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1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2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3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5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 (菁华5篇)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1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的时候,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2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着。

  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

  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

  ⑧奋:竖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3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4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

  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5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挠(náo):弯曲。

  ⑥败:毁坏。

  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

  ⑨枯:干。

  ⑩劲:坚固有力。

  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生必背古诗 (菁华5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1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涣(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唐)孟浩(hà)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ià)胡马度阴山。

  6、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小学生必背古诗2

  韩翃《寒食》-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传”,挨家传赐。“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小学生必背古诗3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小学生必背古诗4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生必背古诗5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9、凉州词(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安安地回来啊!

  10、出塞(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离家乡的瘵士仍未回还。要是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统帅,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侵扰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理解】冒着深秋冷雨,连夜到润州,第二天清晨客人就要离去。客人走后,独留江南的我就像楚山一样孤单寂寞了。你回到洛阳,若是亲人们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晶莹透明,官场得失置之度外。

  12、鹿柴(王维)

  【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理解】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是偶尔听到来自林中的说话声。落日的余辉返照射入林海深处,又透过密林映照在幽暗的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闲,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光,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就是那里的外来人了,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更加思念亲人。在那遥远的家乡亲人们登高望远的时候,他们头插茱萸偏偏只少了我一个人吧!

  15、静夜思(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16、古朗月行(李白)

  【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理解】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太阳光照在香炉瀑布上,四周都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一般的垂挂下来;飞奔而下的水流,似乎有三千尺那么长,就好像银河从天上最高处直往下落一样。

  18、赠汪伦(李白)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李白乘船将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踏着节拍走来。即使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20、早发白帝城(李白)

  【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理解】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需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1、望天门山(李白)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22、别董大(高适)

  【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理解】旷野茫茫,西沉的夕阳染黄了天边的乌云,风吹雁鸣,声音凄凉,大雪飘落。不要担心旅途中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

  23、绝句(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理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在晴晴朗的蓝天飞翔。透过窗子望见积雪经年的西山雪岭,门外停泊着要到东吴远行的船只。

  24、春夜喜雨(杜甫)

  【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理解】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25、绝句(杜甫)

  【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江边是多么美丽。和暖的春风轻轻吹着,草绿了,花开了,散发着阵阵清香。泥土解冻了,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造窝;沙子晒暖了,鸳鸯舒适地睡在沙洲上,成对成双。

  2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理解】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27、枫桥夜泊(张继)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理解】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28、游子吟(孟郊)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理解】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9、江雪(柳宗元)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理解】连绵的群山不见鸟的飞影,所有的路上难寻人的行踪。一条孤单的小船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风雪寒冷的江上钓鱼。

  30、渔歌子(张志和)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理解】西塞山前,白色的鹭鸶在欢快的翱翔,粉红色的桃花在迎春怒放,清澈碧绿的江水潺潺地流淌,鲜美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戴上青箬笠,穿上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悠闲地钓鱼,哪里还用得着回家呢!

  31、塞下曲(卢纶)

  【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理解】没有月光的黑夜,大雁飞得很高。单于趁着黑夜偷偷地逃跑。将军正要率领轻装的骑兵,追击逃敌,大雪纷纷,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32、望洞庭(刘禹锡)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辽阔的洞庭湖波光月色互相辉映,无风的湖面像一面镜子未曾打磨。遥望那湖上青翠的君山,活像白银盘里放一只青螺。

  33、浪淘沙(刘禹锡)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理解】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理解】原野上的青草是那样的茂密,一年一度,枯萎了又茂盛。野火也烧不死它,春风吹来它又显出勃勃生机。芳草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古道之上,翠绿的青草连接着那荒远的城镇。又把朋友送走了,青青的草也充满了离别的深情。

  35、池上(白居易)

  【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理解】一群娃娃撑了小船去偷采白莲玩,他们不晓得掩藏踪迹,浮萍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

  36、忆江南(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理解】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

  37、小儿垂钓(胡令能)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理解】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38、悯农(一)(李绅)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锄地,汗水滴滴嗒嗒地掉在禾苗下的土地。可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用千辛万苦的劳动换来的。

  39、悯农(二)(李绅)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理解】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普天之下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40、寻隐者不遇(贾岛)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理解】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41、山行(杜牧)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理解】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42、清明(杜牧)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43、江南春(杜牧)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理解】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44、乐游原(李商隐)

  【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理解】临*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45、蜂(罗隐)

  【原文】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理解】无论*原还是高山,凡是百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属地。采撷了百花酿成了香甜的蜂蜜,它们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制造甘甜?

