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

首页 / 论文 / | 论文,外语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1

  1、专业外语开设的主要问题

  在专业外语的开设过程中,主要面临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短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论述。

  1.1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

  桂国*教授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一文中指出,我国的外语教育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教育和他们的“专业英语”教育。“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和“公共英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表一列出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各高校均意识到公共英语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个学年开设英语课,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2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且课程性质均属于公共必修课。相比公共英语的学*,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就十分有限了。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更偏重于带“国际”和“世界”的人文和社科专业,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国际法等,而许多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通常与专业外语无缘。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许多水产类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一般的开课学期为第6或第7学期,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程。对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视能否弥补专业外语学*的不足呢?答案是否定的。专业外语的学*与基础英语既相互联系又是英语教育中独立的一个部分,不能互相取代,且专业英语其难度比基础英语更大,因为它既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1.2对教师要求较高,师资匮乏

  讲授专业外语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也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老师一般需具有国外留学经验。*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联系的加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力度的加大,留学回国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这部分人均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其回国后大多作为科研骨干投身到科研工作中,而高校对专业外语重视程度不够、激励政策不明显,很少有教师花费足够的精力去钻研专业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且一般无可参考的教材,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为例,学院具有8个本科专业,相*专业的专业外语教育显然应有所区别。学院开设了专业外语A、B、C三个方向,其中专业外语A主要针对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B主要针对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C主要针对园林、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教学方式单一

  专业外语课时一般较少,通常为32学时,2个学分,而且目前许多专业的专业外语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教师一般以自身较擅长的专业技术概论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教学方式也非常单一。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课成了翻译课,使学生丧失了学*兴趣。另外,由于师资缺乏,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多采用大班教学,有的甚至50~60人一起上课。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学生更没有机会说英语。这又反过来决定了教师只能采取读生词、讲句子、评点翻译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恶性循环,专业外语课被上成翻译课也就不足为奇。

  2、改善专业外语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课程的重视,从教育部到高校、老师、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专业外语这门工具课程的重要性。在我国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专业外语的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建议高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满100个学时。对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师资的重视。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到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中;应加大支持力度使更多专业外语老师有机会去海外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其次,可积极利用外教资源。随着高校的国际化,许多学校都有大量的外教资源,可以邀请这些外教参与到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中,对相关老师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意见和建议。最后,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笔者在讲授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过程中,曾邀请本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到课堂现场,鼓励同学们与外国同学就水产养殖的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在讲述一些较抽象的专业词汇时,可将同学们带到工程现场或相关的实验室以帮助其理解。另外,对语言的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至关重要,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同学们说英语的机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深受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反映着文化,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语言学*的背后,因此在外语教学及语言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识并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实际教学中一些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性的应对策略,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学*并应用外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受文化影响,同时也反映着文化,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外语教学及语言学*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中,进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学*并应用外语,并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外国文化的载体,外语的传授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审视、探索,对外语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课题。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的。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的,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我国的外语教学又比较偏重语言知识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输入,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虽然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得体地运用。针对这种情况,*年来,关于外语与文化、外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应同步进行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

  2、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师文化意识有待提高:长期以来,较为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对我国广大的英语学*者来说,一直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同时,英语的教学向来也比较重视语言知识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输入。而当今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英语文化方面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储备,也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和再教育机会的缺乏,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更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

  2.2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文化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依据课本采取满堂灌或简单对比教学的方式,把大量有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作笔记等方式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的教与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学生实践不够充足:现今的外语教学体制仍然难以避免应试教育现象和“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情景设置环节有限,课下又没有语言环境,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体会到具体语境交际中中外文化的差异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所以,尽管学生积累了很多文化知识,但不知道在具体语境、特定场合下如何正确、得体、合理地使用外语表达自己,经常出现无效交际,甚至交际不快。

  3、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实际策略

  3.1 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意识的提高: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在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授充分的英语文化信息,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教师就应当具备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力。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国和英语国家文化,通过学*和结交外国朋友等手段来了解外国文化,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改善英语文化教学积极创造条件。

  另外,语言和文化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密切关注西方文化的新动态,不断学*,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文化差异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较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3.2 教学手法多角度、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信息、科技手段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应意识到课外教学也是培养英语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建立有利于学生英语学*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 使课外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取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

  3.3 创建真实环境,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之中,无疑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在课堂上,为了便于教学操作,教师可在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每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实施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或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感受。

  另外,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也是对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很好的检验,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定期举行角色扮演之类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接触外籍教师,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4、结语

  外语教学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言的*得,目标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学*并掌握外语,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文化意识,仍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探索。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3

  摘要:外语教学中不存在能适合各种教学环境的最佳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当前外语教学界表现出了折中主义的倾向,即将各家之长融合在一起。折中教学法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性、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外语教学中的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解释了外语教学中的折中现象,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折中主义,外语教学

  一、引言

  纵观国内外有关不同流派的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与介绍,外语教学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教学法。从国内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十几年盛行一时的交际法都不能被普遍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在对以往教学理念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从最传统的翻译法,直接法到60年代的听说法,试听法,认知法再到70年代后期兴起的交际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又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博采众家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综合化成了外语教学的总趋势。这样一种综合性倾向在外语教学中被称为折中的教学法。

  折中主义教学法也称为综合法,它是一种结合各种方法之优点,互相取长补短的教学方法,它权衡了各种理论、方法、途径的优点且适用于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折中主义在外语教学中表现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结构与功能,传统法与交际法的侧重因时、因地、因人有所不同,是语言学理论,教学途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折中。

  二、折中的原则

  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学*阶段所学语言的目的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期望某种固定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一切外语学*的环境。“每种学*环境必须自己决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对自己的情况最有效、最现实。”(刘润清,1999)正如Stern指出的:“折中观点既未提供任何准则供我们确定熟为最佳理论,也未提供任何原则供我们参照,对当今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全凭个人判断。”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预言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折中的教学法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三、外语教学中的折中现象

  1.折中的教学大纲

  人们以往采用过的语法大纲,情景大纲和意念—功能大纲不尽人意,Bell因而提出“显然需要一种能综合三种大纲的优势,亦即能在正确理解语言形式饿得体运用于交际场合之间求得理想*衡的大纲。”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具有明显的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是吸收了多种教学法之长的教学大纲。此外,这两份大纲的附表中都有词汇表、语法项目表、意念功能表。这从教学内容上规定了既教结构也教功能。因此,这种大纲从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上说,明显是结构法与功能法的折中,语法大纲与语意大纲的折中。教师应根据折中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折中的教学内容

  折中的教学大纲确定了折中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对于外语教学,结构主义主张语言形式,功能主义主张语言的功能与意义。Maley指出,教给一套彼此分离的功能,能教给一套彼此分离的结构究竟有多少质的区别,也还不清楚。折中主义交际大纲指导下的教学,既教结构也教功能,还教运用。理想的做法是将分离的结构、功能和交际情景有机地结合进行教学。具体地说,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我国今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用的教材是按新大纲编写的,对传统的和国外的新理论既不全盘照搬,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国内外教学中用的教材都是兼顾结构与功能,兼顾各种教材编排、教法优点的折中主义教材。这种折中的教材对教师也有要求,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词法、句法及篇章特点,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系统学*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样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和实际需要,补充相应的文化信息,设计具体可行的任务,以保证教学内容有实用性、针对性、广泛性和时代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折中的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以母语组织教学,强调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这种方法在1880年前在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但是由于语法翻译法教学方式单一,脱离实际生活,后来出现的直接法打破了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语法翻译法注重语言形式,尤其是语法结构,教学是在收敛的演绎思维框架下进行的。与其相对的直接法则在归纳思维框架下进行教学。口语是第一性的,语法要通过归纳的方式来学*,语言要用目标语而不是用母语来教。语法翻译法则忽视口语,语法是用演绎的明示的方式来教,语言是母语。表面上两者完全对立,实际上各有所长,在教学上是互补的。教学法的改革给外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随后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中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当代外语教学中人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积极的态度来接*教学方法上的各种现代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具体体现。例如在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时,教师既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也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由教师归纳总结;在分析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和写作风格,同时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的发展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运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法,精讲重要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操练;完成课文的学*后,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引发的问题来设计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辩论、演讲、采访、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要体现其主导性,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保证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效内化。

  4、折中的课程设置:分层次教学

  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是搞*行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接受快慢相同、难度相同的教学,而结果是常常出现差的跟不上,好的吃不饱的现象,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很多院校进行了分层次教学。把基础较差的学生放到一个班,基础较好的学生放到一起。由不同的英语教师任教,专门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为折中主义教学提供了方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对语篇理解的同时侧重语法知识。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因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师更侧重于用交际法,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词汇的用法时,增加大量的口头、笔头练*,以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

  分层次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使其最终能共同进步。除此以外,在折中主义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英语测试手段上也作了相应的变革。测试不仅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其交际能力。力图做到测试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有力促进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当代外语教学中人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教学方法上的各种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折中主义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的一种趋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讨论

  在教材编写原则上,应兼顾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两者同时循序渐进。新的大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一种折中的教学大纲,而新的英语教材是兼顾各种教法的折中主义教材。

  应重新认识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方法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和语言形式,而直接法及后来出现的功能法却忽略了语法规则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衡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语法知识,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意义,但是过度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会使教学变得没有乐趣,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阶段应侧重语言能力,适当借助语法翻译法来培养语言能力并兼顾交际能力。从基础阶段到中级再到高级阶段,侧重点应逐渐从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向复杂句型和篇章结构以及御用原则转移,从培养语言能力向培养交际能力转移,从借助于明示的语法教学进入以交际法为主的教学。

  五、结束语

  折中主义外语教学是当代外语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外语教学在主导的语言学理论、教学途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折中,是在当代外语教学中各派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各国外语教学改革推陈出新的形式下出现的,是语言教学专家和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博采众家之长、广集各家优势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所谓折中,即对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择优选用的.方法。折中的策略适应各种教学环境,它最大的优点是使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受某种特定的教学法的约束,并且能对每种流行的教学方法采取审慎求实的态度,在众多的教学法面前择优录用。在教学实践中,折中主义教学法没有十分确定的原则可依,但教学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总体原则。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对象确定如何选择教学方案,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某种或某几种方法的可行性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Bell R.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 Ltd, 1981.

  2 Stern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樊长荣.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2).

  4 李观仪. 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 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6 王岩. 折中主义的外语教学[J]. 外语界, 2001(2).

  7 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外语教学法相关的几个因素[J]. 外语界, 1999(2).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4

  摘要:语言属于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语教学的目标即是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跨文化训练得以实现,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培养地道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训练;培养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训练的背景与目的

  从跨文化交际训练的历史背景说起,跨文化交际训练发展契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派遣海外出国的外交官,商业人士等人的预备课程。当时作为训练,以授课的形式像派遣者讲授目的国的地理、法律、教育制度、天气情况乃至风土人情。20世纪70年代,如何促进异文化间的交流:

  (一)过渡到目标文化的先行研究;

  (二)实地研究;

  (三)将回到本国后再次适应环境而进行的帮助纳入考虑范围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等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思考和研究。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其间,语言固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文化因素在影响着交际的全过程。跨文化交际训练应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训练,更要能够在感性层面拥有文化共鸣感,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学*之后付诸于实践才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目标。当然,学*异国文化还要与自己的本国文化相结合,只有深刻理解了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异国文化,理解了普遍性方能理解特殊性。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过程。就目前以汉语为母语现学*外语的同学来说,从出生时起就受到汉文化与汉语的熏陶,而在学*外语时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得异国文化,通过切身深刻体验,促进文化底蕴的形成,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自然流露,不是汉语式的外语,如此,就是形成了跨文化意识,就是掌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训练方法都可以单独实行,但就目前的课堂模式而言,仍需结合多种因素加以考虑,如学生的上课时间、授课目标、教材等。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训练中基础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从宏观上认识跨文化交际训练的特征。最早普遍实行的是以信息,知识学*为中心,同时兼顾目标文化的意识水*与无意识水*的授课方式。自主学*形式也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的另一措施。学生自主使用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从而能够说明某一行为模式的特点而进行的训练。通过异国文化的原因归属法,即“同型归因”的方法进行训练。具体的方法为:归属训练,训练理解并说明目标文化的行为模式的原因、特点。其次,站在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中解读因异文化间的交流接触而产生的误解、摩擦的案例,并从选项中选择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体验学*形式因其有各种形态的存在,因而也被广泛使用。体验学*法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阅读异文化交流间引起的问题,小组间相互分析,交流讨论,针对事件的具体问题,可进行角色扮演来找出摩擦的原因,又叫做文化认知训练。从小组为单位的训练延伸出DIE训练方法,对于搜集到的异文化间交流引起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叙述与描写(Description),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本国文化与目标文化间的不同意义进行对照并解释(Interpretation),进而进行评价(Evaluation)的训练方法。同时站在目标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容易捕捉到文化的相对性。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模拟实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时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Barnga:通过使用扑克牌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参加者通过再现情景的方式表述异文化交流间遇到的状况,而后,主持者一边回顾发生的情景,一边分析所能体会到的价值观,情感层面,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思考本国文化在此情景中的影响。

