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2)学*第二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

  学*“教”这个多音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班齐读。

  (3)学*第三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认读,说说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幼小、幼儿园。

  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

  全班齐读第三句话。

  (4)学*第四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出示生字卡片:玉、器、义,指名生认读。并为它们口头组词,以便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全班齐读。

  4、生再次轻声自由练*朗读文本,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位之间相互练读。

  5、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读出课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与同位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3个生字,鼓励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词语中也见过这些汉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意思。

  4、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之、相、*、*、远、玉、义。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写时要略小,最后写走之儿;“义”字先写中间的点,再写撇、捺、注意撇画比捺画略高。

  4、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

  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通过学*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熟读了《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那么,这些句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使它们成为古代小朋友必须学*的内容,同时又值得我们现在学*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

  二、精读句子,理解意思

  1、学*第1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师给予解答,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组、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初:刚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差不多;*:性情和行为;相远:差别很大。

  (3)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适当小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学*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4)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5)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7)在弄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适当小结: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

  (8)生齐读第二句话。

  (9)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师相机点拨:小朋友们刚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节奏地齐读第1小节。

  2、学*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非所宜:这是不应该的。老何为: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义:知识和道理。

  (4)鼓励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5)师适当讲解:小孩子不努力学*,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物件,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学*,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6)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7)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学*都有哪些好处,师予以鼓励。

  (8)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第2小节。

  3、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对读,同位对读、拍掌伴奏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味。

  三、练*背诵,适度拓展

  1、生自主练*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师适当指导:可以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再背诵的时候结合句子的意思帮助记忆。

  2、指名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适度拓展。

  (1)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只学*了《三字经》中的四句话,但是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经》中丰富的内容,难怪古代、现代的小朋友都要学*它呢!接下来,老师再从《三字经》中选两句话,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师范读,生自主读一读。

  (3)指名生说说在这两句话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适当补充,讲述“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4)生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四、课堂小结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过程:

  完成配套课堂练*。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重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善于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兴趣。教学目标:

  1。运用字理、借助语境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远、*”3个字。 2。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3。初步了解“教”“*”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识字与读文教学难点:朗诵与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汉字视频“网、日、燕、伞”发现了什么特点?2。指生读课题“人之初”

  天鹅图识记“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指导写“之”【设计意图】:通过汉字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字与事物像,汉字又像画,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经,学生自由读,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2。指学生分行读

  3。认读生字,与汉字交朋友(指生认读,大屏幕圈生字)4。生读文,边读边圈生字

  5。分行读文、学字

  (1)初:左右结构,字理识字,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刚刚开始的意思,春天刚开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刚开始:人之初,性本善。(2)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3)善:上下结构,字理识字,为什么“善”与羊有关?善良,友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理解:班级哪个小朋友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她善良呢?帮助别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爱护花草树木,夸我们机自己,读:人之初,性本善。

  (4)*:独体字,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字理识字,小鸟学飞行,你和妈妈学会了什么?出示图,小宝宝和狼妈妈学会了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人就不一样了,读:性相*,*相远。和妈妈在菜市场长大,孩子会什么样子?读:性相*,*相远。在做学问的人群中长大,会什么样子呢?读:性相*,*相远。

  (5)多种形式读前两行

  (6)教:字理识字,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上下结构,“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独体字,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配乐,听故事,听了故事,告诉王义的父母:教之道,贵以专。

  告诉李迁的父母:苟不教,性乃迁。(10)多种形式读后两行6。明白意思会读得更好

  7。多种形式读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读法间休:《三字经》动画版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内容,通过讲故事进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导孩子理解了三字经的含义,还巩固了汉字的认识。

  三、展开

  1。认读生字:独体字(*、专)*、*、*是独体字,我把*字送回家。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3。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导写字“远、*”

  【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识记生字。

  四、提升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著名的大学者,今浙江宁波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既是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国学极好的读物。建议同学们多读、多理解、多运用它。

  【设计意图】拓展三字经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理解、多运用,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五、小结:今天呢们跟谁交了朋友?(说说认识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人之初

