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总结 / | 2022-11-25 00:00:00 教学总结,国学,小学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2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午饭后集中20分钟的学*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刚入学时,班级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了《弟子规》,让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不良*惯,但自从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自己的坏*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张嘉赢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桂英辰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3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行为*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校园文化。

  5、5月22日,我校领导班子分成两组。第一组:孙建华韩红旗李明田兴华。第二组:孙红旗范应梅夏钦陈凤莲

  第一组负责

  四、

  五、六年级段经典诵读以《弟子规》为主;第二组负责

  一、

  二、三年级段经典诵读以《三字经》为主。并评出了

  一、二等奖,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

  传承中华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我们亟需这无价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国学光辉的普照下携手共进,一路前行。

  3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1)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菁华3篇)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1

  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孩子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是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把经典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

  二、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在备语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三年级同学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经典的质量。

  三、活动推进

  我校还组织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基于以上理念和目的,本学期,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在自己弄懂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A、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

  B、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极需提高。

  C、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总之,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学*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2

  我已带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一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大学》,五个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在经典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首先学生的学*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随着国学经典学*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渐渐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大学》、《论语》。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学生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3

  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赵心境和马博洋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孙小慈和李梓睿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李梓睿小同学上课虽然比较认真,但令人头痛的是他不太愿意吭声、不愿意放开喉咙大声读书。糖糖是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很喜欢糖糖。糖糖天生好动,上课也奈不住性子,认字也很活跃,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认真,可是他自开学来认识了101个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孩子上课奈不住性子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许他有自己的方式。针对四位同学的自身特点,老师将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以便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学成果总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经过老师与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的'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境小同学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练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马博洋小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要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同学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孙小慈同学由于年龄较小,比他们读的时间短,在背诵时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由于朗读的遍数不够多(只有六十多变),四位小同学都是部分能诵,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总之,老师将继续带领四位小朋友在今后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总结规律、扬长避短,尽量让四位小同学多都多记、多诵,使每位孩子都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菁华3篇)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1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国学已一年了。一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国学教学的艰难。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 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 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 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四,不足与困惑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2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 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时检查同学2 们学*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 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3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是优秀*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

  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惯,会小组合作学*。通过《三字经》的学*,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国学总结 (菁华3篇)

小学国学总结1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国学不仅*热,而且全球热。我深深地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决心将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以来,我和学生们每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我们汲取到祖先的智慧,分享了成长的喜乐。两年的时间悄然而逝,却留下了不*凡的印记,我再此对过去、现在、将来做一个回顾、梳理和展望。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营造氛围,共同诵读国学经典。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前精心做了以下工作。

  1、建群宣传:建立家长和老师诵读国学交流群,在群里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国学的认识及重视,经常发一些有关国学方面的视频和资料共同学*,一起分享。

  2、寻找方法:为了找到一种适合孩子们喜欢的方法,我一直在不断的学*。终于我发现了“累积式教育法”,是深圳市育心经典中心赖国全老师研究的,我还加入了育心经典交流群,在那里交流学*。我耐心地研读完感觉这个方法很可行,然后在我的群里与家长共同分享,一起运用。

  3.确定书籍:逐渐地购买了几套经典书籍,内附光碟,由于教室里没有电脑,无法播放光盘,我就用手机把每周要学的内容录下来,然后用扩音器给学生们听,学生跟读。诵读的内容有《论语》、《诗经》、《道德经》、《弟子规》。

  4、诵读时间:在校每天早晨、下午上课前、放学前各读一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家里每天固定时间晚上七点,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诵读国学经典,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内容都是固定的,然后在群里家长反馈孩子的读书情况,交流得不亦乐乎。

  5、我提倡周末几个家庭聚在一起诵读国学,互相学*交流,效果明显。

  营造了这么和谐浓厚的学*氛围,家长和孩子怀着极高的热情共同诵读,一起成长。

  二.以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开展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古诗词》背诵大王的比赛。还开展布置板报和书法比赛活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完成了很多有关《*经典古诗词》的作品。我们班的同学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这更鼓舞了的信心。孩子们一跃成为年级里耀眼的星星。

  三.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古人故事

  滋润心灵,内化行动为了使孩子们懂得国学经典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诵读时我结合有关的德育故事,这样孩子们更加专注地聆听,最可贵的是在生活当中能运用,小小年纪实在难得。

  四.展望未来,怀着信心,坚定信念,与国学同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能够成才做准备;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打基础。让我们一起承担起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吧。

小学国学总结2

  本次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年级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全情投入,使得《三字经》诵读在全级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此次活动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厚人文底蕴

  抓好《三字经》诵读活动,作为班主任,我的重视和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诵读《三字经》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每班要求保证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安排每节课前2分钟为诵读时间。由班长组织学生诵读,同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从而多用。诵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发现典型,做好班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使《三字经》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严格把关,加强督促指导。

  自开展《三字经》诵读活动以来,我们坚持:个人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诵读力求做到:读为主,讲为辅;品诗文,谈体会;同时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如诵读进度、诵读质量。

  我们将在五月初举办一次国学小讲座,中旬进行集体的诵读表演;《三字经》知识竞赛及“学经典、见行动”的图片、征文展。

  我们的“国学经典”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力量,“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在不断的熏陶、积淀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实现真正的成长与成功!

