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通过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深化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难点:(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对分数单位的

  深化认识。

  教学过程:

  1.复检

  (1)前面我们对整数的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研究整数和小数这部分知识,

  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整数从右边起的前三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的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十进制”的?

  小结: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

  2.新授

  第一层:理解分数意义,初步理解分数单位这个概念。

  出示 、

  (1)看到 你能想到什么?(以 为一份有这样的2份)[板书: ]

  (2)“ ”表示什么?[板书: ]这儿(指 后面)应该写什么?( 、 )

  (3)第二排的数都表示的是几份?(一份)

  (4)第二排的数与第一排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分数单位呀?

  (6)分数单位与“1”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既然同学们对分数单位这么感兴趣,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分数单位。

  [评:紧扣重点,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第二层: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比较

  出示

  (1)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不说分母相同,还可以怎样说?(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什么相同?(每份相同)[学生回答时注意前提条件]

  (2)这两个分数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我们看看这两个分数表示的大小相同吗?能不能比出大小?

  (3)我们除了对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还可以怎么样?(加减)

  (4)进行加的结果是多少?( )12是怎么来的?什么没变?(分数单位)什么相加了?

  (5)减的结果是什么?( )谁减谁?“2”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什么没变,跟加法的道理一样不一样?

  (6)在加减的过程中分母为什么没变?为什么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出示

  问: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加减)

  [也可将这两个分数与1进行比较]

  小结:这两组数,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评: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每份相同)这样,就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中抓住了实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分数的计算奠定了知识和思维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说理,每一个设问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 和 ,分母相同,说明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5个 比7个 小,所以 < 。这种严密的逻辑论述,体现出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第三层: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数单位的大小进行比较

  出示

  (1)分母还相同吗?(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单位“1”相同,取的份数也相同。)

  (2)谁大?( )5比7小,为什么 反而大呢?

  出示:

  问: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判断一下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小结:当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分的份

  越少,分数单位就越大。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组很有规律的分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看。

  [评:在分数单位比较的过程中,深化的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后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据。]

  第四层:发散思维的训练,深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出示:

  问: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有没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数单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讨论一下。(可先将 与 进行比较,或 与 =1进行比较,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或与“1”的一半进行比较)

  出示

  问:这组分数同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刚才这种方法一样比较一下。(先将 与 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分数的大小,而且当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减,无论是比较还是加减,我们研究的关键的一点都是什么?(分数单位)

  [评:发散思维的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昊散式的发散思维的训练,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起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三组题,为学生创设了各显其能,施展才华的条件,学生大胆地冲破思维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如:①因为 > 所以 >

  ②因为 > 所以 >

  ③学生大胆设想,都转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等等。

  学生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来源于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已具有创造性学*能力的体现。]

  第五层: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在这当中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出示

  (1)这个分数和我们前面研究的分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真假的假)那么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小,你们说,这些分数就应该叫什么呀?(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说明什么?(这个数比1大)

  (3) 我们就可以看作几部分?

  (4) 和1 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小结: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评: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观察、比较、适时的讨论,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

  3.质疑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分数单位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知识我们研究得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有关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

  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

  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把一块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③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3)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3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

  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 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x”)。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6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学*通分的相关知识。通分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它是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数的同分母分数题目的进一步发展。学*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及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分母需要扩大的倍数。因此,在学*通分时,应先明确通分的思路,再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情境图,明确学*任务。

  课件出示学校的*面图,上面标出教学楼、操场和宿舍楼的面积分别占校园面积的,和,并出示教材83页第一个问题。

  师:题中要求什么?(求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和谁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和谁大谁小,从而求出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结合例题,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践探究,学*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观察和,找出这两个分数的特点。(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2、质疑:运用以前学*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小组讨论后汇报:运用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探究和哪个分数大。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整理各小组的比较方法。

  方法一:画图比较法,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方法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方法三: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师:有的同学用画图比较法直观、形象地比较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的同学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出了和的大小。你们都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真棒!

