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密度》说课稿示范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

  ①、密度是学生学*科学过程中遇到第一个重要物理概念。

  ②、密度概念的教学中所包含的“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和探究是建立许多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

  ③、从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和意义。总而言之,密度是科学的教与学的又一个的新开篇,为今后的学*方法、知识迁移设下重要的伏笔。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学会用天*、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为:水的密度概念

  4、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兴趣

  初一学生的学*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兴趣,提高试验能力。

  3、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密度的教学内容恰好是学生的认知的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展开教学内容,又要不失时机,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进行分析概括等思维的训练。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为前提,从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规律,遵循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确定本节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实验研究发现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学中学生学*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研究,更要重视学法指导。

  1、以启发设疑培养学生学*兴趣,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进而自主学*。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产生疑问,激发学*兴趣。首先提问水和酒精如何区别?(指出判断是利用它们的性质)接着又问水有哪些性质?最后点明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水的又个重要特性“密度”。

  2、新课教学

  (1)指导水的密度探究实验。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测的物理量,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多次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本节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要特别突出密度概念建立过程。在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时,不要直接计算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通过质量与体积数据比较,水的质量随着体积增大而增大,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比值是一定说明它与体积、质量无关,从而让学生建立密度是水的一种特性概念。在建立概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了解意义。在学生对密度定义明确、密度概念有所了解后,从实验数据中讨论,如果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是多少?这样从密度定义得到了密度单位、读法和意义,使学生易理解接受。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密度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3、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通过学生课堂练*来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又是课堂练*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密度》说课稿示范 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修订后的大纲将其要求由掌握调至理解,但这并没有削弱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此外,密度是初中生首次学*表示物质特征的物理概念,研究这一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对今后学*其他物理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因此,本节的关键是要在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表征的是物质的什么特性,以及为什么要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以上分析知道必须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用质量来区别不同物质以及密度概念的获得是教学的难点,而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本节的重点。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会用密度表。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我们一般校的学生,学*能力较差,学*的主动性不强,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充分体会学*物理的乐趣。并且学生在学密度前已具有速度概念和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质地、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些又是当前学*中较有利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分析

  人教版教材《密度》一节是这样安排的:先用天*称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形铁块的质量,接着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求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而分析得出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后面改用松木块重复验证,也得到同样结论。

  我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如下:首先从物质的气味和颜色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原有经验出发,分析是否还有其它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同时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仅用质量(或体积)可以区分不同物质吗?

  (2)怎样用质量和体积一起来区分不同物质呢?然后通过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密度概念。

  采用这种模式的依据: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效果更好。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

  (3)在学*的全过程渗透"S—T—S"教育,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学法分析

  观察实验的方法是探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步领会与掌握。

  六、教学程序分析

  一、引入课题:讲述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物理故事,引入本节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让学生鉴别并获得成功体验后,引导学生小结:利用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

  (2)播放新闻故事片断:骗子利用假金元宝进行诈骗。引出本节课题即颜色和气味类似的物体如何进行鉴别呢?

  2、尝试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以用质量或体积来鉴别。

  试一试:请学生鉴别两包用相同的纸包住的物质,问:哪一块是铜块、哪一块是铝块?

  想一想:质量大的一定是铜块吗?

  结果:质量大的未必是铜块,可见单凭质量来鉴别物质是不行的。

  再想一想:该怎样利用体积和质量来鉴别物质呢?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之间是否有一定关系呢?

  3、制定探究计划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应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天*和量筒等工具测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在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看一看是否会有什么发现?

  (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利用速度知识进行类比)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教师可事先设计表格进行引导。另外,为缩短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可引导学生分组同步实验,分工协作。

  5、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一点一定要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对于密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单位等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总结出来。

  对于密度表的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讨论:

  ①、怎样鉴别出"假金元宝"?

  ②、橡皮泥切去一半后,体积、质量怎样变?它的密度如何变呢?

  6、作业:请将建筑用青砖的密度测出来,并对照密度表看是否吻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一次调查访问,弄清它的烧制方法。

  《密度》说课稿示范 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课,是对天*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18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15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题练*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密度》说课稿示范 4

  一、说教材

  《密度知识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教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四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密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量筒和量杯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转化替代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整体上看,本节是本章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本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章与第十章内容的有密贴联系,为学*“物体的沉浮”做好了铺垫,是初中阶段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托盘天*、量筒、螺母、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二、说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利用故事导课,分组实验探究,讲授、自主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结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的。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物理的能力。

  2、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及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兴趣,在学*中积极主动地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新知识的学*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小石块)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小石块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①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②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④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石块的密度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

  (4).盐水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2)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巩固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后作业:

  思考: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补充*题:密度的应用

  五、说板书

  本板书共分三块。第一块:测量密度。包括固体和液体,学生讨论实验得出优化步骤。

  第二块:鉴别物质。通过例题的讨论、讲授得出如何鉴别物质。

  第三块: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身边的常见事物说明密度公式的灵活使用。

  《密度》说课稿示范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三、德育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天*,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

  [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

  [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

  (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

  [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师]同学们接着用天*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

  [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

  [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

  [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

  [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

  [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1.密度的概念

  [演示实验]

  [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

  [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衡的天*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再次*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

  [生]也可以将天*调*衡后,在天*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

  [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

  (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

  [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

  [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

  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

  (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

  (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用天*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

  第二组:

  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

  (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

  (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

  (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

  (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

  (3)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如图).

