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1

  推荐《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2

  学*《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

  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一会儿探究性学*,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

  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3

  学*了《教育学》后,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

  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一会儿探究性学*,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4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5

  看到这本书,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师范的考试,再次翻着这本书,读着熟悉的名词,却感觉没有当年的激情,也许是没有了考试的动力,也许是当了十几年的教师,这些理论的战术已经在课堂实践的战场上用不上了。于是,我毫无兴趣地翻着,想找一找自己比较有兴趣的章节,跟自己教学实际最接*的教学过程来看看,最后决定翻到“教学过程”这一块看看。对于老书新读,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为这些东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则,哪一条不是当年滚瓜烂熟背过的,就连孔子的“因材施教”,卢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也都再熟悉不过了……经过三年的师范学*,加上三年的专科与三年的本科巩固,自以为,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论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书上看到了我从没见到,从没听过的教学新词、崭新的教学理论:

  “产婆术”:即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学教学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即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这种“产婆术”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诘问,第二阶段:助产。虽然这样的名词我们(至少是我)没听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借鉴的。教学中,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质疑、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经过老师的推波助澜和孩子的独立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三个循序渐进的学*过程理论。这种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性、条理性等显著的效果。教学中,偶尔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或穿插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道尔顿制: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听了昨天陈校长的讲座,巧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昨天陈校长讲的新亮点不谋而合,和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吻合。虽然目前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朗普制:这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今年以来,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老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还有“克伯屈、伯克、华虚朋”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新词,我想,不管是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针对如今的课堂,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因此,对于这本书,我还需好好研读,全面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与功能,综合地利用,有主有辅地结合,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阅读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1)

——教育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学心得体会1

  在20xx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我认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工作,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1、长期以来,铁路高度重视安全基础工作,始终高喊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但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我所在的货运车间为例,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控制较为薄弱;规章制度不够严谨、规范,临时性措施办法多,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素质能力还有欠缺等等。随着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切实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因此我认为想要破除铁路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就必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部党组在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的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2、部党组针对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深刻总结了铁路安全工作规律,提出了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持续稳定。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必经之路。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以传统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的制定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我认为安全风险管理能使铁路系统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能提升全路安全管理的水*。因此,做为一名铁路人,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体制、新格局、新变化,增进融入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在提高自己的同时,还要带领车间的全体同志共同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班组学*会和安全讨论会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去,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3、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确保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要不断规范、完善班组管理各项制度,做到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形成作业标准、纪律严明、考核严格、设备完好、积极文明的班组,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强化现场作业安全互控、卡控机制,实现安全持续稳定。各班组、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落实本岗位作业标准的,加强对相关岗位作业安全风险点的互相卡控,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风险,做到“你的问题我来纠、你的作业我来控、你的漏洞我来补”的良好工作氛围。练就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实做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各班组要按照车站下发的业务学*计划,结合车间的作业特点、人员情况以及季节性特殊要求,加强日常的职工业务培训,通过班前、班后点名会,集中业务学*、职工自学、实做技能演练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岗位安全自控能力。还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安全观念教育,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最严格的劳动安全管理和考核,形**人遵守劳动纪律、重视劳动安全的良好氛围。

  4、以月度安全考核制度为有效手段,狠抓安全基础管理。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月度安全考核,提高车间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现场的控制,通过月度安全考核这一有力的管理抓手,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各项作业标准,达到对安全关键环节、关键作业、关键人员的有效控制,逐步实现车间消灭违线问题,不断较少严重违章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车间的基础管理及基本规章制度的管理,及时组织职工学*掌握不精、比较生疏的规章制度,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同时对发生的违线及严重违章问题,按规定召开专题分析会,深刻查找车间安全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简单的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应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行车、货运之间的联劳协作,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加强标准化作业的监控工作,充分发挥“月度安全考核”机制,奖罚分明,严格考核,通过月度安全考核,有效的控制好现常

  20xx年的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确保实现安全、稳定、经营和建设目标的责任重大、考验严峻。我们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工作水*,为开创运输安全工作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学心得体会2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使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明确了当前教育形势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师德建设,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力争做一名“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党的教育事业之中,“干一行,爱一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以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不断钻研学*进修,加强与同事的团结协作,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不做庸师,不做教书匠,争做学科带头人,争做名师。

  二、热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的同时,关爱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教学相长,帮助学生**成才。先进教师们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博爱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进一步领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让爱先行,先爱生再教育。

  三、努力奉献,争创佳绩。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更要提高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之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努力探索农村教育的新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力争做一名“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教育学心得体会3

  参加工作时间已经很久了,对教育孩子多少积累一些经验,总感觉和孩子们打交道其乐无穷,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感觉有述说不尽的乐趣,孩子的天真、童言无忌让我对教育事业更增添了热爱,也可以说是享受这个职业。在学生中发生的一些趣事总是让我和同事聊天时有说不尽的话题,有时都会成为经典的故事,有时感觉不是完全谋生而选择工作,可能是因为感觉学校人文环境的简单、孩子们的单纯,也可以说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很适合我的性格,因为我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和孩子们打交道正好符合我的性格,这是我内心的想法。这么多年里我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来,但也不是在哪都拖后腿的那个人,我的原则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确是这么做的。工作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遇到哪位家长觉得我工作不认真或者教学失误来指责的现象,这样工作的结果给我带来的是自信,也感觉到成就感。

  在我的心里,老师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尊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老的教学理念已经顺应不了孩子们思想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改变自己,让人格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今教育的手段。

  在上周的工作中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教育观念又有一点转变。中午两点半是我们全校学生练*写字的时间,每天我都会布置几个生字让学生们写。由于六年级要毕业考试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复*一些旧的知识,所以现在都是抄古诗。大部分学生进教室都安静下来开始写了起来,我发现李庆吉在低头干什么,我走到身边时看到他正在看课外书。其实我真的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是现在的孩子很有个性,虽然没顶嘴,但是趴在桌子上干脆不写了,一点没起到教育效果。所以我马上静下心来找对策,找他谈心,这个办法不仅让他认识错误,主要是不影响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感觉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情绪好了,学*才会有效果。其实老师就应该这样做:

  一、为人师表,不断进取

  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真的要完善积极,拓宽自己的学*领域,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也要广博其他学科,努力成为学生永远的学*榜样。