  (3)判断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通过上面的比较,说一说谁的占地面积大。

  (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为此,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母、分子均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能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

  ⊙探究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1、明确通分的意义。

  师:观察方法二,这两个分数是根据什么转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在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分数的大小变不变?(不变)

  师: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2、明确通分的方法。

  师:将和进行通分,是以什么作分母?(以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师:试一试,能用7和6的公倍数作分母吗?(学生在练*本上尝试)

  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用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作分母。

  师:你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喜欢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3、试一试。

  师:你能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宿舍楼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吗?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通分的方法)

  预设生1:通分时,可以用6和10的公倍数作分母。

  生2: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数30作分母,因为=,=,<,所以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讨论,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拓展练*,巩固新知

  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和和

  2、甲、乙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甲安装3台用4时,乙安装5台用6时。谁安装得快?

  3、在>>中,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

  (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x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我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

  计算下面各题

  1/5x3/4=5/6x4/5=2/3x1/2=3/5x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视,*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显示)强调说明:

  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 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0

  设计说明

  复*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在轻松、*等、和谐的氛围中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题,复*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1)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

  三、新授:自主学*、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题

  通过练*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

  三、新授:自主学*、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题

  通过练*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3)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4)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师:20%可以化成哪个分数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1)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师:大家现在可以比较出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吗?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教育。

  (3)想一想:

  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2、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把14% 、3.5%、120%化成分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4、小结方法

  让学生小结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强调: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

  1、练*十九第1、2题。

  2、练*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8题。

  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 )时,B/A是真分数;

  当A( )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由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

  (15)=(15)

  (+13)=+13

  2.复*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三种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都是哪三种?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数的' 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 是多少?

  3.一个数的 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 .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 .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 .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5)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前两道练*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2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前两道练*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课的教学重在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对分数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新旧知识间的连贯与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内化分数的意义。

  一、动态演示,了解分数演变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样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数学知识是理性的,但也饱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分数的产生,教科书分散在课前和课末呈现,为了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分数产生的演变过程,在现实问题中讲述分数的产生,配于课件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更使学生粗略地知道知识的来源,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数学知识与科学探索的启蒙教育。

  二、制造矛盾,突破分数认知难点

  学生已掌握用一个物体表示,要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表示出1/4,让学生自由地创造。这样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是教师的暗示与启发,而是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问题,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学生依赖于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如果只靠练*加以强化,势必影响着后续知识的学*。因此,在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以问题激发思考,在“比较几个,为什么单位”1“不一样,都可以用表示?”中,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单位“1”,使思考问题摆脱具体实物的依赖,明白了一个分数关键看单位“1”*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同样是一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中,体会了单位“1”的数量多少影响着每一份的大小。这样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意义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四、拓展训练,体验知识应用价值

  知识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显示学*的价值。课末除了完成书上的部分练*外,增加了两道思维训练题,猜数游戏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思考、辩论中,既掌握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看图说话中,既巩固新知又渗透着不同单位“1”的相互转化思想。

  整堂课教学,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知识。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4

  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有不少的感想。因为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百分数这一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我就创设推荐罚点球选手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着学生思考、创造出更趋理想的比较方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因而,学*百分数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解上的基础,同时在切入主题后很自然地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交流提供了方便。 第二层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数的资料,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数学的学*始终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学生搜集到的百分数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饮料、班级合格率、优秀率等。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再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获得知识真谛——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具体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当分数表示具体的量时,它就有单位名称,了解了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层次,*题比较具有趣味性。第一题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第二题既掌握了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又启迪了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百分数的个数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学生兴趣盎然。第三题的成语中的百分数和用百分数来表示学*情绪更让学生大喜,原来百分数还有这等妙用。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5

  1、从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课堂,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举手回答的同学几乎全部。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又通过有关“1”的这些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的提问,把这课的一个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显得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中就在学*新知识。

  学生一般都愿意学*简单的东西,也希望把学*变的简单。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数学思想需要逐步的渗透,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教学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第一让学生知道了因为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学好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第二让学生明白有关数的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思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识点,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教材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才能作到运用自如。

  3、自学是中学生及成年人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对新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一齐解决重、难点。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所以在自学前给了提示,围绕几个知识点自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去学*、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把重、难点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何乐而不为?