  独体字:*、专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半包围结构:迁、远、*

  之远

  *

《人之初》教学设计3

  教学主题:识字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2.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兴趣。

  3.教材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的自觉性。

  评价任务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通过整体读,个人读,师范读,小组读,把文章读通读顺,理解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 持之以恒

《人之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相远。“*”接*,类似;“*”*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人之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

  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子不学。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的影响很大。

  生2:父母对孩子的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持之以恒

  课后反思: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 (菁华3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1

  【教材分析】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1、激发学*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远、义、相、*、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通过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认识13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难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根据预*提纲认真预*。

  3.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上网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二、预*反馈

  1.出示学案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提纲或课本(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3.表扬填写预*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4.展示朗读:

  指名小组内4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自我评价。其它同学纠正易读错字正音,提出合理建议。(注意纠正之、初、善、专这四个翘舌音)

  三、指导写字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我的记字办法多。

  (1)常规识字:

  加一加:换一换:

  比一比:组词法:

  减一减:其它办法:

  (2)趣味识字

  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5.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并补充。(a、该小组用了哪些识字方法b、用了哪种趣味识字方法?c、我想补充以下内容:)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

  7.生字我会写。

  (1)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本上写一写。

  (2)易写错的字:之、义、远、*

  8.二人展示:展示笔顺及占格。

  9.师范写

  四、课后练*

  1.正确书写生字。

  2.能用生字组词并说句话。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入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2.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3.齐读课后*题中的词语。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课文。

  3.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句子?

  4.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方式:可以拍手打节奏读,可以齐声读。也可以分句接读)

  5.生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6.汇报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谈谈自己的`体会。

  7.教师点拨:(预设)

  (1)、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2)、性相*,*相远。“*”接*,类似;“*”*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细心加以教导的话,本来善良的天性也会变坏的。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是不能成为美玉的。一个人不经过教育,是不明白道理的。

  8.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续背《三字经》的其它章节,看谁背又快又多。

  3.造句

  善良:

  专心: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三字经》是*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

  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第1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性、*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1小节。

  6、读一读,连一连。

  人之初贵以专苟不教性本善教之道性乃迁

  五、写字指导“之”“远”“*”

  1、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重点是“之”和走之旁的书写,*捺要舒展。)

  3、学生口述笔顺书空。

  4、学生练*,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比赛读。

  二、研读课文,学*第2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宜:适宜,合适;琢:雕刻;义: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师讲解,学生体会文意。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就不会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师:你们认为哪句话对你们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师: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你们小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三、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教师考学生。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教师。学生说上句,教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四、写字指导,读记词语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教学板书]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学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两个方面来讲的。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学*的氛围中。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6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相远。“*”接*,类似;“*”*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自由朗读这些词语)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处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二)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朗读课文(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二)学*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2。反馈指导:

  (1)指读,小老师带读。(2)出示字卡,指名读。(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义”“之”,提示:“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1)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2)范写“相”。(3)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板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3

  一、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 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远、义、相、*、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明白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感悟

  1 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翘舌的读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1、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2、老师提问: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老师小结:

  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小组合作试着表演《周处除三害》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人之初》教学设计5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一)复*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 远方 *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 出示任务:再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课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结合生活,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请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馈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大致讲一讲意思: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感悟课文主题。

  (1)PPT出示任务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图中的妈妈和孩子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2)反馈指导:

  预设:图中的妈妈正在教育孩子放鹅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图中的妈妈正在教孩子怎么放鹅呢……(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

  (3)PPT出示任务2:妈妈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用波浪线划出句子。

  (4)反馈指导:

  预设:“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师板书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导语: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教育你呢?他们是怎样对你说的呢?你们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6)反馈指导:

  预设:爸爸妈妈教导我一定要上课认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教导都是为了我们成为好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读全文,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8)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读、齐读;

  3.评价:

  (1)同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同桌在班级上进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师生评议。

  八、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远”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远”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远”,分别提示:“*”字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远”字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玉”“义”“之”。

  (1)观察并说说“*”“玉”“义”“之”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玉”“义”“之”,分别提示:“*”字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玉”字写王字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相”。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相”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相”,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九、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2)学*第二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

