,欲罢不能。)

  (五)配乐读诗升华情感

  1、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出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课文学到这儿,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诗句的意思。

  3、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诗让学生配乐朗诵)

  4、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盂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

  (设计意图:由乐曲导人,学生的学*兴趣再次激发,同时凄婉惆怅的乐曲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佳境,学生感伤的情怀随之升腾,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伤感的音乐中学生动情地诵,感伤地读,那伤感的情怀彼此传递,那思念的话语静静地流淌,那感动的真情打动人心直至心灵深处。)

《黄鹤楼》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送别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回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请你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

  2、板书:黄鹤楼

  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细细品读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学文悟情

  1、学*课文1-2自然段

  (1)介绍黄鹤楼

  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

  出示图片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

  出示: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指导朗读词语

  (2)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酒送行,(板书:饯行)

  a理解“烟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浓,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

  柳絮飘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烟花三月”

  c结合地图理解“下扬州”

  出示地图,烟花三月,好友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自西向东,前往繁华的扬州城,扬州那时候也叫广陵。

  (3)绚丽多彩的季节,在巍峨耸立的黄鹤楼上,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出示1,2自然段

  学生交流,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藏”“依依惜别”

  李白与孟浩然相视无语,谁也不忍开口道别。配音朗读1,2自然段。

  2、学*课文3—4自然段

  (1)不忍别,终需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引读

  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

  江东下,前往扬州,不只到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洒脱、率直的礼拜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生: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

  师: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指名读,

  师: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读1、2句

  生: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过故人庄》……

  师:的确,这些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诵。

  师: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让李白深深折服。

  指导朗读,

  生:我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师: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

  齐读

  b、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万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酒请您——

  引读

  为什么遥满饮此杯?(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

  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齐读李白的话

  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2)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请你来

  品品孟浩然的话,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交流,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暂时分别)

  板书:话别

  小组分角色练读。

  (3)引读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别,终需别。你看,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那是在述说这千言万语,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b(师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时,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这样站着,站着,看着,看着…

  …直到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水天一色,他还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还在默默地说什么?

  学生交流

  板书:目送

  c齐读第四小节

  (4)他的祝福,他的牵挂就让这滚滚的长江水伴随友人直到扬州。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板书:吟诵

  配音齐读

  (2)喜欢这一首诗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的名诗。配音背诵。

  板书:

  饯行

  黄鹤楼送别话别依依惜别

  目送

  吟诵

  【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

《黄鹤楼》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结合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3、通过诗文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和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诗文。

  2、领悟诗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间的深情。

  3、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预*:自学字词;读通课文;简单批注;提出问题。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朗读(师生互动)。

  3、说说诗句大意。(教师简评:说得不好不要紧,让我们一起学完了《黄鹤楼送别》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会理解诗意,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分步板书:①板书“黄鹤楼”,介绍有关地理位置及历史;②板书“送别”,理解意思;③读题,指导读出“别”味。)

  二、检查预*情况:

  1、分节读课文。(教师视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2、结合课题,理解课文大意:

  谁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

  三、学*第一自然段:

  1、速读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书本,看谁了解的信息多?(汇报、交流。)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长江边的黄鹤楼;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饯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以读促悟。(读出暮春三月的美;读出将要惜“别”的情。)

  四、学*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两位大诗人,一对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们的心情怎样?②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默读2、3自然段。

  2、讨论:

  ①“……,一会儿……,一会儿……,……”(不去触动,依依惜别)

  ②李白的语言;(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何日再见、满饮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语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暂时、永世不绝等)

  (以上三句话由多媒体出示,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并作简要板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会说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因为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话别”场面谁也不清楚,编写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学生也可以尝试。)(这一环节的训练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学*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教师引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学生跟读后文)

  1、多媒体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在这段话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别之情的有哪些词?)

  (“伫立、凝视”,这两个词表面看起来如雕塑一般,但是透过这种“*静”,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内心怎样?)