  二、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出教师是否人格完美。教师性格好,学生学*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有较好的组织教学能力,一定要和好的性格相结合,从而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要真诚

  在学*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是老师的爱要恰到好处,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这也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单是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延续。

教育学心得体会4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恭恭敬敬地学*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惯和现象,而这些*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几点做法。

  ①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不懂的字句问语文老师或上网查资料,课间或班会课与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常没做到或没意识到,现在怎样做等,对照《弟子规》一书,哪些没做到位,或还需改进的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②学懂了要求会背诵,可以在跑操时一边跑一背,既培养、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跑出节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几点感受。

  (1)从《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喜欢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就轻易传播出去;遇到有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不管与已是否有关都喜欢参与进去,这些都不是正常现象,是与*人的传统道德相违背的,是应该屏弃的。还有些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称赞自己就高兴。殊不知,这样一来,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虚伪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先应该自我反省,检视自己是不是有这些优点,是不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时,要正确地接受和面对。只有这样,正直诚实的人才会喜欢和自己接*。

  (2)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这也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主子、奴才”的社会,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而这是与我们党和*大力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学*《弟子规》里的“泛爱众”思想,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和谐社会。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着手,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伟人、圣贤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这些后者有真正的福报,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将是莫大的.幸事。所以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

教育学心得体会5

  3月22日下午,我们庆宁小学20名教师参加了嘉定区教育局德研室陆春晔老师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虽然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受益匪浅。

  开始展现了图片:虎妈蔡美儿、狼爸萧百佑、鹰爸何烈胜、猫爸常志韬、大李和小李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引起老师们的深思。由于形式新、效果好,赢得了在座老师们阵阵掌声。真的是既紧张、充实,而又充满了快乐。

  学*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陆老师做的精彩报告,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们每位学员——未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上了生动难忘的一节课,对我们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给予了有益的培训和精心的指导,使我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工作更充满了信心。学*过程中要求大家要做好自我反思,把学*中的感悟和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检验学*效果,对学*过程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学*培训真的成为我们人生长河中一段美好难忘的永恒记忆,学*感悟颇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清晰。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初加工,学校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对孩子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深加工,社会教育其实就是人文性教育,具有拓展性、检验性、环境性的特征。家庭教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发展趋势。因此一个学校想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首要应该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没有问题的孩子,更没有问题的家长,出现问题孩子主要是看孩子的高度、角度出了问题。改变家长看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更需要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并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去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家长。

  反思自己,过去在事业上付出的更多,忽视或看轻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做法现在看来是很不妥的。教师更应该既种好事业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园。作为教师家长,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更应该学*、学*、再学*,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并付诸于行动。

  通过培训学*,使我更加认识到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的重要,渐渐感受到了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重视并切实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承担起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应有的职责和义务,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2)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1

  幼儿园每次发的《幼儿教育》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好,看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虽然这本书写自八十多年以前,相比起现在所流行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法来说,这本书写得是相当的朴实,但确从实际出发,解决了我们家长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更重要的是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可以解决问题简单易行的实际方法。我们家壮壮,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不肯睡觉或是看电视到入迷处不肯停下来时,以往总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或实在不听时采取强制手段,但效果并不好,过一阵又会重犯,看到书上介绍的游戏式的教育法,想着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相当好当我打算让他上床时,或停止看电视时,我就会喊:壮壮比比看,谁先跑到床边,或壮壮比比看,谁先把电视停下来他以为我是在和他做游戏,就会很快的行动起来,生怕你超过了他。教育是要讲方法的,采用合适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孩子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家长再教育的过程。想要教育好小孩,家长应该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喜欢上洗手间的时候拿份报纸看看,壮壮看见过一次后他也学样,每次也会拿本看这就逼着大人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惯,其实我们是和着孩子一道在成长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家长良好的行为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建立,家长不适当的行为则影响着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家长的行为*惯指家长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生活*惯、学**惯和工作*惯等。好的*惯一生受益,坏的*惯有害终身。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因此,家长的.行为*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

  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长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家长与幼儿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家长对幼儿品德及个性形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行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的作用,这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育。幼儿对父母生活、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情感上的依恋关系,使幼儿常以父母为自己的榜样,因而这种教育又是最富有情感的。

  另外,我很欣赏家长能和孩子间不仅是母女的关系,还是朋友的关系。就如《幼儿教育》中所述,父母若能与孩子成为朋友,那么在教育孩子时你将会发现很多的好处。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2

  虽然教育学每周只有一节,但是我还是获益匪浅,从《教育学》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此,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确是难于言喻。其实教育学去年我们就开始学*了,以前总不把它当回事儿,心想又是一门像《毛概》一样无聊的理论课。但是,到了今年我就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一是,老师上课很有趣,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您不仅给我们举了很多大哲学家,先贤以及大教育家们的例子,还给我们讲诉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您所举的许多例子不仅对我们学*教育学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对我们自身也很有启发作用。二是,您还会和我们互动,用问题来引导我们、激发我们。通过互动和同学间讨论,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民主,也同时让我们变得主动学*、主动思考。通过上您的课,通过您对教育的解释,对教育学的解释,以及许许多多贴*生活的事例,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依然清晰的记得这学期我第一次翻开《教育学》这本书时的情形,当时我发现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枯燥乏,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误解了《教育学》。现在再回到我开篇就提到的收获却难以言喻上。因为我确实在《教育学》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解除了我对《教育学》就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的理解,还丰富了我对“教育”,“教育学”的理解。

  还记得老师在给我们讲“教育的本质”这一节的时候,您给我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把受过的教育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学*,使我开阔了思维,不再把“教育”一词想的空洞而深不可测。

