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 / | 学*心得

内经选读学*心得1

  《内经》非常重视对人体质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体质。关于这一点,许多香港人都有留意到。香港人总喜欢说:此人属寒底、彼人属热底。寒底的人不可随便服食寒凉之物;热底的人则不可随意服食燥热之品。

  其实关于人的体质,不仅只有寒热之分。如体瘦、舌体较细的人,多属阴虚体质。故医者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应注意阴虚往往可致火旺这一点,要小心运用燥热伤阴之品。又如肥胖的人,或俗称两头尖的人 (即肚子特别肥胖,而显得头足细小的人),此类人多有痰湿,运用滋阴之品时就要特别注意了。

  《内经》中有许多内容是描述人的体质的,如《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中就从体质的角度把人分成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类型。在临床上我们必须要随时观察病人的体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诊病时就相当重视这一点。

  疾病的传变规律

  中医认为每个疾病都有自身的传变规律,如《伤寒论》中提及的六经传变、温病学里的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等。我认为,疾病的传变规律,基本上是按照五行相乘的道理,即木土水火金木此顺序。

  故《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正是这一点。我认为五行间的相生相克本来就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间的关系时,不能过于盲目。

  如脾土是否为命门之火所生呢?在中医理论里,真正属火的脏腑是心,故在考虑命门和脾的关系时,绝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心与脾的关系。

  在此附带提出一点。在当时,《内经》已经相当重视精神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如《素问疏五过论》言: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六淫

  《内经》相当重视六淫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而病机十九条中对六淫之证也有描述。

  可惜,对于《内经》中的许多内容,教科书的解释常不得要领。如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此句话,一些教科书的解释是:因湿邪阻碍经脉阳气,以致颈项强直。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引起项强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寒气;另一则是湿邪化热所导致的阴伤。而《内经》此句话所说的,正是指后者而言。因此教科书的解释,是忽略了湿病也有传变的一面。

  辨证论治

  当医者一开始面对病人时往往会问:您哪里不舒服?也就是说,在面对疾病时,医者首先必须要辨清疾病的位置 (即病位)。另外,医者在治病前还要辨清疾病的性质 (即病性)。上述所说的这两个要点,正是中医所说的病机。

  机,就是关键、要害的意思。在面对疾病时,医者必须要先看清疾病的要害在哪里,更具体地说,就是辨清中医所说的八纲。中医的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此八纲固然重要,但还有另外二纲我认为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气和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理气血是很重要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

  此段经文是说,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先把握疾病的病机,找出哪一个脏腑出了问题,再按照疾病的性质作治疗,要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切忌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疏其血气这句话,有些中医书认为就是行气活血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此话除了通的意思以外,尚包含了补的意思。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中医治病,是强调调整的,即调节失衡之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为期。即使是要疏通气血,也是随着疾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也是强调这一点。

  至于具体的治法,就要按病位、病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另外,《内经》反复强调医者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辨证论治。以咳为例,《素问咳论》言: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不要一遇到咳就只知道治肺,或只是想到用止嗽散。我曾经看过一位医生在治疗咳嗽时,竟然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用止嗽散,可见其医术水*有多高了。

  如痿证,不要因为治痿独取阳明一句话,就把所有痿证都从阳明论治了,要知道《内经》在讨论痿证时,可是同时论及了痿躄、筋痿、肉痿、骨痿及脉痿(《内经素问痿论》)的。因此在治疗痿证时,怎么可以不先辨清病机呢?

  又以糖尿病为例,这个病现今越来越普遍。在四十年前,内地经济条件差,得此病的人很少,但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得此病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实,这种情况跟经济改善,人民的饮食变得越来越丰盛很有关系。

  关于这个观点,《内经》早有提及。《素问通评虚实论》言: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对于糖尿病,我常常从脾胃论治,因为现代人的饮食过于丰盛,反因此而伤了脾胃,使水谷运化失常而得此病。

  作为一位医者,必须要先学好辨证。我曾经在贵州治疗一位患疟疾的病人,此人除了有寒热之外,还感觉头痛如破、身痛如被仗,非常痛苦,我用了柴胡桂姜汤,数剂而愈。此病若非辨证准确,恐怕难以治好。

  诊法

  《内经》记载了相当多的有关诊法的内容,特别是望诊和脉诊两部份。可惜这些内容如今却逐渐被医家们所遗忘了。

  ◎望诊

  现今许多医者愈来愈忽视望诊的重要性。事实上,《内经》对于望诊的描述是相当详细和生动的,以望颜色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所谓重漆,就是古代用以涂棺木的漆,其色黑而光亮;而地苍之色,则有如煤炭般。

  ◎ 脉诊

  脉诊对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今一些医者,姑且不谈他们对古代有关脉学的理论认识有多少,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竟然连把脉的位置都搞错了。

  我曾经见过上海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大夫,他把脉的位置竟然在掌侧前臂桡侧中部 (相当于手太阴肺经孔最穴附*),在这个位置上把脉可以诊断到什么疾病吗?中医如此能不灭亡吗?