  (二)Bafa-Bafa:参与者分别划分进两间教室,分别教授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与风俗*惯,一段时间后,让他们相互交流,体验异国文化。比如,交给一组寒暄时身体不要接触到对方,而另一组则被告知寒暄时应互相拥抱,以示亲密友好。然后,要求与另外一组相互寒暄。

  (三)Ecotonos:是第二种方法的升级版,将参与人员分成3组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跨文化交际训练之后,以主持者为中心,进行动作的重复,这时,参与者也跟随再一次回顾自己所想,所学的内容以使其意识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对外语教师就如实验中主持人的角色。除了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材之余,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之余多接触外国最新流行事物:如电视剧,电子书等。还可以多与外国朋友进行互动,互发邮件,这些交际有时则对外语书写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还要在脑海中将中文转译成外语,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跨文化的思维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训练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异文化训练是以体验式学*方式为中心,知识学*兼而有之的一种训练形式。与个人的成长、异文化间的练*体验、学*是有划分出具体区别的。要求学生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自己体会跨文化间的差异,冷静思考、思路清晰、情感细腻。当然,教师在训练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目前所处的知识阶段,设置学生不曾接触的场景,唤起学生的自主学*性,再融入了语言环境的氛围中学*语言。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语言,同时熟悉了语言所处的环境,进而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人际关系领悟的层面,使用地道语言且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刘兴宇.跨文化训练与跨文化适应[J].文化与传播,2013(7).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5

  一、外语原声影片对于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外语沙龙的外语原声影视服务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言学*情景,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促进了读者对不同国家的*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读者语言交际能力。经典的电影语言大都通俗易懂、简洁明快、人物语言性格化、幽默生动等,特别是很多人们熟知的经典对白、常用的谚语、地道简洁的口语,如Can’tteachanolddognewtricks(老狗学不会新把戏);Takeahike.(走开;别烦我);Don’tbyfussy!(别没事找事!);Youmadeit(你成功了!);Whothehellareyou?(你是何方大圣?):MindYourbusiness.(少管闲事)等。

  二、外语原声影片对于外语学*兴趣的培养

  外语原声电影具有趣味性,真实性的特点,能够为读者外语学*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解决抽象的理论问题,降低理解难度,吸引学*注意力,激发读者求知欲,深受广大外语学*者的喜爱。原声影视欣赏,能够视听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感受影片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纯正的发音、正确的语音语调、别样的社会文化,使读者在欣赏影片同时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的文化*俗和风土人情。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外语沙龙外语原声影视服务有助于语言学*者增强语言学*的文化积淀,提高学*者的学*兴趣,激发学*热情。《论语雍也》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谓的“乐”,即是指兴趣。兴趣是学*的动力。电影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兴趣要求。一旦对学*产生兴趣,读者自然而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去学,学*就不再是一种重负。原声电影中有些经典台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比如《阿甘正传》中台词:Miracleshappenevery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乱世佳人》中台词: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要看过就能够脱口而出,这说明影视欣赏对于读者语言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利用影视欣赏,音像相结合的学*方式比单一的学*方式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电影语言都来自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通过原声影视欣赏,可以使读者直观了解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不同国家社会生活*俗、历史文化知识,冲破跨文化语言学*的障碍,能更好的理解、恰当的使用所学语言。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外语沙龙提供的原声影视服务,影片不提供字幕,需要靠读者的语言水*和语言能力理解片中的台词及影片主题,读者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能够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最终真正掌握所学语言。外语原声影视服务是外语教学的有效辅助,把外语原声影视服务与读者外语学*有机结合,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研究,使读者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外语学*与实际应用中,为读者的外语学*提供更多帮助。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 (菁华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1

  摘 要: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阅读语文生态道德教育,并提出了几点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道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小学语文阅读素材的作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挖掘学生学*语文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生态道德教育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这一学*主体开展的学*语文知识的活动,学*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生物和生态环境知识,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在这一教育中,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形成了多层次的互动,因而开发了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价值。

  二、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这一教育新课题,教师应该多加探索,不断实践,促进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1.依托阅读素材,感知美好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素材中有很多被附上美丽的插图,还描绘了美丽的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素材的道德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感知美好的环境。例如,在学*《山中访友》时,教师可以利用阅读素材中的插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古桥、溪水、山林、悬崖等自然美景,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好会在学生心中唤起感觉,这时再来学*课文,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中美好的景物,如草原、森林、田野、城镇等,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环境的美好。

  2.依托文章亮点,激发生态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可以依托文章的亮点知识,激发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一些是借景抒情,有些是托物言志,还有一些是借古讽今等,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的写作手法,抓住文章的写作亮点,向学生上一次生动的环境教育课。例如,在学*《白杨树》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白杨树与边疆战士的关系,学会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对白杨这一景物产生崇敬之情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周围景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心中燃起对环境的赞美之情。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还可以借助于课外活动形式,如减少制贺卡送祝福数量、312种植行动、保卫山林拾垃圾、调查水污染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保护道德意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翟耀春.小学语文生态教学的思考.黑龙江教育,2012(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利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黄绍业.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广西教育,2005,(28):3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3

  一、教给方法

  放手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阅读与思考,那么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可以真正放手不用管了?当然不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阅读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模式,他们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思维和阅读*惯也没有真正形成,所以还需要我们教师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说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这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题目,我们会有不同的阅读策略。而学生年纪小,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精读,什么时候该略读,什么时候该速度,所以就需要我们一一指导,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会更加高效。只要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

  二、设计活动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阅读,他们对阅读一时存在着新鲜感,但是如果我们不变换形式,只是一味地以一种形式一遍遍的阅读,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兴趣,感觉到枯燥和乏味,阅读效率就会低下,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设计各种活动,变换形式,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使他们从形式的多样化上进一步步爱上阅读。比如说,我们可以举办讲故事大赛,每周都要竞选故事大王,让学生将自己本周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其他学生听,从参与竞赛的学生中选取故事讲得最好、博得掌声最热烈的学生荣任本周故事大王,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的刺激下活跃起来,对阅读会兴致大增。或者我们也可以定期举办作文比赛,阅读交流会等活动,因为只要是阅读量比较大,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水*一般都不会低,所以举办作文比赛可以适当的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去阅读,去积累素材。而阅读交流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阅读方法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多交流经验,总结经验,及时改进自身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

  此外,阅读并非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是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仅仅靠学校教育,学生无法稳固已形成的阅读*惯和阅读方法,所以就需要将此拓展到课外,也就是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要求学生家长积极与学校教师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时少看点电视,多看点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书的*惯。教师也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与家长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形成的阅读方法和*惯才会得以巩固。

  三、总结

  以上我们从树立榜样、放手阅读,营造自学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书思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爱读书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实最简单易行的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还是我们的笨方法———多读书,因为只有多读书,扩大阅读量,才能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扩宽学生的阅读面,增长学生的阅读知识和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4

  一、激励学生循环阅读,体会阅读素材趣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多多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循环阅读的方法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各类异样的需求。因此,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室中时而响起的幼稚阅读童声不仅是对课文的阅读,更是学生学*知识状态的展现,并且从某一种意义层面来说,这种循环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划精品课堂,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课堂策划包含内容十分广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与内容提问等方面,以上内容的整体协调才可以帮助老师创设出精品课堂,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深化。就拿《画杨桃》这节课程内容来说,老师提前要规划好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其次借鉴文章精髓于课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开展提问环节等告知文章深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注重学生读后表达,升华阅读教学目的

  经笔者研究发现,每一节阅读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章结构和深意,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一个升华,也是保障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比如《七色花》这一篇小文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话,希望实现什么愿望?”等类似问题,小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且也在读后表达的过程中升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总是归结于有效教学,并成为每一位教学老师的奋斗目标,当然对于小学老师也不例外,细细研讨阅读教学细节,发现其处于多元动态的状态之中,需要老师既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善于运用优秀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希望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5

  一、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之中,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学*方法也不够正确,在思想上也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针对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进行了如下总结:一方面,缺乏拓展阅读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普遍认为所谓的阅读就是对于课本、教材的阅读,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以教材本文为阅读对象,更有甚者,将课外阅读定义为阻碍学生提高成绩的“闲书”,在课堂之上大加制止。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在日常之中的应用也就更加难以实现了。另一方面,拓展阅读方向单一,很多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对于课堂阅读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对于课本的讲解之上,即使进行拓展阅读也往往是停留在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之中,例如,对于古诗《静夜思》的讲解,往往是对于作者李白的简介、生*等进行拓展,对于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加以陈述,或者是针对诗歌之中月亮的意象进行解读,这种授课方式,不重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比较阅读性质拓展更是少见。此外,也包括拓展过多的现象,在小学语文课程之中,每一篇选为课文的文章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与背景,如果任课教师将文章的所有背景进行介绍的话,其知识面之广阔,想来不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容所能完成的,这种大规模背景知识的讲解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将会扰乱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也会阻碍教师在教授中的有效信息的传达,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分析的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之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其效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中充分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对于拓展阅读的重视,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对于阅读的认识。及早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教材与相关材料的挖掘,针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收集拓展阅读的材料与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学*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其次,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阅读方向多元化是以课本与教学大纲为主要内容,不断地拓展阅读范围,小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生长发育期,对于世界还充满了好奇,但是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同时阅读能力比较差,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各学科课程资源,以其他内容为教学背景,从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之中建立起对于知识的所求性,加深对于阅读的理解,最终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形成*惯,更好的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悟以教材为基础的魅力与文化根本。再次,精选拓展阅读材料。精选阅读材料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之中进行讲解与挖掘。一般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对于学*的基本动力所在。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拓展阅读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从教师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我的拓展阅读材料,最后到自己主动收集拓展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与信息。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的兴趣。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中,笔者从其现阶段发展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阻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的有三个部分,即为缺乏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单一,拓展过多;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精选拓展阅读材料。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发展。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2)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 (菁华3篇)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1

  [摘要]

  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方面的误解与冲突,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做好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工作。本文简单阐述了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分析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些年来,伴随“汉语热”的盛行,越来越多人愿意学*汉语。2005年,我国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今后的发展战略将从国内转为国外,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请进来”到“走出去”,现海外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实施对外汉语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又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跨文化意识概述

  跨文化意识是基于文化意识而形成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意识即指对于文化思想体系的见解或整体认知,跨文化意识即指在面对与本民族文化或意识存在一定冲突的风俗*惯或现象特征时,能够对其产生充分认知,并适度包容和接受。在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当中,倘若人们缺乏了这种跨文化意识,其就会出现明显的语言交际障碍,或是因缺乏相应的文化环境而引起用语失误、理解失误等现象。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对外汉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

  因文化的差异,国内课堂管理与国外课堂管理有着较大的差别,如美国课堂与*课堂,因美国文化突出个性,强调个人主义,也鼓励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多关注自身需求,而极少考虑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因此,美国课堂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而*讲究“以和为贵”,更照顾多数人的利益,因此,*课堂上多注重兼顾整体。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就可能会引起课堂混乱,及对某些课堂活动的误解,也就无法很好地管理课堂。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化间的差异,明白不同文化都需要理解和包容,有利和谐课堂地创造,也就便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

  (二)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为能保障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水*。外语教学是一种以跨文化*台为基础的语言交流,对于不同的学*群体,因文化差异的影响,其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若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就无法理解汉语言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无法理解由于这种差异所引起的矛盾与冲突,更别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三)有助于协调对外汉语教师的人际关系

  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步实现了自“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对外汉语教师深入他国实施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汉语知识的责任,而且也肩负着传播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基于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外的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不会产生交际障碍,但不同文化、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则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和矛盾。为适应国外生活与工作,对外汉语教师就必须避免误解,化解矛盾,而这就需要教师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不仅仅指对学生教,而且还包括对自身的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外汉语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更好地处理自身人际关系。

  (四)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的文化交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在其不断的发展与应用当中,会因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交往也愈发频繁,在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冲突现象。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同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困难,部分甚至还会产生文化歧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传播。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地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了这些矛盾与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明白了不同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这非常有利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自然也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当中的很多特殊文化现象表示理解,在课堂教学当中,也能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

