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

①张家界风光

②一块奇石

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

  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e.发现形象:

  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

  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

  a.用剪刀背刮色;

  b.弹水;

  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3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

  (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5

  我是面试小学美术的XX号考生,下面我将进行我的说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远*的奥秘》。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本次说课。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远*的奥秘》一课节选于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对*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和对视*线,消失线的概念理解。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他们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学*正确的透视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学*,了解视*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通过观察,探讨,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思维,并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远*的实践活动,搭建美术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发现*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理论和规律。并在绘画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讲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真实。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学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作业纸等。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

  2.创设情景法,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打破传统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2)学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学*也不例外。科学的学*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通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效率,顺利完成学*任务。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图片”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远*奥秘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图片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图片,为后面同学自我创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图片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远*的奥秘》

  (3)引导启发了解透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由于每个学生成长历程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透视”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大远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从而得到本课的重点,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视*线,消失点的概念。

  (4)大胆创作绘制远*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绘制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生活的事物进行自己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透视规律的使用,以及视*线和消失点的寻找。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5)展示欣赏自评互评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自评互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讲述自己作品的构思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1)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2)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合集5篇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1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了解视*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

  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的奥秘)在*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高远低、*宽远窄、*长远短、*清晰远模糊、*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大远小、*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线,这就是视*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疏远密、*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身的童年时,总是充溢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生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只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发明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示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身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示形式,体会不同表示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和自身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同学的知识储藏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同学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考虑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同学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沛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同学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自身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身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同学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同学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同学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同学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同学根据自身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扮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生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孩子》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方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和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同学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同学通过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方,国画、年画、油画和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同学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生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同学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化。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同学一起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示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同学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生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同学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同学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身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同学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同学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学设计”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课文内容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在祭祀、祈福时就使用面具。现在,人们常在节日或舞会上使用面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领域。以有趣的面具为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认识面具所具有的形式美,进而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独特的面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体验设计制作和应用的乐趣。

  二、说学情

  《面具》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制作课。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中他们学*了画动物和人物的头部特征,为学*本课打下了基础,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目的: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

  2.能力目的: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难点:通过面具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具艺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绘制面具的技能。

  五、说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件、范作、演示用品。

  学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等。

  六、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欣赏分析法

  七、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说教学流程

  1.用游戏入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3个头戴面具的学生相继出场,此时,教师问:“谁知道他们脸上戴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使学生对面具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对这种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心里产生疑问:这么漂亮的面具是怎样做成的?从而为新课埋下伏笔,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

  2.展示不同的面具,开阔视野。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面具,了解所学内容。

  (2).播放幻灯,介绍温巴面具傩戏面具和非洲面具。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明面具的起源和在当时的作用。

  (3).启发提问:面具在现在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幻灯展示京剧面具、舞会面具和小朋友做的节日面具。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创作思路。认识制作面具就是通过对人或动物面目的夸张变形,促使学生对面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示范

  要使学生在制作时快速高效,首先要让他们对整个绘制过程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画面。因此我出示一些面具的范本,启发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如果让你做你打算做什么样子的?讨论后把面具的制作过程在学生面前演示出来,学生归纳制作步骤。

  4.学生动手制作面具

  当学生领会了面具质朴、古拙的原始美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自身的智慧,这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5.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业时,师生互动评价作品的设计构思、着色特点。

  6.课外拓展

  首先对学生这节课的学*进行肯定,然后课外拓展:利用废弃材料做面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九、说板书

  面具

  1.画头

  2.剪

  3.挖眼 装饰

  4.贴皮筋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有趣的属相》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十二生肖是学生很熟悉的日常知识,而邮票又是喜闻乐见的传承民族艺术的最佳*台,将二者巧妙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愿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品、绘画工具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处于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渡时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竭力在课堂上打造“乐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更好的贯彻美术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 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启发、诱导、交谈”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艺术的表现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并能够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 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本节课我采用游戏法、提问法