  学*“教”这个多音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班齐读。

  (3)学*第三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认读,说说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幼小、幼儿园。

  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

  全班齐读第三句话。

  (4)学*第四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出示生字卡片:玉、器、义,指名生认读。并为它们口头组词,以便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全班齐读。

  4、生再次轻声自由练*朗读文本,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位之间相互练读。

  5、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读出课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与同位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3个生字,鼓励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词语中也见过这些汉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意思。

  4、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之、相、*、*、远、玉、义。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写时要略小,最后写走之儿;“义”字先写中间的点,再写撇、捺、注意撇画比捺画略高。

  4、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

  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通过学*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熟读了《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那么,这些句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使它们成为古代小朋友必须学*的内容,同时又值得我们现在学*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

  二、精读句子,理解意思

  1、学*第1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师给予解答,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组、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初:刚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差不多;*:性情和行为;相远:差别很大。

  (3)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适当小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学*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4)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5)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7)在弄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适当小结: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

  (8)生齐读第二句话。

  (9)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师相机点拨:小朋友们刚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节奏地齐读第1小节。

  2、学*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非所宜:这是不应该的。老何为: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义:知识和道理。

  (4)鼓励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5)师适当讲解:小孩子不努力学*,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物件,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学*,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6)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7)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学*都有哪些好处,师予以鼓励。

  (8)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第2小节。

  3、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对读,同位对读、拍掌伴奏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味。

  三、练*背诵,适度拓展

  1、生自主练*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师适当指导:可以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再背诵的时候结合句子的意思帮助记忆。

  2、指名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适度拓展。

  (1)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只学*了《三字经》中的四句话,但是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经》中丰富的内容,难怪古代、现代的小朋友都要学*它呢!接下来,老师再从《三字经》中选两句话,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师范读,生自主读一读。

  (3)指名生说说在这两句话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适当补充,讲述“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4)生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四、课堂小结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过程:

  完成配套课堂练*。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重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善于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 (菁华3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1

  【教材分析】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1、激发学*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远、义、相、*、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自由朗读这些词语)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

  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

  (二)学*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2.反馈指导:

  (1)指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字卡,指名读。

  (三)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

  一个人的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义”“之”,提示:“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2.指导书写“相”。

  (4)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5)范写“相”。

  (6)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人之初》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子不学。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的影响很大。

  生2:父母对孩子的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人之初》

  学*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持之以恒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人之初》教学反思 (菁华9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反思2

  《人之初》一文是《三字经》的选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本文的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自读自悟。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教学生吟唱,从而不断地品读深意。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反思3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4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5

  我校开展的《让经典走进校园,让书香浸润人生》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中,选用了《三字经》作为校本教材,举行了诵读、书写、讲故事、汇报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而如何教好《三字经》是首要任务。在教学前,我反复阅读教材,知道这些内容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制作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融四岁,能让梨??”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出示课件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孩子们从故事中理解了内容的大意,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可以看出每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人之初》教学反思6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7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8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9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时不喜欢举手的 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自主学*,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张校也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 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 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 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的主要人物,推动了*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六、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七、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7、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为举止

  有趣 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内涵比较丰富的记人的散文,内容并不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大都能够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细节表层,非常浮泛本课在强化学生在感性体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体悟细节之美另外,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概括、提炼和积累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金岳霖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金岳霖的这样的课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学*过程,获得一种学*方法和学**惯,以后应该经常这样做

  一、务必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的信心,失去了学*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的认知与疑惑

  在《金岳霖先生》一课的开始,我先将文题及作者板书至黑板,随即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得到什么信息?于是学生得出了诸如:这时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对金岳霖的尊敬之情等等信息,但也从中产生了为何作者会对金岳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之类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导入是因为,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解惑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自己对部分知识重点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对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写金岳霖先生的?即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不是很突出,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遗憾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在辅助两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体阅读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必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领会若过分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应对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等方面起辅助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尽量做到不可替代主要展示一些图文信息,但是,由于身为一名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实际场地的条件与限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多加留意。