  通过教育学的学*,我还深深的喜欢上了教育学。其中有许许多多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西方文化的传统的差异所造成的中西方教育意义的不同。老师给我们形象的`举例阐述他们的不同之处,老师把*的灌输式教育形象的比喻成木桶给杯子倒水:老师是木桶,学生是杯子,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更有意思的西方的教育,老师把西方的引导式教育用“产婆术”来做形象的比喻:老师是接生婆,学生是孕妇,而孕妇产下的胎儿则是学生内在的潜质,通过老师的“助产”,使学生主动学*、思考,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通过老师形象的比喻,使我深深的理解了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上老师的课,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我也是获益匪浅,通过您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章节的介绍,我了解了教育在人类社会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自的特点,以及教育的缓慢发展史。在讲到农业社会的教育史时,*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让我倍感骄傲,我国的先贤们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如此优秀的教育理念。除了了解*的教育史发展之外,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典型的教育内容。其中很特别的是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他们当时的教育目的仅是是培养合格的军人。而正是这种教育,它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看着最*学校里大一新生幸苦的军训,就让我不禁想起了古希腊“斯巴达教育”。西方世俗封建的“骑士教育”也让我印象深刻。它的教育也很特别,教育分成三阶段,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第二阶段:护卫。不仅要帮男主人打仗,侍奉男主人的生活,居然还要视女主人为情爱对象!通过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培养骑士的军人品质和绅士风度。还有古希腊雅典的“通识教育”,等等。真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教育的目的各异,内容各异,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大有不同。《教育学》真是让我对历史上的各种教育大开了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视野。

  在“教师和学生”这一章,我更是收获良多。通过老师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的素养,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讲解和举例论证,我才发现原来做老师,做个好老师,做个优秀的班主任原来是那么的不容易,是有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讲这一章时,给我们举的一些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所举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我发现做老师离不开“头脑”,要想当个好老师必须要全心全意的做好学生的传授者,领导者,辅导者,以及朋友。在老师讲授“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时,我也是获得了很大的启示:我希望在将来我出去当老师以后能够尽量处理好: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依赖者的身份。

  同时还给了我很大启示的是老师在讲授“课程”这一章节中的“学科课与活动课”。老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课程的优缺点,听了课之后,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问题。各有各的好处,但又有各自的劣势,因此我在想我以后当了老师要怎样做呢,要怎样去*衡学科课和活动课呢,要怎样才能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呢?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走上就职的岗位,但是通过《教育学》这门课,通过刘老师的认真讲解,使我在还没踏上岗位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在老师讲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谈到我国基础教育发生的重要转型时,我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我也更加坚定了对素质教育的赞同和认可。我也坚定了如果将来要当老师,就一定要做一个培养多数人才为主的教师。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3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觉得学生厌学主要有以下原因:有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学*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有的学生智商比较低,对问题反应慢,学*跟不上去;有的学生是因为学*基础差,对老师所讲述的问题理解不了,学*甚感吃力;还有的学生是由于对某些学科或者某些老师的好恶程度不同。

  从客观方面来说。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当今社会上所流行的新的“知识无用论”的影响;第二、家庭管教失误,对学生过于放纵或过于严厉;第三、受当今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第四、某些教师教育方法的失误。

  要想遏制厌学现象的发生,及时挽救厌学的学生,我觉得可以尝试这样做:

  根据厌学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帮助其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但要注意目标不可定得过高,不能让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在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该阶段目标后,学生在享受胜利欢乐的同时,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和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家庭与学校配合法。教师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互相通报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良*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管教。通过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

  i即让厌学者充当新的角色,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学生的信任,接受新的*惯,改掉不良的风气。比如让对某一学科厌恶的学生充当该科的课代表,迫使其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

  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要看到,学生厌学,并非都是不喜欢学*,而是由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应抓住学生想学又学不好的心理矛盾,及时找学生谈话,对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理解到学*成绩并非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在学*上尽了最大的努力,遵守校纪班规,就是好学生。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鼓励其向好的方面进行努力。

  抓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使厌学者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学生实现彻底的转变。

  总之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弥足珍贵的学*机会,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真实课堂的教学经验。4月26,我有幸到临沂参加了“山东省中语会第十六届年会”活动,不仅听了三节省级观摩课,还聆听了顾之川博士“课标的核心理念”的精彩演讲和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刻见解,感受颇多,收获更多。现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作一下梳理,但愿与我的同行分享。

  这次大会分三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听取专家的精彩点评和深刻见解。第二个议程是聆听两个优秀课题的经验介绍;第三个议程是听几位省级教学能手执讲的观摩课;其中的每一个议程,都能带给我新奇和震撼。

  第三个议程中的6节观摩课,显然是这次大会的重头戏。6位教师勇敢的科研精神,精彩的授课艺术,高深的语文素养,严谨的课后反思,无不让人心生仰慕。

  说他们具有勇敢的科研精神,是因为他们执讲的课题直面中学语文课的关键:高效。如刘晓帆老师执教的《黄河颂》启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陈可太老师执讲的《雪》,先是娓娓而道入童心,然后启发学生对鲁迅的孤独地斗士的生命价值的思考、、、、精彩的授课艺术则体现在他们对课堂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⒈形式各异的导语设计:或开门见山,或由此及彼,或故事引领,或师生交流,或激情吟诵,或实物展示,或师生互动,这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导语,既拉*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又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投入课堂,给人以极丰富的语言享受和情感熏陶。

  ⒉重点明确的目标把握:长课怎样短教,深文怎样浅教,让学生学什么,在这些难点的处理上,教师们目标一致,那就是目标明确。老师们精心研读课文,把握要害,以点带面,完全可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面面俱到往往导致面面不到,而重点突破则完全可能全面开花。

  ⒊各具特点的关键词解读:例如刘小凡老师对《黄河颂》中“望”的解读,联系杜甫的《望岳》、*的《沁园春雪》,使学生对其理解深刻;

  ⒋自然流畅的语言串联,教师们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丰富的语言技巧。对文本的解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鼓励话语睿智中透着温馨,激情中蕴含理性。在他们的启发鼓励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使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给听课教师以极大的享受和收获。从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是何等的重要。

  ⒌兴味盎然的课堂小结:当课堂授课进入尾声,老师们都不忘在这个环节再添亮点,进行精彩的总结。这些总结或就文章的主题生发开去,或就文章的思想进行情感熏陶,或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或以意味深长的话语鼓励学生探索。并且多位老师或引用名言,或改用诗句,或自编对联,或自创美文,使即将结束的课堂再度升温,让人欲罢不能。

  至于授课者高深的语文素养,是令所有听课教师都啧啧称赞的。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解读,诗一样优美而丰富的语言和阐释学生疑问时机敏而准确的回答。这样的功夫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它需要用心的阅读、积累与钻研。想到一位老师曾说自己对《谈生命》备课时曾写下5000字的笔记时台下响起的.惊叹声,它应该成为我耳边的警钟,时时鸣响: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

