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分数,数学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师:20%可以化成哪个分数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1)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师:大家现在可以比较出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吗?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教育。

  (3)想一想:

  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2、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把14% 、3.5%、120%化成分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4、小结方法

  让学生小结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强调: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

  1、练*十九第1、2题。

  2、练*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8题。

  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 )时,B/A是真分数;

  当A( )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由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

  (15)=(15)

  (+13)=+13

  2.复*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三种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都是哪三种?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数的' 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 是多少?

  3.一个数的 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 .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 .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 .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师:20%可以化成哪个分数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1)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师:大家现在可以比较出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吗?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教育。

  (3)想一想:

  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2、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把14% 、3.5%、120%化成分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4、小结方法

  让学生小结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强调: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

  1、练*十九第1、2题。

  2、练*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8题。

  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二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百分数表示什么?

  2、说出以下百分数的含义:

  我们班第三单元测验,有97%的人达到了优秀。

  我们有45%的人*视。

  师: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达标率

  1、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解答,反馈: 板书: =

  3、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师: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请1~2人复述什么叫达标率。)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引导学生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100%

  问: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因为达标率是百分率的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单写成“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的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而又是百分数的形式。)

  6、在题目中再加上一问: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让学生解答。

  板书:

  120/160×100%=0.75×100%=75%

  问:“达标率是75%”是指什么?后面要不要写单位?为什么?(百分率是表示两个数的比,没有单位名称。)

  7、比较一下求达标率和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教学发芽率

  1、创设情境,出示例1第(2)题,问: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尝试算出绿豆种子的发芽率。

  3、反馈算法,问;你能不能像计算达标率一样,也总结出一个计算发芽率的公式呢?让学生把书85页的公式填完整。

  板书:发芽率=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

  4、让学生继续算出花生和大蒜种子的发芽率。

  5、教师说明: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择种子品种和决定播种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

  (三)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1、师: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有很多,像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出勤率、出米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命中率、升学率……)

  2、你知道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吗?可以怎样求出这些百分率呢?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书86页“做一做”第2题。

  2、书第87页第1题。

  完成第1题后,可提问:我们班某天的出勤率为100%,说明了什么?有人预测我们班明天的出勤率为120%,可能吗?让学生思考、讨论。

  3、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解决问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题,错误了16题,求错误率。

  5、变式练*

  (1)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

  (2)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联系生活实际,我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变式练*、综合练*,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从例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掌握百分数的特征,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3、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的能力,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20xx年10月14日。)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20xx年10月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4、 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思考:(出示)(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2、集体反馈,揭示意义。(出示表格)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要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和表示的意义?(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⑴*十五预期将保持的经济增速。⑵七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同比增 。⑶根据人事部提供的数字,*回国留学人员目前以年均的速度增长。 ⑷一根光缆长千米。师生讨论:(1)这四句话中哪些是百分数?为什么?(2)千米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师:这四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三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进行书写练*。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巩固深化

  1、教师投影出示下图,(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选择练*。出示一组百分数。6%3.9%120%98%100%(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1)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100%)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3)一本书已看了40%。(4)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3)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5、再出示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4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假设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25%表示第一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可放下手?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25%表示第二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又可以放下手?又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放下手?(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宣布下课。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 )时,B/A是真分数;

  当A( )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悟空赶忙从八戒手里抢过西瓜说:“师傅不吃,我们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听急了,马上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来的,我不能只吃1/2,没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给八戒。再切1/3给沙和尚,剩下的归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脑门大喊:“猴哥,我上当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戒为什么喊上当了?

  出示题目:有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样求剩下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师:花园里除了月季花和杜鹃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说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草坪面积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杜鹃花面积)=草坪面积

  师:谁能解释“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这两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师:现在花园的面积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么剩下的草坪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1-1/4-1/3 1-(1/4+1/3)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那么老师前面刚给同学们讲的故事: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 1-(1/3+1/5)

  师:这4个算式与前两节课学*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两节课学*的是加法或减法的一步计算,这4个算式有的是连减,有的是加减混合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我想大家对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不会陌生,有信心独立完成吗?

