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

首页 / 知识 / | 中考,数学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1

  (一)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b再有,学生*惯于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36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初始阶段的错误。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2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d 2.圆的面积S=s=3.扇形弧长l=nr/180

  4.扇形面积S=n/360=rl/2 5.圆锥侧面积S=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1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3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4

  初中数学长方形的中考知识点集锦

  长方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矩形,是基础的*面图形。

  长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rectangle)。又叫矩形。

  长方形长与宽的定义:

  第一种意见:长方形长的那条边叫长,短的那条边叫宽。

  第二种意见:和水*面同方向的叫做长,反之就叫做宽。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的说“长比宽长”,但*惯地讲,长的为长,短的为宽。

  长方形的性质

  ①两条对角线相等;

  ②两条对角线互相*分;

  ③两组对边分别*行;

  ④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⑤四个角都是直角;

  ⑥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

  以上的内容是长方形的性质及定义,请大家做好笔记了。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5

  一、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要回头检验!

  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易错点6: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7: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易错点8: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0,0指数底数不为0,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三、三角形

  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最短距离的方法。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综合运用以及线段相等是全等的特征,线段的倍分是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与三角函数的结合。边边角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易错点5:两个角相等和*行经常是相似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线段成比例,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易错点6: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7: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8:将直角三角形,*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易错点9:中点,中线,中位线,一半定理的归纳以及各自的性质。

  易错点10: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的确定与底上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

  易错点11: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对应线段的比经常出错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6

  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同学们是否还沉浸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与考试失利的悲伤中?不管你考的好与坏,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通过这次月考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初三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一定要改掉上次的不足,争取期中考试的好成绩。

  我现在对如何备战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同学们要赶快走出上次月考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阴影,初三考的不仅仅是你的学*,而且需要过硬的心态,不能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更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

  其次上课一定注意听讲,因为现在每个学校的进度都非常快,而知识点又非常难,相信很多同学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那上课一定注意听讲,把不会的知识点在课上记下来,课下一定要主动问老师。

  一定要注意老师上课讲的题是最精华,一定要弄懂。现在是初学不在乎你做多少题,关键在于你会多少题。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反复看,只要你能保证再出现以前错过的题不再出错,那我相信你的成绩会非常理想的。

  还有就是尽可能找一下学校去年的试卷自己检测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还有那些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期中考试的难点有二次函数,所以最后把二次函数当中经常考的题型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次函数: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当出现任意三个点坐标的时候,直接带入求出解析式。

  (2)当出现(X1,0),(X2,0)的时候,用双根式求解析式。

  (3)当出现(h,k)时,就用顶点式求解析式。

  2.根据函数图象判断正负(a,b,c,a+b+c,a-b+c,2a+b)

  a看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b看对称轴(左同右异,a和b共同决定对称轴),c看与y轴交点(c>0交y轴正半轴,=0过原点,<0交负半轴),a+b+c看当x=1时所对应的y值正负,a-b+c看当x=-1时所对应的y值正负,2a+b看对称轴。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1)

——数学中考知识点 (菁华6篇)

数学中考知识点1

  初中数学多项式的加法中考知识点

  多项式和单项式一起被称为整式,整式的运算离不开加法,多项式也是如此。

  多项式的加法

  有限个单项式之和称为多元多项式,简称多项式。不同类的单项式之和表示的多项式,其中系数不为零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称为此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保持不变(即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乘法,是指把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与另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相乘之后合并同类项。

  F上x1,x2,…,xn的多项式全体所成的集合F[x1,x2,…,xn],对于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成为一个环,是具有单位元素的整环。 域上的多元多项式也有因式分解惟一性定理。

  关于多项式的加法计算的中考知识要领已经为大家整合出来了,请同学们相应做好笔记了。

数学中考知识点2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yO xy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1)△OPA的面积.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PCEF面积=,*行四边形PDEA面积=

数学中考知识点3

  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同学们对上面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通过上面对整式与分式知识的学*,同学们能从中学*的更好。

数学中考知识点4

  第三轮复*(2-3周)

  1、第三轮复*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

  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惯

  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数学中考知识点5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数学中考知识点6

  一、初中数学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方公式,在用直接开*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方,最后配成完全*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二、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XB(B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B〈O,则经2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4象限;当〉0,B〈0时,则经1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三、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建造师考试_建筑工程类工程师考试网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行:①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分线:垂直和*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分线。

  垂直*分线垂直*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角*分线:把一个角*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2)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 (菁华3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1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s=πr?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 /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小编导语: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分析:三角函数的内容,供你学*参考!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函数名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在*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x/r

  正切函数 tanθ=y/x

  余切函数 cotθ=x/y

  正割函数 secθ=r/x

  余割函数 cscθ=r/y

  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

  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

  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

  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

  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

  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万能公式为:

  设tan(A/2)=t

  sinA=2t/(1+t^2) (A≠2kπ+π,k∈Z)

  tanA=2t/(1-t^2) (A≠2kπ+π,k∈Z)

  cosA=(1-t^2)/(1+t^2) (A≠2kπ+π,且A≠kπ+(π/2) k∈Z)