  11月23日晚上,沙湾小学五年级组在各班教室如期举行了以“家校携手共育花朵”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全体家长参会积极性高,总出*率达到了95%以上。这次家长会,加强了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校的情况,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让科任教师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各班会议上,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学*情况以及安全等方面向家长们做了详细地汇报,重点分析了开学以来班级的状况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绍。各科任教师分别在各教学班宣讲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学*方法、学生学*状况等,并结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向家长提出要求。五(2)班钟泽俊同学的家长还向大家介绍了他与孩子一起参加南湾街道“义工活动”的心得体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会后,各科任教师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与家长深入探讨,老师们诚恳的话语,针对性强的说明或建议,得到了家长们的赞许和认同。家长会的气氛热烈、友好。

  本次家长会增进了学校、家庭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双方的沟通和信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家长们普遍反映学校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教师敬业,对此都非常满意!

  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六年级各班开展了“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班级特色活动,活动使得学生一改懒散、冷漠状态,培养了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做人,努力学*,快乐成长!家长们纷纷来电、来信表示称赞!甚至受到了电视台的极大关注和采访推广,得到了社会人士的高度赞赏!虽本学期即将结束,但活动将一直进行下去,永无止境。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活动展开程序井然有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爱,学会孝敬父母,各班主 任及学生共同制定了“十要十不要”活动计划,并指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如每日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理解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等)报答父母,并每周总结,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鼓励尚未做好的同学继续努力,活动中,不少家长惊喜万分,“今天我终于吃到孩子煮的热乎乎的面条了……”;“最*孩子不再随意发脾气了,还在我不舒服的时候买菜做饭……”并对学校感恩教育活动表示赞赏和大力支持,甚至有家长说:“老师,你们的教育方法好!我们在家就是磨破了嘴皮让他做点事,他不是无动于衷就是斤斤计较,现在却抢着做事,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真是太对了,是我们家庭教育远远达不到的!”

  ……

  感恩之心回报于行,“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能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快乐!

  当然,感恩老师环节亦进展顺利,硕果累累。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它对大自然的回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母校的思想感情,作为教育者,责无旁贷,否则,无从谈教育。感恩无需甜言蜜语,无需丰厚物质回报,一声问候,一张贺卡,一个微笑足矣!需要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恩。从我们的心底来说,最需要的是学生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给小学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的确,我们的学生做到了,看,自感恩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学*勤快了,课堂上讲话的,顶撞老师的,课下闹不团结的,回家不做作业的……种种情况逐渐消失,同学们一改旧颜换新貌,团结努力,礼貌待人,并主动美化校园,帮助小同学,更重要的是,上课认真,作业工整,成绩稳步前进,同学们都把感恩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是社会人。为了落实“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人与人的理解和交流,让学生体验作为社会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会感恩做人,努力学*,珍惜生活,回报社会。

  在此,各班特别重视开展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关注社会。如关注青海玉树地震后灾后重建,关注感动*人物的感人事迹,如国家为了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实行减免学费,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等教育措施……让学生明白人类从来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幻的环境之中,正是凭着同甘共苦,携手共进的精神,我们才得以化险为夷,创建和谐 。通过班会活动,学生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坚强,学会了感动,更学会如何表达爱心。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好学生。

  教育要以人为本,“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成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行动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总结3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经第三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两个活动园地。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小学生的学*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进入三年级,随着国学经典学*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经典诗词已不少。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 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4)

——《国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国学》教学反思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如何塑造学生高贵的灵魂?途径自然不止一个,在我看来,经典诵读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十三四岁之前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经典虽然深奥难懂,但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记到脑子里,长大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积累。在小学阶段,学生背诵经典有了一定的基础,七年级再继续诵读,相信不是难事,也许在短时期内不能立刻见效,但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将会有深远的意义。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诵读活动做一总结:

  一、具体做法。

  1、明确诵读篇目,制定计划。以课文中的经典诗文及课本后面附录的十首诗为主要内容,适当补充课外的。为了确保经典诵读的实施,我告诉学生,要把背诵经典当作吃饭、睡觉一样,每天一定要做,养成*惯。同位互相检查,一齐背诵,最后默写一遍。如此反复,保证每个孩子能背一篇,清一篇。

  2、要求学生把背诵的经典在小组中相互背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背诵的内容,小组长负责检查。

  3、播放视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我上网查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背诵的经典魅力无穷。

  二、学生的转变。

  1、记忆力得到提高。原来很多孩子背诵语文课本都觉得困难,()但是经过半学期的经典背诵,他们背诵语文书的速度明显提高,也觉得白话文的背诵非常简单。

  2、养成了良好的读书*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依照这个原则背诵经典,长期的实践,让学生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时学*中,学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另外就是反复记忆方法。学*上没有捷径可走,该记忆的东西就是要牢固记忆,大部分学生树立了这个观点。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其他老师的经验,通过上网查询其他地方的做法,我想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充分利用黑板的一角。轮流值日,每天找一名同学把一章经典抄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抬眼就可以看到,课间就可以背诵,确保一天一章背诵。

  2、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评比,超额背诵的小组全员奖励,重重奖励组长,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如果小组有一个同学拖拉,整个小组没有荣誉,以此保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课前两分钟背诵。每个课前,让学生背诵一段经典静心,然后正式上课,养成*惯,让学生时刻不忘经典,营造氛围。

  4、班级经常开展活动。利用班会时间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排练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以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我们起步算是晚的。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能使这项活动不断改进,趋于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愿我们的经典诵读之路越走越宽阔!