  《内经》对脉诊的描述非常详细,以脉学所说的胃、神、根为例,中医非常重视胃气,正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那么有胃气的脉象是如何呢?

  《素问*人气象论》中有此描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以字即而的意思,在此所谓的滑,是微有滑象之意,这要在临床上慢慢地用心体会。神,乃从容和缓之意。即《濒湖脉学》所言: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对于脉象,《内经》的描述更是生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就这么几句话,就把四季里*人的脉象说得淋漓尽致了。

  曾有一位名为萧熙的医师,他是江西人,在当地颇有名望,病人很多。有一天,一位女士来求诊,萧医师在诊脉完毕后,问这位女士月事是否已至?这位女病人听了此话后,面露不悦之色,并说:你这位医师,连把脉都不能够判断我月经的情况,看来你的医术也不过如此而已。

  说完后即忿然离去。萧医师听了此话以后,颇为内疚。遂辞去了工作,赴广东寻访名医,希望能潜心学*脉学,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凭脉诊就能洞悉许多人的疾病,并得了神脉萧熙的称号。

内经选读学*心得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而《内经选读》作为一门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能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秦伯未老先生曾在《内经知要概论》中讲到:《内经》仅仅是中医的门径,问题就在如何通过这门径来窥视更渊博、更广阔的中医成就。而《内经选读》的概论部分就强调了诵、解、别、明、彰等学*经典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研读《内经》。

  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应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甚至是临床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比如对原文诸痛疡疮,皆属于心的理解,除了掌握其含义外,可以从安神、泻热等角度去查询疡疮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与培养,因为单纯的诵解《内经》原文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可以从《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来认识《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和意象思维,加深对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认识等等。抓住一点,以点带面,拓展思路,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理解,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我们常说读经典、做临床。《内经选读》原文导读部分按《内经》理论体系择要汇集原文,并加以分类、校注、按语,而且酌情添加临床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医学源流的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段原文,主要是阐明阴阳交感、互根与消长关系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其在治则上的体现。以《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为例,来说明津液的上承输布必赖气之激发与推动,这是阳中求阴的运用。而张锡纯治疗阴虚发热,在滋阴的基础上加入黄芪其理相同。此外张锡纯治大气下陷之升陷汤也寓有阴中求阳之义。古代医学第一人的张仲景和*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将《黄帝内经》的理论阐发与运用得淋漓尽致。

  我也有幸能够在当地医院中医内科见*一个月,通过临床跟诊与床边教学,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内经》的理论是如何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就拿内分泌科为例,临床上,用《内经》气化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为气化功能障碍始终贯穿着整个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气化功能障碍包括机体真元之气不足与气机运行失调两方面。前者指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气化无力。后者指因气机运行失调,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简言之,气化功能障碍即气病,指的是真气不足,气机失调,机体气化功能障碍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脏腑功能失调。当地名老中医根据其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将糖尿病肾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进行论治,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当然,以上仅是临床中很小的一个例子,其他比如风能胜湿理论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治未病理论对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等等,都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良好体现。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的旷世之作,同时也是医疗实践经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通过取象比类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古代的哲学理论(比如中庸思想、天人相应思想、气思想)融入医学,并直接用来解释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学好《黄帝内经》的同时也要多读各家经典。文以载道,经典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内涵,使其具有典范性及持久的魅力,给人以启迪与震撼。比如在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及养生理论时,我们可以看看老子《道德经》以及《淮南子》的内容。例如,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养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这些观点均是《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学说在养生方面的具体应用。

  著名中医教育家、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经常强调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自然通,我们要学*、研究《黄帝内经》,弘扬中医学,必须结合对其文化母体的审视和剖析,才能深刻领悟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真谛,而这个是我们这辈中医人一生终将奋斗的目标。

内经选读学*心得3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向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等等。

  但自从有了您的课程之后,每天早上赶到1105,早早的启动多媒体,是您的课,喜欢上了《内经选读》就坚持了下来,才知道:智者之养生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记得那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们数着啤酒罐看星星,是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让我从堕落中逃脱而出,记得我打游戏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您,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世,方可长久让我的生活从此不再虚度,记得在我病痛缠身之时,是您,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让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看过您与老朋友的对诗,才懂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智慧之美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听了您的课,才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您的事,才知道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保持年轻的容颜

  在第18周结束您的课程之后,我独自又来到1105,教室依旧那么的宽敞明亮,那个熟悉的讲台,那个我做了15周没变的位置,依然残留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的影子,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美好的回忆总是过往的云烟,离开后才发现,那段时光是最充实的。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扩展1)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

内经选读学*心得1

  《内经》非常重视对人体质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体质。关于这一点,许多香港人都有留意到。香港人总喜欢说:此人属寒底、彼人属热底。寒底的人不可随便服食寒凉之物;热底的人则不可随意服食燥热之品。

