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

首页 / 作文 / |

  春江晚景作文 1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薄薄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人间,长江**到处都留下了它的足迹。

  看!那春江上几只鸭子已经在玩耍嬉戏了。那静似明镜,绿如翡翠,清澈见底的江面上,那几只鸭子在河中游泳,给春江荡起了许多波纹,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春江岸边有许多红似火,粉似霞的桃花,还有高大挺拔的“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那桃花和竹子合在一起时,红中带绿,绿中带粉多像是穿着绿色衣裳的战士们头上戴着一朵朵美丽的桃花。此情此景,真想去林中漫步,学学蜜蜂,看看这朵,吻吻那朵;学学蝴蝶,时而飞翔,时而停下。在竹子与桃花前面有一排排又绿又矮的小人儿——蒌蒿,在那儿蹦来蹦去的。又嫩又尖的芦芽与蒌蒿争先恐后的往上蹭,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参加这五彩缤纷的盛会。

  蒌蒿、芦芽的邻居——柳树披散着长发,梳起了翠绿的辫子,摇了摇,像倾泻而下的瀑布,感觉美极了。而江中的海豚也禁不住跃出水面,想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河豚转了几圈又发现那儿飘着一个鱼钩。哦!原来是渔夫在那儿钓鱼呢!他抽着旱烟,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静静地等待着鱼上钩,真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看到这幅画面的惠崇,激动不已。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江晚景图》就诞生了。

  而在一边偷偷观看的苏轼,看到惠崇作画,又挥笔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 2

  翠绿的竹林外,两三只粉嫩嫩的桃花开了,花儿浓烈的香气迎面扑来,弄的来来往往的人们直打喷嚏。天气慢慢暖和了,在江上游动的鸭子们,不停的用脚掌拍打着水面,脖子还一伸一伸的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江边很多的蒌蒿数也数不清,旁边还有一些嫩绿的芦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这时,一群河豚浮出水面摇着尾巴游走了,原来春天还是河豚产卵的季节啊!

  春江晚景作文 3

  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

  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

  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

  江对面几棵柳树屹立岸边,好似一个个刚强的卫士,柳树绿是本来,但它和美结合,就绿得生辉,美得像西施。

  春江上忽隐忽现的小船,那是渔民在辛勤劳作,那一只只小船像一轮轮月牙浮在江面上,加上蓝天白云,岸边绿竹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江晚景作文 4

  嫩绿的竹子外面包裹着一周密密层层的粉嫩的桃花,一个花瓣挨着一个花瓣,围成圆形。

  鸭子们在江面畅游,有的用红艳的脚掌扑打着*静的江水,掀起一阵阵白色浪花,波光粼粼的江面慢慢变暖了,鸭子当然是第一个知道的。嫩绿的蒌蒿和芦芽才刚刚发芽,很短。

  这也正是河豚回江产卵的时节。

  春江晚景作文 5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残存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人间,大江**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春天来了,江里面的薄冰融化了,春江是那么的清澈,清澈得像一块玻璃,把岸上的美景都倒映在了江里。一群鸭子踱着方步来了,它们穿着雪白的羽绒服,见面就嘎嘎地叫,好像在说:好久都没有见到你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接着便跳下河,欢快地玩起水来。春江旁边的竹子是那样笔直,矗立江边像战士站岗一样,守护着春江。桃花开了,它那外粉内红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微风一吹,香味扑鼻,真有点十里飘香的感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开半合,还有的全然盛开,多像羞红脸的姑娘。一群蜜蜂飞来,“嗡嗡”地边歌边舞,好不热闹啊!

  蒌蒿和芦苇像捉迷藏的小朋友探出头来,它们长在水边,绿绿的,嫩嫩的。给江边增添了无限生机。突然,岸边有一位老人在礁石上垂钓,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垂钓者。他知道美味的河豚,洄游产卵来了。

  惠崇从茅屋走了出来,来到江边,投进春天的怀抱。他靠着一棵柳树摊开画纸,用自己灵动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春天,然后给画取了个温暖的名字——春江晚景。这一切被苏轼看到了,他便写了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 6

  河岸边,嫩绿的竹林中掩映着几枝粉红色的可爱桃花,微风吹来,一片片粉嫩粉嫩的桃花轻轻飘落,夹杂在嫩绿的竹叶间。江面上,小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一群鸭子在水上欢快地嬉戏,偶尔一条小鱼跃出水面,吐出个泡泡,鸭子们看到这肥美多汁的小鱼后你争我抢,都想独吞这条小鱼,它们争吵起来,这喧闹声打破了早春里,湖水特有的宁静。它们游啊游啊,最先感知到江水变暖,春天已经来了。

  岸边长满了蒌蒿和芦苇,这些蒌蒿刚刚冒出地面,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扫视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好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努力探出小脑袋,让自己长高高,仿佛对这个七彩世界充满了向往,想好好看看这优美的风景。

  这烂漫无比、生机勃勃的早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生子的季节啊!这时候的河豚才是真正的肥美多汁,很受美食家的喜爱。

  江南水乡早春时节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江美景,让人迷醉!

  春江晚景作文 7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花红竹绿,像在仙境里一样。鸭子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它们有的伸着脖子看着天空,有的用红红的小脚丫不停地拍打着碧绿的水面,有的把橘色的嘴巴在土黄的身子上挠呀挠,他们是最先知道春天来了的使者!

  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抽出嫩绿的小芽,而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春江晚景作文 8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薄薄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春是如此的美丽,翠绿的长江荡漾着几圈涟漪,清清的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翠绿的玻璃。几只鸭子正在江面上欢快的玩耍。它们穿着洁白的棉袄,时而清理羽毛,时而品尝河鲜,时而戏水追逐,这样的画面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风轻轻地吹动,几片翠绿的竹叶飘下河面,一丛翠绿的竹子矗立在河上,那么直,那么绿,那么高,就像是这段长江的“守卫者”。而从竹子上又散出了一股淡淡清香,那是因为在竹子边盛开了几朵桃花,粉里透红,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桃花的香味,引来了蜜蜂、蝴蝶,它们在花儿上尽情的舞蹈。饿了,就吃几口花蜜,这是多么的欢快呀!

  此时,在湖面上出现了一道水花。哦!是鱼儿在嬉戏,它们游荡在蒌蒿和芦芽间,仿佛它们也被脆嫩的蒌蒿和芦芽吸引了,它们是那样的绿,长短不一,芦芽从水里钻出来,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而蒌蒿挡在芦芽的上面,像防护罩一样保护着芦芽和水下的生物们。

  忽然,一只河豚跃出了水面,对于杂技演员来说十分轻松,可对于河豚却十分困难,它们离开大海的怀抱,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江的上游,这期间危险重重,随时都可能就此丧命,而它们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么深沉伟大的母爱啊!

  夕阳照耀着大地,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清绿的江,可爱的鸭,坚强的竹,美丽的花,遍地的蒌蒿,嫩绿的芦芽,肥嫩的河豚,淘气的鱼虾,还有专注的渔翁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

  此时,惠崇依着柳树,拿出画纸,保留着这么美好的时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 9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那粉红的花瓣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江里游着一群鸭子,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在嬉戏打闹,互相追逐,有的在埋头找鱼,还有的在散步,时不时观赏一下旁边的桃花。

  它们最先察觉到春天的到来,江岸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此时河豚也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家里来了。

  春江晚景作文 10

  阳春二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虽然远处的山还有薄薄的白雪,但春姑娘已经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了人间。

  你看,大江**都留下了她春意盎然的足迹。

  春江的水十分清澈,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又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带子,水十分绿,绿得像一块没经打磨的翡翠。

  水十分温暖,鸭子最先知道,它们不约而同地下河洗澡了,鸭子的羽毛真白啊,白得像冬天的雪。鸭子嘎嘎地叫的那样欢,好像在唱歌似的。它们有的觅食,有的钻进水里,像在与同伴捉迷藏,有的相互对视着,像久别的朋友在打招呼,好不畅快!