《国学》教学反思2

  学校国学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内外形成良好声誉,作为圈内人士有幸接触这个课题,并参与其中,应该说是教学生涯一大幸事。本学期在国学教学实验中有得有失,总结如下:

  一收获:

  1教学模式更为清晰。由于参与课题阶段性汇报活动及课题结题活动,有机会听到组内优秀教师(在主任具体辅导下)的示范课。对于国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课前演诵——新课诵读——聊诗意——演诗情——画诗意。明确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更易把握,解除了以往不知所措的困惑。

  2见识国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带领学生在学*新知的过程中,将积累的旧知与新知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课堂,自然诗意浓浓,韵味无穷。由此可见,上课教师及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但能背诵,而且能够理解运用,且运用自如,花样翻新,表现出孩子无穷的智慧。这样的课堂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将把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开阔。

  3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充实了自己。在教学课本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诵读、积累,老师也能熟练背诵下来,提升了自己。并且为了上好课,查阅网络和相关书籍,搜索的过程中,接触了更多古代贤人,从各位哲人的文字中,了解了人生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立足点之高、目光之远。收获的古诗、古文多了,头脑自然充实许多,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说法。

  二不足

  1对课本钻研深度不够。总是忙于一些杂物,占据大量精力,不能充分地钻研教材,理解的深度明显不足,教学时自然难以自如,当然无法“贯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静下心来反思:为什么同事能挤出时间学*、研究,而自己能找出那么理由为自己推脱呢?还是缺乏自我鞭策能力,意志力不够顽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下个学期的努力方向就明朗了。

  2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这个桶里只有半桶水,或许还不到,怎能自如把握课堂?怎样深入浅出?更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应该借着国学课题的东风,走*先贤哲人,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代经典,并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自己少走弯路。

  3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自如。“玩中学”的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更注重趣味性、灵活性、艺术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学*国学的快乐。因此,下个学期将加强备课,学*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国学课堂充满笑声、智慧。

  国学作为一个课题告一段落,但学*国学却是应该永远坚持的事,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洗涤教师的思想。所谓学无止境,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让我们继续耕耘在国学的课堂上,品味经典,美化人生。

《国学》教学反思3

  本次班主任教学展评活动,我选择了执教国学——《三字经》。选择这一内容参加班主任公开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幼儿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2)我园大大班早在20xx年开始国学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办园特色,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亲临指导。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园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针对大大班幼儿年龄等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逐句学*《三字经》(部分段落,即: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讲解蕴意;

  (2)学*生字“犬、苟、曷、酿、物”,了解字面意思;

  (3)唱诵《三字经》,体会语言节奏和韵律感;

  (4)理解体会《三字经》蕴含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龙游戏和吟唱形式,让孩子们唱诵三字经。配上古典音乐背景、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拍手吟唱,轻松活泼,避免了单调、死板和枯燥;接下来,进入内容复*,“孟母断机”和“孔融让梨”,孩子们一起分享孟子三迁、孔融尊重长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蕴涵的道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由于配上了幻灯图片,这部分过渡顺利;学*新三字经为这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先播放幻灯,让孩子观察,领会意义,然后出示课文,解释意义,然后开展朗读和跟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义,我还设计了生字学*过程,让孩子指认识字,充当小老师。从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大部分的字都能诵读,基本达到了设计效果;最后,我以集体诵读形式,巩固学*内容,并开展接龙游戏和自由交流体会,让孩子思考如何将三字经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后部分,由于时间紧凑,未能深入进行,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在认“曷”时,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样,我没能及时强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蚕、公鸡等,因此,只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个别学生回答并进行描述,在这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详细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于个别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同学中。本节课认字设计略显多,学生更在于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接龙的时候,需要指认句子。认字和表达常常容易出现集中在个别口语表达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照顾群体,在认字的时候,如果多放几张黑板,让学生去圈读字,指认,或者幻灯中动态字浮现,配上教师的语境表达,教学效果可能会辐射更多的孩子,也会轻松活跃;图片具有直观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信息,如果能引用到动态的视频,结合儿童小故事,则减少了汉字字面理解所带来的困难,学生通过情境获得感悟。因此,本堂课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诵读、指认字等设计任务,但是体验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潜在的任务,囿于技术、时间等原因,初步达到效果,但还需要再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领悟。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幼儿课堂*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周 晨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5)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菁华9篇)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1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 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时检查同学2 们学*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