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面对成千上百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本文设计的核心是以诵读为手段,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学*的能力。通过学*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孩儿和男人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天空是小鸟的家,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泥土是花朵的家,花儿在阳光下高兴的吐露芬芳;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水中快乐的嬉戏躲藏。(播放多媒体课件:鱼在水中游玩)看!小鱼在水中多快乐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静的海面突然风吼浪号,鱼儿被海浪冲到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它们的命运如何呢?通过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所感悟。板书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3、再读课文,想象,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4、读第一自然段课文,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心情如何?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一段课文。

  5、感情朗读。

  三、创设情境,读文识字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体会,要想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必须把课文读通,读好。因此,我们得首先解决生字关,同学们有信心吗?

  1、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⑴老师讲清比赛规则及要求。

  ⑵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中学*生字。

  ⑶小组内相互评议。

  2、全班交流: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⑵评价。

  ⑶再读。

  3、验收生字掌握情况:

  ⑴注音开火车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⑶组词,说话练*。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小鱼生存所需要的环境。

教学设计3

  (1)课时:一课时(40分钟)

  (2)课型:新授课

  (3)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

  (4)按照教材教法要求撰写,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要求及板书设计等,力求体现教学形象性,直观性和实践性。

  课题: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用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知道从日用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日用产品设计作品,了解产品设计的`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分析产品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学*愿望,能积极思考,具有求新求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从功能、材质、造型、色彩四个方面欣赏、评述日用产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审美能力。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新颖奇特的日用品;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切苹果的神器,让学生猜这有什么好处?学生猜,讨论。从而引指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引出今天的课题《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活动二:直观感知,具体分析

  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处处有奇思妙想,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德国厨房里工具的巧妙设计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更完美。并要求学生欣赏图片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予以肯定(例如:德国厨房中的厨具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注重实用的同时,更人性化,用起来更贴心。青花瓷盘在考虑到实用的基础上,把全世界闻名的青花瓷以最美的感受展示给大家,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看看古代哪些生活用品中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例如:红漆花形洗子,你能看出它造型上的优美和实用性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予以肯定(漆型洗子是利用自然界的花瓣的形状作为创作的原型,利用*红在色彩上很鲜艳,非常美观。)

  教师提问: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生活用品,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考虑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首先要有实用性,其次要有艺术性,二者相结合就是最佳设计)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

  (一)教师演示

  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视屏的方式让同学感受旧物改造的好处以及方式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二)课堂练*

  布置任务:设计作品可以在造型、色彩、及实用性上多加考虑,设计体现个性的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用我们学过的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让同学做小小鉴赏员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同学们一小组的形式派出代表发言,评价主要围绕着造型色彩和实用性展开。

  教师请作者谈一下自己设计或改造的旧物的创作灵感

  最后教师总结评议,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问题,语言多以鼓励为主

  活动五,小结,作业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下中央二台的《交换空间》这个栏目,里面有许多设计师将他们优秀的设计,展示给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大家可以借鉴学*一下,你会变得更加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创意设计,我们离不开设计,同学们让我们都打开脑洞,把身边已经过时的生活用品来一次大改造,或者作为设计者,有更多更好的发明设计出现在我们班的同学中,为生活服务、装点生活。

  六、板书设计

  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设计特点:实用性,艺术性,

  设计要素:造型、色彩、实用性

  七、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4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5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人之初》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一文是《三字经》的选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本文的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自读自悟。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教学生吟唱,从而不断地品读深意。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理解*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的重要性,学*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反思2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两个方面来讲的。

  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的氛围中。

  不足之处:讲解的过程中还是没有避免讲解过细,孩子不理解的'情况。

  改进措施:要在讲解课文时,有取舍。

《人之初》教学反思3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三害周处》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因为到处打人,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龙并称为三害。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凭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个好人。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这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之初》教学反思4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5

  《人之初》这一课精选了《三字经》的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断讲述了学*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的传统启蒙教材,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正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所以本课的学*更应该激发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正因为本课的特殊性,教学时比较有特点的是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周处自新”的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在故事中理解课文前两句的含义。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结尾的拓展延伸环节,借用有趣的'视频动画讲了“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小故事,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并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学生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而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人之初》教学反思6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人之初三字经 (菁华5篇)