  短短的蒌蒿生长在水边,就像给洗浴的姑娘铺了一床上岸的地毯。一阵风吹来蒌蒿左摇右晃,又像在点头问好。刚长出的芦芽又短又嫩,就像一个婴儿刚刚出世。

  岸边的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开着花儿,花香沁人心脾,还含着甜味儿。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眼睛闭上仿佛树上就已经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还真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

  看那片竹林里像翠绿的屏障,竹子又高又直,像一根根绿色的金箍棒,一阵大风吹来,竹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是绿色卫士手拿匕首在与敌人搏斗,又像是一曲无字的歌谣。

  牧童骑着牛来到江边,牛儿低头啃着嫩草,加上石头上垂钓的老翁,蓝天白云,绿竹桃花,蒌蒿芦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惠崇见此情景,便画了一幅《春江晚景》流传后世。苏轼赶忙题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1)

——《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春江晚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 ; 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 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 .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 1 )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 2 )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 3 )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春江晚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 苏轼

  (翠绿)的竹林 (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 (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 (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

  作业

  布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来赞美春天吧!。

《春江晚景》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师读《题西林壁》,学生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小黑板出示小知识。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

  3、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4、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情况。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2)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汇总十篇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1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

  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

  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站在旁边的苏轼看到这场景便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2

  河岸边,嫩绿的竹林中掩映着几枝粉红色的可爱桃花,微风吹来,一片片粉嫩粉嫩的桃花轻轻飘落,夹杂在嫩绿的竹叶间。江面上,小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一群鸭子在水上欢快地嬉戏,偶尔一条小鱼跃出水面,吐出个泡泡,鸭子们看到这肥美多汁的小鱼后你争我抢,都想独吞这条小鱼,它们争吵起来,这喧闹声打破了早春里,湖水特有的宁静。它们游啊游啊,最先感知到江水变暖,春天已经来了。

  岸边长满了蒌蒿和芦苇,这些蒌蒿刚刚冒出地面,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扫视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好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努力探出小脑袋,让自己长高高,仿佛对这个七彩世界充满了向往,想好好看看这优美的风景。

  这烂漫无比、生机勃勃的早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生子的季节啊!这时候的河豚才是真正的肥美多汁,很受美食家的喜爱。

  江南水乡早春时节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江美景,让人迷醉!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3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动植物们都从头开始。

  在翠绿的竹林外,桃树上开着非常稀少的桃花,它们有的绽开笑脸,有的含苞待放,还有几朵只开了一点点。粉红的花瓣非常美丽。

  春天的江水非常暖,鸭子们在水里嬉戏,没有人比它们更早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它们在水面上不停地叫,好像在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

  在旁边的陆地上长满了蒌蒿,芦苇长着绿绿的而且鲜嫩的小芽,它们短短的,非常可爱。就在这时,诗人才想起来:这时候正好是河豚来产卵的时候呀!哈!我又可以吃我喜爱的河豚了!这次会不会更好吃呢?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4

  春天刚刚到来,竹子长得还有些苍翠,在这片绿色的竹林后有一棵桃花树,仔细一看,上面还开了几朵粉嫩嫩的桃花。

  春天的江水像一面镜子,干净得连江里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江水变得越来越暖了,最先知道这一消息的还数鸭子们,它们正快活地在水里嬉戏。

  绿油油的蒌蒿长的满地都是,可爱的芦苇发出了芽,春风一吹,小芽就在风中翩翩起舞,欢快地唱着那美妙的'属于这个季节的歌曲。

  河豚们逆流而上,回到江里孵卵,听说它的味道很美味,可惜有毒,不然我也去抓一条煮了吃。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5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那粉红的花瓣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江里游着一群鸭子,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在嬉戏打闹,互相追逐,有的在埋头找鱼,还有的在散步,时不时观赏一下旁边的桃花。它们最先察觉到春天的到来,江岸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此时河豚也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家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6

  阳春二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虽然远处的山还有薄薄的白雪,但春姑娘已经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了人间。

  你看,大江**都留下了她春意盎然的足迹。

  春江的水十分清澈,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又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带子,水十分绿,绿得像一块没经打磨的翡翠。

  水十分温暖,鸭子最先知道,它们不约而同地下河洗澡了,鸭子的羽毛真白啊,白得像冬天的雪。鸭子嘎嘎地叫的那样欢,好像在唱歌似的。它们有的'觅食,有的钻进水里,像在与同伴捉迷藏,有的相互对视着,像久别的朋友在打招呼,好不畅快!

  短短的蒌蒿生长在水边,就像给洗浴的姑娘铺了一床上岸的地毯。一阵风吹来蒌蒿左摇右晃,又像在点头问好。刚长出的芦芽又短又嫩,就像一个婴儿刚刚出世。

  岸边的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开着花儿,花香沁人心脾,还含着甜味儿。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眼睛闭上仿佛树上就已经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还真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

  看那片竹林里像翠绿的屏障,竹子又高又直,像一根根绿色的金箍棒,一阵大风吹来,竹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是绿色卫士手拿匕首在与敌人搏斗,又像是一曲无字的歌谣。

  牧童骑着牛来到江边,牛儿低头啃着嫩草,加上石头上垂钓的老翁,蓝天白云,绿竹桃花,蒌蒿芦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惠崇见此情景,便画了一幅《春江晚景》流传后世。苏轼赶忙题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7

  柳绿花红的春天悄悄地跑到了田野里、城市里,还跑到了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翠绿的竹林外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如美人似的桃花,有粉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几只可爱的小鸭在暖和的江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把嘴伸进水里吃那些新鲜的鱼儿,一会儿伸长脖子望着岸边嫩绿的小草,一会儿又抬着头望着空中的飞鸟,它们好像是第一个知道春天已经来到。河滩上已经满是碧绿的蒌蒿,多的都数不过来了,嫩绿的芦笋也开始发芽。这时,河豚正从广阔的大海回到小河。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8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花红竹绿,像在仙境里一样。鸭子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它们有的伸着脖子看着天空,有的用红红的小脚丫不停地拍打着碧绿的`水面,有的把橘色的嘴巴在土黄的身子上挠呀挠,他们是最先知道春天来了的使者!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抽出嫩绿的小芽,而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9

  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

  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江对面几棵柳树屹立岸边,好似一个个刚强的卫士,柳树绿是本来,但它和美结合,就绿得生辉,美得像西施。

  春江上忽隐忽现的小船,那是渔民在辛勤劳作,那一只只小船像一轮轮月牙浮在江面上,加上蓝天白云,岸边绿竹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10

  翠绿的竹林外,两三只粉嫩嫩的桃花开了,花儿浓烈的香气迎面扑来,弄的来来往往的'人们直打喷嚏。天气慢慢暖和了,在江上游动的鸭子们,不停的用脚掌拍打着水面,脖子还一伸一伸的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江边很多的蒌蒿数也数不清,旁边还有一些嫩绿的芦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这时,一群河豚浮出水面摇着尾巴游走了,原来春天还是河豚产卵的季节啊!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3)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十)份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1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残存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人间,大江**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春天来了,江里面的薄冰融化了,春江是那么的清澈,清澈得像一块玻璃,把岸上的美景都倒映在了江里。一群鸭子踱着方步来了,它们穿着雪白的羽绒服,见面就嘎嘎地叫,好像在说:好久都没有见到你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接着便跳下河,欢快地玩起水来。春江旁边的竹子是那样笔直,矗立江边像战士站岗一样,守护着春江。桃花开了,它那外粉内红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微风一吹,香味扑鼻,真有点十里飘香的感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开半合,还有的全然盛开,多像羞红脸的姑娘。一群蜜蜂飞来,“嗡嗡”地边歌边舞,好不热闹啊!

  蒌蒿和芦苇像捉迷藏的.小朋友探出头来,它们长在水边,绿绿的,嫩嫩的。给江边增添了无限生机。突然,岸边有一位老人在礁石上垂钓,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垂钓者。他知道美味的河豚,洄游产卵来了。

  惠崇从茅屋走了出来,来到江边,投进春天的怀抱。他靠着一棵柳树摊开画纸,用自己灵动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春天,然后给画取了个温暖的名字——春江晚景。这一切被苏轼看到了,他便写了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2

  春天到了,嫩蓝的天空,青绿色的小草,粉红色的小花,就连那黑白相间的小燕子,也带着它剪刀似的翅膀,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烂漫无比的春天。

  来到江边,才发现竹子已经长到屋子那么高了,粉红色的桃花已经缤纷烂漫,它们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小鸭子们在水中玩耍,有的滑动着脚蹼嬉戏,有的在水中捉小鱼,还有的嘎嘎的唱着歌,发出一声声欢快的`叫声。

  岸边长满了蒌蒿,青色的小芽布满了全身,清风拂过,它们就跳起舞来,左扭扭右跳跳,十分让人喜爱!江水已经变暖了,现在正是河豚产卵的时候。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头啊!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3

  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

  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

  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

  江对面几棵柳树屹立岸边,好似一个个刚强的卫士,柳树绿是本来,但它和美结合,就绿得生辉,美得像西施。

  春江上忽隐忽现的小船,那是渔民在辛勤劳作,那一只只小船像一轮轮月牙浮在江面上,加上蓝天白云,岸边绿竹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4

