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

首页 / 知识 / |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 1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

  可译为“将”,“将要”、“将*”。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

  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

  可译为“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

  可译为“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

  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 2

  1.疑问代词

  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语气词

  相当于“啊”。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 3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 4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

  相当于“了”、“啊”。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

  相当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

  相当于“了”、“啦”。

  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 5

  1.表示假设

  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转折

  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阅读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1)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1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2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高三高考语文文言文复*知识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1、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3、铁衣:铠甲。

  4、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结着很厚的冰。

  5、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6、惨淡:昏暗无光。

  7、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饮,动词,宴饮。

  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9、冻不翻:(红旗)被冻得怎么吹也飘不起来

  【考试范围】

  1、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4、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5、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拓展:李白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知识点

  《虎丘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ì):记着。

  二、通假字

  1、倾城盍户(通"合",全)

  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独以*城故(因为)

  ②竞以新艳相角(用)

  2、去: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

  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

  3、之:

  ①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②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

  ③乌纱之横(助词,的)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3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4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胡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接*)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文言文语文知识点总结 5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而制**(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2)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范本5份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 1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 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 2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

  ②怨:埋怨。

  ③知命:懂得命运。

  ④穷:走投无路。

  ⑤无志:没有见识。

  ⑥失:过失,过错。

  ⑦反:反而。

  ⑧岂:难道。

  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 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 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 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 3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

  ①归:归顺,归附。

  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 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 4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诣:到,去。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劾: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折:指斥,指责,驳斥。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 输”引申。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 词语。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些常见的单音节词,出现在纪传文中的频率比较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官员行为、他人(官场)反应、社会评价方面来掌握。

  小升初语文常考短篇文言文 5

  甲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闹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挠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闸。公孙闹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挠:挠,念náo。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 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说:( )

  (5)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闱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当面指责。

  (3)满一年。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5)跑、逃走、逃跑、出逃。

  2.(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闸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意思对即可)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3)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优选【5】篇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 1

  《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 2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 3

  《劝学》

  君子说:学*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完美。格式。编辑

  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 4

  《蜀道难》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完美。格式。编辑

  声响。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必考高中文言文翻译 5

  《永遇乐》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4)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菁华3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1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

  1、及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鞭长莫及

  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连词:和)

  2、疾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③讳疾忌医

  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形容词:快速)

  3、骑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

  4、间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

  5、见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②见楚王,王曰:"……"

  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

  6、将

  ①子将安之

  ②晏子将使楚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公将鼓之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威王欲将孙膑

  ⑧齐使田忌将而往

  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

  7、进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

  8、景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

  9、就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b动词:完成)

  10、居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面山而居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3

  致

  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5、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6、致使,使。(何意致不厚)

  7、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8、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质

  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5、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5)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 (菁华3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1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2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6)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比喻、虚实结合。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6.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或者: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7.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8.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答: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先激愤后激昂即可)

  9.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答:“惶恐滩”和“零丁洋”巧用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达作者特殊的心境。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渲染出作者抗原失败后惶恐不安的心态、孤苦无依的感叹。

  10.选择题。

  (1)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应为“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

  (2)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11.理解性背诵。

  (1)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3

  一、读作wéi时

  1.(动词)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2.(动词)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项燕为楚将 /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3.(动词)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二个“为”) ——《公输》

  4.(动词)题,写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5.(动词)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

  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6.(动词)成,成为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 /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7.(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8.(动词)是,表判断

  始悟为山市。 ——《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

  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谓为信然。 ——《隆中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为与此同类 ——《公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9.(名词)心理活动,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10.(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父子何命焉为? ——《公输》

  二、读作wèi时

  11.(动词)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12.(介词)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13.(介词)因为

  昂首观之止,项为之强。 ——《童趣》

  为之怡然称快。 ——《童趣》

  14.(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15.(介词)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

  16.(介词)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之道。 ——《桃花源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着。 ——《桃花源记》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6)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菁华3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1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

  1、及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鞭长莫及

  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连词:和)

  2、疾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③讳疾忌医

  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形容词:快速)

  3、骑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

  4、间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

  5、见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②见楚王,王曰:"……"

  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

  6、将

  ①子将安之

  ②晏子将使楚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公将鼓之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威王欲将孙膑

  ⑧齐使田忌将而往

  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

  7、进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

  8、景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

  9、就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b动词:完成)

  10、居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面山而居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3

  致

  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5、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6、致使,使。(何意致不厚)

  7、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8、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质

  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5、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7)

——励志文言文(精选10篇)

  励志文言文 1

  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著名作品《曾国藩》

  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著名作品《汤显祖》

  3、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著名作品《论语》

  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著名作品《孔尚任》

  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著名作品《罗贯中》

  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著名作品《礼记》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著名作品《道德经》