  4、数学概念的语文化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数学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时往往有些难度。但如果通过语文方式的解释,则会变得容易些。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曾让学生查阅过字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纳的意思,“积”就是体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容纳的体积,把它说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教学,我发现学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觉新鲜而气氛活跃了。这堂课教学中,在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的环节,把一个大概念分小,逐个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时,通过思考和查阅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这样“若干”一词,学生不仅理解了,还会运用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融为一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6

  分数的学*在小学分了几个阶段,这堂课是在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基础上开始对分数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及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收获和想法。

  1、从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课堂,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举手回答的同学几乎全部。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又通过有关“1”的这些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的提问,把这课的一个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显得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中就在学*新知识。

  学生一般都愿意学*简单的'东西,也希望把学*变的简单。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数学思想需要逐步的渗透,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教学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第一让学生知道了因为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学好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第二让学生明白有关数的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思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识点,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教材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才能作到运用自如。

  3、自学是中学生及成年人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对新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一齐解决重、难点。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所以在自学前给了提示,围绕几个知识点自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去学*、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把重、难点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何乐而不为?

  4、数学概念的语文化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数学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时往往有些难度。但如果通过语文方式的解释,则会变得容易些。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曾让学生查阅过字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纳的意思,“积”就是体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容纳的体积,把它说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教学,我发现学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觉新鲜而气氛活跃了。这堂课教学中,在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的环节,把一个大概念分小,逐个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时,通过思考和查阅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这样“若干”一词,学生不仅理解了,还会运用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融为一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借助课件学*,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3、课堂练*的设计突出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同时还安排了根据实际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练*和实践调查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8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时间,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 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 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D�D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等就是这样做的。其二,对学生学*有困难的地方,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采取启发诱导等方式。譬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均分采用的`是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又一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准确,所以还有些部分所运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找准重点,更加有力的把握好教学。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

  教材76页练*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6)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0)份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1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2

  紧张的三天时间过去了,对于我来说,仿佛经历了一个重大的抉择,我是一个心里素质极差的人,有人说,我为什么还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博文写下去,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知道,让自己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能够不时的检视自己,审察自己,更能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永远需要各方面营养填充的个体,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纠正自己的人。

  在这节课中,有两点没能做做到的地方,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领孩子们看到把1/2公顷*均分成了4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了8份,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过渡,孩子们不能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认识不到求1/2公顷的1/4是多少,求的是1/8公顷,分母代表把1公顷一共*均分成的份数,分子1代表取了其中多少份。面对孩子们的困惑,正是由于在指导上的缺失,才失孩子们不能更好的理解到这一点,要想让孩子有大视角,我们必须先要有大视角。

  第二,能让孩子们更具体的感受到,分子乘分子的积代表什么,分母乘分母的积代表什么,只能说,我们无论想到了多少,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我们自身,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做的事,就如同墙角的花,当我们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错,只有在一种忘记自我的状态中,才能做的更好,也许这是一条永远都要坚持的理念。

  当然,此次活动,也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另一方面不足,没能请同事深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只有别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缺失的地方是哪些,也只有一针见血的指出,才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稳键。

  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也许更是一个个地机会,更是一次次促进自己的方式,在这样的角度看来,压力更能让人进步,让自己更适应不断变的形式,让自己更能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3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质量轻 练*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帮助学生数学学*。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因为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学生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均匀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4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5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是突出了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复*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概括,初步渗透了无限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1/2×1/4=?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1/2×1/4=1/8,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体验到结果都相同,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6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质量轻 练*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帮助学生数学学*。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因为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学生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均匀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7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8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xx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9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xx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10

  不久前,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案例一

  浙江版教材是这样安排和处理的: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引导学生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均分成4份,取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 (24),结果是 ,最后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反思一】

  这样的安排侧重于意义的学*,但由于例题的安排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的学*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和创造中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出发,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处理:

  〖案例二

  先创设问题情境地,分数单位乘以分数单位。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米。然后,在正方形一角又出示一个小长方形,请大家估计一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大约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学生猜测、估计)。课件出示背景格子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整个正方形被*均分成了20份,而这个阴影部分恰好是1/20*方米;这个格子图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均分成了4份和5份,即:这个长方形阴影的长和宽分别是1/4米和1/5米。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1/51/4和1/20*方米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反思二】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掌握数学知识。