  在宋代的时候,我爸爸的老家眉山出了很有名的人,叫做苏轼。苏轼有个朋友是个和尚,是个能诗擅画的人。有提天,他画了一幅画,可是没有题字。于是,他请他的老朋友苏轼,就是苏东坡来给他的画题上一首诗。

  苏轼来到了和尚的寺庙里,这个和尚的法号叫惠崇。他们见了面后,和尚先是给苏轼泡上一壶龙井好茶。然后,说道:

  “苏施主,我最*画了一幅画,没有好的题字,现在请帮我题一个吧。”

  “师弟,把我的画拿出来给苏施主看看啊。苏施主,请喝茶。请请……”

  画被拿了出来。苏轼向来知道惠崇是很善于画画的,也很喜欢他画的画。其实,苏轼也是很会画画的,他的书画是当时四大名家之一呢。看见画被拿出来,苏轼赶紧站起来,仔细地观看起来。

  这是幅风景画,画面有条河,是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画的正是春天,河边生长着青青的草。几笼茂密的竹子中间闪出几枝粉红色的、艳丽的桃花。桃花映在水里,和水底碧绿的水草相晖映,显得春意盎然。

  在这在、几枝桃花下,有三两只鸭子正在欢快地游泳。这时节的水啊,只有鸭子才知道是热还是冷。它们在水里有的在寻食鱼虾,有的在挥动它们洁白的翅膀,还有的在相互有嘴来给对方梳理羽毛。

  河边低洼的地方生长着很多叫做蒌蒿的野草。这种草的嫩芽是可以吃的,用来蒸蛋来吃,还可以用来凉拌着吃。蒌蒿嫩芽吃了是可以打毒。在那些蒌蒿傍边还生长着一些芦苇,现在的芦苇还只是写短短的嫩芽呢。芦芽也是可以吃的,可以炒着吃,素吃,和肉炒都好吃的。

  这幅画真是很生动形象啊。苏东坡想,这画里的时候应该是味道鲜美的河豚游回到河里产卵的时候啊。想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苏东坡诗兴大发,随手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预上时。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5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有薄薄的残雪,春姑娘带着春光悄悄来到人间,长江**留下了她旅行时的足迹。

  你看,春姑娘游览过的地方,江边栽着一颗颗垂柳,一阵风吹过,垂柳飘起来,就如同一群少女在江边舞蹈,又像小姑娘在江边梳洗长发。

  江面上一群鸭子正在戏水,它们扇动着洁白的天使般的翅膀,左一扇,右一扇,扇得江水哗哗响,扇得江水翻白浪,扇得江水后浪推前浪,多像一群淘气的小屁孩在搞恶作剧。靠*岸边一群“白衣天使”——时而仰天嘎嘎嘎,时而低头啪啪啪,时而梳理羽毛刷刷刷。它们给大江增添了生机。

  南岸生长着一行行高大挺拔的水竹,像一位位士兵守卫着江边,又像一根又大又粗的“金箍棒”,直插云天,岸边除了一位位“士兵”以外,还栽了一棵棵桃树,它们如同一位位亭亭玉立的花仙子。这时,花开得正艳,空气中夹杂着甜味儿,几只蝴蝶和蜜蜂赶来了,它们在桃花上翩翩起舞,饿了就吃花蜜。

  你看,一位老渔翁坐着竹筏,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正在垂钓,只见江面上的鱼虾鱼贯而出的跳出水面,好像在对老渔翁说我们在这里,来抓我呀!只见,又一群河豚,跳出水面,它们全身金黄光滑,像一个金黄色的小皮球跳出水面,它的肉又是那么肥美,真让人艳羡呀!

  这时老渔翁则不慌不忙的收起钓杆,总算钓上来了一条大河豚,只见它又像一个泄了气的小皮球,要蹦不蹦的。岸上,一根根芦芽像一把把利剑,穿过岸边的岩石,露出它那嫩绿般的小身子。

  惠崇从寺院走了出来,挥毫泼墨《春江晚景图》便诞生了。苏轼看图便吟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6

  河岸边,嫩绿的竹林中掩映着几枝粉红色的可爱桃花,微风吹来,一片片粉嫩粉嫩的桃花轻轻飘落,夹杂在嫩绿的竹叶间。江面上,小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一群鸭子在水上欢快地嬉戏,偶尔一条小鱼跃出水面,吐出个泡泡,鸭子们看到这肥美多汁的小鱼后你争我抢,都想独吞这条小鱼,它们争吵起来,这喧闹声打破了早春里,湖水特有的宁静。它们游啊游啊,最先感知到江水变暖,春天已经来了。

  岸边长满了蒌蒿和芦苇,这些蒌蒿刚刚冒出地面,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扫视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好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努力探出小脑袋,让自己长高高,仿佛对这个七彩世界充满了向往,想好好看看这优美的风景。

  这烂漫无比、生机勃勃的早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生子的季节啊!这时候的河豚才是真正的肥美多汁,很受美食家的喜爱。

  江南水乡早春时节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江美景,让人迷醉!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7

  碧绿的竹子旁边开了几枝粉红色的桃花,几只可爱的小鸭摇摇摆摆的走进清澈的小河,自由自在地游泳,时不时嘎地叫几声。萎蒿长的特别得多,为大地做了一顶漂亮的假发。

  可芦苇却被暖和的'春风剪了头发并染成绿色。扑通一声,河里传来,原来是一些成结队的,刺球似的河豚,当它们刚想嫁人、生孩子时却被捉鱼的人捉个正着。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8

  春天刚刚到来,竹子长得还有些苍翠,在这片绿色的竹林后有一棵桃花树,仔细一看,上面还开了几朵粉嫩嫩的桃花。

  春天的江水像一面镜子,干净得连江里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江水变得越来越暖了,最先知道这一消息的还数鸭子们,它们正快活地在水里嬉戏。

  绿油油的蒌蒿长的满地都是,可爱的芦苇发出了芽,春风一吹,小芽就在风中翩翩起舞,欢快地唱着那美妙的'属于这个季节的歌曲。

  河豚们逆流而上,回到江里孵卵,听说它的味道很美味,可惜有毒,不然我也去抓一条煮了吃。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9

  春天来了,温暖的春天,给大地的万物带来了活力,使他们都充满了生机。竹林里都长出了竹子,翠绿翠绿的,给人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在这片竹林的不远处,绽开着几株俏丽的桃花,桃花大片开放了,远远望去好像火红的朝霞,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欢笑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江面上,几只可爱的小鸭在水里游来游去,玩耍嬉戏,那么快活。看,那不是小草吗?他们懒洋洋地向外张望着,好像要看看这一片美丽的景色。在柔柔的春风里,在幽幽的蓝天下,小草自由自在的舞蹈,显得那么逍遥自在。在江岸边长出了蒌蒿,芦苇的嫩芽也刚刚悄悄地冒出了地面。春水融融,蒌蒿碧绿。我想:河豚一定会趁着这时逆江而上,在江中产卵,并随着江水游到岸边来美食蒌蒿。在这嫩绿的'小草、翠绿的竹子中,不时有些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其中,真有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韵了。

  这里的景色真美,好像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而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春天,她正拿着五彩的画笔酣畅淋漓的勾勒着、描绘着,描绘出了我们这绚丽多彩的世界。

  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10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残存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人间,大江**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春天来了,江里面的薄冰融化了,春江是那么的清澈,清澈得像一块玻璃,把岸上的美景都倒映在了江里。一群鸭子踱着方步来了,它们穿着雪白的羽绒服,见面就嘎嘎地叫,好像在说:好久都没有见到你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接着便跳下河,欢快地玩起水来。春江旁边的竹子是那样笔直,矗立江边像战士站岗一样,守护着春江。桃花开了,它那外粉内红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微风一吹,香味扑鼻,真有点十里飘香的感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开半合,还有的全然盛开,多像羞红脸的姑娘。一群蜜蜂飞来,“嗡嗡”地边歌边舞,好不热闹啊!