  3、两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1-1/4-1/3 和1-(1/4+1/3) 两个算式的计算,另两组在练*本上计算

  1-1/3-1/5 1-(1/3+1/5)

  指名4位同学上台板演。

  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在被减数是个隐蔽的已知条件,要看作“1”,我在这个关键之处,以西天取经的有趣数学故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作铺垫,再引导学生探究例题呈现的条件,抓住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个关键,很自然地找到了隐蔽条件所应取的数值,这样化难为易,如何列式计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1-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与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教师课堂巡视,选择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师: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提醒学生用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

  课件出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①认真审题是前提

  ②仔细思考是基础

  ③细心计算是关键

  ④自觉检验是保证

  设计意图:将运算顺序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抓住典型错例展示点评,并用分数加减合运算“四部曲”小结,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1-1/4-1/3 1-(1/4+1/3)

  把一个西瓜看作“1”

  1-1/3-1/5 1-(1/3+1/5)

  把全国人口数看作“1”

  1-7/10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目标

  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掌握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P94 。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

  (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

  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 2/5

  4,P97 。11

  *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

  *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5,P97 。12

  § 因为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

  五、重点指导

  1,P97 。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应用题。[课件2]

  (1)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 哪一天收得最少

  六、家作

  P97 。8,9,10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实用5篇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课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二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百分数表示什么?

  2、说出以下百分数的含义:

  我们班第三单元测验,有97%的人达到了优秀。

  我们有45%的人*视。

  师: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达标率

  1、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解答,反馈: 板书: =

  3、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师: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请1~2人复述什么叫达标率。)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引导学生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100%

  问: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因为达标率是百分率的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单写成“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的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而又是百分数的形式。)

  6、在题目中再加上一问: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让学生解答。

  板书:

  120/160×100%=0.75×100%=75%

  问:“达标率是75%”是指什么?后面要不要写单位?为什么?(百分率是表示两个数的比,没有单位名称。)

  7、比较一下求达标率和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教学发芽率

  1、创设情境,出示例1第(2)题,问: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尝试算出绿豆种子的发芽率。

  3、反馈算法,问;你能不能像计算达标率一样,也总结出一个计算发芽率的公式呢?让学生把书85页的公式填完整。

  板书:发芽率=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

  4、让学生继续算出花生和大蒜种子的发芽率。

  5、教师说明: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择种子品种和决定播种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

  (三)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1、师: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有很多,像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出勤率、出米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命中率、升学率……)

  2、你知道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吗?可以怎样求出这些百分率呢?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书86页“做一做”第2题。

  2、书第87页第1题。

  完成第1题后,可提问:我们班某天的出勤率为100%,说明了什么?有人预测我们班明天的出勤率为120%,可能吗?让学生思考、讨论。

  3、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解决问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题,错误了16题,求错误率。

  5、变式练*

  (1)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

  (2)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联系生活实际,我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变式练*、综合练*,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从例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5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质疑、引新

  1.指出下面分率句中谁是单位1(课件一)

  ①乙是甲的;

  ②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③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④乙的相当于甲。⑤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2.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①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②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3.引新:刚才复*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1.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学生审题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②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思考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把图画出来。

  (演示课件)

  然后请同学说出思路,讲方法,教师同时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2.做一做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可先让学生一起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请一名中等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③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三、归纳、明理

  1.在上述两个题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可把解题思路用语言归纳一下。

  ①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②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解答

  板书为: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2.质疑问难

  四、训练、深化

  1.联想练*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①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②修了全长的

  ③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2.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②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小亮跳的是小强的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3.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1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纸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 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时,我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2

  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分数除法应用题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

  四、不仅巩固知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又能为归纳求“1”的量的应用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3

  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下期的内容,它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呢?