  这次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和老师们共勉:

  ⒈完全摒弃以教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精彩的声音占据课堂。

  ⒉课堂上,既要重视文字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板书质量;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规范,新生词汇的运用要在洞悉其含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课堂上的思想教育要实事求是,切莫牵强附会。

  ⒊教学活动的流程要完整,要重视单元教学,有单元意识和前后勾连意识。

  ⒋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形式灵活,语言活泼;扎实掌握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内容写得实在、厚实。

  ⒌结合文本内容对自己进行反思。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5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

  “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

  “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短短的几个字却很精练的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五、爱生应有九需要:

  1、智慧 2、尊重3、宽容4、惩罚艺术5、教育艺术6、批评艺术

  7、发现8、鼓励9、微笑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3)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2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 进行多指标竞

  D 提倡团体竞争。

  E 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4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与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与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5

  人际交往心理学目前已经告一段落,自从学了这一门课以后,感觉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现就这些知识谈谈我的看法。

  在还没有接触这一门课的时候,我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还是非常简单的,认为和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日常交谈就是人际交往了。但是自从学*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发现这真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可以说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下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把人人疏远的人转变为人见人爱的好人;上可以在交际圈里游刃有余,将成功的道路铺得更加*坦。

  其实在*的古代,孟子荀子告子世硕就有着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可以说也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起源。人际交往实际上是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而人际关系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必定在情感上产生的一定的结果与积淀。

  原先我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如果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那么这两个人是无法进行沟通的。可是在学*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不同的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但是具体沟通是否完整还是要看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受和理解。我也学*到了言语沟通的艺术,比如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寻找话题,直接进行提问,鼓励对方说下去等等。我也学*到了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我们后天学*到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听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展示,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用心去接受和体会的美妙能力。什么是倾听的艺术?理论上来说是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要点,鼓励对方把话说下去,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但是要做到极致还是需要不断地练*。

  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还有各种丰富的理论和效应,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理论与效应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日常的交往中被证实,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理解的内容,在此就不便一一赘述了,我认为在学*完人际交往心理学后,我一定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4)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五)份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1

  客观地说,赫尔巴特的这本《普通教育学》所带给他的名声,在当时还仅仅限于学术界内。赫尔巴特的学说,真正被运用于教育改革运动之中,是在19世纪中后期,是在他的学生们的努力宣讲下,才开始逐渐为世人所注意的。作为现代教育之父的他,生前曾不无悲凉地这样说过:“我早就知道,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学说都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我也不想耍小手腕去迎合这种精神。”杜威晚年之时,常代进步教育家们受过,其实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张并不为他同代人真正理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杜威的理论并没有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真正得到实施,其影响也是有限的。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天才总是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相比于后人,赫尔巴特和杜威离他们的同时代人更远。从后世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教育状况,而且从19世纪中叶至今,*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恐怕没有一个教育家能够像赫尔巴特那样,对欧美各国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活动发生过如此广泛、直接、持久的影响,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赫尔巴特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教育学者们时常引用的经典,尤其著名的是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成为全世界中小学教师处理日常教学工作的现成处方。赫尔巴特努力把教育目的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确定这个原则,是现代教育学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步。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虽在裴斯泰洛齐已经开始,但它为世人所信服和普遍采用则应归功于赫尔巴特辛勤实验和研究的功劳。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赫尔巴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如何能够诞生?尽管赫尔巴特的理论确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他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走得太远,以至于他对儿童的能力越来越不信任;他对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永恒的秩序,如此坚信不移,以至于他把他的理论机械化和教条化了,从而冷漠了人的主体性价值和创造性;他并没有建立一套合乎理性的道德秩序理论,而是更多地停留在了对宗教和现有封建伦理规范的保守立场之上,以至于他总是因此而备受后人诟病等等。

  但是,我们需要理解:赫尔巴特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成就指引着后人在科学教育学的道路上,不断迈向人类智力发展的一座座高峰,他的智慧启发着后来的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并不断试图以观察、实验和数学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至于他的错误,很大程度上,乃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使然。赫尔巴特是伟人,但他不是神仙,他无法脱离开他的时代想问题,正如我们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2

  看到这本书,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师范的考试,再次翻着这本书,读着熟悉的名词,却感觉没有当年的激情,也许是没有了考试的动力,也许是当了十几年的教师,这些理论的战术已经在课堂实践的战场上用不上了。于是,我毫无兴趣地翻着,想找一找自己比较有兴趣的章节,跟自己教学实际最接*的教学过程来看看,最后决定翻到“教学过程”这一块看看。对于老书新读,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为这些东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则,哪一条不是当年滚瓜烂熟背过的,就连孔子的“因材施教”,卢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也都再熟悉不过了……经过三年的师范学*,加上三年的专科与三年的本科巩固,自以为,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论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书上看到了我从没见到,从没听过的教学新词、崭新的教学理论:

  “产婆术”:即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学教学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即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这种“产婆术”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诘问,第二阶段:助产。虽然这样的名词我们(至少是我)没听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借鉴的。教学中,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质疑、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经过老师的推波助澜和孩子的'独立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三个循序渐进的学*过程理论。这种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性、条理性等显著的效果。教学中,偶尔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或穿插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道尔顿制: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听了昨天陈校长的讲座,巧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昨天陈校长讲的新亮点不谋而合,和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吻合。虽然目前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朗普制:这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今年以来,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老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还有“克伯屈、伯克、华虚朋”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新词,我想,不管是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针对如今的课堂,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因此,对于这本书,我还需好好研读,全面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与功能,综合地利用,有主有辅地结合,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教学。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3

