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密度教案 1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

  学生用:托盘天*.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时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V、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密度教案 2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五、密度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板书:2.解应用题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7.0×103千克/米3.

  铅球≠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

  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水=1千克,煤油=0.8×103千克/米3

  水=1.0×103千克/米3V水=V煤油

  求:煤油=?千克

  所以煤油=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87中的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书面作业:课本P83中,6、7、8、9、10.

  【评析】

  这个教案增加了两个小实验是很值得推广的做法,使同学对密度的应用感到更具体,印象更深刻.两个实验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教案反映的不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两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及计算过程都应写清楚,并注意要向学生提醒些什么问题.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 3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天*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的称量(天*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的盘中。托盘天*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应水*放置。

  ②调节——天*使用前要使横梁*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密度教案 4

  学*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

  二、用天*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用天*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B.用天*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称出它们的.质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

  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G.把天*放在水*桌面上,观察天*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

  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用天*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时,应把天*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左盘下沉,应将*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密度教案 5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

  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前应先对天*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

  用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示例之三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1)

——《物质的密度》教案优选【5】份

  《物质的密度》教案 1

  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一、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在*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当然在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的铺垫是功不可没的,这就需要语言,只有好的课堂语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时的课,似乎也在这方面思考过,都是不经意间抛出一句笑话,理论学*中忽然引入一个生活的实际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落实加以反馈。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当中,应该把有些适合自己的东西用进去,同时应该多去听一些老师的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信不管是谁,总有自己可以学*的东西。

  《物质的密度》教案 2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在调节托盘天*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横梁*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物质的密度》教案 3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

  1、完成P90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本节物质的密度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通过本节学*,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质密度的有关知识。在练*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一、密度的符号写法不规范;二、计算过程中,代入数据,单位不统一。这些在练*中已予以指正补足。

  《物质的密度》教案 4

  学*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

  二、用天*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用天*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B.用天*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称出它们的'质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

  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G.把天*放在水*桌面上,观察天*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

  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用天*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时,应把天*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左盘下沉,应将*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教案 5

  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预*导学:

  1、物体中 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 而改变

  2、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质量,在SI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密度的计算公式: ,国际单位是 。2.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质量约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称物体的质量?

  课堂导入:

  1、体积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你可以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根据生活经验填空:

  ①10个回形针比1个的体积大,所以10个回形针比1个的质量也大,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

  ②相同体积的铁块质量是 ,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其质量也

  ③相同体积的铁块与木块质量是 。猜想: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一般其质量 .

  试验探究: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 /g.cm-3

  结论: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_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______.

  (二)、物质的密度

  1、定义: 符号:

  2、计算公式:密度= 符号:

  3、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

  单位换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单位换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阅读密度表

  (1)记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况下,固 液 气

  (3)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 、 、 等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 。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2)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优选【五】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1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在调节托盘天*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横梁*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密度的测量

  难点:密度的测量

  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及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另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2、可采用“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二)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可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探究

  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以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三、小结

  四、巩固练*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

  六、教学后记: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3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横梁*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4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横梁*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5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横梁*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

  (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3)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5)份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课堂导学

  课前预*

  1、*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我们通过对前面学*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

  2、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课内探究

  (一)密度与温度

  1、问题思考:*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2、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

  3、我来归纳: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在冷藏室的气球体积,在炉火附*的气球体积。由于密度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

  4、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风车能转动起来。

  5、我来归纳:酒精灯附*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纸风车转动起来。

  可见,温度(“能”或“不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6、讨论一下吧: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二)状态与密度

  1、问题思考:北方冬天的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2、我来归纳: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三)水的反常膨胀

  我来归纳:4℃水的密度最。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

  北方冬天,如果不保护好自来水管,自来水管会结冰,结冰时,自来水管遵从的规律,水结冰时遵从的规律,从而使水管破裂。

  (四)密度与鉴别物质

  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达标检测

  1.关于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B.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C.不论是不是同种物质,m大的ρ肯定大