  (反复朗读,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过渡: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

  2、多媒体投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朗读。

  3、说诗句意思。

  4、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指导要到位)

  六、拓展:

  课文从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没有再写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呢?(讨论,由学生想象关于孟浩然别李白后的内容,并且完成板书。)(抓住诗文的空白进行想象)

  七、学生质疑:(视质疑内容,随机而定,教师也可适当提问。)

  八、小结:(略)

  九、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小练笔:孟浩然别李白

《黄鹤楼》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二、多形式朗读古诗

  三、深入感知古诗

  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问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问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四、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五、再次朗读古诗

  六、作业布置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6)

——《黄鹤楼》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黄鹤楼》阅读答案1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 )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字词。(2分)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3分)

  隅( )遂( ) 翼( )

  窥( ) 倚( ) 耸构( )

  3、翻译下列语句。(6分)

  观其耸构( ),高标( )

  重檐翼馆,四( )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用文中原句填空。(4分)

  在文中, 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 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6、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2句(2)。

  参考答案

  1、略

  2、角落 于是 像张开的鸟翅 看 靠* 高大的建筑

  3、略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阅读答案2

  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问题。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岳阳楼、滕王阁

  (2)寂寞、惆怅

  (3)日*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黄鹤楼》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黄鹤楼》阅读答案4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赏析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砲,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收复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战死,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死亡。“膏”,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是说老百姓在战乱中饿死,尸首被丢弃在溪谷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后四句为一层。作为“精忠报国”的英雄,词人决不甘心如此,于是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受大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气度,跃然纸上。“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与上“铁骑满郊畿”呼应,挥鞭渡过长江,消灭横行“郊畿”的敌人,收复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极为贴切,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今湖北武汉市。“骑黄鹤”,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结末用黄鹤楼典,不仅扣题,且带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词作下片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踰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岳飞《五岳祠盟记》)的爱国将帅形象。读这首词,可以想见他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

  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

  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

  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1)从本词语言及内容看,属_____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2分)

  (2)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3)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2分)豪放词 苏轼 辛弃疾(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的景象,最后想像京城附*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3)(2分)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即可)

《黄鹤楼》阅读答案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________________

  9.( C )(2分)

  10.(3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7)

——《黄鹤楼送别》教案 (菁华5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1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音乐,(可能的话多媒体)

  (过渡:伴音乐)

  相聚意味着别离。朋友,我走了,为我送别。

  眼前迷蒙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鸟,浓浓淡淡日子里的琐碎似云影般随风轻摆,搁浅心情之舟,我试图打开耳朵听尽这一季五音之外的声音,我试图翻尽书页捕捉一切淋漓尽致词句,我试图用一种恬静而亘古不变的素语来形容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彩,这一季枝枝叶叶都是离情,这一季千缕暇思已迈上枝头。这是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离情啊(导出第一自然段:或范读或听录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边出示黄鹤楼图片)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透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你能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用笔划划。

  第二段:找出:一会儿……一会儿……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黄鹤楼下,李白、孟浩然举酒话别:指名读李白的话

  孟浩然何尝不是如此:自读

  体会友情之深(李白的话理解时应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等词,孟浩然的话理解时要抓住“海内……”“永世不绝”等词句)

  练读、分角色读

  表演

  (过渡)朋友要远行了。也许会回来,也许不会。我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离别,我甚至以为,我已经*惯了这样一种离别,但是,也许正是这丝丝入耳的幽扬音乐,又或者是那茫茫的江水,让我又一次莫名地陷入了一种伤感。我注视着这烟波中的长江,如同注视着生命里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假如情绪可以溶化,我想,此刻我的心便已渐渐溶化在了这东去的江水里,有些苦涩。

  我心中似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我无法割舍你,我的朋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如果此时你便是李白,当朋友登上小船,当朋友的身影在自己的眼中渐行渐远时,你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想的是什么?

  学*第四自然段,体会诗人感情

  是啊,诗人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学生随即说出诗句)

  你此时,能感悟诗句的意思和诗句中蕴涵的全部感情了吗?

  交流

  你还能说出些古人用来写离情的诗句吗?

  小结

  不必努力去记忆一些往事里的细节,因为这些恍如就在眼前,如此的具体,又如此的亲切。

  我们相互注视的时候,在彼此的眼中似乎还可以看到曾有过的欢笑和眼泪。无论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是在有点阴郁的雨中,这个城市,都曾留下曾经共同散着步前行的身影。

  人总是要离别的。在这暮春时节,记忆依然可以在草长莺飞里流淌。我想,话别,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时间,可是友情,却是一辈子的……

《黄鹤楼送别》教案2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三、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黄鹤楼送别》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黄鹤楼送别》教案4

  一、 谈话导入,初识古诗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朋友啊,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美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

  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

  (2)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

  (3) 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那么像这样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

  “脍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脍,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脍”就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脍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简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内容。

  2、作者以《黄鹤楼送别》为题,从暮春三月开始讲起,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1300年前发生的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围绕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话简要说一说吗?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的动人情景。)

  三、 创设情境,学*新词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区别:“饯行”与“送行”(饯行是备酒食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图

  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你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绘这幅画面?

