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01 00:00:00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整个过程的'展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主次恰当。特别是教学策略明确,具体体现在:

  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其二,对学生学*有困难的材料,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采取启发诱导等方式。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均分采用的是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均分概念的理解。又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又一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

  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案例】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

  ①意义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2)1米长的毛线(3)6个苹果(4)10根小棒(5)8颗糖

  2、交流分数

  (1)苹果(突出*均分)

  (2)毛线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①概括单位“1”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①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

  (四)学*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方式的引导。

  ①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

  ③上网学*

  ④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动脑筋**室

  【评析】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均分。

  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进行有效的学*,合作学*、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让学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

  知识的整理及应用

  难点:

  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总是带着学生进行复*整理,就算是放手也是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性、个性被压抑着。为此,我力求突破传统复*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2、重视学生学*方式的指导。

  新《课标》把学*方式作为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与整理的方法。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3、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学*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谈话揭题“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时间,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 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 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分数的意义》教学已几个课时了,学生有了三、四年级对小数的认识和对分数的简认识后,一开始觉得还入门较快,对于分数的意义理解还算好,特别是对于“*均分”的重要性理解还不错。

  记得教学上一届学生时,我发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学*材料,如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片、线段、几个苹果组成的集合图,让学生任意选择材料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学生似乎学得还顺。这一次,我没有给出学*材料模型,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只是提醒同学们可以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也可以就地取材,看看身边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上的,自己想办法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没想到,学生的创造力真强,有用一个苹果分的,也有用一张长(正)方形纸折的(或涂的),有用四本书(四枝笔)来分的,还有不少同学不是用一个物体,而是画了几个小人或几个果子或几个三角形来表示的。在学生生成的.作品中,我找到了知识的原型,从而让学生更自由地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或许多物体。

  但在巩固环节,进行画笑脸比赛时却出了点小意外,没有上一届教学时效果好,主要是一个姓喻的学生没听要求,违规了,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情经过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有12个圆的集合图,让学生画笑脸,谁先画完这12个就马上举手,其他同学全部停下,而姓喻的同学只画了一个就举手,弄得我宣布停止。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画完了的。在后面填空环节,没有一个同学得出:我画了12个笑脸,是这个整体的十二分之十二,即十二分之十二等于一。最后比赛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

  教材76页练*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借助课件学*,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3、课堂练*的设计突出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同时还安排了根据实际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练*和实践调查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成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的整个过程。

  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一个是把3个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有不少的感想。因为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百分数这一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我就创设推荐罚点球选手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着学生思考、创造出更趋理想的比较方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因而,学*百分数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解上的基础,同时在切入主题后很自然地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交流提供了方便。 第二层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数的资料,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数学的学*始终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学生搜集到的百分数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饮料、班级合格率、优秀率等。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再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获得知识真谛——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具体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当分数表示具体的量时,它就有单位名称,了解了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层次,*题比较具有趣味性。第一题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第二题既掌握了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又启迪了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百分数的个数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学生兴趣盎然。第三题的成语中的百分数和用百分数来表示学*情绪更让学生大喜,原来百分数还有这等妙用。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等就是这样做的。其二,对学生学*有困难的地方,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采取启发诱导等方式。譬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均分采用的`是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又一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准确,所以还有些部分所运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找准重点,更加有力的把握好教学。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分数的学*在小学分了几个阶段,这堂课是在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基础上开始对分数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及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收获和想法。

  1、从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课堂,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举手回答的同学几乎全部。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又通过有关“1”的这些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的提问,把这课的一个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显得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中就在学*新知识。

  学生一般都愿意学*简单的'东西,也希望把学*变的简单。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数学思想需要逐步的渗透,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教学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第一让学生知道了因为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学好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第二让学生明白有关数的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思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识点,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教材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才能作到运用自如。

  3、自学是中学生及成年人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对新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一齐解决重、难点。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所以在自学前给了提示,围绕几个知识点自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去学*、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把重、难点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何乐而不为?