  蒌蒿和芦苇像捉迷藏的小朋友探出头来,它们长在水边,绿绿的,嫩嫩的。给江边增添了无限生机。突然,岸边有一位老人在礁石上垂钓,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垂钓者。他知道美味的河豚,洄游产卵来了。

  惠崇从茅屋走了出来,来到江边,投进春天的怀抱。他靠着一棵柳树摊开画纸,用自己灵动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春天,然后给画取了个温暖的名字——春江晚景。这一切被苏轼看到了,他便写了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4)

——乡村晚景作文 (菁华3篇)

乡村晚景作文1

  晚上,我站在阳台上,欣赏着家乡美丽的.景色。

  我家后面有一条小河。它没有大海长江里汹涌澎湃的波浪,河面没有运货的船只;它默默无语,潺潺地流着,偶尔有几只小渔船缓缓地行驶。柔和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小河上,微风吹来,变得波光粼粼,河面像洒了一大把碎金子。风过去了,水渐渐*静下来,像一条金色的地毯。透过这条“金地毯”,一眼就能看见一群群的小鱼,它们有的你追我跑,有的转着圈子,还有的悠闲地吹着气泡——————小虾在水中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微微地摆动着一对长长的胡须——————螃蟹躲在河底的石头下面,只露出一对大钳子和圆溜溜的眼睛,在耐心地等待食物——————这条小河真是它们舒服的家园啊!蒲草和野茭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小河像一幅画,上面画着树呀、草呀、花呀、鸟呀——————都画得栩栩如生。瞧,画还会动呢!连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也不能画得这么好,唯一的只有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才能做到!

  河边有一望无际的稻田,水稻像浪花,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我被这景色深深的迷住了,我真希望时间能凝固在这里,好让我慢慢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乡村晚景作文2

  晚上,我站在阳台上,欣赏着家乡美丽的景色。

  我家后面有一条小河。它没有大海长江里汹涌澎湃的波浪,河面没有运货的船只;它默默无语,潺潺地流着,偶尔有几只小渔船缓缓地行驶。柔和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小河上,微风吹来,变得波光粼粼,河面像洒了一大把碎金子。风过去了,水渐渐*静下来,像一条金色的地毯。透过这条“金地毯”,一眼就能看见一群群的小鱼,它们有的你追我跑,有的转着圈子,还有的悠闲地吹着气泡——————小虾在水中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微微地摆动着一对长长的胡须——————螃蟹躲在河底的石头下面,只露出一对大钳子和圆溜溜的眼睛,在耐心地等待食物——————这条小河真是它们舒服的家园啊!蒲草和野茭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小河像一幅画,上面画着树呀、草呀、花呀、鸟呀——————都画得栩栩如生。瞧,画还会动呢!连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也不能画得这么好,唯一的只有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才能做到!

  河边有一望无际的稻田,水稻像浪花,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我被这景色深深的迷住了,我真希望时间能凝固在这里,好让我慢慢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乡村晚景作文3

  晚上,我站在阳台上,欣赏着家乡美丽的景色。

  我家后面有一条小河。它没有大海长江里汹涌澎湃的波浪,河面没有运货的`船只;它默默无语,潺潺地流着,偶尔有几只小渔船缓缓地行驶。柔和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小河上,微风吹来,变得波光粼粼,河面像洒了一大把碎金子。风过去了,水渐渐*静下来,像一条金色的地毯。透过这条“金地毯”,一眼就能看见一群群的小鱼,它们有的你追我跑,有的转着圈子,还有的悠闲地吹着气泡——————小虾在水中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微微地摆动着一对长长的胡须——————螃蟹躲在河底的石头下面,只露出一对大钳子和圆溜溜的眼睛,在耐心地等待食物——————这条小河真是它们舒服的家园啊!蒲草和野茭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小河像一幅画,上面画着树呀、草呀、花呀、鸟呀——————都画得栩栩如生。瞧,画还会动呢!连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也不能画得这么好,唯一的只有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才能做到!

  河边有一望无际的稻田,水稻像浪花,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我被这景色深深的迷住了,我真希望时间能凝固在这里,好让我慢慢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5)

——富春江作文 (菁华5篇)

富春江作文1

  大家好,我叫富春江,顾名思义我的家乡在富阳。

  我是一条温和又暴怒的江。*常我用掀起一阵阵浪花,给岸上的人们送去一阵江风,给人们带去一丝清凉;可是,如遇到台风、连续降雨等气候,我就会变得很可怕。我会用手翻起大浪,有时会淹没一些土地;我会慢慢变高,高的快超过岸边的护栏,啥!我是男是女?不该问的别问。

  自从江滨西大道景观工程实施后,我的身边多了许多乐趣: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有许多人到景观台上看我;新建的沙地上有许多朋友">小朋友玩,嘻嘻哈哈的声音使我充满了快乐,心里美滋滋的。

  除了美景,我还有许多趣闻:有人在两根竹竿中间绑了一张网用来当作鱼网,结果第一网竞然网到了很多螃蟹;三名妇女在江边洗衣服,并把洗衣水倒进江里,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我用浪花把她们的洗皂盒打到了江里,她们去捞,结果有一个不小心弄湿了衣服;那场景,真搞笑。

  这就是我,人见人爱的富春江。

富春江作文2

  富春江是浙江省境内最美的一条江。*风景如画、高楼林立,特别美丽。

  富春江很深,深得看不见底。富春江很长,长得望不到头。富春江很清,清得都能看见水里的鱼虾了,你说富春江是不是很像一个明亮的大镜子?

  中午,太阳高照,富春江好像一片金黄的金子,闪闪发光,*的树木在太阳的照耀下呵护着美丽的富春江,好像一副漂亮的油画,让人沉醉!傍晚,富春江的周围灯光灿烂,江里倒映出了月亮、灯光、树木,仿佛另一方天地,使人心旷神怡;江边小路上的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谈论家常,有的在跳舞,有的倚在岸边欣赏着富春江的美景;在富春江旁边的*台边停靠着一排排渔船,远远看去,真像一座座房子。

  富春江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富春江作文3

  今日我来到了一个奇异的地方,就是富春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这的山水不得不让我为之震撼,简直是“造化钟神秀”。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柏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没有一丝风从我耳边轻轻拂过,也没有那缭绕的烟雾。眼前仅有幅描绘天。山。水的水墨画,天空和四周的高山仿佛是同样的颜色,全都融合到一齐,是那么柔和。我乘着小船顺着江流瓢荡在这奇山。异水之中。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我似乎忘了自我,只顾为大自然中的美景深深陶醉,嘴里轻轻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春江作文4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桐庐。

  清晨,我背着书包从江边走过,看见水面上笼盖着一层薄薄的轻雾,就像进入了仙境,既神秘又迷人,仿佛真的会有仙女出来一样,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到了中午,金灿灿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水面上,亮闪闪的,整个江面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子,亮得都让人睁不开眼了。美丽的桐君山倒映在江水里,如诗如画。一叶小舟从远处飘来,就看到水面上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如果把眼前的美景比作一大幅山水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

  夕阳西下,余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火红的晚霞倒映在水里,仿佛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形成了一幅神奇的美景,瑰丽无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富春江在*五颜六色霓虹灯的照映下,显得更加美丽迷人,好像穿了一件五彩衣裳的小姑娘,准备去参加舞会似的,让人都要看醉了!

  富春江真的.是美不胜收啊!它的美无处不在!

富春江作文5

  我的家乡坐落在富春江畔——东兴村蒋陆家。

  清晨,浓浓的雾笼罩着富春江,让它变得很神秘,像一条隐隐约约的龙。我们背着书包,从它的身边走过,看不清它的面容,只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在脚下渐行渐远,恬静而温柔,像母亲的叮咛,又像一曲动人的晨歌,让我们的心安宁而舒畅,让我们的精神直为清爽。

  中午,太阳高照,江面上金光闪闪,像一颗颗钻石撒在那里,有些耀眼。各种各样的船只航行在*静的江面上,如果拉着轻轻的气笛,那么富春江顿时变得忙碌而有序。

  傍晚,月亮慢慢地从山冈爬上对面的天空,好像是对着富春山照镜子呢:圆圆的脸蛋映在江中,偶尔几条小鱼从江面上游过,如同是在与月亮姐姐对话。于是,浅浅的波光在忽明忽暗悄悄地荡漾着……看着这清澈的富春江水带着月亮姐姐的笑脸从我身边慢吞吞的驶过,我简直陶醉了。

  富春江呀,你真是可爱,真是神奇!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6)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 (菁华6篇)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1

  阳春二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虽然远处的山还有薄薄的白雪,但春姑娘已经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了人间。

  你看,大江*都留下了她春意盎然的足迹。

  春江的水十分清澈,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又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带子,水十分绿,绿得像一块没经打磨的翡翠。

  水十分温暖,鸭子最先知道,它们不约而同地下河洗澡了,鸭子的羽毛真白啊,白得像冬天的雪。鸭子嘎嘎地叫的那样欢,好像在唱歌似的。它们有的觅食,有的钻进水里,像在与同伴捉迷藏,有的相互对视着,像久别的朋友在打招呼,好不畅快!