  就是说sinA.tanA.cosA都可以用tan(A/2)来表示,当要求一串函数式最值的时候,就可以用万能公式,推导成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最值就很好求了.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 )/(1-tanα ·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 ·tanβ)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tan(1/2*α)=(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分析:一次函数的内容,供你学*参考!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0)

  a).k不为0

  b).x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直线y=kx*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移;b<0时,向下*移)具体如下: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像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2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选题最后一题考)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相切有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包括相交也存在两圆圆心在公共弦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忽视其中的一种情况。(25题分类讨论)

  易错点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d与R和R+r,R-r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的方法求解。

  易错点6: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7:几个公式一定要牢记:三角形、*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3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d 2.圆的面积S=s=3.扇形弧长l=nr/180

  4.扇形面积S=n/360=rl/2 5.圆锥侧面积S=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1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3)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 (菁华3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1

  1、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2、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

  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不断提高。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2

  第三轮复*(2-3周)

  1、第三轮复*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

  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惯

  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定义: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4)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 (菁华3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1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s=πr?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 /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小编导语: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分析:三角函数的内容,供你学*参考!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函数名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在*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x/r

  正切函数 tanθ=y/x

  余切函数 cotθ=x/y

  正割函数 secθ=r/x

  余割函数 cscθ=r/y

  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

  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

  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

  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

  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

  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万能公式为:

  设tan(A/2)=t

  sinA=2t/(1+t^2) (A≠2kπ+π,k∈Z)

  tanA=2t/(1-t^2) (A≠2kπ+π,k∈Z)

  cosA=(1-t^2)/(1+t^2) (A≠2kπ+π,且A≠kπ+(π/2) k∈Z)

  就是说sinA.tanA.cosA都可以用tan(A/2)来表示,当要求一串函数式最值的时候,就可以用万能公式,推导成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最值就很好求了.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 )/(1-tanα ·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 ·tanβ)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tan(1/2*α)=(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分析:一次函数的内容,供你学*参考!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0)

  a).k不为0

  b).x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直线y=kx*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移;b<0时,向下*移)具体如下: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像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2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d 2.圆的面积S=s=3.扇形弧长l=nr/180

  4.扇形面积S=n/360=rl/2 5.圆锥侧面积S=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1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中考数学知识点:圆3

  重点

  ①圆的重要性质;

  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

  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基本图形

  十、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5)

——数学中考知识点 (菁华5篇)

数学中考知识点1

  1、定义: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行。

  2、*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3、*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中考知识点2

  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通过上面对数学中实数的运算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哦。

数学中考知识点3

  角度制知识:用度(°)、分(′)、秒(″)来测量角的大小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

  角度制:规定周角的360分之一为1度的角,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中单位的换算。

  角度制中,1°=60′,1′=60″,1′=(1/60)°,1″=(1/60)′。

  角度制就是运用60进制的例子。

  角度制中角度的运算。

  两个角相加时,°与°相加,′与′相加,″与″相加,其中如果满60则进1。

  两个角相减时,°与°相减,′与′相减,″与″相减,其中如果不够则从上一个单位退1当作60。

  测量角的大小的另外一个方法,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主要把握180°=π rad这个关系式。

  例如:1度=π /180 弧度30度转换成弧度值:弧度=30*π /180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β=α+k360°k属于整数。

  知识归纳:除了角度制可以测量角的大小,还有一种——弧度制也可以测量角的大小。

数学中考知识点4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数学中考知识点5

  圆的知识:*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 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πr,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6)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初中数学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方公式,在用直接开*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方,最后配成完全*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二、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XB(B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B〈O,则经2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4象限;当〉0,B〈0时,则经1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三、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建造师考试_建筑工程类工程师考试网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行:①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分线:垂直和*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分线。

  垂直*分线垂直*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角*分线:把一个角*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2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3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d 2.圆的面积S=s=3.扇形弧长l=nr/180

  4.扇形面积S=n/360=rl/2 5.圆锥侧面积S=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1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定义: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7)

——中考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抛物线=4(x-3)2-10的对称轴是x=3.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6、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7、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8、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9、乘法公式:(正、逆用)

10、样本*均数:⑴ ;⑵若,,…,,则(a-常数,,,…,接*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均数:;⑷*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均数去估计总体*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11、*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2、常用定理:①同*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4、添加辅助*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15、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16、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17、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18、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19、规律方法总结:

20、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21、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2、讨论点的位置,一定要看清点所在的范围,是在直线上,还是在射线或者线段上。

23、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2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2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7、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8、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9、*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0、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8)

——中考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3、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4、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轴上。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6、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7、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8、cs30°=。

9、sin260°+cs260°=1.

10、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11、在同一*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2、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1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1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1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17、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18、根式

19、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20、算术根的性质:=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21、常用定理:①同*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2、定义(包括内、外角)

23、全等三角形

24、重要辅助线

25、有关定理:①*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26、分类:

27、常用等式:

28、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29、一次函数

30、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31、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3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33、"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34、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35、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36、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37、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38、圆面积公式

39、弧长公式

40、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41、科学的预*方法

4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43、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44、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5、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46、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47、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8、熟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腰与角以及圆的对称性,根据图形的特殊性质,找准讨论对象,逐一解决。在探讨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存在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不要遗漏,最后要综合。

49、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gA=;ctgA=.

50、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51、(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2、公式:

53、*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54、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56、身份证码: 18 位

57、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58、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59、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60、tan45= 1.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