  客观地说,赫尔巴特的这本《普通教育学》所带给他的名声,在当时还仅仅限于学术界内。赫尔巴特的学说,真正被运用于教育改革运动之中,是在19世纪中后期,是在他的学生们的努力宣讲下,才开始逐渐为世人所注意的。作为现代教育之父的他,生前曾不无悲凉地这样说过:“我早就知道,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学说都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我也不想耍小手腕去迎合这种精神。”杜威晚年之时,常代进步教育家们受过,其实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张并不为他同代人真正理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杜威的理论并没有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真正得到实施,其影响也是有限的。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天才总是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相比于后人,赫尔巴特和杜威离他们的同时代人更远。从后世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教育状况,而且从19世纪中叶至今,*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恐怕没有一个教育家能够像赫尔巴特那样,对欧美各国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活动发生过如此广泛、直接、持久的影响,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赫尔巴特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教育学者们时常引用的经典,尤其著名的是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成为全世界中小学教师处理日常教学工作的现成处方。赫尔巴特努力把教育目的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确定这个原则,是现代教育学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步。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虽在裴斯泰洛齐已经开始,但它为世人所信服和普遍采用则应归功于赫尔巴特辛勤实验和研究的功劳。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赫尔巴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如何能够诞生?尽管赫尔巴特的理论确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他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走得太远,以至于他对儿童的能力越来越不信任;他对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永恒的秩序,如此坚信不移,以至于他把他的理论机械化和教条化了,从而冷漠了人的主体性价值和创造性;他并没有建立一套合乎理性的道德秩序理论,而是更多地停留在了对宗教和现有封建伦理规范的保守立场之上,以至于他总是因此而备受后人诟病等等。

  但是,我们需要理解:赫尔巴特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成就指引着后人在科学教育学的道路上,不断迈向人类智力发展的一座座高峰,他的智慧启发着后来的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并不断试图以观察、实验和数学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至于他的错误,很大程度上,乃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使然。赫尔巴特是伟人,但他不是神仙,他无法脱离开他的时代想问题,正如我们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4

  看到这本书,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师范的考试,再次翻着这本书,读着熟悉的名词,却感觉没有当年的激情,也许是没有了考试的动力,也许是当了十几年的教师,这些理论的战术已经在课堂实践的战场上用不上了。于是,我毫无兴趣地翻着,想找一找自己比较有兴趣的章节,跟自己教学实际最接*的教学过程来看看,最后决定翻到“教学过程”这一块看看。对于老书新读,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为这些东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则,哪一条不是当年滚瓜烂熟背过的,就连孔子的“因材施教”,卢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也都再熟悉不过了……经过三年的师范学*,加上三年的专科与三年的本科巩固,自以为,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论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书上看到了我从没见到,从没听过的教学新词、崭新的教学理论:

  “产婆术”:即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学教学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即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这种“产婆术”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诘问,第二阶段:助产。虽然这样的名词我们(至少是我)没听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借鉴的。教学中,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质疑、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经过老师的推波助澜和孩子的独立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三个循序渐进的'学*过程理论。这种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性、条理性等显著的效果。教学中,偶尔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或穿插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道尔顿制: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听了昨天陈校长的讲座,巧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昨天陈校长讲的新亮点不谋而合,和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吻合。虽然目前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朗普制:这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今年以来,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老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还有“克伯屈、伯克、华虚朋”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新词,我想,不管是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针对如今的课堂,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因此,对于这本书,我还需好好研读,全面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与功能,综合地利用,有主有辅地结合,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教学。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5

  “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

  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性销声匿迹。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 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笔者认为在理解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时,应该同他的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起点联系起来,且不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赫尔巴特谈到,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科学,但他还应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在向儿童提供知识的过程中引起了儿童心理的变化,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然后,由知识兴趣上升到欲望,最后在行动中表现为意志。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整个学校教育无法分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一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陶冶的过程;一是通过传授知识进行智慧的`过程。如果只讲道德而忘记多方面的培养,就可能导致无知识与能力的人支配社会;同样如果只进行知识教育而缺乏教育性也会导致无信仰的人支配社会。显然,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

  传授文化知识看作同一过程,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正如他所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衡的多方面兴趣,使他们形成思想范围。多方面兴趣分为认识与同情两大方面,经验、思辩、审美、人类、社会和宗教六大种类。多方面兴趣是教育的视野投向全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要实现最高目的所必须培养的东西。它既是教学过程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终点。赫尔巴特指出训育是一种持续的诱导工作。他认为,冒失是青少年的通病,教育者需要通过训育以维持他的想法。它通过交际、榜样、启发使学生直接得到积极发展方面的促进。训育就是要直接地陶冶儿童的性格,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训育的措施可以是抑制、惩罚、赞许和奖励。

  当我们今天对其重新审视时,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5)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汇总5篇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 1

  5月8日,我参加了普定县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一天的学前教育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次培训学*,我收益颇多。

  首先,我对园务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是幼儿园管理执行力的理解,要办好一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园长能做的事,全靠全体教师的配合。园长必须管好教师,教师管好幼儿。二立建立健全各种机制,统一思想,制度面前人人*等,不是人管人,要用制度管人。制度的形成要全园教职工探讨,有透明度,便于以后监管。执行要做到实、快、准、宽、狠。四是细化执行要求,管理就是做好无数细小的细节工作,学会把繁细的事情做精细,把简单的事情做精致,把*凡的事情做精彩。做到做了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有成效,做有思想的园长,办有文化的幼教。

  其次,在本次培训中,我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无论是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教师管理和班级环境创设管理等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其中对班级教师管理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之间要有明确分工,教师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性差别,制定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对班级的物质要素有进一步了解,包括室内条件、活动教室和材料要求。培训中明确了在幼儿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会“教”,更应学会“学”,学会怎样做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知识的学*,让我学到了不少的卫生保健知识,包括:健康检查、全日制观察制度

  最后,感谢中心校领导给我这次学*的机会,同时也感谢教育局领导为我们一线的幼儿教师组织这样的活动,还要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学得了不少知识。我会将所学的知识传达给我园其他教师,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农村幼教事业添砖加瓦。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 2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学前教育有一份难舍的情怀。幼儿教师,是一个奉献爱心和拥有责任的名字;幼儿教师,是一个活力四射和永远年轻的名字;幼儿教师,更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名字。

