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首页 / 说课稿 / | 2023-02-23 00:00:00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1)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2)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3)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4)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转眼,进入小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放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手工礼物,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儿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好爸爸、坏爸爸》,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漫画标点符号》这一课上,为同学们准备了几条关于标点符号的谜语,它们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2

  1.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小学生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培养兴趣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练*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些年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4

  在上完一班的《图形的魔术组合》这一节课后,发现同学们对图形的组合已经出现模式化,结果作业交上来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

  在万般焦急之时,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儿书画》一书见到教师在教学生画画时是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绘画过程的。

  于是,在上另一个班时,按照此种方法,我在

  1导入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庄》时,利用作者夏加尔的口吻编成离奇的童话故事将其绘画过程和目的连起来,发现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2于是我便顺势按照此种方法介绍书中学生作品,并要求学生自己编排故事情节创作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

  童话故事就像指南针一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兴趣,并勇于尝试;在思想和故事情节跳跃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魔术组合的诀窍——逆向思维.

  3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已经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形成了大量的离奇的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可见同学们肠道了逆向思维的甜头。

  我想最*几年流行的沙画也是因为互动、时效性、故事情节而取胜的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5

  通过这篇反思文章,能让我们看出这位教师上美术课的精彩。美术这一科目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认真。而从这篇反思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6

  1、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5)

——小学美术课教案 (菁华6篇)

小学美术课教案1

  课 题: 快乐的小蜗牛

  授课地点: 深圳市罗湖区罗芳小学美术室

  授课时间: 20xx.12.5

  学 生: 一年级(2)班同学 40人

  授 课 人: 王 建

  一、优秀教案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发明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胜利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战略:

  1、 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同学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同学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同学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了。

  2、创设情境让同学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同学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同学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随同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同学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防止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同学进行情境对话。同学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示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发明表示。

  同学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同学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同学将自身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身对自身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一起欣赏简评。

  6、扮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

  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同学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同学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示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同学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同学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同学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同学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

  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同学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同学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同学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同学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

  同学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从容不迫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同学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

  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发明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同学

  对艺术学*充溢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

  当我将纸制的三个“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同学将自身的画放进自身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同学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身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同学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同学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同学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同学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示,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优秀教案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同学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发明。充沛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优秀教案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同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同学较胜利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发明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同学学的主动,同学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优秀教案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解脱保守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与绘画学*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同学 的发明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沛的调动同学的想象发明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置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同学的歌曲扮演唱练*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扮演唱的效果。

小学美术课教案2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师),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

  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

  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

  (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

  (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

  (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

  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小学美术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当地旅游资源,用速写、照相、收集图片等方式记录下来。再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2、教师收集各地旅游节海报,旅游地图等参考资料。

  教学重点:

  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个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5)学生练*,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6)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第二课时:

  1、学生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2、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3、师生评析作业。

小学美术课教案4

  一、教学理念

  剪纸艺术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本课的内容恰反映了我们继承与学*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能。从古至今,剪纸艺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以及风俗*惯当中。由此可见,剪纸艺术早已是我国各民主喜闻乐见的一种明间艺术。学*色纸叠剪、色彩对折剪、连续花边、拼色与套色剪纸、主题性剪纸等技法,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与自然环境”为取向,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并以“克隆动物”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增强环境意识,懂得爱护动物,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以往学*的简单对折剪法的基础上延续学*剪纸技法,引导学生提高剪纸创作中的艺术造型能力及画面构图能力。本课以孩子门喜爱的动物园为创作内容,以目前世界上最热点的话题“克隆”为切入点,巧妙地诱发学生学*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材以有趣的学生剪纸作品欣赏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共同处与不同点,并从中感知重复的形式美。通过学*多层这折剪、叠剪纸技巧,使学生在表达对绿色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其美感的情境中,逐步培育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与能力,这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用对折、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体验多个重复形象所构成的形式美和情趣美。再尝试中,体验剪纸艺术技法的巧妙与剪纸纹饰的特点在展示中,体验合作与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和动物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正确掌握对折剪、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难点:抓准动物特征,大胆折剪、叠剪出多个造型夸张的动物形象。