  46、江上渔者(范仲淹)

  【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理解】江上来来往往的游人,只知道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可是你们看一看,江里那如同一片落叶似的捕鱼船,在风浪里颠簸,时而涌上浪峰,时而陷入浪谷,多危险哪!

  47、元日(王安石)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鞭炮声中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屠苏酒温暖着心房,春回大地。初升的太阳照的千家万户都是那么明亮,庆贺新年家家把新的桃符换上。

  48、泊船瓜洲(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理解】京口和瓜洲被长江水隔开了,瓜洲到南京中间只隔几座大山。春风吹来使江南沿岸一下子又变绿了,天上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返回到家乡呢?

  49、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理解】黑云在天空翻滚,还未来得及遮住群山,又大又猛的雨点已倾盆而下,放眼望去,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只见一片白而透明的雨色,落到湖面上的雨脚如珠,乱蹦乱跳,犹如万珠迸溅,射到船里来了。忽然吹来一阵风,将黑云骤雨一并吹散,于是呈现在眼前的,是水天合一、一片宁静的景象。

  5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理解】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52、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解】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53、题西林壁(苏轼)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高低,形象各异。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

  54、夏日绝句(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理解】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55、示儿(陆游)

  【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理解】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天边流来,直向东奔去注入大海。连连绵绵的华山峰,挺立在西北高原,高接云霄。陷入金军统治下的老百姓流尽了悲苦的眼泪。他们张大眼睛向着南边盼望着,盼望着国家的军队能北上抗敌,唉,这样的情景啊,又是一年了!

  5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全村年轻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理解】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59、小池(杨万里)

  【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理解】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早已立在它的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理解】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和别的季节不一样:看上去碧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像一直连接到天边;荷花映在早晨的阳光里,红得特别鲜艳。

  61、春日(朱熹)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理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赏风景,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色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其实春风吹来得时候人们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因为放眼望去的万紫千红都在告诉你春天来了。

  62、题临安邸(林升)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理解】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温暖的风把游人熏得仿佛喝醉了一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63、游园不值(叶绍翁)

  【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理解】主人大概担心园内的青苔被木屐踩坏吧,我轻轻的敲着树枝做成的小门却一直没有人来开。但那满园美丽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开得艳红的杏花早就悄悄地探出墙来了。

  64、乡村四月(翁卷)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理解】山地和*原上草木茂盛,到处绿油油的,河水涨得满满的,映着天光,呈现一片白色。在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不时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啼鸣。繁忙的四月,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人们刚采来桑叶喂过蚕儿,就又忙着下田插稻秧。

  65、墨梅(王冕)

  【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我家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66、石灰吟(于谦)

  【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理解】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做很*常的一件事。只要能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67、竹石(郑燮)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理解】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破岩中,咬着青山毫不松口。竹石无论受到多大的折磨打击,仍然是那样坚定强劲,任凭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猛刮。

  68、所见(袁枚)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理解】牧童骑着黄牛在树林中高声歌唱,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忽然听到树上知了的叫声,牧童想去捉住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

  69、村居(高鼎)

  【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理解】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70、己亥杂诗(龚自珍)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理解】中华的生机倚仗变革的风雷,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常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材。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生必背古诗 (菁华6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1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

  2、介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二、内容简介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标”将中小学的阅读和鉴赏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并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阅读总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就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共同指定的篇目之一,它收录了教育部“新课标”要去孩子背诵的古诗共70首,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

  阅读要点

  1、对于每一首古诗词,书中都配有注音,学生可以参照注音和“诵读提示”反复再反复地朗读,直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2、这本书配有大量的插图,与诗文相映成辉,令人赏心悦目,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3、每首诗还配有注释、作者简介、作品赏析,学生可以结合这几部分进一步感悟。带着自己的感悟再吟诵,在吟诵时想象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时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的做法

  1、开展课前吟诗活动。

  每天的语文课,每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读诗、解诗。读《三字经》。2、利用语文课堂,举一反三,进行古诗积累。

  3、不定期的古诗比赛。

  不定期的进行古诗比赛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学生有的拿起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各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游园不值》《游子吟》改写成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短文;游有的办起了古诗手抄报……古诗在这里和孩子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制作古诗书签

  利用*时的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将古诗制作成一张张精美的富有个性的小书签,时常拿出来翻阅,让孩子们与古诗真正成为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三、 活动设计