  9、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著名作品《罗贯中》

  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著名作品《曾国藩》

  1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著名作品《洪应明》

  12、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著名作品《王实甫》

  13、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著名作品《曾国藩》

  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著名作品《冯梦龙》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著名作品《论语》

  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著名作品《曹雪芹》

  1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20、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著名作品《罗贯中》

  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2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著名作品《辛弃疾》

  23、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著名作品《唐寅》

  2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2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著名作品《汤显祖》

  26、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著名作品《蒲松龄》

  2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著名作品《战国策》

  2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著名作品《顾炎武》

  29、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30、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著名作品《曾国藩》

  31、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著名作品《郑板桥》

  32、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著名作品《**明》

  3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著名作品《张岱》

  34、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著名作品《顾炎武》

  35、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36、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著名作品《张岱》

  3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染而不自觉。——著名作品《顾炎武》

  38、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著名作品《罗贯中》

  39、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著名作品《朱熹》

  40、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41、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著名作品《吴承恩》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著名作品《道德经》

  4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4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著名作品《白居易》

  45、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著名作品《增广贤文》

  46、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著名作品《施耐庵》

  4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著名作品《洪应明》

  48、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著名作品《罗贯中》

  4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著名作品《诸葛亮》

  50、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著名作品《白居易》

  励志文言文 2

  古人无论修学炼心,都讲究先立志。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为了鼓励后生,精进修学,不要气馁,经典典籍和各派大师,也都来了一把励志语录,给后来者以力量,可谓用心良苦。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常心便好。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学*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损失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

  23、君子忧道不忧贫。

  无论贫穷和富贵,坚守好的品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成大事,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怀国家,则一切以苍生为念。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进学之道,一步步逼*真相,逼*更高。

  30、百学须先立志。

  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做人,心胸要宽广。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

  34、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

  做学问和学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的练*。

  励志文言文 3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语·卷上》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8、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1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4、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7、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2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2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0、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1、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4、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3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39、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4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4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4、*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4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4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9、知耻*乎勇。——《中庸》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5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3、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5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5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7、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5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6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6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6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6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6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68、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论语》

  6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励志文言文 4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了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论语》

  8、学则不可以已。——《荀子》

  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10、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2、君子有**之美,不**则之恶。——《论语》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4、好学则而不贰。——《左传》

  15、学之是广在于不倦,不倦则在于固志。——葛洪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言之无文,行而则不远。——《左传》

  19、君子坦荡荡,小人则长戚戚。——孔子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1、学而不化,则非学也。——杨万里

  2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佚名

  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26、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2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语·卷上》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31、木秀之于林,风则必摧之。——旧唐书

  32、捐躯赴之国难,视死则忽如归。——曹植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君子忧道不忧贫。——佚名

  3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8、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9、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4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4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4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48、读一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4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50、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励志文言文 5

  1、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

  2、没有抱负的人往往立志,凡有决心的人都能建立起共同的意志,决心达到一个目标才最有可能成功。

  3、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总有比你更好的人;不管你有多痛苦,总有比你更痛苦的人。

  4、认真是成功的秘密,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5、在有遮蔽的海湾里,找不到高帆。

  6、成功是在别人失败时坚持不懈。

  7、困难和折磨,对人来说,就像一把锤子,敲碎了一块易碎的铁,然后锻造成一把锋利的钢刀。

  8、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

  9、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别的。

  10、好主意一打十美分。真正无价的是那些让它们发生的人。

  11、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至于扮演什么角色,你自己决定吧。

  12、烟尽忘往事,心无私宽天地。

  13、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没有豪言壮语,沉默的行动也会诠释一切。

  14、眼睛能看见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叫视力。眼睛能看到未来,但眼睛只能看到未来。

  15、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准备好的人。

  16、自恋源于对生活的极端热爱,对细节的.不断追求和享乐主义。

  17、一切随波逐流,当事情都在*静中,当骄傲淡泊,当失意*静,困难曲折在所难免,经历了人生的沧桑。

  18、昨天下雨,今天刮风,明天出太阳。

  19、把自己和别人比较会让你永远不快乐。把自己和自己比较,你会很高兴地看到你每天都在进步。

  20、一个没有钱的人不一定穷,但没有梦想就是穷。

  2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劳则无获;没有苦难,就没有快乐;不劳则无获。

  22、不怕吃苦,吃苦三、五年;怕苦,苦一辈子。

  23、有梦想只是一种智慧,实现梦想是一种能力。

  24、人才就像海绵里的水,没有外来的压力,它是绝对不会流出来的。只有在它流动之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泉水。

  25、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纪律,给自己分析是知己,给自己笑是激励!