  4、数学概念的语文化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数学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时往往有些难度。但如果通过语文方式的解释,则会变得容易些。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曾让学生查阅过字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纳的意思,“积”就是体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容纳的体积,把它说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教学,我发现学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觉新鲜而气氛活跃了。这堂课教学中,在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的环节,把一个大概念分小,逐个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时,通过思考和查阅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这样“若干”一词,学生不仅理解了,还会运用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融为一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上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以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孕伏

  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了。一支笔,一个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除了一个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3个苹果能看做1吗?6个、9个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个看做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再看 做1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引出单位1,有几个“1”就用几来表示。这时的“1”就成了一个计量单位。为什么叫单位“1”呢?对于学生来说,建构就水到渠成。因为有了前面单位“1”的建构,第三环节,整数、分数、单位1的沟通,就显得轻松流畅,容易理解了。

  二、体现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环节建构分数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从一个个具体感性的单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单位1,只要*均分成的份数相同,取出的份数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数表示,即不管把什么看做单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数,进而逐步概括、内化为抽象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在下面的设计中,又创设了相同的单位1,相同的阴影部分,却是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情境,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个分数的表示,不仅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还要关注把单位1*均分成几分,表示其中的几分。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强化学生对分数、单位“1”的认识。

  又如在学生做桃子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分数,单位“1”不同,每份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让学生有所凭借

  为突出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我设计了各种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导学生概括概念的环节,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后来与组内老师交流后,才明白上面环节几个分数意义的概括引导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么也没留下,课件像放电影一样都过去了,最后学生概括起来,没有凭借,所以老师只好自己概括。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显得不够,教师讲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义时,板书留下下面这些意义:

  四分之三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观察这些分数的意义,它们共同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据,有了凭借,就有话可说了。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前两道练*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课的教学重在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对分数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新旧知识间的连贯与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内化分数的意义。

  一、动态演示,了解分数演变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样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数学知识是理性的,但也饱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分数的产生,教科书分散在课前和课末呈现,为了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分数产生的演变过程,在现实问题中讲述分数的产生,配于课件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更使学生粗略地知道知识的来源,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数学知识与科学探索的启蒙教育。

  二、制造矛盾,突破分数认知难点

  学生已掌握用一个物体表示,要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表示出1/4,让学生自由地创造。这样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是教师的暗示与启发,而是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问题,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学生依赖于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如果只靠练*加以强化,势必影响着后续知识的`学*。因此,在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以问题激发思考,在“比较几个,为什么单位”1“不一样,都可以用表示?”中,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单位“1”,使思考问题摆脱具体实物的依赖,明白了一个分数关键看单位“1”*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同样是一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中,体会了单位“1”的数量多少影响着每一份的大小。这样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意义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四、拓展训练,体验知识应用价值

  知识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显示学*的价值。课末除了完成书上的部分练*外,增加了两道思维训练题,猜数游戏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思考、辩论中,既掌握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看图说话中,既巩固新知又渗透着不同单位“1”的相互转化思想。

  整堂课教学,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知识。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一、充分给学生理解单位“1”的时间。

  我在上《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1”,我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

  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在上课中,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在本节课中,我还重视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

  (4)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5)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二、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和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些关键词语。

  在认识分数单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随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通过适当的练*及时巩固学生自学效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心。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

  三、新授:自主学*、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题

  通过练*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

  三、新授:自主学*、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题

  通过练*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前两道练*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2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前两道练*分别是书中的“练一练”和“练*六第3题”,第三道“锯木头”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六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课的教学重在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对分数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新旧知识间的连贯与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内化分数的意义。

  一、动态演示,了解分数演变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样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数学知识是理性的,但也饱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分数的产生,教科书分散在课前和课末呈现,为了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分数产生的演变过程,在现实问题中讲述分数的产生,配于课件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更使学生粗略地知道知识的来源,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数学知识与科学探索的启蒙教育。