  (一)、好画配好诗

  规则:由字配有相应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背出相应的古诗。

  分别是“梅、柳、竹、秋、桥、花”,这几个字,对应六幅图,即《墨梅》、《山行》、《游园不值》、《咏柳》、《竹石》、《枫桥夜泊》等这几首诗。

  (二)、我喜欢的古诗。

  前不久,香港的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最受欢迎唐诗”评选,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选出十首经典之作。你们知道是哪十首唐诗吗?(出示课件一: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

  1、孟郊《游子吟》2、杜牧《清明》3、李白《静夜思》4、王之涣《登鹳雀楼》5、李商隐《乐游原》

  6、孟浩然《春晓》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8、李坤《悯农》9、李白《早发白帝城》10、贺知章《回乡偶书》

  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值得珍惜和继承的精华,而且着10首唐诗都是我们小学阶段的必背古诗,这其中有你喜欢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么?

  (学生自由举手)

  2、请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江雪》这类借景抒情古诗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展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畅游在古诗的海洋了中,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吧。下面就请我们辛勤的小蜜蜂们向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学*古诗的方法以及学*古诗的成果吧。

  1、学生自由介绍、展示。

  如:给诗配图,给诗编故事,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古诗分类。将古诗的诗句引用到练笔中,书法临摹古诗,展示古诗手抄报等等。

  (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总结古诗的学*方法)

  2、活学活用——老师出示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描绘相对应的诗句来。

  (四)我是小小诗人

  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享受了一顿古诗的饕餮大餐后,同学们是否也有了创作的激情呢?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吧。

  1、课件出示几幅图,请学生在课堂上创作。(诗的体裁不限)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推荐同学们阅读——《唐诗三百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2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小学生必背古诗3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诗歌艺术的韵味。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背景

  见《元日》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小学生必背古诗4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生必背古诗5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诗歌艺术的韵味。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背景

  见《元日》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小学生必背古诗6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ɡ)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ɡuàn)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ɡ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

  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45、蜂

  (唐五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朦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huì)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shì)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5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难望王师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5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biàn)州。

  6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6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竹石

  (明)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0、己(yǐ)亥(hài)杂诗

  (清)龚(ɡōnɡ)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生必背古诗 100句菁华

1、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3、《乡村四月》翁卷(juǎn)

4、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5、《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9、*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

1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1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1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15、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16、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

17、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18、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19、不要人夸好颜色, 。〈墨梅〉王冕

20、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21、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2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乌衣巷》刘 禹锡

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4、《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5、《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6、《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7、《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8、《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年级上

29、《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0、《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2、凉州词(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3、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5、元日 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36、绝句 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

3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江雪。

38、梅花 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墙 角 树 枝 梅 ,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í bù shì xuǎ

  遥 知 不 是 雪 ,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有 暗 香 来 。

39、渔歌子 张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4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1、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2、春日 朱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43、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

  luò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èn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

  yí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44、江南春 杜牧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45、《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6、《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7、《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9、《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0、《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55、《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7、《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8、《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

60、《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2、《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3、《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64、《江南春》 唐 杜牧

6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6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6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9、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70、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71、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7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闲,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光,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73、绝句(杜甫)

  【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江边是多么美丽。和暖的春风轻轻吹着,草绿了,花开了,散发着阵阵清香。泥土解冻了,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造窝;沙子晒暖了,鸳鸯舒适地睡在沙洲上,成对成双。

74、游园不值(叶绍翁)

  【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理解】主人大概担心园内的青苔被木屐踩坏吧,我轻轻的敲着树枝做成的小门却一直没有人来开。但那满园美丽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开得艳红的杏花早就悄悄地探出墙来了。

75、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76、白云泉 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77、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7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9、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80、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8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3、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85、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8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88、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89、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90、墨梅

  王冕(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91、村居

  高鼎(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92、赠汪伦(李白)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李白乘船将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踏着节拍走来。即使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93、春夜喜雨(杜甫)

  【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理解】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9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理解】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95、望洞庭(刘禹锡)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辽阔的洞庭湖波光月色互相辉映,无风的湖面像一面镜子未曾打磨。遥望那湖上青翠的君山,活像白银盘里放一只青螺。

96、忆江南(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理解】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

97、江上渔者(范仲淹)

  【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理解】江上来来往往的游人,只知道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可是你们看一看,江里那如同一片落叶似的捕鱼船,在风浪里颠簸,时而涌上浪峰,时而陷入浪谷,多危险哪!