  在刚来幼儿园的日子里,我没有任何经验,通过学*,我逐渐做到了眼勤,腿勤,手勤,还拥有了爱心,细心,耐心,童心。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洗手,发现有个小朋友的手指甲长长了,而且里面还藏有黑乎乎的脏东西,我马上想到要给他剪,等给他剪好,洗洗干净,却发现所有小朋友都围着我,要给他们剪,我想:这正是教育他们讲卫生,爱清洁的好时机,我不仅给他们全剪了手指甲,还教会了他们正确的洗手法,并与他们约定,要做个清洁宝宝,以后老师会经常给他们剪的,他们个个高兴地点头,看着他们如此乖巧,所有的劳累都值了。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我们班里,有个好动的小男孩,刚来幼儿园时,爬高爬低,跑来跑去,而且对其他小朋友,稍不注意,甩手就打。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跟他玩,当我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行为时,他说:“每次我做错了事,或者爸爸心情不好时,都会打我!”我知道,我需要和孩子爸爸沟通了。通过了解,我得知他的爸爸脾气有些暴躁,有时会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打孩子。我委婉地告诉孩子爸爸,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爸爸不注重细节,孩子也会受到爸爸的影响。从这以后,在家长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行为逐渐改善,经过几个月的细心引导、共同夸奖等家园共育模式,他终于有了转变,开始坐在课桌旁听我讲故事了,在集体活动时,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看到孩子如此转变,我感到无比欣慰。

  对幼儿的爱心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并在幼儿身上得到传承,例如:我们幼儿园老师都会趁孩子们午休的时间,帮助幼儿把他们脱下来的小鞋子拿到窗台上晾晒,一开始都是老师晒,现在都是后脱衣服、鞋子的小朋友帮先脱衣服的小朋友晒,他们互相帮助,并且起床的时候也是互相帮着拿,这不仅是教育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

  我很欣慰,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变得善良,勇敢,自信,快乐,感谢我所热爱的幼教事业,使我收获了与人沟通的勇气与能力。有人说:我们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我们更像是他们游戏中的伙伴,生活上的慈母,行为*惯上的指明灯。虽然,一天的忙碌,我们累得疲惫不堪,有时嗓子都哑了,甚至穿不了漂亮的衣服、高跟鞋,化不了漂亮的彩妆,就连手指甲都不能留,更别像其她爱美的女孩一样佩带各种饰品了,但是,我们将自己的一颗诚心换得了家长的一份信任,我们无怨无悔。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共同努力,让他们从小学会用爱的眼睛看世界,做他们生命中的贵人。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 3

  转眼间,这次的幼儿园学前教师培训已经结束,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的培训学*,这次的培训充实而富有意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养,此次培训理论与实例结合,课程丰富多样,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经过五天的学*,收获颇多,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体会。

  一、幼儿教师要培养终身学*的理念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孩子的求知需求,我们要不断学*,随时补充自己的能量,给自己充电。如果只靠原来在学校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日积月累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负责任的事。

  过去,我们是领着孩子在学*,现在我们是和孩子一起学*,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知识的海洋装满,怎么才能满足孩子那一条条求知欲旺盛的小河?教师的业务素质很重要,现在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琴棋书画,歌舞情乐,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更适用这个岗位。所以,我们每天至少学*一篇教学方面的文章,每天练练基本功,让自己在幼教领域不至于落后。

  二、广泛学*幼儿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技能

  县幼儿园的吴院长详细深入的为我们解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其他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又结合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特点,为我们详细、生动的讲解了课程特点及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职业道德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热爱、尊重、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核心。爱是儿童正常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学会理解、关爱幼儿。

  四、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3)有丰富的情感。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总之,经过此次培训,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学到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朋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断努力,学以致用为孩子上好课,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 4

  最*我园组织全园教师学*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时在09月19日,我还很荣幸得参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办,市滨江幼儿园承办的瑞安市幼儿教师“我与指南同行”论坛活动。刚开始我对指南的了解并不多,通过这一系列的学*,我对指南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南》分为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总共三十六条。

  在学*的过程中,我对《指南》第十九条“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活动需求以及教室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在师幼互动**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关注主题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空间的利用,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家长资源、生活资源,创设适合本班幼儿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将班级(区域环境)与教学主题有机融合。”感触很大。以往在创设环境时我们总是很少考虑到“在师幼互动**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我们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1、老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

  2、主题墙面语言过于简单;

  3、主题墙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

  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变成了“外人”,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创设,只能算是一位欣赏者。我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时的主题墙创设,反思该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环境主题是应该为教学服务,主题靠环境而深入,让幼儿在与墙饰的真正互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转变我们的评价理念,让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中体验幸福与成功;让幼儿成为主题墙创设的真正主人,视家长为主题创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教师只是主题墙创设的艺术整合者;注重主题墙创设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

  结合指南,反思自己*时的各个方面发现在《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东西,我会继续努力去学*《指南》,将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积极、大胆实践,认真全面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学前教育学培训心得体会 5

  本次网络培训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次学*,我收益颇多。

  本次的培训是围绕着科学保教、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幼儿园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小学化课程的区别、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培训五大模块内容展开。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提升我们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进一步学*教师基本素养,提升师德师风素养,规范教师礼仪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在学*过程中,他们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让人应接不暇。除了传统的专家主题讲座外,本次培训还立足区域优秀园长资源,让优秀园长为我们进行了同伴互助的培训。其中学前教育体育活动的现场献课等丰富而富有鲜明特点的培训形式,带动了我们教师的学*气氛,提高了我们学*的兴趣,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去,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我们教师,让培训更加落地和接地气,营造了互学、乐学的愉悦氛围。

  培训中明确了在幼儿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会“教”,更应学会“学”,学会怎样做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知识的学*,让我学到了不少的卫生保健知识。

  总之,感谢本次网络研修的培训,这让我们学得了不少知识。我会将所学的知识传达给我园其他教师,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农村幼教事业添砖加瓦。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扩展6)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1

  20xx年8月11日至8月17日,我和来自邵阳地区不同学校的131名高中理化生老师参加了由邵阳市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小学教师暑假继续教育第六期的集中培训,在这短短的7天时间里,我没有迟到一分钟,没有落下一节课,我认真听讲,勤做笔记,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就像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

  我不是一个勤于学*的人,也承认报名参加培训的最初动机是因为职称晋级的需要,再加上*时听一些所谓的专家的报告,总觉得离我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太远,总体感觉不是很好,因此来之前,对本次的培训也不抱很大的希望,认为也就是走走过场,聊聊天,吹吹牛,喝喝酒,最后大家都是得满学分,老师随便评个优,然后也就基本散场。

  但这一次完全不一样。

  第一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上,穿着朴素,精神饱满,幽默风趣的学院院长曾广耀先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讲话中要求学员要明确一个中心———学*,牢记两个基本点——安全和身份,注重三个关键———安心、虚心、用心。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给我实干家的印象。小巧玲珑,可爱美丽的90后班主任曾老师在典礼后把我们131位学员按区域分成了5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推选了一位班委干部,还建立了微信群,这样,一个131人的大家庭就有了班集体和同学的概念,有了交流的*台,瞬间凝聚了人心,缩*了距离。