  教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学生,其就相当于外国学生学*第二语言,犹如我国学生学*英语,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拥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外国的民族文化意识及语言*惯,既是作为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也是过渡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桥梁。因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

  (二)营造交际语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语境的营造对于语言的学*而言非常重要,俗话说“入乡随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当地的民族文化,也能发觉并自觉纠正自身不良的语言*惯。因此,在实施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相应的交际语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相应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讲到*的风俗*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风俗*惯的小短片,这样既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的风俗*惯。若有条件,还可直接带学生亲身感受相关风俗*惯的活动。如对于春节,可直接在春节期间带领学生感受我国春节的一些风俗*惯,如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放鞭炮等,一边体验还可一边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典故和其所包含的寓意。通过为学生营造交际语境,既加深了学生对我国传统风俗*惯的印象,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有利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水*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跨文化素养培养

  所谓意识决定行动,为有效克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保证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具体地,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因其地域、发展历史、思维方式等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学生必须要能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并对其表示理解与包容,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学生可以不认同,但绝不能排斥。第二,重视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性别、年龄、所处的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及表达状况,学生应重视分析语境,并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第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好奇心。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着巨大的探究精神。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利用此点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母语文化的过程当中,可有意识地与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以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学*相应的语言思维*惯与文化行为。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效率。跨文化交际不仅体现在语言教学上,而且也体现在非语言教学方面,如姿势、身势等,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也明显不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从各方面着手,实施对外汉语的教学。由于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差异较大,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因不了解我国民族文化而无法理解某些汉语的真正涵义。此时,教师就有必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依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汉语教学内容当中所包含的一些具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在教“望子成龙”的成语时,可采取比较法,分别为学生分析西方语言与我国语言当中“龙”所代表不同含义。在西方语言环境当中,“龙”多表示邪恶,而在我国,“龙”有吉祥、高贵之意,两者在形象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很直观地认识到原来“望子成龙”是具积极含义的。另,语言是表现文化的一种载体,语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势必会与文化产生关联,基于此点,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还可采取关联文化教学的方法,将所要教授的文化现象与音乐、雕塑、绘画等进行结合,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欣赏、发表自身审美意见时能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语言环境对于同种艺术的不同认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又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而要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其认识并包容汉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正确认识到自身角色地位,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传授汉语知识,更要勇于承担一定的文化传播责任,以让外国人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梅艳.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6(10):220.

  [2]董一歌.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义[J].才智,2015(1):222.

  [3]*.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13):180,182.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2

  一、中华才艺有助于中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有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有形象生动的剪纸,还有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和民族乐器等形式。这些中华才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智慧结晶。我国在国内外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汉语推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中华文化传播的过程。在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华才艺课,有助于汉语学*者在学*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二.中华才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华才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形式简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课多局限于剪纸和书法、*结、太极等课程。这主要是受到以下条件限制。课堂限制。太极拳虽然不需要工具,但是对教学场地要求较大,由于是班级教学,不适宜室内进行。而书法需要笔墨纸砚等工具,教学时也需要一定的场地书写。教师限制。中华才艺门类众多,内容庞杂,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国内高校中,承担留学生中华才艺的课程教学的老师多是有某方面中华才艺特长的语言学、文化学的教师,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会什么才艺就上什么课,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在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力军是汉语志愿者,这些教师绝大多是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在派出前,接受短期集中培训,基本掌握了一种或两种中华才艺,但是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汉语教师在教授中华才艺多采取讲授法和视听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述中华才艺的相关内容。视听法是通过视频、音像和图画来进行中华才艺教学。讲授法虽然可以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但是中华才艺是一门技能课,学生仅仅听教师说不够的,要掌握一门中华才艺更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视听法能够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但是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亲自教学指导。

  3.考核简单,流于形式。中华才艺的课程考核比较困难,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难以量化。有些学校开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作为放松娱乐的手段。这些汉语学*者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华才艺的的技能,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也就达不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4.国内重视不够。我们在希望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中华才艺传播中华文化,但是在国内的'高校中,中华才艺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但是国内高校中大多将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学*,并且集中在少数专业中。课时少,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实际操练机会少,在教学和考核中也是流于形式,这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中华才艺教学的现状。所以,多数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中华才艺的技能。国内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对中华才艺知之甚少,这样的现状难以为我国在国际上推广中华才艺提供有力的保障。

  5.教材缺乏。综观国内,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的教师不多,所以真正实用的教材也就少之又少。

  三.中华才艺教学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在其本科阶段,加强中华才艺的教学比重,严格进行考核,确保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或两门中华才艺。在汉语志愿者选拔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某种中华才艺的候选人。

  2.编写和选择合适教材分别组织各类精通中华才艺的专家编写合适的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阶段,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对应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生选择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的应以趣味性为主,教学内容为高年级学生,应以技能性为主。以书法教学为例,低年级学生的教材应以书法欣赏为主,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则要加入技能训练的内容。

  3.加大国内重视程度,完善课程设置。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其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很多高校并未开设中华才艺课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开设形式多样的中华才艺课,满足学生的学*兴趣。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或者来华留学生,学校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开设课程,例如西北地区可以开设民歌类课程,而西南地区可以开设一些民族舞蹈类课程。

  4.举行各种形式竞赛,激发学生学*兴趣。目前“汉语桥”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汉语、了解*的重要*台,在*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其中就包括中华文化技能的比赛,优胜者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来华留学奖学金等奖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策划一些中华才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者学*兴趣和学*热情。中华才艺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们必须对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中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使其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3

  论文摘要: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是这一学科稳步发展的生命线和助推器。正如其他的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肩负者神圣使命的国家工程,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课外环境因素这个角度为切入点,来认识其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各种影响,并借此来探寻相应的对策,以求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课外,环境,留学生

  一、引言

  *十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也逐步升温,作为我们民族事业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在当下,唯有高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才能使我们这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跟其他教学工作一样,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笔者在此尝试从课外环境与教学的关系来做探讨,提出几点拙见,供同行考议。

  所谓课外环境,即课堂教学以外的条件和情况。相对于课堂上人为刻意营造的小环境而言,它是比较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了,这里的语言材料鲜活、实用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学*和锻炼交际能力的大好场所,因此,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强化,使他们学更好更快地*汉语。开外的环境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助于汉语学*的业余生活条件,如果以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学生体验过的鲜活语言素材和他们的课堂学*内容相结合,定会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对教学实践并非都是有利的,它也有弊端,因此,我们既要营造氛围环境,也要适应环境,还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外环境、力争做到扬长避短。然而,在对外汉语研究中,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究竟哪些课外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如何利用?哪些又应该避免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认识。

  二、课外环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课堂外,学生的活动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我们探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我们将这些学生的课外生活环境进行合理归类,在尊重和互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工作,这是可能的,对辅助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学*汉语,更能体味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快乐,这对快速掌握汉语将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如何利用课外的环境因素,来帮助留学生更有效地学*汉语。

  (一)给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校内活动环境,对他们学*汉语是十分有益的。在课外,很多学生会组织或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以合适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交流的活动*台,如:汉语角、汉语桥等。在这类活动中,最好能有教师或者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辅助协调,促进大家积极参与交流和学*。老师主要是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对于一些突出问题做出相应地指导。在这其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鼓励大家不要怕犯错误,勇敢地交流,并肯定和鼓励进步者。对于那些不影响交际理解的语言问题,要抱以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多地干涉,让学生在自然交际中自觉发现并纠正自己失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纠错。

  在这类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竞争意识进行积极引导。比如:东方的日韩留学生与西方英美等国留学生在性格和思维上差异较大,各有优长,可以让善于积极表现的英美学生去鼓励和刺激那些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增进他们的汉语学*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能增进友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像这样的活动,具有生活的真实素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二)儿童学*语言时,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周围的语言交际环境对于他的语言面貌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留学生的韩语学*也是如此。在课外,很多外国留学生也会结交*朋友,一起去旅游,购物、闲谈等,这样较自由灵活的汉语交际环境也是学*和提升汉语水*的好机会。在这过程中,如果利用周边良好汉语交际环境的方法适当、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

  曾经有一个来北京学汉语的北美留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转北京的大小胡同,体验真实的百姓语言生活,他很快就学到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这样的汉语学*体验方式体现了交际环境的必要,增进了学*的动力。当然,汉语学*不是都有北京这样的条件的,但这种课外交际环境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可以结交一些性格开朗,普通话较好,善于交际的*人,这会对他们的汉语学*生活带来很多帮助的,在这样的交流生活中,他们会知道自己需要学*生什么有用(如购物用语、打的用语等),差距在哪里(如量词误用、语气失误等),这对课堂教学也是正面的回应,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学*提高。除此之外,在这种环境中,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运用汉语的语感,还可以学*到很多的交际技巧和文化知识,对于完善他们的口语交际技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室氛围,提供适宜的饮食安排,这对留学生的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留学生初来*,肯定想念家乡,在饮食、气候、住宿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些不适应的反应,甚至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加之汉语可能与其本族语言甚为不同,也会产生对汉语学*焦虑感,我们可以从留学生的身心入手,在饮食生活及居室条件为他们的学*着想,尽量提供方便,使之能专心与学*。

  在留学生的住宿和饮食安排中,在尊重其民族*俗和特色之外,我们也可以增添一些适宜的*元素与之搭配,让他们能在自己的生活小居室中就能感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熏陶与交融,从中找到一些共鸣点和兴趣点,逐步适应汉语的学*生活,消除焦虑、思乡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生活的居室环境和其他接触较多的环境中多予以人文关怀,如: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鼓励用自己喜欢的*元素装饰寝室,适时组织寝室活动等。另外,在一些细小的环节,如中西方装饰品的选择,色泽的搭配等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了这些人文化的后勤工作,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在较舒适的环境中全心学*汉语

  (四)加强对留学生网络汉语学*的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利用网络*台进行学*、工作和交流等已十分频繁,留学生的汉语学*生活也不例外,除了在课堂上有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每题进行教学之外,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也会用到网络这种现代工具,他们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时尚,或用它来了解*文化和交朋友等。正因为网络世界资源丰富性,所以,如何做好这一领域的汉语学*指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利用网络学*汉语现在也已经是一种新型的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开发更多更好的汉语络资源,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建设网络汉语课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对于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学*汉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资源。汉语教师在教学之余业应做一些引导,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网上学*汉语和了解汉文化的途径和技巧,甚至可以留一些这方面的课外作业。是当地引导他们建立一个网络学*交流的*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台,积极向课外的网络拓展汉语学*空间,增加汉语学*的容量和途径。

  (五)在引导留学生利用课外环境学*汉语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之体会到因需求学,学以致用的快乐和益处,。将所学汉语知识最终转化为具体环境中的交际应用能力,,会用才是目标,灵活运用是最高最高目标。如:学*了汉字,可让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认识街名、店铺名字等,看是否有些写法不一样,不妨天天都可以作一点这方面的作业。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听广播、看报刊,拓展学*汉语的渠道,在这些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遇到了问题,在学*中才会针对性地学*,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这样,便可以促使主动多渠道地学*,也能让他们养成勤问多查的语言学*好*惯。但也要注意一些不规范用语的纠正,特别是一些广告语中的用语用字,要尽可能避免这一负面影响的发生。这样才有好效果。

  三、结语

  我们在探索课外环境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时,一定要把握各个环节的尺度,意识到课外环境因素对汉语教学重要性后,还须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个环节的关系,使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因此,这些细心周到的工作都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索认识,以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正如前面所说,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笔者知识从头课外环境这一角度作了一点探索,笔者认为,我们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时,要有学科系统全局观念,要从长远考虑,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培光:语言和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7 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 史教资料2008;

  8 吴小雪.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3)

——会计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 (菁华3篇)

会计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1

  摘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挑战,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中职会计教育的意义

  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等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打破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多方位诠释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接受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经济业务复杂的变化过程、会计技能的操作要领等。以中职会计教育中的“凭证和账簿”为例,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更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外观和内容以及其填制、更正、装订、归档等流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能对照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除了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的运用外,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课后复*、作业完成、新课预*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可能,比如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会计知识微课,主题突出、用时短、趣味性大,可以有效的帮学生课后凝练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再比如线上练*系统,可以分类统计学*情况,及时反馈学*薄弱处,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二、信息技术对中职会计教育的挑战