  和启发法等教学手段,促进“乐学氛围”的营造。

  三、说学法

  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

  设想运用适当的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1、 自主探究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使他们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的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学*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2、 合作交流法

  在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1、了解与十二生肖和邮票相关的知识;

  2、搜集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游戏“生肖连连看”(检验预*成果)

  将十二生肖图与名称对应连线。

  2、 揭示课题《有趣的属相》

  【设计意图】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 探究学*艺术作品中的十二生肖

  1、 谈话过渡:“同学们!你们是属什么的?”(大部分属兔)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兔子,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属相;

  2、 出示艺术作品中的兔子(剪纸和泥塑),与学生自备的十二生肖的艺术品展开探究:

  生活与艺术中的十二生肖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小结:夸张变形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学*方法,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使他们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的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学*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三、 学*邮票相关知识与十二生肖巧妙结合

  1、 教师引出自己的属相,自然从十二生肖过渡到生肖邮票。

  2、 简要介绍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

  3、 资料库:学生自学邮票相关知识

  4、 结合预*了解邮票的组成: 图案

  面值

  国籍

  齿孔

  发行时间、标记

  5、 结合几张美观的生肖邮票了解设计要领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生肖邮票时,应突出表现生肖的外形、姿态、神态、品性等特点。

  6、 课件演示设计步骤,学生当“小老师”。

  教师板书:充实美观

  【设计意图】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学*潜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设计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 创新实践

  设计建议:三类作业任选其一:

  A、为自己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B、为亲朋好友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C、任意设计一枚自己喜欢的生肖邮票。

  【设计意图】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技能水*参差不齐,作业设计应体现人文性、可选择性。符合全班学生的潜在需要,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创作,是实现“乐学氛围”的最佳途径。

  五、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利用“集邮册”展示学生的作品,设置设计奖、美观奖和努力奖。

  a、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集邮册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b、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c、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并颁发奖章。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谈感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充实我们班的“集邮册”。

  3、教师总结:方寸邮票画属相,

  妙趣横生文化扬。

  小小画笔表情意,

  描绘生活和理想。

  【设计意图】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请学生谈收获;其次,拓展对生肖邮票传承发扬的情感意识。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3)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练*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课堂练*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运用本课学*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

  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

  ①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 ----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只是到了*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

  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 →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 →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 →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2、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设计草图。

  ①活动形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完成

  ②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德育融入课堂,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爱科学、爱学*的好*惯。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 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 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

  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 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

  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

  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并请作者说明这幅剪纸的包含哪些动植物图形?用他们表达怎样的祝愿?

  通过展示评比强化剪纸图形寓意这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3、剪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发现美存在于哪里?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美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美。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快乐。

  4、课后拓展: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民间美术形式。

  其中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10分钟,尝试体验,创作练*24分钟,评比展示5分钟,总结拓展3分钟。

  初中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解读:

  《甜蜜的梦》为冀教版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以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常遇到的“梦”为题材,让孩子回味各种各样的“梦境”,体验“甜蜜”的美好感受,再通过独特的表现技法,蜡纸刮画来表现,让孩子在新奇中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孩子想象、动手、创造能力,又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欢乐之旅”,渗透了“构图”、“细节表现”等基本绘画知识,让孩子快乐学*,又得益匪浅。且针对低年级孩子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更突出的年龄特点,本课立足于“梦”的表现,让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来表现。所以说本课非常适用于低年级孩子。

  2、 教学目标(三维):

  “新课标”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美术实践,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陶冶其高尚审美情操,我确定: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纸刮画的有关知识、技法,能利用各种笔触表现画面;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甜蜜梦境”的感受及表现,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及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法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重点:对美好梦境的体验,感受蜡纸刮画的技法、表现;

  难点:运用蜡纸刮画表现梦境。

  3、 课前准备:

  教师:⑴“美好梦境“的录像片段;

  ⑵表现梦境的名家画作;

  ⑶若干蜡纸刮画作品;

  ⑷蜡纸、各种笔头(尖、扁等)、全套泥塑笔、实物投影仪;