  其实关于人的体质,不仅只有寒热之分。如体瘦、舌体较细的人,多属阴虚体质。故医者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应注意阴虚往往可致火旺这一点,要小心运用燥热伤阴之品。又如肥胖的人,或俗称两头尖的人 (即肚子特别肥胖,而显得头足细小的人),此类人多有痰湿,运用滋阴之品时就要特别注意了。

  《内经》中有许多内容是描述人的体质的,如《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中就从体质的角度把人分成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类型。在临床上我们必须要随时观察病人的体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诊病时就相当重视这一点。

  疾病的传变规律

  中医认为每个疾病都有自身的传变规律,如《伤寒论》中提及的六经传变、温病学里的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等。我认为,疾病的传变规律,基本上是按照五行相乘的道理,即木土水火金木此顺序。

  故《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正是这一点。我认为五行间的相生相克本来就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间的关系时,不能过于盲目。

  如脾土是否为命门之火所生呢?在中医理论里,真正属火的脏腑是心,故在考虑命门和脾的关系时,绝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心与脾的关系。

  在此附带提出一点。在当时,《内经》已经相当重视精神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如《素问疏五过论》言: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六淫

  《内经》相当重视六淫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而病机十九条中对六淫之证也有描述。

  可惜,对于《内经》中的许多内容,教科书的解释常不得要领。如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此句话,一些教科书的解释是:因湿邪阻碍经脉阳气,以致颈项强直。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引起项强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寒气;另一则是湿邪化热所导致的阴伤。而《内经》此句话所说的,正是指后者而言。因此教科书的解释,是忽略了湿病也有传变的一面。

  辨证论治

  当医者一开始面对病人时往往会问:您哪里不舒服?也就是说,在面对疾病时,医者首先必须要辨清疾病的位置 (即病位)。另外,医者在治病前还要辨清疾病的性质 (即病性)。上述所说的这两个要点,正是中医所说的病机。

  机,就是关键、要害的意思。在面对疾病时,医者必须要先看清疾病的要害在哪里,更具体地说,就是辨清中医所说的八纲。中医的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此八纲固然重要,但还有另外二纲我认为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气和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理气血是很重要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

  此段经文是说,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先把握疾病的病机,找出哪一个脏腑出了问题,再按照疾病的性质作治疗,要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切忌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疏其血气这句话,有些中医书认为就是行气活血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此话除了通的意思以外,尚包含了补的意思。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中医治病,是强调调整的,即调节失衡之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为期。即使是要疏通气血,也是随着疾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也是强调这一点。

  至于具体的治法,就要按病位、病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另外,《内经》反复强调医者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辨证论治。以咳为例,《素问咳论》言: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不要一遇到咳就只知道治肺,或只是想到用止嗽散。我曾经看过一位医生在治疗咳嗽时,竟然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用止嗽散,可见其医术水*有多高了。

  如痿证,不要因为治痿独取阳明一句话,就把所有痿证都从阳明论治了,要知道《内经》在讨论痿证时,可是同时论及了痿躄、筋痿、肉痿、骨痿及脉痿(《内经素问痿论》)的。因此在治疗痿证时,怎么可以不先辨清病机呢?

  又以糖尿病为例,这个病现今越来越普遍。在四十年前,内地经济条件差,得此病的人很少,但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得此病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实,这种情况跟经济改善,人民的饮食变得越来越丰盛很有关系。

  关于这个观点,《内经》早有提及。《素问通评虚实论》言: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对于糖尿病,我常常从脾胃论治,因为现代人的饮食过于丰盛,反因此而伤了脾胃,使水谷运化失常而得此病。

  作为一位医者,必须要先学好辨证。我曾经在贵州治疗一位患疟疾的病人,此人除了有寒热之外,还感觉头痛如破、身痛如被仗,非常痛苦,我用了柴胡桂姜汤,数剂而愈。此病若非辨证准确,恐怕难以治好。

  诊法

  《内经》记载了相当多的有关诊法的内容,特别是望诊和脉诊两部份。可惜这些内容如今却逐渐被医家们所遗忘了。

  ◎望诊

  现今许多医者愈来愈忽视望诊的重要性。事实上,《内经》对于望诊的描述是相当详细和生动的,以望颜色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所谓重漆,就是古代用以涂棺木的漆,其色黑而光亮;而地苍之色,则有如煤炭般。

  ◎ 脉诊

  脉诊对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今一些医者,姑且不谈他们对古代有关脉学的理论认识有多少,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竟然连把脉的位置都搞错了。

  我曾经见过上海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大夫,他把脉的位置竟然在掌侧前臂桡侧中部 (相当于手太阴肺经孔最穴附*),在这个位置上把脉可以诊断到什么疾病吗?中医如此能不灭亡吗?