  相机出示: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四、 适度拓展

  1、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谁?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怎么会成为知己的呢?(教师讲解)

  3、补充《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教师朗读。

  (2) 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3) 课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4) 两年后的春天,李白东游至今天的武汉市,再次与孟浩然相遇,两人感情更进一层,常常在黄鹤楼上饮酒作诗,黄鹤楼是两人相聚相亲的地方,黄鹤楼就是他们感情的见证。

  (5)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到广陵(现在的扬州)去黄鹤楼在长江的上游,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千里之遥啊!今日之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到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这个故事。

  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情

  深厚情谊

《黄鹤楼送别》教案5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体会句子含义等。学生想象力较丰富,能通过自

  己的感受个性化的阅读。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5课,齐读课题。

  2、课文写谁送别谁?板书:李白 孟浩然

  3、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此时的心情?

  4、“依依惜别”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导读。

  (二)、抓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到长江边,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离情别意。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红色的字。“藏”的什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从哪个词知道的?谁能读出这种情感。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三)、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

  2、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从李白的话中读出哪些情感?

  3、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以及不舍离别之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5、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师背第四段)指名生读。

  6、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伫立”吗?“依然伫立”呢?

  7、指导学生体会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四)、扣诗眼,升华感悟离情别意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出示诗。1、 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孤”呢?

  2、 指导学生抓住诗眼,升华离别之情。

  3、 指导学生读、背诗。

  4、 小结升华情感。


黄鹤楼作文450字合集5篇(扩展8)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精选5篇)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 1

  这个“五一”假,我们全家决定一起去武汉旅游,我心里非常的高兴,黄鹤楼游记作文。我们第一个旅游景点是黄鹤楼公园,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走进黄鹤楼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雄伟壮观的黄鹤楼,游人已经把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

  黄鹤楼的前方有仙鹤的雕像,雕像下有一块石碑,原来,石碑上写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感动了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变脱胎下凡,昭普天同庆。

  原来,黄鹤楼的取名还与仙鹤有关。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是用木材建造而成的,外表漆成了褐色,直通云霄。然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的第五层,我眺望远方,看见了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桥有两层,上面跑着穿流不息汽车,下面奔驰着火车,另外,我还看见了房子、大森林、教堂、繁华的马路以及渺小的人……我把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真美啊!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把这个珍贵的镜头拍了下来,小学五年级作文《黄鹤楼游记作文》。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接着,我们又慢慢的下楼,一边下楼还欣赏着各个楼层眼花缭乱的商品。“天下没有步散的宴*”,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公园,但黄鹤楼的美景最终还是使我难以忘怀。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 2

  在寒假到来之前,我和爸爸妈妈约定一起去武汉玩。春节假期我们开启自驾模式,大约十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武汉。

  武汉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绚丽多彩的风景,我介绍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

  我们乘着车前往黄鹤楼,从远处看,犹如一座高高的巨人,我们买了三张票进了黄鹤楼景区大门。因为天空下着小雨,我们决定坐着观光电瓶车到黄鹤楼去,观光车穿过幽静的小道,到达了岳飞广场,看着广场上的岳飞,感觉非常有英雄气概,因为天色暗淡,所以不能展现他真正的雄伟。

  停了两三分钟,我们便出发了,缓缓地,看着小道旁边的绿植,非常新鲜,绿色的树叶,丁丁作响,像是大雨给他伴奏一般。

  很快,就到了著名的黄鹤楼下,黄鹤楼是黄鹤楼公园的主楼,远远看去,屋顶四周的边缘尖角上有形态各异的龙,有的嘴里咬着一颗大珠子,有的龙回首相望,它们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旁边更有一些建筑为其添彩。我们进了黄鹤楼,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瑰丽的壁画,几首古诗融入其中,真是相得益彰!再上一层观看,有许多凤凰的图案,非常引人注目。我们靠着栏杆,从上面鸟瞰,非常壮观,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又上了好几层楼,有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在这座名楼上作诗,比如:李白、贾岛、王维。多得是。真不愧是黄鹤楼啊!有这么多著名的诗人为其添光增彩。黄鹤楼的建筑也是非常精致,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木头,在翘起的部分,还有螺旋的图形。真是锦上添花。黄鹤楼的外观,内部,都让我赞不绝口。无愧于千古名楼的称号!