  二、制造矛盾,突破分数认知难点

  学生已掌握用一个物体表示,要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表示出1/4,让学生自由地创造。这样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是教师的暗示与启发,而是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问题,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学生依赖于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如果只靠练*加以强化,势必影响着后续知识的学*。因此,在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以问题激发思考,在“比较几个,为什么单位”1“不一样,都可以用表示?”中,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单位“1”,使思考问题摆脱具体实物的依赖,明白了一个分数关键看单位“1”*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同样是一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中,体会了单位“1”的数量多少影响着每一份的大小。这样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意义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四、拓展训练,体验知识应用价值

  知识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显示学*的价值。课末除了完成书上的部分练*外,增加了两道思维训练题,猜数游戏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思考、辩论中,既掌握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看图说话中,既巩固新知又渗透着不同单位“1”的相互转化思想。

  整堂课教学,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知识。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4

  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有不少的感想。因为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百分数这一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我就创设推荐罚点球选手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着学生思考、创造出更趋理想的比较方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因而,学*百分数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解上的基础,同时在切入主题后很自然地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交流提供了方便。 第二层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数的资料,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数学的学*始终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学生搜集到的百分数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饮料、班级合格率、优秀率等。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再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获得知识真谛——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具体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当分数表示具体的量时,它就有单位名称,了解了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层次,*题比较具有趣味性。第一题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第二题既掌握了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又启迪了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百分数的个数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学生兴趣盎然。第三题的成语中的百分数和用百分数来表示学*情绪更让学生大喜,原来百分数还有这等妙用。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5

  1、从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课堂,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举手回答的同学几乎全部。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又通过有关“1”的这些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的提问,把这课的一个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显得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中就在学*新知识。

  学生一般都愿意学*简单的东西,也希望把学*变的简单。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数学思想需要逐步的渗透,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教学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第一让学生知道了因为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学好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第二让学生明白有关数的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思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识点,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教材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才能作到运用自如。

  3、自学是中学生及成年人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对新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一齐解决重、难点。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所以在自学前给了提示,围绕几个知识点自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去学*、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把重、难点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何乐而不为?

  4、数学概念的语文化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数学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时往往有些难度。但如果通过语文方式的解释,则会变得容易些。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曾让学生查阅过字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纳的意思,“积”就是体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容纳的体积,把它说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教学,我发现学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觉新鲜而气氛活跃了。这堂课教学中,在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的环节,把一个大概念分小,逐个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时,通过思考和查阅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这样“若干”一词,学生不仅理解了,还会运用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融为一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6

  分数的学*在小学分了几个阶段,这堂课是在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基础上开始对分数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及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收获和想法。

  1、从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课堂,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举手回答的同学几乎全部。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又通过有关“1”的这些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的提问,把这课的一个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显得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中就在学*新知识。

  学生一般都愿意学*简单的'东西,也希望把学*变的简单。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数学思想需要逐步的渗透,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教学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第一让学生知道了因为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学好数学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第二让学生明白有关数的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思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识点,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教材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才能作到运用自如。

  3、自学是中学生及成年人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对新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一齐解决重、难点。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所以在自学前给了提示,围绕几个知识点自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去学*、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把重、难点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何乐而不为?

  4、数学概念的语文化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数学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时往往有些难度。但如果通过语文方式的解释,则会变得容易些。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曾让学生查阅过字典,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纳的意思,“积”就是体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容纳的体积,把它说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教学,我发现学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觉新鲜而气氛活跃了。这堂课教学中,在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的环节,把一个大概念分小,逐个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时,通过思考和查阅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这样“若干”一词,学生不仅理解了,还会运用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融为一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借助课件学*,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3、课堂练*的设计突出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同时还安排了根据实际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练*和实践调查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8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时间,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 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 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D�D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等就是这样做的。其二,对学生学*有困难的地方,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采取启发诱导等方式。譬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均分采用的`是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又一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准确,所以还有些部分所运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找准重点,更加有力的把握好教学。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图片(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

  教材76页练*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有意义的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 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备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乘关系即可,只是这个相乘的关系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予以检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进行单位互化,如:2/5时=( )分 1/5吨=( )千克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优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有意义的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 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师:20%可以化成哪个分数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1)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师:大家现在可以比较出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吗?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教育。

  (3)想一想:

  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2、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把14% 、3.5%、120%化成分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4、小结方法

  让学生小结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强调: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

  1、练*十九第1、2题。

  2、练*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8题。

  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 )时,B/A是真分数;

  当A( )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由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

  (15)=(15)

  (+13)=+13

  2.复*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三种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都是哪三种?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数的' 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 是多少?