人之初三字经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初:初生,刚开始有生命。苟:假如。性:天性。教:训导、教诲。本:本来、原来。迁:转变、变化。性:性情。道:此处指方法。*:*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贵:注重、重视。特性。专:专一。

人之初三字经2

  在传统文化中,把一部书称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古往今来,在漫长的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华儿童就是靠《三字经》启蒙,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而更多的人,也许未必识字,也许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他们从小也听诵《三字经》,对《三字经》耳濡却不一定目染,也从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字经》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传统的启蒙经典。

  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给儿童看的书,那它一定很简单了,有什么值得讲的呢?这个看法错了!《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是也正因为此,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经》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才能够理解《三字经》对于*人来讲,特别是对今天还在学*过程当中的孩子们来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

  为什么一本儿童启蒙读物被大家尊称为《三字经》?在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三字经》开始的六个字是什么,我想*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就这六个字,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就是善的。就在这么貌似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讲的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在*传统文化当中,关于人性论的讨论丰富多彩。在先秦的时候,儒家传统当中,就有三派说法。

人之初三字经3

  一派,孔子的说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接着《三字经》的后六个字,"性相*,*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孔子置而不论,留个悬念。一派,荀子的说法。荀子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位思想家,荀子甚至和法家有极深关系。荀子的看法是"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得到我们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呱呱落地,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有没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在生病吗?不会的,他非要吃奶不可。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要求吃奶。人的本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是善良的。

  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孟子一派的思想。但却不准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确切意见是,人性向善。关于人性善恶的分野,实际上,中西文化就在这里开始踏上了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西方文化传统当中,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有原罪,只有上帝是无罪的,也就是说"人之初,性本恶"。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所以谁都不能相信。从社会管理运作上来讲,不能把所有的权力交给某几个人,因为谁都是有毛病的。那么,怎么办呢?就把管理的权力、运作的权力予以分散,相互监督,彼此独立,创设出一套严格的制度来限制彼此,西方的文化传统就这样发展下来。而*文化传统的主流,就是接着《三字经》开始的六个字,也就是接着疑似孟子的思想走了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每个人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觉悟,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那还需要制度吗?每个人都是自觉的。每个人都知道不要在红灯的时候横穿马路,每个人都知道不要随地吐痰,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主要应该是教育他,去引导他,去培养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规范他。所以千万别小看这六个字,这六个字里面的精义非常深。

人之初三字经4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这个我们比较好理解。人都有一种害羞之心。比如,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影星玛莉莲·梦露,她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传遍了世界:她正穿着裙子在路上走,经过一个地下出风口,地下出风口突然涌上来一股很大的气浪,把梦露的裙子给吹起来,梦露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是赶紧捂着这个裙角,这是什么,羞恶之心!她觉得害羞,赶快把裙角给捂住。羞恶之心世人皆有,当然,不同的民族羞恶之心不一定一样。有的民族认为这件事情我很害羞不能做,有的民族未必;有的民族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我得先护住,有的民族认为不一定。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三个女孩,都戴着非常漂亮的帽子,都穿着非常漂亮的裙子站在一起。突然来了一阵狂风,有一个女孩捂着帽子,不管裙子。另一个女孩呢?捂着裙子不管帽子。还有一个女孩一手捂着帽子,一手捂着裙子。这三个女孩是哪三个国家的人?答案是,只管捂着帽子的是美国人,因为帽子吹走了她得花钱去买,她不干,她是对这方面有羞恶之心,而对裙子吹起来,春光外泄的羞恶之心比较淡。捂着裙子、不管帽子的是日本人。日本人说,吹掉帽子我可以再去买顶帽子,但是我的裙子不能吹起来。另外一个当然就是*人。帽子不愿意丢,裙子也不能被吹起来。这就说明人的羞恶之心每个民族不一样。