  (4)用天*测出铝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上.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

  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

  第三组:

  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

  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

  第四组:

  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

  [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

  [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

  [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

  (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单位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

  [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投影]

  练*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学生讨论练*后教师评析:

  练*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练*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ρ=m/V=1.97×103kg/0.25m3

  =7.9×103kg/m3=7.9g/cm3

  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师]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

  [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

  [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

  [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

  [生]应是1×103kg/m3.

  [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

  [生]还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

  [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cm3铝的质量是2.7g).

  [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

  [投影]教材P14例题.

  提醒同学们练*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解:a=1.7mb=0.5mc=0.3m

  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V=abc=1.2m×0.5m×0.3m=0.18m3

  由ρ=m/V得m=ρ水V=1.0×103kg/m3×0.18m3=180kg

  2.略

  3.解:V=2.5L=2.5×10—3m3

  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

  由ρ=m/V得:

  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2.5×10—3=m3=2.5kg

  装汽油时:m汽油=ρ汽油=0.71×103kg/m3×2.5×10—3m3=0.71kg

  五、板书设计

  略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1)

——《密度》说课稿 (菁华5篇)

《密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密度知识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教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四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密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量筒和量杯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转化替代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整体上看,本节是本章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本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章与第十章内容的有密贴联系,为学*“物体的沉浮”做好了铺垫,是初中阶段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托盘天*、量筒、螺母、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二、说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利用故事导课,分组实验探究,讲授、自主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结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的。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物理的能力。

  2、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及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兴趣,在学*中积极主动地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新知识的学*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小石块)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小石块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①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②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④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石块的密度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

  (4).盐水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2)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巩固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后作业:

  思考: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补充*题:密度的应用

  五、说板书

  本板书共分三块。第一块:测量密度。包括固体和液体,学生讨论实验得出优化步骤。

  第二块:鉴别物质。通过例题的讨论、讲授得出如何鉴别物质。

  第三块: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身边的常见事物说明密度公式的灵活使用。

《密度》说课稿2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奠定基础。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和心得。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特点及学*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教师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密度》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课,是对天*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题练*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密度》说课稿4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学具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2)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铝块、铁块。

  (3)托盘天*和砝码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2、新课教学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2)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要注意:

  (1)ρ的写法、读法。

  (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4)课后作业

  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5)讲解例题

  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密度》说课稿5

各位专家领导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教学环节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v1,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v,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2)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

  《密度》说课稿 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密度》的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定义建构的过程

  2、 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 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 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法等

  学 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五、教学准备:土豆块1cm3 8cm3 27cm3、木块 1cm3 8cm3 27cm3 大约各5套

  圆柱体组大约10套

  六、教学流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用天*测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铜块的质量。然后指两名学生代表说出结果。此时教师总结说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再引导学生观察有这个情景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指多名学生说出。此处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探究的问题: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怎样?指学生说出。接着教师引导: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呢?从而确定这节课探究的课题。这样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顺利的探究问题打下了基础。

  2、 新授

  有了确定出的课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这个一般思维程序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能掌握了,故此处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说出下一步是什么了?

  猜想:这里有学生说出猜想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下一步。

  设计实验:这一步时有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前后位成为一个小组展开合作交流,讨论出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及实验的步骤、设计的表格。随后指两名学生代表说出他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有不当的地方,可以让其他的小组帮助解决。也可以由教师适当的进行补充。这样做不但可以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使小组中学*比较差的同学在学*比较好的同学的带动下,来弥补差生的不足,使差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还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下一步

  实验验证:让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有五个小组探究土豆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另五个小组探究小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探究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下一步

  归纳分析: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实验数据展开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然后再找两名学生代表说出他们得出的结论: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不对的、不全的地方,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此处的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并加以应用,这是中考中能力题中最难的部分,故在这一步骤上要*时加强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下一步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分别对这两大组土豆块和小木块进行比较,仔细观察土豆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及小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再说出结论:体积相同的这两种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若学生交流不出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数据中的哪次和哪次试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得出结论。在让学生进行数据比较的时候,对一部分中等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因为通过数据比较进行归纳分析,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并没有形成能力。此时再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再换用其他别的物质也会发现: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因此,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能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表示:那就是密度。此处有教师讲解引出。引出密度这个词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点出密度就是每一种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密度这个概念很抽象,是一个难点,只有教师讲解才能引导学生得出。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性质上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然后教师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样变化?

