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警句 / | 名言

1、自胜谓之强。——韩非子

2、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子

3、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韩非子

4、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韩非子

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韩非子

6、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

7、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韩非子

8、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

9、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

10、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韩非子

1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

12、胜而不骄,败而不怨。——韩非子

1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韩非子

14、因可势,求易道。——韩非子

15、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韩非子

16、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17、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18、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19、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20、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21、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2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23、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4、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2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2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

27、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28、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2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30、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1、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34、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35、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3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40、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韩非子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1)

——韩非子名言 40句菁华

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6、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7、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8、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0、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6、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7、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8、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1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20、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2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2、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2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25、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6、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27、巧为?r,拙为鸢。(做车?r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2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2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3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3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3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4、自胜谓之强。

3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36、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3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38、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39、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4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2)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菁华6篇)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1

  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

  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2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3

  鲁相嗜鱼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⑤,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⑥。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下》)

  【注释】

  ①公孙仪:复姓公孙,名仪。战国鲁穆公时的丞相。②弟子:门徒(亲受业的高第生称弟子,转相传授不直接受业的普通学生称门生,统称为门徒或诸生)。谏:规劝。③唯:因为。④即:假如。下人之色:指仰承别人的脸色。⑤此:这样。不必:未必,不一定。致:送给,给予。⑥为:帮助,治理。

  【译文】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4

  郑袖不妒

  【原文】

  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注释】

  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 《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译文】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说明】

  《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作者善于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而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则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因此,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有的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老马识途>等,更是耐人寻味、警策世人,所以流传数千年仍被广泛引用而不衰。

  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郑袖不妒>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借以说明‘人主失诛,大臣成私’的道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5

  郑袖不妒

  【原文】

  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注释】

  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译文】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说明】

  《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作者善于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而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则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因此,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有的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老马识途>等,更是耐人寻味、警策世人,所以流传数千年仍被广泛引用而不衰。

  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郑袖不妒>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借以说明‘人主失诛,大臣成私’的道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6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详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时,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寓意

  韩非子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虽然南郭先生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他的优点,南郭先生是善于自我推荐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3)

——《韩非子》读后感 (菁华5篇)

《韩非子》读后感1

  《韩非子》,这绝对是一部巨作,虽然是在几千年前,但是,其中许许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

  从小便听过《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竟均出自《韩非子》。

  这次,我看的是《外储说左上》,主要讲的是“君之外谋”,其中“说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颇深。

  这段主要讲的是墨子做木鸢与葵与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个故事来说吧,葵唱歌时,大家都轻松又愉快,而射稽唱时,大家又吃力又疲惫,但有人注意到吗?事实上,射稽唱时的效率比葵唱时的效率高出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良药苦口,不要对苦涩的事物产生厌倦,事实上,这往往是最妙的灵药,葵所唱的歌是一颗甜味的糖,让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药,虽苦,但功效甚好,这便是甜苦之分。

  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忠言逆耳,聪明的`人会去鼓励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会去聆听它,因为他知道,这能创造出最好的功效。

  墨子,连他也会做过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聪明人,他知道做木鸢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常的事后,却隐藏着良方。

  生活中,社会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诚恳的劝告,总是不那么顺耳。家中,父母随时的关照与提醒,总是对你最好的话,但在我们耳中,总是那么唠叨,*日,老师的循循善诱,潺潺教诲,是枯燥和无味的,但这又是最富哲理的话语。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吧,这是我所理解的,但这将永远伴随你左右。

《韩非子》读后感2

  这周,同学们开始读《韩非子》这本书。它的作者就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王的一个儿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师从于荀子。荀子是春秋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为什么一个儒家的老师教出了一个法家的学生呢?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孟子强调仁、义、礼、智。孔孟之道中,仁都是第一位的。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道德源于人的内心。而荀子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的道德是靠着人的智慧所进行后天的“改良”所得到的。

  与孔孟相比,荀子提倡礼法兼治,他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这与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国”大同小异。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韩非对荀子思想中的”法“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韩非对于凡夫俗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并不抱希望,故而推崇强制的法。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和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了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书中也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此外”矛盾论“及君主中央集权的概念也都是他提出的,也说明了他善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可惜的是,他却恰好死在了他“人性本恶”的观点上。李斯——他的同门师兄,因为嫉妒,想办法杀了他,享年四十七岁。