  3.兴趣点:一次折剪、叠剪出多个重复花样的方法;“克隆”出多个动物构成画面。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收集动物图片资料,了解动物形态特征,2.能一次折剪出两个或者多个重复的图样,所选择的纸材要以薄、韧为佳。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与交流

  播放影片“地球”导入:

  教师:播放《地球》视频片段,初步了解非洲大自然中壮观的生物及环境,感受生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保护、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问:我们生活环境在渐渐地恶化,你梦知道有哪一些吗?

  学生答:有全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森林面积减少等等,导致了许许多多动物及其他物种正在濒临灭绝。

  铺设,老师问学生:假如现在面临这这样的紧急情况(生物灭亡),并且现在你是一位热爱生物的生物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现在全球在采取紧急计划,叫做”拯救与克隆”。你会怎么做?

  学生答:运用我的的绘画克隆出各种动物。

  二、活动二: 尝试与探索

  老师问:那么作为一名参与此计划的拯救者,首先必须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并且能学会运用“克隆”技术。

  欣赏与学*,观看教师播放的ppt,利用动物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观察分析,找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问:大象有什么特征?应该突出哪些地方?

  学生答:鼻子。

  学生甲:耳朵

  学生乙:身体

  老师问:斑马有什么特征?

  学生问:黑白相间

  老师:展示制作的剪纸作品,问:这几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答:小鸟斗小猫,小猫保护小白兔。

  学生答甲:一群猪仔。

  学生答乙:一群野牛。

  老师问:美在哪里?

  学生答:疏密排列特别。

  学生答甲:色彩对比很鲜艳,图案很丰富

  学生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造型夸张。

  ④参考教材两种剪法范例,想一想是怎样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克隆”多个动物的剪法和摆放方法。剪法一:多张叠剪(多个重复),剪法二:折剪(相互对称)

  三、活动三:动动手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巧妙利用纸材,进行”克隆动物园”主题的剪纸创作。

  四、教师巡视辅导。

  五、分享与评价

  1. 组织学生以动物园的形式粘贴各个同学的作品,并懂得运用涂画的形式来装饰背景,使之更加有层次感,更丰富。

  2.提出评价目标:“克隆”的动物和装饰纹样美不美?画面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切题?

  3.展示学生个人创作优秀作品成果,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

小学美术课教案5

  活动目的:

  1、了解太阳有哪些表现形式。

  2、学会画太阳,并上色。

  3、体会自己画美丽的太阳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活动重难点:

  画出太阳的特征——圆圆的,光。细致的上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了幼儿园,还记得有那首《上幼儿园》的歌吗?我们拍着小手唱起来吧。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做个好宝宝。

  二,引入太阳。

  那小朋友们,今天上幼儿园的路上,有发现了些什么呢?

  恩,今天出太阳啦!前几天都在下雨呢。小朋友们喜欢太阳吗?

  恩,那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太阳吧。

  三,画自己心中的太阳。

  在小朋友们画太阳之前呢,老师先来画一画老师心中的太阳。

  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圆形和直线光太阳,还有复杂的老爷爷太阳。

  好啦,小朋友们也在你们的纸上画一个大大的太阳吧。记得,太阳是圆形的哟,还有光别忘啦。太阳画好之后,用你们的彩色笔,给太阳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评价总结。

  恩,老师来看看小朋友们画的太阳怎么样啦?真漂亮呀,把太阳交给老师,隔几天老师选出漂亮的贴出来,让大家都看看。

小学美术课教案6

  课时:1课时

  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 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

  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

  1、 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 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

  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 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 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6)

——小学美术课作文 (菁华3篇)