  孔企*说,我们在课堂里讲的数学学科与数学家研究的数学是有区别的。数学家研究的数学学科是从概念、公理、定理出发的以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数学,而我们给学生讲的数学则更多地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是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升华。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但这样的设计显然对算理的学*不足,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也是不足的。另外,所有这一切,包括图形和数据,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的所有猜想与活动都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进行,虽然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的情境,但是,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案例三

  活动与问题: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涂上颜色;再把这张纸的1/□看作单位1,表示出它的1/□,也就是1/□的1/□,把折出的1/□涂上然后把这张长方形展开看一看,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猜想与验证:涂两种颜色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打开折纸并验证。4、把学生的算式和结果尽可能多的都写在白板上。5、小组讨论并发现规律。

  【反思三】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践中设计本课时,有以下三个想法:

  1、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1/□,可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它给学生的很大的空间和权利。我们常说,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就是在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更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3、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案例三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计算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凸显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使短短的一节课,时时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学生课堂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现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数学课的操作毕竟是学*意义上的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学具操作要注意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就是要注意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要控制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时间,并不是搞得越多越好。适度是指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7)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优选【十】篇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1

  金海跃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确定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过程的体验和学*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兴趣。

  2、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 提供自主学*和合作交流两种学*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与合作 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环境中学*数学,获取知识。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2

  一、充分给学生理解单位“1”的时间。

  我在上《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1”,我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

  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在上课中,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在本节课中,我还重视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

  (4)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5)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二、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和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些关键词语。

  在认识分数单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随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通过适当的练*及时巩固学生自学效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心。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3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是“分数除法”,其中第一小节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在教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好办,因为有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做基础,在课堂上,只要按课文编排稍做解释学生就可明白。

  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对课文编排讲解内容作了一下变动。这一小节有3道例题,分别讲“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 “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得来,如何向学生讲得明白,一直是老师们所苦恼的问题。不讲嘛,似乎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即使是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明白,其实学生真正理解吗?我认为,学分数除法的关键是记牢、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至于这计算法则是如何得来的,可暂时忽略。我把这3道例题分为两节课讲解。第一课时讲“分数除以整数”,通过例1,“把6/7米铁丝*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使学生明白,把一个数*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说“÷2”=“×1/2”,进而,把一个数*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数、1/3是3的倒数……,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在和学生学*过程中,尽管我用的是课本例1的教学素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有意忽略被除数和除数到底是分数还是整数的问题,只是强调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乘除数的倒数。教学完例1,就让学生做相应的练*(强化“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概念)第二课时,同学生学*例2、例3。课文中例2“一辆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是详细地讲解了为什么18÷2/5最后可以表达为18×2/5,而我只是根据题意列出18÷2/5后,让学生回想例1的学*过程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说出18÷2/5=18×2/5,然后计算得出结果,而省略了中间的讲解过程。接着学*例3“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14/15÷3/10=14/15×3/10”。这两道例题是应用题(但在教材安排中,没有把它放在分数除法应用题范围内),我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计算法则的推倒过程上,反倒是根据题意为什么这样列式花了些时间。

  3道例题学*完(还包括相当量的练*),用了两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根据学生情况的反馈,学生掌握这一小节的知识是扎实的。

  现在我还在想,既然乘法不强调被乘数与乘数,如,一本书5元,买3本要多少元?既可以5×3,又可以3×5,只要结果是15元就算对,(但我坚持认为5×3和 3×5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现行教材认为结果一样就行)那么,在学生不太明白算理而只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上应该是允许的。也许我这样做有点离经叛道,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教学观念,但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算理教学才算成功,似有点不太实际。学生(包括**)很多时候知道要这样做并且做对了,已经是完成学*任务了,又何必强求一定要“知其所以言”呢?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借助课件学*,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3、课堂练*的设计突出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同时还安排了根据实际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练*和实践调查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

  教材76页练*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6

  【案例】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

  ①意义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2)1米长的毛线(3)6个苹果(4)10根小棒(5)8颗糖