  《内经》对脉诊的描述非常详细,以脉学所说的胃、神、根为例,中医非常重视胃气,正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那么有胃气的脉象是如何呢?

  《素问*人气象论》中有此描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以字即而的意思,在此所谓的滑,是微有滑象之意,这要在临床上慢慢地用心体会。神,乃从容和缓之意。即《濒湖脉学》所言: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对于脉象,《内经》的描述更是生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就这么几句话,就把四季里*人的脉象说得淋漓尽致了。

  曾有一位名为萧熙的医师,他是江西人,在当地颇有名望,病人很多。有一天,一位女士来求诊,萧医师在诊脉完毕后,问这位女士月事是否已至?这位女病人听了此话后,面露不悦之色,并说:你这位医师,连把脉都不能够判断我月经的情况,看来你的医术也不过如此而已。

  说完后即忿然离去。萧医师听了此话以后,颇为内疚。遂辞去了工作,赴广东寻访名医,希望能潜心学*脉学,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凭脉诊就能洞悉许多人的疾病,并得了神脉萧熙的称号。

内经选读学*心得2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而五气,五味入五脏各有其相对的选择性。同时,人身之五脏与天地阴阳五行相应,自然界的五时,五方,五化等根据五脏的"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下面我以季节气候为例,浅谈中医养生。 人体不仅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环境也保持着统一性。五脏与五时之气相互通应,如心通于夏气,肺通于秋气,肾通于冬气,肝通于春气,脾通于土气。遵循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养生者必须谨奉天时。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时调摄精神,使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调养。

  (一)应春温之气以养肝春天万物开始萌芽,自然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人体之肝主疏泄,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类似于春天树木生长伸展和生机勃发之性。应春温之气养肝,则气血冲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顺应春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晚睡早起,衣着宽松舒适,保持情志舒畅,力戒暴怒忧郁。若郁怒不解,情绪急躁的"木火质",易患眩晕,中风等病症;忧愁日久,郁闷寡欢的"肝郁质",易诱发癌症。因此,应注意情感的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以防过极。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春季乍暖还寒,空气湿润,人的皮肤肌腠也渐渐舒张,因此春季极易感受风湿之邪。春季天气多变,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防止受凉感冒,诱发肺炎,肺气肿。

  (二)应夏热之气以养心夏季三月,阳气最盛,万物华实,心在人体为阳脏,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通与夏季。夏季养生,宜夜卧早起,不厌炎热,心静则凉。夏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倘若因炎炎烈日,心怀不快,心里怒气郁结,则肌腠郁结,营卫不和,最终不利于身体健康。由于酷暑外蒸,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了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因此,夏季要尽量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使身心符合阳气隆盛的状态,这样可使心脏机能达到最大的扩展,发挥生命潜能。但应该注意适度原则,过量的劳动,运动加之气候炎热,可致大量出汗,会耗散心气或心阳。 夏季人体阳气外趋,毛孔大开,若贪凉很容易引起手足不遂,甚至面瘫。《摄生消息论》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人腠理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为风痹"。

  (三)应秋凉之气以养肺时令至秋,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深,秋风清肃,草木皆凋,一派肃杀之象。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通于四时之中的秋季。秋季养生,宜早睡早起,使精神安定,以防秋季肃杀之气侵犯。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初秋之时,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人体,往往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应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以防秋燥太过伤阴。故应多食芝麻,蜂蜜,百合等柔润之品,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同时,酸味能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深秋*冬,秋之燥气常于冬之寒气相合,侵犯人体。对于素体多湿,痰饮内盛者,在深秋之际要特别注意防寒,以免外感表邪引动内饮,发为咳嗽,胸痞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尤应注意,因为秋季是哮喘的多发季节。除要注意防寒外,还要注意调节饮食,宜多食具有润肺之功的猪肝,韭菜,南瓜和具有预防感冒之功的大枣,青椒等。

  (四)应冬藏之气以养肾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的季节,到处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象。自然界的物类,静谧闭藏以度冬。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主藏精,为人体封藏之本。它蕴藏着人体的真阴真阳和生殖之精,虽静藏却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故以肾应冬。冬季养生,应早睡玩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健身运动不应随着气候的变冷而延误或者终止。冬季严寒,寒性凝滞,收引,"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倘若懒于运动,可致气血不畅,关节屈伸不利或四肢厥冷。但锻炼不宜过早,最好待到太阳升起。 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应多食补阴潜阳之品,以利阳气潜藏,**积蓄。鳖,龟,藕,木耳等护阴之品宜首选,冬令饮食不宜过咸,因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扰乱心阳。对于"耐冬不耐夏"的阳虚阴盛体质者,用温热之药,则夏不得发病,此所谓"夏病冬治"。素体虚寒者宜选食羊肉,狗肉等温肾壮阳的食物。 "嗜欲不同,各有所通"。自然四时根据脏腑功能性质不同,有选择性地通应于人体五脏。故人的形体活动,起居作息及神情意志,应与自然界的阴阳有序消长,万物生长收藏相统一,达到"从其根",补养真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内经选读学*心得3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五脏生成》论述了五脏之间及五脏与五体、五色、五味、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开篇便讲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制约之意)肾也;。。。。。。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咸入肾,多食咸则肾病,肾病不可制约心,则心病不得主血脉,血脉凝涩淤滞则变色。这些推断与现代西医学所谓的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这一论断相吻合。读到这里不禁让我再次为*古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