  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励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4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本课时是在学*了倒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实验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学生讲清楚每道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改为利用除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本节课把重点定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上,其中,理解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出示4/52,直奔主题。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让他们先说说解题设想,包括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解答方法。虽然有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些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然后引导然后学生说说3份或其他几份怎么算。计算:4/53。最后引导归纳出: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5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

  把6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个饼共得到12个, *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饼,所以每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块,就是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就是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

  (1)口答:

  ①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 )

  ②1米的与3米的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均锯成3段,*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④把45个作业本*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菁华3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老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老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

  这一环节,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何?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老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

  复*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

  完成作业提高练*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二、新授:

  1、例1

  (1)将复*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

  复*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

  完成作业提高练*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题。(口答)

  [复*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新知扫清障碍。

  复*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合集10篇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1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

  练*十第4、12、14题。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2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内容,结合教材相关*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内容之一,结合教材*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题,复*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 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

  练*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过生日都要吃生日蛋糕,喜欢吃吗?(生:喜欢)

  1.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8个小蛋糕把8个小蛋糕*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

  怎么列式?生:8÷4=2(个)

  2.师:把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1个大蛋糕*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

  怎么列式?生:1÷4=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探索一个物体*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每人分得多少个?请同学们利用这张白色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一分,看看到底是多少个?生动手折纸,思考

  生:把1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给4个人,也就是*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1个蛋糕的1/4,就是1/4个蛋糕

  (2)师:把1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多少个?怎么列式?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全班交流,明确: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1个蛋糕*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而把“1”*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1÷3=()(个)

  2、探索多个物体*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把3个蛋糕*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师:怎样分公*?每人分得多少个?下面,利用你手中的学具3张圆形纸片,小组合作,分一分,剪一剪。

  (1)充分交流、展示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一张一张分,把每个蛋糕分别*均分成4份,共12份,每人分到3份,3个(1/4)张拼在一起得到(3/4)个。

  方法二:三个蛋糕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1份中有3个(1/4)个,拼在一起得到(3/4)个。

  (2)演示:(突出方法二中3个的1/4就是1个的3/4,深化3/4的意义)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得到:3个蛋糕*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的就是3/4个蛋糕。即:3÷4=()(个)(板书)

  (3)在这里,3/4就有两层含义:既表示1个的蛋糕的3/4,又表示3个蛋糕的1/4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如果把5个蛋糕*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呢?你能想象一下分的过程吗?好好想一想,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明确:5个蛋糕的1/7就是1个蛋糕的.5/7,即:5÷7=5/7(个)(板书)(5)师:刚才我们是分的蛋糕,现在我们来分分绳子。把3根绳子*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根?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后回答:3÷5=3/5(根)(课件演示)

  3、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4=(个)3÷4=(个)

  5÷7=(个)3÷5=(个)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算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请观察思考一下,并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汇报:我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算式的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师补充: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

  师强调:相当于

  (3)师: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4)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成:a÷b=a/b

  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是否可以是任何数?为什么?补充板书(b≠0)师板书:a÷b=a/b(b≠0)提问:为什么b≠0?(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b不能为0。)

  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

  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练*巩固应用

  1、你能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商吗?3÷8=5÷9=7÷13=4÷7=40÷56=12÷61=

  2、把1千克葡萄干*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把1千克葡萄干*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把2千克葡萄干*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

  练*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出示复*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

  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先在小组内独立解答。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根据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①解方程: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35÷7/15=75(千克)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3、用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弄清题里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找出题中数量间

  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χ,并列出方程.

  4、巩固练*:P38“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2/5,科普读物相当于故事书的4/3,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巩固应用

  1、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周末看了3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5/7,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3/8。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4、小军家爸爸每月工资是150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1000元,家里每月开支大约要占爸爸妈妈两人工资的3/5,小军家每月开支大约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出示复*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

  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先在小组内独立解答。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根据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①解方程: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35÷7/15=75(千克)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3、用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弄清题里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找出题中数量间

  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χ,并列出方程.