  (一)因信息技术产生的教学矛盾

  互联网的大力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几乎人人具备联网条件,互联网给学生的生活学*带来了便利,但也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游、网络文学、网上购物等等,而且有不分场合时间的倾向,熬夜上网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引起了学生上课期间精神不济甚至是上课睡觉,而且哪怕有明文规定限制上课期间玩手机,部分学生依然控制不住偷玩手机的冲动与行为,以上种种违背了学校办学的宗旨和纪律管理,给课任教师的控堂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学工作开展不顺畅,也使得该部分学生自身学业落后,严重的甚至是不能顺利毕业。

  (二)因信息技术催生的就业压力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在信息化的大环境里,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提升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报告。因此,作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水*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当前的现状是,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善于利用互联网丰富生活娱乐,但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领域的应用掌握的并不熟练,从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办公自动化、财务软件等课程的学*表现,即可发现他们对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不高,比如极少数学生能熟练运用Excel表格制作工资表、固定资产折旧表,更有很多学生在财务软件操作中无法准确把握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导致出错时无从下手。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育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对推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建设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研讨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体来说,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中职会计教学的应用策略有: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如何避免学生上课期间心神旁落,一心挂念玩手机或是偷偷摸摸屡禁不止的使用手机?堵不如疏,既然学生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兴致盎然,不如转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年来,网上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微课堂、在线教学软件等的出现,给教学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因此不必把智能手机视为洪水猛兽,它既是玩具也是工具,教师可选择让学生利用手机联网,在网上进行教学目标的学*和在线作业的完成,让手机从“低头的玩具”变成“抬头的利器”。这样做,一来可以控制学生使用手机做与学*无关的事情的时间,二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动态并加以引导。以“会计科目”这一会计课为例,在蓝墨云班课APP里导入课堂练*,让学生使用手机在线答题,判断经济业务内容适用的会计科目,教师可通过该APP,引导、了解学生的学*情况。此外,还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联网查找并整理会计课程学*需要的信息,比如:布置学生课后制作“税收政策变化小表格”比赛,激发学生借助网络自主自发的学*新知识新技能,给学生的学*途径指引了新的方向。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相当多的专业用语,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仅在语言上予以解说,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比方说原材料,会计上解释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这样解说学生对原材料的理解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而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图片等具体的形象举例某类型工业企业业务中出现的各种原材料,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接受原材料的定义,对原材料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学*效果相对于单纯文字描述更好。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够更具体的展示教学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学*,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经济业务的案例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比如说讲授提取现金的业务流程,首先把办理业务的情形以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跟着多媒体展示逐一观看业务流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学*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对业务的办理及核算也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教学及实践应用

  当前财务工作的发展前景是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核算软件课程的授课力度,强化学生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举措。措施有三:

  (1)科学设置财务软件课程的周课时计划,在学生学*了《会计基础》课程,对会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及实务基础后,合理安排财务软件课程的周授课课时,引导学生学*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

  (2)建立学*小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会计核算流程,增强学*财务软件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财务核算流程,在合作互助中加深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以赛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会计电算化比赛,从校级比赛开始,动员学生在比赛中交流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查缺补漏,提升会计电算化能力。

  (四)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就业能力

  信息社会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但要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有相应的有助于会计工作开展的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应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水*。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数据,以商业*利息计算为例,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利率×贴现期限,给出工作案例,要求学生运用Excell设置计算公式,并录入数据导出最终的结果。再比如说,可以要求学生以ppt手段展示其作业、使用扫描仪向同学指出记账凭证的填制正确与否、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找整理需要的知识等等,通过*时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ofce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及财务软件的掌握等,多方位熏陶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化竞争能力,更好地步入职业生涯。

  信息技术对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显著的意义,能够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的理论传授及实践的多形式展示,使学生既能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应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本身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作用,和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由教师来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进度和学*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带给学生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其最大助力。

  四、参考文献

  [1]赵浩容.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学*·下旬,2013(9).

  [2]费蕾.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6):192-192.

会计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2

  一、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偏低

  在会计知识和技能迅速更新的时代,大部分学校仍然沿用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形式僵化,课堂氛围低沉,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加上大部分老师都是以教材为依据,没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教学内容生涩,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率偏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科目孤立存在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财务、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各个科目之间的交叉与衔接。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往往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如《经济法》和《税法》两门课程,在讲课内容上有不少重叠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来安排,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学校的资源。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如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科任老师会认为财务管理科任老师会讲,而把这个重要的信息过滤掉,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缺失,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困难。当然老师之间在授课之前的交流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3.对学生职业规划和高端能力的培养不够

  会计职业规划就是对会计职业生涯乃至会计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只是在课程介绍中进行简单介绍职业规划,学生在学*生涯中并不清晰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不知道怎样去定位自身。毕业后则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缺乏全局的企业管理观念和事先的筹划理念,在如何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解决日益复杂问题,进而参与经营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尤显不足。

  二、学校改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为提高学校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从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探索问题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技能。另外,老师还应及时关注会计领域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接收到最新最前沿的信息,使会计教学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2.改革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为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学校应将各个独立的专业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授课,减少专业课的数量,增加专业课的综合性和深度。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负担,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来学*其他课程。其次,增设一些社会学科、文史类等课程,如《职业道德》、《商务礼仪》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有用人才。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在大三一年,针对不同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材施教。

  3.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过程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学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认知实践、课程渗透实练、企业见*和顶岗实*等多个方面展开,使实践性教学活动从间断性、局部性、单一性向连续性、整体性和立体性过渡,使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另外,开展“N+0.5+0.5”的教学模式(N指在校学*的2或3年,第一个0.5为半年的企业顶岗实*期,第二个0.5为半年的毕业实*期),在第一个0.5年里,学生应该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实*,每位学生应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和一名企业指导老师,在第二个0.5年里,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自行选择实*和就业单位。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实*动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实*的作用。

  4.模拟创业,组织专题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高端组织能力和职业规划,各学校应对学生的会计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尽早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爱好。各学校也可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学生社团等组织力量,举行企业模拟经营大赛,动员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际竞争中学*掌握财务核算及相关筹划管理的知识。老师也可利用学生模拟经营或实际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专题教学,并补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学校会计教学应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3

  1概述

  作为为各行各业提供管理人才与智力支持的高校会计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会计教学培养的方式在学术界与实践界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会计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在这些高校中展开。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群体,如何应对全面改革中的大环境对会计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成为了外界以及教师群体本身都在探讨的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对象和目标与高职等职业教师有所不同,怎样找准自己的方向有的放矢的迎接会计教学的挑战是横在教学质量面前的一座大山。

  2国内研究情况

  会计教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逐渐改革推进着,国内关于会计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上进行的,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职业教育的立场来进行的,鲜有的从教师的视角去研究会计教学体系的建设基本也是站在中职、高职教育改革的立场来讨论的,譬如熊玉红,戚英华2010年6月在《*商界》中“试论会计实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从会计实训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其应具备的素质及及培养途径;张跃红2010在“会计实训教学及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中,讨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并针对会计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在培养“双师型”教师。

  3本科会计教学的挑战

  3.1界定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本科的会计教学与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本科的会计教学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更多的考虑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会计职业教育要求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更多的考虑学生要有“必需、够用”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同,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参考但却不应该借鉴职业教育。其次,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管对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如此,实践教学在本科会计教学当中的地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的过程,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时数的比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同样应避免实践教学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中。了解了本科会计教学的特点,在界定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才不至于迷失于当前的短期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学生长远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设计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科生从高中生升学而来,在高中主要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科的会计教学方式在选择仅仅继续采用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二是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三是以发展健全人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怎样运用已有的教学模式、方式,创新适宜于本科会计教学的特有模式、方式,是广大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3.3本科会计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正如本文在开始中提到的,我国会计政策制度正进入全面改革的时代,我们所在的会计工作的大环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这也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内容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科会计教材的更新速度、本科会计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

  4大学教师的应对方法

  4.1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研究。面对会计教学中的挑战,大学教师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流群体,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以期推进会计教学的实际工作。

  4.1.1加强研究界定统一的本科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会计教学内容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主要针对会计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或实训内容进行着。现阶段可以将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会计理论教育与会计实践(训)教育,对于会计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且已对理论教学的基本课程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仍然缺乏研究,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关于基本内容的有效共识。本科会计教育工作不同于高职等职业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切不可照搬或借鉴职业教育。通过对两种教育方式间加强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确定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

  4.1.2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的探索研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在教育中传播最广的一句话,大学的基本教育模式,从最简单的传授知识,到现在的翻转课堂教育法,无不是人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知道怎样去学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本科会计教学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由重视原理记忆变为重视原理应用,由注重问题结论变为注重发现问题,结合会计学专业极具实用性的特点,尝试与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方式的研究,以期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惯,进一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4.1.3加强更新教材内容的研究。随着我国会计全面改革进程的深入,带来了会计准则、制度的修订,随之而来,我们用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也应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有丰富会计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之间可以组织起来开展对教材更新的研究,通过教师间按专题聚集分工、备课、研讨,加快编写一些结合新情况、突出实际操作的补充教材,以期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会计改革动态,传达一些会计热点问题和新出台的会计政策,以达到思想上的同步。

  4.2拥有“双师型”资格。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中流砥柱,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一般多来自于各大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属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模式。会计学作为应用性学科,既需要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支持,也需要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在高校中广泛认同的对会计专业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的要求对大学教师而言仍然有必要。所谓“双师型”即指高校教师资格和会计师资格。高校教师资格是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本科会计专业教师从事会计教学的前提,体现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能力,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认可;会计师资格是我国对会计人才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类别上进行的认证,体现的是中级会计实践能力,是对具备一定处理实际会计业务能力的认可。“双师型”的提出最初来源于高职教育,但现在在所有的会计教学中已成为基本共识。

  4.3参与会计实践工作。拥有了会计师资格说明了在取得资格证的时候,这些教师具有了一定进行会计实践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继续强化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能力只会被弱化,并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没有到过企业参与真实会计工作的教师,缺乏对会计工作现实流程的感性认识,在会计教学工作中传递理论知识难以深入浅出,进行实践指导难以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正因如此,从事会计教学的大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科研之余在学校认可的情况下,寻找机会积极的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同时,也可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校外高级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培训和教学实践锻炼后,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将书本知识与会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5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会计大环境,从事本科会计教学的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研究时应积极地尝试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科研水准。同时,也要通过会计专业资格认证和工作实践,与会计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保证会计教学质量。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菁华3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思考论文1

  新课程改革中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目的的叙述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并且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也是学*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所以笔者认为,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应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精心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要认真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这本书的实验,分析实验目的,研究实验特点和理解学生认知上的不*等,从而巧设实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以唤醒学生要求投入实验的迫切愿望,进而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验,这在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如:在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性质》的[实验2-3]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教师马上提出问题: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它与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同吗?如果不同,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悬念,学生迫切需要观察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规范地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此时此刻的学生,无不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比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谓是轻而易举。这一课学生在兴奋中开始,势必就可以取得一个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最佳教学效果。

  二、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1.变演示实验为部分学生演示实验

  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难度不太大、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安全的实验让部分学生来演示,当然实验前要先让学生预*该实验,有时可以让要进行实验的同学预做该实验,充分掌握实验后才进行。

  例如:在处理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的[实验3-1]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讲台上下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比较简单、安全、药品消耗量不大、过程不复杂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尝试。例如:在处理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时,我将学生领进实验室,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密闭容器里跟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托盘天*上进行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真切地感受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确实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然后又让学生在托盘天*上做一个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根据天*指针的偏移情况,寻找质量关系,分析确认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等等。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堂课上对“质量守恒”这一定律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自然地对下一课题化学方程式的配*作好了铺垫。

  学生实验,我也作了一些尝试,变过去的“预*、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进行问题的讨论、评价与交流”的程序为:“做好预*报告,充分设计好自己想做的实验,交老师审核批准后,进入实验室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各组分别记录自己的实验现象,寻找自己的问题,然后各自解决”。实验时,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引导,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例如:教材中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我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放手给学生做的(当然,选择这个实验进行尝试,是因为这个实验安全、可靠)。实验的头两天便告诉学生,此实验可自由设计,但不能离题,设计时许多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没有做太多的变动,但在性质实验中却作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动。在自行设计实验时有少数同学别出心裁,所列出的提纲远远超出了教材要求的步骤:有的增加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验证实验;有的想亲自验证课本给出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有的想用小动物做一个验证二氧化碳不可以帮助呼吸的实验;有的想做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异同的实验;有的同学受我上课时的启发,建议老师可否同意他们用石蕊试液先制几朵小花,来完成“紫花复活”的实验。当然,课本中要求的实验他们也不能放过。在做计划的时候许多同学将一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两课时也完成不了,甚至有同学明确向老师提出要求:这个实验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虽然不太符合实际,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了鼓励学生的学*积极性,我尽量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首次有这样自由的机会,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兴奋得不得了,课后频频向老师要求:“下次还这样实验行吗?”在课后的书面信息反馈中,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方面确实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实验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验内容,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按照学生的学*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原则去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不难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思考论文2