  《黄帝内经》之所以可以位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就在于他叫“经”,“经”为何意?最初是指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竖线是不动的,所以后世用“经”来形容固定不变的标准,那么《黄帝内经》便是中医的基础及标准,他告诉了我们古代先贤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疾病的最本质的道理。所以,不读透《黄帝内经》如何可以问心无愧地自称是中医?其实很多质朴的道理,老祖宗们早就告诉了我们,还写在书中流传后世,可是今人却浑然不知,只看到一些皮毛便开始大放厥词,抨击中医是伪科学。请问科学就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吗?今天看到一位博友的话“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所以科学不等同于真理,而且中医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医疗保障、健康卫士,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比实验室里小白鼠身上做出的“证据”可靠得多?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中医的,而且我找到了好老师。真正热爱一件东西,它也会给你回报。现在发现看《黄帝内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闻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发蒙解惑,看完后脑袋格外清醒。不像是看教科书,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可是读不到感情,满眼的冷冰冰,看后满脑是浆糊。不过《内经》里还是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我想那些问好以后都会一一得到解决的。

  热爱中医的人们,大家一起加油哦!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扩展2)

——中学寒假学*心得 (菁华3篇)

中学寒假学*心得1

  今年寒假,学校支配了三天的光阴,组织全校先生集中学*。学*内容分四项:一是理论学*,二是大讨论,三是撰写,四是业务学*。此中前两由学校领导率领全体先生学*教导局规定的九个文件,包括*安、规范办学、教导律例等方面的内容,我边听边记,思想认识提到了很大。

  一、教师要做规范办学的自觉执行者。

  通过学*,我认识到教辅APP中的商业广告、**内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危害弗成估量的;商业广告、商业运动入侵校园使得神圣的'校园庸俗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异常大;有些商家真是无孔不入,把广告打到学生的红领巾上,真是让人气愤;如果学校不严格组织考试,教师不认真监场,就破坏了校园里的公道公理;*安问题大于天,任课先生也要关注学生的交通*安、饮食*安、用电*安等。

  二、重新认识了本身的责任和态度,建立科学的教导看。

  勇于立异,永无尽头,教师教书育人的历程是一个赓续追求新知的历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流传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供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建立高贵的职业信念,为故国的将来打下优越的基石。我们要用*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应给予他们同等的施展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优越的情况中康健发展.

  三、对本身的教导教授教化程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真正体会到讲堂教授教化的艺术,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本身的教授教化程度间隔抱负目标还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以后教授教化历程中要增强课本的阐发,应用所学理论认真备课、备学生,逐步在讲堂教授教化中取得好的后果,使学生在讲堂四十分钟能充分“玩起来”。然而这必要我们教师赓续学*,更新教导理念,更好地施展本身的教授教化代价,尽快地进步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教授教化程度,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本身的教授教化生涯也因此而更杰出。

  四、重新认识到数学教授教化应看重交流与沟通。

  在学*历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生活有关的各类问题。教师在教授教化历程中要有:神气的态势语言;魅力的教授教化语言;巧妙的讲堂教授教化措施。多与同学交流学*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信心,学*他人的胜利经验,打消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念头,加强学*信心。

  通过这次教导培训,让我如沐东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紧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今世技巧投身于教导事业的信念。因此我们必然要抓住机遇,尽力进步本身的教导教授教化程度,力图成为一名教导的胜利者!善于捕捉教导的机会,挖掘学生学*历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感情、智慧、康健、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将教师的理解、等候、勉励内化为尽力学*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授教化运动中呵护学生学*兴趣的发芽,激发学生学*念头,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讲堂更杰出!

中学寒假学*心得2

  20xx年02月16日至18日,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四,按照教育局和镇教育办公室的安排,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三天的寒假集中学*。其中前两天,由校委会领导带领大家学*教育局规定的十项内容,包括禁止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禁止有害教辅APP进校园、严格考试纪律、注重实验室安全等等。通过学*收获很大。

  一、作为任课教师也要做好安全工作:

  1、 班级安全教育应该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共同协助,齐抓共管。

  2、 班主任在每学期的开学活动周以及每次大型的学校*和节日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 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和组织班级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 任课老师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安全教育。比如:在体育课活动、在物理实验课、在化学实验课、在生物实验课以及思想品德课上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 班级安全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要看他们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不能盲目进行教育。