  4、巩固练*:P38“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2/5,科普读物相当于故事书的4/3,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巩固应用

  1、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周末看了3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5/7,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3/8。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4、小军家爸爸每月工资是150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1000元,家里每月开支大约要占爸爸妈妈两人工资的3/5,小军家每月开支大约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蕴伏铺垫

  复*时我安排了两道练*,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9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10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1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新知的“最*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2表示*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橡皮筋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谈话:学生自我介绍,教师表演小魔术。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由魔术你会想到谁?

  生:刘谦。

  介绍刘谦资料呈现: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始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篮球比赛,选高手参赛,有三位老师参加预赛,情况如下:

  投篮总次数投中次数

  张老师20xx

  王老师107

  李老师2

  521师:如果你是小评委,会选哪位老师参赛呢?

  学生说答案,意见不统一。

  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写成分数形式。

  师:写成分数形式就能一眼看出选哪位老师了吗?

  引生说出“通分”并计算。

  理解90/10070/10084/100的意义

  2:呈现90%70%84%,初步感知,学*读、写。

  3:理解90%70%84%的意义,如果生说不出来,可引导学生结合90%

  70%84%来理解

  4: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

  师板书:——百分之几

  另一个数

  明确: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随机板书分子是小数的百分数

  2:理解老师搜集资料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自己的联想。

  3:游戏

  要求:(1)限定时间内写10个百分数

  (2)书写规范,美观大方。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同学猜一猜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老师一个也没写,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如果老师写了12个呢?你也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随机板书:0%12%

  师:观察这些百分数,说一说你的发现。

  5: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6:说出下列成语中的百分数,并说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白发白中*分秋色半壁江山

  白里挑一十拿九稳一箭双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满意情况,并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师:关于百分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付出

  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就会有100%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百分比、百分率)

  90%2.5%0%120%一个数

  ——百分之几另一个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64页—65页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姚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我发现我们班的韦江华同学投篮也很不错,我统计了一下他投中的个数和姚明在一场球赛中投中的个数(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姓 名

  投进球数

  韦江华

  17

  姚 明

  14

  韦江华投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4个,我认为韦江华比姚明还厉害,你认为呢?为什么?(关键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出示投球总数)

  姓名

  投进球数

  投球总数

  投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命中率

  韦江华

  17

  50

  姚 明

  13

  20

  问: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怎样判断出两人投球谁厉害?

  韦江华和姚明投球命中率各是多少?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韦江华厉害,不过我相信韦江华如果能得到专业的训练,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

  2、出示:科技小组所做的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表

  问: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四人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出发芽率的高低,并进行汇总,把表示发芽率的分数通过通分都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分数都写成了分母是100的形式,这种分数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百分数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还可以分别:25%、28%、22%,分别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二十二。

  像25%、28%、22%、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

  2、认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示范书写:我们在书写百分数时,一定要规范,先写分子,然后在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圆圈,接着画上斜线,最后画上另一个小圆圈,这个符号叫做百分号。

  3、读写练*

  (1)出示百分数,要求学生读一读,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

  25%12.5%0.25%121.5%

  180%0.12%500%10.1%

  (2)老师读,学生写出来。(写在草稿本上)

  百分之五百分之八十三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七百分之三点一二

  百分之三十点二五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来看前面解决的两个问题。

  (1)分析第一题(投篮)中百分数的意义

  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独立思考,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投中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2)分析第二题(发芽率)中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你能也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的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通过我们大家对前面的,那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谁能说一说?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4)师: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比,百分率)

  四、练*巩固:

  1、课本65页“读一读,说一说”。

  2、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

  五、妙解成语:

  请你根据成语,说出百分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六、本课:

  有一位伟大发明家,他有0多项发明,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老师送你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掌握它们互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出示几道口算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出示几道口算题,明确分数的意义,为下面整数化假分数作铺垫.