  短短的蒌蒿生长在水边,就像给洗浴的姑娘铺了一床上岸的地毯。一阵风吹来蒌蒿左摇右晃,又像在点头问好。刚长出的芦芽又短又嫩,就像一个婴儿刚刚出世。

  岸边的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开着花儿,花香沁人心脾,还含着甜味儿。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眼睛闭上仿佛树上就已经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还真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

  看那片竹林里像翠绿的屏障,竹子又高又直,像一根根绿色的金箍棒,一阵大风吹来,竹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是绿色卫士手拿匕首在与敌人搏斗,又像是一曲无字的歌谣。

  牧童骑着牛来到江边,牛儿低头啃着嫩草,加上石头上垂钓的老翁,蓝天白云,绿竹桃花,蒌蒿芦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惠崇见此情景,便画了一幅《春江晚景》流传后世。苏轼赶忙题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2

  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

  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江对面几棵柳树屹立岸边,好似一个个刚强的卫士,柳树绿是本来,但它和美结合,就绿得生辉,美得像西施。

  春江上忽隐忽现的小船,那是渔民在辛勤劳作,那一只只小船像一轮轮月牙浮在江面上,加上蓝天白云,岸边绿竹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3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

  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

  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站在旁边的苏轼看到这场景便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4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薄薄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人间,早春的阳光照着大江*,到处都是春的气息。

  你看那春江水,好清哟,清得可以看见水下的沙石,绿得像一块碧玉。江水十分*静,静得感觉不到他在流动。哎!是什么东西,让江面皱起了眉头,哦,原来是两只鸭子啊!一会儿在江面上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中觅食,一会儿在追逐嬉戏。岸上有一个桃园,桃树上开满花,又红又艳。空气中还带着甜味,引来了蜜蜂在花丛中边歌边舞。桃园旁有一片竹林,竹子十分挺直,就像那守卫边疆的卫士。竹子一年四季不换装,像是绿色的屏障。江中,还有几只河豚往上游去,去家乡产卵,它们有的为了生育后代失去了生命。母亲真伟大啊!

  江边的柳树姑娘披散着长发,正对着镜子梳妆呢。你看,它的叶子绿得像一块玉,阳光射在上面,发射出了绿色的光芒。忽然一阵风吹来,柳树姑娘跳起了属于自己的舞蹈。一会儿跳跃,一会儿匍匐,一会儿又摇头晃脑。渔夫坐在月牙形的小船上,双桨轻轻地划到了江中,手里提着一张网,撒进了江中,用一个浮力强大的轮胎,将网绳绑在上面,然后坐船回到了江中,静待着明天的收成。

  水中的河豚快活极了。灵活地躲避了鸭子的袭扰,顺利地游到了上游,繁殖后代。岸上那翠绿的小草,摇着头,好像在对小花说:“春天真美呀!”小花也点点头,仿佛在回答小草:“是啊!特别是江上,太美了!”一只燕子在江面上飞来飞去,还不时“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这里的春天真美丽…… 今年这里更美丽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空气清新。惠崇走出小屋,摊纸泼墨画出了这幅美景图——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5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那粉红的花瓣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江里游着一群鸭子,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在嬉戏打闹,互相追逐,有的在埋头找鱼,还有的在散步,时不时观赏一下旁边的桃花。它们最先察觉到春天的到来,江岸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此时河豚也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家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作文6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花红竹绿,像在仙境里一样。鸭子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它们有的伸着脖子看着天空,有的用红红的小脚丫不停地拍打着碧绿的水面,有的把橘色的嘴巴在土黄的身子上挠呀挠,他们是最先知道春天来了的使者!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抽出嫩绿的小芽,而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7)

——晚景实用五篇

  晚景 1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有薄薄的残雪,春姑娘带着春光悄悄来到人间,长江**留下了她旅行时的足迹。

  你看,春姑娘游览过的地方,江边栽着一颗颗垂柳,一阵风吹过,垂柳飘起来,就如同一群少女在江边舞蹈,又像小姑娘在江边梳洗长发。

  江面上一群鸭子正在戏水,它们扇动着洁白的天使般的翅膀,左一扇,右一扇,扇得江水哗哗响,扇得江水翻白浪,扇得江水后浪推前浪,多像一群淘气的小屁孩在搞恶作剧。靠*岸边一群“白衣天使”——时而仰天嘎嘎嘎,时而低头啪啪啪,时而梳理羽毛刷刷刷。它们给大江增添了生机。

  南岸生长着一行行高大挺拔的水竹,像一位位士兵守卫着江边,又像一根又大又粗的“金箍棒”,直插云天,岸边除了一位位“士兵”以外,还栽了一棵棵桃树,它们如同一位位亭亭玉立的花仙子。这时,花开得正艳,空气中夹杂着甜味儿,几只蝴蝶和蜜蜂赶来了,它们在桃花上翩翩起舞,饿了就吃花蜜。

  你看,一位老渔翁坐着竹筏,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正在垂钓,只见江面上的鱼虾鱼贯而出的跳出水面,好像在对老渔翁说我们在这里,来抓我呀!只见,又一群河豚,跳出水面,它们全身金黄光滑,像一个金黄色的小皮球跳出水面,它的肉又是那么肥美,真让人艳羡呀!

  这时老渔翁则不慌不忙的收起钓杆,总算钓上来了一条大河豚,只见它又像一个泄了气的小皮球,要蹦不蹦的。岸上,一根根芦芽像一把把利剑,穿过岸边的岩石,露出它那嫩绿般的小身子。

  惠崇从寺院走了出来,挥毫泼墨《春江晚景图》便诞生了。苏轼看图便吟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晚景 2

  今天,我和我弟弟一家人乘车来到了钱塘江边欣赏晚景。

  下了车,走上堤岸,晚风徐徐的吹过耳边,发出了“呜呜”的声音。这时,燃烧将尽的太阳还绽放着它的最后一丝光彩。虽是最后的光芒,但也璀璨夺目。这时的天空中云显得有些灰暗,太阳的光芒将云的半边照的绯红。这时在绯红之中的云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半边天被染红了仿佛人们脸上的红晕,而另一半则投入了黑暗的怀抱。江水也被红色的染料染红了,成了一块红布。

  不久,太阳消失在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天刹那间暗了下来,万物陷入了寂静之中。远处的萧山,,以及钱江九桥上的灯“唰”的亮了起来,仿佛天上的明星,照的江水金波荡漾。天也被照红了,灯光汇成了一个小光点,远处看去有些朦胧,似乎大了许多,仿佛跳动的火苗。这亮,连月亮在灯光面前也黯然失色,羞得躲进了云层。

  在欣赏景色之余,我和我弟弟捡了一些石子用力朝江里扔去。“啪啪。”打在了岸——别看江和江水的距离似乎很*,其实一点儿也不*,因此不太容易扔中。弟弟又扔了几次,仍然没打中,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着一个个黑色的身影划过夜幕——是海鸥啊。

  看罢景色,我们沿着长长的堤坝继续走,看到了一位钓鱼的人,在岸边摆着五只钓竿,钓竿上的荧光闪着,仿佛萤火虫。忽然,钓竿连续抖动了几下,他立刻跳起来,开始收线。等收上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他低声骂了一句,把小螃蟹扔回江中。接着见他告诉众人闪开,两手把鱼杆举过头顶,猛地向前甩去。只听“唰”的一阵响,钓线便落入了水中。

  渐渐的,我们看得有些乏味,便离开了钱塘江边。回头望去,江面上渐渐沉寂,只看见甲虫似的汽车在桥上蠕动着,只看见鸟在江面上滑翔,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钱塘江又沉沉的入睡了。

  晚景 3

  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薄薄的白雪,可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春是如此的美丽,翠绿的长江荡漾着几圈涟漪,清清的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翠绿的玻璃。几只鸭子正在江面上欢快的玩耍。它们穿着洁白的棉袄,时而清理羽毛,时而品尝河鲜,时而戏水追逐,这样的画面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风轻轻地吹动,几片翠绿的竹叶飘下河面,一丛翠绿的竹子矗立在河上,那么直,那么绿,那么高,就像是这段长江的“守卫者”。而从竹子上又散出了一股淡淡清香,那是因为在竹子边盛开了几朵桃花,粉里透红,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桃花的香味,引来了蜜蜂、蝴蝶,它们在花儿上尽情的舞蹈。饿了,就吃几口花蜜,这是多么的欢快呀!