  6、 班级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用电安全、防自然灾害、防意外事故、防盗、网络安全、心理失衡等。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教育。

  7、 班级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课堂上交流、讨论,编演课本剧,让学生看安全教育片,教师示范,演练等。

  8、 班级安全教育应该建立预案,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分工和责任以及善后措施。

  二、商业活动进校园对学生的危害很大:

  当今社会,广告对促销有着巨大的作用。广告的花样千奇百怪,手段也越来越多。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来,一些精明的商家打起了“高明”的主意,广告的目标瞄准了中小学生这个广大的群体。他们认为孩子的钱好赚,在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因为孩子既是现实的消费者,也是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针对山东菏泽发生的红领巾印有商业广告一事,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我和大家一起学*了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

  我认为,全体教师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以主人翁的姿态高度重视商业广告进校园活动,一旦发现有商业广告进校园,必须立即汇报并制止,坚决杜绝任何商业行为侵蚀校园。

  三、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通过学*,让我有一个进一步正确理解教师的地位。首先,老师是学生的老师,学生是一个例子,老师也不是空洞的谈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自尊,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其次,老师代表着团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注意他们的言行总是,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父母送他们的孩子去学校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学*。因此,在今天的社会道德缺失,教师有良好的义务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应该继续充实自己,自己的武装力量,学*规范办学心得体会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发挥自己的*台,发挥自己的教育,我的良心。

中学寒假学*心得3

  寒假生活就像一块五彩缤纷的鹅卵石,少了几分紧张的气氛,多了一些轻松和愉快。

  寒假里,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地遨游着。

  书,就像一位智慧老人在启蒙我、教导我。书,又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陪伴着我,和我面对面地交流。我最喜欢去图书网下载图书看,那里的电子书既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到电脑硬盘里慢慢欣赏,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说得不假,寒假里,我在电脑上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木偶奇遇记》和《成语故事》,我被他们不畏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在读书之余,我玩得很开心。我和小伙伴们有时打打羽毛球,有时去游泳、滑冰,最开心的要数跳绳了。轮到我跳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紧握绳柄,等大伙儿喊“开始”,我便甩动双臂,一下一下地跳了起来。小伙伴们在一旁大声喊:“加油,婷婷;加油,婷婷……”听到小伙伴们的加油声,我跳得更快了。我们快乐的欢笑声在空中回荡。每当我看见妈妈在不停地洗洗刷刷时,我就会上前来帮着做家务。

  我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来来往往,又是拖地又是擦桌子,不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腿痛,坐在椅子上直喘气。爸爸妈妈看见了,连忙乐呵呵地夸道:“我们的女儿真是长大了,会帮我们分担工作了,真不错!”我听了,顿时忘记了劳累,心里甜滋滋的。

  啊,这个寒假过得真有意义!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扩展3)

——中医经典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心得1

  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认为经典学*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通过四大经典的朗读,老师的讲解,给我的认知是:一,树立中医学*的信心,众所周知,中医教育其实并未能培养中医人才,由于各种因素如课程培养目标过于广阔,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未能培养扎实的辩证论治思维,不注重中医经典的学*,欠缺方法及中西医比较课程,学*混淆中西医概念等,经过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很多都是老师经验介验,特别是感受到了老师对中医经典的热爱和绝对的支持,使自己受到感染,树立坚定的信心。二,培养自身辩证论治思维是理论核心所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已奠定了中医的辩证论治体系及发展出各种中医的辩证方法,现在学*经典就是要学好这些理论,培养这种思维,而真正的中医理论部分就是四大经典,因此,背诵原文理解是学*经典的前提。三,熟读诵读经典更要在实践中运用经典,在课堂上,老师很多次不厌其烦的要求我们背诵条文,可是我们都没有注重,总是对经典的学*以理解为主,看着老师随口而出的经典条文,所述的医案病例,两者结合如一,真的感觉惭愧,想在临床看病时候就想经典。可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看不出个所以然,条文的熟记更重要是在实践中去运用才会有所获,也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至今,课程已经结束了,收获不少不多,还希望继续开设这门课程,可是已经不现实,其中自身思考因素更重,问题和疑问全是,我只有自立熟读经典找答案,也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深入的学*理解经典体会并加以解决。

中医经典选读学*心得2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战国时期出版的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次读书心得主要是关于“独取寸口”切脉法的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虽然是《内经》首先提出的,但实为《难经》首创。详论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下述二条:

  ①寸口为手太阴肺经脉动之处,因其动,可以探知;因其所处部位,最能反映手太阴肺经情况,而“肺朝百脉”,全身经脉营卫气血均会聚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寸口能探查全身经脉气血盛衰运行情况。此所谓“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

  ②经脉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内系脏腑,外络肢节,脏腑组织之温养濡润、内外联系均依赖于此,寸口既为“脉之大会”,则脏腑之气朝会起止于此,所以寸口能探查脏腑之气盛衰生败情况,此所谓“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