  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2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论语》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论语》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检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论语》,午间小饭桌后抽出20分钟背诵《论语》,*时检查同学们学*掌握《论语》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论语》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3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教学影响深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资源。我校从20xx年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以来,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惯。现将我校办学以来开展的国学经典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国学经典教学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根据小学阶段及我校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程分为规定内容和选学内容。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了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学*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我校突出以“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

  1、“五条途径”组织学*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国学经典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装订经典国学、古诗词文化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都有经典古诗词、名人警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由班主任组织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古诗文,学校开设“国学班”由原二中校长张重阳老师定期为学生们授课,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国学经典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

  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2、抓实措施深化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诵读国学经典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其一,班级要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每生一诵读本,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诵过的古诗词题目、国学经典诗文等。学生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古诗文、演唱古诗文歌谣,表演韵律操、舞蹈等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课间活动、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二,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

  以督促,评估,并列入年终考核。

  三、存在问题

  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中,我们认为诵读国学经典、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求数量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诵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古诗文的质量。

  第二,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以适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推向深层次、深领域。

  四、成绩与展望

  1、根据年级段不同,由班主任监督指导一年级背诵古诗词25首,二年级4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1800个;三、四年级8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2600个;五、六年级12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3600个;选学课程: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千字文》、《幼学琼林》、《百家姓》、《增广贤文》,五、六年级《孝经》、《古代著名家书家训》、《大学》、《论语》、《中庸》选段,《新编千家诗》。

  2、获得的荣誉:20xx年12月,参加塔桥镇中心学校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20xx年7月被“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课题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奖”;20xx年被“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骄傲’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20xx年被“中央共青团”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试点单

  位’”;20xx年被“*阅读学研究会”评为“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0xx年参加“驻马店市第一届民办中小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荣获“三等奖(小学组)”。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有了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4、通过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学*,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推向深入!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4

  20xx-20xx学年下学期《孝忠诚》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是优秀*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

  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惯,会小组合作学*。通过《三字经》的学*,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5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教学影响深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资源。我校从20xx年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以来,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惯。现将我校办学以来开展的国学经典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国学经典教学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根据小学阶段及我校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程分为规定内容和选学内容。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了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学*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我校突出以“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

  1、“五条途径”组织学*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国学经典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装订经典国学、古诗词文化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都有经典古诗词、名人警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由班主任组织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古诗文,学校开设“国学班”由原二中校长张重阳老师定期为学生们授课,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国学经典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

  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2、抓实措施深化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诵读国学经典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其一,班级要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每生一诵读本,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诵过的古诗词题目、国学经典诗文等。学生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古诗文、演唱古诗文歌谣,表演韵律操、舞蹈等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课间活动、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二,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

  以督促,评估,并列入年终考核。

  三、存在问题

  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中,我们认为诵读国学经典、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求数量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诵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古诗文的质量。

  第二,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以适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推向深层次、深领域。

  四、成绩与展望

  1、根据年级段不同,由班主任监督指导一年级背诵古诗词25首,二年级4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1800个;三、四年级8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2600个;五、六年级12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3600个;选学课程: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千字文》、《幼学琼林》、《百家姓》、《增广贤文》,五、六年级《孝经》、《古代著名家书家训》、《大学》、《论语》、《中庸》选段,《新编千家诗》。

  2、获得的荣誉:20xx年12月,参加塔桥镇中心学校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20xx年7月被“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课题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奖”;20xx年被“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骄傲’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20xx年被“中央共青团”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试点单

  位’”;20xx年被“*阅读学研究会”评为“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0xx年参加“驻马店市第一届民办中小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荣获“三等奖(小学组)”。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有了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4、通过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学*,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推向深入!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6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时检查同学2们学*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7

  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活动开展至今,我校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读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对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务求卓有成效。

  1、制定《国学兴趣班工作计划》,做到活动有计划,目的明确、责任清楚,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以《三字经》作为本学期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教本,组织购买全体师生每人一册,做到人人都有教本上课。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经典的热情。

  1、全校开展“朗诵比赛”,促进学生对国学的学*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国学课文的背诵和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活动过程中,选手们以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诵读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三字经》、《弟子规》成果的舞台。

  2、“教师国学讲坛”活动,根据国学教师自主学*的成果,结合国学课程内涵的需要,促进教师加强国学文化学*,了解《三字经》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升了教师的国学修养,丰富了教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期待。

  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研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

  三、取得的成绩。

  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经典研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学生学*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四、努力方向。

  但是,国学经典的学*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8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本学期学*国学经典的成果在于:

  一、传承了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在课堂中加入了一些古人古风的小故事小视频,自从孩子们看了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视频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了人格

  我在上课时,简洁地讲解了古文意义之后,更多的是结合实际生活,提举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熏陶。

  学生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了情操

  高年级以学*优秀的古典经文为主,我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

  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为主,每节课不少于三次朗读,并指导感悟。古文中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成立了国学经典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树立统一诵读目标

  保证每一个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

  二、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生活。

  三、将课程融入教师教学中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通过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四、用活动推进发展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社团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