  D.不论V是否相同,ρ大的m就大,ρ小的m就小

  2.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3.汽油的密度是0.71×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A.1kg汽油的体积是0.71×103m3

  B.1m3汽油的质量为0.71kg

  C.1kg汽油,密度是0.71×103kg/m3

  D.0.71m3汽油,质量为1×103kg

  4.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已知ρ冰=0.9g/cm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密度减小了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D.体积增大了

  5.体积为4×10-3m3的铜球.其质量为24kg.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6.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1.7×103kg/m3,ρ2=1.3×103kg/m3,ρ3=1.5×103kg/m3.如果体积相同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后液体的总密度.

  7.燃料公司采回1500t柴油,以备春耕时农机的需要.用运油的槽车,每节车厢能装38m3,把这批柴油一次运回来要安排多少节这样的油罐车?(ρ油=0.8×103kg/m3)

  [参考答案]

  1.B

  分析:公式ρ=是密度的定义式,正确的理解应足:对于某种物质,体积较大时,质量也较大,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它是物质的特性,因此选项A、C、D不对,选项B正确.

  2.D.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剩下的半杯糖水,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有m′=,V′=V,故

  ρ′=

  可见,糖水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密度是不变的.以后遇到类似问题,都应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推理.

  3.B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密度的单位“kg/m3”的理解.正确理解是:1m3汽油,质量是0.71×103kg,因此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4.AD

  分析: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g/cm3,而ρ冰=0.9g/cm3,密度减为原来的,故密度减小了,又由ρ=,V=.

  水在结冰时.可认为质量不变

  故体积增大了.

  5.分析:此题判断铜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有以下几种办法:

  办法一:可以求出铜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如果小于铜的密度,则是空心的.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ρ球=6×10kg/m3〈8.9×103kg/m3

  因为ρ球<ρ铜,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二: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铜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如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则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m实=ρ铜V铜=8.9×103kg/m3×4×10-3m3=35.6kg>24kg

  因为m实>m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办法三:根据给出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如果结果小于已知铜球的体积,则铜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V铜==2.7×10-3m3〈4×10-3m3

  因为V铜 球,所以铜球为空心.

  6.分析:本题要点:①三种液体混合前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质量.

  ②三种液体混合前的体积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体积.

  解:设混合前每种液体的体积(取用的)为V,则由m=ρV有

  ρ1V+ρ2V+ρ3V=3ρV

  ρ=(ρ1+ρ2+ρ3)

  =×4.5×103kg/m3=1.5×103kg/m3

  混合液的密度是1.5×103kg/m3.

  [同类变式1]

  取体积相同的三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已知ρ1=1.7×103kg/m3,ρ2=1.3×103kg/m3,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ρ=1.5×103kg/m3.求ρ3.

  分析:本题是上题的同类变式,分析思路完全相同.

  解:设取每种液体的体积为V,由ρ=m=ρV

  ρ1V+ρ2V+ρ3V=3ρV3ρ=ρ1+ρ2+ρ3

  所以ρ3=3ρ-(ρ1+ρ2)

  =3×1.5×103kg/m3-(1.7+1.3)×103kg/m3

  =1.5×103kg/m3

  第三种液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同类变式2]

  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1.7×103kg/m3ρ2=1.3×103kg/m3ρ3=1.5×103kg/m3.现取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混合,求混合液体的密度ρ.

  分析:解:设取三种液体的'质量均为m

  由ρ=V=

  ρ=

  =

  =1.48×103kg/m3

  所以混合后的密度为1.48×103kg/m3.

  7.分析:(1)由于柴油的质量单位是吨,故密度用t/m3作单位好.

  (2)1500t柴油的体积应由V=求出.

  (3)V油是V车的多少倍?(注意这种运算是不能舍的,只能入)

  解:柴油的总体积:

  V油==1875m3

  车厢节数==49.4,取50节.