9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理解】黑云在天空翻滚,还未来得及遮住群山,又大又猛的雨点已倾盆而下,放眼望去,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只见一片白而透明的雨色,落到湖面上的雨脚如珠,乱蹦乱跳,犹如万珠迸溅,射到船里来了。忽然吹来一阵风,将黑云骤雨一并吹散,于是呈现在眼前的,是水天合一、一片宁静的景象。

99、乡村四月(翁卷)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理解】山地和*原上草木茂盛,到处绿油油的,河水涨得满满的,映着天光,呈现一片白色。在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不时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啼鸣。繁忙的四月,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人们刚采来桑叶喂过蚕儿,就又忙着下田插稻秧。

100、所见(袁枚)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理解】牧童骑着黄牛在树林中高声歌唱,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忽然听到树上知了的叫声,牧童想去捉住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文言文通用10篇

  小学文言文 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数量较少,以现行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共选人4篇,北师大版教材共选人14篇,其中小古文居多。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诟病颇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教什么”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

  课程标准中,除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之外,对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文言文小学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课堂教学深浅不一,深的语辞篇章一股脑儿塞,浅的读读背背而已。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这给我们提供了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目标的思路。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钩沉了20世纪后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后,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学*分成“启蒙一入门一提高”三个阶段。小学中高学段,应定为“启蒙”阶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怎么教”的失却与偏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偏颇一边,有的陷入只见“章句”的泥潭——逐字逐句翻译,字句落实,教法呆板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掐灭了学生学*文言文最初的热情火花;有的沉浸渲染“清议”的讲堂,关注诗句中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内涵,大量拓展,无度开掘,课堂虽激情飞扬,但学生云里雾里,语言根基不牢,学完后,读不好也背不下来;有的课堂,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大量地播放动画片,为了某一观点展开辩论,大讲故事,课似乎热闹非凡,但文言文应有的古韵古味被破坏了。

  我们对几个不同版本不同课例的文言文展开教学研究,在明晰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基础上,探究“怎么教”,进而总结为“十六字经”,那就是:“源”“流”一脉、“趣”“味”合一、“文”“言”共生、“读”“背”并举。

  一、“源”“流”一脉

  文言文是先贤的宝贵遗产,教学上我们当辩证汲取古人的可贵经验。古代私塾先生教学,采用的是“训诂”,就是讲求明确字义,促进阅读的准确理解,这是符合汉字与汉语书面语内在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的。汉字“因义构形”,即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由字成词,由词成句,句而成段篇。从文本的关键文字出发,让学生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了解汉字的音形义相糅合的构造之美,嫁接起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对阅读文言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人教版六上《伯牙绝弦》,课题是文本的“眼睛”,从关键字“绝”突破,提领而顿,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整体文本的感悟。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展开的: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断弦”,而用“绝弦”呢7

  生:用“绝”字,表明割得更坚决。

  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是“刀”,左偏旁*(纟)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师:伯牙弹的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

  生:绝弦。

  师: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

  通过对“绝”字小篆写法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对“绝弦”的理解更感性、更具体。当学生学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对俞伯牙“绝”的动作、失知音之痛的程度感同身受,进而深入感悟到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二、“趣”“昧”合一

  文言文离小学生的日常语言较远,艰涩难懂是学生学*的主要障碍,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语文教学论文 )但激发兴趣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失去文言文应有的韵味。趣味、韵味犹如文言文课堂的双翼,轻轻扇动起来,则趣满课堂,情满课堂。

  首先,可以还原情境,“趣”“味”合一。《杨氏之子》是人教版第一篇小古文,以下是笔者的开课一

  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同学们喊我——(王老师);比我大的喊我“小王”,比我小点的,喊我“王姐”。我呀,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逗,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姓王人家的女儿)对,“氏”指的是姓,“之”就是“的”。

  非常想认识一下同学们,你姓什么?(略)用老先生的称呼法可以是——(略)

  因是第一篇,课前谈话创设情境,注重“文言”与“现代文”的联系与变化,注重调动情趣,不失“言”趣。

  《伯牙绝弦》的开课,出示伯牙鼓琴图,教师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古音古韵的琴声中,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古琴图,图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古文学*磁场。这样的氛围,如袅袅轻烟,始于开课,萦绕课中,挥之不去,既有趣味,又有韵味。