  一、原教学大纲下,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更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和做好演示实验,要勇于创新,依据教学实际,尝试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好学生实验,大胆鼓励、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补充实验,最大限度体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心中缺少课程改革意识,缺少学生发展意识,缺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的意识,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实验结论停留在“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上;实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照方抓药”固定模式上,这样的实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又不利于学生潜在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全面提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激发化学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教育功能

  原有的化学实验重点强调对原理的讲解,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当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注重,但其重点仍然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等。然而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是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既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又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

  (二)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觉体验化学实验活动情景,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自主性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步人自主性学*的轨道。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师生总结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取装置。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准备,小组合作或独立地完成实验步骤制定;实验仪器组装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推证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惯,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而且在培养、提髙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功能,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示范功能。在进行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单纯的演示操作改进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操作,或者改进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中除演示实验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完成“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设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学生闻生成物的气味,再加人氢氧化納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既可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增强环保意识,也会增强处理污染物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化学实验改革,将部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转变学生传统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学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被牵着鼻子走,是被动地接受,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遇到类似的实验,应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可能设计为探究过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进而设计实验,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传统的学*方式,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积极筹划和准备一些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实现这种目标,除了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外,化学课堂应延伸到课外,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宗旨。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尽量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身边的化学。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学*的乐趣与快乐,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思考论文3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能够调动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探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〇前言

  在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化学知识,因此这是学生的化学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至关重要,而化学实验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兴趣的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以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下文中,笔者详细的探究了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的措施,比如教师要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重新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以及适时的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实验等。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

  1.1化学教师要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若想有效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教师首先必须做到自身具备很高的创新素养,只有如此,教师所进行的创新才会具备较高的水*,能够赢得学生的崇拜和尊敬,教师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感染并带动学生创新。化学教师要不断的学*新的化学知识,不断的探索实验的新方法,多学*一些新兴的化学科学,多了解新的化学发明。

  1.2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对于化学教师也是如此,比如学会实验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不能一味的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化学课程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操作课不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化学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做到理论的讲解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的信念。

  1.3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中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不多,教师往往以演示实验代替正规的实验操作课,导致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不高,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积极参与,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把实验操作方法教给学生并向学生演示如何具体操作,提醒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给出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验的神奇,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今后学*化学的兴趣,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创新的探索。

  1.4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演示实验,并把它录下来,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步骤清楚、节奏适中,同时要随着每个步骤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这样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实验步骤,知道实验过程中该注意哪些事项,然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如果有做错的地方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或者再次观看视频,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改进。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加强。

  1.5重新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虽然非常规范标准,但是使用步骤过于繁琐复杂,学生观察和学*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这样的装置实验效果未必理想,很多时候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没有觉得感兴趣反而觉得化学实验很困难,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化学学*。因此,化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对装置进行改进,或者依据课程需要对装置进行重新设计,以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增加实验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效果。

  1.6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是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家庭小实验虽然是学生在家里进行而非课堂,但是它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家庭小实验能够增加学生的化学学*兴趣的持久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化学知识和实验进行探索的欲望。而且家庭小实验涉及到的实验用品大多是家庭中常用的物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实验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完酸和盐的性质之后,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回家把醋和小苏打融在一起,观察其反应,并将反应速度和状态记录下来,下节课时和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明白了酸和盐的性质,又体会到了亲自动手实验的快乐。

  1.7适时的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化学理念逐渐的被倡导,因此,化学教师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既符合新时代下教育发展趋势,又能提高学生的学*有效性。微型化学实验采用微型仪器,而这些微型仪器多数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废物,比如点滴板是利用不用的胶囊板。由此可见,微信化学实验既能够做到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

  2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顺应我国教育发展潮流,懂得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和创新素养,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目标,实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希望以上我的建议能够对其他的在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存在困惑的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5)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菁华3篇)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1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载体,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进人们进行新创新。数学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寓于其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时机。

  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式的干扰,最终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lgtg450=0这个关键点,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提高学生的创兴趣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兴趣是学*的重要动力,举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搞到桃子”,问题是学生想知识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学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教师在讲授课时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问题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是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题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练*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以更到达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提示探索和认识求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及经验技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他们自己不断地观察、想象、探索,才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培养创新思维时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创设探索、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在探索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2

  一、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在日常学*中还是在工作中,处处都需要有严谨的、活跃的思维能力,才能很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初中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自身学*和综合素质才起着积极地影响作用。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以提高学生的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尽管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开始注重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比较新奇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全面的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的重点知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数学教学质量,对于教学的熟练度不足,使教学效果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多度地重视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教学模式,但对于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方法的总结归纳并没有重视。可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能力,一定要进行严谨的逻辑定理和原理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其教师和学*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师生之间处于一种教学的对立面,学生被教师进行管理和控制,很多学生是很难对数学感兴趣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师生之间*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拉*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就会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上来。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激情并付出行动,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对数学学*感兴趣,就会对学*产生懒惰心理,无法激起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是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学生亲自动手,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手脑并用,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的操作和实践中,加深印象和记忆。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的亲自动手会浪费时间,实际上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学*更是重要的,不会给课堂带来干扰,而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设置选择*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条理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面对复杂的问题能从局部到整体,然后在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灵活运用培养,使学生能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每一个公式和法则,使定理的应用能够有理有据。教师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选择,使学生有针对地在解题过程中,提高其思维发展。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题中,很多题目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这就使问题造成了封闭性,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会机械地套用,缺乏灵活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够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提高其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解决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简答简单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问题都能进行多变。因此,要加强对基础教学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教师应该从内在规律和特点出发,对学生教学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致力于长期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数学目标,对于未来的工作和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3

  摘要: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来丰富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一改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目标,因此各个学校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要教学理念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方针。对于初中生数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扩散能力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挥发,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增加数学学*能力,在实际运算中计算能力的提高,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为日后的学*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身边环境为出发点,促进初中生逻辑能力的`自主性形成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自从我国祖产生发展至今,其离不开思维的推动作用,因为人类是高级动物,在不断的进化和改变中,人类的思维日渐完善,而形成思维健全的人类群体。由此可见,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是贯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因此,作为初中的助学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贯穿学生思维的实际来源和与环境发展的紧密联系性,在实际的环境中,去理解思维发展和逻辑能力运作的离去,进而自主的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数学逻辑能力培养的兴趣,以促进数学的学*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学人员,在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要紧密结合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贴*实际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逻辑思维给出疑问的回答自主性。教师对于从实际环境出发,对初中生提出具有实际性的问题,利于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观察,增加学生的实际运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1]。

  二、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环节和教学素材建立紧密联系

  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环节和教学素材建立紧密联系,利于促进数学学*成绩,增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效果最大化[2]。教师在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环节和教学素材建立紧密联系时,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加强自身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把教学的内容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初中学生进行逻辑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学*的各个知识点和逻辑思维能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切记不要偏离于数学学*的知识点,把数学教学和逻辑教学合理化的结合,避免偏向逻辑能力的教学,忽略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学*成绩,造成不良后果。其次,初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数学的应用型*题,作为逻辑能力养成的主要方式和策略,引领学生在数学的质变和量变环节,把逻辑思维能力紧密的结合,在思考核实际运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

  三、进行基础的逻辑能力的培训活动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育活动时,对于初中生逻辑能力的形成,主要是让初中生在实际的数学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学*能力。教师在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时,要主要培养过程的合理化,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加[3]。

  1、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理念理解

  数学教育活动具有抽象性特点。其出抽象化主要表现在,数学教育是通过理论的实际依据,来对食物进行判断、分析而产生的结论导向。初中数学教育是相数学教育活动的一员,因此也具有极大的抽象化特征。其次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和小学时学生接触的略有不同,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抽象化导向更为严重,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抽象化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抽象化的特点,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化转为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利于学生掌握抽象化的数学现象,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在实际的案例教学活动中增加反面的教学,让学生在相对的观察和比较中,进行实际的讨论,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具体的理论的理解,化抽象化为简单化,其次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初中生运用,合理有序的语言把数学理论概念进行阐述,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学*活动的进程[4]。

  2、激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进行初中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数学*题的学*量的增加,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进行*题的练*,并交到学生在进行解题环节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扩发力,利于多样的解题方式,尤其是对于与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相关的*题练*,讨论性问题、论证题放在首要练*位置,增加学生独立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把不同的*题问题进行有序的排列,增加学生对辩证问题和实际应用题的练*数量,增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

  四、结论

  建立全能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建立全能型人才包括,建立学生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等,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其中,对于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当下初中教学目标中的主要重点环节,因此教学工作人员,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要利用日常的教学课堂,增加学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关注度,自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环节时,利用证明题和辩论题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良好的进行数学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2]仲跻宫.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45.

  [3]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4]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5]王书贵.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技术装备,2011,16:58.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6)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 (菁华5篇)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1

  古人云:居安则思危。人无忧患,岂可安存?

  周幽王数点烽火,只为玩笑,是其内不忧诸侯乱,外不患蛮夷侵,故亡国逃命,诚乃必然之理。

  南唐后主李煜,不患城之将摧,不忧国之将亡,宋师兵临城下,竟于视无睹,纸醉金迷,莺歌燕舞如旧,终至被逮。既已亡国,然后沉吟默唱,实令人可悲可恨。先之不忧,后之必祸,悔,乌有逆转回旋之余地。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理也。

  灌木乔树尚患水之不足,光之不得,齑虫巨兽且忧力之不强,势之不广,况万灵之长,处人世变换莫测之间,其不忧不患,岂有不亡者!

  故曰:山之所以为高,其患丘之易为摧也;海之所以为深,其忧河之易竭也。

  汉武帝内患诸侯之将为乱,故行“推恩令”,使诸侯之地,日削月割,无力再反;外忧匈奴之将为侵,故遣骠骑将军,攻匈奴于北,封狼居胥,天朝日享太*。

  唐太宗深谙“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故无时不忧人之饥,无刻不患民之寒,闻民声于外,纳谏言于内,故成“贞观之治”。

  伯牙、叔齐患不义,不食周粟,故垂名后世;勾践患仇之不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司马迁患于世无名,忍辱著书,传《史记》于后世;诸葛孔明患蜀之不昌,六出祁山,忠心可表日月;

  匡胤映雪,苏洵毁文,李贺负筐,乃患己之学知不富也,孔丘授儒,三行,有为就义,此忧民之愚昧困心也,而皆成名流芳,益利千秋,魂存万世。

  故忧己内可以长存,患国外可以扬名。“杞人忧天”固然可笑,然“无患无忧,可以长寿”岂不大谬哉!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记

  初三,洋溢着快乐、充实、希望的气氛。步入初三的大门,我曾说,初三是一个黑色的太阳,笼罩着我,使我尝到的是枯燥和失望的感觉。可过了一个学期,我觉得黑色的太阳渐渐变暗,我看到了黑色太阳后面隐藏不住的金光。因为,初三,我过的很充实,使我改变了许多,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初三累幷快乐着

  初三,住进了学校宿舍,这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初三因为体育要中考,所以学校也给我们安排了晨练和晚练。每天5点25分放学后去集中练*200米加速跑。每次练完都将*六点了。然后去食堂吃饭。以前在家吃饭总是我最慢的,吃一顿饭要半小时,现在在学校,10分钟就吃完了。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饭就跑回宿舍抢热水洗澡,抢到的就有热水洗澡,没抢到的只能用冷水洗了。我的洗澡速度在家要快上好几倍呢!