  分析:本题也可以根据质量来求,一车38m3柴油的质量是多少?

  1500t是一车的多少倍?

  解:由ρ=m/V,得:m=ρV

  m车=ρ油V车=0.8t/m3×38m3=30.4t

  车厢的节数==49.4,取50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石块、木块、水、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8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幻灯片出示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

  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 ,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 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和 .

  2.组织学生练*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 , ,对比可解决 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 减去壳的体积 ,是 .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 ,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一是*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 ,实际是这个球的*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 ,所以 ,也就是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 所以 也就是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4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xxx;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xx;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xx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ρ金=19.3×103kg/m3=……g/dm3;

  ρ银=10.5×103kg/m3=……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5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或物理天*)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

  (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4)

——《密度》说课稿 (菁华5篇)

《密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密度知识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教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四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密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量筒和量杯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转化替代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整体上看,本节是本章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本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章与第十章内容的有密贴联系,为学*“物体的沉浮”做好了铺垫,是初中阶段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托盘天*、量筒、螺母、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二、说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利用故事导课,分组实验探究,讲授、自主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结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的。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物理的能力。

  2、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及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兴趣,在学*中积极主动地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针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新知识的学*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小石块)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小石块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①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②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③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④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石块的密度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

  (4).盐水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2)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 ρ ,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巩固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后作业:

  思考: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补充*题:密度的应用

  五、说板书

  本板书共分三块。第一块:测量密度。包括固体和液体,学生讨论实验得出优化步骤。

  第二块:鉴别物质。通过例题的讨论、讲授得出如何鉴别物质。

  第三块: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身边的常见事物说明密度公式的灵活使用。

《密度》说课稿2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奠定基础。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和心得。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特点及学*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教师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密度》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课,是对天*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题练*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密度》说课稿4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学具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2)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铝块、铁块。

  (3)托盘天*和砝码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2、新课教学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2)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要注意:

  (1)ρ的写法、读法。

  (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4)课后作业

  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5)讲解例题

  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密度》说课稿5

各位专家领导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教学环节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v1,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v,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5)

——《拼音》教案通用5篇

  《拼音》教案 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ao、ou、iu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奥运会的标志——五环旗,奥运会的“奥”提示ao的音。第二幅图用莲藕的“藕”提示ou的音。第三幅图用游泳的“游”提示iu的音。

  第二部分是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练*。

  第三部分是看图读拼音识字,配有几个句子。使学生在巩固音节、认读汉字的同时,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常识。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a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ao、ou、iu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带声调ao、ou、iu的抽拉式卡片。

  2、本课的生字卡片和挂图。

  (二)字母教学

  教学ao、ou、iu时,可先从图画入手,并让学生用字母连读的方法试读,教师边讲发音要领边示范,学生边练边体会。教学ao、ou、iu的形,可指导学生用字母组成的方法记忆。iu与ui容易混淆,可指导学生用发音方法、口形变化来区别。

  提醒学生注意:ao的声调标在a上,ou的声调标在o上,iu的声调

  标在u上。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三)拼音教学

  声母与ao、ou、iu的拼音练*,要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练*。三拼音练*,要先复*拼音方法,提醒学生不要漏掉介母。在句子和儿歌中

  读音节,要指导学生看清带调韵母,准确拼读音节。

  (四)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生字中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吃”、*舌音“草”、鼻音“牛”。“小”与“水”字形相像,可用顺口溜记一记:“小雨点点,水流弯弯。”有的可出示古文字引发兴趣,加深记忆,如:鱼、牛。认字主要应采用反复见“面”的方法来整体认识,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看图说说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挂图中加上汉字卡片:“马、牛、狗、猫、鱼”,让学生读一读。

  (2)读句子。学生自己读,同桌相互读,全班交流读,教师指导读好句子。“小马和小牛”后稍加停顿。

  (3)画出句中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4)指导认字。可由学生先说自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如某同学名字中有“爱”这个字,花园边的木牌上有“草”字,妈妈教过等。