  此时,在湖面上出现了一道水花。哦!是鱼儿在嬉戏,它们游荡在蒌蒿和芦芽间,仿佛它们也被脆嫩的蒌蒿和芦芽吸引了,它们是那样的绿,长短不一,芦芽从水里钻出来,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而蒌蒿挡在芦芽的上面,像防护罩一样保护着芦芽和水下的生物们。

  忽然,一只河豚跃出了水面,对于杂技演员来说十分轻松,可对于河豚却异常困难,它们离开大海的怀抱,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江的上游,这期间危险重重,随时都可能就此丧命,而它们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么深沉伟大的母爱啊!

  夕阳照耀着大地,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清绿的江,可爱的鸭,坚强的竹,美丽的花,遍地的蒌蒿,嫩绿的芦芽,肥嫩的河豚,淘气的鱼虾,还有专注的渔翁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

  此时,惠崇依着柳树,拿出画纸,保留着这么美好的时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晚景 4

  还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来到了香山脚下的一个小湖旁。那小湖太美了,所以那里的每一个“镜头”我都尽收眼底,至今仍难以忘怀。

  清风**而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带来阵阵湖水的清香。循着这清香,穿过被密密层层的树林掩映着的一条蜿蜒小路,我们来到了小湖前。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抬头望去,天瓦蓝瓦蓝的,一朵白云在天空飘荡,真是美不胜收。湖旁是万丈高山,山上的树木层峦叠翠,一排排像士兵一样耸立在那里。山下便是那美丽的湖了。湖水本来是翠绿的,但是蓝天的倒影把翠湖染成了蓝色。此时此刻,天也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蓝色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山呢,也倒映在水中,远远望去,分不出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只见蓝色世界中生出一片绿色,显得生机勃勃。湖旁边还有一座小桥,桥上有游人在嬉闹,不时发出欢笑声;还有一些老人,在桥头散步,不时发出谈天的声音。此情此景,难道不像是人间仙境吗?

  天色渐渐晚了,游人也都离去了。这时,虽然山和天还融在水中,但是四周变得宁静起来,很静,周围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不忍心打破这宁静的空间,只是静静地凝视着湖中那几只“天鹅”。它们虽然不是真的,但却和真的一样有活力。看这只,它正要腾空而起展翅飞翔呢!再看那只,好像要展示自己的风采,它展着翅,高高地仰着头;还有一只,却很安静,它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展示自己,而是在静静地梳理自己的羽毛,我却更喜欢它!

  是回家的时候了。我回头看看那羊肠小道,那高山绿水,依依不舍地轻声说道:“再见了!美丽的翠湖!”是啊!我们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中,有时能欣赏静的魅力,实在是令人兴奋:我们在城市见惯了车水马龙,有时享受一下高山绿水,真是令人舒畅。大自然真美啊!翠湖晚景真美啊!

  晚景 5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确实很迷人,但是在我心里,最美的,还是这里的迎秀公园。

  迎秀,迎秀,迎接四季的秀丽,光听这个名字就令人感到欢喜。这是一个多么有灵性的名字呀,而公园也如名字一般清秀。

  从前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迎秀园”。四周是一棵棵“精神抖擞”的大树,中间有一个假石山镶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在晚上,灯光一闪一闪的格外耀眼。

  接着往前走,是一个圆形大广场里边有许多古色古香的拱门,还有圆桌石凳,那是供人休息的地方。每到晚上这个广场热闹非凡,叫卖的、跳广场舞的,尤其广场舞架势壮观;它是由差不多几百人组成的。随着音乐响起,他们有节奏地跳了起来,迷人的舞姿顿时带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每个拱门都会通往不同的地方,可以欣赏不同的景色。走入中间那个拱门,它可以通往四面八方,每一处的景色都可以见到。小路两旁种着绿草,雨后散发着清新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小花点缀在绿草上,如天上的繁星一般,甚是可爱。

  沿着石板路,继续往前走,有一条长达几十米的拱桥。桥的侧面有座古亭,下面是池塘,池塘里数不胜数的荷叶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虽然是夜晚但也能看到它绿得发亮。荷花也是含苞欲放,那粉红的小脸蛋可爱极了,总是害羞地躲在荷叶里,不肯出来;也有几朵荷花大胆地露出自己的笑脸,粉嫩粉嫩的。刚过完桥,有一座怪石横在台阶上。它是一个骷颅的形状,加上灯光的点缀,看着有点吓人;如果你在从里面穿过去,有种浑身汗毛起立的感觉。虽然吓人,但是极其有趣

  风轻轻地刮着,吹来缕缕幽香,月光也透过树叶星星点点地洒在石板路上。夜,渐渐深了!公园的人已远去,喧闹声慢慢消失,公园又变得宁静了。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8)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自主学*生字词语。

  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小组学*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三)提示引路,学生自探。

  (1)借助拼音,自学本课的生字。

  (3)借助注释、联系诗句、观看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并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4)品读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疑合探。

  1、检查生字学*情况。(指名读,纠错,开火车读。)

  2、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1)这首诗描写()季。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3)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 苏轼

  (翠绿)的竹林 (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 (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 (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

  作业

  布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来赞美春天吧!。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此诗的学*,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此诗的学*,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一、新知探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

  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出示自学提示

  (二)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三)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教师了解学生的练*情况。读一读小知识。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读懂诗题。自由读古诗。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学生读诗。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研读古诗体会情感。背诵古诗。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拓展。比一比古诗背诵。学生课堂练*。

  四、总结回顾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五、作业布置默写古诗

  六、预*布置了解诗人叶绍翁。收集、阅读其他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桃花鸭子画中蒌蒿芦芽画外河豚(联想)

  教学反思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道这首诗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画的画《春江晚景》图上的一首题画诗。简单了解苏轼诗的艺术风格。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说出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而且我们还一起学*了杜甫的诗歌《绝句》,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生一起背诵)

  很好!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是以它独特的生命之色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呀可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以及散文方面都颇有造诣,与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2、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苏轼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苏轼这位大诗人,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两首诗,谁能背出来!好请你来指名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一起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另一首诗歌(生一起说)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来进一步领略他独特的诗风吧!

  二、出示图画

  师:请大家看这幅画喜欢吗?好那请你仔仔细细地欣赏,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生:这是一幅春景图生:春天的景色很美师:说的很好这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你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生答师:对(惠崇)请大家一起大声说出来生齐读惠崇师简单介绍:他是宋代的一名和尚,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这幅画是惠崇所作,但是这首诗呢是苏轼看完这幅画以后在画上题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的内容师板书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先自己练*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好吗?

  2、谁能准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朗读

  3、读的不错流畅还有韵味。那么,请大家边朗读边看图,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色是你在图上可以看到的呢?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

  4、师:具体写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请你动动手,用笔画一画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鸭子芦蒿师:很好那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呢生:很美感觉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欢把你的感觉通过朗读能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生朗读师:太棒了!老师感觉你读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5、这幅画呀很美!诗人苏轼非常喜欢,他仔细欣赏一番,不仅写出了画面上所画的景物,还由画面的景物产生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请大家看看,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而是作者靠着想象写出来的呢?(河豚)生: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师:对的这首题画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了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河豚生活在*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然后再游回到*海。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这首诗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6、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全诗,仔细想想,作者的想象之笔还落在了哪些字眼上呢?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二句,动动手,画一画。

  生:暖知鸭子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这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这一想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合图画讲述诗歌大意

  1、同学们看着这幅图,讲讲诗歌的大意,好吗?谁来讲

  2、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请

  五、延伸拓展

  苏轼的名诗名文何其多啊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再背一背你积累到的

  略

  好下课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 ; 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 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 .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 1 )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 2 )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 3 )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9)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五篇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1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古诗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翻译/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其一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其二

  (6)归鸿:归雁。

  (7)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8)依依:不舍之貌。《楚词》“恋恋兮依依。”

  (9)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赏析/鉴赏

  赏析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赏析二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赏析三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四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晚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2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朝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赏析二

  这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赏析三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赏析四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

  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赏析五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其二

  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也是很高。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拟人化,给北去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鉴赏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时节)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3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注释:

  1、惠崇:北宋的名僧,喜爱作画,苏轼因为其中的鸭戏图而做的诗。

  2、蒌蒿(lóu hāo):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

  3、芦芽:一种可以吃的芦苇的嫩芽。

  4、河豚:一种鱼,但是肝脏有剧毒,主要在春季的时候会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之外的桃花渐渐地开放了,鸭子也在水中戏耍,但是它们是第一个察觉到春天气息的。

  蒌蒿已经长得很高的,芦笋也开始长出了嫩芽,这个时候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诗意:

  苏轼的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虽然说惠崇的原画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从苏轼的诗当中是能够感受到了用形象的语言可以让人想象到一幅美好的意境。