  其次,可以放缓认知,“趣”“味”合一。《杨氏之子》是首次文言文教学,学*的脚步不妨放得慢些,再慢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燃起兴趣之火。如:第一,理解生字,引导学生看注释;第二,教师加动作演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第三,看注释再读文,尝试读懂;第四,抓人物,从发现“孔君*”、“孔”、“夫子”都指孔君*,“杨氏子”、“其”、“儿”、“儿”、“儿”、“君”都指杨氏之子,发现第三句的省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然后,引导分角色读,加动作演读。几个台阶,放缓了学*的坡度,拾级而上,小古文学得轻松愉快,且不失其中的韵味。

  三、“文”“言”共生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文”指文章、文学、文化,那么“言”直指语言文字,即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言”共融就是语言文字与人文思想的同构共生,和谐统一。上文提到,文言文教学或死于章句,或废于清议。于是,我们力求在“章句”与“清议”之间寻找*衡点和切入点,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文内涵,通过悟人文内涵促语言文字训练的夯实,让“章句”与“清议”齐飞,语言共人文一色。

  首先,以“炼言”促“人文”。文言文教学要凸显语文课姓“语”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小学阶段要抓住粗浅的、典型的、常用的古文字,理直气壮地炼字、炼词和炼句,开展语言文字实践,并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促进对文章情意的把握、体会。如学*《学弈》一文,要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真正的原因,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奇老师就引导学生回到“文言文”中,回到文言文的“字词句”中,先找出文章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用前面学*的“看注释”方法,用小组合作学*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炼言:“这段话有很多‘之’字,数一数,有多少?能说出‘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当学生把三个“之”的不同意思弄清楚了,根据意思断句分角色读,披“言”入“文”,摇头晃脑、人情入境地读出来后,水到渠成地明白,原来“弗若之矣”的原因就是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

  其次,以“学文”促“*言”。文言文语言凝练、形象,言简意赅,或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或阐发发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抓住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又是学*诗人语言技巧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抓对文本表情达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句,重点品评、挖掘、想象、拓展,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校胡兰老师执教《活见鬼》时,为想象夜归者的心情,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1.读中思考:好好读这句话,这个“夜归者”怎么就怀疑另一个人是鬼呢?

  2.引导想象:不说,你就是那个夜归者,就请把你看到一人投伞下同行,久之,之后还不语时的不同心理,拿起笔来,联系上文,写一写。

  (出示:久之,________;不语,________。生练写。)

  3.朗读点拨:久之,不语。

  4.词语积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大雨,如果说刚才是提心吊胆,那么此时此刻,夜归者的心里一定是——(疑鬼疑神)

  5.朗读指导:谁来读,让我们体味到夜归者当时的心情?

  (1)久之。(师点拨:再久点。)

  (2)不语。(师点拔:不是不语吗,你这可暴露目标了。)

  (3)疑为鬼也。(师范读,读出颤音。)

  此设计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藏着的丰富的心理活动,在思考、想象、体验、创造的学文中,实现了与写话训练、词语积累、朗读指导的有机统一。

  四、“读”“背”并举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文质兼美,教学中应以“朗读”为主,正如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文章精神定显,“语文”本色的原汁原昧必出。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淀一些经典文言,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实现“读”“背”并举,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读”“背”要顺应学情,如同剥笋层层深入,不可违反学*的规律。大体分三个层次:初读,读准读通,有板有眼;悟读,有滋有味,读出文意;诵读(即背读),有声有色,读出文境。笔者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以“读”的三个层次为线索展开教学,在深入悟读中背诵全文,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导读题,练读文,品读“情”,悟读“痛”,诵读文。

  第一个层次,初读。一抓读音,抓课题易读错的“弦”正音,抓初次出现的两个语气词“哉”“兮”正音。二抓停顿,正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谓”是说的意思,明白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也就明白了“谓”后停顿的道理。三抓节奏和轻重,这样的练读要结合文言文内在的情感,不能一步到位,要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个层次,悟读。在悟读知音的境界部分,引导学生自由默读、圈画,尝试说大意,在学生头脑中初步铺设伯牙志在高山、流水,子期眼前展现高山流水的画面。其次,教师创设音乐情境,还原语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体味、去朗读。

  第三个层次,诵读。在学生的情感融入文本的关键时刻,教师引入课程资源,让学生深入体会知音不仅是知“琴音”,更重要的是知“心声”,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体会“人”“文”“言”琴瑟和鸣的妙境,配乐诵读,铭记心中。

  小学文言文 2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通:悯)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整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小学文言文 3

  1 暮:傍晚

  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代“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可:行

  8信:信用

  9 故:旧的,原来的

  10 食:吃

  11 信:诚信

  12 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寻找

  15服:使------信服(使动用)