小学美术课作文1

  我在蓝色天堂学美术有两年半了,9月13日,我就上美术大师班的第一节课了。 那天,我很高兴的来到了蓝色天堂上课。

  这次,我们画的是砂画。老师先让我们选图片,图片有米奇的、米妮的、海绵宝宝的、三个和尚的、兔八哥的,还有愤怒小鸟的图片。我选的`是米妮的。

  我们先用铅笔画底稿,画的时候,我觉得在砂纸上画画好难画呀!到用色粉笔涂色的时候,那就更难了。在砂纸上画画很费铅笔,画个眼睛、鼻子、嘴巴都要去削一次铅笔。画呀画呀,底稿终于画完了。

  现在我们该涂色了,老师说:“涂色可以按照图片上的图,也可以自己想着图。”我就按照图片上的颜色图了。 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画的还不错。

  每次画完画,老师都会把我们的家长叫进来点评。老实说我构图很好,颜色也涂得很好,我很高兴。

  这真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

小学美术课作文2

  今天第三节课是美术课,眼保健操一结束。李先生打开大屏幕,对我们说:“今天我们画”眼睛的想象。”老师点了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眼睛。眼睛的瞳孔变成了一个圆盘,上面印着蓝天白云。老师开始解释:“这幅画叫《错误的镜子》,意思是."

  老师给我们看了另一张白天鹅的照片,它的身体上有一只大眼睛。

  然后老师给几个学生看作品,其中一个是有几个孩子手牵手在眼睛里,睫毛换成了英文的“和*”。

  我们一幅接一幅地复制了这幅画。我的画是一个火星人和一个*人一起驾驶宇宙飞船在太空旅行。睫毛上部用拼音“世界和*”,下部用拼音“宇宙和*”。

  铃声还在响,同学们还在排队上学,但我隐约觉得这个美术班比以前更有趣了。

小学美术课作文3

  今天,我们学校有有趣的活动,邀请了少年宫的老师教我们如何画笔筒。

  我们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到来。最后老师走进我们教室,大家鼓掌欢迎老师。热烈的掌声过后,老师做了自我介绍,给了我们班31名同学每人一个笔筒。在老师的要求下,我拿起一支铅笔,在笔筒上画了一个放风筝的孩子和一朵美丽的向日葵。然后我挑了颜色,蘸了蘸,画了一下,一个好看的图案出现了。

  我们把成品笔筒给老师颁奖,我得了巧克力奖!

  多么快乐的一天!我有自己的笔筒。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7)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这个故事旨在启发学生:要具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动,要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伴,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指责和关心。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一想图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小伙伴们会发生什么对话?大部分学生由于预*课文的关系,很快可以大致答出——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春游,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食品出来吃,可是唯独中间的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看得出她很失落,旁边的小伙伴们页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我会紧接着问:“大家都是怎么关心她的?都分享自己的食物给她了吗?”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从而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文中一共有四个角色:维加、玛莎、安娜和安东,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首先,我示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感受通过变换语调饰演人物的朗读乐趣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故事从

  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有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到玛莎手里,他最关心的就是玛莎最需要吃午餐了。从而理清故事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角色扮演,深入体会。

  在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学*课文,我本环节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我鼓励学生读旁白,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并尽量记住相关人物的台词,学生很快便投入紧张而激烈的反复诵读与背诵中。学*氛围特别浓厚,学生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接着,当大部分同学完成背诵或者读顺旁白并举手示意时,我便开始挑选角色扮演者以及几个负责读旁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这篇课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爱上台来展示自己,同时也感受到角色扮演的乐趣。通过反复几次的上台扮演,整篇课文已经深入脑海,这时,我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从而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四、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忽视了对二会字的重点教学,只是简单带过。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把握课程重点,课前应先教会二会字,在这基础上再学*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二会字的巩固和掌握。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2