  2、交流分数

  (1)苹果(突出*均分)

  (2)毛线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①概括单位“1”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①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

  (四)学*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方式的引导。

  ①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

  ③上网学*

  ④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动脑筋**室

  【评析】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均分。

  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进行有效的学*,合作学*、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让学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7

  教学片断: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实践,感知分数的意义

  (1)、请每个学生拿出一个圆纸片,*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几分之几?(师把上图贴在黑扳上,写上 )

  (2)、把8个圆纸片,*均分成4份,用色笔涂其中的1份,师贴,并板书。

  (3)师启:把什么来分?怎么分?

  分几份?其中1份是多少?(生讲师板书)

  一个圆片 *均分 4份

  8个圆纸片 *均分 4份

  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4)、做议一议。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师: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出示书中的两幅图。

  让学生看图后回答:

  图1、图2把什么看作单位“1”?*均分成几份?1份是几?它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3、突出“词”的叙述、理解分数意义。

  什么叫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等用单位“1”这个词表示,再抓住怎么分,分的份数,取的份数等特点,用关键词“单位1”,“*均分”“若干份”“这样的”归纳出意义,再指导看书*,把这些词用曲线划下来。小结: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如45分数单位是 15 的,有4个这样的单位。

  教学反思: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组合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所以本节课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在处理教材时,我认为应加重对一些物体可以*均分得到分数的实践过程的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这些物体,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当概括了“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概念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说、多练,在运用中体会、理解分数的这个意义,明确——谁是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体会。

  (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也不是仅有教师演示给学生观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在操作中主动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理解了单位“1”,明白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看作单位“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8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其实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还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取而代之。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均、松散,以致后面的拓展练*未能进行。其次,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9

  《分数的意义》教学已几个课时了,学生有了三、四年级对小数的认识和对分数的简认识后,一开始觉得还入门较快,对于分数的意义理解还算好,特别是对于“*均分”的重要性理解还不错。

  记得教学上一届学生时,我发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学*材料,如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片、线段、几个苹果组成的集合图,让学生任意选择材料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学生似乎学得还顺。这一次,我没有给出学*材料模型,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只是提醒同学们可以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也可以就地取材,看看身边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上的,自己想办法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没想到,学生的创造力真强,有用一个苹果分的,也有用一张长(正)方形纸折的(或涂的),有用四本书(四枝笔)来分的,还有不少同学不是用一个物体,而是画了几个小人或几个果子或几个三角形来表示的。在学生生成的作品中,我找到了知识的原型,从而让学生更自由地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或许多物体。

  但在巩固环节,进行画笑脸比赛时却出了点小意外,没有上一届教学时效果好,主要是一个姓喻的学生没听要求,违规了,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情经过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有12个圆的集合图,让学生画笑脸,谁先画完这12个就马上举手,其他同学全部停下,而姓喻的同学只画了一个就举手,弄得我宣布停止。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画完了的。在后面填空环节,没有一个同学得出:我画了12个笑脸,是这个整体的十二分之十二,即十二分之十二等于一。最后比赛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10

  教学片断: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实践,感知分数的意义

  (1)、请每个学生拿出一个圆纸片,*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几分之几?(师把上图贴在黑扳上,写上 )

  (2)、把8个圆纸片,*均分成4份,用色笔涂其中的1份,师贴,并板书。

  (3)师启:把什么来分?怎么分?

  分几份?其中1份是多少?(生讲师板书)

  一个圆片 *均分 4份

  8个圆纸片 *均分 4份

  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4)、做议一议。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师: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出示书中的两幅图。

  让学生看图后回答:

  图1、图2把什么看作单位“1”?*均分成几份?1份是几?它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3、突出“词”的叙述、理解分数意义。

  什么叫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等用单位“1”这个词表示,再抓住怎么分,分的份数,取的份数等特点,用关键词“单位1”,“*均分”“若干份”“这样的”归纳出意义,再指导看书*,把这些词用曲线划下来。小结: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如45分数单位是 15 的,有4个这样的单位。