  ⑸展板若干放置于教室两旁墙壁;

  ⑹柔美的北京音乐。

  学生:⑴蜡纸;

  ⑵各种形式的刮笔。

  二、说思想:

  针对本课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

  ⑴“情境教学法”:情境对孩子有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用录像等表现美的梦境的直观音像资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进入状态,对梦境有更直观形象的体验,从而为最后的作业作很好的铺垫;

  ⑵“直观演示法”:在蜡纸刮画表现技法上,让孩子最快最有效地掌握,教师演示(示范)是最有效的。在实物投影下,教师用不同笔触刮擦,表现不同形体,让孩子马上掌握技法;另外,范作的出示也是打开孩子思路和促进其掌握的途径之一;

  ⑶“谈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三、说程序:

  著名心理学家利泊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和语言,奠定预约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很关键的。因此:

  ㈠引导阶段(激趣):

  ⑴在课还没开始前,教师的屏幕上就开始播放一些非常唯美的画面(真实):A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多采多姿的鱼儿自在遨游;B各国的美丽风景:荷兰的风车;威尼斯的五彩楼房和小艇;欧洲的多样城堡;我国各地各季美景;C宇宙广渺无边的美丽景色:太阳系;银河系;流星划过的美丽痕迹……再配上优雅舒缓点的背景音乐,我想,未等上课铃响,孩子们就已经陶醉了。(这一步的'目的是,开拓孩子的思路,使他们等会的“梦境”有更多的现实中的“美景”来支撑;另外,一些美的画面,也会给最后的作业提供更多的可描绘的素材,为孩子的作业更有“话”可“说”打下伏笔。)

  ⑵铃声响后,我在屏幕上打出著名画家卢梭的《梦》:旖旎的色彩,宁静的场面,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叶子、花卉等形形色色,色彩多变)隐藏着各种小动物和野兽。它们非常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师: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上,你能找出哪些动物朋友呢?孩子们肯定跃跃欲试,七嘴八舌找开了。(这里没有直接点出“梦”这个主题,而是现让孩子寻找,目的是激发其好奇心,提升课堂基调,为揭题作准备。)生:有狮子、老虎、长颈鹿、小兔子、狼、大象,还有黑人小朋友……师:好美的画面呀!可是现实生活中,它们有可能这样快乐和睦地相处在一起吗?生:不会!老虎、狮子还有狼会吃其它小动物……师:那为什么画家会画出这样的一张画呢?生:因为他画的是他的梦!师: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的,画家在梦里的故事被他画下来了。你看,多美呀好!这么多动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在梦中实现了他的理想。这真是一个甜蜜的梦啊!

  (揭题:板书:甜蜜的梦)

  ㈡发展阶段:⑴屏幕放映:一些动画片的梦境片段:太空城、植物王国、蚂蚁城堡……师:这些片段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它们来自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怪不得人们说,梦是甜蜜的。(点题)。你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吗?老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好好回味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梦境。(轻音乐)(目的:让刚才激动的孩子能*稳下来,更好进入状态,并更广打开思路。)⑵两分钟后请孩子回答。(这里,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五花八门,有多种可能。有的可能比较现实,如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上公园玩之类;有的比较天马行空。那么,可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于不同的提示、拓展和鼓励。)

  ㈢实践阶段:听了这么多美丽的梦的故事,老师的心都被甜蜜涨得满满的了。小朋友们的梦真美呀!大家等会可以把它画出来。不过呢,大家不要着急画,老师现在也有一个梦和小朋友们分享。大家愿意来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我的梦吗?(生:愿意!)