  本课是“造型和表现”学*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乐于学*。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3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了图片展示的教学手段。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评述能力。不仅使学生从感官方面取得一定的收获,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法是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方法及合作交流的方法,从而创造了一种非常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面趋于成熟;对问题的探究较为深刻,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浓厚的学*兴趣。但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观点也许幼稚、肤浅和不够全面,并且易受他人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几何写生”和“人头像画”课是最好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的课,特别是人头像画,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了绘画的观察方法,为今后对生活的人、事、物都可作出可能较正确的观察。“不同才是艺术!”是我上课时经常说的话,我们没有必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担忧!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活中观察、在各学科对比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在观察中储存形象,在观察中总结学*经验。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感觉到观察生活、观察伙伴和表现伙伴是一件多么有趣、有意义的事,我们的校园生活就是那么多彩!不足是留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少了些,我的本意是让学生画对五官位置就行了,但不少学生过去已有*惯从局部去观察的*惯,我几分钟能完成的作业,但对学生不能,不少同学并没有画好,这使后面师生共同点评时间显得仓促!

  1、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4

  本课是色彩课,因此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盘、水罐等,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了抹布,以备最后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

  在进行三原色、三间色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能了解间色的产生,我准备了三个透明的塑料瓶,我先进行了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先用笔蘸了一些红色放进了水里,然后又取了相同量的黄色放进了红色的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了瓶子里的水经过搅拌后变成了橙色,发出了“哇”惊叹声,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间色的产生,下面的两个试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试验,并要求学生把最后“红+蓝、黄+蓝”试验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试验,有的同学发现“黄+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绿,有的是黄绿,也有的是绿;有的同学发现颜色“红+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我帮学生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调色不是绿或紫色,因为他们放入的颜色的量不一样多,或者在两色调配时笔没洗干净,带了其它的颜色,所以产生了其它的颜色,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色彩的变化这么神奇,这么丰富,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学生认真完成他们三原色、三间色的作业,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己动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终生难忘、扬。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5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扩展8)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汇总5篇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1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2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领域分别由目标、学*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内容和学*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设计内容要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3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

  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遵循“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对比调和。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把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家的菜篮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广东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造型与表现课。通过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及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学*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美。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美。

  我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课标的精神,在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感知菜篮子与蔬菜"、"分析画家的画"、"探究物体前后遮挡的关系"、"欣赏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四个环节来完成对《我家的菜篮子》的表现。此外,我还设计评价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老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

  B、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

  C、在探究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四)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二、说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锻炼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脑)和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观察、发现法: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让学生观察蔬菜以及画家的画,使学生发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进行练*的欲望。

  3、体验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看看、说说、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4、评价法:通过自评、互评以及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让学生观察记忆菜篮子以及蔬菜的各种特点,然后引出画家的画,从中发现绘画构图的美,再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绘画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认识"我家的菜篮子"的教学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我家的菜篮子》时,我是按“感知体验,赏图析画,探究学*,学生练*,分享评析,拓展延伸”的程序来设计的。

  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美术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对于《我家的菜篮子》这样的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探究。

  首先,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导入课题,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菜篮子及蔬菜的各种特征;再加上图片的欣赏,巩固了学生对菜篮子及蔬菜的认识。此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第一次得到情感体验。

  其次,我引导学生赏图析画,为了使学生明白构图的形式美,感受画家对生活美的追求,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方面是与语文学科综合,介绍画家的成长过程。通过教师有情感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创设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另一方面是分析画家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一步步地体会到构图的巧妙,此时,再进行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小一样好看吗?""前大后小好看吗?""同类色在一起好看吗?",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构图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学生此时已经对构图有所感悟,这时,我创设了第三步的教学活动——"绘画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探究活动,并出示绘画步骤,使学生真正明白构图的秘密。

  第四步,是引导学生进行练*的环节,我出示三种不同表现"菜篮子"的方法,与学生一同讨论分析,目的是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思维。我还出示三个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表现这节课的内容,这样既符合分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又面向了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最后,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的重要途径。本课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在评价活动中,老师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后来,我还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既体现整节课的主线,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思路,既新颖别致,一目了然,又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