  26、行动的力度决定成功的速度。

  27、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生存下来的人。

  28、生命之口,是自己生命的后。

  29、机会对有准备的人有特殊的吸引力。

  30、如果你有勇气开始,你就有决心成功。

  31、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美好的,他们一生都在为一个目标奋斗。

  32、他总是一个失败者,总是因为挫折而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就会通向成功。

  33、只有通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34、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

  35、学会忘记伤痛,腾出空间给阳光记忆。

  36、要在生活中留下脚印,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来;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必须三思而行。

  37、生气是为了别人做错的事而惩罚自己。

  38、沙漠中的脚印很快就消失了。一支枝头奋进的歌却在心中久久激荡。

  39、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开始期待爱情,而爱情只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40、当瀑布越过陡峭的城墙时,显得更加壮观。

  41、强者是成功的通行证,弱者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42、人生不是一条单行道,一条路被堵塞了,你可以转弯。

  43、比别人多一点野心,你就会更有前途。

  44、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5、人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超越巅峰。

  励志文言文 6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的人。)

  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9、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1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14、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6、知耻*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励志文言文 7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学*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

  3、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但不三心二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1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1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6、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1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励志文言文 8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励志文言文 9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0、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是不可以停止的.。)

  11、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温*,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6、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之恶,不**之美”。)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励志文言文 10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翻译:只学*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翻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翻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翻译:努力学*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8)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实用十份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1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

  相当于“了”、“啊”。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

  相当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

  相当于“了”、“啦”。

  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2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可不译。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

  可译为“啊”等。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呢”。

  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3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

  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例: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可译为“个”、“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

  可译为“……的时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4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⑴窥镜而自视 窥:

  ⑵臣之妻私臣 私:

  ⑶闻寡人之耳者 闻:

  ⑷时时而间进 间: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4、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察看,偏爱,使……听到,偶尔、间或、偶然

  2、译文: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

  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要点: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5

  1.表示对象

  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表示处所

  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表示对象

  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表示处所

  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一般可译为“比”。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6

  1.表示假设

  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转折

  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7

  1.代词,起指示作用

  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

  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

  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

  可译作“……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8

  1.指示代词

  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

  例:夫齁声起。——《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称

  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9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去。

  ⑩槁(gǎo)——草木干枯。

  ⑾耘苗:给苗锄草

  ⑿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10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精选5篇)(扩展9)

——文言文哲理句子(精选5篇)

  文言文哲理句子 1

  1、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2、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5、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3、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5、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8、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2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5、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36、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7、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9、君子**之美,不**之恶。

  40、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8、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9、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50、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5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4、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5、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56、*朱者赤,*墨者黑。

  5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5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9、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6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6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4、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文言文哲理句子 2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1、多行不义必自毙。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文言文哲理句子 3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处: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2、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出处: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出处: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5、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出处:李白《上李邕》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处:赵翼《论诗》

  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出处: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出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0、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处:高明《琵琶记》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处:卢梅坡《雪梅・其一》

  1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处:司马迁《滑稽列传》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处:陆游《游山西村》

  14、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出处:释文向《过苕溪》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处: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处: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1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处: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9、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出处:钱�J《悯黎咏》

  20、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处:李斯《谏逐客书》

  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出处:荀子《劝学》

  2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处:刘琨《重赠卢谌》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处:李白《将进酒》

  2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处: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5、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出处:陈亮《三都乐》

  2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处:杜甫《前出塞九首》

  27、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出处: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8、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出处:顾况《�@公合�y挽歌》

  2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出处: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佚名《论语七则》

  3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处: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佚名《长歌行》

  3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处: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3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出处:白朴《阳春曲题情》

  35、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出处: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出处: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处:惠能《菩提偈》

  3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9、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出处: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40、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出处:李白《上李邕》

  4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处: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3、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出处: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4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王安石《登飞来峰》

  4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处: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6、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出处:杜甫《戏为六绝句》

  4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9、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出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5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处:李绅《悯农》

  文言文哲理句子 4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山外青山楼外楼。

  3: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7: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9: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2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4: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7: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0: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1: 人生七十古来稀。

  3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4: 天若有情天亦老。

  3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8: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3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2: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9: 尽信书,不如无书。

  50: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5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5: 一寸光阴一寸金。

  56: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57: 满招损,谦受益。

  5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0: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2: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63: 多行不义必自毙。

  6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6: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7: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68: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7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1: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4: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7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言文哲理句子 5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满招损,谦受益。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2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3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3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6、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3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3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4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4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5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6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7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7、大凡物不得其*则鸣。

  7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7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8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8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8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90、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9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9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9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0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02、君子**之美,不**之恶。

  1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10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9、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13、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1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1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1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2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2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2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3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34、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135、多行不义必自毙。

  13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37、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3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39、尽信书,不如无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