  在实物投影仪下,老师示范:金钥匙形的飞船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畅游知识王国的情景(重难点在老师的示范下开始解决):尖头的铁笔描绘人物、飞船等外形和细节的刻画;“■”型竹笔用来划出远景的城堡虚虚的隐在后面的透视关系;“﹋”笔头可以划出银河、流星的感觉(虚线);而棉花棒软软的笔头可以把虚的云层柔和的状态表现出来……孩子们肯定睁大了眼睛看得很认真。当老师画完后,还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还带来的范画,巩固技法的掌握。

  师:现在,大家有把握用老师刚才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甜蜜的梦了吗?(开始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屏幕上回放课前放过的美景图片,并播放轻音乐。目的:给孩子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心情的同时,再给他们以实物形态的支持。)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有共性问题可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业及时展示表扬。(目的:渗透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互相借鉴学*。)

  四、作业展评:

  让孩子把作业贴到教师两旁的展板上,采用自评和互评向结合的方式,评出作业(“梦境”的表现由创意和绘画两方面来看),让学生得益更多。(目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威廉.詹姆士(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是为了肯定学生。同样,所有的孩子的作业全部展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五、课后拓展: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的画,真的很美!想法也都很独特。课后老师向请小朋友们用“我的甜蜜的梦”为主题,再写一篇小美文,描述一下你的画面上的梦。咱们下节课再来好好交流。(目的:将美术与文字紧密结合起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对本科有更深刻的体验。)

  六、本课特点:

  ⑴紧扣生活与艺术:整体以兴趣为前提,以生活为主线,让孩子通过感受生活(梦境)的美,再表现其精彩。从中明白“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⑵丰富体验与感受:通过欣赏画作和老师示范,给于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同时还获得技法的掌握的收获,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最后的评价,促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⑶强化时间与运用:让孩子在一系列感受之后,多多自己动手,给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与实践的决心和勇气,把孩子现在的学*和未来生活需要联系起来,将学生创作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画“,得到更大收获。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4)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1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能力,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2

  我就如何改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

  一、透过教学评价,帮忙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个性注意帮忙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透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能够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明白怎样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先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齐,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期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能够画,相信你必须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最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潜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适宜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先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十分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构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潜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必须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透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的结果,更要透过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潜力、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潜力与水*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个性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潜力、认知水*以及交流表达的潜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潜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证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美术,为学生的学*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十分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资料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之后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应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资料等着你去学*,老师相信你必须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透过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推荐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心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透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之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用心性十分高,在简单氛围中透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潜力、分析和表达潜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职责感、群众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透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透过教师的评价帮忙学生树立自信心,用心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3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美丽的叶子》一课,虽然学生对叶子并不陌生,但对于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叶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根据观察课本第17页上四位作者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所表现出的叶子四种状态的美,让孩子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叶子,特别是有的孩子选择了用干叶子刷上水彩拓印叶子,因为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彩颜料,可以说对蘸满颜料的叶子和水彩所显示出的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叶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的树木上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能部能选择干的叶子用上这些美丽的颜色拓印出叶子的外形和叶脉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并印出自己喜欢的叶子,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4

  在学完了《色彩的色相》之后,紧接着学*《色彩的明度》,学生们对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所对应的明度的高低理解的非常清晰;还很快想出了好几种改变色彩明度的办法,比如颜料加水可提高明度,加黑色、白色来改变明度,还有如果用彩铅、油画棒,用力程度不同明度也不同……让我觉得异常的顺利。

  了解了色彩的明度在生活中及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后,学生们开始来创作简单的有色彩明度变化的作品。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限制,我让学生们画比较简单图案。有的学生用颜料来画,有的学生用彩铅,还有的学生用彩笔,不同的工具画出来不同的效果。没想到的是,用彩笔画画的同学,选择同色系里由深到浅的颜色来渐变涂色,搭配的很合理,色彩鲜艳,效果很好。

  在画画时,有个学生告诉同学说:“快看,渐变色!”感觉他的语气是那样的惊奇,惊喜,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宝贝,用色彩明度渐变画出的画颜色这么好看,这么协调。奇怪的是,这节课学了用了他记住了,下节课如果换个主题的绘画,他就不会用渐变色了。还比如之前学过了遮挡和透视的*大远小,在今后的绘画中也很少用到,不能很好的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

  我觉得美术课也需要经常复*,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以前学*的好办法,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绘画水*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的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原地踏步走。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5