  游玩黄鹤楼时,我想到的是参战的士兵,想到的是将军勇敢威武,这种精神让我们学*,向古代为国勇敢奋战的人们致敬!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 3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巧,那次是五月份去的。每当想起站在黄鹤楼顶峰,观赏到的壮丽锦绣,心中便一阵狂喜。

  刚进入黄鹤楼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它们做的非常精美。被这些小玩意吸引去了眼球,却忘记了眼前的那座庞然大物。返过神来,我立即冲进了楼内,里面的景象真是让我吃惊。悬挂着的装饰灯高贵而又典雅,与门槛相对的墙上,刻上了一副雄伟壮观的壁画,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道着画的意境和诗意。可惜,因为时隔多时,已经遗忘了画的内容和它美妙的故事。来到二楼便看到一些挂在柱子上的诗词句,墙上刻画的也有许多。再往上一层,是卖纪念品的地方。爬了老久,我终于到达了顶峰。哇,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小斑点”来回的挪动位置,还有那宽长的长江,长江上的渔船,此刻显得那么秀气,可爱,玲珑。围绕着黄鹤楼的参天大树竟与我一般高矮了,楼下的大钟,不时的敲击着。“咚----咚”,仔细瞧瞧,原来是,只要有人往大古钟下的小瓷碗投中一枚钱币,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就会把大钟敲响,并拿着个大喇叭,喊叫着“事业腾达,万事如意”。再看看这个钟,简直就是从少林寺拉出来的一样,估计的确是。

  离开黄鹤楼,我远远的遥望着它,凝视着多次出现在电视和报纸的楼,从古代吟用到今夕的楼,令人向往而充满希望的楼。不由得一阵惆怅,黄鹤楼已无原味气息,而是透露着一股浓浓的现代化风格,是的,如果不重新修建,那我们还能一睹它的其貌么?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 4

  7月19日,是个晴朗的日子,万里无云,黄鹤楼游记。我参观了湖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古朴清雅的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大桥边的蛇山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楼,不论是飞檐流阁,还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非常壮观。

  来到黄鹤楼前,“气吞云梦”四个大字马上给你气势磅礴的感觉。登上顶层,江城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之水碧波荡漾,浪花翻腾,所向披靡,赛过湖河,敢比大海,气势雄伟,不尽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 。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则是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宽阔的沥青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卡车……川流不息,街道上人来人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派时尚的都市景象,与这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黄鹤楼在美丽上又多了一份历史价值。

  在楼中,琳琅满目的纪念品让你应接不暇,个个别具一格,精巧华丽,大的美观大方,小的玲珑奇巧。

  下楼后,接着向前走,有一个大钟,来撞钟的人络绎不绝,钟声雄浑悠远,响彻蛇山。

  再往里边走,会有许多道门,走到最后有一大座岳飞的铜像,牵着一匹骏马,后边的石头上还刻着“还我河山”的字样,下面落着“岳飞”的款。

  啊!黄鹤楼,你依着蛇山,傍着长江,点缀了我国这只大公鸡的心脏。你不仅是我国亭台楼阁的一块瑰宝,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焦点,真不愧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啊!

  游黄鹤楼作文500字 5

  正如不到长城不算去北京,不看兵马俑不算去西安,那么,如果不到黄鹤楼,也不能算是去过武汉。所以,一吃过中饭,我和爸爸妈妈就来到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参观游览。

  站在景区前,远观黄鹤楼,朱红的墙柱、金黄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进入景区,再看眼前的黄鹤楼,是多么雄伟壮丽啊!72跟圆柱拔地而起,尽显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四周还有铜雕、牌坊、亭台、楼阁等等建筑,如众星拱月般点缀着,使黄鹤楼更加层次分明,气势恢弘。楼的正中,端写着四个镏金大字:三楚一楼。我们直奔五楼,来到黄鹤楼的观景走廊。举目四望,不禁被眼前的绮丽风光惊呆了!大江**的景色历历在望,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不尽长江滚滚流逝;大桥在脚下蜿蜒,白帆在远处飘遥……让人不由得心生诗情。怪不得诗人崔颢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仙李白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连***也赞叹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确,眼前的画面壮阔、美丽,简直难以用语言去表达。

  下得楼来,楼内的展品也令我们眼前一亮。有波涛滚滚的长江画作,有展翅高飞的仙鹤雕像,有形态各异的黄鹤楼模型,还有八仙过海的根雕作品……这么多精美的画作、栩栩如生的雕塑,让我们感受到了黄鹤楼的悠久历史,领略了武汉的城市魅力。

  时间如流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黄鹤楼。前往下一站,宜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