  诗中的笔墨将画中的景色描绘的令人心驰神往,这不仅仅是苏轼自己的构思创作,更是因为他的情感而让画中的优美变得更加富有意境。

  诗的前三句是实景,最后的一句可能是因为他看到的这副景象而引起的联想。但是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对于这首诗寄情与景的,同时也是用景来寓情的。

  尤其是第二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话虽然说并不是能够通过画作来观察出来的,但是因为语言艺术的衬托,也让这幅画充满了自由以及对于风景的判断,从而才会有最后的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感慨,这些想象都是联动和自然而然的,因此整个诗句读出来是非常能够带动人感受以及感到到那种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4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古诗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翻译/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其一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其二

  (6)归鸿:归雁。

  (7)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8)依依:不舍之貌。《楚词》“恋恋兮依依。”

  (9)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赏析/鉴赏

  赏析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赏析二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赏析三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四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晚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正上市场的季节。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春江晚景作文通用十篇(扩展10)

——《春江花月夜》赏析通用五篇

  《春江花月夜》赏析 1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赏析 2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声真韵、仄声纸韵、*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赏析 3

  引导语: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下面由yjbys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一些《春江花月夜》赏析精选,希望能够帮得到您!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 “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声真韵、仄声纸韵、*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赏析 4

  《春江花月夜》一首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其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作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花月夜》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图中,春潮涨起, 与大海相*, 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 花林闪着银 光;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不见飞动; 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 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 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 “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 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 它在期待何人呢?……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

  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春江花月夜》赏析 5

关于《春江花月夜》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首诗乍一看非常普通,然而这种看似的普通,才是它另一个超凡的原因。任何优秀的作品看上去都是普通、不显露的,直到你对它细细研究,心神契合,才能发现其中惊为天人之处。由于张若虚是初唐的作者,他的这首诗也给后来的诗圣、诗仙有了启发,可以说后面的诗人作品最多与这篇等高,而再也没有超越之者,所以它才被后世公认为“孤篇横扫全唐之作”。我们的解释在如下五个维度:

  一、将极其复杂的变换隐藏在简单的叙述下,此乃第一高

  任何一首诗,首先要考察的是它的音节、音律和对丈。这首诗共分九组,每一组各用一韵,每一组必然转韵,有它整齐的一面;然后九个韵脚*仄之变化,错声穿插,极其复杂。至于它内部是如何错杂变换又高度统一、每一句每一句当做何解析、到底其中有什么样的美感高度,这种大家自己到网上都能搜到的本公众号就不再重复了。

  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经典的作品为什么都具有整齐而普通的外表下高度的复杂性?因为,这是一种世界呈现的基本属性,越高级的事物,就越将反应这样的属性。长期浸泡在资本社会里被地铁广告迷魂了双眼的人类可能不易察觉这样的普遍规律,然而我们也可以应机说法用LV来打比方大家就能马上明白。LV或iPhone,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所代表的理念上,都是极其简洁的,然而其内部构造却是盘根错节,无比复杂,各种细节极其考究才能最终能成就其表面的简洁与普通。

  那么这首诗也一样,字还是那些字,个个都认得,小学文化就可以读懂,然而这样的*凡背后隐藏的是极深的词语用法和穿透一辈子才能感同身受的意境。如同一首音乐,巴赫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作是古典音乐的圣经道理也就在于此。巴赫的代表作是十二*均韵律集,如同本来在自然界中高度乱跳的音符,在他的手上就被**得让其乱跳中具有规律性和美感。

  大智都是若愚的,你用一种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一旦考究其细部却发现有万千洞天,那就算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作品。这首诗里面的押韵、叠词、事物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就算是奠定了经典的高度。由于这种随手在网上都能查到的解释本公众号没有必要多说,所以也有可能造成读者觉得我们的解释有一些空泛。读者要问,到底复杂在哪里了?我建议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个叫“都市隐侠”的网友的解释,他已经把该诗的复杂程度解析得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我只是随便提及一点,大家就马上会对这首诗刮目相看了:

  比如说,这首诗看起来会让人误以为是在谈“夜”,前面的“春江花月”不过是“夜”的形容词,所谓“春江花月”的“夜”。然而实际上,它谈的是“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独立的事物,谁都不和谁有任何的重叠,然而又在因缘际会的主持下,这五个元素如同一个完整的五线谱系统,共同来完成了这一曲春的江的花的月的夜的交响乐。五个独立元素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该聚就聚,曲终则散,反应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具备的一种自然聚散的格局。这五个独立事物在缘份的相应下,仿佛是突然就来了,然后相互交织、错杂变换,其复杂格局不亚于物理中的伽利略变换(Galilean Transformation),以及它的升级版洛伦兹变换(Lorentz Transformation),演奏完毕这一出,然后又曲终而散,该干嘛干嘛去。

  高度复杂,却又在表面上呈现极简,就是一种经典。这样的说法几乎不会遭到任何人的质疑。因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本身就呈现出这样的一种表面白茫茫、而其细部却错综复杂的特性。故而能符合这样一种特性的作品,就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天道”。任何领域,其经典作品都概莫能外,比如我们熟知的E=mc2就是物理学领域的春江花月夜,其简洁的外表下,反应了一个峰回万转的巨大洞天,它自己,就能独立成为一个世界。

  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layers, levels, 这样它就具备了但凡高密度物质所特有的良好属性。如同我们形容一个上流社会的绅士往往会用到sophisticated这个词,就是因为他的状态如同一个多面棱镜,一定是和这个宇宙的多元性所高度呼应的,而不是一种角度、一种方式、一种意识形态下的单细胞动物。

  二、将人类情感巧妙隐藏在就事论事的描述中,此乃第二高

  这是凡被誉为经典作品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我们分辨优质与劣质作品的前提条件,便是看它在什么阶段去添加人类情感。优质者,必然只是先如此而如此、就事论事,然后要选择非常恰当的时机将人类情感添加其中;而劣质者,因为其本质是空洞的,所以必然一上来就把人类情感添加在其中美其名曰为“升华”。比如谁要是一上来就跟你说“啊!让我们高举古往今来文明与思想的伟大旗帜,让这春花与秋月融入在我们美妙的梦境中吧!”,你就立马能够分辨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句废话,就是因为它还没有把正事说清楚,就忙不迭地加入一些空话套话的人类情感。

  一件事情,就只是这件事情本身,如此而如此,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原则。然而人类有一种天然喜欢给事物赋予含义的倾向,导致我们总是不能够把握在什么时间给事物赋予情感才能算作恰当,而胡乱赋予,所以这样反而会凸显出一个就事论事的作品,能具有永恒的经典性。

  春、江、花、月、夜,它们分别就只是它们自己,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见缝插针地推销一个什么寄托游子的相思、慈母的缅怀、国家的兴亡等等,而是直接就描述这个事物、这个现象本身,这就立刻让该作品免于俗套,否则和让金星都要呕吐的参加个唱歌比赛却一上台就开始声泪俱下讲自己的辛酸史有什么区别。

  人类,没有谁是不辛酸的。然而你作品归作品,太过于做作地带入自己澎湃的情感,就是一种人类贪嗔痴的脑电波展现。生活中,也正因为人类的这种感情泛滥性,让我们蒙蔽了双眼往往看不见事物的真相,所以对这种人性弱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经典的作品。

  这种特色在当今的流行音乐领域也可以看出来。流行的,并非完全不好,然而我们这方水土产生的流行歌曲却永远还是摆脱不了那些情啊爱啊、纠结啊、痛苦啊,而反观国际上高手的作品,节奏都比较欢快,就算这首歌要表现纠结,其音乐表现形式仍然可以如同雨点欢快地敲打着地面,我们就直面此纠结而歌唱这个纠结本身,而不引**感上的纠结。它用一种欢快的调性仿佛在歌唱着“看啊!我们是多么地纠结!纠结是多么地奇妙!”