  16 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讲信用

  17.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18.欤:语气词,吧

  19.其:他,指吴起

  20.宜:应该

  21.为:坚守

  小学文言文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则》是两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应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出决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本单元的关键字是“科学、机遇、思考”,阅读要求是“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本课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学*应该专心致志,另一个说明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都是发现科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等4个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从课文中体会到学*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诵,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较长或教难的句子,因此我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去读,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2、讲解点拔教学法

  文中虽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这两个故事学生早已知晓,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我采取互动讲解学*,约束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讲解,点拨发现古今异义的字,和蕴藏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学*理解文言文的思维和方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孔子、孟子等任务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包括预*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画出古今异义的字,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并互相交流。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划分长句子停顿,学*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题,进行适当练*,从而掌握本课要学*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两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和课后*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

  1、通读两则文言文,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画出古今异义字,划分文中长句子停顿。

  3、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说到我国古代有名的.老师,你们会想到谁?孔子、孟子,很棒,现在我们就一起学*关于他们的文言文。

  二、学*生字

  1、学生自由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画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情况。重点交流几个字的读音:弗,辩。

  三、学*《学弈》

  1、课件出示孟子简介,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题目,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断句。(通国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缴/而射之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

  3、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发现朗读文言文的方法。(朗读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4、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注释,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弈秋是谁?两人是怎么学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

  5、学*“之”的不同。

  6、齐读课文,联系生活,深化认识,引导总结:学*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巩固背诵。学生一起复述故事内容,根据译文完成课文挖空。尝试背诵。

  8、板书设计:

  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要专心致志

  一人→开小差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明白了学*时要专心致志。这节课我们来学*关于孔子的故事,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呢?

  二、学*《两小儿辩日》

  1、理解课题,出示列子、孔子简介。

  (《列子》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2、学生用文言文朗读方法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断句。(“斗”dòu,“沧”cāng)

  4、范读,跟读。指名读。

  5、学*课文出示注释,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引导讲述故事内容。

  6、逐句学*,理解字意,学*课文。(把握古今异义字,课件展示条理)人物、起因、各自观点、各自依据

  7、体会“孔子不能决也”,理解孔子实事求是态度。孔子被尊称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孩子关于太阳远*的辩论,却说自己无法判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自由发言,说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9、归纳总结:课文采用答问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表现出他们善于观察、天真可爱的特点,而孔子的态度表明了他实事求是的谨慎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要不断探索。

  10、科学拓展:早晨的太阳看上去大是因为大气层折射,放大了太阳的像。中午热是因为中午太阳光直射地面,受热最强。

  11、板书设计:

  日始日中

  一儿:*→如车盖远→如盘盂(远小*大)善于思考

  一儿:远→沧沧凉凉*→如探汤(*热远凉)实事求是

  孔子不能决也

  小学文言文 5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

  在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孔君*:孔坦,字君*,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小学文言文 6

  小学六年级语文预*:学弈知识点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练*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hó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二、辨字组词。

  弈( ) 诲( ) 惧( )

  奕( ) 悔( ) 俱( )

  三、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hó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学弈 ) ( 鸿鹄 ) ( 专心致志 )

  二、辨字组词。

  弈( 学弈 ) 诲( 教诲 ) 惧( 惧怕 )

  奕( 精神奕奕 ) 悔( 悔悟 ) 俱( 俱全 )

  三、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下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小学文言文 7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小学文言文 8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小学文言文 9

  【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喜欢的文言文,准备交流。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1、师谈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屏幕显示:诗词等)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了哪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二、温故知新,复*课内文言文

  1、谈谈对文言文的认识:

  师小结:文言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传诵,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谈谈学*文言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回顾本学期学*了哪些文言文。

  4、小组合作,复*文言文。师提示:朗读,释义,明理,背诵

  5、小组汇报。注意生生互动,读得充分,入情,有韵味。形式多样

  三、归纳学*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满哲理,饱含人生经验的语言,能使我们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组上台,幻灯展示收集的文言文,汇报自学收获。

  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轮美奂。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妙文我们来不及看,同学们可以下课后继续交流。

  五、总结。

  板书设计:(略)

  小学文言文 10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学弈(下棋)

  弈秋(人名,原名秋,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擅长下棋的人)也。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即将)至(来到),思(想)援(拉,引)弓缴(箭)而射之(指天鹅)。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指前者)矣(好)。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一样)与(吗)?曰(答):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下棋。(围棋)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天鹅。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之:前者。