  周末放假回到家里,老爸老妈说,一个星期没见了,怎么瘦了呢。而且老爸老妈对我的吃饭速度感到非常惊奇,老爸说:“吃饭吃这么快,小心噎着,慢慢来,不要急!”我撅着嘴巴说:“哎呀,慢不来,要是在学校加快速度,哪够时间啊!”老师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一点也没错。

  是啊,初三的生活节奏是急促的,做事就是要有一种生于忧患的意识,不然就会“死于安乐”的。现在我已经初三毕业了,我真的很舍不得那段生于忧患的日子。初三的每个瞬间,都是我心中最美的画面。我害怕这美好的瞬间、生于忧患的感觉从我脑海里突然消失,我要永存初三这段光阴在我脑海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起初我也不知道这篇文言文主旨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也不明白有什么含义,我只是单纯的以为只有国家有忧患意识才不会灭亡。通过初三的亲身体验,我才明白,原来人也一样,人一样要时刻拥有一种忧患意识,不能满足于安乐状况。

  初三,使我明白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正含义,也使我体会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感觉。初三的生活让我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生于忧患的日子诠释了我的初三岁月!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3

  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娇艳,然而纤系的根茎却经不住风雨的考验;傲立在崖壁上的松柏处境恶劣,却以盘根错节牢牢攀住山岩,努力从缝隙中吸取养料,长成一片蓊绿,成就生命的尊严。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思是说在忧愁与痛苦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反之,则会因为不发展而慢慢衰亡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善良的猎人,每次打猎回来都会将自己的猎物分给那些穷人。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老鹰正在悬崖边训练小鹰飞行他先把小鹰推到悬崖边,然后把小鹰的骨头打折,把小鹰推下悬崖。一开始猎人还怀疑老鹰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吗?小鹰能飞上来么?可是令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被打断骨头的小鹰奇迹般的飞了起来。不过猎人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于是他趁老鹰不在把那只没被打折骨头的小鹰带回了家,和自己的鸡一起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鹰长成了大鹰可是它连自己家的栏杆都飞不过去。猎人就把它带到悬崖边上。猎人看到了另一种鹰,但他快要死了,可是它却用嘴啄石头直到把嘴外面的那层外壳磨没为止,再把自己的羽毛拔没等到长出新的外壳和羽毛就可以比上次飞得更高,外壳更硬。猎人明白了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长。于是,他把小鹰推下悬崖,对下面喊:“你是一只鹰,一只雄鹰,一只鸟中王者,不是一只鸡。”随后山涧下传来了一个鹰的声音。突然一个黑影“嗖”的一下窜了上来飞到了蔚蓝的天空上。

  然而在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朝统一七国就是因为秦朝在忧患中发展,同时也是在安乐中灭亡的。

  而我们现在中学生不也如此吗,我们的困难就是学*,我们要懂得逆境会激发无穷的斗志。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4

  同样是听见一声枪响,在贝鲁特的人会立刻仆倒;在纽约哈林区的人会弯下腰去;在夏威夷的人只怕会东张西望,以为是什么车子爆了胎。

  什么是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所涵盖的真是太广了?往大处想,可以是人民对国家、社会以及时局担忧;往小处看,可以是学生对考试的担心,居民对盗窃的警惕。总之,凡是认为环境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有所警戒的,都可称为忧患意识。

  有些人可能会说,担忧时局是杞人忧天,警惕盗贼又太过敏感。过去我也是如此认为的,但读到同样是一声枪响,三个不同地区的人竟会做出三种不同反应时,我突然改变了原有的想法。这种表现的不同,不仅源于治安问题,更加反映出三个地区不同人的忧患意识的差异。

  记得当我一次回家时,夜幕降临,发现家中门窗紧锁,透不出一丝光。不由得从乱石堆中挑出一块相对较尖锐的石头稳稳握在手中,以防袭击,解开锁后,又缓缓地进家,直到把角角落落都观察完毕,才把石头从门外扔出去。正在看书的母亲被我这一举动惊住了,又把表情缓缓舒张开来,直到成为欣慰的笑。母亲得知了我的用意后,再一次露出了会心的笑,因为我增加了关心程度,我关心,我警惕,甚至可以说我有了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不仅仅包括自卫、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避开它,尽管它不会发生在你防卫后,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希望,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可以在多方面具备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哪怕是司空见惯的一件*常小事,也有可能蕴含着致命的危险,而我不是先知,只能靠所具备的忧患意识去避开那些危险。在成熟后,要忧患的也不仅仅是自己,是父母,是亲朋,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我要面对的,将会比现在的多得多,也就是说,要自己把自己放到世界的大环境,而不再一切等待父母师长的安排。

  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小青年,应该具备忧患意识,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因为惟有它,才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肆虐放纵而无后顾之忧。

  当你有忧患意识之后,你会发觉,自己的许多潜力都会得到发掘开采,你也能看得更深,更广,更全,且计划更长远。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5

  曾经,比尔·盖茨这样告诫手下的员工:微软所有的人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此话看似危言耸听,其实是在提醒员工:心存忧患。

  世事风云变幻,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也许转眼之间便遍布阴霾,如果被暂时的安定、暂时的兴盛、暂时的胜利所蒙蔽,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不到安定背后的危险、兴盛背后的衰败、胜利背后的失败。所以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心存忧患,方能时刻警惕,让生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还记得美国阿拉斯加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发生的事吧!当地百姓为了保护鹿而将狼消灭了,本以为鹿没有了天敌会生长得更好,可是事与愿违,鹿的因为失去了天敌,生活变得无忧无虑,导致种群迅速

  扩大,植被衰竭,鹿因为缺乏充足的食物和安逸生活所带来的的体质衰退而大批死亡,其数量远远超过被狼吃掉的。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开始过起提心吊胆的生活,整天为生存而四处奔跑,然而鹿群却因此而恢复了生机。

  这里面的道理难道不引人深思吗?安逸无忧的生活固然惬意,然而却隐藏着最大的生存危机,它像麻醉剂一样,让人丧失警惕,于不知不觉之中陷入困境。可见,心存忧患,是每一位生活强者必备的素养,而这种忧患意识,也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海尔是怎样成为一家16年*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的世界知名企业的?那就它超乎寻常的忧患意识,海尔集团首*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海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海尔在国内已是屈指可数的大企业,但与世界500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如果海尔满足于现状,为这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以为从此可以躺在那里坐吃老本,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事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走一步,高度重视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升级,也许海尔会成为下一个巨人集团,一瞬间土崩瓦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心存忧患,可以大大增强危机意识、预见意识、防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它可以让鹿变得更强壮,可以让一家企业变得更有活力,可以让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心存忧患,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7)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菁华3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1

  (一)健全创业心理的培养体系,优化职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恰当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及耐挫能力等,充分发挥心理援助机构的重要作用。另外,创业心理培训教师及专业职业指导教师的队伍相对匮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在需要学*有关创业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获得较好的指导,也没能在他们心理上承受巨大创业、就业压力及矛盾冲突时得到有效的慰籍和疏导,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二)加强创业理念的科学指导,注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

  1.发挥优势,努力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意识

  国际上普遍得到认同的一种观念是: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因此,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是进一步加强创业理念科学指导的重要前提。如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明确创业教育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不断建立科学实际的创业理念 。

  2.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拓展大学生创业渠道

  创业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创新、自主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带领他们到企业中学*实践,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创业技能,形成以科技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稳较快增长,以地方资源推进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6]。

  3.求真务实,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担负着破旧立新,解决好新、旧创业理念冲突与融合的重要使命。为此,高等学校必须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鼓励他们放弃错误的思维定势、树立理性的创业精神,强化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法律规范的契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引领学生在艰苦的实践中获得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辨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编《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简短的文字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本文拟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三点认识。

  一、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创新动机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内在的动机和外在动机激励和推动,这种动机需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完全*等的,不能由教师占课堂,而应把课堂看成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的阵地。因为只有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使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师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微笑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享受感。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应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感情,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言语,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让学生探究以下算式:12×11=、 13× 11=、 14 × 11=、15 × 11=、16× 11=的得数时,先让学生计算,然后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交流,有一个学生说:“第一个数分别是12、13、14、15、16,第二个数是都是11。”有的学生说:“都是乘法。”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第一个数乘以10与1的和计算出得数。”我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他们的发现。我接着引导:“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最后有一个学生观察,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它们的得数是“第一个数的两边分,中间加。”的结果。我鼓励他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小科学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其他的同学用惊讶的目光望着他,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创新动机。

  二、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教师共同去挖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1、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与他人交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等形式,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部分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接着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生1:长3分米,宽1分米,面积:3×1=3(*方分米)。生2:不对,长方形的周长不是4分米。我根据学生的错误引导提问: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计算呢?生3: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4×4=16(分米)。我对他给予肯定,并再次引导,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4:2×8=16(*方分米),……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出示了(+)×2,生4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最后,终于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是:5×3=15, 6×2=12, 7×1=7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算法多样化中创新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用**通用的方法,而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作为**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的各种解答的方法,注意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其实,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同时,所有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这种与别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为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内容中的“买铅笔”活动,教材创设了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材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而是呈现了四种思考的策略:一根一根地数;把5分成10和5,10-9=1,1+5=6;把9分成5和4,15-5=10,10-4=6;9+6=15,15-9=6。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思考策略中培养创新能力。

  3、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创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教材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想提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答,哪怕是一个教师认为很简单问题,也要给予肯定,特别要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从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三、注重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创新品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手脑并用时,大脑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手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发展,变得聪明,大脑使手的技能得以训练变得灵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把特定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再通过“外化”程序“内化”为学生智力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折出三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其它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想想还有其它折法吗?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进一步尝试终于又折出第四种折法,学生在这个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3

  一、激发创新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创新的最好刺激,是对创新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想象、讲故事、做实验、参与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如,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标本,厘清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科学家袁隆*、屠呦呦的生物创新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测定种子发芽率,到玉林当地的景区——五彩田园参观无土栽培技术,对玉米、向日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给家人测量血压、做膝跳反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兴趣倍增,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增强创新的欲望,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好奇、质疑正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众”,“只唯真”“只唯实”,敢于质疑,凡事多问个“为什么”,要有刻苦钻研的劲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开辟新的思维境界。如在学*植物的无性繁殖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荔枝树、龙眼树除了能利用嫁接进行无性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吗?当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创新想法:应该都可以用环剥树皮加湿泥土,类似扦插的方法进行快速无性繁殖。不少学生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行,但笔者对该生这种创意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后来该学生与另外三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寻找有关资料,请教果农师傅,利用周末时间各做了10条龙眼树和荔枝树枝条的实验,一周后这个小组发布了他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录像视频:共13条枝条从剥掉的树皮处生出了多条白色的根。这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激起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主动探索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三、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它不仅能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和实践制作“酸奶”和“米酒”、发“豆芽”,用染成不同颜色片段的绳子做DNA简易模型,饲养观赏鱼等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精神兴奋、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激励评价,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和强化剂

  人们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和尊重。因此,当出现“标新立异”的学生时,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如在学*《神经系统的组成》时,由于该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有一位学生用一段多股电线制作了形象生动的模型,教师可以用激励的语言评价他,“你真肯动脑!”“你的想象力真强!”“你真有创意!”这位学生的能力得到肯定,创新意识得到强烈的催化和进一步的强化,在后来的学*中,更加努力钻研,去寻求更新、更异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循环动力

  反思是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生不断创新的内驱力,能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的创新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时对学生多用反思性语言进行启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唾液分泌的速度和质量?做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你有什么启发?有何收获?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入强大的循环动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菁华5篇)(扩展8)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五)份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1

  一、汽车服务营销特点

  1.全面服务顾客

  全面服务顾客里面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要提供全程的服务,从按照客户选配汽车,到客户交款购买汽车,最终到汽车报废的整个周期,都要提供最优质的汽车服务;其次,要提供全员的服务其中服务包括技术性服务与非技术性服务,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服务的行列中来,体现企业服务的水*和质量,从而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与顾客交流,展现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所以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全员及全程服务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服务具有多重性

  企业在汽车服务营销过程中要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车辆咨询以及介绍免费的服务和专业的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的维修、保养及汽车的改装等。此外,汽车服务营销中要帮助用户办理车辆上牌、事故车的理赔等收费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企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3.特定地点服务

  汽车自身的价值比较高,且运输非常的困难,所以销售汽车的销售需要在宽敞的展厅中进行,从而让用户能够挑选到自己最满意的车辆,集中的技术力量能够带给用户最满意的服务。

  二、汽车服务营销中的问题

  1.落后的服务理念

  国内的汽车服务理念落后,只对汽车实物分销服务。服务理念只强调售后服务,处理各种送货、投诉、维修及保养等内容,而忽视其他各个环节的服务,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服务的要求,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信任感缺失严重

  国内汽车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供需双方没有成为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汽车企业希望通过将车辆销售出去而回笼资金,从而进行车辆的再生产,而经销商会担心因为大量的车辆会出现积压,而浪费资金。所以,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没有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合作处于松散阶段,阻碍了双方的发展。

  3.服务员工素质低

  服务员工在进行汽车产品销售过程中不能够将向客户介绍汽车方面的相关的知识,而国内的客户缺乏对汽车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购买车辆之后很少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导致出现汽车使用方面的问题。其次,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有待提高。其中,某些汽车服务行业虽然具有部门的技术人员,但是专业素质程度不够高,制约了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