  美术是一门个性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资料。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务必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那里我想谈我一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明白,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齐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思考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

  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能够画在桌子上,还能够“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以前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能够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务必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能够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资料。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

  能够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能够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能够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自己,其实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的潜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潜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透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潜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必须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必须观察潜力、思维潜力、构图潜力和辨别、调色潜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搞笑味的学*环境和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5)

——有趣美术课(精选5篇)

  有趣美术课 1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早就盼望这堂美术课了。因为这次要捏橡皮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神奇的恐龙王国”几个字。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示范。示范完,老师说了声“开始”,同学们立刻大显身手起来。

  我准备捏一条剑龙。我拿起深绿色的橡皮泥,把它揉成胡萝卜状,再用刀刻出一道道横纹,这样尾巴就做好了。然后,我把橡皮泥搓成椭圆形当作身子,再搓出细长的脖子和四条粗壮的腿,又搓出圆脑袋,并刻上鼻子和嘴巴。最后,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拼接起来。就这样,我的剑龙做好了。可是,我左看右看,它都没精神。怎么回事?啊!原来忘记安上眼睛了。我赶忙团了两个小黑球安在脸上,我的剑龙立刻精神焕发。只见它昂着头,像是对着蓝天高声鸣叫。我在心里“呜……呜……”地叫着,为剑龙配音。

  这时,同学们的恐龙都做好了。仔细看同学们做的恐龙,有的撒开四蹄在奔跑,有的正在低头吃草,有的昂头在鸣叫,还有的凑在一起,似乎在开会呢。

  教室里一下子变成了恐龙的乐园。我们如同穿过了时空隧道,一下子来到一亿年前的远古……我们情不自禁地拿着“恐龙”,让它们奔驰、跳跃,让它们玩耍、戏闹……

  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响了。这堂课过得好快,这是多么有趣的一堂美术课啊!

  有趣美术课 2

  本周的周三与往常有所不同,第五节课美术课要上公开课,我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以往都是语数外正课上公开课,而今天,竟然是美术课上公开课。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美术老师早就站在了讲台上,而同学们的座位上多出来了一张红纸。等同学们到齐,美术老师就跟我们说:“同学们请把桌面上多余的东西放到桌内,只拿出一只铅笔。”这时候,许多听课的老师从后门进来了,同学们就端端正正地坐到座位上。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一同说:“老师好!”随后就坐了下来。美术老师在大屏幕向我们展示我们 中国的一个古老文化―剪纸。进来时我还觉得奇怪,想着今天美术老师为什么穿的这么喜庆,原来跟剪纸有关啊!剪纸早在1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到现在还在广泛流传,结婚、过年的时候剪剪纸,贴窗花,这是一种*俗,也是一种艺术啊!

  当我们欣赏完各种各样精美的剪纸艺术品后,到了最后环节——我们自己剪剪纸,而对于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不啻于一种挑战!折磨!我们剪剪纸的主题为蝴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没错,从一开始我就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是这里画错就是那里画得不对称,擦了又擦,画了又画,最后终于换了只像样的蝴蝶。开始剪了,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剪刀,生怕把自己好不容易画好的“蝴蝶”给剪坏了!终于,大功告成!我吁了一口气,可还没等到我开始上台解解,就下课了。

  这真是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有趣美术课 3

  “哈哈哈”崔具上呀!你能不能别再傻笑啦!都已经傻笑了十分钟啦。

  每到周五的下午,班主任发完这期的报纸。崔具上就一直像个疯子似的,不停地傻笑。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已经对他无语啦!