  《难经》首创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定位、定位名称、定位方法及寸、关、尺三部脉位之长短;三部各有浮、中、沉三种指力及候诊方法,以及十二经及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在寸口三部的候诊都有明确定位。“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由于寸口脉反应灵敏,简便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和普遍运用。

  《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系统论述其诊病原理、脏腑配位、具体手法和辨脉识证的一般原则,简便、易行、有效,沿用至今,不失其应有价值,突出了中医诊法的特点,确是诊断学上的伟大创举。《难经》的“独取寸口”是用不同指力切按取得的,表里不同层次反应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如五难有持脉若三、六、九、十二菽重,以及按之至骨来分别测知肺、心、脾、肝、肾所属层次气血的情况,十八难约之为浮、中、沉“九候”,即浮取、中取、沉取的诊脉指法,沿用至今,更适用于临床。“独取寸口”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临床应用“独取寸口”脉法,根据患者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

  1.估测预后:以脉之有根无根来诊断疾病死生;三难指出覆溢脉为主死的真脏脉;十五难以胃气有无决病之死生;十七难以脉证合参来诊断病情的预后死生;二十一难的“脉病形不病曰死”等。根据《难经》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理论,申明了毋“实实虚续,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

  2.辨别病情《难经》论述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部位诊察脏腑经络病变(十八难)、五脏脉象及其主病(十三难)以至损至脉象主病(十四难)、“伤寒有五”的相应脉象(五十八难),以及脉证合参的诊病理论(十六难)等等,都常用于临床辨别病情、诊断辨证,后世脉象主病的诊脉辨证方法,就是对这些理论的扩展和发挥。

  3.辨析病机《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四难),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根据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

  当代的脉学理论和临床应用虽然继承了《难经》独取寸口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但仍存在偏重于脉象主病而忽略脉学理论的倾向。因此,务必要重视《难经》脉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讨“阴阳脉法”、“元气脉法”、“脉证合参”等脉学理论和方法,并与脉象主病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临床,以提高脉诊诊病效果。

中医经典选读学*心得3

  中医经典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是构祖国医学灿烂史的主要部分,是推动促进医学发展史的生力军!

  学*中医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次学*中医经典课程中,我受益颇多。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著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结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

  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人文知识。《内经》中就要求*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所有医家大都有渊博的学识而知识的积累绝非朝夕之功往往倾注了一生的精力。

  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要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

  中医经典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


内经选读学*心得 (菁华3篇)(扩展4)

——团校学*心得 (菁华3篇)

团校学*心得1

  于20xx年11月23日至20xx年11月29日,我们英才学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第十六期团干培训活动。团校培训地点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从中午十二点培训到下午一点半左右。我很荣幸参加这次培训。怀揣着一颗火热的爱团心,和忠于党忠于班级的执着,我认真记下了这次培训的资料以及我的感想。

  团校培训的首场报告由山东英才学院党委*、院长夏季庭教授演讲。夏院长主要讲了从事团事业工作的光荣,国家给予我们青少年的无限期望。

  作为民办学校,我学校一贯坚持健康发展,提高质量,建立高水*民办学校的原则,作为学校的干班,领导先锋,我们应当牢牢记住党、学校的宗旨。为此,广大学校干部应当珍惜机遇,脚踏实地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是国家社会的主力军,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献力。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争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事业开阔,知识丰富的接班人。尤其要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未来总是充满期望,我们应当对未来有着殷切期望,在生活中,在学*中,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眼界提上去。境界提高了,要在生活中多锻炼自己,妥善处理生活中的关系困难。

  青少年应当做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将带给*最伟大的复兴。坚信跟党走的观念。为此,我们就应热爱祖国,热爱*。

  *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趁着年轻我们也应当把健康搞上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做一个充满爱心、公益心的好干部。在群众里应当讲求诚信,树立威望,自励自律,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团工作水*,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作为团的带头人,我们应当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结合实际,对党工作进行宣传,倡导。我们学*要有目标,创新机智,打造和谐。

  团校培训第二堂讲有主任孙爱玲讲述,团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党的有力助手。

  首先,应当自信。坚定信念,对自己进行优势认定,肯定自己。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靠自己,自己行!