  二、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总之,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6)

——《国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国学》教学反思1

  学校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国学”试点之后,于20xx-20xx学年上学期全校推广。我执教的是一年级的国学课,内容是《弟子规》。

  刚接手,我和老师们一样,教着一个班的语文,兼着这个班的国学,忙着学校的事务,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回头审视自己的工作初衷: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了解实情,为教育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达到了没有?浅尝则止。在国学的教学中,也是事后的感悟。这个学期的国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自己的国学素养浅薄,影响着课程内容的丰富;对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想当然的多,经常设想的课,实际实行不了,囿于学生识字的困难、注意力的问题,只要学生会读就可以了,在激发学生兴趣,为孩子埋下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没有渗透的方法;

  国学作为学校推广的校本课程,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作为行政管理者兼任这门校本课程,没有做这样的建构;

  学生的评价,方法单一,尤其是调动学生内因,如何使他们成为课程的资源,互相借鉴中学*,思考不够。任何一种学*方法、评价方法,事后都没有思考,也没有反馈;

  备课没有整体入手,一课一备,缺乏整体性;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熟,不能及时给学生引导……

《国学》教学反思2

  学校国学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内外形成良好声誉,作为圈内人士有幸接触这个课题,并参与其中,应该说是教学生涯一大幸事。本学期在国学教学实验中有得有失,总结如下:

  一收获:

  1教学模式更为清晰。由于参与课题阶段性汇报活动及课题结题活动,有机会听到组内优秀教师(在主任具体辅导下)的示范课。对于国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课前演诵——新课诵读——聊诗意——演诗情——画诗意。明确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更易把握,解除了以往不知所措的困惑。

  2见识国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带领学生在学*新知的过程中,将积累的旧知与新知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课堂,自然诗意浓浓,韵味无穷。由此可见,上课教师及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但能背诵,而且能够理解运用,且运用自如,花样翻新,表现出孩子无穷的智慧。这样的课堂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将把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开阔。

  3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充实了自己。在教学课本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诵读、积累,老师也能熟练背诵下来,提升了自己。并且为了上好课,查阅网络和相关书籍,搜索的过程中,接触了更多古代贤人,从各位哲人的文字中,了解了人生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立足点之高、目光之远。收获的古诗、古文多了,头脑自然充实许多,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说法。

  二不足

  1对课本钻研深度不够。总是忙于一些杂物,占据大量精力,不能充分地钻研教材,理解的深度明显不足,教学时自然难以自如,当然无法“贯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静下心来反思:为什么同事能挤出时间学*、研究,而自己能找出那么理由为自己推脱呢?还是缺乏自我鞭策能力,意志力不够顽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下个学期的努力方向就明朗了。

  2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这个桶里只有半桶水,或许还不到,怎能自如把握课堂?怎样深入浅出?更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应该借着国学课题的东风,走*先贤哲人,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代经典,并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自己少走弯路。

  3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自如。“玩中学”的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更注重趣味性、灵活性、艺术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学*国学的快乐。因此,下个学期将加强备课,学*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国学课堂充满笑声、智慧。

  国学作为一个课题告一段落,但学*国学却是应该永远坚持的事,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洗涤教师的思想。所谓学无止境,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让我们继续耕耘在国学的课堂上,品味经典,美化人生。

《国学》教学反思3

  学校国学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内外形成良好声誉,作为圈内人士有幸接触这个课题,并参与其中,应该说是教学生涯一大幸事。本学期在国学教学实验中有得有失,总结如下:

  一收获:

  1教学模式更为清晰。由于参与课题阶段性汇报活动及课题结题活动,有机会听到组内优秀教师(在主任具体辅导下)的示范课。对于国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课前演诵——新课诵读——聊诗意——演诗情——画诗意。明确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更易把握,解除了以往不知所措的困惑。

  2见识国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带领学生在学*新知的过程中,将积累的旧知与新知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课堂,自然诗意浓浓,韵味无穷。由此可见,上课教师及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但能背诵,而且能够理解运用,且运用自如,花样翻新,表现出孩子无穷的智慧。这样的课堂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将把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开阔。

  3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充实了自己。在教学课本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诵读、积累,老师也能熟练背诵下来,提升了自己。并且为了上好课,查阅网络和相关书籍,搜索的过程中,接触了更多古代贤人,从各位哲人的文字中,了解了人生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立足点之高、目光之远。收获的古诗、古文多了,头脑自然充实许多,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说法。

  二不足

  1对课本钻研深度不够。总是忙于一些杂物,占据大量精力,不能充分地钻研教材,理解的深度明显不足,教学时自然难以自如,当然无法“贯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静下心来反思:为什么同事能挤出时间学*、研究,而自己能找出那么理由为自己推脱呢?还是缺乏自我鞭策能力,意志力不够顽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下个学期的努力方向就明朗了。

  2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这个桶里只有半桶水,或许还不到,怎能自如把握课堂?怎样深入浅出?更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应该借着国学课题的东风,走*先贤哲人,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代经典,并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自己少走弯路。