  3、 巩固练*:目标反馈练*一中的选择题1、2小题。有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密度的定义推导出密度的公式,这是利用了等价信息交换处理法。接着有教师讲解密度公式的内涵。此处学生对内涵的理解首次接触这种模式,还需要在以后的练*中加强练*,这为以后学*其他的公式做准备。内涵的运用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经常做为考点。接着有教师引导出密度的单位,先从国际单位,再从生活中的单位,最后引导出生活中的单位和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教师演示推导过程。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巩固公式、单位。

  5、让学生观察小资料,你能发现那些信息?让学生说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找出水的密度,并要求掌握住。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水的物理意义。

  6、巩固练*:见目标中的达标练*1、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课堂小结:可以有学生交流得出,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8、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密度定义的建构

  密

  度 2、密度的公式

  单位

  换算关系

  3、巩固练*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密度》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密度知识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教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四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密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量筒和量杯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转化替代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整体上看,本节是本章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本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章与第十章内容的有密贴联系,为学*“物体的沉浮”做好了铺垫,是初中阶段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托盘天*、量筒、螺母、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二、说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利用故事导课,分组实验探究,讲授、自主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结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的。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物理的能力。

  2、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及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兴趣,在学*中积极主动地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新知识的学*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小石块)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小石块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①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②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④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石块的密度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

  (4).盐水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2)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巩固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后作业:

  思考: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补充*题:密度的应用

  五、说板书

  本板书共分三块。第一块:测量密度。包括固体和液体,学生讨论实验得出优化步骤。

  第二块:鉴别物质。通过例题的讨论、讲授得出如何鉴别物质。

  第三块: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身边的常见事物说明密度公式的灵活使用。

  《密度》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学具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2)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铝块、铁块。

  (3)托盘天*和砝码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2.新课教学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2)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6)课后作业

  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7)讲解例题

  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四、板书设计

  《密度》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ρ水:1.0×103kg/m3

  《密度》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

  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

  ③一木块,体积为 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六、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练*

  ①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如何改变?

  ②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V的关系如图所示,谁的密度大?

  板书设计

  为了简明扼要的再现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我采用图表法板书。

  《密度》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①、密度是学生学*科学过程中遇到第一个重要物理概念。②、密度概念的教学中所包含的“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和探究是建立许多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③、从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和意义。总而言之,密度是科学的教与学的又一个的新开篇,为今后的学*方法、知识迁移设下重要的伏笔。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学会用天*、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为:水的密度概念

  4、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兴趣

  初一学生的学*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兴趣,提高试验能力。

  3、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密度的教学内容恰好是学生的认知的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展开教学内容,又要不失时机,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进行分析概括等思维的训练。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为前提,从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规律,遵循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确定本节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实验研究发现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学中学生学*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研究,更要重视学法指导。1、以启发设疑培养学生学*兴趣,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进而自主学*。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产生疑问,激发学*兴趣。首先提问水和酒精如何区别?(指出判断是利用它们的性质)接着又问水有哪些性质?最后点明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水的又个重要特性“密度”。

  2、新课教学

  (1)指导水的密度探究实验。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测的物理量,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多次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本节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要特别突出密度概念建立过程。在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时,不要直接计算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通过质量与体积数据比较,水的质量随着体积增大而增大,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比值是一定说明它与体积、质量无关,从而让学生建立密度是水的一种特性概念。在建立概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了解意义。在学生对密度定义明确、密度概念有所了解后,从实验数据中讨论,如果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是多少?这样从密度定义得到了密度单位、读法和意义,使学生易理解接受。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密度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3、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通过学生课堂练*来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又是课堂练*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密度》说课稿 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密度社会生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上来看,虽然学*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 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 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 V水= V铅球 = 0.38L

  学生甲:根据 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 m=60.5g 。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 ,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砖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 V糖水=20ml 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 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 V1= 40cm3 V2= 80cm3

  V样本= V2- V1= 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密度》说课稿 8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1、复*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在“用天*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密度》说课稿 9

  各位老师好: 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这一教学方法包括了讨论、启发、探究式教学和生活实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法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好的教法,都必须能够培养好的学法。由于物理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的特点,学生的学*方法也要符合这些特点。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所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实验激发出兴趣与求知欲后再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实验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为:实验探究和理论联系实际 。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2分钟)

  首先我会创设故事情境:拿戒子给学生看,然后提问:同学们,怎样鉴别戒子的真伪呢?