  3.一个数的 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 .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 .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 .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1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纸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 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时,我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2

  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分数除法应用题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

  四、不仅巩固知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又能为归纳求“1”的量的应用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3

  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下期的内容,它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呢?

  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励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4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本课时是在学*了倒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实验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学生讲清楚每道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改为利用除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本节课把重点定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上,其中,理解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出示4/52,直奔主题。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让他们先说说解题设想,包括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解答方法。虽然有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些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然后引导然后学生说说3份或其他几份怎么算。计算:4/53。最后引导归纳出: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5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

  把6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个饼共得到12个, *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饼,所以每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块,就是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就是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

  (1)口答:

  ①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 )

  ②1米的与3米的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均锯成3段,*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④把45个作业本*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师:20%可以化成哪个分数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动手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1)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师:大家现在可以比较出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吗?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教育。

  (3)想一想:

  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2、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把14% 、3.5%、120%化成分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4、小结方法

  让学生小结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强调: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

  1、练*十九第1、2题。

  2、练*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8题。

  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二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百分数表示什么?

  2、说出以下百分数的含义:

  我们班第三单元测验,有97%的人达到了优秀。

  我们有45%的人*视。

  师: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达标率

  1、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解答,反馈: 板书: =

  3、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师: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请1~2人复述什么叫达标率。)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引导学生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100%

  问: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因为达标率是百分率的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单写成“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的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而又是百分数的形式。)

  6、在题目中再加上一问: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让学生解答。

  板书:

  120/160×100%=0.75×100%=75%

  问:“达标率是75%”是指什么?后面要不要写单位?为什么?(百分率是表示两个数的比,没有单位名称。)

  7、比较一下求达标率和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教学发芽率

  1、创设情境,出示例1第(2)题,问: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尝试算出绿豆种子的发芽率。

  3、反馈算法,问;你能不能像计算达标率一样,也总结出一个计算发芽率的公式呢?让学生把书85页的公式填完整。

  板书:发芽率=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

  4、让学生继续算出花生和大蒜种子的发芽率。

  5、教师说明: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择种子品种和决定播种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

  (三)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1、师: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有很多,像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出勤率、出米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命中率、升学率……)

  2、你知道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吗?可以怎样求出这些百分率呢?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书86页“做一做”第2题。

  2、书第87页第1题。

  完成第1题后,可提问:我们班某天的出勤率为100%,说明了什么?有人预测我们班明天的出勤率为120%,可能吗?让学生思考、讨论。

  3、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解决问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题,错误了16题,求错误率。

  5、变式练*

  (1)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

  (2)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联系生活实际,我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变式练*、综合练*,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从例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水,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掌握百分数的特征,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3、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的能力,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20xx年10月14日。)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20xx年10月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4、 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思考:(出示)(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2、集体反馈,揭示意义。(出示表格)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要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和表示的意义?(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⑴*十五预期将保持的经济增速。⑵七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同比增 。⑶根据人事部提供的数字,*回国留学人员目前以年均的速度增长。 ⑷一根光缆长千米。师生讨论:(1)这四句话中哪些是百分数?为什么?(2)千米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师:这四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三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进行书写练*。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巩固深化

  1、教师投影出示下图,(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选择练*。出示一组百分数。6%3.9%120%98%100%(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1)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100%)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3)一本书已看了40%。(4)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3)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5、再出示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4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假设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25%表示第一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可放下手?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25%表示第二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又可以放下手?又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放下手?(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宣布下课。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 )时,B/A是真分数;

  当A( )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悟空赶忙从八戒手里抢过西瓜说:“师傅不吃,我们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听急了,马上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来的,我不能只吃1/2,没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给八戒。再切1/3给沙和尚,剩下的归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脑门大喊:“猴哥,我上当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戒为什么喊上当了?