  教学反思: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组合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所以本节课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在处理教材时,我认为应加重对一些物体可以*均分得到分数的实践过程的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这些物体,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当概括了“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概念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说、多练,在运用中体会、理解分数的这个意义,明确——谁是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体会。

  (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也不是仅有教师演示给学生观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在操作中主动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理解了单位“1”,明白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看作单位“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8)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

  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

  二、新授

  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引导学生说出把……*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出示长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

  三、探索研究

  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

  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

  (一堆物体)

  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

  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展示时重点展示*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

  5、小结:

  以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数,刚才你们在分的时候,还可以把许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分得到分数。象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6、 讲授例题(多媒体出示)

  出示5个桃子提问:这是什么?

  把5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个桃子?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个桃子呢?

  7、出示8片枫叶问:把8片枫叶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泥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片枫叶呢?

  8、结合前面分得的分数,揭示分数的意义。(板书)

  9、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小组讨论)

  9、看书P74的概念。

  10、做书上练一练。请两位学生回答。

  11、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分数,在已经建立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分数的意义,不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接着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课堂实践

  现在我们一起来闯三关。(网络教学)

  1、第一关,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第二关,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3、第三关,根据给出的分数在下面各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4、勇闯三关后,我们一起来进行自我检测。

  请同学和你的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个分数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意思,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寻求电脑的帮助。

  5、下面我们要来继续冲关,请你来看一看,哪些话中存在错误呢?

  6、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拿出10粒棋子。

  请你摆出它的1/2,是多少粒?12粒棋子的1/2,是多少粒?为什么同样是1/2,而你们有不同的答案呢?(单位“1”不同)

  请你们表示出12粒棋子的1/2,1/3,1/4,1/6,是多少粒棋子?为什么单位“1”相同了,而你们的结果不同呢?(*均分的份数不同)

  [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深入研究。

  五、课堂作业

  练*十三第4题。

  六、回家作业

  练*册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2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始展开学*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的?*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智慧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学法指导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5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x”)。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9)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都不错,这是他们*时练*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xx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思考过后,会想到: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生交流,师板书:22÷25=17÷20=43÷50=,然后再通分===)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学生回答出三个分数的意义)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分别说出这3个百分数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各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稍微留心一下,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可见百分数,这是一件衣服的合格证,(课件出示:合格证),在上面你能找到百分数吗?请你读出来。(学生读:棉75%涤25%)75%、25%表示什么意思呢?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2)一起再来看老师从网上搜索到的一条信息,(出示网络信息:20xx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金额比同期增长110。7%,预计全年汽车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自己轻声地读一遍。这儿的110。7%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109。1%)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引导学生交流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小学教学设计网)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意义不同、写法不同、读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5、实例中体会不同。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不同的,有很多特别之处,现在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课件出示: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米相当于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一种关系,而其余几个分数都是一个具体的数量)那你能不能将这两句话读一读,让别人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巩固深化

  1、出示:1%、18%、50%、89%、100%、125%、7。5%、0。05%、300%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的主人。

  2、小游戏:让学生写出10个喜欢的百分数,学生动笔写了一小会,教师突然喊停笔。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百分数向全体同学汇报写了多少?

  设计意图:这个练*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感觉从珍惜土地的角度出发更好一些,强大?有点勉强)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板书设计

  百88%、85%、9。3%、100%、110。7%,……

  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数和分数区别: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九、创新特色

  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思维对话与碰撞。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节课:

  (一)0把数学引向生活,引向学生身边实际。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用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发现,自我感悟并初步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既轻松、快乐,又扎实、灵活。

  (二)把数学学*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思维的提升处。

  1、把数学学*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

  本节课伊始,围绕推荐几号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学生思考思考、创造出更趋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出了。

  2、把数学活动建立在思维的提升处。

  在学生自主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辨析与感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百分数的本质,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十、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数学学*过程与思维过程和谐统一的问题。

  (一)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谐统一。

  数学的魅力在现实,数学学*的魅力在现实问题。教学中,我们找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的本真现实,也就找到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本节课,执教者追索到篮球比赛派谁上场这一现实。在学生的经历中,派谁上场就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行为,其实不然,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和设问中,抖露出一系列学生熟视无睹的内在的学向和发人深省的数学问题,数学价值、数学学*的价值昭然若揭,学生在派谁上场的研究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思维必然由感而发。