  (5)巩固认读。

  儿歌中有一个要认识的字“好”,可在会读儿歌之后再提出来认识,“女”和“子”合一块为“好”,再连成词“问好”。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公鸡怎样向太阳问好,意在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不必在内容上讲解。

  (五)扩展活动

  1、自制ao、ou、iu的卡片,同桌互相认读。

  2、读一读,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bǎo宝宝lǎo老师du大豆tóu头脑

  jiù就是liú河流hóu猴子gāo高兴qiū秋天

  3、读读说说。(也可用卡片填空。)

  小gǒu狗爱吃ru肉。

  爱吃鱼。和爱吃。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爱吃什么,说给大家听。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拼音》教案 2

  第一 课 时

  (一)复*检查。

  1、用卡片认读6个带调单韵母。

  2、说说单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强调口型不变)

  3、看口形,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二)提出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3个复韵母和它们的拼音。单韵母a e u最喜欢和i做朋友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就成了ai ei ui,它们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起来的,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复韵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复韵母。

  (三)教学复韵母ai。

  1、看插图说话引出ai: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谁个儿高?谁个儿矮?(姐姐高,弟弟矮。)

  2、ǎi是第几声?第一声该怎么念?板书:ai

  3、教学 ai的发音,认清字形。

  ai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复韵母”念两遍。

  复韵母 ai 是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怎么把a和 i合成 ai 呢?

  教师示范,告诉学生,复韵母发音时口型要变。a读重些,i读轻些,两个音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读 ai 时可体会一下 “矮”的读音。(教师领读三遍,学生各自模仿着读,集体读,指名读。)

  4、对比读,a---ai,让学生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听清发音,说说老师刚才发的是什么音。

  5、四声练*。

  学儿歌:a母出现a上标,a母不在找 e,i 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去掉。

  让学生注意,ai的调号标在a的头上,因为a发音时的开口度比i大。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我挨着你,你挨着我,āi āi āi。旧社会,孩子常挨饿,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爱爸爸,我爱妈妈,ài ài ài。

  (四)教学复韵母ei。

  1、看插图说话引出ei: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丁丁砍柴,发出ei ei ei的声音。)

  2、教师范读ei,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e音,很快地向i滑动,e重i轻。)

  3、学生领读,指名读,齐读。

  4、给ei标调,进行四声练*。

  (五)教学复韵母ui。

  1、看插图引出ui:图上画着什么?你能从图上找到复韵母ui吗?

  2、ui,u在前,i在后,读的`时候口形应该怎么变?谁会读?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发ui这个音的?(先发u,口形慢慢变小,变成i。u重i轻,一口气连成。)指名读、齐读。

  3、告诉学生ui的声调标在i上,运用顺口溜:i、u同在标在后。进行ui的四声练*。

  (六)巩固练*。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2、打乱次序带调读ai ei ui。

  (七)书写指导。

  这三个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在四线格中写在什么位置,复韵母也写在什么位置。两个单韵母组成一个复韵母,是读一个音。

  第二 课 时

  (一)复*巩固。

  1、卡片复*复韵母ai ei ui,说说你是怎么发音的?

  2、对比读:a——ai e——ei u——ui,说说有什么不同?

  3、认读带调的复韵母ai ei ui。

  (二)学*声母与ai ei ui相拼的音节。

  1、出示:—āi→āi g—ěi→gěi h—uí→huí说说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2、用翻板卡片拼读书上的音节。(指名读,齐读)

  3、音节练*,组词练*。(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三)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

  要求:(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写的紧凑,匀称。

  (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

  (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四)游戏。

  1、“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 老师或同学随机抽读复韵ai ei ui,看谁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2、“找朋友”。

  一位同学拿出写有声母或韵母ai ei ui的卡片,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台下学生