  通国:全国。俱:一起。

  之:的。弗若:不如,不同于。

  善:善于,擅长。矣:了。

  使:让。为:因为。

  诲:教导。与:吗。

  其:其中。

  曰:说。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非:不是。

  虽:虽然。其:指后者。

  之:指弈秋的教导。然:这样。

  以为:认为,觉得思:想。

  鸿鹄:天鹅。也:的。

  援:引,拉。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学*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实词的运用】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通假字】

  知:同“智”,智慧

  为:同“谓”,说。

  【一词多义】

  此不为:这不是。为,是。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认为。

  【古今异义】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汤:

  矛与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故?”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

  2、曰:说。

  3、吾:我的。

  4、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5、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

  6、鬻:卖。意思。

  7、誉:夸耀。

  8、或:有人。

  9、以:用。

  13、利:锋利,锐利。

  10、子:您,对人的尊称。

  11、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12、何如:怎么样

  13、弗:不能。

  14、应:回答。

  15、之:语气作词没有意思。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矛与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有关成语】: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先自度其足: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

  吾忘持度、宁信度: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将要,打算。

  置——购置。

  【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寓意】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板(搬)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灯谜】河南人买鞋——【郑人买履】

  关尹子教射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子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

  【写作特点】: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缪缪几笔就刻画出了关尹子这位严师的形象。

  【作者简介】

  列子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原文结尾处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难解字注释】:

  中:射中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

  请:请教

  退:告辞回去

  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之:学*射箭

  乎:吗守:遵守,依照

  弗知:不知道

  失:丢失,违背

  【课后小练*】

  一、辨字组词

  尹()伊()弗()沸()

  矣()

  唉()

  矢()

  失()

  二、综合实践活动

  想想你从课文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结合你自己的学*实际谈一谈,有条理地写下来。

  三、写出《列子》三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 _______ ______

  【参照答案】:

  一、关尹子、矣乎、木乃伊、唉声叹气、自愧弗如、矢量、沸腾、失去

  二、(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必须下苦功夫,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2)从故事中,还可以感受到,关尹子教射箭非常认真,对列子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列子学射箭必须掌握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3)列子作为学生,非常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同时学*十分刻苦用功,这是他学好射箭的根本原因。

  三、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6)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5)份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1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翻译: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无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无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2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3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全文翻译:

  1晋朝太元年间,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职业的人,有一次,他沿着一条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打鱼的人感到很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桃树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有点光亮。打鱼的人就弃船登岸,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极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感到开阔明朗了。只见土地*坦宽广,房屋整齐,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女的穿戴和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全都安闲快乐。

  3他们看到打鱼的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打鱼的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打鱼的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打鱼的人到他们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打鱼的人在洞里停留了几天,才告辞回去。洞里的人嘱咐他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打鱼的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经过的路,处处做上标记。回到郡里,打鱼的人就到太守那里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去,寻找先前做好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那条路了。

  5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清高的人。他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去寻找,但没有实现,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后就不再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4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全文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贩卖鱼盐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假如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就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 (菁华5篇)(扩展7)

——文言文悼词(5)份

  文言文悼词 1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不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求我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皵,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文言文悼词 2

  维子虚之年,乌有之月,无何之日,待考之时,流寓客子谨以湘江之清波,洞庭之落木,岳麓之孤云,君山之泪竹,更兼纸钱香烛,白酒清茶,自奠于灵前,涕泣而曰:

  呜呼!客子!!君之生也,岁次乙卯,月次己卯,日柱丙辰,时在壬辰。四柱六爻,文昌未遇,驿马先行,故以客名,其流寓可知耳。前生今生,谁非过客?居者行者,亦是一家。而君三十年来,飘荡无依,托钵沿门。款段之马,下泽之车,可有入君梦境者?坠水飞鸢,绕枝乌鹊,念此不觉大恸。呜呼!!客子,厄君如此,时耶命耶?悼词

  君好纵横,心慕张苏,欲四方结客,以谋不世之功,而时人白眼置君耳。故君落落欲往,矫矫不群。块垒积辟,无端歌哭。不*之气,鸣于文字,不羁之行,耽于酒色,纵性使情,逞才斗气,故长遭不测之祸,甚者父不以为子,弟不以为兄,交游不以为友,而君以所谋者大,故蹈此不顾耳。呜呼客子!!此又为君大恸者也。祭文

  君曾避世出家,田衣破衲,难驯龙腥之骨,残卷青灯,偶有凤兮之歌。君曾有言,佛即世人,当无所住而生其心,戒律种种,反至身心不密。由此观之,君之形骸放浪有据耳,悲夫!或为心种菩提,身泄尘埃之谓也?人生之苦,原不在生,老,病,死,亦不在爱别离,怨憎会,只在求不得。故有生杀可以不计,遑论荣辱得失者。呜呼客子,君为其徒欤?