  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对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来学*本节课程。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课堂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进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六幅图片,让同学们从体积和质量的角度来归纳每组图片有什么异同?进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

  2、学生实验,猎取有效数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密

  度概念建立的基础。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并发给每小组相应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可以节省时间,二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性。三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学的探究态度。 学生实验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鼓舞引导及评价。

  3、寻找规律,引出密度概念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经过讨论、综合分析各小组测量结果后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由此得出物质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个物质特性通俗地说就是物质分布的密集程度。如实验中比值大的铁物质分布密集些,而比值小的松木物质分布稀疏些。这就像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拥挤些,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分散些。因此我们把物质的这一特性称为密度。

  4、举例分析,加深理解概念 引导学生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定义式、两个常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并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密度公式:(1)弄清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记住公式及其推导公式和应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要一致。(2)明确公式中三个物理量的关系。(3)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应由物质的种类决定,而与质量、体积无关。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若干道相关练*题,学生认真思考独立作答,从而巩固本节课的学*内容。

  (三) 课堂小结:(2~3分钟)

  (四)课堂作业:(4~5分钟)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六) 布置作业。

  针对八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课时达标练与测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密度》说课稿 10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奠定基础。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和心得。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特点及学*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教师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3)

——《乙烯》说课稿(精选五篇)

  《乙烯》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化学的重要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

  3.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维想象培养

  过程与方法:

  1.准备地观察实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态度

  2.通过分子节后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3.通过乙烯用途的学*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的加成、加聚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谈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全面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对比学*法:通过对比学*,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在介绍加成反应时,与取代反应对比。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学*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引言]用一个塑料袋将青香蕉密封起来,在袋内充入少量乙烯气体,或放入一个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释放出乙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引出本节的主角——乙烯。

  [多媒体展示]各种塑料图片。引起学生更大兴趣。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与交流](乙烯与苯的用途)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

  [板书]一、乙烯

  [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600.5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的产能,也不过1112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乙烯年增长率达8.5%,估计在2005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科学探究]椐图3-6进行石蜡油分解实验:

  [观察现象]1、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燃烧冒黑烟。

  [质疑]以上气体是烷烃吗?为什么?

  [释疑]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与烷烃的混合物。

  [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练*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

  [讲述]实验表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面。双键里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现象]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颜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观察)。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附有氢氧化钙液滴的表面皿观察)。

  [板书]1、乙烯的氧化反应

  [讲解]乙烯中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可断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还能进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书]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动画]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讲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击下,c=c双键里的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同样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键也会逐渐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与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结合,生成无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师生共同小结给出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板书]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练*]1、如何鉴别乙烷与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结]乙烯的加成反应在实质上是c=c双键容易断裂,能够分别与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的共价键,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聚合反应

  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全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小结]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另外从乙烯的活泼性和还原性也充分说明乙烯是含有双键的不饱和烃。

  [阅读]课本63页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书】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

  【课堂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燃烧;

  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应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

  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乙烯》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烯》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烯》说课稿 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学生对不饱和烃的首次学*,通过代表物乙烯的学*,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奠定基础。另外,在本节内容中又首次接触到加成反应这一有机化学重要的反应类型。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有机化学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通过讨论归纳,认识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产中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烯结构和性质的学*,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形成学*有机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及分析实验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了解乙烯的广泛用途,认识有机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考虑到乙烯分子结构决定了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它典型的代表反应,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应作为本节课重点。学*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所以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也是本节课重点。乙烯的教学强化了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特点,但学生对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时也把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以及甲烷的性质,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及实验自主学*一些知识。最后,从学生的认识心里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从“被动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学*型”转变,他们学*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动机比较稳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选择是: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便于学生观察,讨论。

  3、讲授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设疑答疑,观察交流,讨论小结。

  三说学法

  一节成功的课堂除了老师精彩的讲解,学生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着“生本教学”的思想,我确定了如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总结出有机物“相似性”规律,并学会运用这种规律指导以后的学*。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学*情景,引入新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学生自然对乙烯产生深刻的学*兴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问题“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结构,使它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于是本节课推进到第二环节,乙烯分子结构的学*。我用直观的多媒体展示乙烯与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对比学*乙烯的分子结构。通过讲解重点突出乙烯与乙烷结构不同,预测乙烯可能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学*气氛推入高潮进入第三环节,乙烯性质的学*。首先我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乙烯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学生对预测实验的记忆,总结出化学性质第一点氧化反应。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及多媒体动画突破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加成反应这一难点,同时用练*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第四环节,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思考“乙烯分子间能否发生加成反应?”这一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乙烯的自身反应—加聚反应,并讲解让学生掌握加聚反应。

  第五环节,知识巩固阶段。通过四道经典练*题,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用一页ppt简捷明了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乙烯》说课稿 5

  本文就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四章第四节乙烯(第二课时)初步谈谈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大纲对乙烯的教学 要求是掌握乙烯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跟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燃烧等),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原理,简介聚乙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乙烯的用途。