  拿能与问者拼成音节的卡片,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组成音节拼读。

  (五)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六)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小白兔》,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喜欢小白兔吗?你知道小白兔有哪些特点?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七)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我们不但学会了3个复韵母,还会拼读这么多的音节。老师相信,你们从小努力学*,学好了本领,将来一定会有所出息的。

  《拼音》教案 3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 en in un ün)今天我们学*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 ang eng ing ong

  二、学*“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ìng”

  (一)学*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 a”的口形,发“ 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 a”,再出示“ n”,“ a”和“ 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 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 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

  (二)学*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 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 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ì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ì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 a n 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拼音》教案 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学*拼音的兴趣。

  2.态度目标:能够认真的学*拼音。

  3.知识目标:学*anenin的认读、四声调及书写格式。

  4.能力目标:能掌握声母与anenin拼读。教学重点:学*anenin的认读、四声调及书写格式。教学难点:能掌握声母与anenin拼读。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课件出示蓝猫形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师:对了,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蓝猫,蓝猫对小朋友们说:“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拼音吗?它们是谁呢?”出示卡片。

  2.小朋友们认得都很棒。今天蓝猫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请看画面

  二、基本部分

  (一)认读复韵母an。

  (1)出示第一幅图(***),“a和n合在一起我们读an,a在前,n在后,我们读,ananan。an在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步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模仿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编成了一句识记儿歌便于小朋友记忆“******ananan”分组读或请个别幼儿重复读。

  (3)an的四声练*。

  (4)an的书写格式。(**格)

  (二)认读复韵母en课件出示蓝猫图像:“小朋友们真厉害!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蓝猫送给大家热烈的掌声。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新朋友,出示第二幅图(有关点头的画面)小朋友们看,它们在做什么,仿佛在说什么?(2)它们仿佛在说:“恩,小朋友们真行!”)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朋友就是复韵母“en”“e和n做朋友时,我们读en,e在前,n在后,en在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面抬高,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我们也编成了一句话识记儿歌“点点头enenen”(3)en的四声练*。(4)en的书写格式。(**格)

  (三)认读复韵母in

  (1)课件出示蓝猫图像:“小朋友们真厉害!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蓝猫送给大家热烈的掌声。现在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个新朋友,出示印章的画面。这个印章里in的发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2)我们读印章in时,i在前,n在后,我们读in”in在发音时:先发i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然后发n的音。

  in的前面加一个y就是印章的`印的读音完整的样子了,变成了“yin”,它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什么叫整体认读音节呢?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然和原来的韵母一样的音节(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可以直接认读的音节,叫整体认读音节。)

  这里我们也有一句识记儿歌是“印章印章ininin”(3)in的四声练*。(4)in的书写格式。(**上格)

  (四)anenin与声母的拼读。

  1、an与声母cdtn的拼读。2、en与bpmf的拼读。3、in与bpmx的拼读。

  (五)考考小朋友。

  小朋友们回答得棒的话,等会儿请你们玩游戏。(先请小朋友们认读,然后再请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复韵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

  1、游戏:《摘果子》。

  规则:请幼儿依次任意摘果子,分别请个别幼儿回答果子上的是什么字母。

  2、游戏:《打字机》

  规则:打字机,真神奇,我说啥,你打啥,教师出示复韵母,小朋友一边找一边说,找到相同的举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课件出示蓝猫:“小朋友们都很能干,今天啊交上了anenin这三个新朋友。下次我们再见面吧!”