  "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就更容易理解了,以后还会涉及到,这里暂时先不讲。

  孟子认为,要有这四种心才算得上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没有羞恶之心,没有辞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那不能算人。这是孟子的学说。但是,又何以证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这四种心呢?孟子又自己来进行一个说明。在《孟子·告子》这一篇里他讲了一个例子,"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我们每个人的嘴对于味道好的东西,都同样爱好的,都知道要吃好的。而至于"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那就是说都喜欢听好听的,比如,我拿块铁片,在玻璃板上嘎嘎嘎地来回擦划,没人喜欢,而美妙的音乐都喜欢听。"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就是眼睛都喜欢看好看的东西。恐怖的,肮脏的,龌龊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口、耳、目人皆相同,那么,难道在人心上人们就没有相同的吗?其实,这个论证里面有问题。你觉得好吃的我还真不觉得好吃,谁说人的口味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举出反例。谁说人欣赏音乐的感受是一样的?比如现在好多年轻人喜欢听摇滚,我就不喜欢听,我愿意听古典音乐。谁说一样的?

人之初三字经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这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所作的七步诗,是对急于迫害自己的兄长曹丕的质问,也是他们之间真实关系的写照。为什么亲兄弟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他们的另外两个兄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外号黄须儿,他的头发胡子可能都是黄的,非常的彪悍。史籍上没有留下过他好写诗的记载,只留下他力大无穷,武艺精湛,射箭百步穿杨的记载,他能够射中百米以外的一根头发丝。而力气大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次曹彰跟老虎打起来了,他把老虎的尾巴缠在自己的胳膊上,老虎就动不了了,老虎没他的劲儿大,他把老虎给拖住了。据说还有一次曹彰找一头象打架,估计他跟人打架实在不过瘾,别人都打不过他,他过去把象按在地上,那象也动不了。后来曹操在战争中见到马超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时候,曹操就哀叹,假如儿子曹彰在此,有你马超什么事!可见,曹彰的性格就是勇武彪悍,力大无穷,没什么心机。

  曹操还有个儿子叫曹冲,是*著名的神童。"曹冲称象"是个很有名的故事。史籍上记载,说当时孙权为了讨好曹操,就送了一头象给曹操。当时中原地带象很少,看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曹操就带着手下的群臣、将领琢磨,这象有多重?怎么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没主意。曹冲那个时候还不到十岁,就在旁边说:"这有什么难的,开条船过来,把这个象搁到船上,这个船不就沉下去了吗?我在船边划一道线,再把这个象给牵出来,接下来我就有办法知道这象有多重。"他怎么做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往船上搬石头,一块块石头往上搬,看这个船刻的这道线又到了,就称称石头多重,不就知道这象有多重了吗?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开学之初作文 (菁华3篇)

开学之初作文1

  开学之初,来到了新的校园,到处都是新的面孔,到处到是新鲜的事物。我认识了可亲可敬的老师,也体验了初中酸酸甜甜的滋味。开学之初,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认识了严厉的任老师、认真的黄老师、风趣的蔡老师……这些老师有的和蔼可亲、有的风趣幽默……这些老师将带领着我们畅游学海,开始愉快的学*之旅。

  开学之后,我感觉上课也比较轻松,因为我已经在暑假预*过了。作业虽然比在小学的时候要多,但我完成得也很好。我喜欢上英语课,上英语课一点也不累。蔡老师总是很幽默。上台表演我一点也不紧张。第一次听写测验,我一不留神写错了几个单词,考得很糟糕。蔡老师把我叫出去,一番话说得我频频点头。第二次的听写我认真对待,这次我得了满分。真开心!看来英语学*其实也很简单嘛!

  我写数学课堂作业次次100分,可是,家庭作业总有一点小差错。我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写语文作业时也出了一点小差错。我被老师叫出去训了一顿,因为我的语文作业没记清楚。本来让抄第一课的词语,我却抄成了第二课的。第二课的词语大部分是成语,抄起来要费劲得多,结果还被老师训。我心想:都是粗心惹的祸啊!

  刚入初中,真可谓高手如云。有的英语特好,有的数学超棒。想在班里遥遥领先还真有点难度啊!不过,我会努力的。

  在七(7)班,我还认识了很多同学,也适应了初中的环境。初一下午有四节课,有很多不适应的同学还以为是在上小自*呢!