  教材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验证乙烯性质,若再配以一定*题,让学生反复演练熟悉,上述要求不难达到。但从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为这种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重点是知识的应用——解题,且通过解题来熟练掌握知识点,以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实际参与少,体验不深,理论联系实际少,且介绍创造发明的部分往往一笔带过,使学生感觉到学*化学是为了解题,为了升学,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学生对学*的内在动力不足,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应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从感知初步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培养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通过一些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正确认识自我与选择学*,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使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与特长得到开发与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教育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乙烯原理及注意事项,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

  (3)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图,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

  (4)重点是乙烯性质的检验及加成原理,引导启发学生发现新现象,培养分析总是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推理—归纳—总结—巩固的教学方法乙烯教学模式。原因如下:

  乙烯教学是学完甲烷和烷烃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乙烯的分子结构来分析乙烯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教学认识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寺客体信息的选择与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客体牲关系,并加以区分和掌握,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同时还应看到:教学中主体与寄生体的关系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才能自学地建立起来,学生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学生参与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不仅是构建,保持和应用知识的基础,而且促使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主体参与,还学生学*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窨;引导演算自我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3)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的水*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具体实验设计,为学生创造一

  种探索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俯实验精髓,提高实验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要设计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需要创造性地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享受科学实验成果,进而鼓励学生立志发现探索自然的奥秘。

  3、教学基本过程

  复*提问(4')

  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18') 启发诱导,发现问题,设计并演示实验(10')

  阶段性总结(5')

  学生练*(3')

  教师总结(1')

  4、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1)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2)在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讲述中用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3)通过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乙烯性质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足之处:(1)通过本节课发现,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很差,以后应加强训练。(2)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把学生收集的有关乙烯用途的资料进行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学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发挥。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4)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精选五篇)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 1

  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村被列为20XX年县级示范村,为确保顺利完成创建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排污、通讯、物流、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公共服务基本水*,把XX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利用1年时间完成创建目标。

  二、创建内容

  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维修XX村入村道路路面720*方米,在进村路、村内临水、临崖路段修建防护设施100米。

  2、给排水。修建水渠5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3、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4、洗澡。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建设洗澡间,全村建成率超过50%。

  5、取暖。积极推进煤改电和改炕,实现改炕全覆盖。

  6、小型垃圾桶。村组主干道沿线摆放垃圾桶30个。

  7、柴草堆放场。革山、茂林新建柴草堆放场2处

  8、危旧墙改造。实施危旧墙改造50米。

  9、电商。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村民果蔬等销售难题。

  0、绿化美化。XX流域补栽树木800余棵;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文化广场粉白美化墙面50米。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更换村卫生室设备,保证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常态化关爱走访。

  3、培训就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年内组织不少于30人参加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升等学*培训,收集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4、综合服务。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议事、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

  (三)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1、宣传引导。XX文化广场周边宣传栏3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好媳妇”“好邻居”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孝亲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

  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村民对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满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

  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验收评定。10月份按照创建标准组织进行自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加大投入保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为推进示范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宣传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把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汇集到乡村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 2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风文明水*,不断增强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带动能力,根据市委委、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部署,县委、县**决定20xx年开始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学*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文明水*、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乡村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推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努力让广大乡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引导,部门联动。县**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综合协调的作用,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加强业务指导,集成各类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和投入示范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引领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在不失农村韵味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打造高标准、高水*的示范村,通过“连点成面、连片成带”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发展。

  (三)自然和谐,突出特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足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让村组建设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着力把乡村打造成突显当地乡土气息和民风民俗,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新型示范村建设典型。

  (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打造支撑乡村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等,营造“**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

  (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乡村美丽建设的先行区、试验场,借鉴和引入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集民意、汇民智,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推进新活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典范。

  三、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区位优势。重点选择位于交通干道和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村组。按照串点连线、合线成面的思路,优先选择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村组。

  (二)环境状况: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形态基础,有拓展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潜力。重点选择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移民新村、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

  (三)文化底蕴:村组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民风民俗较鲜明。

  (四)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有较好发展,有一定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先选择有实力企业入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建成后可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村组。

  (五)干群基础: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有较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强。干群关系和谐,群众积极性高。

  四、目标任务

  建成10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综合性、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经县人民**同意,