  《拼音》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声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初步学会读轻声。

  5、认识“爸、妈、我”三个生字,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教学重点: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韵母带调拼音。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插图、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小纸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根据书上bá、pá两幅挂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2、初步学会bp两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3、初步学会bp与单韵母的拼音。能够知道一口呼的拼法。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2、指名认读声母yw。读后提问:它们叫什么?(声母)它读起来要又轻又短。

  (二)新课导入。

  我们学*单韵母是为了跟声母拼音。一个声母和一个单韵母能拼出一个音节。如果我们学会了声母和韵母,掌握了拼音方法,自己就能认识很多很多的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会4个声母以及它们和单韵母拼音的方法。哪位小朋友还记得声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注意的声母时,要读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看投影说话,引出b: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学生练说:“小红正在认真地听广播”或“拉出天线听广播”

  师小结引出,小红听得可认真啦!广播的“播”声母是b。板书:b

  2、教学b的发音,记清形。

  声母发音时,要注意:学声母,看口形,听清音,记住形。

  (1)教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读得轻又短。(开火车)

  (2)记字形:覆盖b在收音机上。“b”像什么?(b像一个大肚子。b像个6。)教顺口溜:像个6字bbb,右下半圆bbb。

  (3)书写:b是一笔写成,先竖再弯。结合四线三格的位置讲解。

  (四)教学b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bá: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2、仔细看图,小朋友拔了一只怎样的'萝卜?(小朋友用力地拔出一只大大的红萝卜。)

  3、卡片演示,两音相碰。b—á→bá

  拼音的时候,前面的声母要念得轻短,后面的韵母要带调读,读得响亮。声母和韵母很快地连起来读,就成一个音节了。拼音的口诀是什么?小朋友一起说: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四声练*:b—ǎ→bǎ

  (五)课中操。念儿歌:

  小白兔,小白兔,

  两只耳朵高高竖,

  红红的眼睛三瓣嘴,

  来到地里拔(bá)萝卜,

  拔(bá)呀拔(bá),拔(bá)呀拔(bá),

  拔(bá)了一个大萝。(可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p。

  1、看图引入: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丁丁在爬山。)爬山的“爬”声母是p,板书p。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形。

  (1)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看。讲解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突然张开,把很强的气送出。发出p的声音,要轻而短。

  (2)请学生读,开小火车。

  (3)bp对比读。看老师读bp时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对比体会b、p哪一个读起来有一股气送出。)

  (4)记住形:想象p像什么?(p像一只气球。p像停车的记号。p像个反写的“9”。)教口诀:“9”字反写ppp。

  (5)指导书写,并抄写。p的笔顺是一笔写成。

  (七)教学p和a的拼音。

  1、看图说话,引出pá。

  2、教学音节,谁能说说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第几声?

  3、半扶半放:pá发音时,我们应该先→摆好声母p的口形,然后→很快把韵母á连上去。一口气读出,就是pá。组词读:爬山的“爬”。

  4、举一反三,拼读卡片。p—ā→pā趴着的趴p—á→pá爬树的爬p—à→pà害怕的怕

  5、复*巩固。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会了2个声母bp。声母发音要注意轻、短。还学会了声母和单韵母a的拼音方法,并进行练*。小朋友学得很好,回去好好地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mf两个声母,能记清形,读准音。

  2、学会mf与单韵母的拼音。

  3、初步使学生掌握直呼法。

  4、能够根据插图,用“这是┄┄”的句式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拼读音节。

  1、卡片认读:bp

  2、拼读:bābábǎbàpāpápǎpà

  3、指导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方法拼读。

  (二)教学声母m。

  1、看投影说话引出m:

  (1)图上画着谁和谁?

  (2)冬冬在哪里干什么?丁丁在干什么?

  (3)连起来说。(说图意:两个孩子在捉迷藏,冬冬躲在两扇门洞里,丁丁蒙着眼睛去摸。)“摸”的声母就是m,板书:m

  2、教学m的发音,认清形。

  (1)范读,同学们应该→看口形,仔细听。发音要领:嘴闭拢,声音从鼻子里出来。(教师范读,跟读,齐读。)

  (2)领读,正音。

  (3)记字形:图中藏着一个m,谁能找得到?谁能给m起个名?叫它“两个门”。教口诀:两个门洞mmm

  (4)指导书写,一笔写成。学生书空。

  (5)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用活动卡片,让学生拼读。)