《韩非子》读后感3

  如果要说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认为非《韩非子》莫属了。《韩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权谋,宣扬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构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动,善于用朴实且幽默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以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就是韩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个国家要安定繁荣,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权术和权势的法治思想。韩非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的主张,在《韩非子》中的《定法》、《难势》等篇幅中都有体现。这就是告诉我们,法治制度下人人*等,不管你是*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常常听到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概念,这是能使国家安定的基本政策。这个主张对于后世历朝历代法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治国之道的人的条件,韩非在《孤愤》中也给与了论述,“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同时他还对所谓“重臣”给与了解释并且论述了当他们掌握大权后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一论也受到了历史无数事实的论证。

  韩非的哲学思想遵从老子的思想,是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道理相应”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老》和《喻老》通过“矛盾”的论证。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矛与盾的寓言故事就是出自《韩非子》,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事物的两面性的辩证思维。韩非的有些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与儒家、墨家相悖的,所以他批判孔孟和墨子。他主张依法治国,而且要用重典,他认为罪行不管轻重,只有重刑罚才能减少犯罪。很显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要巩固国家的权威,但是他没有想过这样做却得不到民心,有违“得民心者得天下”。韩非这些政治主张在《显学、《六反》中都有集中体现。

  我们有很多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都出自《韩非子》,如之前列举的“自相矛盾”,还有“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都是富含深刻寓意的成语故事。

  这么看来,我们从小在无形中就受到了法家的哲学思想的熏陶了。

《韩非子》读后感4

  《韩非子》是一部传递法家思想的历史名著。现在我用最淳朴的语言来向你介绍《韩非子》中的四则寓言故事。

  一: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篇短小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经韩非子所说,又经历考证,韩非子是为了告诫君主:“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言语,君主往往只看到了它们表面的文采而忘记了它们是否有用”

  二: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篇幽默的小短文,在我看来,这是韩非子要告诫人们若要灵活干事,不能像郑人一样固执,在生活里,不能受某样东西约束自己,那么你最后必定会闹出一个像郑人一样的大笑话,更深层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注重尺码这样物体的表面。

  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故事短小精悍,一语道破,告诉了人们要做一块真材实料,不可以像南郭处士一样,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另外,此文章还从侧面批评了当时君王的昏庸无能,为了一个处士,在民间搜刮几百人的粮食供处士享用。

  四: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

  这是选自内储说上七术的一个故事,用韩昭侯测试左右是否忠诚来证明当时忠实的社会。但我个人觉得太过残忍,何不以事测之?

  《韩非子》虽然非儒家文化,但其反应的道理本质未改,对做人很有帮助,希望更多的人去体验一把法家文化。

《韩非子》读后感5

  谈起《韩非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次,我阅读了《外储说左上》中说二的第四篇,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篇文章很长,印象最深的是虞庆与匠人的对话。

  虞庆建造房子,说屋顶太陡。匠人说泥是湿的,椽木没干透,但虞庆却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湿泥重,没干的椽木是弯曲的,这样屋顶应当建得低,又说泥干了会轻,树木干了会直,这样房顶会日渐变陡。匠人照他说的去造房子,结果房子坏了。

  另一种说法是,虞庆准备做房子,匠人认为用弯曲的木材承受很重的泥巴,过久了一定会坏。而虞庆说木材干了会直,泥巴干了会轻,即使时间久,也一定不会坏。但匠人照他说的去做,房子却坏了。

  从这两篇短文中的第一个说法可以看出,虞庆是个无知的人,而自己却装做什么都懂的样子,话也说的非常好听,可结果却达不到目的,违反了实际情况。如果把他所说的木材和泥土比作**或其他事物呢?他可能会认为有些人一定会改过自新,久而久之,便会对国家做出贡献。而结果却可能没有那么美好,那些人说不定会谋反,不去管理他们,也许会招来亡国之祸。由此得出,虞庆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而把自己看得太有智慧了,不是什么东西自己都懂的,专业的匠人说的话也不听,房子肯定建造不成了。如果是粗糙地认为一些人有用,一些人无用,也是另人厌恶,自己的脸面丢尽,没有尊严。这样,也当不成一个“上卿”了。