  五、建设内容

  (一)规划编制。以“改善人居环境、留得住乡愁”为理念,立足于村庄综合改造,注重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功能区,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开展示范村规划编制;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合理布局、注重实效”为原则,明确示范村的建设定位、并且选定1项以上特色优势明显的富民产业,实现多规合一,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突出传承优秀文化及融合乡村旅游,重点对建筑特色、村庄布局、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排水和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亮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二)产业兴旺。以促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规划,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科技支撑建设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文旅局、财政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三)生态宜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突出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彰显黄土风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村组现有和新建建筑、乡村环境要素引导进行乡土化改造,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故土情结,提升“乡土、乡情、乡愁”,打造有韵味、有特点的村落民居。民居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黄土风貌、特色民居、古树名树得到合理保护。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示范村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民宿、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持续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的、宜居乡村活动成果基础上,突出抓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和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八清一改”,改变影响村组人居环境的不良*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优美宜居环境。(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林业局、宣传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四)乡风文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特色节庆品牌。健全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机制,教、科、文、卫、体、计生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建设图书室、文化广场、小舞台、运动场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民俗文化底蕴的村组,做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开展以民俗民居传承、保护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史陈列室或类似设施建设。村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村庄有文体团队、活动阵地和特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崇尚科学、健康娱乐、邻里互助、家庭和谐的风气得到弘扬。(牵头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五)治理有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振兴,建立村组建设和管理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抓好“一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开展村务管理,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入推进*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生活富裕。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载体(*台),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等六项服务,努力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建立村庄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体制机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共同投入、建设及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牵头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文旅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20xx年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人民**领导下开展,成立##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任组长,县委常委、副**王晓春、副**曹红星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等,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推进(具体分工方案详见附件)。各乡镇要实行乡镇长(主任)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靠前指挥,积极需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驻村协调组织群众。

  (二)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实行“例会”制度,县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示范村建设进度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负责全县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示范村产业发展。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指导制定方案开展建设,优先安排本部门涉农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到示范村建设。

  (三)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投入到示范村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拨付一点、本级财政配套安排一点、群众自筹解决一点、企业参与投入一点、社会帮扶捐助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解决。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示范村建设,县级财政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以建设示范村为*台,推进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整合。

  要建立完善示范村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使用,厉行节约,不得超标准、超规格使用。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示范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要建立起“一组**”村民议事机制,讨论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论坛、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

  (五)加强督导,确保成效。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示范村建设进度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跟进。项目由各乡镇政(丹州街道办事处)府组织实施,乡镇**(丹州街道办办事处)要加强建设进度管理,确保建设任务按期高质高效完成,保障资金投入产生效益,及时上报各项材料。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 3

  当前,村集体经济较薄弱,为民办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实现乡村振兴,结合高滩村实际,现将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如下:

  一、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发展好产业,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加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引进巨黄竹种植技术成片打造核心区200亩,预计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为提高贫困户及普通群众的素质,我们计划联系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多村自然资本加快増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2022年,高滩村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努力做好秸秆处理,农膜回收等工作,巩固提升石柱庙、五福场农家大院整治和所有村道的保绿保洁,持续向每个村民小组及农家大院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和厕所革命,规划实施好石柱庙、五福场两个场镇亮化工程。

  三、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高滩村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我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之根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保障。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滩村将坚持文化惠民思想工程,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22年计划修建村史馆一座和打造“红色乡情院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高滩村将持续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村文化室、图书室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制度,真正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明年计划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一次五好家庭评比工作,以积极先进鞭策后进,以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工作。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 4

  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村被列为20xx年县级示范村,为确保顺利完成创建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排污、通讯、物流、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公共服务基本水*,把xx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利用1年时间完成创建目标。

  二、创建内容

  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维修xx村入村道路路面720*方米,在进村路、村内临水、临崖路段修建防护设施100米。

  2、给排水。修建水渠5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3、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4、洗澡。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建设洗澡间,全村建成率超过50%。

  5、取暖。积极推进煤改电和改炕,实现改炕全覆盖。

  6、小型垃圾桶。村组主干道沿线摆放垃圾桶30个。

  7、柴草堆放场。革山、茂林新建柴草堆放场2处

  8、危旧墙改造。实施危旧墙改造50米。

  9、电商。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村民果蔬等销售难题。

  10、绿化美化。xx流域补栽树木800余棵;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文化广场粉白美化墙面50米。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更换村卫生室设备,保证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常态化关爱走访。

  3、培训就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年内组织不少于30人参加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升等学*培训,收集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4、综合服务。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议事、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

  (三)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1、宣传引导。xx文化广场周边宣传栏3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好媳妇”“好邻居”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孝亲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

  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没有群体性的事件,村民对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满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

  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验收评定。10月份按照创建标准组织进行自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加大投入保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为推进示范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宣传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把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汇集到乡村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打造方案 5

  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接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决定在全县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强力推动示范村创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20XX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二、创建原则

  (一)党政主导。党委**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三、创建申报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XX特色的传统*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任组长、支部**(驻村第一**)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融媒体中心、***)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五、创建步骤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23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23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23年3月31日-2023年4月30日)。2023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六、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任组长,县人大、**、**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5)

——《童趣》说课稿(精选五篇)

  《童趣》说课稿 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4、从终身学*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稿 2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4、从终身学*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稿 3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惯。

  六、说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都成为达到这个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探讨这个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二)感知童趣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学会朗读。

  3、学会表情朗读。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

  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理解童趣进行分散性学*:

  1、阅读、质疑、讨论。

  2、理解字、词、句。

  3、讨论,解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惯。

  (四)品味童趣进行集中性学*:

  讨论三个问题:

  (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

  (2)很*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这些问题的设计

  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

  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

  3、同上

  (五)课堂训练

  1、指导背诵。

  2、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1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二。达到朗读成诵。

  检验学*成果,积累文言词语。

  (六)课外延伸以“童趣”为题,写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

  《童趣》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惯。

  六、说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都成为达到这个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探讨这个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二)感知童趣

  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学会朗读。

  3、学会表情朗读。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

  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理解童趣进行分散性学*:

  1、阅读、质疑、讨论。

  2、理解字、词、句。

  3、讨论,解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惯。

  (四)品味童趣进行集中性学*:

  讨论三个问题:

  (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

  (2)很*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这些问题的设计

  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

  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

  (五)课堂训练

  1、指导背诵。

  2、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

  检验学*成果,积累文言词语。

  (六)课外延伸以“童趣”为题,写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

  《童趣》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作者沈复对自己小时候所见到的*常景象、事物进行联想想象,使景象变得美丽奇特,从儿获得一种物外之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者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语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的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

  《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依据这一学情,我拟用两课时来完成课文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的要求,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汇。

  2、借助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纯净的童心和纯粹的心灵,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文言文的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文言语感培养的关键在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法,通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趣”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学法

  教学、教学,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宏观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应通过朗读、翻译、积累和运用来学*文言文,在微观方面,我侧重指导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词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保留法等),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并创造一种阅读期待,我特地准备了一个教学实物——海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请学生仔细观察海螺的形状、棱角以及上面的一些线条,看完之后请学生说说他们像什么?由此导入课文。这样便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体会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生活的无限乐趣。

  2、介绍作者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3、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

  4、翻译理解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保留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词语手册》中的字词解释翻译全文。学生翻译完毕后,我先请学生自主质疑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全体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是理解,在完成课文翻译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小时侯的三件趣事,并针对这一些趣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5、体会情趣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翻译理解之后,再加上反复的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相当熟悉了,都知道小时候的作者沈复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人,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课文的教学资源,我还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课文之后,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由此对作者这种情趣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情趣的朗读背诵课文,便水到渠成了。

  五、说

  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

  1、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着重是围绕课题“童趣”来展开的,主要是一个圆的图画,圆的中间板书课题,圆的四周板书教学过程,以突出形象性、趣味性。

  2、作业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我设计的课外作业有两个:一个是背诵课文,一个是以“我的童年趣事”为主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五篇)(扩展6)

——上课说课稿(精选五篇)

  上课说课稿 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语文组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松鼠》。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松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本文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

  说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是: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是: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学*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分析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本文难点是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力,感悟作者对松鼠的热爱与赞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学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的基本方法和良好*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上课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背景和目标

  《电和磁》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2、教材内容特点:

  本课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线圈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铁、磁极、磁性有了初步知识,对学*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渴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电和磁》是科教版六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电和磁的关系,所以在本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是:如何让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明显偏转的实验讨论和操作;教学难点定位是: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和、观察和思考。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六、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电脑、课件等。

  七、教学流程设计:

  1、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在正式上课前,我设计与学生谈话的内容为两个问题。1是不接触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指南针的小磁针发生偏转?2是为什么会使磁针发生偏转?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是为了复*磁铁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之后“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作铺垫。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谈话引入:

  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电只用于实验中。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使用电打开了大门。奥斯特做了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1.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让学生先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流过电路再流回电池的负极)。

  (2)简述奥斯特做的实验。要求学生用小灯泡电路中的导线来做这个实验,并示范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有什么现象。

  (把拉直的导线靠*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了,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我们说小磁针偏转了。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位置。)

  (3)让学生多做一会儿实验,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发现。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如果希望学生能有些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做一些启发提示。

  (4)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磁针偏转得多些呢?

  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提示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这一点,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不要简单地就得出“电生磁”的结论,而要学生把新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说出理由。教师要反复追问,怎么就认定是电流产生了磁性,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通过研讨,要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2.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用导线在手指上绕线圈,简单方便。也可以用导线在1号电池上绕10圈左右做线圈,那样会大小统一而且更整齐。

  (2)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用线圈靠*指南针,多数情况下指针都会明显偏转。教学中无须指导学生怎么放线圈,而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实验中,学生说不定会在头脑中把通电线圈与磁铁建立某种联系。

  通过实验,学生自己会发现: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面靠*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3)在检测一节废电池有没有电之前,必须用小灯泡测试废电池确实不能点亮小灯泡了。

  3、课堂小结,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八、板书设计:

  略

  上课说课稿 3

  金老师执教的《电和磁》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的起始课,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本课安排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

  我觉得金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三个突出亮点:

  1、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在教学活动中,金老师先让学生组装一个小电路,并回忆电流的路径。这让在接下去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灯泡发光来证明电路通畅从而保证有电流经过指南针上方,又能认识到电流的路径方向对指南针偏转方向的影响。再让回忆 “指南针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偏转”,这对指导学生自行分析“电能生磁”是有帮助的。接着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灯泡发亮的电路导线下面发生偏转的情况,再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短路导线下面发生偏转的情况,最后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通电线圈里面发生偏转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指南针偏转一次比一次明显。

  2、课堂上对细节的处理比较到位。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活动中,金老师强调“要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示方向一致”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明确此操作要求,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金老师还强调观察断开电流时指导针的变化,通过反复通、断,对比指南针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思考与分析。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因为有了前提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能分析得出:通电的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产生了磁性,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个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课上,金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

  总之,这节课总体来看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问题的设计上,有一定的难易阶梯性,在教学中也能把握课堂中的细节问题。

  上课说课稿 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足球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一项技术为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必要性,按体验―认识―再体验―探究―掌握运用的过程进行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学*。教学以体验传球过程为主,并结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究,以达到锻炼身体并增长实践经验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对足球运动的基础较差,足球技术也了解较少。对于足球技术的掌握、知识的理解、学*的兴趣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身体素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力量、动作、协调等各方面都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巩固、强化基本功练*,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教材分析:

  足球是中学阶段的基本教学内容,足球比赛是学生喜欢的一项球类运动。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本节课的脚内侧传球技术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足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一项技术,因此多运用于队友之间的传球配合和精准的射门。本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从足球基础技术的学*来看,本课在足球单元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

  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

  五、教学难点:

  脚内侧传球动作协调用力的方法。

  六、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通过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

  情感目标:通过练*磨练意志品质,提升集体配合意识,增强自信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法、学法分析:

  教师主要采用:

  (1)讲解示范法。

  (2)程序教学法:将动作分解为几步逐一进行讲解最后完整练*。

  (3)启发引导法:如在讲解动作之前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后再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

  (4)指导练*法等。

  学生主要采用:

  (1)自主学*法。

  (2)观察模仿法。

  (3)小团体练*评价法:如几位同学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完成老师的课堂练*的内容。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确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活跃情绪、启发兴趣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学生慢跑2分钟后分为二路纵队围成圈进行行进间热身操。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3、球性练*

  (二)、保持情绪、合作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脚内侧传球的初步探究,得出脚内侧传球的基本要领,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补充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让学生进行练*。(目的:学*方法,掌握技能)

  (三)、激发潜能、强化练*

  学生练*后,老师集中学生对大家易犯的错误进行统一纠错,然后再次进行练*,老师个别指导学生的错误动作。针对传球较好的同学老师组织学生一起探讨脚内侧传球的技术。再找各个侧次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先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进行总评。游戏:“传球接力”(目的:运用技能,精益求精)

  (四)、放松身心、引导总结

  配合音乐老师带做放松操,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中尽情放松。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提示学生*时多注意观察,多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最后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九、教学反思:

  上课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主题课文。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努力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通过讲述我一位音乐白痴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告诉读者,无论做什么事,条件有多差,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说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因此我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我首先由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重点:老人是怎么鼓励我,让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在过程中安排想象练*,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六年级学生重点要致力于综合性学*活动,要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理解语言,体会人物

  美好的情感,明白文章告诉人们的道理:默默的关注、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也鼓励学生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一定能获得成功。

  2、课文生字词的选择与学*,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解决,继续

  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浏览、精读、跳读、朗读等能力的训练应在教师创设的阅读情境中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读书心得与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领悟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构思

  独特的写作特点,通过体味语言感受学*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细腻的刻化以反映其美好心灵的写作手法。

  教学构想:

  文章很美,美的语言,美的情境,美的人物,美的情节美与惊喜充斥于字里行间,特别是那戛然而止,语音绕梁的结尾,在给人美的享受之余,带来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敬佩、赞服和关于做人与人生态度的多重启迪。

  教学本文,教师不应以过多地自我理解,激情诉说、琐碎的讲解来牵引学生,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能力现状,教师应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将阅读空间与时间,表达的权利充分放手交给学生。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三点:1、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2、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地学生畅抒己见;3、适时点拨: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人物美好情感的理解。

  教学思路提倡简约,紧扣美这一主题。教学设想如下:

  初读感知美:(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用美组词形容文中人、事、物)→→→自读体会美:(围绕美的心灵创造美的奇迹这一提炼的重点,寻觅感动自己的句段深入理解品味)→→→交流分享美:(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人物美好心灵认识和理解),→→→拓展升华美:(引导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进行重组,选择想象老人每次的心理活动、假想初遇老人就告知自己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文章的发展等话题引领学生进行拓展交流探究。来领悟作者构思之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