  3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自如。“玩中学”的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更注重趣味性、灵活性、艺术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学*国学的快乐。因此,下个学期将加强备课,学*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国学课堂充满笑声、智慧。

  国学作为一个课题告一段落,但学*国学却是应该永远坚持的事,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洗涤教师的思想。所谓学无止境,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让我们继续耕耘在国学的课堂上,品味经典,美化人生。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国学经典作文 (菁华3篇)

小学国学经典作文1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小学国学经典作文2

  捧起国学经典诗文的那刻,你便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从此,你时时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边。

  国学,你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象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出来,氤氲成乍暖还寒时候草木的笑脸。亲爱的,你禁锢在岁月的沙漠里太久了,早就该有一次灵魂的放逐,在干干净净的黄色脸庞上,绽放礼仪之邦的灿烂笑容,在干干净净的白纸上,象小树苗簌簌地长大,长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干和叶子——那叶不是绿色,而是千年不褪的*红,同样温暖动人。

  国学,你在经典书籍上交错缱绻,交汇成我心中的温暖。我们是一体的,你触摸到那块微热的地方了吗?亲爱的,我带你晒太阳去。我们安静地看看蹀躞的流云去流浪,听听华夏大地的脉络里忙碌的心跳,然后我们相顾微笑。

  我们在时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长。日子好象老电影,播放我们自导自演的喜剧。“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夕夜里,你我一起欢度;“灯树千光照”的元宵夜里,你我一道逛灯;“皓魄当空宝镜升”的中秋夜里,你我共同赏月。亲爱的,你只是陪我长大,却不会变老,我们一起寻找殷实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象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着宇宙那头那个渺远的终点。

  若干年以后,我将带你去北京,去敦煌。我们去看长城,我们去看莫高窟,我们穿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带,探寻前人的足迹,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们还要去*,仰望圣洁高远的日空,让心变成瓦蓝瓦蓝的颜色。顺便梳个藏族小伙子的发型。亲爱的,你不知道,我那样子会有多么帅。我要那么帅地去参拜布达拉宫。亲爱的,在如此圣洁的空气里,活跃在纸上的你会比我更加妩媚。

  你从远古走来,博大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磅礴是你的气概。国学文化,炎黄子孙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小学国学经典作文3

  记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无聊,就去我的书架上找了一本书看。那时,我到书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蓝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书,我就抽出来看看了。抽出来一看,原来是《国学经典》。记得,这是那次诵读比赛时发下来的。因为是以前,很多内容都已经忘了,我有兴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目录里有弟子规、千字文、古今贤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礼、智、义的片段。我就慢慢翻着,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其中的品质和精神。

  当我读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们保持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时,我心里想:我也要学会感恩,感恩是多么快乐啊!我有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感恩,来自于生活的爱与希望。……”当我读到:“重拾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时,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义。我又继续往下读,过了一会儿,当我将这一本诵读读本全部读完一遍,我有回过头来想:这本书真好。一本小小的书,经包含了我们祖先遗传千年的品德。比如说:《弟子规之信》是教我们要讲信誉;《母亲》是告诉我们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重拾感恩》告诉了我们学会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开幸福之门,使自己快乐,别人也舒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那时学校为什么要我们读这本书。不正是因为他们想我们永远记住祖先们遗传千年的美德,待日后,我们长大之时在将这些美德发扬光大,遗传万古吗?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8)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范本十份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1

  我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孩子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是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把经典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

  二、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在备语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三年级同学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经典的质量。

  三、活动推进

  我校还组织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着,实践着,收获

  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基于以上理念和目的,本学期,我重点完成 了以下工作:

  1、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在自己弄懂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 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 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 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 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 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 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A、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

  B、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极需提高。

  C、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总之,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学*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 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2

  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孩子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是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把经典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

  二、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在备语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三年级同学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经典的质量。

  三、活动推进

  我校还组织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基于以上理念和目的,本学期,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在自己弄懂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A、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

  B、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极需提高。

  C、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总之,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学*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3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小赵同学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小马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小李同学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小孙同学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小赵同学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小马同学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小赵同学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小李同学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小马同学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小孙同学,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小赵同学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小李同学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小马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中。

  二、*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活动开展至今,我校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读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对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情况简单总结。

  二、主要成绩及具体做法

  现将这学期在国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在教学国学时,一直采用最简单的拼音诵读方法。(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让学生一边拼读一边识字,用最佳状态去和这些古代至圣至贤们交心!《三字经》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忆。也使我的整体教学方便快捷,稍加讲解,学生便可整齐朗诵。此外,我还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1、课堂上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如集体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2、拍手或者拍桌子朗读,借助动作帮助记忆。拍手还可以控制节奏,多经典重在读出韵味,明白句子间该有的停顿。这种方式很实用。

  3、擦字记忆法,老师板书随着学生朗读逐渐擦去内容。这样对单个的字记忆很有效,深深刻在脑海里。

  4、角色调换法,让学生来教老师读。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胆量。

  5、卡片记忆法,用于内容难读处,卡片可写每句开头字,让学生联想记忆。

  6、游戏巩固法,开火车朗读。如有忘记的内容,可让大家一起读。

  7、实物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8、故事演练法,内容加一些故事并让学生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的故事“孝感动天”,“孔融让梨”……可增强理解和记忆。