  1.口算.

  0.45÷15;1.53-0.7;0.4×0.8;

  4.8×0.02;0.3÷1.5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

  5个是几分之几?

  12个是几分之几?

  二、整数化假分数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解答的过程.

  师: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学生思考,自主尝试,然后教师在标有1、2、3、4、5的直线上表示出来.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里面有3个,是,2里面有(2×3)个,是。

  ……

  2.

  教师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结论.

  师: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师: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3.练一练

  熟练掌握转化方法。

  (1)把2、4、7分别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数;

  (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师引导学生: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

  三、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1.出示例题

  教师出示例题,师生一起解决.

  指导学生写出假分数和带分数,再让学生观察,讨论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应的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学*.

  问题: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图片:例题二)

  师生一起解决.

  师: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2.假分数化带分数

  1.师: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2.练*:把、、化成带分数。

  方法: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

  3.带分数化假分数

  师: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方法:用带分数的分母乘以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所得的积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数的分子,假分数的分母与带分数的分母相同。

  4.试一试

  列出式子,让学生解答.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问题: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生:=15÷7=2……1

  =24÷8=3

  ……

  四、练一练

  让学生自行练*.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3题,是试一试的变式练*.指导学生弄懂题目要求,再自己涂色.

  板书设计: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1

  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标倡导:数学的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因为有复*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看老师正确的通分。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另外,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多,某些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等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纲,心中有本。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2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还受一定的限制。另外,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的阻碍,因此,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出错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课前,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一张正方形纸。

  一、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然后再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即1/2,1/4,1/8谁大谁小?)启发学生思维,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桌交流想法。汇报想法。孩子们都能理解,同一张纸,*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是一种成倍缩小的情况,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知识上的误导。接着,可以用课件让生观察,同样大小的图形,*均分得份数不一样,每一份的大小就不一样,*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不是成倍缩小的情况)。如果学生问: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可以启发学生想,在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轻重时,这些物体必须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呢?这时学生定会恍然大悟(必须在统一单位的情况下)。

  二、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孩子容易理解,直接引导孩子观察图形,他们从图中的涂色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谁大谁小,因此,不用把重点放在这种情况上。

  最后可以把两种情况对比,概括总结方法。

  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起来也较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3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活动贯穿始终,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始部分,通过创设摸奖的情境,复*以前学*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为学生学*新知奠定基础。新知学*部分,先通过例题1“猜左右决定由谁先发球”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以此为桥梁,将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过度到定量刻画,这也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紧接着,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通过摸球,继续感知在摸球过程中每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例题2的学*比例1提高一个层次,为了让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利用魔术表演中常见的扑克牌为载体,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整堂课始终为学生创设各种游戏活动,让其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的练*中,设计了一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如通过猜左右的方法决定发球权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从不同的摸奖活动方案中认识中奖率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注重对知识的深层挖掘。

  试一试的第(1)小题是要学*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多种思考方法,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在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提出如果任意摸一个球,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三,可以怎么装球?此时,学生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中,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了,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其善于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拥有一张网,去捕获所有的鱼。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4

  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1)动手操作比较;(2)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图,找包含的分数单位,启发学生说出:2/3是2个1/3,1/3是1个1/3,2个1/3比1个1/3大,所以2/3>1/3; 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1/5比3个1/5少1个1/5,即2个1/5比3个1/5小,所以2/5<3/5。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时指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数的单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数单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刚才学*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说出(1)画个图来看一看;(2)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第一组图,使学生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组图,教师可以在比较第一组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接着说明这两个分数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吗?哪一个大呢?引导学生说出1/8<1/4,所以3个1/8<3个1/4,即3/8<3/4。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两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然后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均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5

  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标倡导:数学的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因为有复*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看老师正确的通分。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另外,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多,某些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等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纲,心中有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