  文言文悼词 3

  伏维上也,大旧年今日,吾师王孟勋君,公干于湖州,次日早上,传来噩耗,亲人恸哭,领导哀悼,同事同悲,噙泪静思,悲伤之景,久久萦绕,既慰逝者,作文乃哀哀而祭。

  与君相识相知,缘于天意,非世人所能为,天意相识,即为吾师,相处二十余时辰,君便传技能之道,倾授处世之理,吾受之颇丰,受用至今,深受感激。

  君生前二十余载,实为陌路,吾尚距而立之年有五,发束尚黑,牙齿坚固,目力亦犀利,不知风烛尘世几何,亦不知何日再遇君。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何日阴阳同路。

  无法漠视君一人之悲凉,然时光流逝,终将洗却这残留的'悲凉和微漠的残缺。吾于世而苟活,实数有因,尽毕生之力,助君生*尚未完成之事,以表成功,以为君在天安息,望君佑之;君逝矣,快慰莫过于后逝者之祭文,若韩昌黎之于十二郎,袁枚之于袁素文,吾今记之,以表吾念之心情,待功成名就时,再寄君耳,望君谅之!

  生命如歌,逝者如流,山风吹过,乱吾心窝,痛入心扉,泪雨滂沱!君去也,飘飘乎,君之灵魂奔赴苍冥;渺渺乎,至师至朋之音容笑貌渐远渐行。逝者如斯,存者拼搏,遥望前方,道路坦荡,望君安。

  呜呼哀哉,伏惟尚向!

  文言文悼词 4

  伏维上也,大旧年今日,吾师王孟勋君,公干于湖州,次日早上,传来噩耗,亲人恸哭,领导哀悼,同事同悲,噙泪静思,悲伤之景,久久萦绕,既慰逝者,作文乃哀哀而祭。

  与君相识相知,缘于天意,非世人所能为,天意相识,即为吾师,相处二十余时辰,君便传技能之道,倾授处世之理,吾受之颇丰,受用至今,深受感激。

  君生前二十余载,实为陌路,吾尚距而立之年有五,发束尚黑,牙齿坚固,目力亦犀利,不知风烛尘世几何,亦不知何日再遇君。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何日阴阳同路。

  无法漠视君一人之悲凉,然时光流逝,终将洗却这残留的悲凉和微漠的残缺。吾于世而苟活,实数有因,尽毕生之力,助君生*尚未完成之事,以表成功,以为君在天安息,望君佑之;君逝矣,快慰莫过于后逝者之祭文,若韩昌黎之于十二郎,袁枚之于袁素文,吾今记之,以表吾念之心情,待功成名就时,再寄君耳,望君谅之!

  生命如歌,逝者如流,山风吹过,乱吾心窝,痛入心扉,泪雨滂沱!君去也,飘飘乎,君之灵魂奔赴苍冥;渺渺乎,至师至朋之音容笑貌渐远渐行。逝者如斯,存者拼搏,遥望前方,道路坦荡,望君安。

  呜呼哀哉,伏惟尚向!

  文言文悼词 5

  至爱弥天天欲暗,大悲漫地地披白。

  母随祥云驾鹤去,天降瑞雪接灵来。

  小甥指言蓝空冷,外婆打坐白云开。

  苍天昭示吉祥意,故以飞雪盖尘埃。

  母亲走好且安息,坟前岁岁必奠祭。

  一声长叹泪泉涌,可怜慈母无归期。

  无归期,泪长滴,孤雁哀鸣恋空枝。

  悲莫悲兮千行泪,愁复愁也一声吟。

  一声吟,两声啼,大痛莫过失慈亲。

  游子最爱故乡月,慈母本是儿女根。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苦一生儿感恩。

  儿感恩,复如何,绵绵思念无知觉。

  悔不慈母在世日,享尽天伦及时乐。

  亲情只在朝与暮,浪得虚名空对月。

  坟前祭献千束花,不如在世一口瓜。

  灵前抛洒千滴泪,不如在世一声妈。

  痛哉哀哉呜呼哉,千言万语化尘埃!

  悔焉憾焉惆怅焉,一声三叹徒徘徊。

  徒徘徊,大无奈,长歌当哭悲难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