  9、鼓励法,分块朗读记忆,完成奖励小贴花,整体奖励为好。学生为做到老师满意很起劲。这些方法的关键是老师同学间的配合和互动,让气氛活跃,参与积极性高。背诵《三字经》,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勤有功,戏无益。”背完《弟子规》,孩子们知晓为人子弟理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功夫不负有心人,诵读国学经典后,我发现本班学生表现更好了,班级凝聚力更强了,班风积极向上,班级也更好管理了。国学经典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不言而喻,字字珠玑的滋养,句句经典的熏陶,好象给孩子们注入新鲜血液一样。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务求卓有成效。

  1、制定《国学兴趣班工作计划》,做到活动有计划,目的明确、责任清楚,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以《三字经》作为本学期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教本,组织购买全体师生每人一册,做到人人都有教本上课。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经典的热情。

  1、全校开展“朗诵比赛”,促进学生对国学的学*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国学课文的背诵和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活动过程中,选手们以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诵读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三字经》、《弟子规》成果的舞台。

  2、“教师国学讲坛”活动,根据国学教师自主学*的成果,结合国学课程内涵的需要,促进教师加强国学文化学*,了解《三字经》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升了教师的国学修养,丰富了教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期待。

  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研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国学教学虽非立竿见影,却是立足根本,影响深远。经典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肩头的责任与前方的目标,优雅从容地一路前行。学*国学经典,从传统文化源头中寻求良方妙药,让学生们懂规矩,识礼仪,知人伦,讲文明,成为“腹有诗书”、“有耻且格”的谦谦君子。既激励了志向,又谦逊了态度,为德才兼修成为可能。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做个温柔敦厚、乐天知命的中国人,淡定从容地面对瞬息万变的纷繁世界,坚韧不拔地正视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做个充满人性光辉而又健康快乐的现代人。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5

  时间荏苒,转瞬即逝,转眼已经一个多月了。暑期国学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半多了。遥想当初刚刚开始加入本着一个“宣传国学,发扬光大”的信念加入国学团队,到现在,站在“第一线”亲身深入小区的面向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这期间感受颇丰,辛苦和甜蜜始终伴随左右。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这次教学是我的首次教学实践活动。我担任的是《三字经》教学工作,这一个多月来,我才认识到这部仅仅一千多字的作品就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多么的神奇,不可思议。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在短暂的一个来月的相处中,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如此的短暂、令人难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要组织好一堂课并不容易,其中思想品德对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正好在国学中就有思想品德的这方面的古训。比如《三字经》中“亲师友,*礼仪”就讲到了要学生去亲*老师,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向老师学*礼仪。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就是要先从严要求自己,再去指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就做过这样的练*,特意花时间指导学生的礼仪,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了如何给老师敬礼,老师如何回礼。而这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此后学生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课堂的礼仪学生们也做得十分好。不仅仅是对老师礼仪方面,还有其它的思想品德方面,他们也有了十分好的进步。家长都十分肯定我们的这方面的工作。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在国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更加奋勇直前,从国学中挖掘出好的新的内涵,让中国的国学在我们手中进一步的传承,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6

  本学期我执教于2(1)班的国学。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国学经典被人们传承咏唱,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庇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基于此理念和目的,教育部门也要求老师认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本学期,我做了以下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伴随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整个教室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就是国寺营学校开设的国学课堂。从20xx年开始,就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范畴,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熏陶学生品性,规范学生行为。

  二、主要成绩:

  所学每一段弟子规都能认真背诵,并且知晓其大意,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弟子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文学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师不禁有感而发:原来诵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校应该多搞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成长体验,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现在部分学生能背诵大部分的弟子规。

  三、具体做法:

  (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弟子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文学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师不禁有感而发:原来诵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校应该多搞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成长体验,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现在我校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几十首唐诗。

  (二)、是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如“品三国”“诗话人生”、“我眼中的xx”、“经典诗词同分享”等活动,在活动中,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百读不厌。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我们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校各班级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或者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并且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三)、自主开发《国学》作为校本课程,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办,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我校开展《国学》课是基于“中小学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诗词的比重”这个理念。

  (四)、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利用教学长廊布置了“文化长廊”、张贴“国学”教育的贴画,橱窗展板上悬挂典雅的古诗,古诗配画,意境优美,各班教室开设了“文学角”,让学生从“国学”的精髓中,从传统的礼仪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营养。

  (五)、创设有利时机,营造浓浓书香。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晨读10分钟,学校规定每个班级组织学生这个时间诵读古诗文,这个时候琅琅的诵读声是早晨最美妙的声音,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惯。

  (六)、美文诵读,提倡和家长共同学*。

  1、在进行学生经典文化诵读的同时,带动家长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创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共同欣赏经典美文,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

  2、分内容学*,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网上交流,信息的查询,朗读的方法,图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了解经典美文的内容。