  出示题目:有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样求剩下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师:花园里除了月季花和杜鹃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说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草坪面积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杜鹃花面积)=草坪面积

  师:谁能解释“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这两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师:现在花园的面积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么剩下的草坪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1-1/4-1/3 1-(1/4+1/3)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那么老师前面刚给同学们讲的故事: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 1-(1/3+1/5)

  师:这4个算式与前两节课学*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两节课学*的是加法或减法的一步计算,这4个算式有的是连减,有的是加减混合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我想大家对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不会陌生,有信心独立完成吗?

  3、两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1-1/4-1/3 和1-(1/4+1/3) 两个算式的计算,另两组在练*本上计算

  1-1/3-1/5 1-(1/3+1/5)

  指名4位同学上台板演。

  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在被减数是个隐蔽的已知条件,要看作“1”,我在这个关键之处,以西天取经的有趣数学故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作铺垫,再引导学生探究例题呈现的条件,抓住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个关键,很自然地找到了隐蔽条件所应取的数值,这样化难为易,如何列式计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1-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与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教师课堂巡视,选择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师: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提醒学生用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

  课件出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①认真审题是前提

  ②仔细思考是基础

  ③细心计算是关键

  ④自觉检验是保证

  设计意图:将运算顺序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抓住典型错例展示点评,并用分数加减合运算“四部曲”小结,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1-1/4-1/3 1-(1/4+1/3)

  把一个西瓜看作“1”

  1-1/3-1/5 1-(1/3+1/5)

  把全国人口数看作“1”

  1-7/10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目标

  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掌握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P94 。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

  (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

  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 2/5

  4,P97 。11

  *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

  *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5,P97 。12

  § 因为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

  五、重点指导

  1,P97 。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应用题。[课件2]

  (1)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 哪一天收得最少

  六、家作

  P97 。8,9,10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

  1、自主练*第1、2、3题

  2、自主练*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自主性。把学*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同时在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分为自我挑战练*和开放拓展练*。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十一部分练*。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

  三、新授:自主学*、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题

  通过练*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

  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

  二、新授

  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引导学生说出把……*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出示长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

  三、探索研究

  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

  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

  (一堆物体)

  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

  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展示时重点展示*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

  5、小结:

  以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数,刚才你们在分的时候,还可以把许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分得到分数。象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6、 讲授例题(多媒体出示)

  出示5个桃子提问:这是什么?

  把5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个桃子?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个桃子呢?

  7、出示8片枫叶问:把8片枫叶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泥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片枫叶呢?

  8、结合前面分得的分数,揭示分数的意义。(板书)

  9、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小组讨论)

  9、看书P74的概念。

  10、做书上练一练。请两位学生回答。

  11、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分数,在已经建立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分数的意义,不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接着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课堂实践

  现在我们一起来闯三关。(网络教学)

  1、第一关,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第二关,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3、第三关,根据给出的分数在下面各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4、勇闯三关后,我们一起来进行自我检测。

  请同学和你的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个分数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意思,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寻求电脑的帮助。

  5、下面我们要来继续冲关,请你来看一看,哪些话中存在错误呢?

  6、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拿出10粒棋子。

  请你摆出它的1/2,是多少粒?12粒棋子的1/2,是多少粒?为什么同样是1/2,而你们有不同的答案呢?(单位“1”不同)

  请你们表示出12粒棋子的1/2,1/3,1/4,1/6,是多少粒棋子?为什么单位“1”相同了,而你们的结果不同呢?(*均分的份数不同)

  [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深入研究。

  五、课堂作业

  练*十三第4题。

  六、回家作业

  练*册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2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始展开学*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的?*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智慧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学法指导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5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深化概念。

  练*:

  1、35表示把()*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x”)。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词条