  这次培训,有多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教学,有谈教改的,有谈教研的,有谈教育实践的,有谈教育素养的。老师们个个博闻强识,能言善辩,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教学中往往妙语连珠,充满思辨和智慧。

  这其中就包括我一直仰慕的张三*老师,他是一个睿智、幽默、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教育者,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时尚达人。他的教学诙谐风趣,充满智慧,课堂气氛快乐活跃。他给我们一共讲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教育相对论》,一个是《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在这两个主题培训中,张老师的许多观点新颖、独特,发人深思、引人启迪,关键是接地气,能让我们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中有时假装无知或确实无知也是一种知识,无所不知的老师是电脑;比如,他认为,先天是一种机缘,后天是一种造化,我们无法将一只病猫培养成猛虎;他认为中国教育的希望不是看一个学校考多少个清华北大,而是看还有多少学校有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一个班考三四十个清华北大是对中国教育的最大伤害,是这个时代的耻辱;认为高考体现的是公正,但绝不等同于公*;认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学生不打瞌睡;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教师,而判断教学效果的依据只能是学生,学生才是一堂课最客观的判官;认为人们一直在忘记从前所学的所有,最后沉淀下来的那些东西将伴随人的终生,人的一生不是凭借所学到的知识独步天下,而是剩下的那点感受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无形中滋生出来的品质,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这些崭新的观点,对我们的思维是种巨大的冲击,我们也明白,当前我们的教育还很不成熟,还存在不少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否定教育的功能和贡献,并不是否定从前和改革,也不是叫我们抱怨和绝望,而是让我们认清形势,尊重现实,顺势而为,且有所作为。

  作为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不高尚,但绝不能无耻,我们可以不是英雄,但绝不能是败类。我们可以像谢红珍老师建议我们的那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育专业素养,树立新三观,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走心。我们也可以像易小邑老师在他的《守望道德星空》中所提到的那样,构建好自己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拥有广博、精深的由学科知识支撑的专业世界,一个则是善良、*等、公正、民主、宽容、友爱的人格世界。我们可以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用良心做教育,用大爱做小事,做好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让师德与幸福并行,种福功德,给学生带来美好幸福,给自己及家人快乐幸福。

  除了听专家的课,这次培训还安排了两次教学实践活动,一次是学科公开课,一次是说课和评课。我们班有两位老师上公开课,有四位老师说课。这些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效果良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的*台,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隆回二中的阳同福老师最让我敬佩感动,阳老师1954年出生,本已过了退休年龄三年,却因教学突出被延期退休,仍战斗在教学一线,本来不需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但阳老师主动来参训,这次上物理公开课的老师本来是他学校一位年轻的同事,但因同事临时有事请了假,于是阳老师"临危受命",但却临危不惧的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我在评课环节的发言中为他这种谦虚认真,积极进取,永远学*的精神所折服,为他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而感动,为自己这么年轻就对教研教改、对培训学*消极懈怠而羞愧不已。

  以前的培训往往是专家讲、学员听,互动、讨论、交流少,专家往往讲的天花乱坠,高深莫测,不食人间烟火,学员则是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解专家风情,而培训单位或组织部门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培训形式一成不变,培训课程脱离实际,培训管理松散无序,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以至于很多教师只是将培训作为职称晋级,评优评干的手段,而不是为提高自身素养参加培训,这又反过来打击了培训部门的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但这一次培训不一样,首先在于课程设置的不一样,这次的课程设置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民化,不再强调那么多的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更合实际,因此能给学员更多的共鸣,更多的思考,更具实际操作性。其次是培训形式也有很大创新,尤其是公开课和说课的设置,给学员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台。让学员上台讲课,改变了以往专家讲、学员听的单纯枯燥的传统授课模式。

  通过观摩课与评课,我们不仅领略了不同学校的教师风采,也了解了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通过老师们的互评和专家的点评,我们在指出上课教师不足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是培训管理相比以前更加规范、严格、对学员严格考勤,要求每堂课上交听课反馈表,并与学分认定和评优挂钩。

  时间过的很快,短短七天的培训很快结束,意犹未尽的同时深感自身的局限和不足,深感不断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绝大多数长期站在教学或学校管理一线的老师来说,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每参加一次培训,就是一次充电,一次停下来反思的过程,就是一次或增长智慧,或扩宽眼界,或启迪思维,或**心灵的过程,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断学*,积极前行!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2

  任教十二年,经历了所有培训都是作为培训对象,可惟独这次教师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培训老师,共计四天半的培训课程,给我思想上的冲击很大,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再提高的机会。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地域的老师,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学*态度的老师,每一天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通过自己的学*与讲授,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有了这次经历增添了我努力成为优秀教师的信心,给了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团队的支持,增强了信心

  当7月3号接到工作室首*名师邱广东老师的通知后,我坐立不安。

  一怕自己资质、能力达不到,得不到老师的认同;

  二怕我的观点不妥或者说自己的学*体会对其他老师帮助不大。

  是邱老师给了我信心,他说又不是你一个人单打独斗,背后有我们整个团队的支持,我们是淮北初中数学的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你首先要有自信才能做好,暑期继续教育是我们工作室承接的师资科培训任务,你年轻还需要多锻炼,什么事有了第一次,多了点经历,慢慢地就会好起来。寥寥数语,道出了优秀团队所具备的特质,始终以教师为本,搭建*台让工作室成员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前行。

  二、专家的座谈,找准了差距

  我的培训专题是教师专业标准之专业技能,培训时间是8月2日、8月10日、8月21-23日,总共四天半的时间。在培训前,我们两次集中备课,参与备课的还有汪敬朝老师、闫先进校长、陈钦光校长、张森老师,他们都在教育第一线身体力行,其中汪敬朝老师、闫先进校长、陈钦光校长是我市继续教育培训专家老师,有着多年的培训经验。第一次集中背课,我们重点探讨学*新课标和教师专业标准,分清主讲内容,搭建上课框架。第二次集中备课,我们就技术层面进行交流。我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三个维度--专业能力,它包含六个领域,具体到25项基本要求。牵涉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可以说难度大,内容多,从狭义上说就是一堂课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从广义上说就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我在上课前又专门请教教研室陶老师,向他学*经验,提升自己给老师培训上课的技巧,争取让愿意听课的老师有所收获。可以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只有找到差距,不断历练,才能有所进步。