  初中虽然比小学累了许多,但获得了很多知识,心里还是喜滋滋的。

开学之初作文2

  终于,我们盼望已久的开学之日来了。看到熟悉的校门,大楼与教室,走在小道上,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刺骨的寒风不能给我带来凉意。

  在第一天的9点多,我们参观了新体育馆——“益才楼”。木质的地板,干净的球架,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太漂亮了!”而以后,我们就将在此打手球了。而到地下车库时,我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都皱起了眉头,用手捂住了口鼻,走完了地下车库。

  今天上午去了“益才楼”举行开学典礼暨益才楼启动仪式。四位领导共同触摸圆球,球上出现了“徐教院附中ˋ益才楼ˊ启用”的字样,接着是开学典礼,李校长要我们学*时分清主次,她讲了一位教授对学生做的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一位教授带着一个桶,用大石头装满了桶,问他的学生们:“这个桶还能装东西吗?”很多学生都摇头说不能,而教授抓起一把碎石头,很轻巧就放了进去,之后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个桶还能装东西吗?”有了刚才的经验,大部分人都不作声,教授放进了沙子后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所有人都不做声了,教授又放满了水。如果教授先放水或沙子或碎石头不会可以装这么多,但从最主要的大石头开始放起,却可以放这么多,所以做任何事一定要分清主次,读书则更是如此。从最大、最重要的开始学起,一直到最小的知识才能学得更好、更多。之后,姚老师王*也给了我们一些寄语。

  开学初初是最开心的,也是痛苦的,而我们,就开心并痛苦着……

开学之初作文3

  终于,我们盼望已久的开学之日来了。看到熟悉的校门,大楼与教室,走在小道上,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刺骨的寒风不能给我带来凉意。

  在第一天的9点多,我们参观了新体育馆——“益才楼”。木质的地板,干净的球架,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太漂亮了!”而以后,我们就将在此打手球了。而到地下车库时,我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都皱起了眉头,用手捂住了口鼻,走完了地下车库。

  今天上午去了“益才楼”举行开学典礼暨益才楼启动仪式。四位领导共同触摸圆球,球上出现了“徐教院附中ˋ益才楼ˊ启用”的字样,接着是开学典礼,李校长要我们学*时分清主次,她讲了一位教授对学生做的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一位教授带着一个桶,用大石头装满了桶,问他的学生们:“这个桶还能装东西吗?”很多学生都摇头说不能,而教授抓起一把碎石头,很轻巧就放了进去,之后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个桶还能装东西吗?”有了刚才的经验,大部分人都不作声,教授放进了沙子后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所有人都不做声了,教授又放满了水。如果教授先放水或沙子或碎石头不会可以装这么多,但从最主要的大石头开始放起,却可以放这么多,所以做任何事一定要分清主次,读书则更是如此。从最大、最重要的开始学起,一直到最小的知识才能学得更好、更多。之后,姚老师王*也给了我们一些寄语。

  开学初初是最开心的,也是痛苦的,而我们,就开心并痛苦着……


《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9)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范本五份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 1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身边有很多助人为乐的事。可是,这件事让我一直难以忘怀,也增添了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今天中午,值日生吴沐洵要扫第一组。可是,快到上课的时间了,她还在扫第一排,她急得满头大汗,额前的头发被汗水结成了一块块的。于是,我决定帮吴沐洵来做卫生。我拿出了扫把,开始帮吴沐洵扫地。我们先安排好,我扫一组最脏的地方,吴沐洵去扫后面比较干净的地方。我开始扫一个同学的位置,他的位置上有很多垃圾,有他不要的彩纸,不要的'书本和纸张,有他不要的书皮,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东西……有的在椅子上,有的在地上,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我花了二、三分钟才把他的位置打扫干净。这时候,吴沐洵也刚扫完后面几排,吴沐洵感激地说:“谢谢你,明子琦,如果没有你,我还不知道会做卫生做到什么时候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日行一善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让我们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 2