  其次,要有执着的心。要奋斗不止,持续坚强毅力。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路途中都会遇到许多坎坷,最重要的是要坚毅的心。在失败面前不服输,勇于追求梦想。

  第三,学*也是必不可少。学*他人,透过知识文化成为有作为的人。要把眼界从书本扩出去。

  第四,沟通是做人的根本。创造环境,推销自己。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要有沟通意识,学会办事主动交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有自己的主见。不断丰富自己才有沟通底气,提高自己的用语言表达潜力,大胆发言,不放过任何机会。沟通更需要技巧,学会倾听,换位思考。

  山东干部学院张华教授也为我们带来精彩讲授,让我们充满激情。

  她我明白爱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就应具备的。知恩图报,能包容,爱人民胜过爱家人……

  成就事业的人要培养细节决定成败的作风。人的生命是奇迹。人,包含宇宙所有的智慧。人要珍惜生命,用旺盛精力工作。

  团委老师细心向我们介绍了传媒的重要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名文化、消息以及党的精神的传播的重要方法。

  透过培训,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到了作为一个团干部所应当做的事情。还弄得了我们应树立远大志向,努力修炼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珍惜时间,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团校学*心得2

  最*两周,我院举办了第十二期团校培训,作为一名班干,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的机会。此刻,这个短期的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课程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潜力和工作水*,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在简短的培训期间,我们重温*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期望,努力奋斗。

  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刘本文老师讲的有关《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资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xx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实现的目标:经济*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潜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战略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持续经济*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构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老师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关于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价值体系和强健体魄的资料。老师讲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用心性很高。我们这些班干就应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先是学生,职责是学知识,学做人,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学*。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潜力和素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最后,我们要有强健的体魄,生活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之上的。

  这次团课的第三讲是由我们自己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对院上班上的团委干部等的一些意见或推荐,这次讨论中,同学们的用心性很高,气氛很活跃,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推荐,期望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的灿烂天地。

  透过短暂的丰富的学*,我们的确获益非浅,个性对于我本人来说,不论是*常的学*上,还是团训学*,其实我们时刻都应对新的挑战,这就促使我务必更加的加倍努力透过点滴累积,一步一个脚印的认真实干,争取在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想这一刻我们有职责,也有义务认真参加培训,为我们的未来,韶院的明天时刻准备着!

团校学*心得3

  作为班委里的一员,对于干部培训一事,是不得不有些思考的。

  最主要的一点,是怎样做好一名班委的问题,就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尽力通知到每一个人,并确保消息的及时性、确定性。在大学这样一个场所,消息的传播渠道并不像高中那样每一天在固定教室通知,这就决定了必然有所不同。有时签到的人回来可能会遗漏某些事情的通知,这样的人必定是少数,但也确实有发生过这样的状况,这样就导致了某些人因为不明白消息而没有去做该做的事情进而导致整个大局的协调性不足。再就是消息的确定性这一点,比如说做早操,总是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着,也没人给出个确定的答案说要去做还是不要做,起不起床倒是次要的,因为即使不做我们仍能够拿那时间去晨读,只是有时候在没有确定消息的状况下,跑到操场上去了,却发现没有几个人,一大早就有种被欺骗了的感觉,所以还得调整心态来用心应对一天的生活。所以做为班委中的一员,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应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准确的传达给同学们,好让同学们有心理准备去做好这些事情,他们也能将自己的事情做出更好的安排。

  第二,要和同学们多加交流。作为班委,与寝室其他不是班委的人比较,自己很明显的感觉到一个差别就是与同学接触稍微多些。如果仅是作为班级一员宅在寝室的话,与班级的很多人恐怕就没有交集了,而作为一名班委,有事情需要宣布的时候,总会一个一个寝室的去串门,工作同时,无形就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如果作为一名班委,不把握好这些机会,还停留在只是班级普通一员的水*,那就真是没有好好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条件了。

  第三,要把同学装在心里。他们是我们小班级中的成员,大学四年的生活我们将一齐度过,从小事做起,才能很和谐的携手一路走下去。*时有关同学的消息或事情,知晓的时候,就适当的往心里放一放,不要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必要的时候跟他们提一下,让他们不至于在该去做之前遗忘或是忽略。有关同学的动态,最好还是留意一下,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在一齐,可能某些人心绪有了很大起伏的时候我们并不知晓,所以如果能够明白,请稍微留意一下,那样与他人交往起来的时候不至于犯一些很常识性的错误,到达一种更融洽的沟通。很多事情和人,如果你不放在心上,是很容易从头脑里走过就忘了的,可能当别人稍微提一下的时候,你还是一头的雾水,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多关心关心同学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是解决问题的潜力。当同学出了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就尽量去帮忙解决而不是逃避职责,即使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能够尽微薄之力,也尽量伸出援助之手,那样可能会让出现问题的同学觉出一丝安慰,或许给了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呢,再或许他会觉得你的行为就是上帝对他合上一扇门的时候给他开的一扇窗呢,所以尽量“giveahand”吧,有谁能保证你未来的路能走的一帆风顺,就丝毫不需要别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呢,所以慷慨一些吧,那样人也会比较容易被理解一些,一味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终究是不怎样受欢迎的。当班级出现问题的时候,班委更多的就应是相互支持着走过这些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指责只会降低工作的用心性,可能会努力把这次做好,但对下次工作,只怕会多出一丝畏惧吧!所以尽量地支持并协助其他班委把班级的整体工作做好。

  总之,我会在心里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既然选取了成为班委中的一员,就尽心尽力去做好,只有这样,回头看留下的脚印,才会觉得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