  (三)教学声母f。

  1、看投影说话引出f:图上画了什么?(说图意:图上画了一位老爷爷右手拄着拐杖,远远地在看一尊佛像。)“佛”的声母就是“f”,板书:f

  2、课中操。念儿歌:

  fófófó,我有一尊大肚fó,圆圆脑门圆肚皮,成天乐得笑呵呵。(边做动作边念。)

  3、教学f的发音,认清形。

  (1)听示范,发音要领: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讲解:一位小朋友手上扎了根小刺。妈妈把刺挑出来,吹着他的手说:“ff,不疼了!”f,f地吹就像声音f的读音。

  (2)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3)记忆形:谁能记住f的字形。(伞柄、拐杖)教口诀:伞柄朝上fff

  (4)指导书写。两笔写成,学生书空。

  (四)巩固练*。

  1、卡片认读bpmf。(指名读,开小火车)

  2、听音取卡片,做摘星星的游戏。

  3、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字母读音。

  4、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两个声母mf,小朋友真能干,会拼读四个音节,还能用拼音认图。以后我们还要学更多的声母和音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bpmf四个声母,继续练*拼读音节。

  2、学会拼读5个音节词,初步学会轻声。

  3、学会“爸、妈、我”3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卡片读声母。

  2、对比记: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用手插腰和在肩膀上做一做,强化记忆。)

  3、猜字母游戏。

  (1)两扇门是什么字母?(m)

  (2)像根拐杖是什么字母?(f)

  (3)像个6字,是什么字母?(b)

  (4)脸盆泼水,是什么字母?(p)

  (二)教学声母,拼读音节。

  1、讲解拼读方法。我们直呼音节时,首先要摆好→声母的口形,然后→很快地把韵母连上去,一口气读出来。

  2、摘花游戏。

  板画梅花,在每朵梅花上分别填上fūbàpímùpōbǐpàmǎmābōfófāmó等音节。板画的花上音节,谁读得对谁读得快就归谁,用“píbǐmùmó”口头组词。

  (三)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看图拼读音节,学*轻声的读法,看谁学得认真。

  (四)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插图。图上有哪些人?谁能看图向老师来介绍一下?

  2、谁能用上“……、……和……”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

  3、拼读音节:bàba、māma老师讲解:当一个词中有重复的两个字,一般后面那个字读得轻短。范读→跟读→齐读。轻声的音节我们不标调。

  冬冬称自己为→我,wǒ,范写。

  4、找找还有哪些词第二个音节也是读轻声的?

  (五)教学生字。

  1、初步认识生字。出示3个生字:爸、妈、我,你能猜猜它们读什么吗?为什么?

  2、读读书上的词语:爸爸、妈妈、我

  3、谁能用“爸、妈、我”三个生字组词。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六)巩固练*

  1、翻式活动卡片拼读音节

  2、齐读全课


密度教案通用5篇(扩展6)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g/=1 g/c)

  三、实验器材

  天*(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

  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v 其中r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g/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3 (1×103g/=1 g/c)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r; = rv

  巩固练*: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辨析: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3、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练*: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4、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5、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练*: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工作*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在视线和凹面相*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

  3.关于实验的操作

  (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

  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

  (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

  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

  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

  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

  5.实验进度的安排

  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

  6.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具教具准备

  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复*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

  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用天*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

  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

  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

  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

  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

  1.测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放在水*桌面上,调节天**衡.

  (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

  表格设计

  石块的质量

  m (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2.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把天*放在水*台面上,调节天**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

  表格设计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以上内容一定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

  教师询问同学是否还有问题,然后宣布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仪器整理好,并按原来位置放好,然后讨论课后“想想议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巩固前边学*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密度计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课题】物质的特性和属性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从学校数据库或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

  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

  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1)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

  板书:使用:

  (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前应先对天*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3、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 。

  3.10m3 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 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

  的一种特性。

  理解: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

  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 计算,但ρ与m、V无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