  做任何事不能只想到自己,能尊重别人,热心服务是待人处事的重要准则,哪怕只是一件芝麻绿豆的蒜皮小事,只要有心,都是伟大的事,“日行一善”就是学校要我们雪的.第一项课程。

  今天休息,我和妈妈整理我小时候穿的衣服,看着我小时的衣服,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一些有趣的事情。我把还可以穿,但是穿小了的衣服整理起来,放进有个大袋子里面,然后还把一些旧文具和书本装了进去,妈妈说:“要把这些衣服、文具、书本捐到那些偏僻的小村庄去。那里的孩子很可怜,没有衣服穿,没有书本读,不像我们住在城里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吃有喝,有书读。“我和妈妈一起搬搬抬抬的把这些东西放到那个捐赠箱。

  虽然我们捐的东西不多,但是做善事要发自内心,不是靠规定来要求遵守,妈妈说:“不是东西捐的很多就代表有爱心,只要有心,有时候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远比物质上的行善更有意义。”希望大家发挥爱心,聚沙成塔,把我们的温暖传到阴暗的角落,点亮一盏灯,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 3

  所谓日行一善,不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让我们把善心时时带着,遇到需要我们的人时伸出援手时,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被我帮助的人,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真诚的对我说谢谢时,我从中得到许多快乐。

  可是,现在的生活水*提高了,老太太的身子骨硬朗着呢,小孩儿都专门学了游泳了,遗失公文包的更是属于稀有的事呢!做些什么好事呢?我苦苦的思索着。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善举,也做不了什么大英雄,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比如:我们可以把自己穿小了的衣物清洗干净,捐给贫困的地区孩子;我们也可以把节省下的.零花钱捐给灾区;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籍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这些事其实很简单,但不是只为了取得大家的好评或是只为了达到“日行一善的标准才做好人好事的。”

  我不由想到了柏拉图的这句名言,“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日行一善,不要拘泥于这个字眼,“要每天做一件好事”,只要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就慷慨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 4

  古有司马光砸缸救人,这是善;今有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也是善。善事不在于大小,在于有没有去做。

  清晨,我和妈妈在外面吃早饭,不经意间,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缓缓在我面前经过,脸上沾满了灰尘,汗从他的脸颊上、手上、肩上,滴滴答答地落到地面上。他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沙子的车,朝工地方向行进着。

  只听啪嗒一声,其中一只轮胎陷入了泥坑里。只见老爷爷咬紧牙关又是拉又是推,但陷入坑中的车轮始终在坑里徘徊,看着老爷爷无助的眼神,我真想跑过去帮他。

  正当我站起来准备跑过去的时候,只见一辆白色的汽车,从我眼前开过,停在了老爷爷的旁边,这时从车上走下来一位阿姨,她小跑到了车后面,帮助老爷爷把陷入泥坑中的`车推了出来,推完车以后,她的双手沾满了泥沙,但她只是轻轻搓了下手,回到车里,随后就默默离开了!老爷爷正想着是谁帮助了他,等走到车后面,早已不见那位阿姨的踪影。

  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做一件善事,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之初,性本善的作文500字 5

  我的家乡叫阿拉善,它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景点,但也有一些迷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树干也穿上了新的衣裳,鸟儿轻轻地在柳枝上唱歌,仿佛在对我说:“快来,快来陪我玩!”小草小花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

  烈日炎炎,夏哥哥来了。走在漂亮的花丛中,踩着松软的泥土,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虫鸣。此时我的'心情很放松。绿树成荫,变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凉亭,老爷爷、老奶奶们坐在树下纳凉、唠嗑。我呼吸新鲜的空气,远处,还有些老爷爷悠然自得地打太极。

  秋高气爽,树叶随风飘落,离开了大树妈妈,给大地铺上了金灿灿的“地毯”,营盘山上金灿灿的,好像整个世界都变黄了,踩在厚厚的“地毯”上,看着松果、松塔,还有石头和干花,我心里想着我的小伙伴,好想在这个秋风**的季节和他们玩耍呀!

  冬天,虽然是寒风刺骨,外面覆盖了一层层厚厚的积雪,但不怕冷的我们在屋外堆雪人、打雪仗,玩得格外开心。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深爱着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