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中考

1、兵

2、察C

3、道

4、得

5、负

6、赋

7、观

8、惠

9、极

10、假

11、见

12、尽

13、举

14、良

15、论

16、名

17、戚

18、强

19、清

20、秋

21、求

22、全

23、任

24、少

25、舍

26、是(shì)

27、将

28、景

29、本(běn)

30、毕(bì)

3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32、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33、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34、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35、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6、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7、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38、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9、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40、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菁华3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1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

  1、及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鞭长莫及

  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连词:和)

  2、疾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③讳疾忌医

  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形容词:快速)

  3、骑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

  4、间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

  5、见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②见楚王,王曰:"……"

  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

  6、将

  ①子将安之

  ②晏子将使楚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公将鼓之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威王欲将孙膑

  ⑧齐使田忌将而往

  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

  7、进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

  8、景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

  9、就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b动词:完成)

  10、居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面山而居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3

  致

  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5、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6、致使,使。(何意致不厚)

  7、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8、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质

  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5、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30句菁华

1、鄙

2、乘

3、得

4、方

5、覆

6、计

7、竭

8、进

9、苦

10、论

11、名

12、明

13、强

14、取

15、去

16、入

17、身

18、生

19、使

20、属

21、本(běn)

22、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23、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4、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25、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6、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7、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28、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9、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30、**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3)

——中考文言文复* 100句菁华

1、修:长,这里指身高。

2、旦日:第二天。

3、私:动词,偏爱。

4、面刺:当面指责。

5、文言文复*课程设置最好能化繁而简,迎合学生接受能力;

6、时*:经常地复*。

7、愠():生气、发怒。

8、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9、温故而知新:温*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0、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12、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失误表现在两方面:

13、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1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16、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17、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18、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19、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1、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5、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26、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7、致:得到。

28、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29、以是:因此。

30、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31、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3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33、至:周到。

34、穷冬:隆冬。

35、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38、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39、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40、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1、《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2、辟:通“避”,躲避。

4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44、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45、已:停止,放弃。

4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0、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2、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3、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5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55、“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6、失其本心。

5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8、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9、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60、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61、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62、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63、体现全文核心命意是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4、便要还家 “要”(ā) 通“邀” 《桃花源记》

65、悠悠:飘荡的样子。

6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67、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

6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69、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陈涉世家》

70、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iǎn) 通“拣” 《出师表》

71、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7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74、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75、翻译下列句子

7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7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78、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79、当“以”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为”的固定格式。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者“认为(觉得)……是……”。

80、加:虚报。

81、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82、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8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84、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85、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86、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87、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88、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89、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90、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9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

92、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93、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9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95、文中用“骐骥”“豺狼”来比喻人,二者分别指的是()

96、B

97、多积累。对于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并不难,但如果在多篇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多贯通,将同样内容的句子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学生收集的范围,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98、让学生动手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很重要的实词:这些词有的是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还有一些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99、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00、我们给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主要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通过对这些课外语段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们看到了课内学*对课外实践的巨大作用,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妙处,从而坚定了对课内知识学*的信心。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文言文复* (菁华5篇)

中考文言文复*1

  1、重视预*,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中考文言文复*2

  解释词语:

  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苟富贵

  4、若为佣耕

  5、将军身被坚执锐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卜者知其指意

  8、念鬼

  9、先威众耳

  1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1、所罾鱼腹中

  12、固以怪之矣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4、夜篝火

  15、卒中往往语

  16、皆指目陈胜

  17、適戍渔阳

  18、屯大泽乡

  19、皆次当行

  20、会天大雨

  21、度已失期

  22、刑其长吏

  23、今亡亦死

  24、所罾鱼腹中

  25、等死

  26、死国可乎

  27、天下苦秦久已

  28、楚人怜之

  29、今诚以吾众诈

  30、为天下唱

  31、宜多应者

  32、举大计

  33、忿恚尉

  34、尉果笞广

  35、并杀两尉

  36、借第令毋斩

  3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8、从民欲也

  39、为坛而盟

  40、蕲下

  41、徇蕲以东

  42、比至陈

  翻译句子:

  1、尝与人佣耕

  2、辍耕之垄上

  3、怅恨久之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卜之鬼乎

  6、固以怪之矣

  7、置人所罾鱼腹中

  8、祭以尉首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1、皆次当行

  12、宜多应者

  1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4、皆刑其长吏

  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6、借第令毋斩

中考文言文复*3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一、生字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

  二、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丽。

  临于泉上者:靠*。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四、复*题

  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4、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

  5、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6、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8、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2、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13、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大白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5、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16、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7:体现全文核心命意是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考文言文复*4

  【典型例题释析】

  [例1](20xx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由是感激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五月渡泸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______ 七擒:________________ 东和:______________

  北拒:________________ 收二川:________________ 排八阵:____________

  【释析】

  本题的考查面广,题型灵活新颖,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试题具有开放性与综合性,难度较大。第1题属实词释义考查,学生只需*时认真复*课文即可解答。第2题表面看是考查名句,实则考查了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即提取中心句、主旨句的能力。第3题既考查了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4题、第5题都属于开放性试题,由阅读到分析归纳,从课内到课外。特别是第5题,要求指出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一副对联里六个词语的具体内容。这样的题,只是懂得《出师表》,还不能作答,需要熟悉《三国演义》才行。

  【答案】

  1.(1)感动、激动 (2)奔走效劳 (3)所以(因此)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东和:东和孙吴 北拒:北拒曹魏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中考文言文复*5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时常地复*。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温*、复*、实*。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5)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2、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3、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4、毕: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5、薄:1、迫*,接*。(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6、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7、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8、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1、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12、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14、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15、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6、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17、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8、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19、寂:1、*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2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21、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

22、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3、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24、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25、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26、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7、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28、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29、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30、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31、夷:1、*(船背稍夷) 2、*和、*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2、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33、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4、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5、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

36、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37、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8、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9、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0、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的经典语句 40句菁华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长安尽头无故里,故里从此别长安。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门生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门生。(韩愈《师说》)

5、你是我共老白头的良人,黄泉碧落,七世三生。

6、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8、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9、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2、两个人终于不再错过。携手问年华,看岁月流逝。风云潇洒。残阳退没。

13、佛渡不了天下,由我来渡。

14、许我浮生一世安,还你笑颜承你欢。

1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1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

1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19、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20、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2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4、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