  三、提出“人类即怨妇”的理论模型,此乃最高峰

  优秀的作品,不是没有感情,只是不会一上来就推销你那廉价的感情。只说事物,却让事物回光返照把人类感情全都反射出来,从而让人泪崩。You don’t tell at all, but people will figure out。

  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在缘份的作用下自动汇聚,如同五个蓝精灵,在这个地球上跳着一出欢快的舞蹈。虽然前文如此而如此,啥也不说,然而真的要装傻装到底,五个蓝精灵跳完就完了吗?这个时候,“人”要登场了。

  世间万物,自可独自舞蹈;花开花谢,自有自然的规律独立支配。然而人类的出现,或讴歌或摒弃,为事物赋予意义。虽然一切最终如镜花水月,然而就是偏偏要在这镜花水月的人世间,上演这么一出镜花水月的'好戏。

  在用极其复杂的韵脚、笔调和结构来不偏不倚、不带任何感情地叙述完这五种事物的独立舞蹈之后,作者要开始渐渐带入人类情感的笔墨了。前面已经说过,优秀的作品不是没有感情,只是不会一上来就推销。一上来就感情澎湃,只能沦为怨妇;然而先就事论事,等已经用错综之笔墨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虚构的独立时空以后,再和大家一起来迸发感情,就是另一回事了。

  前面两种复杂变换和情感的隐藏,为的就是给本诗的真正立意的出场做铺垫。虽然作者仍然百般隐藏,然而在这里,所见略同公众号当场指出,本诗的诗魂即将登场。注意,这里作者在悄然间开始凌峰直上,开创了一个千古未有的高度。当然,也是那么的不显眼。这种不显眼又加倍了其凌峰直上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论怨妇。

  当然,这也是所见略同公众号独创的一个解释。网上纷纷评述,无非都是类似于说,这时候变成了春、江、花、月、夜、人这样六大元素,然后人呢,当然也要开始追思游子的思乡之情了,然后联想到深闺怨妇们久以懒用的梳妆台,我是多么想化作一缕月光飞到她的身旁啊!等等之类。或者,说什么古代都是男子出门闯荡,报效家国,所以都是妇女留在家久之成为怨妇,而我做为一名在外的游子,也只能看着这样的长江东流水,追思着我们家里的妻子,所谓这也和时代有关之类的。

  然而本公众号今天要顶翻这种烂俗的说法。什么游子思乡之情在古诗中到处泛滥,还能成其为什么经典?这不是和我们前面所说的“镜子原理”相矛盾了吗?前面不兜售情感,现在就跑出来兜售了?论月亮论着论着就论成了怨妇,还成什么“孤篇横扫全唐之作”?

  真正的秘中之秘在于,作者的立意之高远,不在于在这月光舞的照耀下就昏了头想到了怨妇,而是在于揭示一个千古之秘:人类即怨妇。

  此话怎讲?人类,寄身于此苍茫宇宙当中,被共同放逐在这个地球上。放眼望去,左右无依,马克思说动物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就是它的本能、它的本能也就是它本身;而人却在自己的生存本能之外,还多了一些东西。人类,在寻找所依;人类,在寻找意义。

  海德格尔曾说,“如果有一天,技术和经济开发征服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角落;如果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在任何时间内都会迅疾地为人所知…那么问题依旧会纠缠着我们:为了什么?走向哪里?还要干什么?”

  一开始,人类找不到答案,只能求助于神灵;后来人类运用自己比本能要多出来的那一点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并拓展身边可利用的世界,似乎是利用科技而找到了答案。然而在我看来,人类就算靠着科技神通广大,像蚂蚁一样爬满了整个银河系,以上三个问题仍然还是问题。

  人类,对以上三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或者说,人类的存在,就是不断地探索这三个问题的过程;如同动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它的本能彰显一样。而没有答案的人类,就只能成为怨妇。怨妇本非怨妇,只因没有答案,没有坐标,而烦恼滋生,自成怨妇。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还有“烦恼”存在的人类生命体,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怨妇。但如同在茫茫星空中,我们只要寻到一个北斗,就可以以它来做为我们的起始点,构建一整套寄身于其中的系统。北斗之位次,可暂时击碎烦恼,化解人类之怨。然而我们确实身处在一个无比复杂的时空当中,以一种北斗构建起来的系统,可能又在时空的流变涤荡之中被彻底击碎。比如以宗教这种北斗来构建出的社会系统,在时空辗转变异的作用之下,就可能被彻底敲碎,然后新的以科学这种北斗来构建出的社会系统,可能又接上来。然而,关键在于,不是每次一种系统的崩溃都有另一种系统可以马上接上,中间有一个真空迷茫期,那么烦恼就又重新滋生,人类又复归怨妇。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怨妇变成非怨妇、又从非怨妇变回怨妇的循环往复的历史。一切人类历史上的纷争、战争、握手言和、暗自较劲,都脱离不了这个“怨妇系统”的理论涵盖。大到整个人类,小到每一个人自己、每一件事,都是一个“烦恼滋生—烦恼断除—新烦恼又滋生”的“怨妇—非怨妇—又怨妇”的不断循环过程。

  人类,就不断困于这样一个怨妇系统当中。而对于这个怨妇系统的揭示,才是这篇诗文突然扶摇直上、拔地而起的优秀原因之一。但这毕竟是一首诗,它所揭示和反应的这种高绝无敌的哲学思想必然要用一脉相承的叠词和诗歌意境来展现,所以只不过假借一下怨妇的说法,却仍然假装像个没事人儿一样,继续不痛不痒地描写个什么月光、什么离人的梳妆台、什么相思明月楼、什么闲潭梦落花。其思辨和命题的高度已经达到如此顶峰,却还乔装打扮得像个普通俗烂的什么游子的思乡之情,让无数拜倒在它身下的诗人们一千多年都没有看出来,这才是这首诗达到双倍顶峰的原因。当然以上这样一种解读,也是所见略同公众号的独创,自初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和作者张若虚一起来共同揭发这个宇宙人生的“怨妇系统”。

  四、用时空之虚幻性实现对“怨妇系统”的破除,此乃第四高

  毋庸置疑,好的诗词最终都要包含一种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这种哲学思想的终极揭示,就是时空了。这很容易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揭示可以再超越时空。然而如何从一个事物的细微局部开始描写,最后落脚到推演时空,是一个非常考察作者功夫的事情。一般来说,高明的作者都是运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事物局部描写到谈及时光的易逝和人生之苍老,比如曹雪芹就在《红楼梦》里面大量运用了这种手法,“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或者,在“黛玉葬花”的部分中,作者就借花喻人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而第二种方法是赋予本来撕裂与分割的时空以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类情感做为意义以弥合时与空、大与小的关系,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而要想将这两种方法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势必要通过两件事物穿针引线,即“江水”和“月光”。因为江水正如时光一样具有奔流不回头的性质,而月光具有冥冥之中照耀人类的性质。所以这首诗正好借这两种事物,把这个终极天问、思古之幽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请大家注意: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样一段话,就通过月和江的作用,把人及时空联系在了一起。由于前面已经揭发了人类的“怨妇系统”,而这里便提出了怨妇系统是由时空造成的,而时空是一个虚幻之物。于是,就为前面提出的命题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一首好诗不光是要提出一个命题,而且还要为这个命题找到一个若隐若现的答案。这首诗的答案,就隐藏在对时空的论述之中。对时空虚幻性的认识和修行的穿越,就是前文所提及的终极的北斗之坐标。以此为位次,万物复生重归其位,人类因为找到坐标而不再怨妇。至此,“怨妇系统”崩塌。

  请大家注意,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一种如此贯通古今的思绪和情志,作者竟然仅仅是通过一些春花、江月之类局部的事物来呈现的。正如前文所述,作者通篇不论情感而情感自现,不论及什么伟大的思考而其思考就倒映在它对局部细节事物的描述之中。整个诗篇中运用江与月这两个主题做为主线来不断地拓展与深化,借用网上那个“都市游侠”的网友解释,作者将“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同时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

  五、提出一种各自独立又相互映衬的“应和之美”,此乃第五高

  命题再高,至此已经全部收尾。通观全篇,此诗还反应出“一切只是一种应和”的思想和风格。全诗以江和月为主线,如同两个刀片不断旋转,再给它涡轮增压,卷进来春、花、夜,让这春、江、花、月、夜五个独立元素独立成章,却又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结构。它们谁也不依赖谁,谁也不绑定谁,本来无一物,不过应其机缘,各自来到这个世间,弹奏出一抹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曲子。这正恰如世间的万象,都不过是独立的个体,各自应其缘份来到世间上演这一出镜花水月的人间好戏。人生也是一样,我们独自来到世间,又独自回归坟墓,人与人之间是独立的,正如这春、江、花、月、夜也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一切都只不过是我们与他者之间的应和、与环境之间的应和、与自我的应和。

  如同高山与流水,我们本质上都是独立要完成自我的人类个体,却因为缘份的感召而暂时相互应和,一切怨妇,一切天问,一切时空,也都不过融化在这样一种如春、江、花、月、夜的独立活动却又相互应和、独立完成却又相互配合、独自表演却又相互弹奏中了。

  春江花月夜,不过是各自独立却又相互配合,在时空演奏出美妙一曲的那一瞬。而一瞬中透着永远、一花中见到一个世界、一个世界又不过缩为一粒微尘、永远的时光又不过浓缩为你正经历的这一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