  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一些同学见别的同学在进一些高深的知识,认为自己都懂了,便开始瞎说一气,让其他同学感到反感,使他在别人眼里是个无知的人。还有些人可能在工作方面比较好,可到了其他时刻,自己弱的方面,便开始不懂装懂,蒙骗经理,可最后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时,他有“智慧”的一面也破灭了,同事们会渐渐认识到他的无知。如果他再这样下去,就不可能好好与别人相处了。

  从第二个说法中也是这样,匠人认为会坏的房子到虞庆口中就变好了。他说的好像头头是道,可结尾还是没变,房子坏了。

  有些时候,一些人希望事情的发展会好一些,说得让别人都相信了,但结果终究是不会变的,他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这篇文章警示了我们不要不懂装懂,违反实际情况,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或专业人士的教导,自己能够得到很好的吸收,并获得成就,这样才能受到尊敬。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4)

——*经典名言 40句菁华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5、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6、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

7、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8、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9、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10、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1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1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8、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19、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郭沫若

2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2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3、一个有雨有肉的夜晚,和你没头没尾分一瓶酒。——冯唐

24、当下的时代,*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白岩松

25、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张爱玲

26、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李嘉诚

27、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8、燃烧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三毛

29、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

30、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钱钟书

31、透过你的头发看过你的尖下巴,如果他给你安稳,一定要抱着他。——冯唐

32、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那些外在的东西,与幸福并不真正挂钩!——白岩松

33、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潘菽

34、虽然我很喜欢她,但始终没有告诉她。因为我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王家卫

35、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王家卫

36、生为冰山,就该淡淡地爱海流、爱风,并且在偶然接触时,全心全意地爱另一块冰山。——王小波

37、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丰子恺

38、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王家卫

39、佛说,香飘的每一刹那都是确定的,但是每下一个刹那都是不确定的。一期一会,冥冥中自有定数。——冯唐

40、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只是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就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胡适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5)

——孔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

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6、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孔子

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0、贤哉,回也。

1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9、每事问。—— 《论语·几佾》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21、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孔子

2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23、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2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2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3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3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36、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不足为勇也。

37、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8、君子而强气,则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刑戮荐臻。

3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经典名言12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五十步笑百步。

  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经典名言13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经典名言10

  子曰: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经典名言11

  一、孔子名言: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6)

——孔子经典名言经典 40句菁华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7、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1、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6、不学礼,无以立。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2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

25、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2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

27、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

2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

2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30、少成若天性,*惯如自然。 ——孔子

31、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3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

33、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3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6、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8、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3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0、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7)

——张爱玲经典名言 40句菁华

1、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2、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3、我不爱你了,我知道你也早就不爱我了的。

4、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5、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6、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7、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尚未学会绽放,就已学会凋零。

8、女人家十有八九都是心里有一分爱,表面上就流露两分。

9、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0、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超出我们的理解之外。

11、人总是在接*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12、当我们都老的时候,我希望还能吻着你的牙床,直到永远。

13、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14、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15、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

16、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17、两个人要好到一个程度,中间稍微有点隔阂就不能不感觉到。

18、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的很。

19、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20、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我拒绝绽放同时我也拒绝枯萎和零落。

21、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

22、亲爱的,出去玩累了、受伤了的话就回来吧,我还在这里等你。

2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

24、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骗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25、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26、要向让别人在众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

27、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28、结婚那天你一定要来做我的伴郞,因为我们承诺过要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29、你爱我吗?已经爱到危险的程度了。危险到什么程度?已经不能一个人生活。

30、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31、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32、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33、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例如丈夫对她冷淡,她就乱花钱。

34、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35、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36、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37、爱情看起来很浪漫、很纯情,可最终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经不起油盐酱醋的烹制。

38、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

39、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40、女人还没得到自己的一份家业,自己的一份忧愁负担与喜乐,是常常有那种注意守侯的神情的。


韩非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扩展8)

——韩非的名言 40句菁华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3、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5、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韩非子《显学》

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7、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8、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9、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10、私行胜,则少公功。

1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5、远听而*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16、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17、饕贪而无餍,*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1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2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1、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22、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2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24、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25、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6、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27、因可势,求易道。

28、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29、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30、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31、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3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33、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

3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35、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36、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37、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38、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3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40、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