  这一周,下午上美术课时,我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做手工。唯独崔具上在聚精会神地看作文周报。他一只手托着腮帮,一只手拿着报纸,低着头看的很认真。本来就眼睛不大,如果不是他丰富的面部表情,还以为他眯着眼睛睡着了。一会儿从他旁边掀起一阵此起彼伏的笑声,他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忘了课堂的存在。旁边的周子丹都被传染啦,情不自禁地笑着说:“你别笑啦!”可崔局上还是无动于衷,沉迷在作文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我很无奈的看着他,干脆不理他了。

  “砰砰砰”他笑得拍起了桌子,居然情绪还不由自主的爆发了高潮。教室里本来就很乱,所以他肆无忌惮的笑声,老师根本都听不到。我之所以不告诉老师是因为上周跟现在一样。即使告诉老师也只能安静几分钟,根本抑制不住他接*疯狂的笑声。

  哎!真是可悲,可笑又可乐。他怎么能把一篇根本不可笑的作文,看到笑的这么淋漓尽致。我真是佩服呀!

  有趣美术课 4

  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形,让大家发挥想象,在圆形上添画,使它成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大家听后,非常地兴奋,同学们各自埋头画了起来。

  我想了想,画什么好呢?画头猪,不行;画个西瓜,不行。有了!可以画个钱袋,因为我希望很富有。我思考好后,也提笔开始画起来。我先用黄色的彩笔花了一个很大的圆圈,之后用绿色的彩笔画了一个“S”,接着在中间添上两竖,然后再用黄色将钱袋涂满,最后,我用红色彩笔画了一条身子绑住钱袋。钱袋画完之后,我又来画自己。先画自己的身体,接着画上燕尾服,然后画了一双锃亮的皮鞋和笔挺的裤子,最后加上一顶绅士帽,手里还拿着一个镶着钻石的拐杖,我的画差不多完成了,我又在空白处加了一些金条、钻石和金元宝等宝物。

  二十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老师见我们大家差不多都画完了,于是说道:“既然同学们基本都画完了,那就来展示展示吧,二组一号你先来,你是最先画完的。”二组一号同学一听,就像一只胆小的老鼠一直不敢上去展示,最后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才上台去展示。同学们有的画的是猪头,有的画的是花朵,有的画的是皮球,还有的画的是太阳。大家画的五花八门,都很有创意。我也上台展示了画作,同学们送给我热烈的掌声。

  我们的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堂美术课真有意思!

  有趣美术课 5

  这个星期四,我上了这个星期里最有趣的一堂课,那就是美术课。

  这节美术课里,老师让我们将上节课没画完的“书包”继续画,但限时20分钟。上节课,老师选了范虹希和陈晓菲的书包分别给我们全班画。上次,我画了一半,就下课了,后来也一直没有时间找同学借书包来画,所以只能等到这个星期的美术课才能继续画。

  终于开始了,我马上将书包的外形清晰地重新在“原图”上描了一遍。为了抓紧时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接把细节都画下来了,其中,这些细节中有一个最难画的,那就是一个可爱的凯蒂猫头形。两只短耳朵、两个黑黑的眼睛、一个黄色小鼻子,两旁短短的胡须,凑成了一只凯蒂猫,但只可惜,我怎么也画不好,刚开始,还把她的黄鼻子画得大大的,真难看!修改了好几次才把她画好。画好后,我便开始涂颜色了。正当我涂得入迷的时候,老师突然说:”时间到。”接着,让我们翻开美术书第六课,让老师来打分。听到后,我马上加快速度,但还是赶不上,老师很快就来到我面前了。这次的画得了a的成绩,虽然没有得到a ,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真是一节有趣的美术课呀!我真希望每天都能有一节这样的课。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6)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精选5篇)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 1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美丽花纹及独特的色彩搭配。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青花磁盘。欣赏感受青花瓷盘不同形状花纹的美。

  2、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活动准备:

  1、青花瓷课件一套。

  2、一次性盘子若干。

  3、深蓝色记号笔,蓝色的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们家的盘子上有哪些花纹?

  2、今天老师也带来许多漂亮的盘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PPT。

  这个盘子上你看到了什么?

  3、这盘子和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一样?上面有几种颜色?