  三、案例的剖析,警惕了自我

  我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两个领域的解读是从初中数学典型课例去阐述的。代数选择的课例是自己在杜集实验中学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几何选择的课例是江苏省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濮磊老师上的圆,统计选择的课例是李德宝老师在西园中学上的*均数。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警惕了自我,加深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增强了对教学实施重点要考虑问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向老师们阐述了我眼中的公开课和优质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专题研究,这种研究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不同领域的研修,开拓了视野

  通过对专业能力六个领域的研修,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的方法和捷径。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不急功*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五、多种形式的学*,提升了认识

  在准备培训专题的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去下功夫,做文章。首先是学*有关理论、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专家和同行同事的先进经验,以弥补自己工作之不足,还学教法,怎样培养和提高听课老师的兴趣。其次是听专家讲座、报告,吸收其教育教学之精华。听优秀教师讲课,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常用别人的先进经验来充实提高自己,就会使自己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提高。再次是撰写学*体会,促使自己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由教书匠向科研型转变。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最后要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课,要积极踊跃地去做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交流课以及给老师的培训讲座等。一定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在做课实践中,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受领导和同事的帮助,进步一定快,成熟定然早。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3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宝安区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让我过的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优秀教师的演讲,及几位教师见缝插针的精彩评课,使自己对新课标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课堂教学的艺术、国内外改革的动态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收获最大的几点。

  一、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陶中文教授说:“数学是打开机会大门的钥匙!”每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会面临无数次的机会,一直认为有好的机会你抓住了是你的运气好。其实,数学是现代人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模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了陶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小学数学的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艺术

  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的精彩演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石岩小学的张永华老师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作为一名男教师能把低年级的课上的有声有色,让我不得不佩服他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在场的每位老师都能感染他的亲和力。而他课堂教学中那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个性化教学更显示出优秀教师的风范。深圳市教研室的李一鸣老师说:“关注学生生成性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张老师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交流、探索、总结。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弘雅小学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他的课也有遗憾处,但丝毫不能掩饰他民主课堂、智慧课堂的光芒。

  三、对国内外数学改革的动态有了新的认识

  陶中文教授介绍加拿大及香港数学改革的动态,了解到国外的优秀学生优于中国的优秀学生,而国际竞争取决于高端人才的竞争。因此目前中国提倡“大众化教育”,而对“精英教育”进行抑制,这也是不妥的。我想: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学生学*数学的水*是有差异的,我们为什么要搞“齐步走”、“一刀切”呢?有的学生数学思维水*较高,仅仅学*书本知识已经不够,为什么不让他们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呢?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学*“奥数”,只是少数在数学思维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可以学*。

  陶教授还介绍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修订,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改革的动态,修正了一些比较偏颇的观点。

  四、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培训结束了,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的教育事业.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4

  感谢教育局领导及张晓红老师、袁苡芳老师精心为我们组织的这次语文盛宴。在为期三天的学*中,让我们*距离的、不出家门就能与大师对话,从而让我们领略了大师的风采。赵志祥老师、于永正老师、吴琳老师三位专家的课,风格各异,亮点纷呈,让我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活泼以及丰富,也引发了我对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收获甚多。

  几位专家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非凡的人格魅力是需要我一辈子好好学*的。

  1、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

  几天的培训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大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几位专家有一个共同点:三位专家语言幽默,风趣,贴*学生生活,虽说是异地教学,但很快就拉*了与学生的距离,奠定了良好的学*基础。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思维活跃,乐学。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角度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心得到加强,有想要学好的欲望。教师的评价正确到位,评价方式多样,语言富有激励性。

  让我最感动的是赵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以鹿或狼的身份写一封短信。赵老师说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两篇范文,实在不会写的同学可以参考或照抄。简单的一句话却折射出赵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的确,学生是有差异的,可能还真有不会写的孩子。而赵老师却能真正关注个体差异,适当降低学*难度,消除学生对写话的畏惧心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无疑这堂课是成功的。

  2、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赵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创设读的情景,给足读书的时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教师要注意读的层次性、见地性、规律性。用爱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为学生注入自信的种子,学生只有胆子越来越大,书才能读得越来越好,教师真诚的启发,耐心的等待,从心里爱学生,学生才能体会情感,也才能感情朗读。而于永正老师儿童化的语言,亲切的微笑,殷切的等待,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心理暗示,在妙趣横生中产生理解和感悟。从而对有效朗读作了最好的诠释。

  3、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几位专家的教学注重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的效果。字、词教学得到了加强,吴琳老师的课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音、析形、解义。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关键句、段的教学也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其意思,而且重视体会其情感,领悟其表达的特点或作用等。说写训练真正得到落实。随文练笔方法恰当而有新意。学生读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4、几位专家的课教法灵活、简便、教学目标更清楚了,教学内容更集中了,教学过程、环节更简化了,教学方法更简便更实用了。由此带来的明显效果是,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了。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多起来了,学生有了比较充裕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合作学*的时间。学生学的主动、从容、自读、自悟。画、批、注不再形同虚设,个性化解读在几位专家的课上体现突出。课堂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也更加丰满了。

  三天的培训,课堂上的每一位专家那充满睿智、富有激情的课堂表现,无不感染着我们,学生们那深刻而独到的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一次次地震憾着我们的心灵。

  无论是专家的基本功,还是教学思想,都令人惊叹不已。课堂上专家机智地引导、点拨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拓展到生活,既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言行*惯,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与情感的教育。我们不难想像原班教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的扎实,同时也感受到执教者的灵活与机智。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久久,久久而不息!

  总之,这次专家的课还有更多令我们折服的细节,比如:多媒体不再喧宾夺主,而是为教学服务;板书在课堂上有了地位,并且成为课堂的亮点;课堂上保留了有质量的合作学*,取消了形式主义的小组学*,非语文的教学现象少了;教师的表演退出了课堂,学生的个体学*和读书活动代替了集体讨论;特别是课堂内,堆砌课外资料的现象少了,文本的学*多了。

  语文课更像语文课了。

  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5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