  3、交流心得,熏陶情感。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与家长一起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经典名言名句,或者记载下自己的感想心得,并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在有感有思中提升国学的素养。

  四、存在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五、努力方向;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保持良好。

  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年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7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赵心镜小朋友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小朋友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赵心镜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中。

  二、*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8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工作大半年了,对于我这个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本身就有很大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和教师的责任感始终激励着我尽快的前进和成长。在半年多时间里,我获取了很多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也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失败的泪水,更有深刻的反思和思考。下面,我将谈谈我教学中收获与反思:

  一、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听课学*活动,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我每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从中收获到很多东西,让我在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上得到很多启发。

  除了听课之外,*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尤其是李国强主任对我的帮助很大,无论是从教法上还是教材把握上,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我能够上好一堂好课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此外,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也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二、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老师之间的教研过程中,我们都要重视反思的重要性,因为反思能不断促进自我教学,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目的的去进行改正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反思还能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材的研究能力、处理教材能力、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半年中,我通过*时的教学反思活动以及科研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使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不断得到培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多思考,在*凡的教师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9

  时光匆匆,随着“七、一”的到来,我校的国学教育实验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两年整了。作为一名国学教育课的老师,每天带领孩子诵读我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沐浴下一天天的健康成长,心中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二年级下期的诵读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及《千字文》全文。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千字文》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两年来,我和老师们在实验中边摸索边改进。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

  (1)单一的诵读指导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学校课题组也发现如果仅仅是单一的背诵,学生的收获会受到局限,何不顺从孩子家长的意愿,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于是,从07年9月起,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一个(诵读)扩展为三个(诵读、识字、理解)。

  教学目标的修订,促使我们国学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更丰富的国学教育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学课上借助拼音识字,查找各种资料理解文本,相互讲解相关历史典故,谈论收获,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经典内容。他们读经的兴致更高了,劲头更足了。

  三、积极参与国学课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诵读成效本学期,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实验,交流国学教育经验,提高国学课堂教学效率,将国学教育引向更高的层次。

  我们语文教研组16位教师人人通过赛课的方式,展开研究,逐渐摸索出我校国学教育课堂的新模式。廖老师给学生印发了《千子文》解释资料,在一节课上完成了识字、理解大意、背诵三个目标。尹老师则指导学生广泛查阅学*资料,将阅读内容理解得详细透彻。我选取了古诗《别董大》作为国学课堂探讨内容,带领学生边诵读,边理解,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深入挖掘这首诗思想含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回顾多首送别诗,从而找出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扩大了学生视野。此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广泛赞赏,促进了我的国学教学水*的提高。

  四、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动,我承担了其中的《清明献词》节目和宣誓时的领誓指导,在短短十几天里,我上课之余,挤出时间组织学生编排队型,进行朗读指导,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录音那天忙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节目的成功演出,我们的《清明献词》节目不但在主题**上得到了与会领导来宾的夸奖,并当即被区领导抽调,参加区各界人士在烈士墓进行的清明祭扫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校又承担了由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语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办,江北区教委承办的“中华魂,爱国情”迎端午经典诗文诵读会。我又和几位老师一起负责了其中的《经典诵读串烧》节目,我们集中用了4天的时间,放弃了周六的休息,排练、配乐、录音。圆满的完成了演出任务,该节目在重庆电视台播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培新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10

  我已带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一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大学》,五个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在经典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首先学生的学*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随着国学经典学*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渐渐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大学》、《论语》。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学生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9)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合集10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五、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贱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诵读措施及形式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2、利用早操前和路队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3、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五、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时间:

  单周每周三上午

  七、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八、保障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定期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诵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弹性评价”方式。

  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

  “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四、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文必背》《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

  五、活动内容安排:

  1、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2、每位同学进行优美词句的摘录

  3、活动组织实施:(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4、总结表彰阶段:根据表现,“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6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时间:

  单周每周三上午

  七、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八、保障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定期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诵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弹性评价”方式。

  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8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大声地朗读。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更系统的接受国学熏陶,强化素质,加强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多媒体网络学*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做操等。

  七、保障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逝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5、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10)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5)份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国学启蒙》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弟子规》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弟子规》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让学生在书声、音乐与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诵读的快乐。

  3、故事化。故事化的教学方法就是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弟子规》读本所选故事,是历代名人故事,基本吻合《弟子规》相应的内容。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的教学要贴*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学会思考运用。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弟子规》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完成各年段的诵读目标。

  三、具体措施:

  1、遵循“五化”教学理念: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课程化。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好“五分钟读案”,让学生在愉悦的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诵读。

  2、以“读”为主,将“诵读”作为教与学的第一手段。

  3、以“讲”为辅,意思的疏通是必要的。

  4、重视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价,开展班级评比活动,设计《弟子规》诵读攻关表等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促进学生跟上队伍,成功闯关,确保学生百分百过关。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本学期学*《国学启蒙》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 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材简析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目的

  1、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以及默写经典名句(四书五经部分句段)。

  2、能翻译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并且在幼儿园也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地方课程》的学*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5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