  4、它们排列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重点引导幼儿找出青花瓷盘上装饰的规律以及瓷盘上的线条。)

  5、梳理总结幼儿经验;这些盘子都是围绕中心有规律的来装饰的,我们把这种的装饰方法叫做中心装饰法。教师介绍:这种盘子是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用一种特殊的青料来装饰、烧制瓷盘,这种瓷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盘。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1、如果你来创作,你打算怎么画上些什么线条和图案呢?

  2、出示范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创造想象。

  3、梳理总结幼儿经验:原来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和图案都可以来装饰青花磁盘的。

  三、幼儿作画,发挥幼儿创作想象

  1、交代作画要求:我们在装饰盘子的时候,围绕中心有规律的进行装饰,中心的图案要大。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你们也来做一个青花瓷盘好吗?

  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作品。

  你的盘子是哪个?怎么设计的?

  六、欣赏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应用。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青花瓷发展历史,感受青花瓷的古典美。

  2、感受传统艺术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3、激发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1、应用青色设计图案装饰生活用品(纸碟)。

  2、了解青花瓷简单的发展历史,利用青花色(蓝色)设计一个纸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China”这个英语单词。提问:同学们,你们会不会读这个单词,中文翻译是什么?

  2、欣赏导入主题:欣赏陶瓷:骨瓷(英国)、广彩瓷(广州)。

  重点欣赏:青花瓷,古人把蓝色称为“青色”。

  二、青花瓷的瓷器型 、图案寓意解读

  (一)青花瓷简单发展历史

  (二)形状:有罐、碗、壶、杯、盘、盒等等。(联系生活中的:服装、笔、鞋子等)

  (三)青花瓷出现的纹饰题材:植物、动物、山水人物、吉祥图文

  盘子设计:

  盘心:主要图案、故事、动物、植物、人物

  盘边缘:重复的连接出现花纹、装饰图文,衬托盘心得主要图案。

  三、体验感知

  1、欣赏特别的设计构图:你喜欢哪一个盘子图案的设计?

  2、赏析对比:两组图片(优与差的对比):哪个比较好看?

  3、教师简单示范盘子边缘图文设计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4、欣赏同年阶级优秀作品。

  四、作业:

  以简单又有故事的图案设计绘画一个空白纸碟(要求纸盘边缘以及中心有精心设计)。

  五、课外拓展: 我们广东也有著名的陶瓷,叫“广彩瓷”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导入已经初步了解,课后留意生活中遇到的,进行实物赏析)。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 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有规律地围绕中心进行装饰。

  2、欣赏感受青花瓷盘不同形状花纹的美,激发幼儿对中国陶瓷艺术品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蓝色记号笔,实物青花瓷盘若干,范例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进行装饰

  难点:有规律围绕中心装饰青花瓷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盘感受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

  1、你们家的盘子上有花纹吗?

  2、今天老师也带来许多漂亮的盘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青花瓷器成为中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1、它们排列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重点引导幼儿找出青花瓷盘上装饰的规律以及瓷盘上的线条)

  2、梳理总结幼儿经验;这些盘子都是围绕中心有规律的来装饰的,我们把这种的装饰方法叫做中心装饰法。

  三、幼儿作画,发挥幼儿创作想象

  1、交代作画要求:我们在装饰盘子的时候,围绕中心有规律的进行装饰,中心的图案要大。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活动评价——游戏"古董拍卖会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 4

  【活动目标】

  1、欣赏家乡青花瓷盘,观察纹饰,感受蕴含在作品中的*衡美。

  2、学*用长线、螺旋线、弹簧线和城墙线等绘画装饰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

  1、青花瓷盘实物若干。

  2、纸盘、蓝色勾线笔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9。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青花瓷盘。

  1、观赏青花瓷盘。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瓷盘,它上面有什么?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吗?

  2、教师总结。

  师:这是一个青花瓷盘,是在瓷的盘子上用一些色彩颜料画画,然后再烧出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艺术品。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二、幼儿观看幼儿用书。

  1、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看看图上的几种青花瓷盘,说说它们的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幼儿用书上的青花瓷盘,看年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是左右对称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相应的青花瓷盘的外形。)

  2、师:它们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呢?是什么颜色的?