  4.售后服务不到位

  售后服务过程中,维修点收取过多的手续费用致使无法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此外,售后服务过程中,维修的过程较长,导致车主不能够及时地拿到车;汽车维修的过程中,采用的传统的维修方式的方式为用户服务,通过多个工种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另外,缺乏各种先进的维修的设备。

  三、汽车服务的营销策略

  1.提高品牌意识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企业的销售市场;最后,企业用提高科学技术水*,增强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对先进产品的需求,让自己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坚持以人为本

  在汽车服务营销过程中,经销商应该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不仅要提供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能够全心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创新服务营销

  首先,汽车服务营销过程中,要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的水*,服务人员要倾心地帮助用户能够顺利地买车、用车、养车。其次,应建立完善的配件供应链,满足用户的需求;应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维修水*;要建设售后服务的救援队伍;加强信息的沟通,提升对信息反馈与处理的能力;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

  4.引进先进技术

  汽车服务营销过程中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服务的质量,不仅要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汽车,更要维护好用户利益及企业声誉,要提高汽车的出厂率,降低汽车返修率,为用户提供最优质贴心的服务。四、结语企业市场竞争中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迎合消费者需要,服务营销已经遍布各大汽车企业,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汽车服务营销是现代汽车营销中的新观念,能够促进汽车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努力地克服汽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汽车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逐渐提高,对企业产品的消费要求除了要保证高质量外,还注重消费时和消费后企业的服务功能。目前,服务营销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以顾客为服务中心,扩大产品的消费人群,服务营销企业在深入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之后进而实施一些满足消费者的措施,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强调了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以及当前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关键词:

  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应用在社会的各层各面,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重视程度较之以前也有了提升。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增加了的服务营销,将服务理念运用到市场营销中去,这对企业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服务营销是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用全面的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并且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推动意义。

  一、服务营销的概述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服务在市场营销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产业日渐升级,生产逐步专业化,导致产品的服务含量逐渐增大,并且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水*提高,消费需求也多样化发展,这就引导者服务营销的产生,服务作为企业营销的一种方式,不仅是产品,还牵涉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活动,还是一种运用营销知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营销模式。服务营销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竞争的手段,企业应该全面掌握服务营销的内涵,灵活的运用。

  二、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掌握好如何使用服务营销手段,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动态,掌握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让企业的营销重视稳定顾客消费群,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引导消费者购买所需产品、发挥消费者宣传作用,最终目的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科学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生产水*并没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使企业得到竞争发展的手段是在产品销售中的企业服务质量,当前企业的营销理念是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服务营销是实现现代营销理念的途径之一,还有通过提供服务企业可以及时全面的收集到客户反映的意见和信息,进而得到改进。

  三、当前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客户定制化服务水*有待提高

  现阶段,从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实行的结果可以得出服务营销在一些方面需要改善,在客户定制化服务方面,特别是服务技术上有待提高。比如检索客户的信息,部分客户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在对这些需求检索的时候,现代网络科学技术没有很好的应用到信息检索,造成客户需求不能完全被满足,降低了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还有客户的反馈渠道不通畅,造成客户反馈意见和信息不能及时到达得到处理,造成企业不能做出有效的政策调整,不仅降低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还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服务营销在收集客户数据信息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没有利用好信息挖掘技术,使企业没有足够大的信息量扩展客户。以上这些都是服务营销在实行过程中需要完善提高的问题。

  2.客户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服务营销注重客户定制化服务,客户是服务营销的中心,所以客户信息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获取客户信息之后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也是市场营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执行服务营销的同时,客户的信息数据也会交由企业管理,企业获取到客户的信息之后,要对这些信息加强管理和保护,防止客户信息的流失,保护客户的隐私,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拓宽客户信息获取的途径和内容,全方位记录客户的服务信息,其次根据客户的信息和需求制定出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方案,确保每个客户都得到良好的服务。在对客户信息采取的同时,企业要重视对客户信息的保密管理,诚信服务是服务营销中又一重要工作内容。

  3.服务营销意识比较差

  随着服务营销理念的推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执行服务营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客户对象,但是存在服务营销意识模糊,对服务营销不能灵活运用,认知不深刻的问题。不能及时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不同的消费对象消费需求也存在着不同,不能准确判断消费对象所需服务价值不同,一层不变的服务营销并不能满足变化的消费需求,所以企业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情况,客户需求情况,实施多样化的服务营销模式,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制定不同的服务对策,提供不同的服务。

  四、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的定位

  1.服务专业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企业对于服务营销的执行和理解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所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逐渐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服务理念的引导思路,用服务质量来衡量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依据层次分明的服务流程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挣脱传统服务方式的束缚,将被动服务逐步过渡到主动服务。除此之外,在服务营销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服务营销方式,用新奇的服务手段吸取客户,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对象群,做到服务专业化、个性化。

  2.服务多样化

  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这对市场营销提出了要求。在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企业要根据客户的这些不同要求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政策,建立以及完善客户数据信息,为企业市场营销人员提供接*完美的客户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对策。对于海量的客户,企业除了为他们提供普遍的服务之外,还必须了解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在服务营销工作中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要重视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到新鲜感,重视客户的需求,真正做到客户多样化服务。

  五、强化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的措施

  1.完善市场营销定制化服务技术

  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要想得到很好的执行,一定的技术支持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企业在实行服务营销的同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术作为服务营销顺利实行的基础,比如信息挖掘技术,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客户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完善,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在利用信息服务客户的同时,企业还应重视对所获取信息的保护和管理,帮助客户定制化服务更好的执行。还有企业要重视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吸收,以及内部技术人员的培养,让更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到市场营销定制化服务的制定中去,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的定制化服务。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注重对现有定制化服务的创新和改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内部也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将新进技术应用到定制化服务中去。

  2.加强客户信息管理

  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本质上是企业与客户之间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企业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服务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所获取到的客户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企业在得到客户的信息之后,要将这些信息录入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库中,根据客户的信息划分为多个客户信息资源体系,在这个客户信息管理库中,客户信息的录入和读取必须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工具技术支持。另外企业要与客户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掌握客户变化的需求,并且对掌握的最新信息进行再次的录入和划分,时刻更新客户信息资源库,掌握客户最新资料,还有,企业在服务客户的同时要及时收集到客户反馈的信息和意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效制定企业的有关服务制度,定制化服务策略。最后,企业拥有客户海量信息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客户的信息,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不流失。

  3.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意识

  目前社会上的消费者不仅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还重视企业对他们的服务品质,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还会注意到企业能否满足自己的服务要求。所以,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意识,认真落实好服务营销策略,贯彻好顾客至上的准则,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其次,企业要重视对内部员工服务营销意识的培训,定期开展会议或者其他相关活动,提高员工服务营销的意识。并且在实行服务营销的同时,要深入了解,认识服务营销的实质,结合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人群变化的服务要求,将消费对象划分好层次,制定对应的服务营销政策,提升服务营销意识,真正的将服务于顾客作为企业发展文化内容之一,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当今激烈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六、总结

  服务营销可以说是企业的一种文化,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策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作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营销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让服务营销更好的应用到市场营销中,企业要完善服务营销的定制化服务,加强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营销意识,进而帮助企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博.关于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策略分析[J].科学之友,20xx,(07):10-11.

  [2]吕欣霖.关于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xx,(52):136-137.

  [3]杨靖昭.关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服务营销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xx,(17):162-163.

  [4]高瑞彤.关于企业中市场营销的策略分析[J].管理学家,20xx,(24):116-117.

  [5]周宏海.我国企业竞争和服务营销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9):20-21.

  [6]秦玲玲.电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营销策略[J].科学中国人,20xx,(18):99-100.

  [7]高丁莉.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营销策略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15):66-68.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3

  摘要:物流服务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所开展的物流活动产生的效果,物流服务营销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服务系列化、过程柔性化、模式智能化。目前大多数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中依旧存在着手段单一陈旧、宣传力度不足、营销理念落后等各种现象,这就需要各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创新。据此,本文主要对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创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创新

  一、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手段单一陈旧

  现阶段,大多数区域性物流企业依旧利用的营销手段就是发放宣传单,在营业网点设置广告牌等,这样的手段都是以企业为中心扩展,并没有切实实现与客户服务需求的有机联系。而且营销宣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在完成活动之后,没有后续跟进,以及与其他相关营销环节积极配合,导致宣传效果并不显著。随着电子商务的衍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交易范围,提高了效率和水*,进一步推动了流通方式的深化改革,并进一步对企业运行模式产生了直接性影响。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新要求,即物流必须适应商流电子化,扩大服务范围,并提高速度和效率。而在营销手段上实现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对接,进一步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高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所需慎重考虑的。

  (二)宣传力度不足

  区域性物流企业十分重视和物流之间的联系,但是却忽视了宣传的,所以面向客户群体的宣传力度并不充足。实际上,客户对物流企业的认知大多数是基于网购,物流企业不注重宣传,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一旦失去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物流企业的业务量将会大大缩减,严重时还极易造成生存发展危机。

  (三)营销理念落后

  以往区域性物流企业营销单纯地将商品从供应地点运输到目的地,货物送到之后,营销也就会随之完成。但是,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服务营销在外围而言深入扩展到市场调研、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回收货款以及结算等等,整个服务营销过程直接决定着客户后续的服务选择几率。就西方经济来讲,大多数客户流失都是受服务水*的影响。

  二、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创新策略

  (一)基于4PS营销组合的营销方案

  区域性物流企业产品策略与仓储、运输、包装、配送、信息管理等各大环节密切相关,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以自身物流资源和实力为基础,坚持走专业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尤其是面向物流划分市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内容。而价格策略则应遵守5R原则,基于成本利润,重视供应链上下游物流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供应,加强物流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精细化,并明确业务流程与相关机制,强化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投入产出水*。渠道策略则是确保与客户群体之间保持较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并将客户需求传输、体现到服务中去。促销策略则是把企业服务内容、价值观、途径、核心价值利益等,基于媒介传输到目标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形象。

  (二)签订并落实物流服务合同,创造客户协同运作模式

  区域性物流企业应从签订项目合同的初始环节,便及时构建对物流客户需求的响应机制,并在落实合同的时候,与客户之间保持良性信息沟通与互动,尤其是以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为载体,打造超过客户所预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以高效物流服务管理为依赖,确保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时,适当融入客户协同,利用物流项目管理模式提供物流服务,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状况与风险,构建有效的、完善的应急机制与方案,根据客户参与度和协同运作,创造弹性化的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三)创新服务项目内容,构建完善的差异化物流服务机制

  区域性物流企业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仓储运输设施等资产的作用,向目标市场提供一定的物流服务,并深入探究与扩展物流服务项目、内容、模式,进而满足物流市场中多元化客户群体的需求,以及新型物流需求模式,这样以差异化营销服务为基础的理念与机制,对于区域性物流企业而言是服务营销的关键所在。区域性物流企业还需要有效整合自身与客户物流资源,创造集资产、服务、技术、金融等于一体的综合运作,并增强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划分力度,针对包装加工、运输货物、配送管理、支付索赔等相关服务项目提供差异化服务,进而构建健全的差异化物流服务机制。

  (四)建立健全的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区域性物流企业中利用CRM客户关系,不仅能够满足物流企业与客户群体之间的一对一交流,还能够针对目标市场物流客户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并做进一步分析,以此作为辅助制定服务营销方案,促使物流企业全面优化和完善物流资源分配计划,同时还可以详细调查目标市场的客户需求和满意度。这样的交流方式既可以保证物流企业更加准确且及时地了解目标市场在物流服务营销的需求和建议,又可以利用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的CRM系统,对客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协调并响应企业内部机制,进而提高客户群体的满意度。

  结语

  总之,对于区域性物流企业而言,营销策略应进一步向服务影响策略转变,并以4PS理论作为基础,创新服务营销策略,从产品策略上,对特色物流业务服务项目与模式进行创新,签订并落实物流服务合同,创造客户协同运作模式,同时创新服务项目内容,构建完善的差异化物流服务机制,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性物流企业服务营销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宁波市物流企业服务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xx(07):66-67.

  [2]张婷婷.浅析中小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09):76.