  (二)问题解决与事实解读和谐统一。

  数学学*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数学问题发生碰撞,通过思维对话,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本节课,执教者通过该派谁上场的确定过程,让学生算出答案――每人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结果是表示三个人投中率的分母不同,不容易比较。此时,事实说明和呼唤新的表示方法,使大家容易比较的方法,至此,百分数在“呼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在百分数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执教者又再次运用已有的事实。

  (1)从投篮比赛结果生成的的百分数中去解释每个百分数的意思。

  (2)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百分数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去解读。

  这样把百分数的学*纳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研讨与解读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为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三)知识的学*与有效建构和谐统一。

  数学知识是延续的,数学学*与探究的空间永无止境。在数学知识中,探求其联系性,在数学学*中,把握知识的生成与联系,这是组织建立和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为使学生形成结构,执教者组织学生去解析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异同,这是建构的得力举措。

  (四)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读本节课的设计,执教者既重视了通过百分数的引入与学*,使学生在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百分数意义的认知过程,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和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对教材、教学处理的人性化、教育化。从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练*设计中,又透露出种种人文关怀:“你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2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获得学*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知识,通过自学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均分,*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题:7米长的绳子*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材料

  预*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均分)(板书*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均分和不*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分数单位

  2、*题检验学*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意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收集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既然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百分数好吗?这节课我们重点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表格。

  师:3位球员进行投球比赛,你认为谁的水*高?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的水*高,只看投球次数或者投中次数可以吗?要看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3.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位球员投中次数分别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中。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通分)

  生通分后汇报,师板书:13/20=65/100 ,15/25=60/100, 31/50= 62/100

  通过进行比较,发现球员A的水*高。

  (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法。

  1、用百分数表示,读、写百分数

  师:请你说65/100 ,60/100, 62/100每个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师课件显示:

  65/100表示球员A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五。

  60/100表示球员B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

  62/100表示球员C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二。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读作百分之几。(板书)师示范写65%

  师:谁能来读出这个百分数?

  生:读作:百分之六十五。

  师:将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并读出它们。

  2、件出示表格,补充完整。

  3、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请你举例说说你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它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举例说明,师板**录。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4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77至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合作探索,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上几组信息。

  教师:这里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将其中的百分数圈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吗?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

  3。引入课题:

  教师:象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等等都是百分数,大家收集到的百分数可真不少,

  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很广泛。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2)。全班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已经在小组中讨论了一些百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各小组代表选择其中一个展示到展示台的表格里。

  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金龙泉啤酒的酒精度是10%

  金龙泉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是啤酒总量的10%

  我的毛衣羊毛含量是70%

  毛衣的羊毛含量是毛衣总量的70%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3%。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占了死亡总量的37。3%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你们能说出主题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来说,同时课件出示下面两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小学生的*视率为18%就是说小学生*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初中生的*视率为49%就是说初中生*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同时向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

  (4)教师:这些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5)提问:为什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6)提问:学*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大小。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再来学*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取一种专门的写法: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的后面写上百分号“%”。

  (1)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为示范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现在老师说百分数,请大家写出百分数。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写百分数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3)强调:在读和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那么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完成电脑课件上的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百分数

  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

  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是可以带单位。

  4。学生看书质疑。

  打开课本77至78页,认真看书,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5、归纳小结:(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

  1、做第7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学生填在书上,教师巡视。然后用投影显示个别学生的答案。

  第2题:让学生开火车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第3题:先指出:要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概念各是什么。再让两名学生口述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而分数是将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百分数的分母是固定的,而分数的分母是不固定的,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课件演示

  (1)写出下面百分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点六:()

  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一点五:()

  (2)判断题:①一杯水重300克,放入45克白糖后,糖的重量是糖水的15%。()

  ②37%<73%()

  ③一根电线长90%米。()

  (3)比较大小,把下面百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2。5%、28。8%、13%、25%、26%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2、送你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五、作业:做练*十八的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