  3、师:青花瓷盘上的花纹,有的地方比较密,有的地方比较松。有一块一块的,也有用线条交织在一起,这样看上去很好看。

  三、幼儿在纸盘上绘画。

  1、师:现在请大家来画自己的青花瓷盘,你想画什么样的青花瓷盘呢?想在瓶子上画什么样的花纹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画的瓶子外形,并在瓶子上画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在进行创作画青花瓷盘的时候注意左右对称,画图案的时候注意松紧布局。

  四、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挂起来,请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美术课青花瓷盘课件 5

  活动目标:

  欣赏、感受不同形状花纹青花瓷盘的美。

  知道青花瓷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运用多种手段来装饰青花盘子。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花纹的青花瓷盘。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种纸盘、彩色水彩笔、压模器、兰色橡皮泥、兰色蜡光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欣赏青花瓷盘实物、课件初步感受青花瓷盘的美。

  师:前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瓷盘的资料,有真的盘子,也有网上下载的图片今天老师挑选了一些请你去看一看这些盘子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欣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提问进一步理解青花瓷盘的装饰特点感受它的美。

  1.你最喜欢哪一个盘子?为什么?盘子上有些什么颜色?

  (有代表性的详细介绍几个)

  2.总结:原来这些盘子都是白色的底青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盘。你知道青花瓷盘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这些青花瓷盘总的各你什么感觉?

  这些青花瓷盘不仅可以装东西还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也来做盘子设计师,都用一种青色来装饰做一只青花盘子。在后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盘子、彩泥、笔、纸、剪刀、胶水、印章等工具与材料你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做的时候花纹排列一定要有规律,间隔要均匀。剪下来得纸头要放在空篮子里。做完后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以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方法来装饰,指导幼儿注意花纹排列有规律、均匀。

  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你个盘子为什么?(针对幼儿的问题提一些意见)。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7)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汇总5篇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1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2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领域分别由目标、学*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内容和学*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设计内容要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3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

  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遵循“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对比调和。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把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家的菜篮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广东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造型与表现课。通过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及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学*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美。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美。

  我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课标的精神,在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感知菜篮子与蔬菜"、"分析画家的画"、"探究物体前后遮挡的关系"、"欣赏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四个环节来完成对《我家的菜篮子》的表现。此外,我还设计评价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老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

  B、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

  C、在探究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四)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二、说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锻炼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脑)和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观察、发现法: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让学生观察蔬菜以及画家的画,使学生发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进行练*的欲望。

  3、体验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看看、说说、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4、评价法:通过自评、互评以及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让学生观察记忆菜篮子以及蔬菜的各种特点,然后引出画家的画,从中发现绘画构图的美,再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绘画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认识"我家的菜篮子"的教学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我家的菜篮子》时,我是按“感知体验,赏图析画,探究学*,学生练*,分享评析,拓展延伸”的程序来设计的。

  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美术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对于《我家的菜篮子》这样的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探究。

  首先,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导入课题,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菜篮子及蔬菜的各种特征;再加上图片的欣赏,巩固了学生对菜篮子及蔬菜的认识。此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第一次得到情感体验。

  其次,我引导学生赏图析画,为了使学生明白构图的形式美,感受画家对生活美的追求,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方面是与语文学科综合,介绍画家的成长过程。通过教师有情感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创设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另一方面是分析画家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一步步地体会到构图的巧妙,此时,再进行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小一样好看吗?""前大后小好看吗?""同类色在一起好看吗?",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构图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学生此时已经对构图有所感悟,这时,我创设了第三步的教学活动——"绘画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探究活动,并出示绘画步骤,使学生真正明白构图的秘密。

  第四步,是引导学生进行练*的环节,我出示三种不同表现"菜篮子"的方法,与学生一同讨论分析,目的是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思维。我还出示三个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表现这节课的内容,这样既符合分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又面向了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最后,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的重要途径。本课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在评价活动中,老师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后来,我还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既体现整节课的主线,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思路,既新颖别致,一目了然,又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