  [3]苗书元.物流服务的创新营销[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09):114-115.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4

  服务作为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菲利普·科特勒把服务定义为“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不可感知,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利益。”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服务逐渐成为最能创造价值的营销利器,日益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跨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营销上取得优势,应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相应的服务营销策略。

  一、文化引领消费

  文化是左右消费者消费行为选择的烙印。国际营销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民族文化差异,它涉及人口、教育水*、宗教信仰、风俗*惯、语言文字等方面,是影响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文化烙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呈现多元化

  各国消费者的消费和他们的文化关系密切。例如,美国文化具有大量消费资源的特征,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前台。美国消费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特征是:赶时髦,猎新奇,不仅对商品内在质量要求高,而且喜欢商品的新奇。讲求健康自然,于是健康食品、保健饮料、健身器具等成为历久不衰的消费热宠;图方便情趣,根据美国快速化的生活节奏,生产厂商开发产品也越来越注意如何使消费者节约时间,美式快餐即是典型。

  2.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在世界范围,日本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是最为剧烈的。他们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上国际化,新潮商品、新潮购买方式是典型的代表;储蓄意识传统化,富裕的日本人仍不放弃勤俭节约、积极储蓄的*惯;购买过程严格化,在国际市场上有这样的共识:日本消费者最为挑剔;另外也存在与美国消费相似的消费享乐化和个性化特征。

  3.传统文化深层次控制着消费意识

  欧洲文化向来有高消费传统,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其消费心理喜新厌旧、从不满足于已有的商品,总是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中挑选和购买新产品。多数人对艺术时尚和高档奢侈品有特殊的个人偏好,年轻白领们几个月坚持省吃俭用就为买一瓶兰蔻的新款香水或是一根阿曼尼的领带,这种事在法国等国家屡见不鲜。

  文化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惯,进而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从前期投入、产品设计到分销、促销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目标国家的民族文化因素。

  二、适应全球化的文化策略

  了解一国的文化环境,排除文化差异是国际营销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跨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障碍称得上是国际营销的“生命线”。要制定适应全球化营销时代的要求的文化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充分认识环境,解决文化抵制问题

  大多数文化都有着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拥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并自觉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中陌生和未知的部分。民族中心主义会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劣等感,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受。国际营销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以获取利益,而不是屈从于目标国家的民族文化或扩张本民族文化。因此,要从思想意识上承认、理解、尊重文化差异,重视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学*和了解;要求营销者避免自我参照标准,学会角色转换,既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提出要求,又从营销者的角度有效地满足需求。

  2.正确认识文化的渗透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互渗透,只是渗透的速度比较缓慢。就饮食结构而言,欧洲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改为用筷子吃饭,中国人也不会一下子只吃汉堡炸鸡,不吃米饭馒头;但是,在心理认同上,欧洲逐渐渗入中餐的同时,中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西餐。另外,在一件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仅有实物的创作活动,而且融入了文化活动,该产品既具有其实用价值,也是一种文化系统中的信息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因此,国际营销人员要正确认识文化的渗透性,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

  3.企业文化要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逐渐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理想、目标、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企业风范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民族性为前提,同时根据企业类型、经营战略、市场取向等确立。企业文化创新是将本国公司企业文化与目标国家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本国公司与当地文化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既保留着本公司企业文化特点,又与当地文化环境相适应,既不同于本公司企业文化,又不同于当地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整合。创新企业文化不但使所有员工有归属感,团结一心,而且能够更好地开拓目标市场,实现企业目标。

  三、结语

  在国内的营销活动中,文化因素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往往不被营销者所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营销者与消费者成长于同一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较少考虑营销中的文化因素,而把重点放在营销的经济因素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但是当营销活动跨越国界后,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从市场调研、谈判、定价、促销、商品的款式、包装到销售商的选择与佣金的确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国际营销中,它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济活动源于人的需求,市场营销正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为。那么,跨文化环境进行的国际市场营销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求,因而,重视文化策略的研究,揭示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将有利于开拓跨国市场,实现企业长期的市场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纪忠方真:国际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270

  [2]胡正明:国际市场营销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30,33

  [3]张庆伟:世纪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管理现代化,20xx(2)

  [4]邹乐群:新世纪企业营销的八大观念.商业研究,20xx(6)

  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5

  摘要:随着国内酒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酒店尤其是中端连锁酒店面临的形势也愈加严峻。各中端连锁酒店开始将营销重点由产品营销开始向服务营销进行转换。本文以麗枫酒店为例,基于服务营销理论,在对麗枫酒店服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麗枫酒店服务营销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端连锁酒店;服务营销;麗枫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突发猛进,酒店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黄金期。中端连锁酒店因其服务、管理、口碑、高性价比等方面领先于其他类型酒店,现今发展良好。但现代消费者对于酒店业的要求逐渐提高,酒店业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酒店风格、特色的差异性日益减小,在这样的条件下,唯有用不同的服务,才能体现酒店的独特魅力,因此,中端连锁酒店重视服务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服务营销理论,对铂涛集团旗下的麓枫酒店进行实地调研,并发表其分析和看法。

  一、服务营销学概述

  服务营销是指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的行为在无形之中促使营销成功,服务营销是一种接触营销或是过程营销。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推广(promotion)人(People)、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evidence)。7P理论能够深层次广维度高准确性的分析出一个品牌乃至一个行业的营销策略。中端连锁酒店服务营销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服务营销?

  通过服务营销,让客户满意,树立品牌形象口碑,建立客户影响力,提高中端酒店的层次;一个好的服务营销,顾客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朋友再传递给朋友,无形中为酒店积累了大量客源;对于员工而言:通过服务,深层次了解客户需求,以提高深层次的服务,同时对于员工而言更是一种机会,提高服务营销意识,让顾客得到心里满足,自己也能得到一种成就感;对于顾客而言:首先心里上得到满足,得到尊重,再享受产品的同时更享受到产品所带来的服务过程;同等酒店,不同等的服务,别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使客户感受到独特价值和高性价比。

  (二)在同等产品,同等价值情况下,服务营销将带来怎么样的效果?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中端酒店更是如同雨后春笋,竞争显得尤为激烈。众所周知,酒店的风格、特色、基本都大同小异,在这样的条件下,唯有用不同的服务,体现酒店的独特魅力,当同性质越高时,服务营销的好坏,服务营销的等级可以创造差异化的感觉。因此,中端连锁酒店重视服务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麗枫酒店服务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一)麓枫酒店概述

  麗枫舒适酒店是铂涛旗下其中一个中端品牌,品牌倡导自然自在的生活哲学,主推舒适体验。麗枫相信生活本应是静享惬意,无拘无束的,主张“自然生活,自在工作”的生活哲学,致力为客人打造一个贴心舒适、亲*自然的商旅住宿空间。截至20xx月第三季度,麗枫已经开展连锁店200家以上,在全国100个城市以上开设分店,主要遍布在北上广深四个地区和杭州、大连、重庆、等国内80个中心城市省会直辖市等地区。

  (二)麗枫酒店服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服务营销手段缺乏整体性

  麗枫酒店为了可以和老客户维护长期的关系,曾推出了大量的不同层次与种类的贵宾卡,从而向老客户提供不同程度的折让折扣,但是麗枫对贵宾卡的定位较为模糊,最终使贵宾卡沦为了消费卡,所持贵宾卡面值越大的则享受的折扣也就越多。在酒店淡季的时候和节假日麗枫酒店还可以推出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消费。酒店原打算通过贵宾卡的手段使新老客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让利,为了吸引客户的再次消费。但因为在整体性方面缺少管理,导致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这很多的问题,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且运用其他服务营销手段例如促销方案的次数也不多。在实际的调查和作者本人的实*经历中发现,麗枫酒店的内部员工并未做到全员营销的营销模式,使服务营销缺乏一定的整体性。麗枫酒店的员工大多数是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将服务的的整个过程抓紧的割裂。当顾客遇到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诿,需要各个部门协商进行解决。浪费顾客大量的时间,使酒店的信誉度逐渐下降。虽然中端连锁酒店目前已经认识到服务营销对酒店发展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在这一方面上也加大了改革力度,但促销活动很少,尚未意识到对酒店顾客忠诚度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下手,意思就是要加强酒店服务营销的整体管理。

  2.价格调整不灵活

  价格调整一直都是麗枫酒店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收益管理问题,这一点在酒店开业初期尤为明显,在客源少时,不能及时降价处理跟周围酒店竞争顾客,在客源多时,最后几间房不能及时涨价增加酒店利益。这样每天酒店都不能做到利润最大化的选择,长期以往的积累会导致酒店损失很大的收益。

  3.员工激励管理缺失

  麗枫酒店前台部绩效工资基本没有,前台员工唯一能增加薪酬的方法就是卖会员卡,而卖会员卡会引起部分散客反感,并且卖会员卡所得的钱全部上交总部,提成也都是总部给发,跟麗枫加盟店无关,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因为不缺客源,前台员工甚至把房间价格和会员卡连在一起出售,直接影响酒店利益。再比如客房部基本工资高,但绩效工资低,做一间房提成不高,导致部分员工消极怠工,往往20分钟能做完的房间需要30分钟。这样在客源高峰期,无法及时清扫出净房给新来的客人入住,导致酒店利益受损。很多中端酒店未能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4.服务理念欠缺

  麗枫对酒店各部门的员工过于严格要求,在短时间内追求专业的酒店服务能力。导致在服务过程中酒店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员工失去工作的方向感,并且员工一旦遇到特殊性或个性化的服务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同时各大中端酒店在服务主动意识上也存在着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酒店缺乏一个明确的服务理念或原则。中国国内部分中端连锁酒店的服务理念欠缺,使客人对于整个服务过程的感受打了折扣。

  三、麗枫酒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

  1.服务营销整体性策略

  服务营销是指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的行为在无形之中促使营销成功,服务营销是一种接触营销或是过程营销,所以员工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很大。而在现代人们对于单方面的营销逐渐的产生抵触,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是单位利用全员营销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和服务。麗枫酒店更加需要增加服务营销的整体性,这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应该更具整体性,店长应调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促销活动方面,应瞻前顾后,设计活动时不能只考虑一部分人群,更应该拒绝杀鸡取卵性质的促销活动。

  2.价格优化策略

  麗枫酒店价格调控工作应该给与销售经理或店长助理做,不应该给与前台部门,并应该找一个有长期酒店工作经验的人来做。若是能达到实时变化的状态,必定会给酒店利益带来一个提升。在酒店入住率低的时间段,应及时调整房价,给与前台更多的议价权限,给与OTA更低的价格,在酒店入住率高的时间段,应及时增加房价,做到利润最大化。中端连锁酒店在制定产品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消费水*制定出相应的产品价格。随着现代人们个性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端连锁酒店在价格制定方面应动态化,个性化,根据不同时段、房型、客户需求等不同情况制定价格。这也是符合酒店长期效益的价格策略,并让客户满意。

  3.人力资源优化策略

  提高服务人员积极性的手段一方面是物质激励。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不少酒店企业开始实施优秀员工工资制度,对于员工经过各方面的评估,获得评选的员工,发放物质上的奖励,这种奖励是按时期发放的,如果下一个季度没有评选上将没有奖励。这一方法能够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充分提高存在感,奉献感,同时有实际目标为之努力,并得到公司的认可感;另一个方面是心理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激励,在员工为工作付出了汗水和辛劳的同时,企业应该适时的给予员工工作上的肯定,就是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个大家庭中他们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获得“企业需要我”的体会,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绩效工资不应该设置上限,也不要怕员工拿工资过高,因为只有员工绩效做起来,酒店的利益也会相应提升。并且绩效的考核不能设表面数据为指标,比如说店长的绩效工资有一部分是酒店的总收入,其实有很多因素影响着酒店业绩,有一部分是店长不能改变的,所以单纯的用总收入来核定绩效是不合理的。麗枫应该具体到事上,从员工工作流程下手,设置合理的员工激励策略。

  4.服务理念优化策略

  麗枫酒店的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期间,强调主动性,主动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服务,生怕怠慢了客人,而这和世界上先进酒店理念完全不同,也就是以“不打扰”为宗旨的服务理念。相比而言,国内的服务理念缺乏效率与实用性。酒店服务应该向顾客提供适当的服务,主动将顾客的需求满足,而不是通过向顾客征询的方法进行服务,这样的服务就过于被动。所以国内中端酒店应多去学*国外酒店的服务理念。

  四、结论

  通过对麓枫酒店服务营销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麗枫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针对价格、营销、品牌、服务人员、市场进行改革,为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酒店服务,使酒店服务营销能够做大最好,使酒店可以不断吸引新客户,并维持好老客户。

  参考文献:

  [1]李妍.我国酒店网络营销现状及策略研究——以义乌酒店为例[J].开发研究,20xx(6).

  [2]李甲贵.高端酒品的酒店营销管理探析[J].中国商贸,20xx(3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